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

篇1

摘要: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

一、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应用电子信息(传感器,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机械结构更柔性化技术化的学科。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是机械(machanism)和电子技术(electronics)的合成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有:计算机,机械装置,传感器,执行装置和动力源。按照控制形式可以分为: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开环控制。把人体作为一个机械系统的话,那么人的骨骼,四肢相当于机械装置,人的神经系统相当于传感器,血液内脏相当于动力源,肌肉相当于执行装置,人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

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3.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3.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3.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

3.3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4.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能量转换: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运动传递: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就业方向及相应业务规格:车间技术员、工艺员方向:①具有车间生产管理、组织协调能力。②具有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艺装备设计的能力。③具有较强的读图、CAD绘图、运用计算机办公系统和文字处理能力。④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和操作的初步能力。学生须获得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书、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建议获得Auto-CAD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数控高级证书。现代制造技术运用方向:①掌握现代制造软件、机械CAD/CAM等知识。②具有较强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调试、维护等能力。③具有较强的机制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艺装备设计能力。④具有初步的数控设备改造能力。学生须获得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证书、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建议获得Auto-CAD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数控高级证书、Pro-E程序员证书。现代设备管理与维修方向:①具有工业企业现代设备管理与运行维护的能力。②具有常规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与改造的能力。③具有机床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运用的能力。④掌握机械CAD/CAM的基本知识。(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参考文献:

篇2

2、第二是化工类专业如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汽储运等专业。

3、第三是电子电气类,如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

4、第四类是建筑类如楼宇智能化、室内设计、工程造价、装潢艺术设计等。这些都是阳光专业。

篇3

1 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对机电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也在逐渐的递增,尤其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原因之一为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培养模式还存在不足。

①专业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基础知识相对比较差,同时其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的时间一般为3年,而高职院校在给机电专业定位的时候将其按照“机械+电器”的要求进行定位,这样造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丰富的相关知识,结果造成他们缺失了特色专业优势。②教学内容落后、手段单一。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其传统思想以及其它因素的限制,教师还是过多的采取课堂化理论教学模式,结果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而且其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书本传统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机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性。③机电实践训练设备不完善。高职院校虽然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的限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硬件设施上投入的力度还不够。

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人才改革措施主要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机电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等培养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前,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的含义以及培养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意义,根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其当地的企业进行的调研发现:企业对机电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但是机电专业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能力却表现得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具有的机电专业能力结构比较的单一,因此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是当地企业发展的要求;其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的专业人才。

2.2 利用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首先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其次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每门课程不是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机电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

2.3 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的培养要依托具体的教学活动,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培养专业一体化人才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构建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以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标准等提高对机电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关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制度规范;其次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考核标准,高职院校要成立以学校、企业、教师、家长等多主体组成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根据学生在平时学习以及在企业实习表现等形成校内和校外双向评价体系。

2.4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是整个机电专业教学活动的重点,它是学生掌握一体化技能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进入学校建设“校中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其次高职院校也要积极购置与机电岗位条件相符的硬件实训教学设施,参照机电企业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创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照企业的生产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的训练等。

篇4

(南通技师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退役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切实做好将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与培训方案的结合。

关键词 :退役士兵培训;理实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7-03

作者简介:闵向(1970—),女,江苏南通人,南通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教学和社会职业培训。

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008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对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两年内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退伍士兵现状及社会用工需求,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若干规定》要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制为2年,总课时数不低于1 60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至1年。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中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高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退役士兵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每年退役回安置地报到的退役士兵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入伍前的学习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对上岗前的技能培训认知度比较低,意识不到技能培训对他们就业的重要性。

其次,大部分退役士兵刚刚离开部队,急于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其中,50%退役士兵有工作意向,但仍处于盲目寻找阶段;30%退役士兵进入入伍前的工作单位或者在退役前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还有20%的退役士兵选择继续求学或因个人问题打算休整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意向。

再次,在这些退役士兵中,来自地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求学或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县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是初中毕业,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用工需求分析

2012年12月,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企业用工排出“十大工种”,其中老牌工种电气维修、机械制造排在首位。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作服务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人员;产品制造与加工人员;产品组装与调试人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电气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产品检验与管理人员;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人员等。这些工作岗位主要突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用工单位所需人才是能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都愿意招收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的退役士兵,因为退役士兵较之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如果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技术,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企业也给社会上退役士兵的安置提供了后方基地,可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隐患。

