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的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道治理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河道治理的社会效益

篇1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物措施;枫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

Biolog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small mountain river Discussion

Zhao Xue-yi

(Anshan, Liaoning Xiuyan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Ansh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The use of biological measures small mountain river training, can achieve savings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flood control, river beautification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aspects, the real river regulation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organic unity.

【Key words】River training;Biological measures;Maple;Social; economic;Ecological benefits of unified

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河道一直是传统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大量的工程措施势必需要有大量的投入。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大江大河的治理,投入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预算内资金及可用于水利建设的其他财政性资金,基本有所保证。但对于地方中小型河流的整治,因地方财力有限导致资金很难保障。针对这样的情况,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既能节省资金,又能加快整治进度、提高中小河道防洪标准,近年来岫岩县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即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中小河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介绍如下。

1. 岫岩县基本情况

1.1 自然情况。

岫岩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行政区划上隶属鞍山市。全县土地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全县地势为北高南底,平均海拔79.6米,最高点为帽盔山主峰,海拔高程1141.5米,最低点为大洋河出境处,海拔高程仅16米,高差达1125.5米。全境以低山、丘陵为主,沟谷交错,河川密布,境内有2条较大干流,即哨子河和大洋河;流域面积过100Km2的主要支流有15条;河长2Km以上的小河526条。各级河流总长度2642.23Km,县内可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1.2 岫岩县山区河道特征。

1.2.1 中小河道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岫岩县地处辽东半岛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由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夹持及岫岩地处千山山脉东南迎风坡,又南临黄海,加之地势南低北高低抬升作用,每年夏季均有不同程度的暴雨灾害,是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年平均降雨量840.5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580.7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多集中在6~9月份,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7%,特别是7~8两个月的降雨量占年平均降雨量的56.5%。

1.2.2 河床比降大、汇流急。

岫岩县境内大部分河流属低山丘陵区雨水补给型河流。支流密度大,沟谷呈陡峻、狭窄的“V”字型,山坡坡度均在25°~45°之间,河床比降大,汇流时间短,暴雨形成径流汇集成尖瘦型洪峰下泄。洪峰流量大,冲刷破坏力强,中下游河流河滩地都十分开阔,比降平缓,主流切割较浅,河道主流发育呈游荡状态。

1.2.3 河床地质条件差,植被状况差,冲刷破坏力大。

岫岩县山区地层古老,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有供泥石流活动的足够的松散碎屑物质。山区河流河床比降大有利于松散碎屑推移质和地表径流的汇集及能量转化,而主河由于河床比降平缓,河滩开阔,输沙能力十分有限,必然造成泥沙在主河大量淤积,抬高主河河床,使河床变成宽浅游荡型。主河成为宽浅游荡型河床后,山洪暴发时极易泛滥,给两岸造成洪灾,同时宽浅游荡型河床必然导致曲流发展和河流侧向侵蚀,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河岸被冲刷,土石堤防坡脚淘空失去稳定而坍塌、溃决,形成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1.3 岫岩县山区河道洪涝灾害。

(1)岫岩县是辽东地区中小河流泛滥,山区泥石流灾害十分活跃的县之一。山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索取过多,而对于水土保持建设、中小河道治理投入过少,加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不足,致使山地灾害、泥石流、中小河流泛滥成灾。据调查,岫岩县仅20世纪80年代就发生较大中小河道洪灾三次,经济损失惨重。第一次是1982年8月8日,岫岩县西部、西北部普降大暴雨,大洋河岫岩镇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4250m3/s,相当于50年一遇标准洪水。有关乡镇发生泥石流和中小河道决口19976处,造成死亡54人,毁坏房屋4800间。大洋河城镇段环城堤三处溃决,造成县城全部被淹,水深3m,经济损失1.2亿元;第二次是1987年8月19日,岫岩县东部、中部的大营子、红旗、岭沟、兴隆,苏子沟等乡镇降暴雨,大营镇3小时降雨318mm,岫岩县内1小时降雨104mm,发生泥石流和中小河道决口13781处,冲毁农田3万亩,毁坏房屋2897间,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第三次是1995年8月17日,全县普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各河水位猛涨,形成洪灾,全县10万亩耕地受灾,其中8万亩绝收,冲毁、沙压耕地6000亩,毁坏房屋385间,倒塌房屋384间,直接经济损失5662万元。

(2)水灾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水灾将全县人民多年来辛辛苦苦修筑的水利工程毁于一旦。

2. 生物措施治理山区中小河道的实践

2.1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大力提倡生物措施。

岫岩县山区河道比降大,洪水流速快,洪峰来的快,去的也快。因此山区河道防洪有着“怕冲不怕淹”的特点。基于此,岫岩县选定了喜水性植物,当地有苗种优势、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固床(滩)效果极佳的枫杨作为河道绿化品种。绿化方式为育苗栽植和种耔直播。枫杨是岫岩(以及辽东)地区当地的树种,属胡桃科,阔叶乔木。其生物学特征是:易繁殖,播种和育苗栽植都适宜,初期生长快,喜水性强。据实地考察,育苗栽植枫杨当年生的株高都在0.35米以上,地茎0.7~1.0厘米以上。枫杨根系发达,两年生苗木其根系扎入深度与地面以上株高相近,故此,枫杨有“树多高,根多深”的说法。正是基于枫杨的这一特点,岫岩县将其列为堤防绿化的首选品种。从1992年开始,岫岩县将枫杨绿堤工程列入鞍山市星火科研项目加以研究推广。由于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防洪效果,该项目获得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2 生物措施治理山区中小河所取得的实效。

(1)岫岩县境内的雅河河道两岸分别为雅河乡和前营镇,右岸雅河乡长13公里,防洪工程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而左岸的前营乡15公里堤防,只有工程措施,无生物措施,堤高路宽,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工程形象和质量明显好于右岸。1982年雅河发生洪水,左岸决口5处,长度2.4公里,冲毁耕地1200亩,而右岸堤防因由生物措施而未受损失。

(2)杨家卜乡在15公里长的黄岭河两岸按河道整治线营造枫杨护岸林8公里。林带平均宽4.3米。1992年8月中旬河道上游一次降雨达100毫米,洪峰流量227m3/s,沿河两岸未受任何损失。

