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皮肤管理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皮肤管理基本知识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楚雄州州级医院、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妇幼保健院、州中医院以及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于2009年8月在楚雄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班,并填写完成2次调查问卷。

1.2 培训形式与内容: 在5天的培训中,共安排了11次专题讲座和1次临床见习,课间穿插老师与学员间的互动提问和角色转换游戏,系统介绍艾滋病基本理论知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重要问题和改进方向、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与心理支持、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职业暴露防范以及与艾滋病病人的沟通技巧。

1.3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每份问卷需时8-10分钟,在培训开始之前和培训结束之后分2次进行,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取,避免无效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问卷方法,内容包括培训人员基本情况,HIV/AIDS基本知识,HIV传播途径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前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7%,培训后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96%。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资料:参加培训的91人中,男性21人(23.08%),女性68人(74.73%),未填2人(2.19%);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16年;中专学历6人(6.60%);大专及以上学历85人(93.41%);初级职称38人(41.76%),中级职称47人(51.65%),高级职称2人(2.19%),未填4人(4.40%);护理专业42人(46.15%),临床医疗16人(17.58%),疾病预防控制专业10人(10.99%),感染管理人员9人(9.90%),妇幼保健人员7人(7.70%),其他专业4人(4.40%),未填3人(3.30%)。

2.2 培训前后HIV/AIDS基本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HIV对紫外线不敏感,而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后回答正确率由培训前的85.20%提高到100%,并且在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鸡尾酒疗法”不能治愈AIDS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回答正确率分别由培训前的85.20%和92.04%提高到培训后的98.51%和95.52%。

2.3 培训前后HIV/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传播途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办公用具)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都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表2)

2.5 培训前后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95.52%的医务人员清楚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在被艾滋病病人体液或血液污染的床单与被服应分类处理,手部皮肤有破损在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的认识上有了明显提高,97%的学员清楚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

3 讨论

3.1 培训班的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在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HIV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方面有显著提高,知晓率提高到98.51%和100%,知晓率高于有关报道,这与国家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采取的相应支持政策,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各种艾滋病国际援助项目[1] 的投入均有一定关系。医务人员虽然有机会获得来自多种渠道的艾滋病知识的信息,但对不同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在艾滋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发现后应在12小时内上报的调查中,培训后的知晓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回答正确率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的变化,说明虽然他们获得HIV/AIDS知识的途径广泛(电视、广播、报纸、小册子、宣传小报、参加讲座或知识问答等)[2],在效果评价中,不少学员表示过去比较缺乏职业暴露知识,所以在治疗和护理HIV/AIDS病人过程中,常常产生焦虑与不安情绪,害怕自己被感染,尤其是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含有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时[2]。从表2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和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的知晓率在96%以上,但对部分知识的认知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被调查中的85.07%的医务人员在培训后仍认为艾滋病病人的尿液、大便、泪液、汗液应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只有14.93%的学员认为无传染性,还有10.45%的学员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艾滋病。知识影响态度和行为,知识的缺失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黄艳华,李萍,李青.新疆艾滋病高发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6

篇2

卫生员在医院清洁消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如何加强卫生员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防止疾病传播及其自我防护有重要意义。

1 存在问题

1.1 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卫生员均系医院招聘来的临时工,由于工作不受重视、工资待遇低,所以工作中有不如意之处或有更好的工作,很容易辞职。

1.2 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消毒隔离知识贫乏。大多数卫生员只知道把清洁工作做好,也就是无肉眼可见的灰尘、污渍,整体看起来清洁、干净即可。常出现一些违反消毒隔离规范的做法:不能认真按要求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地面等;工作过程中只戴一副手套而造成交叉感染;医用垃圾和生活垃未分开放置等现象。另外,无隔离意识、串科室,对有特殊感染和采取隔离措施的病人隔离要求了解不够,成为污染的载体穿梭于不同病人之间,易造成医院环境的污染。 手卫生知识匮乏,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洗手和使用快速手消的指征,造成极大交叉感染隐患。

