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公允机制 影响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公允价值的影响有着非常广泛的争论,虽然就目前状况来看,金融危机的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在公允价值的影响上,还是应该加强注意,根据多方面的考虑,分析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上的影响,并且给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以下笔者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公允价值对其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做阐述。
一、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商业银行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将金融资金氛围四类,这四类是交易性的金融资金、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这里对这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参照美国的财务会计委会进行研究的,利用这些想详细的说明公允价值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上的影响,据调查,人们对于SFAS115的反映结果是,他们愿意改变相应的投资策略,他们普遍认为愿意缩短债务证券,来增加一些套期的活动,这样可以减少证券投资的比例,但是银行还是愿意权衡不同的资产和风险,这样可以达到维持整体的这么一个结果。SFAS115,这种金融机构的普遍存在主要通过此类的方法来调节金融工具的相关分类。现在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公允价值,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合作,从而确定相关的价格,这主要是一个计量工具,在这个计量工具的使用中,将一些资产还有相关的负债来进行一个比较公平的交易,在熟悉市场相关的情况的同时来进行资产的交换,但是在实施这项计量工具的时候有着其根本的条件,不具备相应条件的是不能够进行的,第一就是信息一定要进行公开,也就是说交易的双方所了解到的信息量应该是一致的,第二点就是自愿性,所谓的自愿性就是指当交易者在进行的时候是完全出自理性的思考所决定的,市场交易交割即为资产或者是负债的公允价值,第三点就是交易的公平性,所谓的公平性就是说公允价值一定要接近相应的市场价值,没有太大程度的差距。
要想说明公允价值具体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要分点进行讨论,简单说明,其中包括对金融工具的影响,首先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要想知道公允价值引入到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就应该应该知道公允价值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规定,首先介绍一下公允价值,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彼此熟悉的情况之下,自愿的并且要在进行公平交易的前提之下,进行一些经济上的交易,在这其中有很多的说法,公允价值的基础是市场,而不是一些其它资产的认定,在市场价格不能够进行可靠的确定,那么公允价值就会将来的市场价值总额还有根据相关的市场利率来进行折现方式的确定,所以说在金融工具上,如果利用的好,则会带来好的后果,反之则会使得当期的利润受到损失。第二点,就是投资性房地产的一些影响,还有就是其它业务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可靠性问题,这主要就是由于公允价值的不可直接获取性和受市场影响而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市场具有严重的分割现象,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对于公允价值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影响提出的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所论述的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本身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抵制这种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公允价值给金融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参杂了很多不安的因素,所以以下笔者就针对这些不安的因素进行措施的阐述。
(一)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一些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立是有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所决定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现象,要对公允价值的实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工作,也就是说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于不能运用公允价值来衡量的,就必须根据公允价值来提出相应的关于公允价值选择权,好提出对银行影响的基本信息,就目前来看,现在新会计准则已经逐步的应用了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选择权,但是为了防止这方面所带来的危害,关于商业银行方面就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相应的自我评估,这些都是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在进行这两方面的管理上,也要保证不能带来危害,然后做好这些工作以后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益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允价值在实施过程中的健康使用。
(二)谨慎使用公允价值,建立完整的评估鉴定体系
商业银行在应用公允价值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在此主要的表现是准确的计量公允价值,在这方面,重点是要考虑到相关的市场因素,对主要的参数进行科学的估定。还有就是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要进行合理的规定,一定要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对于一些不存在的活跃市场等一定不能使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衡量,再有就是建立应有的内控体系,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公允价值来设置的,记录好公允价值在实施时候的具体过程,这主要就是确保其准确性和相应的可靠性,笔者建议银行本身还应该设立一些专门的技术服务咨询,以确保公允价值的无风险应用。
(三)提取充足的资产减值来对风险进行应用的应对
在使用公允价值的时候是有风险存在的,所以这对于公允价值也有着一定程度的限制,可是随着银行风险技术的管理在不断的发展,所以银行对于这类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估,在风险管理上也要不断的进行提高,尽量减少一些隐形损失,公允价值有着其显著的优点,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提前进行充足的资产减值的准备。
(四)将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对于日趋不断发展的电子和信息,有一些具体的风险识别、相应的计量报告也会有力不从心的现象,所以说,根据这一现象,我国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来引进一些先进的风险控制系统,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采集信息的能力,还有一些决策能力,这样对于公允价值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少。
三、结束语
对于公允价值,其存在就有着一定程度的需要,将公允价值引进到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所以针对这种状况,一定要制定科学的方案,将公允价值给工商银行所带来的影响将其最小化,以确保其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臧秀清,张晓敏,牛艳.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刘敬敬.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J].财会研究.2011
[3]许新霞,何开刚,黄丽.公允价值的收益波动性与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0
[4]安倩倩.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基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的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篇2
