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微课程;中学地理;应用

引言

经济增长,信息化程度提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不断改变社会各方面,促进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还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开始应用科学技术,促使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微课程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用此项技术。实践证实,微课程设计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程设计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微课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将教学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录制并保存。这样的教学形式可应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也可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之间存在个体性差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认知现状,在课后利用微就复习。可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微课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板书相对比,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声图并茂的形式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可调动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利用微课讲解某些地理位置,可在微课程中将地理位置体现出来,节省教师讲解实验时间的同时,还可有针对性的讲解重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位置。最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设计微课程教学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讲解火山爆发的时候,可利用视频展示火山爆发的具体过程,促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火山爆发的全过程,了解火山爆发的周期性。

二、微课程设计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微课程设计的应用,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为更好的体现微课程的应用价值,教师在具体应用中还应注意使用策略。1.重视课题选择。设计微课程需将视频作为载体。但并不是中学地理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提高微课的应用效率,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就应重视对课题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微课程的应用体现在部分比较难以讲解的教材内容。如天体运动、洋流分布特点等等,需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效整合Flas、视频、实验室模拟等多种教学资源,制作微课,辅以学习指南,引导学生学生。如教师在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候,就可采用Flas的形式,将大胖子与小瘦子的形象来代暖气团进行微课程的制作。利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微课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加强微课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微课可适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讲解的时候,可加强其在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内容认识度。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辅讲解,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而在课后巩固复习中,教师通过建立QQ群,可在群里与学生分享教学视频,这样学生就可在家进行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地理水平。3.微课程应用于易错知识点中。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中学地理教师将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时候,应善于将其应用于易错知识点中。如学生在判断岩层形成先后顺序的时候,教师应了解这部分知识点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否则就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基于这一点,教师就可利用微课程剔除,在设计动态岩层形成动画的时候,教师还可结合一些较为实用、简单、容易记住的口诀。如“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岩石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的。那么下面的岩层比较老,上面的岩层较新。由此就能够总结出背斜、向斜中部岩层的新老关系。事实上,就易错知识点应用微课程,可化难为易,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这样学生便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利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徐盛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三、结语

在新技术不断更新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加强微课程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微课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岳维光.浅析微课程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13(5):175-175.

篇2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外进一步接轨,理工院校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与英语相比,高校的第二外语在新的对外交流形式下,越来越受到理工院校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在面对日益扩大的教学对象的情况下,探索一条适应理工院校整体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具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方式,“是对人本主义的理性回归”(耿彦君,2012:58)。无论从教学目的还是从教学手段来看,它都将学生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突出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这一点与目前理工院校学生对第二外语学习效果的期待不谋而合。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张梅,2002:147)。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发挥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们的课外及后续的外延学习奠定基础,指引方向。对此,笔者所在学校的第二外语教学团队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理工院校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需求,制定并不断改进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大学第二外语授课形式。

一、课堂和课程设置

针对全校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我们将课堂分为大小班。大班打破了学院、年级、学科的限制,面向全校所有学生。该课堂从零起点开始授课,旨在以入门的方式将学生领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多以兴趣、爱好为主。小班主要面向外语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与学分、学业挂钩。与此同时,大小班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大班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11周的课时,每周3节课,集中在同一时段上完。此部分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历程和学习动力,以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性质将学习与是否继续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相反,小班教学需要面对的是学分和实践语言应用的压力,因此学时的安排时间更长。以外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第二外语的学习时间跨度为两年半,前一年的课时安排为13周,每周5节课,分两个时间段完成。在后续时间里,都采用每学期11周、每周3节课的安排。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课时和班级人数上,我们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时效,安排合理的课堂和课程设置,为接下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课堂教学建构

