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纠纷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纠纷的途径

篇1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合理低价;造价纠纷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ender offer "low" risk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bill of quantities, put out the project cost disputes and solution in the phases of the resulting decision-making in the bidding, contracting, construction design changes, project settlement.Key words: engineering the bill of quantities; reasonable low price; cost disputes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思路,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规范建筑工程计价行为,使施工单位投标报价行为具有了不同以往的“低价”风险因素,对此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对策和解决的措施,来提高经营管理的综合水平,适应市场经济日趋的变化的需要。

1、“合理低价”风险的特点、形成、控制

1.1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下,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采用综合单价的方式并考虑风险因素,对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全部费用进行自主报价。“合理低价”是能否中标和能否获利的一个临界点,这种矛盾决定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不能低于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但又不能过高,所以施工企业要根据市场普遍的行情和内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对工程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报价,要充分的了解竞争对手。“合理低价”中标意味着对合同价格的明确确定,但是建设工程往往都有施工工期较长而导致不确定因素变化较大的特点,如建筑材料价格变动、施工项目的变更等增加成本的风险,所以中标的施工企业只能从降低成本、创新施工技术、精心组织施工等途径中获利。

1.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建立,要求预算部门必须具备一定施工经验,预算人员如果不能吃透招标文件,不领会业主意图,不懂施工流程和工艺,不理解施工组织设计,是不可能确定“合理低价”的。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不断推广的今天,清单计价的指导原则就是要企业自主报价。企业自主报价就必然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针对市场的变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定额。企业有了自己的定额,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以适应新的招投标市场,使企业投标报价做到胸中有数、有章可循。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企业有自己的一套企业定额,为此,呼吁我们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技术、设备、管理、施工经验等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先进的内部定额,这个定额对外可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对内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部核算的依据。只有建立施工企业自己的定额,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定价的机制,不断发展壮大。

1.3在防范和解决低价风险的对策时,一方面要施工企业迫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投标报价时要科学认真对待,把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落实到清单项目的报价中,实现“投标是施工的战略研究,施工是投标的战略实施”。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起企业的内部定额,改变管理观念,把建立企业定额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大事,并随着施工技术、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最后要加强合同防范意识,充分考虑到合同的严密性和技巧性,对增加施工成本的因素及违约责任等加以明确约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我国还处在推广阶段,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是个新的挑战。无论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到承包单位的投标报价都要求我们的造价从业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计价规范、计价体系,并且要求造价人员不仅要会精确计算工程量,懂得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工艺,还要明白施工组织措施所发生的各项措施费用,而且还要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合同中的各种条款。投标单位的造价人员在投标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报价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造价人员才能紧跟形势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1.4工程造价人员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合同中去,以便更好地维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一般宜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当设计变更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发生变更时,价款的调整方法应当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当某项工程量变更超过一定幅度或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而引发综合单价发生变化,在结算时单价是上涨还是下浮,如何调整也应在专用条款内做详细约定。对于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在明确投标时的基准价格后,合同双方须在专用条款内约定今后材料价格如出现异常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风险如何分担,合同价款应做如何的调整等。

1.5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规范造价咨询单位的市场行为,提高造价咨询中介的服务意识,更新观念,使造价咨询单位从只围绕标底或清单的编制和结算的审查中走出来,要树立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观念,深入到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控制工程投资做好服务。严格监理行为,如果说招标是工程项目的“立法”过程,监理则是工程项目的“执法”过程。工程监理是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传统的工期、质量、造价三大指标,还应加上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构成较完整的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工程监理应实行公开招标并推行区域回避制度,以监理队伍的信誉、能力、业绩、价格为依据,择优选择监理单位。

2、工程合同造价产生纠纷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1现阶段,各种合同条款的不严密和不合法的无效条款仍然存在,由此产生的纠纷有以下几点: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停工、窝工要求补偿;对主材大幅上涨不给予补偿;对工程质量有争议,甲方拒绝付款;施工方对合同中不合法的无效条款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进行更改;现场签证不严密,或因监理方受贿心虚,对乙方多报工程量。

建筑市场的混乱和恶性竞争,使得施工企业争相压价,然后在工程合同签订后,再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牟利:偷工减料、强压成本、以次充好,虚报材料价格;采取行贿拉拢甲方及监理在合同履行中变更价格或虚报工程量。当上述手段都起不到作用时,施工企业便法律,通过法律保护双方利益而引起工程造价纠纷。业主盲目追求降低承包造价,提出不合法的无效条款迫使施工方无利可图,而施工企业故意接受这些不合法的条款,签订合同,而后诉诸法律,寻求法律手段来达到增加工程造价的目的。另外造价管理部门对工程承包合同价审查疏漏,对业主缺乏约束力,对于他们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使造价管理流于形式,助长了工程造价纠纷的发生。还有其他不可抗力的自然原因和各种不能预见的政策调整等等都可能引起纠纷。

2.2为避免工程造价纠纷,在签订合同条款时要严格约定合同条款内容,施工方和业主都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业主不盲目压价,施工方不接受不合理的压价要求;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投标报价要全面、准确、合理;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现场签证制度;在开工前要签订材料价格上涨补差的规定性文件,避免以材料找差引起纠纷。另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有关造价的政策法规,完善工程造价各环节的管理措施,完善合同的结算条款,按工程形象进度分阶段进行结算并确定各阶段增加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因工程竣工后因结算的积压互相扯皮而引起的纠纷。

2.3按照惯例,一旦出现商业纠纷,双方都应首先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不损害国家、社会、第三人的原则,进行友好协商解决的办法。双方对纠纷产生的原因都应心中有数,大家如果能从长期合作的愿望出发,通过细致的磋商、仔细的查阅,纠纷是不难解决的。经过双方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双方可申请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再者如调解都不能解决时,双方就可以申请仲裁或提讼来解决双方的经济纠纷

