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03: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复习计划

篇1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要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式含义和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有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要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话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等方式,接受性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我认为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学生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化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策略。

⑴大力强化“三基”,重视教材、课标、说明的指导作用;

⑵强调理性思维,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提高;

⑶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并研究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特别是知识交汇点的教学,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教学带动相关知识的全面复习。

近几年中考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热点问题常考不变,如物质结构、酸碱盐、化学计算等。

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重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的描述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实验解释的思维能力。

⑸协同备考,争取整体优势;

篇2

“变式”是指在不改变关键内容的前提下,变换关键内容的呈现方式。坚持“变式训练”对学生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解题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习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习题设计中不要就题论题,要在原题的基础上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

例如在复习空气中氧气成分测定的实验时,我根据中考题的不同考法,设计了如下的习题: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

第一,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直接原因是 ;上述实验说明说明氧气占 ;氮气具有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第二,乙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广口瓶,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三,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并设想用铁粉来代替磷,请问他可以成功吗? 。为什么 。用镁来做实验,可以成功吗? 。

第四,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五,丁同学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

第六,实验完成后,乙同学发现自己实验结果和其他同学有偏差,倒吸入的水体积不够,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图 4

第七,以下装置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各有什么优点请写出_____。

本题第一,是对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二,此问考查碱的性质。将红磷改成硫粉、碳粉,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要想实验成功,必须将水改成碱溶液,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使气压减小;第三,考查铁、镁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但是铁粉要在纯氧中才可以反应,而镁很活泼,不光和氧气反应,还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实验不能成功;第四,根据上一问递进考虑如果一个物质既和氧气反应又和氮气反应实验就不能成功;第五,这一问可以使学生用定量的观点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且学习设计实验的思路;第六,本问是常规的误差分析考查;第七,图4优点是环保,误差小,图5可以定量看出氧气的含量,图6考查铜和氧气反应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变式。经过这个题目的训练,学生可以对这个知识点中所包括的知识进行较好的掌握,并且经过变式训练,学生再碰到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习题都会进行解题。

又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酸碱中和反应现在是考试的热点,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掌握,我根据各种习题考法设计了如下习题:

第一,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中性,还可能呈酸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请你设计方案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化学课上,老师展示两瓶无标签的溶液,说:“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区别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讨论】几分钟后,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①我可以用二种不同类别的试剂来区别: 、 ;

②交流实验方案时,小江同学设计的“用二氧化碳气体做试剂”引起了一场争论。正方观点:可以区别;反方观点:无法区别。

你赞同 (填“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③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也可以从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小涛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展开探究,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溶液确已变质,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观察到 。

【反思与评价】

④通过探究,让我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保存。

⑤通过探究,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要注意安全,让我知道它们都具有 性。

⑥探究小结时,小扬同学还提出:“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我还能写出二氧化碳与另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篇3

中考化学复习面临着时间短、任务多、要求高等诸多问题,如何上好复习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是中考复习前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高效诊断,对症下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存在哪些知识上的缺陷、思维上的困惑,从而确定需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并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1)课堂微调查 课堂上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种解题方法即时展开调查,可以迅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作业批改情况记载分析 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载,找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设计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摸底分析

(4)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谈等

2.合理设计诊断性试题

(1)中考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对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分类、气体的制取、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的性质以及活动顺序表的运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溶液的质量分数、燃料的燃烧与利用等作为选题的重点素材。设计时将试题素材与生活、科学、社会联系紧密,将“双基”置于新的背景下设问,将基础知识与鲜活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2)平时训练中出错率较高的容易题,题目的类型具有代表性,可以引发学生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3)出错率较高,分析后学生在解题思路上仍存在模糊认识的中等题。

3.学生的自我诊断

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化学学习的问题所在,要善于找到自己的病因所在。

一是查漏补缺,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不会的解题方法。如害怕哪一类题目,不会不懂就是缺漏,首先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或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消错灭误,从做错的题目,失误的题目中寻找错源,会而做错,粗心而误。通过对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错例收集、归类、反思、剖析对照得出正确的规律及解题方法。

