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乳腺肿瘤;早期诊断;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95-0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女性癌症的17%,且近二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2]。临床研究发现,早期诊断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3]。目前,乳腺检查方法较多,但无论是CT、磁共振、钼靶、多普勒超声等检查,都有其不足之处,在已有的检查方法基础上,尝试与其他新兴辅助手段联检,倍受临床关注[4]。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breast blood oxygen functional image technology,BOI)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红外成像技术,具有便捷、无创、可同时定性、定量等显著优势。然而BOI无法显示乳腺实质结构,需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做出诊断,主观性较大,易漏诊。因此,综合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联合筛查方法,对临床早期乳癌的诊断意义深远。目前研究中,多普勒超声与BOI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以期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5例乳腺单发肿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39.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415 d,平均42.1 d,肿块直径0.3~4.2 cm,平均1.6 cm;肿块位于右侧乳腺者135例,其中外上象限者48例,外下象限者13例,内上象限者33例,内下象限者11例,中间象限者30例;肿块位于左侧乳腺者90例,其中外上象限者25例,外下象限者11例,内上象限者17例,内下象限者21例,中间象限者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经知情交代,自愿入组。
1.2 入组标准
①初次诊断“乳腺肿块”,既往无同类病史及乳腺手术史,未经过任何治疗。②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既往无乳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病史。
1.3 主要实验仪器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仪(E2SN22型,武汉一海公司;GJM-GT系列型,深圳市国基科技有限公司);活检装置(MC1610型,MAGNUM 美国巴德公司);彩超(百胜AU3探头,频率7~12 MHz;意大利HDI5000及GE VIV7探头,频率为7.5~12 MHz;美国Vivid7探头,频率7.5~12 MHz GE)。
1.4 研究方法
入组病例首先进行临床检查,怀疑乳腺恶性肿块者,进一步经乳腺彩超证实后,进行乳腺血氧功能检查。由主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意愿,行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或肿物切除活检手术,比较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及血氧功能诊断与病理诊断,分别计算出乳腺彩超及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二者结合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
1.4.1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1.4.1.1 仪器的操作流程 ①输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动态观察正反像图象。③对双乳两次拍照,自动分析,得出18幅图片。④进入修改界面填写报告单打印。
1.4.1.2 检查方法 ①被检查者端坐于摄像头前方55~75 cm处。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打开探头光源开关,对好焦距和光圈。⑤原则对线打光及遮光办法。⑥动态观察,取感兴趣点采图。⑦拍摄后,探头停留2 s,使图采集完整。⑧进入诊断部分,点击血氧值,输入诊断词汇。
1.4.1.3 检查注意事项 ①下垂,向下,使尽可能半圆重叠。②光源达到亮度最满意为佳,尽可能包括全乳(除外病变)。
1.4.2 乳腺血氧功能检测的诊断标准
1.4.2.1 灰影诊断标准 ①浅灰影:正常乳腺乳晕外区灰度。②中灰影:近似乳晕区灰度。③深灰影:同或大于灰度,乳晕区外组织最亮度为“0”级。一般情况下,浅、中灰影描述良性;中、深灰影多描述恶性(炎症、结核、外伤也会为深灰影,需结合病史);动态影像中如果出现灰影,灰影压指不退色,有诊断意义,多考虑为恶性。
1.4.2.2 血管诊断标准 ①A型:没有血管或仅1~2条血管。②B型:多于2条以上,树枝状、网状、不规则分布。③C型:多形容恶性,表现为:放射型,引流型,迂回型 ,中断型。血管分为A、B、C三型;A、B型基本属于正常组织血管;C型多产生于恶性肿瘤(不绝对,无伴随灰影,没有临床意义)。
1.4.2.3 血氧值诊断标准①高血:血值>1.4(显示为红色,图1)。②中血:血值1.2~1.4(显示为黄色,图2)。③平血:血值0.9(显示为绿色,图4)。⑤中氧:氧值0.9~0.85(显示为黄色,图5)。⑥低氧:氧值1.4,氧值
1.4.2.4 曲线结构图诊断标准 ①增生的改变:轻度:曲线不稳(图1);中度:多同心圆改变,曲线致密,走形较清晰(图2);重度:曲线结构明显紊乱,可有多发单线条小环影(图3)。②恶性肿瘤改变:典型的曲线结构局部致密、结构紊乱或不典型局部曲线扭曲(图4)。③良性小肿物或小结节改变:小于1.0 cm结节,在正常结构内出现的单线条小环影;大于1.0 cm肿物显示局部曲峰上抬(图5)。
1.4.3 诊断分级及报告结论参考标准
①乳腺0级:非特异性改变,建议另作其它项检查。②乳腺1级:未见异常,希望定期作健康检查。③乳腺2级:所有良性病改变(包括轻度增生),建议定期 检查。④乳腺3级:显示明显异常,但良性可能性大(包括中重度增生),按医嘱须短期复查(3~6个月)。⑤乳腺4级:可疑癌(50%),建议其它检查联合进一步确诊。⑥乳腺5级:高度可疑癌(几乎可以定论),建议作钼靶、CT、磁共振或活检等进一步检查。⑦乳腺6级:为病理已经明确诊断为恶性的。
1.4.4 彩超仪器检测的操作流程
①录入检查者的基本信息。②对病例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③观察图像特征。④详细记录并打印报告。
1.4.5 彩超仪器的检测方法
①被检查者仰卧床上。②暴露双乳。③对双乳的5个象限及腋窝区进行触诊,挤压观察有无分泌物。④双乳涂上耦合剂,探头由乳腺外象限开始至内下象限逐步检测。⑤动态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肿物形态及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血流显像分布、血流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指数值、血管数目等。观察方法:对乳腺肿块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⑥标记并测量肿物大小。⑦记录并打印报告。
