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控机床 实践教学 理念创新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38-01
纵观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集成科技对于数控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无论是微电子技术还是自控监测技术都对数控机床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对国内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机械制造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与当前国防建设领域休戚相关,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是从实用性角度提升了人才的市场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关于数控机床的实践教学开设是极为重要且有必要的。学生在数控技术方面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实践课程的开展,同时实践教学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数控机床的实训内容,为今后的岗位工作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实践教学同时也需要理论教学作为支撑,这一点也应当引起实践教学人员的足够重视。
1 我国数控机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现状
实践教学内容在我国数控教育领域的渗透无疑是对机械控制技术的有效补充,这对今后数控技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伴随当前数控机床实践教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必将为我国数控技术领域储备和输送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进而推动国内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才进步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实践技能的提升必定能够推动数控产业朝着更加高速发展的方向迈进。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数控机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1 数控机床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于数控机床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调适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基础操作中理解必要的数控机床管理与维护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各种调适技术来实现对模拟编程信息的有效分析。一般实践教学课程由数控机床操作和仿真实验两部分组成,其中以实验课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实践课程大致涵盖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原理与组成结构;(2)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步骤;(3)数控机床的编程与实践操作环节。
1.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数控机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大方面:其一,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到位。数控机床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无论是其中的教学设备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与成本密切相关。然而出于经济目的考虑不少学校在实训建设领域仅仅依靠一些陈旧的数控设备,自然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二,实际操作过程失误频频发生。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充满好奇心,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认真听取教师建议,导致设备事故频发。其三,安全问题令人揪心。不少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擅自将身体置于防护栏之外,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其四,不够规范的实践操作和设备应用。数控机床的操作及编程问题需要严格遵守必要的程式化规定,这也是当前实践教学过程中所缺少的。
2 优化数控机床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
从当前数控机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不难分析,提升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仅需要从实训基地的建设角度出发,更需要在实验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编程操作能力以及数控机床相关的保养维护能力,以此来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与实施效果。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传统手工制造业正逐渐被完全取代,以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数控技术发展备受关注,这不仅由于它集结了计算机技术、程序编纂技术以及数控网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这些技术本身也象征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针对当前数控机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第一,注重数控机床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对实训设备进行必要保养与维护。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数控机床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关键路径。
第二,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共同提升,力求最大程度降低实践教学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数控机床实践教学其目的旨在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过程来提升自身对于数控领域的了解,进而积累必要的数控实训知识。
第三,重视数控机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引导。实践教学应从基本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遵守必要的设备操作规范,坚持做到紧跟教学思维,不做与实践教学无关的事情。此外,坚决不可将身体部位置于机床范围之内,检查自我防护眼镜佩戴情况,重视自我人身安全的保护。
第四,从理念创新角度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数控机床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被约束在学校教学范围之内,而应让学生在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的同时提升自我实践认知,甚至让学生在实际岗位操作中加深对实训内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严格遵守必要的实践操作规定是体现实践教学宗旨的根本前提。
3 结语
在当前生产现代化手段的辅助下,数控技术的发展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然后目前国内关于数控机床专职管理和控制的人才数量却远远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成为了打开当前市场就业缺口的有效途径。数控机床实践教学从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出发,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夯实了学生既有的数控知识结构,从就业发展角度来看也与今后的数控方向人才发展需求相吻合。实践教学课程以实验课为主,侧重学生操作技能与编程能力的发展,然而由于设备资金消耗过高,因此各级院校在实践教学成本投入方面还有待加强。此外,还应重视实践知识的分层灌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能够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教学的乐趣,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最后,数控机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至关重要,它是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楼锡银.XKA5032A型数控铣床的编程方法[J].机电一体化,2002(1).
