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

篇1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中小学教师;特点分析

一、问题提出

自从以McClelland(1973)为首的研究小组,引发“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以来,胜任力研究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延伸和扩展到其他人类服务工作与专业技术领域[1-3]。胜任力(Competency)是在工作情境中,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能够区分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并可以用来预测员工未来工作绩效的个体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等潜在特征[2,3]。在教育领域中,胜任力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区分开来的包括知识、能力、自我认识、动机以及相关的人格特点等在内的个体潜在特征[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8]。当前,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进行研究,在考察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对在职教师职业胜任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合理化建议。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方便随机抽样原则,在山东聊城、潍坊、临沂、菏泽、莱芜等地的中小学选取在职教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82%。其中男教师139人,女教师189人;小学教师59人,初中教师112,高中教师149;语文72人,数学52人,英语43人,理化生44人,政史地43人,其他科目49人。在职教师教龄在1-39年之间,平均教龄为10.25±8.12年。教龄1-5年适应期教师80人,5-10年发展期教师113人,10年以上成熟期教师129人。

2.工具:采用徐建平编制的《教师胜任力测验》,共50个项目,除5个测谎项目外,其余45个项目共分为9个分量表,分别是个人特质、关注学生、专业素养、人际沟通、建立关系、信息搜集、职业偏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测谎量表用来筛选测查被试,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社会赞许效应越明显。其余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在该维度上的胜任力水平越高。除去测谎量表得分,其余量表总分越高,表明被试的整体胜任力水平越高。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指标[4]。

3.数据分析:根据既定标准剔除不合格问卷和不完整问卷(测谎量表总分超过平均分加上一个标准差;整个问卷有5个以上题项没有填写),共剔除41份,将287份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7.0,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总体状况

描述统计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在关注学生、专业素养、人际沟通等胜任特征上得分比较高(超过4分),而在个人特质、职业偏好、建立关系、信息搜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胜任特征上得分相对较低(低于4分)。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表现出鉴别性胜任特征水平较高,而服务性胜任特征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培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完成教学工作和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与学生相处、处理学生的问题等鉴别性胜任特征上,表现较好,而在进取心、责任心、自信心、灵活性、影响力等个人特质,对班级、学校和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兴趣,建立与领导、家长和社会公众的关系,教学资料、学生信息和个人教学信息的搜集与反馈,对他人的宽容、接受和尊重,以及主动采取各种方式理解他人等服务性胜任特征上,表现欠佳。

2.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2.51,P

3.不同教龄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差异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F=2.09,P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看[9,10],10年以上教龄的成熟期教师已经处于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他们既关注教学,认真研究在教学情境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又把学生作为真正关注的中心,密切注意学生的社会和情绪需要。因此,成熟期教师已经形成自己所教授学科的独特知识结构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掌控能力增强,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采取宽容和真诚的态度,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丰富的处理教学事件的经验和技巧。所以,成熟期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自信心、灵活性、效率感和影响力等个人特质,对班级、学校、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等胜任特征,也相应地得到提升。

4.不同类型学校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差异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F=7.59,P

四、建议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培训中[9,10],中小学教师个人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不断巩固中小学教师的鉴别性胜任特征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服务性胜任特征水平。在保持女教师胜任力水平的前提下,积极提升男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既要注意稳固教龄在10年以上成熟期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更要关注教龄在10年以下的适应期和发展期教师的胜任力发展。既要关注小学和初中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更要积极提升高中教师的胜任力水平。

参考文献

[1]David C.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1-14.

[2]潘文.胜任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家,2005(5):602-603.

[3]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86-595.

[4]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件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61.

[6]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评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65-69.

[7]李英武,李凤英,张雪红.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结构维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5-118.

[8]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2010-7-29.

[9]罗树华.教师发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0]王俊生,陈大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67-69.

