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基础模块;特色;学习
新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含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模块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所体现出的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中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技术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共性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现代公民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对数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实现对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职数学新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的衔接性非常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后续学习时的难度会非常大,而多数中职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招生的落选生,其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比较强,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多采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铺垫,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中,对基础知识的选择特别进行了精选,包括:整式的运算、数与数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以此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备知识。从中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性的淡化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选择接受的信息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获取新的知识及认知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才能实现学习的效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中,对新的数学知识的介绍时,基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直观的集合图形等形式来导入,这就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数学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到的字眼有:“形如……叫做……”“像这种表达方法叫做……”等,只有将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中,不以概念入手,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证明(证明过程略),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而在立体几何中,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直线和平面相垂直的判定方法: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像此类的概念学习,都采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进行介绍,淡化了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更注重实用性,在新教材中的应用非常多。
三、注重教材的低起点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划为基础。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起点,编写理念突出教学的实用和够用。在教材中,例题的编写要更加深入浅出,讲解要更加详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方便。新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主要强调的是对同种方法的应用,“按葫芦画瓢”式的练习题防止了技巧性的解题。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P(-1,2),并且垂直于直线2x+y-1=0,求该直线方程。而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直线l过点p(2,-2),并且垂直于直线x-y-2=0,求该直线方程。
四、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完全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理解数学与专业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上也不端正。例如,在一些专业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睡觉的现象。有一次,我对上课睡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数学和他自身的专业没有关系,不想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又对现实和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就更加体现出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材中,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的步骤来进行设置,最后对知识进行应用。例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数学处处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厌学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五、符合认知规律的板块设计
在新教材中,对知识的设计主要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板块串联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这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在旁白处增加“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名人名言”等附加板块,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 得到激发。此外,在每一章之后都设置有“阅读与欣赏”栏目,对数学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内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力求活泼、亲近、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突出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相关知识,教材在板块设计中,预留有一定的边白,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
六、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度。对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而言,新教材突出了对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使用,在每一章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教材编写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编排之外,还相应的配套了电子课件、教案以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这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从数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计算器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工具,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对以后自身投入到社会中能否适应环境以及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变化,使数学应用的空间更加广阔,对常用计算的淡化,更加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随着数学新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深入,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在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设计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情景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展、提出、研究并解决,使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感知上获取认知,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教学实施以教材作为实现的载体,如果只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师,也是没用的,因此,应该深入教学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在新世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要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2]王联华.中职数学学校自身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36).
[3]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林春奇.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2011(12).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特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0-02
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却依旧存在着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使得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探讨。
1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观念的阻碍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副科,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尴尬地位。[1]而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眼中,学画画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而学文化课才是考高分能成才的关键。这样的想法决定了初中美术在课堂的普及上困难重重。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美术作为一门不参加中考的课程,往往学校给予的课时是非常少的。而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也使得课堂教学低效化。
1.2美术知识的匮乏
有这样一个笑话:为了培养小孩的音乐细胞,一个父亲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去听小提琴演奏会,当演奏会到一半时,儿子突然问父亲:“爸爸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大木箱子锯断呢?”这是一个笑话,但这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虽然作为初中生不会认为这是“锯箱子”,但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想象力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会去欣赏。当然,初中的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按照培养专业的音乐家、美术家来对待,而是应该让学生去学会欣赏。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一个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师、走出课堂,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校园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用一些美好的语言,带着欣赏的眼光,从实际的角度去描绘我们的校园,感受校园的美丽。
1.3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学生情感的体会感悟,其中这是一种感性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调标准答案,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基础知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包容这样的现象,允许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让美术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术所传播的真、善、美。
2 构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特色
2.1营造一个艺术的氛围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美术教学都配备有专门的教室。作为美术教师,课堂教室就是学生接触美术,培养美术细胞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让教室有一种文化的氛围。
另外,由于初中美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突出美术教学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容忽视的地位。例如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例如在介绍某个建筑物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相关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历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创造的过冲中,享受这样的过程,使得自己更具有创造力。在七年级第八课《门》的教学中,笔者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课上门的图例和课前准备的各种优秀门的设计图,并分析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整理自己对门的认知,并上台表述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比如江南水乡古建筑门的特点,少数民族古建筑门的特点等联系学生所在的区域进行重点介绍,还可让学生根据古建筑门的特点,结合现代的创作理念,进行“门”的设计和创作,看看学生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现代化和古典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初中美术教育相比其他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难度,在做好美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之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作出调整。[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体改今后的生活品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他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赏析需要搜集大量的美术作品的图品、介绍等资料,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表述给学生进行介绍,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学内容的抽象化。而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也从声音、动画等方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以齐白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这幅画的图片、创作背景等的资料。将这些资料依据讲课的顺序插入到赏析课幻灯片中,以电影放映的形式详尽的介绍了《十里蛙声出山泉》的历史背景,传奇故事,专家点评等,再链接图片和影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了解了这件传世之作的艺术价值及艺术魅力所在。[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美术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同步享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5]初中美术的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初中美术的学习中,教师必须克服重重的困难,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鑫.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91.
