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实习情况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生实习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高职毕业生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
1.基本情况
2013年3月~5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百名教师走访百企”活动,在活动中走访企业281家,走访学生近千名,走访活动涵盖了所有专业的所有毕业班,走访活动增进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目的在于促进学校“三毕”(三毕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为检查毕业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情况,为教育教学改革、新专业开发、专业结构调整搜集、整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本次走访活动中,校企办设置了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企业情况调查。我院顶岗实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工作,专业对口率较高,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薪酬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企业基本都提供免费食宿。学生对“三毕”指导教师的“三毕”指导工作基本满意。
2.走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2.1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2.1.1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1.1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不足,操作技能掌握不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实际操作经验。
2.1.1.2知识点较为肤浅,缺乏深入钻研,希望能增加跨专业课程的学习,如经贸和纺织的融合。
2.1.1.3教学内容不生动,为提高课堂效率,应增加互动,增加进入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1.1.4外语技能、计算机技能掌握不够。
2.1.1.5增加客户关系与管理类、纺织类的课程。
2.1.1.6主观学习意识不强,学校应加强培养。
2.1.2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2.1.2.1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希望学校能多提供锻炼机会。
2.1.2.2学生就业前应加强“职业素养和道德方面”的学习,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心理、心态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2.1.2.3“三毕”期间,师生交流应更多些。
2.1.2.4建议多开设有关专业知识、就业知识等的讲座。
2.2走访企业建议
2.2.1大多数企业最关注的还是员工的职业素养与稳定性,希望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增加职业素养教育。
2.2.2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定岗实习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各方面的综合性素质。他们希望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将企业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在学校期间提前教给学生,达到到岗就能上岗的目的。
2.3走访教师反映情况
大多数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能够较好地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订单班的学生,因前期企业通过互聘师资的方式在学校较早地开展了职业化教学工作,故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有的怕辛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岗位,甚至宁愿选择一些没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应付了事,无形中制约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3.走访调查的启示
3.1专业教学加强职业引领
坚持职业引领作为职业教育完善和实施项目教学的方向。企业的工作岗位职责是学生应具备的技术技能,因此,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坚持职业引领项目教学的方向,下大力气做好教学项目的筛选工作,确保项目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契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真正做到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工学结合。
坚持职业引领,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尽管企业反映我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但是,距离企业的要求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尤其是缺乏职业素养。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要保证实践环境的真实性,经常提供教师、学生下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以项目所需的各种工艺和设备为依托,在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真正成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有用人才。
3.2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平台
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四方联动,共同构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平台。在合作形式上,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方式。在与企业的交流中发现,企业还是非常希望能和专业院校合作的,但是苦于没有联系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主动和企业联系,广泛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到企业走访或者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开设讲座,在项目教学与合作、工学交替、岗位轮训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3.3就业指导促进角色转化
要贯彻“全员参与、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指导、高质量就业”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及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逐步实现从“学生”向“职员”的转化。
4.结语
本次“百名教师进百企”活动得到了各系部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教师参与活动的数量比较多,选择的企业面也比较广,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和丰硕的成绩。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系部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转变。同时,还进一步落实了我校各专业“工学交替”实习及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与多家企业展开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蒋心亚,鲁武霞.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篇2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根据《条 例》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体卫艺司于1992年,确定北京等省、市为全国试点单位; 于1993年5月,印发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绝大 多数省、市的开展。1995年1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传达了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进一步统 一思想,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加大管理力度,tiyule。com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体育取得了很大成效。 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全国考试体育的现状,研究对策 ,促进考试体育工作的完善,使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全面贯彻,我们于1997年初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教委体卫主管部门发出了调查表,对各地考试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 综述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 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 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 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 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 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 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2021年度工作计划》精神,紧紧围绕如何不断提高2021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开展工作,本着“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的就业工作目标,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层次,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内涵建设。