1.4.6 彩超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
①肿块边界不整,界限不清或欠清,边缘呈锯齿状或蟹足状。②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③纵横比值> 1。④肿块多为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或极低回声,多可见微钙化。⑤后方多伴回声衰减或侧方声影。⑥内部及周边血流多较丰富、可见穿支血管或/和血流阻力高。
1.4.7 病理检测乳腺癌诊断参考标准(浸润性导管癌)
①有原位癌的结构。②间质浸润,癌呈条索状或团块状。③高倍镜下见细胞体积增大,可见核仁,核仁深,比例失调。
1.5 观察指标及标准
对比分析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最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用所得数据统计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筛查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等指标,并与病理结果及彩超结果相比较,以及血氧功能检查与彩超相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价该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1.5.1 病例判别标准
①真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且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②假阳性:检测结果为“恶性”,但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③真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且病理诊断为良性肿块。④假阴性:检测结果为“良性”,但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1.5.2 计算方法
①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②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③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1.9%(34/37),特异度为88.3%(166/188),阳性预测值为61.8%(34/55),阴性预测值为98.2%(167/170)。见表1。
2.2 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价
本实验中,彩超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86.8%(33/38),特异度为85.6%(160/187),阳性预测值为52.4%(33/63),阴性预测值为98.8%(160/162)。见表2。血氧功能检查结果与彩超检查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2.3 彩超与血氧结合对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本实验中,彩超与血氧结合检查对乳腺肿块的敏感度为97.4%(37/38),特异度为90.3%(169/187),阳性预测值为67.3%(18/55),阴性预测值为99.4%(169/170),显著高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P < 0.05),而血氧与彩超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率则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例乳腺癌病例新发,每年大约有50万妇女因乳腺癌而死亡,近二十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癌症中第2位主要的死亡原因[5]。近20年来,我国及亚洲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发患者数已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目前,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已从5年前的17/105增加至去年的52/105,上升超过3倍[6-7]。
乳腺癌是一种自主生长性的疾病,发生于乳腺内的导管系统,一旦癌细胞从导管结构扩散到导管周围组织则出现侵袭性生长的特性。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乳癌的重要性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乳腺癌的预后与肿块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受累状况所反映的临床分期有关[8]。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长期随访所发现的预后也就越差,而得以早期发现的大多数乳腺癌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这一事实,足以支持在危险人群中开展普查。但普查采用的检查手段应有足够的敏感性,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由于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还不能据此预测哪些人会患乳腺癌。能做到的只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9],亦即对危险人群的大样本筛查。
