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1 10:3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复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复习计划

篇1

对于高三的你们来说,时间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因此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得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要。

高效学习时间表

6:00-7:30对于高三的我们来讲,睡懒觉这一年是和自己无关的事了,一日之际在于晨,这个时候是头脑最清醒且体力最充沛的时间,也是学习和锻炼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安排全所有功课的全面复习,尤其是记忆力的课程(比如英语单词、文科类科目等)。

7:30-8:00早餐时间,专心吃饭,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足够了。

8:00-9:00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时候人的耐力是最好的,是可以接受一些“考验”,所以像逻辑性的、难度大的课程可安排在这个时间。比如数学。

9:00-11:00这个时间段的短期记忆力效果比较好,对于即将要考核的东西可以进行“突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00-12:00接近午饭时间,一上午的复习容易产生疲劳,这个时间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题复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12:00-13:00午饭时间,可以听一些轻音乐来舒缓紧张了一上午的神经,让脑子进行一定的休息。

13:00-14:00这个时间段容易出现饭后疲劳,所以建议稍作休息调整下,如果要午睡的话,半小时就差不多,睡太多与睡太少都不利于下午学习。

15:00-16:00这个时间段的长期记忆效果最好,可安排记忆一些需要永久记忆的东西。

17:00-18:00这段时间适合做一些复杂的计算和费劲的功课。

19:00点左右晚饭时间,也是休息时间,让脑子得到一定要休息。

晚饭后,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复习,可以语数外文理科交替安排复习。晚上定时睡觉,必须赶在12点之前休息,养成一个好习惯,晚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状态。

以上这个高三学习时间表,仅供大家参考哟,大家没有必要完全照搬,毕竟这上面的很多时间我们还要上课,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状元复习计划

我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

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 毫无遗漏。

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 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效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

这 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 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 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

这 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 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

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学习计划

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

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同学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

篇2

课本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学生复习的蓝本,是任何一种复习资料都无法代替的。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课本上物质的性质、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及有关实验现象等。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同时还要作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看课本,逐步在脑中建立起知识网络,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过程中要在吃透课本的基础上,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透析清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寒假来巩固基础知识,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同时要注意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归纳迁移,发展能力。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高度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下学期的第二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期末考试总结、查缺补漏

期末考试多是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考察,重在基础知识的考察,在考察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能力的考察。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因此考试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应该做一个总结,看一看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复习效果如何,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关键是要分析一下自己哪些环节做得不够,并确定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复习中注意抓基础,抓复习的针对性。对考试中以及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提高效率、抓落实

动笔才是思维真正的开始,为了使你假期的复习任务落实到每天的学习之中,我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是要有假期整体计划:学习的计划,休息的计划。二是要有每天具体复习的计划。长计划,短安排,为了避免随意性,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应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最好细化出每个时间段做什么,去做行动的巨人,真正把复习计划落到实处。同时可以按照考试时间有要求限时做一些成套试卷,在答题过程中作到:“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提高复习和答题效率。

篇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忙碌的高三生活开始了,许多小伙伴们开始为自己的复习计划开始苦恼,想要一个优异的成绩,一个制定好的复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些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复习方式的同学,就让小编来为您解决难题吧!

关注小编,每天给您带来正确的复习方法,那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话不多说,接下来我进开始步入正题吧!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在此在提升同学们的各种能力。那么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中具体方案是什么呢?在复习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

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是高考的一个能力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轮复习中要拓展考生的政治眼界,关注“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导考生思考。引导考生走出课堂,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激发考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突出素质教育要求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1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技巧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时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情况下具有以下几种:

1、比较分析法

高中政治具有很多相似的知识点,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时高三同学容易混淆。这种方法就是让各位高三同学将所要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弄清本质区别及使用范围。提升学高三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知识网络法

要求高三学生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自主归纳,建立围观行的知识网络,然后将每个框架中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到他们的内部联系。提升对知识的把握度。

3、对应演练法

这一方法主要就是要求高三学生在进行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通过习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每做一道题都要找到其对应的考点。同时要反复进行训练。以确保不留死角。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好的复习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复习。下面是适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时使用的策略:

1、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从世界观、方法论、反对错误观点、联系实际等可以涉及到的环节进行处理。

2、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时重视提高综合能力。

主要有三种:

1)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在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的能力。

3)根据理论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

这是高考政治中的重头戏。不仅要高三学生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更要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习惯;第二,对重大热点问题要进行多角度思考;第三,关注热点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其反映的微观而具体的深层次问题,不要只在“重大”“特大”问题上做表面文章。