1.教学材料的改善。相对于以某本教材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教材选用模式,我们在2015―2016学年里为每个第二外语班级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入门阶段,特别强调语音的重要性。与传统的教学步骤相反,我们在这一阶段增加了大量的听力内容。除了教材中的领读式的语音内容外,我们搜集了大量简单实用的日常口语,并加以整理,继而有步骤地添加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同时,根据学生们以问卷调查形式所给出的信息反馈,在语音阶段引入了诗歌朗读和歌曲学唱的教学内容。虽然刚接触第二外语的学生们无法完成对诗歌、歌曲内容的掌握,但这些教学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开口模仿具有韵律的语音语调,迎合他们对异国语言的听说期待。对于初级阶段的班级,我们同样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上选用比较新颖,与生活、时下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例如问路、写邮件、购物、烹饪、留学等。与此同时,经常选用一些侦探故事片段、外文报刊上的填字游戏来推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对于具有中级水平的班级,我们又根据学生们所反馈出来的学习目的,调整学习内容。例如对于即将面临考研、大学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四六级考试和出国留学语言考试的学生们,我们针对他们的考试内容,选用不同的习题册,有针对性地讲授。

2.课堂氛围的提升。“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引导学生稳步的向智力成熟和自己承担学习责任的方向迈进”(崔彦,2010:39)。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设置宽松、自由的参与氛围,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工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外语基础薄弱的问题,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他们所掌握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技能只能用来应付考试,不能成为将来学习、工作中的使用工具。对此,我们希望以轻松的课堂氛围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二外语学习课堂不设严格的点名考勤制度,而是以回答问题的方式随机考勤。学生如有迟到、请假,将不被纳入平时成绩的考量中,只需用所学的第二外语向老师说明情况。在对话练习环节,学生可以在班上自由行走,寻找合适的合作者。在教师讲授环节,鼓励学生多听,多问,多说,少动笔,相关的课堂笔记将在课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发给他们。在情景表演环节,教师更是适当地回避,给学生创造没有监督者、评判者的宽松氛围。在这个都是由学习者构成的语言听说环境中,学生们才不会畏惧言语表达上的错误,真正做到开口。对于中级语言水平的小班,我们有时采用围成一圈坐的授课方式。对于某些人数比较少,甚至只有二、三人的班级,我们采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坐的授课方式。总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上,我们希望设立的是一个有利于听说交流、将教与学真正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氛围。

3.教学形式的多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必然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是我们课题组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所致力探索的。我们各语种教师结合各自语言的特色和各自语言的本土教学情况,为课堂教学拟定了多样的教学形式。

例如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动漫视听教学,并利用学校的和风教室将学生们带入到充满异域色彩的情境教学中。尤其是针对中级班的学生,我们更是采纳了日式恳谈会的形式,展开了对话、聊天式的教学。

根据学生们的反馈要求,我们的法语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文化内容。学生们在学习法语表达法的同时,更希望了解法国人为什么这么说,法语表达法背后所掩盖的法式思维是什么。因此,我们以学生所给的主题为单元,以传授文化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中。例如在进行中级班的授课时,教师先就某一小组的主题展开系统的介绍,传授相关的语言知识,然后将课堂交给每一小组的成员代表,让其做主题发言。在学生们自主地进入到文化情境中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体会法语表达中的法式思维,并通过反复的情境体验来加深对语言的掌握。

德国从中学开始就已经将外语作为某些课程的媒介语。“母语+2门外语”(张建伟,2009:461)的口号充分体现出它对多语教学的重视,其教学效果从德国人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即可看出。参考本校理工科学生在科技知识方面的对外接轨,我们的德语课堂教学也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德语与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相比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德语的学习可以充分借鉴学生们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因此,我们在入门和初级阶段的德语教学中采用英德对照的教学形式,通过语言的正迁移为学生提供一种包含母语在内的三语教学。

我校是一所具有军工背景的理工院校,很多理工专业的学生出于对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兴趣,选修了俄语课。针对这一学习背景,我们的俄语教学侧重于机械、军工领域。以词汇为例,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军工词汇分发给大家,结合语音练习和相应的图片介绍,学生们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很快记住这些词汇。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为了能够应用这些自己感兴趣的外语词汇,必然会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学习基本的俄语表达法。

