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风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关键组成部分,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领域发生的风险。从企业金融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的利益不能及时回收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及时采取防控和化解措施,才能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化解
1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1 业务核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会计未及时对企业账务进行核对处理,二是金融会计对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填写不认真,而且后期审查也不够严谨,导致会计凭证和报表中存在很多错误,三是金融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四是金融会计业务核算所选用的方法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金被肆意挪用,骗取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应用情况等等,财务人员把财务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账目的准确性是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1.2 资金结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内容有:一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支付服务,二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这两种服务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开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导致金融会计私自更改会计凭证,进而挪用公司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容易被察觉。
1.3 监督管理风险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力度非常小,导致企业出现不科学的行为,无法对企业的金融会计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2 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从业人员素质低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会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现有的金融会计人员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的意识较差,面对金融风险束手无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 工作积极性较低
金融会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作内容多,而且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承担企业的会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他员工并无差别,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金融会计人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以静态方式工作,企业忽略了金融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传统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的金融会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金融会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恰当的选择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管理必须在企业中树立动态观念,科学的运用金融会计管理手段,让金融会计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通常把金融会计管理的权限交给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不参与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增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控和化解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在会计人员内部设置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表现差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提高金融会计人员工作的纪律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3 利益驱使
很多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造假现象,导致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很多企业会向社会提供虚假的金融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突显业绩,避免企业倒闭,而让金融会计造假。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在会计凭证和报表上造假。
2.4 造假行为处罚过轻
针对金融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让企业认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国家对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经济处罚,忽视法律处罚,二是注重对企业的处罚,忽视了对金融会计个人的处罚,三是注重内部处罚,忽视公开处罚。现有的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企业对国家处P不在意,造假行为依旧很严重。
2.5 制度不健全
国家和行业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权责发生制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我国金融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应付款、预付款、预提款和待摊费用项目,这为金融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金融会计人员可以提前确认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可以延后待摊费用的入账时间,以此在金融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上造假。二是国家金融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增加了风险防控和化解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多,原有的金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金融会计人员无法把新的会计制度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正确把控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控和化解。三是很多外部金融会计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查报告,纵容企业金融会计的造假行为。
3 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和化解对策分析
3.1 建立金融会计工作秩序和监管体系
在企业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时,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金融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积极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决策中,创新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合理整顿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杜绝造假现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会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现象。
3.2 创建诚信金融会计环境
要想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政府部门应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约束企业,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创建诚信的金融会计环境。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出台金融会计造假惩处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人和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造假的严重性,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