4.应对措施

(1)精选5道题,力求做到一题一思、一题一启,通一道连一串,熟一类带一批。以初中阶段化学计算较为复杂的主题“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例。先把以前在练习与考试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面做错的题进行搜集与汇总,然后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把其中属于审题不清、计算错误等由于粗心大意等非知识性原因造成的错题先剔除,然后对剩余的错题再进行分析,可主要从习题的条件、习题的设问、相似类型习题解题的思路、解题的过程等若干方面进行比较归类,从而寻找形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如结合习题的条件与解题过程,体验固体与溶液反应时求生成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解题思路:纯净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固体与溶液反应、含杂质(杂质与生成物相同)的固体与溶液反应三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考试前还可将有自身特点的易错习题集做好资源,举一反三。

(2)变式训练,拓展思维。如反应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最常见的装置会不会,复杂的装置会不会。不同的检查方法会不会。可以结合下图思维模式进行训练:

二、注重科学探究,体现方法与能力,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如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设计的教学情境为:熟鸡蛋加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滴入A(石蕊)B(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请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提出探究的话题:A、B、C分别是什么物质?鸡蛋为什么会上浮?废液怎么处理?在系列问题的讨论中构建知识网络。整个流程从教学情境到核心问题到学生探究活动,最终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中除了采用探究实验,还可以交替使用激趣实验、变式实验、问题实验等来创设情境,如在浓盐酸、浓硫酸复习中,设计下列实验:将pH试纸放在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口,观察并解释现象;将浓硫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解释现象。

三、重视数据分析,提高复习指向性

复习过程中,一定会进行阶段性检测,检测结束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优劣,对检测功能的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体分析,找差距。通过对数据非常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为教学提供参考。如我校化学组对上一届学生期末考试数据做了分析后发现,化学用语部分与兄弟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对化学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局部分析,求突破。从期末考试数据来看,找出得分率普遍偏低的题型,如学生读题把握不住

关键词 ,稍有变化,容易掉入陷阱类的、非选择题部分推断题找不准题眼的,究其原因,还是跟复习策略有相当大的关系。

个体分析,促增长。针对班级个体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缺失、解题方法与能力不足、解题习惯较差等;从教师层面分析同样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建立解题模型有利于提升解题能力。如涉及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解题模型,将微观粒子用化学式表示,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相关判断。

四、注重细节,降低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

复习时,要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 、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助理解题意,要把每次测试模拟为中考,做到审题细心、格式规范、运算准确。

1.审题时抓不准

关键词

如排列顺序时要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注意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限制条件。注意要求写什么:“名称”、“化学式”,还是“化学方程式”。序号还是符号等,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注意符号表示时,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不要混淆。要注意试题中小括号内的内容,学会使用标签中的有效数据(如加碘盐中含碘:20mg/kg)。

2.答题时答非所问

如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是 。如果写“肥皂水”就不得分。注意是写方法还是写用品。再如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书写中的错别字(如水槽、锥形瓶、长颈漏斗、过滤、浑浊、反应),答题不到位,表述不到点。回答问题不完整,语言陈述不科学、不简捷(如雾、烟 淡蓝 蓝紫)。回答题目,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到位到点,如涉及原理或思想,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否则劳而无功,答却不得分。

篇4

本学期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任务是对

本学期教材进行全面复习,迎接考试。为使初二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复习中夯实基础,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1、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的优秀率较高,但良好率、合格率等较低,特别是有75班学生基本不学习,低分人数多,且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失学率高。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解题能力偏差。

3、学生对政治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会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

三、目标: 力争通过复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应有的考试技巧和方法,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名列全县前五名。

四、复习课时安排

2014年从6月16日开始到2014年7月3日止,共3个周9节课。

1、章节复习,从2014年6月16日开始到2014年7月3日,用时5节课,复习一到五单元。

2、时政复习,用时2节课。

3、综合练习和考试方法指导,用时2节课。

五、复习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熟读课本,重现教材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在完善知识结构后,要重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采取课堂老师抽查课后组长检查本组同学、课代表检查组长的办法进行,事先对学生、组长、课代表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记忆效果。

(3)、要重视基础知识中的基本观点和观点的探究,指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进行联系实际的运用。

2、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1)、以章节为单位,注重“双基”。复习中打破教材的课时顺序,以一课内容为单元,整合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也便于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并在考试答题时使用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节省时间。