三、课堂教学评估

为了检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QQ群和微信的方式,在每个教学班级都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反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对每次课堂教学的具体建议,以及对自身学习状况的阶段性评价。大学阶段的第二外语学习多数从零基础开始,因此,这种早期的问题反馈和教学评估机制能从课堂根源上把握理工院校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解决他们之前在外语听说能力上的欠缺。与此同时,教师在这样的互动中进行自评并接受学生们的评价,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听课和课下交流进行互评。此外,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我们的教学团队同样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评分标准。为了鼓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设立了原则上没有不及格成绩的评分规定,把更多评价因素放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以考察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方式为平时成绩打分,以主观题为主的形式为测验成绩打分。相比传统的外语教学评估,我们所采用的教学评估方式充分考虑到教学的所有参与者,教学的每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将学习者置于评判的中心位置:以学习者为出发点进行授课,通过学习者的反馈意见改进课堂教学,通过改进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性、形成性、鼓励性的评分标准,肯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继而为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

地理这一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方便、灵活、有针对性等特点。微课可以是视频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它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师灵活教学。同时,微课能够创建出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针对性特点,有助于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突出讲解。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对网络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有限

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来说,地理微课教学还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实践操作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微课出现较晚,教师对于运用微课教学还没有很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还不到位,无法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微课教学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制作微课的素材资源短缺

微课多数是从课内外教材中进行提取的,教师要自行进行总结、分类,可选用的半成品素材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导致微课素材成为阻碍微课教学的一大问题。加之教师还要兼顾科研方面的工作,使得很多教师都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且贴近地理教学内容的微课。

(三)微课教学定位不准

微课虽有其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用微课取代了传统教学,讲解任何知识点都是通过微课进行的,这严重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高中地理通常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微课教学只适用于自然地理的地形、经纬度、洋流、气候等问题的讲解,在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时微课没有太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微课教学,不能滥用。

三、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并没有涉及微课这方面,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微课制作的技能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学习微课技能的意识,可以利用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高自身微课的制作水平。

(二)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课堂反应,尽可能地将教学模式调到最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微课视频,并对学习效果做简单测试。②组织学生针对视频与测验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③教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④教师主导进行课堂总结,完成巩固练习。

篇4

地理文本的审美特性就决定了地理学科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受自然界的博大,让他们学会用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感悟世间万物的美好。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启迪。地理学习能使学生成为富有审美情趣的人:当你站在万里长城、泰山之巅时,当你聆听着自然界各种鸟的交响乐,当你能欣赏到地大之美;当你遨游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奥妙无穷的未知地理世界时,能体会到科学之美;欣赏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诗句时,能感受到我国博大与灵秀之美。此外,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日出与日落,飘飞的柳絮与秋风瑟瑟中的芦花,还可以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尽管不是诗人,但是不可以放弃对诗的追求。其次,地理中还具有个性并体现人类终极关怀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地理微课中就会在潜移默化地净化情感的同时滋长其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美好情愫,并形成思考宇宙、自然,从而整体上观照世界的良好习惯。

中学地理微课教学的审美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情感性

有审美培养的地理微课应是一种审美――情感――智慧范式下的地理课堂,通过微课的学习,让学生思绪逐渐飞扬,使学生的热情尽情挥洒,在沙漠与绿洲之间回味广漠与生机,在气候与物种之间找寻奥秘与和谐。正如童庆炳先生所说:“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不会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笑和哭”。为了生活和感受,我们需要美丽的笑和充满美丽的哭。当地理课能让孩子们在地震、洪水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之时,自然而然地流下泪来的时候,那么地理课也就成功了。

二、人文性

我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虽不断有人在呼吁,终未引起国民的共识。直到近几年,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才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的理性追求。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需要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地理文本中体现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才得以彰显。我们教育的意义是挖掘潜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地理的微课学习中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发对森林万物的生命感悟。中小学地理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然冰川雪地的向往,对人类繁衍过程的追溯,对宇宙深邃莫测的探索,都将激起每一个学生对自然、对宇宙的关怀,从而激发对未来事物的好奇,焕发出学生内在与外在的潜能,学生生机勃勃的活力,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有这些宝贵而美丽的精神都将随着地理微课审美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三、生命性

篇5

在分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的基础上,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两个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模式

1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2.1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2.2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3.1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这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3.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环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作者:张正勇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教科室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

目前,尽管高中物理教学一直在变革、创新,然而现阶段的教学形式仍旧没有打破常规,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依旧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教师可以将微课和以往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微课的基本概述及其特点