为此,针对行业的用工需求,我院为退役士兵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编程加工、汽车维修与驾驶、烹饪等专业。要能有效地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与企业用工要求相配套,首先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专业培训方案。

退役士兵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用工需求相配套,满足社会需要,我院根据退役士兵培训的特点,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培训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使该专业的学员在完成学习后成为一名实用型人才。

(一)创建一体化的培训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培训,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中级、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

(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效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退役士兵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重新整合,编制了一套真正适合退役士兵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材。

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企业的需求,要求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两年业余时间的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要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维修电工方向)中级工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本职业生产技术上一般问题的能力。

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 高级工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入伍前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已经初步掌握中级工操作技能,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鉴定的退役士兵。因此,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在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增加。

(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方法加以贯通,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必然要求有一支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者,我院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鉴定。作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深入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此同时,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有本科学历,又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一支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中、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考虑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教材和教学计划大纲,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工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模块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和实施。

(三)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基础差,认知能力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 为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多彩的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将黑板式教学转化为实体教学。通过现场操作演示、flash动画、拍摄实景画面和视频影片等多种教学媒介作为新型教学工具,让难以掌握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任务驱动法 在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模块化的任务目标。根据提出的任务让退役士兵自己讨论任务操作过程的可行性,绘制合理的流程图,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目标任务的确定,最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模拟实训平台法 模拟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培训中为退役士兵操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测试标准,通过在模拟实训平台上的操作,可让退役士兵间接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法 我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直播课堂,每周二、四的19:30至21:30是在线答疑时间,由各专业课教师指导、解答退役士兵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

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法 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到我院,讲授企业中最实用的技术,替换学校教学大纲计划中相对应或相类似的不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为我院提供了退役士兵专业项目实训、配套的专业岗位、相关的咨询和课程资料。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效果测评

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退役士兵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退役士兵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与同事、教师和师傅交流的能力。因此,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认真完成退役士兵专业培训效果检测表、退役士兵专业培训质量检查表及退役士兵个人意见表等的检查,可以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控相应的课程和技术内容,有效检测退役士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退役士兵的作业、课堂直播、在线答疑纳入评价,真实合理地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可以有效地提高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张辰亮,孙永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和一体化培养初探[J].机电信息,2012(12).

[2]韩启金.机电维修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探讨[J].机电信息,2011(36).

篇5

第一,是老师进行对于项目的简介,提出问题;第二,制定学习目的,知道要求是什么;第三,同学们自己构成小组,进行自己学习的探究;第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己规划怎样去解决这种问题;第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解决方法进行动手实践,老师在旁边做正确的引导;第六,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这样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才能够对于机电设施有着更好的操作水平。

二、工学结合案例探析

在创建中,用学习的方式对认识有着更好的了解;并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和更新教学方法。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设备制造产业的推动,探究生产和学习的联合进行,工和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育的最新的方式,用创建工厂教学,创造教学、学习、动手联合发展的工作课程为入手点。基于不一样的课程采取不一样的任务的教学方式,用现如今最先进的技能能力作为衡量的目标,着重机电结合、智能调控水平的培育。这个专业的同学们在进入到大三的时候,就是专业和实践都进入到最主要的时间的时候。基于学校的一些课程都可以采取一些改革的方式,不仅在上课的时候讲一些十分主要的理论的知识,还可以把一些教学的内容拓展到实验室当中去,一边讲课一边制作,让学习和使用联合到一起。把电气生产的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再进行plc专用项目的实际训练。在进行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将需要传授的知识融入到技术的训练当中,在完成项目中就进行讲授,一边讲授一边进行训练。但是,把训练当作主要的过程。这个层次的教学可以选择在学习的模拟车间中完成。

三、精品课程和示范性专业建设

篇6

关键词:轮机工程;专业知识;就业前景;