2.讲练结合。每一课内容的复习,都要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单选、材料分析题、实践与探索等题目训练。 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适当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

通过讲练,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材料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熟悉课本知识点,掌握考试方法和技巧。

篇5

【关键词】中考 初三化学 复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8-01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激烈的交流与碰撞使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在变化,因此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应试教育也展开了全面反思,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实际实施与应用,使得教育教学中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反思潮流,因此,本文就以关于复习有效性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概述

首先应该从基于中考压力下的初三化学复习策略与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说明。因为,在中考的压力下,复习是一种应对方法,虽然对于升学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应该正确的理解复习这一概念,其实,真正来讲,初三化学的复习是一种再学习,一种强化,也是一种巩固。其主要的方法分以下几步:一是对整个课程进行一个总的回顾,以较快的方法对所学知识加以讲述,使学生从中找自己较陌生部分,加以巩固与重新讲解;二是利用习题练习来进行各种知识的检验,有过此类经验的教师不难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对于往年的中考试题的练习以及所选或所编的试题来讲,整个的课程教学与之相差甚远,也即是说,其所考的东西是对于所学知识的检试,其中的综合性与分析性,对于考点的设置等等都会唤起学生新一轮的关注。三是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在前期可能也会采用大框架复习或者采用更为细致的一个一个问题进行复习的攻略,所以,应该依不同的方式对于不同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不同的分析。

二、从知识与能力间的关系分析

从复习中所得经验是,知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与能力所占的比重有着明显区分,但是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真正无法回避。

比如,在考到二氧化碳与灭火器的问题时,有的教师会直接的抛出灭火器作为诱导,让学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第二种可能是,会在习题中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说明一个作用,让学生进行作用的应用,实际上是将知识变成一种应用能力;第三种可能是让学生在习题中制作根据灭火器来进行灭火的理论试验,这又是一种知识与能力间的互相转化,互相变化的关系梳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复习真正来讲,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教学,它是能力培养的环节,也是对于各种平时可能无法触及的问题的变形处理进行认识,从而增初中化学学习的拓展。

三、从兴趣与学习的角度来看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兴趣教学、能力培养、探究式学习方法等。从复习的角度来看,当然在此对其有效性的分析应该从一个学习的角度来切入并加以探讨。

例如,在复习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变成了主体,这是无可否认的,教师在此时起到了引导作用,实际上这是表明了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理论层面来讲,这时学生的互动更加频繁,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加积极,对于各种可能未曾见过的问题与材料发生更为浓厚的趣,使复习成为学生真正的去实现能力培养的过程,并不仅仅体现为分数的拔高。当然随之而来的思维的活跃与拓宽,必定使其对于所学知识,对于所处的人生阶段等等引发一系列更深的思索,这是一个成长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际上将其理解成为一种机会,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在此过程中已经完全超越了关于平时学习水准,真正的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一种对心智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复习的有效性,恰恰体现于适当的压力与整个的综合性提炼与拔高,作为一个整体,经过这种训练,即使分数未见增长,也是十分有益与有效的,所以,应该对初三的化学复习进行一个更为正确的观看,应该从学生的培养角度,从教学角度,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理解,如此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一个理想化的水平,何尝不能将其称作对一种学习的升华!

四、有效性应该建立在长程的合理性中

在初三化学复习中,对其有效性加以分析,应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解析,比如,可以利用历史学的观点来进行一种表述,正如黄仁宇所说的“长程的合理性”,在初三化学总复习中应该认识到其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一种学生的培养,其真正的复习并不仅仅死板的以学习成绩的上升为目标,所以,准确的讲,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在学生培养的道路上进行再一次拔高的机遇。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三复习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一种综观,和对于教学方法的拓展,因为复习毕竟不同于整个分节分课时的教学,它更具系统性,可以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加以训练,同时经过这新一轮的复习,学生在智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各方面均可得到一定的增长,而不仅仅是针对于分数的高低来谈论关于复习的有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志平.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刊,2013(04).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它的出现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时至今日,考试制度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欧美教育修学分的考试机制不同,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的同过考试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考试之前,学校会安排复习课程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在复习课程中,学生对就内容重新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在温顾旧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学改革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复习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做题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并且通过一定习题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学复习课程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习题作业量,在没有保障习题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这种复习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此外,初中课程很多,大量的化学习题也挤压了其它课堂的复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它课堂的复习质量。

