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电子专业的教师去深思。本文就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有些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具有基础差,无心向学,贪玩好动,自制力薄弱,没有上进心,个性张扬,叛逆和浮躁等特点,个别学生还有抽烟喝酒,谈恋爱或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学、也不好学,学习效率很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对学习电子理论知识非常不利。尽管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于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能较快掌握,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非常容易上手。他们大多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快乐学习,从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各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有利于后续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而易见,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多,抽象且难以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在教学中为贯彻精讲多做、边讲边做、边做边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我校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便于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并在电子工艺实训室中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操作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在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马上到实训操作区进行分组操作;也可以先布置学生在实训操作区完成实验后,再集中到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分析。整个《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都在多媒体实验室完成教学,老师可以边讲边做,学生也可以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
2.根据《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法,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过程的同步性
电子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电子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电子理论知识构成项目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例如设计项目教学:“光控电子鸟的制作”,本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容易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下有几个任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等,学生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才能成功地制造出光控电子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项目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其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保持《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教学的趣味性,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这门课程开始,笔者就想尽千方百计地保持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可促进枯燥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提升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如此交错反复,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中快速成长。
当学生把学习看作有趣的事的时候,学习就不仅仅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了,也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了。一般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买万用表和电烙铁等常用的工具。把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学到的电子知识运用到家里和生活中去。如在学过二极管和整流电路之后,有学生会修理家里坏掉的手机充电器了;有些学生就会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遇到不会修的,学生就会跑来问老师或翻找书本查找答案。此时,课室不仅仅在学校,已经延伸到家里和社会上了。实践维修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而理论知识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发展,如此反复交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由浅入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0-01
初中生带着美丽的梦想,跨入了校园,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生活。如何让他们的翅膀更坚实有力,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起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构想的首要任务。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具体做法如下:
一、问题教学――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这里,叶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具有开启学生大脑,促进学生求知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在“问什么”方面充分准备,要立足于语文的整体与学生的整体,要顾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实现以“问”带“学”的目的。
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由被动的答到主动的学,从教师的提问中揣摩问的学问,能提出更高、更深、更好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为此,教师在一段教学训练后,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来“问”,教师可以公开“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能力训练的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比如在讲授《窦娥冤》时,学生就提出了“窦娥的冤死与百姓并无关系,她为何要让楚州亢旱三年,这对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的百姓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窦娥的做法可取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窦娥指天斥地就是反抗吗?她与祥林嫂的反抗哪个更进步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更能带动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新途径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接触社会的途径多,知识面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个学生的知识变成全体学生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一、开辟诗词文赏析的园地。利用早读的时间,学生们轮流介绍一首自选的诗词文,介绍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又可以是某一字、某一段、某一问题的细致分析或独特见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介绍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讲授式,也可以是提问式,还可以是辩论式,其他学生也可以提问质疑。这样坚持下去高中三年就能累积二百多篇诗词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二、建立学生作文材料库。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如果人们不能用言语明确构成自己的意思,那么人类思想的最高成绩,最深刻的知识和最热烈的心情,都无法使人知道。”可是许多学生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总会感到很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积累不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就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建立了一个“作文材料库”,采用轮流制,每天一则新颖的作文材料。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督促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和写作素养。
其三、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创造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很多老师一直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宰者,评价学生的权威人物,其实在课堂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由此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评改作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要把评改的一般标准给学生,教师也可以事先将全班的作文先整体批阅一遍给定分数,记录下作文情况,再让学生批改,然后,师生交换批改情况,进行最后的评定。
三、课本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
对中学生来说课本剧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课堂与书本无可比拟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尝试课本剧的形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一、学生编写课本剧是学生对课文的再创作。它不仅需要对课文文字的理解,还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深一步的挖掘,编写课本剧的过程,是一个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还得到另一个收获:写作知识远远超出作文课上、语文课中所获得的,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3