基金项目: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8GG024)。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学生

一.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1.1.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日本的传统民族精神而被重视

日本由于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因此古代的日本对外交流比较闭塞,尤其是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更是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国策。然而日本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地震在日本更是司空见惯,人们不得不共同努力来克服种种自然灾害的突袭。正因为上述原因,日本自古养成了一种“对外排斥,对内聚合”的传统民族性格,集体主义精神被日本尤为强调。在日本发动二战时,国家宣扬集体主义主义精神,要求国民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这虽然是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愚民思想,然而当时的日本国民却对这样的思想教育惟命是从,许多年轻人愿意为国家而奔赴战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日本的传统民族精神之一被绝大对数的日本人所认同。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而经济严重受损,甚至许多人活活饿死。在驻日美军的帮助下,日本经济开始逐渐进入了正轨,大量符合时宜的经济改革措施催生了大批企业的诞生。造就日本企业创造商业神话的锦囊妙计是“年功序列工资制”与“终身雇佣制”。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是指企业员工的工资高低由他们在企业正式工作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在企业员工的学历与实际工作能力不相上下的前提下,在公司就业时间越长的员工的工资更高,个人晋升空间越大。而“终身雇用制”是指在企业员工不犯严重的错误前提下,企业将对员工实施终身雇佣制,而不会解雇他们,消除了他们失业的风险。这两项策略是日本二战后众多企业所实施的企业经营策略,事实证明这两项策略使得日本的企业在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一跃而起,重新振奋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两项策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们促使员工团结一心,“年功序列工资制”使得企业员工人人都会有晋升的机会,而“终身雇佣制”确保企业员工不会因为来自外部的巨大市场竞争力而失业,所以这两项策略都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员工们的不良竞争与明争暗斗,是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了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将企业越办越大。

1.2.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为了使日本的中小学生从小就能继承日本的传统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日本特别关注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可以分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团队合作教育。

1.2.1.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日本是一个土地面积较狭窄的国家,而国家总人口却上亿,所以日本的人口密度很大,尤其是大城市非常的拥挤,而且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国家,这种空间的狭小、人口的密集以及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给日本民族非常强烈危机感,而恰恰是这种独特的危机感促使日本民众愿意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投入国家的怀抱才会使日本国民体会到一丝安全感。正因为如此,日本中小学校极为重视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紧密的关系,使学生们从小就养成了爱国的意识。

1.2.2.团队合作教育

日本古代以农业耕作为主要产业,而日本又处于全球地质最为活跃的地方,常常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到了农作物的正常收割。为了能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日本一个村里的村民大多都十分团结一心,一遇到自然灾害的突袭,大家都会互相帮助,不会袖手旁观,因为只有这样村子才能长久生存下去。久而久之,团队合作精神深入到日本的民族精神中,为了能使这一优良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并在当代的经济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中小学校会关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学生们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要能为团队无私地奉献。

2.从多方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2.1中小学校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模式

日本中小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专门开设了道德教育的课程,还十分关注在其它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的思想。例如,国文课中的课文不但要起到教会学生正确的日语书面表达能力,还要通过充满着道德教育以为的课文使孩子能明白追求高尚道德的重要性。数学等理论科学培养了学生们严谨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道德的判断能力。

2.2学校联合家庭实施道德教育

传统的日本家庭非常关心对孩子们的教育,与中国家庭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同,日本的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道德教育对树立中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很有帮助。所以,日本的中小学校往往会主动联系家长,给家长诸如孩子成长教育手册的东西,希望家长们能够配合学校,在家中时刻关注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

二.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日本的中小学校尤其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但也面临着困境: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学历社会,学生们因为面对着升学压力而不得不成天埋头苦学,造成很多学生心里非常压抑,他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接受道德教育,表现得非常积极。然而,在课下,许多学生为了排解学业压力而发生校园暴力与欺侮事件,造成了非常多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目标与意图,成为了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学生们把道德教育只看作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没有将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与人生价值观中,而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失去其意义的。

参考文献

篇3

中专院校英语教学特点教学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中专院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中专院校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中专院校英语教学目前和普通的高职院校极为相似,教学特色也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相似,这就对中专学生的英语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中专院校英语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中专院校英语教学质量。

一、中专院校英语教学特点

在传统的中专英语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枯燥,很难提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要求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但在中专英语教学中,主要以语法教学为主,忽略了日常交际用语的实践教学,同时,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对听力写作要求不严格,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中专英语教学要以实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教学为理论指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应用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合理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书面交流。

二、中专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中专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听,两者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解,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这就导致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

中专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中考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或者高中毕业后,没有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加上中专院校的教学特点,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差,在进入学校后,不愿学习英语。

