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风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互联网商业银行风险管控
一、互联网金融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依托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凭借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收益高等特点迅速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然而,互联网金融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由于目前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网络征信系统的不健全,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逐渐暴露。众多P2P网贷平台的“跑路”,个人存贷款信息的泄露,给人们敲醒警钟。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逐步放大了金融行业的风险性,作为传统金融主导的商业银行如何在参与网络金融竞争的同时,建立有效进行风险防范、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的新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企业、个人进行存、贷款业务的主要机构。大量业务需要人为操作,所以面临经营操作风险;将货币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从而面临投资失败、放贷不能收回的信用风险。利率、汇率的不断变动,给商业银行兑换业务带来很大不确定。但是,这些风险通过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贷审批、提取准备金等措施,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我国商业银行历经百年的发展,对固有风险应对措施已相对完备。
(二)互联网金融将商业银行推到风口浪尖
互联网渗透到金融领域,将互联网的自身不足带入了金融机构,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
1.法律、法规的不完备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予以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出台。互联网金融很多领域的监督目前处于真空状态。但是,中国网民的发展成几何倍数增长,互联网金融领域问题不断爆发。为了适应互联网迅猛网站,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有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柜面操作,电子银行业务操作人不用通过身份识别而进行大宗支付、快速融资等业务,因为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控等措施,给非法洗钱、融资提供了机会。
2.客户信息泄露
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大量客户的存款、贷款、消费信息被保存在互联网上,但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网”。一旦遭遇黑客攻击,大量信息被泄露,就可能影响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转、危机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为了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各家商业银行推出了“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只有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才能防范银行、客户信息的泄露。防止支付宝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重演。
3.高额利益诱惑下的信用安全
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服务,交易双方根本不需见面,就可以完成交易。谁未交易双方的信誉作担保呢?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线下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销售网上理财产品,其高回报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但托管的银行无法为理财产品提供信用担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无人保证。
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主要分为风险、资本管理部门、独立的审计部门、内控评审部门,各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制约。风险管理的内部流程包括环境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针对线下交易,已相对完备。
(二)互联网+时代,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升互联网金融时代风险控制的基础。只有拥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才能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切实保证客户资金安全、防范信息泄露、降低支付风险。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应投入资金用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不仅用于研发、创新、维护自身的电商平台,还要将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技术创新中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的识别、控制,做好客户信息、交易记录的保密存储,防范黑客攻击网站、阻止病毒侵染数据,提高信用卡盗刷风险。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风险管控的效率
传统的风险管理虽然比较完备,单过程冗长,不适应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便捷的要求。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目标设定、识别、评估、控制、评价。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依据自身风险承受水平、资产状况、客户需求、企业发展目标、电商平台发展情况等确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在风险识别环节,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前已发生的各类金融风险事件、以及各类潜在风险为基础,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树图分解符、专家意见法、筛选-监测-诊断法等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积极防范。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应强调以事前防范及事中控制为主,对存在高风险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控,评估风险大小、是否在可控范围内。风险控制、评价是指在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时,商业银行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发生的风险,并及时作出经验总结。
四、小结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引发诸多安全问题。各家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加强风险措施交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网民,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聪聪.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内部控制策略.区域金融研究,2015(1).
[2]梁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调整.新金融2013(7).
篇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发展模式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迅速增加
自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我国以来,其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数量持续攀升,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在它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互联网支付领域,获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牌照的机构有100余家,2016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C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在网络借贷领域,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数量为2349家,借贷余额6212.61亿元;在众筹领域,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在2016年末,国内上线互联网众筹平台608家,正常运营平台337家,整体筹资规模估算在220亿元左右;在互联网保险领域,2016年共有117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签单保费2347.97亿元。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和丰富。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个行业,这也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这些模式内容上的创新和丰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在银行进行网络借贷业务方面;二是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三是在P2P网络借贷方面。首先,在银行开展的网络借贷业务已由传统的“网下申请、网下审批、网上发放”,经由“银行+电子商务平台”,而创新发展出了“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其次,在第三方支付方面,也由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有担保的第三方支付等内容,而创新发展出了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基金、保险合作进行理财的内容。第三,在P2P网络借贷方面,则由纯粹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创新发展出了P2P平台跟担保机构合作、线上与线下结合以及债权转让等内容。
