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61-01

一、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今社会,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计算机职业教育院校不断增多,怎样使院校的教育水平能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并让在读学子不为今后踏入社会找不到机会而发愁,这早已成为众多计算机职业教育院校思考的最关键问题。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其实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桥梁。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科学的教育方针是高职计算机院校未来的发展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高职计算机院校的发展口号。正确处理其增长的数量、保证教育质量、稳定发展速度和增强教学效益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所谓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主要是希望高职计算机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要太过单一,除了计算机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从战术措施和发展战略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对政治、文化、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也深有影响,两者缺一不可。

(三)计算机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

职业教科书广泛的应用过时的内容和不符合现实需求的技能等,导致不能很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因此,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不能满足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的形式,学生上机操作一般只是为了调试程序,完全达不到实践的目的,虽然学生上机操作过,但只是形式,并不能提高学生利用程序审核、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程序设计要求有所提高,就现在的考核来看,处理信息,使用适当的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体现,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法编程和调试,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注重课件的设计

随着电脑技术的推陈出新,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要从课本里提取精华并设置多媒体课件,以此让学生们能尽可能快的吸收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指点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完成其它相关课业。在选择多媒体课件内容时,应在原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将原有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的社会实践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太过时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缩紧或删除。由于大量的信息走进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课件应在对文本绘制的同时,多增加生动的图形及动画信息,用更生动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的好奇与兴趣。

(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一些纯粹理论的东西是大多高职学生难以接受的,有些甚至对其产生了逆反心理,但是他们对工作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实际还是很感兴趣的。在实际培训课程中如果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多进行实际的操作可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实践教学应注重系统性、及时性、科学性,我们必须继续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大幅增加的实际操作培训和类似生产工作的目标和能力,减少了验证性实验项目,传统的教学示范,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有了实际应用和现实操作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的毕业生将直接面对管理和生产的第一线,在计算机领域负责将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或直接应用高等技术到生产中去实践。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于教育行业一直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这可以说是我们教育行业存在那么多缺陷的导火索,如果构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并明确教育中的经费来源,这便可使我国高职计算机的教育包括其他教育行业能够有法可依,从根本上做到依法治教。同时,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育当前处于发展的起步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应给予一些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例如,审批专业设置,更灵活广泛地应变招生政策,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则可以跨地区招生,并能与异地的高职院校实行联合办学,对某些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实行“双向专科”的教育办学试点等等。

三、总结:

其实我国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萌芽阶段,但这种发展将会是持续不断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是相对比较难学难教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更多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基本技能和能力,学习这些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论高职计算机教学设计[J].学园:教育科研,2012,7:45-45.

篇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那智障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智障孩子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关于office软件的应用?是关于photoshop图片的处理?还是关于鼠标、键盘基本操作?因为没有指定的智障班级所使用的教材,所以我刚开始时不知从何下手,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课堂实践,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

智障学生一般按照他们的智力情况分成三种:轻度智障学生、中度智障学生和重度智障学生。所以对他们进行教学的内容也要相对改变。

对于轻度智障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他们的兴趣爱好,特殊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他们可以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比如玩QQ、看电影、玩4399小游戏等。针对这类学生,我就注重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热情,让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游戏、QQ,使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画图并且处理,比如文档的使用及美化。九年级的王同学,他对于计算机比较熟悉,可以熟练的跟人用QQ聊天,并且会打常用的字,也能从网上下载软件并安装此软件。对于他来说已经可以在课堂上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可以帮助程度差的同学。但由于智力的缺陷,使他们在网上与人交流的防范和网络的安全意识几乎为零,所以我就教这类学生上安全的网站,学会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并能下载并安装防毒软件。而且这类学生对输入法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QQ拼音”“搜狗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纵横输入法”到底哪种才真正地适合他们呢?经过我多次实践与观察,我选择了“QQ拼音”跟“纵横输入法”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他们打字的准确率与速度。

中度智障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弱,所以我只要求他们可以熟练操作鼠标及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因为在他们脑子里往往显示器就是电脑,计算机的用途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窍不通,只是模糊地知道有很多人在用,所以我跟他们讲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用途,让他们对计算机有基本的了解。