3.教学课程设置单一

目前,在中专院校中,英语是一门基础公共课,英语教材也是统一的,各个专业学习的英语知识大致相同,这就导致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只能满足学生的基础英语学习的要求,并不能满足学生专业的要求,这就很难让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用在实际工作中。中专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4.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影响,中专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技术型、实用型,因此,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部件要有很强的英语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中专院校的英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这就对学生英语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导致中专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中专英语教学的策略

1.改革教材内容

中专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先要保证英语教材内容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将中专院校的特点体现出来。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中专院校在设置英语教材内容时,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增加专业知识,保证教材内容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中专院校在设置英语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难易程度,只有确保英语教材的合理性,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

2.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将学生设定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类指导,采用分层次教学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改革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努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保证学生在工作中能合理地运用学到的英语知识,教师要制定合理的社会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进行锻炼。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的使用先进的技术,例如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样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师资力量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因此,中专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同时要让教师定期到实际的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确保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中专院校要根据发展需求,引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英语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总结

英语是中专院校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中专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改革教材内容,分层次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师资力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晶.浅议中专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34-35.

[2]杨胜宏.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析[J].华章,2012,(32):241.

篇4

一、“找规律”问题的基本特点

这种常见的对于数字类的找规律题型基本特点是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周期变化这些规律来确定未知的部分,对于这些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易于发现蕴含的基本规律,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教师必须通过一定题量的训练,引导他们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让他们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判断,这一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比如,对于间隔排列的数字,其中这些数字间蕴含的基本规律,教师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掌握。学生在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会逐步主动的通过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使问题得到解决。当然,稍有变化的探究对象还包括几何图形方面,其基本特点是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引导他们探究蕴含的基本规律,凸显图形变化的基本过程,总结归纳出变化的基本方法,从而确定未知部分,这样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对于一般“找规律”题型的探索方法

从数学学科课程的内容划分看,主要涉及四大领域的研究对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每一个部分的学习活动中,“规律性”问题占据一定的分量。比如: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问题,涉及的“找规律”问题也比较常见。

对于这“找规律”基本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方面是在于加强对于一般数列规律的熟悉,培养学生几何图形变换的感悟能力,引导他们先观察其中具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采用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等;对于几何图形,从几种熟悉的图形变换入手,让学生感知变化特点,从不同角度体会蕴含的基本规律,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就会增强自信和经验。

三、对于“找规律”问题的有效教学实施对策

教材中,为了突出这种题型的价值,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其中关于“找规律”问题也占据一定的地位,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教师需要从内容、选择、编排和呈现等不同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问题的解决,策略的有效性。让他们通过这类问题的研究,掌握一定的方法,善于运用基本规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是,比如探究“圆周率与走马灯数的关系”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索过程:

1.在情境引入中,设计记忆走马灯和圆周率两组数字,让孩子感受周期律。

2.在解决“试一试”过程中,教学灯笼和彩旗的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总结出余数对应关系。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从过程中学习,提升数学语言表述能力。

3.在巩固练习中将儿歌与知识运用相结合,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灵活应用规律,进一步熟悉规律,感受所发现的数学规律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4.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走马灯数来自古埃及金字塔,但他们不知道它是怎样得出的。通过这样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发现了它和圆周率竟然有这样的关系,进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30-01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紧密贴合社会的发展,这和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完全区别开来。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就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语文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通过全方面的努力 以多样的形式,使得中职的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除此之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还应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不断的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积极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让中职语文教学得以适应学生个体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语文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至始至终就贯彻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从当前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职业环境相似或相关的模拟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各方面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具备将来直接走向社会所必需和够用的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3、兼顾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所谓共同基础是指精选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的优秀作品作为各专业学生共同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所谓多样选择是指在共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根据不同职业类别,选择适合学生的个体发语文的需求并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构建开放灵活又有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的差异

一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一直在沿袭普通高中的习惯和做法。例如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同小异。确实,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和普通高中相比有不少共同之处,不过,一味的沿袭让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失去其自有的魅力和特色。学生一边学习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边又学习类似高中又不是高中的语文,这给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既影响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也影响整体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不得不说的是,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中,既要强调“语文”的概念,又要强调“职业”的概念。这“职业”一词让职业学校的语文存在了不同于普通高中语文的区别和差异:

1、教学目标的差异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单位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升学奠定基础,所以现在的普通高中有一句口号叫“一切为了成绩”。而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就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追求的是一方面加强必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能力,写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传授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熏陶。另一方面,又要结合职业学校自身的特征,职业学校的语文还要不断贴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培养其专业的口语技能,不断积累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探讨以及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塑造学生的完整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主要还是升学,他直接面向的不是社会。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则不同,他直接面对社会生产,学生面对就业岗位,他的教学目标一定更加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综合能力。

2、教学评价的差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和考试成绩的评价。一般在普通高中里,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题海战术和不断的周考月考的大小测试,来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依此来评价语文的教学效果。对于整个学校而言,办学成绩的好坏就靠这个,上级部门对学校的奖惩依据也主要来源于此。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普通高中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单单传授书本知识,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心;不再一切只为成绩,而是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以往的应试教育正慢慢向素质教育转化。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与普通高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语文基础的相对薄弱,以及对专业课的从属地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少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把实际目标定位“学会够用”上。而事实上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低一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降低教学难度,以尽量符合大纲的要求。所以说能不能学会这是个度的问题,似乎没有像普通高中那样诸多的量化标准。至于知识是否够用,要等学生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能真正知道。应该说“学会够用”的这样的一个标准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相对于大纲要求已经算是比较轻松的目标,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这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要求下,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也必然与普通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成绩比以前进步了,自学能力变强了,开始与同学合作了,这些都是进步,都在为职业发展做铺垫。相对而言,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应该要更加灵活一些才行,只有这样才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 冬.中职语文特殊性及教学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英语教材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已关注“从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教学质量,从而使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高度协调发展”。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日益突出。综合素质、实用技能、英语读和写的能力等一些与现代化生产联系紧密的要素,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必然催生新的教学改革理念,随着义务教学,普中新课程改革,职业英语教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1.内容形式多变,单元设计层次鲜明

本书设计为十个单元。依次分别为:Unit1 nice people ,nice places(好人好风光);Unit 2 what do you do?(你是做什么的?)Unit 3 sunny days,rainy days(晴天雨天) ;Unit 4 school become interesting(学校生活变得有趣);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让我们去购物吧) ;Unit 6 what’s for dinner(饭餐吃什么?); Unit 7 A healthy lifestyle(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Unit 8 Can you start it ?(你能启动它吗?)Unit 9 getting around (到处转转);Unit 10 fun time (娱乐时间)共十个单元。

每个单元又依次从warming up(热身)到listening&speaking (听说)再到reading&writing(写),然后grammar(语法)再到For better performance(为了更好的表演)到最后的review(复习)。平时会话的内容涉及最多,由浅入深地从各个方面把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用中学、学中用,“习得”与“学得”结合,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的习惯,逐步培养语感并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视听法、结构法、功能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创设情景,促进相互交流,如创设购物、电话、旅游、问路等栩栩如生的情景,开展互动式、合作式学习。采取partner(同伴合作)模式,让学生扮演角色,每个表演的partners表演结束,全班都是鼓掌以激励下次更好的表演,学生们都会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受到激励。

2.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学好英语,培养对英语的兴趣非常重要。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新教材在坚持思想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职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尽量选取了贴近当今学生生活且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兴趣的题材,如家庭、朋友、校园生活、音乐、体育、健美、电影、电视、饮食文化、旅游、环保、成功与失败等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些材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新教材还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能综合地、真实地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这样,真正活化或激活了学生的每个个体细胞,使他们能主动地、整体地参与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比如教材Unit5 let’s do some shopping 围绕购物这一话题,介绍打折,讨价还价的表达,这些都是平时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表达,从而激发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Unit 9 getting around 通过介绍国内国外的旅游景点,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学生眼球,学生非常地有兴趣并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课堂上教师能恰到好处地组织材料,运用材料,让学生颇有兴趣地学习和实践,那么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间接兴趣,保持注意力。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习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他们练习得最好。

3.结合教材,分层次教学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同时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理想的方式。在不回避升学问题又能落实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即符合因材施教的传统,又有现代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化品质。

篇7

新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程推到了前沿阵地,如何真正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应对严峻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作文信息技术的教师具有各方面的专长,从而从根本上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把信息技术结合到课本文由收集整理程中,从而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最重要推动力。