1.3 缺乏自律性和慎独精神,部分卫生员因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后果,在无监管的情况下洁污不分,消毒液不能现配现用、已配好的消毒液不能按时更换,只能保证起其表面清洁而忽视其效果。为减少工作量而不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如抹桌毛巾未做到一床一巾一用一清洗一消毒,出现一巾多用,拖把不分区混用、混洗等现象。

1.4 自我防护观念差。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手部皮肤经常沾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或被锐器刺伤[1],易造成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2 应对措施

2.1 招工时签定劳动合同,重视卫生员工资待遇,上相关保险。尽量减少流动并应固定岗位,以便熟悉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2.2 健全卫生员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使其在工作中有理论指导、有行动依据。新上岗卫生员有专人负责岗前培训,并根据卫生员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学习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培训技巧的个体化,主要是让卫生员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有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规范、手卫生规范、垃圾处理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进入科室后再由护士长根据病区特点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对卫生员岗位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使之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发挥积极作用。

2.3 专人负责全院卫生员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按照工作质量标准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并与科室沟通,了解卫生员工作情况。感染管理科每月不定期考核卫生员的工作质量,考核卫生员规范洗手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垃圾情况,并通过与病员沟通交流的机会了解卫生员一床一巾一消毒执行情况,以及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以此了解管理专职人员日常督察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并督促其改进。不定期对卫生员的手及擦拭过的台面进行采样,及时反馈结果,通过考核进行效果评价,并与奖惩挂钩,强化他们消毒隔离观念,使他们逐步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技能。

2.4 所有卫生员在上岗前均进行体检,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录用。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特别是对易感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有传染病、化脓性皮肤病者,立即调离或辞退。指导其如何自我防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规范操作,配发工作防护用具,加强规范洗手,指导锐器伤正确处理方法,有特殊感染的患者,及时告之并指导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强调双向防护的重要性,重视卫生员的人身健康,使其主动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体 会

卫生员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得力助手。通过对卫生员规范工作流程,督察和指导制度落实情况,加强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其逐步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就医、治疗、护理环境,减少了医院环境被病原微生物的污染[2]。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压疮 老年患者 照顾者 护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53-02

Survey of pressure ulcer cognition of sixt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at home

JIANG Zhongtao, SUN Wei, ZHENG Jiaping

(Huaj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患者发生压疮后往往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身体功能衰退,原发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发生压疮不愈合病死率增加6倍[1]。为了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老年患者照顾者压疮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我们对60名居家老年患者照顾者进行了压疮护认知的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来中心门诊寻求护理帮助的老年居家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60名。照顾者年龄46~81岁,其中男20人,女40人;配偶12人,子女7人,保姆41人;文盲7人,小学26人,初中18人(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5%),高中6人,大专及以上3人。

患者60人,其中男27人,女33人;年龄65~84岁;第一诊断为脑卒中2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10例。曾发生压疮25例(42%)。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及预调查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3个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照顾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疾患、及是否发生过压疮;②压疮知识,为10个条目,包括压疮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③压疮防护知识的获取途径。

2 结果

2.1 照顾者压疮护理认知调查

照顾者对压疮护理知识的了解总体较差,答对率最高为压疮概念,为60%;最低为压疮预防,仅23%(表1)。

2.2 照顾者压疮知识主要获取途径

照顾者压疮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92%),其次为知识讲座(58%,表2)。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居家老年患者照顾者大多数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压疮知识普遍缺乏,对危害认识不足。压疮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身体状况恶化或者死亡[2],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照顾者在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压疮知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压疮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医护人员的日常健康宣教工作缺乏系统性,往往更注重疾病的治疗,慢性病老人出院后一般只进行院外随访,很少对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调查显示照顾者的压疮护理知识92%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因此,可开设社区护理门诊,对照顾者提供护理知识与技巧,定期给予居家照顾者压疮防护相关知识的指导与帮助,或以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教育和传授,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质量。要注意照顾者上岗前、更换照顾者、更换生活环境时的健康教育[4-5]。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 压疮研究新进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 14(5): 193-195.

