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As societ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improve, in her spare time on the need for peopl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good place for rest and excursion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modern life gives strength and energy in tremendous pressure on, we need some way to find the balance, which is essential for daily entertainment, so the city will become a park landscape ideal to go b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mple analys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design rather than a simple patchwork, improve urban park landscape in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on issue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do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mpression of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公园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现今各式各样的公园被建设起来。据数据统计,1989年全国的公园景观数量只有30余处,但是经过着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500多个。几乎每一个一、二线城市都会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公园,现在三、四线城市也加大了对公园的建设力度,为的就是给市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数量虽多,大部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面临倒闭。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很多公园在景观建设设施等硬件上盲目的进行模仿,缺少文化性和创意性,这就使公园变成了一个简单且粗糙的游乐园。
现代公园景观的设计对于景观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风景,而是要具有复杂的结构,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包括技术层面和人为的理解与感知以及要有文化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2.1硬件设施
对设施的设计要时刻考虑到能够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在被观赏的同时发挥其更多的可触机会,达到愉悦心情,放松精神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公园景观开放的特性,其边界要与城市拥有良好的过渡,像有些公园就采用了把围墙拆除与周边环境直接接触的方式,成为城市空间另一部分的延伸,达到了时刻与市民互动的目的。
2.2地域空间
制造地域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善于利用历史、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同时还能充分的发挥本地优势,使各空间做到和谐统一。在建设中,可利用地形、假山、动植物、建筑等来作入口或者是隔景的设施,可设计婉转的通道,通过后可到达一个开阔的空间。如果存在小空间同时它们不能够起到给公园提供成景和起不到以小衬大的作用时,就要考虑尽可能去减少这样的闭塞空间。与此同时还要提倡发展绿化程度,增加绿化量,创造新空间。做到对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和划分如停车场、公共休息处、服务区、住宿等等,要充分的考量当地的地形地貌,配合游览的线路进行规划。要求每一个区域要各有各的特色,使人们流连忘返。
2.3植物的合理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是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搭配中蕴含思想更是尤为的重要。植物本身时代特性不是很突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衔接现代与古代园林不同风格和时代的景观特色,其中包括了像文化和地域所带来的不同。说到配置的形式,主要有对植、孤植、树林、花坛、草坪等,原则就是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及生物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做到充分发挥其作用,构成一个完美的美景,为整体增色。
2.4纪念景观
可根据地方或地区的典型特点,使具有纪念价值的景观在公园中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增添游览的趣意,又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以纪念性的景观也是要作为公园景观建设的重点。对于那些要长期使用的纪念建筑要考虑人们对其依附的心理,做适当的保留或做旧处理。
2.5地标的设计
目前,大多数公园并不会给游客或者是休闲来的人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与公园内缺乏地标式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公园要想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对其流连忘返就一定要有其特有的标志,如别具一格的建筑或者吉祥物。一般情况下,对地标的设计大多是体积和高度惊人,或是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作用是要能够表现公园的主题,具有可识别的特性,对人们可以起到一种导视的作用。
2.6节点的设计
节点主要是指公园出入口、分区出入口、景观小品、道路交叉口等等。在这些节点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是否和公园景观设计相呼应,同时还要有其基本的功能如方便人们寻找和辨别方向等。同时要保证其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起到点缀和引导的作用。
2.7路线规划设计
坐到人车分流,方便游览休息的同时做好步行与车行的交接。考虑到一些专用车辆的设置如:消防车、商品供应车、工程车、垃圾车等。对于地形和坡度的设计要首先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排水。同时在游园的路线上设置好休息的地点。
城市公园景观具体案例设计分析
某一公园园址呈现长方形,面积约占600公顷。公园的设计规划要求是以绿为主,充分发挥环境绿化的效益,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要求,同时拥有特色的乔木和花卉,构建一个适宜游览和休息的环境。建筑空间上追求自然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整体的风格要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同时兼顾现代感。
根据上面公园景观的建设设计要求,我们分别对需要注意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①主景区的入口处。此处最好采用以轴线对称的布局,使花池树池做到对称的分布,再通过高大乔木的布置,使景区的入口显得气势磅礴。对于地面的材质最好是要进行曲线型的铺装,用材质的多样性来打破太过对称的设置,满足中国人的审美观。②以水体为主景。设置自然的驳岸水池要有一些观赏性质的假山,与水形成景观的效果,隐藏在山水之间的亭台和钓台在满足观景需要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休息玩耍提供场所。沿着池边坡道慢慢前行,看着太阳下泛动的波光、清雅的睡莲和一叶叶扁舟,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③溪流湖泊。利用地形设置自然的山涧溪流和湖泊,高差要在4米以上,沟体蜿蜒曲折形成清潭碧波,在湖中有几尾小鱼在游动,溪边无尽的林荫给人一种安静的空间,还能够为人乘凉避暑。水声和山石声融为一体,仿佛沉浸在诗画中一般。④广场和健身的场地。最好把它们放置在公园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上,缓慢且逐渐的向下移动,给人一种视线上的延伸感。要时刻牢记层次的变化,再用亭台、树池、走廊予以进行辅助,这样就给人活动之余又有了停留休息观赏美景的空间。⑤游戏区。此区适合在浅滩式的戏水池,这样就更能具有一种活力,山水的画面、池边沙滩再加上儿童们之间的嬉戏游乐,丰富了整个造景色彩和立体的效果。如果再能够使用木质的水车对整个景观进行处理,就会更加地突出水的主题。⑥其他区域。像在住宅的单元间留出适当的空间,建一些供人娱乐、健身、休息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⑦植物群组合与搭配。可采用山林的布置模式,以3-4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为景观区的骨架,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景观区的景观树种,再辅以多种类的乔灌花草,形成一个相对自然的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可将常绿的树叶与落叶进行结合,观花与赏叶相结合,再根据花果期进行合理安排,具有四季的变化会为整个公园景观增色不少,如可采用短期景观植物来达到设计的效果,把它们进行水平和垂直分布,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效益。
在景观与建筑协调上,通过地势高低变化和植物群落的不同,达到软化硬线条的目的,使其能与景观很好的融为一体,并能借助建筑的色调给整个空间色彩设计上订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基调,无处不体现自然和谐的主题,构成一个浓缩的大自然美景。
结束语
城市公园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地方,经过一定专业设计规划和艺术布局,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和游览的城市绿地。因此,城市中的公园又被形象的称为“景观建筑”。所以,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建设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城市变的更为美好,更加适合生活与居住。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7期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人们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公园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人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1、城市公园的类型
城市公园类型众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许多种类型,一般按照公园的层次划分庄要包括大型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型公园、专题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动物园等。这些公园类型在城市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并且在面积上也有一定的标准,大型综合性公园面积要大于10hm2 ,儿童公园面积不宜小于2hm2,而植物园面积则不应该小于40hmm2。
2、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1)生态原则。水体和植物是维系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自然元素。水体在城市公园中具有改善湿度、满足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因此一般城市公园水体总面积应该占到10%。此外,为了保持水体的质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水不得排入城市公园水体中。植物在调节生态环境和改善气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乡土植物数量要大于植物总数量的60%,而对于新建城市公园,其乡土植物数量应占到总数量的70%以上。
(2)人性化原则。首先,为防止意外发生,城市公园应该留置避难场所和相应的设施。其次,对于基础设施的设置要全面而细致,无障碍设计、卫生间、饮水器、坐凳、灯具等应按规范及所服务的人口数量来设计。