篇2

关键词:图像分类;深度学习;Caffe框架;卷积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09-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WANG Chao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the core problem in computer vision. A good solution is developed by further study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racting image features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In order to learn image features efficiently, constructing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 with hidden layer as well as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image data will eventually promote the accuracy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or predictio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as an in-depth Caffe learning framework to construct a small image data-base.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provided by Caffe framework will make a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data set and then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target image features. These can be used for the final prediction of the target im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image classification; deep learning; Caffe framewor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图像构建的世界。但是面临有海量图像信息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数据的困境,因而图像分类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各种机器学习算法使计算机自动将各类图像进行有效管理和分类,但是由于图像内容包含着大量复杂且难以描述的信息,图像特征提取和相识度匹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难题,要使得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分类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深度学习是近十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属于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有大量的参数,经常会出现过拟合问题,因而对目标检测准确率上比较低。本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框架,图像特征是从大数据中自动学习得到,而且神经网络的结构深由很多层组成,通过重复利用中间层的计算单元来减少参数,在特征汇聚阶段引入图像中目标的显著信信息,增强了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通过在图像层次稀疏表示中引入图像显著信息,加强了图像特征的语义信息,得到图像显著特征表示,通过实验测试,效果比传统的图像分类算法预测的准确度有明显的提升。

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方法

1.1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描述生物神经网络运行机理和工作过程的抽象和简化了的数学物理模型,使用路径权值的有向图来表示模型中的人工神经元节点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之后通过硬件或软件程序实现上述有向图的运行[1]。目前最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包括:目前最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有BP网络 [2]Hopfield网络[3]Boltzmann机[4]SOFM网络[5]以及ART网络人工神经网络[6],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7]。

1.2 卷积神经网络框架的架构

Caffe是Convolutional Architecture for Fast Feature Embedding的缩写[8],意为快速特征嵌入的卷积结构,包含最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一系列的参考模型,图2表示的是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图。Caffe深度学习框架主要依赖CUDA,IntelMKL,OpenCV,glog软件以及caffe文件。本文使用的各个软件版本说明,如表1所示。

Caffe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多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的监督学习神经网络,利用隐含层的卷积层和池采样层是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特征提取功能,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采取梯度下降法最小化损失函数对网络中的权重参数逐层反向调节,通过频繁的迭代训练来提高网络的精度。卷积神经网络使用权值共享,这一结构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从而使网络的复杂程度明显降低,并且权值的数量也有大幅度的减少,本文使用这些模型直接进行训练,和传统的图像分类算法对比,性能有很大的提升,框架系统训练识别基本流程如图3表示。

1.3 图像分类特征提取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层次相比传统的浅层的神经网络来说,要复杂得多,每两层的神经元使用了局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神经元共享连接权重以及时间或空间上使用降采样充分利用数据本身的特征,因此决定了卷积神经网络与传统神经网络相比维度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计算时间的复杂度。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分为两个过程,分为卷积和采样,分别的对上层数据进行提取抽象和对数据进行降维的作用。

本文以Caffe深度学习框架中的 CIFAR-10数据集的猫的网络模型为例,如图4所示,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CIFAR-10是一个标准图像图像训练集,由六万张图像组成,共有10类(分为飞机,小汽车,鸟,猫,鹿,狗,青蛙,马,船,卡车),每个图片都是32×32像素的RGB彩色图像。通过对数据进行提取和降维的方法来提取图像数据的特征。

2 实验分析

将猫的图像训练集放在train的文件夹下,并统一修改成256×256像素大小,并对猫的图像训练集进行标记,标签为1,运行选择cpu进行训练,每进行10次迭代进行一次测试,测试间隔为10次,初始化学习率为0.001,每20次迭代显示一次信息,最大迭代次数为200次,网络训练的动量为0.9,权重衰退为0.0005,5000次进行一次当前状态的记录,记录显示如下图5所示,预测的准度在98%以上。而相比传统的图像分类算法BP神经网络网络的收敛性慢,训练时间长的,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卷e神经网络框架在训练时间和预测准度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3 结束语

本文使用Caffe深度学习框架,以CIFAR-10数据集中猫的网络模型为例,构建小型猫的数据集,提取猫的图象特征信息,最后和目标猫图像进行预测,并和传统的图像分类算法进行对比,预测的准确率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铮, 吴陈沭, 刘云浩. 位置计算: 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2] 丁士折.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8.

[3] McClelland J L, Rumelhart D E, PDP Research Group. Parallel distributedprocessing[J]. 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 1986, 2.

[4]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computational abiliti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2, 79(8): 2554-2558.

[5] Ackley D H, Hinton G E, Sejnowski T J. A learning algorithm for boltzmannmachines[J]. Cognitive science, 1985, 9(1): 147-169.

[6] Kohonenmaps T. Self-Organized Formation of Topologically Correct Feature Maps[J]. Biological Cybernetics,1982, 43(1): 59-69.

篇3

【关键词】农村 拆迁 成因 解决

一、案例介绍及其争议焦点

被拆迁人刘鹏鹏是某村一农民,由于县政府实施旧城改造计划,刘鹏鹏家的房屋被列入了拆迁的范围,随后政府拆迁小组就刘鹏鹏家的房屋拆迁补偿与刘鹏鹏多次进行协商,但一直未达成协议。刘鹏鹏认为其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至少应得到300万元的补偿费,而政府提出的补偿费用尽然只有150万元,故刘鹏鹏一直居住在其房屋,当起了专业的“钉子户”。后经过权威的房产评估机构评估,认定刘鹏鹏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价值200万元,遂政府将对其补偿费用提高到210万元(其中200万元为刘鹏鹏的房屋价值,10万元作为对其搬迁的奖励),但刘鹏鹏一口咬定,那个补偿文件的补偿标准过低,不给300万坚决不同意拆迁。因为不能拆除刘鹏鹏的房屋,政府的旧城改造计划不能顺利进行。

本案中的争议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不能就拆迁补偿费用达成一致意见,因而被拆迁人当起了“钉子户”,导致拆迁难以进行。

二、本案中上述争议产生的原因

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虽然近年来进行了许许多多的农村房屋拆迁工作,而且农村房屋拆迁纠纷也是此起彼伏,但是政府从未就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而是在部分法律中直接规定参考适用《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或者直接规定由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文件。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实属不妥:首先农村房屋拆迁是一个大工程,值得制定一部效力较高的全国统一适用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其次,《土地管理法》侧重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规定,而并不将农村房屋拆迁作为其规制对象,显得不够专业;而《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也只是针对城市的房屋拆迁进行规制,在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土地制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因而《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也很难适用到农村房屋拆迁中来。因此需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农村房屋拆迁的法律。

