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化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化教学设计

篇1

【新课标三维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的含义、表现;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措施。

【中图版教材分析】

中图版教材内容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整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搭桥”,选取了“深圳”图片“城市化”这一课题,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图表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同时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然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篇2

关键词:动画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48-01

一、动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方面

我国现阶段多数院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在学校开设动画专业后,为了动画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而从绘画、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转行来进行动画课程的教学的,他们对动画的了解也只是通过几本教材,根本没有动画制作经验。对动画创作的整个流程缺乏系统化的认识,教学多依赖教材各自为政、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进行教学,无法将动画创作各环节的内容融会贯通。造成多数动画专业毕业生对动画的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无法真正从事动画设计工作。

(二)课堂教学

动画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动画的创作中,动画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意外,还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动画专业在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反复讲述各种概念、基础知识等内容,而对动画创作中角色性格在动画中如何表现、如何在导演的协调下根据剧本内容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环节的创作、视听衔接等等内容缺乏必要的讲述。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动画课程的教学是极为不科学的,很容易让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从而影像动画的教学。

(三)教学环境

在开设动画专业的很多高校中,综合性大学占绝大多数。由于这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动画专业的特殊性缺乏必要地认识,在进行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时候,多是按照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实验室模式进行建设。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也多是以上课为主,实验室只在有老师上课时开放,而课余时间学生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动画创作。这样就造成学校建设的动画实验室无法满足动画专业作品创作的需要,学生无法运用学校的设备进行动画创作。

二、动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项目化

一部动画的创作需要很多人根据剧本的内容,在导演的统一协调下按要求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动画设计各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任由每个老师各自为政的自由进行,必须将动画设计的各门课程按照动画公司的项目制作要求进行系统化的统一安排,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并满足社会对动画设计人才的需要。教学项目化就是指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相关课程以项目制作的流程进行系统的安排。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动画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大纲编写时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规划好相应的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各门课程的教师相互协调,以完成整个项目为目标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在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方面,我认为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教室按照动画制作工作室的模式进行改造,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动画制作设备从寝室移至教室,使每个教室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作室和简易的实验室。这样既可以解决学校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聚拢到一起进行相关实训项目的创作。可以将动画公司所作动画项目引入课堂,由老师带领学生在教室进行创作,使学生在课堂上上课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市场项目的实践,并安排“高”带“低”的实践模式,以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低年级的同学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三)联合企业举办动画设计大赛

根据地方特色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开办有针对性的动漫设计大赛,使优秀作品在获奖的同时也能被企业采用,这样既能实践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能实现设计作品的成果转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通过每年组织“动画学院奖”来刺激学生的创作激情,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一部好的动画作品通过各种形式找赞助商,并主动于相应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这种形式得到了参赛院校和师生的一致认同和积极相应。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创新

一、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却仅存于对概念、原理等方面的验证,老师通常是在讲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则在背实验、看实验,这样却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然而新课标实验教学则是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为课堂增添了几分愉快的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想

新课标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验,认识到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的,了解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锻炼出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思想。

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忽略了化学所伴有的探究性、发展性及团队合作性等功能,而新课标实验教学不仅注重探究性和发展性,更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得淋漓尽致。回顾历史,化学实验并不是一个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它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要求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影响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因素

1.外在因素――学校

学校不仅是实验教学设备的提供者,也是课程安排的操控

者。现如今实行新课标实验教学注重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就需要每个实验得做好几组数据,来验证所假设的课题,有时甚至不会出现我们想得到的结论,然而这样就会导致实验过程复杂而漫长,但是学校所安排的实验课程却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只能放弃。既然实行新课标实验教学,那么学校就应先从这两方面进行改革。

2.主体因素――老师

老师是学生和学校联系的纽带,老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好的想法和要求反映给学校,同时老师还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改革后,要求老师改变以前死板的教学方式,采用一种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前实验课程的设置是验证性实验多于探究性实验,导致实验的作用受到限制,另外还重视学生对课题的认识,忽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

三、改进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1.实验中学生有时会因为没有注意实验要求而造成药品浪费