七年级有个小女生,她对于4399里面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上课最喜欢的就是后半部自由时间,打开IE浏览器,搜索到,然后找到里面的4399小游戏,接下来就沉溺在她的世界里。别看她现在可以干练地打开网页,你要知道她刚开始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叫“老师、老师”,而我的用途就是帮她打开4399的网页。因此我想了个办法。首先,我帮她设置4399小游戏这个网址为首页,这样可以让她轻松地打开IE浏览器。过了一个星期,我再次设置这个网址为首页,然后教她从这个网址里找4399小游戏,最后我设置百度为首页,让她自己搜索。这样训练下来,如今她可以熟练打开IE,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游戏网站了。

这一步骤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那么简单,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OK了,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只能这样一步一步来训练智障学生使用2345这个网址导航。因为网址导航里面的内容很多,可以找到吸引学生的音乐、电影,所以我觉得2345网址导航是很适合智障学生所使用的网址。

重度的智障学生是每个老师最为费心的,而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重度的孩子。按照如今的形势,重度智障学生慢慢地会在我们智障学生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将会成为我们特殊学校的重点教学对象,所以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也将逐渐成为重点。

在计算机课中我们能教他们什么呢?又能怎么教?如何教?我很头痛,也很苦恼。因为他们往往不会动手,一节课可以一直盯着屏幕看。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提不起任何兴趣。九年级的张同学在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的时候,手拿着鼠标,然后眼睛看着显示器,从讲台上看下去,她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但是当我下去看她的显示器的时候,我快要晕了,她面对的显示器居然是关着的。

对于这类学生怎么用计算机去吸引他们,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呢?

除了这三类学生,还有几种情况存在,比如自闭、多动等,以及手部肢体不协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我们计算机课程中是最困难的教学对象,因为计算机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我们的手部动作来完成。而这些学生的分布很广,往往轻度、中度、重度三类智障学生中都会有手部肢体不协调的人在。

篇3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完善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针对学生操作使用能力需求,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篇4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应用设计;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高职:高等职业学校的简称。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及以上。

一、高职计算机中的项目化教学

(一)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在专科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也是组成我国高等职业教学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大学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的,对高职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高职计算机中的项目化教学要完成的教育目标

1.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情境,是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方式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实际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了解到项目所包含相关知识内容,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加深理论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操作的实践力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是帮助学生转变职业角色的有效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完成项目任务的成就感,进而可以强化学生对职业核心的认同感。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从单纯的学生较色转换成职业工作者较色的能力,有效杜绝学生出现迈向社会,变得不知所措的情况出现。

2.高职计算机中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当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里,完成项目的任务的过程中,也会有效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培养学生日后迈向职场,面对社会是十分有必要的。

3.高职计算机中的项目化教学可以帮组学生掌握职场的基本素质

很多研究报告都表明,很多学生迈向社会在最大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角色转变的不及时,同时还来源于学生本身满足不了,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职场素质的要求。然而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基本职场素质。

(三)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中,老师的角色

教师是项目化教学中的关键角色。虽然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人。但是教师,在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承担指引学生方向,调整学生在进行项目任务时的节奏,掌控掌控学生在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的进程。一旦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或者理论上的困难,教师要及时予以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教师要严格跟进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过程,确保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整个过程,不会出现的南辕北辙的情况。

二、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应用设计

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涵盖了多个环节的学术体系。为保证项目化教学,提高高职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时间的能力。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项目化教学应用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下手:

(一)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项目选择设计

项目化教学的应用设计,要保证项目化教学,可以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发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职场适应、沟通等能力的作用,我们必须保证项目化教学设计,在项目选择阶段保证所选择的项目,具备科学性、合理性。选择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的项目,完成我们告知计算机项目化教学。要求我们高职计算机教师,要对教学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进行缜密的调研。选择项目化教学项目时,保证所选项目可以涵盖其中。所以我们可以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选择的理论依据;将项目化教学所选择的项目,是否具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项目设计的可行性依据。只有项目化教学,所选项目,具备理论依据,和可行性依据的要求,这才是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要设计具体的职能小组

