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技术的区别

篇1

1医学影像学技术

1.1肺结核的X射线诊断。对肺结核患者进行X射线诊断是当前我国医院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是医学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组成。使用X射线诊断肺结核需要对肺部其它病症进行区分,这其中主要包括肺部肿瘤、肺炎、肺部寄生虫、支气管炎症以及其它特发类疾病等。虽然X射线在肺结核诊断中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技术,具有经济实惠、速度较快、辐射较低等有点,但是其对一些较小的病灶不能清晰的显示,对于早期的肺结核病变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和误诊率。1.2肺结核的CT诊断。对肺结核患者进行CT诊断是X射线诊断后的重要影像学技术,CT技术具有极高的影像分辨率,与X射线相比,能够清晰地判断更为细小的病灶和早期病变,对X射线的缺陷有很好的弥补作用。在使用CT技术进行肺结核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是对肺部弥漫性病症的区别和诊断,例如淋巴管癌变、肌瘤和支气管疾病等;第二是对间质性症状活动做准确判断,尤其是其中的纤维性肺泡炎;第三是在进行CT操作时要注意对结节性病灶做清晰化处理,为诊断提供良好的技术依据;第四是在进行穿刺或病理手术时,要积极通过CT影像进行辅助。除此之外,在使用CT进行肺部扫描时,一些患者也需要增强型操作,主要有血管性肺部病症、判断独立病变以及区分结核和癌症等。1.3肺结核的核磁共振(MRI)诊断。MRI在诊断肺结核中的应用较少,这是因为人体肺部的质子密度达不到MRI技术的要求,并且在诊断中容易受到气体、呼吸和心跳等方面的影响。但是从MRI技术的特点来说,其对肺部软组织的辨别能力远超过CT和X射线的水平,其各种影像的成像能够对病症的判断起到帮助作用,区别肺癌和不张区等。从当前我国医学水平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MRI技术的发展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仍然不够完善,其诊断的经济性较差。

2肺结核影像学技术诊断

在对肺结核影像学图像进行科学合理的观察后,对病灶进行辨认和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发生肺部病变的部位和扩散程度,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特征,肺结核疾病常见于患者的肺部上叶;第二是要注意病灶的形态和边缘情况,肺部病灶显示较为规整光滑则常见于良性症状,而病灶不规则、结节较多则常见于恶性症状;第三是要注意病灶的数量和直径,较少或较小者常见为肺结核或尘肺等,病灶较大则常为肿瘤;第四是对病灶的密度、回声、结构等进行辨别;第五是要注意判断病灶附近组织的变化。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区域、病史和从事职业等。

3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专业名。我国之所以在2006年出台政策,把同一专业分成两种不同的学年制去施教,目的是想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接轨。培养四年制的学生,为的就是这种学生将来可以专门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的,而培养五年制的就是将来从事诊断治疗工作的。我们不能否定国家这个做法,因为时代的趋势确实是需要把各方面的人才分开,而去专攻某个专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采取医学影像学技术进行肺结核诊断有较长的发展时间,从X射线技术应用于肺结核检查后,CT和MRI等技术也出现在平民百姓的身边,上述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对肺结核的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也是各大医院用于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技术。在肺结核患者的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包括其初步诊断、治疗到康复都需要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保证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正确应用,提高医生对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掌握和阅读已经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的关注热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对医学影像学技术的理解,增强肺结核影像学技术诊断的同质化情况,对前来就诊的肺结核患者要优先进行医学影像学技术确诊。面对当前肺结核病症的不断扩散,广大医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影像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应用影像学技术,促进肺结核诊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佑民.正确发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6):549-551.

[2]周新华.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从形态分析到分子影像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8):296-300.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课程构建

[作者简介]钱春野(1956-),男,江苏盐都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基础医学;李仕红(1979-),男,江苏如皋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神经病理;李玉华(1963-),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解剖学。(江苏盐城224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影像解剖学’课程综合化模块的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JSJG2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8-01

在医学影像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该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已关系到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把知识寓于能力训练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由学术型向技术型转变,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这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使模块化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

一、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完整,一般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但这种课程体系学科界限明显,不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

2.课程结构随意化。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设置时未根据培养目标、岗位人才规格的要求,只考虑本校的师资、实训条件等,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从而造成课程结构随意化。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欠妥。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关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在学时的构成比例上侧重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技能的能力。

二、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的依据

1.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词在于“高等”和“职业”。“高等”一词使之赋予了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区别,在教育别强调“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一词使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的是学生的职业岗位教育,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谋生教育,更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终生教育,因此,在进行课程模块化结构体系构建时,应该将课程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依据用人单位、岗位能力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的直接依据。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结构的构建,才能保证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会偏离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瞄准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确立知识结构,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在校院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以及质量和特色。

1.调查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结合本院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备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我们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组织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深入医技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结合调研结果分析、确定胜任这些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岗位分为:医学影像技术岗位、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岗位、医学影像设备营销岗位。根据这些不同岗位列出其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一般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体育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各种常见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能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能力、射线防护能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力、设备的营销与生产技术能力等;关键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科研基本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2.结合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和内容综合,形成“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五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人文素养”模块,提升学生的一般能力;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模块,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以“专业技能”模块为例,将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相应的放射技师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解到相关的课程中,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每一个考核点编入课程标准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要求相一致,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相一致。

3.校院合作,情景实训,突出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构建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考核标准体系,即岗位实训技能考核实习准入技能考核实习中期技能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学生在岗位实训、顶岗实习中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不合格者需要继续学习,直至通过。

