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时间:2023-08-09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法制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联系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政治课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效果。根据政治课的具体特点进行道德教育教学时,可以动员学生联系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实际,认真思考、提出和讨论社会焦点、 热点、疑点问题,发表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h,让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性的控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道德评价标准,教育学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意识,并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习惯,积淀为能量,锤炼为品质,使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
二、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强政治课的活动性德育内容,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秉持信任学生、锻炼学生的理念,适度开展课堂及课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思想政治课课程实践性的实施。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高效、实效的道德教育方法。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办墙报、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实现认知性德育与活动性德育的有效结合。
3.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适合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体验一种健康的、积极的道德生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的瑰宝,在它的影响下,不仅出现了无数仁人志士和风流人物,而且凝结出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这些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如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表明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尚的风格, 不做任何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国家的事, 为祖国做贡献, 这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也是高尚的价值;孟子的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还有“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品德;以及“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将这些名言警句有机地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 渗透到所讲授的政治知识中, 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公民意识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思想保障。在当代,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启蒙和发展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在公民意识培育中有其独特的先天性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轻视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公民意识培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唯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等。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养成坚定的国家认同,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同。
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当前,我国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消极心理问题突出;家庭教育重知识轻德行;学校教育重应试轻素质;社会教育重形式轻成果;家庭、社会、学校缺乏合作等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育,必须改变观念和教学方式,以中学政治课为切入点,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采用主题演讲、讨论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实施法制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并对各种形式开展的学生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比,对于提供法律素材以及对法律案件剖析细致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对学生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他同学在下次的教学中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法律意识。
六、实施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篇2
1.发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1 进行生物教材加工寻求学生科技点。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训练培养思维、实践、创新科技素养能力为核心,生物教师应依据课本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各种探究活动的子目标,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的使用撒到或全部或部分,或增或减,其中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材料的选取,探究性学习素材的提供,探究性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教材处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应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满足初中学生的对于科技探究的学习兴趣,丰富课本以外的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新动向、新知识。使学生对进人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发展其认识过程。二是创设学习的新情景。学习的情景是现有经验向生物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发展的过度体。它代表的一般是自然、社会、现实和科技成果发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的个人生活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与科技发展融为一体。学生可以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材料、新信息等科技资源联系起来,依靠原有的“图式”去理解和解释科技现象,构建科学素质。
1.2 加强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科技知识能力。在生物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后作业进行精选和组织。学生家庭作业对初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特别是课后的科学实验探究等活动,教师对作业的质和量要精确控制和选择,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充分的指导和反馈和评价,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不是过分复杂的努力获得成功,通过积极有趣的科技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抵挡住无节制的体育运动、看电视等活动的诱惑,引导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转移,以提高科学素质。
1.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教师把相应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整合于探究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及批判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智力、多元智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物探究思维习惯。如生物观察和实验法、生物假说提问法、生物统计和分析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发挥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材料的心理倾向与接受、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步骤的实施、探究结果的讨论与交流,自主地合作地完成教师提供的各种“主动作业”。自我监控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并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选择、参与、发现。选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我需要选择学习的材料,学习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参与,就是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主引下,根据自我的需要,确定探究学习的主课题,或子课题,提出自己的有创建性、有意义的假说,参与探究过程的实施和评价。发现,就是在探究生物问题及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情景去思考,去获得新经验,建立更高级的认知结构。只有发挥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其自身的科学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3.加强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管理
由于探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的渗透性、知识的前沿性,思维方法的发散性、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在这个时代受到强烈的挑战,同样也影响着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管理,影响着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开展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一定要遵循探究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的一种情感的交往与沟通。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即是学习的伙伴、信息的产生者、输出者,又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收益者。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在生物课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技智能潜力提供了最佳的情感背景,教师不仅在科学探究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在情感上要激励学生,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才能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教师不随意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民主的研讨气氛。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活跃学生的科技思维,发挥其创造力;与学生多交流,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培养和保护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思维。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政治课 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认为,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决定整堂课的效果,由此可见新课导语非常重要,学生对你将要讲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新课导语的设计,有艺术性和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善于利用已有条件,巧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喜欢并期待听接下来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亢奋状态。