一、在课程的设计中融入心理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承受挫折,敢于挑战困难,具有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电工基础教学计划,既要有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计划,又要有思想道德与心里品质教育计划。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如以欧姆为学习榜样,主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和坚毅的性格,树立热爱科学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以法拉第、奥斯托和钱学森为学习榜样,培养学生树立唯物辩证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在课程的编制、选择上,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到电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特点、个别差异设计内容,分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因材施教;要挖掘教材中心理品质教育因素,找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品质教育的结合点,有序、有机、有度地进行心理品质渗透。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学生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分组试验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的同时,不忘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讲电磁感应和发电机时,可以补充介绍“科拉顿错失良机”的故事,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另外,教师要不断创设时机、创设情景,例如:课外阅读、电教手段,组织参观与调查,专题性研究学习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电工基础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电工基础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具有自由性和随机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心理品质和精神面貌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受益于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所以要检点自己,时时内省。强化自身建设和师德修养,发挥榜样的现身教育和影响作用。电工基础教师要博览群书,增加知识视野,才能寓教于乐,也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品质教育渗透于教材之中。在教学中,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能愉快轻松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不断调整,采用多种方式,特别要结合电工学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充分反映现代电工的新发展,促使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篇4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质量也得到了全面的优化,并在先进的教育环境下衍生出更丰富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基础教学理念为指导方向,灵活设计和应用相关教学资源,并充分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创建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掌握有效运用该课程知识内容。本文以在高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中渗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视角,简要概括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并对中职《电工基础》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如何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电工基础;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64-01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对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网络搜索了解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翻转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学生在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后完成相关课后习题的结构,而转变为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提前预习和掌握课本知识,并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该课程相关问题,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该课程知识内容的新型教学教学结构。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基础教学理论以及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条件下,借助现代化网络计算设计技术实现跨空间教学,完成传统教学结构翻转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基本教学任务就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来讲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育。而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观看教师所发放的课程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初步掌握该课程知识内容,最后在课堂中根据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应用该教学模式能够将教材知识理论有效融入到实践中,以理论知识引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并将此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还需要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具体来讲主要划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是教学前的预习模块,学生在进行课堂前的自主学习时需要借助广泛的网络教学资源,并在初步掌握该课程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完成相关试题,以便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掌握程度和不明确的知识点,综合整理相关知识盲点同时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实训方案。第二是课堂中的学习模块,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将其在自学中所未能理解、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谈论及交流,通过此环节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思维扩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制定的实训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并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传统教学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氛围过于死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其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吸收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现代社会的运转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高校学生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因此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还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用价值,使网络服务于教学与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内容,还能够拓宽其知识视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电工技术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应用网络社交软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为学生排难解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措施
1.针对课前自学阶段的教学措施。由于我国现行教育形式所致,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往往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为了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应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前,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则是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开展课前学习活动时,需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实训指导书、课件等教学资料加深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认知和掌握。在完成以上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网络学习库中选择相对应的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足之处,便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学习调整或向教师求助。最后,学生还应参照教师所提供的自主学习指导书,进行该项课程的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之所以设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加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社交软件的交流,能够拉进师生间的感情,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
2.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相关措施。通过学生前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内化。对于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首先需要与学生前期的自主学习形成呼应,同时能够内化课前学习内容。综合分析《电工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主要强调相关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应当安排在一体化教师完成。最后,这部分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课程实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能力较强学生,使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协助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引导、提示。
通过在课堂中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转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有效激发其自主能动性,使其能够通过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展开学习充分提高其学习兴趣。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够保证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作用还比较单一,需要结合其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效果。最后,由于该教学模式对于任课教师、教学条件、学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要求较高。因此,若要真正推广此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30(4):46-51.
[2]徐永贵,刘成新.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5-90.