我们将这些实验转化成微型实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节省了成本,减少了污染,使得学生真正做到绿色化学。例如,进行原电池与电解实验时,用1号锌锰电池的碳棒替代石墨电极,用盛放石蕊试纸的小塑料盒替代U形管或小烧杯做电解槽效果就很好。装置中两个电极的距离比在U形管中小很多,省电省时。塑料盒与小型U形管容积相当,而且材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使用时应用双面胶固定在塑料板或木板上,防止倾倒。

2.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内容

由学生选做实验,实验内容不应受教材的限制,这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有利于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例如,学习了淀粉与葡萄糖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酿甜酒。这个实验看起来简单,但是仅凭课本知识却无法完成。学生通过询问酿酒师傅、查阅资料、互助合作等手段,经过反复尝试后完成实验。当在课堂中讨论该实验时,不仅加深了知识点,更品尝到了探索、创造、成功的甘露以及失败的苦涩。

3.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新课标教学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问题和实验内容,同时老师再对他们的问题和实验内容进行辅导,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的设置有什么地方不合理。例如,学习了浓硫酸以及稀硫酸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浓硫酸与稀硫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如何区别这些性质,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教师将学生设计好的方式做成纸条,让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选择,自行进行装置设计,所需要的容器与药品汇报给教师并由教师提供。操作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协助和点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实验协作探究;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传统与新课标教学进行简单对比,可以看出,在世界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化学实验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所以实行新课标改革实验创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关注当今的环境问题从化学开始,从简单的实验室开始。

参考文献:

篇4

一、用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方向性,是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的前提

众所周知,教学必须有的放矢,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三维目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考试制度的影响,在教师中仍然存在着重视认知目标轻视非认知目标的现象,尤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考虑更为欠缺。如此种种现象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来运作,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整、制约等心理作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及心理情境如何?2.应巩固那些旧知识?为学习哪些新知识作准备?3.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4.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5,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6.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7.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8.选择何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用科学化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的根本

科学才能高效,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向课堂要效率”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优化的根本。

(一)发展性的课堂结构设计。任何一种化学课型均可以按时间顺序将其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三个部分。每节课是独立的,但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发展的眼光,每节课后均留有“悬念”,以便潜移默化的将整个化学教学贯穿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

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先声夺人的导入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例如:《物质的鉴别》复习课的引入:交通警察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呢?专家们想到了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绿的特征反应,于是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新颖、有趣、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会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启发学生的求异灵性。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最好以“环节”的方式进行,各环节之间相对独立,有相互有逻辑关系。例如:环节1(氯气的物理性质)一环节2(氯气的化学性质)一环节3(氯气的用途)……借助环节1的“氯气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过度到环节2、借助环节2的“氯气与碱的反应”过度到环节3……如此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精炼化的练习作业设计。练习与作业作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极为必要。精炼化的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点睛式的板书展示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不仅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

1.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3.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4.蕴涵着学习方法的渗透,给学生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可控性,是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关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为此,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堂课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篇5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跨文化交际

 

实践教学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高等英语专业人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指出:实践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电大英语教师,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本人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对教学主体的改革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面向全体学员,注重个性发展。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重知识转向重方法,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向重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思维得到训练并分享创造的快乐,进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远程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并能制作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员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因此,担任远程教育教学任务的电大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二)明确教改的目的,树立教学目标

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教育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是试点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直接目的。

开放教育试点本科采用的教材是全国试点学校统一使用的,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主编的“专升本”英语自学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观念,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重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中逐步提高用英语沟通和交际的能力.同时该教程也是专门为远程教育的自学者设计的,对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的创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教学资源,制订教学计划

目前,远程教育任何一个专业在中央电大的学习平台上都有完整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辅导,课程考核说明等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两大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职业培训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就包括《跨文化交际》、《变化中的英语》、《文学阅读与欣赏》等必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所包括的主要媒体资源有:1)主教材及课程导学各一册;2)与主教材配套的录音带和光盘;3)中央电大提供的网上教学活动文本——辅导教案,包括教学实施细则、教学难点解析、网上辅导答疑、形成性考核作业、期末复习等等,以上这些资源都为我们学员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杂志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掌握这些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把握学习进度,对整个学习过程实行宏观控制,使教学双方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对学习主体的改革