关键词: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当今国际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发展日益进步,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对所从事的项目和事业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核电工程项目建设标志着人类使用新能源进入到新的阶段,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项新的发展成果汇集全中国人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果与民共享。当人们在分享核电工程项目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核电工程项目可能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是生命财产的威胁。我们要提高和增强全体人民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普及核电的科普知识,让人民能够清楚的认清核电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能源好处的同时,一旦核电项目工程发生安全问题,就会给我门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增强全民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
二、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1、核电项目周期长,前期投资巨大,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对核电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性和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核电项目进行完善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可以对它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取主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方面,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源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使整个核电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在我国已有的几个核电工程以及现有的核电项目管理著述中,都没有涉及核电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而对核电工程进行切实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却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工程的安全性建设。随着自然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意识不断增强,各国对新能源的科研投入不断的增强;核电工程具有能量功能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核电工程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背景下,近年来国家的核电工程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的核电项目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的一个项目转变为今天多个地区同时开展核电工程项目,来确保国家各项工业事业能源的供应。核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时间长、接口复杂、参与设计建设人员队伍庞大,参与建设核电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对应用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秉承核电工程安全文化中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方针领悟不够深刻;因此,加强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保障中国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建设。
三、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因核电工程项目具有公众敏感和关注性强,同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对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且工程具有系统性,涉及需要接口的程序和环节众多;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而且建设周期长,因此在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等的特点,因此核电工程项目在管理上也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分级管理、程序化和时态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由于核电工程项目需要参与的人数和组织机构众多,设计工程项目的环节主要有设备的定制和采购、材料供应、施工设计的方案变更、各个相关专业和不同技术工种的互相配合,核电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协调各个有关部门,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科学和有效的配合,保证核电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实施,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要系统性,让整个系统能够全面、科学和有效的运转,最终达到项目顺利进行的目的。
四、核电项目施工质量全面的风险管理
项目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在进行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保障
核电工程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系统工作庞大、复杂等特点,对核电项目施工进行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就成为了核电工程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协调小组来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协调。风险管理协调小组不仅要对核电工程的全部风险进行管理,还要制定工程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各方面产生的风险进行协调和管理。把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进行分解和优化,保证各个部门在整个核电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协调一致。
2、风险识别
对项目风险的识别要对影响整个核电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风险特征和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要识别核电工程的风险源和风险事件,需要具有足够的信息。通过建立核电工程风险数据库,积累工程经验和数据,借鉴国外的核电工程项目的经验和数据,核电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经验,以及业界风险事件数据库,行业标准和规范等信息基础上,采用核对表、流程图、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敏感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确定核电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事件。
3、风险分析
风险源对核电工程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确定可能会影响项目的风险,并记录每个风险事件的特征。对于核电项目,需要识别影响项目的经济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识别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方法,即从总体到个体,由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风险分析可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
(1)风险估计是指对核电工程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以对可能的核电工程的结果的范围进行估计。对各种风险源以及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定量的方法和工具。
(2)风险评价是对项目所有阶段的风险、各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4、风险控制
(1)分配风险。将项目的风险在项目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在合同中定义、明确。风险分配应遵循整体效益原则与责、权、利平衡原则。只有合理地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抵御风险。