三、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尚未建立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些企业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打球,甚至违规发行理财产品,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的底线。此外,我国的信用体系有待完善。与国外模式相比,我国的信用体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完善的信用认证体系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网络借贷的风控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借款人身份信息的核实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交易双方都具有较显著的虚拟性,增加了交易者身份认证、信用核实等方面的难度。二是缺乏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在一些融资模式下,网络平台不监控借款人的资金用途,这就使得平台无法确认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承诺用途。三是缺乏对借款人的有力约束。信用贷款一旦出现违约,网络平台一般采取公布黑名单的处理办法,缺乏有力的催收制度和法律手段,存在维权难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否安全与互联网金融能否健康地运行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数据传输故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的出现,都会给该系统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成为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技术风险。
(四)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短缺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人才供不应求,有专家表示,未来5到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100万以上,人才需求也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现有的法律体系还是相对落后的,完善的监管体系尚未确立,分业监管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跨领域经营新型金融模式的监管需要。因此政府应加快开展相关立法工作,对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二)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应当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企业应当就自身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担保机制、风控体系、网站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强化风险识别技术和应急管理措施。其次要守住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底线,提高对金融行业运行规律和监管法规的认识,严防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非法集资。最后设立客户准入机制和第三方保险服务业务。为了能够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当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客户必须在满足多项资质认证之后方可进入相应的系统 。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减少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产生的风险都会造成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因此构建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变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基础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力度开发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安全保障,提高互联网金融交易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培养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兼备金融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知识的人才还很缺乏,因此对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从业人才和监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该加强培养既具有金融知识又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在各大高校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定期对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风险监管能力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篇3
关键词: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风控 融合
互联网从1987年进入中国,经过十几年缓慢的发展,在2011年开始了进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质性热潮,到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达到一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寻找互联网为依托,逐步形成了网上支付,网上购买,网上集资,网上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的选择。
传统金融打个比喻可以称为“凳子金融”,最大特点是“守株待兔,等客上门”,最大的特点就是凭借自身具有牌照优势来谋取利息差的一种“衙门式”服务模式。相比“凳子金融”,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通融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使传统金融不得不撤销凳子,真正回归“便捷、对称、互动、普惠”这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其创新强、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等特性。金融的核心能力是议价能力和风险定价。客户金融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中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通过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或服务尊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导向,反向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金融化于无形,去中介化,通过交互式营销,这些操作只需要用指尖点击鼠标或者用指尖触摸手机即可完成。称为"指尖金融”。
今年暑假,有幸与几个同学组织了闻融互联社会实践队,实践的主题是考察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重点考察了P2P代表公司红岭创投、O2O代表公司深圳淘金山公司,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公司深圳广道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的深圳众投邦公司、提供小微金融理财服务信贷工厂的联金所、创新型互联网抵押贷款平台钱来网公司,通过调研并在各个方面搜集资料,认识到目前金融已经实现大跨越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从交易各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要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进行操作,发展到互联网金融供求各方的信息获取趋于相对对等透明,通过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跨越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彻底改变了“凳子金融”的运行操作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用数据云计算通过设定的各种风控模型,寻找相应的客户群体,快速进行决策,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使供求各方信息沟通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各方真正实现了资金的对接。
现代金融发展从“凳子金融”到“指尖金融”的跨时代的演化,形式改变了,但金融的核心本质-信用与风险却没有改变。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使数据信息更及时、更透明、更多元、更动态、更可靠,对金融需求双方的信息对称和交流作用凸现,使需求双方匹配的时间、空间更广、更宽、更分散,金融风险匹配和防范能力更强,信用识别效率更高。解决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历史难题,更为高效便捷地实现数据分析、信息透明、资源整合,给“凳子金融”生态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刹那间,“指尖金融”成为掘金利器,各路精英云集,各种新概念频生,各种模式呈现,各种平台云起,欣欣向荣的景象,难免也出现各种乱象,坏账、跑路、破产等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对风险的无所敬畏。 “指尖金融”的风险究竟有哪些? 同属于金融领域,相对于“凳子金融”,但发生的诱因、形式等不同,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借款方不愿意或者无力履约造成未能及时或者足额偿还而违约的可能性;
(2)道德风险:企业内部欺诈、流程不完善漏洞、员工违规操作等;
(3)交易风险:交易操作风险;
(4)技术风险:于经营的平台信息技术系统发生故障,使得系统失灵或者业务中断不能保证交易有效、及时、有序、顺利进行;
(5)监管风险:由于国家监管或者政策法规,自律性的组织制定等各类规定涉及的可能遭受到的法律或者监管的处罚从而造成的重大财务损失风险;
(6)市场风险:未预料或者对市场利率、国际汇率、借款企业或个人经营的行业市场波动进而未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的潜在风险。
金融服务的本质在于收益实现的延迟性,与普通的商品交换不同,在商品交易交换、支付完成以后,收益立刻体现,即使存在赊销方式,也是金融服务的范围。正是由于这种本金归还的延迟性,就形成风险后置,所以就必须搭建相应的风控系统。针对上述的信用、道德、市场、政策、监管、技术等风险,设定相应的风控体系。
目前国内的各家平台的风控体系良莠不齐,针对不同的平台运营模式(表现为纯线上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下债权模式、公益模式等)可以归为下面几种风控形式:信用认证包括信用报告等;引入保险模式、机构担保或者抵押物、质押物等担保方式;采用风险备用金计划;快标分散风险;债权拆分组合进行转让;平台保证自担风险模式;金融机构信用模式;小额贷款担保模式;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目前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选择了和专业的第三方风控软件提供商合作的模式,将自有模式和三方结合起来,比如国内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使用的风控反欺诈服务。但由于征信系统不开放,假冒猖獗,投资人不成熟,热衷刚性对付,征信不完备,需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引入各种担保模式,难管理,目前企业担保的数百倍于自己净资产的交易,杠杠放大过大;而且目前担保行业也是鱼龙混杂,无异于同床异梦;风险准备金模式很难将不良资产覆盖,而且监管不严会被挪用。看似完美的风控背后也会让人心头一紧。