[2]陶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逸夫中学初中美术教育为例[J],大舞台.2012(03):184-185.
[3]王子旭.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0(05):149.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华中师大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教材的编写建议,使教材尽量以贴近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际问题为线索,不仅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还要体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本人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其教材具有显著的特点。下面,对本套教材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体现,是人类行为比较强烈的动机之一。华中师大版教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富有挑战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不断地求知创新。
例如,教材华东师大教材的每一章首页,都插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字还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富有挑战性,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二、广泛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有助于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情趣已经扩展到生活、自然的各个方面,他们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新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探索和求知欲。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很好地应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地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材,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统计和概率也在教材的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安排。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
三、展现知识的形成、应用和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对于知识的呈现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数学概念、公式等。例如,教材在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不是首先搬出法则,再讲法则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最后巩固训练,而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再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活动得出法则。这种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新时期教学应该注重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内容编排体现螺旋上升原则,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采取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编排,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环境。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即可,对逻辑推理并没有要求,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要求。又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并不是安排在一个学期一个章节内,而是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且每后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化的。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设计具有一定弹性
不同学生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以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弹性设计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对每一章的复习题,突出不同的层次性,分成A组、B组和C组;教材中编入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等,既考虑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加大了计数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时,教材中插入了利用计数器进行运算;利用计算机帮助画统计图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冰.对华东师大2003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6(19).
[2]王春霞.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6-01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心里发育不很健全,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我们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课堂不用功,课后拼命补的不好做法,努力形成群体讲求课堂教学质量的舆论氛围。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要从教材的整体上来理解、把握数学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先抓好那80的基础分,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另一方面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问题的发现、设置、探索与解决。切忌就事论事,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的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一定要控制好,这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欠。所谓独立完成并不是不能讨论,而是不能照抄照搬,如果拖欠了,要及时补上,不能形成练习的空当。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一般来讲,普遍错误在课堂上集中纠正,个别的简单错误只需批改,带根本性的错误要当面纠正,必要时,要补充练习。
四、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每组2~3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情况可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难度大的题目,也可先讲后做。在我们做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功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篇5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
G633.6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初中教育需要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中学生为目标,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领略时代的变革信息,更好的掌握最新的学术知识。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为这种高目标的教育计划提供了可能,各种依托网络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教学软件和教学模式便是这一信息技术得以运用的典型代表,现如今,网络多媒体已经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方式,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加强数学教研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使他们更好的了解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基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图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有效掌握其中的数学思维,并且无法有效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情境创设多样化、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化、数学图形呈现形象化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更具有效果,对于综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大有裨益。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初中数学教研与网络多媒体的有效结合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研现状
现如今我国最典型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是确定一个教学课题,由课题主讲教师进行授课演示,其余教师听课学习参考,然后进行总结探讨的过程,从这个教学研究流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供改善的空间。初中数学教研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深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总的来说,现如今的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举办的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从书本上的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现实意义上的收获;其次是通过教学研讨来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调控,更好的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同时教研活动也是拓展与丰富教学模式的新途径,比如举办各种数学比赛,笛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研平台,而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而正是这种初中数学教研现状为网络多媒体的植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研优势分析
(一)教研工作有效化
我国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不仅仅有对教学教案的开发,同时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探索出更适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网络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能够有效的促进调查工作的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不管是初中数学教师,还是初中学生,均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以完成所设定的问卷调查内容,而调研者也可以根据二维码所反映出的数据进行更加快速的分析,以发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设置问题反馈专线,任何个人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意见均可通过网络专线在无记名的情况下进行反馈,有利于最基层的教学问题得到反馈,这样更加有利于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展开。