(2)应对风险。核电工程项目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应针对所分担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在计划中列入可供选用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资源措施以及风险预备金等。
五、结束语
总之,由于核电项目特有的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施工风险成为核电项目管理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风险事件。然而,随着人们对对风险管理存在的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的加深,核电施工方面的风险管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核电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能理清工作思路,认真的对待,不断的完善核电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核电工程管理的经济性和科学性和合理化。在降低项目施工风险性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核电项目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巍 吴志坚:《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核动力工程》,2011年12期
[2] 王晓辉 徐元辉:《核电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高技术通讯》,2011年09期
[3] 李文庆 李玥:《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4] 褚伟华:《海外核电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及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29期
篇3
1.1世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政府长期的经济管理中,政府作为借款主体,对于经济的管理经常会使用行政的手段来完成,而项目管理中通常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并且注重所获钱物的分配,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能对项目实施宏观调控,致使项目开始后,各部门之间不能良好的配合,缺乏科学的监督检查,如果国内的配套资金不足,项目单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困难,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当前我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主要分为国家,省,地,县四个级别的管理机构。而地级管理机构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要领导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小组分为项目计划,财政管理和项目主管等部门,这些部门对项目投资计划的申报,审批,资金的拨付和偿还管理等工作进行负责。而与项目相关的设备,物资的引进和供应统一由省级机构进行管理和调配。
1.3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中,各个管理机构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形成良好的协作,使得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够理顺,工程设备和供应的物资材料不及时而出现各环节脱节等现象,有些项目资金也不能及时到位,从而影响整体项目顺利开展。
2加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的措施
2.1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项目效益。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要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政治和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同时,对世界银行贷款的资金实现有效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2.2综合管理,全程控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项目管理主要分为项目选定,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谈判与签约,项目实施监督,和项目后评价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论证,实现各个环节的科学衔接和延续。
2.3理顺部门关系,加强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做好各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协作,使每个机构和部门真正的了解自身的权责,互相沟通,互相监督,真正的做到工作交接的顺畅。
3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风险控制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风险管理理念是在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世界银行可以利用向受援者提供合适的可利用资源,积累的经验与受援者共享,改善其生存条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3.1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科学决策,规避项目风险。在贷款项目立项时,必须寻找符合双方合作要求的基本点,根据项目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政府建设正常和发展目标,在世界银行政策和我国发展需要存在一致的情况下确定贷款项目的设立。同时,由于贷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必须对项目进行超前准备。另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需要经过世界银行和我国基建程序进行报批和评估,并加以论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并在世界银行评估和国内提供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立项,从而规避项目风险。
3.2加强风险预测,规避市场风险。风险无处不在。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的了解市场动向,掌握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形势,利用外汇期货保值,建立偿债专户等办法规避市场的汇率风险。利用利率互换法和外债余额递减等方法来规避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必须善于捕捉市场变化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加强风险预测的准确度,采用这些措施进行及时的防范,保证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保证资金及时供应,规避运营风险。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经常会出现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落实,从而影响项目进程的情况。因此,世界银行和国内部门需要做好合作沟通,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融资,做好资金回收和偿还的时间计划,实现资金的再次利用,从而防止项目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放生。
4结束语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当前世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贷款的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世界银行贷款。对于国内来说,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严格的条件和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此类项目中,管理部门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项目管理和风险预测与控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意识。对于内部项目管理做到全面管理,提高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另外,加大风险评估力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规避,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肖振宇 单位: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倪冬梅.浅谈项目的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5):196-197.
[2]世界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宁城乡环境项目项目评估文件.2010(3):138-139.
