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07:2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复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化学计算;复习;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92-01

化学计算不等于数学计算,必须在化学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计算是高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贯穿在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等多方面的知识中。化学中的计算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习题,总复习中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提高化学计算的复习效益问题 ,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下面就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高考中化学计算的主要类型

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分子式的确定;2.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3.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4、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5.溶液pH值与离子浓度的计算;6.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7.化学平衡中的计算;8.电化学中的计算;9.综合计算。

二、复习中应注意的环节

1、分散突破。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计算类型分散到各个知识板块中,逐一击破。例如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溶液pH值与离子浓度的计算穿插在基本理论的复习中。而大多数化学计算题,绝大多数命题的知识点都无不与化学反应有关,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典型化学反应,只是以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深度、不同的题型或隐或现于命题中。有的还集多个典型化学反应于一个命题中。由此可见,抓好典型化学反应是搞好化学计算复习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的时候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按照各主族中最典型的化学反应,分门别类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刺激,促进深刻理解并强化记忆。如钠和水反应、硫铁矿煅烧等等,均是化学计算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典型反应,所以教师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多次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让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脑海中烙印。

2、串典型习题。总复习阶段,学生手中的参考资料、习题浩如烟海,师生如果想靠打题海战术,势必师勤而功半。在复习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参考资料、模拟试卷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找典型的、新颖的习题去串汇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在串汇习题的过程中学会辨析命题的知识点,学会分类归纳。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各种复习资料和习题的作用,又不至于深陷题海还能够提升能力。

3、练习评析。利用每次的周周练,教师可收阅试卷后评析也可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总结同一知识点的习题,由易到难汇集成串,虽有不同的命题形式,也有数据差异,但大都有相同的解题依据或者解题思路,因此,将串汇精选的少量习题让学生重点练习、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来强化训练,练中求活,熟中求巧。在学生的演练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注重诱导、解疑,针对要点评析,进行解题思路和解题要领指导,尽可能多的讲透,授以方法,以少胜多。

三、计算方法的引导

在复习过程中,有关计算方法的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在复习中将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计算技能、技巧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益。因为学生在不同档次的测试中,如果遇到综合性比较强,文字叙述繁琐或者题型新颖的计算题,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思路不清、或者无从下笔等,这大多是因为每次做题后缺少了反思所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诱导他们思考:例如本题还有什么解法?那种解法更简单?不同的解法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通过反思学会归纳,辨别优、劣、简、繁。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解题思路的点拨,授以审题的方法和解题技巧,以利于掌握解题规律。

例如在硫酸和硝酸的工业制法中涉及到多步反应的计算,若按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步骤繁琐又容易出错,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做这种题时应用关系式法来进行计算。在复习电化学章节的时候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守恒的思想来进行相关计算。又如,在对于二元混合物问题运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在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分子式的主要方法是平均值法。此外还有对数据处理推向极端的时候用极值法等等。

把化学计算融于整个教学内容之中,抓、串、练、导四步法复习,始终围绕“抓典型、导思路”的教学原则,讲练结合。抓纲带目,连点为线,串题成串,练中求规,练中求巧。这样对启迪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化学计算的复习效益等方面均有正向催化作用。典型化学反应经多次出现温故而知新;典型习题在汇串过程中去粗取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练中不断提高;逐步掌握解计算题的一般方法、规律和技巧。相信长此训练化学计算技能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总复习 关系

化学总复习是在学完了整个化学内容时,为准备高考而进行的,高中化学总复习阶段,时间紧,内容多。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完包括初中课本在内的所有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深化和提高,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正确处理复习中的几个关系十分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离开教材,复习只能成为无本之本,无源之水,参考资料则是教材的补充,一套好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材和参考资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资料精一些好还是广一些好,师生应有所别,对教师而言,博览群书,吸取多本资料中的精华,加工提炼以充实复习教学,资料应多一些,对学生而言,资料太多并非好事,因为总复习阶段学生任务重,参阅过多资料,不利于减轻过重的负担,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我们的做法是:为学生统一选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复习参考资料,这些资料除配有必要的练习外,还包括知识要点,复习指导和范例等内容,以利于指导学生的复习。其二,指导学生学透弄通一本资料,这样,使复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住热点。