教师选定项目之后,要根据项目本身设计出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并将项目设计目标分成不同的项目任务。当完成了项目任务的设计工作时,教师要针对项目化教学的对象也就是高职学生本身,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行任务小组划分设计,在进行任务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争取所划分小组内知识水平均衡,组内人员性格特点均衡。为了保证项目化教学,能够最终实现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目,也是为了保证教师对项目化教学控制力度,在设计划分小组之后,分配小组任务的同时,从任务小组中选出一个“项目经理”要求“项目任务”由“项目经理”负总责。教师只要监督“项目经理”就可以实现,掌控项目进度的目的。

(三)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要项目实施设计

当分组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整个项目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总体说明。想学生们阐述实现项目目标的理论依据。并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会产生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说明。对项目的总体目标的说明结束后,教师要召集各个项目任务的“项目经理”,强调完成每个项目任务,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对各个项目任务中的个别问题,进行强调。要求,“项目经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调动起组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组员的配合热情,对项目任务的进展情况要向知道老师如实汇报,确保指导老师能全面了解项目的总体情况。

三、总结

为验证高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意义,我们针对某高职院校的,2011级计算机二班的学生进行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化教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学生不但实现了,完成项目任务的目标。而且多数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对行业的认知,以及职业使命等。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素质等也得到了有效培养。由此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这一手段,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争取合理项目化教学设计,实现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化素质的目的。只有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进而实现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子毅,吴玉红.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篇5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word自选图形 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实施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共同在电脑实训室边做、边探索、边总结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设置成任务。教师设计任务,让学生思考、分析任务,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资料,经学生讨论、合作和综合,通过完成任务的实施,促使掌握知识、操作技能与素质教育的一一实现,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课程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以“word自选图形”知识教学为例,教学对象为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节课。

1.设计理念。中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专业理论为操作技能服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激发求知欲望,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演示、讲授,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小组成员中的探究发现、讨论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从而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开放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互补,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教学对象分析。此阶段的学生对所学课程好奇心较重,他们急于表现自己,能够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但综合运用能力尚有欠缺。前阶段他们学习了Word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文字编辑、艺术字的应用,但他们的能力参差不齐。

3.任务目标。

4.教学媒体。本课是在计算机实训教室中完成,要求如下:一台教师机,并安装有电子教室系统,有利于控制学生机,实现教师演示、指导、作品提交及作品展示;足够数量的学生机,能满足每位学生单独操作一台电脑,并安装有电子教学系统,用于听讲教师授课和收看操作演示并上交作品;接通网络,有利于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完成上机任务;用于授课的课件,课件主界面有“图形绘制”、“图形添加颜色”、“图形叠放层次”、“图形组合”、“本课任务”、“作品欣赏”六部分,其中“图形绘制”包括“图形绘制”、“图形调整大小”、“图形调整外观”、“图形移动与旋转”、“图形添加文字”, “本课任务”分为子任务和综合任务。

5.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word自选图形”授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诱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本次课主要分为子任务和综合任务。学生在分组的前提下,每位小组成员操作任务,可小组讨论,通过探索、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老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技能更明确、更系统。

三、任务驱动法在“word自选图形”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具体步骤如下:

总之,经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任务驱动法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设计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种教学法还有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例如如何控制任务实施的时间,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在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该课程经过多年教学的积累已形成了多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基本情况如下:1.使用统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自教自考或参加某种证书考试。2.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3.使用NIT(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教材或统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按NIT的模式组织教学,参加NIT模块化考试。4.使用OST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教学,参加OSTA证书考试。由这些教学模式可以看出,职业学校一直在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也先后引入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法。

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却感到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既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没有获得灵活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除了目前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之外,我们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教材系统性较好,但实用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看书;NIT、案例和项目的教材往往缺乏系统性,书中实例不够生动或实用性差,特别是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情景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2.学生的上机内容缺少吸引力,练习操作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上机任务不够饱满,导致学生上机时上网、玩游戏现象严重。3.教师对学生上机效果难以控制,较难实现对学生的过程考核。虽然,任务驱动法、BTEC教学法设计了过程考核的方法,但并不适合目前我们教学现状,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而证书考试往往把教学带上为取证而学习的“岐途”。4.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未能渗透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今天所学”即为“明天所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等职业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7月启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项目。项目的实施先从教材建设入手,以真正实用的教材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最大程度的解决教学、考核和实际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制定教学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通知》,建设类职业院校积极响应、认真研究,相继重新制定了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希望通过新方案培养出更加适合施工、生产、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是在宏观上为人才培养制定了好的方向和规划,而能否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上,因此,课程的教改也必须跟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打破,才能真正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指导思想。