篇4
[关键词]输电项目 风险管理 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091-01
引言
输电工程项目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和其他的建设项目比较,输变电工程自身存在的风险还比较大。因此,如何使电力工程管理水平获得提升,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而输电工程中的项目风险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项目风险进行预防,使得工程的建设和生产的运行能够更加科学稳定。
1、输电工程项目风险概述
输电工程项目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险总的来讲是管理过程中不能够被忽视的研究课题。项目风险主要指的是因为一些无法预见的原因,最后使得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与最初设计前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给项目建设者带去经济上的损失。做好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对基础建设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加以提升的主要方式。它对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自身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提升投资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输电工程往往是一些投资大、施工环节复杂、涉及人员多的工程,由于多方参与,导致企业之间配合存在的风险很多。从工程项目的选址、征地到项目的实施,各个项目经理的沟通,政策的变化,最后到质量验收,工程完成,每个环节都有风险,经过总结,主要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地形风险、地质风险、气候风向);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变电站征地风险、政府审批手续风险、线路通道风险);安全风险(输电工程安全风险、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电气工程安全风险);违约风险(输电工程承建商违约风险、设备供应商违约风险、电气工程承建商违约风险、建筑工程承包商违约风险);沟通风险(各个项目管理者沟通、整体项目进度沟通)等。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风险,管理者要对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完全掌握,并且尽最大可能控制并防范风险。
2、输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属于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不同的风险因素,各个因素属性也不同,风险管控人员首先要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判断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定型化分析,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损失进行估计和判断。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对风险进行识别,其中主要有工作的分解结构、还有表格、手册以及具体的流程图方式等。风险识别的主要步骤关系到几个层面:分别是对有关数据的信息收集和对其中的不确定性的分析。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和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适宜各种技术与手段,获得的对风险的综合指标进行描述的风险量,并与普遍认可的风险指标进行比较,项目风险评价方法有: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网络计划技术、主观评分法等等,通过对风险的评价,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的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损失,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2.3 风险应对
风险出现的时候,风险应对属于风险管理计划上的预定方式。其中一种主要的方式是使用控制方式,以清除或减少风险对项目达成程度产值的制约。
2.4 风险监控
对识别的风险予以控制中,以对计划的执行加以保障,并评估计划对降低风险的合理性。对于不能完全消除或者已经解决的风险,要评估风险残余值和风险要素,采取跟踪和监控手段,确保风险不再发生或降低风险发生因素。
3、采取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与应急措施
输电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单位众多,风险类型也各不相同。输变电工程项目从最初确认建设到进行设计,再到相关策划和使用、完工,涉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安全风险的辨别意识、数据评估、内部控制等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为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可以综合运用组织方案、内部调整及科学控制等方法。负责安全项目的监管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输电线路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施工难易度、特殊性质等,创建有效辨识风险的备忘录,使得备忘录具有携带方便、针对性较强等优点,以此使监管工作人员的辨别力度有所改变,从而有效提升风险的辨识效率,及时把辨识的结果输入到安全风险数据库里,保持随时进行更新。
对工程项目的评估风险而言,非常有必要对输电线路工程的组织管理、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进行风险评估。在考虑安全风险的评估主体方面,应当选用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与相关人员,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并建立专职管理人员来进行风险管理,形成风险管理的层次化体系来进行风险分析及预测。进行输变电工程项目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对控制风险方面来说,首先应当整合资源,积极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工程的施工环节加以控制,从而使得施工安全的风险逐步得以降低;其次,按有关规定不断让现场施工作业实现规范化,对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与措施要具体进行分析,在有效保证安全正确后方可进行施工;最后,强化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监督,对前线人员的风险监督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此有助于发现问题,并且将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对风险应对方面而言,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编制有关的应急方案。风险级别划分的宗旨主要在于按等级的不同实行程度不同的风险应对方案,分配资源应当适当。经由执行风险的检查、评估及预警等干预举措,从而能够逐步使安全风险的应变及应对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输电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涉及的人员及单位复杂,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出现失误,致部分工程出现质量缺陷,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不合格、技术不到位、操作方法不正确等因素。对此,必须加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1)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和控制,进行系统化的施工质量管理。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靠所有职工共同来完成。作为项目的高层,要定期召开群众性的施工质量评审会和总结会,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质量控制措施,确定整改方案;并进一步明确整改的人员,明确整改的流程和时间,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2)贯彻和落实质量责任制。在输变电工程项目中要实行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部各人员的责任,从项目经理到普通员工,将“责、权、利”相结合,实行“项目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施工质量的优良。