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远程教育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来看,其受教育主体仍是成人,多数是为了满足成人继续教育或者弥补以往错失的教育的需要。这些远程学习者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创造价值的个体,通常承担着一定的生活(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只是一项“业余性”的活动;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如何使这些长期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影响的教育对象尽早适应远程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电大远程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学员是为一张文凭来读书的,但当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知识社会转变的时候,知识更新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学历教育将会发展为终身教育。学习能力、做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已成为人们适应新社会的新素质的要求。学历只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表征,而能力则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事业的成功和对社会的贡献。正确处理好学历和能力的关系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形式,才能为自己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二)重视远程独立学习观念的培养

长期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的英语教学模式,固化了学员的英语学习思想和习惯,其教学方法更是限制了学员的主动性,使得学员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而远程英语教学以视频点播和课件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辅以网络上的资源。这种学习方法与学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许多学员就强烈要求教师下发学习资料、练习讲义,想省去上网查询查找的麻烦。所以,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变学员的观念,并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甚至于还有许多学员没有家用电脑,连因特网都没上过。这样的计算机水平很难适应远程英语教学,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或者提前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或者与英语课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以确保远程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对教学形式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教

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学校组织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就教材上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概念。教师要达到讲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指导学生“仿”的目的。

第二环节 学

学是对教的内容的消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深化和扩展学习第一环节内容,达到基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等作出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环节 仿

学生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活动时,对课程中一些重要交际场景进行模拟交际,以达到将“教”、“学”环节中所学内容实际运用的目的,它是在教和学这两个环节后的实践。

第四环节 谈

学生在第三环节完成后,对学习和交际模拟过程进行交流探讨,总结经验,加深印象,改进学习方法。该环节的结果应反馈到“教”、“学”、“仿”各个环节中,促使各个环节不断完善。

(二) 教学方法设计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以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基本概念,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个案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掌握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堂辅导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辅导面授安排六次,每次四个课时,每次面授我会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重点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的评价。面授辅导强调的是一个“导”字,但我发现由于摆脱不了传统面授课的影响,许多教师都把 它处理成了“讲授课”或者纯粹的“答疑课”。面授辅导不在于殚精竭虑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不能把它简化为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面授辅导课中,学生的声音应该远远多余教师的声音。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性的检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和理论概括杂志铺。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和书本,我们可以把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和话题编制到教学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浑然一体,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在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中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而且也强化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保证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和实效,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力和感受力,我们把整个课程分成8个部分,且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效果较好的幻灯片及自制的课件,运用文字,图例,动画,视频,声音等,突出每个部分主题的知识结构,使新呈现的内容结构清晰,层次鲜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更加快捷地捕获信息并得以接受和消化。

2.讨论

讨论学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研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不仅能锻炼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益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讨论的内容,主题,形式,范围和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

课堂上,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可以采取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法就某一个话题展开:如Foreigners never talk about others’ privacy,such as women’ age,other’s salary,but our chinese like toask such question,then how do we think of this? 我要求所有学生轮流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表述自己对该论题的观点或看法,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而且人人都能参加,彼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很快的实现了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当然我们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大家或交谈,或争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师也可在适当的时候穿针引线启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引导他们多角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集中发言,阐释自己所在小组的观点。这种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和交际性,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协作关系的形成。

3.场景模拟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场景,在给出材料收集时间和讨论准备时间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员亲身参与模拟实践,有可能的话,给出实践活动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以语言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课程教学设计,教材中有很多的交际实例,针对不同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场景模拟,以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后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讲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Politeness时,就可模拟书中情景让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4.答疑

四、对测评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是最终考试成绩,对于远程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得到多数老师和学员的认同,而且还会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成绩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用一次考试评价学员学习情况的做法,将学生学习过程、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记录在学习成绩中,体现了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

根据中央电大要求,《跨文化交际》已纳入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点的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课程辅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情况,并对学生所做作业及时评阅,对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对每一个学生网上作业的情况及时作出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下一次作业。

总之,远程教育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总结,才能逐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环节,贯彻远程开放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远程学习新模式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14.