4、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人文意识。

篇4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

1.对自己学习政治要自信: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二、书本理论——全面的回顾和复习

历年的政治考试内容必然会覆盖相当的范围,即使专业押题、点题,也一定会有个别的出入。因此,在最后阶段,考生对知识点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复习是相当必要的,只有书本理论烂熟于心,真正理解了,才有可能结合时事正确而全面的分析问题。

无论每年的时事有何新的动态,无论它想考查哪处理论知识点,都是以基础性为起点,都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记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考生在回顾和复习基础知识时,一定要 对照考纲进行。按照考纲罗列的知识点,逐一推进,检查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那些已经有了深刻理解和把握的知识点,只需要在大脑中回顾一遍就可以了。而对那些印象不深刻、尚未很好把握的知识点,则需要找来相应的资料,进行巩固和加强。 同时,对大纲中新增的知识点和命题频率高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

三、掌握应有的答题技巧

注意题干与题肢的必然联系,题肢本身正确的,不等于它与题干有必然联系,题肢本身错误的,不一定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仔细体察,切不可粗心大意。其二,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尤其是拿不定主意时,采用比较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形式及答题时注意的问题:

1.理解说明型:题干中的导语多用“表现”、“说明”、“表明”、“对此正确理解”、“从以上分析看出”等等。解题时应把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看它们在内涵上是否一致,或外延上是否等同。

例:“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和物质只有形式上的区别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此题正确答案是C、D。A项虽然正确,但内涵上与题干的要求不一致。B项本身观点是错误的。

高三政治答题策略

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来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题的深层技巧,夺得高分。

高三政治听课心得

听公开课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这些课程呈现的亮点和优点:

一、能够突出主题。即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定位准确,能正确认识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表现为:

(1)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2)教师能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

(3)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课堂注重实践环节,践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教学设计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节新,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的载体。这次参赛课展现了选手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如:小组讨论、辩论、现场采访、调查报告、你说我说大家说、诚信卡、实话实说、小品表演、漫画、小品AB剧、才艺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课堂容量,也增强了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才华,一个比一个精彩。让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们都不由自主为他们鼓掌叫好!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三、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点拨。

有的教师评价自然而贴切,教师及时评价"你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很难能可贵!"对学生长时间的舞蹈展示评价"你的舞姿很美,因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欣赏吧"。有的教师针对材料充分预设问题之后,又能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由具体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识,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

四、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新颖活泼,动态精致,实用性强。本次优质课比赛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

五、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猜你喜欢:

1.2017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2.2017高三政治备考策略

3.2017高考文科政治答题模板

4.2017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5.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篇5

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面向低、中档题目抓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考对策,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的时间

根据本校实际,一轮的复习时间:XX年9月初——XX年2月初

三、复习措施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为科学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研究高考、吃透大纲,明确复习方向

我们组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近三年的课程标准、考纲和考试说明,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每节的考试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明确复习方向,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确定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2、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扎实教研

一是加强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全体备课组成员要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研究,共同 寻找对策,加强相互交流,尽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其次,让听评课制度化。我们鼓励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听课要听出经验,听出问题;评课要评出信心,评出不足,评出改进措施,让讲课老师讲出激情、发现问题、提高素质,越讲越好。

3、重视“三基”作用,强调通行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高中数学的考试宗旨是测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因此,复习中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基”,认真体会通行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只有基础打牢了,同形同法掌握了,能力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为此,在平时复习中,我们加强了数学基本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注重了通行通法的训练。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概括出数学思想方法,当然,在方法的总结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相长,让学生对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形成清晰的方法网络。

4、精选例题,强化跟踪练习

在对例题、练习题的选择上,我们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典型性原则,所选题目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点。 (2)针对性原则,所选题目要针对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紧扣知识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 (3)综合性原则,所选题目能包含多个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5、优化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复习课中,认真研究上好两种课型,一是复习课,复习课是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复习模式,教师分工合作,精心设计学案,严把学案的质量和落实。课上精讲点拨,包括要点、重点、难点、疑点、错点;引导学生纠错、归纳、整理、概括、总结,使知识网络化,思想方法条理化,加强反馈练习,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和方法。二是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必须建立在认真批改的基础上。讲评时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评后老师要求学生做好“满分卷”,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篇6

一、知识方面

按章节捋清知识点,夯实基础。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除重点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与交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谨性。让学生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加强课后练习, 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本,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避免同样错误的重犯。  

