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压疮管理;问题;对策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发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难度,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作为评价护理质量指标之一[1]。而压疮重在预防,且绝大多数的压疮是可预防的。因此,我们通过对7例非评估压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压疮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我院患者进行规范化压疮预防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方法
1.1确定改进项目 2013年1月~8月,我院发生非评估压疮7例。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要求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找出7例压疮发生的关键原因并进行整改,避免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为改进项目。
1.2 措施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由压疮管理小组及发生压疮的相关科室组成项目组,通过对管理人员、护理人员、患者、陪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取得患者及的配合,以防范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
2 分析
2.1 护理管理者对院内压疮缺乏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未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缺乏对临床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及其他压疮知识的培训。
2.2 护理人员对Braden评估量表的预测作用及院内压疮的危害认识不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仍然有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高危患者入院时漏评估。压疮的防范意识簿弱,压疮知识缺乏,无责任心,未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情况的评估,交接班不严,记录及评分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正确。
2.3患者的基础情况致患者易发生压疮,且遵医行为差,病情的原因不愿改变,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
2.4陪护人员责任心差,对患者的擦洗不及时,对患者的督促不到位。陪护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不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防压疮的措施而拒绝护理措施。
3 改进
3.1落实管理制度
3.1.1加强护理管理者院内压疮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
3.1.2 护理部加强追踪监控与指导,成立二级压疮管理小组,明确压疮管理小组职责。健全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的职能作用。
3.1.3落实压疮报告、认定制度及奖惩制度 患者入科2h内对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压疮高危、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24h以内及时登记上报。压疮小组接到科室电话报告或收到压疮或难免压疮申报单后,即到病房进行评估、认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科室指导意见。对新入患者未进行评估、患者压疮高危、院外压疮未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因护理不当发生的“非难免压疮”,与科室质量和护士长绩效考核挂钩。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1.3严格执行患者皮肤交接班制度。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接并做好记录。
3.2 建立常规的工作流程
3.2.1对新入、转科、大手术、病情改变、危重的患者,护士应认真检查,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当面交清、确认并做好记录、签名。
3.2.2 压疮评估结果属低、中危者进入一级管理,护士报护士长,每周复评;高危者进入二级管理,24h以内报压疮管理小组会诊,每日复评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日判定、督查,每3d记录效果,压疮管理小组督导1次/w,记录效果,适时采集图片。
3.2.3对高龄、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床头挂警示牌进行提示,以重点护理和监控。并加强交接班,避免发生皮肤压疮[2]。
3.2.4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3.2.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压疮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
3.2.6护理会诊 对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3.3落实压疮的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翻身后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采用翻身床、气垫床等。保护患者骨隆突处。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3.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强化学习压疮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压疮基础知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预防及治疗措施等,通过小讲课、业务学习及晨间提问等方式进行反复强化培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增强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重视。对Braden评估量表逐项进行反复学习,并以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让护士能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该表的预测作用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
3.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要求床位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压疮的严重性,教会其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护士翻身、拍背。并由责任护士评估其工作质量。
4 效果及体会
经过改进,2013年9月~2014年3月共计6个月,我院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在压疮的监管中发现,护理管理者对压疮的管理都很重视,护理人员能对存在隐患的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且对高危患者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压疮的防护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措施之一,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我院院内压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及对护士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对高危患者无漏评估现象,防范措施得当[3]。通过对Braden评估量表正确使用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及陪护的培训教育,增加了护患合作,对降低压疮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结论 加强压疮管理,正确全面评估高危患者,保证护理护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治压疮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
篇2
【关键词】压疮;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皮肤压疮属于临床护理上较为常见的问题,多发生于患有身体移动困难的患者身上(比如长期卧床或需长期坐轮椅的患者)[1]。相关研究显示压疮的发生与发展多与压力、营养不良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存在较大关系,其在临床上的发生概率高达12%[2-3]。尤其对于内科而言,压疮的发生概率更大。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压疮管理工作的好坏将会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次研究将就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监控和护理管理,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5.5±2.1)岁;其中20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例患有糖尿病、5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6.2±2.3)岁;其中21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0例患有糖尿病、7例患有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对比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病房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压疮病情监控,同时依据监控结果进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基础知识。如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压疮创面的护理: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将创面上的坏死部位去除,同时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清洗露出来的新创面,之后利用红外线照射创面20min,创面干燥后利用贝复济对创面进行喷涂,之后在涂抹湿润烧伤膏,并进行红外线照射(30min),最后利用盐酸酸钙填塞创面,敷上敷料,每隔2d换一次敷料。③饮食护理:因为产生压疮的大多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故在饮食上应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也应多吃些新鲜果蔬以及粗纤维食物,以此来促进肠胃蠕动,保证患者的排便顺畅。④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压疮的基础知识,同时向其介绍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护理的方法等,从而降低患者出院后复发压疮的可能性。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创面的愈合时间)。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42.6±10.8)d,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37.2±11.5)d,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的治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对照组患者中2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50.0%;14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35.0%;6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1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2.5%。观察组患者中3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75.0%;9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2.5%;1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
3讨论
由病区护理张以及全体护理人员组成监控小组,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症状或处于未发生但在危险期的压疮患者进行压疮监控。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压疮的发生以及发展。病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压疮的预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指导护理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护理对策以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压疮的康复速度[4]。常规护理对于老年压疮患者往往着重临床护理,但通常来看住院期间得到有效治疗的压疮会在出院不久后再次复发,其不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患者家庭增加了负担。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监控结果进行了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故笔者认为对依据监控结果不断改进压疮护理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临床护理要不断导入新的压疮护理理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结果与苏若琼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5]。
从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①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压疮评估量表中的相关内容,在进行交接班时对清醒患者要进行皮肤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局部变化。②对于行动受限的患者要经常帮助其翻身、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③红外线烤灯以及贝复剂治疗压疮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对压疮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刘庆东 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医院)
参考资料
[1]周元华,陈利清.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4(2):1098-1099.