篇2
关键词:数控机床 操作技能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38-01
数控技术已被世界各国纳入到重点发展的技术行列中,是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数控技术的水平和其推广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迎合这一时展的要求,国内的各大职业技术学院都开始注重加强对数控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培训模式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各有差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改善教学条件,配置多功能一体化的机床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数控机床的功能逐渐完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数控机床更新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许多职业技术学院因为资金短缺、技术限制等因素,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普通机床的改造方面、模拟设备或者已经过时的系统上,一味地追求数量,而不知道注重质量的提升。尽管着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解决眼前问题,但是这类机床的技术含量过低,难以满足现代数控教学的要求,其早晚都会被淘汰,到时候不但浪费了资金,而且不利于学生数控操作技能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难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以长期发展为立足点,将现有的资金投入到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设备的采购中,宁愿要质量的提升,也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因为各职业技术学校的经济层次不同,所以在资金投入比重上也有所差异,对于缺少足够资金配置多功能数控机床的学校,可以完善学校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操作模拟,然后在条件较好学校进行联系,安排学生过去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学生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提升。
2 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抓好基本操作训练
相对于普通机床而言,数控机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还是存在许多相同之处的。比如在刀具角度、加工工艺、工件装夹方法以及夹具设计等方面,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都是采用同种操作方法。倘若学生对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还未掌握,就直接上手操作数控机床,很容易还导致因操作方法不当而损坏数控机床,一旦数控机床受到损坏,其维修费用将比普通机床高得多,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况且现在是大部分的职业技术学校是普通机床较多,而数控机床的数量的则很少,学校倘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普通机床的作用,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再动手操作数控机床,由此而来便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数控机床的投资资金,大大缩减了教学成本。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培训之前,必须要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学校就采取这种培训模式,即在数控机床培训之前先加强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培训,必要时为学生提供一次实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在操作数控机床的安全性能就明显提高多了,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成本。
3 培训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紧跟时展步伐
目前,大多数的职业技术学校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的场地就是学校内部的实习车间,这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技术含量,都要比工厂的实际生产要差的多。以往的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都是采用60分及格制,为此,学生在操作时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达到60分这个产品便合格了,尽管有些部分的尺寸不精确也没有关系。而在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合格率需达到百分之百,所有的产品制作都要按照图纸要求,尺寸大小要十分精准。但事实上,学校的数控培训通常只重视学生的编程能力,只要零件加工的单大体轮廓满足要求便可,而忽视零件的尺寸设计、形位公差以及艺术加工等方面的要求,更不会注重实际生产中生产效率的提升了。所以,在此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数控专业的学生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生产的需要的。另外,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培训要迎合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当下,国内的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训还只停滞在手工编程中,所有的程序都是通过手工输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简单的零件,而对于复杂零件则很难发挥作用,所以,职业学校的数控培训有必要提高编程的自动化程度,应用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将计算机与机床有机结合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学生的操作时间,培训效果也比较显著。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基础是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数控专业课程也不例外。因为数控技术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所以数控教学对师资要求就相对更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专业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一定的数控原理、机电控制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条件,才会对学生数控机床操作产生有效的课程指导作用。并且教师掌握一定的数控机床维护知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指导老师或许不具备这么多的条件,但是在数控操作技能培训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实际操作以及机床维护等内容,从而保障培训体系的完整性。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培训时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同其他教学内容一样,数控培训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除了上文所述要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还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展开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培训,要确保培训知识能够被学生们有效吸收,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数控机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适应时展需求的数控专业人才。因此,国内的各大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数控机床的培训效率,加强学生数控操作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陆燕冰.提高数控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篇3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N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hould reflect: facing the demand of market and enterprise, combining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applied techn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som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of NC teaching reformed, and puts forward seven suggestions: specific content as described in the text.
关键词: 企业需求;多媒体教学;校企合作
Key words: enterprise needs;multimedia teach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67-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已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数控技能等级证书,但我国的数控技术人才却仍然非常短缺。教育部门培养的数控技术人才怎样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数控技术人才?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什么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力求使学生的所学与工作中的所用密切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通过对职校数控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企业生产中,由于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够全面,特别是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方面知识缺乏和不足,造成毕业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不强,技术能力不够全面等,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实际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个“半成品”,不是一个合格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数控以实训为主,如何让学生在数控实训操作中更好的掌握技能,是我们积极努力的方向。
就业市场是残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用人单位不得不提高录用员工的标准。显然职业学校以往在专业方面的纯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社会需要:
1数控教学面临的问题
数控加工教学滞后于社会及市场需要,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数控教学现状是:
1.1 传统数控课程及教学无职教特色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及教师的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技能,毕业时不能依靠自身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仅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者到工厂后需进行重新培训,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1.2 实习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在实践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1.3 相关教学软件少,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