二、工作目标
1、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宝马毕业生签约率保持在60%以上。
2、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耐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积极督促企业及时为毕业生签订用工合同、就业协议;指导毕业生办理签订企业用工协议流程与手续,做好2021届毕业生首次派遣工作;力争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对学校实习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力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完成学校实习管理库。开展云南大理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结合学校“对话优秀校友”报告会,配合系部寻访优秀校友,评选学校2021届“十大优秀实习生”,形成典型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报道。
4、完成实习就业班级各类数据与材料上交,梳理系部毕业班学生名单,做好各系各专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总结。完成各系2021届毕业生实习就业资料归档工作。
5、积极走访实习就业基地,掌握最新用工计划等情况。配合招生宣传,在企业、毕业生中广泛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
6、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2021届毕业生毕业相关事宜,保障毕业生顺利毕业签约。
三、具体工作及节点
1、联院五年制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采集工作。
2、省教育厅职业学校学生中职库采集入库工作。
3、联院五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协议发放。(4月)
4、指导毕业生网上注册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督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等材料(5月)
5、指导督促学校在系统中填报应届毕业生首次派遣有关信息(5月)
6、《致实习结束工作的一封信》发放反馈(5月10日前完成)
7、学生实习资料本:一式两份实习鉴定表、实习生满意度调查表(学生)(5月前10日前完成)
9、实习生满意度调查表(企业)、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表(5月15日前完成)
10、各系、宝马基地推荐优秀实习生汇总材料(优秀实习生名额为实习生3-5%内,5月10日前完成)
11、联院五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交招就办审核后,交联院审核。(5月15日前完成)
12、实习资料本、实习生实习手册(5月15日前完成)
13、非五年制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推荐表发放(5月15日前)
14、评选学校20“十大优秀实习生”,形成典型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报道(5月底)
15、完成毕业生岗位信息大表(6月10日前)
16、挖掘系部各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规范的事迹材料(维修系5个,房管3个、交通3个、服务3个、宝马2个),形成典型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报道。(6月10日前完成)
17、各系、宝马基地完成在系统中五年制应届毕业生填报首次派遣有关信息集中入库(6月10日前)
18、就业率签约率统计表(班级、系部)(7月10日前完成)
19、初次就业率签约率统计(7月10前完成)
20、按照教育厅、招就中心和联院有关要求,各系配合招就办做好首次派遣(7月10前完成)
21、完成省教育厅中职系统库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管理库工作。(9月5前完成)
22、联院派遣报到证发放(7月15日)
22、就业协议、合同收取归档(9月10日前完成)
23、最终就业率签约率统计表(10月15日前完成)
备注:1、1+2联办毕业班岗位信息表增加学生来源学校名称。毕业生毕业证等工作按系部要求完成。
2、宝马基地完成学校相关工作,宝马培训学院要求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
3、就业工作使用以下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篇4
1.1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方式
从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专业的招生情况看,2002-2013年金融学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200人左右,近几年随着金融专业的持续热门,东方科技学院金融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因招生规模较大,学院虽然可为部分学生推荐毕业实习单位,但无法为全部毕业生安排毕业实习单位。因此,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从2002年招生开始就采用毕业生“自择实习岗位”的实习模式。
1.2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效果
总体来说,东方科技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效果不错,为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些同学还将毕业实习中的一些知识与其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起来,较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但从毕业生所写的毕业实习报告可看出,毕业实习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毕业实习报告中主要反映出以下一些现象:
第一,毕业实习报告抄袭现象普遍。
因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造成毕业实习与考研学生复试的时间冲突,使得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习,但为了交毕业实习报告,在没有认真实习或根本没实习的情况下,随便到网上摘抄一些毕业实习报告,提交上来的毕业实习报告甚至出现一模一样的报告,只改了个名字或实习地点。
第二,毕业实习内容与专业完全没关系。
当前,金融学专业实习生往往较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一致的实习岗位,再加上我国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并且大多数金融机构比如银行等,由于自身行业特性的限制,一般不会安排实习生进入核心部门实习。因此,一些毕业生找不到金融机构实习,就随便找一些单位或公司实习,甚至有学生到养殖企业去实习,与其专业完全不相关。
第三,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因各种原因,一些学生甚至没有到金融机构实习,往往是学生自己有亲戚或朋友在相关金融机构,就由其帮忙写个实习评语,盖个金融机构公章,毕业实习也就往往流于形式,无益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2金融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毕业实习方式单一
现行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方式主要是“自择实习岗位”的方式,而“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实习等方式较少。这就造成一些毕业生家里有资源的就可以较为容易找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而一些没有资源的毕业生则比较难找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随便找家单位实习,或根本就不参加实习,从而造成毕业实习效果低下。
2.2毕业实习期限安排不合理
如前所述,本科毕业实习期间多数存在实习与上课、考研、考公务员及找工作相冲突的现象。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离校找工作,或者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考研、考公务员等事情上。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实习,但看到其他没有实习的同学,也慢慢产生了消极情绪,经常会找借口不去参加实习,最终导致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由于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也是应付老师,老师碍于学生要毕业,有时不管其实习报告质量如何(严重抄袭除外),都给“及格”以上的成绩,对一些认真实习并提交优质实习报告的学生不公平。