一、轮机工程专业培养和专业知识

轮机工程面向国际,旨在实行以双语教学和半军事化管理为特色、理论实践相结合为手段、学以致用为导向、多种证书作评估的教学模式,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工管轮任职资格的高级技术人才。 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多项运动技能.     轮机工程面向国际,主动适应航海人才市场对中、高级轮机管理人才的需求,努力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了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以管、用、养、修为工作能力、以谦逊、勤劳为工作态度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旨在实行以双语教学和半军事化管理为特色、理论实践相结合为手段、学以致用为导向、多种证书作评估的教学模式,培养“工作态度好、专业技能好、英语交流好”的三好轮机工程技术人员。轮机工程毕业生受到中外远洋运输企业、大中型船厂、船舶机械制造和港口管理等企业的欢迎,连年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由于轮机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职业素质要求严,培养成本大,所以轮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待遇十分优厚,见习期满的毕业生的月薪多在千元美金以上,轮机长的月薪高达四到五千元美金。轮机专业毕业生既是各类大型船舶的高级管理人才,又是船舶建造企业和各类机械制造企业技术精英,被誉为职业群体中的金领。长期以来航海毕业生就业呈现公布。

二、轮机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在船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船员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劳动强度逐步降低,船舶运输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作为船舶轮机部门,机械设备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而不断更新,控制上因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而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传统的机旁操作,部分设备集中控制,驾驶台远距离控制,到现时的完全集中监视,参数自动测量与记录,故障检测,故障报警与自动切换,计算机集中处理与最佳工况选择,二十四小时无人机舱,以及发展中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与自动处理系统。管理上,采用以机务监督为核心的模式,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来指导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船岸联系。维修方面从传统的计划维修逐步过渡到视情维修,从而使轮机管理更为先进而实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作为船舶管理人员必须是一种智能型的应用人才,必须既具备较新的、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管、用、养、修先进设备的实践技能。

三、我国及国际在轮机工程方面的人才需要     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海员,我国当前的海员状况存在着质量与数量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因船舶管理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一般素质船员从数量上出现过剩,另一方面,具有现代科学知识,适任现代船舶管理的高素质船员又相当缺乏,这就使得培养高素质船员成为发展我国航运事业的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劳务市场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船员。目前,每年大约需要海员100万人,而且逐年增长,船员劳务输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如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每年都输出船员近10万人,中国只有4--5万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和外界对我国了解的加深及世贸组织的加入,发达国家的一些船东有将船员劳务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可以预计,在今后十年内中国船员劳务输出将逐年成倍递增。      我国在今后几年的国际海员外派将有大的发展。随着沿海省市经济的发展,岸上职业个人收入的提高,愿意从事海员职业的人员将逐步减少,船员职业将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虽然经济不如沿海发达,但人力资源丰富,而且是长江航运的佼佼者,近几年又有走出长江、进入大海的经验,具有完善的外派海员培训基地,船员职业内移时,将成为船公司的首选。 船员从业时限缩短,每年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新船员充实、更新海员队伍,传统的终身船员数额越来越少,现代船员的从业年限大多在10年左右,然后下船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轮机人员,在陆地上选择的职业范围非常广阔,如,机务管理、监造、机电、制冷等都很合适。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孙丽娜(197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JB06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93-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重点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注重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端技能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实训教学,目前,高职实训教学改革已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但随着生源质量的变化、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实训教学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零距离对接。

通过参与河南省教育厅项目《“实践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电工电子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的开发、研究、实施、总结以及后期反馈等环节,同时对其他院校进行调研后,总结出一些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通过几年的实施和对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对实训教学中要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突破的方法。

一、实训课堂内教学改革

1.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电工电子实训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面对专业课有些自信心不足。通过展示往届学生DIY作品,如:收音机、门铃、助听器、电子钟等,在他们分享其他同学实训成果的同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对学习电工电子课程也充满信心。同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电工电子用品,例如:家庭常用电路、电度表、电动机、稳压电源、手机、计算机主机等等,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