[2]张晓敏.变化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湖北广播电大视大学学报,2004,3.

篇6

关键词:动画设计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动画设计稿课程是本科动画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上隶属于二维动画专业方向。该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知识架构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容上,该门课程强调实践及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大量设计稿的实践绘制,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画设计稿的意义所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动画表现技法创作动画设计稿的能力。该门课程涉及动画设计稿基本理论,包括动画的构图、构图与设计稿的关系、构图原理及基本方法、动画角色和背景的绘制等内容。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背景移动设计稿、镜头移动设计稿以及特殊镜头设计稿的绘制,其中核心是关于“层”的概念理解及绘制。

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基础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绘画功底,并且对于动画分镜与故事版,以及对视听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稿”是指一幅承载了一切与各个场景相关资料的画稿,如每一场景内的背景及角色的位置编排、动作指示,如有些情况下镜头的移动方向及其进行的速度,以及是否需要加入任何镜头效果等。动画电影发展至今,已经变得高度专业化。其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使制作的作品能够保持完整性及统一性。这项工序是由高田勋与宫崎骏两位动画大师在1974年制作电视动画《飘零燕》时首次引入到动画制作中。

由于相关技术出现时间较晚,我国相关专业领域对该技术的使用不是十分广泛,因此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讲授该门课程的系统方法并不完善。以下是笔者在近几年研究和教学授课过程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概括。

一、针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设计稿的基本理论是构图,这是绘制设计稿的基础技能。增强该项技能需要大量练习动画场景的绘制,以提升组织和安排整体画面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启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系统地安排蕴含丰富感彩的命题场景绘制,诸如“阴郁的”“恐怖的”“悲情的”等,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基本技术,更培养其从精神层面理解运用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实现有冲突、有情绪的思想传递创作。

关于动画设计稿的绘制方法,涉及景别、机位移动、人物关键动作、走向等方法的综合考量,内容涵盖广,具体技术相对复杂。因此,特别强调用心设计和绘制,以及反复测设与修改。此外,该技术还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布局画面,分层绘制场景,安排人物与场景、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前后关系等。

二、针对上课模式的思考

1.关于该门课程的实践,需要突出强调拷贝台的运用

设计稿绘制在严格意义上需要学生在拷贝台上实现分层绘制,具体涉及背景移动和镜头移动,同时学生应掌握动画纸组粘技术。虽然在制作软件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的纸上绘制略显低效,但拷贝台绘制过程是绝不能被忽视的,只有亲身感受该创作环节,才能更深刻、充分地了解该环节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何处。令学生深切体验铅笔在纸张上留下印记的过程,线条在纸张间自由穿梭,人物关键动作设计的惟妙惟肖,人物之间、人物背景之间的穿插相互关系,对于其动画创作理念的形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该课程的讲解与课件制作

(1)在讲解内容中融入动画大师的设计手稿分析、影片分析、学生自主分析、课堂绘制练习、动画演示与难点重点知识分析,并在课后通过拓展绘制的方法实现对具体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注意结合国内外优秀动画短片视频案例分析,以及最新设计手稿资料的呈现与分析。(2)课件中不仅需要有相应镜头绘制图式的分解,还需要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剖析技术难点,以促进学生对设计稿这道工序的深度理解,令学生明白每幅设计稿都是创作人员专业智慧的核心体现。

综上所述,设计稿虽是动画制作的其中一项工序,但却蕴藏了创作者无穷的想象力,绝非照片或以精确透视法刻意布局计算的作品所能比。虽说是一幅幅铅笔画稿,但是每道笔迹中,无不渗透出创作人的匠心独具。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对设计稿的绘制有切身的体会和绘制经验。动画的制作流程较多,从最初的设想和架构到画面设计,再到绘制中间画,最后到后期剪辑与合成,无一不富含创作者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努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授课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谨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布廉・丽梅,孙立军.动画设计稿技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篇7