3.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该加快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账务核算系统,完善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会计工作的质量。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金融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金融信息进行存档备份,保证金融信息都是一式两份,并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储存空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丢失的机率。例如: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金融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该企业自行设计开发金融会计核算系统,并购买了OA办公室软件,实现了公司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一体化管理,第二年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再次升级换代,原来需要2天才能处理审批完成的财务信息,目前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会计的工作效率。
3.4 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应定期对金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进行考核,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将薪酬与业务素养挂钩,提金融会计工作人员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要认识到金融会计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结束语
在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业务核算风险,资金结算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国家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要想合理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企业需要创新金融会计体系,重视金融会计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金融会计队伍建设,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06).
[2]华丽.当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2).
[3]何新飞.谈谈当前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青年时代,2017(3):248-248.
篇2
风险是企业金融投资不可避免的,其中,证券投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以及衍生金融资产风险是企业金融投资的常见风险。
(一)证券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行为均存在相对应的风险,证券投资绝不例外。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企业决策若存在问题,或出现盲目投资等现象,导致企业回报率降低,致使企业资产损失严重。面对证券投资风险,企业金融决策人常常由于心理负担重,导致决策出现失误。同时,因证券价格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大大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亏损现象。若证券价格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情况,可能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基于证券价格处于上涨阶段,企业立即投入大量资金,并未对证券价格大幅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致使投资行为过于盲目,大大增加证券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二)基金投资风险
目前,基金是诸多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式。基于基金投资过程中,专家将小额资金集中起来,在观察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实施投资。全部基金投资过程是基于多个投资人员共同出资所构成的,因此,基金投资方式安全性较高。同时,基金投资仍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基于多种方式下,企业筹集大量资金,却没有专业程度高的投资专家进行投资指导,导致基金投资存在安全问题。部分企业将基金投资视为储备自身资产的手段,未以基金类别为指导,科学购买基金,以经济收益为基金购买的唯一指标。鉴于此,基金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导致企业投资面临风险。
(三)衍生金融资产风险
作为新型投资方式,衍生金融投资是金融投资过程中最近所产生的投资方式,导致传统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受到较大影响。相较于证券投资与基金投资,衍生金融投资风险更高。该种投资方式以控制企业大量现金为出发点,易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若企业采用衍生金融投资方式,迫使企业资产价值处于上下波动状态下,增加企业财务管理难度。若企业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将大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而言,若企业操作方式不正确,且存在失误现象,将缩减企业经济收益,甚至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现象。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方面,引导管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应对制度,例如,设置专门管理企业风险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达到投资风险治理科学化标准。构建科学化经营管理制度,以企业自身风险承担能力为指导,优化科学投资决策,保证企业投资有效性。积极落实投资决策责任制,加强对投资主体的管理。构建投资风险应对制度,对企业风险损失进行严格管理。
另一方面,完善企业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对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促使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得到提升。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提下,加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研究力度,在积极应对和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促使企业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现金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得到全面推进。
(二)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发展的保障,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投资风险,企业应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与价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与教育培训,指导投资管理人员学习金融投资的专业知识,提升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提高企业软实力的目的。同时,完善奖惩制度,激发投资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投资管理人员主动提升自我,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其秉承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奠定基础,提高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优化风险应对方案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存在不同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应优化风险应对方案,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第一,风险保留,该种方式以少量资金为前提,支付工作由投资主体执行,第二,风险转移,即采用相关措施,促使风险发生转移,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第三,风险消除,该方式具有不易操作的特点,是一种借助预测援救技术达到增加预期收益目的的措施。第四,损失控制,即若企业存在金融风险,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损失降到最低。
(四)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
严格控制管理现金流是企业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强化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资产实施定期盘活固定政策,达到资产流通与变现的目的。其次,尽最大努力减少存货、预付款以及应回收货款等资金的使用,通过增加贷款、减少分红、发放债券以及增加权益资本比率等手段,促使易变现率得到提高。最后,对应收账款进行严格管理,基于信用政策科学化标准基础上,实施销售人员责任制,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同时,企业增加对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关注度,促使利润得到提高,以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投资模式,保证投资决策科学性。
