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

篇1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普通高校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一、任务型教学简介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要以语言学习和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主张使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材料(Nunan,1991;Willis,1996;Richards,1994),让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规则(Skehan,2002),着重通过处理、解决意义来习得语言(Long,1985;Crookes,1986)。

Nunan(1989:15)对任务的定义是:一项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此项作业应具有完整性,应作为一项独立的交际行为自成一体。

二.任务型教学的优势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点对于任务型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毫无疑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任务型教学完全改变了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任务要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授业解惑者,而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与促成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地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促进二语习得。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脱离情景的语言学习是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当我们与人交谈、发表看法的时候,说什么、如何说都必须考虑特定的场景、谈话对象及我们自己的身份。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学生自主运用目标语言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在人为创造出来的情境中,自由、和谐地交流,完成一定的语言任务。任务型教学强调情景的多样性、真实性,情景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情感与能力水平,鼓励学生根据真实的情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讲述真实的生活经历,传递真实的信息,使各种语言技能在交际中灵活体现。在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以及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促进二语习得,激发学生的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会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协商,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得到纠正。因此,协作学习环境能够共享学习者群体的思想。任务型教学对小组学习的这一作用予以了充分重视,同伴和小组学习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方式,任务通常是两人或小组一起合作完成的。同伴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能产生大量互动机会,学生必须设法理解别人并表达自我,这使他们体验了意义协商的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的弊端

(一)英语课堂现状与任务型教学的局限性。

大班授课影响任务型教学的实施。目前,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取的都是大班授课的方式,而大班授课对于英语教学又有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设计的任务不符合要求而达不到教学目的。任务难易度的把握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务过易,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过难,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另一方面,由于大班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的话,任务完成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学时和教材的限制。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某些耗时多的任务或者是现实类任务不能搬到课堂上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英语课所应用的常用教材,在靠近英语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例如大多数教材在写作方面都比较注重英语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口语和听力部分都有相对突出的应用主题,但是四级和六级考试任然是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所以大多数教师仍以题型为练习的主线,没有真正的设计任务;而课文的讲解方法上普遍还是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法。这样就束缚了教师的思路,致使大多数教师认为在课文讲解部分不适合用耗时的任务型教学法。

(三)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语言水平虽然具备完成任务的基础,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往往好的学生是主角,后进生是配角,导致后进生采取故意回避任务的态度。原因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着某些自卑心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口头练习的机会少,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低,怕犯错误。这种自卑心理严重阻碍着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甚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四)教师能力高低对任务型教学的限制。

任务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并非说教师不重要了,相反,比起传统教学法,教师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是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控者。首先,任务的设计本身对中国的教师来说就是个极大的挑战。在任务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标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任务的设定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任务的设计还要有梯度性,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英语水平都有很通透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则设计出来的任务很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堂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因此,实际上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体课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控制有所增加,对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更好的驾驭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就是说,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课堂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这就影响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应有的效果,故在目前很难保证大面积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任务型教学受到考核评价方法的局限。

目前,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期末考试依然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现有的这种考试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得学生参与任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与此同时,任何任务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即结果,以检测学生在学习中的效果。目前英语课堂的口语课可以通过英语辩论、口语大赛、演出短剧、歌曲比赛等形式来检验和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听力、课文、词汇、语法方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任务分析和评估的手段。

总之,外语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要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而任务型外语教学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建构、领悟和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与他人磋商、交流、协商、合作等交际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的引进和倡导对改变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一样,任务型教学在实践中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高校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促进语言习得方面的优势。同时我们也应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克服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把任务型教学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而科学的综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那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新的改观。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Skehan,P.A nonmarginal role for tasks[J].ELT Journal,2002,(3):289-295.

[3]Willis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困扰 课改 普通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3-02

我国新课程推行与实施至今,不同版本的新教材都进行了多次修订,让新教材更加具有了可行性、操作性。新教材的修订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在农村普通中学里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我是新课改全过程的经历者,对农村普通中学实施新课程改革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体会颇深。现就“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如何走出新教材的“困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课标困扰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因

多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深感新课程给“普通”中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村普通中学的诸多因素严重的制约了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我认为新课标困扰农村“普通”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原因是:

1.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学硬件现在依然跟不上新课改的教学 要求,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比较陈旧或不足,所有这些尚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

2.学生基础薄弱,起点低,能力有限,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也不重视。这些严重影响了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实施。

