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危机最好的应对办法

篇1

危机带来的美国传媒症状

美国报纸协会(NA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3月,印刷媒体广告收入同比下跌9.4%,降至420亿美元,创下NAA自1950年测算广告数据以来最大的跌幅。9个月后的2008年12月,报纸广告收入跌势不减,当年第三季度下跌20亿美元。

纽约时报公司的情形佐证了NAA的统计。时报公司2008年6月18日说,上个月的全部收入下降了13.9%。2008年,时报公司除了要支付4亿美元债务,还不得不四处寻找总额2.25亿美元的借款,以维持其位于曼哈顿中心总部大楼的正常运转。无奈中,时报公司在2008年9月10日把6.4%的股份出售给墨西哥亿万富翁卡洛斯・斯里姆,后者成为公司的第三大投资者。

“缺钱”的不只是纽约时报公司。论坛公司拥有23家电视台和12家报社,其中有著名的《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12月8日,论坛公司表示,公司已为这两份报纸准备了申请破产的材料。公司CEO山姆・泽尔在同一天的声明中说:“超出我们控制的因素掀起了一场大风暴--收入急剧下降、随着信贷危机而来的艰难的经济形势。这使得履行债务变得极端困难。”据说,论坛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近130亿美元,但资产只有76亿美元。

电视巨头NBC环球公司2008年10月下旬也宣布,2009年将减少3%、约5亿美元的预算开支;此前,CBS和维亚康姆公司也调低了2009年的盈利预期,主要原因是经济疲软影响电视广告收入。分析人士预测,CBS的盈利主要依赖广告收益,因此在美国经济放缓后,该公司的广播业务收益可能下降2%~6%。

不过,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全是坏消息。一方面,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出现了可喜的上升。尼尔森网络报告显示,2009年1月,美国30家报纸网站中有25家的访客量出现了上升。其中,增长最多的是《纽约每日新闻》,单月访问量同比增长150%,达770万。同时,纽约时报网上升了5%,达2158.4万;华盛顿邮报网上升了13%,达1114.8万;华尔街日报网上升了39%,达965万;洛杉矶时报网上升了57%,达896.6万。

另一方面,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2008年10月,CNBC获得了最好的收视率,白天时间平均吸引63400名观众,这差不多是一年前的两倍;福克斯商业网(FBN)则以32000名白天观众的业绩,迎来了一周年纪念日。这个数字是FBN去年的400%。

对症下药的医治良方

针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资金紧张问题,美国传媒的优先应对策略是“节省开支”。就“省钱”而言,裁员无疑是最直接、最易见效、也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美国媒体评论员乔・斯特拉普干脆把传媒机构裁员列为2008年“十大报业新闻”之首。麦克拉奇公司先后两轮裁员,削减了2500个工作岗位;论坛公司裁减了1000多个职员。

斯特拉普所言非虚。2008年,不管是美国的全国性大报,还是地方“小报”,都先后举起了裁员“利斧”。4月,《纽约时报》在最后期限到来前买断了70名工作人员;《华盛顿邮报》猛减了100多个工作岗位;8月,甘奈特公司宣布在全国84家日报――包括《今日美国》报和近900家非日报出版物中减少1000多个工作岗位;10月,《洛杉矶时报》宣布裁员10%。除了这些全国性大报,小型报纸的裁员情况一样令人“胆战心惊”。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明星档案》买断300名职员;《亚特兰日报》和《新闻日报》分别减少100多个工作岗位。

美国传媒机构的裁员行动通常会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减岗、买断、临时解雇、自然减员等,至于采纳哪种形式,则要视传媒机构自身情况,比如裁减数量、现有资金等而定。

节省开支的第二类方法是出售或关闭报刊、变卖资产。这种方法指向的对象主要是财物,而非人员。2009年,豪斯特集团公司接连推出报刊出售计划:1月9日,挂牌出售《西雅图信息邮报》,并表示如果找不到买家,它将在60天内停止印刷这份报纸,只保留网络版《西雅图信息邮报》;2月24日,集团公司声称,如果《旧金山纪事报》不能在几周内大幅减少开支,这份报纸将被关闭或出售。因为《纪事报》从2001年以来,每年都出现“重大损失”,2008年损失高达5000万美元,2009年预计“损失更大”。

最近一则广受关注的新闻是,《落基山新闻》在2009年2月27日出版最后一期后无奈关闭。这家有着150年历史的美国报纸在告别词中说:“我们今天非常悲伤地与你们道别。我们的报纸在丹佛、科罗拉多、美国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的历史就此结束了。”当然,美国此前也不断有报刊被关闭的消息。据日报注册公司统计,2009年2月初,纽约就关闭了8家周报。

变卖资产方面,美联社记者安德鲁・温纳科尔说,2008年美国至少有6家报业公司计划出售它们的大楼。论坛公司12月下旬努力出售《洛杉矶时报》总部大楼和位于芝加哥的论坛公司大楼。不过,变卖资产在金融危机中并不容易成功,因为市场上没有富余的资金。正如温纳科尔所言:“冷冰冰的信贷市场使得商业、实业交易都非常稀少”。

美国传媒节省开支的第三类方法是在工资上做文章,比如减薪、停薪、无薪休假等。纽约时报公司年会者说,时报公司在2008年连续第三年冻结了四个“特定”最高执行官――包括董事局主席阿瑟・苏兹伯格和珍妮特・罗宾逊总裁――的工资。而且,他们的收入在明显下降。以苏兹伯格为例,2006年是4363856美元;2007年同比减少934576美元,为3429280美元;2008年同比下降904733美元,为2524547美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国传媒与美国同业在性质、体制、机制等方面部存在相当明显的不同,但美国传媒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策略、措施也许对我国的传媒界会有些许启示。

其一,以系统论视角,全面、整体地制定危机应对计划,力争转“危”为“机”。为了应对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豪斯特集团公司设计了一份名为“百日变革”的计划,以“根本改变业务方式”。豪斯特报业总裁斯蒂芬・苏沃兹在给职员的备忘 录中比较详细地列举了需要“变革”的事项:(1)“管理层的每个人都要着力完成一个基本的调整,以便我们能够把全部的注意力转向产品改良和收入增加。”(2)“必须改变”报纸内容效率低下的现状。苏沃兹说:“在我们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期,效率却非常低下。所有的报纸看起来很相似,但又没有相似到允许共享产品或内容(的程度)。”(3)“必须改变”广告业务模式,“必须而且应该学会更有效地利用国外的电话营销市场和自我服务的广告平台。”(4)转变销售模式,“必须完全从简单的销售几张报纸转变为销售受众,这样我们就能成包出售产品,其中有些产品并不是我们自己的。豪斯特报纸的同事们正在把我们的产品与Yahoo、Google、MSN、AOL等机构的产品结合起来销售。”(5)“我们必须开始在我们的免费网站和收费的媒体问提供更加不同的内容,收费的是印刷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把网站排在付费媒体之后”,“网站必须在市场上继续是最好的、主流的免费网站。这意味着它们必须提供最好的突发新闻、职员和读者博客、社区数据库和图库”。

其二,在减少开支方面,由于我国的新闻传媒不但要关注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就不能简单照搬美国同业所运用的裁员、出售或关闭报刊、变卖资产等方法减少开支,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稳妥的办法,舒缓现金压力。比如,不同的新闻传媒单位可以视自身职员、资金等情况,一定程度减少预算,一定范围内推行“无薪休假”计划。

其三,国家有关部门不妨适时出台适当的政策,帮助传媒化解危机。尽管美国人信奉“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理念,但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美国政府并没有当“甩手掌柜”。2009年3月11日,当豪斯特集团公司寻找《西雅图信息邮报》买家的最后期限明显超过之时,美国众议院以91票对5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报业减税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直到2015年,报纸和报纸出版业将少缴40%的营业税。这个折扣率打破了多年前美国政府给予波音公司和木材产业的减税纪录。

篇2

车辆在弯道行驶中是不准弯道超车的。可是,在赛车场上对手为了超越对方,往往就是在弯道的一瞬间,把握时机果断、勇敢地出击,迅速超越对手,奇迹往往就在那一刻发生!

虽然这只是一种现象,可就是在这种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机会,明白一种道理;寻找机会,必须在一瞬间! 那就是在对手也是处在劣势之中,也就是像赛车手一样,同在弯道的一瞬间,大胆,果断,勇敢的奋起追击!超越对方!