拆迁补偿标准低。不管是已有的《土地管理法》还是《城市房屋拆迁条例》,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拆迁补偿法律文件,其规定的补偿标准都比较低。这种补偿标准低不仅体现在每一项目的补偿标准较低,而且还表现在补偿的项目不够完善,没有充分考虑到被拆迁人的处境。笔者通过查找相关文件,仍未发现有任何一部拆迁法律法规或者地方规章有关注到被拆迁农民的日后生活和就业问题,农民本来生活在他世世代代居住的庭院里,但是突然让他们住进了高楼大厦,给他们的农业耕作带来很多不便,有的地方甚至在拆迁的时候也同时将农民的土地征收,使得农民更是无业可抄,精神更是陷入空虚之中。若是在此种情况下,还不对农民进行较好的一个物质补偿,农民当然不乐意,纠纷也因此产生。

政府服务意识差。政府服务意识差、失信于民,使得百姓对政府的行为缺乏认可,即使是完全合法的行为,在百姓看来就是政府官员贪赃枉法,非法作出的。事实上,在拆迁中政府部门枉法行政的行为也确实屡见不鲜,有时候往往拆迁房屋的面积和地段都差不多,但是,政府给出的补偿费用却相差悬殊。而只要被拆迁人闹腾的比较厉害,政府就会大额增加其补偿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涉及到拆迁补偿,哪怕政府给出的补偿非常合理,拆迁户都会想当然地认为给出的标准低,必须闹,只要闹就会多给钱,因而各种纠纷就不断了。

三、关于本案争议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争议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争议:

(一)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农村房屋拆迁的法律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一部专门规范农村房屋拆迁的法律法规,使得在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种种矛盾纠纷,更严重者可能闹出人命。故笔者认为,针对这一情况,现阶段我国急需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法律,使得政府工作部门或者被拆迁农民在解决房屋拆迁补偿费用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产生。同时,基于我国目前尚无关于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法律文件,故考虑到法律文件的急迫需要性与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也可以考虑先由国务院制定一部行政法规,以解决各地此起彼伏的拆迁纠纷,待时机成熟后再制定法律。

(二)适当提高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农村房屋拆迁纠纷产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利益驱动,许多农民就是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补偿额才去当钉子户,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与政府对抗。因此,适当提高拆迁补偿的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对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应高于城市,尤其不应该以上一年度平均收入为参考进行补偿。因为一方面农村居民每年的收入都是很少的,以收入为标准进行补偿显然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社会保障就是那块地,且农民在精神上也依赖于那一片土地,因此对农民的补偿应该适当地提高,必要时可以高于城市。

(三)提高政府服务意识

政府失信于民,源于政府职能的沦陷。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已经论述的很清楚了:人民通过公共契约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政府集权力于自身,其承担着运用公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职能,若其不能积极行使权力,定分止争,使百姓安居乐业,其首先已经违反了公共契约,则社会公民有权利解散共同体,那么政府将面临的危险。从我国法律的规定来看,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同时也承担着为纳税人服务的公共职能。所以应积极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积极为百姓服务,建立人民可信的政府。只有人民对政府产生信任,百姓才能够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拆迁工作,才能减少拆迁纠纷。

篇4

1. 信息化环境下影响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的因素分析

1.1 混淆了英语课外阅读(extracurricular reading)和英语分级阅读(Level Reading)

分级阅读主要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与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及有针对性的图书。分级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改进阅读策略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美感和激发阅读兴趣。分级阅读比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但由于国内的分级阅读标准并不成熟,导致分级阅读在操作上效度不高。

1.2 混淆了英语课外分级阅读和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

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是对课内分级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并跟踪学生的阅读进步情况,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它是紧密衔接课内分级阅读教学,并有教师、家长甚至专家的引导、监测及评价的动态过程。然而,简单地将学生推到课外分级阅读市场的做法还比较普遍,导致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效度低下。

1.3 混淆了英语信息化教学与英语信息化助学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课外延伸分级阅读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使学生认知投入更加深入、阅读情感的体验更加积极鲜明、阅读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但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不能建立教学相长的网络阅读环境、交流环境和评估环境的状态还比较严峻,导致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所带来的阅读损耗还比较大,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延伸分级阅读的效度。

2. 基于信息化的提升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的途径探究

2.1 Research

调查、分析和诊断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和最近阅读发展区,然后在i+1阅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制定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目标。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阅读理论要求了解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阅读略高于学生现有阅读水平的分级材料。

2.2 Reading

在关联阅读理论的引导下,找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并据此选择与课内文本内容相契合的课外阅读内容;并在窄式阅读理论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自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并编辑相同或近似主题的内容,通过词汇的重复度和内容的相近度来提高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比如两篇关于感恩节的文章,可以在课内运用精读策略对Text A: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进行深度研读,由词到句,由细节理解到文章整体把握,层层落实。而运用泛读策略对Text B:Thanksgiving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包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

2.3 Responding

观察学生阅读反应,倾听学生阅读感受,在“互联网+”背景下借鉴信息化助学手段在阅读策略上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构建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指导体系。

2.4 Reflection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引领下,根据教学效果,对“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设计进行提炼和理论升华,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几个层面来概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程序,形成信息化助学教学模式。

2.5 Realization

在“多重交互”阅读理论的引导下,利用自主研发的分级阅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相应等级学生之间的阅读资源共享,以此来验证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3. 基于信息化的提升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延伸过度

适度的延伸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是有益的,但是过犹不及,延伸过度会导致分级阅读效度低下,表现在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而阅读兴趣减退,甚至连带家长一起疲于应付、怨声载道。

3.2 阅读损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是不是有了兴趣就能提高阅读效度呢?在网络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碎片化”阅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主流。这种快餐式阅读方式耗费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阅读的效度却大打折扣,尤其表现在阅读缺乏思维深度。

3.3 延伸不力

由于学生个性阅读的最近发展区不好定位,也由于网络空间上的英语读物不好分级,学生找不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不能有效将课内阅读策略和技巧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这导致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名不副实。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构建英语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关键载体,要立足课本,适当延伸,对学生搜索到的分级阅读材料作一定的整理和导航,鼓励和协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基本保障,改进网络学习环境、交流环境和评估环境等。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将继续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持续开展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前瞻性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Stephen D. Krashen. 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J]. Language Magazine, 2004(05).