“指尖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个淘汰,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的对待,既不能谈“互联网”就色变,把“指尖金融” 看成混乱不堪,不加甄别一巴掌拍死,全面枪毙;另一方面也不能任“指尖金融” 衍生出“草根金融” 放任自由生长,对其风险及控制不理不睬,要认真对待,寻求规范发展的道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其充分生长壮大。同时也要以金融创新和金融重塑的姿态积极推动并对其规范监管和引导,并学习传统金融多年的监管经验,摒弃不足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方式,通过海量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逐步形成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体系,从而突破“凳子金融”的监管理念,适应“指尖金融”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为互联网金融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传统金融具有口碑强、多年积累的甄别风险能力、资本、规模效益、客户群体等方面的优势,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大额的借款情况,而互联网金融却在数据挖掘和数据积累等方面优势,能够低成本拓展客户和发展业务。二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在金融功能上的优势互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对象的互补。“指尖金融”实际上是对“凳子金融”传统业务较少涉及或服务盲区的领域进行补充。传统金融追求规模经济性,集中将资源分配到对利润贡献大的业务领域,出于成本与风险的考虑,针对中小企业或者次级借款方面由于获取信息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时间等各种成本,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从而小微企业扶植力度欠缺。但“指尖金融”规避了这一弊端,成功将“长尾理论”运用到金融业务服务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利用率,弥补这一不足。“指尖金融”凭借其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操作便利的先天优势,建立具有门槛低、效率高、手续简单特点的融资平台来满足小微企业和次级借款者的融资的实际需求,对“凳子金融”服务范围进行了有效扩展。但在高端客户群体的点对点的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则是“指尖金融”的短板。
二是思维方式互补。“凳子金融”由于具有独特的牌照优势,更多依赖于雄厚的资本以及口碑以及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与监管政策的指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导致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而“指尖金融”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用户体验,注重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传统金融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思维方式上看,“指尖金融”与“凳子金融”之间形成一种线上与线下、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金融理念的优势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运营管理中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数据云计算思维、用户体验思维以及平台交互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思维。
三是运用技术互补。互联网优化了“凳子金融”服务手段,改变了以本身为主导出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满足用户需求而服务点对点的资金对接服务手段。“指尖金融”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和海量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用户、云、产品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动态、多维的生态系统,从而深入挖掘不同用户消费偏好归纳出个性化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客户带来丰富的多元化产品和完美的用户体验,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更低、操作更便利。
从上面的介绍和分析,“指尖金融”并不是对“凳子金融”进行毁灭性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思维方式下进行二者的融合,向着智慧银行方向进行变革。融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是“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的前提。互联网金融拥有大量的用户行为、用户习惯、购买行为、交易数据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获得用户需求,而传统金融对客户群体的资信各种财务数据以及资质状况比较了解。将两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全面地了解各种用户群的相关需求及各种信息,从而对后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提供更完善的数据。
二是建立共同评级系统。“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在征信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评级系统。各方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完成这个数据系统。数据共享以后,信用信息更完备,根据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重新建认评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的分析客户信用评级,拓展客户规模和客户群,提升整个利润空间。
三是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以后,在金融这个大框架体系下可以从金融理财、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等等多个角度、多维度进行,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碎片化的思想,通过产业创新可以实现更多的跨界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覆盖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是建立共同风控系统。“凳子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并经过市场检验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风控系统。“指尖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海量大数据也形成了数据特色的风控模型,通过战略合作,发挥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构建完整的金融生态圈,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前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今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及如何快速发展引起了政府、学者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而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经济理论界、实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缓减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随之互联网金融应用而生,互联网金融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1、互联网金融及其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对接,交易成本大大减少。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了迅速发展,截止2012年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全年交易规模达到40000亿元左右,保持70%左右的年增长率。近日,阿里金融打造了一场金融盛世,通过淘宝小卖家,一天内分分享了350亿元的淘宝信用贷款。所有的贷款均在互联网上完成,没有任何的信贷人员或是中介人员的介入,没有任何一家小卖家提供担保、抵押、所有的小卖家获贷凭借的都是自身信用。
美国经济学家默顿和薄迪认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也就是说,只要金融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就变得没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达到金融脱媒的状态。金融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支付和清算,聚拢并分配金融资源,管理和分散风险等。那么,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优势是:资源开放化,包括开放的平台、资源能得到共享;成本集约化,信息能实现最大化对称;选择市场化,改变了过去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形式;渠道自主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前端的整合,扩大服务的边界;用户行为价值化,利用云计算将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商业价值。
2、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分析
2.1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等能够及时获取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阿里巴巴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形成的数据,可以解决用户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等问题,再通过阿里金融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商家发放贷款;智能满足用户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借贷行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自动匹配需求,大幅提高了效率;尊重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的体验成为了主导,一切都是为了使客户能够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完成交易;覆盖面更广,突破了传统的网点服务模式。