篇5
一、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⑵初中阶段素质教育,在智育方面关键是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能力,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就要打破满堂灌、填鸭式,提倡少而精、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应该成为改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启发式教学过程可参考如下步骤: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可首先明示阅读提纲,叫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讲课时,教师要针对阅读提纲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言讨论。
3.讲课要少而精: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归纳知识,并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扼要讲解,使讲课少而精,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节省时间。
4.加强课堂练习:课堂教学要讲练结合,当堂巩固。课堂练习,要选择基础性习题。
5.教态、语言:讲课时,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语言要生动有趣。教师讲课要能吸引住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要少而精、启发式,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知识。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启发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要重视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基础,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实验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种严谨的思想作风对于今后学生继续升学深造或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凡是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教师都要克服困难,认真准备,确保成功。
三、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物理课应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
义务教育法虽然实施多年,但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以考取重点高中学生人数来评价教师的做法,没有根除。因此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一直损害着学生的身心
健康,也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纠正。
在中考阶段的物理课总复习过程中,要坚持以课本为主,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多数学生为主的原则。
1.以课本为主:目前,有关初中物理的中考复习资料、练习册和中考试题充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处理好课本和练习册的关系很重要。要坚持以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的原则,不能用课外练习册代替课本知识的复习。课本知识内容是一定的,而课外习题却浩如烟海。脱离课本而专攻课外习题,必将堕入题海,迷失方向。
课外练习册应该精选,选择知识复盖面大,习题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的练习册。做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参考,给学生订上一种即可,不可多订。
各种练习册大同小异,重复繁琐,多订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干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复习,这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
2.以基础知识为主:初中物理总复习,应坚持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的原则。作业要着重基础性练习题,不要用主要精力去抠难题,因为难题是由基础知识组成的,学
生对综合性强的题所以感到难,根本原因还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难题”也就不难了。如果把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抠难题、偏题上,忽视
了基础性练习题及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那将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的做法。
3.以多数学生为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应坚持以中等大多数学生为主的原则。
只是重点培养少数尖子生,准备报考重点高中,而放弃多数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多数学生身上。因为第一,初中学生可塑性大,经过努力,中
等生可以转变成优等生。只有占多数的中等生的成绩大幅度地提高了,才会出现比较多的优等生。第二,义务教育法规定:“提高全民族素质”。第三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
才是多方面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应放弃多数学生,对少数后进生,也要课下适当补课,争取合格毕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物理教学不要搞“题海战术”
篇6
【关键词】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教学
1.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2.重情境教学
2.1 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电视、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 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园丁,让学生像花园里可爱的花朵一样尽情地享受阳光和雨露。
2.3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杂志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这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3.1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3.2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了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广泛覆盖,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施中要把握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学的结合运用。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要反思带来的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让教学精神大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扬利去弊,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通常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如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就坚决抛开,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高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时要注意到,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要有度,不能一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辅佐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师讲课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课堂教师仍然要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如果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看,也会造成视觉的疲劳,忽视教师的重点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为了突出多媒体的外在功能吸引学生,而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或者没有体现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扰乱了思维,学习很盲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机械地从网络下载、拼凑这么简单,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抓住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1]郑振峰,宋文辉,李冬鸽.现代语言学和中学语文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篇7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 ,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最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8
1 前言
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与培养学生基础操作能力是中学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同时能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把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操作能力结合运用到实际操控中,为将来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做好铺垫。实施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不仅能够提高中学学生的信息文化知识与创新实践精神,而且还可以提升整体的中学教学水平,因此对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 中学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Dos命令、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基础知识。但是在信息现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与操作能力,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教材的内容传统、陈旧,缺少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跟不上时代信息化的潮流;计算机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繁多,并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加深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难度,从而无法使计算机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2 学生计算机能力存在差异性
因为每个中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互不相同,从而造成中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一些学生基本能够进行独立的计算机操作,一些学生完全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一些学生还未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硬件与软件,一些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软件处理与系统运用等。这些差异性对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许多中学校仍然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教材内容也没有进行更改,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计算机授课毫无重点、枯燥乏味,使计算机教学质量下降,从而阻碍了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2.3 教学模式单一
中学计算机理论知识内容比较广泛,但计算机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因此学生无法全面地学到充足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尽管计算机课程普遍出现在大多数学校之中,但教学形式依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一直是计算机教学常用的模式之一,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操作技巧方面受到限制,学生的思路只能按照教师讲解的套路进行延伸,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计算机逻辑思维与操作能力,从而降低了计算机整体教学质量。
2.4 师资力量薄弱
一般情况下,部分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只是进行短期培训就开始上岗教学,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文化水平,无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与计划。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一些计算机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难以跟上时代的变化;另外,部分中学会聘请大专、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行教学,虽然这些教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是他们缺乏教学经验,而且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处理,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来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
3 实施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策略
3.1 改变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一些计算机教室不仅身兼教师一职,而且还要分管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相较于其它科目教师而言,工作量与待遇呈反比,从而使计算机教师对工作缺少热情与积极性。所以,计算机教师要提升自我的思想观念,了解素质教育与计算机教育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第二,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理解教育不只用于传递文化知识,而且是发展认知的必要方式。所以,中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学习之中,从而发挥了其主体作用。