3.课本编排不合实际。不论什么条件的学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材,统一的要求,这样的统一恰恰忽视了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这就给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农村学生层次较低,新课标的有效实施甚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下层生面呈现上升趋势,这给双鞋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4.中老年教师对电脑技术掌握较差,不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由于这些教师教学方法已形成了习惯性的定式,故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难转变,或多或少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

二、新教材对农村普通中学困扰的剖析及改进策略

针对上面的四大困扰,现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探究改进的策略。下面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人教版数学”以下简称“04审教材”为分析对象,主要从课本编排和内容上进行探讨,结合农村普通中学的实际情况,就教材在使用上造成的困扰进行剖析:

困扰一:教学设施和教具跟不上教材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包含: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课改后部分内容的教学都运用了电脑、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我们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学设施只能够提供给两个班同时使用,其余的班级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某些的教具、学习用具教师和学生都没有。

针对这方面的困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自制教具,提前叫学生做好准备,如:自己做转盘,黑白球和骰子等,这样既解决了教学的教具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困扰二: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加大了教学难度[1]。课堂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满足不同人学习数学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让班上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所发展。新教材虽然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和基础性,但我认为并不是把原有的内容进行删除或增加,降低目标要求,减少作业量等就达到要求,“04审教材”这套教材有的地方前后知识转变大,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提高,加大了学习难度。

针对上面的这方面的困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是在教材处理上,应注意知识内容梯度问题,注意教学难点分配的合理性。我认为应该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前加一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类比教学,减轻下一节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在教材处理上,还要注意知识内容的衔接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优化,真正使新教材变为“活”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

困扰三:教学内容安排过重,学生吃不透。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基础薄弱,起点低,能力有限,如果一节课内容要掌握知识过多,那么接受能力不高的一部分学生反而得不到收获,失去兴趣,以致厌学。

例如:“04审教材”P88页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二)中都是由应用题入手既要学习列方程又要学习解方程,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是难完成的学习任务,我建议是先把列方程的引入放下来,把它放到下一节列方程一起讲授,引入改为观察、思考的形式,如:用“移项”解方程可这样引入:比较方程3x+20=4x-25与方程x+2x+4x=140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出现了新问题怎样解决?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降低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针对这方面的困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知识内容体系,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知识内容调整,真正做到活用教材。

困扰四:有些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缺乏合理性。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降低了,却加强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但是出现的形式和顺序要讲究,否则会出现负面的效果。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先入为主,学生认为自己感知或观察猜想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忽视了对结论合理性的探究,更没有兴趣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针对这方面的困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对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其趋于合理性。

三、从我做起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走出困扰

孔子《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因此,想走出课堂的困扰我们必需做到:

1.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的被摒弃。现在学生的发展呈现多元化[2]。通过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正视普通农村中学教学的某些现状,从自身找原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符合普通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只要我们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给学生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首先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电脑知识的学习,学会制作课件,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在教学上要有创造性。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3.认真钻研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强调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论文题目所说的“普通”中学是指具有教学现状中的第一,二,四点的学校。新教材的“困扰”是指教材某些内容不适合这类“普通”中学的学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备好每一节课,把握好教学目标,才可以真正走出教材的“困扰”。

众所周知,新课改的实质就是体现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是否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发展要求的。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法和适合学生的学法。我们只有坚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用好新教材,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出摆在农村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学“困扰”,进行有效课堂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为了确保此次调研全面并取得第一手资料,特别选择了当地有代表性的学校,即自治区级示范性学校、普通中学、兵团所属学校等17所学校。

(一)高中收费基本情况

我们调查四地市高中收费标准分别是:**地区重点中学计划内学费是每生每学期900元,计划外生学费是每生每学期3750元。普通中学计划内学费每生每学期6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2500元。**市重点中学计划内学费是每生每学期600元,计划外生学费是每生每学期1800元。普通中学计划内学费每生每学期4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1500元。伊犁州重点中学计划内学费是每生每学期400元,计划外生学费是每生每学期2000元。普通中学(含县级)计划内学费每生每学期3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1500元。巴州重点中学计划内学费是每生每学期480元,计划外生学费是每生每学期2000元。普通中学(含县级)计划内学费每生每学期3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1500元。

**地区的学校认为,目前的学费和计划外生学费收费标准应该保持现有水平,不能再提高,可以对现行收费体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同一级别的示范性学校,可以分别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样做的原因是在取消重点中学称号以后,示范性中学的评比工作开展的进度较大,许多普通学校经过自身努力和发展,被评为示范性中学,但教学质量上,教学硬件、软件上还有不少的差距,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该适当考虑到实际情况,拉开收费档次,但收费标准的档次不应差距过大,这样可以调动各收费级别较低的学校,有不断向上的动力,促使学校积极主动的改善教育教学水平。