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该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经实践检验我们总结出如下特点和优势:(1)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影像岗位(群),拓宽学生的就业面。(2)扩展性好,能很好地应对扩充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求。(3)实践性应用性强,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岗位、接触临床工作,在日常的训练与综合实训中积累实践经验,有效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要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七[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篇3

[关键词]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优势日渐突出,已成为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探头频率的提高,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均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1灰阶超声

1.1在灰阶超声图上观察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病灶,病灶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微小钙化等是超声影像对甲状腺肿块进行定性诊断的基础。但微钙化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Kakkos人研究,小于40岁患者发现钙化结节为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是无钙化的4倍⑴。

1.2多普勒超声研究发现肿瘤分泌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物质,它使肿瘤部位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肿瘤新生血管数目多,结构异常,壁薄,缺少肌层,并易形成动静脉瘘。这些特点为CDFI用于甲状腺癌诊断提供病理学基础。恶性肿瘤多为血管丰富,部分学者认为高频彩色多普勒作为影像学诊断有局限性,主要问题是由于量良恶肿瘤的血供丰富程度有一定的交叉,特别是甲状腺微小癌及良性有无微小癌变的误诊率高。

2三维超声

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陈永兴等(2,3)分别应用三维彩色能量图检查甲状腺癌,获取了甲状腺癌的三维超声能量图,发现瘤体血流灌注呈紊乱的“树枝状”,且“树枝”可见节段性增粗现象,肿瘤内部血供丰富。与常规能量图比较,能明确肿块血供的立体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较容易区别肿块内外血流灌注状态和血管的归属,也较容易区别肿瘤和非肿瘤性结节不同的血供状态。在甲状腺的定性定位诊断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3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是依据各种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在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期应变亦不同的原理。收集被测体得某时间段内的各片段应变率信号,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进行成像。叠加于二维超声声像图上的弹性成像显示法又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目前通常以红色到蓝色来表示病变区组织从软到硬,并用5分法作为诊断标准:1分:受压后病变区与周围组织完全为绿色覆盖;2分:病变区蓝绿混杂,以绿色为主;3分:病变区以蓝色为主,周边部分变绿色;4分:病变区完全为蓝色覆盖;5分:病变区完全为蓝色覆盖,病变区周围的少部分组织也为蓝色(4)。Rago等(5)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手术病例92例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显示弹性评分1-2分49例全为良性,3分13例良性12例,1例为恶性,4-5分有30例,全部为恶性,因此弹性评分为4-5分高度怀疑恶性,敏感性9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8%。

超声弹性成像提供的是有关肿瘤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而组织的硬度与其内部病理结构密切相关,弹性成像比临床触诊所获取的信息更客观准确,对诊断有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二维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作为甲状腺诊断的基础,三维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作为新技术,具有更强的实力,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张,姜玉新.甲状腺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308.

[2]陈永兴,郑笑娟,卢晓潇,等.三维彩色能量图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247-249.

[3]郭立英,徐文林,杨光,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猜测多普勒及三维血流能量成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超声诊断杂志,3003,19:174-176.

篇4

海纳医信成立于200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清华科技园,是由数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留美学习、工作多年的医学影像领域的专家,归国创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及相关服务。公司核心创始人及CEO崔彤哲,具有在国外知名公司多年开发国际一流医学影像系统的辉煌经历。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型的领导者,带领着海纳医信走上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建立品牌型企业的发展之路。

凭技术实力赢得第一桶金

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崔彤哲、孙毅、胡晖曾于2002年归国共同创立海纳维盛公司,研发了当时国际领先的网络化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系统。产品于2003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成功上线运行,并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包括GE、西门子等国际大企业都来评估过海纳维盛的产品,并作为并购的对象。海纳维盛最终于2004年2月被一家专业做三维影像工作站系统的美国上市企业Vital Images以1800万美金并购。这次并购帮助几名创业者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也有些许的遗憾。“我们遗憾没能把海纳维盛做成一个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品牌,打破欧美企业在高端医学影像系统的垄断地位。当时受制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卖掉海纳维盛也许是我们当时最好的选择……”崔彤哲怅惘的谈到。而对于Vital Images来讲, 并购海纳维盛后,产品线得到极大的增强,销售业绩经历了连续12个季度的高增长,市值也从1.8亿美金持续上升到5.8亿美金,创造了自身发展的一个。

海纳维盛被并购后,崔彤哲出任VitalImages全球研发总监,负责整合海纳维盛和Vital Images公司的产品线,并于2004年~2008年间帮助Vital Images在美国了三代新产品。2008年崔彤哲离开公司前的最后一代产品Vitrea Enterprise Suite被美国放射学权威网站AuntMinnie评为2009年度最佳放射新软件。

创业者的成功来源于扎实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以及对医疗影像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三人于2008年二次创业成立海纳医信时,仍然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根基。崔彤哲说:“海纳医信拥有专业的精英团队,既有海外归国的专家级、科学家级人才,也有在国内多年培养积累起来的国际级研发团队。我们在深入调研中国医疗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研发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医疗影像信息平台HINA MIIS。这一系统为综合性的一体化平台,涵盖全院级PACS、RIS、远程诊断会诊,以及高端的三维医学影像分析处理等主流医学影像功能,以满足从基层到大三甲医院以及区域医疗的全面影像应用需求。”