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数控加工作为引进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而高速发展。企业生产中不断引进各种尖端数控设备,其数控加工工艺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生产中种类繁多的操作系统和特定的数控编程方法,教学条件的滞后使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另外,数控机床的数控接口系统造价高,但技术周期寿命短,而学校教育经费有限,使职业教育难以与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2数控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参照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案可采用模块化,把整个数控专业要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并把它分成若干个模块,把许多典型的任务分到每个模块中,特点是将学科整合,然后按知识点分块进行教学。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专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与学、理论与技能训练提出要求,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完整,而模块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来设计和制定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工作任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高职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根据课程标准,在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各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各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涵盖“数控技术工”职业资格能力中的考核模块。教学实施通过把本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并创设工作情景,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应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并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其次,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结合工序和工作情境,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然后,将任务层层分解。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现在职校学生的特点是:知识新、反应快、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性。对于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让他们想象出切削加工过程、加工工艺步骤以及最终的形状,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教学手段由挂图和黑板向幻灯片、投影、电视、CAI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面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把黑板和挂图无法形容的直观性通过视频展台,把有形的物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发展。具体可结合计算机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借助相关软件和仿真加工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编程和模拟演示。学生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2.3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实践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实践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2.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应在加强对学校现有相关教师进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的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工厂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同时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到高校进行师资培训或下企业进行锻炼,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搞好数控技术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2.5 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G、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能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接口和二次开发与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2.6 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以2009年参加国家级培训班期间对清华大学机械班的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为依据。调查显示,进行普车实训的比例高达88%,多安排在第一学年,平均学时6周,最长16周,可见大部分学校对普车实训都是很重视的。
2.7 建设CAD/CAM实训中心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实践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较大比例的实践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篇4
一、设置专业方向
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多为三年制,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一般为1∶1。建议将数控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维修方向等,然后依据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实习计划。第一,数控车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车床、数控车床、Master CAM Lathe仿真实习等。第二,数控铣床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普通铣床、数控铣床、Master CAM Mill仿真实习等。第三,数控维修方向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安排钳工、机械维修、数控编程与仿真、数控维修等实习内容。区别对待非数控专业,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工艺、模具制造等专业一般也安排有数控加工实习,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只要求了解数控机床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程和加工方法即可。实践表明,两周(60学时)的实习时间便可。对于数控专业来说,数控车床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加工表面的编程与加工以及子程序的调用、复合循环编程等必须掌握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内表面的加工及尺寸偏差的补正等。数控铣床方面,必须掌握对刀、内外轮廓形状的编程与加工、钻孔循环编程与加工以及刀具半径补偿与刀具长度补偿的应用等,高级班还应掌握宏程序的编程等。另外,在实习计划中还要考虑工艺、刀具、切削用量等内容的安排。重视金工实习,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数控技术的基础。
二、引入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机床实习不比其他专业,如果要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可能要投入上百万资金添置设备,这对于很多职业院校而言显然是一笔大额开支。把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过程,掌握每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而且能在实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数控仿真软件的实习既可与理论课结合,边讲边操作,也可单独拿出一周的时间来专门安排实习,各校可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一般要求在上理论课时应拿出4学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实际加工的观摩教学,让学生对加工有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刀环节等,然后再安排仿真实训。理论课结束后安排实际加工实训效果较好。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空闲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是解决实习工位短缺的另一途径。首先,教学相关部门要摸清全校数控设备的上课需求情况。数控设备作为学校一种有限的优质资源,不仅数控专业有需求其他专业也有一定需求。所以在每个学期期末,各专业教研室应提出各班级的数控机床使用计划和实习材料需求清单,交由教务处和设备处统筹安排,并于下学期开学前制定和落实好学校数控设备的使用计划。其次,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在实习教学中,一方面,可采用早、晚班制,早班的实习时间为早7∶30―10∶00、10∶30―12∶30,中班实习时间为12∶30―15∶00、15∶30―17∶40,课间休息半小时;另一方面,可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安排临近毕业的班级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由于此安排对正常化教学有一定影响,故在政策上对有关教师应有一定倾斜,如实习教师上班时间的弹性制、假期实习补贴等。再次,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打乱教学计划,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每学期末,维护人员都要对数控设备进行系统维护,对机床进行全面检修。
篇5
[关键词]数控技术 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82-01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它的教育要求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的实践训练,在毕业后即能直接上岗。因此,实践环节非常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要走出一条既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培养道路。这个模式应该是打破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校企合作,改变以前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而改变为从实践到理论的新模式,打造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应该制定出更加适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一条主线、两个体系、前校后厂,产学合作培养的模式,以便将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实践课程占总课程一半的目的。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改变高等院校之前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变为“实践再理论”的新模式,通过先实践的感性认识,再有目的的学习理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体现出多实践、早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的方针,并将工学结合分为“走岗”“贴岗”“顶岗”三个阶段。科学利用时间,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如下:
一、增加教学内容
增加《数控编程》《数控机床》《CAD/CAM应用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均在数控中心或模拟编程室完成,去掉原来数控技术中的一些参观性“机床操作”实验。数控编程强调的是边讲边练,强调应用。如果单独讲编程很容易忘掉,也不利于理解。与数控机床操作一起讲解,学生可以把自己编制的程序化为加工实物,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把生产实习与职业资格考核结合起来