1.模块化与项目化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种类繁多,从教材的基本形式上分类,有传统章节式、模块任务式、案例式和项目式教材。教材的编写思想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如何既保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任务、案例和项目的实用性,这是我们这次教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将模块化和项目化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思路。

2.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这次教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决不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特别是要与项目教学相结合,通过把完整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使学生既感受到项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又使学生清楚自己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提高教材的课堂实用性。

3.通用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多年来其基本教学内容已形成,国家和行业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教学大纲,虽然近几年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介入,但教学内容变化不大。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知识渗透于基础课已成趋势,因此,本次教改的一项目标就是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通用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4.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生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对学生的德育和职业教育要体现在他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之中,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日常教学中体现这一点,这也是本次教改的内容之一。

5.过程考核和证书考试相结合

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传统的考试形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职业教育,过程考核才更加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同时从学生就业的需求出发,我们应该探索将过程考核和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新的考试模式。鼓励将社会或企业计算机应用证书考试的要求和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例如国内的各种计算机证书标准以及知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认证标准等;这样既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也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三、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

遵循本次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尝试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分成上、下两册;上册采用模块任务式的结构,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基本操作能力;下册采用项目任务式的结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教材上册为基础教学模块,共设八个教学模块,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教材下册为项目实训教学模块,共设六个教学项目,其中三个通用项目,三个专业项目,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设计和实施

1.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自身德育修养三方面均得到培养和提高,实现职业教育所应完成的基本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导教材为课题组编写的专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教学目标为系统化、模块化地为学生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为:观察相关知识动动手小结想一想。下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建筑版),教学目标为综合化、项目化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学习小组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为:搜索和观察设计方案确定制作讨论和交流反馈和评估。本课的辅助教材可根据各校所选择的相应的IT证书考试来确定,如教育部考试中心NIT模块教材、劳动部职业技能签定中心OSTA教材和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教材等。

2.教学安排

本课程建议安排二个学期开展教学,建议总学时为160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可依据各校的具体教学安排情况增减。第一学期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其中前6个模块为必修模块,后2个为选修模块,每模块中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各模块间的教学先后顺序在不发生知识衔接问题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模块教学课时分配建议。第二学期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其中项目一、项目二、项目四、项目五为必修项目,项目三、项目六为选修项目,各项目的教学先后顺序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为了和专业课的知识有较好的衔接,建议三年制中专可将本学期的教学后延至第四学期进行,四年制中专可延后至第六学期进行,项目实训教学课时分配建议。

3.考核与证书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1)过程考核: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积累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时统计评定,建议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的60%;(2)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建议理论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实操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70%,建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40%;(3)证书考试:如果学校引进了某种IT证书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NIT考试、OSTA考试和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等,可用证书考试取代期末考试,但证书考试的内容必须涵盖《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的必修模块内容。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学年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21世纪初被引入到我国教育领域,主要是应用于职业教育,并对其做了一定的相关研究。例如,以Visual Basic程序语言为例进行的研究,探讨了适应高职教育的项目教学法体系,实施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1]。还有,以企业Web应用服务的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针对动态网站设计的主干课程,以项目教学法的方法重新规划课程结构等等相关的探索和研究[2]。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某项技能,并且与传统教学相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思想研究在国内高校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中较少。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近些年来普通高校不断扩招,使大学毕业生骤增;另一方面由于在普通高校中侧重培养科学型人才,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性能力欠缺,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从而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因此,面对目前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普通高校应该全方位地培养人才,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均衡发展,为其就业铺好道路。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将其引入普通高校的教育中,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设计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品为目的的任务[3]。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图1所示,项目教学法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在项目教学设计中首先是情景设置,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划分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进行评价。

图1项目教学法涉及的方面

基金项目:2009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09-2-010)。

作者简介:王晓霞(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与远程教育;唐雁(1965-),女,教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第二步制定计划;第三步实施计划;第四步检查评估;第五步归档或结果应用。