1.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

中学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它与以往开设的计算机课有本质的区别。以往的计算机课侧重于对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科学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计算机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学科囊括的范围要广博得多,它直接面对的是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它是在对计算机认识、使用的基础上,力求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必须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标准,才能找准本课程的目标定位,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主,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处理能力; ②问题解决能力; ③判断思维能力; ④学习能力,⑤与他人合作探究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目前人们主要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些新的教学目标和这些新的教学内容中的大多数提供了非常自然的工具,为学校步入新轨道提供了途径。如,文字处理和画图程序,能帮助学生组织和建构复杂的任务;其他方面的工具软件能允许学生模拟复杂的科学、经济和历史事件及现象,从而探讨构成这些现象的变量与关系。许多的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得到运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教育形式和方法改革

我们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教学,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注入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新的教学方法是如何使学生学会变学,掌握更多的学习方

法,会使用计算机,使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被无限扩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多个渠道、用不同的方式获得同样的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在整个学习期间,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再把传授书本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计算机而其他学习方式和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渠道被无限的扩大,教师从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计算机与课堂授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能运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学习,为学生创建了更加宽松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搭建起了更加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篇8

0 引言

教学研究属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组织与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对象,能够提升教学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机制通常是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随后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管理形式。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重视管理,才能够提高改革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

1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一般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与资金等条件下开展的一种特定的工作。①在工程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在既定条件下,节省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项目管理也逐渐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项目所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既能够在大的工程与技术等项目中运用,也能够运用在一些具体的任务中,其中包括一些工程型与非技术性的“软项目”。

如今,高等教育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了日常的教学与管理,还包括了一些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教学与科研管理目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平时开展的教学活动等;第二类是一次性的活动,例如创建一所大学或者实验室等,甚至包括了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等。由此可见,高校的项目管理种类较多,且层次较为复杂,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就能够有效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作风,帮助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在高校内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帮助管理者对一些优秀的教育科学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成果的价值,优化教育资源,且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将一些志向相同的教师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为更多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以此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②

2 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一般是以项目管理为主要对象,由相关管理者组织一些专业人士进行立项讨论,项目负责人需要对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监督。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强调中期验收、中期检查以及淘汰几种教学管理模式,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2.1 需要实行项目滚动制管理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会经过年度或者中期检查评价,当确定一些研究计划能够实施时,就应当及时的追加经费,对于一些研究成果突出,有创新意识或者有重大突破的项目应当给予表扬。此外还需先考虑项目主持者在今后教学改革项目中提出的项目,对于没有按照研究计划项目或者没有完成任务的项目应当立即撤除后续的经费,同时撤销项目的资格。

2.2 重视实践

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改革项目的确立必须具有实践性,还需注意实践后的效果,实践的结果应当对相关专业有利,且一旦立项成功,就能够使多方获得共同进步的机会。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审查中,不能对可行性较差的项目进行支持,应当对一些实践性强,且具有特色的项目进行支持,帮助项目提出者推广项目。

2.3 具有复杂性

项目管理属于较为复杂的工作,通常由多个部门组成,会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或者经验来解决一些问题。且项目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通常存在多种未知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③另外,教学改革项目改革还需将不同经历与不同组织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在特定的时间以及成本的约束下完成项目,这些要素都决定了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

2.4 具有创造性

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需要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发挥创造性,这与一些企业的重复性管理不同,项目的创造性通常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如今的科技发展一般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综合性。综合性一般是指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项目,通常需要依靠多种综合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实现科技的发展,将先进的科技运用到项目中,才能够提高项目的实践性;其次是继承与累积性。主要表现为人们可以采用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

3 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3.1 完善相应的制度

在确立项目前,各大高校的主要工作一般是确立项目指南,确定项目表格的设计以及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对于整个教学研究活动都会产生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立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研究管理办法是保证教学研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立项前就应当制定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当包括对项目的监督与审查、确定项目的意义、项目的评审等。项目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应当对管理部门与负责人进行约束,这是建立项目的基本前提。第二,设计申请表格。确立项目申请表是为了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项目的价值,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专家的评审结果。理想的申请表应当包括选题的目的、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项目的特色等,使评审人员通过表格就能够了解到与项目有关的信息,为立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④第三,确立评审标准。制定完整的评审标准后才能够进行立项评审,确立标准时应当重视教学研究项目的理论支持与应用前景,还需突出项目的实践效果等。此外,还应当标明软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评审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3.2 对过项目过程进行管理