5、结语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输变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会越来越多,因此,结合先进风险管控经验,对输电工程实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输电工程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进一步规范电网工程风险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既有线施工;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一、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铁路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铁路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 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通信、旗子、哨子、对讲机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③使用不安全设备;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⑤手代替工具操作: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 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在铁路营业线施工,施工单位没有办理施工审批手续,签订相关施工配合协议、施工安全协议。⑤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⑥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⑦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建筑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在既有线线施工,还应对照《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工务安全规则》等有关规定,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 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铁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铁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1.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
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铁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
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在铁路既有线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对施工安全关键实施卡控。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在既有线上施工,应按《技规》的规定设置防护,未设好防护不得开工。施工防护信号的设置与撤除,由施工负责人决定。防护人员应由指定的、经过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
既有线上施工封锁必须按《技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在铁路既有线施工,施工单位办理施工审批手续,与铁路有关部门签订相关施工配合协议、施工安全协议等。 4.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查普曼著.李兆玉译.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技术和洞察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篇6
1 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
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组织课程应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对学生有意义的教育,内在地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必须使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工作成果的活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
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已被职教界的广大同仁所接受。并在不少高职院校中付诸实践。项目课程的出现源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项目课程作为突破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构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具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中被看好,并已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项目课程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可以认为项目课程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
2 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2.1 营养风险的筛查和评估现状
研究证明,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等)的发生,同时也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易受益于营养支持。由于临床营养师的缺乏,医生对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营养筛查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护士每天的工作中和病人频繁的接触,测量身高、体重、了解病人的进食情况等基础的收集资料都是营养筛查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对于筛选出有营养风险的病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和欧洲肠外?c内营养学会(ESPEN)均建议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护理对象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发现病人存在的营养风险,以便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2.2 护理人员对营养风险筛查的态度及认识现状
有关营养风险筛查实施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临床实施营养筛查的实际情况尚不令人满意。Foltz等研究显示,90.2%的医院或机构有营养筛查指南,但不同医院或机构实施的现状不同,其中45.9%使用标准的评估表格,10.6%的医院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Rasmussen等对丹麦857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77%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在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但真正实施的只有24%,52%的调查对象认为临床需要有效的筛查工具。
大多数护士面对营养问题有无能为力之感,作为营养支持的实施者在工作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对营养问题没有主观能动性。目前,我国台湾等地明确了护士职责中评估环节包含对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估;内地总院也开始了对护士营养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
2.3 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开况
护士现有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于工作中的摸索、查阅书籍,多数是以自学为主,缺乏专业的、系统的、正规的培训和学习,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没有设置营养护理学课程,对营养风险项目管理过程更无从涉及,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3 研究目标
① 开发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教材,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②通过项目课程开发及实施,可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项目课程开发能力,从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达成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养目标。
4 研究内容
①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标准。②项目课程内容的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项目课程内容,重点是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的方法、途径和评价。制作PPT,撰写教案,编写学生任务单、评价表,拍摄教学微视频,完成教学资源库的构建。③项目课程实施的研究。实施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授课。④评估及反馈的研究。重点是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来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评估反馈修订完善项目课程。
5 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知识,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编写供学生使用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的教材,推广临床营养风险管理的知识,与临床需要一定程度的接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营养方面优质的服务。通过本项目课程开发,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6 研究思路
在查阅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调查与分析,从而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收集临床案例和其他资源编写教材,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实施,评估反馈后完善修订项目课程并进行成果推广。
7 研究方法
7.1 文献研究法
尽可能收集、掌握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对文献全面梳理,为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构思奠定基础。
7.2 调查研究法