篇3
【关键词】洗钱风险等级 划分标准 评估方法 风控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是金融机构按照客户涉嫌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的特征,通过识别、分析、判断、评估等方式,将客户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控措施的制度。作为反洗钱风险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对有效监测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实践层面看:金融机构客户数量众多,反洗钱资源却十分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对所有客户实时跟踪监测,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的划分有利于金融机构实行差异化监控,对一般交易客户常规管理,对重点可疑对象强化管理。从宏观实践层面看:反洗钱监管部门出于控制监管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将金融机构所有客户都纳入关注视野,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的划分有利于反洗钱监管部门研究分析洗钱高风险客户的数目总量、风险特性、结构分布和关联程度,全视角的及早发现洗钱风险苗头,提示洗钱风险,部署反洗钱调查。然而,由于受各种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缺乏代表性,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风控措施缺乏操作性,这直接影响到划分制度的有效性,为此尝试构建差异性的划分标准、科学化的评估方法、可操作的风控措施将成为反映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国际经验
无论是专门的国际反洗钱组织或是在反洗钱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国际组织,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或是新兴经济体均对金融机构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评判和管理有着纲领性和具体性的要求。
(一)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主要经验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通过的《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国际标准》(新40条建议)建议各国适用风险为本的方法,洗钱风险较高时确保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体系能充分化解风险,洗钱风险较低时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简化措施,金融机构应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客户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在高风险国家、政治公众人物、行、资金或价值转移服务、新技术、电汇、跨境交易等洗钱高风险领域采取强化的风险控制措施。沃尔夫斯堡集团(Wolfs-berg Group)提供给成员银行的《反洗钱原则:全球私人银行指南》强调了对不同风险客户区别对待的原则,并将洗钱风险划分为地域风险、客户风险和服务风险三类,提出判断洗钱风险增减的五个因素:客户交易规模、客户受反洗钱监控的程度、客户交易往来历史、客户对反洗钱规则的熟悉程度以及客户交易媒介的透明度。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公布的《防止为洗钱目的而非法利用银行系统的规定》要求银行必须基于风险考虑是否与客户建立关系或持续交易,对客户身份背景、所在国家、交易账户、经营行为和其他任何与风险有关的因素都应列在尽职调查范围之内,对高风险客户必须实施增强的审慎措施。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主要经验
美国《爱国者法案》规定判定客户洗钱风险的方法首先是业务品种,其次是客户和交易种类以及地域范围,高风险业务一般包括私人银行业务、现金存取款、行账户、贸易结算和国际汇款,高风险客户一般包括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金融机构、现金汇款者和兑换商、珠宝和贵金属销售商、车船飞机经销商、地产商及房屋买卖业主、进出口公司、律师和会计师。欧盟《反洗钱4号指令》指出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应建立在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判基础之上,判定的因素涵盖客户背景、出生及主要活动地、职业、关联账户、商业行为和其他风险因素,客户被核定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凡被列为洗钱高风险的客户都将受到金融机构更为频繁的跟踪监测。中国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在银行、证券期货及保险行业的反洗钱指引中均要求金融机构按照风险为本的原则判定客户身份,保险业监理处的《防止洗黑钱及筹资活动指引》中详细规定保险公司判定客户风险时应充分考虑保单性质、交易频密和规模、客户来源地、社会背景及缴款方式。
三、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国内实践
国内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制度层面看虽有着立法规定,从执行层面看虽有着业内实践,但在实际中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执行层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小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国内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的有效性。
(一)划分标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权威性、全面性和规范性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是立法完善、行业治理、义务主体自觉履行的系统性工作,但目前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规定较为简单,不利于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操作运用。同时,除证券期货业制定了本行业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外,银行和保险业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指引,呈现出各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自行制定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办法的局面,划分标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权威性与规范性。
(二)划分标准反映行业特有属性的少,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除应囊括行业间共性特征的风险因素外,更应立足本行业固有特征、机构经营特点和产品服务属性,增加并考虑不同与其他行业的特殊风险因素,但实际中不同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自行制定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办法雷同较大,划分标准反映行业间共性的多,行业特有属性和机构自身特点的少,缺乏应有的行业针对性与区分度。
(三)划分多采用定性评估方法,缺乏定量评估和数据实证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定量方法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客户信息资源,解决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人为不确定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实情况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估多采用定性描述和分析的方法,缺乏相应的数据实证和定量分析,判断的随意性、分析的主观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较大。
(四)划分结果风控措施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风险为本的控制措施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终点,但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对不同洗钱风险等级客户适用不同程度的风控措施仅做了原则性要求,针对低风险客户没有制定简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和异常交易快速判断机制,不能有效降低反洗钱管理成本;针对高风险客户即使制定措施也仅是善意劝告,没有实质性措施防范洗钱风险,风控措施效果大打折扣。
四、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指标方法与风控措施探索
(一)划分标准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构建应立足行业间的共性风险因素,结合各行业的特殊风险因素,考虑直接判定的例外情形,按禁止类、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风险等级,分行业适度和客观地衡量客户洗钱风险程度。