面对就业,也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现在是数字化时代,电工电子知识渗透于各行各业,机电一体化产品如在数控机加工行业、电梯行业、制冷行业、化工行业的自动生产线上等,以及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等,电工电子科技无处不在。面对广泛的就业前景,让学生懂得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同时,面临整个用人市场出现的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相对于本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心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一些毕业生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不同,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加强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使得毕业后能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从而使得高职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这些优势又进一步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为他们的可继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2.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既不能停留在理论课上作推导,实验课上作验证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全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每节课的重难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我院)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不但保留了语言传递为主的传统讲授法,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学生主体参与型与合作学习型教学方法,同时穿插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针对某些专业把整个电工电子教学课堂放在实训室,教师需更多地参与学生实训过程的指导管理,现场答疑,从而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电工电子实训改革的内容主要有日光灯、电度表的安装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自锁、延时电路的布线与调试、超声波控制电路的安装测试、收音机的焊接安装测试、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数字显示电子秒表的安装与测试等等。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这些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和操作以及整体素质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同时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出了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科学合理地运用实训教学评价方法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针对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穿插灵活运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个体内差异评价等多种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全面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在收音机的焊接安装测试项目教学中,我们把实训课程考核分解为几个过程:(1)元件检测能力占10%分;(2)焊接操作能力占20%分;(3)数据检测能力占20%分;(4)整机安装调试能力占20%分;(5)实训总结能力占20%分;(6)德育方面的出勤、纪律以及值日情况占10%分。通过这些实训过程中的分步评价,从而对学生整个项目的完成效果达到了全方位的客观的评价。其中在焊接操作能力中的焊点质量评价中,穿插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以此来找差距,激励督促自己加强焊接技能的训练和焊接水平的提高。

实训评价方式的改革,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式,既要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也要看到学生每一处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提前完成实训任务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激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但是对学生的实训能力的一个客观评价,而且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二、实训课堂外教学创新

篇8

Abstract: Having investigated widely at coal mine enterprises about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osition group's working objects, tasks and procedures, the author built a training model of technologists as Capacity module-Practical training in simulate mine-Double certificates and a modeling courses system based on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nha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调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training model;courses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22-03

0 引言

推行“政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两个文件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高专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拥有突出专业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进一步设计构建了特色更加鲜明的矿山机电专业“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2.1 专业分析

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2.1.1 企业(社会)调研情况

调研目的: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

调研内容:煤矿机电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作职责、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和区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情况,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矿山机电专业应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一线服务,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课程设置等。

调研范围:对国内煤炭行业和云南省内煤炭企业,重点对云南省东源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企业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座谈为主要方式,同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2.1.2 人才需求分析

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看,仍处于比较滞后的位置,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要求更为急迫。煤炭行业目前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数量多,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660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64万人,地方国有煤矿146万人,乡镇煤矿约250万人。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46%,初中占52%,工程技术人员只占3%,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劳动者素质与目前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技术类人才,70%以上的中小煤矿技术人员奇缺。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当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云南省及曲靖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曲靖是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机电领域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S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迫切。

结论:

①矿山机电专业是煤炭系统的紧缺人才专业,96%以上的煤炭企业缺少矿山机电技术人才。

②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③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稳定。

2.2 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面向是:立足煤炭行业,面向云南省和曲靖及周边地区,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2.3 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确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工作中主要的行动任务,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以下业务工作:

①煤矿企业机电设备选型、管理、质量控制;

②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运行管理;

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④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⑤引进与建议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智能性矿山机电一体化产品;

⑥从事煤矿基层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2.4 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能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故障诊断处理、检修维护,具有技术创新、改造、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爱岗敬业,献身煤炭生产、建设与发展的精神。

2.5 课程体系开构建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体系。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再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在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能力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2所示。

通过调研,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50项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机电设备控制”、“矿山机电设备选型”等4个能力模块,形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如图2所示。

3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矿山机电专业按照“立足煤炭行业和曲靖地区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设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抓教学,应对企业需求育人才,为煤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以学院“校政企联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并实施特色鲜明的“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突出不同课程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

4 结束语

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实行“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岗位群轮换顶岗实习”的运作方式,对同类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整体提升矿山机电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使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质量上不断提高,有效缓解煤炭机电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徐涵.工学Y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07).

