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电一体化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践;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长足发展,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笔者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更是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

    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2 对会计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把会计工作分为专业组、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 不仅需要专业会计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将改革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原来账簿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扩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等。

    4 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1 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事实表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所以,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2 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3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4 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一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四是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五是强化审计线索制。六是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数据进入系统时必须加一些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5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要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采用双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篇2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的地位

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集合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课程,融合了实训和生产,是机电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的综合课程。

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通过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紧扣机电专业核心技术,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环节展开,同时需具备一定的网络通信技术。

综合实训课程建立在机电结合的基础上,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机电设备的控制很多都采用PLC作为控制系统。对机电综合实训课程,选择某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为实训载体,通过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技术,吴中中等专业学校选用了光机电一体化设备YL-235A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

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教学中的应用

1.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功能

整个系统通过PLC控制,各个环节有序结合。该装置配置了触摸屏模块、PLC、变频器装置、气动装置、传感器、气动机械手装置、上料器、送料传动和分拣装置等实训机构。根据其特有的属性,系统的控制部分采用触摸屏模块和PLC,执行机构由气动电磁阀-气缸构成的气压驱动装置和变频器控制步进电机的传送装置,实现了整个系统自动运行。整个实训装置的模块之间连接方式采用安全导线连接,以确保实训操作的安全。系统分三大模块:

(1)送料机构的控制

采用24 V直流减速电机,转速6 r/min;用于驱动放料转盘旋转,PLC通过输入信号发出输出信号,驱动送料机构运行。

(2)机械手感应机构的控制

整个搬运机构能完成四个自由度动作,手臂伸缩、手臂旋转、手爪上下、手爪松紧。机械手的动作通过磁性开关和接近开关的感应信号传送给PLC,PLC根据内部程序执行发出信号,驱动电磁阀-气缸完成机械手的动作。

(3)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控制

由皮带输送、推料气缸、变频器、步进电机构成,PLC通过感应信号发出输出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驱动步进电机运行,皮带转动,实现物料的传送,通过传感器感应信号,使得PLC驱动电磁阀-推料气缸动作,实现物料分拣。

2.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法

建立一个PLC控制系统,必须根据被控系统所要求的动作,正确分配I/O口,综合应用顺序功能图,完成梯形图的设计,达到所预定的动作过程。

顺序控制设计法是按照工艺要求,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顺序,在生产过程中各个执行机构自动地有序地进行操作。首先要根据工艺过程,画出顺序功能状态图,然后根据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

顺序功能图是描述控制系统控制过程、功能和特性的一种图形,是描述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的一种有力工具。利用顺序功能图的方法已经成为控制梯形图设计的主要方法。利用PLC的编程元素(如状态寄存器S和辅助继电器M)来代替各步。

顺序功能图由工步、有向线段、转换条件和动作组成。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又分为三种:单序列、选择序列和并行序列三种形式。如图1所示:

3.PLC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教学方法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型教学,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围绕PLC课程在设备中的应用展开,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结合实际操作,了解该设备所能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流程,分析设备的硬件组成和各元件功能。通过实际拆装、编程与调试、故障诊断、维修及保养等,掌握该设备的装配、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实训课程采取阶段式训练,并将企业的6S管理融入教学过程中。

1.设备认知,熟悉设备和设备元件,拆装注意事项,安全用电等。

2.掌握知识,掌握设备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注意细节,融入平时所积累的操作经验和诀窍等。

3.拆装操作,结合企业实际操作要求,理解拆装顺序和要求,学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理解设备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

4.编程与调试,掌握PLC编程方法,积累PLC程序编译经验,在调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高度创新带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前进,包括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正因为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机械工业里所涉及的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在机械工程方面的技术结构,功能和构成得到提高,带来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 迈入以“数字控制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1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纵横机电自动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O年代及以前),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末)。第一阶段也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广大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加强完成机械产品的性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结合经历了军用,民用等技术变革,对当时经济的复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当时,机械水平中处于自发的状态,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深入了解和发展,已开发的产品很难得到推广。第二阶段对比第一阶段则出现了蓬勃发展阶段,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奠定了基础,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又为自动化技术给了一注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这一时期各国的技术和产品得到很大的发展,各个国家对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方向给予了给大的帮助。第三阶段则是比较成熟的阶段,也是机电化迈入智能化的一个新阶段,光学、通信技术渗透到机电自动化技术,微细加工技术在机电化技术也露出苗头。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慢慢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国家还组成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此计划为863计划”中,这标志了我国机电自动化技术研发的开端,在规划这些任务时充分研究了国际上有关自动化发展的动态,以及由于此计划带来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任然存在差距。

2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自动化是多学科交叉的一种学科,它集光学,计算机,信息等学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的进步,并且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的进步可以归结以下个方面:

2.1智能化

进入21世纪,智能化成为机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机智能化成为一个总要的应用之一,所谓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等一切理论基础上的,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动力学等学科,使她逐渐成为自动化产品的智能,但是要完全和人一样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从多个方面考虑,高性能,速度的微处理器使自动化技术产品赋了低级只能,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2网络化

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网络基础上的各种控制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而远程控制终端本身就是对于自动化本身产品而言,网络和总线技术的应用成为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趋势,采用家庭网络技术连接电器成为计算机家庭化的有效实现,所以,机电自动化技术无疑将向网络化不断发展。