表1 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表2 证券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表3 保险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接判定为禁止类客户的情形:
1.被列合国安理会及反洗钱国际组织的反洗钱监控名单及类似名单的客户;
2.被列入我国的反洗钱监控名单及类似名单的客户;
3.涉嫌或已立案法律调查和反洗钱调查的客户;
4.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采取监管措施的账户;
5.被保险行业核保核赔联席会议认定的骗保骗赔名单。
(二)评估方法
金融机构受内外部经营环境制约,获取客户信息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增加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判断的随意性、分析的主观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相对专家判断法等主观赋值法,客观性强,精确度高,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并通过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划分的差异性,得出隶属度矩阵测算出较为客观的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结果。以保险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为例:
客户群由4个客户组成,C=(c1,c2,c3,c4)
风险分低、中、高3个等级,G=(g1,g2,g3)
评价指标体系由7项组成,V=(v1,v2,v3,v4,v5,v6,v7)
V1国别地域:国内一般地区,国内敏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反洗钱薄弱国家和地区,分别取值0,1,2,3。
V2行业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及事业单位,农业和生产运输企业,商业技术及服务行业,FATF规定的特定行业,分别取值0,1,2,3。
V3业务类型:保障型保险产品,储蓄型保险产品,投资型保险产品,分别取值0,1,2。
V4业务渠道:机构直销渠道,兼业渠道,网销电销渠道,专业渠道、个人渠道,分别取值0,1,2,3,4。
V5保费金额:20万元人民币或2万美元以下,20~50万元人民币或2~5万美元,50万元人民币或5万美元以上,分别取值0,1,2。
V6退保金额:1万元人民币或1千美元以下,1万元人民币或1千美元以上,分别取值0,1。
V7缴费年限:5年以上期缴,1~5年期缴,1年以下趸缴,分别取值0,1,2。
客户相对于风险评价指标的特征值矩阵为:
X■=■
指标体系标准矩阵为:
Ω■=■
广义距离取欧氏距离,使用MATLAB对相关矩阵规范处理得出指标权重为Wj=(0.18、0.13、0.18、0.25、0.05、0.16、0.05);客户群C对于风险等级G的隶属度矩阵U为:
低 中 高
客户1 0.332 0.320 0.348
客户2 0.362 0.302 0.336
客户3 0.296 0.398 0.306
客户4 0.237 0.396 0.367
即1为高风险客户,2为低风险客户,3和4为中风险客户。
(三)风控措施(见表4)
篇4
继2015年6月的股市崩盘,8月的汇市波动,债市在2016年经历了大起大落、一波三折的震荡。2016年原本的债市牛在10月24日遭到逆转,之后一路起伏下行,致使不少投资人仅数日之内便从浮盈转为浮亏。如果拨开债市的乱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2016年的债市和2015年的股市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前半段的上升有赖于场外配资或代持等杠杆手段的助推,后半段的暴跌则与市值下降、穿破平仓预警线随后大量资产抛售(或抛售预期)有关。一个金融市场,固然不可纵容杠杆的过度使用,但风控手段的失当反而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风控管理是顺周期的,到头来,当原本各个参与人“精致”设计的风控措施合在一起时,便可能成为加剧系统风险的“推手”。事情常常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一面是杠杆助推资产市值的攀升;另一面是顺周期风控措施,加剧资产价值的下跌;如果杠杆加得很高,风控又强顺周期,后果一定是一个泡沫快速产生、随后又迅即破灭的“灾难”。
形形的杠杆
金融杠杆的使用有许多种形式:以少量自有资金撬动其他融资,比如按揭的首付加银行贷款是一种,利用衍生工具投资是另一种;此外,运用多层结构如资产证券化手段投资,或利用收益曲线的一般形态借助期限错配、融短投长等都是杠杆的形式。如果杠杆是“矛”,可以“盾”而防之。例如,用出资对资产价值比率(LTV)可以控制第一种形式中的杠杆倍数;依靠保证金账户、收取抵押品和规范交易规则可以抑制衍生品中的杠杆使用;提高外部评级标准和约束基础资产可以间接控制资产证券化投资中杠杆的使用;最后,依靠央行货币政策推升短期利率,增大短融成本,可以间接制约融短投长中的杠杆使用。然而,有一种杠杆形式比较隐蔽,就是国海2016年通过代持所使用的那种。这种杠杆通过一级级彼此信息隔绝的代持方式,会使杠杆达到数倍之高。从“国海事件”涉及22个券商来看,取决于LTV的比率,四五倍的杠杆甚至更高都有可能。
国海的代持至少还是一种收敛的杠杆倍数的做法,危害更大的一种杠杆形式,是用自有资金加杠杆之后,用总投资再算一次“自有”资金,撬动新的杠杆。比如,同样是80%的LTV,代持的做法无论如何会由于LTV的大小收敛至4倍杠杆,而这种新杠杆的玩法,会以发散的方式急剧地将杠杆扩张下去。比如,仅需三轮的叠加,就可以将杠杆推高到99倍!不难想象,带着杠杆的资金,就像斗牛中红了眼的公牛,会疯狂地追逐一个个狂奔的资产价值。
顺周期的风控措施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提供杠杆的一方是要承担风险的,其风险就是抵押或代持的资产市值跌破LTV设定的值。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杠杆提供者通常会设一个高于LTV的平仓线,一旦此线被触及,平仓将立即启动。在股票的情况下,杠杆提供者可以借用股市平仓;而在债市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往往会要求杠杆索取方按原价赎回债券。可想而知,面对债券下跌、杠杆累累的杠杆索要方恐怕正处于困境状态,赎回债券的能力会被大大地打了折扣。这样一来,如果债券市值跌破LTV值,而杠杆索要者又无力赎回被代持的债券,杠杆索要方便会出现违约,因此而引起市场的恐慌和随后的抛售也就在所难免。问题在于,下跌的资产市值,有可能触发新一轮风控措施设计下的平仓,从而进一步打压资产市值,这就是所谓的顺周期现象。不幸的是,就个别杠U提供者看来,这些设计精致的风控措施,合在一起竟成了加速资产市值下跌的推手。而这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不正是我们过去两年对股市、债市的一次次见证吗?
如何应对?
历史上,许多大大小小金融风险的发生都源于杠杆的过度使用,比如,1998年LTCM对冲基金的瓦解、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等。然而,危机的惨烈和深度又常常和顺周期风控措施不无关系。比如,没有顺周期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ation Portfolio Insurance,CPPI)交易策略被投资人的广泛使用,就不会有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没有衍生品交易对手纷纷要求解除交易,就不会有2008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如果不是信用评级被降低,被交易对手要求提供资产抵押,AIG公司也不会濒于破产,最终被政府救助。而这一切又都可以看到顺周期风控安排的影子。在遏制杠杆方面,当前,全球各类金融监管都在推出限制杠杆的措施。例如,巴塞尔协议Ⅲ的补充性杠杆比率,规定了无风险加权下银行杠杆的绝对上限。美国证监会则提出了基金行业使用衍生品时对杠杆限制的建议。在欧洲和美国,资产证券化中发起人风险自留的规定也是对杠杆的一种限制。巴塞尔协议Ⅲ对衍生品交易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各种风险敞口互抵规则的收紧,都对杠杆起到了限制作用。
风控措施中的强行平仓是顺周期管理的最激进形式之一,它常常会释放资产市值大幅下跌的压力。相反,如果采用每日调整LTV比率、辅之增加抵押资产的做法,会很大程度上弱化顺周期风控中“顺力”的释放,同时仍可以满足风控措施的要求。夺路而逃,会因为出口狭窄而出现踩踏,势必自伤无数;不如有秩序地退出反而能拯救众生。2008年,美国高评级市政债券基金曾一度出现前所未有的下跌。面对背后大量杠杆的应用,依靠每日调整LTV而不是一次性强行平仓的做法,减缓了即时、大规模打压市政债券市值的局面;虽然,这些基金一度难逃净资产值的下跌,但下跌的幅度相对温和。不久,随着市场的反弹,投资人的浮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逆转。
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管控 难点
一、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难点
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受跨国公司集团资金管理经验启发,积极在集团内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盘活内部闲散资金,加快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资金效益和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一)资金集团化管控程度不高
企业集团大多存在着资金集中管理要求与内部法人单位资金分散的矛盾,资金集中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集团众多企业中多头开户、多头融资现象仍然存在,资金集中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影响了集团资金合理配置,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资金成本仍然偏高。
(二)集团资金风险管控亟需加强