所以,政治课的导语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课时,我用一则事例导入:有几个不同国家的顾客在某餐厅喝啤酒,突然发现啤酒里有一只苍蝇,顾客们的处置方法各不相同。英国人以绅士的口气吩咐服务员:请换一杯啤酒;法国人会将这杯啤酒倒掉;日本人命令服务员叫来经理,训斥道:“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沙特阿拉伯人则叫来服务员:“我让你喝……”而美国人却向服务员微笑着说:“以后请把啤酒与苍蝇分开放置,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把它放到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事例一讲,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你喜欢哪一种处置方式?为什么?(2)请以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处置方式?(3)你作为中国人应该学习上述国家哪些公民素质?兼收并蓄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既从唯物论的角度思考了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又从辩证法的角度思考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感兴趣,因而回答正确率很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21世纪应充分体现现代意识,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往往决定着学生对学习政治课兴趣,高尚纯洁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课下教师应常面带微笑用充满爱的话语与学生沟通,与之成为朋友,对于成绩略差的同学不要放弃而要多鼓励,用爱的胸怀理解、善待他们。想要学生信任你、亲近你,首先你就必须懂得尊重他们,真心地爱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你传的道、授的业他们才会认真听,记在心里,只有学生肯相信你并且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体会学习的奥妙,他们才会倍加珍惜,从心理学上讲,这叫:“有意后的注意”。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否取得长足进步,往往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很多东西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多媒体教学,代替了过去黑板、粉笔作为唯一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及图表等信息演示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鲜活,做到“图文并茂”,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了VCD,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结合歌词内容,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政策举措,让学生感受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就轻松自然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认知能力,领略教材中的深刻含义。
四、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教好政治课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属授课教师了。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种并不断更换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良好的“态势”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端正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情要丰富。态势反映一个人内心喜怒哀乐情感活动的积极性。肢体语言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不但对口语起着辅助作用,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常用工具。通过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态势”的重要性,因此面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教师更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恰到好处的夸张动作、一束期待而又现实的目光,配上亲切和蔼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足以将肢体语言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替代了死板的声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有张有弛,妙趣横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学好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其精髓,不再把上政治课当做学习负担,而是享受整个学习过程,陶冶情操。
2.以富有感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教师有严谨、简洁、准确、情感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活跃其思维,丰富其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生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23-01
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以学生为主体也倡导多年,但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僵化教学轨道上。政治教学中仍不免出现枯燥无味的生填硬灌,沉闷寡趣的教学气氛,可以看到,学生不是以主体的身份参加教学,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摆脱这种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下面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1.新颖开头,引起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应对教材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够设计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能够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答题思路,或自己设计题支,从多角度、多侧面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怎样消费才科学?”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3.开展课堂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有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神奇的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五种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从而为货币的应运而生埋下了伏笔。
4.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问题时,导入新课,我用了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当我朗读“——看万山红变,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同学们被这样的优美词句吸引住了,被这样的美景吸引住了,优美感人的语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主体作用;以人为本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以“学科为本”,以“知识为本”,片面夸大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一味灌输,学生就知道死记硬背,老师不注重启发、点拨、引导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否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略了人文精神,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自己,创造自己。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他们才能发展自己,创造自己。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政治课老师的教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 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使学生的课外知识得以丰富;能让学生明确当节课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分清本节课重点和难点;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分不清难点、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每学期开学前,老师先给每位学生发前置性预纲。每讲新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出示预纲,学生都按照大纲的要求预习新课,不懂的地方自己做标记。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心中有数。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这样一来,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程度
(1)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课,自己处理作业,疑难的知识点生生讨论解决,如果讨论还不能解决,就请老师帮忙。这种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有效地建立起主人公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履行主人公的责任,课堂教学氛围良好,富有生命的活力,这种方法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成人的某些生活经验可以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比如,从A地到B地,一位乘车者,即便去过几次,也不一定知道路该怎样走,相反,如果他亲自驾车去,即使一次,也会对这条路非常熟悉,会直接到达目的地。同样道理,学生学习也是这样。一堂课让学生自己亲自参与,不懂的知识,学生自己讨论、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就是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故我们应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针对政治课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参观等。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深刻领会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经常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政治课老师一味讲授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也当一回老师,这种师生换位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一位老师讲《量变质变》时,教师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时,及时进行调整。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当回老师,举一些量变质变的例子或者讲一些故事呢?”话音刚落,学生立即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有的与同桌交流、合作,还有的窃窃私语。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举出的每一个例子,赞扬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三、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手段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即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许多意义。社会实践课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生学会合作,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仅限于书本中的知识是无法有深刻体会的。要引导他们走出教室、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自觉培养新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把学生从政治思想教育中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通过社会实践,结合课本知识,对所生活地区的煤炭企业对资源的开采、使用、浪费情况进行实际调查,走访专家了解煤业公司今后的发展前景,构建出保护资源、环境的必要性,并落实到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会转化为具体技能的。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调查普通家庭中自来水使用的情况时,通过参观了解自来水的消毒、混凝、沉淀、过滤等加工过程,树立节水意识的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样看水表、怎样减小误差、怎样填写数据,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了对知识的运用。马克思曾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孔子也非常注重对弟子施以学、思、行合一的教育。社会实践给予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这种深刻能深入孩子的骨髓,它给孩子灵魂深处的影响。因此,社会实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途径。
