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课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综合实践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洗衣物的操作方法。

2、了解洗衣服的过程,学会洗衣服的技能,方法。认识常见的衣服质地标识和衣物洗涤说明的标识。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实践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并懂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1、课件、绸质衣服、羊毛外套、尼龙衣物、脸盆、水、洗衣粉、洗涤剂等

2、衣服标志、洗涤记录表、教学评价表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帮爸爸妈妈洗过衣服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一项家务劳动就是——洗衣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洗好吗?

(二)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凭你日常生活经验,你觉得洗衣服主要有哪些步骤呢?

(出示课件:打水、浸泡、加入洗衣粉或洗涤剂、搓洗、冲洗、晾干)

2、为了提醒大家在洗衣物时该注意些什么,在我们的衣服上通常也有这些标志,你们认识吗?下面我们自由分小组一起找找衣服质地标识及相应材料做的衣服

认识全羊毛标志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那么这些衣物能混在一起洗吗?说说为什么?

[课件出示提示],指名读一读注意事项。

3、[课件出示衣物洗涤剂说明的标识]

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呢?认识哪一个就说哪一个。了解不同的洗涤剂的用途

请小组组长拿出洗涤记录表,说说第一行要我们填什么?

指名读一读

师介绍准备的洗涤剂名称,下面请大家先讨论一下怎么分工?准备选哪种洗涤剂?

4、下面让我们选一名小组长来表演一下洗衣服时的情形,仔细看看她是如何来洗衣服的。抽名小组长上台来展示洗衣服的整个过程]

5、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洗一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洗涤情况。

根据自己刚才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统计件数。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篇2

关键词 小学 劳动技术 创造能力 培养

创造能力就是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在信息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也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求异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成为一种教育共识。

一、激发兴趣,发掘创造的动力

劳动技术区别于语数外的单纯的脑力劳动,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小学生虽然好动,但持久性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动力。

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知”,在“知”中“创新”。首先,可在课前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劳动课中的实践操作很多时候都充满了“玩”的成分,而这个“玩”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和探究的过程,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创造的欲望和动力。

一旦兴趣产生,创新也就包孕其中。在劳动课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二、传授知识,创设创造的条件

劳动技术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实践课,但知识成分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才能将这些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在动脑的基础上动手,在动手的同时动脑。

当然,在传授劳动知识时,教师要摆脱那种“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利用多媒体、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以《泥笔筒》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呈现各种样式的笔筒来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布置以下任务:“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笔筒,请画出草图?你准备选择哪一种方法,请写出制作步骤。小组讨论步骤是否可行,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对他们的步骤进行归纳,最终得到最科学和最简单的步骤。在学生讨论中发现,有的学生就认为:如果当泥笔筒还在潮湿的时候在上面雕刻图案,容易导致变形,所以这个步骤应该放到最后。还有的学生则说:“如果能在泥土中加入不同的颜料,那么制作出的花瓶会不会多彩多姿?”诸如此类,学生在讨论中进行的如火如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并不需要一一作解,而是将主要步骤引导学生理顺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究自己的问题或发现。结果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强,虽然有的学生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笔筒,但却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不难看出,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验证,这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去做,更能在做中让学生获得新的认知,为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三、鼓励求新,扩宽创造的路径

创造其实就是一种求新,传统的劳动课中教师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来完成操作,于是很多时候总会得到“生产线式的结果”。在新课改中,创新能力培养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再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好奇心强,如果教学中能大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实践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可谓是“出人意料”,这也正是劳动课创造能力培养需要达到的目标。

以《制作挂历》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星期、节气等常识,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挂历制作。操作中发现,有的学生做的是剪纸挂历,有的做的是虎年挂历;从图案上看,有动物的、植物的、卡通的……在样式上,有的选择圆形,有的选择正方形,有的选择心形,还有的设计出了月亮形,甚至有的学生还用挂历来作为房间的装饰用品……

在教学中还发现,有的学生在图案的选择上并不是从教材中找,而是利用电脑进行下载,然后打印后进行拓印。不得不说,这样的劳动技术才是创造的课堂,才是发展的课堂,才是拥有无限动力的课堂。鼓励创新还需教师从观念上改变做起,要从以教师为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创造,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

四、引导反思,提升创造的质量

反思能力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创造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能经常反思,才会在不足中找到解决办法,才会有新的创新。在劳动课中,很多时候,学生实践操作前的设计和实践操作会出现很大的差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有的学生的制作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这些都是值得学生进行反思的内容。

以《吊饰小鸟》的制作教学为例,学习中学生的步骤为:①构思:想制作什么形态的小鸟(出示参考图)。②选色:对照日常生活中小鸟的色彩选合适色彩的挂历纸。(出示范品)先观察两只小鸟身体的颜色是深色还是浅色。再分析小鸟的翅膀、嘴、头冠、眼的颜色与身体的颜色相比较是深还是浅。按选色要求选出小鸟各部分颜色,边选色边画出小鸟的每个部分,注意小鸟的脚画成近似于梯形。③裁剪:分别剪出鸟的外形、翅膀、冠、嘴各两片,眼睛为四片。④粘贴:把鸟的每部分依次粘贴,吊饰小鸟主体部分完成。⑤制作吊球环。⑥将纸质小鸟粘贴到吊环上,吊饰小鸟制作完成。可是当学生制作完成后,有的学生就发现吊球环不容易粘贴到吊环上,吊环容易断落。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吊环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的材料来进行制作?”结果学生很快发现,吊环需要承载一定的重量,如用一般的纸做,就容易掉落,应该选用硬质的纸来做。

五、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求实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也是充满创造性的。但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将劳动课看作是“硬性课”,即要学生怎么样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可能学生就会“挨批”。其实,这是违背劳动课的教育要求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劳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劳动课中创新求实。

1.要学会鼓励学生。劳动并不是一种机械生产,虽然方法一样,但制作出的“产品”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就不能“一刀切”,而要多从学生的闪光点来鼓励学生,让学生乐于去创造。如在《绳结》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会了蝴蝶结、缩短结,而有的学生则学会了拴绳结、瓶口结,无论学生学会的是一种还是几种,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绳结的打法学习探究,而不应以批评方式对待。

2.要学会引导学生。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不太懂,他们还要学习,如果他们都会了,那么,也就不需要教师了。因此,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去引导他们。如在穿编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经纬穿插老是弄错,此时,教师应进行讲解引导,如果学生还不能正确操作,则应手把手地教学生做。我们要摒弃那种“只说不做”的教学,而要和学生一起操作,在学生不会的时候不但要动嘴说,更要动手教,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激发其潜在创造潜能。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引导中让学生学会去创造,让劳动课成为劳动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10).

[2]许华.如何在小学劳技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J].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