3.2 课程结构的改革
因为中学生学习任务量大,学习科目繁多,所以无法编排更多的计算机课程。针对有限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应该制定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来实施教学,教材的内容要能发挥出全面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内容,又可以对目前市场发展的最新状态有所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材料或者成立学校的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3.3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应该选择与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相符合的理论内容。教材内容应该以实际为出发点,做到有重点、有规范、层次分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且,计算机教材也要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更新进行升级调整,使计算机教材内容涵盖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4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中,教师的品格素质是决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所以,中学教师要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自我提升来充实计算机教学能力,加强自身的素质锻炼,吸取成功的教学案例来积累经验,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学内容显得极为重要。高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和高考课程,如何教好它,使学生学好它,是摆在广大高中数学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中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已趋于成熟,从而,自制力相对来说较强,在学习上相对主动。但是,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现在,本人就把这几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简单地介绍如下:
一、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这三大领域来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媒体,在充分理解教材和认识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然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每一节都会有一个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重点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都会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也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会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数学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
三、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点
为了出色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来选择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教师往往选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同时,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还会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几何模型(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等)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制的几何模型,启发学生发现空间中点、线、线与线、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增加自学能力。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问答、谈话、读书指导、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点、教师的主导作用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精讲,尽可能地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多思考,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加以总结,给予鼓励。有时,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提问,给他们较多的锻炼机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仅仅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四、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要求很高。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精力放在了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做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忙忙讲公式、定理的推证,草草结束对一道例题的讲解,忽视了公式定理中蕴含的解题方法和规律;盲目地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来“悟出”道理,对公式、定理的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浅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考试的失败。因为解题速度的快慢及准确度往往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篇10
一、分析自身资源及经济环境,确立骨干专业的建设方向
1.充分占有资源
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形资源,包括资金、设施等;另一类是无形资源,包括办学历史、师资队伍水平、教科研能力及社会信誉等。对资源的占有是专业建设的战略基础。但这两种资源对专业的建设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形的资源是学校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但这类资源是初始的。而那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所形成的无形资源则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对于我校来说有型资源比较欠缺,而无形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所以要在社会中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充分占有资源,尤其是无形资源。
2.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接口,我县是农业大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应当建设服务“三农”的骨干专业。所以我校形成以种植和养殖为龙头的骨干专业,为服务当地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3.在与同类专业的比较中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
必须充分、客观地分析所办专业与同类专业比较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尤其是要避免自己在劣势领域与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对抗。我校是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职业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学校要认真分析办学多年来所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发展和壮大养殖、种植专业,随着我县红色旅游业的开发,加强这两个专业的建设,不断地进行短期培训,校企结合使专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为我校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清晰的专业培养规格
1.学生的思想品德规格
即以爱岗敬业为中心,规范学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本专业或工种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考虑到职业中学的客观实际,应着重学生的政治思想、职业情感、职业责任和纪律、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规格
普通文化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兼施,以专业教育为主,着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学习必要的普通文化知识,成为确定职业中学制定学生普通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规格的指导思想。制定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规格,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双重目标,使普通文化课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必要的专业特色;制定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规格,要根据职业或工种的需要,构建包括实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用的技术理论在内的实用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当前需要,又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3.学生的职业能力规格
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基本职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胜任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作能力。其二是综合职业能力,又称关键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对新技术的理解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和意志品质等。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从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按岗设课,按需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养殖、种植员工。
首先,学校应当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的经理、技术总监作为委员,对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用人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最后确定课程的开发,使教学与专业发展同步,缩短学生毕业后到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
其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渗透在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每学期要安排学生到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田间地头对当地居民进行指导,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三、规划骨干专业的建设
1.依托企业办学,共建精品专业
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我校确立职业学校应主动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制定了“以种养业需求为重点,园林设计需求为基础,第三产业需求为补充,实现校企‘联姻’”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方向。紧紧依托企业、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着以能力为本位,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利用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针对当前课程结构、体系、内容与教材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以养殖生产操作为主线,强化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为宗旨,来设计新的课改方案。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拥有一流教师,才有一流专业。通过开展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教研组达标创优建设”为内容的“两大建设”活动,外出参观学习来初步突破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从而选出几名优秀青年教师。与此同时,再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重点是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与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
实训设施建设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种养专业的优势,加大对这些专业的硬件投入。重点是校内外的养殖基地等实验实训设施、场所的新建和改建。通过实施骨干专业现代化建设,真正实现教与学比翼齐飞。优良的办学条件,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教育资源开展技能培训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出贡献。
总之,加快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而要使职业教育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骨干专业现代化水平,我坚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本着教育为民的思想,农村职业教育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炜.“课程・目标・方式”三维互动\[J\].教师发展论坛,2011,(3).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 上一篇:经济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
- 下一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