从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性来看,集团财务的首要职责是风险控制。由于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伴随着资金流动,各项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到资金风险上。通过一些企业资金风险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可以看出,资金风险的形成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运作环节密切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资金使用流程不够合理,在合同管理、客户管理、经营方式管理、存货管理、赊销预付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或是基层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导致经营项目出现风险,最终导致资金损失。
二、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集团资金集中度不高,资金集团化管控程度不够,一方面原因是各分(子)公司对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上不尽一致,对资金集中管理规定和部署落实不到位,各单位之间资金归集率差距较大,造成闲置资金沉淀,不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也直接导致了资金集团化管控能力的弱化;深层次原因是,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集团企业在治理结构、资金管理机制、资金集中相关制度措施等方面能否与集团管控的要求相适应,对资金的集团管控有着深刻影响。
(一)集团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大多数存在着企业各级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晰、权责不对等、机构设置与经营管理不协调、集团理念淡薄、总部控制乏力等问题。集团成员单位分布相对分散、运行相对独立、风险控制比较薄弱。从部分企业实际资金运作情况看,由于成员单位多、都有独立的经营和管理权,企业账户多、资金分布仍较分散,资金的实际运作风险仍然突出。
(二)集团化业务运营模式尚未有效建立
从一些集团企业业务运营模式来看,由于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整合不到位,成员单位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状态,统一经营、集团化运作程度不够,自我应变和风险防范能力弱,集团公司网络化、规模化、协同化运营优势远未发挥。人财物管理的分散导致了业务经营和资金运作的分散,存在难以控制的风险隐患。在分散经营模式下,集团业务管控能力薄弱,部分成员单位可能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上当受骗,最终导致风险事件,使企业资金蒙受损失。
(三)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制度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集团企业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资金集中范围和程度,合理确定成员单位账户备付金余额,企业预算管理能否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效支撑,资金信息化系统能否满足资金集中管控需要都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许多企业尚未做到全部账户集中管理、存款集中管理、贷款集中管理、票据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措施也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和集中管理工作实际逐步完善。
(四)集团资金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强,集团资金管理和控制面临的风险很大。一些企业在资金使用的具体环节方面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特别是对应收款项、存货资金、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不够严格,可能因基层企业出现的资金周转问题影响集团资金的良好运行。
此外,在资金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资金风险管理与企业业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管理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涉及到集团总部、分(子)公司和直属企业等各个层面,系统资金风险管理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衔接与协调配合。
(五)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集团企业应当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目前主要有财务公司、结算中心、财务部门管理等形式。由于财务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门槛较高且需银监会批准,多数集团企业以内部职能部门或结算中心承担这一职能。随着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许多集团企业面临着资金集中体制机制、管理手段、结算工具、融资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制约因素和障碍,在规范性、专业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六)资金集中管理机构人员不能满足需要
从队伍建设来看,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对从业人员和素质有着较高要求。随着资金集中管控的推进,资金管理工作面临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风险防控压力,对资金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各个层面普遍面临着人员不足、队伍素质不能适应的情况。
三、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措施建议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
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是加强集团化管控的一把金钥匙,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集团全局观念,完善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积极宣传引导,细化具体措施,严格制度执行,强化监督考核,促进各级企业做好闲置资金的上存归集工作,提高资金集中度。严格银行账户统一管理,由控制账户实现控制资金;由主动上存逐步到自动归集资金;由定期归集资金逐步到按日实时归集资金;由账户资金限额管理逐步到零余额管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集团债务集中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信用优势、统一融资优势,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争取最高的授信额度和最优惠的借款利率,为集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推行统一结算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和统一担保管理等,逐步实现更为全面的资金集中管控。
(二)建立适应集团化运作的管理体制
目前许多集团企业面临着数量众多、管理链条较长、控制难度大等实际情况,经营管理及资金运作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必须从集团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和集团化管理的公司治理与组织体系,实现集团战略牵引体制,增强集团决策力与控制力。大力推进专业化经营、板块化运作和扁平化管理,完善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业务运营机制,改变成员单位分布相对分散、运行相对独立、风险控制比较薄弱的现状,从根本上提升集团管理与风险防控能力。
(三)提高集团资金信息化管理水平
集团企业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一方面要解决资金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信息化手段。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资金资源整合,有效管控资金风险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建设银企直联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网络系统功能,实时查询企业资金收支、流向、结余及其他信息情况,实现资金的统一管控、在线监控和自动预警。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使资金运行与业务信息系统相衔接,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管理,完善业务工作全过程的监控,最终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管理。
(四)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完善资金风险监管体系
集团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针对主要风险来源和关键控制点,特别是在风险易发的合同管理、客户管理、存货管理、委托经营、赊销预付等环节,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明确的职责、程序及相应控制措施,做好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才能有效管控关键风险点,提高企业资金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资金风险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合理划分集团各部门各层级资金管理权限,逐步建立在线监控与现场监管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和奖惩力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资金安全。
