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结构特点、质量管理
1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形式、作用和特点
1.1 结构转换层的形式
若按使用材料分,一般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两类,其中以混凝土结构最多;若按承受荷载的方式分类,一般有梁式转换、墙式转换、桁架式转换、箱型式转换、斜柱式转换、拱式转换等。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以使用梁式转换结构最为普遍。
1.2 结构转换层的作用
通过结构转换层,将下部楼层的大跨度、大空间框架结构,转换为上部楼层的小跨度、小空间框架结构或其他结构形式,并改变(转换)上下部楼层的柱网和轴线尺寸。
1.3 结构转换层的特点
归纳而言,可用“大、重、密”概括之。
“大”主要是指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大、跨度大。目前,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框架梁的常用截面截面宽度一般为500mm ~ 2500mm,高度为900mm ~ 40OOmm,梁的跨度在6000mm及以上。
“重”转换层主、次梁要直接承受上部结构的巨大竖向荷载,并传递到框架柱上,由于转换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原因,其体形庞大,混凝土浇筑量多,形成转换层结构厚重无比,仅单体构件自身重量至少在6.75吨以上。
“密”由于转换层的主、次梁较多,纵、横向交错贯穿,其配置的钢筋规格和钢筋数量就特别多,造成钢筋密集重叠,眼花缭乱,模板系统和支撑系统也随之成为错综复杂的结构体系。
2转换层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由于转换层的“大、重、密”特点,使施工难度增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模板变形、钢筋错位、混凝土漏浆等质量问题,甚至发生支撑系统失稳,酿成坍塌事故。因此,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必须严格从施工技术角度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
在进行施工前,必须专门编制转换层施工方案,经过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并严格按此方案组织施工。该方案主要应包括的内容有:转换层结构概况;转换层自重、施工荷载及传递方式;支撑系统的设计、验算及施工方案(包括重要部位大样图);模板系统的设计、验算及施工方案(包括重要部位大样图);钢筋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密集处节点大样图);混凝土(含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及浇筑方案(包括混凝土的浇筑份量、浇筑速度、供应方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施工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认真实施。这些管理制度包括:转换层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后的检查验收制度;混凝土的浇筑许可制度;进场材料的检查验收和加工试(焊)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等。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模板系统、支撑系统、钢筋安装以及水泥、砂、石、外加剂、焊接件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认定符合要求并签发必要的许可手续后,再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质监等部门共同验收合格,方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巡视检查和加固处理,应作为转换层施工的一个关键部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安全稳定性,同时,确保模板系统的可靠性(不变形)和严密性(不漏浆)。
结合梁内钢筋密集的特点,针对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等工序,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如闪光对焊箍筋、塑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确保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的准确性。
3支撑系统搭设质量保证
转换层施工中,荷载要合理分摊。由于转换层施工中荷载很大,单凭转换层下一层的框架梁板来承受此荷载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一般采取多层框架梁板来承担转换梁板荷载的方式,即:将转换层荷载分摊到下部几层楼的框架梁板上共同承担,形成由下至上的层层连续支撑系统,确保转换层荷载(含施工荷载)的合理分摊。
转换层以下第二层支撑系统,在进行该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按计算要求搭设支撑。当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拆模时,只将梁、板底模的部分支撑松掉,边拆除梁、板底模,边将原支撑归位顶紧固定。若有缝隙未顶紧,可用木楔顶紧,使该层支撑系统保持原有工作状态不变,以便上层荷载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到下面楼层的框架梁、板上。
转换层以下第一层支撑系统搭设要求与前述相同,但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支撑系统及梁、板底模均不得松动,保持原有状态。
框架主梁及特殊部位次梁的支撑搭设要求:
(1)立杆搭设:双排立杆(沿梁两侧各一排)沿梁长方向搭设,立杆纵向(沿梁长方向)间距以计算决定,立杆横向间距为梁宽度再加500mm(即:梁截面宽度+2×250mm)。
(2)水平杆搭设:水平小横杆垂直于梁长方向塔设,最上层水平小横杆置于梁底模板下、直接承担梁的荷载,下层各水平杆步距≤l1OOmm,水平扫地杆距楼面≤150mm;水平大横杆沿梁长方向搭设,其水平步距与水平小横杆相同。
必要时,除按上述方案搭设支撑架外,还应在梁底的中间部位,沿梁长方向增设一排或二排立杆,其间距与梁两侧立杆纵向间距相同。该排立杆上端顶住或二排梁底模板,并用木对口楔楔紧,下端置于楼面上;该排立杆上部须用纵向水平杆沿梁长向连通,该排立杆中部和下部同样采用纵向水平杆连通,并与其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牢固连接。
当梁的截面高度达到15O0mm或宽度达到7O0mm时,应在梁底部沿梁长方向增设二排立杆,其搭设方法同上。在梁底部沿梁长方向增设一(或二)排立杆的目的是,将主梁的部分荷截通过立杆直接传递到下层框架上,可大大减轻梁底模板下水平小横杆所承受的荷截;同时,由于这些立杆上端直接顶住梁底模板,从而有效控制了主梁的下挠。
当梁的跨度≥600Omm时,转换层主梁及特殊部位次梁除按上述方案搭设钢管支撑外,还可采取在梁的跨中部位同时增设砖墩支撑的方案,以减少梁在施工时的跨度。
框架次梁及板的支撑搭设。立杆纵、横向间距≤800mm,在塔设时,应注意与主梁的立杆间距相协调,以方便搭设,形成一个整体性支撑系统:水平杆步距≤l1OOmm,第一道水平扫地杆距楼面≤150mm,纵横向搭设,最上一道水平杆置于次梁底模或板底模下,直接承受次梁或板的荷载。
整个转换层主、次梁和板的支撑架要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为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应在每根主梁(及部分次粱)两侧的两排立杆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支撑架杆件之间至少应有3道连接。