二、讲、练、评之间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易犯“满堂灌”的毛病,“满堂灌”的讲课方法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去完成认识过程,教师的讲不能只满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抓好住关健,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营造思维的训练情境,激发学生勇于质疑解难,教师的讲还要受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和双基能力的制约。为发挥学生练的主体作用,教师设置的练习应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习题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并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和重点知识的重复率;练习类型要多样化,形式要灵活。所以说“练”是一个很重点的实践过程,没有“练”这一实践过程,也就没有讲的内涵可谈了。

“评”是“练”的继续和补充,“练”要合理,“评”要点睛,练和评是上好习题课的两个重要环节,学生练习是运用知识再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可暴露学生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他学习行为方面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评是教学补偿的最佳时机,是对学生练习中困惑的指导,评要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认真的分析和判断,找出症结所在,贵在点睛,评出问题的最重要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的精髓,是教师在习题课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又一体现,只练不评往往会使学生走过场,收不到实效。

例如,对于错解的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第一,错在哪里?第二,错因何在?第三,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让讲评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体现了积极引导,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解法正确的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第一,解题的依据是什么?第二,是否有别的解法?第三,还能怎样变化?这样的讲评有比较,有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飞跃,得到升华。

三、常解与巧解之间的关系

“常”解即常规解法。“巧解”即巧妙简单的解法。常解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利于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巧解亦即善于抓住题中独特之点,避开常规解法使难题求得易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精神。但若一味地追求“巧解”,忽视常规解法的训练,就是忽视了基础知识,弱化了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助长了投机心理,从而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在强化了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恰当地向学生展现解题思路的“巧”,做到“常”“巧”并举,便可熟能生巧,有利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

在临考前或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情绪。这种现象考前虽然难免,但过度紧张往往会导致失误,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由此可见,考前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考试成败关键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的高低。正确处理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力的关系,与文化课的复习同等重要,我们具体做法是:

1.让学生要正确对待高考,对自己要有强烈的自信心

高考前所以能引起某些考生心理过度紧张,主要是因为这些考生把高考看得过重。如果他们能改变对考试结果的认识和评价,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端正考试的动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另外,要有理智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把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望当作进步的动力。同时告诫学生临考前,如果考生能把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如果考生在考前信心不足,不能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调整,在临考时,他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要求每个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自信意识一旦确立,在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的答卷。

篇3

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1)查漏补缺。将在学习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漏洞和欠缺,通过系统完整的阅读予以及时补正。(2)融会贯通。通过系统阅读,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利用列表法或结构图示等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认识,把平时学到的散乱知识点连成线,将“知识线”织成网,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应当从认真审题开始。但许多学生审题马虎,有的一拿到题就希望能找到与自己做过的哪道题相同,想当然地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没有读完题就开始做结论;有的确实读了一遍题,但读不出隐含的关键条件,最终导致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习题时引导学生做到:原原本本地读题,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了哪些已知条件,哪些已知条件是显知的,哪些已知条件是隐含的,有哪些是限制因素。

2.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规范解题。解题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表达、检查。分析即去除干扰,依据题目已知和未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把出题者组合成的复杂问题分解、转化为简单的、能够以基础知识解决的基本问题。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习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点的寻找、关键字词的捕捉、隐含条件的挖掘、知识点的联想和应用等,使学生通过听讲,明确审题和分析的要领。提高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不当之处和知识上的欠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适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以达到训练分析能力、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将分析过程和结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格式规范的写出,以新教材上的例题的书写格式为样板,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培养他们严谨的学风。