中国市场的两大机遇

基于多年国际化的技术开发和实践,崔彤哲对全球的PACS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面对当今中国PACS市场的现状,他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PAC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市场表现,在美国也曾经经历过。现在的市场很‘热’,但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杂乱无序的状况。在医改的大潮下,各省市、地区,以及医疗机构都在纷纷上马大小不一的PACS项目,价格也从几万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不等。用户应用这些软件后,感受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第二次选择。这就是一个行业的洗牌过程,技术领先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走到最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行业的整合、洗牌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种市场现状下,崔彤哲看到了公司优势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融合点,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市场机遇。崔彤哲说:“机遇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在看准这样一个市场机遇后,我们就开始了PACS系统的研发,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客户。”

北京安贞医院作为国内顶级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之一,对PACS系统的选择一直是非常的谨慎,曾经进行过两次PACS招标,但是最后都因没有找到一个令医院满意的系统而决定暂缓。2009年7月,由于医院320排CT的上线,产生的数据量激增,院方不得不考虑上线一套高性能PACS系统,以缓解大数据量存储的压力。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HINA MIIS作为其PACS存储系统,北京安贞医院也成为海纳医信PACS存储系统的第一个客户。

回顾这一案例时崔彤哲说:“安贞医院放射科张兆琪主任在我们创立海纳维盛时就有过合作,对于我们在美国研发业界领先产品的过程非常了解,所以海纳医信才有机会被邀请参与产品的评估。可以讲我们当时是给安贞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6月,海纳医信的全院级PACS、RIS系统正式上线首钢医院。2010年,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医学专科中心大楼在首钢医院正式启动,又要有大批的高端影像设备要进入医院。也正是由于该中心的启动,使首钢医院需要选择一个更高效、稳定的PACS系统,这样才能支撑新大楼的正式使用。海纳医信经过多次演示,最终获得首钢医院的认可。“当时为了获得医院的认可,我们甚至许诺,上线所需要的所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垫款购买,如果上线达不到医院的要求,我们硬件都送给首钢医院!”正是崔彤哲拥有的这种壮士断腕的气概和信心,打动了首钢医院,最终选择了海纳医信。

前期的几个案例坚定了海纳医信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的信心和方向。“也许未来几年中国会出现PACS更新换代的,在这之后,市场也逐步会趋于理性,中国PACS市场将会有全新的格局出现。” 崔彤哲深有感触的谈到。

谈到中国市场的第二大机遇,崔彤哲介绍说:“这个机遇的发现,是源于微软和卫生部合作的一个关于农村医疗信息化合作备忘录的国家级试点项目。该项目是市县乡村信息化及远程诊断会诊平台建设的典型案例,我有幸作为信息化专家顾问的身份受邀参与该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发现,远程诊断及会诊将成为区域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海纳医信成立初始,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了远程诊断会诊平台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产品推出后,获得了微软试点项目组技术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承担了这个国家级试点项目中组建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平台部分的技术支撑工作。”

通过这一项目的参与,结合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的国情,崔彤哲预测:未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影像诊断服务将由县级医院提供。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逐步完善了医院硬件建设,但是在面临医疗服务人员匮乏的问题上又没有快速解决的良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远程诊断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

2009年底,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影像远程服务网正式上线。该服务网定位于整合全军专家资源,支援千家县级医院,为基层医院的疑难病症提供远程诊断和会诊服务。崔彤哲回忆到:“当时他们主动打电话说要来我们公司看看产品,结果当天看完后,第二天又带来几个专家,又对系统进行了观摩,而且当场就决定选用我们的系统。”该远程服务网自2009年底上线至今,已成功连接120家市县级医院,为众多的基层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会诊服务,并提供相关治疗方案。切实地缓解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得全军的专家资源有效服务于地方。

与此同时,海纳医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案例也同样充分体现了他们用技术解决医疗卫生行业难题的能力。2011年7月15日~16日在卫生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海省卫生厅在青海省西宁市、海南州及贵德县隆重启动了北大人民医院支援青海“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项目。海纳医信承担了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与会诊平台的建设任务。在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依托海纳医信的系统,北大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为贵德县的一例脑神经疑难病例进行了现场会诊支援,为患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及治疗意见。青海省人民医院、海南州人民医院以及贵德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及医生通过互联网,在各自的医院参与了这次会诊。

崔彤哲对这一案例十分自豪,与北大人民医院的合作,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项目最终要确定合作厂商前夕促成的。而促成的原因就是崔彤哲到北大人民医院的一次系统演示。崔彤哲说:“北大人民医院一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排在前列的大型三甲医院,我们当时是慕名到医院进行产品介绍的,事先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选择一个远程影像诊断会诊平台。 结果我们当天一介绍完,院方很认可,接下来又连续邀请我们去医院给不同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进一步介绍,并且很快就决定选用海纳医信的远程诊断会诊系统!”依托这一平台,北大人民医院不仅成功连接了多家“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中的基层医院,将医学影像诊断会诊服务带给更多的边远地区,同时在北大人民医院内部建立了医学影像共享交互及平台,以支持院内各科室的临床医生对患者影像进行更便捷的交互会诊。

崔彤哲谈到:“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医改做更多的事情。技术优势是我们在发展中一直引以为豪的,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几个核心创始人多年来在国外积累的先进经验、掌握的技术运用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当中去,为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服务,是公司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合作高端保持先进性