3. 生物措施治理中小河道的效益分析

岫岩县对山区中小河道治理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方式以来,已体现了较大的效益。

3.1 社会效益。

(1)生物工程实施的结果固定了河床,扭转洪水泛滥的局面。河床普遍下降,洪水的流势、流态稳定。在增强防洪功效的同时,美化、靓化了河道环境。龙潭乡境内河流总长度为46.6Km,全部实现绿化,河岸稳定、河床下降。据1995年10月选取不同河段的5个断面测量结果,河床普遍下切1.4m。

(2)杨家卜乡黄岭河流域,1995年8月19日一次降雨135mm。9月初对黄岭河上游无生物工程措施的张家卜段和下游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邓家段进行观测对比:上游张家卜段,堤防被冲毁400米。下游邓家卜段长度由于1991年在堤坡上播种枫杨树籽,现在枝条已达2米以上,起到固定河堤作用,此次洪水,受枫杨保护的堤坝未受任何损失。(见图1、图2)

图1

图2

(3)实践证明:生物工程措施起到了疏河固床,稳定流势,增大主槽泄量,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的作用。

3.2 经济效益。

3.2.1 节省河道整治工程投资。

按现行价格计算,修建1公里堤防(干砌石护坡,坝高2米,基础深0.8米),需要动用土方1.90万立方米,护坡石方0.11万立方米,基础石方0.04万立方米,挖基土方0.04万立方米,碎石垫层0.074万立方米,合计需要资金34万元。而利用生物措施整治河道,按绿化宽度20米、每平方米栽植枫杨3株计算,计需苗木6万株,需要资金1.8万元,栽植人工费0.4万元,加上3年的管护费1.2万元,合计需要资金3.4万元。二者的投资比例为10:1。

3.3.2 生物工程环境生态效益。

(1)生物工程实施起到了疏通河道、固定河床的作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抑制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对改善山地环境,探索山区河道整治开拓了新路。树种的选择因地制宜,又符合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生物工程的建设,不仅增强了河堤的防洪功效,节省了河道防洪工程建设投资,而且靓化了河道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4. 生物工程规划设计

(1)实践证明:生物措施在防洪固岸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护岸林本身根系发达,这些根系成林后深入在河岸和护岸丁坝,护砌中,起到网状受力筋作用;与土、石结合成有机整体,提高河床对洪水抗冲抗塌能力,起到中水河床时减缓流速、拦截落淤、疏浚固床作用。高洪水位时起到削减风浪淘刷、固岸护坡作用。

(2)规划设计原则:“以疏浚固床为主,除为保护重要城镇及大片耕地可筑堤外,均应按工程措施(护岸,丁坝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工程措施为主”。

(3)在实施生物工程措施前,要对山区中小河流进行系统规划设计,确定整治标准和整治线。布置控导工程时必须纵观全局,上下游呼应、左右岸兼顾,作为整体统一考虑,生物工程措施的布置符合整治线要求和稳定上下游河势及主导控制河岸目的。

(4)山区中小河道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但应辅之以工程措施,为生物措施发挥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对重点整治河段、整治导控节点还应强化工程措施,以稳定河势,保证整体工程完整性。

5. 建议和想法

5.1 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不容忽视,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资金投入少、抗灾能力低、防洪标准不高,极易出险,甚至溃堤决口,特别是城市和防洪效益大的地区一旦发生灾害损失不亚于大江大河。所以中小河道整治工作应该引起各级政府重视,从战略高度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舍得投入,在河道整治工程预算中加入生物措施治河费用,做好中小河道整治工作。

5.2 以防洪效益确定防洪标准,搞好中小河道整治规划

中小河道整治防洪标准确定涉及到社会综合效益和经济投入,一定要按其防洪效益确定防洪标准。城市和重要经济区确定的防洪标准高些、防洪规划超前些、工程标准先进些,而山区和防洪效益低的地区确定的防洪标准低些、工程标准低些或只搞些生物工程和河势控制工程。

5.3 因地制宜,因河就势,就地取材确定中小河流整治措施。

中小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艰苦、工作量超重的任务,建国以来各级政府,沿岸群众在这项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实起到了防洪减灾的作用。但仅靠工程措施还达不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要提倡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防洪效果。经验证明,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于搞好山区中小河道整治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2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监督计划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长友的带领下,于5月底至6月初,就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政府及部门领导、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实地察看了舒桥、船寮、东源、高湖等乡、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现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源头黄洋钼矿的百法无序开采得到有效遏制,投资1602万元建造了6道矿山废碴固碴坝,固定废碴1785万方,植树种草绿化1300亩,新建大型排水沟1**0米;十一都源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河道取得明显成效。河道清水工程有效缓解了治理区河床淤积抬高,降低了水位,有效地降低洪灾的发生率。

温溪镇防洪堤累计完成4190m,完成投资4276万元,将温溪镇集镇横溪以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

四都港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油竹新区防洪堤、田步洋、下尾段、徐岙段、赤岩段防洪堤;仁庄镇防洪堤、山口下殿潭、板石防洪堤、汤洋乡防洪堤、方山乡防洪堤等防洪堤长度的建设工作。

水毁工程以奖代补项目。20**年完成投资1278万元,07年完成投资892万元,**年完成投资685万元,近两年对山塘整治的力度逐步加强,**年投入约880万元。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生态林保护制度,加强生物防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工作,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效地改善了沿河沿溪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详细措施如下

(一)重视前期规划,强调综合治理

1、小流域治理坚持“合理开民、得用,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水旱灾害”,坚持以“上蓄、中拦、下疏、疏围结合、因势利导、防冲防淤,降低水位、减少水患”为指导思想,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目标明确,治一段成一段。先后编制完成船寮港、四都港、祯埠港、管庄源、贵岙源等各主要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和中下游滩地开发规划报告。

2、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项目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山洪条件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实施防洪工程项目的区域,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避洪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小流域防洪避洪应急预案。**年完成编制《全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指导各乡镇完成《乡镇小流域山洪避洪YU案》编制。