二、组织好边讲边实验

在教学中,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的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视学习。比如在讲“钠的性质”一节时,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带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利用好趣味实验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同样是在“碱金属”一章的教学中,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完成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点火”两个趣味实验,学生感叹于化学变化的神奇,竟然使常用的灭火物质(水、二氧化碳)参与了点火过程。

三、搞好复习,注重掌握解“活”题能力

1.重温“错题”,巩固基础。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物质的通性和特性等化学主干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会用。要加强训练,多做一些基本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首先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通过训练复习,提高解题的技巧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基础还体现在强化审题意识。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同学在解题时常出现的通病,也是考试失分的因素。

2.善思多问,提高效率。解题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有一些题自己确实不会做,不要花很多时间苦思冥想,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表明:在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本,是二轮复习中的重要一环。

3.归纳提高,灵活应用。二轮复习要注重知识的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精练各章节要点,如有机物,要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加成与消去、酯化与水解、加聚与缩聚的区别。不仅能解“死”题,更会解“活”题,特别要注重化学信息知识的应用。

四、要切实回归课本,规范书写

1.要看,要落到实处地看。看是迅速获取大量信息最有效的方法,考生一要看教材的“目录”,回忆核心知识;二要看教材的“图表”,理解知识细节;三要看教材的“本章小结”,巩固易遗忘、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四要看几套典型试卷。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新课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概念”一词的解释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基本”的解释是“根本的”。所以概念就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是反映客观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可粗略地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量、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和胶体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区别、相互独立。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考化学成绩的高低。

但对学生而言,受自身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特别是抽象概念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较大困难,一般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存在的部分问题有:(1)理解的少,死记硬背的多,认识不清概念的本质和外延,造成了主次不分。(2)对于相关概念认识易混淆,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3)对概念只存在表面的理解,缺乏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做实验常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谈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力求准确到位不留死角

以高考考纲为教师基本概念复习的依据,全方位准确理解高考考岗对基本概念的所有要求,以达到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而同学们要仔细研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求做到能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在熟练掌握常规解题思路的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形成。就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要有所突破,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谈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即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升降,而忽略本质的理解,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该反应:CaO2+2H2O=Ca(OH)2+H2O2也为氧化还原反应,实际此类似CaC2和水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该准确的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只有全面而准确的解释了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把握基本概念的本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类比分析,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混淆不张冠李戴

同学们对一些相近的化学基本概念容易造成混淆,主要是对概念的实质未能掌握,特别是对一些叫法相近的、前后联系的概念更是如此。所以在复习到这些易混淆的概念时特别注意,既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又要把握概念的外延,更要强化类比相似概念的异同,突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相应的网络知识图。在练习中可采用简单题组的形式加强概念的辨析,多以典例强化概念,同时用“关系图”来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例如,在复习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基本概念时,运用关系图加以分类,

再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把握它们概念上差异的基础上,再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加以强化,记住有关的典例,有助于同学正确的加以辨别。

三、迁移应用,前后联系构建网络,系统了解概念的应用

首先构建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弄清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再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进行相互的融合,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归纳相关知识的规律、解题方法和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例如在复习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基本概念时,由概念提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完全电离,从而引出强酸弱酸的判断及电解方程式的进一步巩固,还可以应用到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共存及盐类水解上,以达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众所周知,化学基本概念有着“零”、“散”、“多”的特点,在专题复习中,仅仅抓住基本概念的重点、难点、热点构建知识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化学知识总结归纳成规律,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先对双基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然后总结归纳,最终举例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再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高中化学的离子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延伸出的离子反应规律即可解决离子共存、盐类水解及其有关探究性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原电池、电解池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在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记忆准确理解透彻,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前后之间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上,能熟练地进行辨析和应用;在深度上,认真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元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J].科学教育,2009.4

[2]黄正旭.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篇5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其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问题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中,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教学的心理学和逻辑学依据马赫穆托夫认定,传统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是“联想”理论,而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则是“问题性思维”理论,或曰“创造性思维”.他解释说,人常常面临活动条件与其要求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即人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但现有条件没有为他提示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的经验中也没有经受过验证的解决方案.要摆脱这种处境,人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这种情境就被称之为“问题情境”,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叫做“问题性思维”,或曰“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把问题情境化,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激发创造性.