(3)经济性原则。景观设计要遵循经济性原则避免华而不实。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占主体部分在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要在确保能够达到要求效果的前提下扰先选择实惠的植物。植物景观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没有节制地投入我们要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力争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址要点
(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城市居民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以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等用水的需要;(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小见效快;(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即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待将来发展建设时再行改建。
4、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余姚玉皇山公园规划范围东起侯青江,西到中山路,北起阳明东路,南到姚江。整体规划设计从姚城山水大格局着眼,以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理论为指导,用生态的后现代设计手法,显山露水,进一步彰显姚江三江口的山水风貌,打造姚城东部生态文化休闲空间,全面改善玉皇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赏景的绝好场所,是余姚城区最大的绿地公园。
图1
4.1、主要设计手法
(1)显山:突出四个主要视线通廊,观赏凤山的效果。让自然山水引入城市景观空间之中,并经微地形延伸山体的植被,突出玉皇山的城市景观效果。公园四周的建筑规划也要注意主要的视觉通廊,避免遮挡凤山与龙泉山及龟、蛇山之间视线。
图2
(2)露水:引候青江入公园西北角,使公园三面环水,丰富凤山与江的关系。
(3)隐筑:隐蔽公园内的主要休闲建筑,结合山体修复隐于山体之中或半隐于地下,减少公园内休闲建筑对公园山体的视线遮挡,要在四个主要视线中看不到休闲建筑。休闲建筑采用后现代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使之与山林有机融合。
(4)增崇:这是传统水口园林设计手法,在水口园林中用大树点植,增大公园的气势,修复被破坏的山体,并用微地形使山体更加丰满。在山顶建玲珑剔透的神灯台,提高山体视线,与龙泉山、蛇、龟山登高相望。
图3
4.2、道路设计
(1)道路除了担负着将旅客和货物从一个地区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地区的功能之外,道路还应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和流畅的线形,优美自然与周围环境融合和谐。
(2)道路规划选线时,应尽可能创造通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和开阔感,路线要充分利用最美好的沿途景观资源。
(3)道路要尽可能利用与适应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在道路线位选择线形设计、方案比选时,应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与融合于当地地形环境。
(4)道路用地范围与周边现存地形与合乎要求的植被均应设法保护好并尽可能使其同道路和周围环境协调,避免、减少各种修路与用路行为对自然与道路的破坏。
4.3、植物景观设计
4.3.1、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应种类。当地适应种类是指包括公园所属地的乡土树种,以及经人工引进已在本地长期“安家落户”,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树种。
(2)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林下植物根系生长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为了避免林下地被的植物的根系与乔木的根系在同一土层内争夺养分,林下植物一般要选择耐阴性强的浅根草种及灌木。
(3)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由于垂直绿化用的植物,其附着墙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用以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适应既定墙体或构筑物饰面的种类。
(4)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公园游憩地周围如果有污染源,建立防护林时,应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
4.3.2、植物的配置方式
(1)大树草坪,在主要的透景线两侧用此种手法,尤其在西北、西南两个透景线上。
(2)稀树地被花境,在沿三江口面和姚江滨江段绿化,形成开敞、大气的滨水景观。
(3)绿岛式多层次四季风景林,结合微地形,在草坪中采用多层次复合立交的手法,营造绿岛式风景林并突出四季季相特色。大乔木骨架树种与山林植被相一致,成为山体植被的自然延伸。
(4)密林片林:竹林、水杉林、中山杉林、樱花林、海棠林等密林片林多结合会所配植。
4.4、环保、节能设计
(1)生态雾喷技术:通过绿地系统收集雨水,经过砂层过滤后进入地下蓄水池,用汞加压后喷雾到空气中,使林中负氨离子含量得到成百倍的增加,从而营造出森林环境,使游人得到身心调节,享受高品质的休憩氛围。
(2)透水路面:采用环保无污染粘结剂,利用再生废弃物,如玻璃、再生塑料、贝壳、碎石作为铺路原料,工艺简单,施工方便。
(3)水过滤技术:无污染河水经过过滤成净水,用于儿童嬉戏。
(4)地表径流雨水经拦截、收集井进行处理,然后再进入水体,避免地表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5)雨水收集:在景观水体中根据景观设计,可以采取有利于改善水体水质的措施,对于雨水进行收集,应对雨水进行选择性收集,将降雨前期较为浑浊的雨水排入雨水管线,对于后期较为洁净的雨水经过净化后作为江水补充入姚江。且减少污染源的输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大水体纳污容量。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公园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城市公园设计,是设计将自然融入城市的核心要素。公园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为根本,因此,要重视其人性化建设,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设计;景观设计;以人为本
1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 项目概况
某城市公园用地呈正南北向,矩形,南北长239米,东西长180米,公园占地总面积为45130平方米。地块南北两边分别接人工河,根据该城市的发展定位,鉴于本片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交通位置,为此对其设计城市公园,为当地城市未来商住中心提供一个优美和生态环境。
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3.1 生态设计手法
从以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的思考,生态景观设计效果是城市公园设计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本公园为了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设计理念,从公园饰品以及环境方面都运用了生态设计手法。结合实践,笔者总结本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施中采取生态手法处理。
(1)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石笼作为一种生态格网结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生态格网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卵石填充后连接成一体,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新型生态格网结构,成功地应用于各种保护工程中。与传统刚性结构比较起来优点突出,更提供了一个新的景观视觉效果,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卵石柱摒弃了传统刚性结构建筑物的单一性立面装饰,在保证钢结构亭安全性的同时,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基于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使公共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本公园在设计手法上核心是采取生态技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措施,重点创造水生态环境的城市公园。本公园照明系统均使用环保节能的太阳能照明系统,以环保、节能配合公园的生态性设计。公园设计水生植物净水系统。水生植物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点缀水面与岸边,加强水体的美感。同时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中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因此水生植物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湖水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同时采取生态化净水,公园与河流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系统,通过水深、驳岸形式、植被护堤等水设计,建造一个的生态设施,由河道作为廊道,河涌水流经公园的入口湿地生态水生植物床和浅滩的过滤,进行生物净化,再进入深水区,再到净水区。如此进行一系列的过滤,最终达到水体的自净,最后到达卵石浅滩,为儿童提供安全戏水用水。
(3)公园生态水景设计,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床对水体进行净化,设立动态水景观——喷泉,为水体增氧。湖体基底和驳岸设计以自然土堆坡为主,表面层换粘土保水。对于公共卫生间、公园管理处等服务用房给水方面以自来水供应。植物灌溉主要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设净化池,利用湖水补给,提供日常的灌溉用水。公园的服务性污水主要来自洗手间和小卖部与公园管理处,采取就近排进周边的市政污水管。雨水方面则采用天然排水为主,沿路边设置不同形式的明沟排水,以自然的卵石、水生植物构成,暴雨时期会形成水溪景观,其他以暗沟排水为辅。
(4)天然的排水调节系统。本城市公园在各处设置天然排水系统,以保持水土,水通过有序的地表排水路径,以明水渠、地形明沟、卵石径的形式,汇集到深水区。当暴雨时侯,形成溪流的景色,水退时又是旱沟,草花丛生,呈现另一种景象。
(5)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河涌设计还原河流原生的形态,设计成蜿蜒弯曲的河流,设计不同的水深,采取自然放坡的原生态驳岸,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湖泊设计还原原地形湖泊的原生形态,扩大湖面,增加蓄水面积,形成婉延弯曲的自然放坡原生态驳岸,设计不同的水深,利用水生植物加固河堤,形成自然生态的河岸风采。同时公园里设计了生态绿地植物床,潜水跌水区、活水区、净水区以及戏水区。
3.2 特色设计
本城市公园设计有彩色安全胶垫活动区,主要是考虑到随着生活的快速发展步伐,人们更加地崇尚健康环境生活观,儿童游戏场地及青少年活动场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设计尤为重要。在绿意盎然的小山坡中间穿插橙色和红色的小径,它们是用安全性能高的地面材料制作而成,在绿色植物与红色系的强烈色彩对劲以及巧妙结合下,充满视觉冲击和动感,这孩子们创造一个趣味性的安全嬉地带。
同时本公园通过雕塑、图案以及建造材料等,有效导入乐从家具、乐从钢铁等产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名片;同时引入新概念钢结构更楼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忆及传承;贯穿公园的单车径更是文化绿道的延伸,倡导人们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态度。
4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笔者公园景观设计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通过结合某城市公园项目加以探析,对于本城市公园设计上采取卵石明沟与草坪明沟等天然排水沟,以及各种可渗性的设计,节省不少排水管道等材料;太阳能照明系统的设计,施工方便,减少管道的铺设和缩短施工工期,在日常使用中,比起常规配电节省不少电费。通过对南片区公园的生态环保设计,提升了南片区的环境效益,为这个片区居民的提供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生态社区公园,吸引更多人到这里居住;从而,对于整个片区的土地升值起到积极作用,人口聚集造就消费的增加,商业价值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篇4