开设《综合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分为两个学期进行。第三学期在学完了《数控机床编程》一体化课程及《机械制造工艺与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后,进行实训5周,主要要求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并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同时按照高级工的考核内容训练学生。第四学期在学完了高级工的理论课程并经过暑假期间在校外实训基地上岗实习训练后进行5周的提高训练,主要注重复杂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完成部分学生的高级工考试训练,最后考取证书。
三、毕业综合实践与岗前培训结合起来
将传统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设计与制作,让学生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从使用软件对零件造型、生成数控代码、切削参数的选择、零件的装夹、机床的调试到零件的加工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岗前培训的目的,最后以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答辩的形式考核学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
四、根本改变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状况,切实落实实践课程在中等职业院校所有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可以按照三个阶段来实施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要求。
五、将工学结合分为“走”“贴”“顶”三个阶段
1.走岗实习阶段。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生第一周在实习工厂熟悉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
2.贴岗实习阶段。学生在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某一工艺操作,其主要任务是识记和模仿生产人员的工作过程,分析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规律。
3.顶岗实习阶段。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在固定工作岗位上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逐步改进操作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同时进行的,在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要独立编程、独立加工完成一个较复杂的工件。程序和产品作为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主要依据。
通过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
六、实训基地全程开放
应该在学生在校阶段,将实训基地对学生全程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去基地进行实践训练,像图书馆式的管理实训基地,使学生可以自愿增加实习时间,提高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改革后的课程,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总教学时数的一半左右,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先进性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强调了实践环节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训作用。在减少教学时数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章,杜君文等.数控技术.2005,1.
[2]沈萌红,周震宇.实验教学模式和“数控技术教学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0):13-15.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改革;数控编程;
教学《数控编程》是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应用和其他许多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设备基本编程技能和数控设备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数控编程》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1.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方面来进行,同时,必须有基础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数控编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机构、数控编程等内容。由于数控技术发展很快,因此,《数控编程》这门课程应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将目前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所以,应对课程内容与教材随时进行更新和调整。教材以讲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度,应删去一些繁锁的计算过程和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例如,由于自动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将教材中一些复杂曲线的数学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压缩;因穿孔纸带在企业中已很少使用,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删减;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所以对数控加工的原理也可以只进行简单讲解,还应将教材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按不同要求进行编排。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主要讲授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编程。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讲授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这样,《数控编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体现了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要注重汲取近期先进制造技术和数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注重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2.教材是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
在确定了课程基本内容后,教材的编写就成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控编程》课程教材的建设中,应以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为理论指导,进行高职高专《数控编程》教材的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笔者认为可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5个类别。知识级涉及的主要是心理过程的记忆。本课程知识级主要教学目标是:数控编程基本概念的名称、定义;数控编程中的基本规则以及数控编程中常用代码的意义、用途。"理解" 是能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层次,是对知识材料的转换、解释、推断。本课程理解级教学目标是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字与字的功能、程序格式;解释坐标系规则、定义,并识别各典型机床坐标系;理解数学处理的基本方法;解释常用代码的定义、使用方法及编写格式,各代码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典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机床主要功能、加工工艺范围、工艺装备、编程特点等)。"应用"是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新问题。本课程应用级主要教学目标: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常规编程方法;进行一般形状零件加工程序的分析及编制。"分析" 是对一项信息,找出其构成的要素或部分,使得观念中相关的层次更为清楚,并且使得观念与观念的关系更为明白。本课程分析级主要教学目标:分析数控机床编程中,各项功能的适用场合,并使用其进行编程;对典型数控机床的对刀调整、工作台调整、程序调整等进行分析,并确定正确方法。综合是将多元素或部分加以组合以形成一个整体。本课程中"综合" 级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加 程序的多方案比较,对较复杂零件进行工艺、程序、加工调整分析,并确定加工方案。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教学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能有效提高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和针对性。高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遵循这一基本理论,才能形成高职教材的特色。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媒体与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学习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录音、幻灯、录像、电视,特别是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课程时,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难学,但如果利用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就会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而且实用,这样就会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好这门课也就不是难事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有些同学往往顾了做笔记就顾上听课,常常一堂课下来,笔记做了不少,但脑子却是一片空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生无需做笔记,只须专心听课,课后将电子教案一COPY就行了,复习时也非常轻松,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也非常丰富,还可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另外,传统的授课方法,不但板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较差。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会大大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4.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对学期所学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复习;教师也以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学效果。然而,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方法,怎样考核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考试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风气,促进教学。为了寻找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考试方法,我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才能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可以由三项内容组成:笔试(50%)+操作考试(30%)+综合考试(20%)=总成绩(100%)。1)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50分);试卷可以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这样真正做到"教考分离"。2)操作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基本技能(30分);3)综合考试:每个学生独立加工一个零件,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0分)。
