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活动面对的是一群具有特殊性的教学对象,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生活化教学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可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
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往往只重视对教材中知识进行讲授,而完全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如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多数学生均无法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
(一)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并组织生活化的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整体智力水平较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均处于较差水平。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用素材应该来自于学生较为熟悉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易于接受。同时,应用生活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对话,可有效提高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并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老师的学校非常漂亮,如果你走在校园里散步,可有看到高大的教学楼、四季常青的树木、宽阔的篮球场等等,下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校园里做游戏,开心极了……,然后让学生回想自己的学校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并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相互想对方介绍自己的学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校的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知识仅会读会被是没有认识实质性用处的。语文教学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不提倡将各学科的教学界限分得太开,如语文教学不应仅注重对学习进行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也理解并掌握其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衣、鞋、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了衣、鞋、伞三个字后,组织学生联系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相关事物进行组成,如衣服、雨衣、衬衣、皮鞋、雨伞等。衣指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先脱下自己的外套,然后在自己将衣服穿上。
这个过程就可以对学生的穿衣进行锻炼,同时加深其对“衣服”的理解。同样,鞋指的是穿在脚上的鞋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脱鞋、穿鞋训练。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不断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日常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训练。
(三)在教学过程中再现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品味生活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他们在知识迁移及适应能力上存在较大难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均为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地与他人相处,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的联系,进行生活场景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扮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实践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场景设置,可以将课文例讲述的情境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课文寓意,使其能够用心感悟。例如在《骆驼和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特点,然后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让学生来进行课文中骆驼和羊的对话,然后再让学生讨论骆驼和羊为什么会发生争吵,最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看自己或别人均要全面,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既充分体现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其学生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同时,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生活技能训练、生活场景再现等方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生活基础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篇2
关键词: 语文 ; 生活化 ; 课堂教学 ; 资源语文课程作为培智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强调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说明语文更具生活化,如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因此,每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富有生活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和教学成为一对“伴侣”,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一、教师应致力于使语文教学环境生活化
智障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处处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从中发现语文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更高涨,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就必须要敢于创新教育,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语文资源使学生学之有用。
我在“各行各业”主题教学中,带学生了解、认识“警察”这一职业时,考虑到智障学生对警察接触不多的现状,我找来《黑猫警长》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警察的神勇,断案的机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警察这种职业。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我们可以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天气预报台,里面包括年月日的更替,几种天气的变化,与气候和天气密切相关的标志性动植物,以及人的衣饰和运动的转变等等。让智障儿童去观察、认识、在更换或者报道,从而使知识在这种生活化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舞会、动物园、游乐场等不同的生活化环境和情境。那种身临其境、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气息,会完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进而乐于去学习和运用。
二、教师应把所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当学习内容和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出智障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引入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拾到别班同学的手套主动送还的事情,利用班会或队会,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二)联系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参观、游园活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
(三)结合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三、教师采用的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
对智障生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只有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课堂上,学生们才能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使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受到启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进行,注重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愉快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生活场景体验法
就是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去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生活化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智障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又如教学语言训练“让座“时,我设计了“乘坐公共汽车”这一情景,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乘车实践。利用班里的课桌椅拼搭成公共汽车,教师进行讲解并示范,然后请各类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场景展示中知道乘车的一些常识,并要求学生对 “让座”中的故事进行表演,使学生知道要给老人及有困难的人让座。这样的场景展示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因此,生活场景展示法能扩展教学的空间,补偿智障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生活游戏活动法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篇3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语文 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低,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儿童身心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最终使他们生存、立足于社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智障生的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学会生存”。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以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彰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面临适应生活环境改变的挑战更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课堂。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诸如某某公路开通方便了我们、我们社区的变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诸如电视报纸传来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实际情况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交往会成为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当智障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使智障儿童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儿童的道德素质。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要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障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障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弱智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语言训练《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3.关心爱护智障学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儿童自尊的保护、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的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首先学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十几个一起进去,肯定会因笨拙的言语和动作而引来异样的眼光,便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超市学存包,让他们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在自信心的培养上,教师应基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差异的特点,做到个别化教学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特殊性,有机实施教学实践,例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儿童分为A组,中重度分为B、C组,实践的重点放在B、C组上,让A组学生完成扫地,B组学生擦桌子,C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吴建琛.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2):40~42
[3]董加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