其他三地、州高中收费标准比**地区平均低50%,兵团学校高中收费标准更低,加之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学校办学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地州所属学校希望将收费标准适当上调;部分普通高中认为普通高中接收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教学成本同示范性中学的付出是一样的,学校教师付出的心血比示范性中学还要多,由于收费标准低,学校收费总额少,教师收入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普通中学的发展,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应为普通中学和示范性中学收费标准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二)目前高中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水平

**~**年三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最高的是**第一中学为8026元/生,其中平均三年学费4293元/生,占总成本的53.49%;财政性拨款三年平均3733元/生,占总成本的46.51%;最低的是**市高级中学为1987元/生。**~**年**地区高中平均成本为5500元/生、**市高中平均成本是3472元/生、伊犁州高中平均成本是3969元/生、巴州地区高中平均成本是5282元/生。四地区三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平均为4556元/生。

从调查情况看,国家对学校的经费是有所降低的,尤其是高中阶段国家的经费投入过低,造成教育成本由学生家长承担比例过大。

(三)高中教育阶段贫困生、特困生比例有所增加

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的贫困生,经调查,在地州县各级学校中贫困生比例在15~20%之间。对贫困生影响最大的是衣食住行,尤其是吃饭问题,有的贫困生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甚至只吃一顿。现在贫困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当前,我国贫困生状况不仅严重影响着贫困生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自身发展,也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更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和谐发展。

二、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内其他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普通教育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一)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所属高中除财政全额拨发教师工资以外,按每生每学期150元拨公用经费,同时学校暖气费的60%由财政承担。而此次调研的其他三个地州及兵团所属学校除教师工资由财政拨付外,其他费用均由学校自行解决,有极个别的学校财政拨付生均每学期3元左右的费用。

(二)班额过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我区在校学生人数增幅大,而学校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致使高中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在我们调查的17所学校中最大班额为105人,最小班额也有50人。有的学校最前排的学生课桌同教师的讲台平行,后排的学生将后门完全挡成死角,存在安全隐患。经调查,现高中平均班额在65人,如果按教学规定班额的管理,50人的班额是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得到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较好的标准。

(三)学校债务负担沉重,经营举步维艰。新疆大部分县是吃饭财政,由于公共财政无法满足高中教育的需求,导致我区诸多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许多学校是举债搞建设。如巴州华山中学总投资1.2亿元,其中1500万元是学校向银行贷款,其余1500万元是教师集资。其他大部分学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贷款,有的学校是完全靠教师集资修建教学楼、学生住宿楼。为了学校的发展,各学校采取不等、不靠、依靠自我发展,但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部分学校的正常运作。

(四)住宿费收费标准偏低。寄宿制公办学校普遍反映目前寄宿生住宿费标准偏低,现行收费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公寓建设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五)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师资队伍水平差异较大。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不相适应,师资力量水平下降,总体教学质量也有下降趋势。地州、县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流向全国和我区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南北差距明显,城乡教育差距过大,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在地区间、城乡间差异过大,造成了原重点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明显优于非重点学校,城镇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又明显优于乡村学校。

(六)教育资源被垄断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的垄断、优质生源的垄断、教育高投入的垄断。各地区原重点中学每年从各市县挖走大量优秀教师。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学生流向形成趋势,以农村向城市、小城市涌向大城市,一方面,在当前我区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地市所在地的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比县城、团场的学校质量好,另一方面,各级示范性中学纷纷派出招生人员前往各基层学校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好学生到异地就学。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生源流失的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因而出现了当地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七)计划外生学费导致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目前计划外生学费收费标准是政府出台措施来改善教育乱收费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一种选择,只是对这种不正常现象进行了规范,使之合法化。但这使得高中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进一步严重,因此,这种做法本身是否合理,还值得各级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和思考。

(八)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下级部门摊派任务。现阶段的高中办学经费本来不够的情况下,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勤工俭学办)向下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收取勤工俭学统筹金,而各地州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学校收取,各学校按小学每生0.7元、初中每生1元、高中每生1.5元标准从学杂费中向各教育主管部门上缴勤工俭学统筹金,使学校办学有限的经费更加紧张。