[2] 杨贤栋.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研究[J].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4(09).

[3] 蔡容龄. 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教育研究, 2009(07).

[4] 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 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社, 2012.

[5] 王霈. 用分级阅读促进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2(07).

篇5

关键词:土地竞租模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一、 引言

城市居住分异(Urban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同时也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20世纪30、4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城市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以种族、宗教隔离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形成机制、空间模式、影响因素及社会经济后果等进行研究。中国学者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1986年虞蔚公开发表《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这成为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的起点。此后,从事地理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研究邻域的学者不仅将西方经典的居住分异理论引入中国,而且也从实证的角度,利用定性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与基于住宅价格分布的图上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空间结构、模式、特征机制,规划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逐步形成的城市居住分异的格局是: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心贫困区和城市郊区的中高档住宅区的分化。在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现象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高收入家庭的居住区位集中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中低收入家庭选择远离城市中心的住宅区。中西方城市居住分异在空间表现上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城市居住分异是伴随着郊区化的发展,而中国的城市居住分异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中国的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必然促使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有形成机制、社会经济影响等具有自己的特点。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来分析城市居住分异的动因及其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二、 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在西方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中,主流学派认为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宗教种族是影响当今西方城市居民择居行为和居住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国内大多数学者则主张城市居住分异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动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在受政府宏观干预影响的住房市场中由房地产开发商构成的供给和城市居民组成的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鉴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市场及非市场性,本文将从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形成机制。

1. 市场因素。城市居民在房地产市场上选择居住区位、住房地点的行为决定了居住空间,因此城市居住分异形成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由于城市住宅建设用地相对来说有限,且住房建设周期较长,房地产市场中住房供给在一段时间来说是缺乏弹性,可以假设某个时期内城市住宅的供给量为固定的,所以在分析供给与需求的过程中一般是考虑有弹性的住房需求。城市居民的收入情况及市场房价决定了住房需求,同时也是影响住房空间选择的重要因素。本部分将以阿朗索的投标租金模型为基础,分析在房价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对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首先,用房价p替代租金r,在中国城市居民多购买住房而不是租赁住宅,居民在选择住宅区位时考虑的是房价而不是租金,且根据传统的租金理论,土地价格是租金的资本化,在一定程度上房价的高低是土地价格差异的反映。其次,假设随着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对通勤成本考虑比对空间需求的考虑更敏感,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收入家庭更不愿意忍受较长的通勤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与房价的比过低(2008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年工资不到四环内期房价格的3倍),低收入家庭无法承受过高的房价而被迫忽略其对通勤成本的考虑,故中低收入家庭的竞标价格曲线比高收入家庭的竞标价格曲线更平缓。

基于上面的假设条件,可以得出不同收入家庭的住宅竞标价格模型,城市居民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在房地产市场作用下选择各自的居住区位。结合图1进行分析,在同一地段,土地总是被出价最高的使用者所占有,在距离dh的空间范围内高收入家庭所给出的价格总是高于中等收入家庭,在dm-dh内中等收入家庭所能承担的价格高于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而在距离城市中心dm-dh的区域内低收入家庭却是出价最高者,所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不同收入家庭居住空间的最终选择如下:高收入家庭居住在dh的区域,中等收入家庭居住在dm-dh区域,低收入家庭则选择在dl的区域内居住。

根据上面的模型分析,在市场各要素作用的条件下,不同收入的家庭按照收入水平的高低选择离市中心不同距离的住宅,高收入家庭一般居住在市中心等繁华地段的高档住宅区,紧邻其的是中等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聚集在离市中心较远的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较差的远郊地带,客观上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收入差异下城市居民的择居行为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产生的市场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形成动因。

2. 非市场因素。虽然非市场因素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主要因子,但它却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促使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形成的非市场因素主要是来自政府的行为,尤其是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的实行。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城市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拥有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和处置权,政府对土地的供给、土地的利用具有极大的调控权。政府对城市土地的管理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我国许多城市的土地根据区位地段的优质将土地价格划分为若干等级,离市中心越近的土地价格越高,因而市中心附近的住房价格会高于其他地段, 从而排挤了那些有住房需求但无法承担高房价的购买者, 他们不得不购买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住宅。政府的土地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住宅市场,但是却深刻影响着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居民的市场活动,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的产生和深化。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政府的住房政策对城市居住分异的演变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城市住房分为商品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商品性住房是指在房地产市场上公开进行市场操作的住房,而政策性住房则包括具有政府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旨在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性住房一般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地带,如北京北六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经济适用房小区,政府的住房政策推动了低收入家庭向城郊聚集,在居住空间上将高收入家庭与中低收入家庭隔离开来,城市居住分异进一步演化。

三、 居住分异的社会经济影响

城市居住分异现象会对城市经济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影响,空间上的隔离会通过不利文化的传播、邻里效应、居住空间与就业的不匹配、公共物品不足等方面阻碍经济体的进步,从而造成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

1. 加剧社会矛盾。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将高收入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隔离开来,降低了不同收入群体交流的机会和可能性,从而使得中低收入人群不能通过邻里效应来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不能享受到高收入家庭在教育、文化生活方面的外溢作用带来的外部福利提高,当低收入人群的整体福利没有得到改善时“仇富”心理就容易产生,这非常不利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处于低端,他们要么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无技术的工人,要么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当物质生活上得不到满足时而又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较快改善生活质量时,他们可能通过不法手段来改变现状。居住空间上的隔离大大减少了低收入群体与其他阶层进行社会交流的次数,从而造成社区犯罪率的上升。Glaeser等对美国不同城市犯罪行为和社会交流程度进行研究,发现犯罪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区,社会各阶层交流的次数越少,相反,社会交流范围越广频率越高的地区,犯罪现象越轻微。

2. 冲击劳动力市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城市劳动力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居住与就业的不匹配,二是局部区域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