结合呼吸科、胃肠外科、ICU等科室的工作现状,对护士、实习护生等进行座谈、问卷等调研。听取行业专家对学校教育相关建议,设计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7.3 行动研究法
应用开发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中开展教学,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估反馈不断完善护士营养风险管理项目课程,以便更好地在同类学校中进行成果推广。
篇7
关键词:代建制模式;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
一、代建制管理模式下房地产项目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1、定义
目前,对于代建制模式而言,可以将风险定义为:在以代建制模式下项目正常实施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足以导致承险体系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个项目存在风险,而这项活动或客观存在所引发的后果就称为风险事故。
2、风险因素
(1)风险来源
代建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就是指在实施代建制项目中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根据综合分析发现代建制模式下的风险来源主要有几个要素:风险的产生缘于客观事物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备性是绝对的;风险的产生还取决于代建房地产项目的主体感知度;主体的期望或利益也是代建房地产项目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风险特征
代建房地产项目作为工程项目的一种,代建房地产项目风险具有项目风险的一般特征,即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潜在性、可变性、阶段性、全面性等,同时也呈现出自有特点:风险涉及面加大。代建房地产项目涉及政府、项目出资者、代建单位、承包方、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众多主体。根据代建制模式的特性,其中相关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各种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任何一方的行为都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代建模式涉及到市场的多个方面、多个行业,对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要管理好这种模式,以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3)代建合同特点引起的风险
代建合同的自身特点也可能成为风险发生的因素。首先,代建合同属于咨询、管理服务类合同,难以用现有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定;其次,代建合同的客体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管理服务内容、强度、时间等方面的不确定;第三,代建合同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项目管理的内容,还有根据项目法人要求的工程条件落实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风险;第四,代建合同中,委托人对代建单位可观察行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问题,代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一些不利于委托人的逆向选择行为,给项目带来风险。
(4)管理权限的变化产生的新风险
代建制模式是由代建单位项目法人行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权力,将会产生新风险,一方面,部分过去是由其他参与者承担的风险转移到代建单位的风险,如征地过程的协调风险、施工方的垫资风险等由于代建单位只是根据代建合同代行项目法人权利;另一方面,因为代建制度的使用而新产生的风险,如代建取费风险、代建合同风险等。
二、代建制管理模式下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代建房地产项目的寿命周期风险识别要能够完整地反映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各种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的出现可能导致的其他问题。风险识别是否全而完整,将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从而对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2、科学性原则
代建房地产项目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损失程度不等的风险。因此,必须综合采用各种风险识别方法,使得风险的划分和分类科学合理,能够正确反映其基木内涵和适当的外延,逻辑结构严密;同时要尽可能采用量化识别方法,以便得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3、动态持续性原则
随着代建房地产项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际的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旧的风险在消失,新的风险在不断涌现,因此风险识别工作是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4、全员性原则
代建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不只是业主方和代建方决策者的工作,而是组织内所有参与者的共同任务。因为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都可能会面临风险,每个组织成员都有各自的工程管理经历和风险管理经验。
三、代建制管理模式下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技术研究
1、核查表法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有联想的习惯,常常因为过去的经验启示,而使思想产生浮想和跳跃。通过在以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或者是他人在类似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对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会有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归纳、总结的资料可以把人们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罗列出来,利用这些资料的列表,将当前工程项目各方面因素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核查表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如过去项目成败的原因、项目规划的结果、项目产品的说明书、项目组织内人员的技能、项目可利用的资源等。筛选―监测―诊断技术。筛选是依据某种程序将具有潜在危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选择风险识别过程;监测是对于某种险情及其后果,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显示过程;而诊断是根据症状或其后果与可能的起因等关系进行评价和判断,找出可疑的起因进行仔细检查。
2、事故树分析法
在工程可靠性分析中常常利用事故树进行系统的风险分析。事故树由节点和连接节点的线组成。节点表示事件,而连线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事故树分析由顶事件开始可以找出引发此事件的各种风险的组合,寻找项目失败的可能方式。在风险识别中,事故树分析不但能够查明项目的风险因素,求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还能提出各种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案。既可作定性分析,也可作定量分析。事故树方法一般用于技术性强、较为复杂的项目。
四、完善代建制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建议
1、实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鉴于目前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代建单位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大的合同风险和工程风险。实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不失为化解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即代建单位必须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履约承诺,并将这一条件列为受托承建政府投资项目的准入条件,同时应在政府投资和费用中各拿出一块,合并单列为工程保险费,以保障工程风险能通过保险公司转移分散,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实行工程投标担保及设计责任保险后,中标的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必须向代建单位提供履约保函,政府主管部门则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以确保投资项目成功。
2、制定完善代建制相关的法规政策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将代建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该办法主要内容应该涉及代建项目类型、代建项目工作程序、项目代建单位条件与选择、代建工作内容、代建单位的权利与责任、代建项目执行标准、代建项目报告制度、代建项目的验收与移交、代建项目咨询管理费用标准与支付、代建项目中止与终止、防止腐败条款等众多内容,从而为代建制的实施与发展指明方向。
总之,推行项目代建制,是完善和扩大开放建设市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程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它更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较好地解决效率低下和人、财、物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步与国际市场规则衔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8