3.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练案,周考试卷,认真辅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搞好教学工作。

三、自身专业方面 

1.备课及评课中多听多学,真正做到找缺点,补措施。

2.多听老教师的课,关注新课改动向,了解最新知识,如何上好新教材,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切实提高一轮复习的实际效果。 

篇7

在高三的复习课堂上最值得选用、最严谨、全面、真实的也就是历年的高考题,但是高考命题者的命题目的、价值定位和我们上课的教学目的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显然,一味地照搬高考题作为例题必然出现尴尬的境地。例如,以高考题和我校第一轮复习的范例试题比较如下:(2007年全国Ⅱ理综,第11题)1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CO+H2O=CO2+H2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我校高三一轮复习范例题)【范例】在一块下有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1滴浓盐酸,再立即用表面皿盖好。

(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d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当有22.4L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4)通过该实验比较Cl2,FeCl3,KMnO4的氧化性强弱。

显然,直接用高考11题作为复习氧化还原是不能起多大作用的,因为涉及的知识太单一。但作为高考题它体现了高考要求与新课程接轨的痕迹,且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同样拿我校用的范例作为高考题也是不合适的。面对高三学生,他们对氧化还原概念是非常熟悉的,如果教学中重复这些东西,毫无效果,所以我们精心编制了如上的图像题,把所有能涉及的氧化还原的知识点都蕴藏在里面,使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更全面地复习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由此,通过选用、整合、改编试题,以提升复习题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对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各复习阶段范例题的价值回归,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实效

1.高三一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

一轮复习主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即解决“懂不懂”的问题,通过第一轮全面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模块化,使教师避免很多学生会的还在讲,不会的又匆匆而过,缺少让学生内化的过程。以复习硝酸为例,在学生自主整理硝酸的知识并构建自我的知识结构之后,展现了如下精心设计的范例题组。[范例题组展示:有关硝酸的化学性质]题组(1):①向浓硝酸,稀硝酸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学生活动:模型对比———稀盐酸中滴加石蕊试液。设计目的:证明硝酸具有酸性,但浓、稀不同。题组(1):②将少量的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硝酸,足量的稀盐酸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活动:如何证明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设计目的:检测学生对硝酸主要性质的掌握程度。题组(2):某一金矿发生硝酸泄漏事故。发生时,有大量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产生。消防官兵立即抛洒大量白色粉末。a.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烟雾呈黄色的原因。b.消防官兵向泄漏的硝酸抛洒的白色粉末是()①生石灰②烧碱③食盐④石膏学生活动:辨析、判断、理解反应实质。设计目的:智能重复训练,小结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题组(3):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x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与Ag和Cu作用硝酸是氧化性酸,主要是+5价氮原子的氧化作用。(体会与盐酸区别)设计目的:理解硝酸氧化性本质,测试学生思维完整性。题组(4):①右图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_______区生成。②写出电极反应式。学生活动:寻找书本原型:电解饱和食盐水,理解电解池的本质。设计目的: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能达到触类旁通。

2.高三二轮复习中课堂范例题的价值定位和开发

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已分类好的相关高考试题和学生错题集统计、分析命题点与命题方式选择合适的组题方式(按命题角度分类)编成题组、课堂展示欣赏、评价、小结,提高解题实战水平[范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总结命题规律和常见的低级错误(以下从命题的不同角度分别举例)(1)氧化—还原反应类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O3-、NH4+、Fe2+、Cl-B.Na+、ClO-、Cl-、CO32-C.H+、I-、ClO-、Na+D.MnO4-、H+、Cl-、SO42-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总结规律。

A.认为Fe2+有还原性,NO3-有氧化性,易错误选择。B.认为ClO-有氧化性,Cl-有还原性,易错误选择。总结归类: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易反应。(2)双水解反应类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因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有大量[A(lOH)4]-溶液中NH4+、Na+、Cl-、H+B.Al3+、NO3-、Na+、Cl-C.K+、Na+、AlO2-、Cl-D.AlO2-、HCO3-、K+、Cl-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总结规律。

A.易错,不知道[A(lOH)4]-即为AlO2-与NH4+会双水解B.C选项易错,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有Al3+或AlO2-存在就会双水解D.选项易错,认为AlO2-、HCO3-双水解。总结归类:双水解反应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水解电离相互促进,AlO2-与HCO3-、HSO3-、HS-、H2PO4-等不共存。(3)复分解反应类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K+、Cl-、Ba2+、HSO3-B.Ca2+、HCO3-、NH4+、Mg2+C.K+、AlO2-、OH-、Cl-D.Al3+、H+、NO3-、Cl-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总结规律。A、B选项易错,弄不清Ba2+、HSO3-、Ca2+、HCO3-到底能否共存;C,D易错,不知道AlO2-在碱性环境存在,Al3+在酸性环境存在。