在转换层支撑系统基本完成,梁、板的底模安装后,钢筋未安装前,应先进行转换层框架的混凝土施工。框架柱的混凝土浇筑高度应低于邻近主、次梁的梁底2OOmm左右;待框架柱的混凝土浇筑后,再安装梁的侧模和梁板的钢筋。这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已达到一定强度,这样可使整个支撑系统借助于框架柱作为支撑得以加强,更加稳定。
为防止扣件向下滑动,引起支撑系统竖向失稳,在梁底小横杆与梁两侧立杆连接相交处,梁底立杆及梁两侧立杆的上下杆件搭接处应分别设置双扣件预防滑动。
4 钢筋安装质量保证
转换层的主、次梁内的受拉区钢筋很密集,一般受拉钢筋多达20多根以上,钢筋的安装需作加强处理。以我公司施工的某高层建筑为例:主梁截面尺寸为800mm×1800mm,其受拉区内配有Φ28直径的钢筋多达3l根,分为四层布置,从底层起,每层钢筋数量分别为9根、9根、9根、4根,钢筋间水平间距只有40mm,上下间距不足30mm。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骨架稳定,我们采用Φ28直径的短节钢筋作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短节钢筋间距沿梁长方向每1000mm放置一根,同时,每层受力钢筋纵向之间,均用竖向短节钢筋隔开。
转换层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C20以上的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l200mm及以上的梁,由于其钢筋直径都在Φ25及以上,且根数又很多,因此钢筋骨架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难以承受其荷载。必须采用Φ14~Φ20直径,长度为1.4倍梁截面宽度的短节钢筋作垫块(或采用专用塑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将此短节钢筋平放在底层纵向受力钢筋与底模板之间,并与纵向受力钢筋相交成约45角。
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mm处留出不少于三道的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不偏移。
为确保板的上层钢筋不被踩踏移位,应纵横方向每间隔lm设置一个钢筋马凳以支撑上层钢筋,也可以利用ΦlO(或Φ12)直径的短节钢筋(长度为板厚)直立于板面并与上下层钢筋焊牢,纵横方向每间隔1m设置一根,以支撑上、下层钢筋,确保上、下层钢筋位置准确。
5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量大,且需连续浇筑,加之梁内钢筋密集,振捣困难,稍不注意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甚至造成蜂窝、孔洞、露筋等质量问题。要尽量采用粗骨料粒径较小、坍落度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具有自密实特性的泵送预拌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如:木质磺酸钙或糖钙等混凝土外加剂,使混凝土终凝时间延缓至少3小时以上(具体延缓时间视具体工程而定)。对于泵送预拌混凝土,为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还应添加诸如FDN―OR等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浇筑速度设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完成,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混凝土浇筑量、供应方式(预伴混凝土或现场拌制混凝土),现场搅拌机数量,混凝土拌制生产量,现场水平运输,垂直运输量或泵送量等。同时,还需根据气温及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等多种因素(工序环节),确定混凝土浇筑的总时间(小时),从而计算出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3/小时)。
混凝土浇筑方向及下料方法,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Om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Omm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Omm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非特殊原因不得留置施工缝。因分层或分段浇筑造成间歇时,其间隙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前段)混凝土凝结之前,将后层(后段)混凝土浇筑完毕。
由于转换层框架梁几乎都具有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在施工中除按上述要求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基本要求外,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还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扩展。主要有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性
1、工程实例
某大厦有2栋28层的高层商住楼楼组成,±0.00以上设四层裙楼,二座塔楼,地下室二层,总高度为84.60m,建筑物结构类型为钢筋砼框剪结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主楼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承台板厚3.00m,平面45.2m×45.2m,承台混凝土量为6129.12m3。地下车库承台板厚 1.00m,混凝土量为2426m3,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抗渗等级S6。
2、混凝土施工方案
①为保证相邻已有建筑安全,先施工群楼、车库基础,后施工主楼基础,这种承台施工的顺序由浅到深,降低了裙楼、车库的基坑降水费用。
②主楼3.00 m厚承台设计时,采用水平分成间隙施工方法,分两层进行浇筑,间隔时间7d 以上,分层厚度各1.5m,抗缩钢筋网设置在下层1.5m的上表面。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施工方法可降低内部最高温升、减少人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投入。
③ 砼的布料顺序,砼的浇筑拟采用“由一边向另一边推进,由远而近,一次浇筑,一个坡度, 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布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砼输送泵设在场地中间,铺设砼泵管采用边浇筑边拆管的方法,从西向东,由中间向两边浇筑。为使砼的水化热尽快散失,浇筑过程中拟按斜面分层浇筑,斜面坡度由砼自然流淌形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浇筑层的长度过大,增大每层的浇筑时间,导致施工冷缝产生, 而且由于每层砼量大,砼散热不快,各层间的约束力大,为有利于防止温度裂缝和约束裂缝的产生。每层砼必须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完,逐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浇筑完。