2.3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机电自动化技术所衍射出的产品种类繁多,研制和开发一点程度上的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等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单元是困难的,也是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在这些标准单元基础上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产品的规模。要实现如上功能,还需要制定各项原则和标准,以便符合产品的标准。

2.4自动化

自动化是动态化的,前瞻未来机电自动化技术,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的人性结合,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人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给自动化实现更加人的一些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像家用机器人,更加凸显出人机一体化技术:二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其实,很多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都是在动物的灵感下研制出来的。

2.5绿色化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然而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时,人们倡导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以,绿色化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等一系列过程中,环境和人类的要求不断的增加,对生态资源要求高,利用率却不断增加。有效的设计绿色机电化产品,具有未来远大的前景。机电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凸显在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通过上面的阐述,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出现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到这一时期必然带来的产物,在自动化发展穷处不断的今天,相关技术有许多,也随着科学技术和各种技术的结合呈现车明显的进步,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未来也越来越美好,我国在加过经济发展的同时,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在有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机电自动化技术运用于工程机械制造时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机电自动化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机电自动化的应用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时严格遵守自动化操作程序;(2)在加快机电自动化发展之上,严格把好“生产质量关”,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3)完善好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建立详细的资料库,对出厂的机械设备做好记录,防止生产事故。

4结论

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制造的机电自动化水平不仅能提高我国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设备所需,制造出能和欧美机械设备媲美的机械,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制造差距,提高我国整体工业化水平,加快我们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列贵. 简述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0) .

[2] 冯衡滨. 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 民营科技, 2008, (02) .

[3] 韩松岩. 机械自动化发展技术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 (12) .

[4] 李金枫. 机械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研究[J]. 民营科技, 2008, (03) .

[5] 王德祥,宋春华,许超,刘江涛,黄林雄. 柔性控制技术在包装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07, (04) .

篇4

【关键字】数控;机床;维修;注意;事项

1 数控机床特点

数控机床主要由机械传动、电力伺服以及液压系统组成的。相对传统的机床,数控机床具有加工精度高,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操作以及生产率很高等优势。正是基于这些优势,目前数控机床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 数控机床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

2.1 数控机床的主轴部件

数控机床的主轴部件因为承受的压力较大,很多工作部件都离不开主轴的运行,因此,相对其他部件,主轴易出现故障,比如说主轴的剂失效、主轴密封等,主轴出现问题后,会直接导致机床精度降低。因此,发生故障时,需要对于主轴做好及时认真的检查工作。

2.2 数控机床传动部件

在电机与工作台之间传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传动部件故障,比如说运动发生中断、机械爬行精度大大降低等情况,这些主要由于机械部件发生摩擦或者松动造成的。

2.3 电气设备故障

数控机床离不开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电气设备在数控机床工作过程中,容易因外界的干扰或者受力等原因,造成电流过大,出现主板烧毁等现象。除此之外,电气设备故障会导致加工数据丢失或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

3 数控机床在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数控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设备的原因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机床产生故障。为了及时解决故障,需要快速、正确的解决好问题,但是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测量,仓促的维修,会起到相反作用,因此,在维修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3.1 先准备后维修

数控机床发生问题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准备:

(1)首先,及时准备好待修理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机床的原理图、电气部分、数控主轴、装置部分等等。

(2)再者,需要准备好修理工具,比如说机械工具里的扳手、钳子等,电气工具中的示波器、万用表等等,防止在维修进行中,因工具准备不足导致进度延误。

(3)最后,做好修理方案准备工作。任何设备故障维修都是有目的性的,在进行维修时,不要盲目处理,需要根据修理经验或者采取故障检测方法判定好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制定好可靠的维修方案。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修理设备,解决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3.2 先查机械后看电气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综合运用的典型设备,机械的运动需要在电力设备的驱动下工作。机械设备因为自身机械元件的摩擦、磨损等原因,相对电气设备更容易出现故障。因此,在维修时,可以选择先查阅一下机械设备工作情况,再瞧瞧电气设备工作状况。

3.3 先瞅外部后瞧内部

数控机床体型一般都很大,这样如果发生故障,没有制定好合适的方案,检查故障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为了尽量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维修中,可以先仔细的看看外部设备工作状况,比如说设备轴承磨损情况,油工作情况,如果外部没有问题,再瞧瞧内部设备是否工作良好,避免随意拆封、开启设备,直接拆卸外壳,检查内部,忽略外部设备造成故障的可能性,增加无谓的劳动。

3.4 先进行简单后执行复杂

对于数控机床故障,因其自身设备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产生故障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遇到故障问题,尽量化难为易,就是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的检测设备故障情况。比如说对于数控机床工作时无法回到参考点问题,可以先检查开关点或者撞块的位置情况,如果没有问题,再检测脉冲编码器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按部就班的解决每个问题,才能提高效率,及时的解决问题。

4 数控机床常用的诊断方法

4.1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在出现故障时,不必立即拆卸设备,而是先利用听觉、视觉、嗅觉等人体器官对设备故障做初步诊断。具体诊断问题,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视觉,仔细核对数控机床硬件部位的连接是否出现松动现象;

(2)利用嗅觉,判断数控机床内部电气设备的电路板是否有烧焦味道;