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过程,对项目研究的过程进行管理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提升研究质量。

第一,进行合同化管理。确立项目后,项目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应当签订合同,对其进行合同化管理,使立项者与管理部门之间能够建立起契约机制,既能够使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活动中有具体的规章可循,还能够使项目负责人明确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第二,实施网络化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研发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对项目成员以及项目变动情况等进行网络化管理,为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且还能够提升信息决策的合理性,有效实现科学管理。第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开展阶段性检查,能够将项目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此种检查形式应当以系部为主。此外,还需做好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是以 学校为主,项目主持者应当认真填写并提交项目进度表,同时还需向管理部门汇报研究进展。⑤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可对项目参与者开展了哪些工作、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进行检查,通过中期检查,就能够找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3 重视验收程序

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形成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教育理论,同时还能够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验收标准是否严格,直接决定项目是否能够推广实施,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第一、 规范验收程序。虽然学校开展的每个项目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进行的,但项目的研究属于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就应当做好把关工作,按照项目验收程序审核程序,验收程序见图1。第二、召开研究报告会。教学研究项目报告会应当由学校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讲解,全体师生均可参加。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报告会上汇报研究成果,并讲解创新与关键性问题,与参加报告会的人员进行互动。参加报告会的人员通过报告会了解项目成果,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对项目结题工作进行监督,促进项目成果的推广。第三、推广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学研究与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环节,经过这一环节,教学研究成果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在推广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促使教师与管理人员关注教学成果,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地将研究项目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就应当充分地了解项目管理的特点与运行机制,结合项目的特点与教学目标进行,在确立项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项目的可操作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注释

① 张超,杨军丽,李洪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192-193.

② 阎文兵,申荣卫,姜绍忠,张兴梅.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49.

③ 陆继锋,陈炳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0-41.

篇9

(中国民航大学基建处,天津300300)

摘要: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群体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新一代学生的到来给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本文对行业型院校的学生特点进行了概括,分析了这些特点的成因,结合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际,对行业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行业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民航大学;“90后”学生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25—02

收稿日期:2014—01—22

作者简介:左朋涛(1974— ),男,辽宁铁岭人。中国民航大学基建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行业型院校的学生特点

(一)学习基础较好

由于行业型院校部分专业设置的特殊性,通过国家高等学校入学统一考试考入行业型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分数很高。根据调查,虽然中国民航大学为本二批次院校,但个别专业的录取分数钱已经超过当地本一批的录取分数线,这说明进入学校的学生在初高中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生源质量较高。这为学生接下来在高校继续深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学习环境独特

行业型院校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感染,在与周围同学、学长和老师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很快地做好自我定位,与环境融为一体,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就业目标明确

由于毕业后行业内招聘单位的专业性要求,在进入行业型院校各个专业开始学习时,学生们对将来的工作岗位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与毕业后还不知道能做什么的其他非行业型院校的同学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样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在择业的时候目标更加清晰。

(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由于就业压力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逐渐养成了懒惰松散的学习习惯,迟到、早退、逃课、少上晚自习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籍、玩手机、睡觉等;更有个别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置学业于不顾;有的学生考前临时突击复习,抱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更有甚者寄希望于“小聪明”,造成考试作弊、违纪的后果。

二、形成原因

(一)良好的就业前景

“就业无压力,学习无动力”,学生就业压力减弱,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我校为例,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机务维修等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一向较好,就业率接近百分百,该类专业学生基本没有就业压力。学生没有了负担,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也就远远低于其他专业。

(二)依赖性的学习方式

“90后”学生成长环境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好,正是这种成长氛围养成了他们“大家闺秀”式的个性。在学习上表现为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很少主动学习,更谈不上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了。由于我国民航相关技术的滞后性,大多数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先进的民航前沿技术或者获得相关的学习进修机会,导致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仅仅依赖课本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很少主动钻研学习。