渡过了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之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在笼罩的2010年,是不是可以视为正在弯道行驶之中呢?是不是”危”的同时,也同样蕴藏着”机会”与”机遇”呢?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众多中小企业纷纷探求“危”中之“机”。在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弯道时,不仅有危机、困难,更有机遇、优势和潜力。

结合现实,眼下全球性经济危机仍未消退,我们共同面临一个“弯道”危机,把危机两字拆开,就是“危险”和“机遇”,“危险”是前面的“弯道”,“机遇”则是给了企业超车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给我们带来机遇,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又使很多行业发展再次出现弯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彷徨等待、停滞不前,就可能被金融海啸冲得更远;如果负重奋进,沉着应对,则可以化危为机,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将“危”中求“机”进而实现超常规发展比作“弯道超车”,形象、生动,也给人许多思考和启迪。“弯道超车”风险很大,但在赛车、速滑竞赛中,高水平选手却大多选择此时抢道,以求趁对手减速慎行的时候胜出。因此,要想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首先必须提振信心。

弯道超车的关键点

必须苦练内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强身健体、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企业要想“弯道超车”,关键是在这一轮转危为机的严峻考验面前,你是否具备了“独门绝技”。你的管理是否得到了真正提升。

“弯道超车”既要比速度,又要比效益和质量;既要比发展水平,又要比发展活力和潜力。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超车”的速度,而损害利益、破坏生存环境。

百度刚成立时的商业模式和现在不太一样。那时主要是给其它网站提供搜索技术,直到2001年9月20日,百度现在的商业模式才确立起来,也就是成为一个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搜索网站,做一个大众品牌,通过广告和帮助中国各个地区的企业推广产品的服务来挣钱。

放弃幻想

当时百度的商业模式是依赖于门户网站,它们按照每千次搜索给我们多少钱的方式付费。网民搜索次数越来越多的时候,门户网站就会付很多钱,但当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门户网站放弃了在搜索上的追求,因为那时每家互联网公司的日子都很难过,它们在购买搜索技术时想的不是要买最好的,而是最便宜的。

创新求变

百度在2001年推出搜索服务时,其实面临着很大问题。当百度变成链条后端的技术提供商时,市场对技术和产品的要求是必须做得跟市场上最好的一样好,但是当百度变成一个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搜索网站的时候,市场要求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作为后来者,需要有比当前市场上最好的搜索服务还要好得多的技术和产品,才能站得住脚。要做到这一点,百度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接下来的一年多,百度做了很多很多技术创新,迅速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使百度在收录网页数目、结果相关性、信息更新速度和服务响应速度等很多领域迅速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中文搜索的最优者。这样创新求变的做法,使百度在接下来的2003年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中文搜索市场上的流量第一。那一年百度整体的搜索份额比2002年上涨了7倍,这就是创新求变带来的效果。

专注如一

百度在过去10年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中文搜索。这么长时间一直坚持做这一件事情,才成就了百度今天在中文搜索市场上76%左右的流量份额。

百度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应对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在赛车中,弯道往往是赛车手超越对手的一个重要契机,尤其是在选手实力接近的时候,谁能够在大家都相对比较谨慎的弯道实现超越,谁获胜的把握就大很多。那怎样在弯道实现超越呢?仔细观察有经验的赛车手就会发现,弯道超越需要看清路况,把稳方向盘,然后踩油门,一系列动作要娴熟地结合起来完成,才能在其他选手拐弯减速时出奇制胜。

对全球企业而言,弯道超车的秘诀也类似。如果把放弃幻想比喻成看清路况,专注如一就是把握好方向盘,急踩油门就是创新求变,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当然,弯道超车是有风险的,机遇和风险总是相生相伴,经济危机下进行弯道超车不是要企业去盲目冒险,而是要准确地控制好超车的核心技巧,如此才能够实现成功超越。而最核心的技巧,我们的经验总结就是放弃幻想、创新求变和专注如一。

任何一个产品营销的空间拓展,你要抓住它的优势所在,只要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它的商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的产品商家太多,有可能你要做的产品一条街比比皆是,林林总总。但是,你要学会在弯道超越.就是大家都在担心不好做的时候,你要果断,勇敢的出击!精彩往往就在那一瞬间,机会往往也就是在那一瞬间!

篇3

在经济学界,克鲁格曼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著名学者,他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早在1991年,年仅38年的克鲁格曼就获得了被视为诺贝尔奖重要指针的美国经济学会克拉克奖。因偏好历史和社会学,经济学的专业课反而修得不多,这也形成了他独有的分析视角和行文风格,更被誉为自凯恩斯以来文笔最好的经济学家。1996年克鲁格曼出版《流行的国际主义》并大胆预言亚洲金融危机,使他获得巨大声望。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

作为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克鲁格曼强烈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认为市场并不完善,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当消费和企业开支难以前进,就只剩下了一种填补缺口的办法:政府必须采取行动,进行刺激性开支,美联储必须推行指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第一推动力。

克鲁格曼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特别是国际经济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富有影响力的研究。在国际贸易方面,他建立了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的同类产品的贸易,代表了这些国家根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而发展专业化的结果,与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关系不大;在经济活动区位方面,他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他的核心—外围模型,把厂商和消费者的区位选择内生于模型中,较好地解释了一个两区域经济如何形成工业核心和农业边缘区模式;在国际金融方面,他建立了一个汇率目标区理论的规范模型,使汇率目标区超出原来仅作为汇制改革方案而存在的范畴,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理论框架;在宏观经济方面,他提出了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对1998年俄罗斯货币危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2008年,克鲁格曼因创立新贸易理论和开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界的争议永远存在,一些学者对克鲁格曼的理论和观点一直就有质疑。例如,克鲁格曼认为当前的美国失业并非结构性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研究报告则认为美国的长期失业人口中有40%属于结构性失业。克鲁格曼认为是经济增长迟缓导致了债务水平升高,而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格夫(kenneth rogoff)的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的债务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达到或者超过90%),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尽管在一些观点上有不同的质疑,但克鲁格曼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方面所做的许多有价值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本书就是克鲁格曼对应对当前危机的一系列带有十分鲜明的凯恩斯主义色彩的建议和看法。也可以视为此次危机中关于凯恩斯主义争论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寻找金融危机中的免费午餐:当前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中凯恩斯主义及其争议

在经济学中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在克鲁格曼看来,在大衰退和金融危机冲击下,“只要我们伸出手,就有免费午餐,因为这时候大量的闲置资源就有用武之地了”。 这是典型的克鲁格曼的政策基调。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积极应对,大致看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出台金融救助方案。如美国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美联储还推出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并先后采取了量化宽松和扭曲操作等措施;欧洲则在尝试降息等政策刺激的同时尝试通过注资获得金融机构股权来稳定金融体系等措施。

二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美国的刺激方案主要包括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新能源技术方面。日本出台多个经济刺激计划,这些支出主要用于:向全国家庭发放补贴、通过政府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高速铁路建设工程、学校建筑防震、环境保护、儿童和老人护理等社会福利计划。

三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在危机之后均大幅度降低利率。另一方面,当利率进入零利率区域后,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均以不同方式采取了“数量宽松”政策,通过购买金融资产,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四是产业发展政策。美国在新能源、环保政策等方面较为高调。欧洲提出发展“绿色经济”。日本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

总体来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程度不同地在凯恩斯主义旗帜的影响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不过,对于这些凯恩斯主义色彩鲜明的危机应对措施,各种批评也一直不断,本书就可以视为克鲁格曼对这些批评的回应。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的互动更为紧密,在危机冲击下,除了推出一系列应对危机、刺激内需的政策举措外,更为关键的还是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主导下的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不平衡性逐步显现,全球资源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源源不断流入美国,而以美元

转贴于

计价的金融资产以资本项目顺差的形式持续流向全世界。特别是21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一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加速推进全球化进程和资本输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另一方面,美国为刺激经济长期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高杠杆、高风险、低透明度且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导致本国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扩张、金融体系的杠杆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以来,伴随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全球资源供应格局打破,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美国进入加息通道,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2007年年底次贷危机正式爆发。本次危机爆发不仅是国际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集中反映,更是布雷本文由收集整理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和金融监管缺失的必然结果。危机打破了原有经济金融结构和格局,美欧等经济体或经济区域面临巨大的调整成本,经济陷入衰退或缓慢复苏;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胀高企—政策收缩—经济放缓的调整时期。可见,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关联性日趋紧密,相互影响加大。

当前全球经济和各国国际收支面临再平衡的过程;“去美元化”、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议题也被提上日程;国际金融监管架构和制度在压力下正在经历大刀阔斧的修改和重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面临重大变革。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如何评估本次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结构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危机后世界经济金融结构变化的趋势、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处理好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关系,对于迅速崛起并处于转型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种调整过程中,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处于同样的发展环境,关注着类似的矛盾和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中国的决策应注重体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部经济增长回落等压力下,当前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欧债危机等外部因素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中枢或已阶段性下移;内部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推出一定规模的刺激内需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性回落是有必要的,但是更为关键的还是促进经济转型,促使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将转向内生性,制度性红利的释放和经济系统的结构性转变。大致来说,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国在市场化进程中始终面临资本、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等要素价格长期管制的瓶颈,由此造成了公用设施、环保和安全的高成本,并导致投资冲动、资源错配、结构失衡、增长质量欠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劳动密集的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推动要素价格改革,即从管制下扭曲、低估的价格转变为市场均衡价格,将使投资和生产的成本和回报更真实、国民财富的分配更合理,市场机制的合理运用将进一步激励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二是体制改革释放的红利。首先,收入分配改革,改

转贴于

革的方向通过减税、完善社保等举措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加大对社保、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其次,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对民间资本开放垄断行业,打破垄断,促进社会要素不同行业的市场化流动。最后,推进结构性减税,逐步降低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释放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意愿和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消费能力。

篇4

如今,街头巷尾,茶前饭后,台上场下,荧外幕内,男女老少聊得最多的话题便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正席卷着全球各个领域,国内动漫行业似乎也感受到一丝寒意。危机走向何方?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全球。

金融危机就好比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民所诠释的罗生门,大家各说各话却始终是个难解的谜题。是危险?还是机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蓝港在线:网络游戏蕴藏巨大增长空间

“对于蓝港在线这样一个创业型网络游戏公司来说,比较幸运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拿到了风险投资,现在手里近2个多亿的现金储备,为蓝港提供了一个度过危机资金上的保障。”身为蓝港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港在线”)的联合创始人的廖明香话语从容,神态悠然。

创办于2007年3月份的蓝港在线,同年5月便获得了IDG的1000万美元投资。在2008年5月份又相继获得北极光创投、NEA两家风险投资机构共计25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据悉,这笔投资为近5年来网游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风险投资,一度传为业界美谈。

蓝港在线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短短不足2年的时间内,蓝港在线员工总数已超过600人,在全国14个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

蓝港在线现已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中心、运营服务中心以及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并拥有《倚天剑与屠龙刀》、《问鼎》、《西游记》、《佣兵天下》、《夺宝兵团》等多款大型网络游戏,产品涵盖回合制、ARPG以及休闲游戏等多种类型。

蓝港在线何以发展如此迅速?