2.3毕业实习管理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严格的标准。虽然在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中对老师和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履行的职责都做了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对学生没有约束力。目前对毕业实习的考核首要标准是实习鉴定表是否有实习单位的公章和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报告,对学生形成综合成绩。而对学生的日常实习表现没有体现在实习成绩中,这样给一些根本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学生随便找个单位盖上公章、拼凑实习报告,最后形成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造假学生比那些踏踏实实实习的学生的成绩高。
3提高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对策
3.1毕业实习方式多元化
金融专业毕业实习方式除了“自择实习岗位”方式外,还应增加“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等方式。其中“校外集中实习”方式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院可以鼓励学生跟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一些企业横向课题研究,让学生从一开始学生就对企业有所了解,并在学习专业课时,金融专业拿出2~3门课程进行改革,直接针对金融机构运营所需的知识进行讲授,甚至可以考虑请相关金融机构具有较高资质的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大学三年级时,学院组织学生到金融机构进行短期的毕业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个阶段也是金融机构对学生进行初步考察阶段,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毕业实习就不再困难。金融机构为了能从学生中发现人才,缩短由学生变成员工的周期和成本,往往会派专人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指导、培训。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实习单位对学生择优录用,没被实习单位录用的学生,由于经过了较严格的实习锻炼,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一些。
3.2毕业实习期可考虑前移
基于前述毕业实习期限安排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建议可考虑将毕业实习前移,特别是在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上要进行重新设定。但是时间的安排并非易事。可考虑在毕业实习时机的选择上有所改变,找一个专业学习开始后的时段,既能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认知、检验所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既能够解决学生将来能做什么的迷茫,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能力,从中发现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弥补什么,进而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具体来看,毕业实习前移落实的最佳时期应是整个寒暑假期,时间不够则可以运用弹性的学分制优势适当延长参加实习年级的开学时间,名称可以改为“综合实习”。实习的最佳时段、时机应当选在专业基础课开始至最后一学期之前的“大三期间的寒假和大三结束后的暑假”2个假期。因为,只有专业课程开始了,才会促使学生有目的地思考自己将来往何处去,研究专业的哪个方向更适合自己,自己适合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等问题。
3.3完善毕业实习管理考核机制
篇5
职教师资本科生就业工作实践思考职教师资本科生的诸多特殊性决定了其就业政策的复杂性和学院就业任务的艰巨性。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如何做好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给学院以职教师资品牌建设为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就业工作中,学院想尽千方百计,采取多重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进行就业工作分工,明确就业责任到人
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除考研、参军等特殊情况外,学院的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应回各自的生源地省份并依照“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就业。为此,学院根据毕业生所在的不同省份,成立对应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分省分工负责就业工作,组长皆由院领导担任,成员都是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各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与对应省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了解掌握回省就业政策,收集有关生源地省份的就业信息及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认真扎实地做好指导工作,力争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在生源地省份最大限度的就业。
二、加强就业指导,创造就业条件
为了提高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软实力”,学院相继邀请校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负责人、专家举办《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的心理与思想准备》《应聘与面试技巧》《就业程序与注意事项》《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素质》等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对其进行系统指导;团工委学生会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实战演练,模拟面试应聘现场,由专业老师担任评委,指导礼仪、公关与应对技巧,锻炼心理素质;具体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下发就业调查问卷,逐一调查、了解每个人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意向,有的放矢,做好个别指导工作。
学院发动各方力量,利用一切资源,努力为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创造各种就业条件。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学院就业网页,开辟院刊院报专栏,制作就业宣传册,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毕业生专业信息和培养特色;开放学院机房,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可免费使用就业网络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网络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市场考察,积极走访和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院招聘,扩大就业范围;继续实行就业奖励制度,对于在推荐毕业生就业、邀请用人单位等方面做出贡献的部室或个人,学院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就业困难学生发放就业困难补助,帮助督促其成功就业。
三、就业工作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锻炼平台
为了使毕业生在就业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学院在不同省份积极联系就业实习基地,利用各种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安排好毕业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逐班逐人落实顶岗实习岗位,把顶岗实习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前站。学院加强与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沟通,安排指导教师定期深入实习单位检查职教师资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要求毕业生按照实习单位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因此,顶岗实习单位对学院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高,每届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就业的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四、培养“双师型”人才,拓宽就业主渠道