城市中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地带,而除少数在城市中心工作的高收入人群可以在附近拥有自己的住房外,大多数中低收入的劳动者居住在远离城市中心的远郊地带,形成了居住与就业的隔离。居住与就业的不匹配是居住空间分异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投影,大部分劳动者不得不在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进行长时间的转移,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一个人活动的区域通常是有界的,以居住地为中心他可以达到的范围就是一个通勤圈。劳动者在通勤范围内寻求就业机会,当劳动需求的地点超过一个通勤圈时就会造成失业。在城市里中低收入者占劳动人口的大多数,而他们居住的地点却远离劳动需求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必然会有部分人的通勤范围无法延伸至此,因而在远郊地区会存在失业,而城市中心部分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局部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3. 加剧城市交通问题。我国的交通系统,在近年来虽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还主要集中于市区,连接城市和郊区的交通系统还不够完善。当居住地与工作地相隔很近时,劳动者或许可以通过步行或自行车等方式而不用借助机动交通工具来实现两地的空间转移。但在存在城市居住分异的情况下,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中低收入群体要长时间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地,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大量人流需要通过交通系统实现空间的转移,不管是通过公共交通体系或是私人交通工具都会增加车流量,加大城市交通压力,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污染问题。“北上广”这几个特大城市中,由于大量上班族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相分离,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比较集中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上下班高峰时期城市交通的压力巨大,城市居民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通勤上。

4. 公共资源的不公平使用。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垄断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力求每一个居民能够平等、公平地使用公共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地区是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地方,远郊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则相对来说不完善,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历程和城市政府财政能力决定的客观现实。高收入家庭有能力承担由私人提供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却无需为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付费,居住在远离城市中心的中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享受有偿的配套设施服务而又不能使用由政府提供的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如道路、医院、学校等,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公平地享受公共品的权利,社会公共资源严重向高收入群体倾斜,造成资源的不公平使用。

四、 城市居住分异的对策建议

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问题,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学者针对居住空间分异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对策,其中最主要的建议就是实行混居模式,即将不同收入和阶层的居民在邻里层面结合起来,形成互相补益地区,使低收入群体不被排除在城市主流生活之外。纵观目前学界所给出的各种政策建议,其主旨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居住融合来进行论述的。笔者认为具体措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的核心和出发点应该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本部分将立足于第二部分的市场机制分析来探寻城市居住分异的对策核心。

正如前文所述,不同收入家庭的择居行为造成了高收入家庭与中低收入家庭在居住空间上的分离,在模型中表现为高收入家庭的住宅竞价曲线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竞价曲线更陡峭,存在着三条弹性大小不一的曲线。在完全的居住融合状态下,各种收入家庭都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居住,每个家庭对同一居住区位的出价都是相同的,在住宅竞标价格模型中只存在一条竞价曲线。从居住分异到居住融合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增强高收入家庭的价格弹性,减弱中低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的敏感程度。如下图所示,高收入家庭的竞价曲线变得更加平缓,而低收入家庭的竞价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当不同收入家庭的竞价曲线汇成一条竞价时,居住分异的现象就会消失。简言之,居住分异政策分析的核心就是要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反应程度的差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部门应该要做的是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尤其是近郊的交通条件及更好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以控制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

五、 小结

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产生和演变是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层、贫富分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它的形成是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通过市场机制、非市场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将劳动者的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造成局部的劳动力供求不平衡;进一步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加重环境污染问题;不同收入群体不公平使用公共资源。

为了减弱城市居住分异的不利影响,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居住融合的政策建议,不可否认这种政策能够解决居住空间分异所导致的部分问题,但是如何把握混合程度、应对混合居住状态下的现实问题及寻求不同阶层的交往途径等又需要大量的研究及实证支持。虽然这样,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居住分异对策的核心在于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对住宅价格反应程度的差距。总之,城市居住分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而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也将是城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者与政治学家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共同关注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吴启焰.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Glaeser, E., Sacerdote, B., Scheinkman, J., Crime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III,1996:508-548.

3. 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城市规划,2009,(6).

4. 吴启焰,张京祥,朱喜钢等.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人文地理,2002,(3).

5. 孙斌栋,吴雅菲.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上海经济研究,2008,(12).

6. 邱梦华.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城市问题,2007,(3).

7. 应瑞瑶,陈燕.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城市问题,2009,(2).

8. 周伟林,严冀等.城市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商品住房;价格规制;房价收入比;效果分析

一、引言

1978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的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为城镇住房中占主要比重的商品住房,其价格的增长势头更是迅猛。有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1年这30多年来,中国房价从均价300元/㎡,上涨到8000元/㎡,涨幅超过26倍[1]。这样高企的房价不仅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还十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为了促使房价回归合理位置,2010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国十条》、《限购令》以及房产税等在内的政策来规制商品住房价格,但这些政策的规制效果究竟如何,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商品住房价格规制提出完善途径。

二、中国商品住房价格规制的效果分析

三、中国商品住房价格规制的完善途径

根据以上的效果分析,发现政府的价格规制措施没能使商品住房市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究其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商品住房价格规制所要涉及的层面比较宽广,而房地产开发商通常会规避成本披露,导致商品住房价格的信息不对称,住房价格常常与均衡价格有较大差距,使得商品住房市场在很大程度处于市场失灵和价格失效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商品住房市场具有区域性特点,所以实际上,商品住房开发企业一般只与该区域内的企业进行竞争,这属于区域性的寡头垄断,这时的开发企业就成为了产品价格的制定者,而不再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

为了有效地实施商品住房价格规制,促使国内商品住房市场正常并稳定的发展,文章提出以下措施来完善商品住房的价格规制:

(一) 对商品住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规制

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市场的信息统计、处理和公告制度,并通过官方或者较权威的渠道来披露信息,进而让商品住房购买者能够有效得调整购房行为,平衡商品住房价格和市场供求之间关系。另一方面,针对商品住房成本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可以建立并完善相关奖惩制度,要求商品住房开发商真实地公开住房成本信息,这样可以保证购房者能得到更多真实而全面的信息,进而购房者可以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促使房价更加合理化。

(二) 对开发商垄断定价能力的规制

在中国的商品住房,开发商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市场垄断地位,所以开发商对住房价格也就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使得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形成。基于这种情况,政府应该严格实施“限价令”、“限购令”、“房产税”等有利于抑制房价上涨的制度,并给予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以政策优惠,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商品住房市场的竞争中来,促使商品住房提供更多质优价低的产品,从而削弱开发商的垄断定价能力。

四、结语

受时间和作者研究视角的限制,本文未全面地将土地成本、房地产市场投机、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加以考虑,即使针对土地成本、房地产市场投机、通货膨胀等因素提出了可能的匹配方案,也会因为考虑的因素不全而很难在规制的实践中很好的落实并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涛.房地产价格政府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1-1.