[2] Reddy M, Gill SS, Rocho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 296(8): 974-984.

[3] 徐蕾, 姚丽文, 侯黎莉, 等. 老年患者家属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 上海护理, 2006, 6(4): 38-40.

[4] 房秀梅, 段冬霞, 张小林, 等. 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增刊2): 84-85.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5;R473.1;R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73―02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两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给临床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15例肝病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科学的、可行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14例,女1例;年龄36~6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9例,肝炎后肝硬化5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通过宣传栏、工休座谈会及责任护士与患者交谈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2.2 护士向患者进行血糖和尿糖监测、胰岛素的注射等基本技能示范,并指导患者掌握。

3 效果评价

15例患者中5例治愈出院,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例,肝炎后肝硬化2例。9例好转出院,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1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无变化自动出院。通过对15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满意率得到提高,同时护患关系融洽,护士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心理指导

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反复及长期饮食控制,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情绪比较悲观,个别患者甚至自暴自弃。本组中1例倒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麻烦而拒绝注射。另有1例患者不按要求饮食,偷吃食物。这都是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未子重视而造成的。工作中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使患者明白疾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通过介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的经验,解释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对控制血糖的作用,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4.2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肝病患者要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但由于本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热量饮食会加重胰岛负荷,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要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根据患者糖尿病病情制定每日总热量,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笔者参照营养师提供的饮食方案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向他们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觉遵守。指导患者选用乳制品、瘦肉末、蛋等优质蛋白。但如有肾功能下降或肝昏迷先兆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食用一些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梨、橙等,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荔枝、葡萄等。水果要求在两餐之间吃,每天不超过200g,并且进食水果的热量要计入每日总热量。对肝病病情重,食欲差的患者。鼓励其少量多餐。同时将饮食情况和患者主诉报告医生,以便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随时调整饮食。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求按时按量进餐,必须在注射胰岛素后15~30min进食,不可推迟。

4.3 休息与运动的指导

平卧位可增加肝血流量,有利于肝病恢复。因此,要求症状重、肝功能损害明显的患者卧床休息。肝病较轻的患者可根据病情指导室内活动或散步。长期有规律的运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可发生低血糖。告诉患者须在运动时随身携带一些糖块或饼干,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能及时补充。指导患者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4.4 预防感染的指导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应向患者做好卫生宣教,告诉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擦洗,勤更衣,勤剪指甲。对有皮肤瘙痒的患者嘱不用手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对水肿、消瘦、长期卧床的患者还应勤翻身,预防褥疮。告诫患者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另外要注意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篇5

1.1加强技能培养过去由于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的了解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4],而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3]。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所有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1.2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如微生物气溶胶包括飞沫核气溶胶、粉尘气溶胶。实验室生物危害常见有: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刺伤、割伤、食入、感染的动物咬伤、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

1.3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是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是最容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建立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个人档案。

2.1实验室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实验室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后处理,以免污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

2.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根据(GB19489-2004)洗手要求,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着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uiversalprecau-tion,UP)的理念[5]。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心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3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

3.1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ml/m2),作用25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两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两遍或喷洒至湿润(约10ml/m2),作用25min。

3.2确保实验室消毒用品及消毒器械的安全

实验室必须储存足够的消毒剂及消毒用品以备补充,定期检查消毒器械(紫外灯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定期擦拭灯管);实验操作中意外出现扎伤、皮肤污染血标本,应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的流水冲洗伤口,挤压伤口出血后包扎。黏膜、结膜被污染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如接触特殊标本应特殊处理。

