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收征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税收征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税收征管

篇1

一、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十率)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篇2

一、媒体广告的信息者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媒体广告的信息者是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对自己进行宣传已达到联系业务的目的的人或组织,是由各种经济成分构成,既有企业单位、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也有个人、个体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由于监管力度、政策执行等方面的欠缺,以致对大量的信息者失去征管监控,成为税收的盲区,其在税收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税务登记率偏低,基础管理未到位。目前,税务部门对于信息者及其媒体的管理尚处于粗放型阶段,税务登记率偏低,特别是跨区(县)结合部纳税人、城乡自由职业者、零商散商等游离于税务部门的有效监管之外,不仅造成了税款的流失,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纳税秩序的健康和谐发展。以某城市的社会医疗卫生机构为例,该市卫生局在册的有2,349户,其中市区有2,147户,与此相对应的是,上述机构纳入税务登记管理的仅有1,446户。由此可见,已在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执业登记的社会医疗机构有相当部分尚未完全纳入税收管理,更遑论数量众多的“黑诊所”、个体行医等无证经营户在监管体系外运营。

(二)应税收入难监管,纳税申报漏洞大。众所周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收入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票,而在上述行业中,除了在媒体广告中隐约可见外,税务机关无法监控。他们大都不用发票,现金结算,接受服务一方为了贪图便宜,或是个人索要发票也没用的心理,给了这些漏管户可以生存的空间。对于漏管户难以查实的税收在正常纳税者中也难以查实,所以普遍存在申报不实的现象。

(三)票据使用不规范,税款征收欠依据。大量媒体广告的者在实际开展业务操作中,往往采取不开具任何票据、开具收据、收据与发票并用、故意混淆各种发票的使用范围等方式隐瞒收入,增加了票据管理与税收征管的难度。客观上,广告时也不从媒体索取发票,助长了媒体偷漏税的可能性。

二、存在税收漏洞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的大量社会服务涉及行业多,各有自己的行业特征。由于服务项目种类繁多,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考虑的是付钱后解决自己的所需,而在对方取得收入后如何核算、如何纳税并不关心,在无形中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计税依据不准确。

2、各行各业中人们的纳税意识、道德素养有待规范和提高。正面的舆论导向发挥不够,人们不觉得偷漏税有什么不光彩,反而觉得如实申报的人傻。各级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亟待加强,由于税务机关内部对漏管户的认识不统一,以及体制、法规、执法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即使税务部门全部去清理漏管户一年半载也无法根绝此类违法现象的存在。税务机关完全小区域的地域划分,对于游走于区域之间的漏管户,尤其是在媒体上广告的者,征管的地域局限性增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二)主观原因

1、忽视征管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沿用原有征管的惯性思维,未能适应各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征管现状的新变化。由于新兴行业旧的税收政策没有特别说明,既不能明确属于征管范围又不能明确不属于征管范围,导致大量的纳税人钻税法的空子。

2、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要提高对各种新兴行业、机构的征管效能,关键还是要发挥基层征管人员的主动性。而征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管理实效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稍有规模的机构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均实行计算机联网,收入汇总、账务处理通常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因此,税务人员除具备一定的查账技巧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查账水平,否则,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无从下手、无账可查、取证困难的尴尬状况。

三、合理利用媒体广告,加强税收征管

(一)根据行业特性,多管齐下提高税务登记率。鉴于各类广告媒体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其机构业务构成对公众认可的依赖性、各种媒体广告信息的容易获得的低成本性,税务机关完全可以大胆采集信息、创新思维。对于合法的、非法的广告信息一律“拿来主义”,建立广告信息采集平台,及时同征管系统进行实时比对,堵塞税收漏洞。

实行定向宣传,提高宣传实效。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的未办登记户的违规性质,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对于客观过失的违规户,采取传统的常规性的宣传方式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于主观故意的违规户则要作为重点宣传对象,由专人负责,根据其实际情况,以案例警示、违规处罚条例、违法后果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宣传,以处罚前提示的方式敦促其及时办理税务登记。

(二)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技能,加大管理力度。管理到位、监控到位关键在于人员素质,因此要对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通过自学、专题培训等方式对税务人员进行医疗行业的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辅导;在熟悉相关行业政策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实案演练等方式进行专业查账技能的强化训练,从而有效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技能。

(三)加强征管信息的采集,充分发挥媒体广告信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首先,提高广告的媒体和者双方的发票使用率,防止双方的虚假申报。税务机关定期抽查其原始发票、合同以及广告的载体,是否有少报漏报行为。其次,及时约谈有问题的广告媒体,要求其提供全部广告人的详细信息,以便税务机关寻访漏管户。再次,税务机关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在各大媒体的广告版声明,敦促没有纳入税务机关监管的纳税人,尽快主动联系税务机关,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管。

(四)加大处罚力度,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税务部门通过媒体中的广告发现的长期漏管户,不仅督促办理税务登记、如实申报纳税,还要增加处罚力度,根据相关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维护税法的刚性与权威性。对于经核实为漏管户又不进行税务登记的纳税人,通知相关部门(如工商、电信、广告媒体、房东等),拒绝为其提供经营场所、经营电话、开业许可等,形成合力维护正常的纳税秩序。

篇3

一、突出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圆满完成上半年收入奋斗目标

上半年,全市地税部门组织收入总计302,810万元,比同期增长16.7%。其中,组织税收收入214,094万元,同比增收24,607万元,增长13%,完成年度任务的55.4%,完成目标任务53%。中央级库收入42,561万元,同比减收345万元,减幅0.8%,完成年度任务的49.2%;省级固定收入8,014万元,同比增收602万元,增长8.1%,完成年度任务的56.8%;省级共享收入51,970万元,同比增收7392万元,增长16.6%,完成年度任务的56.5%;市县级库收入111,549万元,同比增收16,958万元,增长17.9%,完成了年度任务的57.6%。上半年,全市社保费收入83,945万元,增收17982万元,增长27.3%,教育费附加收入4,171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其他收536万元。回顾上半年组织收入工作,主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抓好收入任务分配和考核。年初,省局分配给我市的税收任务是386,120万元,同比增加7.2亿元,增长12.3%。市委市政府要求地税部门在税收收入、个人所得税收入和社保费收入“三大指标”上实现15%增长。*市局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根据各地*年的收入情况、税源现状及新的税收政策对各地税收的影响,合理分配各项单项考核指标,促使各单位及早明确任务,及早制定措施,及早抓收入。同时,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跟踪、督促工作,实时分析通报各县(区)局计划执行情况,推行收入进度旬报制度,适时掌握收入情况。

(二)抓好税收形势分析和组织收入指导工作。今年初,由于税收收入增长较慢,形势相当严峻。市局就收入形势,一是分别于3月份和5月份下发了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紧急通报,从宏观上分析全市收入形势,就基层征管加强微观指导,促进收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市局和各县局召开了14场收入形势分析会,认真分析各个时期组织收入情况,交流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收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措施,明确任务,为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三是市局党组和有关科室按分工分别到挂钩联系点指导和督促收入工作,切实加强收入和征管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半年组织收入工作的完成。