2011年4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海纳医信签订合作研发备忘录,决定采用海纳医信HINA MIIS作为其科研PACS系统(Research PACS),同时双方建立研究合作关系。Schwartz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决定与海纳医信合作,不仅是因为其产品的领先性,更重要的是因为海纳医信团队的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海纳医信HINA MIIS已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科研PACS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依托海纳医信的的PACS系统,一方面对哥伦比亚大学及数家合作医院的科研影像数据进行高效管理,让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专家可以随时随地对科研数据进行调阅和分析,并可以高效开展多方的病例讨论和研究。同时,双方依托该系统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医疗影像信息在临床药理验证领域的应用及进行相应的高级三维图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算法研究。

崔彤哲介绍说:“海纳医信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PACS进入美国知名医学院的先河。这一成功案例表明,海纳医信业自主研发的PACS系统在同类产品中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产PACS系统与国际一流厂商的竞争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合作也为海纳医信在全世界树立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保障。”

红杉资本注资海纳医信

2011年12月18日,海纳医信宣布,经过几个月的交流沟通,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3000万人民币注资已经正式完成。对于此次投资,崔彤哲首先介绍了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的看法,他说:“周逵对此曾经表示,投资海纳医信,是因为红杉关注到了中国医改的需求,关注信息技术在中国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红杉资本希望找到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能在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司进行注资和长期支持。我们海纳医信恰好是个技术领先、专注产品、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内客户服务经验的公司,在成立的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红杉很看好我们核心管理团队。红杉也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能快速的成长为中国医疗影像行业的领头羊企业。”

红杉资本是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于1972年创立于美国硅谷。做为早期投资者,曾成功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谷歌、雅虎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美国硅谷高科技企业。崔彤哲对于红杉资本的投资非常重视,在谈到它的重大意义时,他说:“红杉资本是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在高新科技以及软件企业方面投资的历史非常辉煌,能够被他们投资也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海纳医信在发展中的成功。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将,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在资金方面有更大的保障,红杉的投资让我们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借红杉投资的一些企业建立上下游的关系,将整体实力展现在客户的面前,带给他们更加整合的优势和体验。同时红杉资本的进入,也带给海纳医信一个品牌上的快速提升,我认为这一点尤其重要和关键。”

1999年,崔彤哲在美国留学期间,决定辍学加入当时在硅谷刚刚成立而日后逐渐成为业界顶级PACS公司的Stentor。他作为核心开发人员,从无到有,全程参与开发了Stentor三代PACS产品iSite。凭借在美国市场的出色表现,iSite产品于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KLAS排名PACS类产品第一名,并于2005年被飞利浦以2.8亿美金并购。

篇5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流程改进;电子病历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医院的信息系统应用得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医院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进行论述。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医嘱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

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1)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2)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3)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二)护理信息管理

计算机护理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1.护理信息子系统:是在搜集大量的医疗信息的基础上,按标准化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整理成护理信息。护理信息主要包括:(1)护理分级记录。(2)病人状况记录。(3)入院护理记录。(4)出院护理记录。(5)病房护理记录。

2.护理管理子系统:完成护理活动中对护理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管理以及护理实践中的文秘等工作。

3.护理支持子系统:用于责任制护理,辅助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以及为护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关的医疗信息等。主要包括:(1)辅助护理诊断。(2)辅助制定护理计划。(3)检索各种医疗信息。(4)护理科研。(5)护理教学。

(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临床检查有各种形式的结果,但归纳起来有6种类型:(1)定性结果,如一些定性检查。(2)数值性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等。(3)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4)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5)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6)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录像等。

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四)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1)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2)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3)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4)检验结果的传输。(5)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6)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计算机绘制出的质控图形使质控情况一目了然。(7)检验结果的查询与打印。主要是使临床医师能够很方便地查到所需要的检验结果。

(五)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用的计算机设备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专用设备。因而医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来建立一个功能较强、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要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临床医师可以在每个病房中使用联网的微机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包括: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超声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切片和电镜图像、血管造影图像、核医学检查图像、X光图像等

二、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管理是指医院的各级领导通过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对医疗、护理、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根据医院的医疗任务及业务特点,其中医疗、护理的管理占整个医院管理的主要部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也主要是对医疗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因此在医院管理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正确无误的综合信息统计分析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

医院医疗信息通常可归为二类:一类是效率管理指标,一类是质量管理指标。效率指标包括伤病员流动情况,床位周转和使用情况等。质量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手术情况、床位周转和诊断符合情况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真实反应一定时期内医院的收治情况、伤病员的人员结构情况、床位周转使用情况,同时从管理上掌握目前治疗水平高低和病种分布情况,经过计算和统计分析,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可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作出一系列相应调整措施,出台一些适应当前情况的政策,使医院在收治上适应病人分布,在经费使用上减少流失和浪费,药品采购上少占资金,技术力量调整上渐趋合理。因此,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反馈及综合分析是领导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

(二)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计算机是医疗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涉及钱、财、物等环节的管理,对这些数据的流向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这些重点环节实施监控。因此,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是对管理环节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

(三)病案信息是科研、教学、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的最好资料

病案是病人住院期间的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病案信息的管理既为科研教学提供原始信息资料,又为医疗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

(四)提供优良的医学期刊信息服务也能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技术建设发挥作用

医学期刊是医学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道科研成果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推动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交流,而且在医院业务建设上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医学期刊是传播新技术、新创造、新信息、新科研设计及医学发展新动向的主要媒体,它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园地。

(五)影像信息管理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

影像信息是通过录像、照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媒体存贮的医学信息,它既有医院重大改革的现场纪实,也有特殊病例的治疗记载,还有科研论文的精辟总结,它在促进医院建设及科研指导上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2]徐忠艳.医学期刊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1.