美国NEA投资基金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蒋晓冬曾说过:“网络游戏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富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的团队。蓝港团队对用户体验的执着追求,稳健有序的产品研发运营策略和对网游核心技术的持续关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内的新锐企业,蓝港在线CEO王峰把成功更多地归因到市场和资本的层面。“蓝港在线之所以能快速成长,原因在于以其为代表的第三代网游面临了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特别是风投对网络游戏的看好解决了资金障碍。”

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再次让大家把目光聚集到蓝港在线。廖明香说:“很多人都在金融危机之后问我们,‘金融危机对你们有影响吗?’前段时间看各个网游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金融危机对游戏行业影响不大,整个行业的业绩显示,今年仍比去年同期比例增长大。”

IDG中国区副总裁张震对于金融危机中的蓝港在线更为看好,他有次去蓝港在线公司开会时,打趣地跟廖明香说:“你们公司有希望了。金融危机了,大家现在都不去股市了,在家干嘛呢?肯定就玩玩游戏呗。看场电影60块,玩游戏50块可以玩一个月。”

张震的话不无道理,网络游戏由于具有较低消费成本,非常强粘性和庞大的用户群等特点,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将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而对于新创业的网游公司,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大的,因为拿到投资的可能性更小了。但对于发展成熟的大公司而言,因为具有更优秀的团队和更好的产品,因此具有更多的机遇。

“蓝港在线现在仍是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廖明香颇感欣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发展势头依旧强劲的蓝港在线是否需要准备过冬策略呢?冬天是无情的,即使是发展成熟的大公司也不能裸的过冬,还得预备防寒的棉衣。蓝港在线也不例外,廖明香明确指出了过冬的两大策略。

首先,加大产品布局。对于网游公司来说,网络游戏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产品竞争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营销或运营上的竞争。廖明香说:“蓝港在线第一步策略就是加大产品布局,把主流产品类型都覆盖了。”

蓝港在线的这种做法,曾让研发团队颇为困惑,“为什么不先做一款产品,踏踏实实做好做大后,再做一款?”

廖明香回答道:“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一款做不大的话,怎么办?我们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去想怎么解决产品的问题,怎么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产品通常都需要两年的研发周期,但是在这两年间公司不能处于空档期,蓝港在线的愿景是希望做一家伟大的发行公司,所以蓝港在线一方面布局自己的自主研发为未来的加速发展做准备,一方面积极签约国内优秀研发商的产品做发行,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更为稳健。”

“目前蓝港在线在2009年的产品规划为6款产品,就算我们每一款产品只有10万同时在线,我们也有60万同时在线的优秀成绩。所以,加大自己产品研发的布局和产品的竞争力,积极练好内功是最关键的。”

其次,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对于类属文化创意产业的网游公司,不像传统行业有太多的固定资产,最值钱的就是人才:研发人才、运营人才和营销人才。

“我们花了很多功夫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廖明香说,“从2007年公司刚成立到现在,每年都去西安交大、川大等很多好学校招聘了大量的研发人才。去年招聘的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培养,现在已经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很好的作用,再多些时候都可以去挑大梁了,在人才储备上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基础工作,这也是未来应对人才竞争很重要的方面。”

河马动画:原创动漫的危机从未停止过

上海河马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马动画”)致力于在全球市场提供完整贯通产业链的动漫原创和制作,包括漫画书、动画剧集、动画电影、游戏、衍生产品。同时向全球市场提供动画制作、联合制片和外包服务。

作为河马动画董事长的徐克有一个简单而又美好的理想,“长期做好的作品,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原创动漫的产业现状。”

对于中国的动漫产业来说,它拥有世界动漫产业最大的单一性区域市场,这个市场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悠久的中华文化背景,通行的汉语,世界上最大的消费人口规模。

近来,国家对动漫产业也相当重视,把动漫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并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已成定论。但是作为产业,中国动漫的创意、制作、发行、播放到衍生产品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国外有过留学和工作经验的徐克对比中外动漫产业当前形势,体会更深,用他的话说就是:“金融危机对动漫行业有没有影响,我认为没有直接的影响。我2003年回国创业的时候就发现,这个行业一直就存在危机,我们一直都在解决危机,从来就没从危机里出来过。”

据徐克介绍,国外成功的动漫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很简单,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产权库,知识产权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应对现金流和各种各样的危机的能力就会变得非常强,因为可以常年靠版权收入来维持公司的运营。而在中国,这种方式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盗版问题已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知识产权薄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执法不严也是盗版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靠突击搜查等方式并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对于动漫原创者来说,付出的艰苦劳动,投入的大量资金,会因为这种行为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徐克把做动漫原创比作赌博,“如果做好还行,做不好就彻底完了。”徐克就像一个坚守的理想主义者,他领导下的河马动画公司仍就一往无前地从事原创动漫的开发和制作,对于中国的动漫市场前景、国家未来的政策导向,他依然充满信心。

谈及金融危机对河马动画的影响,徐克说:“我们是原创为主的公司,影响不大。反而我还要谢谢这次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一来,我抬头一看,很多动漫公司该死的都死了,尘埃落定。而且突然莫名其妙的,原来花一万五才能雇的人,现在花三千、五千就能雇了。”

徐克在享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低成本好处时,也不忘审时度势,适时适度地调整企业在这个特殊环境下的策略。

“在这种困难时刻,对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压力,减员裁薪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我们是一个比较有创意和凝聚力的企业,我们从不主张大规模裁员减薪,目前我们只是对个别团组做了激励薪资的调整,指定人才淘汰的变相机制。”

徐克说,“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让每一个员工共荣辱、共困难,了解自己从事的行业,了解自己面临的挑战。”

“其次,让员工充分了解市场的魅力。”徐克认为,“不管是做创作的、做剧本的,还是画画的,我跟他们说,今天做完作品,就能拿到街上去卖。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危机环境下,市场才具有更大的潜力。”

篇5

市场总是有他的两面性,有人在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感觉到日子的艰难,也有人在目前的危机下感觉到发展的快乐。对于刚刚过去的2008年白酒旺季笔者看到了这么几种现象:

一、大多数酒类品牌感觉到日子难过

为什么有烟酒店认为这个旺季不旺?因为曾经给他带来较高利润的杂牌子产品不好卖了!其实,不管是哪个烟酒店,你让他统计一下今年的酒水销售额并与去年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他的销售额并没有下降,有很多甚至还略有上升。可他就是认为今年的酒水销售状况不好,这是一种错觉,他的这种错觉反映到市场上就是酒水不好卖了,金融危机对自己有影响了。

从本质上来说,金融危机对烟酒店的影响是利润下降了,而不是销售额下降了!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深入体会:金融危机对品牌力弱的影响远远大于市场的预期,而对于品牌力强大的酒类品牌则是机会大于危机!

所以就非常好理解烟酒店的感觉了:烟酒店的销售越来越集中到畅销产品身上,平常旺季时那种什么产品都能卖的时期看不到了,替代的是畅销产品销售额大幅度上升,而畅销产品的利润肯定远远不及往年销售的那些非畅销产品,因此,烟酒店觉得今年确实不如以往了!

而烟酒店的这种感觉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大多数酒类品牌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品牌的威力在金融危机时再次显现出来。

有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即提升了自己的销售额,又大幅度提升了自己利润的烟酒店?当然有!对大多数的烟酒店老板来说,习惯了那种旺季来临时大把收钱却不管营销手段的卖酒方式,一碰到危机和消费者的拒买就束手无策。而那些能够赚到钱的老板绝对不会这样,他会根据自己店子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并针对店内的客源情况做出分析,有目的性地采购产品,向不同的客人主推不同的产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推意愿,获取旺季的利润,做到销售额、利润额双双上升。

二、高档产品滞销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高档产品价格直线下滑,往年的那种一到旺季就涨价的习惯在08年旺季未能延续。

事实情况怎么样呢?