(三)抓好重点税源管理。根据全市的税源状况、征管现状以及收入进度,市局确定在往年抓好纳税大户和金融、保险、电信、建安、饮食等税源大户外,今年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服务行业“四个税种”和“一个行业”作为本年组织收入工作的重点,并分析下达任务严格进行考核。各级按市局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突出抓好重点税源征管。如惠城区局突出抓好建安房地产行业税收,上半年组织建安房产税收入21,7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61万元,增长23%。惠阳区局上半年建筑安装业共入库税款3,791万元,同比去年增收2,098万元,增长123.9%;房地产业入库税款2,765万元,增收673万元,增长33.6%。

(四)抓好税收稽查检查工作。一是突出对交通运输行业、饮食娱乐行业、建筑安装行业、房地产租赁行业、工业制造加工业等“五个行业”、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三个税种”以及*市区城乡结合部和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乡镇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上半年,共检查业户150户,查补税收2000万元。二是推行查前业户自查自纠的服务前置稽查方式,联同公安部门对175户交通运输企业的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开展了查前自查自纠辅导,并组织人员上门发放有关报送房地产租赁涉税情况资料的通知,现场辅导纳税人自查自纠,解决了业户的一些实际问题。据统计,所有业户均按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了自查表,其中有35户业户将自查应补税款到征收部门进行了补报入库。三是以查处举报案件为重点,带动整体查处工作的开展,上半年共受理举报案件61宗,查结44宗,有效地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促进收入稳步增长。

(五)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根据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提出“夯实税基、完善汇算、规范程序、提高质量”的要求,推行中介汇算改革。为确保汇缴工作顺利进行,市局一是制定方案,明确“十三类企业、二个行业和三类专业市场”为检点,稳步实施调查摸底、动员发动、纳税评估和质疑约谈、实施检查、总结整改等各阶段工作。二是加强培训和宣传。组织纳税人和中介机构2000多户企业代表进行培训,宣传今年汇缴方式改革,要求纳税人积极配合开展好汇缴工作。三是规范内部操作。对涉及从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的中介机构实行登记备案制,明确对中介机构出具查帐报告工作的要求和相关法律责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质量。上半年全市地税系统征收企业所得税21,448万元,同比增加4,367万元,增幅为25.6%。

(六)抓好地方规费征管。现在纳入地税征管地方规费有社保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堤围费等,今年主要推进规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深化“五同”征收基础上,一是更加注重费源管理,提高监控水平。定期开展费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费源分布情况,强化缴费人户籍管理,建立重点费源监控制度。二是更加注重欠费管理和清理欠费工作。对欠费和欠费人合理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的分类管理。对其中欠费数额较大的重点欠费人作为各级重点监控对象,实施跟踪管理,定期追欠。三是更加注重宣传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地方规费良好的征管氛围,加强部门沟通和配合,形成有效征管合力。上半年,全市社保费收入增长27.3%。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比移交地税征收前大幅增长一倍。

二、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强化全员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各级班子的教育培训。抓好党组中心组的政治理论学习,上半年,开展了“认真学习贯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两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股级领导干部培训工作。4月份分两批组织了全市地税系统120名股级干部参加了在辽宁省国家税务总局培训大连培训中心举行的培训;三是加强“管理员工作平台”上线前培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四是组织新录用公务员80人进行拓展训练,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以此推动全市地税系统各项工作的创新开展。

(二)强化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主要是围绕“两个主题活动”即在全市地税系统中深入开展“学、辨荣辱、促廉政”和“三个走在前面”教育活动,积极践行排头兵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动员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论坛、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税务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切实加强队伍战斗力,当好税务战线组织收入、依法治税、征管改革、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七个方面的排头兵。同时,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继续组织效能监察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区)窗口单位、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税务人员的行风行纪、税容税貌、工作纪律、执法水平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在全市系统内通报批评及责令整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干部交流轮岗。在去年初对全市地税系统科级干部大面积交流轮岗基础,今年对部分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重点对一般干部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涉及人员18人。同时,各县(区)局也结合自身发展和队伍建设需要,在内部对30多人进行了交流轮岗。从上半年跟踪检查来看,交流轮岗人员在新的岗位上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开创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交流轮岗,有利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税务人员全面发展,有效地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对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部署。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和责任;二是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今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共举办了11场廉政讲座,下发廉政书籍2000多册,启用统一廉政笔记本,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开展“学、辨荣辱、促廉政”征文比赛,传唱廉政歌曲,增强地税队伍廉政意识;三是加强廉政监督。严格大宗物品采购规定和程序,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采购档案。加强税检合作,联手预防职务犯罪,正确使用手中权力,保队伍平安。四是抓好案件查处工作。对群众的举报,认真调查落实,做到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共受理举报件4件,结案4件,案件结案率达到100%,有效推进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强化“三个文明”建设。一是开展“万众评公务”和纪律教育月活动。主要是在全系统层层动员和部署,促使全体税务人员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就地税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办事效率、文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逐条制定措施整顿,以良好的税容税纪接受广大公众的评议。二是积极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冷暖,发挥救急济难互助基金作用,帮助8名有困难的干部职工渡过难关。此外,全系统支助困难家庭的失学儿童120名。启动干部职工健身疗养活动,确保队伍身心健康。三是继续开展经常性、广泛性、群众性的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各级积极开展兴趣组活动,全面增强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四是继续抓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岗位能手活动,树立地税文明新形象。

三、突出抓好纳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

(一)优化纳税服务内容和形式。一是坚持做好*-3纳税服务热线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涉税咨询、举报、投诉、建议等服务需求的受理、转办、催办、回复的流转顺畅。今年上半年*—3纳税服务热线共受理咨询、投诉、举报、建议共7617宗,其中咨询7597宗,投诉3宗,举报7宗,全部给予回复,贯彻了“有问必有答,事事有回复”的工作原则,继续为纳税人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平台途径;二是规范网站管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及时将纳税信息在网站,据统计上半年年对网站栏目更新了600多项内容,至今共有8万多人次访问,接受网上咨询601宗,有15万多份发票通过网站成功登记参加发票抽奖,发挥了应有的宣传作用;三是坚持纳税服务跟踪分析制度。每月跟踪、分析和反馈纳税服务情况,按时编发《纳税服务通报》,有效地指导全市地税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四是推广“同城通办”业务和“税收服务超市”,让更多纳税人体验办税便利和快捷,树立地税优化服务良好新形象。

(二)优化税法宣传广度和深度。一是与国税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税法宣传咨询日活动。从*市区、到各县城、各镇共设了20个宣传咨询点,当场解答纳税人问题近5000人次。向纳税人派发宣传资料2万多份。二是由*市地税局、*市团委、惠城区地税局、惠城区团委、*学院团委联合开展大型纳税服务志愿者宣传税法活动。活动共有100名志愿者参加,志愿者逐街逐户进行房地产税收政策宣传,派发宣传资料。三是积极推行纳税辅导工作。举办房地产等行业纳税辅导会,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接受企业预约培训,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纳税辅导。四是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开展“税法知识有奖问答”,共有6万人次参与,宣传效果明显。五是抓好*-*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暨百强纳税户评选工作。对265户国税、地税部门共管户、62户纯地税管理纳税户共327户的A级纳税人和100名*年度百强纳税户进行公告表彰,充分发挥等级评定的社会效应,有效推动了依法治税。六是成功举办了两期发票抽奖活动。特别是4月份第十七期发票抽奖活动与市局在宣传月组织的“税岁好运来”税收宣传文艺晚会结合,扩大发票抽奖活动的宣传面。