二、问题式复习的设计策略

做好高中化学问题式复习教学,核心在化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将问题设计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一定要将问题设计与学生接受能力关联起来;一定将问题设计与促进学生思考结合起来.真正要做到恰如其分,卓有成效,这必须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随着高中化学学习的深入,特别在高三复习中,繁多的化学方程式,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难懂的化学反应原理,往往会慢慢消磨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因此把化学问题情境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社会问题、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创设学生熟知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将问题置于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必然会激起学生将生活与化学课堂学习相联系的愿望.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一旦形成联系,学生将更会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积极地参与课堂,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醛的复习时,我引入菜场买鱼时听到两位大妈的对话说:今天摊上的小黄鱼光泽好,硬朗朗,蛮新鲜的.另一位偷偷告诉她,肯定放了某种化学药品.学生对我的复述笑了起来,有学生大声说放了甲醛呗.大家都看着他,我点了点头,顺势问甲醛怎么检验?有什么化学性质?展开了这节课的复习.在复氧化硫、氮氧化物时涉及到环境保护,介绍雾霾,酸雨等时,直接问学生对柴静雾霾的调查《穹顶之下》你知道吗?好多学生说看过,我截取了几个片段让学生看,学生被视频的内容震惊了,对柴静肃然起敬,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始担忧.也为复氧化硫、氮氧化物作了很好的开端,让学生讨论它们的罪状危害,怎么产生?如何防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梯度分解,搭建阶梯

很多学生一看到化学方程式就认为都需要死记硬背,无形中把化学认定为难学学科.“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所以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比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稍稍超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采用梯度设问,将一个较为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直接的小问题,将这些问题按照由浅到深的认知特点串联起来,相邻的问题保持一定的思维梯度,降低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台阶”.

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时,本人以纯碱为例,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生活中用到的纯碱属于酸碱盐中的哪一类?显什么性?如何简单检验?(2)为什么盐成碱性?请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3) 0.1mol/L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哪种溶液pH大?(4) Na2CO3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5)向两支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次氯酸,反应过程是否相同,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提示让学生回归教材查阅课本中酸的电离常数K值大小,得出酸性HCl>H2CO3>HClO>HCO-3)

这一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学,引领学生自觉思考,自我提升,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生成,其次这一设计也符合了化学高考中多层次能力考查的要求,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

应当指出的是问题的层递性绝不是毫无价值地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更不能把问题问的偏问的空,不能服务于教学.教师问题设计时要根据问题内部的逻辑关系安排问题的顺序,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以及化学课堂教学的规律,保持提问的顺序性,防止问题跳跃过大或彼此孤立.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班级学生学情,认真设计问题.

3.引入冲突,启迪心智

一堂好的课,在于他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而一节成功的复习课,在于教师教学设计中课堂问题设计的创新,特别设计成让学生提出引入冲突的问题.例如:延伸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知识,把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即它的化学方程为

CO2+NaClO+H2ONaHCO3+HClO

而不是生成Na2CO3(K值:HClO>HCO-3),问学生能否想到教科书中类似的化学方程式,有些学生马上联系到化学1中漂白粉的漂白原理的方程式为

CO2+Ca(ClO)2+2H2OCaCO3+2HClO

为什么是CaCO3呢?这好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有学生说CaCO3是沉淀,有些优秀的学生想到沉淀溶解平衡,我借机简单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再交流讨论得出反应存在两个平衡,最终是两个平衡相互制约、竞争的结果.就像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一样,不是违背了强酸制弱酸,而是在体系中生成更难溶的物质,学生此时感觉茅塞顿开.学生经过这次认知的冲突,学生的思维潜力就能被超常发挥,大脑也被激活,最终得到答案,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启迪了心智.