(三)师资配比不足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带来的后果就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中国民航大学某院辅导员的配备为例,多数年级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数量比达到1:300,有的甚至更高。经典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某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系统中的短板能否得到延伸。辅导员数量不足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风建设缺乏应有的力度,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学风建设体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社会负面影响突出

社会的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更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求职困难的现状,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更加剧了他们思想天平的倾斜,意志不强的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动摇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三、行业型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以学生为本,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要以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教育目标和最终目的,坚持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保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客观公正,不因学生家庭出身的贫富、个人成绩的优劣等在主观上产生佑护或歧视的倾向。在教育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会独立自主,端正学习心态,公平参与竞争。养成自立自强的勇气和乐观的性格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更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习和工作提供积极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积极向上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念,担负起服务社会建设的使命。可邀请成功的优秀校友来校为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追求理想的执著和服务社会的荣耀。通过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总结出他们从平凡到伟大的动力源泉,多一些激励就会多一些鞭策,多一些经验就会多一些正确的认识。中国民航大学坚持多次举办行业人事高管进校园和科技文化校园行等系列讲座,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评选学习优秀个人、优良学风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于在学习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授予荣誉称号。通过表彰优秀,在学生中形成一股向上的动力,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形成人人争先、争优的学习氛围。

(四)建立三方导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

建立由学生辅导员、班导师和专业任课教师组成的三方导师队伍,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和事务工作,班导师对所带学生给予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帮助,专业教师则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当中,让他们得到更多动手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五)加强交流,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落实各项学生管理制度。以中国民航大学某学院为例,学院内部建立了年级主任听课制度,要求年级主任积极深入课堂,记录学生听课状态,并与任课教师多交流,适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师生座谈活动。通过齐抓共管,很好地保证了较高的课堂出勤率和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另外,为了提高学院的学风建设水平,学院在每学期考试前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和案例宣讲大会,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杜绝考试违纪、作弊事件的发生 。

(六)巧妙结合,开展行业型院校特色学风建设

作为行业型院校,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措施,形成富有特色的学风。根本原则是把学风建设与自身的特色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满足人才需求和提升素质为突破口,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形成特色。中国民航大学始终坚持以“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为要求开展学风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即开展特色专业教育,结合多次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将学风建设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海侠,王昭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2).

[2]雷新兰.根据行业特点加强航海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林区教学,2006(4).

[3]王晶梅,杜广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

篇10

摘 要 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内黄县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况与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学 课外体育活动

一、研究对象

内黄县城区和农村部分中小学学生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与受调查学生及学校的任职体育老师交谈和了解。

(二)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走访可得知:内黄县这六所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不普遍,实际效果不佳,学校家庭不重视,缺少体育场地器械和师资力量。学生参加人数和参加项目也很简单,时间短远远达不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一)学校场地器械条件差,运动场地不足

通过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张龙一中仅有一个200多米的土操场和跑道,后来在学校建设中将原先门口处的两处学生食堂迁移到了学校操场上了,这样一个学校唯一的一个操场跑道也没有了,两个乒乓球台也是水泥和砖砌的,现在已经破烂不堪,篮球排球足球更是学生的一种奢望,体育项目几乎没有,有的学生甚至连篮球与排球都没见过。很多学生上体育课都几乎不用体育器材,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器材保管员,对先有的器材保管不够,损失较大。有限的场地和器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调查中发现,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即使是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也只是为了暂时逃避学习带来的压力,而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健身,或者是对某一个体育项目的热爱。为了逃避学习压力才有上体育课的动力,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就会感觉体育课很无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所以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差。体育课有且也是放羊式的教学。可以说学校学生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体育课。东庄镇四中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操场是学校外的一个大坑,遇到下雨泥泞不堪,甚至还有周边汇聚而来的积水。大晴天情况会有所改观,但这不是说情况会好到哪去。不刮风还能勉强上课一刮风漫天的尘土和垃圾袭滚而来,学生看到都忘“尘”却步,更别说上课了,学生们纷纷都急忙躲避。农村的学校情况不容乐观,县里边的中学,办学条件和体育场地器材应该好很多,去了后发现,情况依旧是不容乐观,大大出乎意料。学校学生人数多可以活动的场地器材也很少,实验中学建了300米的塑胶跑道和六个篮球场和六个乒乓球台,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依然改观不大。综上可知,运动场地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不会得到保证的。