(二)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开展数学教改实验工作,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与课本理论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使初中数学教改实验变得更加多样化,结合网络多媒体上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切换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数学知识故事时,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更细致的传达数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在讲授几何图形知识时,网络多媒体可以自由变化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学生立体感觉的强化。或者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系数,对其图象抛物线的影响,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让学生观察图象抛物线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系数的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逼真、更具形象化、更充实和更具吸引力,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有乐趣,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的数学知识。
(三)数学教研资源丰富化
同时,网络多媒体上的数学教研资源非常丰富,教研工作者在借鉴网络上的教研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的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初中数学教学比赛、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等,在初中数学课件研究设计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在多媒体上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完书本上“正数和负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出许多箱梨子的重量,虽然重量不等但都接近某个值,这些相似数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去掌握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数值进行排序对比,使学生们更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直接的正负数相加,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也需要教研组的考量,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数学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提高了初中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数学引领更加直接化
初中数学教研员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很好的引领与指导,既需要有效的传达上级教育工作者的指令,也需要从下级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最基层的信息反馈,这个信息传达的过程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会更加直接。比如在宣传、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工作方略时,移动网络的快速信息传播功能可以让这些方略得到提前传播,使传达对象在正式文件下达之前有更好的准备,以完善信息方略传播体系;同样,在制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计划,或者在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网络既可以使计划内容得到更加快速的传播与响应,从而对计划进行更及时的完善;而对组织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及时的反馈。甚至在对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进行总结与推广的过程中,网络多媒体的推广会更加直接,比如建立初中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分布需要传达教研内容,这样对教研成果的接收更加直接。
(五)数学教育管理更加立体化
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可以建立健全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的区域教研网络,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教育实施全程监控,这既可以监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可以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教研交流r值化
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教研活动具有极大的价值,不仅依托于网络的特色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范围得到了扩大,比如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网络多媒体可以是使教研活动从很小的研究范围内,开展比较单一的交流途径中提升到网络教研与教学同步进行的大教研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全新的教研活动,这对于传统教研活动来说是一个补充,能有效的扩大教研价值。同时网络多媒体的广泛参与度,使得初中数学教研从少数人的教研扩展到更多人员的参与、更多人受益的教研活动,改变以往教学研究的简单性和局限性,使教研成为真正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在网络多媒体上,教师的教研可以细致到课堂微观方面,研究教学细节的技术和方法。教师们在其中能发现大家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同一问题广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网络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
三、网络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应用的劣势分析
网络多媒体能有效的补充初中数学教研模式,丰富教研内容,但也需要教研工作者能有效的运用网络资源,并且,网络教学并不能有效的呈现教研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基层教师或者学生无所适从,而网络教研在突破时间限制的同时,也可能使得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要求,造成了网络多媒体的滥用,这对于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掌握与理解反而是不利的。移动互联网在网络上拉近教研工作者与上级行政领导或者基层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在正面疏远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不管是教育领导,还是基层老师,这些都是教研工作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过分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有可能不利于双方关系的融洽发展,这对研究更加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活动来说是不利的。
四、总结:
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在优化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研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有足够的认识,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以结合初中数学教研现状进行网络多媒体的融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发展,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10):22-23
[2]金胜花.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探究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
[3]班良志.初中数学文化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29) :77-78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互动 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初中教育中基于初中生理性逻辑认知不成熟的特点,就必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师生和谐愉快的互动教学是多种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民主地学习知识,探求新知,使初中生感性的认识逐步向理性逻辑认知过程转变。在这一良好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师生在教学课堂中闪耀人生中的光彩。我认为和谐的师生互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三种驱动学生的数学兴趣,1、语言互动培养学生兴趣,在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在明晰的逻辑思维的前提下用丰富多彩的言语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教师在原命题“人是有两条腿的”(真),逆命题“有两条腿的是人(假)”用身边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非常有特色的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当然这种图片不是单调的几何图形,单调的几何图片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新鲜感,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老师可以用缩放尺在黑板上进行大小不同动物的缩放作画,这一举动会在学生之前有强烈反响,对缩放比列、相似产生巨大的兴趣,教师从而应势利导讲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性,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3、有时候提问题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提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向着预想的思路去走,从而达到使学生思维活跃,爱思考的习惯。
二促参与
师生互动最根本还是讲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前一言堂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参与可以从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和学生自主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启发式教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现在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定理、公理的提出和形成。