传统的乳腺癌病灶的发现依靠乳腺定期自检、临床体检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定期的乳腺自检并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而临床体检发现的乳腺癌主要是有临床体征的一部分[10]。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应该依靠影像学手段而非临床体检,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等[11]。在良好操作下,钼靶X线摄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12]。但是钼靶照相对人体具有放射线损伤的危险性,可能诱发乳腺组织癌变。其优点为敏感性较高、有照片结果可供反复观察、比对,对实体瘤及钙化灶的诊断率高。而超声检查的优势主要限于囊性和实质性肿块的鉴别。故乳腺钼靶照相和乳腺超声检查都具有其局限性[13-14]。因此许多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乳腺肿块检查诊断方法,其内容主要涉及形态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特别是新的安全、无辐射、无创的检查方法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就包括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是应用乳腺组织中的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具有不同的散射与吸收特征这一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是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15-16]。它的主要特点是无创、敏感,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查,并且对乳腺组织病变的早期变化的检测更为准确。该项技术对早期乳腺疾病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金宗浩等报道乳腺癌的“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5.7%,乳腺增生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为83.3%,乳腺良性肿瘤的“非高血低氧”符合率90.2%[17]。可以设想,把两种各具优点的检查技术联合起来研究,会找到一个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但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鉴于多普勒超声与血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的研究尚较少见报道,本项目随机选择未经临床治疗乳腺肿块病例,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及血氧功能成像观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校对标准,分析和评价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氧成像技术检查以及两种检查联合运用在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方面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率的方法,为临床筛查及诊断早期乳癌提供可靠依据。
有学者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形成的理论[18],认为当实体肿瘤生长到直径>2 mm时,就需要肿瘤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为肿瘤内细胞的旺盛的生长提供营养,以利于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并提供血行转移通道。实体肿瘤生长可分为两个时期-无血管期(avascular phase)和血管期(vascular phase)[19]。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主要依靠扩散作用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该时期肿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直径不断扩大,扩散作用渐渐地不能满足肿瘤细胞进一步增长的需要,肿瘤开始进入血管期。肿瘤血管生成是导致肿瘤从“缓慢生长”的无血管期状态过渡到“自主生长”的血管期状态的关键。新生的肿瘤性血管为肿瘤提供丰富的血液灌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从而使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耗氧增加,生长不断加速。肿瘤向周围组织内浸润生长的同时,新生的肿瘤血管也处在不断的生成、生长、退变与重建的过程中。同时新生血管也为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提供通道,经由宿主血管和微循环系统向以及远处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转移[20]。同时,癌肿组织局部坏死、瘤体增大造成内部循环不良、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等原因均可造成肿瘤局部血氧含量降低,故此造成了恶性肿瘤具有高血流、低血氧的特点。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将功能学信息和形态学信息融合,同时具有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特征[21]。既包含乳腺内病变区血和氧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和二维成像,又包含病灶区的结构成像,通过等灰度线、血管显化和边缘检测,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
乳晕区血值“作差”说明:乳晕区灰度次于灰度,因此,乳晕区的血值本身就高于组织血值,所以,乳晕区的病变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作差”是乳晕区病变的血值减去正常乳晕区血值,之后再+1,即是乳晕区病变部位真正的血值[22]。例:病变乳晕区血值2.04、正常乳晕区如果血值1.12,相减之后为0.92+1=1.92这个值为真正的意义的血氧值。
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所获得的信息说明:①动态观察血管信息和灰影信息。②静态观察血图、氧图、增强图信息,包括原图信息。动态图像能够观察整个的全貌,而静态的原图与增强图只是一个局部。原图和增强图是上感兴趣、关键部位的局部拍照图片,它是动态图像中关键点的记录。在拍照的过程中,动态图像中某些信息会出现缩小或丢失现象,因此在报告单中,既要描述动态的信息,也要描述静态观察原图、增强图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拍照过程中的信息丢失。诊断过程中,动态判断标准与静态判断标准是相同的[23]。
血氧图的信息说明:血图和氧图是根据两个波长单色光的原图,计算而得,原图上的许多无用的干扰信息,在血图、氧图上产生干扰,必须人为的加以排除,必须借助原图、增强图的可疑信息,然后再“可疑处点血氧”才是有意义的,也可以在血图、氧图上观察是否有“可疑处”,然后在原图上加以确认。原图为深灰色,血氧图显示红色起到了定位作用,上的血氧值没有意义。乳晕上的血氧值必须经过“作差”加以修正。在血氧图上看到的正常血管因是表面血管为静脉血管,与坐标色相同,可表现为“高血低氧”,不代表有任何病,也不能误取信息。
乳腺癌诊断标准中:①血氧值是主线;②灰影血管是关键;③增强、曲线紧相连。其中有两项以上指标的符合,就有诊断价值。血氧值原则高血低氧是乳腺癌特有指标,但是,肿瘤本身耗氧程度不同,采集的信息会有所不同,运用好三句话的关系,做出诊断会更科学化。准确率会更高。总之,恶性病变以血氧值为主要标准;良性以曲线结构为标准。乳腺增生程度判断,依靠曲线结构图。曲线结构非常紊乱,为重度增生,或有非典型增生可能,此类为高危人群。能为这一类人群提供短期复查的信息,是其它仪器不能获取的信息,社会效益可观。一些良性肿物,在结构曲线上出现为小的单线条影像。