总结归类:复分解反应类①生成难溶物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②生成易挥发性物质③生成难电离物质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不能与H+大量共存(4)络合反应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大量共存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Na+、SO32-、CO32-、Cl-B.在c(H+)=姨KW的溶液中:Na+、Fe3+、NO3-、Cl-C.在c(H+)/c(OH-)=1/1013的溶液中:Mg2+、Cl-、K+、NH4+D.与Al粉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a+、Cl-、Mg2+、Br-突破方法:易错处体会,总结规律。A.选项易错。不正确将Na+、SO32-、CO32-、Cl-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相联系。B.选项易错。

用c(H+)=姨KW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题目较新颖。C.选项易错。考查c(H+)=姨KW、c(H+)/c(OH-)=1/1013与溶液的酸碱性的相互转化。总结归类:络合反应类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说明:显然在考试中不可能按照这样的模式去编辑组合式选择题,否则难度太大,这里只要求学生分别判断各个命题的正确与否。①高考试题一般都有区分功能,以上几个点都是容易区分学生能力的选材点,四个选项中只要放1~2个这一类点,试题就有较好的区分功能。②这些点本身都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问题,同时选用它们作为特定选项没有偏怪和刁难学生的嫌疑。

3.各种题型高考优秀综合题的价值重构,全面、综合地发挥其最大功效

高考题中有大量值得我们广大教师研究的好题。如: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8题涉及如何测定该饮用水样中的ClO2-的浓度,该题最大的亮点和区分点就是最后一小题有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该题如能恰当使用就能将高中涉及的几种计算方法做很好的系统复习。我们在第二轮复习计算时采用改编后的题组做范例,具体做法如下:(1)弄清计算复习的思维层次、步骤,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如下:计算方法:①极值法;②差量法;③守恒法(电荷得失电子守恒);④关系式法;⑤估算法;⑥讨论法;⑦图像分析法。第一层面审:审题就是要读懂题目给出什么条件,要求的量是什么。第二层面解: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求出最后的结果。第三层面析:就是分析解题途径。析题的方法归纳为两个字:质和量。“质”指的是找出题目中涉及的物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可能或已经发生什么变化?“量”指的是找出与计算有关的物质在组成和变化中的数量关系,且以物质的量之比的形式表示出来。(2)第一、二层面最好在课外布置,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规范化的计算联系,教师批改后,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小结。(3)第三层面根据我们按照以上的思维层次,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出相关范例题组,让学生能综合进行运用。

篇8

一、随机化实验及其意义

随机化实验主要是指,配合复习内容的进度随机设计的、相对微小的简约化的化学实验,这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强化复习中出现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是针对高

考对实验部分的考查而采取的应对性实验。为了省时高效,随机化实验尽可能采用少的设备、少的用药以及简单的装备,让学生便于操作。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化学知识的表象,使得化学思维受到很大限制,而随机化实验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随机化实验可以在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复习效率。同时,随机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固定的模式复习以前的知识,这时候如果随机穿插一些与知识有联系的实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化学复习重新产生兴趣。

二、随机化实验的实施策略

1.以复习内容设计实验装置

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设计恰到好处的实验,要求教师对实验进行随机化处理,即尽可能让实验小型化与集约化起来。其程序见图1。

(1)采用8孔井穴板;(2)把食盐水注入井穴①中,然后再滴一滴酚酞,用2B铅笔芯作为电极;把硫酸铜溶液注入井穴②中,采用铜丝作为电极,把硫酸铜溶液注入井穴③中,采用铁丝作为负极,以铜丝作为正极;把稀硫酸注入井穴④中,为了说明电流方向,采用外接发光二极管。在这个过程中,由铅蓄电池为①②③电解池提供电源。

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达到“做中学”的效果,更好更清楚地理解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还能理解掌握电解池在应用方面的知识;二是通过实验可以感性地对典型原电池方面的核心知识进行形象的总结回顾;三是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化对铅蓄电池的认识。