四、突出抓好信息化建设,加快税务信息化现代化步伐

(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着手建设ETS电子缴库项目。市局在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参观的基础上,联合银行、国库、财政等制定的*市电子缴库系统建设方案。上半年按方案稳步实施,完成了准备阶段和调研阶段。现在正紧锣密鼓的开展后三阶段的工作,即确定标书、项目招标和项目实施阶段。实施ETS电子缴库系统后,将有效地保障税款缴库安全和效率。

(二)积极开发新一代社保费征管系统,实现社保费与税同管。为了解决当前社保费征收存在的问题,市局设计了一套新的征收软件,新系统在现有征理模式下加强了基础数据管理、欠费追缴管理、分类管理、征收管理、档案管理、入库管理六方面的内容,同时它又能支持社保费全责征收模式。新系统于5月1日开始推广应用,现已覆盖全部县区和建行、农行全部网点。从两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新系统运作正常,确实提高了征收效率、强化了欠费管理。

(三)积极推进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升级、优化税收查询系统。在‘大集中“上线基础上,建设辅助分析系统,实现税收情况的分析和对基层所工作情况的分析监督。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一户式”查询、行业税收分析、管理员辅助查询等功能。拓展与税收工作有联系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范围,实现征收、管理、稽查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开发税源管理辅助子系统,实现税源管理信息化。以税收管理员平台上线为契机,利用去年税源普查的成果,并根据*实际加以调整,开发辅助软件。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和需求分析工作。启动新软件后,将在重点税源监控、项目管理,企业财务信息监控上有所突破;全程监控纳税人登记、核定、发票使用、申报信息,建立纳税人的应征、欠税、征收、减免、入退库台帐,实现微观税源管理。

五、突出抓好税收征管改革,夯实征管基础

(一)稳步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管理。一是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严格考核,明确责任。在往年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基础上,今年重点对税收管理员进行重新配置,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已配置税收管理员436人,按人员素质和特长明确跟踪纳税户,实现“管户到人、责任到人”;同时,结合税收管理员平台上线,加强培训,明确职责,并严格考核,促使税收管理员认真认真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税收政策,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提高管理的实效性。二是积极作好税收管理员平台上线准备工作。召开管理员平台上线动员大会,对如何做好上线准备工作进行部署;开展税收管理现状的调研,研究本地的管户情况和分类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的规则;按时完成划分税收管理员、清理纳税人基本信息、核对税种核定资料等各阶段的数据清理工作,为7月份大亚湾分局试点单位上线,下半年全面上线做好充分准备。

(二)稳步规范税务登记,强化税收户籍管理。上半年,全市地税系统继续强化“三漏”清理工作,加强与工商、民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效地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很好地挖掘潜在税源,充分发挥了登记工作的基础作用。上半年,利用工商部门与大集中数据比销,清出企业漏登漏管户1230户,上半年新开户4882户,累计清理漏登户2400多户,处罚税务登记违章业户600户,科学地规范了税收登记基础管理。

(三)稳步扩大协税护税网络,强化税收综合治理。上半年加强与国税沟通协调,就A级纳税人和百强纳税人表彰活动以及税收宣传月活动等统一部署和行动,落实和完善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各级地税部门继续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商、公安、社保、城建、交通、银行等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配合,并积极筹备税收联管机制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开展协税护税工作,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监控能力。特别是车船税收,实施部门联管后,上半年完成2,536万元,增长156.9%。

(四)稳步推进征管基础工作,实施科学精细化管理。一是全力以赴开展好个人所得税数据录入工作,优化“大集中”数据管理,加强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和监控,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二是规范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方法和程序。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行业、地段和规模的双定户进行典型调查,采用主要成本费用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结合行业整体税负测算确定双定户分类核定最低标准,确保税款足额入库。三是加强地方税发票管理工作。利用“大集中”系统,严格发票管理,对地方税发票的使用进行全面调研,为推行税控装置做好准备。做好新版全省通用定额发票的推广工作,开展企业冠名发票的自查清理工作,净化地方票使用环境。四是对集团公司税收管理情况进行调研。重点是对TCL等集团公司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难点、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下来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监管提供依据。

在圆满完成税收工作任务的时同,加深了对税收工作规律的认识,主要四个方面体会:

(一)做好税收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基层实际,合理指导基层工作。我们对税收任务进行分配和部署,必须加强税收调研,与基层实际相符,工作决策和部署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对税收收入目标的确立必须做到上下口径统一,绝不能有任何模糊认识。

(二)做好税收工作,必须掌握好税收形势,合理分析税源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工作复杂多变,特别是税源变化,更要求各级保持清醒头脑,适时做好跟踪分析。在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基层对税源变化了解不够到位,不仅不能科学合理调配征管力量,也会导致部分税收流失,征管就难以到位。

(三)做好税收工作,必须有调查就有研究,合理开展调研工作。由于对调查研究重要性认识不够,容易在调研时,只是简单程序化地去开展调查工作,忽视调查后的研究工作,缺乏对调查结果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没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不能为领导和机关当好参谋和助手。

篇4

(一)区域分布。××镇煤炭市场的分布呈三个区域。一是××沟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高山上,虽然只有11个煤矿,但是它的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的75%以上,其中9个矿“三证”齐全,生产销售比较正常;二是××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低山上和省道旁,该区域9个矿,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约15,部分矿证件不齐全,系整改建设阶段,生产销售尚未形成;三是××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低山上和沟谷里,该区域9个矿,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约10,大部分矿证件不齐全,属整改建设时期,尚未形成生产规模。

(二)经营规模。从三块29家煤炭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看,年产2万吨以上的煤矿只有4家,1万吨左右的占了25家,其中:“三证”不齐全的就有13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标准,年产量达不到3万吨的矿,“三证”不齐全地矿将面临关闭,这对××非统配煤矿来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灾难。从其设备以及服务情况看,一类是拥有自备的铲车等装载机械、运输车辆,以及为客户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机制比较健全的纳税人,主要集中在交易量大,营销渠道比较固定的8家煤炭企业,如:××沟一、二、三、四号煤矿,××湾煤矿等,年产量12万吨左右,销售收入贰仟伍佰万元左右;另一类是装载、运输,以及为客户提供保障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的纳税人,这主要是21家中小煤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壹仟伍佰万元左右。

(三)管理水平。同等规模同等类型的煤炭业户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业户间的差别更是千差万别。规模营销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如××沟三号煤矿、××煤矿,他们不仅有规模经营场地,而且有专门的营销管理人员和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其财务核算比较规范,企业所得税的核实征收纳税人。规模较小的个体煤矿的经营管理较差,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经营者变化频繁,而且其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同时其接受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大部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为核定所得率征收或者定期定额征收纳税人。