[2]张清勇.房价收入比的起源、算法与应用[J].财贸经济,2011,(12):114-135.

[3]谭峻,赵妍.房价收入比的实证研究[J].北京: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66-70.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衡阳;物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75-0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和支柱产业,也需要以创新理念引领发展。目前学术界已有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例如,王晓晶[1]研究了影响辽宁省物流业创新的因素,从物流需求等9个方面总结了影响物流业创新的因素;李秀荣和程琳琳[2]对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政策创新的视角研究了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高艳华[3]对吉林省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学界对于区域物流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还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见到。

一、衡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和问题分析

(一)物流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3年,衡阳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占服务业比重为19%。

(二)物流业从业主体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衡阳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180余家,其中4A级3家、3A级3家、2A级1家。

(三)重点物流项目积极筹建

例如衡阳白沙洲物流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项目总规划占地972亩。衡缘物流项目总投资10个亿,着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集仓储、配送、展销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

(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衡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1189”立体交通格局,拥有1个在建支线机场、1条千吨级航道、8条高速公路、9条铁路。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25公里;公路线路里程2.07万公里。

虽然衡阳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现代物流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现有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物流系统规划不太合理等。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发展途径,并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衡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途径分析

(一)设立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支持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创新,研究物流科技应用创新奖励机制与扶持办法,对专业物流企业按规模和行业竞争力予以补贴。重点扶持骨干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制定政策措施,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财税负担

在用地、用水等方面给予物流企业有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对低效益、无产业前景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导、缩紧金融服务的同时,回收和限制其土地的开发与扩张,或进行强制合并与产业转型。

(三)大力招商引资,多渠道引进重大物流项目

利用各种机会,重点推介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前景及政策环境,努力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驻衡阳投资兴业,加快推进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加大物流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衡阳市物流业技术水平

加快建设白沙洲、松茶两个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以两个物流园区为平台,引导分属于交通、供销、航运、商业、外贸、物资、粮食、化工等部门的现代物流企业入园协调发展,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在改制后向现代物流园区聚集。

三、衡阳市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建议

(一)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构建

1.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组建专门机构对物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由市委、市政府决策成立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经委、市发改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2.财政税收体制构建。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严禁以各种名目向现代物流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及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污水处理费和超标排污费,应该与工业企业同网同价。

3.完善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和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在城区东部新建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东西互补、覆盖全市的专业配送物流节点。

(二)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构建

1.市场准入机制构建。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现代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明文规定之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市场监管机制构建。由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监督《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执行;审议全市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审议重点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政策;协调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的交通运输、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举办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组织“专家委员会”研究衡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战略性发展思路和可行性实施对策。

篇8

一、 劳资、经济纠纷的特点

(一)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其他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维护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拖欠工资纠纷案件多。绝大多数劳资、经济纠纷是由于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被侵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致。劳动报酬是引发劳资、经济纠纷的第一原因,其次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再次是自动离职或辞职。

(三)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四)寻求解决的途径转变很大。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往往不自愿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而是采取集体上访、封堵政府机关,甚至有集体堵塞道路交通的行为发生。

(五)涉及利益的人员多,规模不断扩大。如20__年1月份来访中有11批集体访反映劳资、经济纠纷问题,人员最多的达22人。

二、劳资、经济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萎缩,利益矛盾冲突复杂。一些合同无法履行,拖欠工程工资无法兑现。一些企业停产、倒闭矿产,债权难以实现等产生劳资、经济纠纷。

(二)管理监控环节薄弱。如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无用工合同,有的工程是层层转包。

(三)民工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有的民工已半年未付工资,才来申诉,有的没有工资结算单。

(四)承包商为转嫁风险损失。有的承包商以未领到工程款为由,拖欠民工工资,把矛盾推向社会、交给政府。

(五)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有的用人单位忽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一些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有的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条款显失公平,导致劳资、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解决劳资、经济纠纷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在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经济纠纷。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路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二)切实加强管理,创新快速调解机制,依法高效化解纠纷。要求企业将合同文本送到劳动保障部门鉴证,以便及时检查和纠正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对劳资、经济纠纷发生较多的企业,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予以建档和进行重点监控,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这些企业中检查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特别是在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标准和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工时制度、劳动标准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情况,督促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职工欠薪保障制度,由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办法,要求企业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纳欠薪保障金,缴费比例标准应与过去和现在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指标挂钩。如果受保企业职工出现拖欠工资问题,可用该企业缴纳的欠薪保障金向职工支付拖欠的工资,不足部分可通过变现企业资产来筹集。畅通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创新健全调解机制,坚持完善下访约访等联系群众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隐患。

篇9

关键词:工程竣工;结算;经济纠纷;工程量清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中,与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引起的纠纷不同,工程竣工结算纠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收入水平,甚至有的工程竣工结算纠纷直接导致一些企业倒闭。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垫资承包、拖欠工程款、阴阳合同、虚拟工程量清单、现场乱签证、工程质量低劣等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穷,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竣工结算中的司法鉴定难度。从实践中总结工程纠纷的性质,可以说,结算纠纷涉及的因素更多,很多结算纠纷往往还是旷日持久,对合同双方都造成严重损害。

一、工程竣工结算中常见的经济纠纷成因

可以说工程竣工结算之所以出现经济纠纷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合同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违约造成的。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工程合同的复杂性,加之建筑工程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工程违约的现象也异常复杂和多样。有些情况是主观违约造成的,但有些也是因为不可预见的客观和偶然因素导致的违约。如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时工程价款的结算;以及因违约索赔而产生的结算纠纷等。合同无效通常是由于违反了强行性规范中的效力性规范而被确认为无效。违约索赔的情况较多,如发包人未能提供施工进场的条件、擅自更改设计、未按工程进度支付进度款、工程材料不能及时供应从而造成停工、窝工等情形,承包人最终都以工程索赔的形式加入工程结算书中,但发包人不予认定,从而产生纠纷,这种纠纷在建设工程结算纠纷也比较常见。从可控因素考虑,我们主要从建筑工程合同价格约定因素方面分析工程结算的经济纠纷。