2.以仪器特点设计复习内容

为适应高三复习节奏,要求实验简单快捷,用药少,装置尽可能简单。下面就以利用培养皿配点滴板为例,通过对培养皿的巧妙利用,进行复习。复习内容为氯气的性质,实验仪器为培养皿。氯气是有毒气体,如果大量制取氯气,不仅难度大,而且污染较重。因此,在实验时常常用氯水代替氯气。但二者在感性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用氯水实验效果不好。而利用封闭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氯气用量小、基本无污染,且实验现象明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把所要进行实验的试剂分别滴加在培养皿中的点滴板上(如图3)。

图3 氯气性质实验

(2)把能生成氯气的试剂滴加在培养皿中央的点滴板上。实验后,用盐酸把BaCl2溶液酸化,并加一滴在Na2SO3中。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首先是黄绿色的氯气充满培养皿,其次是FeCl2和KSCN溶液的小液滴变成了红色。这是由于FeCl2在氯气氧化作用下变成了FeCl3,然后又与KSCN溶液发生反应,变成了红色,从中可以得出氯气的强氧化性。第三,淀粉KI溶液变成了蓝色。这是由于在氯气与KI置换反应中产生的碘使淀粉变成了蓝色。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第四,淡黄色的沉淀出现在Na2S溶液中。这是由于氯气置换出了Na2S溶液中的硫,从中可以看出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第五,湿润的石蕊试纸(蓝色)先是变成红色,然后又褪色了。这是由于水与氯气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盐酸具有酸性,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第六,在实验后,加一滴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到Na2SO3溶液中,就会得到白色沉淀。

3.以实验效果来选取仪器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和习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压强的改变就会对化学平衡的移动产生影响。可以选择适当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如在NO2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 NO2N2O4。

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储气袋中抽取30mL红棕色NO2气体,封住注射孔。观察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体系的颜色变化:(1)当用力推压活塞,压缩注射器中的气体时(如图4),注射器内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后来比原来深。(2)当用力提拉活塞,降低注射器中的压强时,注射器内颜色先变浅,后变深,后来比原来浅。

图4 加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总之,随机化实验通过简约、便捷的方式,既节省时间与设备,又达到了通过实验强化对化学核心知识与必要实验复习的效果。如上所述的方式方法只是笔者教学实践的点滴总结,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竺丽英,赵雷洪.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议[EB/OL].中学综合教育资源网.2006-10-21.

篇9

关键词:高三复习;观察;思考;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4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18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纲要(试行)》,拉开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序幕,至今已有近11个年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成效比较显著,而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阻力较大,很多中学一线教师认为主要是因为高考不改,课堂改革无法进行。事实上,回顾十年来高考制度,不能说高考没有改变,只能说改变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与课程改革的步伐不能完全同步。那么,在这种情况,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高考,面对高三复习课呢?近日,笔者一行三人到本省某重点中学听了一节《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有一些想法,特撰写成文,向同行讨教。

本节课的授课教师是该重点中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职教育硕士,现将他上课的教学过程作简单介绍:

考点一: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主要复习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各种含铁元素的物质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考点二:FeSO4溶液、Fe2(SO4)3溶液的制备与保存

1.配制FeSO4溶液应加入过量的:铁屑和稀硫酸

理由是:……

2.配制Fe2(SO4)3溶液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理由是:……

考点三:Fe2+、Fe3+的检验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到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1)提出合理的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①直接观察颜色;

②利用显色反应(KSCN溶液);

③利用Fe(OH)3沉淀的颜色;

④利用Fe3+的氧化性(淀粉KI试纸);

⑤利用Fe2+的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

根据教师所讲五种方法,完成方案设计,验证假设。

课后,授课教师进行了说课,他主要从考试大纲对本节课的要求的角度谈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目标。我们三位老师对该节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后,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1.课堂教学设计标准的选择问题。本节课,特点鲜明,围绕高考考点展开“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复习。因此,本节课的整个指向非常的明确,高考考什么,考点是什么,就复习什么。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标准,不能偏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展开课堂教学。考点的归纳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理解教材,开展高三复习教学,不能以市面上的各类教辅作为高三复习的指挥棒。

2.对于为什么学习铁元素认识不清。本节课基本都在围绕铁元素的相关性质展开复习,从中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为什么要设置铁元素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学习铁元素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学铁元素而学铁元素。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铁、铝、钠等单质及其化合物去把握如何研究金属及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应用。在学习过程,应让学生有这种意识。

3.探究铁的价态的时候,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本质。本节课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握住检验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主要依据的是二价铁的还原性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应该让学生抓住这一点去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先将各种实验方法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去设计实验方案。