(3)利用听觉,核查数控机床的机械部分是否发出异常的摩擦刺耳声音;

利用直接观察法可以检测设备是否出现异常。比如数控机床在正常运行时,Z轴出现异常,发出报警声音,提示实际Z轴位置与系统指示的不同,这个时候利用视觉,会发现编码器外壳或许损坏,可以判断编码器出现问题。

4.2 参数调整法

在数控机床系统中,参数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控系统以及PLC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机床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参数,而参数与数控机床的电气系统是匹配的,这样使得,参数在数控机床工作时不能发生变化,比如说参数丢失或者参数错误等都是杜绝发生的。因此,在数控机床诊断时,需要对参数做合理的调整,防止数控机床工作时间过长或由于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参数变化,进而引起其他问题。

4.3 合理利用PLC的信息诊断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电产品也开始越来越智能化。在数控机床系统中,很多故障实际上可以由PLC装置判断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数控机床上使用厂家提供的PLC梯形图,通过数据的输入以及输出状态,PLC装置可以判断出异常情况,提示出现的问题,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准确的检查出错误来,提供效率。

5 结束语

考虑到数控机床的复杂性,维修人员在进行故障检测维修时,为了能够快速的找到故障源,解决问题,需要按照注意事项一点点分析,逐个排查问题,充分利用一些有效的诊断方法,比如说直观检测、PLC信息诊断、参数调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找到问题所在,确保机床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周磊.数控机床维修的若干问题浅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02).

[2]杨红.浅谈数控机床的使用与维护.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08).

[3]张世红.浅谈数控机床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职业教育,2011 (11).

篇5

透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校园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以下是和大家分享自动化专业企业实习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自动化专业企业实习报告一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我们,特指我,对我所学的专业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还是认识不是很够,可能老师考虑到我们这些学生的潜在问题,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专业认识的实习周。我们要通过这几天的实习对机械工程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通过之前的理论课专业概论课,我们已经对机械工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在进入工厂之前,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基础知识课,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该学些什么。

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由于近二十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数机械专业人员知识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甚少,难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此,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老师还说,目前工程机械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设备可以完成人们所想到的任何工件,大型设备的专业化也在逐步加强,国内外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差距也在逐渐减小,工程机械有小型化、家用化的趋势

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与电工合二为一。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我们需要学的基础科目有: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等。

上完了这两节的基础课以后,在一男一女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三个班分别参观了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与北京现代汽车厂两个地方。

周三那天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可到了北京现代以后,天就放晴了。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有关宣传片,听了关于展车的相关介绍,又参观了总装车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总装车间。一千多米长的生产线,经过工人师傅准确而迅速的操作后,在OKLINE最后出来的就是成品车。

自动化专业企业实习报告二

按照校园的教学计划安排,本人自20__年x月份我到烟台__电信设备有限公司实习。工作的主要资料是组装、接线、制线和调试。组装、接线和布线,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电气调试步骤手册进行,一步步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还做了焊接电路板,制作电线,组装模块和安装空插头的工作,主要涉及分压板、整流板、控制板、温度显示电路板和晶升限位等等。

烟台__电信设备有限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包括实习员工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状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烟台电信设备制造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向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锗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带给了广阔的空间。

透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校园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务必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透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潜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资料—“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那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校园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配电箱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透过观察能够透过目测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用心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推荐: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思考,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善,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机柜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人员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车间,我首先在电缆班,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但是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忙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简单了许多。更是透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电缆的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但是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明白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生产实习是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校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透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透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电柜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资料,加深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潜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仍不够用心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上不够钻研

我自己选取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我坚信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篇6

关键词:生产线;流程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43-02

1 课程改革目标

我校省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的建设与开发,而作为此专业的代表性的专业课《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才能使学生从纯粹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改革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课堂教授理论知识与课后实验相结合,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的问题是实验课与理论课有一定时间间隔,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已经忘记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不明显,随后我们也进行一体化教室实验,老师先讲授理论知识,随后立刻学生就能动手实验体会。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有显著的提高,但问题是每次理论讲授的内容不能像以前,需要将知识分解几步逐渐来学习,所以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课程改革内容

现在我们将课程按照实验的步骤划分为6个项目,由浅入深分别是:1)上料检测;2) 搬运;3) 加工;4) 装配;5) 装配搬运;6)分类。在此我们以第一个项目为例介绍如何实现教学。

理论讲授部分首先根据实验内容讲解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对于上料检测站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为:

2.1 磁性接近开关

了解它的定义与分类、原理,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在被测物体上,像气缸活塞或活塞杆上安装磁性物质,在气缸筒外面的两端位置各安装一个磁性感应式接近开关,就可以用这两个传感器分别标识气缸运动的两个极限位置。

接下来是磁性开关的安装调试安装时主要考虑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布线及电缆长度选择,在调整磁性开关时,只要让磁性开关到达指定位置后,接近开关输出1信号,指示灯亮,当没有气缸活塞靠近,接近开关输出不动作,输出0信号指示灯不亮。

2.2 光电开关

与接近开关类似首先介绍光电开关工作原理及适用场合及使用目的,在此我们不要过于强调工作原理这些理论知识,主要是要让学生们使用光电开关,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在安装调试时要注意电磁干扰、及其他光源照射,在安装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传感器到被检测物的距离必须在检出距离范围内,同时考虑被检测物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度及移动速度等因素。学生要注意的是光电开关三根导线如何接入这是学生要牢记的重点。