2.缺乏实践

化学即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这也决定了化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像生物制药、武器研发、农业生产、日化用品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和其它学科注重理论性不同,化学在依据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实践,这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但是由于复习时间相对紧张加之教师教学观念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缺乏实践。复习本身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缺少实践的复习课堂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

二、影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因素

师资力量是教学中的关键,他们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校逐渐增加了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教师选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名教师都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质。尽管素质教学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依然相对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之中学教师队伍年轻化严重,很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制定复习目标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不够完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也是化学复习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的教育配套设备比较完善,而且在化学复习课程中也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实验,但是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课程以外,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这样使化学复习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四、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时代在发展,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老旧发黄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针对每个科目教育部每年都会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作为中学的重要课堂自然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对于化学教材编写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素质教学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能力,化学侧重于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尽管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很多学校没有规范的化学实验室与实验用具,严重影响了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改变复习方法

化学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而且很多知识点概念化、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首先,注重实践能力。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一边讲述化学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化学实验。通过示范,可以向学生直观感受到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第二,教学方式灵活性。为了纠正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出几名典型代表,对典型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坚持“一本为本”的思想

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各个地方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聘请专业的教师,还购买了很多教学器材与设备。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重视。并且每年的考试内容,教学目标中都有明确表述。

因此,对于化学复习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书本为主,避免陷入研究难题、怪题的复习状态。此外,中学化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在习题强化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习题精简化,避免出现题海战术情况的出现。

3.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对学科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考复习中,应充分应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种优势,把学科方法的培养推向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方法:如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各种思维方法等。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学科方法也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具体学科中的体现。化学学科方法是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化学学科实际问题中形成特殊的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问题情境”作为思维的内部条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化学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方法。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金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优化习题设计;轻负高效;策略

物理这一科目内含的习题教学,涵盖着解析例题、整合例题、讲评同学作业题等程序。预设习题,可协助同学巩固好本源性知识,并培育同学解析物理疑难的技能。侧重性的物理学习成分,含有对同学迁移思考的逐渐培育。预设的物理题,要延展所关涉的内涵,增添习题带有的趣味性。具体而言,要明晰优化习题的侧重价值,在解析了现存的习题弊病后,摸索可行的优化路径。

一、初中物理教学布置习题的作用

(一)深化物理认知。布置数目适宜的物理题,可协助初中同学巩固旧有的物理知识,并增添对关联规律的领悟力。现存的这一科目教学内,同学觉得听讲很容易,但是着手化解掉物理习题,却很艰难。增添适宜的练习数目,可协助他们增添更深的认知,延展现存的那些认知,同时,摸索到多重潜藏着的做题规律。

在接纳认知的初始时段内,同学惯常带有片面和粗浅的孤立认识。然而,经由习题的锻炼,同学就接纳了不同的视点,来对待预设的那些概念等。这就增添了物理层次思维带有的活跃性,巩固了预设习题内含的物理规则。

(二)培育解析技能。预设物理科目内含的习题,可培育同学解析真实疑难的技能。同学面对某种习题,要调用储备着的物理常识,去化解掉这样的疑难。在解析程序内,会用到关联公式、物理类的定理、特有的函数关系等。整合现存的定律与真实疑难,就构建出了题目与潜藏规则的稳固关系。为凸显解析技能的培育,可预设密切关联着平日生活的那些练习,经由积极指引,培育同学解析所用的思路及途径。

(三)查验授课成效。单纯依凭授课流程内的同学反应,以及关联的提问程序,很难明晰同学对本源性公式及关联算法的领悟力。因此,要经由设定的习题,来搜索反馈类别的授课信息,探究到这一科目内含的学习弊病。这样一来,就可采纳可用的对策,修补授课中的弊病,铺设顺畅的后续授课路径。