(一)微课的基本含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微课指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效果,教师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在把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前提下,将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制作和的课程实施手段。换言之,课堂教学小视频构成了微课的基本内容,积件资源、课堂教学反思、强化训练、教师点拨以及学生反馈等共同组成了微课。和以往的教学视频、教学录像相比,以上各相互关联的微课要素构成了更具开放性、独立性的数字化资源单元。

(二)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主体明确。一般情况下,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特定知识点设计的,讲授过程中的语言具有形象、简练、主题明确的特点;相比之下,以往的教学课件或者教学录像等的教学目的性和教学主题则没有如此清楚明确。

其次,时间不长,内容精练。通常而言,微课的教学时长不会超过十分钟,如此一来便非常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与此同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借助最少的信息量来完成某个主题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交叉性特点,学生个人的学习状况等,足以表明微课教学具有内容精练、高效的基本特点。

再次,资源的集成化与多样化。以视频为基本表现形式的微课教学给教学程序和教材知识的充分展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其有利于真正实现有效辅助学生对所讲解知识点的深入理解,牢固掌握。

最后,结构宽松。以往的课堂教学同课程中的主题或者知识点共同组成了微课的基本要素。然而,微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把之前以单元或较大主题的形式相联系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分。在把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剥离出来后,借助微课视频的教学途径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操作和体现。因此,每一节微课教学都能够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知识教学对象存在。对于学生个体来讲,如果需要,可以把微课制作者基于单元或者主题所形成的微课进行关联,目的是更好地完成单元系统为对象的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微课在物理教学课前的应用

现今,尽管教师一直在强调课前预习对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作用,然而不少学生依旧无法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当然,其中包括诸多因素。笔者将其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作业量较大,学生完成作业后没有充足的预习时间;第二,高中物理学科难度很大,很多学生在预习h节中又缺少目的性,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干脆等待教师的课堂讲解。

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录制一个引导学生预习的微课小视频来改善上述情况。以“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诸如“为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描绘出来,我们应测得哪些量?”“测量这些量的具体方法?”等等。这时,学生便很可能联想到使用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等。此外,按照初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想到电流表的外接法。紧接着,教师开展一项实验,将一个已知电阻值的电阻接到电源上,根据外接法测其两端电流及电压,并且让学生读数,然后计算出电阻值,并和已知的阻值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观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小视频,要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讲述形象生动得多,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课时间。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高中物理实验很多,部分可以在课上解决的,教师应当仔细演示给学生看。然而,受到实验条件、场地、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时候课堂演示的效果不够明显,并且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录制微课的方式,提前将课堂上要讲述的实验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从而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这种方式下的教学质量比照本宣科似的教学要好得多。

仍以上述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展示:首先将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分压的形式接入到电路中;紧接着对变阻器进行合理调节,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两次不同的实验中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详细变化情况。如此一来,学生便不难发现分压接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是从零开始的,即其变动幅度较大。下一步便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情况去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实物图的联系,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接入方法。微课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并且透过现象归结出实验结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在物理教学课后的应用

因为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水平存在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课后能够把教师课上讲述的知识点、重难点完全消化吸收,但也有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教师也没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上反复讲述。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下载观看教师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查缺补漏,反复温习。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特别有帮助。

三、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实施流程

(一)激活旧知

这一环节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微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认知体系中的理论和经验构建起新的联系,在新旧知识密切关联的前提下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有两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点,借助提问或者思维导图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联想;第二点,提供更加形象生动的案例、示范等使新旧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激活旧知环节,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操作步骤都可以加以利用。举个例子,像波的干涉、粒子散射、布朗运动以及电源内部电子及离子的运动等物理现象都能够借助多媒体形式得到再现,如此便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也使学习者的求知欲得以增强,可谓一举两得。