[2]李秀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2013,33(20):3195-3196.
[3]王发萍.老年患者临床压疮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53-354.
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如果离开了最传统最基本的护理基础护理,而谈护理学的未来,就好比没有地基的摩天大楼,是不存在的[1]。基层医院因人员配备不足、知识水平等诸 因素的影响,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现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院编制床位120张,其中内科床位76张,外科床位31张,妇产科床位13张。全院护理人员22名,均 女性。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1名,专科13名,中专8名。床位与护士比:内科1:0.08,外科1:0.16,妇产科1:0.08。
1.2基础护理质量状况
1.2.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 护士操作时,完全不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表现为不解释、不沟通、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该标识留置时间的不标识,忽略了许多操作细节。
1.2.2六洁三无不到位 大部分护士认为病人的六洁三无是应该由家属或陪护人员来完成,治疗才是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把生活护理看成无关紧要的事,使得病人出现口腔有异味、头发无梳理、胡须过长、手指和脚趾有污迹无修剪、皮肤护理不到位,甚至发生压疮。
1.2.3病情观察不及时、无重点 护士不能对各级护理病人进行按时观察,对病人的了解程度不够,不能观察其重点,不能预见其潜在问题的发生,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1.2.4健康教育未落实 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了为患者作了什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可一问病人或家属,有60%的说不知道,再加上护士知识面较窄,表述不够系统、通俗、深入浅出,以致患者及家属根本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而出现饮食乱吃、婴儿乱喂、药物乱服等现象。
1.2.5管道护理不到位 病人的引流袋和吸氧管未每日更换,尿管的定时关闭、腹腔引流管的及时挤压、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量等工作全交给家属或陪护来完成。
1.2.6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不真实 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的考核不严格、不全面、不认真,没时间深入到病房,护理质
量考核全是想象打分后交与护理部,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是高分,基础护理落实是低分。
1.2.7患者满意度低 护理部组织现场询问分析,每个科室随机抽查20例,逐项询问,满意度只有60%―70%,这离《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的评价指标85%以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2.1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护士错误地认为基础护理缺乏技术性;有的认为基础护理不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基础护理可有可无,对疾病的转归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无足轻重;基础护理不是硬指标,做不做无所谓。由于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
2.2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新仪器的使用等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上护理人员流失,床护比例失调,导致医院护士数量严重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医院招收了许多聘用护士,由于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等缺乏稳定性,其工作热情较在编人员差。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进一步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 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薄弱,临床护士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领物、缴费结账、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时间及精力锐减;加之有些科室患者多、周转率快,护士的精力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因此,护理的整体质量较低。
2.3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病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上。但实际上护士长担任着一个正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负责科室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护士长时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联系请领、维修物品,根本无暇顾及病房管理和亲自指导护理病人,这样便影响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2.4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硬 目前我院有4名护士是接班工作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学习,长期处于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加上进修学习机会少,导致基础护理知识相当的差;另外一些虽是正规学习毕业的,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已是如此;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上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又不全面,在为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不通俗,以致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情况了解不透,甚至在个别问题上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
3对策
3.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在《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这说明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既包括了一些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也包括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既包括生理护理,又包括心理护理;既包括危重期的护理,又包括恢复期的护理;说明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
3.2补充护士人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除了扩大招聘护士人数、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外,还应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书写,简化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3.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智能作用和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要使护士长专心从事病房管理,必须解决临床护士缺编问题,把护士长从正班中解脱出来;改善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为临床一线服务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按时送物,维修到科室,减少护士长做事物性工作的时间;护士长将病区的财务、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实给科内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样护士长可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护理的薄弱点,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护士长真正的智能作用。
护士长应根据护士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分层上
岗,按能级原则分配并落实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职能,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必须协同并督查基础护理执行情况。建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登记本,将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床单位、卧位、导管、饮食、生活照护、诊疗项目等六大类基础护理细化制定成表格,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护士长每周检查2~3次。护士长、护理部基础护理督查组通过该数椐反映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量,使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做到有据可查,强化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规范化训练教育,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对护士的考核内容及细则要求,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定期抽查考核每班护士工作质量,做到基本操作随时查,专科技术重点查,将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和晋级的依据;抓住每位护士的特点,发挥其特长,采用互补的办法,以老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帮带年轻护士,同时又以年轻护士特有的朝气、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带动影响老护士,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4];充分发挥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鼓励全院护士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从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总之,基础护理是涉及到患者安危的重要工作,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一个合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应自觉地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内容,而不应把基础护理与任务区别对待。要认真履行基础职责,完成大量的细而又细,微而又微的“小事”,完成与治疗息息相关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身心维持在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梅 基础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位置;《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10(5),19