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34-02中图分类号:R 445 G 7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而进修培训是继续教育的及管理模式更新发展的必然趋势[1]。作为临床教学医院,不但要做好各种层次医学生的影像教学和实习,还要承担来自基层医院进修医生的培养。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培养影像进修生55名,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改变了过去忽略进修医师业务学习,重使用,轻学习的做法[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影像科进修医师的培养和管理问题作一探讨。

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影像学基础包括X线大体解剖和横断面解剖、基本病理改变,以及X线、超声、CT、MRI等成像原理和各种影像表现。基本技能包括影像成像原理、摄影位置、方法、特殊造影、超声、CT、MRI、DSA等技术因素。影像诊断学的观察图像方法、顺序、以及对病变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都是每位影像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进修医师来自不同的单位,文化层次不同、工作经验亦不同,尤其多数进修医生来自基层单位,由于工作忙,特别是受客观技术条件因素的限制,多数只重视完成自己的临床工作,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我院根据多年来进修生教学经验制定了一套教学方案。如第一次科室内小讲座就是怎样写好一份X线报告和超声报告,影像诊断的最后结果是书面诊断报告,是临床医师作出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一份好报告单对于提高单位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书写报告也是书写者本人对疾病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书面表达和体现,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作出合理分析、推理和判断,是医生基本功的具体体现[3]。报告单要尽量用规范的医学术语,主次分明、语言精练、分析合理、诊断准确。这样就使进修生一开始进修学习就认识到医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不规范的随意习气,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视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实践性很强,是临床经验的积累,无论是常规X线,还是B超、CT、MRI检查,都要做到“四勤”,即脑勤(多思考)、口勤(多问、多讲)、手勤(多操作、多写报告)、腿勤(多下临床和实验室,亲自采集病史和检查病人),这是每位医生做好工作的准则。进修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进修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影像科医师,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干,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动手自己操作,老师在旁边观看、答疑,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并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开展新的检查方法、技术等。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不断进步。我们每年有计划的指导每位进修生安排一个题目,引导他们从怎样查阅资料、收集、随访、整理病历开始,到如何书写专业方面的文章,提高他们的总结和科研能力,从工作中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我们的细心辅导下,先后有多名进修生能完成课题并有多篇文章公开发表在区内外公开的刊物。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临床经验与书面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和临床经验的升华,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东西。经过不懈努力,在我院培养的影像科进修生,回到所在医院很多人成为学术带头人。

重视进修生的系统理论教育

医学生或影像医学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几年后,再回到大医院进修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接收的进修医生多数是来自基层的医院,他们的基础差别很大,有点甚至是其他科医师转行而从事影像诊断,我们根据各单位对进修内容要求的不同,以及进修生有强烈的“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愿望,尽量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进行有计划系统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基础较差的进修生尽量让他们到学院旁听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的内容,每周排2~3次,每次2小时。同时我们还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期给他们进行小讲课,由多位老师按系统轮流讲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声、文、图集成一体,使传递的影像信息更丰富、更形象,这是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和方式,同时借助互联网又能弥补我院部分影像资源不足。使进修医师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接受影像信息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的联想和推理的思维活动从而比较形象的接受影像诊断过程。此外,多媒体还可激发进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讲授课程的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影像解剖、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和疑难病的常规X线表现,超声、CT、MRI和介入放射等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价值,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读片、讨论会等。让进修生了解以上各种检查的共性原理,区别其各自的特点,使进修生对“比较影像学”的精髓融会贯通。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果,每批进修生学习前、结束后都要进行考核,并填写入进修结业鉴定考核表内作为评定进修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进修生与医学生的要求和层次不同,其考核的形式和题型也不同,以影像观察分析和临床病例讨论为主,这样不但可考察和训练进修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又可激发他们学习、工作的兴趣,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当今是知识信息时代,随着影像技术的飞跃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我们作为教学医院,影像各科既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始终处于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又要做好医学生和进修生的继续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影像学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院校是知识摇篮的作用,把各种教学手段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 倩,张挪富,丘丽冰,等. 教学医院进修医师培养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5.

[2]孙庆毅.医学进修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继续医学教育2001,(1):38-40.

篇7

【关键词】 肝血管瘤;CT增强扫描检查。

1资料和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B超检查肝血管瘤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在35―70岁。B超为TEKNVTH―200,凸阵探头,频率3.5MHZ。

检查方法:通过右肋缘下、剑突下、左肋缘下作纵向、横向、斜向多个不同切面广泛检查,详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

2结果

位于肝右叶血管瘤24例,左叶4例,单发者25例,多发者3例,病灶直径0.9―4.5cm,平均2.7cm,其中病灶直径>3.0cm者共9例。

病灶直径<3.0cm的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影。病灶>3.0cm的肝血管瘤,呈强回声7例,低回声2例,多数肝血管瘤B超探查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无声影及声晕。均经CT增强扫描检查确认。

3讨论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被影像学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临床后,结合二维超声显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

肝血管瘤实质上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组织学上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少见并可转化为后者。因此,肝血管瘤主要为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和邻近器官受压情况。一般当血管瘤位于肝脏边缘部位,直径大于5cm和增长速度快的病人,有上腹闷胀不适,肝区隐痛。位于肝实质深部、直径小于5cm和增长速度缓慢者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或手术中隅尔发现。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上腹部可扪及质软或中等硬度的肿块,光滑而富有弹性,如果肿瘤破裂出血,可引起急腹症或内出血症状。