(二)示证新知

示证新知是微课教学的构成主体,也就是对新知的展示和论证。在这一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所要呈现内容的基本特点,最终决定选取的呈现途径。比如,对于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可以经由上下位定义的对比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程序性的知识则必须体现它的逻辑顺序;操作性知识必须展现出具w的实施过程。在表达媒体方式的选取前,必须遵循媒体组合的准则。不论是直观的知识还是抽象的知识,教师都可参考“戴尔金字塔结构”来选取合适的媒体。比如,在讲解物体运动规律的时候,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的手段进行直观生动的讲述;讲述分子运动等理论内容,则可以采取动画演进的手段详细表现出它的变化情况。再比如,尽管学生对磁场与磁现象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两者间的联系仍旧非常模糊,加上学生缺少普遍联系的观念审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思想思考实验现象同实验结果的联系的能力更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能够令学生深入地领悟出磁场和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

(三)尝试应用

尝试应用环节的目的为对上一教学设计阶段中所取得的认知进行论证,强化巩固或者迁移应用。该环节以检测、练习、延伸性问题为主。在设计题目时,必须全面考虑循序渐进、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等,也就是让全体学生按照“从易到难、由繁到简”的原则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在完成题目的同时获取有效反馈。当然,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遵守“化繁为简”的整体方向。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知识的链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设计题目时还需要考虑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根本上弥补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缺陷,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有帮助。另外,微课的引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教师应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合理运用互联网科技与计算机技术展开教学,科学系统地规划微课教学内容,保障高中物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5):47.

[2]王少d.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高中数理化[J].高中数理化,2015(12):40.

篇7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生;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理想。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包含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环境下,按照高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性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设计时要有所侧重,同时又不失偏薄。高中地理一堂课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内若面面俱到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觉到烦躁和不安,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解,并且做到明确、清晰。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地理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让他们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地理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式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虽然学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却很难提高。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新形势下,地理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他们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面对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 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和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可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各种资源与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高中地理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来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地理微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整合其他环节。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还可以把地理核心要素的教学设计、习题集、学生测试等辅教学资源与微视频一起呈现给学生。其次,录制微课程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要素和构成部分,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录像机等携带方便的音像录制工具来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要讲究录制的稳定性,不要晃动和抖动画面视频。再次,微课程的学习途径要实现多元化,支持互联网线上点击学习,视频格式也要多元化,同时微视频还要尽量有文字说明和字幕解说,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保庭春.妙用地图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8):16

篇8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微课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环节根据需要穿一些小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相关,教师穿小视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生动化和有趣化。微视频的时间很短,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微视频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是很丰富的。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是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总结和归纳,或者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总之微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小视频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并且在课前制作好课堂教学需要的小视频。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和探究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一中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教师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从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当以为教师注重微课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和思维。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文化通过视频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最好的享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微视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其它没引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

微课把其它地域文化和这个地球上其它空间的事物带到学生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你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学生仿佛置身于另外的空间里,和里的事物进行对话,融入那里滴世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地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和跨时空性的发展。

二、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熟悉,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具备一定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能力。作为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旷阔的网络资源撷取教学资源,加强自身教师素养的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想要把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懂得视频剪切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

三、微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微视频导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视频比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存在,为整堂地理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为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埋下伏笔。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景点的小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把学生带到了旅游景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进而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地理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这样的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公转,什么是自转。

(三)微视频课后引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上完一些新课后,教师会叮嘱学生下去自己复习,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下去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一般没没人会自觉地去复习。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同课后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总之,微课是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具备良好的微课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资源的利用,让微课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有微课参与的地理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朱文斌 单位:昭阳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中学地理微课的设计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至8分钟。微课短小,但必须指向明确,应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重难点。一节好的微课,基于课程资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五分钟的学习模式”让学习变得更轻松而有趣,有利于实现“翻转课堂”。为此,要从主体性、趣味性、整体性等方面确定原则。

主体性原则 微课设计要体现“主体性”的原则,课程设计要引入有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微课的学习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随时监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容易出现一些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容易分神。因此,在进行中学地理微课的设计时,必须充分抓住趣味性这一重要原则,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吸引学生的程度。

整体性原则 微课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精心设计制作的,它不仅是一种新型资源,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要求以微视频为主体,完整地提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需的学习资源。把每一个知识点串成一门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微课的开发需要事先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所谓“整体”,即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本体还是载体,过程还是结果都需要关注。因为众多精致的微视频充其量只是一颗颗珍珠,只有观赏作用而无实用价值,只有将其有机地串接起来并付诸实际应用,才能成为既有观赏作用又有实用价值的项链。