[2]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

篇9

【关键词】高职学校汽修教学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67-01

教育部等六部委已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重点扶持,广大高职院校也将汽修专业作为了学校的重点专业,进行优先发展。那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成了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 汽车维修人员的素质应满足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带动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现代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要掌握机械维修技术外,还要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这对高职院校培养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关专业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1.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机械装置为主的维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汽车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优化汽车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让其跟上时展的步伐。汽车维修对技术要求最高的,所以说汽车维修人员除了要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掌握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新设备和新装置的操作情况,成为知识全面型的技能人才。

2.对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手段的要求

凭经验和感觉是传统的维修手段主要方式,对于现代化汽车来说这已远远赶不上维修的要求。那么,就要求汽车专业维修人员的维修手段要及时更新,转变为“检查靠丰富的资料库,拆装靠先进的维修设备,检测靠现代化的检测仪器”的维修手段。如对汽车进行检测时,可利用电控单元的装置,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其电控单元相连接,读取出故障代码,从而为维修人员提供出相关故障的位置和原因等,以便于维修人员能及时有效地采用合理的维修手段进行维修,从而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对汽车维修人员维修方式的要求

在对维修手段更新的同时,当今的维修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逐步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维修方式已由原来的出现故障后再修理转变为现在的定期检测、定期强制性维修和根据具体情况适度维修的维修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汽车运行一定的里程或时间后得到相应的维护,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汽车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的发生。维修方式的再一个改变就是由原来的修复受损部件到现在的换取新部件的方式。受损部件虽然修复后能够使汽车继续运行,但其性能等各个方面已大打折扣,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而换取新部件,既可以减少汽车维修的时间,又能保证汽车维修的质量。

二 高职汽修专业的发展应满足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现代汽车装备在不断升级提高,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熟练地对汽车产生的故障进行判断、检测和维修。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调整课程的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校企联合等方式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汽车专业维修人才。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立足于时展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在具体教学时,要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为例,让学生了解最新汽车的技术与发展趋势。要敢于进行课程改革,利用新教材代替旧教材,或在旧教材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2.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教师既可以通过实训室的现场实物操作,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演示,有效减少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产生,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

校企联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让学生通过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更加熟悉汽车的内外结构、工作原理等,这样既能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维修技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现代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既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又促使高职院校加大对汽修专业从硬件到师资等方面的投资。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与时俱进,为培养优秀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贡献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向荣、蔡兰兰.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5)

篇10

[关键词]专业设置 政策环境 生态环境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王志蔚(1961- ),男,安徽淮北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产业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叶川(1973- ),男,江西九江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重点课题“注册制趋势下江苏省师专专业建设科学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XM201101)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30-03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政策的改变,国家和地方政府集中资源,确保重点,加大对重点大学和特色大学的支持力度,而对地方师范院校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专业的政策优惠逐渐弱化,这种形势迫使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开始突破原有单纯的师范教育模式,向教育的非师范化、综合化方向转型。虽然国家制定了教师教育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政策,但目前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地方师范院校虽然可以切分教师教育专业这块蛋糕,但位于学历层次低端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能够得到的份额是十分有限的。在教师教育专业市场需要逐步减少的形势下,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拓展生存空间是师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江苏省两所师专专业设置所处环境

(一)政策环境

截至2012年,江苏省还有两所师专,即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连云港师专专业总数有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1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3个;泰州师专专业总数34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5个。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十年,江苏省注重“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这个规划提出的教师学历要求,使两所师专本来已经减少的教师教育专业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具体来说,未来十年,在江苏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两所师专很难成为省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基地”,很难跻身于“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开放性、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格局”的行列中。

与职业技术学院比较,两所师专专业设置也处在一个不利的环境中。江苏省教育厅于2005~2007年对全省高职高专进行了第一轮评估。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同使用同一个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而这个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评估的关键要素涉及支撑专业的建设目标、产学合作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因素,这对以培养教师为优势和特色而非教师教育专业刚刚起步的师专明显不利。

不仅如此,2010年12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披露,从2011年起,江苏省探索实施高职招生注册入学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将率先试水,未来3~5年内,江苏省所有公办高职院校将全部纳入注册入学的行列,实现全面注册入学的最终目标。实行注册入学,高职院校虽然有了更多的自,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情况以及本校的专业结构和特点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可以招到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但是,学校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吸引学生,而吸引学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设置的专业有没有竞争力,学生将来能不能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就业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果师专专业占多数的非教师教育专业缺乏竞争优势,就业前景不看好,就会在未来的高职教育竞争格局中面临淘汰,学校发展面临生存危机。