在评价方面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为标准的评价学生成绩的做法,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完成项目情况为依据。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组的自评和互评;另一方面是由教师对项目组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优缺点的评定,指出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总结各项目组的特点,使项目更加完善[4]。

由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和内容可以得出该教学方法的特点为:

①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② 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技能结合起来;

③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④ 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能掌握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

⑤ 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显示,师生能共同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果。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2.1原则

项目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教育中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时应体现五项原则:

①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②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③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课堂与实践经验并重。

④ 培养方案中以科学知识为中心转变到知识与能力训练并行。

⑤ 任务驱动原则。

2.2项目教学法与学年设计相结合

学年设计是对大学生在一学年内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与升华。在学年设计期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关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年设计,通过学年设计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进入社会和就业铺设道路。

学年设计多被应用到高校大三的教学计划中,常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除了在计算机等偏重操作型的专业外,在艺术科目中也有所体现,例如2009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含设计)征稿活动。但是将学年设计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如何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2.2.1项目教学法与学年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

普通高校的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普通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偏重科学理论的学习;而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使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发展潜能,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5]。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项目教学法可以直接与课程相结合。而在普通高校的教育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必须在一学期或学年内讲授完课程知识点,如果将课程与项目教学法直接相结合就会占用大量的上课时间,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恰当的结合方式。

在我校,教务处规定学年设计在本科教育中通常占1学分,一学期教师有18个指导课时,平均每周有一课时来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施。因此项目教学法以与学年设计相结合,将项目作为一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就可以不必占用太多上课时间。教师布置项目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独立解决项目中的一些问题。

2.2.2项目教学法与学年设计结合的方式

学生的学年设计可以设计成学生运用该学年所学的课程内容制作成一个项目产品,从而对其加以评估。将项目教学法思想引入高校教育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学年设计中,根据高校中计算机专业不同学年所学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个项目,由学生完成,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结合时可有两种方式。

(1) “作品法”。该方法是教师拿出一个完成的项目,让学生照着做。主要适用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操作的经验不足,因此适用于该方法。

(2) 项目“招标”法。该方法适用于大三等高年级有一定知识储备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该方法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项目招标法的步骤

具体步骤:

(1) 由该学年学生的任课教师选取和制定项目,这是项目教学的关键。项目制定之后院系针对项目进行招标。在选取项目时应考虑几方面的因素:①根据本学年学习的内容,设计的项目应包含并贯穿整个教学内容;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选取项目时要难度适中,不宜过难或过于简单,应该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克服困难完成项目。

(2)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小组接到项目之后共同交流协作,进行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遇到困惑时可以咨询教师的建议,将总体设计制作成标书,进行竞标。

(3) 评审团对学生小组的标书进行审核,选出中标小组。中标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是一学年)共同探讨交流,按照标书的计划实施完成项目。

(4) 到学年末,由院系举办项目验收活动,中标小组向评审团(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作品,同时向评审团讲解自己项目作品的设计思路、素材收集情况、项目的创新之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通过学生展示与讲解,最终由评审团进行评估(从项目的创新性、实际可操作性、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同时结合学生对项目的投票推选,对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估,并给出成绩)。

(5) 教师带领该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的总结,对“中标者”的项目进行分析,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倡导大家学习优点,改进不足之处。院系将项目作品归档保存,如果作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向实践中推广。同时对其优秀的作品给予中标小组奖励,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做出更多高质量、实用性强的项目产品。

3项目教学法与学年设计相结合实例

我校(西南大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采用与学年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中选取自动化专业大三(2)班级为实验班,试行该教学方法。同时选取大三(1)班为对比班,该班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授。选取学生正在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进行学年设计(以项目的形式呈现)。

3.1项目的名称: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设计

项目的课程来源: C语言程序设计;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应用的方式选取这个项目。

项目的主要内容(要求):编写一个程序,该程序实现输入职工工号和完成的产品数量,程序允许同一职工有多次输入,由程序对其完成的产品数量实现累计。程序按完成数量对他们排序,并确定他们的名次。按完成的产品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输出名次,同一名次的职工人数及他们的工号(工号由小到大顺序输出)。要求程序有序链表存储数据信息。

项目的制作时间:一学年。

3.2招标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招标采用公开方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选取中标者。