关键词:城市公园建设 ,景观设计 ,误区 ,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ark, plant landscape for the use of the park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plant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ideal is contain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e city pa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plant by The Times is not very strong,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will appear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error, these erroneous zone, destroy the park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the whole design.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erro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公园建设的意义
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公园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园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2存在的不足
2.1片面追求高档、豪华,以人工取代天然,缺乏自然的感觉
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原本只需在原始水面周边种植一些湿生植物、草地就可以直接伸入水面,形成亲切、自然的景观。然而,很多设计师却要用混凝土作为衬底,毛石砌成驳岸,虽然显得高档、豪华、整齐划一,殊不知这不仅失去原本自然的韵味,还增加了投资,同时降低了水体自身的清污能力,反而更容易被污染。
2.2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人的需要
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广场、市政广场、市民广场。偌大的一个广场,大多情况下不是大面积的硬地铺装,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的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炎热、多雨 的季节,人们往何处遮荫避雨?"经济、美观、适用"的设计要求又体现在哪儿?
2.3园林绿地的设计有别于建筑、市政等专业设计
例如某位桥梁设计师设计的公园曲桥、拱桥也许不那么精细,因为他可能不会很认真地去考虑公园内每座小桥的造型、用材、甚至栏杆或铺装等节点的做法。
2.4园林绿地的设计缺乏完整的行业规范
目前很多地方的绿化行业管理比较混乱,从设计到施工、监理的规范化管理才刚刚起步。而且,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了无证施工、无证设计,因此行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5植物选择及配置随意性很大
例如某位造园家,山于当时很时兴种植加拿利海枣,竟在一条城市主干道两侧不足1.5m的绿化带,种植了加拿利海枣。加拿利海枣的冠幅可生长到4m左右,分枝又很低,这种种植方法不能满足植物遮荫、方便车辆及行人通行的需要。其实这种环境尽可以选择树形、枝干部比加拿利海枣好且造价低,适应性强的树种。
2.6单纯考虑利益
园林绿地设计单纯考虑视觉上的宏观、尊贵、气派及堂皇的形式关,而没有考虑工程投资及日后养护管理的承受力。如一个综合性公园,公园内有大型假山瀑布及旱地喷泉,每小时总装机容量为1000kW,以后昂贵的管理费承受得起吗?
2.7园林绿地的设计与施工经常脱节
由于目前园林行业管理的不规范,施工、监理水平较差,不少设计师又不喜欢下工地,缺乏与施工人员联系沟通,一些节点的处理就不那么尽人意,这样一来很难体现设汁师原来的设计意图。
2.8缺乏硬质景观设计及绿化设计的双重人才
目前,从事园林绿化设计的人员毕业于林业院校的侧重于绿化种植,而毕业于城建院校的则侧重于建筑、规划,缺乏景观设计及绿化设计的双重人才口
3针对以上误区提出的一些措施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
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
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
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
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 结语
篇5
【关键词】城市公园 滨水景观 生态环境 景观情景化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几乎没有人会说城市公园能够被其他的建筑所取代,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日益增长。市民既希望城市公园的数量增加,更要求城市公园的环境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满足人性化的需求。因此,人们对于公园中各种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别希望加强水景在公园中的作用,提升公园的档次和品质。人们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很自然的,因为城市公园里面,滨水景观更能使城市的居民亲近自然,公园对居民的生活来说吸引力更大,所以,城市公园生态水体景观设计必须以新理念去指导。
一、主题化是水体景观设计中的思想理念反映
在城市公园的水体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非常重视和强调主题的表现,倘若不能实现主题化的设计表现,就意味着设计的单调、乏味,更暗示着设计没有文化性、缺乏灵魂和思想,自然就得不到人们的钟爱。一项设计要将主题化表现到极致,就得站在一定的高度,并在总体的指导思想、整体的布局形式下,从宏观上去把握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大到一个城市水体功能布局的规划,小到一个滨水公园沿岸设施的布局,都得在主题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水景观要以水为主题,因此,在设计处理时分区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城市水体边缘在分阶段区分后,首先是规划当地建筑走向、环境生态问题、绿化面积、景观环境、交通分析等,然后确定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最后要通过水体景观设施去表达主题。
实际上,主题化的表现归根结底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在景观设计和表现中必须集景观构成的不同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进行构成、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拼凑。在这里就有一个对主题的理解、认识,只有理解透彻、认识深刻,才可能将不同构成元素整合成有用的元素,产生强大的设计力量去反映和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例如滨水雕塑园——北京北海公园中亨利·摩尔的雕塑沿湖布置,并不是一个随意的安置,它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对雕塑作品和水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后,进行精心的设计、精心的处理才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它能够让人们在这一特定的、能与自然相融合的地方来欣赏雕塑,蕴藏在其中的人文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二、水体景观情景化
水体景观的情景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触景生情。人们能够借助于自然景物产生想象,抒感。当水体景观设计为人们营造出一种情境,任何人是无法拒绝这种设计对心灵的感受与刺激的。如果去杭州的西湖,看到三潭映月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赞叹古人的非凡意匠美妙绝伦。毋庸置疑,情景化可以使水体景观产生巨大的魅力,即使是某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个寓言故事,都能使人们对它一往情深,留下深刻的回忆。杭州西湖就自然景观来讲,它并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应当说杭州西湖的迷人之处是在于它的文化、它的人文精神的积淀。无锡太湖的水体景观设计的奥秘在于当置身于此情此景时,即使有自杀轻生的念头,只要在那里待上半个小时,就会被太湖博大的胸怀所感染,感叹生命之可贵。而南京燕子矶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情侣因爱情受挫而在此丧生。足见水体景观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水体景观的设计,并不单纯是物与水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设计后对人的情绪、心理、精神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使城市公园的水体景观情景化呢?关键要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中去营造。特别要注重营造整体的环境氛围,让周围的环境来烘托事先所设定的情境。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通盘考虑,从整体布局来设计景点。
三、生态化是水体景观设计中的永恒
现代城市中城市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公园水体,公园水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很深,这是公园水体与自然原始景观滨水区的不同。从历史上看,人类的活动造就了人类选择聚居地的一种天性,就是对滨水地带的向往。据统计,整个世界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都聚居在沿海滨水一带。
从设计的意义上讲,水体景观的生态化就是保护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指明了“创造性是不容忽视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环境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进行景观设计,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确保城市景观整体功能的安全性与健康性,把人与景观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设计,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成它的基本模式。
综上所述,一座有特色的城市的特色面貌应该强烈体现其滨水景观建设,衬托当地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发展的经济面貌和开放的经济特质,使时代精神成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山水园林特点为文化代表,创造具有时代、文化、生态的景观环境。在设计时应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结合起来,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城市的高质量园林艺术价值。兼顾工程与景观、生态的要求,不能简单地把园林设计搬到水边,要按照地形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由此可见,水体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遵循以上的要求,还要充分体现水体景观的艺术性,因为水体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物质,在设计时既可以模仿自然界中的水体如河、溪、涧、滩的动势,也可以人为地进行限制和控制,按照设计师的意愿进行,形成跌水、喷泉等艺术效果,提升娱乐性。只有追求更高层面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可见,贯穿在水体景观中的主轴满足创造性,而所有的创造必须要有时代的理念和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
[2]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5).