[2]卫生部 《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文件1 2010.01.19
篇4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控制模式 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9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
护理部主任行政查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检查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2]。
仪容仪表:检查护士、实习生仪容仪表是否规范。良好的仪容仪表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它既体现护士尊重患者、自尊自重的品德,又体现护士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反映一个组织良好的组织形象。
环境卫生:病区过道地面是否清洁,卫生间是否无味、无杂物、拖把是否按要求放置。
基础护理。病房是否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者清洁,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无护理并发症。
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理级别与病情、诊断、病历是否相符,护理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皮肤情况等;是否了解病情及异常化验指标,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病情变化(包括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参数指标等)。
药品管理:药品由专人申领保管,药物标签明显、清晰,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管理外用。药品不可过期、变质、变色、发霉等。
急救物品管理: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清洁,做到四固定、五及时,每周定期检查1次,抢救完后及时处理好各种仪器、设备,补充各种物品、药品,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抢救状态。
“九知道”及健康教育:①要求责任护士从九个方面掌握分管患者情况:床号、姓名、目前医疗诊断、病情(现在身体状况、目前临床表现、睡眠、大小便)、治疗(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护理(观察重点、护理措施)、饮食、心理状况、检查的阳性结果(异常实验室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如B超、X线、CT、核磁等)。②健康教育效果:入院介绍是否详细,患者了解病区概况,认识病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患者基本了解饮食、卧位、休息、活动等与本病关系,并能合理运用;患者能基本掌握服药方法、时间及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阶段性宣教(入院、术前、术后、特殊检查、出院)内容能及时掌握。
质控科室各种记录是否规范:①科室护士长质量控制:检查护士长是否落实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记录,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将解决的措施。②业务学习:检查科室对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学习情况记录,并抽查个别护士业务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况。③业务查房:检查科室业务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部要求查房,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解决的护理措施。④教学查房:检查科室教学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程序查房,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参加,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考核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住院部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外科医生的调查,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门诊患者及家属的调查。
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夜查房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夜查房,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夜查房。查看护士值班情况,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礼仪着装及佩证上岗。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按时交接班。护士对夜间病区环境、秩序的管理情况。护士对夜间病房的查巡情况,以及对患者的服务情况。护士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情况以及执行医嘱的情况。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情况,以及危重、手术、急诊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夜间护理安全预见及防范情况。护士对毒麻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护士对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调配使用的情况。护士夜间对科室危重抢救等紧急情况的预见、处理能力。护士夜间教学的情况。护士对紧急事件逐级报告执行情况。由护士长组成的晨间护理组、治疗急救组、护理文书组等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组每月不定期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我们实施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是有效而且可行的,对护理单元护士长管理质量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个人素质等4大类50项量化指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环节全程控制。控制模式将护士长管理质量总分设为200分,然后按考核标准用“负值法”实行每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较好的改变了传统的重形式、凭印象,轻落实和应付检查现象。
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根据护理工作特点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发现质量的弱点、难点,了解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护士长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每月排序公示,使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护理工作量、工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绩效奖金三级分配制度改革,使医院护理制度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护士长对病区综合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单元考核的排名,奖金的高低,其在任期间的工作业绩也将成为次年能否继续留任的主要参考依据,因而较好的激发、调动了护士长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有利于落实护士长工作责任制,增强其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的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促使护士长及护士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前升高。更是对护理动态管理的必要措施和一套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机制。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自觉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保持护理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护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3]。为适应新模式下的护理管理,护士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管理方法,将强硬的单控式管理转换成柔性的激励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各项护理程序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落实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8-129.