5.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为此,必须要重点建设好与理论教学体系互相联系、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必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数控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数控技术和其他机械类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必须建立本课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数控机床结构及编程实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综合实践训练。
1)课程实验 主要开设数控机床结构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同时开设数控编程的实验,包括①手工编程:每个学生一台模拟编程器,完成数控车床、铣床编程训练。②计算机辅助编程(自动编程)。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及配套CAD/CAM软件,完成复杂形状零件自动编程训练,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和技巧。
2)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输入、刀具参数设置、机床调整、机床维护知识,使学生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的基本技能。
3)综合实践训练 学生自己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163-279.
[2]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3.
篇7
关键词: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教材;课程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人才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数控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数控人才,高职院校对数控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数控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数控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高职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不断地深化教育体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数控人才。
2.改革的目标
高职院校对数控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其主要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数控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知识全面为准”等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这个教学体系开展工作,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的现状
1.学生实训意识还有待加强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对数控实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展实训教学,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当今社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数控实训进行了改革,但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重视、不配合,从而导致改革无法顺利地实施下去,改革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教师开展数控实训的教学水平不高
在传统的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导上,忽视了实训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数控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越来越重视,鉴于此种情况,高职院校提高了对数控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对传统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但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师的数控实训教学水平无法满足改革后的教学要求,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而阻碍了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的实施
1.实现课程一体化和模块化
在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课程一体化和模块化。所谓的模块化就是将整体的数控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分解,将其分解成多个模块,然后按照合理的顺序对每个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通过这样细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实训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数控实训进行模块分解,可以分成两个基础模块,一个是计算机绘图模块,另一个是手工绘图模块。计算机绘图模块中的软件主要包括CAXA、UG等。除了这两个基础的模块之外,还有三个主要模块:(1)数控仿真训练模块。这个模块中主要包含数控加工编程、操作流程以及加工工艺等内容。(2)数控机床维修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主要包括机床结构原理和维修等内容。(3)数控机床实际操作模块。机床系统功能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都属于实际操作模块的范畴。数控实训课程一体化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机床电气、PLC以及气压等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还需要将测量技术、钳工工艺以及技能培训等内容与之结合,从而实现课程的一体化。
2.教材和课程的建设
随着数控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原本的教材已经不适应改革后的实训教学。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若是教材与教学不相符,将会对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对教材进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部分数控企业中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者是等待完成的项目作为参考资料,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制订出符合改革后数控实训教学的教材。随着高职院校数控实训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课程分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课程分配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在进行课程分配的时候,需要分清主干课程和分支课程,对课程的合理分配,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习更多、更全面地掌握数控实训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变考试形式,推行“双证书”
在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的情况下,传统的考试形式已经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使考试形式与实训教学相吻合。数控实训的教材内容是根据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为材料进行制订的。因此,可以建立从原理设计、模型建设等内容进行考核的考试形式,通过企业要求和课程要求两方面进行考核,从而完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准确检验。改变考试形式,主要体现为“双证书”的推行。“双证书”是指数控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高职院校对数控实训的考试形式进行改变,不仅要求学生参加一般的考试,还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过对两个考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的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对数控实训改革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控行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改变,从注重人才的理论知识发展转为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这样的变化增加了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的难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对数控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对数控实训改革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配合教师,努力地学习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对数控实训改革的认知程度是迫在眉睫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职院校所做的一切改革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扩大对数控实训改革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让学生到企业中实际体验一次,让学生明白只有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在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生活。当学生明白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之后,自然会在实训课堂上认真地听讲,配合教师努力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数控实训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数控实训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聘请企业的数控实训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数控技术,这样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的时候才能与时俱进,使学生学习到先进的数控知识。
(2)为教师提供实际的学习机会。教师只懂得纸上谈兵是不可以的,高职院校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去各企业实习的机会,让教师在企业中应用数控机械,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从实际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地丰富自身对数控实训知识的掌握,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开展数控实训教学的目的有两个:(1)为数控企业提供人才,促进数控企业的发展;(2)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可以获得立足之地。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教学,一起培养数控人才,当学生顺利毕业之后,需要到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中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更新和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数控实训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屈小军.高职院校数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0(06):162-163.