2.2 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但是不凡约束其发展的因素:金融的本质性风险控制,不管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风控始终是第一位,只有做好风控,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否则任何繁荣都只会是昙花一现。首先,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我们很难准确把握其真实的融资需求,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不稳定性,其发生坏账和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又能降低违约风险,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互联网金融由于无法吸收存款而带来的资本约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再次,虽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数据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但是数据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如何衡量也是重中之重。基于数据分析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如果数据本身都存在问题,这样的金融活动实际上是没有效率的。最后,互联网金融尚处于无监管机构、无准入门槛的阶段,发展混乱、鱼龙混杂,人才和渠道的制约也决定了其无法提供高端的金融服务,对消费者的信息保护也存在挑战。
3、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行性分析
虽然上述辨证的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如果融资过程中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辨证的对待互联网金融,分析其在我国操作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存在大量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几乎都面临融资问题。第二,我们的小微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往来账。因此我国具备了实施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条件,但是目前我们所欠缺的是就是一家能够把债权人和投资人联系到一起的中介机构。这位中间人,一方面需要收集各种应收账款性质的发票;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具有投资意识的并且愿意投资的投资人,当这两方面各自被找到,我们的中间人就开始工作,帮助两方面达成交易意向,从而促成交易提取佣金。因此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到我国已经具备这种新型融资方式所要求的基本条件,但是还欠缺一些推动力量,同时如果要推行这种新型融资方式还需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第一,如何从法律上对这种融资方式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参考;第二,如何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信用体制。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使其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确发展实体经济是根本,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政策倾斜都要服从这个大
局。探究新情况,以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原则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方努力,共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于洋.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刘晶晶. 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防范;法律法规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1)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在现在日常生活中第三方支付成了我们最主要的支付方式,而且成功占据了小额支付市场的大半比例,除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外,阿里巴巴和微信是现在支付市场中的“领头羊”,它们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齐了带头作用。(2)融资平台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在网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使用来看大多数人使用的是花呗借呗等网络小额贷款。P2P借贷平台是一种能够快速便捷融资的网络融资平台,由于它办理的手续非常简便,所以P2P平台出现的不法现象很多;众筹融资平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但证监会已经认可了众筹融资的合法性,只是关于众筹融资的法律条文尚未完善。(3)大数据金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主要是对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和分析,方便快捷的向客户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我们将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做出相应的预测,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及时抵御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可以尝试与大数据平台进行合作,通过借鉴使用数据平台的云计算平台,来弥补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不足[1]。(二)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1)互联网金融法规缺失与不明晰。目前,我国其实并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制定单独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业务与现行法律的不对称导致了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称导致不明晰,甚至会产生金融风险。对于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有相应的金融许可,用户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平台的账户是否属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问题,现行的法律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和约束,假设出现类似于平台破产或者是网络诈骗等时间,不仅是平台用户就连平台的权利也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2)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很短,金融监管体系还尚未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缺乏一定的依据,使得管理起来有些困难。像我国的电信部门和工商部门只是负责备案和工商登记等一般行政管理,它们不直接参与管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具体业务。正是由于体系的不完整才会导致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网络信贷诈骗、非法集资和平台诈骗等风险事件[2]上述说明构建一个有法律效力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是迫在眉睫。(三)现行法律中的条款与互联网金融存在矛盾的情况。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它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像交易和获利方式的改变导致以往的法律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需要。如果想要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就必须要对现行法律中不匹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且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互联网金融监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让整个体系的运行更为顺利。
二、解决互联网金融潜在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相应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及管理措施。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立法工作。政府应该出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经营范围,性质等制定有关规定,尤其对于平台的职能范围做出严格的限制。其次,要严格把控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准入标准和退出限制,并对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彻底清查,对于不符合标准、风险较高的平台坚决予以关闭。第三,要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还要协助相应金融机构制定金融行业规范[3]。(二)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要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我们要对消费者进行一些列的宣传活动,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还有信息的保护意识,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虚假信息严肃查处,严格禁止非法吸资的活动出现。其次,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完善自家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如建立资金监管,制定反洗钱制度等,要岩加强风险的控制。第三,要完善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个人资信透明化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客户真实信息的审核力度,从而形成信息的评级市场,以至于可以对抗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第四,从第三点得到启发,我们要加大信息的披露程度,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真实的网络安全体系,以至于构建一个信任度更高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第一步先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息平台从而将各自监管的信息分享出去,这样一来既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又减少了成本。第二,监管部门要成立一个专门处理风险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个机构专门负责处理违法违规和发生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制度上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最后,更高一级的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成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委员会,这样一来,各个级别从低到高层层把控,共同监控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预料到其存在着很多巨大的潜在风险,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我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者有法可监管,信用体系才会更完善,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位置,如何更高难度的分析此体系仍需探讨。