《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就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和证券结算风险基金提取的具体财务处理规定通知如下:
一、证券交易所按交易经手费的20%、按席位年费的10%提取的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列入证券交易所的费用支出。
二、证券交易所对违规会员的罚款、罚息,列入证券交易所的应付款项,全额转入证券交易所风险基金。
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按业务收入的20%提取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列入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费用支出。
四、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按收益的20%提取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按照税后利润计提,税后列支。
五、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对违规结算会员的罚款、罚息,列入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应付款项,全额转入证券结算风险基金。
六、结算会员根据《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交纳的证券结算风险基金,列入结算会员的费用支出。
篇9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省新化县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 年4 月-2014 年11 月期间将品管圈管理方式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对比干预前后院内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结果:活动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药物依从率分别为90.00%、93.75%,分别与活动前比较,均为P < 0.05;采用品管圈活动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5.38%、99.29%,分别与活动前比较,均为P < 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品管圈活动值得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糖尿病;风险管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不足或利用不当引起的代谢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老年人为糖尿病高发人群,90% 以上的糖尿病属于为2 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都与人们的饮食、作息等方式紧密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病情加速发展,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护理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对控制空腹血糖、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缺乏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较差,而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风险管理难度升高[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以了解其对患者及护理工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患者共80 例,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57~86)岁,平均(63.5±3.4)岁;病程(1~10)年,平均(4.2±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肿瘤晚期者、有精神疾病史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患者均知情并签定同意书。
1.2 方法
成立品管圈:在全院各护理单元抽取护士2 名,抽取糖尿病专科护士1 名、护士长1 名,共38 名,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对相关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品管圈知识。重点挖掘糖尿病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胰岛素放置不规范,存在错放、混放等问题;部分开瓶后的胰岛素无床号、姓名、时间注明;个别年轻护士对不同笔式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注意事项及方法掌握不到位;末梢血糖测定中有操作不规范现象,如测量手法、消毒方法、滴血量掌握不到位;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欠缺,导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缺乏疾病知识。制定优化护理流程:优化笔式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泵的使用流程,优化末梢血糖的测定流程、胰岛素保管流程。杜绝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护理风险。加强交流和学习:定期开展组间交流,总结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康复训练内容、出院指导等,参考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制定健康教育流程。总结管理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主动咨询意识变化。胰岛素管理合格标准:备用胰岛素无混放、错放、过期出现,及时丢弃患者多余胰岛素,开瓶后的胰岛素注有姓名、床号、时间。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标准:考核分在85 分及以上(100 分为满分)。患者疾病知识调查表分值在80 分及以上判定为知识已经掌握,药物依从性调查表分值在80 分及以上则判定为药物依从。
1.4 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 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 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t 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在品管圈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药物依从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详见表1。
(2)使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均得到显著提高。详见表2。
3 讨论
品管圈(QCC)是指有相同工作性质或在同一个工作单位工作的人员自发组织的业务小组,这种小组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3]。品管圈的管理重在共同参与,每个成员即是实施者又是管理者。通过建立品管圈可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成员高度团结,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品管圈最早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是在上世纪90 年代初,目前已经在临床护理、护理质量管理、仪器管理、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样品管圈应用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取得良好疗效。
品管圈的成立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心,使护理更加规范化[4]。每个圈员即使参与者又是管理者,均有参与决策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圈员的创造能力,每个圈员都积极发表自己对护理风险管理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通过对8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活动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发现活动后患者知识掌握率、药物依从率均明显提高,P<0.05。通过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改变其健康教育方法,使得其能更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健康教育程序更科学,参考患者及其家属的建议体现了人性化,使患者更易接受。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并了解到严格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从而使健康教育真正发挥作用[5]。通过对胰岛素管理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进行规范,在品管圈管理形式下,每个圈员有相互监督作用,有利于将优化末梢血糖测定流程、胰岛素保管流程落到实处[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5.38%、99.29%,均较活动前高,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规范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提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品管圈下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2] 杨海燕, 徐宇红, 龚华霞等.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2-64.