2.3 气动元件

对于学习电气知识的学生而言气动元件对他们还比较陌生,所以由浅入深先学习气泵,知道气泵是干什么的,在此要强调安全使用规则,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老师实际演示气泵的操作过程。其次了解气动控制元件中的压力阀、溢流阀、流量控制阀使用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有学生不注意操作细节,在气阀开关打开时启动气泵使压力阀漏气,气动元件主要学习的是在试验时使用的电磁阀,在第一个项目中使用的是单向电磁阀其原理是当电磁阀通电时依靠电磁力吸引阀体运动,从而达到改变气流方向的目的。将电磁阀的气管接入气缸,为使气缸动作平稳可靠,需要调节气缸的节流阀,来控制气缸的动作速度。

基本知识了解后我们来看第一站上料检测动作过程及顺序,初始圆形的物料都在圆盘中,在圆盘的下方装有直流电机可以带动圆盘转动,这时圆盘中的挡料机构会将物料推入导料槽中,这样物料就会落到气缸杆下端的提升机构中,等待物料被提升同时转盘停止转动,如何才知道有物料落入提升机构中,就要用到刚才讲到的光电开关,通过物料本身来阻挡反射光线实现检测的目的,这时启动电磁阀使气缸提升将物料提升并保持,直到物料被第二站取走,气缸下降恢复到初始状态。通过整个工作过程讲解,首先让学生画出动作流程图,如下图。

让学生了解动作过成后画出整个动作流程图,接下来根据图中的文字描述需要将图中的逻辑量和动作转变成PLC可以控制的输入与输出,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来分配输入输出地址。下图列举出了PLC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有了逻辑关系后,就可以按照所提供的地址信息来连线安装,在连线安装中需要的指导是PLC的接线图,由于本单元的输入输出点个数比较少所以在此省略此图,最后主要讲解机械部分的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1) 先安装物料圆盘支架,支撑板装在底座上,再在上面安装圆盘,要注意圆盘出口方向,这时注意螺丝先不要拧紧,以便后面调整。

2) 在圆盘下方安装电机。

3) 安装导料槽一面连接到圆盘出口,另一面预留出来到提升气缸杆下方。

4) 在工作台槽口选好位置固定推料气缸,此时推料气缸下方一定要低于导料槽出口,否则物料无法落入推料气缸下方的物料台。

5) 在气缸杆上下两个极限位置处安装两个光电开关,此光电开关的位置需要精确调整,否则无法检测到是否有物料,这也是调试的关键之处。

6) 整体安装好后,放入物料实际验证测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调整。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的变化,改变了以前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相互衔接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改变,不在以理论作为重点,把理论只作为实践的指导,这种方式的改变只是作为教学重点的侧重不同,但是效果还是明显的。作为职业院校我们更应该强调动手能力,而将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与补充,避免了学生因为理论知识难理解,而放弃学习,通过实践动手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次改革教学的结果来看,高职教育不能像本科一样,高职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以应用为我们的最终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技能、德育、职业素养等,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胜任工作岗位。

此次改革探索,还需要更深一步迈进,此课程还可以与企业需求结合,由企业来帮助定制教学任务,并由企业员工参与授课,以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吕景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电动执行机构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03-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发生了新的变革,现场总线就是顺应这一形势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1]。现场总线(Field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2~3]。由于现场总线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它已成为当前自动化技术的热点之一,而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则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基于现场总线的电动执行机构种类很多,现场总线类型中适合过程自动化的主要有三种即FF(基金会现场总线)、PROFIBUS和WORLDFIP。PROFIBUS由三个兼容部分组成,PROFIBUS-DP、PROFIBUS-PA、PROFIBUS-FMS。其中PROFIBUS-DP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信系统,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0的通信;PROFIBUS-PA专为过程自动化设计,可使变送器与执行机构、驱动装置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并提供本质安全和总线供电特性。PROFIBUS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开放式现场总线,既可用于自动化系统与现场信号单元的通讯,也可用于连接带有智能卡件的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WorldFIP为世界工厂仪表协议(World Factory lnstrument Protoc01),在仪表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金会现场总线FF总线是以FISHER-RO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80家公司制定的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联合欧洲150家公司制定的WORLDFIP协议。

总线系统必须采用专用的软件功能模块来完成人―机对话。SIEMENS公司在执行机构上采用的是SIMATIC S7-400系统中的SIPPOS5软件。SDA公司的AS执行机构上采用的是SMARTMANAGER软件。

一、现场总线执行机构的特点

当智能电动执行机构与现场总线连接时,它就成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中的一块现场仪表,现场总线执行机构具有如下特点:(1)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利用微机技术和现场通信技术,实现双向通信、PID调节、在线自动标定、自校正与自诊断等多种控制技术要求的功能,有效提高控制水平。(2)机电一体化新型智能化电动执行机构将伺服放大器与执行机构合为一体,驱动电路应用功能强大的集成模块,结构简单,控制性能好。(3)增设了行程保护、过力矩保护、电动机过热保护、断电信号保护、输出现场阀位指示和故障报警等功能。对开关次数、力矩关断次数、电动机运行时间、控制单元工作时间等重要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储存和累计处理。控制策略更为先进,先进的控制方法有利于解决电机的惯性问题,实现准确定位,提高控制精度。(4)具有现场总线接口。