参考文献
篇6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随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开启金融行业的新篇章。金融行业已经不再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为载体的形式,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多种新模式,包括传统金融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最常见和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如何把控新局面,管理金融行业风险已经是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经历了最初的探索期之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业务模式迅速发张,以余额宝为首的网络理财方式大量出现更是让人们对网络投资的热情倍增。互联网金融在带来普惠金融概念的同时还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之相关的风险亦开始慢慢暴露。近年来也频繁出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断倒闭以及“跑路”现象,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风险和负面影响。近截止至2016年2月,国内P2P网络借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额为16086亿元。2015年12月初,北京e租宝网站被查出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截止至2015年11月30日,e租宝待收余额高达524.89亿。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借贷公司、非法集资等行为会使人混淆不清,让人难以进行分辨,使得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根源
追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根源也是其模式的自身特点,即基于其依赖互联网产生的原因,因此具备相当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同时又不失传统金融的特征。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效应非常显著,如开发、平等、互动等明显的网络特点。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网络上的平台互动,使金融实现网络化、隐性化和去中介化。其次,互联网金融仍然保留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核心依旧是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合同,实现资金跨期价值的转移,也符合金融为投资人带来高收益同时以高风险为代价的基本逻辑。最后,互联网金融追求的是用户的体验也是用户的利益,融资成本的降低一杯高风险所替代,跨期转移资源清算和结算支付,使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两类高风险行业衍生出另一种新式的风险。
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防范风险
由于投资者对融资者融资项目及融资平台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仍然较低。近年不时出现的网络融资平台倒闭甚至卷款潜逃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之类的消息也事出有因。P2P网络贷款、众筹等融资模式存在非面对面接触导致对客户及交易对手了解程度相对传统融资方式下降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行业要想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确保金融行业稳定发展。
1.法律风险
对比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滞后的法律法规的监督系统也会带来一定的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种类形式多样化,然后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法及时出台,导致整个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首先我国可以参考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案例,然后通过我国现实的国情制定最合适的法规,例如对计算机安全管理法的制定也需加快日程,同时还要对电子平台进行规范管理,抓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及防范,建设持续健康稳定的法律社会。
2.技术风险
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以及对其风险进行防范的同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功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建立互联网网络金融风险制度,开展风险预警、资信调查、自动化征信等,实时、高效的大数据征信及反欺诈手段,实现信息数据整合输入以及多种手段、渠道支持反欺诈管理加速发展内部科技。聘请专门的人和岗位进行互联网金融下的风险及其防范的管理,建立安全健康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产生是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而导致的债务市场价值波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有些企业如阿里、苏宁利用自身的电商平台所累积的经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再考量第三方验证的客户资料,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进行客户风险的评级分层,量化地区分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的情况。关于信用风险的应对,则应该对信用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并建立完整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能够在金融行业以合法的方式资源共享,保证能够在互联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源于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与交易过程的系统失灵有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系统无论是对于工作人员还是客户都有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损失。当前程序化的发展使得客观的操作风险可以控制,而主观的交易操作风险需要强化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与向投资者普及基本的风险收益的常识。
5.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风险,互联网金融还会出现其他种类风险。新概念的提出势必会经历阶段性的推进过程,在此期间民众会因为认知等发面的偏差对此产生认知误差。而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个行业标准尚未启动实行。所以,很多问题出现,尽量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别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的防范和规范以及处罚措施,积极地解决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序地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在全球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机遇,同时却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必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一步步加快脚步。此时即便面对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机会,实施宏观微观并重的防范措施,积极主动进行金融创新,努力减少各种类型的风险,尽力降低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保证金融产品收益的健康稳定,使互联网金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篇7
【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supervision game; P2P loan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49-02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兴起,其主要是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去进行金融交易,减少了金融交易的环节,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互联网金融具有多种模式,其中P2P网贷模式最为典型。其主要是进行点对点中介服务,依靠网贷平台进行操作,从而完成交易。P2P网贷模式具有门槛低、用户面积广等特点。因此,对P2P网贷模式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行研究,对于促进P2P网贷业务的发展和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市场的联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不断被研发。不同行业的企业相继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与其他行业市场联动的模式逐渐形成。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市场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三者之间的领域与业务具有一定的联系。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产品、服务上,能够给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持,提高了企业的资本运行效率。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可以充分发挥作用[1]。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安全市场的联系,主要是网络安全技术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提供安全保护,网络安全能够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例如,P2P网贷平台的运营,需要安全的网络环境,从而确保平台与用户的利益,降低网络金融交易的风险性。
3 互联网金融监管下主?w之间博弈行为研究
P2P网贷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其参与对象主要有P2P网贷监管机构、P2P网贷平台企业、借款人、贷款人。P2P网贷监管机构,主要的功能是制定行业的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性。P2P网贷企业能够为个体商户、企业、个人等提供贷款服务,主要对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3.1 借款方与P2P平台企业之间的博弈