按照教学培养目标,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就业主渠道是在中职类学校担任教师。为了加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培养,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讲课比赛”活动,要求每班都要比、人人必须上讲台,并且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板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教师工作的认识,为学院职教师资本科生以后走向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根据职教师资学生的特点,在加强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职教师资教师资格证的宣传、报名、考试等管理工作。近几年来,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每届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通过普通话测试、讲课能力测评等环节,最后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人数都在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砝码,提升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五、营造温馨的毕业文化,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营造浓厚的欢送毕业生气氛,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召开毕业生教育动员大会,以“感恩、报效、文明离校”为主题,教育职教师资本科生从回报协议省份、回报学校、回报父母的高度来认识毕业文明离校的意义;专门召开会议并宴请毕业班学生干部,积极肯定他们四年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组织学生会统计毕业生离校时刻表,每天安排专车送别毕业生至火车站,营造亲和温馨的送别气氛。通过以上活动创造愉快阳光的离别情绪,舒缓因面临将就业的工作暂时不尽人意、恋人相离等造成的心理压力。
六、对职教师资本科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
第一,对目前的相关就业政策的思考。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除考研、参军等特殊情况外,学院的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应回各自的生源地省份(有的高校和相关部门在就业政策上对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好像没有此规定)并依照“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原则就业。但每届毕业生中都有许多人有去外省相关单位工作的就业意向,对方也愿意接收,由于目前的就业政策的限制,导致学生与该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从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够适当放宽对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的政策限制,允许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可以与生源地省份以外的中职类学校签订《就业协议》。
第二,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着攀高求稳、盲目从众、消极等待、恐惧焦虑等心理误区,建议高校应当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增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指导和就业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心理素质,强化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第三,职教师资本科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明确中职类学校在招聘师资时应优先考虑和录用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并且能够加大对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宣传力度,减少全社会对职教师资本科生的误解(如以为他们是非全日制本科生等),使其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歧视。
参考文献:
篇6
本文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科研经费支助项目。项目编号:GZ0908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背景下,就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择业就业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加大实践课力度;加强对学生通用能力的训练;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这对促进就业,杜绝和缓解高职生出现的心理无助感,使他们有效地进行信心重建,变危机为高职生自我提升和职业素养锻炼的契机,同时成为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契机。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就业;启示
作者简介:常红霞,女(1962.12-),副教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20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如何,是最终考验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背景下,就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促进就业,杜绝和缓解高职生出现的心理无助感使他们有效地进行信心重建,变危机为高职生自我提升和职业素养锻炼的契机,同时成为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契机。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自主择业、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就业,笔者对我们学生比较集中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就业需求:
由于我们各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备通用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认可,通过“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召开招聘面试会等形式,与多家企业建立稳固联系,推荐学生顶岗实习,接受企业的检验,使学生顶岗实习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从总的市场需求情况看仍然存在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总量不平衡而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 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情况看,尽管形势比较严峻,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只要定位正确、方法得当,仍能找到工作。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 在社会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基层特别需要人,但通向基层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高职院校办学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是十分充分,造成一些学科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2、从顶岗实习到实质性就业中间地带的非合法性问题。
在校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锻炼,是拓展就业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实习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他和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建立真正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受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属于《劳动法》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而属于《民法通则》调解的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规定,只有属于工伤事故范围的职工,才能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的赔偿请求。在校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建立的不是真正法律意义的劳动关系,实习生的身份仍是学生,不是职工,因此不具备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在实习过程中受伤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种中间地带的非合法性问题需要引起十分的重视。