1、高档酒的实际消费量并没有下降,甚至略有上升;

2、雪藏多年的、一直舍不得喝的高档酒在这个旺季被翻了出来喝掉;

3、高档酒的社会库存同比往年大幅度下降;

4、中、高档白酒的销售得到了价量齐升;

通过上述事实描述大家也大概可以略知一、二地弄清楚为什么传达给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变成了高档酒难卖了。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个人、批发部还是经销商,随便多囤几件货都不会感觉有什么压力,而到了经济形势不好时,哪怕就是多囤一件货也觉得是负担,反而挖空心思把以前积压的货物要想办法变成现金,这样一正一反,给到厂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对高档酒的销售来说,其采取的策略本来就是更分散策略,只要全国人民每个人都保持正常水平喝上一两瓶就可以了,现在一下子全国人民都改喝以前的库存了,当然会有压力。

因此,高档产品的滞销只是一种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拔云见雾。

三、业务难做

业务员出去拉单一个个总是垂头丧气,反映业务难做。

实际上呢?前面已有提及,真正的品牌其销售并没有下降,但业务员的感觉却是一样的,也是觉得业务难做,为什么?

1、大环境促使业务员危机感加剧;

2、出去跑单时来自渠道和酒店终端老板的诉苦;

3、确实有一些品牌不好的产品销售下降,业务员被辞退,对其产生了示范效应,害怕自己也有这一天;

4、来自公司高层的危机意识灌输。公司为了应对危机也会要求业务员更努力,并经常在会议上就危机发表一些耸人听闻式的言论,这也加重了业务员对目前危机的担忧。

我们稍加关注一下目前的酒类市场就会发现,对市场上某些畅销产品而言,一旦开展促销活动,渠道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许多产品的销售甚至相比往年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几款产品都是这样,为了不对市场造成伤害,我们都是对市场上开货的经销商采取分货的措施,只允许他拿这么多货,不能多拿;这与某些品牌敞开门搞促销渠道商不响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业务难做说到底还是业务员自身的心理作用在作祟,金融危机的到来只不过给到了业务员业务难做一个更好的口实和托词而已。

旺季已然成为过去,不管你在这个旺季收获的是果实、兴奋还是一丝丝安慰,接下来的日子你需要面对仍然是让市场有一个更好的推进,为此你还得像往年一样想出种种办法,祭出种种手段。面对目前的危机,各个企业、品牌的调整也在所难免:

一、突出重点市场

危机下的重点市场相比往年的重点市场要更加突出和集中,你在重点市场收获的果实可能是你年度计划的90%以上。前面已经有分析,往年什么都能卖一点的市场会更加集中向某几个重点市场靠拢。这是消费者和渠道商面对目前危机的自然选择,你如果不能够把握这个趋势,你的那些所谓投入就会打水漂,起不到投入的效果。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09年计划做100万的销售,其中在重点市场计划做70万,非重点市场计划做30万,那么,你不如把重点市场计划提升到做80万、甚至90万,非重点市场做10万,最多也不要超过20万的计划。通过对重点市场的深耕,你顺势提升10~20万的销售,比你09年新开发一个市场计划做10~20万的销售其难度系数要小90%以上。

重点市场的投入效果在危机下更容易检测到,也更容易掌控。

二、突出重点产品

冰火两重天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对畅销与非畅销产品的比喻最为恰当。企业对重点产品的投入要更加突出,确保主销产品的畅销和长销,坚决不要去做那种四处撒网、到处点火的事情,多子多福是经济形势一片红火时的浑水摸鱼。

做重点产品要注意货物的控制投放,不要过度挤压市场。保护好主销产品的价格比给主销产品多投放几倍的广告其效果还要好。许多企业之所以让运做好好的主销产品走向灭亡或者刚刚成为流行就马上由先驱变成先烈就是过不了眼前利益的关卡,总希望在产品畅销时在市场上狠狠捞一把,这种捞一把的思想往往是摧毁主销产品的罪魁祸首。

三、重点运做好中、高档产品

目前的危机对较有基础的中、高档产品运做是一个福音,如果你的企业有这种产品在市场上运做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高档、超高档产品的运做受目前的大气候影响想成功推出新品牌打开市场难度不亚于上青天,而中、高档产品的推广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时候总是与高档、超高档产品打交道会显得不合时宜,也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时这种既能够满足面子需求、又带来实惠和良好社会口碑的中、高档产品就成为潜在的最好选择。因此,笔者断言,对洋河蓝色经典这样的中、高档品牌定位的产品来说,想打全国市场,09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甚至说是良机;而对于西风15年、四特15年、开口笑之类的区域性中、高档品牌来说如何实现真正的区域为王,最大限度挤占市场份额,获取消费者的忠诚在09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头。

对中、高档产品的发展来说,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

四、中、低档产品要系统运做

许多企业运做光瓶产品限于价格操作空间有限都没有系统的运做方案,有些是靠历史积淀取胜,有些是靠产品创新取胜,还有些完全是靠价格低廉取胜,当然也有些是莫名其妙就起来的,也没有加以总结。不是说,这些手段就不行了,不能运用。在目前的危机下,如果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有意识地、有目的性地开发一、两款光瓶产品加以系统运做,我们的胜算是预料中的,这种成功也更持久。要不然哪天哪个企业也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和价格战的方式,我们就亏大了。

中、低档产品的运做关键是抓住渠道和消费者的力量,集中精力突破,把一、两种方式用到极致就成了。

五、关注B、C、D类餐饮店

普遍反映今年春节后小店的关门率和换手率同比往年大幅度下降,这是一个信号,一是说明危机下大家做生意的诚信度提升了;二是生意难做,大家在还有点钱赚的前提下不想轻易转行或关店,把自己好不容易构建的人脉给浪费掉;三是说明大酒店的生意有了一些影响,更多的消费向B、C类店集中;

做酒水的就要顺应这一趋势,多开发一些适合B、C、D类酒店销售的产品重点运做,甚至可以成立专业的团队来运做这一终端,寻找突破。

六、趁机网络人才

好的企业这个时候招纳贤才比前两年要划得来多了,一是可供选择的余地大了;二是人才的门槛低了,会更加一心一力服务企业。对人才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到一些品牌好的企业发展,也许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

七、慎用涨价策略

2009年的酒类市场要慎用涨价策略,慎用不代表不用,关键是看怎么运用,要看品牌、产品及市场是否够强势?要看涨价的幅度是否是消费者的心理期望值?涨价的方式是否够巧妙?

2009年的涨价要做得悄无声息是最好的,要让消费者和渠道商感觉不到你是涨价了最好。犹如三鹿事件后进口奶粉发表绝不涨价的声明样,结果是价格翻了两翻消费者仍然没有怨言,渠道商还拍手欢迎!

没有上述条件还真的要慎重运用涨价的大旗,防止品牌被消费者和渠道商抛弃,更要防止竞争对手借此大做文章。

八、媒体投放更集中

都说酒类的广告投放比较平衡,不似一脚踏进酒类行业的史玉柱那么凶猛,仍然是其一贯的老套路。史式广告法在酒类其实也运用过,君不见以前广告时代的典型代表秦池就是鼻祖之一,秦池的倒闭不是其广告投放有错,而是其它原因导致。因此,09年的媒体策略对酒类来说可能集中更能让消费者听到声音,除非你的平衡术有足够的金钱做支撑,否则,这种平衡是很难让消费者有所感觉的。

篇6

对于刚刚过去的白酒旺季,下面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一、大多数酒类品牌感觉到日子难过

为什么有烟酒店认为这个旺季不旺?因为曾经给它带来较高利润的杂牌子产品不好卖了!其实,不管是哪个烟酒店,你让它统计一下今年的酒水销售额并与去年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它的销售额并没有下降,有很多甚至还略有上升。可它就是认为今年的酒水销售状况不好,这是一种错觉,它的这种错觉反映到市场上就是酒水不好卖了,金融危机对自己有影响了。 从本质上来说,金融危机对烟酒店的影响是利润下降了,而不是销售额下降了!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深入体会:金融危机对品牌力弱的影响远远大于市场的预期,而对于品牌力强大的酒类品牌则是机会大于危机。

所以就非常好理解烟酒店的感觉了:烟酒店的销售越来越集中到畅销产品身上,平常旺季时那种什么产品都能卖的时期看不到了,替代的是畅销产品销售额大幅度上升,而畅销产品的利润肯定远远不及往年销售的那些非畅销产品,因此,烟酒店觉得今年确实不如以往了!而烟酒店的这种感觉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大多数酒类品牌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品牌的威力在金融危机时再次显现出来。

有没有在金融危机中既提升了自己的销售额,又大幅度提升了自己利润的烟酒店?当然有!对大多数的烟酒店老板来说,习惯了那种旺季来临时大把收钱却不管营销手段的卖酒方式,一碰到危机和消费者的拒买就束手无策。而那些能够赚到钱的老板绝对不会这样,他会根据自己店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并针对店内的客源情况做出分析,有目的性地采购产品,向不同的客人主推不同的产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推意愿,获取旺季的利润,做到销售额、利润额双双上升。

二、高档产品滞销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高档产品价格直线下滑,往年的那种一到旺季就涨价的习惯在08年旺季未能延续。

事实情况怎么样呢?