篇5
摘要:《食品标准与法规》对从事食品相关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针δ壳翱纬探萄е写嬖诘奈侍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着眼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25-02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多会从事食品质检、产品研发、自主创业等相关工作,长期处在食品质量检测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体系,把握食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法规的使用及操作,了解食品许可证制度、食品认证、食品召回及追溯的相关规章,熟悉食品标签、食品广告及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1,2]。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教学内容前沿化。由于标准和法规需要不断的修订与完善,所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内容、大纲及教材应及时补充修订,力求与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接轨。但是,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材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课程中主要参考的教材包括张建新和陈宗道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3]、胡秋辉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4]、张建新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第二版)》、蔡健和徐秀银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第2版)》等。而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一系列的食品标准与法规也逐步修改,同时颁布实施了许多新的食品标准与法规,上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就过时了,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掌握到最新动态。例如,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都进行了修订,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也进行了更新。在讲授关于食品广告的规定、食品许可证制度、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等部分的内容时就要注意采用修订后的法律法规。
2.教学内容层次化。《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标准规定与法律条文较多,目前采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食品法律与食品法规概述、标准化与标准制定、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安全与管理、食品卫生与管理、食品许可证与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召回及追溯、食品认证、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进出口的监管、食品企业责任等,很难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内容的讲授。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之后进行不断的整合。例如,可以将该课程分为4个部分进行讲授,依次为基础知识部分(食品法律法规、标准化与标准制定)、食品监管部分(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安全与管理、食品卫生与管理、特殊食品的安全与管理、食品许可证制度)、风险评估部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认证部分(HACCP体系、ISO体系、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通过层次化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应用性知识,为毕业后参与科学研究、分析检验、企业管理等方面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教学内容实用化。《食品标准与法规》主要以介绍标准与法规为主,如何将法律条款应用到实践中、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2005-2015年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大事件,“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湖南镉大米”、“毒生姜”、“地沟油”、“皮革奶”、“苏丹红鸭蛋”等事件,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食品法律法规,以更好应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教学方式互动化。课堂教学如果仅是一味的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知识的单向输送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点,课堂效率下降。如何来改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对讲解后的内容用选择题、填空题或者问答题的方式加以回顾;(3)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到产品认证的时候提出问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上三种食品中哪种食品最安全?”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接下来的学习,在讲完三种食品的认证之后,也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又例如,在讲授完食品标签部分的内容后,通过选择题“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 )”,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保健食品标签内容的理解。对于最后一种方式,在第一节课上就提出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每组学生要进行一次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内容中选择,(1)“近年来国家对法律法规做了重新的修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实例说明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改变,对食品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除了课堂讲授的法律法规之外,选择跟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例对其规定进行解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根据选择的主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更好。
2.教学方式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理论和程序化的过程表达清楚,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动感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插入图片,使学生能快速、清楚地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的时候,插入这些认证标志的图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其次,视频资源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周质量报告》和《走进科学》中的相关视频内容都是很好的例证。
3.教学方式案例化。《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抽象的知识常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条款。例如,在介绍标准化的形式时讲到标准化包括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六种形式,分别采用挂历、欧元、福特车、来福枪、砖头、戴尔电脑对每种形式进行讲解,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形式。又例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提到“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那如何理解“缺陷”产品,通过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学生可以明确损伤皮肤的化妆品属于有“缺陷”的产品,而保温效果不良的暖水瓶不属于有“缺陷”的产品。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考核,但是仅以成绩考核作为评价的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准确体现学生日常知识的累积过程,不能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过程考核与成绩考核相结合,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1)课堂提问(15%)。课堂提问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己讲课的效果,做出及时调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小组汇报(15%)。小组汇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期末成绩(70%)。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
四、结语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固守陈规,《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时代感强的课程更是如此。随着国家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专业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为食品行业输送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羽嘉,冯作山,陶永霞.关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5,(4):75-77.
[2]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68-170.