二、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增量与其交易增量不相配。东巩煤炭市场的发展,不仅使××成为“煤炭之乡”和重要的煤炭集散地,而且带动了运输、汽配、矿山物资等相关产业和商业、服务业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但其税收增量与其经营户数、销售规模的交易额以及收益额的增量不相配。据统计20__年煤炭产销量为20万吨,实现地方税收为200万元,每吨煤地方税收为10元。据统计20__年煤炭产销量为27万吨,实现地方税收为315万元,每吨煤地方税收为11.7元。20__年煤炭税收计划更高,吨煤税负比往年还高。

(二)税收管理手段与其经营机制不相配。

税收收入不能稳定增长,与其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同步,表现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随着过磅计量卡的撤销,税收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地税部门对煤炭市场经营者中的大部分个体业户的经营状况的监督,存在难以掌握产销量,经营收入额,进而导致管理侧重于突击清理检查,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也不能够完全掌握。

三、税收管理漏洞的透析

税收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煤炭市场整治的效果不能够坚持标本兼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经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的监控缺位。在纳税人的实际经营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编造虚假产量表和工人工资表,或无正规票据,对其产销数量的准确度难于核算,导致纳税人经营成果的财务反映差异,会计信息失真,而我们在税收管理和税收检查中又往往只注重帐务核算,对其帐外的运行情况又由于情报线索的不全,而使应收税款而流失。

(二)、个体煤场的纳税人大多现金购销、无票购销、隐蔽交易,导致税收监控措施难以准确定位。如一部分业户虽设立煤场,但煤场内煤炭存量变化不大,而其主要采取煤源订煤,煤炭直销用户的形式,导致其销售量和销售水平以及盈利水平难以核定。既使在每次的检查中也只能采取粗线条核定,一次征收的办法,而且成效不大。

(三)、受煤炭供求矛盾的影响,税收管理的难度较大。在煤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渠道狭窄,采购方压价采购,经营业户为减轻资金压力也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除几家规模经营且销售渠道稳定的业户经营成果较好外,大部分业户收益水平较差,征收难度也较大;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都成为瓶颈,大量的现金结算,又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如今年的煤炭市场走势受资源供应偏紧的整体影响,特别是外地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停产整治周期长,煤源紧张。规模经营的8家企业受电煤比价影响和停产整改等诸多因素,导致税源减少。

(四)、税收管理中的部门协作不够协调,也是导致纳税人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与政府煤炭市场管理办公室、计量服务中心、国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也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导致经营者的情况掌握不到位,措施管理不到位。

四、完善税收管理的对策

(一)国地税的联合协作。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要形成合力,必须依靠国地税的联合协作,严格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一是加强煤炭市场纳税人的征收、管理、检查等环节的信息交换,准确掌握其增值税缴纳情况,分析掌握其地方税收的缴纳对比情况,按照其缴纳增值税换算收入额,进而折算其应纳的地方税。二是对小规模煤矿实行联合核定税款,按照其交易量、交易额和盈利平均水平进行 综合核定。三是配制车辆,增加人员,整合力量开展市场清理整顿,形成合力,促进煤炭行业税收规范管理。四是要求煤矿开采业主建帐建制,正确核算,依法纳税。

(二)煤炭市场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协作。煤炭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经营煤炭许可的审批管理,能够比较准确的掌握煤炭市场业户的经营情况,加强与其协作,可以使税务机关在税收总量预测和日常监控中做到有的放矢。

篇5

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法定的程序,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行为,新的《征管法》也将加强税收征管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征管体系的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非本质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如果没有一点问题才是不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在征管改革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改革目标。探索出一条由繁到简,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

一、新征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一)稽查各环节缺乏综合协调,影响整体功能发挥。1、稽查各环节缺乏综合协调。征管改革将稽查业务分为“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本意是要强化对稽查权力制约,进一步规范稽查行为。但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各环节间协调不力,相互扯皮,互不通气,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协调制度和一个有效的协调机构。2、对个体稽视不够。调查表明,对个体户的稽查虽是月月查天天查,但在大部分的稽查过程中对案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较低,影响了稽查效果;二是投入个体稽查的人员整体素质不够,影响对个体稽查的广度和深度。3、稽查效率低。这里既有稽查管理、稽查内容不规范方面的因素,又有稽查责任心、稽查技术水平等原因,更有纳税户偷税手法隐蔽等问题。

(二)是集中征收以后,随着税务人员和办税地点的相对集中和部分中心税务所、征收点的撤销或合并,对一些零散税源的管理有力不从心和鞭长莫及之感,出现了不少漏管户,尤其是偏街小巷和农牧区、集贸市场零散个体商户的管理力量削弱。二是对于已纳入税源管理的户数,仍然责任不明,底数不清。三是重点税源分析比较浮浅被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从税务机关对税源变化情况的掌握来看,对于一些经济指标,既没有运用微机实现数据共享,又没有精力深入企业收集。靠纳税人自行编报,有的资料重复收集,有些收集不到,况且企业提供的数据可信度也值得质疑。四是由于对税源掌握了解的深度不够,分析不透,预测性不强,加大了稽查难度,增加了选案的盲目性,弱化了日常税收管理。

(三)新表、证、文书设计繁杂,在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一是栏目设计与征管实际不吻合无法操作。二是某些文书传递手续设计繁琐,不便于开展工作。如个体工商户定税要经过层层审批,个体工商户仅仅会因为定额审定委员会的延迟召开等好几个月。

(四)是对表、证、单以及税务文书使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基层税务人员文字表述能力差,不能准确运用规范性语言填写文书。2、对政策、法规、条例的实质把握不好,尤其是稽查文书对案件的定性,难以用准确的法规语言表述清楚。3、部分涉税文书中缺份、少页、漏项、编号混乱。4、对文书的审批权限界限不清,有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乱审批现象。5、征管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上述问题表现是:一是选案不准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案源资料不完整。二是结案率低。受稽查效率低、稽查力度不够和人情因素影响,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未申报户数占应纳税户数比例较大,居高不下。

(五)一套征管业务规程,难以兼顾城市乡村。目前,在经济相对发达,业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新征管规程的运行相对平稳。但在农牧区或经济欠发达县市或地区,由于交通通讯不便,纳税业户分散,税务所与县局距离较远,运行规程的难度较大。表现在:一是执法权相对集中,税务成本增大。由于新征管规程将执法权集中在县局以上税务机关,作为一级征收机关的中心税务所面对业户停歇业、委托代征协议签字的审批等都需上报县局。而各中心税务所距离县局几十甚至上百公里远,仍要完成征管责、权分离;二是发票领购、开具渠道不够畅通。发票的领购和建筑安装、运输业发票集中在县(市)局管理,其它发票则集中在中心税务所管理。业户如果需领购或开具这两种发票,就需要既跑县局办税服务厅,又要跑中心税务所,难怪他们怀疑我们的服务质量。

二、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征管的改革意识,为深化改革打牢思想基础。征管体系的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非本质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如果没有一点问题才是不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在改革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改革目标。不断强化三个意识:一是依法治税意识。二是服务意识。三是规范意识。探索出一条由繁到简,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选择和调整征管模式。应对各县(市)区的征管模式进行一次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根据各基层征管单位的人力、财力和辖区的税源分布,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地理交通通讯条件,本着既有利于税收征管,又方便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原则,因地、因税源条件,因纳税人情况,调整选择好利于税收管理模式,使之协调、规范、高效运作。