(五)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篇6
关键词: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1日
一、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51家,贷款余额9,594亿元,其中江苏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36家,贷款余额1,119.76亿元,从业人员6,324人。江苏小额贷款公司无论从机构数量上还是从贷款余额上,均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
江苏省的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获得快速发展,原因很多,政府的支持不可忽视。在江苏,小贷公司背后的省金融办不但是一个主管机构,而且同时还组建了一家金融公司――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与每一家小贷公司合作,既是监管者,又是服务者,还是合作者,三重身份于一体,有力地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此外,在税收上,江苏小贷公司的整体定位是惠农金融,所以统一品牌形象为“江苏农贷”,政府对相关小贷公司提供了特别的税收优惠,仅收取3%的营业税,比其他地区的5%以上的营业税有明显的优势。
二、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问题
(一)法律定位模糊,法律保障不够健全。从2005年以来,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方面,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地方政府关于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外,没有任何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低层次的指导性规定虽能提高办事效率,化解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但也导致了小贷公司法律身份的模糊。小贷公司不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不适用《商业银行法》,同时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经营货币特殊业务,也不能完全适应《公司法》,无疑在工作中会带来一些政策风险。
(二)资金来源受限,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包括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同银行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及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的其他资金来源,而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此外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务特点是“只贷不存”,这些融入资金的限制和出资者的资金有限性,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面临贷款资金匮乏的局面。
此外,江苏省目前还没有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评级体系,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这些导致银行无法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差别化授信,风控水平好的小贷公司不能及时获得资金快速发展。
(三)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危及贷款安全。一是在贷款时未能对关联客户实行统一授信。不少小贷公司客户存在关联关系,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审贷时都是以单个个体进行考察,为把他们视为集体客户进行统一授信,无法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二是小贷公司从业人员整体风控水平有待提高。小贷公司主要高层大多来自银行业,具有很好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措施,但是大多一线人员来自工作经验不多或没经验的高职学生,不熟悉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控制不规范现象,例如未办妥抵质押手续即放款、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等情况。
(四)缺乏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措施。与银行不同,小贷公司没有真正的央行,没有资产管理公司,出现坏账时,除了股东承担风险之外,没有一个资金池来帮助小贷公司渡过难关,或在遇到不良资产时,无法快速的进行资产处置和剥离。这方面如果不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小贷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大多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且不够稳定、财务不透明等情况,小贷公司在遇到不良贷款大幅提升时,没有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措施,往往会带来立即倒闭风险。
三、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性质,维护其合法权益。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法律定性模糊的现状,应提高立法层级,尽快出台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的法律,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性质、业务范围等。监控部门应明确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是否可以参照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地位,才能确保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和降低小额贷款的政策风险。
(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政府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为小额贷款公司设置了“只存不贷”的制度安排,但从长远考虑,有必要放开不能吸收存款的规定,因为小额贷款公司若长期受制于规模,难以真正转化为专门为“三农”服务的独立的金融机构。政府可以根据各个小贷公司服务于“三农”的程度和规模的不同、小贷公司评级级别的差异,对服务效果好的小贷公司可适当提高向银行融资的杠杆比例,可以让大额资金如200万元以上的(该资金拥有者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存入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时机成熟时允许小贷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资金。
(三)完善风控平台,提高小额贷款公司风控水平。一是借鉴以往经验,完善小贷公司风控平台。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小贷综合云服务系统,在2010年上线,相当于小额公司的核心业务平台,江苏省6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小贷公司每笔业务、每项数据都录入系统中,形成江苏小贷公司的大数据,这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行业进行有效监管。该系统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例如依托该大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将信誉差的贷款客户及时在平台上公布;也可以在该小贷综合云服务系统基础上,开发一个小额贷款公司评价系统,把小贷公司分成A/B/C三级,每级再进行细分,当把小额贷款所有数据输入后,可自动生成该小贷公司的评级级别。级别好的,可获得分类对待,从银行、政府获得优先、优惠地支持,级别差的受到严重警告,限期进行整改,提高风控水平,否则清出小贷行业;二是加大小额贷款公司人员引进、培训,强化合规性经营和风险防控意识。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借鉴商业银行成熟的贷款流程,提升小贷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和风险防控意识。
(四)支持和鼓励多样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措施。一是支持农贷公司采用债转股形式处置不良资产,不断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质量。例如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按不良贷款总额一定比例,如30%实施债转股;二是支持股东在有意愿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展不良信贷资产打包转让。借鉴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方法,探索开展不良信贷资产打包转让试点,支持有实力的大股东回购、小额贷款公司受托清收不良资产,降低农贷公司账面不良率,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行能力;三是引导支持小额贷款公司不良信贷资产在省内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提高运用市场手段化解不良贷款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鑫.浅析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及发展建议.山东大学经济研究所,2013.
[2]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08.23.