(二)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少

中小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需要体育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调查后得知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都是在学生老师人数比300:1以上,而且很多是教学中的“多面手”,专业性不强都是应付式的开展的课程。师生比例严重的不均等,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按照教育部规定,小学班容量一般为45人,最多不得超过55人。内黄县中小学校的都严重超过教育部的规定数量。班级大人数多不仅带给体育教师的超负荷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还不能起到应用的体育活动的效果。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原因调查显示,为了玩学习兴趣不大排第一位,调节紧张学习及兴趣爱好各排第二、第三位、提高技能居第五位,这一情况是中学体育教学中普偏存在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目的性普遍不明确,大部分还带有儿童的玩乐趣味,大多是兴趣所致,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有了学校整体锻炼氛围和教师的积极引导效果则有很大不同。当然与此有关的还有体育经费投入问题,这是能否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前提。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多呈无序松散状态,根本谈不上学生素质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学校体育经费投资少,并且投入力度很不均衡,同样与国家规定体育经费投人标准相差很大,这一问题也已成为阻碍中学课外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

(三)学校忽视对体育方面的培养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加班加点让学生学习,能取消的课外活动尽量都取消,这就是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各个学校所采取的措施。很多学校挤占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体育课也常常被数学、英语等这样考学比较重要的课程所占去。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如果以后这些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只顾努力学习而忽略了身体锻炼的优秀人才们身体素质欠佳,那他们又要拿什么去为社会做贡献呢?又怎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试想一下,我国未来的建设者都是一群身体素质差的人,我们又怎样使我们的国家强大呢?

(四)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少,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是衡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学生增强体质状况的前提条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的调查表明学生每天课外活动的时间1小时以上的占35%,30分钟-60分钟的学生占了45%,还有20%学生每天只有30分钟一下,也就是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仅限于学校的课间操,少于30分钟。为争取重点初高中升学率,语、数、外等主课教师经常挤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补课,周末,还有不同形式的补差班,即使有爱好活动的学生想要活动也无法抽出时间。

(五)家庭社会的不重视

对于家长来说对孩子们的关心无非就是分数,文化课考试成绩的排名,家庭这一块很不重视体育课外活动,家长就抱着上学就是学知识的态度,对学生上体育课很不关心。社会上也是经常将参加体育的孩子和那些没有上进心的学生相提并论,认为是不学无术的表现,这无疑都给学生增加了心里负担,这对孩子是一种不认可的打击。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走访调查内黄县部分中小学学生的情况,表明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这为在中学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主要的大都是锻炼身体,调节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项目以跑步为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远远不足,与教育部《关于落实中小学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要求相差较大;经费投人不足和场地设施缺乏,以及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引导不够,是影响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1.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课外的体育活动

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改变目前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薄弱环节的状况。建议加大中小学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强体育师资、培训、 科研等软件投入,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坚实基础。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确保各地区学校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公用经费的5%;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表彰机制。设立中小学学校体育专项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个人,把体育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对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成效显著的各级地方政府、学校和个人,并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体育领域,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学校体育活动。

2.不断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其他活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学校体育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理所当然成为了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肩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人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除了上课外参加一些诸如文娱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等课外活动,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益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同时又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既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和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在此不再赘述,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球类比赛活动,推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氛围。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要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注重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锻炼的习惯。学校运动会是重要的课外体育会动,是具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起来。同时有些学校举办的自己命名的各种徒步跑,越野跑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来发展体育项目

课外体育活动,国家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一些多余的闲置物品都可以用来制作体育器材和教具。如利用竹子做标枪、爬竿、篮圈、单双杆、接力棒,还可以利用竹子来进行竹竿舞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利用木头制作跨栏架、篮板;利用圆石制作铅球;利用泥沙制作沙袋;利用树桩制作“山羊”;利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等等,利用这些简单有趣的器材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照样会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积极组织成立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尝试让学生自己管理,教师从旁指导,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比赛,经费自行解决;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把自由锻炼的时间还给他们,校领导要注重起这个问题,体育教师要负起对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监督管理的职责,并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建议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计算相应的工作量,合理分工。

五、结束语

内黄县中小学学生课外体育的开展情况的改善需要每一位内黄体育人的努力和全社会支持学生体育工作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为孩子们构建一个良好合理的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