3、开展全县水域调查与水域保护规划工作。20**年底,根据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我县开始着手部署全县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山塘进行了普查。调查工作历时一年,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我县现有水域基本数据,为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基础数据。

4、20**年12月,完成《青田县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丽水市水利局审查:现阶段水域划界以开始野外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监管我县水域,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河道打好基础。

三、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施工硬件方面

部分河道疏浚不规范,该挖的没挖掉,挖掉的地方高低不平。寮港赤岩段河道疏浚时,疏浚的太深,防洪堤的堤底都在外,洪水来的时候,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后续管理不到位,部分河道刚疏浚完,就有很多废渣、弃渣倒进来。

(二)资金拨款安排方面

我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由财政局下面的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导的小流域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由县里上报,资金由省财政直接拨付,目的是偏远山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水利局主导的防洪堤建设,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三是由砂石料办公室主导的河道采砂疏浚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洪能力。但有时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到工程的开展进度。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专业规划有发生交叉现象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面相当广,由于青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河道治理经常会与城建、交通、林业、农业环保惟及船运等有发生交叉,在有关的专业规划上也经常出现冲突,给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四、我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见建议

1、编制规划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

对小流域要采取“治理、保护、管理”的方针,治理是指河道疏浚;保护是指原生态保护;管理要依法、科学、到位,不得对河道采砂行为乱收费。船獠港流域要重在治理,有科学地进行河道疏浚;四都港、祯埠港和小溪流域要重在保护,其中四都港和祯埠港流域要规定不好挖砂,严格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小溪流域民间用砂可以就地小规模挖取,但不好作为商业用砂外运,破坏生态环境。

2、开展试点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强化管理

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和规范小流域的采砂管理:对小流域要认真落实保护措施;原则禁止小流域内的外运型商业采砂活动,搞好小流域保护和疏浚规划,规划疏浚区域之外原则不得安排商业及填方用料的采砂;积极探索村民自用用砂开采与小流域保护的有效管理办法。

4、加大投入

篇3

关键词:五龙河水沐头河道存在问题治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五龙河水沐头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属于山东半岛诸河流域五龙河水系,位于胶东著名的河流五龙河的中游。五龙河发源于栖霞市富金夼及栖霞市牙山南麓上孙家垛固山,流经栖霞、海阳、莱阳市,在莱阳市穴坊镇香岛处汇入黄海。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勘察,洪水复核,现状水沐头大桥至朱耩村后300m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河道防洪标准低,不满足该河段城镇防洪要求。现状该段河道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使得现状防洪体系难以有效支撑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旦发生大水,将对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正常运转构成严重威胁。

2、河道断面不规则,河床冲、淤严重,凹冲凸淤,凹岸崩坍,部分凸岸高于农田,险工较多,河道没有修建堤防,主河槽普通窄,河槽浅,发生洪水淹没面积大,河槽忽宽忽窄,沙州增多,行洪不畅,农民沿河滩开荒种田,缩小了河道断面,影响行洪。2013年发生洪水,洪峰流量不足200m3/s,冲毁冲坏漫水桥4座,淹没农田、果园,损失很大。

3、河道现状与两岸莱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极不协调。

河道存在防洪标准低,不满足莱阳市城市总体规划防洪要求,严重危胁河洛镇及城区22.5万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不满足1.2万亩农田的防洪要求。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五龙河水沐头段河道(桩号65+550~68+550)治理工程位于莱阳市城厢街道办事处水沐头村东部五龙河干流上,南起水沐头桥,北至莱阳城北河洛镇朱耩村后300m处,全长3km,桩号为65+550~68+550。

五龙流干流水沐头段以上流域面积512km2,是莱阳河洛镇、城厢街道办事处及城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该段河道无堤防,河道迂回弯曲,断面不规则,河床冲淤严重,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低于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莱阳市五龙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对该段河道防御洪水的要求。同时,由于工程管理道路不畅通,部分河床高于两岸耕地的现象,每遇大暴雨,洪水泛滥,给河道中下游沿河两岸工矿企业和群众财产造成很大损失。随着莱阳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鲁花集团有限公司、烟台金山旅游开发公司、鸿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佳乐家、维客、青岛国货等大型企业的落户,社会财富大量增长,对河道的防洪能力和两岸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篇4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 综合治理 美观 人水和谐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生态城市一词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畅谈话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成为了当今我国大多数城市追求的目标。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城市治理的重点。然而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等功能而忽视了河道护岸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忽略了护岸设计的美观性以及人们对于生态护岸的主观情感。为此,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建设生态护岸,重视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本文针对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个人看法。

2.河道生态护岸的含义

河道生态护岸是指将原有河道进行治理,使恢复后的河道不仅具有防洪、排涝、储蓄水源等作用,而且整体提高河道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环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提高河道的美观性,促进人水和谐。[1]

3.河道生态护岸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3.1河道生态护岸的必要性

传统的河道护岸过分重视护岸的防洪、排涝功能,将护岸的治理重心放在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与水资源调度能力上,不仅忽视了河道护岸的美观性,而且忽视了河道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长此以往,传统的河道护岸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在人们与自然水之间设立了一个高大的屏障,让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2]同时,传统河道护岸所使用的材料中往往使用过多的外加剂,这些外加剂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不仅会影响水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周围的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审视传统河道护岸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建设河道生态护岸,加强对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

3.2河道生态护岸的优越性

3.2.1有利于防洪排涝,提高蓄水能力

河道生态护岸的建设,采用的是具有较强渗透能力的界面,它可以有效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循环交换。在丰水期的时候,地面水位较高,河道生态护岸可以将地面水渗透到地下水层,可以起到暂时缓解地面水位过高带来的危险的作用;在枯水期的时候,地面水位较低,河岸生态护岸可以将地下水反渗透到地上层面,可以暂时缓解地面水位紧缺的情况。总之,河道生态护岸的建立有利于防洪排涝,提高水资源的调度能力,加强河道蓄水能力。

3.2.2有利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植被有利于调节空气中的水分,起到涵蓄水源的作用,有利于调节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其次,河道生态护岸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以与河道周围的绿地、森林等有机统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