3、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准确定位,对专业岗位所需能力认识不足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对大单位、大城市比较热衷,渴望得到较高报酬、稳定和较高的社会承认,但是没有意识到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绝大多数毕业生将最终在基层工作岗位从事技能性工作。要成为技能型专家,也需要经过长期的基层岗位磨练。学生自我理想与现实工作差异较大时,自我认识不明确,缺乏积极向上,客观面对现实的心理准备。被调查访问的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另一方面,作为毕业生本人,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在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出现差异的时候,坐等机会的到来是不明智的,积极行动,刻苦努力才是唯一途径。
4、企业对机电类女生需求相对较少,女生就业存在着竞争压力大,职位相对紧张使女生感觉待遇不公正问题。
究其原因,除专业设置、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外,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企业对女生的需求量较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5、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正确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从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技巧上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
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课堂或大会“灌输”,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 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对就业工作的总体评价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学院就业工作表示了肯定。校园招聘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就业实习信息公告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从进校就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入学教育就向新生介绍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请已经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谈切身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和劳动法规,掌握求职择业的程序和就业的技巧。上岗前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院系领导亲自给学生介绍各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请在企业已经小有成就的校友回来谈自己的工作经历,请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或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专家讲解岗位要求,引导学生正确择岗。但同时很多学生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建议加大实践课力度。
企业认为,学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要到位。从实习生进厂开始,辅导员定期到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了解学生表现,院系领导每学期带领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相关人员回访企业,向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同志了解沟通情况,召开座谈会,作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习生生病住院或出现意外事故,及时探望,与企业共同协商及时进行保险理赔妥善安抚处理问题。这对建立长期稳固校企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三、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一)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加大就业指导和形势教育的力度,要积极引导毕业实习生正确看待毕业实习择业,正确看待签约和失约,要引导毕业生诚信择业诚信就业。
(二)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针对毕业生存在着攀高求稳、攀比嫉妒、恐惧焦虑等心理误区,很有必要开展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要树立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教育毕业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择业心理,鼓励他们勇于承担风险,靠竞争就业,凭本事上岗。
(三)加大实践课力度。调整教学计划,加强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内容的实训,尽快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证培训内容的融通,让绝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前就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另外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与专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实用性的选修课程,如机电产品市场营销、经济法等。
(四)加强对学生通用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学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给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所以,应大力提倡、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生创业,我们应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 “创业”意识。就业指导应教会学生考虑如何去创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发现事业生长点;应注意宣传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使学生完成从“就业”到“创业”的观念转变。
参考文献:
[1]、董仁忠.马庆发.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教育与职业.2008.2
[2]、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篇7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区人力社保局、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就业相关各项优惠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为全区流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提升我区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质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下半年工作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是继续实施“一揽子”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的实施方案已提报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会上讨论通过,目前正在逐项落实。二是全区共有就业见习基地xx个,其中:今年新申报成立xx家区属就业见习备案企业,新增xx人参加就业见习,留用xx人,留用率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达我区大学生暑期实习岗位收集任务,收集到辖区xx家单位提供的就业社保服务、医疗临床服务、农技服务、水务综合服务等xx基层一线实习岗位。
(二)流动人才服务管理
一是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党委现有党员xx名,通过“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xx次,专题研讨xx次,专题党课学习xx次,“组织生活日”xx次,报送党务宣传信息xx篇;6月12日,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流动支部书记培训班的xx名参训学员到流动人才党委参观学习,党委组织委员兼二支部书记xx在培训课堂上进行了“现身说法”。二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我区现存xx万余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启动,市人才中心委托的专业机构已于6月1日进场开展档案整理、扫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目标任务下达滞后。每年市对各区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实绩目标考核任务(市教委提供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发,而考核截止时间为当年12月底,区县就业服务经办机构还要采取逐一联系、实名登记、定制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帮扶服务措施,工作周期较短,完成工作任务略显紧迫。