二、初中物理教师布置习题的误区

(一)过分注重。目前,预设及演练习题这一环节,被过分注重。在旧有的应试指引下,教师惯常讲解所有的预设习题,而同学接纳现成答案。教师偏重演练所带的成果,把多重的授课时段,用在物理类规则的传递中。同学接纳了这样的讲解,并演练了多量的布置习题后,确实提升了自己带有的应试技能。但是,这也添加了多重的压力,让很多同学惧怕物理课。

(二)选取不当。选取到教科书中的那些习题,与同学的平日生活分离。同学在接纳概念的初始时段内,应搭建逐渐深化的阶梯。如果在接纳时段内,就塞给同学很艰涩的那些习题,或者历年的那些考试题,就会伤害同学的做题热情,让他们惧怕这样的尖端性练习。有些预设的习题,缺失了生活内含的趣味性,因此,同学觉得物理类题目很僵硬,增添了对解题的厌恶感。后续授课中,还要花去多量时间,来解析同学的课余性题目。这样的做法,阻挡了授课实效的升高。

(三)僵硬训练。僵硬的演练类训练,注重同学解析能力的升高,却忽视掉习题内含的情感培育。预设习题所带的背景,同平日生活没能关联,带有凸显的模型倾向。同学只好去僵硬演练,没能发觉到探究所带的热情。在讲授特定类别习题时,教师惯常给出直接性的固有答案,忽略掉类似性解析路径的塑造。同学没能提升自己带有的反射解析能力,在多量的习题解答中,只好选取僵硬路径去面对。

三、优化物理习题的策略

(一)创设新颖目标。旧有的物理类习题,偏重同学解析能力的升高,没能融汇进潜藏着的情感等。要化解掉这样的疑难,就应创设出新颖的训练目标,选取出能激发同学内含性情感的那些习题,以便引发同学的厚重兴趣。例如:在协助同学复习关联着力学的认知时,常会发觉到:很多同学惯于解析简单的那些力学题,但是,遇有综合属性的力学习题,就寻找不出突破的解析点,这限制了同学的解答速率。为此,可创设出带有生活乐趣的解析场景,让同学增添对这一类习题的印象。通过解析逐渐递进性的实例,可指引同学明晰和综合的一种问题。在每种层级的摸索中,同学会增添化解疑难的信心,感悟出解析很复杂难题的乐趣。这样的预设目标,带有凸显的指引性,扭转了注重归结、忽视同学思考的惯常倾向。

(二)凸显生活关联。很多同学觉得:物理科目带有单调性,只要明晰了解题的路径,可应付科目内测验,就完成了惯常的学习任务。这是因为,物理类的题目,没能凸显与平日生活的各类关联。因此,在预设物理类习题时,应侧重这些题目的活化,把很抽象的那些物理类原理,变更成同学所喜好的平日场景。同学在感悟了这种生活关联后,就能调动内含的热情,主动摸索解析渠道。例如:在讲授惯性原理时,可预设这样的题目:在查验交通类事故场地时,发觉车上带有的某配件,深陷在附近泥地中,并滑出特定距离。这是因为配件带有惯性,在撞击时,冲出车体并滑落在地上,划出印记。这种场景依循真实生活,会指引同学的解析思维。

(三)增添探究热情。在习题授课的程序内,要凸显同学的主置,采纳探究的侧重线索。要去除掉同学对习题类授课的厌恶感,应当创设出平等活泼的认知气氛,提升师生互通的频率。教师可创设出难度层级不同的问题,供物理水准有差异的那些同学解析。这样的做法,可调动起所有同学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摸索浮力规律时,教师可指引同学讨论:“平日生活内含的浮力情形有哪些?”这类问题带有开放属性,可供所有同学探究,因此活跃了探究气氛。

四、结语

设定实效性的习题课,就应发觉到潜藏着的物理题价值,让初中同学领悟到深层级的习题含义。这样的做法,可激发同学的认知热情,让他们能寻找到可用的解题路径。要提升习题内含的灵活性,创设出趣味性凸显的解题气氛。这就消除了同学面对题目的厌倦感,提升同学的探究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楠.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习题教学 [D].华中师范大学,2008(04).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复习;效果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完整合理有效的复习方案