篇6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79-01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约4000万,居世界第2位。为了有效护理糖尿病,提高全民健康,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7年3月开始,对本社区内居民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共41例,居住地均为城市,于2007年1月一2009年1月在我院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慢性病患者档案。平均年龄55岁;其中男25例,女16例;小学6例,初中22例,高中以上13例。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需要终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应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坚持治疗,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基本措施。通过饮食控制,减轻B细胞的负担,以恢复或部分恢复胰岛素的功能。让患者了解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所以,社区护士首先要向患者阐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和要求,同时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嘱咐患者自觉遵守医嘱,按规定进食,指导患者按其体重、年龄、性别、血糖量、热量标准计算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安排每餐食谱,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和各种食物搭配,控制全日的总热量。

2.3 健康教育 设定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糖尿病健康教育行为量表以及印制一些以预防为主的宣传单及小册子,进行版报宣传或发放给患者,如糖尿病的饮食等;在社区举办专家讲座,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并发症等。

2.4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应用或调整降糖药的主要依据。社区护士要让患者掌握餐前、餐后血糖变化,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降低,为调整降糖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患者掌握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及测定技术,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标。如空腹血糖

2.5 低血糖的观察 低血糖症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脑部交感神经受低血糖刺激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水平增高,又可作用于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心动过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故应指导患者在出现心慌、心悸、饥饿、无力、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等症状时,可及时进餐,可饮少量糖水。在劳动或运动时,劳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宜过大。当运动量明显增加时,应少量加餐,外出办事、游玩活动时,要按时进餐.可适当减少降糖药用量。

2.6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要了解自己经常服用的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基本知识,记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宜随便停用或任意改变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药,防止低血糖反应并要注意药物的副反应;指导患者学会自测尿糖、血糖,将测定的结果和用药情况加以记录。

2.7 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指导患者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病程较长者并发皮肤感觉障碍,微血管病变时,鞋、袄不宜过紧,要经常活动肢体,防止外伤、受冷,不用热敷,避免烫伤。让患者加强自我护理。

2.8 适宜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制订合理可行的运动计划,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的种类有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0.5 h~1.0 h为宜,时间安排在餐后l h进行。既要达到运动疗法的目的,又要避免因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引起低血糖发生。

2.9 跟踪随访 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及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要求患者定期复查血糖。医务人员定期评价患者遵医行为,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时电话咨询或定期家访,传播相关知识,并检查掌握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其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而延长患者寿命。对41例糖尿病患者通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患者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标,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出现低血糖所采用的措施。掌握规律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有自觉的遵医行为纠正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社区医院的干预,对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

[2] 李树青,刘佩.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评价[J].当代护士,2007,12:38―39.

篇7

【关键词】放疗科护士 理论培训 操作培训

为了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包括肿瘤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护理的专科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3}。提升肿瘤专科的护理水平,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及配套措施来培训放疗科护士。而作为肿瘤放疗科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同的疾病所需要的护理是不相同的,为了给这种患有专科性很强的疾病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护士应该具有系统化的专科疾病理论和操作技能,为病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以期取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护士满意。

1一般资料:2011年7月来,我院开始对放疗科100余名护士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

1.1熟悉放疗知识:放射源的辐射种类,放射源的基本照射方式,放疗种类,放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放射性的生物效应,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放疗,超分割放疗加速超分割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X(r)刀立体定向放疗,粒子刀,重粒子治疗近距离放疗,热疗联合放疗。

1.2熟悉常用的放疗设备:X线治疗机和60Co远距离治疗机加速器,模拟定位机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放疗计划系统,放疗计划及设计,治疗及固定技术,放疗防护,放疗配合。

1.3掌握放疗护理:鼻咽癌放疗知识及护理常规,颅内放疗知识及护理常规,口腔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喉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肺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乳腺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食管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恶性淋巴瘤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纵膈肿瘤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宫颈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