[3]张建新,陈宗道.食品标准与法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胡秋x.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篇6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物品召回管理预案的实施,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应急能力。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基础设置管理,建立指控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技术本领,加强慎独责任心。结果 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追溯召回制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预案可循,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建立科学有效质最控制管理体系是确保无菌物品质景的重要的保障,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的全面体现。
[关健词]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103-02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保障部门,只有充分保证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提高医疗护理质最对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决定性作用,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要求,对实施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及召回制度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都能够预案可循,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主动处理各类问题并总结了经验积累工作上不足,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1基础设施管理
I.1建筑设施要求规范化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要规范化,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 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建筑布局应该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的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无菌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工作区域天花板、墙壁应无裂缝,不落尘,便于清洁和消毒,三个区域均要安置空气消毒器,固定时间紫外线照射2 h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拖地2次,无菌间每日空气培养一次,无菌物品的培养实验、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灭菌等生物监测每周1次以上,必须达到合格要求,合格率100%,无菌柜距离地面20 cm、距离天花板50 cm、距墙面5 cm。
1.2 器械设备正确使用及维护
消毒供应中心使用的医疗消毒器械由医疗工程科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及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检修人员沟通协调、同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定期检查各项电、气、管、线及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并妥善保管。
2建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2.1 建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管理质量及患者的安危,工作稍疏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造成医院的感染热度反应的发生,因此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2实施质量管理的工作时做好工作的基本
2.2.1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每月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制定细致培训计划,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不仅要有扎实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牢固消毒灭菌概念和基础技能,要加强掌握医院无菌知识,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岗位职责、使培训人员能够正确并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及职业安全防护的方法,是提高理论水平保证工作质量顺利完成。
2.2.2严格把好质量关 医院购入一次性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灭菌,由国家批准医医疗用品,三证必须齐全,由护士长和科主任亲自进行验收,并由专业人员管理发放,签名并登记后资料保存。
2.2.3 加强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 对压力蒸汽严格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第一锅进行B-D实验,生物监测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负责灭菌器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严格保证各种记录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应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2.2.4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区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遵守标准防护原则,认真实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能够有效防范工作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2.5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 主要包括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供应,因此,只有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保证各个环节质量。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标准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主要有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沟通协调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物品召回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设备保养维修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手术器械使用前后查对制度;下收下送制度:停水停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制度:各区工作制度等等。
2.2.6严格把好质量关 去污区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回收物品数目,品名、按物品种类分类、清点、要求做到三查四对做好登记,清洗后的器械,进入包装间有检测员认真检查各类器械;器具性能和清洗质量,主要检查器械的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污渍血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器械功能是否完好,关节是否灵活,螺丝的松紧度;配件的完好性;锐利器械的刃度:针器类有无钩;管腔类器械是否清洁通畅无损毁等,对尖锐或精密器械有效防护,做好安全保护套防止锐利器械刺伤,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2.2.7建立信息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体现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技术以扩展到消毒供应中心,WEI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内涵,使医院在工作中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向专业化、系统化管理模式发展,医院计算机与消毒供应中心网络管理系统连接后,又为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改变了由原来手工操作繁琐效率低工作程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与其他科室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搭建信息平台后为工作带来了便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8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按工作区的要求规范着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针刺、切割等意外损伤以及血液、体液、经皮肤粘膜感染的疾病应引起广泛重视,每次操作前均应戴双侧手套,在清点和污染物品时需要戴防护面罩,穿防渗漏围裙和胶鞋,防止操作时溅到了皮肤、口腔、眼内,各种设备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集中清洗,灭菌、减少噪音污染,工作间宽敞便于空气流通,必要时应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降温设备,回收各种锐利器械时应注意防止刺伤,各种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利物品不能用手直接取,尽量减少直接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旦发生损伤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伤口,注射免疫制剂,报告感染科并定期跟踪检查。
2.2.9加强对无菌区储存的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存储原则,由专人负责及发放。进入无菌区时要着装整齐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在接收发放无菌包时要执行三查四对制度即存时查,放时查,发时查:对数量,对品名,对日期,对科室,灭菌后的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色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后手消毒,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无菌物品存储有效期达到环境的温度,湿度规定时对使用纺织类的材料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 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 d,使用无纺布及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无菌物品为6个月。凡发出的无菌包即使末使用也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严禁一切未灭菌的物品进入该区。各类常规物品和抢救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基数,认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灭菌物品质量和数量,保持随时供应。
2.2.10无菌物品发放管理 无菌物品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有效性,植入及植入性的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灭菌及失效日期等,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物品紧急召回管理
3.1建立召回物品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对供应的灭菌物品种类、数量应有去向并登记,如果一旦科室疑似灭菌物品时,科室负责人立即与临床科室沟通,听取意见、综合分析: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内容形成书面化、记录要真实,必要时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
3.2 召回制度管理的流程
①发出物品中一旦发现化学、生物监测不合格必须立即全部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茵物品并迅速查找原因,重新处理。
②若临床使用同一时间处理的灭菌物品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菌物品,查找原因、重新处理、再次进行相应的监测。
③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物品合格后无卤物品方可发放。
④检查灭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各种可能性,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中心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此物品。
⑤对使用了生物监测物品不合格的病人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观察。
⑥质量监测员随时收集内部、外部的质量意见、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⑦对该事件进行处理和总结查找缺陷的原因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讨论
建立和完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当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产生不良事件时无非是设备故障和人为的失误两大主要原因。设备原因只要专业人员认真做到常规监测和维修、保护合理使用设备、尽可能使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间延长,降低医院成本的损耗,使设备相对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建立科学有效质量管理制度能够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出现问题时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认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因此满足临床科室的各种需求,使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加大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
[
参考文献]
[1] 曹静,温丽红,陈蓉华,等.供应室质量控制及物品应急召回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262-5263.
[2] 邓素梅,陈娟.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实施中遇到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9):403.
[3] 喻船丽,朱娟,叶庆,等.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中物品召回模块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16,526.
[4] 郑淑明,蒋慧红,姜友芬.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24-225,228.