篇7
1.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优势分析我国传统银行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确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只不过社会中的人们已经适应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以及运作流程,尤其是当国家通过政策限制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门槛以后,市场中对于资金的需求就存在了一些不对等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之下,地方中小型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因其在地方“关系型”贷款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相对而言,对于农村经济及地方企业的发展来说,从本地区所设立的中小银行取得贷款更容易一些,因此,我国农村及村镇企业大多是通过本地区的中小银行取得的“关系型”贷款。这样一来,由于在银行贷款的环节中,省却了一些国家大型银行的繁琐步骤以及信息核查过程,那么,在银行经营风险管控方面就较为薄弱,但既然是地方的中小银行将款贷给了本地区的经济实体,这些中小银行也会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近距离地考察地方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持续跟进,这在理论上是十分可行的一种银行风险管控手段。
2.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地区中小银行运营之间的关系研究商业银行是支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银行,它是股份制性质的商业银行,也是目前地区规模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样,农村合作银行也快速发展起来,为农村经济的崛起助力。从以往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民间借贷”的现象,实质上,这可以通过搭建农村中小型商业银行来实现,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农村中小银行的风险性较低,银行风控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银行本身的经营状况是紧密联系在一体的。因此,需要通过考核贷款人的资质、监督贷款使用情况等管控措施,来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的质量及其效率。
二、探究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执行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从我国国情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因此,该地区所设立的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也相对良好。但无论如何,国家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以后,将对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影响较大,这将意味着,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银行要采取有效手段,改善自身的经营业绩,避免产生坏账。那么,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在放贷方面的管理要加强,需要严格考核农村地区经济实体的贷款资质,并且按科学化的标准流程发放银行贷款,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农村中小银行借贷风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农村中小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风险。
2.考核地方经济实体的贷款资质,按流程发放银行贷款从浙江鹿城农村合作银行的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可以看到,该地区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较为良好,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数据指标均维持的正常的水平值范围内,但仍存在一定的贷款风险。借助互联网平台,建设农村中小银行借贷风控体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快速搭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模式涌现出来。对于农村中小银行的发展而言,同样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发展的快车,积极构建农村中小银行系统的借贷风控体系,连接地方银行以及企业资信考核等信息,强化银行借贷管理。在传统金融领域中,融资是主流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经济的促动下,融资形式有了本质的变化,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整合融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路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走向了金融创新之路,并且,依托“大数据信息模块”的运作以及科技手段将传统金融业务的优势突显出来,促进我国农村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篇8
2017年年中,玖富集团连续收获了多项行业大奖,其中包括“最佳互联网金融平台”“年度值得托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成立11年来,玖富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10年积累打造立体产品矩阵
自2006年成立至今,玖富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风控技术为近4000万用户提供简单、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创造优质、便捷的财富增值服务。目前,集团已形成了以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理财、大数据征信、移动海外证券四大业务为核心的综合布局,旗下产品包括悟空理财、玖富钱包、玖富万卡、玖富等。
悟空理财专注为1300多万用户提供多元的投资选择和优质的投资服务,多样化服务计划满足各种资金投资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个性化组合投资多个账户,最大化满足个性投资需求。
玖富钱包致力于构建开放新金融服务生态圈,构建与用户金融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为700万用户提供各类投资、分期借款等移动金融服务。玖富钱包自上线以来,推出“橙色10:30”,打造用户喜爱的投资特供服务计划。
玖富万卡是玖富推出的个人数字信用账户,为1200万用户提供信用借款、在线购物分期、代还信用卡等业务,实现信用成长体系建设。通过玖富集团独有的“火眼分”风控体系,动态定义用户信用水平,即使是信用小白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分期等服务,逐步演变成信用優质客户。
玖富是玖富证券推出的社区化、智能化的投资理财平台,为用户提供港股、美股投配置服务,帮助用户解决资产全球配置的系列问题,包括开户、交易甚至是智能投顾,让投资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大数据+AI打造智能金融服务
成立11年来,玖富不断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技术投入,尤其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在提供流畅的体验服务的同时,为用户的投资安全提供保护措施。
在大数据领域,玖富集团打造了“火眼分”风控系统与“彩虹评级”风控模型,从四大模块、六大维度对用户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控审核效率和效度,初步实现了风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篇9
在众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P2P小额借贷公司中,上海诺诺镑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诺镑客”)―直都很低调,从2009年成立之初,已在市场“潜伏”了近四年。
“公司刚成立,我大部分力气都花在搭建网站,研究如何安全地给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诺诺镑客董事长黄大容跟记者侃侃而谈。这个认真又实干的经济学硕士,精通英语、德文和经济学,却放弃了可以进安稳的大型金融机构拿高薪的机会,义无反顾地投向了P2P小额借贷领域。
在去年末,公司获批金融信息服务资质。黄大容松了一口气,终于能够放开手脚、迈开大步了,如今的诺诺镑客已经比之前扩大了好几倍的规模。
只做金融信息服务
扩张速度快得惊人,但仍在黄大容的意料之中。早在2009年,她就意识到P2P借贷平台的前景。
“当时小微企业主融资十分困难,月息达到15%~30%的高利贷泛滥成灾,可见市场需求的旺盛。然而市场却很不透明,有闲钱的出资人借给庄家,再由庄家借出的这种模式,没有解决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同步流通的问题,多属非法集资。”
黄大容感觉,这样的局面一定会改变,新的合法模式才会有生命力。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处于春秋战国,哪里就孕育着做大做强的机会。
虽然银行外的资金中介还不被社会认可,收受中介佣金也暂时没有法律规范,但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诺诺镑客开始进入市场。
,
“不吸储,不放贷,坚持只做帮助借贷双方撮合交易和控制风险的中间方。”按黄大容的设想,诺诺镑客要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路线,只提供借贷信息,不涉及资金流通,钱款全部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划拨。