3.2.3有利于促进人水和谐

河道生态护岸的建立,除了具有以上两点优越性之外,还具有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作用。生态护岸更加注重河道护岸的美观性,在防洪排涝、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突出河道的整体美感,让河道的护岸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愉悦人们身心。同时,生态护岸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人们可以通过台阶、水边亭台、河中小岛等近距离地与大自然接触,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有利于促进人水和谐。

4.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措施

4.1以提高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

河道护岸的治理首要目标是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护岸的生态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平衡,而且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土流失,涵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对河道的生态护岸进行综合治理时,要以提高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在满足此前提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河道生态护岸的工程成本,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4.2促进河道生态护岸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注意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河道治理时,要注意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因外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第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更加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护岸的生态植物要与周围的森林、绿地等协调,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

4.3注重河道生态护岸的美观性

在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刚性结构的构造,在进行河道护岸设计时要注重护岸的风格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软效果”提高河道生态护岸的视角效果,在发挥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人们的美感,在造福人类生活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增加人们生活的乐趣。除此之外,具有较强美观性的河道生态护岸还可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河岸生态护岸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运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4设计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协调

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要更加考虑人们的亲水情感,可以设立专门的亲水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水的距离,例如在河道护岸治理时可以设计台阶、水中亭台、河中小岛等,供人们在水中赏景。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河道护岸的蓄水、调节水资源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促进人水和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统一。[3]

5.结语

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生态护岸更加注重护岸的美观性,给人们以视觉美感。河道生态护岸的亲水性设计,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有利于促进人水协调。

【参考文献】

[1]马玲,王凤雪,孙小丹.河道生态护岸型式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7):2-3.

篇5

(安吉县雨乔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河道生态治理是城市河流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城市河道的各种功能和河道治理生态理念,重点针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河道;生态理念;生态治理;护坡;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建立一个生态型城市也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河道作为城市河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常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防洪、抗旱、灌溉和运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河道的功能局限在防汛上,忽略了河道的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统一性。若城市规划人员没有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和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如何实现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现代化的河道生态工程,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人员面临的难题。

1.河道治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和道德治理,往往基于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如抗旱、排涝、防洪等,进行裁弯取直,清淤挖泥,河岸加高,采用硬性材料护坡等,而对于生态功能则考虑较少,其很大程度上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部以及周边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在河道建筑中,往往运用硬性材料,而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河流,必然对河水质量产生影响,引发生活用水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再者,河道的传统功能性,以实现实用性为主,在实际治理中往往以人为性变化为基本,而忽视了流势的自然性,出现一些河道被迫改道,浅滩深潭缺失,水流快慢得不到控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基本性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失自然美观性。

2.河道治理生态理念?

秉持着生态理念来进行河道治理,会减轻河道治理工程对该地区各个方面的破坏和影响。坚持怎样的生态理念,把河道治理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呢?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河道整治的具体统筹。尊重自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重视水污染的治理。

河道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要经过有效的处理。可以将废水先排入专门的废水收集池,然后经过污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再考虑是否回放。严禁工作人员随地丢弃废弃物,机械的清洗可以在施工区以外进行,经常清理施工区周围的卫生以避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并告知周围地区的人们慎用治理中的水资源。?

2.2有效防止和处理水土流失。?

(1)严禁在河道两旁大量堆积施工所用石料、土料堆放的施工材料上要用塑料膜等物体进行覆盖,并在材料底部用编织袋等东西压盖,以免降雨时造成大量冲刷。?

(2)在废弃土区,要建有专门的防护基础设施,合理挑选弃土场,应该表面平整,周围要设有防护不易冲刷的防护植被。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保障河道治理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每一次的河道整治工作中都要把水土保持的问题首先考虑在内,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设计工作,否则,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河道治理工作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2.3有效处理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施工时可以给机械作业人员配备防噪用具,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柴油等燃料方面也要慎重选择,避免因机械状况不佳而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在日常作业中要做好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在通过施工道路的时候,车辆应该减速行驶,不用喇叭以降低噪声,并尽量在晚上10点以后作业。同时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居民生活区周围尤其是晚上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人为地制造噪音。?

2.4有效处理所在河流生物的生存问题。

先了解所在河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做好水生动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专门设置活动区域范围,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水生动物因水域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大量迁徙。对于水生植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尽量进行补救,并合理配置植被。?

2.5对于河道周围居民的健康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

搞好施工区的卫生,在施工区经常进行现场消毒,妥善处理废水和生活垃圾;保障现场工作人员良好的生活条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搭建施工人员暂住房屋,制定相关制度,安排专门的卫生工作人员,做好施工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时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并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操作章程,做好全面的应急措施;在工地食堂和操作区域配设专门的消毒器具,保证施工人员的清洁用水,饮用水具定期清洗。?

2.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度。

积极宣传生态理念,让人们都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们积极配合整治河道工作,减少河道治理所带来的破坏。?

2.7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生态治理工作带来的持续性效果。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要协调统一各个方面,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将生态理念用于治理河道的工程建设中,这不仅可有效恢复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对于改善河流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也有较大的帮助。

3.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

河道生态治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其不仅面向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而且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水与动植物、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以求实现河道回归自然,河道文化以及生态河道的目标。?

3.1河道形态尊自然。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采用裁弯取直的方式,这不仅改变了河道的天然走向,而且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生存的空间,在现代河道治理中,要进行河道形态恢复,采取工程措施把曾经裁弯取直的河道进行适度修复,保留一定自然弯曲河道,恢复河流低水槽,以不同的弯曲度、滩岸深度以及流沙控制度,来实现对河水的速度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河道的流速自我调节功能,实现河水自我净化,进而实现河流生物多样性发展。?

3.2河道护坡生态化。

河岸生态是河流生态的关键,传统的硬性材料建设虽然起到了加固堤坝的作用,但是影响了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河道护坡建设中,要注重选材、护坡以及自然可用资源的合理化使用。?