P2P网贷模式,能够进行信用担保与信用中介。但是由于我国征信体制不完整,P2P平台对于用户的征信调查不完全,增加了平台交易的风险性。借款方利用这一特点,伪造虚假信息获得利益,不仅会给贷款方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平台的信誉[2]。因此,P2P平台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去分析P2P平台企业与借款方的博弈行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设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P2P网贷的参与主体齐全。②P2P网贷平台的借款人信誉不同,需要根据征信资质进行等级分类,等级信息仅借款人知晓。③对于征信资质良好的借款人,P2P网贷平台允许其进行交易。④对于征信较差的借款人,可以选择是否提交资料。⑤引入第三方自然人作为博弈起点。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参数设计,主要有P2P平台企业信用审核成本、审核效益、征信不符合的借款人进入平台带来的损失、借款人提交资料进入平台的成本、借款人通过审核后得到的收益、借款人资料伪造的处罚、P2P平台对借款人征信高低的评价概率等。通过博弈模型可知,P2P网贷平台的权利是审核与不审核,借款人的权利是提交与不提交。借款人在不提交资料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收益与损失。若是借款人选择提交资料,P2P平台可以选择是否通过。根据博弈模型可知,P2P平台企业与借款人之间的博弈平衡,主要取决于借款人提交征信资料,平台对征信进行审核。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设置市场准入原则,从而提高资质的审核质量。
3.2 监管方与P2P平台企业之间的博弈
P2P网贷平台需要遵循P2P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维护P2P网贷市场的公平性,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3]。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对P2P网贷市场进行监管,实时掌握P2P网贷市场的运行情况,从而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是对P2P网贷企业进行风险监测,对企业运行正常与不正常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针对P2P平台企业运行的两种情况,建立对应的博弈模型,从而对风险进行监测。
监管方与P2P平台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参数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P2P网贷企业筹集的资金。②P2P网贷企业运营获得的收益。③P2P网贷企业给予贷款方的利润。④P2P网贷企业运营过程,监管方给予的补贴。⑤监管机构进行风险控制花费的成本。⑥监管方对于未按制度操作的P2P网贷企业,采取的惩罚措施。⑦P2P网贷企业不正常运营,监管方未发现情况下,给社会带来的损失。⑧P2P网贷企业正常运营的机率,以及监管方有效监测P2P网贷企业的概率。
根据监管方与P2P平台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可知,监管方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平衡二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监管方可以通过正向的措施,采取政策鼓励P2P平台企业正常运营,同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反向措施主要是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测,对非正常运营行为进行惩罚等,维持P2P平台企业正常运营。
4 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的建议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下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研究,提出对应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P2P网贷行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业信用评级系统,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4]。P2P网贷行业信用评级系统,能够判断借款人提交资料的真实性,降低了企业信用审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征信审核的可靠性。②大力开展理性投资,有效进行风险规避。贷款方需要仔细核对信息,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情况,合理进行风险管控。③建立P2P网贷保险制度。P2P网贷平台可以引入第三方担保人,从而维护贷款方的利益[5]。若是发生欺诈行为,可以通过保险金进行赔偿。④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运行体系。监管方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对P2P网贷企业的资金流向、用途等进行监控,并且及时对企业进行风险预警,从而确保P2P网贷企业的正常运营。
篇8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有所创新,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下,传统金融如果能够积极的应对,与互联网金融发展并重,那么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起步较晚。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中介,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化方式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投资门槛大大降低,简化了金融交易。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相应的法律维护制度没有跟上,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三、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中小企业贷款大都具有短期和小额的特点,而互联网金融恰好能够满足此类需求。互联网金融会在专门的网站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进行审核,公开可行性投资项目,并且设立投资需求专属交易平台。
第二,互联网的虚拟网店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银行的物理网点,实现了资金随时随地支付等需求目标。尤其是当移动用户的手机终端被广泛与银行的客户终端连接后,银行的物理网点急剧减少,银行员工也会大幅度下降,对从业人员形成严峻挑战。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形成冲击。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取代了传统资金供给的规模效应。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企业的借贷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相关理财业务的办理不再受到传统金融中介的限制,理财业务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衍生出的微博、微信及支付宝等载体直接进行,操纵更加方便快捷。
第四,互联网功能强大,一些新的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功能还在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些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交易替代传统交易方式。
第五,互联网金融可以大幅度降低业务成本。据数据显示,欧洲银行测算单笔业务,营业点是1.07美元,电话银行是0.54美元,ATM是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仅仅是0.1美元。银行通过在线支付的虚拟成本是通过实体营业点支付的1/16~1/6。
第六,大数据信息集散处理大大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互联网产生大数据,通过事实分析和挖掘客户交易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准确预测客户行为,有助于提升对互联网金融和营业风险的控制。
四、传统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生态融合进化到一个更高境界的过程,是金融变革的一种过渡形态,由于其偏远分散、风险较大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而传统金融业在解决大额综合金融方案、财富管理等方面,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依附于传统金融生态体系,是信息技术与金融融合的过程。应该汲取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运营模式,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步伐:
1.充分利用好传统银行自身的信息充沛、资金雄厚、网点众多、客户广泛、金融人才齐全等优势。借鉴互联网的新理念、新模式,创造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2.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业拥有更雄厚的发展资金和后盾支持,有大量的社会经验和人脉基础,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所以,在遭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时,传统金融业不妨继续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加强综合化服务机制的完善,吸引更多用户选择传统金融业。
3.加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集散处理功能,提升金融业服务与风险管控的能效。比如通过社交网络或电子商务平台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部分个人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预测客户行为。如为经常在饮食行业刷卡消费的用户,出台每周的固定日期的饮食业刷卡优惠的政策。
4.明确自身定位,扩大差异化优势。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会与传统金融业抢夺现有的金融市场,压缩传统金融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传统金融业必须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也就是说,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市场的拓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准确划定自身的市场位置。从而对自身的转型业务进行不断的拓展和深化,扩大自身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差异化优势。以客户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金融产品的类型和价格进行不同的开发和设置。
篇9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