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选取项目要明确教学目标VB课程具有数理思维高、逻辑性强的特点,但不少学生在逻辑数理思维方面是短板,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过高。在实践中,笔者认为VB课程教学目标不是培养程序员,而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入门并有所提高,抛砖引玉,指导大多数学生掌握VB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所选项目应与学生实际能力相适应所选项目难易度要考虑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现在中技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普遍较差,所以在理解VB程序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算法,而学生对动画、绘画、多媒体、游戏等比较感兴趣。所以所选取项目要给予考虑,才能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项目中的任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标准要求可根据具体项目,不能制定得很高,如果学生难以完成,很容易知难而退,不利于他们自信心、成就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如学生管理系统之类的项目。这种项目对中技学生不妥,如果教学对象是大学生,那么让他们完成此类项目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在所要面对的是中技学生,他们的底子薄,理解力和自学能力都不如大学生,如果让他们完成如管理系统之类的项目,那么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随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所选项目要分散实施的重点、难点掌握VB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项目选取时要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及技能的掌握。基于以上原则,就以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为例来谈谈开发的过程。首先确定一个作品,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项目目标。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成立一个VB项目开发部,教师就是开发部的经理,指导学习项目,分析资料,使大家掌握所开发的项目有哪些主要功能,然后根据系统的功能确定整个系统由几个窗体组成,对于中技学生,一般三个窗或四到五个窗体就足够了。现在就以三个窗体为例,也就是封面窗体,登录窗体,主控窗体,设计一个窗体需要一个任务小组,最后还要一个整合及评估考核小组,共确定4个小组。(1)第1小组由全班学习VB成绩最好的5~6名学生组成,由课代表任组长,其余3个小组任务整合完成一件完整作品的任务。(2)第2小组的任务是完成设计两个“封面窗体”的任务。小组成员特点:12~15名同学,1名组长,其余为组员,组长有较强的学习管理能力,对VB学习兴趣高,有较强程序设计能力。组员中2/3是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负责代码编写与调试程序,其余的为中下水平的学生,负责窗体设计,二者在组长协调下有机结合。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分配各位组员的任务内容:①设计思路:快闪窗体(封面1),利用线条的横向坐标X2每次增加30的方法或用进度条来产生线条延伸的动画效果,用标签显示执行进度,进度达到100%时卸载当前窗体。封面2:使用定时器控制“制作人:”“张三”两个标签从窗体的两侧向中间移动,窗体右下角用标签显示系统时间;单击“进入”标签,调用登录窗体,单位“取消”,退出系统。②窗体中控件:标签、图像、线条、进度条、定时器控件的使用、属性设置等。③窗体的布局、属性设置。④设计运行代码:变量、load、unload、show方法、click事件、if程序控制语句等的使用。⑤进行运行测试,调试运行没有错误。⑥写出开发报告,供其他小组阅读。(3)第3小组的任务是完成设计“登录窗体”任务。小组成员特点:10~12名同学,1名组长,其余为组员,组长有一定的学习管理能力,对VB学习兴趣浓厚,有很强的程序设计和理解能力。组员尽可能分配成绩中上水平的学生,分为负程序代码设计和窗体设计两个部分,学习后进生最好不要分配到该组,二者在组长协调下有机结合。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分配各位组员的任务内容:①窗体中控件:标签、组合框、文本框、图像控件的使用、属性设置等。②窗体的布局、属性设置。③设计思路:使用组合框选择用户名,不同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不同的密码,单击“立即登录”按钮,判断各用户密码是否正确。密码错误时有提示,密码正确时进入成绩管理主控界面,单击“退出登录”返回。④设计运行代码:load、unload、show方法、click事件、if双分支程序控制语句等的使用。⑤进行运行测试,调试运行没有错误。⑥写出开发报告,供其他小组阅读。(4)第4小组的任务是完成“主控窗体”任务。小组成员特点:班级中前几个小组没分配去的同学,1名组长,其余为组员,组长有特别强的学习管理能力,对VB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有很强的窗体设计能力。组员可以是中等水平的学生,负责代码设计,学习后进生负责窗体设计工作,二者在组长协调下有机结合。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分配各位组员的任务内容:①设计思路:控制功能。在窗体的右边利用框架控件组织三组功能,分别对应窗体左边的三组功能标签,单击标签时,切换显示不同的功能界面。②窗体的布局、属性设置。③窗体中控件:框架、标签、图像控件的使用、属性设置等。④设计运行代码:unload、show、hide方法、click事件等的使用。⑤进行运行测试,调试运行没有错误。⑥写出开发报告,供其他小组阅读。最后由第1小组进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测试无误后对工程文件压缩,写出完整的工程开发报告。还要通过各组开发报告对各小组进行评估考核打出分数,全班公布。通过以上的改革实践,既让教师解放出来,做一些更高级的项目设计分析工作,也对全班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小组成员的有机分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使每位成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而且通过项目开发,使学生通过明确任务目标的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还可以培养一种团队的协作意识。