④砼的布料方式,砼的布料均采用砼输送泵布料,基坑两侧采用溜槽配合施工。浇筑时,应在浇筑点2~3m的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砼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00~500mm内,按1:6~1: 10的坡度分层浇筑。
⑤ 砼的振捣,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捣砼,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版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为400m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直上直下”。砼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砼之间的实际情况, 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每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 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 振捣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⑥砼的泌水及浮浆处理,由于砼采取分层浇筑,砼的上下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且砼的坍落度较大,其内在自由水较多,故各浇筑层易产生泌水层。在砼的浇筑过程中,应先在未浇筑的一边设置集水坑。
⑦砼的表面处理,因砼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3h,按标高初步用长刮尺刮平, 然后用木槎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砼初凝前再用铁槎板压光。
⑧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砼浇筑后,要及时做好砼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⑨混凝土的养护,为防止砼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砼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决定采用覆盖和蓄水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砼的养护,保温覆盖的方法是:在砼浇筑约4小时后,先在板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铺2~3层麻袋进行保温,蓄水深度约100mm。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
3.1与基础的相接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3.2柱与梁相接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 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 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 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
4、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4.1选择合适水泥
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选择比较大的水泥生产厂家,实行定点采购,使水泥质量相对稳定。
4.2减少水泥用量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
4.3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它具有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4种外加剂的功能。溶液中的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在0.55以下,初凝时间延长到5小时左右。
4.4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
选用10.4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mm 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通过0.315凹筛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得混有有机质杂物,杜绝使用海砂。
4.5 加强技术管理
① 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施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对待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 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②加强对人员的技术管理,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节点, 都要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结束后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技术应用总结,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仔细分析,讨论研究,做到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差错。
4.6合理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① 施工人员分两大班四六制作业。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过程带来质量隐患。②承台浇注采用自由式泵送,并用塔吊配合,以免接、拆泵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为22m3/h左右,塔吊吊运混凝土4.5m3/h左右。③人员安排应满足施工方案的要求, 事先做好人员调动工作,对人员做到有序管理。
4.7采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主楼、车库、商铺楼承台浇筑, 均由东向西不间断地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 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 故浇筑结束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5、结语
采用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措施,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且可大大缩短养护周期,对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尤其适用。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泵送过程中常会发生输送管堵塞故障,故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十分重要。须合理选择泵送压力,泵管直径,输送管线布置应合理。泵管上遮盖湿麻袋,并经常淋水散热。混凝土中的砂石要有良好的级配,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为1:3,砂率宜在40%~45%之间,水灰比宜在0.5~0.55之间,坍落度宜在15~18之间。
篇3