本研究组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乳腺癌和良性肿瘤的诊断结果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 阴性预测率等指标与乳腺彩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等指标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阴性预测率则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本实验中,血氧功能成像诊断系统针对典型乳腺癌,其诊断特征相比较突出,乳腺癌为等灰度线、边缘、血管异常、高血低氧表现者,其诊断乳正确率较高(97.4%,37/38),本组漏诊乳腺癌1例,这是由于此1例未看到灰影,未看到紊乱的等灰度线、模糊的边缘线及新生的小血管,也并无高血低氧表现。另将良性肿瘤误诊为乳腺癌1例,占0.5%(1/187),可能由于该病变新生毛细血管,局部血红蛋白增加,内部结构改变等,致灰度线等发生相应改变,提高了对近红外光的敏感度[24]。
综上所述,血氧功能成像单独应用于鉴别乳腺良性、恶性肿瘤较乳腺彩超并无明显优势,但血氧功能成像与乳腺彩超结合则其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血氧功能成像及乳腺彩超,提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作为常规乳腺影像学检查的简便、无创、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orter PL. Global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J]. Salud Publica Mex,2009,51(2):141-146.
[2] 金宗浩.乳腺增生与乳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9-208.
[3] Jones SA,Bain JR. Review of data describing outcomes that are used to assess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duction mammaplasity [J]. Plats Reconstract Surg,2001,108(1):62-67.
[4] 骆清铭,曾绍群,程,等.组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3):157-162.
[5] 姜军,韩晓蓉,张毅,等.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溢液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069-2072.
[6] 黄烨,陈登峰,袁璐,等.乳腺肿块微血管密度与血氧近红外光参数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51-53.
[7] Petit JY,Garusi C,Greuse 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s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8] 谢则平,王晓芳,张先林,等.近红外光无创伤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2000,19(2):185.
[9] 宁连胜.现代乳腺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0-978.
[10] 李坤成.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11] 郭晓霞,王雁,边晓琳,等.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2):105-106.
[12] 廖桂英,温赐祥.高频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1):27-30.
[13] 包明稳,徐晓红.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及新技术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2):204-205.
[14] 陈雪松,黄海燕,徐晓红.彩超诊断乳腺肿块75 例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2008,17(6):537-538.
[15] 林文妙,周卫国,郁成,等.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及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307-308.
[16] Hong AS ,Rosen EL,Soo MS,et al. BI2RADS for Sonograph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5,184(4):1260-1265.
[17] Evans N,Lyons K. The use of ult rasound in the diagonosis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of t he breast less than 10 m min size [J]. Clin Radio 2000,55(4):261-263.
[18] Petit JY,Garusi C,GreuseM,et al. One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 o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of Oncology(Milan)[J]. Tumor,2002,88(1):41-47.
[19] 冯宪超,孙占和.钼靶摄影结合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25-26.
[20] 金宗浩,党云文.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氧及血流微量检测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2):104-106.
[21] 施建华,甄林林,周玉梅,等.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8):898-900.
[22] 孙立宏,金莉.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对乳腺癌检查的作用分析-附9000例体检病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718-1719.
[23]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N Engl J Med,1971,285(21):1182-1186.