二、VB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效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设计;优化;高效;能力

物理课程是学生在中学时代新接触到的一门科目,依照现实情况来说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物理知识的起源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是经过长期的实验和实践总结而来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忽视,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由于高中物理较难理解,通常需要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创新性实验是一个重要选择。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前提要以学生为中心,实验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物理教学。

一、调整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实验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对物理课的认识。在没有进行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可能会对物理课程感到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为物理课所涉及的知识大部分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它有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学生在接触到实验课以后,会很大程度上对物理有所改观,能够重新审视物理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捷。

为了优化物理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之上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学生自然还可以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亲自动手操作调整以后的实验课题,这样学生不但对物理实验有一个新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灵活的变化和调整,将原有的实验改变为一个新型实验课题,改进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节省了许多的实验程序,培养了学生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能力和优化能力。如在教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内容时,该实验所涉及的器材、资料我们都要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针对实验的要求、对照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实验的过程,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时,要注意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对实验的目的进行些许的调整,这样学生也会针对目的对实验要求进行些许的改进,这样一个实验就会变为两个实验,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针对创新实验做这样的设计,不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还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二、改变实验的方法和原理,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实验课的进行需要我们对其原理进行很好的了解与掌握,因为实验原理对于一个实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对原理部分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够对实验的结果做出正确的推测,这也说明了实验原理是实验进行的重要的依据。然后教师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方法的选择,这样会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且得出预想的结果。

学生在进行一个实验的之前,首先会对其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一些改变,让学生依照不同的实验原理达到同一实验目的的同时也要对实验的方案进行些许的改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会注意一些实验的细节、漏洞,保证实验的可实施性。另外,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利用不同的实验原理达到了相同的实验目的后,帮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改进实验的观察方法,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学生想从实验中得出想要的结论,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实验的过程的观察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的过程来了解实验步骤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改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并且验证我们的推测正确与否,所以,一个实验有一个好的观察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观察也就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结合、调动,保证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不同的观察方法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学生对实验内容、过程、本质、规律的了解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的重点、要点,这样会使得实验的结论不具备说服性,所以教师要改进实验观察的方法,尽量减小外界的干扰和学生的主观意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规范性。不同的实验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也要积极调节,在不同实验中注重的感受器官不同,以达到更深刻的感官认识,做到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在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教师的侧重点在加速度、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物体的质量,这些对于实验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也就是在观察实验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确定性、规范性,在观察时也要做到仔细认真,保证各个细节的准确性,为实验的结论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

四、增设实验的情景和条件,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实验所需的情景和实验进行所需要的条件对一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实验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一定的实验情景,实验情景为实验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环境。另外一些实验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能够提供实验进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尽量减小外界因素对实验进行的干扰,确定实验进行所具备的基础情景和条件。