总之,在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教育的老路子是行不通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要始终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政治课堂;主体作用;综合能力;分析综合
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每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性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知识掌握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效果。
四、让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展示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应用。
五、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训练题的设计一般来说,有四个环节:
①、精选实例示范。选择最能体现基础知识和训练目标的实例作课堂讲析示范,范例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逐层递进。
②、学生讨论释疑。学生是主角,一般问题只由学生讨论解决,难点由教师示范后再讨论,这一环节特别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
③、教师提示点拨。一是在出示问题时提示有关知识、参考内容和资料、训练步骤等;二是在学生讨论中点拨思路和方法,简要评价与鼓励,及时补充和纠正。
④、师生梳理归纳。学生在讨论、教师释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训练。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改 学生品质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最关注的,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方法
1.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中,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方法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如《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关于原电池的教学,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把2mol/LNa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者快,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这是学生熟知的。所以问题一提出,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联想中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
1.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又设计出以下另一种方案。
2.铝、铜作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但铝被浓HNO3钝化作正极,铜作负极,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
三、激趣导学,带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篇8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搞好专业课教学,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在种植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把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作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教师要具有奉献职教事业的思想,职教事业需要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教育能力不仅体现在学历层次、学术水平上,更体现在生产实践中的水平上。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当前,年轻教师更加重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教师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再次,教师要有忧患意识。世界经济的复苏需要产业经济的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工,无论从自身职业发展角度考虑还是从育人方面考虑,教师都要有紧迫感。
二、精心设计好教案
精心设计好教案是搞好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因此,要想上好课,让学生爱听课,备好课是前提。教师首先要备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巧妙组织内容,保持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其次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条件,合理确定教学难度,保证教学有的放矢。第三要备教法,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才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备教具,教师课前要搜集和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挂图、教学软件、实物等,在做好“四备”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高标准的教案。
三、重学法、活教法
重学法、活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以学为主,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方法是: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采用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而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复杂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很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例如:《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
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且难于理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一些实物、挂图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将问题化繁为简,由感性到理性。例如,在学习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时,可通过联想“筛沙”这一场景,将土壤比作筛网,网眼即为土壤孔隙,比网眼孔径大的物体会被筛网截留下来,所以浑浊的水通过土壤会变清。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对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3.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课堂往往形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既讲累了教师又听烦了学生。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变死记为活学,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求索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合理运用分类指导法
对于中职学生生源复杂,对知识的接纳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宜调整成效标准。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给以更多关心;对有天赋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总之,要因人施教,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或大或小的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自然会对学习充满信心。
四、重视教学实践
重视教学实践是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 ,中专种植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离不开教师,而大多数教师由于长期忙于校内教学,客观上没有多少时间到社会生产一线学习,造成教师对社会生产实用技术了解得不够深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提出要提高教师生产实践技能。
篇9
一、讲“活”初中政治课
1.语言流畅
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教师还需要熟读教材,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为学生所体验,是学生乐于接受。
2.语言生动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语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这些内容的可识、可记、可信度。
其次,语言的多变。教师同一内容上,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把重点内容讲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
3.语言准确
语言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1)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
(2)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中学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报纸很少接触,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板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可尝试以下方式:一是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外联,即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三是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辩论,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达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三、培养创新精神
大胆创新教法,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吸收学生“真心”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就必须应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管理者到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个性,以全新的心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很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带着兴趣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采用多种方式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习的兴趣,设置思维的阶梯、模拟现实生活,引导自主的自觉的思考、体验、感悟,从而树立起创新意识。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个案例:两名女青年在某市找工作时,被一名男子花言巧语骗到某县某村,当他们发觉是被人贩子骗了后,立即要求返家,她们先后三次出村均被人贩子截回,她们再次出逃时,又被人贩子追还解下皮带,边抽打边对她们说:“不要命就走”。她们俩用手护着头继续往前逃,人贩子追上后抽出匕首架在一名女青年脖子上,经过一阵反抗,两女青年将人贩子推倒在田里,一名女青年迅速拾起人贩子掉下的匕首,人贩子见状猛扑上去,被女青年刺了一刀,人贩子当场死亡。经公安机关查实,这位人贩子有拐卖妇女的前科,是拐卖妇女团伙的成员。
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女青年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②女青年不应受到刑法处罚吗? ③法院如何判决此案? ④如果你是女青年,你应该怎么办?