3.3投标资格

计算机自动化专业大三(2)班的学生,以小组(3~5人)的形式公开竞标。

3.4招标计划

自招标公开发出至月末,期间为中标小组制作“标书”(程序设计的组成图和流程图等)的期限,至学期末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评估。

3.5项目的评估标准

(1) 教师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看其完成的程度。

(2) 系统最终必须经过上机调试,要有程序运行的结果,根据运行结果进行评定。

(3) 系统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4) 向评审团展示系统时讲解大方得体、思路清晰。

3.6归档或应用

将中标小组做的系统保存,根据制作的情况可以考虑应用到实践中或被教学管理系统借鉴。我们通过在计算机自动化专业大三(2)班学生的学年设计中加入有关C语言的项目式学习实践部分,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发现:与未参加学年设计项目的大三(1)班的学生相比,经过制作标书以及项目实践的学生,对C

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把握,同时培养了他们对软件开发工作的兴趣。

4结语

随着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工程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而项目教学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项目的制作激励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本文所提出的项目教学法与学年设计结合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如何将学习的理论付诸实践即指导和服务实践。因此该教学模式既保证了普通高校教育对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要求,又兼顾了社会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设计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为其以后顺利完成工作中的任务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学卿. 程序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9(2):98-99.

[2] 冯小辉,汪临伟.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7.

[3] 韦大宇. 浅谈高职“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教学法[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7):219-221.

[4] 谭方勇,于复生,沈萍萍,等. 项目教学法在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课程链中的应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82-85.

[5] 南海.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J]. 职教论坛,2005(34):4-7.

Project Approach Applying to the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Combined with School Year Design

WANG Xiao-xia, TANG Yan, ZHOU Zhu-rong, HUANG Zhi-xing, YANG Mi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715,China)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计算机设计类;专业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41-03

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的课程属于实践训练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体系,技能的训练以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前导,在形象思维层面上非常注重对学生美学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美学形象上的感受、体验以及美学素养的积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强调电脑软件平台操作的熟练性、实现意图的明确以及实现效果的评判,在设计作品中又非常强调美学理念的表现力和公众的可接受性,在抽象思维层面上强调把作品的设计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对视觉空间想象力、形象表现力、图形图像评判认知能力、语言智力、逻辑智力、音乐韵律、人际沟通智力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简单的灌输式的教育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如何进行让学生参与性强,并能自主积极训练的素质教育是计算机设计类改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1,2]。

体验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形象化,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模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其精髓是老师不轻易给出问题的结论,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在预设的体验环境和氛围中借助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体验或知识体验,发挥想象力,流露情感,表现感受,讨论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在老师主导启发下利用群体的知识体验认同,主动收集分析问题的思维点和知识点,提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具有学生的参与性强,知识体系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紧密,容易被学生接受,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特点[3-8]。其理论思想和实践模式在教育学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有较高的探讨价值,本文旨在做一些探讨,为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上的应用类型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可归结为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等基础上,引导提升成涵盖设计视角、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在课余又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知识上的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形成专业素养,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贯穿在整个计算机设计类的课程教学体系中。

(一)情感体验

主要指计算机设计类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先入式”的对已有的好的设计作品及设计要素(线条、平面、空间)、环境、美术作品、图片以及作品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感受体验和美学认知的心理倾向的积累,在与这些事物经常性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色彩、线条、平面、空间感、质感、构图、作品效果的愉悦性等建立起简单而朴素的认知和美学倾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美学认知和专业素养,培养起正确的美学表达方式对后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完成设计作业或参与项目中就会带有思维的活性,使作品具有灵性,而不是技法上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实现。

(二)形象体验

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

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12-16]。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

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16]。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8,17-19],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教学体系中的系统化应用,需要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以及职场体验五种类型的有机结合,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比传统的“灌”式教育更符合计算机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也要看到,这需要在整个教学体系上加大改革力度,给予更大的软硬件上的投入,需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也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具更高的教学热情和事业心,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教案。

参考文献:

[1]王礼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11):22-22.

[2]祝朝映.五段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9):98-99.

[3]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海滨.体验式教学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2011,(31):181-1,82.

[5]刘爽.体验式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1):93-94.

[6]周觅.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演讲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14(5):66-68.

[7]王志红.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6,(4).