(三)细化完善各种制度,增强模式的可操作性。1、制订税务稽查协调工作制度,以提高稽查效率、质量为目标,用制度规范各环节工作,制约权力运用,使稽查各环节职责明确,指标过硬,衔接顺畅,确保运行状况良好。与此同时,可通过制订稽查要则,完善稽查组织,规范稽查内容,增强稽查力度。分税种、分行业、对稽查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指标,增强稽查针对性,提高稽查效率。2、建立健全税源管理制度,对税源事前、事中、事后实施有效临控:

一是建立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制度,通过与工商部门的合作,加强税务登记的发放、验证和换证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户源段管、片管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制,确定责任人,通过定期考核检查,掌握户数增减变化,从根本上杜绝漏管户。三是建立协税、护税工作制度。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协税护税员、密报员或通过地方政府强化护税协税网络建设。四是积极探索,在不违背征管改革总体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农村山区特点的简易征管业务流程,做到既体现依法征管,又方便纳税人。(四)突出计算机管理,加快应用步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涉及到税收征管的各部门和各环节,涉及到人财物的统一分配与协调,绝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为此,要加强领导,统一协调,调动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

(五)改进和规范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研究

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法定的程序,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行为,新的《征管法》也将加强税收征管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征管体系的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非本质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如果没有一点问题才是不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在征管改革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改革目标。探索出一条由繁到简,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

新征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一)稽查各环节缺乏综合协调,影响整体功能发挥。1、稽查各环节缺乏综合协调。征管改革将稽查业务分为“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本意是要强化对稽查权力制约,进一步规范稽查行为。但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各环节间协调不力,相互扯皮,互不通气,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协调制度和一个有效的协调机构。2、对个体稽视不够。调查表明,对个体户的稽查虽是月月查天天查,但在大部分的稽查过程中对案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较低,影响了稽查效果;二是投入个体稽查的人员整体素质不够,影响对个体稽查的广度和深度。3、稽查效率低。这里既有稽查管理、稽查内容不规范方面的因素,又有稽查责任心、稽查技术水平等原因,更有纳税户偷税手法隐蔽等问题。

(二)是集中征收以后,随着税务人员和办税地点的相对集中和部分中心税务所、征收点的撤销或合并,对一些零散税源的管理有力不从心和鞭长莫及之感,出现了不少漏管户,尤其是偏街小巷和农牧区、集贸市场零散个体商户的管理力量削弱。二是对于已纳入税源管理的户数,仍然责任不明,底数不清。三是重点税源分析比较浮浅被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从税务机关对税源变化情况的掌握来看,对于一些经济指标,既没有运用微机实现数据共享,又没有精力深入企业收集。靠纳税人自行编报,有的资料重复收集,有些收集不到,况且企业提供的数据可信度也值得质疑。四是由于对税源掌握了解的深度不够,分析不透,预测性不强,加大了稽查难度,增加了选案的盲目性,弱化了日常税收管理。

(三)新表、证、文书设计繁杂,在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一是栏目设计与征管实际不吻合无法操作。二是某些文书传递手续设计繁琐,不便于开展工作。如个体工商户定税要经过层层审批,个体工商户仅仅会因为定额审定委员会的延迟召开等好几个月。

(四)是对表、证、单以及税务文书使用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基层税务人员文字表述能力差,不能准确运用规范性语言填写文书。2、对政策、法规、条例的实质把握不好,尤其是稽查文书对案件的定性,难以用准确的法规语言表述清楚。3、部分涉税文书中缺份、少页、漏项、编号混乱。4、对文书的审批权限界限不清,有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乱审批现象。5、征管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上述问题表现是:一是选案不准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案源资料不完整。二是结案率低。受稽查效率低、稽查力度不够和人情因素影响,达不到预期效果。三是未申报户数占应纳税户数比例较大,居高不下。

(五)一套征管业务规程,难以兼顾城市乡村。目前,在经济相对发达,业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新征管规程的运行相对平稳。但在农牧区或经济欠发达县市或地区,由于交通通讯不便,纳税业户分散,税务所与县局距离较远,运行规程的难度较大。表现在:一是执法权相对集中,税务成本增大。由于新征管规程将执法权集中在县局以上税务机关,作为一级征收机关的中心税务所面对业户停歇业、委托代征协议签字的审批等都需上报县局。而各中心税务所距离县局几十甚至上百公里远,仍要完成征管责、权分离;二是发票领购、开具渠道不够畅通。发票的领购和建筑安装、运输业发票集中在县(市)局管理,其它发票则集中在中心税务所管理。业户如果需领购或开具这两种发票,就需要既跑县局办税服务厅,又要跑中心税务所,难怪他们怀疑我们的服务质量。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征管的改革意识,为深化改革打牢思想基础。征管体系的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践中出现一些非本质问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如果没有一点问题才是不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在改革中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早日实现改革目标。不断强化三个意识:一是依法治税意识。二是服务意识。三是规范意识。探索出一条由繁到简,提高征管效率的新路。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选择和调整征管模式。应对各县(市)区的征管模式进行一次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根据各基层征管单位的人力、财力和辖区的税源分布,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地理交通通讯条件,本着既有利于税收征管,又方便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原则,因地、因税源条件,因纳税人情况,调整选择好利于税收管理模式,使之协调、规范、高效运作。

(三)细化完善各种制度,增强模式的可操作性。1、制订税务稽查协调工作制度,以提高稽查效率、质量为目标,用制度规范各环节工作,制约权力运用,使稽查各环节职责明确,指标过硬,衔接顺畅,确保运行状况良好。与此同时,可通过制订稽查要则,完善稽查组织,规范稽查内容,增强稽查力度。分税种、分行业、对稽查目标的实现,提出具体指标,增强稽查针对性,提高稽查效率。2、建立健全税源管理制度,对税源事前、事中、事后实施有效临控:一是建立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制度,通过与工商部门的合作,加强税务登记的发放、验证和换证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户源段管、片管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制,确定责任人,通过定期考核检查,掌握户数增减变化,从根本上杜绝漏管户。三是建立协税、护税工作制度。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协税护税员、密报员或通过地方政府强化护税协税网络建设。四是积极探索,在不违背征管改革总体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农村山区特点的简易征管业务流程,做到既体现依法征管,又方便纳税人。

篇6

一、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各地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都进行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非税收入的管理。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目前的非税收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认识不清,把非税收入看成是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不积极主动的将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二)收支长期挂钩

多少年来,收支挂钩的现象使得单位的收入与收费的多少联系紧密,财政部门在综合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流于形式,综合预算、收支脱钩并未真正落实到位。

(三)收入征管不规范

目前,执收收罚的部门多、环节多、标准乱,在非税收入收缴过程中,个别单位还未全面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存在着坐收坐支、截留、挪用、“空转”收入等行为。

(四)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非税收入从立项到范围、标准到征收及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没有一套统一、完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管理制度钢性约束不强。