二、基于现场总线的电动执行机构在应用中的优势

由于电动执行机构直接控制着机组的运行过程,影响着火电厂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因此研究、分析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6],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与普通电动执行机构相比,在火电厂具有以下的优势:(1)现场使用的辅助设备少,系统成本低,便于现场检修和调试。传统的执行机构至少7~14根控制线才能将执行机构的参数传递到控制系统的控制模板上,还需要在控制装置附近安装转换控制柜,用于中途或现场的控制。而采用总线通讯方式,一个环路中的所有执行机构被一根屏蔽双绞线串联起来,完全取代传统的十四线制。当需要增加执行机构时,只需一根双绞线和上级控制装置的一个串口,并不需要对每个执行机构都单独使用一根多芯电缆,即使是在冗余的情况下,也仅需要两根电缆4根线,且无须任何隔离和转换以及输入输出模块,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信号电缆、配电柜等硬件,也减少了大量的人为错误和系统故障。(2)由于采用全数字式,可靠性高。执行机构采用现场总线,其输出为数字信号,不仅减少了信号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增加了抗干扰能力,而且所传递信号的质量也是非常稳定可靠。 (3)具有双向通讯功能、自校正、自诊断等功能,操作维护十分方便。当采用了现场总线的执行机构或它所控制的设备出现问题时,系统能够及时地给予识别,将该节点从整个系统中脱开,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操作人员在控制室即可对现场执行机构进行参数设置、功能组态,进行故障诊断和事故预测、实施状态维修。(4)可实现远程编程、操作和诊断。当执行机构在现场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设备厂家就可以通过总线接口来进行远程通信、实施远程会诊,厂家不必到现场,就可以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三、现场总线执行机构在火电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采用现场总线的电动执行机构,应充分考虑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的优势,在火电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下:(1)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的通信协议必须与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相匹配,这是实现局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条件(如选用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则电动执行机构中也必须选用相应的PROFIBUS现场总线)。(2)现场总线电动执行机构物理地址的设定必须与控制器中的地址相对应,以防止产生作为被控对象的不同电动执行机构的误动和拒动,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后果。(3)在电动执行机构应用较多的火电厂辅助系统,比如水系统中的工业水、消防水、废水和单元机组中的开、闭式水系统,物理位置相对分散,且多为顺序控制、联锁或单参数调节。(4)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做好数据管理以防偶发故障。

四、产品与发展趋势

德国西博思电动执行机构有限公司推出的变频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SIPOS 5 Flash系列,它采用简单的模块化结构,通过增加少量必要的模块,可使其适用于各种控制模式――从简单的开关控制到PROFIBUS通讯,它具有开放的控制接口,可以各种控制系统兼容。德国AUMA公司推出的AUMA MATIC的电动执行机构,它将电机一体化控制单元于电动执行器组合到一起,对其配置的修改变得非常容易。ROTORK(罗托克)生产的IQ系列智能化电动执行机构,独有的双密封系统和红外线非侵入式设定使它可用在任何环境中,防水防爆。德国Hartmann&Braum公司新一代产品智能电动执行机构MOE700实现了智能式电子一体化,变频变速定位,监控等功能。

随着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动执行机构将进一步发展,其趋势可归纳为:机电一体化结构逐步取代组合式结构;智能化控制技术逐步取代纯电子控制技术;带通信技术的逐步取代不带通信技术;数字控制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控制方式;用控制技术逐步取代纯电子控制技术;运用红外遥控的非接触调试技术,逐步取代接触式手动调试技术等。

结束语

基于现场总线的电动执行机构不仅具有执行机构功能,还具有控制、运算和通信等功能。通过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实现大量现场设备的诊断和维护等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对现场设备的实时在线的状态检测和故障预诊断,发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设备管理优势,有利于提高现场设备健康水平,保证机组长周期运行,基于现场总线的电动执行机构是火电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谢碧蓉.总线型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6-19.

[3]诸银兴,施竹仁,巢乐,等.现场总线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制[J].自动化仪表,2001,(2):4-6.

[4]姚明源,王婕.电动执行机构在热电站的应用及维护[J].中国仪器仪表,2004,(5):101-104.

[5]李子连.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应用综论[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武长坤,戴瑜兴. DeviceNet现场总线及其应用[J].低压电器,2004,(7):22-25.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Actuator Based on Field Bus in Thermal Power Plant

DUAN Jun-jie1, DUAN Jun-qing2 , ZHANG Hai-tao3

(1.Equipment Management,DaTang Luoyang Thermal Power Plant,Luoyang 471039,China;

2.Zhengzhou Xinli Light and Power Company Limited, Zhengzhou 450007, China;

3. YTO(Luoyang)Fuel Pump Corporation Limited,Luoyang 471004,China)

篇8

关键词材料选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步伐的推移,在当前社会 ,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 传统的机械零 、部件或一般常用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机械工业产品设计的需要,这是目前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或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现代机械设计已经由传统的一般机械工业产品设计发展到直接面向市场的工业产品设计, 因此 , 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工业设计方法的发展是相互包容 、 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的。