关键词 药品 质量 培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D272.92 文献标识码:A
1 培训通则
培训不是一次,所有员工必须定期接受再培训。定期培训周期及内容由各部分负责人确定。每位员工应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所参加的培训内容均应记录在内。GMP受控人员中,基层员工每年接受培训不得少于20课时,中层管理人员不得低于8课时,高层人员不得少于3课时。一个课时的时长为45分钟。不论培训的形式如何,均应及时、适当地记录。组织培训的部门应在培训时记录此次培训的相关内容,记录的形式包括培训记录及员工岗位培训记录、员工基础知识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员工岗位培训记录及员工基础知识培训记录由QA统一分发,QA应建立培训记录的分发台账。培训完成后,应及时将培训记录交至QA处。
2培训类型
2.1新员工入职培训
2.1.1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分为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两部分。新员工理论培训,根据培训文件的所属部门,由各部门指定本部门培训师对其进行培训。理论培训的完成日期根据所需培训文件的多少而定,不经过某项工作的文件培训,不能进行此项工作的操作。对于岗位培训文件清单中需要其他部门培训师进行的培训内容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陆续进行,培训之前到QA处调出自己的岗位培训文件清单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人员转岗,应接受新岗位所需的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基础知识培训无需再次进行,考核结果记录在员工考核表中。新员工岗位培训、转岗人员培训的考核形式中必须包括笔试,但不限于笔试。岗位培训的试卷包括本部门对该岗位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试卷、各部门培训师培训后的考核试卷。
2.1.2基础知识培训
(1)概况、文化及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3)行政规章制度;(4)财务管理;(5)微生物知识;(6)安全管理;(7)GMP知识&药品管理法。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新员工基础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评分,分数记录在员工考核表中。
2.2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方式灵活,可以以自学、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主要包括集中培训和单独培训等。
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将GMP人员分为三类:基层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
2.3外部培训
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对我公司相关人员单独进行授课。
培训内容:涉及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参加外部培训的员工,应取得相应的证书,证书原件归个人,复印件作为培训记录纳入个人培训档案中。
3年度培训计划
3.1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写
在每一年的11月25日至12月1日之间,QA向各部门发出制定下一年度公司培训计划的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在12月20日前应制定出下一年度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提交给质量管理部QA。QA应于12月31日前根据各部门汇总的部门培训计划编写公司级的年度培训计划。
3.2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年度培训计划应由QA经理审核, 质量总监批准。质量总监批准后立即生效。
3.3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
公司级培训计划经质量总监批准后由QA分发到各相关部门,原件由QA保管。部门培训计划中的培训项目应全部具备培训材料及考核试卷。培训试卷由本部门自行安排人员进行评阅,批阅后的培训试卷经部门内部学习后交由QA归档于员工培训档案中。各部门每年进行至少两次的全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GMP知识学习,也可根据部门性质与职责制定与本部门工作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如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微生物基础知识,环保及安全教育,药品法律法规等。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全员培训,主要包括对GMP实施指南相关内容的学习等。
3.4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
QA每月月末对各部门进行培训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对未完成的计划各部门须作出合理解释,对于推迟进行或取消的培训需要进行变更。
4培训资源
培训材料可包括现行药品监管法规、外部的工作指引、现行有效版本的文件。培训材料由负责进行培训的部或培训师准备。培训材料电子版及纸质版归档于QA。基层人员的培训通常由部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合格人员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聘请外部培训师进行培训。
人力资源部应建立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作为新员工入司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内容包括GMP基础知识、ICH基础知识、安全和环境保护、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
篇4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篇5
本课程教学改革,按照当前快递企业岗位设置需求,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及任务内容,结合各项教学条件,设计合理化教学情景,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较快地融入岗位角色,以职业化的标准熟练掌握各项职业技能,胜任各项岗位工作。
首先,确定高职《快递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整体设计,要密切联系快递岗位工作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快递企业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快递业务与管理基础知识,提升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课程教学要达成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具备快件收发的业务知识,具体包括:开箱验视操作、打包作业、称重和测量作业、计费、填写国内运单、规范张贴运单、运单查验、分包、建包作业及装车扫描操作等知识;
②快递法规基础知识;并能及时掌握国家最新快递政策动态,与快递操作做好对接;
③具备填写国际运单所需的英语书写知识;
④收派件路线规划、优化的基础知识;