1、价差争议引发的经济纠纷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包干价”、“包死价”合同,即固定总价合同,但在结算时,当事人往往提出价款变更要求,在合同方商谈无解的情况下便产生经济纠纷,这种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价差争议”。价差争议产生的本质因素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周期内由各种市场及政策等因素引发工程材料的价格起落造成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虽然约定工程价款实行固定价结算,但合同履行期内,一些突发的市场因素,或者由政策出台导致的行业调整很可能引发工程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远远超出风险范畴。在合同双方约定不足的情况下,最终引发纠纷。所以合同方在合同签署时对有可能出现的影响价格的因素考虑是否周全,合同中对这种价格风险的约定是否全面和具体将直接影响这种价差争议的程度。建筑工程造价受物价浮动等外部因素影响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工费、材料费、施工设备费、运费等造价考虑项目的变动大到无论是业主或承包商无法承受的地步,且施工合同本身没有约定调整机制,则经济纠纷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2、量差争议引发的经济纠纷

在总价合同计价模式中,合同双预先约定的固定总价通常会对应一定的工程量,但由于计价模式的局限性,合同签订时,有可能对工程建设期内出现的一些不可预见的工程量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工程量与工程结算的“量差争议”,从而引发经济纠纷。所以如何界定工程量的变动与工程固定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工程量变动的合同约定就变的较为关键。工程结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量差争议,即使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按固定价结算,但因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变化,通常不纳入固定价涵盖的风险范畴,一般在当事人要求根据工程量变化部分按实结算的予以支持。

二、工程竣工结算中主要的防范对策探讨

1、建设工程合同计价模式的正确使用

建设工程合同计价模式一般有总价合同与单价合同两种。总价合同通常是由合同双依据工程标的预先确定的建设工程的总价,在该价格内承包单位要完成全部工程施工内容。通常情况下,在没有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发生的情况下,工程量和合同总价都将维持不变。单价合同则是根据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图纸资料所列出的各分项工程量表确定的各分项工程费用,再累计计算总价。为了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价格合理科学,合同双方在确定合同计价模式时要首先考虑工程的体量和复杂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再确定采用何种计价模式。如果是标准化工程,由于有可供参考的样板工程总价范围,在工程材料市场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总价合同计价模式;如果工程体量过大,且工程项目计价考虑因素众多,且没有参考工程的情况下,为避免因造价差异过大,可考虑单价合同模式,从而分散造价风险,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结算纠纷。

2、工程量清单结算纠纷的避免措施

避免工程量清单结算纠纷问题,首先是要确保结算的工程量的合法性。这就要求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也规定,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图完成发包人委托的工作内容,对承包人超出设计图纸范围和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多做、返工增加的工程量,工程师不予计量,造价工程师不予计价。

其次,由于清单计算工程量与定额计算工程量及现场实际施工量不完全一致,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综合单价是针对清单工程量的报价,而不是针对定额工程量及现场实际施工量的报价。因此结算变更工程量的计量及计算必须是根据《计价规范》的规定计算的工程数量。也就是说,计算结算的工程量的方法也要合法,不能脱离《计价规范》相关计算规则的规定,直接采用工程变更产生的现场实际施工量与清单单价进行计算。

第三,在工程量结算中,采用合同中已有的、能够适用或者能够参照适用的价格是比较公平合理的。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或价格有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套用,即从工程量清单上直接拿来使用;二是间接套用,即依据工程量清单,通过换算后采用;三是部分套用,即依据工程量清单,取其组成价格中的某一部分使用。无法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或价格时,应采用补充套用的方法计算,即参考类似工程及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定价方法,重新补充确定价格后采用。

第四,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费用调整应该提前预计,并在合同中对于因实际工程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措施费用的增减约定费用调整计算方法,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计价原则及方法,以免纠纷的产生。

最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造价专业知识水平也是避免工程量结算纠纷发生的一个途径。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造价专业知识水平,避免出现重复计算工程量、重复计价的现象。另外,招投标双方还应在合同中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范围有明确而具体的约定,特别是约定现场签字人的权限范围和效力,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结算时由于工程签证单上的各种不同签证引起的推诿现象。

参考文献:

[1]辅文靖.议建筑工程合同中结算纠纷及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5):166.DOI:10.3969/j.issn.1001-828X.2011.05.137.

篇10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依法清收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2-0047-02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t present, 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re puzzled by clearing and recovering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lowering non-performing assets proportion. Legally clearing and recovering non-performing assets is the main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owering non-performing assets proportion. In the present credit and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of China,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make their advantage of vertical administration, improv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economic dispute cases by integrating man power resources, explore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of specialized clearing and recovering,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market -orientation management and find a solution to the low benefit of legally clearing and recovering non-performing assets.

Key words:stat-owned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legally clearing & recovering

不良资产清收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难点。近年来,随着各行新增不良资产涉法清收问题增多和存量不良资产清收空间逐渐缩小、难度增大,依法清收工作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依法清收工作中,由于各行特别是基层行普遍面临着缺乏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在当地法院诉讼案件中地方干预多,在上级法院诉讼案件中各自协调、处理分散、效率迟缓,各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胜诉未执结金额高、诉讼费垫支金额高、案件损失金额高而收回率低的“三高一低”状况,全辖依法清收的专业层次和整体效益亟待提高。对此,在管辖行层面上积极探索资产风险管理、不良资产经营、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相结合的清收路径,着力构建大经营专业化绩效拓展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法律事务人员的专长作用,深层推进不良资产的专业化追偿,实施集中强化依法清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中强化依法清收的内涵

集中强化依法清收,是指在落实各行现行相关专业管理制度、要求不变的基础上,按照系统原理,以管辖行为主、当事行为辅,整合辖内法律人才资源,在特定层面、环节集中处理相应审级法院以银行为原告经济纠纷案件的不良资产依法清收模式和专业工作。