[8]梁东.以就业为导向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实证研究[J].长江论坛,2011,111(6):86.

[9]费娜,原英.生态体验式教学在妇产科课堂中的应用[J].教学探讨,2011,29(20):94-95.

[10]史燕.论体验式教学理念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66-267.

[11]王洪亮,王丙丽.体验式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173.

[12]周觅.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演讲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4):66-67.

[13]陈丽丽.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的尝试[J].新校园,2011,(8):178.

[14]朱浩亮.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9):186

[15]顾俊锋.美术学科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组织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6):234.

[16]胡忠艳.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J].文学教育,2011,(8):150.

[17]刘爽.体验式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10):93.

[18]李松,夏维奇“体验式教学”在《民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6):140-141.

[19]丈军,贾立敏.体验式教学在《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2011,(17):58.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教学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udy

Feng Tiejun

(Zaozhuang KeJi ZhiYe XueYuan,Zaozhuang2775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computer course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tatus quo,pointing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with practice and then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teaching;Teaching platform

一、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由于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以及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网站设计缺少学生参与,重“助教”而轻“助学”。(2)资源较陈旧或堆砌,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下。(3)资源建设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指导。(4)项目设置缺乏交互性与协作性。(5)缺少传统教学的监督性和共同学习的气氛,很可能会使个体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无法坚持下去。

针对这些不足,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第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资源的个性化、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使网站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教学与互动并重。网络教学平台要使学习主体动起来,提高能动性,促使学习的主体能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能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第三,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引领作用,避免发生学习主线不清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原则

平台应用网络的互动性,利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把影视、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人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平台软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要求,适于全体师生,适于不同的教学情境;(2)开放性。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学计划、教材资料等信息在平台中体现;(3)交互性。交互方式多样化,使计算机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4)集成性。集成多种媒体介质、多种学习环境,管理控制功能也高度集成,形成一个完整体系;(5)便捷性。方便使用,操作直观,易学易用。

三、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平台由课程内容、在线学习、自测中心和互动交流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又由数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各自完成相对独立的任务,同时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程内容

1.课程介绍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内容主要是介绍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教学计划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利用指导思想、总体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任务、教材分析编写并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包括授课内容、教学进度和安排、以及授课时间和地点等项目。

3.教材资料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编写并教学所用的教材书目与参考资料。

(二)在线学习

1.网络课程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各种备课工具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并存储到网络平台中,或者直接上传外部工具编辑制作的讲义和课件,以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时调用和演示。学生可以浏览或下载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等内容。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预复习,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2.教学视频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教学视频资料,并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视频支持avi、mpeg、rmvb等多种格式。

(三)自测中心

1.练习习题。此模块是一个庞大的试题库,分成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单项阶段测试与自主学习子模块中的各单元阶段训练相对应,综合测试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综合计算机水平的终结性检测。

2.技能测试子模块。教师通过该模块上传上机技能操作测试软件,进而使学生能通过软件的操作测试其掌握水平。

(四)互动交流

1.在线辅导子模块。在模块中可以在网络上构建多个虚拟教室,营造师生互动的网络环境,比传统教室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为学员提供时间上更灵活,没有地域限制,更高效率通过共享通道、文件下载、网页协同浏览,还可以提供强大完善的应用功能,稳定卓越的系统性能为教师提供了互动式教学、课外辅导、课程答疑等多种应用模式,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直观真实的效果。

2.网络作业子模块。在此模块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和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

3.学习论坛子模块。此模块是一个集体交流平台,在教学平台中的任何用户经注册并审核后都可以到这里参加讨论。

四、结束语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和计算机网络两种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课堂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加快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速度,而且为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搭建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VB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随着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蓬勃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文化素养已经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均得到要求。教育部高教司根据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培养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育体系。“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为VB)这门属于第二层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正在普遍地被各高等学校列入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同时已成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怎样才能为非计算机专业师范

生开设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真正的让他们学以致用,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一、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起点低,教学课时少,实验课时少

《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就我院这几年生源情况,大部分师范生来自农村。新生中在入学时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上网收发邮件搜索资源的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或根本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更谈不上程序设计语言。