(1)首先,在河道治理中,尽量减少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而采用一些新素材,如采用河底淤泥,在现场脱水、固化后将淤泥整袋用于填土或是护岸,同时,将袋口用植物封扎,这不仅减少了硬性物质对水源的污染,而且很大程度上促使植物再生。以卵石填充,充分利用现场产出的混凝土弃渣,这不仅有利于鱼类生存空间,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统一。?

(2)其次,天然石铺坡,通过天然石砌垒,让石块达到口口吻合状态,这在急流处较为常见,在洪水时间较长的缓流处也可使用,其石块与石块之间讲究天然造成,即为通过水草、水中或是土地泥沙等物质自然填充,不必利用水泥等,这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投入,而且很大程度上为水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3)天然抛石是最简单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洪水,而且抛石之间存在缝隙,可以为鱼类以及其他生物提供嬉戏场所,利于生物多样性繁殖。?

(4)最后,采用植被护坡。植被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河道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性过渡。在坡面分层处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如柳树、槐树等,以其根系的含水与护土功能来保持河道岸坡的水土。在缓坡或是普通河段多用草坪和低矮植物进行护坡,尤其是对野生草种的使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植被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很快实现生物环境的适应,这就起到了生物生存环境的保持与优化作用。?

3.3河道断面重实际。

河道的断面设计,依据河道实际功能的实现,往往采用复式、矩形、双层以及梯形等形式,其选择必须根据河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河道功能的适应性。?

(1)首先,复式断面的选择。复式断面的主要性能在于行洪、排涝,在一些山溪河流中,枯水期流量少,水流主要在主河道,而洪水期流量大,允许出现洪水漫滩,洪水位低,一般不用建设高达防洪堤,而在枯水期时,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进行河道功能开发,如在地势低而且地面宽阔的滩地,可以开发大型运动场,如足球场,而在相对较窄处,则可以修建一些辅道路,小型休憩场所等,这就使得河道空间利用率提升,不仅满足了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经济功能实现。?

(2)其次,矩形断面的选择,一般用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其占地面积小,通常在原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挖深,在城市河道中被广泛采用,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其基本功能,而且起到了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

(3)再者,双层河道的选择,一般来说,双层河道上层是明河,下层是暗河,这较长运用于城镇区域内河治理,这就使得河流呈现出暗河排涝、泄洪,明河休闲、娱乐的双层特征,有效实现了河道的实用性与经济型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距离。?

3.4河道景观天然化。

景观河道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仅在于在河道形态、护坡实现上关注河道的景观与自然相统一,而且在河道治理的周边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设计上也遵循人造天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在因地制宜,在城市河道条件具备处,设置景观水面,在河道内部进行水草种植,在河岸边缘,在不影响正常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灌乔木以及设置相应的人文性休闲娱乐场所等,以实现河道景观天然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治理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据各地河道的地理要素以及河道实际功能的发挥进行适量选择河道治理方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并注重河道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凯贤;陈卫;吴倩良.浅谈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第08期.

篇6

【关键字】生态建设;堤防工程;设计;科学发展观

河流治理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模式。在过去多年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河道问题较为严重,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的核心环节。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河流治理工作已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然结果。在河流治理工作中,采用生态堤防设计方法不但能够使得人们更好的利用河流产生的各种经济、社会效益,而且也能够促使河流回归自然化,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

一、生态堤防概述

在过去的堤防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们对于环境认识不科学、不全面,多采用加固岸堤、疏通河道的方式进行治理,使得河流在满足人们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种种自然影响和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自然灾害,如洪涝、决堤等事故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人们在提防设计工作中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够,造成了堤防工程建设中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日益加深,对于各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落实,在河道治理工作中也逐步趋于综合化治理要求,即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以河流利用、生态效益、环境保护为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这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必然结果。

二、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目前的生态地方设计中,我们主要要考虑一下几方面原则:

1、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设计工作中要以河流治理为基础,兼顾生态堤防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在雨天的时候不出现洪涝、决堤等现象。特别是人类开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这类问题的认识不够而造成的提防事故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建设力度和水平要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自然原则

在堤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发挥传统堤防工程防洪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好河流生态效益要求,甚至是降低河流的流速,从而维持河流的生态健康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而发挥其应有的自然景观优势。这种原则的存在与利用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得在工作中随意的破坏和更改自然规律,更不得胡乱的对自然进行优化和处治。

3、生态原则

坚持“生态治水”新思路,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水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人水共融”的良好环境。

4、亲水原则

结合当地居民文化习俗和活动需求,设置人性化的活动和休憩场所,提供更多方位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让人们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地感受水文化给人们生活上带来美的感受。

5、整体性原则

河岸景观设计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延伸河流水生态系统的空间。

三、生态堤防设计实例

生态堤防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生态学及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现结合“某水库工程”生态堤防设计实例,对城市生态堤防进行探讨分析。

1、“某水库工程”概述

“某水库工程”是指城西河道溪炉田至留槎洲段两岸生态堤防工程,现状堤防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原防洪堤标准偏低,大部分在十年一遇以下;②防洪堤不连续,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洪体系;③溪属山区性河流,坡降陡,水流速度大,运行时间长久,局部堤基已在外,加速了堤防的损毁,影响堤身稳定。故修建该段堤防工程十分必要。该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河道周边绿地和自然环境,展示着的风土人情,使城区向西推进约6km,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成为人民重要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溪是瓯江的源头,源头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瓯江下游县市百万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问题。因此,建好生态堤防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某水库工程”生态堤防设计理念

(1)治理原则。“某工程”河道治理以满足防洪安全为目的,尊重自然,立足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在工程措施的总体思路上,尽最大可能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为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护岸。

(2)岸线布置设计原则。“某工程”岸线布置结合自然地形进行设计,少动土方,保留河道的蜿蜒平面形态、断面的多样性、两岸的天然植被等。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就多样性流场,形成深潭浅滩地貌特征,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3)护岸结构设计原则。“某工程”护岸结构设计体现防洪功能和生态景观的结合,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充分考虑人们活动的亲水需求;尽量避免刚性硬质化,合理选择当地植物措施;尽可能采用天然建材护岸,营造生物缝隙,为其提供繁殖和生长环境。

3、“某水库工程”功能体现

通过对“某工程”实施,城西河道生态堤防将主要形成以下5个方面功能:

(1)防洪功能:城区现有防洪堤防洪标准偏低,本设计工程完成后防洪能力达50年一遇,城区作为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生态功能:植物措施具有净化窄气、净化水体、涵养水源、滋养土壤、调节气候、固土护坡和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增加河道绿量,形成稳定的河道动植物群落,改善河道景观和生态功能。

(3)人文功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瓷宝剑香菇灵芝亭誉中外。“l『Ii进工程”将的文化特色融入生态堤防工程设计,展示特有的文化,提高了城市的品味。

(4)休闲功能:滨水景观为人们提供r接近自然、感受休闲生活的空间媒介,使人们牛活品质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5)运动功能:沿河的景观带内布置r自行车道和各种运动设施,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运动场所。

篇7

堤防硬化护坡和渠道硬化采用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块(板)或浆砌石等,硬化面光滑、平整、无缝,使钉螺不能孳生。水阳江下游江苏段防洪治理是流域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畅泄上、中游地区洪水的重要作用。该江段血防工程建设是消灭血吸虫病,保护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工程通过对堤防加固、堤身护砌、堤后填塘固基等治理措施,增加堤防工程的防御能力,有效改善了地区的防洪形势,保障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主要涉及范围:水阳江干流费家嘴段(桩号19+200~19+600)及运粮河段(桩号运0+000~运5+550杨家湾闸下)右岸,河道长5.95km,堤线长度6.34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堤防硬质化护坡:对水阳江干流费家嘴段右岸及运粮河右岸总长6.34km堤防迎水面堤坡采用现浇混凝土硬质化处理,护砌底高程5.2m,顶高程11.5m,坡比1∶2.5,厚10cm,下设10cm厚碎石垫层及土工布各1层;高程11.5m以上堤坡设草皮防护。(2)局部堤防加固培厚:水阳江干流费家嘴段堤顶高程为13.88m,运粮河段堤顶高程为13.75m,堤顶宽均不小于6.5m。(3)堤身防渗处理:对干流右岸、运粮河右岸总长5901m堤防采用多头小直径截渗墙处理,干流段墙顶高程13.1m,运粮河段墙顶高程13.0m,墙底高程为-8.5~0.3m,成墙厚度不小于25cm。(4)堤顶防汛道路修复:道路总长6.34km,净宽6m,采用20cm厚现浇混凝土面层,下设15cm厚二灰结石、15cm厚灰土各1层。(5)河道降滩清淤:对工程范围内河道内高于高程5.2m的河滩洲及圩埂进行降滩清淤。(6)拆除重建穿堤建筑物2座,拆除封堵穿堤建筑物2座,新建沉螺池1座。

工程环境影响及灭螺效益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工程施工将对施工区附近的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噪声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减轻或减免,且这种影响随施工活动结束而消失;(2)工程永久占地损失了部分土地资源,但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很小;(3)工程占地引起的迁居人口,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后不会降低其生活质量;(4)工程施工和运行将对区域生态和水环境产生影响较小。2006年高淳县钉螺面积约33.03×104m2,2008年钉螺面积约22.08×104m2,1999~2008年,累计急感血吸虫病人26人,慢感血吸虫病人596人。工程兴建后,除可直接节省本地区的疫区治理和血吸虫病治疗等相关费用外,还将有效地保障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改善疫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灭螺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难以量化,因此仅将因工程兴建而直接减少的治理和治疗费用作为该工程的灭螺效益。根据高淳县水务局提供的2000~2007年高淳县血防费用情况(见表2),高淳县多年平均血防直接费用约为70万元。据此估算工程取得的灭螺效益为70万元。

篇8

关键词:清水河水土保持治理目标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s a work for human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man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billing of the Zhangjiakou water river, and put out the analysi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ork.

Key words: water riv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governance objectives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清水河是流经张家口市的一条多泥沙的季节性河道,由北向南纵贯张家口市区,流域面积2380km2,河道全长109km,河道纵坡4%-10%。为了改变张家口市主城区的环境和形象,提升城市品位,2003年张家口市市委、市政府从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为给市区人民创造一个碧水蓝天的休闲环境,正式提出了对清水河进行整治的想法,制定了张家口市城市发展规划。从2005年开始至2009年5月,投巨资对主城区的清水河进行工程建设。经过几年时间的改造建设,30座橡胶坝相继蓄水,城区中心蓄水景观梦想成真。治理后的清水河,像一条雨带穿城而过,明显改善了城市面貌,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认可和称赞。但由于清水河是一条多泥沙的季节性河流,汛期来水泥沙含量大,致使主城区蓄水出现混浊,这主要是由于清水河上游东沟、西沟、正沟三条主要支流上游植被稀疏、坡度陡、水流湍急,河流泥沙含量大的缘故。如果想彻底解决河中混水问题,就必须对上游的清水河源头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一、水土保持分析及治理目标。

清水河上游流域面积238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74km2,而在清水河流域中又以崇礼县西沟流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西沟流域不仅水土流失面积大,植被稀少,而且地形地貌支离破碎,是清水河下游产生洪水和泥沙的重要源头。根据西沟河的出口啕喇庙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西沟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80万t,占清水河上游泥沙量的60%,因此重点开展对西沟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是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清水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治理改善清水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遏制和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减轻泥沙对清水河河道尤其是张家口市主城区的淤积,实现张家口市主城区蓝天碧水的美景和舒适优美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为社会造福,为人民造福。

二、水土保持项目区的选择。

经过比选,确定清水河上游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项目区为:桥西区的小西沟流域、崇礼县的黄土窑小流域、上摆察小流域(包括张北县一部分)、羊草沟小流域(包括张北县一部分)、桃家沟流域、大桃家沟流域。水土流失总治理面积100km2。对项目区的选择主要依据了以下原则:(1)清水河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大,在安排2009年实施方案时,首先考虑到上游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张家口市主城区清水河道的泥沙量影响比较大的地带。(2)符合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要求,利于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同时有较大的开发治理优势和潜力,在汛期降雨情况下,沟道能够出水的小流域。(3)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治理愿望强烈。(4)交通便利,治理基础好。