4.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的观念。本节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依照知识点的要求展开,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到知识点背后体现出来的化学学科观念。比如,研究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与保存,应该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二价铁盐容易被氧化,如何防止硫酸亚铁不被氧化。应该将知识的学习提高到观点树立的高度,而不紧紧是知识点的掌握。

5.从内容设计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有所欠缺,欠缺了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离子结构,没有让学生从结构上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作为高三复习,与高一阶段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应有所不同,应将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来看待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认为还有一些细节,有待讨论:

1.常温下,铁在浓硫酸、浓硝酸中,能够被氧化,形成氧化膜,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是需要讲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讲。

2.将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和保存单独作为一个考点,有点主次颠倒了。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和保存只是二价铁易被氧化的一个实例,不宜作为一个考点单列,这样的单列忽视了知识点背后的化学学科观念。

3.在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实验中,应该教给学生利用什么样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几种鉴别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方法再让学生做实验,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4.利用加碱的方法来鉴别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方法通常不用。这种方法灵敏度不高,通常不用,作为教师应该知道。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1.怎么样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本节课,教师在授课课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大部分核心内容,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核心内容没有把握住,特别是知识点背后体现出来的化学学科观念。

篇10

关键词:力学实验复习;逻辑化处理;高三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1

高考中对力学实验考题的设计往往来源于课本实验又不拘泥于课本实验。在高考复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逻辑化的处理,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

所谓逻辑,就是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事物的因果规律。而物理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的形成、学生的认知也是有规律的。复习的逻辑化就是要整合这些关系和规律,使实验复习流程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和逻辑性。本文从力学实验复习的教学设计来探讨逻辑化处理策略。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一节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课。它在高中力学实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实验思路、数据处理方式、器材等是力学实验的基础和核心。本节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进一步认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行拓展和创新。以下是根据逻辑化处理策略,对本节复习课设计的逻辑顺序。

一、弄清实验目的

弄清实验目的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二是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本实验包含两个方面的实验,一是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否成正比;二是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是否成反比。从认识规律的次序上讲,只有明确了“想达到什么目的”,才能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二、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原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思考如何去设计实验:一是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运动,如何设计?二是要测量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测量,如何记录,怎样处理数据。

该环节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确要测量哪些数据,而且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因为设计表格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数据处理中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过不断改变纵、横轴的意义,最终拟合成一条直线。

三、理解教材上案例,并且能对比已知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

教材上的案例一(如图1所示)控制两辆小车同时运动和静止,测量出它们在相同时间里的位移之比,从而得出其加速度之比。

教材上的案例二(如图2所示)让一个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运用逐差法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两个案例的比较:1. 两个验方案是否都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2. 绳对小车的拉力是否等于所挂的砝码与砝码盘的总重力?如何减小实验的误差?3. 两种实验案例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该环节促使学生思考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中的理论依据,一方面使学生能对不同的实验方案做出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为实验的改进、拓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四、对实验的改进、拓展和创新

在学生对教学实验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对该实验的改进。

1. 采用气垫导轨来减小摩擦阻力的影响,并且用光电门来测量速度,进而计算出加速度

如图3所示为气垫导轨装置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s,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

该实验中,由于滑块与导轨之间有一个空气薄膜,所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极小,导轨只需水平放置即可,为了检查导轨是否水平,可以在不挂砝码时,推动滑块后,看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表明导轨已经调节水平。加速度a=■(■-■)。

2. 巧妙设定实验步骤,解决绳子的拉力小于所挂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这一问题引起的误差

(上接第101页)

如图4所示: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A. 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 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 将小车置于打点计时器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 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该实验中,当挂上砝码时,由于小车是匀速下滑,所以无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是否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绳子对小车的拉力都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当拿下砝码和砝码盘后,小车所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就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

当然,该实验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每次改变所挂的砝码质量,或者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都需要重新调节长木板的倾斜角,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实验的繁琐度,同时也会增加实验的误差。

3.转变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克服因绳子拉力小于所挂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而引起的误差

在教材案例二的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知,绳的拉力F=■,结合F=Mg可知:(1)若图像■-■能拟合成一条一次函数图像,则表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2)若图像图像■-M能拟合成一条一次函数图像,则表明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五、小结

本文展示了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逻辑化处理策略。复习时以教材案例和学生已有的认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整体规划复习教学的逻辑层次。在以上案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深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的高度,这样即使高考中对本实验如何创新改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逻辑化的处理策略在高三实验力学实验复习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