1、高档酒的实际消费量并没有下降,甚至略有上升,

2、雪藏多年的、一直合不得喝的高档酒在这个旺季被翻了出来喝掉;

3、高档酒的社会库存同比往年大幅度下降;

4、中、高档白酒的销售得到了价量齐升。

通过上述事实描述大家也大概可以略知一二地弄清楚为什么传达给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变成了高档酒难卖了。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个人、批发部还是经销商,随便多囤几件货都不会感觉有什么压力,而到了经济形势不好时,哪怕就是多囤一件货也觉得是负担,反而挖空心思把以前积压的货物要想办法变成现金,这样一正一反,给到厂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对高档酒的销售来说,其采取的策略本来就是更分散策略,只要全国人民每个人都保持正常水平喝上一两瓶就可以了,现在一下子全国人民都改喝以前的库存了,当然会有压力。

因此,高档产品的滞销只是一种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拨云见雾。

三、业务难做

业务员出去拉单一个个总是垂头丧气,反映业务难做。

实际上呢?前面已有提及,真正的品牌其销售并没有下降,但业务员的感觉却是一样的,也是觉得业务难做,为什么?

1、大环境促使业务员危机感加剧;

2、出去跑单时来自渠道和酒店终端老板的诉苦;

3、确实有一些品牌不好的产品销售下降,业务员被辞退,对其产生了示范效应,害怕自己也有这一天;

4、来自公司高层的危机意识灌输。

公司为了应对危机也会要求业务员更努力,并经常在会议上就危机发表一些耸人听闻式的言论,这也加重了业务员对目前危机的担忧。

我们稍加关注一下目前的酒类市场就会发现,对市场上某些畅销产品而言,一旦开展促销活动,渠道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许多产品的销售甚至相比往年有很大的提升。我们的几款产品都是这样,为了不对市场造成伤害,我们都是对市场上开货的经销商采取分货的措施,只允许他拿这么多货,不能多拿,这与某些品牌敞开门搞促销渠道商不响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业务难做说到底还是业务员自身的心理作用在作祟,金融危机的到来只不过给业务员业务难做一个更好的口实和托词而已。

如何调整是关键

旺季已然成为过去,不管你在这个旺季收获的是果实、兴奋还是一丝丝安慰,接下来的日子你需要面对仍然是让市场有一个更好的推进,为此你还得像往年一样想出种种办法,祭出种种手段。淡季来临,面对目前的危机,各个企业、品牌的调整也在所难免:

一、突出重点市场

危机下的重点市场相比往年的重点市场要更加突出和集中,你在重点市场收获的果实可能是你年度计划的90%以上。前面已经有分析,往年什么都能卖一点的市场会更加集中向某几个重点市场靠拢。这是消费者和渠道商面对目前危机的自然选择,你如果不能够把握这个趋势,你的那些所谓投入就会打水漂,起不到投入的效果。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09年计划做100万的销售,其中在重点市场计划做70万,非重点市场计划做30万,那么,你不如把重点市场计划提升到做80万、甚至90万,非重点市场做10万,最多也不要超过20万的计划。通过对重点市场的深耕,你顺势提升10万20万的销售,比你09年新开发一个市场计划做10万―20万的销售其难度系数要小90%以上。

重点市场的投入效果在危机下更容易检测到,也更容易掌控。

二、突出重点产品

冰火两重天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对畅销与非畅销产品的比喻最为恰当。企业对重点产品的投入要更加突出,确保主销产品的畅销和长销,坚决不要去做那种四处撒网、到处点火的事情,多子多福是经济形势一片红火时的浑水摸鱼。

做重点产品要注意货物的控制投放,不要过度挤压市场。保护好主销产品的价格比给主销产品多投放几倍的广告其效果还要好。许多企业之所以让运作好的主销产品走向灭亡或者刚刚成为流行就马上由先驱变成先烈,就是过不了眼前利益的关卡,总希望在产品畅销时在市场上狠狠捞一把,这种捞一把的思想往往是摧毁主销产品的罪魁祸首。

三、重点运作好中,高档产品

目前的危机对较有基础的中、高档产品运作是一个福音,如果你的企业有这种产品在市场上运作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高档、超高档产品的运作受目前的大气候影响想成功推出新品牌打开市场难度不亚于上青天,而中、高档产品的推广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时候总是与高档、超高档产品打交道会显得不合时宜,也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时这种既能够满足面子需求、又带来实惠和良好社会口碑的中、高档产品就成为潜在的最好选择。因此,笔者断言,对洋河蓝色经典这样的中、高档品牌定位的产品来说,想打全国市场,09年是一个 非常好的契机,甚至说是良机,而对于西凤15年、四特15年、开口笑之类的区域性中,高档品牌来说如何实现真正的区域为王,最大限度挤占市场份额,获取消费者的忠诚在09年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头。

对中、高档产品的发展来说,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

四、中、低档产品要系统运作

许多企业运作光瓶产品限于价格操作空间有限都没有系统的运作方案,有些是靠历史积淀取胜,有些是靠产品创新取胜,还有些完全是靠价格低廉取胜,当然也有些是莫名其妙就起来的,也没有加以总结。不是说,这些手段就不行了,不能运用。在目前的危机下,如果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有意识地、有目的性地开发一两款光瓶产品加以系统运作,我们的胜算是预料中的,这种成功也更持久。要不然哪天哪个企业也依葫芦画瓢,通过模仿和价格战的方式,我们就亏大了。

中、低档产品的运作关键是抓住渠道和消费者的力量,集中精力突破,把一两种方式用到极致就成了。

五、关注B、c、D类餐饮店

普遍反映今年春节后小店的关门率和换手率同比往年大幅度下降,这是一个信号,一是说明危机下大家做生意的诚信度提升了,二是生意难做,大家在还有点钱赚的前提下不想轻易转行或关店,把自己好不容易构建的人脉给浪费掉;三是说明大酒店的生意有了一些影响,更多的消费向B、C类店集中;

做酒水的就要顺应这一趋势,多开发一些适合B、c、D类酒店销售的产品重点运作,甚至可以成立专业的团队来运作这一终端,寻找突破。

六、趁机网罗人才

好的企业这个时候招纳贤才比前两年要划得来多了,一是可供选择的余地大了;二是人才的门槛低了,会更加一心一意服务企业。对人才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到一些品牌好的企业发展,也许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

七、慎用涨价策略

2009年的酒类市场要慎用涨价策略,慎用不代表不用,关键是看怎么运用,要看品牌、产品及市场是否够强势?要看涨价的幅度是否是消费者的心理期望值?涨价的方式是否够巧妙?2009年的涨价要做得悄无声息是最好的,要让消费者和渠道商感觉不到你是涨价了最好。犹如三鹿事件后进口奶粉发表决不涨价的声明样,结果是价格翻了两番消费者仍然没有怨言,渠道商还拍手欢迎! 没有上述条件还真的要慎重运用涨价的大旗,防止品牌被消费者和渠道商抛弃,更要防止竞争对手借此大做文章。

篇7

《北京纪事》您觉得此次金融危机对电影行业有影响吗?

江小鱼:正常情况下应该能产生好的影响,表现在票房上。上世纪30年代的那次经济大萧条,直接促成了好莱坞的崛起,就是个最成功的例子。

《北京纪事》:观众比较多了,是吗?

江小鱼:对呀,一般来说,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看电影。而经济形势不好了,人们反而都有了时间进电影院。毕竟看电影是相对便宜的娱乐方式,这样便促进了电影正常的良性循环。但是对于大投资的电影来说,有可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低成本的电影甚至商业电影都不会受其影响。

《北京纪事》:大投资的影片有可能拉不到赞助吗?

江小鱼:不是拉不到赞助,而是一般来说,大投资影片不是单一的资金来源,金融危机斩断了它的资金链。因为危机一来,肯定会有大型企业不再大量地投拍大制作影片。

《北京纪事》:您导演的影片属于哪一种?

江小鱼:相对来说小成本电影居多。

《北京纪事》:作为一名导演,您有没有针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影片构思?

江小鱼:应该说没有特别针对金融危机的策略。我觉得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我们的内心更重大的危机是精神上的。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大家的精神危机也是非常沉重的。我一直致力于用电影去探寻人们的内心,精神上健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危机都会挺下去。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无法面对危机?我认为是精神危机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电影去挽救人们的精神。

《北京纪事》:您所说的精神危机具体是指哪方面?

江小鱼:没有信仰,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沦为物质奴隶。我相信现代社会99.9%的人都在做物质奴隶,从而丧失了精神层面的判断能力,直至丧失整个精神世界。

《北京纪事》:我知道除了导演,您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您预计危机什么时候过去?

江小鱼:大概5年左右吧,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北京纪事》:我听到的大多数预测都是在年内结束。

江小鱼:我实话告诉你,真正的危机还没有到来呢。你所看到的一切离最低点尚有距离。金融海啸的还没有到来。

《北京纪事》:您所说的最是以什么为标志?

江小鱼:大量泡沫企业的倒闭。

《北京纪事》: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多人需要您电影的安慰。

江小鱼:其实,人在特别有钱的时候比特别没钱的时候更需要安慰。因为很多人一有钱就不知道自己是准了,你看咱们过去没什么钱,但是活得很快乐,就是精神没有丧失。

《北京纪事》:听说好莱坞最近比较紧张,明星都在减片酬,为什么跟您说的机遇是相反的情况?