篇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成像技术、摄影学、人体 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核素诊断、核医学、医学影像解剖学、肿瘤放疗治疗学、B超诊断学。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岗位为: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医学、核医学、介入医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篇3
【关键词】微信;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2,G7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16)02-0001-03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01
医学影像继续教育(medicalimagingcontinuingeducation)是实现医学影像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更新,紧密联系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重要途径,举办各类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是开展医学影像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1]。然而,传统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受专题讲座授课学时限制,其传递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常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2]。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免费应用智能终端即时通讯服务技术,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大众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在辅助教学中优点已得到初步证实[3]。然而,利用微信平台辅助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教学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用微信平台辅助在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中的应用优势和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参加我院举办的国家级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9-01-163)的医学影像从业人员,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为采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乙组为传统模式教学组,事后通过微信平台回顾分析参与电子问卷调查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39人,其中73人来自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66人来自传统模式教学组。
1.2研究方法
1.2.1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以脑梗死影像诊断及进展专题讲座为例体实施如下:(1)授课前准备,按脑梗死分类,分别选取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病例,提供患者详细临床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完整临床资料,同时,提供CT(ComputedTomography,CT)和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平扫、增强扫描、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Perfusionweightedimaging,CTP和PWI)、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和MRIangiography,CTA和MRA)、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f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脑血供图谱和上述功能性影像技术成像基本原理以及在中枢系统疾病中应用典型案例,通过事先建立微信帐号将上述资料以视频和PPT电子文档形式存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供学员浏览学习,同时针对学习过程遇到问题进行在线交流互动。(2)现场授课,根据讲座预案对脑梗死影像诊断及进展进行现场专题讲座,如按脑梗死临床和影像分类、脑梗死分期、脑梗死影像检查方法选择,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影像缺血半暗带定义及研究进展、急性脑梗死后结构以及功能网络改变和重组等进行串讲。(3)课后辅导,通过微信平台对专题讲座学员遇到问题,进行交流解答,并设置相应知识点典型影像案例,进行互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学员对脑梗死影像诊断新技术应用价值的学习和掌握。1.2.2传统教学模式组。按传统专题讲座方式进行,采用同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相同的现场授课方式,但不提供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开展的微信平台授课前准备和课后辅导环节。1.2.3效果评估。通过微信以电子问卷并结合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进行,电子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知识结构更新程度评分,单项采用1~10分方式进行评分,总分合计30分。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采用用百分制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影像诊断基础知识占37分,新技术占63分。1.2.4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学员基本信息用双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t检验,电子问卷评分和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得分采用双样本t检验,显著性标准为P<0.05,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学员电子问卷评分和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得分相关性,显著性标准为P<0.05,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同时,为了增加上述电子问卷评分和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得分数据分布的正态性,在进行上述统计分析前,所有数据均进行z变换,公式为:z=1/2×ln(1+r)/(1-r)。
2结果
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和传统模式教学组学员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知识结构更新程度等电子问卷评分以及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新技术部分得分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P<0.05,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比较次数为:5×(5-1)/2=10,校正后P<0.005),且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学员的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广度以及知识结构更新程度评分与其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新技术部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和0.47,P<0.05,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比较次数为:5×(5-1)/2=10,校正后P<0.005),但两组教学模式下,脑梗死影像诊断测试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缺乏显著差别(P=0.15),如表1、2所示。
3讨论
3.1传统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模式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和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医学影像学知识结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原先医学院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医学影像从业人员实际临床工作需要。这就要求医学影像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自觉的、不断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才能紧跟医学影像发展需要。同时,结合影像从业人员临床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问题,短期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已成为影像从业人员获取新知识,更新医学影像学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4]。然而,现阶段各类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学时通常十分有限,大部分专题讲座授课时间仅为30~60分钟,在如此短暂学时内,涌入大量新知识,简单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学习常很难达到熟练掌握应用的预期目的。因此,改革现有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模式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继续教学亟待解决热点问题之一。
3.2新技术结构体系在医学影像继续教育中的特点
新技术,尤其是功能影像在医学影像诊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影像学已从过去传统单一依靠器官解剖结构的形态诊断学,发展成为结合分子病理、分子代谢以及器官微结构的形态和功能诊断并重的局面。如脑梗死影像诊断,利用DWI和PWI技术不仅为超急性脑梗死诊断提供了可能,而且缺血半暗带理论的提出为进一步认识脑梗死发生的血供机制指导脑梗死溶栓治疗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同时DTI以及BOLD-fMRI技术的应用,为从结构和功能网络上揭示脑梗死后脑功能损害和重组机制提供了途径[5]。可见,这些新技术影像不仅为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而且在指导个体化治疗上也扮演着较为重要角色,已成为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的重点。然而,这些医学影像新技术,设计理论复杂,涉及大量分子病理和基础生物医学知识,信息量庞大,对临床影像工作者短期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建立恰当的信息交互平台,对医学影像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3微信平台辅助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教学的优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智能终端服务系统,具有免费下载安装、操作界面简单、支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的快速传递以及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大众网络信息传递平台,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功能,易于实现多人同时、互动和大流量信息交流,建立在微信信息交流上的网络教学或网络继续教育课程已有初步应用[3]。该交流平台具有以下优点:(1)大众化,微信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众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已经为广大学员掌握和习惯应用;(2)受网络接口限制有限,专门网络教学平台由于受接口、流量限制等因素,实际使用过程中效率远远低于微信平台;(3)实时交流方便,微信交流可以在任何智能终端手机上进行,该技术可以说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实时、在线交流,而且微信私聊功能也为针对性、个体化辅导,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本研究中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对新技术掌握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可见,利用微信平台辅助为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提供了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总之,利用微信,搭建实时、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各类医学影像新技术在临床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中的掌握和应用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交互途径,必将促进医学影像继续教育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大军,张向阳,袁为标,等.基层医院影像医师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0):1130-1131.