⑤客户接待、开发与维护的知识及技巧;
2.能力目标:
①能够按照快递收发的业务流程,正确进行开箱验视操作、打包作业、称重和测量作业、计费、填写国内运单、规范张贴运单、运单查验、分包、建包作业及装车扫描等业务操作。
②能够准确判断待寄邮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为顾客推荐适合的发件方式;
③能够熟练填写国际运单;
④能够正确规划收派路线,并根据道路时部及时进行优化;
⑤能够正确接待顾客,并与客户做好交流、沟通,做好客户维护并开发新客户。
3.态度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
②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素养;
③具有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良好的执行力。
第二,找准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收发快递业务的操作,其中,尤以快递企业常出现问题件、疑难件的打包作业及填写国内运单操作环节为重点;开箱验视操作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快递法规知识,需要迅速判断待寄快件是否为可寄快件,以及有何注意事项,是课程教学的难点所在。
第三,做好课程分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分层设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教学对象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二是快递企业工作岗位上升的需要。
在做课程教学分层设计时,应从快递企业岗位设置着手。快递企业岗位从层次上划分依次为:基础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高层管理岗位。从高职学生的实习就业现状及就业发展的前景出发,立足实际,将从事基础工作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方向。
通过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快递行业就业的形式分析 ,发现初始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一线岗位,经过6个月的实习锻炼,约7%的学生可晋升基层管理岗位,经过3年的岗位(含实习期6个月)锻炼,约1.75%的学生可晋升中层管理岗位。
根据以上特点,本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目的,是让大多数从事快递企业岗位工作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1~2个基层目标岗位技能,对基层岗位技能掌握运用较为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甚至中层管理岗位等上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具体实施时,可依托“厂中校”、“校中厂”等基础资源,将教学对象引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岗位中,在教学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第四,教学资源的准备。教材、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手段要紧跟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要,进一步设立变更、补充教学资源项目的计划,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并逐步完善,构建实用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现有《快递业务与管理》课程教材数量少,内容理论讲述多,实践操作介绍少,难以有效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故应在已明确培养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快递企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强岗位职责及需求调研,借鉴已有教材的成功之处,编制课程教学用教材、教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度,多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有针对性地编制及修订教材内容,使之适合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课程的教学带来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将相关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教学中已成为必然。本课程教学中实训、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是信息化教学的重点,借助微课程等相关信息技术手段为这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服务,将课程教学要求、技术手段、实践演示等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手机及教学多媒休设备的优势,利于教学和学习互动,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双主体”地位。
第五,教学方法的运用。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推进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就是模拟工作的场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及对其他环节工作的影响;
2.案例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在“校中厂”、“厂中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汇编成册,通过“晾晒”,让学生动起来共同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6
[关键词]气象台站气象仪器 维护和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TH76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41-1
1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比较注重使用而轻维护管理。气象仪器及相关仪器一旦出现了故障问题,并非逐级上报、更换,而是索性听之任之。从送修的仪器中可以看到,其间总是聚集着大量的烟灰与尘土,甚至还存留着很多的纸屑、小昆虫的尸体。这些事实证明部分基层台站对气象仪器及相关仪器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维护与管理方面更加匮乏。近年来,气象监测现代化给配备的新型仪器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因此备份的仪器数量非常的少。
1.2仪器管理、维护和使用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