[3]裘江海.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3).
[4]薛健.绿化空间与景观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6
柔和建筑的金属的灰色冷漠的情调,构成城市的美景。
关键词:道路设计;绿色空间;植被;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空间理论概述
1.1 公园系统论
“美国造园之父”F・L・Olmsted从生态角度将自然引入城市,还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即自然不规则公园和住宅区城市公园。他提出的公园系统论主要观点有:(1)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公园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园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自然的天堂,主张在城市心脏引进乡村风景。(2)尊重和保护自然。公园规划应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尽量不改变地形和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美,使其与人工美融合。他规划的公园采用自然式布置,注重大面积自然意境。(3)其理论核心是,重视生态环境,系统地把公园有机相连,突出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色。
1.2 自然风景论
1841年,A・J・Downing提出保护自然、接近自然的风景园理论。他认为,国家公园、城市绿地及自然保护不是奢侈,而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呼吁建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1.3 景观规划生态论
1969 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论,即把自然资源与风景规划结合的人造自然生态系统思,推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其主要观点有:(1)一切自然因素、生物及其存在形式,都是顺应自然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结果;(2)生态决定风景,合理规划的实质是有效使用资源。风景园林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根据自然特征、生态系统及土地状况,确定城市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2中国当代城市绿色空间
中国当代城市被誉为重城,它的意思指沉重,缺乏灵活性、可变性、高能耗、高污染。城市之于自然之重,城市是自然中的“黑洞”,不断吞噬和摧毁着外部的自然,而城市内部的自然被鼓励并不断消耗:当代中国城市对于自然缺乏弹性、还原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一种相对重城而言的轻城,轻的意思是弹性、可能性、灵活、清洁、节能、便利。轻城中的轻环境,指自然景观以其功能综合化特性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组成元素,生态、清洁、并充满着发展变化的弹性和可能性。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并由于数字科技的附着,使其也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完美平台。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提供更绿色舒适的出行享受。合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居住载体和土地弹性储备区域。自然景观用作城市农场可以在满足生态和休闲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耕地保障。
2.1 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中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使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全方面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城市绿地功能除了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且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空旷地带外,在使用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文化宣传等场所。从美化城市的角度看,绿地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是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分为(1)基础型地被:植株低矮,以覆盖地面为主,应用范围广,可大面积种植,不需频繁修剪,体现或替代草坪作用。如麦冬类、白三叶、扶芳藤等。(2)骨干型地被:城市各类绿地中广泛应用,以色叶低矮灌木为主,群植、组合配置,或通过修剪进行高度、造型控制,稳定性高、延续时间长。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点缀型地被:主要观赏地被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同一绿地内用量不大,多用于花坛、草坪、林缘,或与骨干型地被配置。如鸢尾等。
2.2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后期建设的公园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创造城市公园的主体,对改善城市气候、调节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植物构造出的景色也就不同。西方国家喜欢将植物通过人工的塑形,创造出不同的景物,最典型的就是英式园林;我国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此景色都是植物的本色,通过植物的不同含义来构造出不同的美景。
3城市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3.1 途径公园的沿途
城市公园的位置会临近道路,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同,虽然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比起小汽车,乘坐大客车可以越过栅栏、围墙、树篱和路堤的顶部看到更多的景观,而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则可以看到更多细部。车速不同,视角也就不同。
3.2 入口
如果入口是有一条通道与公路连接,必须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1)交通工具从入口处转向公路的视线问题,因此此处不应种植高大的树种以免遮挡视线;
(2)竖立标示提醒正在驱车接近的司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减速;
(3)入口处的路面要妥善处理,以便使司机安全刹车,同时入口处的路面要慎重选择,防止有松散物质掉落到临近的公路上;
(4)入口外观应该使人觉得有吸引力并觉得安全,因此在靠近城市道路附近要考虑设立信息和安全须知栏,但不能影响能见度和吸引力,入口处应当整洁美丽,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3.3 通行步道
城市公园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公园内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城市中的自行车郊游团越来越多。现代自行车运动更加专业,速度也较普通自行车要快,如果将这种特殊的自行车运动融入到城市道路中,会给城市道路带来一定压力,而且专业的自行车性能也得不到发挥,将此类运动跟公园结合起来又会给在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带来干扰。轮滑和滑板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轮滑和滑板的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且表演性强等特点。但是公园中的步行节奏比较慢,这种灵活性的活动项目与慢行会有冲突。
结合以上两点以及美国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构想:
(1)在公园中设立两种道路,一种是仅允许步行者通行的道路,还有一种是自行车及轮滑、滑板等通行的道路,这两种系统用黄色的线进行分割。
(2)道路周围景观设计要注意不宜种植低矮的灌木,可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者乔木,乔木分为小乔、中乔和大乔。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相同的空间功能特征,即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与阻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与过渡。
3.4 公园内道路周围的植物选择
城市公园中基本都是步行道,与周围景观通常会用树篱进行分隔,树篱是由小型灌木构成,小型灌木的空间尺度更具有亲人性,而且其高度在视线以下,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以及护栏的功能,而且由于视线的连续性,加上光影变化不大,所以从功能上易形成半开放式空间。利用植被建立小规模景观以及大规模景观,还可以考虑路径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和风景,同时公园的道路也要建立无障碍步行通道,必须沿途保持一条没有树枝妨碍视障人士的无障碍步行道。公园道路周围也适合种植一些大乔木,夏天起到遮阴的效果,冬天没有叶子的树枝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色。
参考文献:
[1]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05,(5):32-33
[2]刘斌.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调查[J].科技风,2011:216
[3]孟华.西安城市东部绿色生态环境分析―以灞河生态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6
篇7
关键词:现代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eople to contact space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ttention and outdoor recreation communication for idle body space, community park in the modern life of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new idea, from the elements 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following community parks looking for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社区公园定义为: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就其分类而言,社区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因此其具备城市公园的内容和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服务半径小、设施简单等,导致其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所呈现的功能和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都市居民,社区公园显得尤为贴近生活,作为居住区一部分并兼具城市公园性质的社区公园在现代生活中也将承担越来越重任。
一、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设计
1.1健康景观设计的作用
(1)生理生态保健功能。《黄帝内经》中就有“芳香开窍”之说,认为此举是养身之佳法。近代的医学也证明芳香植物所挥发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平和心绪之功效,药用价值颇高。置身于自然清新的健康景观环境中,能使人忘却疲劳,消减压力,振作精神。植物等物体的色彩也能起到保健作用,如红色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激动感,黄色具有明快之感,蓝色以及白色使人产生宁静安逸的感觉等。
(2)心理情绪的调节功能。心理健康是除了生理机制外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经研究调查发现,情绪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免疫、消化等人体系统。良好的环境就是一剂调节情绪的良方,经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健康景观以其自然清新的景观能排除使用者抑郁低落的的不,从紧张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景观环境中其思想得到放松从而起到调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在健康环境的氛围中进行聊天、散步,可以使人心理上发生良性反应,逐渐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