1.4掌握肿瘤并发症及护理:皮肤放疗性反应与损伤,口腔放射反应与损伤,食管放射反应与损伤,胃肠系统放射反应与损伤,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

另外包括护理肿瘤另外包括肿瘤护理理论,护理基本操作,护理法律,人文知识,教学科研及护理管理,临床实践培训肿瘤学基本知识,肿瘤护理概述,;肿瘤化疗护理,肿瘤外科护理,肿瘤心理护理,肿瘤康复护理等。课程要求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步,采取集体授课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和口试考核。‘

1.5护理操作。操作培训包括PICC穿刺及维护、输液泵使用、呼吸机、除颤监护仪使用、心肺复苏、动静脉灌注,心电监护仪使用,血气分析,吸痰,气管切开套管护理,放射性皮炎换药,鼻腔冲洗等。

2培训形式

包括专题讲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示范操作、护理查房、护理会诊、专科进修、论文撰写等。外出进修学习以本专科为主,辅以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技能、知识,以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疾病知识、专科诊疗护理技术等

3培养目标

通过培训,要求培训对象达到:3.1熟悉肿瘤学基本理论知识,3.2熟练掌握肿瘤患者护理技术,3.3熟练掌握肿瘤放疗科护理知识,掌握各系统肿瘤患者护理要点,3.4掌握肿瘤急诊、急救技能;3.5熟练掌握临床常用50项操作,3.6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

2 讨论

国外的专科护理开展较早,发展快,据悉,美国已经在200多个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这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医疗机构、社区保健、家庭护理以及护理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国外确定的主要专科护理中就包括肿瘤护理和癌症疼痛护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专业在教育、实践、管理、科研等层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专科护理水平相对落后,护理教育阶段理论架构上的不完整,造成护士专业知识不系统,护理教育培训不完善,护士学习新知、新技术的机会较少,以及护理管理者对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不够,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4}。两年来,我们通过对放疗科护士培训,探讨放疗科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使放疗科护士尽快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及现代护理的需要,强调高素质的放疗科护士,实现对护理质量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志晶,夏海鸥,徐筱萍,等.建立上海市护理人员分级和能力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1.

2孟萌,姜安丽 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研究,2007,21 (3)571-574

3罗金风,熊斌.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讨[J].护理学报,2008,15(2):20—22

篇8

关键词 兽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号 1007-5739(2017)08-0290-0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外科学包括兽医外科手术学和兽医外科学2门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动物医学专业课,也是临床兽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兽医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外科病的处理技术。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往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

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为主,大部分来自南疆地区。虽然在人文学院经过了1年的汉语预科学习,但其汉语水平仍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障碍。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中多媒体教学法由于其直观的特点,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

2 兽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兽医外科学是要求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门兽医临床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一环[1]。由于本课程教学学时的不断压缩,特别是实验学时的压缩,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任务,必须加快授课进度,导致学生消化所学内容难度增加,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部分学生语言上还存在一些障碍,要学会所学内容非常困难。再加上实验课学时的减少,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更少,最终导致本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本课程的教学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

3 典型病例的应用

国外发达国家已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广泛使用病例教学法,国内的一些院校也在尝试将典型病例应用于兽医外科学的教学实践中[2]。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应用的病例主要来源于教学动物医院,详细整理接诊的典型病例,对于典型症状进行拍照或者录像,对于处置方法及预后在学生讨论后予以展示;同时通过学术会议、期刊杂志收集典型病例应用于教学,通过这些典型病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视频资料的应用

学院购买了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春H教授组织拍摄的教学视频光盘,通过视频中教师们的标准操作规范学生的外科手术操作,提高学生外科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意识。用摄像机记录实验实习中学生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应用于课堂教学,防微杜渐,减少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错误。通过规范操作和错误操作视频的应用,使学生们更加形象地掌握了所授知识,也学会了操作中的一些技巧。