二、对非税收入管理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当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彻底改变非税收入现今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法治建设,完善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从而促使“收支两条线”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非税收入管理新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在积极同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行政法规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加大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对财源建设重要性的宣传,真正提高对政府非税收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重要意义的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对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防范腐败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实现管理工作开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完善措施,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首先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应纳入预算的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其次是建立有效地政府非税收入制约和激励机制。在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和部门预算编制中建立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执收单位的积极性,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确保应收尽收,防止财政收入流失。三是实行票款分离,充分运用互联网、固定pos机、移动pos机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全面采取直接缴库的办法进行征收。直接缴库就是执收单位向缴款人开具缴款票据与收款合一的“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缴款人持此缴款书直接到的金融机构将应缴款项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对于金额较小、分散的款项,由金融机构直接给执收执法单位及人员配备相应的固定、移动pos机,实现直接缴库。四是财政部门建立新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账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在金融机构设立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国库的单一账户。此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非税收入资金活动,并按执收执法单位和分收入项目进行核算。

(三)深化改革,建立完善非税收入支出管理机制

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同时,加大财政支出改革力度,强化对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把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使非税收入的收缴同执收部门和单位的收入彻底脱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促使非税收入及时、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同时监督了各项支出的全部用途,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了非税收入的管理。

(四)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

为此建议尽快出台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法,应当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法规、制度,把各地五花八门的征管办法统一到同一轨道上来,从而促使非税收入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今早结束各地对非税收入监管各行其是的局面。应当比照税收征管法,不断深入完善非税收入各项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查相分离,形成一个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执收单位相互配合的监督模式,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及时、足额、规范入库。

(五)规范机构设置,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开展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其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就应将其纳入政府序列,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使其责任、义务和权利相适应,这样有利于管理、监督和处罚三项工作并举,充分发挥政府管理的权威性。

篇7

关键词:非税收入 管理 财政收入

非税收入其定义是除国家国务院及税务局统一文件规定的税收之外的,由国家其他下属机关、各级省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的一些社会团体,利用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政府权力、职位权限和国家资源、财产为特定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而收取的一系列资金需求和费用。通过相关数据了解,政府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捐赠收入以及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等。

国家财政税收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非税收入,其唯一的管理主体就是财政部门。加强政府的非税收管理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使得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程序化、电算化、精细化和制度化。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对于服务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发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加非税管理,以此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一、拓宽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加强其管理

(1)由于非税收入本身存在很大的灵活性,而且收取这些费用的真正目的性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增收管理,将其管理领域拓宽的同时不断的细化。将各类资源例如土地、海域、矿产、空间广告等等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范畴,并对其中容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并且将非税收入的范围不断扩大,进而来增强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能力。

(2)规范非税收入,清理不合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对于不合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坚决的取缔。根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于各级政府的非税收入都要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相应的财政专户。完善非税收入的征管系统,提高征管的效率和效果。

(3)合理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收益。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出租、处置等收入都纳入非税收入的范围,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流程。

(4)对罚缴分离进行深化改革,将法院、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的罚款没收的收入由原来的罚缴分离的系统征收管理转变为通过非税收入的管理系统来进行征收管理。

二、加强增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可以用以办理收费项目、执收编码的报批、财政票据的发放等等。

并且可以利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对于各种非税收入的征收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调度。使得财政部门、执行部门和银行之间能够实现联网的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能够强化数据,使银行的代收速度和质量都大幅度的提高了,保证账务的处理与执收单位、银行都能够同步,达到了账务处理的电算化,数据传递的网络化。此外,对于单位资金运转情况和收费项目增减变化要进行实时的控制,以便能够及时的提供出各种的账务数据、各类报表和分析数据,来提高信息利用的程度。

三、完善银行的代收工作和程序设置,保障资金的安全

到目前为止,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一些罚没收入都是实行银行代收的,落实收支两条线的举措是政府实现非税手段的主要措施。对于完善银行代收工作方面的对策有:

(1)依照银行代收责任制的要求,根据个人的自愿原则和各个代收的银行签订相关的代收协议,进一步对单位、缴款人、代收责任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进行规范,预防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2)定期并针对一些重要问题随时准备召开代收网点的简易、快捷的座谈会议等,定期对于所属代收网点的运行情况、服务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那些有问题的代收网点,明确其责任,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各个代收网点必须不断完善,确保代收系统的畅通。

四、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加强管理

对于土地出让的收入帐、明细账等等要不断的完善,款项必须明细到具体的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的面积、新增土地有偿使用费用、征地补偿费用、土地出让款等等项目。每宗项目需要收支清晰,收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全部缴入国库之内,支出则通过地方的预算资金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进行安排。

五、开展政府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年的活动

开展政府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年的活动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淡化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强化了非税收入的概念,强调了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各级政府所有。这样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建设水平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水平。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非税收入在支持节约节能减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进了资源环境的有偿使用的脚步,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并且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进步。通过政府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年的活动的开展,使得政府部门提高了非税收入的管理能力,营造了良好的非税收入的管理氛围,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

六、增加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准确和质量性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统计分析,提高报表的分析质量,利用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和现有的财务处理软件,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对于非税收入进行周、季、年度分析,对于重点的非税收入进行专项的分析,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可靠地依据,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调控能力的有效依据。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非税收入的报表制度,完善非税收入的报表制度,加强非税收入的核算按照报表规定的口径填报,对报表的分析尽可能细致,准确的反应各项收入的来源和管理的情况,提高报表的质量,为了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刘万琪.中国国家财政收入模型的验证与分析[J]. 企业导报. 2011(08)

篇8

关键词:高收入个税征管对策

个人所得税是各类税收的一种,是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在各国的税收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经济越发达国家,个税所占的比例越高,具不完全统计我国个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18.1%,就其他税种而言比重较高。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高收入群体作为社会富有的阶层,本来应该在个人所得税缴纳方面成为国家在财富初次分配后调节分配不公、缓解社会不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性的主要群体。但是由于我国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和种类都具有特殊性,形成大量隐性收入,同时征管手段的不健全,因此,造成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的大量流失[1]。如何做好个税的征收与管理已是当前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收入者个税的征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税法宣传是税务机关应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是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的重要手段,针对各行业各税种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形式。利用税务内、外网站、办税务大厅大屏显示、“税收宣传月”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多种形式宣传、个人所得税政策信息;税务管理员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要送税法到纳税人手中,面对面进行宣传辅导,从而全面提高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

二、调查摸底,全面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

各主管税务机关要结合本地区经济总体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居民收入来源和各行业的特点,重点调查摸清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企业、人群,摸清其收入分配规律,建立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

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的部署和要求,将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纳入税务机关工作考核体系。要督促各扣缴义务人,严格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高质量地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2]。

三、突出重点,强化征管

加强高收入者的管理是堵塞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主要手段,根据高收入者不同特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加强财产转让所得的管理

加强股权转让所得的管理,要多与证机构、产权交易中心等单位联系,主动掌握本辖区上市公司、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及股权转让的时间和数量等股权转让信息,及时跟踪管理,依法依率征收税款。

2、加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收管理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本辖区上市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集资单位、股份全体制企业单位的分红、派息等情况全面掌握,严格执行现行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要对企业转增注册资本及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足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3、加强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的管理