但是根据对目前教学状况的了解,很多实验我们的学校还提供不了完备的设备和器材,很多课本中提到的装置在现实情况中还是得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和基础情景进行设置或者改变,增加或者减少一些实验的情景,然后观察实验的结果和预期的有何差别,差别的原因又是出在何处,这样的方式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另外对于进行实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调整到我们具备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我们要做的实验即可,这样不同的条件下的实验结论可以与原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实验的优势,这样情况下完成的实验会带给学生一个新的思考方式,缓解教师的压力,优化教学的过程。如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我们知道机械能守恒是在一个理想的条件所提出的,在现实的实验中我们是达不到验证机械守恒定律的条件的,所以我们可以适当改变或者忽略一些实验所需的条件,然后在得出的结论中与理想条件下进行比较,验证所做实验的正确性。

五、突出实验中的主体,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篇9

[作者简介]刘明(1979―),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数码艺术理论与实践。

“动画场景设计”是高校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动画创作环节中的场景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门课涵盖了众多专业学科知识,如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等,且专业性强,要求创作者具备较强的绘画基础和场景设计创意思维。

针对该门课程涵盖学科广、专业性强的特点,笔者认为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如对画面透视、构图、镜头设计、色彩学基础等学科知识进行理论介绍,并通过观摩练习加强认识。此外,“动画场景设计”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场景画面的设计上,即根据剧情、地域文化等特点进行场景设计,场景设计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并体现场景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在具备了良好的设计思维并掌握了动画场景设计的专业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现代数字绘画技巧将其表现出来。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上好该门课程可以从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加强场景创意思维、提高数码绘画能力三个方面着手。

一、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场景是动画影片中角色表演的舞台,除了角色之外,动画影片中其他所有的画面内容都属于动画场景,动画场景除了表现形式具有动画所特有的夸张特性之外,空间透视、色彩光影等与现实世界完全一样,由于是画面设计,同样也要从美学角度来对场景进行构图、镜头设计。因此,在进行动画场景设计教学之前,有必要对动画场景设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为学生接下来的场景设计学习做好铺垫。

动画场景设计课程主要涵盖了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相关学科知识,要分别实施教学。在学习中除了对基础理论知识概念进行讲解学习之外,笔者特别提倡观摩学习法,即通过观摩学习有代表性的场景设计原作,来深化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进行透视学知识讲解时,笔者特地放映了《龙猫》《千与千寻》等几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在影片播放过程中,笔者选取了影片中几个典型的场景画面进行分析,如千寻误入小镇的场景,是典型的一点透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结合前期讲解过的概念如原点、地平线等进一步深入,并要求学生根据场景画面画出标准的透视图。这样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观影之余轻松掌握透视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构图与色彩搭配是场景画面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构图意识与色彩搭配能力。在构图方面,场景中的物品与道具不能随意地摆设,画面构图需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教师在训练中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等;在色彩方面,教师会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分析暖色、冷色调。

二、加强场景设计思维

在学生掌握了透视、色彩搭配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场景设计的设计思维。场景在影片中具有营造和渲染气氛、烘托和刻画角色的功能,场景设计要依据剧情和影片定的情境来进行。场景设计绝不是简单的道具摆放和随意取景,在大多数情况下,场景设计需要创造性地对场景中的各个造型元素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组合,国画创作中的“聚千里江山于一画”的思维与场景设计有共同点。加强学生的场景设计思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剧本与故事背景设计符合故事情境的场景氛围

例如在工业光魔出品的《兰戈》中,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美国西部,美国西部的牛仔文化贯穿于整个影片的始终。该片的场景设计大量借鉴美国西部的建筑文化元素,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使得影片以卡通动画的形式真实再现了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又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影片中千寻与父母误入天神禁地,影片中的场景不仅表现出了日本文化所特有的建筑、风俗习惯,还根据天神禁地的特定情境设计了超现实的场景,例如在水中行驶的火车,蜿蜒在峭壁上的楼梯,供天神沐浴用的超大浴场等。在迪斯尼推出的动画片《冰雪奇缘》中,公主艾莎具有控制冰雪的超能力,弹指一挥即可将水池变成冰面,甚至能将整个世界变得白雪皑皑。依照艾莎创建了一座全部由冰组成的华丽宫殿这一剧情,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一座如梦幻般华丽的冰雪宫殿,一架如同彩虹般绚丽的楼梯从地面直通空中的宫殿。场景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设计用画面表现出了梦幻般的冰雪世界。