篇6

一、随机化实验及其意义

随机化实验主要是指,配合复习内容的进度随机设计的、相对微小的简约化的化学实验,这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强化复习中出现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是针对高

考对实验部分的考查而采取的应对性实验。为了省时高效,随机化实验尽可能采用少的设备、少的用药以及简单的装备,让学生便于操作。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化学知识的表象,使得化学思维受到很大限制,而随机化实验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随机化实验可以在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复习效率。同时,随机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固定的模式复习以前的知识,这时候如果随机穿插一些与知识有联系的实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化学复习重新产生兴趣。

二、随机化实验的实施策略

1.以复习内容设计实验装置

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设计恰到好处的实验,要求教师对实验进行随机化处理,即尽可能让实验小型化与集约化起来。其程序见图1。

(1)采用8孔井穴板;(2)把食盐水注入井穴①中,然后再滴一滴酚酞,用2B铅笔芯作为电极;把硫酸铜溶液注入井穴②中,采用铜丝作为电极,把硫酸铜溶液注入井穴③中,采用铁丝作为负极,以铜丝作为正极;把稀硫酸注入井穴④中,为了说明电流方向,采用外接发光二极管。在这个过程中,由铅蓄电池为①②③电解池提供电源。

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达到“做中学”的效果,更好更清楚地理解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还能理解掌握电解池在应用方面的知识;二是通过实验可以感性地对典型原电池方面的核心知识进行形象的总结回顾;三是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化对铅蓄电池的认识。

2.以仪器特点设计复习内容

为适应高三复习节奏,要求实验简单快捷,用药少,装置尽可能简单。下面就以利用培养皿配点滴板为例,通过对培养皿的巧妙利用,进行复习。复习内容为氯气的性质,实验仪器为培养皿。氯气是有毒气体,如果大量制取氯气,不仅难度大,而且污染较重。因此,在实验时常常用氯水代替氯气。但二者在感性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用氯水实验效果不好。而利用封闭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氯气用量小、基本无污染,且实验现象明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把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分别滴加在培养皿中的点滴板上(如图3)。

图3 氯气性质实验

(2)把能生成氯气的试剂滴加在培养皿中央的点滴板上。实验后,用盐酸把BaCl2溶液酸化,并加一滴在Na2SO3中。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首先是黄绿色的氯气充满培养皿,其次是FeCl2和KSCN溶液的小液滴变成了红色。这是由于FeCl2在氯气氧化作用下变成了FeCl3,然后又与KSCN溶液发生反应,变成了红色,从中可以得出氯气的强氧化性。第三,淀粉KI溶液变成了蓝色。这是由于在氯气与KI置换反应中产生的碘使淀粉变成了蓝色。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第四,淡黄色的沉淀出现在Na2S溶液中。这是由于氯气置换出了Na2S溶液中的硫,从中可以看出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第五,湿润的石蕊试纸(蓝色)先是变成红色,然后又褪色了。这是由于水与氯气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盐酸具有酸性,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第六,在实验后,加一滴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到Na2SO3溶液中,就会得到白色沉淀。

3.以实验效果来选取仪器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和习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压强的改变就会对化学平衡的移动产生影响。可以选择适当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如在NO2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 NO2N2O4。

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储气袋中抽取30mL红棕色NO2气体,封住注射孔。观察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体系的颜色变化:(1)当用力推压活塞,压缩注射器中的气体时(如图4),注射器内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后来比原来深。(2)当用力提拉活塞,降低注射器中的压强时,注射器内颜色先变浅,后变深,后来比原来浅。

图4 加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之,随机化实验通过简约、便捷的方式,既节省时间与设备,又达到了通过实验强化对化学核心知识与必要实验复习的效果。如上所述的方式方法只是笔者教学实践的点滴总结,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竺丽英,赵雷洪.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议[EB/OL].中学综合教育资源网.2006-10-21.