中学地理微课的制作

一个主题教育意义强,切合教学实际的中学地理微课制作程序复杂,从选题到最终技术合成,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确定制作微课的主题 微课主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明确中学地理微课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切合教学知识点,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信息和其他信息实现微课的知识化。

寻找素材 依据主要内容及教师现有的生活经历、知识阅历等各方面寻找制作中学地理微课的素材,从新闻、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方面,当然核心内容是图片。微课作为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内容要适合使用多媒体,添加些丰富的图片、Flas、有声有色的视频,会让微课生动而有趣;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的内容,也许使用传统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铺直叙,让观看者失去学习的欲望。在我们地理教学中,难以展示的过程性教学就很适合制成微课的形式,如地球的公转、自转、地壳的运动等。

教学设计和制作PPT 针对微课主题,结合搜集到的素材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并制作PPT课件。PPT课件质量直接影响到微课的质量,也影响到微课的应用价值。精心设计出简洁、美观大方的课件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更贴近教学实际。

完成录制,形成微课 常见的微课视频制作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外拍式,借助智能手机、电脑摄像头、数码摄像机等拍摄设备录制;第二种录屏式,通过录屏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对着电脑讲授的内容或操作过程,同时录制声音,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6.0、录屏大师等,将课件、媒体、手写板、展示平台等有机结合,借助语言旁白、字幕提示等制作出高清视频;第三种软件合成式,利用Flas、视频制作或合成微课视频。上述三种方式中,以“录屏―合成”为主的软件模式最为常用,其优点是:录制环境及硬件要求不高,易于上手,操作简便,且生成的视频文件占用体积小。

中学地理微课的应用

微课的应用目前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教师利用微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

篇10

微课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现今的微课(Micro-lecture)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指“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今天所说的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就一个知识点(或者是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在地理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图表分析,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的知识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化、快捷化的学习需求。

二、微课的几种制作方法

微课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制作方法:拍摄式和录屏式。

1.拍摄式

(1)外部视频工具拍摄(录像机+黑板)。①工具:摄像机或便携式录像机、黑板、粉笔及其他教学演示工具。②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摄像。

(2)便携式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①工具: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支不同颜色的笔。②方法:使用便携式摄像工具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2.录屏式

(1)屏幕录制软件+PPT。①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Snagit、CyberLinkYouCam、PPT软件。②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2)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①工具与软件:屏幕录像软件,如CamtasiaStudio、Snagit、CyberLinkYouCam等,手写板、麦克风、画图工具,如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②方法:通过手写板和画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

(3)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如SMART软件)。①工具与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笔记本电脑。②方法:通过SMART Notebook制作课件,运用自带记录器功能进行录制。

三、地理微课的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总结了微课的四个特点:(1)微课“位微不卑”;(2)微课“课微不小”;(3)微课“步微不慢”;(4)微课“效微不薄”。

地理微课有着一般微课的特点,如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除了这些“微”特性之外,地理微课还有它特有的一些性质,这些特性无一不显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1.生活化

充分领悟新的课程理念,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现象与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状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2.趣味化

地理微课是一种多媒体运用方式,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还有动画及音(视)频播放等方式,多角度刺激学生的神经,既增强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又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综合化

在地理微课制作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科特性(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明确主题内容,把握切合点,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信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地理微课的应用举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不仅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引导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教学中不可忽视对这些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讲方式下的微课教学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观看微视频,结合下发的导学案,前后衔接,梳理知识点

2.释疑解难,形象描述复杂的地理现象

许多章节中的重难点讲起来很枯燥,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是模棱两可,不知其所以然。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复杂的地理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是地理专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动画制作的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总结提炼,再现章节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传统教学中,总结提炼通常都是老师完成的,而在我们推行的“学讲计划”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借助微课随时再现的功能,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在复习课中,效果更明显。

五、地理微课带来的影响

微课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从教师角度看,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资源,有效地运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和教研方式,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专业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微课给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只要有条件,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掌握学习节奏,构建知识体系。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我相信,作为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