《VB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概念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的课程,在很多高校中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但设定教学课时却相对少。这样导致了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要么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压缩学生的上机课时,要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上机实验课时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因高校扩招,造成教学仪器相对短缺,也成为实验课时少这类问题出现的因素之一。

2.学习过程举步维艰,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VB程序设计》语言中概念抽象,学生在学习后难以理解、消化。对该课程学习方法困惑,相应的课外自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此外,《VB程序设计》和其他程序语言一样,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平常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个跳跃,这种跳跃过去一直是通过大量的练习,由学生自己自然而然感悟到的。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反复的挫折教育,不少学生在相对较短的学习周期内,无法逾越这个障碍,这样就造成挫折感一步步的加强,学习兴趣进一步下降,从而缺乏对该学科的认同感,最终产生了“作为一个非计算机尤其是一名师范生没有必要学习该门课程”的错误思想。

3.学习中重书本,轻实践

由于不少高校最终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课程的衡量标准。让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做好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复习指导书,就能学习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而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项目也总是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展开设计的,在实验教学设计的形式上,一般都是采用学生课前对书本预习实验,课中照搬书本完成实验,课后参考书本编写实验报告的方式。于是造成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能力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学用例的简单模仿上,自己单独思考、解决并编写出完整程序代码的能力远远不够;对于编写程序代码中的错误,不会运用调试去解决。

二、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和方法探讨

1.上好第一堂课

目前的大部分教材都是由对编程和《VB程序设计》语言很熟悉的教师所编写,虽然教材的编写者都假设“读者不需要任何的编程基础”,但是,教材的前面几章内容的组织却是与这个假设相违背的。若教师完全照搬第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组织第一堂课的教学必将导致出现前文中所谈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VB程序设计》学习的兴趣,应避免第一次课就开始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由VB开发的一些小软件、小游戏,比方说屏保程序、猜拳游戏等。这些程序选择上也必须考虑到设计的复杂性。最佳选择是:让同学们感觉有难度,却又觉得通过学习后能自己动手去实现它。也可以根据师范生的情况,介绍VB在Office中的使用,如怎样实现自动批阅word电子作业。使学生能认识到《VB程序设计》离他们并不远,将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有点。

对于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对象、类、任务等,合理利用一些与之相关的素材,采取直观演示法,以多媒体为中心,辅助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这样即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容量大的特点,让教学直观,教学难点和重点深入浅出,又发挥了在传统教学手段在解决学生现场问题上的优势。例如介绍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可通过黑板画图或其他方法给学生介绍存储单元,让学生建立起面向存储单元的思维模式:两抽屉A、B;将抽屉A先腾出来,腾出来的物品必须抽屉C先存着;再将抽屉B的物品放到A中,抽屉C的物品(原抽屉A)放到B中。这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掌握了这个算法,也使他们了解变量仅是一个存储单元的名字。

而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知识,如控件、分支、循环、数组等,可以使用引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进而引出案例的知识点,案例中所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引导他们采用相同方法或相类似方法去解决其他相近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让他们能对案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例如在上文提到的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求出Fibonacci数列(数列前两项为1,此后每项均为前两项之和)的第n项。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使得程序代码“C=A+B: B=A: A=C”重复出现,也为此后的为讲解程序循环埋下伏笔。

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利用好实验机房的局域网络优势,设计好实验课题。首先依据不同专业需要由师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教学任务确定后,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监控,利用大屏幕集体讲授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小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这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反复模式中,不但解决了点和面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不同的知识。例如判断回文数问题,不少学生根据定性思维:3位数是个位等于百位,4位数是个位等于千位、十位等于百位。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字符串函数来解决此类问题,比如利用StrReverse()函数。而在利用该函数的时候一般大多数学生因为直接用 Str(x) = StrReverse(Str(x))作为条件判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整数x转变为字符串的时候最高位会不会有一个符号位?如此将问题一步步深入、慢慢铺开,让学生逐步巩固数据类型,函数概念。

此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中的互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创立公共邮箱,建立学习论坛,利用QQ或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有条件可以考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进一

步巩固和加强对《VB程序设计》的理解。比方说:我院正在建设《VB程序设计》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将设立相

对应的栏目,包括课程录像、课程资源、教辅资料、实验实训等。并开设教学论坛,及时回答学生学习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VB程序设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师范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帆.基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要求与策略.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