当前各学者普遍承认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金融机构电子化,二是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三是P2P网络贷款平台,四是刚刚起步的众筹模式。还可细化为8种新模式模式: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征信和网络贷款、基于大数据的保险、P2P、众筹、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等。而我国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大致分为五类: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与生俱来”的不可见风险
①系统操作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运行需依赖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其硬件配置不是密不透风的防护网,使互联网金融具的系统风险无孔不入。加之硬件操作存在操作风险,即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创新型产品,操作风险可能来自客户对这一事物不熟悉造成的疏忽大意,也可能来自互联网金融安全系统及其产品的设计缺陷,或是内部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②外部支持风险。如使用外部技术支持的金融机构因遭遇财政困难而违背职业道德,就会导致该金融机构存在伪造电子货币进行金融欺诈可能的风险。
③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信息极易被泄露,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还处在缺位状态。比如目前非常普及的在线支付平台上,客户只需在网上输入支付帐号,支付密码,并获得校验码,就可进行资金的变得。而支付平台很难核实在线客户的真实身份,这导致盗窃和代付事故频发。因此,如何保障客户信息的绝对安全、如何确保用户隐私不被互联网金融机构为它利所图,是互联网金融长足健康发展中必须清楚的障碍
④洗钱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不可视性,线上交易常发生欺诈和套现洗钱事故。
2、“不对称”的市场选择风险
市场选择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挤兑风险,从而使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面临逆向选择和商业道德风险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服务是基于电子信息的虚拟世界进行商业活动的。办理业务时,客户可以伪造虚假信息,从而导致基于互联网的融服务供应商不能获取真实信息,然而成千上亿的客户信用水平参差不齐,极易导致互联网金融机构产生损失,导致坏贷、坏账数量居多。例如目前的P2P融资平台,客户群体为小型公司及个人客户,而有些客户而由于信用水平低、抵押物不足的原因,在线下他们大多难以在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加之目前我国没有完备的个人征信制度,更是增加了P2P寻找优质客户资源的难度。
3、“姗姗来迟”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刚刚兴,起我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相对空白区,有关网络借贷、安全支付的法律都是基于传统金融活动制定,与现实金融环境相比严重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的脚步。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人员泄露客户有价值信息以图私利,互联网企业故意隐瞒理财产品的高风险等行为,这类风险类似于传统金融业务。其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主体身份认证、支付安全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容易造成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当交易双方发生经济纠纷时,由于法官或仲裁必须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判断!可能引起有争议的判决,造成当事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我国没有关于网络信贷的法律,部分新兴的P2P、众筹、网络信贷往往利用法律漏洞,即使投资者及时出现损失也不需要赔偿。另外,互联网企业缺少风险准备制度,也没有像商业银行一样的“最后贷款人”保险机制,一旦发生互联网金融危机,没有后路可退,极有可能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导致金融体系崩塌。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建议
互联网金融是将金融通过互联网普及化、大众化,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让曾经“神秘”的金融行业更加贴近人民大众。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下,国民经济加深了对互联网的依赖,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互联网高传染性的系统风险、难以控制的市场风险以及立法滞后的法律风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伴随着瑕疵的,不能因为互联网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将之束之高阁。应该加紧研究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
1、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出台明确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及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防范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监管模式的制度性错配。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综合混业经营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现有监管体系则是分业监管模式,在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涉及多个分业领域时,监管缺陷、监管漏洞就可能出现,需强化功能监管。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
需要对小微企业进行界定。以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小型、微型企业是小微企业的合称。近年来,小微企业解决了大量就业,保持了社会稳定,另外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容易转向,从而比较容易创新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但相比于其社会价值,其金融资源是明显不足。传统信贷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由于信贷成本不均衡、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对小微企业实行信贷配给,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因素有:宏观融资制度不健全,股票债券融资门槛高等。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改善这种现状。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先声。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提供给小微企业以新的融资路径。
一、互联网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机理
(一)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限制
银企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小微企业因财务报表不完善等缺陷,往往不符合传统的银行授信模式,或缺乏公开透明的经营数据,提高了银行信息搜寻成本。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突破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约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等,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及客户评价数据等。这些具有较高的信息可信度,可以挖掘出反映小微企业财务状况、运营能力、信用风险的关键信息,便于贷款人对小微企业做出信用评级,激励对优质小微企业的授信。如阿里小贷基于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平台,引入数据处理技术,将客户交易数据映射为客户的信用评价,从而为其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成本
首先,降低了信用评级成本。互联网金融通过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搜集小微企业行为数据的成本较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能够自动生成小微企业违约概率的时间序列,便于迅速进行信用评级,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系统还具有规模效应的优势。其次,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平台,经营场所虚拟化、及信贷业务的流程化,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信息处理客观化,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客户额外成本,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时效性。再次,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能够直接对接,节约了中间费用。特别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使金融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
(三)开拓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根据长尾理论,只要成本低、消费者数量大,传统的小市场也可以通过累积,壮大规模。如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吸引了大量分散的资金,供给了小微企业融资。此外,传统的银行信贷也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完善小微信贷模式。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个难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征信和评级模式,为银行带来了新的思路。银行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使银行信贷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展了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渠道。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一)电商小贷
电商平台积累了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技术,建立评估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相关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此之后,京东、苏宁、百度、唯品会等纷纷推出小贷业务,为各自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如蚂蚁微贷,前身为阿里小贷,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整合旗下资源业务,成立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其中的蚂蚁微贷平台,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对积累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模型,向小微企业的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模式的蚂蚁微贷,方便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截至2014年11月,通过蚂蚁微贷的130多万家小微企业共获得了贷款0.3万亿。