篇7

校园云计算是云概念中的私有云的建设,拥有云计算的服务属性,它包括三个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校园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进行都依托于以下三方面展开的,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机房、网络设备;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开发框架(如:.net框架);软件:各种应用(office、教学软件、管理维护系统、定制软件)。

如何将这三类服务系统化、观念化、流程化,实现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实现的原则和标准。

二、数字化校园中云计算提供的三大服务

(一)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在数字化校园中,各类应用的提供都依托于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的分配、虚拟机的设置、存储空间的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网络设备的搭建及机房的统一管理(安全、供电、温湿度等)。学院中教学部门、行政部门及教辅部门都有各自的软件应用,这些部门必须有基础设施来提供支撑,它们统一由学院云计算中心来提供这些基础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实现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二)提供平台的服务

服务平台指各种业务运行所需的支撑系统,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网络系统等,校园云计算可为用户提供以下的服务:1、服务器/虚拟机的IP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2、数据库空间的大小、用户登录和连接的方式等;3、网络的VLAN的定义和划分等;4、用户操作系统类型的选择、数据库系统类型的确定等;5、为高端用户提供各类软件开发平台。这一类服务也叫中间层服务,它是硬件和可见的应用之间的中间桥梁,是系统软硬结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云计算服务的关键节点。

(三)提供软件的服务

数字化校园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展开校园各项工作的一种环境架构,数字化校园中的各项活动的进行、信息通信的畅通,都是各类软件的正常运行的结果,因此为校园中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软件服务是校园云计算的重要工作,这种软件服务包括:1、各类教学、办公用软件;2、安全防护软件;3、各部门专门类的软件(财务系统等);4、学院统一门户网站、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推送对软件的服务理念提出了新的特色和要求。

三、云计算服务模式在高校应用中的优势

(一)提供统一管理的基础设施服务在应用中的优势

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的统一购置,集中管理维护,专业人员专门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减少硬件的重复采购,节省了人力物力。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化后,采用虚拟技术、磁盘阵列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更亦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校园云计算中心对基础设施集中管理,为各系部提供硬件方面的服务,各部门作为申请人,通过申请流程,实现服务器和存储的“租用”服务,作为使用者的申请部门,只需关心要“租用”的服务是什么硬件即可,与硬件的原理、价钱、安装、维护、调试及硬件设备存放位置均无关。通过这种服务模式,实现了工作的细化,各司其职、各取所需,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大了协同办公的能力,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基础设施机房的建设比较苛刻,资金投入也比较大。环境要求、电力要求、安全要求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服务器、存储正常运行。校园云计算中心负责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消除了各部门重复建设、设备冗余、信息孤岛的状况。这种服务方式不仅降低了学院运行成本,也体现了学院统筹规划、加强服务的理念。

(二)为各种应用搭建平台的服务体现了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特色

1、应用软件所需支撑平台的统一建设与管理

各部门的网站、应用的建设,需要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这些系统类型、版本的选择、安装、调试都不是非专业人员所能及的工作,将此类工作转化为云计算中心提供的服务,能大大减轻用户的负担,使用者只关心平台的类型和功能即可。

2、提供安全、可靠及灵活的软件开发平台服务

软件开发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可以为那些有软件开发能力的部门提供自主软件开发的条件,实现各自的软件定制,扩展某些应用的功能。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用户所需的开发平台部署在虚拟服务器中,实时更新、升级,监控平台的运行情况,保证开发平台的正常使用。

(三)以个性化定制为理念、以推送为手段的软件服务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模式

1、校园云桌面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个性化定制的服务理念

根据各部门、各用户的需求,其客户端的操作系统(XP、WIN7/8/10等)将量身定制,不同应用的用户可任意选择,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所需的教学软件将实时推送到其选择的操作系统中,实现“即选即用、即推即见”的办公与教学效果。例如:公共多媒体教室教学用计算机桌面随课程表的变化,会被推送出不一样桌面系统,供不同时间段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2、云办公、云维护策略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云办公应用的出现,打通了文件上传、下达的信息通道,提高了文件传输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不仅节省了办公成本,还体现了低碳环保工作环境的战略指导思想。云维护指的是由服务器系统对校园多台计算机提供统一的、远程的管理与维护,如安装系统、补丁升级、病毒安防等。管理方式可用远程、一键式实现,保证各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此类服务是多数普通用户最认可的常规工作。