江小鱼:好莱坞的电影和艺人是两回事。艺人是消费品、奢侈品,偏高的片酬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可以说是泡沫经济的组成部分。危机来了之后,把片酬削减,把泡沫挤掉,这样电影才能回归理性,才会有更多的钱花在影片制作上。由此,电影产业链才进入正常的环节。

《北京纪事》:国内有这种情况吗?

江小鱼:国内的影视大腕都是票房幻觉。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票房明星,中国只有票房导演,没有说哪个演员是票房的保证,但是冯小刚导演的片子一定卖得好。

《北京纪事》:那您的影片很少起用明星吗?

江小鱼:不一定。如果我的片子需要一个傻帽,而有个明星正好适合演这个傻帽,那我会找他。

金融海啸催化了很多经济实力不乐观的唱片公司的纷纷倒闭

《北京纪事》:金融危机对你们唱片公司有影响吗?

刘锐:我们公司总部在日本,叫艾回唱片,到2009年已经有21年历史了,可以说是日本娱乐界的航母。此次金融海啸对我们公司影响不大,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滨崎步、安室惠、东方神起等很成熟的艺人在支撑,他们可以做演唱会、代言产品、发行唱片、作DVD等。

《北京纪事》:那国内唱片界情况怎样?

刘锐国内唱片行业不怎么规范,各公司都在寻求辅的支撑。由于盗版、免费下载等问题的影响,国内唱片市场本来就不好,所以,如果说金融海啸对唱片公司的影响,就是催化了很多经济实力不乐观的公司的纷纷倒闭。不过如果没有海啸,它们可能也就是苟延残喘罢了。

《北京纪事》:你们公司还在花钱包装艺人吗?

刘锐阿兰是我们近期签了全约的艺人,从公司内部一个新人选拔比赛中发现她以后,先送去日本培训1年。2007年11月她在日本推出第一支日文单曲,后来以每月一支单曲的速度推出,直到接了《赤壁》主题曲《心・战》。4月18日她将去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演出,因为《赤壁》主题曲获了一个提名。我们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打造精品艺人,这方面从来没有懈怠。

《北京纪事》:也就是说你们完全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刘锐:也不是,我们在某些项目的预算上可能会比较节俭。举个例子,一般艺人出唱片,先举行新闻会,然后全国作宣传,大概有半年时间。打个比方,我们以前全国宣传的预算为30万元,现在可能20万就要把宣传作好。所以我们尽量谈一些地方媒体负责接待的这种,如果地方没有资金,我们会考量一下这个地区有没有去的价值。但现在来说这个策略已经越来越不好用。

我来公司是2005年,那时候很多地方邀请艺人去演出,差不多一个月有两三场。2007年开始有了下降的趋势,2008年就是一个低谷。我们也问过地方媒体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说找不到商家赞助,拉不到钱。这个是金融危机间接对我们的影响,包括所有演出市场。

现在是购买艺术品的最佳时机

《北京纪事》:金融危机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吧?

张思永:从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叫“后奥运时代”)至今,到今年夏天,这一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阶段。这个阶段让很多面廊、艺术机构、艺术从业者、艺术作品提供者、渠道的建立者都重新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进行一个脉络的梳理,进而反思中国艺术市场为何如此,为什么我们一直看好的当代艺术突然会在这几个月翻盘?

《北京纪事》:为什么呢?

张思永:我的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艺术从业者都是准备不足的。因为艺术市场突然在两三年间起来了,所有的游戏链中的环节都是不大缜密、不大成熟、不太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都是具有投机心理的。所以今天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有投入的人肯定是有很大损失的。

《北京纪事》:对你们画廊有没有影响?

张思永:有很明显的影响。但是我觉得这个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就是一个阶段,因为艺术的成长、艺术市场的培育必然要经过这样的波折。我把这次金融危机当作一个比较大的波折,就像前年、大前年、去年上半年是波段较高的那段,现在可能是比较低的段。

其实每一个艺术从业者都已经意识到现在是

1997年以后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我们都觉得这个危机不是个人所能抗衡和避免的,所以我们选择迎接它。迎接就是还要做事,还要策划展览、作宣传、作推广,还要很乐观地跟少部分依然在坚持的买家和乐观自信的艺术家建立良好的交流。如果说画廊懈怠了,艺术家可能就更没有好的作品产生,那依然存在的那一小部分有现金的买家就不看好艺术市场了。所以我们在积极应对,20天一个展览,是没有多大的收获,但是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画廊还在,我们的展览还在。我们的艺术家还在提供新的创作,给艺术市场提供新鲜的血液。

《北京纪事》:千年时间画廊已经有10年历史了,就是说,目前这个危机是10年间遇到的最大的一次?

张思永:目前是比非典还要大的困难。非典才3个月,我们就觉得很茫然。但是我们千年时间已经安然度过非典时期的恐慌――完了要倒闭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5年时间,这5年是中国艺术品发展最的5年。你见过这种大风浪,应该会有这样的承受力,不会有灭顶之灾。我说得稍微有点严重,因为我周边的邻居有些就关门了,不干了,可能他们不想面对这样的风险。人家说“直面人生”,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为什么要逃避呢?所以我们在画廊对面还开了新的空间,带有一点商业的性质,是个艺术沙龙、咖啡馆,就是辅地增加人气,把我们的现场客户、艺术从业者、媒体,给我们艺术环节的所有人尽可能地提供一个相聚的平台。这个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非营利的。我们可能只对游客收一点钱,但是我们会免费请一些老朋友、周边的邻居过来玩。

《北京纪事》: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思永:因为信心最重要。在畅所欲言中发表他们的言论,大家总结经验,共同协力合作。

《北京纪事》:这样听来。好像你们画廊为拯救艺术市场做了很多。

张思永:我们画廊做的是很小的事情,那些更大的事情――金融危机、市场危机、国际间的巨大的危机都不是我们有能力去挽救的。虽然我们有很多大客户都是在各大公司任要职的人,但是说实话,他们不在了,我们还在。重要的是我们还在。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重要时期建立起信心,相信艺术市场会好起来。我认为从2008年-2009年这是最困难的阶段,重新洗牌之后,未来的10年会更好。不是说我们有这个预见,这是市场的规律。为了这个更好,我们一定要坚持再坚持,不能先倒下去。

《北京纪事》:那些先倒去的为什么会倒下去?

张思永:第一他们准备不足,他们可能只做了1年甚至半年,是在艺术市场最好的时机、也是最昂贵的时机进入的。他认为有利可图,而没有作市场调研,没有自己的艺术家签约团队,没有固定的合作客户,没有自己的宣传包装和市场定位。他们仅仅是有钱,在最贵的时期租了798的空间,作昂贵的装修,突然危机来了,受损失最大的是他们。我受损也很大,但我是把以往赚的钱拿出来度过难关的。

《北京纪事》:就是说大画廊还是底子厚一点。

张思永:我们算是一家中型画廊,只是历史比较久,在北京生存10年之久的职业画廊没有几家,798里面有两三家,我就是其中一家。但是做了三两年的画廊比比皆是。我们做事比较踏实,会认真去作美术史的梳理,跟策展人、评论家共同探讨学术,给年轻新锐艺术家一个基本的平台逐年推广、作基本的包装,然后细致地为客户服务。

《北京纪事》:金融危机对画廊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买画的人少了?

张思永:绝大多数的老买家和正准备要买画的人几乎不再买作品,这是第一;第二,因为艺术市场的泡沫,流拍导致年轻的发展中的艺术家受阻。因为一旦艺术家下架了,就已经翻过这一页了,应该是新的艺术家起来的时候。但是恰恰那一代艺术家泡沫是非常大的,很多买家急于抛售,导致新的购买者很谨慎地观望那些更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在观望,你所作的每一件事他们都看到了,但是他们会等待1年或者两年。

《北京纪事》:你们画廊的家底足够维持两年时间?

张思永:两年是最起码的,如果你连这点准备都没有,干脆不要做画廊。我们做了10年,收藏品大概1500多件,如果我们愿意便宜卖的话不是很难的事情。当然我已经把我们的风险分散到其他二线城市去了。我们在南方二线城市的美术馆作展览,把分支机构开在南昌、武汉、长沙等南方省会城市。他们城市有很多高收入人群,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小,购买艺术作品少,手里有大把的现金。所以,当一线城市有泡沫的时候,艺术的物流走到远处是必然的。我认为现在是二线城市慢慢在享受当代艺术带来的喜悦和冲击。中国的二线城市有几百个,但一线城市只有那么几个。

《北京纪事》: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其他应对危机的策略吗?

张思永:我们碰到危机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策略,在今天看来非常管用的。比如你买了我100万的作品,别人想买其中一张,没问题,我帮你们沟通。因为拍卖会都流拍,你自己是卖不掉的。但是我有一个客户群体的存在,他们信任我的眼光。我帮你分担风险,你会感谢我,认为我很职业。什么是职业的策展人?我认为职业的艺术策展人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态度和操作技能,否则你没有办法替别人分担压力。

《北京纪事》这件事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张思永:当然有好处。他们都是我的客户,我分担他们的风险,他们就知道从我这儿买画是没有风险的,并且很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甚至一点点时间里会有十倍、八倍的回报。这个回报在中国当代作品最高的是500多倍,最普通的也要三五倍。5年前我经营的画家,5006元卖出一张作品,去年这幅画卖到5万。这小小的数字说明一个好的画廊去发现、收集好的作品给喜欢艺术品的人,然后通过一定的时间和途径,把它变现不难。

《北京纪事》:您建议手里有钱的人现在去购买艺术品吗?