在直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展示性教学,这种模式在山东杜郎口模式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扮演”着老师的角色,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展现欲望,锻炼了学生的控场能力。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学习了知识。在学生自主评价方面,要鼓励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内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自己提炼习题,互相测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自编试题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再把习题给学生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和积极发现中培养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高赞扬
赏识教育越来越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一定在教学互动中利用表彰的作用,表扬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创造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于中差生来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不论在课堂提问、板演,还是在单元测试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取得成功的愉悦中,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适当的场合,多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地表扬,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成功。和谐愉快的教与学的互动环境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努力去创造这种环境为学生服务。
总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学艺术,不但要注重科学应而且还要讲究因时制宜,我们的教学课堂环境变换莫测,这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老师结合日常教学,多实践、勤思考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 [1] 杨钧.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6)
? [2] 韦清会.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1(04)
? [3] 戴丽梅.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6)
? [4] 吴志利. 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J]. 教师. 2009(15)
? [5] 王炳飞. 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06)
? [6] 李业江.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篇7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数学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数学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中《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就把所有的学生拉到操场去上,数学课也可以在操场上吗?学生觉得特奇怪,也很新鲜,自然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有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表演数学魔术,让学生在惊喜和怀疑中增强求知欲,通过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心特强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我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摸索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和话题,将其趣味性地移植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学生们可以对游戏或者网络游戏如痴如醉,甚至是废寝忘食,为什么呢?因为它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或者说是非常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具有强烈吸引他们的趣味性。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软件也能做到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时,他们还是非常喜欢学习的。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与改进,去研究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点。
二、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设置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数学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延拓创新化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让学生成为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始终在愉快、兴奋的过程中努力的自主思考、揣摩。教师并能不时地引导他们思考,并总结知识,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2.实验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比以往数学教材多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实验操作。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并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另外,可将部分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 优势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6
微课的特点就在于“微”,其一般是一个时间长度为5-8分钟的教学视频,部分特别短的微课时间还有可能只有1-3分钟,而微课的特色就是,时间短缺并不影响其内容的丰富性。在微课的视频中,其内容可以是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教学的素材,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对教学反思,也可以是一些练习测试题的讲解等。微课的内容并不固定,但是都是围绕着某一学科而进行展开的。微课并不对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全部进行展示,微课中的内容是将知识进行解构过后,对其中的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集中呈现,微课视频从而显得相对独立,同时多个展示了某一部分知识中各知识点的微课,其又有着某种相互的联系,从而使得微课同传统的教学资源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微课更利于进行情景化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合理的利用,从微课的“小”拓展到数学学科知识的“大”,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教学递进过程,更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平缓的学习过渡,从初中数学的浅表知识向深层次知识迁移,以此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使其在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
我们在对微课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初中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优势,其内容简单结构紧凑且极具灵活性,这让教师在教学中对微课的使用更为机动。
一、“微课”虽小,五脏俱全
微课的特点就是虽然结构短小,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说微课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不只是停留在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层面,而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活跃起来,在学习中能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且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让学生能够持续的对数学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再进行实践应用。首先,微课之微在于形,而不在于意。微课的时长一般保持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最短不低于1分钟,这只是同40多分钟时长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仅表明了微课从形式的“微”,但是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却更为突出,能够集中的对某一个知识要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将问题的主题突出呈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更为全面、透彻,这就说明了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并不“微”。也正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辅助,快速的将数学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并同时培养起极具创新的思维能力。其次,微课之微在于表,而不在于内。微课看起来比较短小,每一个微课视频只涉及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突出讲解,给人一种微课很“微”的浅表印象,但微课的知识呈现节奏平稳,学生能够很好的跟随微课的节奏来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实现学习能力的拓展,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微课从深层次来看其实并不“微”。也正是这样,教师通过微课的辅助,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重点突出。最后,微课之微在于里,而不在于外。微课每一段相对独立且时间较短,但是这只是我们就某一段微课本身而言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微课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看来一段微课视频看起来“微”,但是多段微课频累积在一起,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重点呈现的时候,其实微课就不“微”了。也正是这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通过微课向学生持续不断的传授知识,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微课的刺激下得到激发,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微课”虽小,玲珑奇巧