各主管税务机关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及时获取相关劳务报酬支付信息。特别是对一些报酬支付比较高的项目(如演艺、演讲、理财等)的个人所得税的管理,督促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扣缴义务;对实行年薪制和高收入行业的企业,要汇总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数据中的工资、薪金所得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工资费用支出总额比对,规范企业中个人所得税的征管[3]。

4、加强各类私人办学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加强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掌握有关私人办学信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源泉控管;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做好支付个人应税收入办学单位的代扣代缴工作,对没有扣缴单位和从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个人要加大管理力度,堵塞漏洞,避免税款流失。

5、加强外籍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与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商务、外事服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本辖区外籍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外籍人员出入境时间及相关信息,加强与文化、体育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境外团体、个人来华演出、比赛等情况资料,做好演出场所或经纪人对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4]。

四、优化服务,注重实效

各级税务机关在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同时,要切实做好纳税服务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高收入者开展税法宣传和政策辅导,拓展申报方式,实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积极了解纳税人的涉税诉求,拓展咨询渠道,提高咨询回复的质量和效率,做好完税证明的开具,并为纳税人信息保密,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5]。

参考文献:

[1]傅剑锋.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探析[Z].厦门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7

[2]张紫函.石家庄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Z].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3]王学娟.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Z].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5

篇9

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 监督管理 现状 措施

当前,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的各项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财政监督管理进入了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目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分配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做强做大财政收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财政工作中一个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现状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和“收缴罚缴分离”改革、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等措施,对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基础上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受各部门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管理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管理范围不规范

由于对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明确界定形成较晚,预算外资金概念还未完全淡化,各地的监督管理范围基本上还仅局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等预算内资金方面。同时,由于政府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多、项目繁,收费环节多、数量庞大,加之多头管理格局缺乏约束机制,致使对预算外的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难度较大,并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收费和集资、摊派等游离于财政监督管理之外。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由于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执法主体不明确,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收支管理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致使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职能被肢解,造成监督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降低了监督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与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相比较,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概念、范围、管理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了新的突破,显然,现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要求,急需制度上予以完善。

(三)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

目前,一些部门(单位)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违规使用票据以及随意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乱收费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收入脱离财政监督管理,体外循环问题依然存在。支出缺乏严格管理,挤占、挪用、坐支现象没有彻底纠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比较突出。部门预算中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方式、要求不同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收支脱钩”也未真正落实。

(四)监管信息系统滞后

虽然“金财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进了财政监督管理信息化进程。但是,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与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票据管理与收入管理能够有效结合,从而真正实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的理想目标。加之,目前政府非税收入使用的票据种类繁多,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以票管收” 的复核,其工作繁琐且时效性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以票管收”作用的发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加重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分散了国家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分配不公、滋生了腐败现象,使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无法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统筹安排。

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措施

当前,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财政部门,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

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全面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一是理顺运行机制。一方面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监督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政府非税收入,确定专职人员负责财政票据管理、政府非税收入汇缴及结算、监督等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征管范围,清理过渡账户,确定收缴流程,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修订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使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同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信箱和电话等形式,加大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二)严格票据管理,加强源头控制

按照有关监督管理要求,严把票据的领用、核销等关键环节,坚持“凭证领票,总量控制,按月审票,验旧领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等原则,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执收行为,注重“源头”控制。一是严把票据购领关。在健全票据管理台账的基础上,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主体在购领票据时,必须由会计人员凭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和财政部门核发的《票据购买证》,统一购领票据,并坚持“验旧领新”的原则。二是严把票据核销关。在核销票据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每本票据的收费金额逐一核实,对收费项目进行逐项查对,对缴销、结存情况一一登记查实,确保开票金额与缴入财政专户的资金情况一致,与各执收主体上报的统计数额一致,以达到“以票管费,票款同行”的目的。

(三)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监管成效

与纪检、物价等监督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核证并重,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制度化,提高监督管理成效。一是严格稽查工作。与物价等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同力协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简化工作程序,把收费稽查和年审工作一并进行,采取集中送审和单位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严、从细对各部门(单位)所使用的各类票据、收据及上报的稽查(自查)表格进行审核、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限期整改。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针对个别单位存在收费公示制度不实、票据使用不规范及收费管理混乱等问题,按照“管无特区,查无”的要求,制定政府非税收入检查计划,确定检查的重点,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执收主体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消除管理“死角”。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收费公示制度,将各项收费的执收依据、主体、项目、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布,通过设立投诉、举报奖励等灵活运作措施,约束各执收主体的行为。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建立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对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曝光”,并严格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发挥财政职能,提高使用效益

坚持国家宏观政策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机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快机制创新步伐,不断拓宽财政职能的发挥领域,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统筹使用政府非税收入资金,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支行为。一是实行综合预算。严格执行部门综合预算,拓宽预算监督管理领域,积极探索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程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规范收支行为。一方面要规范收缴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政策,清理收入过渡银行账户,严格支出结算账户审批,做好银行代收代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规范收缴罚缴行为,实行收支脱钩,确保收费足额入库。另一方面要严格支出预算。为保证执收执罚部门执法与管理职能的行使,在核拨各执收主体正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统一按照各自履行的职能需要核定专项支出预算,实现真正收支脱钩。三是推行绩效评价。结合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以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检验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工作。

(五)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监督效率

在“金财工程”的配套支持下,积极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各项规定的全面落实,确保各项应缴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并创造条件拓宽网络管理领域,建立起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适应,与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等财政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网络化监督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进一步推进“阳光财政”进程。

参考文献:

篇10

税制改革与优化为税收征管创造良好的实施基础,有助于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税收征管是税制改革与优化的制约因素,良好的税收征管是保证税制有效运行的手段,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税制改革与优化,为税制改革与优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只有税制改革、优化与税收征管均衡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政策的经济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

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启动并且取得相应进展.从2004年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到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统一各类企业的所得税改革,我国的税制改革可谓是轰轰烈烈

与税制改革相比,税收征管改革却显得相对滞后.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我国在1983-1984年、1994年进行两次重大税制改革时,都没有推出整体税收征管改革方案与之协调.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税制改革时,都忽略了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然而,正如维托.坦齐所说“税收是强调可行性的学问.一种不可管理的税制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理论上最完美的税制如果所表示的意图在实践中被歪曲,就可能变成蹩脚的税制“.因此,在进行税制改革和税制优化时,必须把税收征管纳入其研究范围,充分考虑税收征管能力,选择可操作的“有效税制“,使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均衡发展