篇10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应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1]。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于1870 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运用试作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提高其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2]。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调动学生集思广益,多向交流;引导学生注重能力,解决问题。
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用的优点
1.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除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要进行改革之外,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代之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的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精心准备,把灌输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互动教学,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2.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势必束缚、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许多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案例教学不重视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重视的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所表现,就必须磨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学会与他人沟通,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应用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学生习惯于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化学习方法,不习惯于独立思考,也不习惯于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习惯对于一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教师在授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参与中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记牢。
4.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应用案例教学,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更能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他们获得在无需亲身实践的条件下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教与学相融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使学生发现自身认知能力方面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确定教学目标。
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针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和抉择,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或团队协作的能力。
2.选取合适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教学的成败与准备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此,准备的案例要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所选取的案例既要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的讨论,又要蕴涵一定的问题,因此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再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撰写教学案例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
3.课堂设计。
课堂规模的确定:最小在12人左右,最大在100人左右,确定案例教学应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一个小组人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一个小组一般以6―7人为佳。同时课堂教学的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对案例教学法的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
4.课堂讨论。
在进行案例讨论时,人们往往都很重视教师的总结,不大重视学生的总结,这是片面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总结是讨论成功的标志,如我在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通过互联网从中央电视台网站下载CCTV―12“青春中国主题宣传周”活动中《心理访谈――我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篇》播放过的典型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该栏目的案例,不但有吸引学生的故事情节,还有樊富珉的解析、点评,有声有色极富感染力。在课堂讨论环节,就大学生应具备怎样职业素质和大学生应如何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两个问题,通常是先由一位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代表自己或小组进行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或小组针对于这个发言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应总结出自己在阅读案例、准备发言、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评估和反馈。
一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授课中结合案例教学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讨论中只是应付,不积极思考,发言不认真等情况的发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中的主体。二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指导教师应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情况,并对学生在上一阶段的表现作出评估,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要作出一定的评价及必要的调整。
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要仔细选择。
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编写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一定技能和经验。因此,案例是否适合现实教学的需要应仔细选择。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此案例选择要适当,开始组织案例教学时要适度,不要运用过于频繁,太多的案例也会让学生疲劳,重复使用某些案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提供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案例大部分是近两年本院毕业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涌现出来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典案例,非常贴近实际,很容易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反映效果良好。
2.案例教学要体现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获得自己思考后的答案。由于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知识、思想、经验在师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是在对前人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与总结。同时,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都有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大胆质疑,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其展开思维的翅膀,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如果教师包办代替了这些活动,走过场,摆花架子,就无法实现案例教学法的宗旨,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案例教学要重视讨论的作用。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案例教学的益处很大部分来自讨论。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向书本和老师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平等的讨论中分享不同的观点和价值。案例讨论是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会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既讨论方案的优点,又讨论方案的缺陷,无论实际发生了什么,真正有效的是,通过案例学习,知道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如何分析和处理不同的决策选择。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讨论的作用被认为是失败的。
5.案例教学最终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标准答案。
案例教学主要是问问题,不是寻找正确的答案。对于案例学习而言,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所以,不能指望通过教科书上的习题解答就可以验证自己是否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相反,最通常的情形是,可能根本找不到最佳的解答,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案例教学应关注案例本身的细节、对事实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并不提供一套解决方案,只改进学生合理提问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决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詹全友.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2(中):262.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帅范大学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