二、集中强化依法清收的组织机构

整合或依托管辖行法规、风险、资产经营部门组成经营性、服务性、专业性相结合的依法清收机构,集中本级辖内具有法律事务、风险管理、资产经营管理专长的人员,专业从事依法清收保全工作,提升资产风险防范和经济纠纷案件处理层次。案件量大且内部法律人才缺乏时可从本行律师库或所需专长人员中临时弥补。

三、集中强化依法清收的层次范围

根据银行相关管理制度,按照各行经济纠纷案件转授权限和人民法院系统民事案件管辖权限对称、结合的原则,相应管辖行依法清收机构可集中以下四类属本级行管辖权限的经济纠纷案件。

1.超过当事行转授权限的经济纠纷案件。

2.超过当事行所在地法院管辖,在上级法院审执的经济纠纷案件。

3.当事行因原审判决不公需上诉、申诉至上级法院的经济纠纷案件。

4.当事行在本地法院执行不力,需提级执行或异地执行的经济纠纷案件。

符合上述范围的经济纠纷案件,在做好案件及诉讼费垫支清理的基础上,按拟诉、已诉两类分别集中、处理。

首先,当事行拟诉的案件。按规定经调查、审查、审批、移交后集中管辖行依法清收机构全程处理。

其次,当事行已诉的案件。移交上级法院的遗留案件或须提级执行、异地执行的案件,应提供相关担保手续、保证期间执行期限的证明材料、审执阶段的法律文书、借款人及担保人现期财产状况、未审结未执结的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其中:①属内部员工案件,实行自愿移交,经管辖行依法清收机构审查同意后接收。②属外聘律师案件,当事行移交需上报双方解除原《委托协议》的书面文件,或上报双方同意变更委托条款的补充协议或修改协议,并报审实施。

四、集中强化依法清收的程序

为全面、科学、规范、高效推进依法清收工作,对管辖行集中的经济纠纷案件,应实行以效益为目标的专业化、全程化、规范化、精细化和责任制管理,按以下程序运作:

1.拟诉调查阶段。由当事行根据管户信贷档案等负责调查、收集完成,向管辖行法规或风险部门报送《拟诉调查报告》并附全部证据材料。主要内容包括:诉讼时效、保证期间时效的证明材料(最后一次必须提供),担保手续的有效性、合法性,借款人、保证人的经营、财务、可供执行财产情况,预计可清收资产处置变现金额等。上报期以预警信号和诉讼时效、保证时效为限:债务人、保证人有逃废债现象的随时上报或先保全后上报;一般案件至少于诉讼时效、保证期到期一个月前上报;重大疑难案件至少于诉讼期、保证时效到期两个月前上报。

2.诉前审查阶段。由相应管辖行法规或风险部门完成,同级行依法清收机构前置介入,根据报送拟诉案件材料,从事实证据、法律法规、管理权限、预测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审查,主要包括诉讼时效、担保时效,诉讼主体审查,证据是否充分,案件处理权限,诉讼成本及预测效益等,并按三种情况分类限期处理。

首先,对证据充分且具有可诉性的本级行权限内案件,自签收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批,重大疑难案件20个工作目内完成审查审批。其次,对证据不全的上报案件,及时退回当事行限期补充材料,补报确认后同上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批。再次,对预测匡算收不抵支的无效益案件,暂采取非诉方式下达《法律事务提示函》、《法律事务督办函》提出指导意见,由当事行负责监测保全。

3.诉讼追偿阶段。由相应管辖行依法清收机构专业化追偿,全程精细化管理、市场化处置,当事行和相关部门搞好配合。

立案环节。依法清收机构自签收经审查审批后案件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立案前应逐案研究制定诉讼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事实认定证据分析、法律适用、诉辩要点、法官选择、注意事项、结果预测等。立案时要积极联系法院缓缴诉讼费,以减少垫付资金的额度和期限。

审理环节。立案后依法清收机构应做好庭前准备工作,适时掌握案情动态,并按时提交证据,如有必要,当事行应派管户经理、风险经理或其他了解案情人员协助出庭。庭后要及时保持与经办法官的联系沟通,跟踪了解审理动向,在全力维护本行合法权益前提下促进法院快审早判。如有结论性意见(如一、二审判决书,调解书等)应及时联系,反馈当事行和本级行法规部门。

执行环节。是实现债权追偿、提高诉讼效益的关键。法院裁判的法律文书签收后,依法清收机构应适时申请执行,着力探索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左右互补的专业化、全方位、立体型执行模式,加大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即对外联系法院实行专题部署、限期执行、提级执行、异地执行、定员集中执行,联系相关中介机构公开招标、风险委托执行等;对内启动责任追究、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当事行及相关部门、人员通力配合,进一步查找、收集借款人、保证人的财产线索。并视案情采取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主张优先受偿、提出参与分配、行使代位权等多种追偿措施,最大限度地清收保全本行不良资产。

处置环节。对集中依法清收的非现金资产依法清收机构应及时协调执行法院尽快评估、拍卖、清场;对执行法院暂未拍卖出的非现金资产,依法清收机构应建议执行法院扩大范围、渠道与有权行招商引资或联合评估拍卖;经上述程序仍未拍卖的非现金资产,依法清收机构应督促执行法院及时裁定为本行抵债资产,由有权行认可的中介机构评估后集中批量公开拍卖。

结案环节。案件终结后,依法清收机构应及时将所办案件全宗材料进行移交,由法规或风险控制部门、当事行按相关规定进行系统录入、档案管理等。

五、集中强化依法清收的配套措施

为降低诉讼成本费用,提高案件处理效率,解决以往各基层行在上级法院处理、协调案件及到管辖行进行案件报批、外聘报批、垫支报批等往返奔波、延时耗力的分散状况,统一采取对外以管辖行为诉讼主体办理案件,对内实行归并所属行“集中收支垫付,分别建立台账,逐案轧计损益,核拨清收资金”核算案件的综合提升经营管理模式。

1.集中收支垫付。依法清收机构集中办理各当事行案件发生的受理费、保全费、评估费、执行费等规费,暂由本级行财会部门在“垫付诉讼费”科目统一垫支,以法收回的货币资金先划入本级行“其他应付款”科目。

2.分别建立台账。管辖行财会部门统一在上述科目中对各发案行分别建立经济纠纷案件诉讼台账,明确专人管理,做好收支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