肝血管瘤超声表现可分为1:高回声型,其表现为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回声团,其内间隔细小管状或圆点状无回声区,呈筛网状,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肝组织间有小血管的管道相通。2:低回声型,肝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规则,其内有不规则“小等号”状血管断面回声。当“小等号”回声位于瘤周时可形成所谓“周缘裂隙征”。低回声外周可有相对较厚的线状或血管壁样高回声环绕。 瘤体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3:混合回声型,本型多见于直径5cm以上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肝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性回声,边界虽不如高回声型或低回声型清晰,但均有明确边界。4:性型,多位于贴近肝表面处,本型血管瘤的表现醋似肿,但可发现有血管与瘤体相通或血管环绕,临床上非常少见,一般也可将其归入低回声型。5:等回声型,极少数较小的肝血管瘤的内部回声水平与肝实质回声相等,超声较易漏诊,但多方向,多断面仔细扫查仍可显示瘤体图像。

肝血管瘤根据其典型声像图表现极其随访生长缓慢,较易与肝细胞癌鉴别,肝细胞癌短期内随访生长速度快,声像图突出表现为癌肿周围出现声晕和对周围肝组织结构产生明显挤压和浸润。但是有的无明显血窦的不规则形态的肝血管瘤有时与肝细胞癌在声像图上较难区别,需经CT增强扫描方可鉴别。

总之,肝血管瘤行B超检查,无伤、无痛、价廉、快速等优点,并且正确率极高,因此,肝血管瘤诊断B超检查为首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开发利用

一、病历档案的含义

病历档案简称病案、病历、病志,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过

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卫生科技档案。它不仅是病人就医期间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而且还是医疗机构临床、教学、科研的宝贵财富以及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病历档案分为门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门诊病历相对比较简单,一般由病人自行保管。而通常所讲的病历档案,是指住院病历档案。本文所指的就是通常意义的病历档案。

二、病历档案的特征

(一)独特性。病历档案是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为一个立卷单位。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医务工作者。它是由若干个参与诊断、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产生的,包括病历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拍片化验、特殊检查、医嘱、治疗和护理等。除此之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法成为病历档案的责任者。病历档案的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科技档案的一个基本特性。

(二)完整性。病历档案中包含有:病历首页、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及手术护理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病程记录含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多种内容。它全面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了病人在当次发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图像和动态,是疾病诊治全过程的真实反映。

(三)速增性。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的速度快、数量大。

三、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

病历档案是医院所有档案中利用率最高、利用者最广、利用价值最高的档案,因而开发利用病历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医疗机构服务

1、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必要条件。病历档案是医院医疗业务统计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是医疗业务活动数量和质量统计的可靠依据#。因此它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医院和上级领导掌握医院情况,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

2、病历档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资料。病历档案科学地、完整地和准确地反映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质量,不仅是医疗质量最集中的体现,而且还是确立疾病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的必不可少的依据,尤其对再次入院病人的诊治,更要参考以往的病历档案。它既可成为诊断疑难病症、抢救危重病症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是临床实践最直接的记录,通过分析、总结,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价医疗业务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专科技术水平的认定、新技术的开展、新项目的引进、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病例讨论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对新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指标的衡量,都是以病历档案记载为依据的。

3、病历档案是开展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料。由于病历档案具有完整性等特性,通过对病历档案的总结、对比等综合分析,可以使医务人员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从而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往往可以发现某些特殊的规律,从而提示医务人员及时修正治疗方案,使治疗更趋正确、合理,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医学的发展。

4、病历档案为临床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教材。在临床教学期间,需要利用大量的病历档案作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如疑难病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对典型病例或罕见病例的讨论,更让实习生终生难忘,受益匪浅。一份科学的、完整的病历档案往往起着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为社会服务

1、病历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及为各级司法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凭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利用病历档案解决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病历档案的特性,使它成为保护病人、医生和医院利益的原始材料。病历档案还是进行医学鉴定的依据。同时,它也是处理各类肇事、事故的重要文件,司法机构往往是根据病历档案的原始记录来处理或判明责任。

2、病历档案为保险公司理赔提供重要依据。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大病保险和其他商业性的疾病保险进入许多家庭。病历档案的特性,能为保险公司提供所需的真实信息,使它成为保险公司理赔的可靠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自费病人中约有半数参加了大病保险或其他商业性的医疗保险。这类病人出院后,必须向保险公司提供住院号,由保险公司到医院核对病历档案,确定理赔范围。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病历档案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一项。

3、病历档案为满足病人享有知情权的需要。病历档案在以前是封闭利用的,对病人不开放。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知情权,而病历档案的特性又能够满足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率不断提高,这也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病历档案的管理方法,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比如,目前病历档案的形成是由医务人员直接书写来完成的。需要书写、填制的各种单据有二十多种,医务人员处理完病人后,还要疲于完成病历的书写,既烦琐,又耗时。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势必要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建立电子病历档案。近几年我国部分医院已实施了电子病历档案。它便捷、快速、准确、完整,还可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历档案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笔者认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各种信息量的大量增加,更需要建立电子病历档案。在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管理中,对以往形成的传统的病历档案,可利用缩微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用光盘存储,然后销毁原件,这样可大大减少库存,从而减轻医院的负担。