[2]岳腾达.浅谈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07).
[3]郝双双,林琦,高波,等.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26-27.
篇8
关键词 高职;数控;改革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而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综合国力的体现,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现代制造技术的竞争。所以着力提高制造和加工水平,加强对数控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对历年贵州省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省内贵阳、遵义、六盘水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州市,其中以大型国有企业和规模民营企业偏多,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制造部门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工作,少部分从事工艺设计、质检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企业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机械图样、工艺文件、程序清单,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产品,反馈工艺、熟练检测零件加工精度。但学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技术能力都一般,体现在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际加工经验和编程能力差。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往往只提供单一的操作岗位给高职学生,较大规模的企业很少让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安排给学生的岗位均以操作机床和加工设备、车间生产管理等岗位居多,但学生并不愿意长期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他们更喜欢从事与技术相关性强的岗位。
这样就造成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学生双方都不太满意,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整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的就业状况和企业对学生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一、明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企业和学生的调查情况,建议高职院校调整数控技术的培养方式,组建以装备制造业和零部件现代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专家、教师、高级技师为主的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变化调整专业教学方案。考虑到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能只适应某一较窄的职业领域,而应具有一定的就业弹性。不能因工作岗位的变动或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迁移打下基础。
二、创新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建议将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来体现高职课程价值趋向的职业性;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体现项目课程基于过程培养能力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典型零件图样为项目载体,将同一项目载体贯穿于不同的课程中,把同一课程中不同项目的同类工作任务按项目载体总序排列形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目标、任务过程的连续性和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积累工作经验;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在现的导学导做教学情景,使知识变的好学、知识变的好用;以物化学习成果展示、鉴赏和档案袋管理法为考核评价主要手段,分享工学成果,激励学生争强好胜、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技能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外在要求和主管意识的良好配合;按课程分工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组织教学实施,维持了任课教师的专业覆盖度要求,提高了双师内含要求,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的普适性。
三、创建“逐步提升”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实施技能“逐步提升”措施。一级提升扶着走:教师详细讲授、完整演示、全程辅导,用于每门课程前续项目实施、企业观摩等。二级提升看着走:讲演与辅导相结合,用于后续项目实施、课外拓展项目、整周实训等。三级提升自己走: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用于职业资格考核鉴定、顶岗实习等。“三级提升”逐级递进,最大程度地使知识好学、知识好用,合理地利用校内外“多媒体教室、数控实训中心(含数控仿真加工室)、数控实训基地、校实训基地”四种教学基地,确保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系统化专业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与内化迁移能力。
四、采取成熟的项目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师的重要职是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创新了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流程:“提出学习目标呈现工学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成果鉴赏互评学习拓展知识(选择)完成拓展任务。”并引入质量管理理论,编制了一系列教学作业规范,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制造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教学,紧随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学习情景/情境,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式,成就熟悉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型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集中表现学生熟悉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数控教学 教学模式 高端数控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两轴、三轴数控联动加工已经广泛普及,大量的四轴、五轴甚至九轴联动数控机床投入制造企业进行高速、高精度加工。复杂曲面的加工,高速刀具的应用,以及CAD/CAM/CAPP软件的功能不断丰富,对数控人才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型转变为企业培训型,职校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取得的一定的效果,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这不得不引起职校教师的重视。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高专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这种定位下,对学生培养由重理论转向了重实践。但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学好一个技术,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能管一辈子。传统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
一、数控教学的特点分析
1. 理论教学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职校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有限。这也是前期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实践教学
数控技术需要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但一教就会,而且能举一反三。部分学生却要反复训练才能理解。另一方面数控设备成本过高,学校只能是多人在一台设备上教学,学生动手的机会少。没有反复的练习,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为解决这个难题,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企业中教学,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企业教学弊端凸显,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反映企业培训重点一是安全性,二是生产效率,三是合格率。这三点不论是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企业实训中学生最大的收获。但很少有学生反映师傅会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教学模式的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涉及知识面较广,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特别是《数控机床原理》、《机械制图》、《数控编程基础》等基础课程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依葫芦画瓢都存在很大困难。数控教学起步阶段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中一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些却动手能力差。另一部分学生越学越不懂,甚至放弃理论学习,只求考试及格。但在传统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到企业中需要再培训,与企业衔接存在缺口。
2.近年来的教学模式