(3)社会功效。健康景观的社会功效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增进邻里关系。在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中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则心情会舒畅。若居民在社区公园里锻炼、休憩或游赏时产生共鸣,则能促进交流,加强与邻里关系。②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在设计中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让使用者参与景观的的维护和建设,持续设计一反馈――设计的过程,引导健康准则。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在增强居民自信的同时还能增强公共道德观,维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1.2社区公园的设计原则
社区公园的设计固然可采用一般园林的一些设计原则,但在健康的景观设计中更突出其健康性的特征,所以在设计上也凸显出了一些特别之处。与一般景观设计不同,健康景观设计更注重以下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心理适应性原则、行为适应性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社区公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地形、植物、水景、硬质铺装、建筑小品等。对于社区公园来说,景观的营造应尤为重视水体空间的营造和植物配置,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社区公园的设计中,不应因表现景观的独特性而违背社区公园的生态性,过度的开发土地,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导致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2)生理适应性原则。健康景观的建设应尽可能的扩大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合理的利用公园原基地的地貌、植物、水体;增加使用者与大自然在生理上的接触,即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感官上的接触,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释放压力。
(3)心理适应性原则。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社区环境设计中,应从人们的心理诉求出发,根据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满足私密性、领域感、归属感和交流等的基本要求。
(4)文化适应性原则。地域特色是指设计中认真研究挖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以本地文化为出发点,使得景观具有地域性。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社区公园空间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公园景观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5)社会适应性原则。人的社会性原则是指人们在社区公园的景观环境中能充分的放松自己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和恢复健康。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比如花架的设置和小型广场以及健身设施的设计,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一个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居民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的舞台,满足居民的社会性需求。
二、现代城市中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方法
2.1社区公园空间设计
(1)覆盖。覆盖所形成的空间给人亲切、含蓄之感,因为它只有顶界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其间。园林中常常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如景观建筑亭、廊等的顶面或者是浓密树冠形成的覆盖面。这种空间正符合审美的自在、随机特征,常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审美,因为从心理学上说人的行为基本上以横向为主,覆盖空间具有的水平方向的自由性满足了人们行为习惯的需要。
(2)抬升。抬升是塑造空间的常见手法之一,一般是在外部空间中改变标高,形成有落差的空间场地。而在社区公园中,抬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中最为常见的是花床、水池和草坪的抬升。这些设施高度要比普通的高,约45cm到90cm。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他们不必站立,可以在轮椅上轻松地触摸植物,接触水面,甚至不必弯腰就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景观观赏。这种人性化设计手法能够使患者全身心融入自然而暂时忘却身体上的不方便。在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就普遍采用了抬升的触摸床、种植床、花床、水池以及草坪。
(3)围合。围合是最常见的空间限定手法,是指把一系列环境设施通过相应的关系围绕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想成具有向心性的空间。它要求环境中有构图中心,既是几何中心又是视觉中心。景观空间常见的围合元素有构筑物、建筑物、植物等。围合空间一般具有较强的聚合感,适宜交谈,又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和私密感。
2.2 社区公园的水体设计
人们的亲水性是人的天性之一。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亲近自然山水更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身边的绿岛,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亲水的愿望。水景的健康眭设计应该从使用者的年龄结构、生活需求、工作习惯等方面出发,营造适应不同的人群的水景空间。
(1)适宜儿童的水体设计。设计时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像戏水池、游戏池等广受儿童喜欢的玩乐水景设施,以提供孩子们与水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接地和水有亲密的接触,整体设计要兼顾儿童的乐趣以及安全尺度两方面。水景设施的底部特别是戏水池池底的图案其色彩应有鲜明的特色,除此之外设置与水相关的主题小品也可以达到延续水景、烘托气氛、开拓孩子想象力的目的。
(2)适宜中青年的水体设计。对于生活节奏高的中、青年来说则更希望社区公园的环境景观能够松缓他们紧张的情绪、排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设计更应该注重水景的多样性、亲切性。设计时需注意水与植物的搭配,强调水、植物、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和协调性;此类水景多以自然驳岸为主,在水边可以多种植鸢尾、菖蒲等湿生植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亲水性,设计者可以在临水的平台及步道上设置一些供人休息、交谈的座椅,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
(3)适宜老年人的水体设计。水体应多以线条自然流畅的小面积水池为主,池中点缀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香蒲等,形成水面的观赏点,池边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等遮荫蔽日;同时结合水面可适当布置榭、亭等休憩型景观建筑小品,进一步增加水体空间的景观内容和休憩功能。于此同时,水边也可相应地设计活动场地供老年人锻炼健身,设计时场地的起伏不宜过多,竖向以平缓为主。
2.3社区公园的道路设计
道路系统是公园健康景观设计的骨架,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步行方式来进行的,步行环境的好坏与人们对康复花园的使用有很重要的关联。应贯彻以下原则:
(1)步行者优先原则。步行者优先的设计观来源于城市设计的观念,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祝下,对机动车进行限制,给予行人以优先权。这一思想具体在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行人在公共环境中的优先地位,以人为本。
(2)环形游步道原则。运动能减缓压力,并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益处,改善心血管循环状况,减轻成人和儿童抑郁现象。设计应从从居民的行为特点出发,设置环形游步道系统。经验表明,日常情况下,步行的距离在300~600m的范围内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中交通体系应当简单避免较多的交叉路口或相似的路口转折环境,反之容易引起人的不安。而复杂的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扰乱性。社区公园的使用者中以儿童老年人居多,所以一般步行路面要求是平缓的。同时处理地势变化的道路时,可以设置台阶和坡道。当坡度大于6%,要设一定台阶,为方便轮椅转弯,道路宽度为5英尺以上(图1、2)。
图1 社区公园中的最大道路坡度
图2社区公园的最大宽度
2.4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
社区公园的植物景观,除了满足人们赏景、休憩的需要之外,合理运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效,能创造出安静、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重要的一面。植物除了基本的生态功能之外,部分植物还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1)芳香保健型。主要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如:毛刺槐――甜香;玉兰――幽香;丁香――浓香;梅花――暗香;樱花――清香。吸入后会使人心情舒畅,达到清心爽脑的效果,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有些疾病有治疗作用。配置呼吸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以开花乔木以及散发芳香烃的乔木为主,如桂花、丁香、樱花、香樟、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植物为骨干树种。常见配置方式有:上层乔木:白玉兰、鹅掌楸、广玉兰、厚朴、樱花丛群种植;中层灌木:月季、棣棠、含笑、珍珠梅等为主,成丛成片植于乔木边缘;下层草本:以麦冬、沿街草、酢浆草等镶边,达到景观与保健相并重的效果。
(2)体疗保健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如果在体育锻炼时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则具有更加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等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等疾病有一定助益。因为松树能挥发胡萝卜素、松油脂、维生素C及含A茨烯的油,人们练功时三节活动、九窍具开、经脉气血循环旺盛,吸人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养生保健作用。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在侧柏、花柏、圆柏、沙地柏、罗汉松、竹柏等植物周围锻练,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
2.5 社区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1)景观雕塑小品设计。由于面积有限,在社区公园中的雕塑不仅要求形式造型别致,同时要求通过视觉冲击和象征性意味的营造来对使用者的心理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要求社区公园中的雕塑能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过于前卫和抽象的作品只会让患者无法接受,社区公园雕塑的感染力在于它对居民的暗示作用和与居民心理的沟通,如宁波海山社区公园一个水景小品成为全园的焦点。这个水景小品象征了“生命的轮回”,通过静水和流动的水来象征从生至死的过程。
(2)休息设施设计。空间环境中的休息设施对于社区公园的使用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社区公园中应结合绿化植被和景观节点局部拓宽设置休息空间,以满足使用者休憩和观赏景色的需要。座椅的造型设计要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感觉舒适,并且让人有一定依靠,尤其适合体弱者及老年人舒适地休息较长时间。材质以较亲和的自然材料为主,随机抽查显示大部分患者更喜欢木质的椅子。座椅的造型以及摆放应考虑到各个使用者交流和静养等不同的需求。如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花园中,圆弧型的木质座凳便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人以亲切和舒适感。