(二)生态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两所师专的教师教育专业已经根深叶茂,优势突出。而非教师教育专业起步较晚,大多依托于原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等方面既与传统教师教育专业相去甚远,也与职业技术学院无法相比。尤其是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主要由原来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资转变而来,他们对高职类专业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还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造成非教师教育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不平衡。随着师范院校综合化的发展,滞后的非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两所师专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

从外部环境看,两所师专专业设置还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江苏省生源逐步下降和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要求的提高。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控制下,江苏省人口出生率有了显著下降。适龄人口下降,导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2009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50万人,2012年为47.4万人。连续四年每年以2万人左右的速度下降。这一严峻形势意味着一些处在“末位”的高校将出现“生源荒”,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或撤并。由于多年来师范院校不断为满足教师数量的需求而努力,现在中小学师资结构、师资状况已经实现了数量需要与供给的基本平衡,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向。随着人口数量走入低谷,学龄儿童正在减少,中小学教师已开始过剩,教师资格认定的严格实施、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实行,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第二,两所师专面临着本专科院校的专业竞争。根据课题组调查,两所师专设置的专业与本省本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重复率很高。如果把同一地区的连云港师专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专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教师教育专业设置进行比较,两者专业设置分别重复11个和8个,分别占连云港师专和泰州师专非教师教育专业总数的79%和32%;如果把坐落在苏中的泰州师专与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78%;如果把坐落在苏北的连云港师专与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相比,两者的重复率高达97%。可见,两所师专设置的教师教育专业完全被本地区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所覆盖,学历层次和办学条件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两所师专的一些传统专业和热门专业失业率和失业量较高。如果参照2010~2012年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我们发现,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连云港师专有动漫设计与制作、小学教育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法律事务、英语教育2个专业;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电子商务3个专业,泰州师专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数控技术、会计5个专业;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前十位)中,连云港师专有语文教育、电子商务2个专业,泰州师专有语文教育、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专业。上述数据显示,三年来,两所师专专业中,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占十大红牌专业和十大黄牌专业的20%~40%。由此可见,两所师专的专业设置明显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缺乏市场调查,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

二、师专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比例

师专要在诸多不利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当务之急是根据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需求以及周边地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办学规模,全面审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优势,以此确定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两大类专业的构成比例及其办学规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近年来对教师教育专业计划的控制要求,我们认为两所师专应把教师教育专业总数控制在30%~40%,其余60%~70%的专业应积极主动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如果无视市场需要,因循守旧,依然把主要精力、主要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师教育中,路子必然越走越窄。在专业布局调整上,我们既要反对不顾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一味固守市场需求小、就业前景差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僵化观念,也要反对放弃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不顾自身条件,跟风设置非教师教育专业的非理。

(二)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专业多年积淀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师专要与本科师范院校错位发展,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重点办好国家急需的农村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专业,调整、压缩招收教育部和教育厅布控的语文教育、化学教育、物理教育等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学前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之一,“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十条措施。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2012]48号)文件提出要“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园”,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依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农村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2010~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师专应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中急需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对于2010~2012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因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连续两年被《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亮出了红牌或黄牌,或者位居高职高专专业就业排行榜后列的语文教育等教师教育专业,必须进行调整、改造或转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有什么资源就办什么专业的抱残守缺,也要反对缺乏专业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闭着眼睛捉麻雀的盲目行为。

(三)师专要顺应师范院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要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优势,准确把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壮大非教师教育专业。以连云港市为例,目前,未来五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将新兴产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光伏产业、现代中药、医用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生物质能、核电装备等产业,传统支柱产业将重点发展食品果蔬加工产业、石化产业、精品钢产业、重工海工装备产业等。那么,连云港师专今后要有所作为,专业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连云港产业,下大力气改造创新设置新专业,从师资、设施、设备、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夯实基础,以寻求突破。

笔者认为,非教师教育专业要对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国家和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群,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选择建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冶金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工业热工控制技术、反应堆与加速器、节能工程技术、生化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依托港口产业群重点建设航海技术、水运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海事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检验、航道工程技术、船机制造与维修、船舶舾装、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机械应用技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依托钢铁石化产业群重点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焊接质量检测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服装机械及其自动化、武器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特种加工技术、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化纤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依托食品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储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等专业。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将试水“注册入学制”[N].新华日报,20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