5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口授加板书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掌控授课节奏,便于教师自主决定是否重点讲授,利于知识的垂直传播,但这种授课方式往往存在不够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时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难以掌握所授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示所授相关知识,加深印象。但有的文字性幻灯片上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有时为了按照教学日历的要求按时完成授课进度,而不能详细讲述,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坚持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讲述清楚,对于难懂的知识点用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展示,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4]。

6 兽医外科手术的实践教学

6.1 术前准备

要求所有参与手术的学生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前认真复习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由术者讲述手术过程及一些注意事项,而后进行手术操作,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所有的手术用品都要按照外科手术的要求由学生进行消毒,用过的金属器械要求清理干净血渍,并晾干;对于止血钳、肠钳、持针钳等有锁扣的手术器械,要求将锁扣松开。对于常用的丝线,要求学生估算用量,尽量避免浪费;要求学生对剩余的丝线进行多次高压蒸汽消毒,了解多次高压蒸汽消毒后丝线容易变脆的特点。

6.2 手术过程

学院学生在大三时有为期3个月的生产实习,通过和学生交谈、实习答辩后发现,对于外科手术,学生最欠缺的是无菌意识和基本操作。在本课程为期1周的课程教学实习过程中,重点对这2个方面进行加强,将无菌意识的培养和基本手术操作规范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实施手术过程中不间断地巡查、指点,对于违反无菌原则的学生,坚决要求重新进行消毒;对于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

6.3 术后护理

缝合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手术的完成,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术后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本课程

的教学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亲身体会术后护理的机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护理的方法,而且要求学生掌握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方法。要求学生亲自对实验动物进行术后的饲养与管理,直至拆除实验动物皮肤缝线。

6.4 考核的强化

正确的打结和缝合方法是外科手术学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仍不能熟练掌握。为此,学院改革考核方式。在教学实习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打结和缝合考核,如果不能正确操作,采取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

7 参考文献

[1] 范宏刚,高利,彭胜民,等.病案分析教学法在兽医外科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3):142-144.

[2] 范宏刚,高利,冯国峰,等.兽医外科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兽医杂志,2016(4):126-128.

篇9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管理;俯卧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0-02

手术的安置是手术室护士术前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方便手术治疗,不同部位的手术常采用不同的。合理的安置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俯卧位是骨科脊柱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安置该时应合理设计好重心的支撑点、支撑物、固定部位及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尤其是头部位置的安放,我们运用细节管理对骨科脊柱手术中俯卧位的护理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加强护理工作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使手术护理配合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 资料

我院是一所军队的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近8000例,骨科为创伤中心,今年骨科脊柱手术2012.01-----2012.11月期间153例 ,其中男117例,女36例,年龄15-82岁,平均45.3 岁,手术时间 1-5.5小时,平均手术时间2.26小时。全身麻醉97例,椎管内麻醉51例,局麻5例。颈椎后路5例 ,胸椎20例,腰椎128例。手术均顺利,未因手术摆放不当而引起并发症。

2 方法

2.1 加强学习,把细节管理的理念及放置的基本知识渗透到每一位手术室护士 细节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理念指导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铸就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2 术前访视的细节管理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施,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手术,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不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3 用物准备:U形头垫、32*25*8cm软垫4个 45*25*10cm软垫1各 50*15*7cm 软垫2个 。

2.4 摆放要求与技巧:

2.4.1 麻醉稳定后,将病人双臂下垂紧靠躯体,在保持头部与颈、胸部位置正常的情况下,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把握住头部和气管内导管进行旋转,而有颈椎病拟行颈椎手术者,应由专科医师负责把握病人头的位置,由2~3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避免牵拉或损伤。在翻身时注意保护动、静脉置管,以免脱出。

2.4.2 颈部位置应视手术部位而定,颈椎手术应以专用头架由专科医师固定头位,而其他部位的手术,一般将头转向一侧,或以前额及两侧颊部为支点置于U形头垫上,而眼和口鼻部置于头垫的空隙处。