篇8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成绩总是提不高。因此,做好课堂笔记,是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辅导环节中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做笔记不是简单的把授课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或者做流水账,下面几点有关怎么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有固定的笔记本

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归纳了中学化学课本上所有有关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工业制取漂白粉、工业制取氨气、工业制取硫酸、工业制取金属铝、工业炼铁、工业制取酒精、工业制镜、工业制肥皂、氯碱工业、粗铜精炼等等。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在高三中复习阶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而且效果不佳。

二、课前预习是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因素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比如,进行有机合成推断复习时,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先对所要复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各官能团转化关系、衍变关系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需要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将涉及到的各官能团的性质、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等,在课前预习梳理一遍,课堂上只要跟着授课教师进行知识回顾,把容易混淆的性质在笔记上做一个记号,课后再进行巩固,把记笔记的重点放在授课教师讲解推断的过程、技巧和思路。例如,当课堂上老师对芳香醇和酚区别,醇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特点进行分析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三、把握时机记笔记是关键

由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都是用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不一定每个内容都需要记笔记,毕竟听才是更重要的,即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如何把握时机记笔记呢?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有关复习内容的课本、上新课时做过的笔记,都带到课堂上,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如在课本上做记号,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其它颜色表示疑问。如果课堂上抽不出时间来,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当天的重难点,当天解决。

四、要记好、记全、记准重难点

通常,在课堂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学生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并准备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如,化学中常用到关于“酸化”的物质参与的反应:酸化的高锰酸钾(稀硫酸酸化),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酸化的氯化钡(稀盐酸酸化)等所需要的酸不同;还有关于有CO2、SO2等参与的反应中,加入CO2、SO2过量与少量的产物不同,一类像AlCl3与NaOH的反应,相互滴加反应现象不同等对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高考考试中常用知识点,都要记录在笔记醒目的地方,有助于随时查阅。

五、课后整理笔记要及时

篇9

【关键词】 高中化学;复习

在复习化学时,把握好方向,回归课本,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复习,不追求偏、难、怪的试题,就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紧扣双基,突破难点

“模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考点。比如基本概念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基本理论中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有关方程式,化学实验,电化学等。

备考复习应增强针对性,每天安排适当的练习,特别是近两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以及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以基础题及中等难度题为主,达到提高解题速度、训练解题感觉的效果。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题目后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理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耗时太多,必要时与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

二、关注细节,规范答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近一半,模考也不例外。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化学规范性表达也是应注意的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一定要配平,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不能漏写,书写多元弱酸根水解反应时应分步、可逆,与用量、顺序、浓度、条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逐一看清,切不可下手就做;实验题应从操作、试剂、现象、结论四个方面完整解答;要辨析清楚填空题中对物质表述是填名称还是填符号、有机物是写分子式还是结构简式等。

三、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模考”与高考一样,既要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有些考题会与平时所学内容“形神俱变”。而要做到“似曾相识”,考前复习不能一味做题,死记硬背概念,避免出现“能够很流畅地陈述某些具体化学知识,但在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上常常难以把握”的情况,要回归课本,从熟悉课本的知识体系开始,进行必要的理解记忆,注意思考、整合、归纳、总结,找到表现每个知识点的具体情景或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景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钻研,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篇10

关键词:时装画 服装专业 教学 技法

瞬息万变的服装业中服装设计处于这一行业中最受人瞩目的位置,它往往占据了服装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首席地位。时装画,是一名设计师艺术涵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服装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创作,时装画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服装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服装质地、造型的完美结合将通过时装画反映出来。因而准确而熟练的掌握服装画表现技法在这里显的就尤为重要。