参考文献:

篇9

1 X线胸片

X 线平片是临床上诊断支气管肺癌使用最多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在观察肿瘤的整体形态上优于CT,在炎性肿块与肺癌的鉴别中有着CT 无法取代的作用[2] 。目前常用的数字化X线摄影有计算机放射摄影(CR)和数字化放射摄影(DR),与传统的平片摄影相比,在X 线剂量、宽容度、对比分辨率、出片时间及后期处理工作等都具有优势[3]。DR 影像经低频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4],比CR 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高的分辨率、更便捷的操作,已成为数字X 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5]。

2 CT

2.1 LDCT 保持常规CT 的敏感性,但放射剂量仅为其1/6 且灵敏度高,在筛查早期肺癌中有明显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多组对易患人群(如吸烟者)肺癌筛查报道显示,虽然敏感度、特异度有所差别,但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LDCT 对于肺癌的敏感性较高,但目前尚无标准化及严谨的筛查方案,低剂量CT 肺癌筛查仍处于研究阶段[6]。

2.2常规HRCT HRCT 可提高空间分辨率,清晰地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提高诊断结节病变的准确性,较常规CT 更好地显示毛刺、分页、棘状突起、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等征象[7]。

2.3 CT 灌注成像( perfusion CT) : 根据CT 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 time-density curve,TDC) ,计算出灌注参数和彩色函数图,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况,提供组织器官血流动力学信息。张金娥等[8]研究表明,良性肺结节的血容量BV 值及表面通透性PS 值均小于恶性,且炎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TDC 呈速升速降型,而肺癌的TDC 则呈速升缓降型。Li等[9]研究发现使用64 排CT通过对比剂的首次通过成像可以反映肺结节的灌注情况并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结节。

3 MRI

MRI 多序列、多方位及流空效应等成像特点可以显示肿块、气道、心脏大血管的关系。MRI由于空间分辨率低,只能对叶及叶以上支气管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做出判断,对叶以下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显示不如CT。MRI 在鉴别肺癌与继发性改变方面则有较大的优势。肿瘤刚开始阻塞支气管时引起肺组织含气量显著减少形成肺不张或肺实变,其内可见渗出液体,以及肺泡壁各组织成分的缺血、缺氧,这时的肺组织T1 与T2 值均长,与致密的肿瘤相比,不张的肺组织T1WI高于周围无信号的肺泡、低于瘤体,T2WI 高于瘤体。肺不张、肺实变或机化性肺炎与肿瘤的信号强度不易区别,但增强MRI有助于肿块和继发性改变的鉴别,明显强化的肿物与不张肺组织信号有明显差别。MRI由于较高的对比分辨率,可以明确显示肿瘤对纵隔的侵犯及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Webb WR 等[10] 研究认为MRI 在评价纵隔侵犯方面优于CT。但是,CT 和MRI 对纵隔轻度受侵犯的评价都比较有限,主要是两种方法均依赖于纵隔脂肪间隙的模糊或消失。MRI对胸壁、椎间孔、颈椎、臂丛神经的显示明显优于CT,尤其是矢状面T1WI、T2WI 可以清晰显示肺上沟部位的解剖。

4 PET-CT

PET 是一种代谢定量显像技术。PET扫描以肿瘤细胞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增加为标准,如果CT没有证明有远处转移,FDG-PET可作为CT扫描纵膈分期的补充,并提供远处转移的重要信息。PET-CT,即PET 和CT 影像进行同机融合的设备,其融合了PET 能反映肿瘤代谢能力和CT 高分辨率两方面的优点,两者优势互补。PET-CT 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全身扫描,集合了断层图像和全身显像的特点,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3 个方向的全身断层融合图,两者结合起到了"1 + 1 > 2"的效应。因此,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大量Meta 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诊断直径大于1 cm 的肺部结节PET-CT 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 91%、92%[11]。Pieterman R 等[12]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单纯使用FDG-PET对纵膈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6%、95%、74%。PET-CT 的假阳性率约10%,假阳性结果往往见于良性炎症性疾病,如脓肿、活性肉芽肿及缺氧性疾病[13,14]。双时相显像或多种显像剂联合显像有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详细了解病史,也有助于减少诊断假阳性。

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缺点,充分发挥各项检查方法优势,对肺癌患者做出早诊断、早治疗,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Stroobants S,Verschakelen J,Vansteenkiste J. Value of FDG-PET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Radiol,2003,45( 1) : 49-59.

[2] 李文武. 肺癌的CT 诊断及技术进展[C]. 济南: 山东省肿瘤医院,2007:122-126

[3] 房爱玲,陈敦淳.医用数字X线设备DR和CR[J].现代仪器,2010,16(1):16-18.

[4] 王克扬,贺文,何茜,等. 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1):1727-1729.

[5] 林鸣,王小妮,毛世梅,等. DR与CR的区别与联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717-1718.

[6] Bach PB,Mirkin JN,Oliver TK,et al. Benefits and harms of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JAMA,2012,307:2418-2429.

[7] 陈建彪.高分辨率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7):53-54.

[8] 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等. CT 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 1044-1045.

[9] Li Y,Yang ZG,Chen TW, et al.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with 64-detector row CT: comparison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lesions[J].Br J Radiol,2010,83:785-790.

[10]Webb WR,Gatsonis C,Zerhouni EA,et al.CT and MR imaging in staging non-small cell bronchogenic carcinoma:report of the Radiologic[J].Diagnostic Oncology Group.Radiology,1991, 178:705-713.