[2]李振辉,潘军平,杨岷,等.中国影像医师网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9(12):1360-1364.
[3]吴思茗,左扬扬,孟琦.基于微信及微信公共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44-47.
[4]史军华,史军丽,王亚男,等.探索影像继续教育学习模式的心得体会[J].医学信息,2013,26(17):8.
篇4
关键词:影像技术;农村卫生院;学历;设备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大致有技术操作存在误差、设备不够先进、患者对影像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下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科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
1人员操作原因
在农村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人员大多都是学历比较低,尤其是从事影像技术方面的人员学历更是普遍较低,接受专业的正规的影像技术知识的人员很少,相当多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员多是专科毕业,更甚者有些是三流大学毕业,掌握的X线诊断知识面较窄,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对影像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了解不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医学影像结果存在偏差,此外,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能够取得专业执业证书的人数也比较少。对于这些学历专业水平不足的影像技术人员来说,农村卫生院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是快速提升其从业技术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问题,农村卫生院根本不能保证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得到及时的培训。
2设备不够先进
农村卫生院属于医疗卫生体系中等级较低的一个单位系统,在农村卫生院的日常运行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一些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尤其是影像技术设备,更有甚者,农村卫生院的影像技术设备都是当地县医院所淘汰的设备,使用时间很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重视身体疾病的检查,由于农村卫生院长期的机器设备落后,人们在检查身体时最基本的也会选择去县医院,这样就导致农村卫生院备受冷落,机器设备的更新与保养检查几乎荒废,一些机器的功能都损坏掉了,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非常困难,所以单凭平片对许多疾病就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3疾病本身的原因
篇5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教学
伴随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的逐步实现,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突出“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目标,为医学影像学学科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突出影像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
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设备的功能。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影像学技术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医学影像学多学科交叉和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后期的临床实习有直接的影响。
2 影像学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为教材滞后、内容陈旧,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教材未涉及,淘汰和没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教材未删减。从教材内容看,仍以介绍常规X线摄影和中小型X线设备为主,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所占比例很少,很难适应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影像学技术教师多为兼职,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基本素质,而且很多教学医院中,掌握先进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专业教师为数不多,这就影响了影像学技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学思路
3.1 专业课内容的扩充与删减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与有关学科的联系,如工程学、解剖学、诊断学等,但要尽量减少重复。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3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讲解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讲授的内容,准备几份典型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阅片、分析讲解,老师进行总结。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判断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转贴于
随着专业技术的进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为医学影像学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教学计划中需增加断层面的解剖、X线解剖等内容。
如今计算机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更新,特别是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进程迅速,教材严重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有前瞻性,知识面要宽,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2]。教学过程中随时增加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内容,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接受新技术,适应影像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高新技术在影像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普通X线摄影技术逐步进入影像学数字化时代,如CT、MR、CR、DR、PACS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格局。有些技术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如荧光摄影、体层摄影、记波摄影、气管造影、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即可。
3.2 强化“三基”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有扎实的理工基础和广泛的医学基础。按大纲要求,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见习课的比重,毕业实习也应兼顾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的比例,通过内、外、妇、儿等科室的临床实习,丰富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为今后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的实习,一方面要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化影像学设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影像学技术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影像学技术界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看的模式,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课考分可能比较高,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3]。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等,结合理论讲解,并通过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采取诱导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讲、学生想,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
充分利用图片教学。医学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片,但真实图像又比较复杂,初学者较难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具有简洁清晰特点的简图,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实际照片或多媒体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会很好。
医学影像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在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发挥最大效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进与实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对我们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比如增加数字化成像技术、影像学存储与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相关技术的教学课时比例,增加见习、实习教学的课时数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医学影像学学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昆成. 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 2005,2:14.