[3] 牟宝华, 祝志梅, 葛孟华等. 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4] 周军, 姜秋红, 孙巧凤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普及水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76-78.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外汇风险 防范 管理
在1937年布霄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汇率波动频繁。因此,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中会遇到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的不规则变动而引起国家、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遭受损失。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的变化和外国政府采取管制等原因所导致的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的损失。本文分析的外汇风险是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变化给外汇持有者和外汇交易者所带来的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理论
(一)外汇风险的分类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同时各自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而会引起本币和外币的市场供求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汇率的变动。外汇风险根据其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储备风险这四种。
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为基础货币的国际贸易中当交易到结算期时,山于汇率波动造成了以本币为标准的价值衡量发生变动;折算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金项目的金额浮动。它仅仅只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并不是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报告成果;经营风险是指企业预测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的产品、服务等的成本发生的变化,从而使得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无法预测;储备风险是指把外汇作为一种资产储备起来,同时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引起该资产价值的波动。商业银行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会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因此.在现如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储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尤其值得重视的。
(二)外汇风险的构成及其管理原理
外汇风险是由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本币和外币存在相互折算的比率。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外汇风险也就越高。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由三个方面构成:
(1)积极地消除或避免引起外汇风险的货币因素或者时间因素
(2)科学合理地调整货币或时间因素的基本框架;
(3)为了抵消外汇风险可以使用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针对存在外汇实行一个与之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上三个原理是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实施的基本依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外汇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重视外汇风险的防范,通过外汇风险的防范使得企业的外汇损失达到最小,从而努力实现企业短期收益的最大化。外汇风险的防范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在一定的管理成本范围内,通过防范使得汇率变动给本币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只有这样的防范措施才是有效的、可行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则在各行业的推进,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的改革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从而使得现如今的汇率制度越来越灵活,外汇交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更加严重。
1 商业银行的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都在加大
新的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将外币作为基准货币按照外币来计价和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的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也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将交易账户和银行的外汇风险合起来就构成了商业银行要面临的外汇风险。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所面一临的外汇风险加大,提高了银行受外汇损失的概率
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账户,同时还可能通过影响银行的客户的外汇资产,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的波动比较频繁而且波动的幅度较大,凼此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来说其外汇资产的风险也在随之增加,盈利状况难以估计,导致其向商业银行的偿债的能力减弱,进一步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提高。此外还是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的整体运转能力。
3 外汇衍生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在不断加大
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需要银行具备良好的定价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有
效地管理这些外汇衍生产品的风险,这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交易期限不在受管制,同时银行还可以进行自主报价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发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相关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管理现状
1 银行高层监控外汇风险的能力还需进一步的提高
董事会作为最高的管理决策层,它承担着外汇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从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相关政策以及外汇管理的具体程序,到这些战略规章制度的审批实施董事会都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充分的了解外汇风险。只有这样董事会才能够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进行管理决策。而现实中很多的银行高管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无法对本行的外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这种情况下,董事会难以发挥其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职能。
2 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还需规范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专业化水平较低,与国际专业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制定专业化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规范外汇风险管理的程序,要积极的将这些规章制度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外汇风险管理中有效的执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战略战术。
3 外汇风险的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较弱
外汇风险如果无法有效地进行衡量,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跟国际上的同类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衡量外汇风险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所采用的外汇风险衡量标准和方法较落后,早在上世纪10-80年代使用的外汇风险敞口这一风险计量工具,如今在我国才刚刚开始使用。同时,外汇风险的监控能力也很弱。这些方面的能力都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只有从源头上改进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以及监控方法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外汇风险管理。
4 外汇风险的内部控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国有些商业银行至今未建立专门负责外汇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独立部门,大多数是由其审计部门同时兼职负责。而内部审汁人员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体系没有全面、科学合理的认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一方面影响了审计的准确度,同时也对外汇风险的管理效果不太显著。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如果不是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的工作人员很难以发现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巾的潜在外汇风险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因此,在实际巾内部审计部门几乎没有人员同时具备专业的外汇风险审计能力。
四、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的管理的措施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很大的挑战。我们只有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儿点建议:
1 商业银行的高层管人员要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高层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除了中行以外,其他的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的时间较短。由于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管制较多,在实际中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中没有执行。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机制着手,强化高管人员和外汇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还需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相关程序。
2 逐步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使外汇风险管理有章可循
尽快制定自上而下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反馈政策与程序,做到权责分明、组织结构清晰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程序有系统的了解,保证各种外汇风险的及时发现和识别以及计量等,进一步的制定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3 完善外汇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由于汇率的变化时难以预测的,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来确保市场信息的传达,保证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安全的输送到银行,为银行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综上所述,浮动利率的实施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利弊都有,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积极的应对这一变化才能更加有效地立足于市场,也才能够进一步的实施走出国门的战略。
参考文献
[1]何飞平,新汇率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06年20期
[2]刘杰,浅谈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与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