气象仪器能否正常运转,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最近几年,气象仪器更新换代非常快,而且仪器的仪器科技含量也很高。而台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却较为匮乏,有很多台站甚至没有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仪器出现故障哪怕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故障,也不敢或不能自行解决,个别台站的人员连正常的开关机顺序都不知道,甚至对一些必要的备件都没有很好管理,遇到故障时,上级技术人员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远程指导维修,严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运行。
1.3对新仪器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等,缺乏有效的培训
近年来,虽然气象部门对在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使用新型仪器上也做过一些技术培训工作,但对于如何进行安装、管理以及维护等内容却很少,每一个台站培训人员最多不超过2人。从实践来看,新型气象仪器采用的多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模块化结构、计算机模块以及新型的探测元器件。若管理人员缺乏基础知识,则就不懂得基本工作原理,同时也不能判断出气象仪器的故障所在,至于维护则更是难以做到的。
2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维护和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领导对于仪器维护与管理的重视度
随着仪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规范的管理尤为重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仪器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的规章制度。基层台站领导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实把仪器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一般的检修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充分认识搞好仪器保障管理和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提高全体职工管理和维护仪器的积极性,克服重用轻管的思想。实现了数字化、集成化、模块化的新型气象仪器,工作中供给芯片的电能有一半以上浪费在发热上面,若发热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更大故障,最终导致芯片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箱内的温度要比箱外高出20℃左右,如果排风扇不转,30分钟后箱内温度会上升10℃,1小时后机箱内就会散发出焦糊味。所以新型电子仪器如果在长时间超温状态下工作,品质就会逐渐降低,以至于被损坏。
2.2明确职责
要明确各级气象机构的责任,使装备、维修、管理各负其责同时相互配合,保证各种管理和维修制度的贯彻落实。区气象局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全区新型气象仪器的管理协调工作,区局装备保障部门负责全区新型仪器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指导,地市级气象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基层气象台站的管理,基层台站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设备出现故障后,基层台站要立即进行检查维护,排除不了的故障,要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和故障现象,及时逐级上报业务和装备保障部门,请求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或派人进行维修。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地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台站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可以将基层台站设备在运行过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所以地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必须配备具有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管理人员。此外,基层台站应加强对新型气象仪器的资料建设,将仪器的出厂技术状况、日常维护情况、故障次数、修理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并由专人负责,以便日后进行检查。上级主管部门还应该给台站配备一些必要的维修工具和简单的仪器仪表。
2.3加强维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利用现有的培训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种适应性短期强化培训,是提高基层气象台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继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短期强化培训力度,要加强对培训人员的管理,注意培训实效,注重培训内在质量的提高。同时,要积极建设现代化培训手段,重视远程教育培训。培训培养要向政治素质强、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倾斜,不断增强其干事创业后劲,努力发挥以点带面的效果。比如在新型仪器安装之前,台站要确定2~3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全面、具有一定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业务骨干为设备的管理员,负责日后设备的技术保障,承担日常的调试和维护、维修以及保管等工作。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管理员要自始至终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实践中掌握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日常维护和较复杂的维修技术。
2.4进一步加强气象仪器设备技术保障工作
保障投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运行的技术装备在技术性能上满足气象业务的要求,质量安全可靠;保障气象台站及各类气象技术装备运行在可靠的、安全的环境条件下;要求在大气探测业务运行中的仪器设备在气象要素记录中做到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及系统的一致性;业务运行的仪器装备得到及时更新、各类消耗器材得到及时供应、运行中的装备故障得到及时的排除、恢复正常运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对于仪器使用期限以及准确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加强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与处理,才能更好地确保其工作效率,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气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天华,曲楠,谢君,陈德生. 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J]. 河南气象,2006,01:10-11.