篇6
[关键词] 非影像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影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医学影像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医学影像学是多种影像学的一门集合学科,以影像为依据综合临床各方面资料形成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大影像学概念)。由早期单纯的X线成像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成像技术,影像手段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从二维显示到多维显示、从形态学诊断到功能学诊断的转变、诊断与治疗相结合。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出现,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将会成为可能,医学影像学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纪医学影像学日益拓展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提高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诊断技术和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限度、临床适用范围,为他们日后进入临床充分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夯实基础。由此必然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非影像专业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1 现代影像教学要求及教学现状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三多一少”,即内容多、新知识多和图像多,而教学时间却减少了,教学上的这对矛盾很突出。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多媒体技术给教学方式改革带来了契机,它通过课前备课将教学内容整理编排,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使理论知识条理化,图像精练、质量提高。课堂上能节省板书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灯片图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证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具有音乐、解说、动画、电影、图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调试、网上发行等功能,使得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制作课后影像图像库(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 和考试摸拟题,使其具有参与性,吸引学生课后复习。
来本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实习医生以非影像专业为主,轮转时间不长,大多在2~4周。他们大多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 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相对薄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大纲里规定内容的教学并能够让实习生掌握必须的影像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传统X线诊断学教学方法是以大班讲授理论为主,辅以小班实习阅片,以期解决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亦有电影、录像、幻灯等辅助电化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书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实习阅片的教学方法机械、耗时,学生自学困难。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改革了课程设置后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 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虽然影像技术已逐步向无胶片的数字化发展, 但数十年来, 许多教学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示教胶片, 有些示教片极其珍贵。由于长时间的库存使不少胶片变质、老化而毁坏。如何长期保存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困扰着各影像教研室。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 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 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 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 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基本配套的网络硬件、教学课件和各种教学资源,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影像教学资源库, 不但为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从事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医学影像学资源, 对广大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和远程辅导, 还可以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参考依据, 为医学工作者学习提高提供一个理想的医学信息网站,推动医学影像学教学信息化网络化事业的发展。
2 教学改进的探讨
2.1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
2.1.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教你学、“满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资、有教学经验教师参加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②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制作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板书工整、学生专注于听。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图片,通过电子幻灯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④课前把讲义整理印发给学生,解决学生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而忽略听课的弊病。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适当提供1~2个病例图片存于教室电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1.2临床见习带教分小组进行见习,每个系统从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到常见病,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出现征象的病理基础的可能性,综合提出诊断依据,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讨论性意见。为进一步的临床学科学习拓宽了思路。
2.1.3临床实习教学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当地选择影像检查项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学习。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制作成多媒体片库。
2.2 课程设置的改进
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 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临床专业为了适应影像等特检专业的迅速发展影像学课时数适当增加,影像知识掌握牢靠,反过来又促进了临床知识的学习。
2.3建立大型医学影像阅片库
制作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构筑课程设计的框架,采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临床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及结果,输入数据库; 完善多媒体实习片库,制作读片训练系统程序,以供学生平时自行训练。 完备考试题库,制作考试程序,以供学生在考试训练时使用。制作合成最终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在局域网上联机应用。
2.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由校督导团的专家按照教学评估给每个教员打分。其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一个大型考试题库,其中包括理论题,影像图片,题目难易程度分层次,选题应用“背靠背”盲选,教考分开,评分采用计算机。最后将教学改革后的学生成绩与改革前的相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为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3 总结
影像教学面对的是多种专业或学制,由于层次不同,学时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专业的大纲要求差别不大,而且每年教师轮流授课,更是给备课带来困难,学生、教师意见很大。我们按不同专业需要将医学影像学大纲按课时数分,将不同专业对号入座,分别归入,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至于偏离教与学的方向。以往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影像学知识,这些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导致了临床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影像专业课,但像走马观花一样,知识掌握不牢,将来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熟练应用,有的甚至成为“影像盲”,所有的检查只看报告。希望能够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进,提高影像教学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临床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戈,张雪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涛, 陈伟.实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95-196.
[6]杨小庆,陈俭,靳激扬,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0,9 (6):279 - 280.
[7]李子平,张中伟,孟悛非,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16(1):22-24.
篇7
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领域医学影像技术也在计算机技术的带动下,进入了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的时代。这种趋势的发展给我国医学影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下面着重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转变。在医院的应用中,CT、DSA以及PET等设备有了大范围的应用。这对于提升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备的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控制;其次,现在我国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设备与国外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才的支撑,技术水平就无法得到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首先,自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主要是以中等教育为主,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的医学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却将重点放在了诊断人才的培养上,这使得我国培养的高学历医学影像诊断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较多,而影像诊断技术人才却相当的贫乏。
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鉴于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符合时展与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病查阅了相关资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医学影像技术早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这就给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学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应该从单纯的X线教学向多种医学影像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要在教学课件中及时的补充新的内容,以便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课堂充分的让给学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问题式解答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转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影像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医学影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影像分析思维能力。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先设置疑问,之后再进行解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影像诊断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重点关注如何从思维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期待这些建议有助于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艳,王鹏程,宋莉,邱建峰,谢晋东. 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03):4212-4214.