(二)购买就业创业服务成果有待细化。按照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可按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用于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具体范围由省级财政、人社部门确定。”但由于市级还未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各区县在就业补助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三、意见建议
(一)适当提前下达目标考核任务。建议市局协调市教委,尽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为区县开展就业帮扶服务提供更充裕的时间,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出台购买服务成果实施细则。建议市局协调市财政局,尽早出台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用于向社会购买服务成果的实施细则,以方便区县执行,有利于提升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
1.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做好xx届高校毕业生回区报到工作,依托镇(街)、村(居)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利用电话问询、入户走访等方式,通过开展实地摸排、窗口办理、网上在线登记等渠道,全面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和就业创业需求。将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定制服务计划,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为缓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移动通讯、车旅等费用压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参与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门针对市下发我区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微信红包、手机话费派送活动”。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完成今年市下达我区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实绩目标考核任务,确保全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年底登记就业率保持在xx%以上。
2.举办就业见习对接活动。优化辖区就业见习备案企业(单位)质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见习岗位,提升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备案企业(单位)深入xx大学、xx学院等辖区高校开展就业见习对接活动2场以上,为高校毕业生、毕业学年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通道和平台。
3.实施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引进专业的职业指导素质测评系统,针对辖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质,为其就业、择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今年计划针对辖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学年在校生实施免费测评服务xx人。
4.开展就业创业宣讲行动。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讲队成员,充分挖掘典型资源,从辖区高校增选部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扎根基层的就业典型充实宣讲队成员。今年下半年,将深入辖区高校和镇街开展至少x场“就业创业宣讲会”,宣讲队员用自己的创业就业亲身经历和高校毕业生谈经验、摆感情,激励其调整好心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5.举办创新创业活动。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营造更加积极的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全局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今年下半年,将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创业导师进高校“专家问诊”等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针对性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难题。
篇8
一、研究背景与问卷总体情况
2014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较之于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增长28万人,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2014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部分用人单位利用学生求职心理,侵害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权益受到侵害,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所致。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虽然近年来没有受到比较严重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但是用人单位侵犯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对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现状进行调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切实找到一条提高学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理学院近两年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3分,其中有效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为94.9%。在回收的问卷中,男生326人,占42.9%,女生433人,占57.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占53.5%,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占11.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占10.6%,护理学专业学生占9.1%,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占9.6%,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占3.4%,药学专业学生占2.7%。另外,其中党员比例达到30.2%,入党积极分子占1.5%,团员占64.6%,群众占3.7%。
二、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现状
通过对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毕业实习中受到权益侵害时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由于医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在大五要经过一年的医院实习期。由于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既不能得到劳动法的保护,也不能纳入到合同法的约束范畴。在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基本只能依靠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基地的就业实习协议。而大理学院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对于学校与实习接收单位所签订的协议上关于学生的实习权益了解较少。在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时,55.7%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32.6%的学生选择向学校教务部门或实习单位的领导反映,11.7%的学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自我救济。
(二)在求职过程中契约意识淡薄
目前,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与用人单位订立协议的时候,出现两种极端的契约意识淡薄的现象。一方面是,盲目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了解就业过程中的相关权利与义务。根据调查问卷显示,41.6%的同学不清楚就业协议中的毕业生权益规定,12.6%的同学甚至完全没有看过就业协议。另一方面是,基本无视就业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更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1.5%的学生认为签不签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无所谓,32.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一回事。
(三)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意识
目前社会就业歧视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对于医院在招聘护士时,招聘条件列出,身高158cm以上,女,未婚,应届毕业生,护理学本科学历。对于这一条件是否存在就业歧视问题上,22.6%的医学毕业生认为不存在,36.7%的医学毕业生表示不清楚,11.3%的医学毕业生认为无所谓。用人单位这样设置求职条件,采用隐藏的就业歧视方式,让比较多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自身权益的侵犯。