三、项目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分析。

项目区总面积168.00km2,其中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13.40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7.50%,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其次为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侵蚀区,侵蚀模数为2500t/km2.a。项目区地形地貌复杂,植被稀少,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清水河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之一,因此对项目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项目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条件,常常发生雷阵雨和暴雨天气,这样更加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经常给下游地区包括主城区河道造成淤积等洪涝灾害,使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小流域山、水、田、林、路的综合规划实施。

(2)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水土保持近期和远期优势。尤其是通过近些年实施的坡耕地改造,打坝建设沟坝地,已成为农村的高产稳产田。

(3)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从项目立项到治理的全过程,即考虑了生态环境效益,也充分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近些年水土保持工程种植的葡萄、山杏、大杏扁三大经济林已成为张家口农业的主导产业;已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都在70%以上,减沙65%以上,涵养了水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小康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适宜植树造林的地方进行植树造林,在不适宜植树造林的地方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在远山植被稀疏,土层瘠薄,基岩的地方实行封禁,自然恢复植被。

(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经验。

四、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工程布局

项目区的工程布置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布设坡面治理措施及沟道防护拦沙措施。

(1)荒山治理措施

由于项目区的荒山土层比较厚,采取的措施全部进行植树造林。根据荒山的阴坡、阳坡分布情况,选择不同的造林品种。

①阴坡、半阴坡治理措施

阴坡、半阴坡土层厚,水肥条件好,整地措施为鱼鳞坑,在鱼鳞坑内栽植油松或落叶松,在埂上播种柠条,栽植油松面积4311.26hm2,落叶松面积290.45hm2。

②阳坡、半阳坡治理措施

阳坡、半阳坡土层薄,水肥条件差,适宜栽植耐旱、耐瘠薄的山杏,整地措施为鱼鳞坑,在埂上播种柠条,山杏栽植面积3464.46hm2。

(2)疏林地、未成林补植面积

通过现场调查,目前项目区的疏林地和未成林地造林成活率在30-50%之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需进行补植。补植树种有油松、山杏,油松补植面积250.25hm2,山杏155.11hm2。

(3)沟底栽植杨树

目前项目区大多数沟道较宽,尤其是每条小流域的主沟道,宽度在100m以上,为阻风、阻沙,在河道宽度大,坡度小的河段内,栽植杨树,以更好发挥其缓洪滞淤的作用。经现场调查,沟底栽植杨树0.61km2。

(4)主沟道布设铅丝笼拦沙坝

项目区内主沟道底坡降较大,一遇暴雨,洪水携带着泥沙、碎石流入清水河,严重影响清水河的水质水量。为此在主沟道布设铅丝笼拦沙坝,以拦蓄上游坡面泥沙、碎石。经现场调查,项目区内共修建铅丝笼拦沙坝114座,长度50m~200m不等。

(5)谷坊工程

谷坊坝工程包括铅丝笼谷坊、干砌石谷坊、土谷坊等形式。根据各条小流域的沟道坡度、宽度、来水情况及建设谷坊材料来源情况,项目区谷坊全部采用铅丝笼谷坊。铅丝笼谷坊的长度从10~30m不等,项目区共修建铅丝笼谷坊476道。

(6)沟头防护

篇9

关键词:细河 水环境 生态 自然 和谐

自古以来,治河是治水活动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对河流进行治理和控制,达到除患兴利,实现行洪除涝、取水利用之目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们对河道的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河道治理不仅要达到它的基本功能,更重要一点是改善水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继承传统技术精髓的基础上,还应运用新的治河理念,把河道治理成为一条生态、自然型的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1 工程背景

细河从阜新市城区中心穿过,是城内最大的一条排洪河道。细河整治工程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大桥,下游至阜新市污水处理厂,全长18.73公里。阜新市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城市污水主要通过分布在细河两岸的30多个排污口直接排入细河,经大凌河入渤海湾,不仅对细河两岸造成严重污染,对渤海水域的水质也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对细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渤海水域的污染,实施细河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 现状地貌分析

细河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大桥至阜新市污水处理厂段两岸河堤虽然形成多年,但由于河床宽窄不一,堤防标准差异很大,河堤最高为5.5米,最低为3米,河宽160―300米不等,按设计要求达到100年防洪标准,河宽180―190米,为建设广场和游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 工程设计的理念原则

3.1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强调人对自然景观的品味,人与水、植被的亲近,使人获得宁静、清幽、净化、闲适的体验。

3.2 生态自然:强调整个生态环境的气象贯通,文脉融合。在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地域文化的原则下,利用生态的新观点,使河水回归生态系统,恢复生物的多样性,回归自然。

3.3 亲水性与交流性:强调人的一种心理共性与自然的一种亲密接触。在设计中提供更多码头、钓鱼台及小桥流水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使人们在环境中享有无穷的快乐。

3.4效益原则:通过对细河景观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 工程设计的主题――生态、自然、和谐

生态意义上的河道景观设计已从单一性的物理景观走向多样化的生态景观,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城市生态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设施,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的一种自然系统。细河整治工程就围绕着生态、自然、和谐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并贯通始终。

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地域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同样适用。在当前的“城市美化运动”风中,我们可看到无论在北方大都市还是南方小镇,无论是迁址的小城,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都毫无例外热衷与城市的“化妆”。不惜巨资建景观大道,城市文化广场,而不顾居民的生活休闲和活动的需要。更有甚者,铲掉自然的野生植物群落,代之水泥护岸等等。这样的举动不但没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也与建设可持续生态安全的健康城市相去甚远。在洗河整治工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意识到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的护岸河底,而是利用生态的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用最少的投入,最简洁的维护,达到整个环境氛围与自然、风土人情相融合的境界。

4.1 自然的景观河堤与蓄水

在设计前通过对基地地形的分析,河道两边景观规划用地的要求和100年内最大防洪标准。在头脑中很快形成了一个生态、自然型河道景观的概念,利用筑微地形纯自然的手段来代替以往的生硬筑堤手段,于是复式多级梯形河堤地就这样形成了。标准复式断面的一级河床为步行道和斜坡绿化,二级河床为广场和绿化带,在硬化河床的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三级河床为蓄水河道,形成“河中河”。这样,一方面达到了防洪的要求,另一方面达到了人们喜爱的走向自然,亲近自然的景观效果。