一、税制改革和优化有利于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优化税制理论的精髓是,既然扭曲性税收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是不可避免且可能很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量使这些损失达到最小.在最简化的优化税制模式中,将效率损失降低到最小就是唯一的目标.而在较为复杂的优化税制模式中,则应在效率损失最小化与税收公平、社会福利的社会分配等方面寻求一个权衡点.优化的税制是理论上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各国税制改革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的税制改革与完善逐渐向最优化的税制结构靠拢,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效率损失逐渐降低,税收公平逐步实现,社会福利分配更加公平,使得纳税人的遵从意识不断增强,减轻纳税人的抵触情绪.这样既有利于征集到适度规模的税收收入,又能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同时,有利于纳税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有利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这一切无疑会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编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许多国家以复杂的税制去服务于众多的政策目标,结果实际执行的税制往往不同于税法意义的名义税制,实际效果也大大偏离了政策初衷.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很突出.因此,试图利用税收工具实现过多的社会经济目标是不现实的.税收作为政策工具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赋予它过多的额外的目标,本身也不符合优化税制的思想,反而会使税制变得极其复杂.如过多的税种、过高的税率、过多地对纳税人的区别对待和繁杂的税收优惠的形式和数量等.都是直接造成税制复杂的因素.对过窄的税基征收高税率不仅违背了有效和公平课税的要求,而且也鼓励了逃税,启动了过多的税收优惠待遇降低了纳税人的奉行.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降低了税收征管效率.反之,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减少繁杂的税收优惠形式和数量,则会降低征管的难度,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税制优化,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一般而言,税制本身包含的区别对待特征越少,税率越低,税收优惠越简单,税收征管中的漏洞和随意性就越小,可操作性就越强,税收成本就越低,就更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墨西哥就是采取了更宽和更加简单限定税基,加上更加统一的税率结构的税制改革和优化的措施,促进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为此,世界银行把通过简化税基的确定加强税收征管作为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有助于税制改革与优化的发展

税收征管是整个税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能够使税务部门高效率地贯彻和执行税法,使税收职能真正发挥出效能与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有税率、征税对象、征税依据等税制要素是不足以使税收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还必须有税务部门的征管行为,才能够真正发挥税收的各种职能作用。税收征管对税制改革与优化具有约束作用.税收制度是通过税收征管作用于税收分配的,税收征管充当了税收制度与税收分配之间的中介.严密而有效的征管,有利于税制的贯彻执行,并能及时发现税制规定中的不完善之处.相反,超前或滞后的征管会成为税制正确实施的绊脚石,阻碍税制改革与税制优化的过程.如世界银行2006年11月发表的《全球纳税情况总图》指出,许多国家税务征管要求过于苛刻,遵从征管已成为企业的重负.如规定公司年平均报送35页的纳税申报表,每家公司处理税务事务平均耗时约322小时.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较大,巴西的企业填报年申报表要花2600小时,而瑞典的企业平均只需花68小时.复杂的税收征管体制效率低下,势必导致税收收入下滑,无法体现其真实税负,不能实现税制改革和优化的目标。

虽然税制改革与优化会受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制约,但是政府的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法制的健全、税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政府的征管质量和效率会逐渐提高.而政府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逐步提高则会给税制改革与优化的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税制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课税采用分类所得税模式,实行源泉扣缴的方式.它不能就个人各项所得的高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难于体现公平税负,也不利于对个人总收入水平的调节.所以很多学者主张我国采取综合所得税制模式.然而,在税收征管上,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比分类所得课税模式要求更高.国际税收发展的实践表明,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要求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准确掌握纳税人各项收入;推行非货币化个人收入结算制度;建立电脑管理资讯网路,实现与银行、工商、公安、海关等部门的联网.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些条件,这就造成了部分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灰色“或“黑色“个人收入的存在,妨碍了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的确定和稽核管理,而且大量现金交易也使许多个人收入游离于控管之外.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改革以及相关配套改革的完成,征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会逐渐向综合所得税模式过渡,这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在调解收入、促进公平方面将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税制结构更加完善,进而促进税制改革和优化的实现税收收入是理论税制、税收政策导向及税收征管水平等因素的函数.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税收征管的水平对税收收入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税法规定与实际课税结果都存在差异.如果理想的税制超越了现存的征管水平,漏征率比重很大,税收收入大大低于应征税款,则税制的目标就难以充分实现.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税收的综合征收率已经由1994年的50%上下提升至2003年的70%以上,10年间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具体到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其征收率则已由1994年的57.45%提升到了2004年的85.73%,11年间提升了28.2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使得实征税款与应征税款的差距逐渐缩小,当初税制设计的目标逐渐显现。

三、税制改革、优化与税收征管均衡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税制改革、优化与税收征管存在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方面,完善科学的税制可以为税收征管创造良好的实施基础;另一方面,有效的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制度政策目标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无论从哪一个层面看,客观上都要求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相互协调,均衡发展.也正是因为税收在帮助促进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方面虽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要受到税收征管能力的限制并存在一定的代价,决定了税制在确定其政策目标和繁简程度时,应当以已经或可能达到的税收征管能力为前提.明确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税收征管对于税制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性,它对于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制定税制改革和优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无论是在税制改革和优化时,还是在优化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时,都应该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税制改革和优化与税收征管均衡发展,更好地实现税收政策的经济社会目标。

(一)应对税制进行改革与优化

税制改革与优化应遵循法制化、简化税制、便利征纳的原则.首先,要尽快完成税收基本法的立法工作.税收基本法应包括各级政府开征新税种、调整已有税种的程序、纳税人的权利等内容,逐步健全税收实体法,将所有税种完成立法手续.以维护税收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完善税收程序法,使税收执法程序法制化.其次,简化税制,以便于征收管理.一项法律要得到恰当地执行就必须既适应环境又便于执行.如果将太多的社会和经济政策目标融入税法,就会造成税制的复杂,既不便于纳税人也不便于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如果发现他们难以正确确定其纳税义务,就不会自觉遵守税法进行税收的自我评估.同样,如果税基设计不合理,或者规定了许多减免和扣除等,就会使执行碰到困难.在健全税收实体法过程中应尽量使税制简化.简化税制不等于实行简单的税制,更不是说税种越少越好,而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税收的本质、特点及作用,科学、合理地设置税种.我们应注意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具体体现税制主要形式的税法,必须全面、系统、协调、简明、清楚,易于理解,易于执行.在不同税种和同一税种的税法规定中,既不要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要拖泥带水,冗长繁杂,更不能存在自相矛盾或重叠等问题.以免出现年年补充解释、层层补充解释和“打补丁“的现象.二是税种和税基、税目、税率以及计算征收制度等的选择与确定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税法的透明度、易懂性,便于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减少税收漏洞,降低征管成本,以充分发挥税收的双重作用

(二)优化税收征管,为税制改革与优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改变整个社会征纳税环境.影响税收征管的除了税收制度之外,还有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惩治腐败的制度化程度、公共道德的标准以及对达官贵人遵守法律的态度.尽管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且它们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影响绝不是显而易见的,但纳税人的遵从行为很大程度上与这些重要的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有关.通过改善这些因素可以使纳税人更好地遵从税法.具体途径有:对纳税人进行教育,使其相信税收是支付给社会的公共费用;彻底改变政府形象,使纳税人相信政府征税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增加人民负担;政府对税款的使用应该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的有效监督,使腐败减少到最小.

2、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税收征管经验,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咨询服务质量.应积极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严格税务登记管理,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切实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源监控.同时与税务评估相配合,开展税务约谈和经常检查,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应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它不仅是避免税收损失、增加税收收入的有效办法,而且是加强税法刚性,确保税制优化的重要保证.应将对偷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的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理作为硬指标,以保证税务检查双重目的的实现.同时,税务部门应与检察机关、法院配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狠狠打击涉税违法者,保障税收法制的权威性、严肃性.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多元申报纳税方式,方便纳税人自行申报.通过简化办税程序,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