时装画教学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当中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每个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认真掌握。但是作为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较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不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针对职业大专学生的特点,再结合本人多年在时装画技法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时装画技法怎么教

(一) 临摹是时装画技法的敲门砖

学习时装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由量发展到质的变化,初学者不能求之过急。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必须要从临摹入手,在大量的临摹与写生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变化规律,哪些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临摹是对一个动态场景进行反复描绘后要用默画的手法重复,然后再对照原稿寻找差距,多次反复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上,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练习画人体比例,多临摹直到能掌握人体的基本型,然后再画手、脚、五官等。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会有进一步的变化,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线条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完整地作画了。

(二) 画理是时装画入门者的实践认知

常言说学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要大量的练习绘画,对各种技法都要实践,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与艺术感知,如对人体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对各部位表现的认知,衣服配色的感觉,都是潜藏在练习中的画理,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活得画理。

(三) 画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脚石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它适用于各种层次教学,对职业院校尤为适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能。相对于理论知识,我们更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但这并不是不教理论知识,仍要要适当地教授,真正的艺术人才要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但是教学上必须有的防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 风格是时装画技法的点睛

经过一些艰苦的训练后,相信同学们的时装画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再融入其它的表现方法,如夸张、变形、简化等,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的时装画是没有灵魂的,但风格的形成需要因材施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装画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想有新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文学、音乐、舞蹈、历史、雕塑、民间美术等相关艺术中去吸收养分,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把握时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探索自己时装画的风格。

二、时装画技法教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需要让每位学习时装画的学生必须要明白和掌握的知识:

(一) 要让学生明白时装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尽管时装画不是人体画,但必须学习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大自然中注意完美、最富有变化、最和谐的形体,掌握绘制完美的人体是学习时装画的基础。现实中的人体比例大约在7头或7.5头身比例,然而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不是一般绘画艺术的人体比例,它是通过艺术的夸张,达到视觉上的审美需求,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优美曲线和修长身躯。具体表现时一般躯干部位不变,而将四肢尤其是腿部比例加长,形成以腰部为中心点的上下比例变化规律。所以在绘画时要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绘画体现出来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学习时装画重要的要求。

(二) 要在学习中了解时装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画画也是如此,在时装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它已由最初的时装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时装绘画,并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画种-----时装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了解时装画就要了解时装画的发展脉络,从杂志插图到铜版画,从写实手法到夸张、装饰手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时装画也注重技法的表现,强化线条在运转流动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版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效果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

(三) 要培养学习时装画的技巧

时装画的技巧是不拘一格的,为了表现效果。画龙点睛之笔常常在最精彩的部分,但总的来说,时装画特别注重人物造型、姿态、角度与时装的最佳组合,强调面料质感肌理和整幅作品的表现方法与其它画种的相连性。时装画经常采用人物的变形、夸张手法,不局限于一般性的动态,是纯粹对人体与服装美的一种激情感受的表达。常常采用写实手法、夸张手法、装饰手法、简化手法、背景描绘和趣味手法等,除了上述手法之外,还经常采用姊妹艺术的某些技法和材料。如中国画中线的运用,工笔渲染方法的表现,版画中刀法的借鉴,油画技法对写实、细腻服装的再现,以及水粉、水彩、水墨、素描等表现技法都可以借鉴。这些种种技法是由表现效果而用的,不可生搬硬套,倘若要丰富作画的技法,就要多动眼观察,动手作画并且在切身实践中寻找规律,学到种种画理画技之后,创作实践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说,学习时装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过程的体现。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谁违背了这个过程谁就违反绘画的逻辑,任何人都不能这样如此,尤其是初学者。作为一名教授时装画技法的老师,只有不但清楚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教,才能带领更多的学生步入时装画的殿堂,开启服装设计的宝藏。

参考文献:

1、《服装绘画技法大全》 刘晓刚、何智明著上海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