[11] Bunyaviroch T,Coleman RE. PET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J]. J Nucl Med,2006,47( 3) : 451-469.

[12]Pieterman R,van Putten J,Meuzelaar J,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J].N Engl J Med 2000;343:254-261.

篇10

【关键词】 螺旋CT; 低剂量; 新生儿胸部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63-02

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性,故CT在胸部检查中应用较为普遍。但其电离辐射具有致癌的危险[1],并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年龄越小影响越明显[2-3],特别是新生儿。对射线的敏感性是成人的10倍[4]。因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的应用中最为成熟[5],可用于诊断新生儿胸部多种疾病如肺透明膜病、吸入综合征、先天性疾病、发育异常及新生儿肺感染等。众多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保证图像的诊断质量,并有效地保护患儿。同时,由于其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患儿即使不合作也可不用镇静剂,有望取代胸片成为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而广泛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新生儿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早产儿10例(男6例,女4例),余下38例为足月儿。48例均未做胸片检查,直接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筛选扫描。44例发现病变后加做常规CT扫描,4例未见异常。

1.2 扫描方法

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SOMATO-Emo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低剂量扫描参数:采集层厚5 mm,螺距为5,重建层厚5 mm,管电流20~25 mA(早产儿20 mA,足月儿25 mA),管电压100~110 kV(早产儿100 kV,足月儿110 kV)。发现病变后加做常规CT扫描。常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其他条件两者相同。最后将上述两种不同扫描方法所得到的图像分别调整窗宽、窗位到最佳状态。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不告知扫描参数(采用盲法)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评判分析。评判的内容包括:(1)图像的噪声和伪影。在肺窗若肉眼看图像有随机分布的小斑点则为图像噪声。若有走行一致的间隔条纹则为伪影。(2)显示肺细微结构的能力。计数小叶间隔和小叶中心动脉。(3)病灶细微特征的显示。小叶间隔增厚,扩张的征象(印戒征、轨道征)及肺内小结节的边缘、灶内的情况。

2 结果

48例低剂量扫描仅肺尖部层面有少许条纹伪影。44例发现病变,两种检查方式检出情况详见表1。两种图像对显示气管及分支、纵隔血管,边缘小叶的中央动脉等结构都无明显差别。两种图像显示病变征象诸如气胸、肺气肿、胸腔积液、肺不张,斑片状及颗粒状影等,无明显区别甚或相同。

3 讨论

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为普通平片的10~20倍[6])且无组织重叠显像等优点。较胸片而言,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极大地提高了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常规CT检查剂量大,是普通胸片的10~100倍[7],对人体的危害大,尤其是对小儿,具致癌作用并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年龄越小影响越明显。据研究[4]显示,小儿对X线的敏感性是成人的10倍,每毫安秒的辐射剂量比成人高1.6~1.7倍,致癌风险是成人的2~4倍。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胸部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能够把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到最小,就显得非常重要[8],同时也是当今放射学研究的热点。

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可行性。胸部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性,肺内各种细微结构与肺泡含气等气体密度差明显,因此低剂量CT在胸部的应用最为成熟。众多资料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CT扫描在图像质量和显示细微结构及病变方面无大差别甚或相同,而辐射剂量却明显下降,大大降低了小儿受到的辐射剂量,并且减少了设备耗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成本大为降低,完全有可能像小儿胸片一样被推广使用。

小儿各脏器尚未完全发育,解剖结构对比差;不能合作,不能自控呼吸,都为卧位胸片,图像质量差;又为X线穿透路径上各组织的叠加成像,使一些组织或病变很难或不能显示,漏诊、误诊机率高,失败、重拍几率也高,射线损伤同步增大。笔者认为,基于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组织细胞分裂更新速度和比例远高于成人,对射线的敏感性是成人的十多倍,新生儿胸部影像检查最好直接进行低剂量CT扫描并重建、重组,追踪复查也选择低剂量CT检查而不拍胸片。

优化扫描方案,实现个性化CT扫描。降低CT扫描剂量的主要方法有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大螺距以及减少扫描次数。但降低管电压的同时,图像伪影增加,影响像质和诊断,可行性较差。这种影响主要在成人,对于新生儿却不明显。同时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在新生儿低剂量CT扫描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增加螺距,光子数量减少,图像噪声增大,容易遗漏小病灶,因此一般不主张变动螺距。减少扫描次数以MSCT为最好,一次容积扫描即可完成。新生儿的低剂量CT扫描参数必须根据体重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本组早产儿和足月儿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也是为此。因此,不片面追求图像质量,在保证影像诊断的前提下,优化扫描方案,使扫描各参数的设计更合理,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控制CT辐射剂量,将损害减到最小,以利宝宝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Efstahopoulos E P,Kelekis N L,Pantos I,et al.Reduction of the es-timated radiation dose and associated risk with prospectiveECC-gated 256-slice CT coronary angiograpby[J].Phys Med Biod,2009,54(17);5209-5222.

[2]汪力.头部放疗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2):120-122.

[3]白万晶,宁刚.儿童低剂量CT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3):78-81.

[4]赖爱平,龚方戚,章士正.儿童CT检查射线剂量优化原则[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42-346.

[5]马恩森,杨志刚.低剂量CT在儿童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07,243(3):675-677.

[6]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

[7]敖正杰,黄炎标,杨兴桂,等.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临床应用[M].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