[5] 冉琼玲.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77,179.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149-03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to NICU Care
FANG Dongyang
Neonatal ICU,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Nanyang, Henan Province, 47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to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 Methods 100 neonates with intensive care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November 2010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neonates in each. In the NICU, the neon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ditions,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mong the 50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 success rate was 80%; 4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was 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50 cases, 48 cases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the success rate was 96%; 1 nursing risk event occurre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was 2%,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ewborn; NICU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Effect
由于新生儿大脑发育还未完善,免疫力差,处于特殊阶段,易出现不稳定状况。对于重症新生儿而言,其情况多变、病情来势急骤,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科学的方式加强护理,确保健康成长。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各医院纷纷建立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危急重症新生儿、早产儿进行集中收治,连续监护、治疗新生儿,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在NICU护理中,由于患儿疑难杂症多、数量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NICU护理风险增多,护理管理急需开展。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分别各对5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的NICU护理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NICU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NICU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表现不同重症。在100例NICU患儿中,男患儿52例,女患儿48例,日龄均为1~16 d,平均日龄为(6.01±2.3) d;体重为3 050~2 500 g。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100例NICU患儿分为50例对照组和50例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有效比较。
1.2 NICU护理方法
对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NICU护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在50例观察组患儿NICU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护理部人员相互讨论制定临床路径,包括患儿入院基本情况评估路径,护理人员综合质量控制路径,药品、设备、急救仪器质量控制路径等,护理人员根据具体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1]。同时,全面、动态记录护理项目、护理效果,并及时了解患儿情况,培训护理人员,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儿NICU护理整个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出现的院内感染例数、救治成功例数、护理风险事故发生例数等。同时,按照知识、技能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通过书面知识作答、平时护理观察、考核评估护士的文书书写规范性、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度等[2]。此外,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等,家属对其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统计比较家属的护理满意度[3]。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且用t检验,经过数据处理,当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状况
在50例对照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0例,成功率为80%;院内感染2例,院内感染率为4%;护理风险事件4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在50例观察组患儿中,救治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院内感染0例;护理风险事件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2%。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护理中护士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
在50例对照组患儿NICU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82.5±7.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3±8.4)分;同时,对照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9.1±8.7)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5±9.6)分。两组在护士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医疗整体护理模式,规范临床护理、诊断、治疗行为,使护理流程具有条理性,指导护士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在具体实施中,护理临床护理根据住院期间患者群体的具体情况,以时间为横纵、以手段为纵轴,从入院接待、检查、宣教、用药、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制定日程计划表,明确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检查、治疗、护理,患者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等,以此准确开展护理工作,实现护理目标,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4]。
由于护理临床路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护理开展条理性,护理人员不再单一的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护理积极性增加,从而避免护理项目遗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在马巧灵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在232例实施临床路径NICU护理的患儿中,出现2例护理差错,而在217例常规护理患儿中,出现8例护理差错。而在该研究中,50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NICU护理患儿,其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的8%,研究结果与马巧灵等人[5]研究报告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入院接待、宣教、治疗、护理,内容全面,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周到,患儿的院内感染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分析何红玉[6]研究报告,产妇对实施临床护理中的786项满意,对常规护理中的709项满意,55项不满意。在该研究在50例临床路径护理的患儿中,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8.5±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8.7)分,进一步验证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在NICU护理中,临床路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所示。
(1)制定临床路径。针对NICU护理,NICU护理部组织,科室的科主任、医护专家、护士长工程组成路径制定小组,全面分析NICU护理内容、存在问题,制定护理人员质量控制、患儿情况评估、院内感染质量控制路径,并对护理涉内容、项目进行审核,确保护理的全面性,避免护理项目遗漏。在临床路径制定后,科护士长将制定表发送给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讲解、培训,指导、监督护理实施,并总结护理效果,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临床路径,确保路径的规范化、科学化。
篇8
[关键词]机关档案;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
机关档案作为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单位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单位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机关单位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生产、监察、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对每个工作人员有着切身相关的关系,档案对于激发机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各方面的保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加强机关单位人事案管理,对提高机关单位管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机关单位档案管理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机关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要有合格的政治素质
机关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部分,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机要性很强的工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无法担任此项工作的。因此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做到:
1.1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而档案工作与其他服务性工作的不同在于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不为名利、勤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在工作中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1.2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管理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时刻严守机密,守口如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1.3具有必要的政策水平。既要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政策,又要熟悉和掌握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标准和方法。
1.4具有依法治档的法制意识。用法律和纪律约束自己,牢固树立以法治档的思想观念,与一切违反《档案法》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2. 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繁琐的工作。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库房空气不流通以及整理档案过程中吸入有害菌等原因,导致在档案工作者身上出现了皮肤过敏、颈椎病、呼吸道疾病等各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因此,要想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表现在:对本职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对工作要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克服和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克服畏难情绪,急流勇进。具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容面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档案工作者时时刻刻都面对着新材料、新档案,工作内容也总是在重复,时间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面对这些变化,管理人员要保持心境宽广、意志坚定,对档案事业应保持执着的毅力,从容面对各种困难,激流勇进,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4. 要全面发展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素质
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经验总结,要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就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既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与档案工作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多种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复合型档案专业人才。