篇7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大汲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大汲店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篇8
【关键词】国防生能力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43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承担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先后培养国防生入伍干部千余名。从国防生岗前任职培训情况来看,国防生思想活跃,工作热情高,发展潜力大;同时,大部分国防生能力素质还相对较弱,与部队岗位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国防生特点,克服国防生能力素质的短板,提升国防生培养质量是当前国防生培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防生的特点
(一)国防生的优势
一是思想活跃。地方大学生创新意识浓,对新事物敏感,民主意识强烈,敢想敢说,对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大胆提出建议和意见。二是工作热情高。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95%的地方大学生上进心强,吃苦耐劳,能扑下身子干工作,渴望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三是发展潜力大。地方大学生文化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平衡,爱学习,善钻研,大部分同志业余时间都用于自学,求知欲望强烈。
(二)国防生的短板
一是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不是很牢固。入伍动机呈多样性,有的把部队当“跳板”,争取退役后能安排工作;有的入伍就是想锤炼自己,丰富阅历,为今后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有的在社会竞争加剧,就业难度增大,把参军入伍作为摆脱困境、寻找出路的一种选择;也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较多,甚至婚恋遇到挫折以入伍参军来摆脱。二是知识结构和部队需要贴得不紧,使部分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专业和部队专业相差较大,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三是组织协调能力不强。部分大学生在带兵经验不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招数不多,想干不会干的问题还突出存在。四是人际关系处理的不顺畅。地方大学生干部走上新的岗位,与上级的关系、与同级的关系、与战士的关系处理关系不融洽,对工作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 训育并举,着力提高国防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要始终坚持把提高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军人素养作为重点,坚持训育并重,做到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讲究实效。
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打牢参军入伍,报效国防的思想基础。由于他们缺乏对军队基层部队的了解和生活经历,存在下列缺点:第一入伍动机呈多元化,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不牢;第二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影响深刻,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较差;第三自尊心强,耐挫折能力差;第四对自身和部队情况认识了解不足,对去基层部队工作感到茫然等。如何针对这些情况,有效搞好各种教育,是军政训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坚持经常性思想工作制度,补好思想教育课。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伍动机、树立艰苦奋斗观、增强组织纪律观、淡薄名利观,正确对待挫折,打牢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基础。利用党、团日时间,组织对学生党员进行学习、开展党课教育、加强党性修养、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着力解决这类学生党员从思想和行为上真正入党的问题,使学员坚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自己从军报国的理想,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打牢他们献身国防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思想疏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比较活跃、社会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偏弱的特点,应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开设心理课程,邀请心理学专家集中授课,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婚姻恋爱、成长进步、家庭变故、遇到批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军营的生活节奏。
三是加强军政训练,培养和提高军人素质。
当他们被选为国防生后,就要准备接受从地方学生到合格军人,从合格军人到合格军官,从合格军官到优秀军官的转变。这个转变期需要3至5年,每个角色转变都是艰苦的过程,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要比军校干部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大学生干部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需要补好三项“基础课”:(1)坚持集中军政训练培训制度,补好军人基础知识课。确定为国防生后,首先应利用每年暑假每次约20天左右时间,组织他们到基层部队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式集训,了解和熟悉部队情况,体验部队管理体制,强化礼节礼貌、服从意识、纪律观念等军人意识。(2)进行条令条例、法规制度等培训。在校期间,组织一些军队基础知识集训。(3)安排当兵锻炼和见习生活,补好士兵经历课。利用暑假,适度安排他们到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体验连队生活,弥补生活经历的不足。
三、实践锻炼,不断强化国防生的任职能力
一是打牢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
当前,部队武器装备都比较现代化,科技含量也比较高,要求我们军官要有比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对于军队干部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国防生在地方高校学习期间一定要打牢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较强的专业学习的能力。
二是提高国防生适应环境能力
从近几期国防生培训情况来看,他们出院校、入军营,中间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对部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面对生活方式、生活群体、生活环境的变化一下子难以适应,对基层的一日生活制度有的还不能顺利适应。为此,选陪办应充分利用暑假去部队见习的契机,让他们尽快熟悉连队一日生活;或者邀请部队领导和有经验的“老机关”、“老基层”,特别是那些有着相似经历,在部队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来校作报告。通过言传身教,解难答疑,使他们对基层工作所需能力的有整体性的认识,以提高到部队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是提高国防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地方大学生的弱项。他们想管好兵、带好兵,但不得要领,必须“对症下药”:一是让他们下班当兵,与战士实行“五同”,逐步沟通官兵关系;二是请优秀基层干部传授带兵之道,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三是在校期间,国防生集中居住,按照专业编班、按照学院编排区队,采取军校管理模式,先安排干部帮带、后采取学生轮流兼职骨干的方式进行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组织管理方法,提升能力素质。
四是注重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论文征集和公文写作等人文讲座,重视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满.国防生干部素质“短板”问题探析[J].政工学刊,2010(4).