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迎合企业的需要。很多职校引进了国外一些以实践为主的企业化教学模式。典型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育工厂”等。这些模式为校企联合,以企业的培养为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生产紧密结合,为我国数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学生明显表现出后劲不足,缺乏再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引进一台先进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高薪雇佣国外工人,设备出了点小问题就需要停工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等国外维修人员。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支出,更限制了我国数控人才的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现阶段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员工。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对国家发展有利的人才,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对个人终身受用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理论知识 相对薄弱,再学习能力差,而数控行业发展快,学生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反思
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在两种教学模式下都是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又有一部分学生在技术的发展中被新的人才取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为国家尽己所能作出贡献,同时也让学生自身能够很好的发展。纵观现有的众多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教学本身出发,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国外其实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模式值得借鉴,比较典型的两个极端模式有,产生于二战时美国的“CBE”模式(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现在在许多欧洲国家仍被广泛应用,即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发展。还有日本的“单元式”职业培训模式,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打包为一个单元,只要精通这一单元,就能很好的适应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国家的工人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日本工人表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和细节的把控能力。
在数控教学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在某一方面的精英。其实,这两种人才我们都需要。教师都想“因才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但师资力量有限,数控教学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执行下去。
四、“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数控技术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实验指导;第二阶段是技能实训。在上述教学模式之下,一个班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实验指导阶段都没有具体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于是技能实训阶段基本就在弥补实验阶段落下的实操进度,而没能真正结合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工艺的知识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也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毕业后的数控加工工作的要领。
在课程安排下,理论教学不敢讲多讲深,既怕学生接收不了,又怕占用实践机会,实践课程效率低下,学生差异明显,难以有好的教学效果。
“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是基于改善传统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发展的,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辅助”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按学生个体的情况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参照“CBE”模式的培养方式,使其全面发展,另一部分学生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精英。
“骨干引导型”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四个方向同时进行。教师讲授,搭建基础;分组自学,深度发展;骨干引导,全面发展;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1.教师讲授,搭建基础
理论基础是数控技术的根本。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操作,调试,维修中不至于鹦鹉学舌,换台设备,出点小故障或调整一下参数就傻了眼。对基础理论熟悉,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中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再学习的能力也是学生必要的技能。
在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中,基础理论课时相对较少,而且是在学生还没见过数控设备的时候就开课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是懂非懂。到实习课程中又将注意力放到数控编程、对刀等操作细节上去了。
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横纵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纯理论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建立起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再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到拆解维修的全过程中,插入理论知识的深度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2. 分组自学,深度发展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为让学生的理解不至于浮于表面,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扩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根据企业的需求,其实在数控编程,机床维修,加工工艺,机床操作,软件应用上的人才需求都很大,而学校一般注重的是机床操作人才的培养。所以主要引导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相应的方向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扩展学习,教师为其把握方向,提供支持。
3. 骨干引导,全面发展
在理论教学阶段就选班上优秀的学员组成一支骨干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实操教学,这样由于人数较少,教师的教学效果会非常不错,另外设备也充足,骨干学生可以高效率的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训练,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数控实际操作练熟练精。
当教学安排的实验课进行的时候,就将班级学员分组,由各骨干作为组长,教授每组学员进行机床实操。由于每台机床都有能够独立操作的组长或组员,一个小组的成员很快就能掌握要领,有问题也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骨干在动手能力上甚至超过了老师。由于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了分组自学的扩展,在实际中以往遇到的许多难点,都有精通于某一方面的学生能站出来轻松解决。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更让许多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4.协助学习,团队发展
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学生已经在理论与实操上都有了一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必须安排学生要到企业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个体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某项实际生产任务,这样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了解实际生产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提高操作的熟练度,有一定的提高效果,但由于对实习员工,企业只能安排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所以这样的培训只能算是岗前培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教学。很多学校更将学生分到不同公司,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协助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个团队分配到一个企业实训,与企业沟通,让有经验的师傅带领这个团队,按照企业完整流程,完成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这样的模式,企业对于人员的投入较小,师傅的精力也集中,团队中的骨干也能协助师傅安排与控制任务。团队的模式下,每个成员既能独立完成一个分支任务,又能一起学习,一起提高,遇到问题或错误,团队成员也能相互分析,共同进步。
经过一个实际项目的锻炼,学生对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了较复杂的实际项目训练,学生的收获比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大幅提高。
在项目完成后,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与评价也是企业培训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四个部分对学生及团队做出综合评价。一方面,教师根据评价情况对学生的实习做出评分,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横向比较,让学生对自身有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为其职业发展把握好方向。
五、结束语
在“骨干引导型”数控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于以前都有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能力强;2.与企业的衔接较以前更顺畅,能很快独立完成任务;3.部分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经企业培养,能很快成为专业能力强的管理者;4.部分技术拔尖的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发展成设计人员,并且懂工艺,更具备竞争力。
如今,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随着我国数控行业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向怀坤.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 S1.