一.当前机械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1 对材料的认识不全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在材料种类日益繁多的情况下, 熟知材料的性能就非常必要。 这是因为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千差万别. 这也就决定了设计者在做设计时必须能熟练驾驭各种材料, 针对材料的不同性能来采取相应的结构布局。 材料一般可能受到拉力、 压力、 剪力、 扭矩等力或矩的作用, 在金属材料中铸铁的抗压性能要比抗拉性能好, 有经验的设计者都会尽量将铸铁件承受压应力而非拉应力或弯曲应力。

2 对加工工艺理解有误差

2 . 1材料在使用过程中, 往往需要使用到铸造件。但铸造件 在铸造成型时, 不应使铸件壁厚相差太大( 一般不超过 2 ~ 2 . 5倍) , 以 防止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冷却不均,从而导致应力集中使铸件产生破坏。

2 . 2在焊接时应该注意焊接件焊缝的形状.应力集中出现在焊材与本材的交界处, 以免应用了应力最大的截面型式。

2 . 3在斜面上钻孔有一种情况是需要避免。就是在设计者设计过程中为了画图的方便 , 或者忽略了加工工艺 。但是在斜面上钻孔不方便 , 不方便定位和下刀 , 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加工工时使成本加大 。 另 一方面也很不安全很 可能损坏钻头 , 甚至发生危险。

3对安装不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曾经在车间安装设备过程中.发现过定位现象。就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追求设备的加工精度, 采取了几个尺寸来定位相关的尺寸从而是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 干涉” 现象。 人为的造成了安装困难。 所以应该避免过定位, 这是因为一方面没有必要过定位, 另一方面增加了安装的难度。

4 对结构不够了解

作为化工行业的我们经常用到星型关风器, 作为密封和出料设备使用。 若转子与壳体同心布置, 输送料的容积腔是一样大, 这样旋转阻力较大, 转子和壳体磨损较严重, 我们不妨使物料从进口到出口能用的容积越来越大 ,来降低转子的转动阻力 , 从而减少了转子与壳体间的磨损。

在用螺旋输送机密封进料口时。 可以通过改变叶片的螺距进行密封, 但有时可能对螺距的改变方式不理解, 很容易将螺距的改变方式弄反,将螺距进行有大到小改变, 反而造成螺旋的送料不畅甚至阻塞。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用到起机构, 其中有一种起升机构为斜块驱动导杆起升, 斜块作往复运动, 来控制导杆的升降。这种机构, 用于受力不大, 形成较小的情况。

5 对经济性欠缺重视

作为设计人员的我们需要再设计过程中时刻以公司利益为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何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使我们有限的资源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对机加工而言, 能不加工就不加工, 特别是内部并且没有配合要求的面, 能一次性加工决不二次加工等。 在设计过程中, 有的设计者为了安全起见, 本来采用常用的且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以达到设计者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完全可以满足功能需求, 但为了安全起见选取了较大的安全系数, 就采用了费用较高的材料. 从而增加了成本。

精益求精是我们应对时刻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具备的品质,尤其对于机械设计这一门大学问,从功能定位到材料选用, 从加工工艺到检查修理, 值得穷人毕生之力去钻研。 在机械设计这个深邃的事业中, 以上机械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只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部分值得注意的地方 。

二、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层出不穷

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或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的“ 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相当广泛。 “ 现代设计方法是对应于传统设计方法” 而提出与发展的, 为一种大概念, 有大的范畴, 其下位可有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等。

最具权威的《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第 1卷 “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选列了设计方法中的十个题目, 然而它们是创新设计、 生命周期设计、 有限元设计、 虚拟设计、优化设计、稳健设计、并行设计、智能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分类基于上述认识, 按照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应该选择一个划分标准来进行分类。从应用成熟度的角度, 对现代设计 方法进行分类, 可以将它们分成相对应的两类:

①比较成熟, 应用正普及类: 有限元设计、 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②比较新颖, 内容正发展类: 有创新设计 、 生命周期设计、 虚拟设计、

稳健设计、 并行设计 、 智能设计……

其次, 从工程领域角度, 现代设计方法可以分为: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现代模具设计方法、 现代材料设计方法……

计涵盖范围的角度可将现代设计方法划分为: 广义设计类: 设计内容针对其对象实体化的全过程。 狭义设计类: 设计内容仅为完成图样( 包括计算机绘图) 。

中义设计类: 设计内容介于两者之间。比如, 当今数字化时代着重于数学计算的现代工程分析设计方法, 比较时兴的有 :有限元分析、 最优化方法 、 数值仿真、 动态设计。