一是整体了解,分清重点和难点。在总复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教班级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如进行一些有代表性的检测,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全面考察,了解学生的实际解题情况。通过整理测验数据,再根据平时的教学,教师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哪部分知识点学生是已经全面掌握了的,哪部分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哪类知识是难点,哪些是重点,教师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教师把学生基本状况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或按章节、习题类型制定复习计划,进行基本知识、专题模块等相关内容的训练。在综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平常易出现的错误、教学难点内容、以及近年来考试中学生的丢分区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讲解太多,浪费时间,同时,也可避免因时间紧迫而没有将学生认为是难点、重点的东西讲全面。

三是制定科学的复习方案。在制定复习方案时我一般采用“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彻底扫清基本概念中的盲区和死角,形成一套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为之后的冲刺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是进行习题强化训练,这个阶段可以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进行专题训练,第二部分是进行习题综合训练。在习题训练阶段,教师不要大搞题海战术,要避免出现重复的题目过多,以免浪费学生精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选题上要精细;第三步的主要复习任务是就学生的丢分点和难点进行地毯式搜索以便查漏补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答疑准备。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择自己薄弱的环节来加强练习。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复习指导

初中生还是一个爱玩好动的群体,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避免简单机械地重复已学知识,以及无休止地搞题海战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仍要结合班级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和学生对疑难问题渴求解答的心理特征,让习题富有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延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自信心,化被动为积极、主动,让复习获得力少而多得的效果。在总复习时,同时还应该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避免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因素。其一,是厌学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复习课是在“吃回头草”,因而复习时精力涣散不集中心思,缺乏学习动力。二是显得易于满足。在复习阶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再复习下去也没什么效果,再听老师讲,不如自学,因而失去学习兴趣。三是极度惰性心理。一些学生复习中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自信心,思维惰性大、思路狭窄,完全依赖老师讲,因而复习效果不明显。上述谈到的不良心理因素,对化学复习有很大消极影响,所以,在复习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复习心理环境。

三、再次发挥实验功能优势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将课文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的教学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平常的的心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授业”和“解惑”,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指挥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新课学习时,学生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动手实验一般都处于“演示实验看热闹,分组实验走过场、实验过后全忘了”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并未体现化学实验所固有的激趣、明智、启思功能,因此,再现真实的实验在总复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若能对复习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加以配合一些实验进行复习,这样既时学生思维活跃,又可使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进一步升化深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可以说是一劳举多得。在真实直观的实验中,学生对相关原理、实验过程、量的控制,甚至于基础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确性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学生的复习兴趣得到空前高涨。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三最后的冲刺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才能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为最后的中考之战备好筹码。

参考文献:

[1] 孙阿敏. 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果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中学), 2010,(08)

[2] 陈晓会. 关于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 华章(教学探索), 2007,(03)

篇9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9-01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使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呢?我根据教学上的实践,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效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的差别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而高中教材与之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也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等,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则要研究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为什么要进行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初高中知识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一个醒,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也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所以利用复习时间向学生传授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1、摸清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制定复习目标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摸清其初中化学学习情况,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

2、改变衔接复习的模式,以练为主

复习时教师不要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 应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练习题中,选题时要参考近几年中考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明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我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做到事半功倍。

3、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出现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钙却没有酸式盐的概念及性质;复习中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结构理论方面的知识,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一化学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难度加深;再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的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初中知识的延伸、扩展和完善。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进行学法指导,大幅度提高化学成绩。

篇10

一、首先要有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教育鼻祖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

二、向45分钟要质量

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要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首先要明确记笔记的重要性,明确记笔记的内容。学生上课时首先要全神贯注地听课,记笔记时先粗记,即梗概、知识点等主要内容记录,其它内容留出空白,课后再进行补充整理,这样不仅能将重点记录下来,又使学生课后及时补充、复习,温故而知新。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三、做到温故而知新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复习时做好以下几点:

1.必须保证复习时间,新课标强调,新课教学的时间不能太长,教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必须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密切联系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

3.密切关注和分析近几年中考考题的走向,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4.让问题建构知识体系。用联系实际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复习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教学的重点。

四、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五、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化学,不关要记知识点,还要灵活运用知识点。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失败乃成功之母

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练习当中肯定有很多题目会做错,所以我们就要备好一个“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错误、知识错误、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

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然后定期归类、整理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做好每一次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