[2]唐书林.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10:90-91.
[3]周方.数控教学之我见[J].职业,2012,3.
[4]高建军,冷岩.高职数控教学探讨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 9:74-76.
[5]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
[6]赵龙.浅谈《数控编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篇10
关键词:中职 数控 教学方法 改革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今中职院校充分发挥培养技术人才基地的作用,相继开设数控技术专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数控方面的技术人才。
根据对几年来宽城职教中心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县内京城矿业集团、兆丰钢铁集团、泰丰钢铁集团、金声机械厂、隆腾制造厂等经济较好的企业,大部分学生在企业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工作,少部分从事工艺设计、质检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企业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机械图样、工艺文件、程序清单,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产品,反馈工艺、熟练检测零件加工精度。但学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技术能力都一般,体现在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际加工经验和编程能力差。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往往只提供单一的操作岗位给中职学生,较大规模的企业很少让中职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安排给学生的岗位均以操作机床和加工设备、车间生产管理等岗位居多,但学生并不愿意长期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他们更喜欢从事与技术相关性强的岗位。
这样就造成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学生双方都不太满意,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说明我们中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整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的就业状况和企业对学生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一、明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企业和学生的调查情况,建议中职院校调整数控技术的培养方式,组建以装备制造业和零部件现代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专家、教师、高级技师为主的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变化调整专业教学方案。考虑到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因此,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能只适应某一较窄的职业领域,而应具有一定的就业弹性。不能因工作岗位的变动或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迁移打下基础。
二、创新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建议将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来体现中职课程价值趋向的职业性;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体现项目课程基于过程培养能力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典型零件图样为项目载体,将同一项目载体贯穿于不同的课程中,把同一课程中不同项目的同类工作任务按项目载体总序排列形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目标、任务过程的连续性和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积累工作经验;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在现的导学导做教学情景,使知识变的好学、知识变的好用;以物化学习成果展示、鉴赏和档案袋管理法为考核评价主要手段,分享工学成果,激励学生争强好胜、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技能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外在要求和主管意识的良好配合;按课程分工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组织教学实施,维持了任课教师的专业覆盖度要求,提高了双师内含要求,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的普适性。
三、创建“逐步提升”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实施技能“逐步提升”措施。一级提升扶着走:教师详细讲授、完整演示、全程辅导,用于每门课程前续项目实施、企业观摩等。二级提升看着走:讲演与辅导相结合,用于后续项目实施、课外拓展项目、整周实训等。三级提升自己走: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用于职业资格考核鉴定、顶岗实习等。“三级提升”逐级递进,最大程度地使知识好学、知识好用,合理地利用校内外“多媒体教室、数控实训中心(含数控仿真加工室)、数控实训基地、校实训基地”四种教学基地,确保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系统化专业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与内化迁移能力。
四、采取成熟的项目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师的重要职是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创新了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流程:“提出学习目标呈现工学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成果鉴赏互评学习拓展知识(选择)完成拓展任务。”并引入质量管理理论,编制了一系列教学作业规范,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制造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教学,紧随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学习情景/情境,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式,成就熟悉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型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集中表现学生熟悉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完成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满足企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虽然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艰苦的,教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以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前程却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唐正清.两年制高职 职称论文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2-14
- 上一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出路
- 下一篇:旅游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