微课还有一大优势特色,就是微课视频有极强的媒体基础,微课能够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上进行播放,因此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实现移动学习、随时学习、随处学习。在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动态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并将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突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抓准教学的主题,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得紧凑,并保证数学课堂在教学的掌控之中。同时,学生需要对微课进行合理把握,让微课的简化性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探究中充分的发挥作用,并让微课的针对性在数学教学中被完全突显出来,借此来引起对微课课程教学过程及其内容的反思,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当然,微课的强适应性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正因微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教师可以把微课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可以把微课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讲微课运用于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解答、数学教学启发、数学问题讨论、数学教学演示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微课的教学中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在微课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理念,把微课教学作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来进行全面的普及实施。
三、“微课”虽小,应用不少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新课改教育理念;契合
初中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主战场,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已不能融合在一起,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成为今后的一大趋势。我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其数学课程的改革会直接影响整个数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只有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实现初中数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的重要意义
1.两者的契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一旦脱离教育理念,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只有根据正确的教育理念授课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完善性,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两者的契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
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扩展了教学手段。初中数学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相契合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3.二者的契合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只有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农村数学教学当中,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农村数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对策
1.编写教材要立于农村实际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材通常更适合城市学生,有的教材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讲相对陌生,课程当中所蕴含的城市文化气息较浓,很难体现乡村文化。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当中能够反映农村实际生活以及能够联系农村中学实际的问题材料过少,却充斥着很多和农村生活有很大距离的背景内容。所以,应该试着为农村学生新编一套专用的初中数学教材,其内容设置方面要尽量兼顾农村初中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例如,可以多设置水源利用、农田面积以及种子发芽率等具有农村特色的背景。
2.改革教法要适应学生发展
现阶段,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数学教育只注重技能或者知识的传授,又看重教师对整个教学的控制,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成为教师的战场,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对学生的经验要求以及掌握的知识背景要求都较低,这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情境的时候,不能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具备应有的灵活性、创新性以及综合性。因此,新课改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应适应新课改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发展。
3.培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很多农村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存在偏差;数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能够接受培训的级别也太低;很多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过分看重经验而轻视理论。因此,要通过多途径来加强数学教师的培训,要重视理论性内容的培训,倡导教师能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培训途径主要是立足于县级的培训,同时结合更高级别的培训以及校本教研为辅的不同培训方式。此外,要倡导农村数学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每个初中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
4.改善硬件以提供课改条件
农村初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教学设施尚不能同数学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新课改注重多方法相结合,对辅助工具的要求较高。其内容存在一定的创造性、开放性以及挑战性,并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政府要明确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所占据的地位,要有效优化投入结构,着重投入基础教育,并建立一系列有效而又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最终保证农村教育设施的更新,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
5.营造氛围以构建和谐课改
新课改要面向农村,数学教材的编写也要重视农村,要注意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改革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方法。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要充分重视家长所起到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到数学的课程改革当中来。总之,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同社会、家长共同合作的和谐氛围,从而有效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非常快,而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农村的推进,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因此,促进农村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是所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要做到农村初中数学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相契合,改进教学策略,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意义
若是想要活跃教学气氛,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单调乏味,不仅需要教师保持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来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学生能够愉快的融入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适当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穿插,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拓宽数学学习内容和范围,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从而创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猜测、观察、验证、交流以及反思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知识的有关应用,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贴近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是较为常用的手法,在课程中导入知识内容时可以优先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例如在上《过三点的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为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启发学生动手做成三角形,若是剪短一根塑料吸管又会发生情况等。
2.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
提问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是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后进行。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来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的方法。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了解到光的速度是3103km/s,而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s。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能否计算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再比如说,在讲解“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写出两个式子:542-462以及842-832,让学生在10s之内进行解答,学生暂时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智力抢答录像,在抢答中,很快便有学生计算出是800与167。解答的快速让学生感觉匪夷所思,从而给学生带来悬念。具体可以利用板书的形式来引发学生思考:
54+46= 54-46= 542-462=(54+46)(54-46)=800
84+83= 84-83= 842-832=(84+83)(84-83)=167
学生通过板书可以观察式子,从而知道两个数的平方差,是这两个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所得。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激发学生热情创建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