篇8
1.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院2003-2011年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8届共249人,包括已毕业学生164人,其中有27人就业于省、市级医院从事影像技术工作,57人就业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社区医院、个体门诊、体检中心等从事影像相关工作,专升本7人,其余的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
1.2毕业生求职应聘中遍到的问题
1.2.1大、中型医院不招聘本科以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
如今,大、中型医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招聘起点大都为本科。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每年都积极参加“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到相关单位投递简历,但每次学生都会因学历问题遭受挫折,屡伤自尊。为此,有的学生不禁感叹“我们怎么就不是本科啊”。
1.2.2中小型医院不招“技术”专业毕业生笔者在收集就业
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工矿企业职工医院、社区门诊、个体诊所及乡镇卫生院等非常需要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但他们需要的是“能考医师资格证”、“能操作影像检查设备”、“能出诊断报告”、“能值夜班”的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而我院毕业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由于专业太专,使用面太窄,所以受到职业准人的限制。即使有学生在这些中、小型医院就了业,也会因不能参加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而被辞退。因此,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等岗位。
2市场需要高职高专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2.1医学影像专业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医改方案的实施,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市场对既能熟练操作影像检查设备,又能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的技能型、实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高职高专设置医学影像专业,学校将可培养出更多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服务技能的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各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的用人需要,尤其是可以满足社区、乡镇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用人需要。
2.2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口拄宽
医学卫生院校是为社会各层次医疗卫生单位培养输送实用型人才的。如果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医学影像专业,那么学校将可培养出“能考医师资格证”、“能操作影像检查设备”、“能出诊断报告”、“能值夜班”的职业型医学影像人才,解决了职业准人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将会更宽,就业渠道将会更多。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于医技分家的大、中型医院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也可以到“医技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工作。
篇9
关键词:临床 实训基地 示范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 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 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 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 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 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 536000
篇10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解剖学;教学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识结构复杂,信息量丰富,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1]。影像学技术高速发展使大体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显示更加清楚、直观,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显示率。因此,为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解剖学知识,将二者有效结合,同时突出影像学诊断的自身特点。
1 解剖学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以人体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在医学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中,始终贯穿着解剖基础知识的运用[12]。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组织结构的正常生理与病理形态,才能真正理解、正确认识其对应的影像学表现。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涉及的解剖学知识点不尽相同,因此不仅要熟悉人体的系统解剖知识,对不同区域的局部解剖,以及不同层面的断面解剖知识都应有所掌握。
2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技术方法
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飞速发展,影像诊断方法不断改进,为了适应影像设备迅猛发展和影像学科建设的需要,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科学和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大量的医学病例及其X线片、CT片、MRI片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融入课件中,使授课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3]。各系统内容的讲解应突出重点,介绍不同影像设备在该系统疾病诊断的优势及局限性。例如,神经内科疾病应以CT、MRI为重点,从断面解剖方面着重阐述;讲述循环系统时,应首先对该系统的系统解剖知识进行回顾,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色彩与动作流程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观察心脏的收缩扩张、血液的循环流程中对照影像学的表现加以理解,从而掌握复杂的循环系统影像学特征。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既贯彻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增加了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学便于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印象深刻,增强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方式采集、判读、存储、管理及传输医学影像资料。PACS系统可以实现医学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利用PACS系统可以便捷地查询、调阅影像学图像,方便了教学课件的制作,将图像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便于保管,不易造成丢失和损坏。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课件、典型病例的图像资料等信息共享,便于学生灵活利用时间,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阅片的方法必须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特别是CT片和MRI片,一个部位常有几十幅图像组成,通过对多幅图像的观察,才能在脑海里建立起某个病变及其周围脏器结构全方位的立体概念,从而正确地诊断疾病[4]。但在教学中每个病变只能选择最典型的一幅或几幅图像进行示教,病变影像往往过于单一、明显,学生容易一目了然,形成固定、机械的认识,当遇到不太典型的病例时常常无从下手。同时,固定化的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讲解内容很容易限制在课件内容上。因此,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解剖学知识,在对解剖学理论知识心中有数的条件下,配合丰富、形象的图像资料,辅以教师的细致讲解,同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制作课件,精心组织,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海涛,王 健,陈思浩. 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3):200.
[2] 刘 富,赵金东,郭林娜. 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学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5):586.
- 上一篇:经济纠纷报告
- 下一篇: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