以上都是依据故事情景进行场景设计的典型案例,在场景设计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情境气氛的能力,使之能通过造型、色彩、光影等设计手法来构建场景空间。

(二)对场景中的造型元素进行艺术性设计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倘若动画场景设计只是一味地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而不对其进行艺术性地提炼再加工,那么动画场景将不会有任何艺术性而言。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根据剧情、影片情境所需,对场景中的各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加工、重组、夸张变形等再设计都是动画场景设计的常用手法。

在《天空之城》中,漂浮在空中的拉普达城堡主体由一棵经过夸张处理的巨大的树构成,建筑物、水池都建造在大树旁的土地上,拉普达在剧中原本就是一座神秘、由超能力建造而成的不同寻常的空中城市,因此,在对该城的设计中,也必须融入超现实主义,漂浮在空中的拉普达城堡则是经过反时空手法处理的空中之城。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教堂》中,大教堂内部各个立柱是由人形树枝藤蔓构成的,整个教堂充满了神秘感,该影片表现的是人们为了信仰牺牲自我,最终化身成为大教堂的一部分。该片场景设计高度吻合了影片的主题,教堂的立柱被设计成人形,充满了神秘感。

三、提高数码表现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手绘场景设计被现代高科技手段取代,美国Adobe公司推出的Photoshop软件可以轻松实现场景设计过程的数字化,整个设计过程完全可以在计算机软件中完成,Photoshop提供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轻易实现传统场景设计的各种画面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拓展了场景设计的表现空间,而且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也使得效率进一步提高,无纸化创作使得创作更为环保。

篇10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32-02

引言: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了“精细有机合成”和“化工原理”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时1周,是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四位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构思设计一个精细化学品工艺设计为主的课题。需要经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设计、反应系统工艺设计、反应器工艺设计、答辩验收等过程,最终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规划设计、工程技能、知识综合应用进行系统全面培养。截至目前,该课程已经开设7届,已经成为理论课和工程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一、课程的规划

东北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综合类院校,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所有专业开设课程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应用化学专业的一个专业培养方向是精细化工,所以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以《化工原理》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为基本点,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突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在课程开设之初,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程设计题目单调,应用型不强,而且学生对工艺和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认识肤浅,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笔者及所在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前期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合理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该课程设计隶属于精细化工方向的教学集合体系,时间及内容安排顺序是同时开设《化工原理》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前者着重于介绍单元操作、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优化和设定,而后者着重于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的合成条件优化设计。然后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设计》,它是将化工设计知识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设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理论知识,明确所学课程知识的实际用途,并综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资料查阅、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反应釜设计、流程图绘制、反应釜绘制等内容,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预安排设计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课程设计准备工作,学习效果更好。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实施

《精细化工工艺设计》的任务设置紧紧结合教学实际。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大多采用间歇操作,多步骤生产,而我校紧靠大庆油田,学生对油田化学剂,尤其是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破乳剂等精细化学品的接触了解较为深入。此外,前期课程设置了认识实习,学生对油田用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流程具有初步认知。所以,在任务设置上,侧重于油田化学剂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要用于指导教师全方位讲解课程设计的任务安排和设计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备齐参考资料和工具用书,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5人。课程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并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为督促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按照每组2人进行任务分配。课程结束后,由学生提交手写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按照章节依次详细写出计算过程,并提交反应釜的设计图纸、反应车间的布局图纸等关键附图说明。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开答辩,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及平时的指导情况,指导教师可以判断设计任务的完成效果,便于公平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

三、应用化学专业开设课程设计的教学体会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平时的学习均已理解分析为主,数学计算和工程制图等能力欠缺,工程和工艺基础均薄弱[1]。所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对实现应用化学专业的多维度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7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科专业因地制宜地开设化工类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