2.6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社区公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应注意步行空间中的扶手、坡道、道路铺装以外,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使用者,足够的引导是必须的,在环境基础设施中应考虑设置一定的盲道和盲文协助视觉残疾者行走和觉察所在方位及方向。在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可触摸的盲文被刻在栏杆扶手底部,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对于肢体不方便或虚弱的使用者,环境设施应该便于其触摸和使用,抬升种植床或水池是不错的方法,而有时植物种植也会相应选择低矮类型,让使用者能够接触植物的整体,从而对植物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结语
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具有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开放,其已经成为了人们认知环境、享受生活的主要领域。就如奥姆斯特德说的那样:“在这里,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乐”。社区公园也渐渐跳出了“广场+绿地+健身器材”的简单造园模式,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的、人文的、极简主义的、后现代的各种思潮正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各放异彩,设计者和使用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文化性、参与性、保健性和经济性在设计中的体现,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
篇8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景观;植物配置;地域文化;空间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eisure and recreation,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urban park as the city's green lung,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era of comprehensive park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park and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omprehensive park;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Regional culture; space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园的功能分区不尽合理
科学合理的布局与功能分区,是提升公园品位、丰富内涵、调控游客感受的重要途径。传统公园的功能和空间模式是由内及外的,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向心式架构,而开放式公园基于融入城市的需要,注意与城市开放空间保持连续,是由外及内的功能和空间布局模式,与此同时公园的功能分区也需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地域文化特色缺失
在现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空间、街道景观等都越来越相似,因此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模式、内容也都越来越国际化。虽然这种国际化的公园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其功能使用上的要求,却满足不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人们期望公园能突显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唤回自己对家乡土地和风俗文化的回忆,延续其潜在的文化脉络。
(三)景观类型和功能过于单一
公园景观空间类型单一、空间结构简单,园中活动内容相对贫乏,仅有一些简单的休憩设施,人们只能在园中进行简单的逗留,步行。公园不能满足现代居民、游客的需求和形势的发展。
(四)地形缺少变化,空间感单调
公园景观空间的变化可通过地形的起伏、高差变化来丰富公园空间感受。部分城市公园大小地形丰富但缺少统一的规划,从而不能使得地形之间大小空间穿插,互相之间缺少有机联系。
(五)植物配置单调,缺乏艺术性
一些公园植物的生长比较凌乱,树形较差,植被受到一定的破坏,使整个园内的植物造景比较粗糙。虽然园内植物种类比较多,但植物景观比较单一,缺乏植物造景,植物的群落比较单调,地被缺乏,开花地被更少。绿地养护上比较粗放,一些原来比较精致的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的破坏正在走下坡路,表现出来的不合理的植物配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改造,许多灌木淹没在丛林之下,枝条徒长,叶子稀疏,根本看不到花,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
(一)植物造景类型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造景是按照公园的性质和规划要求,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而综合性公园常采用的是自然式和混合式。
1、规则式
规则式植物造景多为几何图案形式,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中轴线,景物呈对称布置,园地划分大都为几何形。树木配置多用绿篱、“绿墙”等规则形式。花卉布置以图案式模纹花坛群为主。
自然式
自然式植物造景为不规则、风景林式,植物配置力求反映自然植物群落中高低错落的自然之美,树木载植不成行列不等距,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等自然式种植为主。
混合式
混合式植物造景为规则式和自然式植物造景交错组合,多以局部为规则式,大部分为自然式植物配置。这种植物造景形式规划灵活,形式有变化,园林景观丰富多彩,是目前综合性城市公园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布局形式。
(二)植物选择与布局
1、以乡土树种为主
城市综合性公园一般面积较大,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分区及活动项目较多,所以选择植物时既要结合公园的特殊性,又要考虑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一般而言,植物选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因为乡土树种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外来植物要充分论证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环境差异,尽可能选用已在当地引种成功的植物。
2、多选能对抗污染的树种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一般污染较为严重,要视城市具体情况,对常见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氯及氯化氢、光化学烟尘等污染物质和烟尘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植物的抗性进行选择。如银杏、朴树、小叶榕、油茶等对二氧化硫抗性极强;榆、紫荆、紫藤、槐等抗氯及氯化氢;对光化学烟雾抗性极强的有银杏、樟树、海桐、夹竹桃、悬铃木、冬青等等。
3、树种搭配
一座公园中规划树种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园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另外,在种植方式或树种搭配上,应以混交林为主,这样既能显示四季的景观变化,又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保证整个公园植物群落的长期稳定,使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4、注意层次布局
乔、灌、藤、花、草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也是构成不同层次、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韵律节奏、比拟联想等不同构图方式的重要组成材料。合理布局不同花期且花期较长的灌木树种是对主要树种和景观的补充。藤本植物是软化生硬建筑面的极好材料,不少藤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草本花卉、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具有品种繁多、花形花色艳丽的特性,极具渲染特点,在城市公园中占有重要位置,常常较大面积的布置,或做成各种造型,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层次园林景观。
(三)植物配置形成丰富空间的方法
留出透景线
植物的分支点高低,枝叶的密度,对空间有很大影响。植物配置的空间常常是虚实结合,它们枝叶疏密有度,在这半遮半掩中常常引发人的好奇心,起到了对空间的引导和暗示作用。利用植物的封闭性和通透性,留出公园中的透景线,形成借景,大大地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增加了景深。透过枝叶扶疏的植物看景物,就在原有的距离上增加了一重层次,虽然实际距离不变,但感觉上却觉得景物退却到这一层次之后,感觉深远。
注重植物的色彩对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影响
色彩是刺激人视觉最敏感的信息符号,在公园设计中,经常运用到色彩这种要素。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人的视线,而且也会让人产生空间上的前进和后退感。暖色在前进,冷色在后退,园林中树木的色彩丰富,有嫩绿色、深绿色、灰绿色、彩叶树种等等,将不同颜色的树木进行搭配,层次丰富。
注重植物的间距对综合性公园的空间影响
植物间距越大,空间越开敞,植物之间的间距越小,则空间越封闭。小水面、大水面岸线上同样栽植绦柳,但产生的视觉感不同。在综合性公园中,乔灌草结合,植物配置间距小,给人压抑、安静之感,而在娱乐区,植物之间的间距变大,则有轻快、活跃之感。
注重植物的大小对公园的空间影响
植物大小是指植物三维体块比例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植物大小对组成空间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植物成熟时,各种植物搭配所组成的空间关系,乔木通常6m至数十米,孤植、从植或群植,常形成视线得焦点。
另一方面,植物自身在生长变化过程中,影响空间变化的关系。比如杭州花港观鱼悬铃木合欢草坪,刚完成时,主景为自由栽植的5株合欢树,二十多年以后,该处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主景发生变更,由于合欢体量较小,与悬铃木相比,在高度与冠幅上都不具有优势。
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的设计的要点
(一)合理功能分区
公园内功能分区不能生硬地划分,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小的公园,分区比较困难时,要从活动内容上作整体合理的安排。面积较大的公园规划设计时,功能分区比较重要,主要是使各类活动方便开展,互不干扰,尽可能按照自然环境和现状特点布置分区,应因地制宜地划分各功能区。
(二)公园传统文化要素的保留、挖掘及再现
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的承载形式上,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使设计具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形式的保留及再现不能仅仅局限于整体风格及具体材料方面,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真正的文化内涵。可以使用现代的一些布置手段,利用具有现代感材料的处理方式,借助园林要素的形式或符号,在设计中选用“只言片语”的传统形式汇插到现代园林中。
(三)塑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休息时间的增多以及城市的人口老年化,对公园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各种人群的行为活动需求而创造的空间,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式,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如健身、赏景、唱戏、交友等。比如说舞蹈空间需要开阔场地,情侣需要私密空间,球类运动需要相对专业的空间等等。让人能最大化地接近自然,公园中可亲近、可坐、可躺、可踩的草坪很受人们欢迎,人们可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聊天等。
结语
综上,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综合公园设计中的主要特征和问题,以及综合公园设计的策略、方法及途径,以期为今后综合公园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田,范勇.北京城市公园发展趋势探讨[J].蓝天园林,2007.1.