在模式方面,公司选择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即P2P网络借贷占主导地位,线下传统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作为补充。
黄大容认为,线上模式有天然的优越性:在线上设计理财产品会更加灵活,投资方200元起投,融资方可以对金额和期限做更灵活的选择;同时,由于客户的信息都在网上平台公布,双方自由选择,使得信息更透明,覆盖的人群也更加广泛。借贷平台获得信任之后,网上的客户更具粘性。
不过,线上模式所依托的网站建设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诺诺镑客三年来已投入近2000万。
黄大容介绍,平台上借出方的收益一般为10%~12%,有的可以达到18%。诺诺镑客则向融资方收取融资金额6%左右的信息服务费。她同时透露,公司现在每月贷款需求超过3000万~5000万元。照此推算,公司每月的收益大约在180万~450万元。
屏蔽风险行业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诺诺镑客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类和理财类两种金融产品。由于线上交易居多,风险控制始终是P2P小额信贷公司的核心。
在风控的把关上,诺诺镑客聘请了多名外部顾问、法律顾问和风控顾问,力求把系统风险扼杀在最初的状态。
2012年初,一些钢贸业、房地产、建材业(玉、石、木)的企业主频频向诺诺镑客申请借贷,而诺诺镑客则将这些行业列入禁止行业。
“经过分析和查实,我们认定这些行业的风险已初露端倪,为了安全,只好将这些企业主屏蔽了。”
而且到目前为止,公司只做在上海地区的业务。这不仅是为了保障更为优质的债权,同时也为了方便控制。诺诺磅客还做了一个风险分散系统,把每一位客户的钱分散借给众多的借入方。此外,它尝试引入担保公司,对交易进行必要的担保和赔付,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仅有这些还不够,客户进行P2P网络借贷的交易环节虽然简单,但由于客户背景的错综复杂,使得风控也需要有多层次的保障。“目前我们通过实地核查系统以及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对借款客户进行多维度把关。”
目前,诺诺镑客实施渠道备案制,开发了前置审批系统,客户身份状况、户籍信息、婚姻信息、教育信息、法院信息、刑罚信息、不良习惯信息、房产信息、征信信息等都包括在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对上述信息实现系统核实。信息不真实的客户,系统会自动拒绝,杜绝人为因素对审贷的干扰。
对于单笔借款数额超过8万元的客户,诺诺镑客采取实地核查机制,核查实际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邻里关系等80余项信息。黄大容认为,随着借贷情况的复杂,贷后管理也需要系统自动预警,一般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协助出借方催款。“如果是借入方恶意欠款,在沟通无效后,我们有可能诉诸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交易模式在风控上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坏账率过高,小贷企业将没有存活下去的基础。“到目前为止,诺诺镑客将坏账率控制在2,5%左右。”黄大容介绍,借鉴阿里巴巴的交叉检验金融技术和渣打银行风控的一些做法,诺诺镑客注重从基础数据中去挖掘企业的资信。“只要是从基础数据里发现企业哪怕存在一点点资信问题,都坚决放弃。”
篇10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政策、市场或传统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较为缓慢,这就使得众多商业银行不得不将利润的增长点更多地放在贷款业务上。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差异,造成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目标间的互相脱节。管理指标形式上的不统一,引起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表面上的目标不一致,最终导致部门岗位间的协调不充分。风险意识两极分化具体表现为:宏观层次风险意识突出,微观层次风险意识相对淡薄;领导干部风险意识相对强烈,一般员工风险意识相对淡薄。一些基层人员或业务人员往往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不能正确地评价风险,不能正确地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是阻碍业务发展的。
2.内控制度不够严谨。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其财产、保证其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加大,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性质等早已超出了当初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信用风险逐渐演化成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合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日趋明显。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而言,监管力度逐渐严格,市场变化日益加速,来自电商及其他非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不断增强。
3.管理层未正确认识到金融衍产品的潜在风险。金融衍生品的价格是交易双方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其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政策、人为操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风险认识不足、意识淡薄,无法对整个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过程和交易细节进行合理管控。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可能给金融机构造成巨额的交易损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金融机构监管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金融衍生交易可能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风险管理长期以来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仍是一片空白。
二、创建科学的合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必须从观念上、产品设计上、管理流程上、风险管控上等方面重视风险管控的各项因素。通过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等各种方式,向全体员工培养内控管理理念。对促进银行的经营发展,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各级高管人员都要充分认识良好风险管控对于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由于对商业银行危害甚大,故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必须还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流动性风险。为此,应实实在在地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治理机制,对于银行所能发生的风险真正建立起必要的约束。同时,还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安全、高效、稳键经营的基本保障,商业银行应把风险控制当作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加强内控管理基础性工作,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分层次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完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控制、处置、稽核检查等各项业务程序和工作环节,编制涵盖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公司、零售、金融机构等不同客户种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定期开展内控综合评价,对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定期进行分析,做好风险提示与预警工作。其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商业银行还应当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列入必经的考评范围,积极落实风险考评等相关内容,力求考评标准科学化、具备可操作性的原则。
3.建立金融衍产品监管体系。金融衍生产品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基础现货产品,并在这一基础上,又形成了很多流动性较强的衍生产品交易。运用衍生产品交易规范地开展业务竞争的需要,是指导和促进中资金融机构开拓衍生产品金融业务的需要,是指导我国金融机构规避衍生产品风险健康发展的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个人客户之间的衍生产品交易,主要通过理财产品进行。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定从事交易的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额,确定风险承担限额,对金融机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
三、结束语
总之,效益和风险始终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两难问题。在中国市场化程度加深的内压和国际金融一体化深化的外挤的双重作用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日益暴露并急剧扩大,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小学体育微课教学设计
- 下一篇:经济纠纷的认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