篇9
一、前言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
(一)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三)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已从过去传统的房屋协作管理转向以委托管理方式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三、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规定
培训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规定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规定主要包括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分类、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组织分析
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
⑵任务分析
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⑶个人分析
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
⑵约见面谈法
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
⑶会议调查法
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
⑷工作表现评估法
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报告审评法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⑵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⑶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
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
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
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⑴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
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④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⑤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⑥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⑵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⑶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
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⑴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
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
考核合格后上岗。
⑵在岗培训
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⑶转岗培训
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⑴学历教育
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版权所有
⑶专项培训
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一)员工培训不重要
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员工培训有风险
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
篇10
关键词: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对策与建议
干部队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兽医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直接关系到兽医工作的形象和效率。
1 当前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培训思路滞后,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基层兽医干部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少,主要原因是日益提高的现代化管理需要与基层干部职工培训短缺的矛盾愈来愈明显。从实效上看,尽管制定了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但基层兽医工作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规划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有些指标脱离了实际,导致基层难操作,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1.2 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培训缺乏活力 一是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考核机制有待建立健全,一些基层单位对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进行跟踪问效,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没有很好地把教育培训与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鼓励个人学习、积极进取的氛围不够浓郁,形成“学与不学、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1.3 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缺乏针对性 教育培训的形式比较呆板、方法简单,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导致参训人员产生厌学心理,既有悖于教育规律,也难以适应干部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
1.4 工学矛盾没有解决,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基层的工作任务多,任务重,部分重要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存在“人离不开岗,岗离不开人”的问题,结果造成岗位人员没时间培训,参训人员没有在培训岗位上工作,使培训资源大量浪费。
1.5 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需求与培训师资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不能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缺乏科学、实用、高效培训教材,难以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2 加强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2.1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上求突破
2.1.1 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 基层兽医部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的高度来谋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2.1.2 树立“兽医要发展,培训需先行”理念 一个单位事业的成败,工作效率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干部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在工作中钻研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训。为此,要进一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把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真正摆上重要位置。
2.2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上下功夫
2.2.1 要区别不同的岗位的干部 不同内容培训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做到既会做事,又会管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则要以集中、短期、专题培训为主,着重提高实践能力;对年轻后备干部要加大实用知识培训,丰富工作经验,增加阅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训 在做好业务培训的同时,着力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出发,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帮助干部掌握科学规律,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拓宽干部的知识视野,培养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实际应用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见成效
2.3.1 集中式培训和开放式培训相结合 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互动,采用案例式教学、会诊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推行差别化、个性化教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2 实行分层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 针对一般干部工作需要,认真组织好全员的基础知识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职业素质,确保能够胜任各自岗位工作;针对领导干部,则重点培训管理方面的理论性、概念性、前瞻性的知识,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针对基层干部,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中层干部重点进行“应用型知识”、“提高型知识”的培训。
2.4 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上求质量。
2.4.1 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实施培训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策划、申报、审定和实施程序,加强日常监督,提高工作绩效,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上一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
- 下一篇:实习专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