(四)在收集、保存、整理和运用证据的意识方面比较淡薄
医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当中,所接触到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海报、传真、邮件和收据等,在学生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均可成为有力的证据使用。根据调查情况显示,只有31.5%的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这些相关的证据材料。43.7%的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证据材料而使得自己维权受到影响。
(五)在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条件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意识
在调查用人单位是否能够提供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条件、预防职业危害等工作条件是否成为医学院毕业生考虑的重要因素时。34.2%的医学毕业生表示没有注意,8.1%的同学则表示不会考虑。广大医学毕业生认为医院的工作环境本就应该是为广大医生和民众的身体健康考虑,但是现实情况下,可能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限制,对于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方面可能不是很到位。由于医学毕业生忽视这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这些问题也可能成为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的原因。
(六)在掌握求职必备法律基础知识方面的意识比较欠缺
医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除必须掌握《劳动合同法》外,还必须要对于《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是医学专业毕业生顺利求职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过半数的医学毕业生对《劳动合同法》了解程度仅为“略知一二”,59.7%的学生根本不了解正式的劳动合同应该具备哪些条款,88.2%的学生不清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
三、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方面进行专项研究,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就业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就业权益。在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当培养广大学生形成一种法律思维意识,包括: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责任意识和法律救济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能够形成一种坚定维权的思维,来推动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整体提升。结合大理学院实际情况具体而言,培养和提高对策如下:
(一)打造“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育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高校应该以大理学院学生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卫生法学等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政策与法律常识专题)为依托,以专业人士指引为拓展,以现代多媒体校园数字平台为延伸,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和校园内网为主要阵地,进行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权益宣传教育。让医学院毕业生能够培育起强烈的维权意识,在碰到求职问题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四位一体”的培育模式,对大理学院的医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权利义务的宣传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
(二)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法律责任意识
聘请律师和法学专业人士,对大理学院广大医学毕业生开展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的讲座,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法律责任意识。法学专业人士,一般指具备司法执业资格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和教师。通过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大量实际案例的讲述,让广大医学毕业生能够培育比较完备的契约意识、证据意识、特别是法律责任意识,对于学生的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旁听一些相关劳动权益案件的审理,能够进一步激发医学毕业生明辨法律责任的能力培养的兴趣,从而帮助医学毕业生确立对法律的信仰。
(三)成立专门维权机构帮助学生维护其合法权益
通过成立专门的校内学生维权机构,引导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从生活入手,加强自身法律保护意识,特别是养成就业法律救济意识。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之所以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比较欠缺,一方面是因为在日常的学校与生活当中没有学生的专门维权机构帮助学生去维护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当中,也没有真正做到懂法、守法、用法,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化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与理念。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得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真正能够在自身就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提高与改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对大理学院医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的情况,进行专题就业指导。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涉及到毕业实习、契约意识、就业歧视、证据意识、安全条件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大理学院的就业指导具有关系。说明大理学院在医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所做的工作仍有一定的欠缺,目前大理学院虽然在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但是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就业指导的课程设计方面仍然是相对比较传统的――落实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而法律保护意识的树立方面则相对来讲比较薄弱,因此应当设计专题进行就业指导,从而达到加强大理学院医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目的。
篇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XX届毕业生_____________同学去贵单位实习,望接洽。
毕业实习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适应工作需要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向社会提供人才的有效窗口。为此,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实习工作,同时也诚恳地希望贵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要求学生努力为单位服务,切实圆满完成学生实习任务,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在此,对贵单位为培养人才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按照我院实习工作安排,毕业生实习按规定必须在岗实习10个工作日,实习时间从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在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中,请按照贵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给予鉴定,谢谢贵单位的合作。
某职业技术学院某系
XX年 月 日
实习介绍信(二)
才服务中心:
兹介绍我校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___专业08届______学历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同学去贵市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实习,请接洽。
(校或院、系盖章)
二一四年 月 日
学校推荐实习介绍信(三)
:
今介绍我院_____届______系________专业学生_____前往贵单位应聘,请给予接洽!十分感谢贵单位对我院工作的支持!