掌握档案专业知识。档案工作是专门业务,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到提供利用,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机关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学习掌握这些理论与方法,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实现机关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
掌握计算机知识。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经从辅工具逐渐成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必备的技术,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掌握计算机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多媒体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在当今社会,没有一定的外语功底已难以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英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者还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者的要求。
5. 要有精湛业务素质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以提供服务为己任,各项工作都应首先从利用者的角度来思考,一切服务都应以利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人事档案事业。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以主人翁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把高度责任心、事业心贯穿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
培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转递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求真务实,每一个过程都要求谨小慎微,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会给后面的工作带来麻烦。
培养创新意识。人事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大胆创新;要不断转换思维方式,克服惯于从众的心理弱势和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要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为档案事业出谋划策,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改革原有的服务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促进机关单位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
6. 要有科学的管理素养
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管理现存的人事档案是静态的,而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分项、整理档案资料,则是动态的。静,是相对的,动则是绝对的。边收集,收集要齐全;边整理,整理要细致;边归档,归档要严谨。这又是属于“动”的过程。归档以后入库,精心保管,这是属"静"的境界。
手工操作与微机操作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应用,逐步实行人事档案的自动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者必须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尽早研制和开发具有机关单位人事管理即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当是责无旁贷。
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制定并严格履行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切实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人事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发挥人事档案在机关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只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档案事业,强化服务意识、法制意识,终生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始终立足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成为新世纪档案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适应全面当前社会的新形势,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祥.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企业家天地,2008,(5):145.
[2]鞠传信.浅谈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J].山东档案,2007,(6):46.
[3]曹玉兰,施华群.浅谈档案人员素质教育[J].档案学研究,2002,(21):9.
篇9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集束化管理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出现日益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重威胁,成为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ICU 收治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而且侵袭性操作多的患者,VAP、UTI、CRBSI、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且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部门。在多重耐药菌包围的环境下,ICU病房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不仅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病室环境的清洁消毒,还要采取一系列集束化管理措施。我院ICU在2012始,对多重耐药菌采取以下一些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1 人员管理
1.1 医务人员管理
1.1.1 ICU医务人员的配置、培训与教育 ICU应根据床位比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所有在岗人员应该是具有一定资质,掌握ICU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操作规程、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
1.1.2 医务人员的防护 ICU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进入多重耐药菌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所进行的操作选择合适防护措施,如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戴口罩帽子、防护面屏、穿隔离衣等。
1.2 病员管理 应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疑似感染者,非感染者分别放置。不同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应相对固定医疗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病房、床位、床头卡及“患者一览表”须设蓝色接触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蓝色接触隔离标签。多重耐药菌患者应减少病房转换和转运,转科时应提前通知转入科室,准备好隔离病室,并向接收方说明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1.3 探视人员管理 限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探视人员进行探视时需穿专用的清洁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探视人员在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探视人员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1.4 保洁人员管理 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尤其是手卫生意识较差,戴手套的目的性不强。多重耐药菌患者对于环境清洁和消毒隔离要求较高,因此在上岗必须做好保洁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如消毒液的配置、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病室环境的消毒、手卫生及医疗废物的处理等,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保洁人员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力度的监督。
2 病区环境及消毒剂管理
2.1 病室环境 ICU应设有单间病室,用于隔离多重耐药菌患者。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器械用后及时消毒。每天2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地面专用拖把进行消毒。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运送,病人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处理。定期对ICU空气、物表进行监测,了解消毒效果,减少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医院感染。
2.2 消毒剂管理 选择有效、安全的消毒剂,正确配置消毒液,做好消毒剂浓度检测及生物学监测。目前由于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抑菌作用较好,口腔护理液、CVC置管、留置针穿刺皮肤消毒甚至手术病人术前洗浴都提倡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
3 医疗护理操作管理
3.1 制定并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重点部位(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在实行侵袭性操作时,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气道内吸引等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选用最大的无菌屏障,避免污染、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3.3 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加强皮肤、口腔、会阴及管道护理。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防控措施。医务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者不应直接接触患者。
4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机体菌群失调,而多重耐药菌等条件致病菌在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下出现耐药最终导致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感染的产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盲目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以达到抗生素的最佳疗效、降低病原菌的抗药性同时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5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按要求配置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严格执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ICU每间病室均配备充足的洗手、干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重视职业防护,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的伤口、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在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时戴防护面屏或防护镜,操作完毕及时脱掉手套并洗手。
6 完善耐药菌监测机制
对新人住ICU患者及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及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有细菌定植的患者,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感染传播。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益增多的趋势已被临床所重视。由于此类病原菌高耐药性、致病力较强、一旦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应根据病人病情尽可能减少或缩短侵袭性操作频率和时间,缩短住院天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病原学检查,治疗性用药应尽量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强调重视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严格实施隔离制度,减少患者之间设备共用,避免或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ICU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恢复缓慢。医疗负担加重,死亡率增加所以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周健,孟军,江淑芳.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
[2] 姚勇军,刘风琴.浅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预防与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9):1559-1560.