现代设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a.是智能化。大型复杂机械的设计必须完成“ 分析一分解一综合”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智能活动。

b. .是经济性, 市场的竞争、 用户的选择使对产品的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

c.是并行性。 必须超前考虑后续过程, 实现 D F M、 D F A 以压缩废品、 库存的消耗, 确保上述经济性。

d.是集成化。即树立人一机一体化、 机一电一体化、 硬件一软件一体化观念, 综合多方面测试分析数据指导、 评价设计, 融多种现代科技成果和技术,特别是C A D技术于机械产品之中。

e.是精确性。 这是机械工程产品复杂度、 综合性提高的必然结果,现代先进的计算技术、计算理论和计算分析工具的使用也使之得以迅速提高。

f.是动态性。不仅分析设计对象要从动态的观点出发, 设计组织的合作协调也具有动态性, 后者要求设计数据集成 、 设计系统无缝连接。

三、 结束语

篇9

一、问题提出

1.教学改革的需要

笔者学校由主校区和设立在机械城的机电LED实训中心组成,实训中心建设有钳工、焊接、光电等6个实训车间。光电专业因校安工程整体搬迁到实训中心,实施工厂模式管理方式,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同时专业部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带领下开展课程改革。根据专业部安排,笔者担任维修电工教学,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电气安装与调试兴趣小组,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准备选手。

2.课堂现状与原因

调研发现,多数中职学校技能实训课存在参加技能考证的同学认真练习、不参加技能考证的同学却在睡觉或玩游戏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上网是一种心理寄托,电子游戏的升级过关能产生完成阶段目标的成就感;二是课程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三是老师讲课不具有吸引力;四是老师的课堂组织有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发生变化

家长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社会对学生安全要求很高,安全责任一票否决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压力。调查表明,2000年以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较高,不会读书没关系,但要在职业学校学到一技之长;2000年以后,家长的职业教育观念发生转变,认为中职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没关系,只要不打架斗殴、不加入不良团体,待到孩子毕业、社会观成熟后再考虑就业取向。

4.师生间相互评价存在差异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与全国各地中职老师交流,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对学生评价不高。笔者在学生中开展对老师和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不高,比值平均为0.65,个别老师低至0.47。

5.示范学校建设提出改革要求

2011年,笔者所在学校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批),并被成功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立项校,学校采取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等多种措施,提升软实力。在创建示范学校的过程中,笔者参与了申报书、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等的编撰工作,深刻理解了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认真考虑了如何在维修电工教学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二、提升维修电工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1)课程安排。结合市场调查结果,考虑光电专业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安排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光电专业因专设有电子技能课程,所以维修电工删除电子技能部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钳工、焊接技术、照明线路、电动机结构等,重点突出电力拖动内容,增加机电一体化内容,安排PLC课程(初步)部分,适应维修电工工种发展需要。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理论与实训时间比约为1:2(见下表),安排更多的时间开展技能训练。

(2)增加钳焊知识和技能实训。通过与钳焊车间实习指导老师沟通,决定由钳焊老师传授理论课,再让具备一定钳焊技能的机械专业学生一对一指导光电专业学生进行钳焊实训,训练钳工基本锯削、锉削,掌握测量方法和理解精度要求;了解焊接基本材料、焊接工艺、安全操作要求和现场焊接操作,特别是焊接作业安全。不同专业学生间同场进行技能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双方均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3)补充机电一体化知识。维修电工安排拓展可编程控制器知识机电一体化知识(初步)〕,以西门子S7-200为基础,介绍PLC在电气控制系统应用,完成以PLC为核心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实训,了解系统集成知识。通过PLC编程与电力拖动的对比,深化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

2.转变教学模式

基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师执教能力,在调研和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严格课堂秩序,开展有效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能,这是技能训练成果的保障。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真心互动,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把握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教学中首先强调参与技能训练与考技能证的关系。维修电工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学习、参与训练;考技能证是自己对自己提出高要求,要考最好。这样杜绝同学以不考证为借口不参加技能训练。做好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引导;严格课堂纪律要求,说到做到,让同学知道任课老师的严肃性。笔者做过大量的电工作业、电工培训和电器维修工作,对专业应用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于每个实训项目,笔者都是自己先做一遍,对实训中出现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的细节,均能清楚把握学生思路,有效解决问题。课堂中老师不是坐在一边监控,而是在每个工位间不断走动,及时主动与同学交流,指导同学练习技巧、分析训练思路,指导安装工艺,集中讲解实际应用与技能实训的对比。

(2)设立技能成就卡,营造交流竞争平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模块,每个模块对应设立技能训练成就卡,根据训练内容撰写材料清单、工作报告、工艺文件。照明、电力拖动和机电一体化实训项目要求同学合理选择电器、设计导线走向、布置整齐有序,安装好后进行线路检查、通电运行、分析工作过程,给电路设置故障,分析故障现象,测量参数变化,判断故障位置,解决问题。每个模块完成后,在技能卡中同学自己给自己打分,就像游戏过关一样――追求阶段目标、确定自我成就感。每位同学均能明确自己的成绩,由于成绩明确,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的气氛。专业技能实训中,笔者发现个别同学存在“我学这个课程没用、就业时我又不从事这行业”的想法,这时,老师要从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上与他们沟通,从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找到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等方面入手去引导。

(3)组织兴趣小组,认真培养,塑造技能训练好助手。开学初即在学生中公布要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技能深化训练。通过布置书面阅读和检查、在钳焊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中发现技能能力、课后与同学沟通等多种渠道,选拔爱学习、肯动脑、领悟能力高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学生每天早上和下午第一节大课与班级同学一起上课,利用下午第二节大课和晚上时间开展兴趣学习活动。与其他同学比较,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时间多且辛苦,要求更具有主动性。老师带领他们参观实训中心相关机床设备,研究机床工作的电动控制过程、保护原理、配线大小、导线布线工艺、人机工程等内容,布置拓展、提升知识应用,兴趣小组学习主动、积极,成效明显。上课期间兴趣小组同学与班上同学一起,他们就成了同学的指导老师,是老师的助手,同班同学不明白的地方,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帮他们解答,反过来同班同学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促使他们认知提升,发现自己原来在训练中没想到的地方,形成良性循环,课堂互教互学兴趣浓厚。