(二)P2P网络借贷
p2p借贷,即个人对个人的贷款。借款人资金需求信息,然后,其他投资者根据这些信息,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利率等要求,匹配融资需求,投资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与早期的标会方式类似,其集合了亲友的财力解决资金,而P2P网贷扩大了提供资金的人群。2015年12月国家文件,强调P2P网贷平台只能作为信息中介。P2P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贷款申请审批手续简便快捷,平均借款期限较短,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的路径。近年来,我国此类平台发展快速,2015年12月底,全国达到9823.04亿的年成交量。
(三)众筹融资
众筹,即群众筹资,众筹融资指项目发起人借助平台向大众的小额资金。众筹融资融资门槛低,积少成多,投资大众化,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筹措资金。此外,众筹所特有的市场反馈功能和广告特质还能为小微企业带来融资之外的技术、市场、人脉等支持。
(四)互联网银行融资
互联网银行是指无需线下网点,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是借助现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对客户的金融服务的机构。截至2016年2月,全国已经有80万家网商银行,大大化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服务范围受限
目前,平台和区域的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电商小贷融资渠道。电商小贷评估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要依据电子商务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行为数据。此外,按照规定,电商小贷只能在省内经营,需要经过拟开展业务区域的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开展跨区域经营。如"阿里信用贷款",目前可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仅为工商注册地在京、上、广等平台会员企业,且要求1年内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在众筹融资中,小微企业要实现融资,就要依靠众筹项目及产品的创新性。
(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但各个融资平台之间呈现孤岛状态,也导致了借款人恶意欺诈等信用风险事件,不利于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持续的融资支持。如电商小贷中,根据某一电商平台上遗留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某一小微企业授信,但这些数据孤立存在,尚未实现共享,这就可能使另外的平台上对此小微企业并不认可。此外,小微企业如果在某一平台上留下了不良信用记录,可转移到其他平台进行融资,这对其道德风险缺乏约束。尤其P2P行业更为突出。目前我国P2P平台尚没有对接央行信用信息数据库,或者不同平台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进展有限。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推进与完善依然迫在眉睫。
(三)安全问题突出
一是资金安全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同时缺乏监管,难以有效监控平台内的资金管理、使用等,投资者的资金安全面临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还不完善,风控能力不足,加之大量噪音数据,影响了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因此信用风险依然威胁资金安全。二是信息安全问题。首先,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风险植入互联网,客户不敢选择;其次,客户的个人信息,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一旦这些信息出现问题,如被窃取、泄露等,将会对客户不利;再次,互联网金融平台时有发生的技术故障等,也加剧了损失。(四)业务模式的政策压力我国P2P网贷平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多数平台行使着信用中介职能,但其质量良莠混杂,乱象丛生,平台倒闭或卷款跑路逐渐增多。2015年12月,监管政策的出台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同时也冲击了其业务模式。国家要求平台将资金存管银行。如此绝大部分的P2P网贷平台必须转型。随着e租宝的,P2P平台明显面临压力,此外,平台要承担单个投资标的的信用风险,这会影响平台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能力。
四、优化互联网金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
(一)拓展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电商小贷的服务范围要得到拓展,首先要完善监管制度,沟通与协调不同地区监管机构,方便电商小贷跨省经营的审批,并逐步取消网络贷款的区域限制;还要将平台征信系统对接与共享外部征信系统及其他平台的数据,提高信用评估水平,降低门槛,使平台内外的关联小微企业的服务都能接受其服务。尤其要大力发展股权众筹,能够避免小微企业因行业差异的劣势,从而增强小微企业众筹融资的效果。
(二)完善我国信用机制
建立第三方信用机构,能从某一层次上完善我国征信体系。为此,要着手以下方面。第一,鼓励我国第三方征信机构。此类机构通过业务的多种类和功能,满足社会需求;第二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可增进银企间的互信,防范小微企业的重复融资。实现和谐共赢。首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信用机构的数据,对接如海关、税务等外部数据,从而形成全面的风控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小企业动态数据库。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协调其他部门,提取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其次,明确监管范围。规范互联网金融。
(三)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
在资金安全上,一是要加快实施客户资金托管制度,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同时,通过托管机构核实融资交易的真实性;二是规范和完善信用评级,个人信息审核方式有问题,容易出现信用风险。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如用线上审核和线下核实方式,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可以结合电商平台、传统金融机构的企业和个人历史交易信息,加强对融资主体的信用监控,从而全面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在保障信息安全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提高防御能力。监管者要加大查处非法网站,保护用户的隐私;
(四)优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模式
首先,加快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创新,扩展金融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其次,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互利共赢。最后,金融的创新要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得到很好地缓解。如P2P网贷平台,平台应按照政策"去担保化",回归中介职能。P2P网贷平台应注重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降低项目的违约率,以吸引投资资金;另外应积极探索第三方担保模式,以防范资金流失,分散投资者风险。而对于平台设立银行托管账户的要求,需要监管部门沟通与协调,促进银行与平台合作。对于互联网银行而言,虽然目前通过远程开户的账户还存在功能盲区,但其所实现的账户消费功能,可使互联网银行业务进一步介入,创新融资模式。随着银行服务创新,及其风险管控的提升,将优化和调整远程开立账户的功能。在政策给定的空间内,不断提升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五、结论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一个长期难题,国家出台的政策也不能短时间见效,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找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虽然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市场地位方面来看,仍没有撼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目前银行也正在加快融入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特别是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障碍,因而,应拓展服务范围、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优化业务模式,使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贻理.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45:134-136.
[2]杨凯生.互联网金融不能"野蛮生长"[耳中国企业家,2013,21:46-48.
[3]刘明彦.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掘墓者一一从P2P说起阴.银行家,2014,01:107-109.
[4]易欢欢.互联网金融发展与IT技术支撑问.银行家,2014,01:110-111.
[5]杨士斌.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时代金融,2014,35:216.
[6]胡吉祥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60-65.
[7]和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问.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75-77.
[8]翁曼.论英国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219-220.
[9]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10]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问.南方金融,2013,05:86-88.
[11]高明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30:258-259.
- 上一篇:民事经济纠纷和解协议书
- 下一篇: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意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