张思永:现在是购买艺术品的最佳时机。因为名家、中青年艺术家、新的艺术家都在调整自己的价格。为了维护与画家的合作关系,画廊在放弃自己的利益。这个时候买进,画廊也许只赚你10%,平时画廊会赚你50%或者更多,还有就是这个时候你尽管可以挑到好的作品。以往8个收藏家在买一个画家的作品,你选的那张也许是末等的,现在你完全可以选到一流的作品。所以我希望通过《北京纪事》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投资艺术品的最佳时期就是从最困难的时期开始购买。你用往常60%、70%的价格能买到以往100%价格的作品。 我自己现在就在买作品,非典的时候我买了几十张作品,今年春节前后我买了十几张,3个画家的作品,我买了就会去关注他,理性地去操作他。

篇8

2月27日,以“经济危机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和全球责任”为主题的2009(第七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等政府部门领导以及海内外跨国公司负责人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又临“两会”即将召开,在场的众多跨国公司或国内大型企业负责人以及海内外嘉宾都急切盼望听到与“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有关的声音。对此,傅自应围绕危机中的机遇、投资审批环境的改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反对贸易保护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看法。

“危机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傅自应认为,“2009年可能是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但同时也可能酝酿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他说,“我们希望,跨国公司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布局,更好地承担责任,取得更大的成功。”

与此观点相似,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认为,危机虽然有挑战,也是机会,新的挑战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起合作,危机可以变成转机,一起合作,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他说,今天的社会,当经济不景气时,通过裁员降低成本是最容易的手段。但是更大的挑战并非减少开支,而是如何走出一条新的路来,如何才有新的发展。

对有些行业来说,这次经济危机可能是其快速发展的机遇,比如诺维信中国总裁柯铭在“建立一个更不依赖于石油的世界”的演讲词中提到,在现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有一些行业将会继续实现非常快速的发展,这些行业即使在危机当中仍会有更好的发展。

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面临的困难就非常现实,应对的最好办法是“创新”。微软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副总裁刘凤鸣认为,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提供的机遇,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即“重启经济加速创新”。有了日益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迅速增长的创新人才做保障,又身处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会平安渡过眼前的经济动荡。

傅自应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钱大群的观点更为乐观,他说,在这一波危机中,中国跟全世界大的经济体系的竞争反而能处在同一个起跑点上。中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底下,反而提升了与全世界竞争的地位。

傅自应鼓励大家,“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稳定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各国人民一道抵御这场危机。”

“商务部将下放外商投资的审批权”

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傅自应强调,“我们把在华的外资企业视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各类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中国的外资经济发展很快,外资对中国的兴趣一直非常浓厚,但是针对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一些法律法规,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参赞陆克(Robert S.Luke)非常坦率地说,中国出于国家信息安全的考虑,外资对中国公司的并购必须取得商务部的批准。他拿出美国的国家安全审议程序管理部门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管理方式作比较,认为中国在此方面的法规中有关词汇的定义不够明确,比如“安全”,外商投资企业很难预测到底什么是国家安全。他还指出,这个新的审议程序也有交叉和混乱之处,手续繁琐。他希望中国的这项管理规定能更加透明化,减少冗余手续,从而更好地促进投资。

对此,傅自应透露,“商务部将进一步地简化和下放外商投资的审批权,完善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他说,“我们也希望发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积极作用,与中国的国有、民营企业一道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

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工作委员会会长、西门子东北亚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在发言中提到,虽然现在处于一个艰难的时期,但在今年2月初,一些跨国公司还是宣布了有关继续扩张在中国的商业活动的计划。为适应现在的形势,西门子也准备在中国继续增资。

郝睿强说,在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所处的情况还是好很多。他说,西门子在这场危机中看到了机会,准备进一步升级设备,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到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给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他希望在未来会有更进一步的政策调整,来确保中国有一个健康良好的投资环境。他说,西门子可以向中国保证,他们还会留在这里,而且会一直待下去。

傅自应说,“我们希望跨国公司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布局,更好地承担责任,取得更大的成功。” “‘走出去’仍是重要课题”

傅自应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傅自应预测,中国经济将继续受国际市场信心下降和保护主义抬头威胁的双重影响,他说,由于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企业投资过度,而导致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

现在中国的外向型程度已经到了68%左右,但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现在几乎产出了全球30%左右的商品,只获取了对应价格的1/6左右,就是商品产出份额与价值获取份额的严重背离。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认为,在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中国的一批企业逐渐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这些公司的自身发展战略、管理控制水平已经与它的国际化程度逐渐同步。他表示,眼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之窗,阻力最小,可能性最大,成本相对低,前景更乐观。

美国全国商会大中华区高级主任王杰说,美国欢迎中国公司进一步参与到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来。若中国企业到美国来进行相关的采购,可能使得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加可行。

傅自应勉励大家,“许多中国大企业出席了此次跨国公司论坛,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的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互学习,在国际竞争中成长为中国的跨国公司。”

“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久前,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贸易保护主义无法拯救世界经济》的文章表示,经济危机导致外需衰退,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甚至出现大幅萎缩。中国2008年11月以来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2009年1月出口下降了17.5%。如果未来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造成的后果很难预料,如今全球贸易形势已相当严峻。

在本次会议上,傅自应重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用经济全球化以前的思维方式去搞贸易保护主义,既损害别人,也损害自己。” 针对最近美国提出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表示,“这是美国人不自信的表现。”

美驻华使馆公使衔经济参赞陆克为美国通过的“新经济计划”辩护,强调美国的7870亿美元的“2009年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不仅仅会使美国受益,而且还能够使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受益,像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巨额复苏计划的40%用于提振消费,这肯定会惠及中国和其它的出口国。他说,美国无意加强保护主义。

对于“购买美国货”遭到世界上很多国家质疑的情况,陆克解释说,一共有两个规定是属于这个范围:一是要使用美国的钢铁和制造业产品,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的建筑和车间当中;第+是要求国土安全部来购买美国制造的纺织品和服装,除非是没有这样的产品。这两个规定在计划当中其实只是占很小的比例。

篇9

《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通过所谓救市,整个世界来看是处在全面复苏的过程中。但格林斯潘说到美国经济马上要“二次探底”,那么,中国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呢?

贺铿:看世界经济主要看三大主体,即美国、日本、欧洲,因为他们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很大。从这三大经济主体讲,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通过这段的所谓救市,我认为从整个世界来看是处在全面复苏的过程中,我没有有些人看的那么悲观。我认为是不可能“二次探底”的,奥巴马所采取的基本措施我认为还是恰当的,尽管二季度相对去年有些数字有回落的情况,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可能促成“二次探底”。美国通过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它有几个根本的理念我认为是很好的。

美国重视实业,也就是说重视实体经济。再工业化,相对来讲比过去过分强调虚拟经济、强调金融创新要好得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选择的战略产业对不对,暂且不评价,他把新能源作为根本东西,有人认为他可能搞不出什么名堂来,我也不一定说他就搞得出什么名堂来,但是我深信美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搞出一个成功的东西来,这个不好说,毕竟人家的科技水平人才集中的程度别的国家没有办法跟它比,这是很大的一个转变。奥巴马对于金融的监管现在比哪个国家都强调,所以它通过金融监管,也是吸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我觉得它的经济持续不会比金融危机前更慢。它现在努力要做的就是加税,解决财政问题,这个加税是一贯的做法。美国的问题当然很多,并不是批评它的问题,发现它的问题,确实也是有比较客观的,但是你仅看这个问题不看其他的问题那是不全面的。

《经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存在通胀的压力。怎么把握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呢?究竟要变还是不要变,对这个问题您是如何解读的?

贺铿:现在有通胀的压力,通胀的压力在哪?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秋粮怎么样,因为我们今年上半年CPI百分之二点二,7月份三点三主要是食品涨价推动的。食品涨价又是农产品涨价引起的,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地涨,不涨农民的收入上不去,但是涨得太快,假如说我们的秋粮一下减产很多,粮食有问题,那这个就不好。

所以,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看秋粮的情况。前不久我跑了农业部,我发现秋粮的问题不会太大,像东北稻谷长得真是好,那已经是丰收在望了,南方的情况是有水灾,但是问题也不是很大。

我对这个倒不是有太多看法,因为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了,这算不了什么,你多少人,它多少人,咱们平均GDP还在七八十位之后呢,怎么不说这个呢?所以中国经济头七个月来看处在正常区间,这是一个估计,从5月份开始我们的经济速度在下滑,这是一些人产生不同看法的一个节点,5月份经济速度下滑主要是工业的速度下滑,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工业速度下滑我认为是四个原因:一是房地产调控;二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三是节能减排;四是要想办法优化生产要素。

《经济》: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您对加快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收紧和放松是如何看的?