4.2 自然生态的河床

在河道设计中我们费了很大的心思,由于河道现状坡降较大,不能形成连续水面,以及河内流淌的大部分是污水。考虑其景观要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生态、自然的景观效果呢?为确保细河不再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规划在细河两岸河床各布置一条截污干管,将沿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截流联通河床排污干管,在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彻底改变河水污染现状,实现了“一河两管,清污分流,全河有水,绿水常流”的目标。同时为保证河道全年有水,规划设计四座橡胶坝为拦水坝,多级河床及拦水坝的设计改变了因水位变化而河床的不良视觉效果,使河道景观因水位变化而变化,细河绿化更加丰富多彩。

4.3 广场的生态性公园化设计

月亮湾广场以月亮广场为中心,以“月亮”喷泉为主景。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结合广场规划性质及周边小区的设计,将整个环境融入一起。在广场中设计了健身区,休闲区,集会区,游乐区等许多功能区域,并设计了不同的小品与雕塑。在广场环境设计中,尽其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而是大量引入了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细河治理工程在总体环境设计上强调了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三线多点”,三线即为广场动态景观线和沿河岸的两条休闲景观线,多点即为广场内和河岸边的多个景点。广场与河流有机的结合,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篇10

一、遵循原则

1.防洪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社会效益。河道生态建设工程要在确保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性、亲水性和景观性,顺应河道自然的形态,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有机结合。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对不同河流、河段(城市与乡村河段、干流与支流、凹岸与凸岸等),要根据河道功能和河道土质的不同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因河制宜,注重形式多样化,走出一条人水和谐的新路子。

3.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典型引路,分步实施。河道生态建设要以河流、地域为单位,兼顾林业、畜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建成构件结构合理、效果明显的生态防护体系,构建典型示范区,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以点代面,全面铺开。

4.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要与河流水质污染治理项目有机结合,同时要有利于河道滩地种植结构调整,充分体现流畅、岸绿、景美、生态。

5.依靠科技,注重实效,节省工程投资。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工程建设的可实施性,充分利用省补助资金进行重点建设,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河道生态建设,同时还要结合地区流域中长期规划,避免重复投资。

二、治理范围、时间、任务及整治目标

1.治理范围。流域面积在**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重点是大凌河、绕阳河2条大型河流;其他河流的城市段及跨河桥梁上下游可视范围。

2.治理时间。在20**~20**年完成绕阳河、大凌河锦州段河道生态建设任务;在20**~20**年完成其他河流的河道生态建设任务。

3.治理任务。全市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总面积为14.8万亩,其中大凌河6.8万亩、绕阳河1.59万亩、其他河流6.41万亩。生态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其中绕阳河、大凌河2条重点河流生态工程建设投资1.47亿元,其他河流投资2356万元。

河道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承担。省投资采取以奖代补和项目补助形式,补助资金为4837万元,其中**河2条重点河流城区段补助资金**75万元、农村段补助2584万元,其他河流补助资金1178万元。其余资金根据行政区划,由市、县进行配套,配套资金可采取多种形式筹集。

4.治理目标。结合河道治理项目的实施,通过科学的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有效遏制沙尘、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和维护河道生态,使河道成为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生态通道。

三、工作要求

1.科学规划,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河道生态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根据省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河的生态建设规划已由省水利厅编制完成,各县(市)区要抓紧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河流的生态建设规划,务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并于20**年11月末前完成,市水利局负责各河流生态规划的汇总和审查工作。

2.通力合作,摸清底数。

各相关部门要树立生态理念,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生态河道建设的强大合力。土地、林业、水利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摸清各河流滩地的底数,区分国有、集体和个人等土地性质,根据土地性质和分类,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务于20**年底前上报市水利局。

3.全民参与,积极推进河道生态建设。

根据省政府要求,2009年底前重点完成绕阳河、大凌河及其他河流的跨河桥梁上下游可视范围内的河道生态建设治理任务,各县(市)区要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保质保量完成治理任务。

4.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市水利局要对已完成的治理任务进行阶段性验收,并对完成好的县(市)区在投资上给予支持。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确保河道生态建设顺利完成,市政府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市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市水利部门负责全市各河流规划的汇总及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检查验收以及日常协调等工作。发改和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建设配套资金,推进工程实施。国土、林业、农业部门要对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用地、林木抚育及经营管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要成立河道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通过签订河道生态区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责任,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全社会动员,多元化参与。

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河道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了解河道生态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已的系统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一是政府动员,率先垂范。各级政府要动员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河道生态建设,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可采取共同投资建设,共同受益的联合方式推动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河道生态建设的热情。二是鼓励重点大户积极参与。20**年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在**河林纸一体化改革中取得近两万亩河滩地的所有权,各国有、集体林场在**河也拥有不同面积河滩林地的经营权。因此要对这些大户进行重点发动,要在水利部门的规划下对不影响行洪的宜林地、河滩地进行生态造林,充分发挥这批生力军的示范作用。三是创新思维,招商引资。河道生态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全民参与,打破市域、县域进行招商引资,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政策为先导,吸引域外大户的积极参与。四是实行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可通过林权改革,对投资能力弱,地块分散的经营者进行企业化运作,建立股分制经营机制,本着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原则对这些投资者进行资源整合。五是抓住机遇,壮大水利行业的自身力量。各级水利部门是这次河道生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者,要充分抓住这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强化自身建设,把河道生态建设做为发展自身的机遇,利用行业优势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水利行业的实力。

3.多方投资,重点扶持。

对宜农宜林河滩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生态建设新方法。在摸清地类的同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相应的承包、租赁、合作等投资形式。各县(市)区政府要牵头落实配套资金,坚持政策跟进、重点投入,对省补资金可集中使用,重点使用。

4.加强目标考核。

为确保按计划完成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纳入到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考核内容和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将缩减生态建设投资,并在“大禹杯”竞赛活动年度考核评比时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