医院实习介绍信(四)
医院:
系介绍我校 实习生到贵医院实习,性别: ,民族: 。在校系大四学生, 专业.在贵医院实习 年 月。望贵院妥善接待.安排实习。
医学院 系
年 月 日
xx临床医学院
XX年 月
医院实习介绍信(五)
湘雅医学院附二医院:
兹介绍xx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护理0938班xx同学来贵单位实习,请予接洽为感!
xx,女,现年xx岁,四川省(成都市) 县人,其身份证号:xx,学号:xx。该生学习勤奋,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实践能力强,尊敬师长,与同学关系融洽。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盖章)
护理教研室主任(签字):
XX年3月1日
医院实习介绍信(六)
医院:
我校 级本科班学生 将于 年 月中旬至 年 月中旬进行为期52周的毕业临床实习.
该学生入学四年以来,系统学习了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课程,并学习了部分专题,专病的选修课,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课前见习和课间见习,初步接触过中医的临床实践.按教学计划,第五年为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力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凡未参加毕业实习的和未通过实习考核的学生,一律不准毕业.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望贵医院能接受该生来实习为盼.
实习科目根据实习计划中要求由本人与贵院确定,实习结束后,请贵院各科室负责医师填写毕业实习鉴定表并由医教科审核盖章后交回我院.
篇10
关键词:拓宽 高校毕业生 就业门路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2、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于学生主动拓宽就业门路有着直接的作用。
3、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就业市场中,除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用人单位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拓宽就业门路的根本。
4、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缺乏,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2、大力开展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自觉提高职业素养,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3、实施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若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就会得以拓宽,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实施创业教育,一是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加强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二是要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因此需打破那些认为去大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才是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并将理论知识继续升华的重要阶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继续。实习也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一方面通过近1年时间的实习,实习单位可对实习生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挑选出符合本单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因存在就业机会,可增强实习生实习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实习的质量。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实习基地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另一方面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实习平台,一是要加强固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毕业生获得较为稳定的就业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就业资源,及时建立临时实习基地,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对一些有大量招聘计划的单位,建立临时的实习基地,占领就业的有利时机;三是根据毕业生自身需求,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就业提供质量保证。
5、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加大信息收集和的力度。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上,信息量充足与及时准确对于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是不言而喻的。每年就业工作开始前夕,应提前做好生源分布及专业介绍,利用学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信函、网络、电话、传真等途径向用人单位,对于收到的招聘信息,仔细甄别并及时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校和院(系)的宣传栏予以,时一般把用人单位的原文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提高其就业的积极性及就业信息的利用率。
其次,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与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相比,校园招聘会针对性较强,在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而在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毕业生在熟悉的校园中没有压力,心情较为放松,更能充分发挥自己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才能,易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第三,通过升学分流和缓解就业压力。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升学并不是就业,但是它可以使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就业,从而缓解当前就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同时选择升学的同学经过几年的发奋学习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毕竟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在人才市场上的自身配置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也就有了显著和增强。
三、结束语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力措施可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10
[2]刘涛.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教育与职业.2008,36(12):97-99
[3]杨长永.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护理专业毕业生渠道.中华护理教育.2010(12):555-557
- 上一篇:医学影像技术出路
- 下一篇:七年级地理教学质量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