篇9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1 城市新区
关于城市新区的具体概念在学术上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就其建设城市新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曾指出,城市新区是指在旧有城市区,规划新建具备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新型城市景观,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功能为主导的新城区。城市新区具有其独立性,但同时又依托于城市整体,这样的形式使城市新区与旧城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相辅相成的状态。
城市新区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区,在地域空间上有着相对明确的发展界限,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组织管理上,都存在被认同的界线,是城市中的一个分支系统。城市旧城区往往拥有珍贵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而城市新区的发展,往往处于未开发区域,其发展结构还处于模糊化,存在较多的可变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新区的建设是一个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与城市旧城相互依托、相互支持,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旧城对其提供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通过合理发展城市新区,才能促进旧城经济的发展。
2 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Citywaterfrontpark)一般会紧贴城市的海滩、河流,与水面相互连接,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岸生态系统,使水生、陆生及两栖动物有栖息、繁衍、觅食及其藏身之所。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区域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水域相联接,它既是陆地的边缘,也是水体的边缘,是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一种空间形式。在规划中将公园建造在城市的河流与海边,这一形式和一般的城市公园相比,有着很大的空间优势,它能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有灵气,也能满足市民们“亲水”的天性,提高公园及城市的魅力。同时,还能解决城市空间匮乏的问题,增加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 城市与滨水的关系
水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从我们祖先开始就傍水而居,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改变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很多城市仍然依水而建,或跨江临河,或傍湖临海,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在我国,很多有名的城市都与水有关,如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在浦江两岸建造了浦东和浦西2块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依水而建的城市构筑了美丽的外滩景观。海南,一座被水环绕的海岛城市,美丽宜人的海边风景,打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海滨城市。不仅如此,世界各国很多城市建设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悉尼,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滨城市,它周围环绕着许多海滩,这些临海而建设的城市大力建设滨水区域,已成为澳大利亚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方式。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水与桥的结合构成了它独特的美,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而这里所有的景色都离不开水。除此之外,还有塞纳河畔美丽的城市巴黎、荷兰的水城阿姆斯特丹、南非的首都开普敦……
不管是国内的滨水城市,还是国外的滨水城市,从空间形态上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有沿海或沿河发展的形式,有的因为海水区域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气候,打造了很多海滩城市,让人们在休息之余可以到海边打一场沙滩排球,或是欣赏沙滩上的美景。也有的城市依据水域地形及河道情况的不同,沿水域一侧或两侧发展,将其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如上海黄浦江,就是典型的两岸发展形式,黄浦江这条重要的水流道,将上海分为了浦东和浦西2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黄浦江以西保留了老上海的传统建筑,黄浦江以东则是打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如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等,既创造了上海著名的建筑景点,又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上海利用黄浦江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过沿江对两岸的环境改造和功能的重建,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将黄浦江两岸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靓丽风景。
从土地使用功能上看,与滨水区域相连接的城市用地,除了规划成中心商业区外,还可以规划为城市边缘区、城市郊区及非城市化的生态保护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找出其与整个城市的关联性,切忌将滨水区域作为一个独立体进行孤立的规划。
4 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功能
城市新区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文化也与水息息相关,城市新区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能小觑,一个好的城市滨水公园能有效提升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城市新区滨水公园的规划中,主要以体现生态廊道功能和旅游、游憩功能为主,创造适宜人们生活、陶冶市民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4.1 生态廊道功能
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洪水等多功能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在城市滨水公园的建设与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等,城市的水道系统与城市进行组合规划,串联城市中的滨水区域,成为城、乡联系的重要廊道。同时,现代城市滨水区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成为自然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重要渠道。
4.2 游憩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在工作之余都希望能有一个令人放松、休憩的场所,而城市滨水公园的出现,也正是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和就近旅游放松的需求。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水中划船、漂流,在岸边休闲、娱乐、摄影、野餐等,利用城市中的有利资源,充分享受城市滨水公园带来的恬静,使人们在繁杂的城市中亲水近水、可游可赏。
5 城市新区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是以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标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景观规划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很多城市将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城市低碳环保的重要方式。从宏观上看,景观是当代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的统一;从细观层面来看,景观规划不仅包括植物层次结构,而且还是植物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使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提出了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能够作为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依据5个新的理论方向:
5.1 自然优先理论
自然界具有独特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也有极强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因此,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先的理论,在规划设计中争取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努力保护自然景观和原有森林、湖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是生态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
5.2 生态关系协调理论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都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设计生态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让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3 生物多样性理论
近年来,生态学界常以生物多样性为话题进行讨论。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植物在使用上的多样化以外,为了达到园林景观的多层次化,还应该注意生物的多样性,如保育野生动物、饲养昆虫、招引鸟类等,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提升园林景观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动植物越多越好,适当管理,控制和调节生物种类密度,避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5.4 持续性理论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工厂废弃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滨水环境,这也使我国很多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善城市滨水区域环境,需要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资源,推动滨水区域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资源得到可持续性利用,以此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5.5 针对性理论
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性,其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因此,生态设计应根据某一地区特有的城市、自然景观,针对其不同的结构、功能及不同的生态过程进行合理地规划。对于这一理论,应从不同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展开分析与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价及规划,以此来体现每一个景观的特征。
5.6 综合性理论
生态设计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规划设计时,需进行多学科的了解与分析,包括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学家、土壤学、森林学、地理学等。另外,还需对所设计的景观结构、设计过程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整,这也就要求设计师要全面、综合地去分析景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影响等综合性的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的生态景观。
6 总结
综述全文,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自然优先原则,将生态理念引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中,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其次,关注城市功能,将城市建设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以便提升城市地位,促进城市发展。最后,关注市民的参与性。在滨水公园休闲空间与生态景观的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考虑公众的参与性,使人们成为滨水公园休闲空间真正的主人,满足市民的休闲、亲水需求,使人们更多地接近自然。
参考文献
1 刘立明.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研究[D].东南大学,2004.