(4)7S管理养成职业素养。配合学校实施的7S管理,上课前同学把所携带的包、水瓶等与课堂无关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不许带到工位上,保证工位整洁有序,与训练工作无关的事不在训练工位上进行。实施课堂整理,要求同学把手机放到课桌左上方,置于大家共同监督下,减小课堂玩手机的可能性。实训时要求工具材料排列整齐,导线整理成直线并一端对齐、捆扎成束,安装时按需要选取合适导线,比需要长的导线不要剪断,走线整齐美观。根据安全操作规定实行带电作业监护,保证实训安全。实训结束、器件拆除导线后,螺钉等用旋具回旋紧固,防止松开掉落,设备轻拿轻放,学生应参与设备整修、爱惜设备等。下课前列队讲评,肯定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同学,指出需要加强的方面;课后及时进行清扫,物品归位,排列有序。

3.信息化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建设也是示范学校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一本书两支粉笔”的口头讲解形式,已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维修电工课程结合,营造技能实训最重要的现场感,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通过设备工作过程录像分析每个实训课题的工作原理,以学生为模特把实训内容拍成视频、把操作姿势拍成相片,把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实训动作要领、实训安全注意事项等做成课件,以图像、视频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模仿性,使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

三、评价体系改革的探索

只在学习、纪律上对学生评价是片面的,中职阶段的学生评价只是反映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行为,是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东西。在人的成长过程,阶段评价是动态的、变化的和片面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背后,都有很多的东西有待于老师去沟通、了解。在维修电工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个体,主要根据实训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技能训练完成情况等体现技能成绩,降低笔试成绩比例;还应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职业道德、社会适应性等进行评价,以及采取同学间相互评价等多角度的测评方式;老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测评结果,肯定成绩、改进不足。临近期末,安排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调查,主要有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性、教材二次开发、课堂秩序把握、课程接受程度、老师的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同学均很乐意参与评价。

篇10

早期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是采用继电器控制,即通过得电于失电来控制继电器线圈之间的触点来实现顺序控制,但是由于继电器控制是由硬连线决定的,所以要改变其控制任务就必须改变其硬连线。改变硬连线需要设备停产,而且改造住期较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所以,这种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制造业的需要。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 公司)为了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的趋势,试图研制一种能尽量减少因汽车型号变动而重新设计汽车装配线上各种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提出了著名的10条技术招标指标: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 中标后,于1969年研制成功,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简称PLC。

多年来,PLC 从其产生到现在,实现了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实现了单体设备简单控制到胜任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集散控制、互联网控制等各种任务的跨越。今天的PLC在处理模拟量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的各方面能力都已大幅提高,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PLC 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

一体化教学是快速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教学项目)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强化动手能力。立足课堂,面向车间,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是一种立杆见影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类似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把一门课程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均采用老师理论讲授和学生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点。

本文将以三菱PLC控制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启动”模块为例,来说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树立PLC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明确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没有理念创新,就没有一体化教学改革。因此,树立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提高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跟计算机学科紧密相关,无论是从PLC的构成,还是从它的工作原理看,可以说它是一台控制器,也可以说它是一台工业计算机。这决定了学生只有多实践、多操作,才能收获更多,因而树立PLC一体化教学的理念,符合课程的特点。

首先,是确定模块要达成的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会分析、掌握PLC控制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原理,且能根据控制原理独力完成安装接线、调试、及故障排除。

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而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践的前奏――一体化理论讲授

一体化教学应避免长时间的理论灌输,教师应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变“老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操上。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模块安排6课时,分三次教学,每次2课时(90分种),其中20―30分钟用于理论讲授,余下的60―70分钟留给学生实操、教师指导。

理论讲授的内容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PLC控制”模块的教学目标、控制任务分析、为完成该目标所需的相关知识点(LD、LDI、OUT、AND、ANI、OR、ORI、ORB、ANB、MPS、MRD、MPP等指令的应用)、实训方法与步骤、安全及注意事项等。

三、一体化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体化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通过一体化教学后,学生能否采用PLC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正反转启动、停车控制。

① 根据控制要求, 对PLC的输入/输出点进行分配:画出输入/输出接线图:

② 编写梯形图控制程序;

③ 编译、通讯端口设定、写入PLC:

将RUN/STOP拨码开关打到STOP位置,才能将程序从电脑写入

PLC中。

④ 安装、接线

主回路:将三相380V交流电通过KM1、KM2两个交流接触器连接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接头上。

控制回路:KM1的电

磁线圈由PLC的输出点Y000控制,KM2的电磁线圈由由PLC的输出点Y001控制(须串入220V交流电源)。

⑤ 调试、试车

先不接入电动机,在电脑上进行软元件调试,以确保人员和设备

的安全。

将X000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0灯应点亮;将X001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1灯应点亮;将X002强制ON时,PLC面板上的Y0灯应全灭。

软调试成功后,再接入电动机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