2.4.3 根据患者体形特点,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放置垫物的支撑点一般

都选择双肩部和双侧髂前上嵴为主[3],胸腹部两侧辅以长条状软垫支撑,确保胸腹壁稍离开手术床面而不受自身体重的压迫。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

2.4.4 膝关节处垫特制的软垫,大腿与背部成250°,小腿与大腿成15~250°,以避免脚趾受压,约束带固定于大腿部。

3 术中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

3.1 预防脊髓损伤 当患者全身成功麻醉后,由于其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不具有保护性发射,那么在为患者改变时,很容易会对其脊髓造成损伤。所以,当为患者摆放或改变时,必须有专科医生参与,要确保患者的脊柱和患者的头部同时进行转动,为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时,要固定牢固,并符合颈部生理性弯曲要求,以免在手术过程中损伤患者的颈髓。

3.2 维持有效呼吸 在俯卧位时,胸腹部受压可限制呼吸时胸廓的扩张,引起限制性的呼吸困难,使肺活量和功能残气量降低,严重时可导致CO2蓄积和低氧血症;可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血回流受阻,这不仅使心排出量降低而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下半身的静脉血则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使脊柱手术的手术野严重淤血,渗血明显增加。,所以,为患者选择时,应使患者的胸腹处于悬空状态,以使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和通气。

3.3 眼睛的保护 全麻手术时,由于物的肌松作用,会使眼睑松弛,消除正常的机械性的眼睑闭合,导致闭合不全,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畏光、流泪、角膜干燥等角膜炎症状[4]。俯卧位时患者眼球受压,眼压增高,容易导致眼部红肿甚至失明。当为患者摆放时,要提前用眼药膏为患者双眼进行涂抹,同时将患者的眼睑用透明输液贴进行闭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避免消毒液进入患者的眼睛内,也可以预防眼部出现并发症。巡回护士每1-2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颧骨受压情况,并适当的调整受力点。头侧卧时,角度一般在30-45°,角度太小,气管导管容易受压。应每隔2小时变换头的方向动作要轻柔。

3.4 生殖器的保护 女性患者在进行手术时,要保护好患者的双乳,摆放时将双侧放置于海绵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男性患者进行手术时,要保护好患者的外生殖器,以免受压。和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5],摆放时,将往床尾部顺平,使之不与垫接触。

3.5 气管导管的管理 在俯卧位全麻下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道的管理,气管导管不宜过浅,导管的固定一定要牢靠,绝对避免导管脱出,也不能发生导管扭折。

3.6 尺神经的保护 上肢屈曲在头两侧,躯干与上肢的高度要一致,避免肘部受力,肘关节垫,减轻受压,经常进行检查,避免损伤尺神经[4]。

术中应随时检查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7 皮肤的护理 脊柱手术改变后身体的负重和支点发生变化,软组织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损伤,患者的皮肤不能与金属接触,防止使用高频电刀时灼伤皮肤[1]。接触皮肤的布单要平整,无潮湿。

4 讨论

4.1 合理的手术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证 摆放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摆置既符合手术需要又确保患者安全的。在摆置脊柱俯卧位时,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充分注意力学原理,了解在摆置后身体各个受压点分布情况。手术时间超过2.5 h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超过4 h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21.2%[2]。因此,必须制订手术患者摆放规程、质量标准及摆置时的细节管理要求,根据标准进行培训,使每位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才能在摆置时,既满足手术需要,又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4.2 术中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术中,由于进行减压、内固定或临时唤醒等,可导致患者发生移动,受压部位的受力点因的移动而发生改变,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应仔细巡视,,细心观察、护理,根据隋况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时沟通调整手术,方能有效防止皮肤压疮、眼睛等危险因素的发生,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

5 小结:

恰当的俯卧位安置摆放,不仅使得手术操作视野清晰,感觉良好,还可缩短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手术室护士工作要特别小心缜密,遵守原则,做好每一个细节,耐心、细心,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加强细节管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工作,细心服务于每一名病人、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中的细节。手术室的每一名护士都是不简单的.都是不平凡的。

参考文献:

[1] 翟寅兵.安置手术的细节管理及护理进展.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 胡开萍. 细节管理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圧疮高危部位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月第28卷增刊

[3] 余文俊. 脊柱手术术中俯卧位128例护理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9,7

篇10

1 带教方法

1.1 明确新环境的新要求,端正实习态度。为了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本科制定了对见习护士具体见习要求。见习护士到了科室,便集中学习制定的要求,使见习护士及时纠正认为实习期间较在学校自由的错误意识,认识到学习任务的艰巨性,及时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在骨科见习的确切目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方向。

1.2 分阶段施教。在骨科见习时间为八周,并将见习时间安排各占三分之一,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1.2.1 在初期,由于对环境及人都觉得陌生,面对一个个颅骨牵引、皮肤牵引、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以及创伤性骨折伴大出血等患者,既有神秘感而又胆怯,表现为束手无策。此期,我们要求见习护士熟悉环境,如骨科牵引床、床位配置、库房各种物品的放置、处置室抢救室的各项要求等, 另外还要对骨科常用的专科仪器如骨伤治疗仪、下肢关节器、气压循环仪进行示范和演练,还要求严格掌握基础操作基本功。

1.2.1.1 带领见习护士复习常用的基础操作理论,如:正确洗手、无菌技术原则、口腔护理、导尿术、吸痰、膀胱冲洗法,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等,讲解常用破伤风等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并将方法一一列出。要求每人都备有笔记本,将讲课内容记牢、背熟。

1.2.1.2 进行每一项基础操作,边示范边理论讲解,然后再放手不放眼地让见习护士操作。每项操作过后,及时提问所操作项目的理论,对不规范的动作及时纠正。这样,见习护士能在操作中加强理论,又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操作,进步很快。

1.2.1.3 要求见习护士多花时间到科室多看、多问、多练。进行每项操作都要贯穿着三查七对的程序。每项操作要勤过问、勤跟踪,防止差错发生。

1.2.2 在中期,见习护士基础操作比较熟练。此期教会见习护士接待新病人、填写护理记录单、过医嘱、书写交班记录。传授一些骨科临床知识,如:颈、胸、腰椎骨折患者轴线翻身的注意事项,骨折术后患者的观察要点,四肢骨折复位术后末梢血循环的观察和护理,负压引流瓶的制作和更换,骨髓腔和关节腔冲洗液的出入平衡的观察和护理,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的道理,骨盆骨折观察尿液性质的道理,术前准备包括训练在床上排便、肌肉舒缩锻炼、呼吸运动等内容,术后护理包括保持肢体正确的功能位置、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防治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预防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卧床并发症等基本知识,使见习护士基本掌握骨科的一些专科知识。

1.2.3 在后期,见习护士对骨科护理工作内容较熟悉,基本熟悉或掌握了一些骨科知识,工作较前主动、灵活。此期,经常行总结式的理论讲解,促使他们胜任骨科护理工作。如:开放性骨折伴休克患者,护士采取的抢救步骤,培养快速、敏捷的动作。20%甘露醇用于骨科的范畴、使用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逐渐增加见习护士的临床知识面。同时,此期见习护士最易骄傲自满,应加强纪律、品德教育, 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工作上杜绝凭印象做事,防止差错发生。此外,对见习护士进行出科前考试。

1.3 护理术语的传授语言要规范、准确、富有科学 我们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和进行临床经验总结,传授语言富有科学性和专业性。操作名称用书面语。如:“静脉滴注”不能讲“打吊针”。每项护理工作让见习护士懂得,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断充实理论知识。

2 体 会

2.1 分期施教,使我们能在某阶段全力以赴教某些内容,收效快,见习护士循序渐进地接受内容,进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