2 贺爽.天津城市公园景观文化特色演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
3 王姣姣. 人、景观、生态[D].河北农业大学,2006.
4 曹文娜. 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性设计[D].四川大学,2007
5 龙婷.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点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篇10
【关键词】遗址;遗址公园;当代城市;景观设计
1 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各朝代的在城市中的历史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骨骼和精髓,他贯穿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融汇于城市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脚步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更新发展的影响,给历史遗址保护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保护历史遗址的精神家园,如何在具体实践中更好的保护和展示遗址,是本文研究探讨遗址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现状与未来的主要问题。
2 遗址公园选题产生的背景
城市建设用地对历史遗址用地之间矛盾重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事业的蒸蒸日上,土地价值不断膨胀,势必造成城市建设用地对遗址用地的觊觎,城市遗址保护范围很难维持维持现状,更谈不上扩大,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侵占遗址用地的现象。
另一方面,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建设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一种体现,人们在城市中对景观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面貌及市民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遗址公园模式的产生是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遗址景观结合突出城市特色带动旅游兴盛的一种方法。
3 遗址公园的概念
遗址公园是近些年产生的遗址保护发展模式,关于遗址公园的概念国内外并未做出权威的解释,不同学者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给出很多解释,如陈圣泓将其定义为“遗址公园是指包括与自然和谐之人造物及考古遗址等地区,并在历史、艺术以及学术等各方面具有显著普遍价值基址保留、保护、改造成的公园。遗址公园着重于“址”,因为遗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强调将生态价值与遗址价值相结合,保存、保护是其重点。”[陈圣泓.工业遗址公园[J].中国园林,2008,(2)]等等。
4 西安市遗址公园概述
4.1西安市遗址公园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走进西安就如同走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我国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保留下来的西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人类保留下来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西安还保留了大小雁塔、钟鼓楼、曲江池等数不尽的各类遗址。
现在依托西安遗址建成的城市遗址公园有存在于城市中,均属于城市遗址类。遗址公园由于主要依托于遗址资源,因此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园类型,作为历史文化信息载体的遗址,使公园具有了可持续发展性、文化传承性等特征,这些事其他类型单一的公园所不具备的。
4.2遗址公园保护理念
遗址公园模式是针对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的一种方法,是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是目前国内外对遗址进行保护、发掘、研究、展示的较好模式。
遗址公园理念的核心是现场保存展示,即以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结合景观设计,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同时又得到休闲娱乐放松的目的。
5西安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手法总结
5.1遗址公园整体景观规划设计
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充分组中遗址区域的历史风貌,规划设计的山水格局、整体格调、植物配置、空间布局、路网设计等都应通过历史记载、考古研究、文学及艺术绘画等为依据。遗址公园的建设应当依托所在的自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保持其整体性、原真性、完整性。曲江遗址公园在曲江遗址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消失的唐曲江池入睡空驳岸线用碎石铺地加石桩围合保护。
5.2遗址公园建筑物的设计表达
5.2.1遗址公园的建建筑物形式及色彩控制
遗址公园中的建筑物多为新建建筑为不显突兀,保持和谐,烘托历史文化的氛围,以仿古为主。如唐慈恩寺遗址公园周边的商业建筑均采用大屋顶式,灰瓦朱柱。再如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由张锦秋先生设计的丹凤门,利用钢框架结构支撑,外部还原了丹凤门的原貌,内部做文物展示和遗址参观平台。
5.2.2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设计
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一般是遗址展示内容的主体,如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大雁塔,也有遗址因为毁坏严重而变更标志性建筑物,如唐大明宫遗址原以含元殿为标志,它是大明宫跌宕起伏的,如今含元殿只剩夯土台基,复原的含元殿成为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入口标志。园林类遗址公园没有明确的标志性建筑物,以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设计为指导,如曲江遗址公园。
5.3遗址公园的景观点线面设计
5.3.1景观构筑物、小品点状设计
遗址公园的景观构筑物、小品等是遗址公园的细部展示,如果将其设计得当,起到了烘托历史场景突出遗址公园文化主题的重要作用,给观赏者带来一种回味历史的感受。如曲江遗址公园中收集了一些民间鼓舞,如道路两旁的拴马桩、石凳、石桌、门鼓、石狮等,通过这种点状的细部小品来突出遗址公园的主题;遗址公园的音响、灯具、座椅、指示牌,甚至垃圾桶的设计恰当都对文化氛围的渲染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雕塑、文字雕刻是对历史再现的静态表演和影像字幕。
5.3.2道路景观、序列线状设计
在以园林景观为主题的遗址公园道路是参观者游览的视觉路线,是构成遗址公园的脉络骨架,如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道路的铺装、沿路景观视线、道路两旁绿色植被的设计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线性景观视廊。
在以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的遗址公园,遗址的原有空间序列构成遗址公园的线性空间,因此在遗址保护和再现展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原有线性空间的再现。如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原有空间序列为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玄武门―重玄门,就像北京的故宫,每一进院落广场共同组合成有序的体现礼制思想的宫殿空间。
5.3.3广场公共空间景观与文化活动景观设计
在遗址公园中,广场的形式多样,有建筑墙体围合形成的半封闭、封闭式广场,有植被围合形成的开放广场,也有尺度很大的开阔型广场;广场的作用有人流疏散、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 广场的绿地、西面铺装、水景、照明、雕塑、小品也都是烘托遗址公园主题设计的。如大唐芙蓉园的紫云楼北广场是园区文化活动的场所,广场前有十三朝古装游行展示,也有结合广场前大型水池设计的水幕电影广场。
5.4遗址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
大部分遗址公园有滨水景观的设计,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环状护城河的滨水景观――唐城墙遗址公园,有大面积水面形成静态的滨水景观――曲江遗址公园,有音乐喷泉式的动态滨水景观――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大都依托遗址原有水景进行,保护了原有遗址的驳岸轮廓,也有根据景观设计需要人工水池。滨水景观是遗址公园的亮点,活力点。
5.5遗址公园的夜间照明设计
根据笔者的调查,游览入园的游客由于观看夜景需要和游园体力原因会选择下午3点后入园,晚上8点后出园,这样白天的景色和夜景尽览无余。遗址公园的夜间艺术照明主要有轮廓线照明,投射泛光照明,光雕塑、焰火礼花等多种方式。建筑物在夜间更加突出,有的成为夜晚城市的标志物,如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的大雁塔,有的则整个公园都明亮璀璨,如大唐芙蓉园遗址公园。
5.6遗址公园周边建筑物的天际线控制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土地价值不断上升,导致高层不断出现,在遗址周边的土地价值更高,很多人不顾遗址公园的大环境建造的建筑体量色彩形式都与遗址本身不协调,遗址公园周围的高度不断增加使得公园相对尺度变小,变成盆景式公园,公园的对景借景条件都不佳。如何平衡遗址公园周边的天际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
6 小结
目前,国内对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遗址公园模式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实践经验也很缺乏。本文通过对西安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机和的浅薄探讨,以及自己对游览遗址公园的切身体会,思考遗址公园模式对于遗址保护和城市景观表现的前景与未来,以实现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公园的景观价值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陈圣泓. 工业遗址公园[J].《中国园林》,2008,2
王军.遗址模式在城市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9
张锦秋. 唐韵盛景 曲水丹青:长安芙蓉园规划设计. [J].《ARCHICREATION》,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