贺铿:经济结构调整跟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回事,经济结构我认为首先是分配结构,其次再是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政府、国家是要做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由市场来做,政府不能做这个,因为产业结构是什么产品有市场做什么,企业家也不是傻瓜,只要有市场他就能扩大。所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只能引导,不能去干预。引导就是希望新型产业发展得好一点,那就通过税率等方式来调整,可以把税率调低,有些产业浪费资源、耗能多、污染环境,就可以提高税率,遏制其发展。

我认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在三个方面要转变,第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转变。现在我们是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快,就拼命投资,加大投资。宽松货币,多投资,这样不行,必须是由需求搭配,包括内需和外需。那么内需如何上去呢?那就是要提高一般百姓的生活水平;外需一定要发展,现在的发达国家,没有一个是脱离外需发展起来的。第二个要转变的就是生产方式。从粗放式转变成集约式,这个是很难的,转变粗放你可以限制耗能耗资源的,但是你要做到集约就不容易了。企业创新上不去,所以也要想办法,企业创新的动力怎么形成,也要有具体的政策,让企业甘心情愿地投资创新,去提高自己的产业质量。第三个思想要转变。经济增长的目标,要由GDP转到民生上去,各级政府就是要把民生就业放到首位,民生上去了,大家的收入上去了,GDP也就上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只强调GDP,是本末倒置了。所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思想要转变。

《经济》: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收八分配不公,作为财经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应该如何关注民生,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贺铿:垄断性行业的利润以及利润怎么使用,要受到很好的管理,国家要加强管理。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加强供给管理,不能单纯需求管理,一弄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一下去我就搞扩张财政,宽松货币,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至于说从5月份开始出现经济下滑,也把它的原因分析清楚,应对,解决人们心里的恐慌。这个还没有看到趋势性的下滑,因为没有可能出现趋势性的下滑,因为我们国内的需求虽然没怎么增,但也没怎么减少,我们国外的需求也没有相对减少,因为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是比较明显的,不可能一下下滑。

现在我有一个担忧:中国出现经济滞胀。经济滞胀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很难上去,物价指数要下也很难下,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很重要的就是失业增加。美国其他指标都不错,但是它的失业率没有明显下降,原因就是它的房地产还没有恢复,房地产没有恢复导致一大批行业都是萎缩的,因为房地产影响到水泥钢铁等等产业,而这些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人数很多。所以在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往往就是经历经济滞胀,有这个可能性,我不是说我们现在出现了这些情况,但是要防止。

防止经济滞胀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供给管理,现在的需求政策不能轻易变,供给管理政策要加强,房地产调控绝不可以放松,放松的危险性比我们现在调控出现的经济速度危险性更大。至于收入分配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初次分配,因为我们GDP当中最终消费的越来越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比美国低20多个百分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呢,就是我们从九八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政策长期实行下来就是这么个结果。一个蛋糕你把这里面比较多地拿去投资,投资多了给劳动者的报酬就少了,所以初次分配要把这个趋势扭转过来,要增加劳动者报酬这一部分。政府不能说都是企业的事情,各国的做法是: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你这个企业发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那我就可以依法管理你。

篇10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航运企业 航运发展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航运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全球海运业的萧条。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短周期的航运周期长度大概为5~10年,分为四个阶段,2008年至今属于市场衰退阶段。但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航运周期的划定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航运市场是一个派生市场,航运需求是由国际贸易派生出来的需求,航运经济与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历经5年,航运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不少航运企业出现巨大亏损,甚至濒临破产倒闭。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总结航运企业失败的原因,其应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值得我们探讨。

1.航运企业经营现状

1 . 1航运企业经营状况

目前,中国的航运业全行业都出现严重的亏损。从2013A股航运企业三季报显示,11家航运上市企业中,除海盛少有盈利外,其余10家皆为亏损,共计约66.94亿元。受危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亿元,其2012年业绩仍继续下滑,无扭转之势。2013年,为了为避免戴帽,*ST远洋承受着巨大压力,最后希望通过出售资产来实现扭亏。而长航旗下的*ST凤凰和*ST长油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的亏损的情况下,被列入央企首家退市股的候选名单中。

1 . 2航运业BDI指数

BDI(Baltic Dry Index,缩写BDI)作为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是航运业的重要经济指标。图1为BDI近五年的走势图。

2008年5月达到最高点11793,2008年12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跌至最低点663。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9至2010年期间,出现过几次反弹,但随后,又出现了回落。2012年以来,一直在2000点左右徘徊。2013年末,受铁矿石需求的影响,BDI指数突破2000点大关,稍有上升,接近3年最高。但这是否是航运业回暖的迹象,专家们的答案还是比较严谨的。因为,当前的BDI数值仍然低于航运业的2500盈亏平衡点。

2.航运企业失败原因分析

2 . 1市场因素

2 . 1 . 1运力过剩

伴随着2007至2008年航运繁荣时期,造船业也进入了景气时代,受航运业强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各企业纷纷下单建造大型新船以应对供不应求的航运市场。

2012年是干散货市场有史以来深陷危机最为沉重的一年,约1100艘近1亿载重吨的巨量新船交付,直接拖累了整个市场。虽然拆解量增长近50%,达3000多万载重吨,但全球干散货运力总规模已达9500艘6.75亿载重吨。截止2012年12月份,全球集装箱新船交付量已经突破100万TEU大关,在老旧集装箱船拆解量仅21.6万TEU的背景下,集装箱新船交付增长快速,船队规模增速达到5.1%,预计2012年全年集装箱船数量增幅将高达7.2%,运力需求疲软仍是困扰集装箱班轮公司的头等问题。

2 . 1 . 2贸易需求变化

航运需求是由国际贸易派生出来的需求,它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世界经济对航运需求影响巨大。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贸易形式严峻,2009全球贸易额就比2008年减少了23%。

2 . 1 . 3运价下跌、燃料费上涨

燃料费指船舶动力装置和辅机消耗的燃油和柴油费用,是航运成本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直接影响到了航运总成本的支出。由于2008年国际燃油价格大幅上涨,燃油费已经成为航运变动成本中的最大支出项目。

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航运市场要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提高运费率来实现,可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运价反而下跌。不少企业希望通过抬高航线价格来扭转业绩亏损局面,但涨价计划却屡次失败。同时,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虽然,航运企业的集体共识都是想提高运价,获得利润。但是在获得利润后,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又开始了,运价难以保持平稳合理。导致航运企业亏损的市场因素归结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航运市场供过于求。

2 . 2自身因素

航运企业的决策失误对于企业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比如航运业错误的扩张战略。造船市场具有滞后性,在繁荣时期的造船订单,需要经过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建造好的新船已经达不到最初的运营效果了。大量新船的交付,使得原本供过于求的航运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供需严重失衡。

面对经济领域的狂风巨浪,中远在奋争中前行。2011年,由于决策上的失误,中国远洋出现了首次亏损,并连续两年。在航运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时,会出现大量的闲置运力,而闲置的船舶、运力都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企业利润低下的情况下还要支付维修、保养等费用将加重企业负担,所以大多数的企业会采取转让出售经营不济的船舶减轻压力,暂时缓解供给过剩。

3.航运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分析

3 . 1大型船减速节约燃料

燃料费上涨虽然是导致企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航运公司都掀起了“大减速”运动。同时抓紧开发新能源,如美国页岩气的使用。虽然,大减速和开发新能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运危机,但仍可以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3 . 2探索新航线

开发新航线的意义,是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寻求一条安全、短距离航线以降低船舶运输成本。随着北极冰川的加速融化,航海技术的发展,北极航道正成为无数航海人的黄金水道和交通新干线。2013年8月,中远永盛轮从太仓杨帆启航,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历经27天的航行顺利靠泊鹿特丹港。这是中国商船第一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由亚洲抵达欧洲。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道可缩短8~15天航程,一旦开通,将成为连通欧、亚、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进入北极航线。不过,由于北极航线较为特殊,它对船舶和季节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航运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

3 . 3政策导向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性金融导向。2012年12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与5家国内外航运船舶企业签署贷款协议,合同总金额近70亿,贷款将用于支持国际航运企业从国内订造船只或直接支持国内船舶企业出口。对于寒冬般冷清的、处于低谷之际的航运与造船市场,70亿融资贷款无疑是对航运、造船业的雪中送炭。

“国油国运”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原油运输业发展,2011年底,马士基与商船三井组成VLCC POOL,业绩不俗。当前整个油轮市场供需极不平衡,“国油国运”的政策将激发中国几大油轮公司发展VLCC船队的斗志。国际油价的变动对航运业而言,也是相当巨大的,它大大增加了航行中的燃油成本。

4.总结

航运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受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运价狂跌、货量剧减,融资困难是金融危机对航运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世界航运市场与世界经济高度相关,且世界航运市场处于世界经济的末端。我们都期待着这个寒冬能早点过去,为了渡过寒冬,政府和企业也要协力,相信所有的航运界人士,都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甘爱平,曲林迟,真虹等.从经济增长与航运周期波动关系看我国“十二五”航运发展对策[J].水运管理,2011(07).

[2]陈姗姗.航运BDI反弹难持久下半年波幅将加大[N].第一财经日报,2010-08-2(A14).

[3]李雪峰,航运业盈亏平衡点尚未到来[N].证券时报,2013-09-16(A09).

[4]杨靳,李照,黄鹏飞.国际航运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5]丁是钉,张本.决策失误是中国企业未来最大风险[N].中国企业报,2013-07-16.

[6]周维民.船舶使用经济航速浅析[J].中国远洋航务,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