[3] 郑红丽.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l):1987.
篇10
关键词 :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in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and the preventment of the hosipital infection. METHODS Analyzed the speciality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infection factors of the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and also the special measures and the universal measures are used RESULTS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was strengthened,the devotion was increase,the hosi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and supervised,and so the qualified medical environment was created. CONCLUSIONS The measures of the special and universal protection is effective to the preventment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 rabies virus exposure clinic;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狂犬病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明显上升,成为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致死性传染病。为适应群众需要,我院应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专门设立了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结合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特殊性和一般医院门诊感染预防的普遍性,我们制定了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危险因素
1.1 特殊因素
狂犬病毒是一种单股D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该病毒抵抗力不强,可被日光、紫外线和超声波破坏,强酸、强碱、高锰酸钾和碘酒等都可使其死亡【1】。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人群对其普遍易感。人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感染而引起狂犬病,也可经口腔粘膜传染,有的可经病人唾液传染,国外也有经气溶胶传染的病例。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一旦发病,致死率100%,因此,严格按照规范处置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的病人是至关重要的。被宿主动物感染者的防治成败,与宿主动物的带毒量、咬伤部位深浅和损伤程度、感染后伤口是否及时规范处理、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抗狂犬免疫球蛋白等是否及时使用有关【2】。
1.2 一般因素
来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病人,除有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外,同时还与其他病人一样,可能会是其他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门诊环境也会受到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飞沫等的污染,也有发生由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播传播疾病的可能,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约60.0%,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3亿;艾滋病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3】。因此,对待每位病人,都应采取普遍预防的原则。
2.管理措施
2.1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
2.1.1 狂犬病知识的培训 目前基层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未能正确应用狂犬疫苗和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浸润注射,伤口处理欠规范,对狂犬病认识不足。因此要切实抓好对该门诊医护人员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狂犬病病毒的基础知识,学习、宣传、贯彻《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组织学习《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使其从理论上,熟练掌握狂犬病及其相关知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的病人,从技术上,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应急抢救能力,具备规范化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水平。
2.1.2 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标准预防的措施,改变防护意识淡薄的状态,提高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认知,自觉地把消毒、隔离、防护作为常规工作的前提,严格按规范消毒灭菌,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作好医患双方共同的防护工作,减少交叉感染[4],防止疾病双向传播,不仅给病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也使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自身的安全得以保障。
2.2 合理布局,功能分区 设立候诊区、就诊区、处置区、注射区、观察区,明确划分各种功能区域,每个区域设立明显标识,方便病人识别,限制人员随意进出。
2.3 加大投入,安装设备,配备药品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体检器械,伤口冲洗设备,基本冷链设备,自动洗手设备,配备快干免洗手消毒液,应急抢救药品等,并定期检查设备器械的性能和运转情况,试剂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补给是否充足,使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
2.4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 对环境、诊疗器械进行消毒。凡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伤口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床、床头柜用酒精擦拭,病人被褥高温消毒或直接焚烧,病人被褥切忌在室内用力拍打,国外曾有气溶胶传播狂犬病的病例。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要戴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面罩,对一位病人处理完毕在接触下一位病人要更换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重视医护人员手的卫生和消毒,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中,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5】。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要专人专用,即使对于同一病人,也要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在对病人抗狂犬病处置时,视病人伤口情况进行抗破伤风处理,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定期开启空气净化器,,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平时可经常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自然流通。
2.5 重视医疗废物的转运和处理 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产生的医疗垃圾中可能含有狂犬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医护人员在放置时动作要轻,切忌投掷,以防止产生气溶胶或溅出桶外污染环境。按《医疗垃圾管理条例》的进行分类,一次性使用的利器要放入防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由专人送往垃圾回收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2.6 实行门诊登记报告制度 严格按《处置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暴露者处置登记,冷链管理、知情同意、接种登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报告制度、门诊登记统一上报制度。
2.7 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在诊疗或护理过程中,直接接触了病人的体液、血液或污染物,或被污染物喷溅到眼睛,或戴手套的皮肤有破损的,应视为狂犬病暴露或疑似暴露病例,应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要求,接受与就诊患者同样的处置方法,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工作人员衣物受到污染,应立即脱去,高压灭菌后再清洗;做好意外事故的登记和处理报告。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医护人员全面掌握了狂犬病的诊疗、处置和预防知识,也进一步强化了医院感染的知识,使他们不仅重视特殊病原体的防护,也关注其他一般病原体的防护。特殊防护和标准防护相结合,既保障了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也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保证,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倪语星,尚红主编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2008年6月第4版.北京:496-499
[2] 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3-224
[3] 李明艳,孙秀英。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教育知识及执行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1-3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