三、对策建议

为有效化解教育难题,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创新的思路为动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区域经济薄弱,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历史包袱沉重,加上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教育收费政策不断规范,筹措教育经费渠道不断更新。面对困难不观望、不等待,要求真务实、积极有为,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激发教育自身的活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基础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组成的职能部门,只有做好政府决策的参谋,多汇报工作,多提供信息,多出点子,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才能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对教育行业的规范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应建立起科学的价格决策机制,合理地制定我区高中教育收费标准,既有利于减轻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重担,又合乎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

(三)建议将现行高中收费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第二是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第三是地区县级示范性高中,第四是普通高中收费。收费标准在保持现行标准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细分。**地区为全疆最高收费标准,其它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分别制定。**地区的高中收费标准分别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计划内生学费每生每学期9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2500元,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计划内生学费每生每学期8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2400元,第三是地区级示范性高中,计划内生学费每生每学期7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2300元,第四是普通高中收费,计划内生学费每生每学期600元,计划外生学费每生每学期2000元。学校的收费标准每三年评定一次,实行学费动态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高中收费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基层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我区地域辽阔,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不尽相同,群众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费标准和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发挥收费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

(五)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工作力度,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在入学前通过各种形式,将学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电话向社会公示,增强学校收费的透明度。

(六)取消或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摊派的勤工俭学统筹金。

(七)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和地州市县示范性高中应与所在地薄弱高中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并划出一定比例的计划内招生计划,对口招收所在地薄弱初中的毕业生。

篇4

关键词: 基础英语教学 课堂结构教学方式

体育的国际化趋势使得体校学生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北京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更充分体现掌握一定的英语,可以更好地与国际各界体育人士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因为在国际赛事中,组委会和裁判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掌握了一定的英语,体校学生能靠自己更好地了解赛事的安排,明白裁判的判罚,以及更好地与裁判沟通,减少由于语言的障碍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也可以让外国体育人士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我国的国家和民族体育文化。

许多人认为,体校学生的任务就是搞好训练,取得更好的体育成绩,不需要学习其他知识,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体校学生在搞好体育成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知识的学习。学习英语知识要从体校学生学习基础文化时期抓起。体校的教学对象是体校学生,而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各个年龄段的体校学生都承担着繁重的训练任务和比赛压力,上课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犯困,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体校学生外出比赛,集训导致缺课,造成知识链脱节,上课听不懂,导致厌学。还有些体校学生觉得自己反正不出国,不与外国人接触,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再加上对英语不敢兴趣,觉得英语枯燥无味,不愿学;还有的学生想学,但是一遇到困难就有放弃学习英语的思想。这些都使得英语教师面对较大的教学压力,如何让这些特殊的教学对象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多的有用的英语知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不断摸索不断钻研的问题。针对这些,我校多年以来对体校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而且逐渐形成了体校特色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英语基础教学,本着的原则,在教学课堂结构安排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结构安排特殊而且有效。这里说到的“同”是指体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和普通中学使用的教材始终保持一致,现使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异”是指体校英语的教学课时分配、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和普通中学有所差异。就特殊有效的教学课堂安排,我主要阐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个单元开始时都会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教授学生新单词。普通中学授课时基本不安排专门教授单元新单词的时间,主要靠学生自己预习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记忆使用单词,但是在体校,我们坚持在上新单元之前单独教授新单词,从每个单词的发音入手,慢慢深入到词性、构词法及和这个单词有关的词组,最后到使用单词,尤其是常用词,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因为体校学生除了在课堂能接触英语外,基本没有学习英语的时间,所以在教授完新单词后,每节课一开始都会采用不同的形式大声朗读这些学过的新单词,开始是老师领读之后可以让发音较好的学生领读,最后让全体学生大声齐读,反复多次,最终使学生记住这些新单词,同时增强语感。我们曾经尝试过将新单词放在对话或课文中讲解,但是学生明显感觉到吃力,甚至不知所措。所以体校的英语课堂安排,我认为提前单独教授单词这一环节很重要,能为单元层层深入和系统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点之一。

第二,单元的导入和热身内容不能一带而过。课堂学完新单词后的导入和热身内容看似简单且容易掌握,但是对于体校学生来说需要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和操练,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通常还包括本单元的部分精华内容,所以体校英语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讲解得更细致,使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后反复操练。相对来说,教授此项内容设计要更细致些,想办法图文并用,多放录音,带领学生大声朗读。对于初中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背诵。就目前来看,学生对此项内容和要求的积极性较高,有的基础稍好些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熟练流利地背诵下来。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可检查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教师要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表扬或加平时分,完成不好的学生可以再多给几次背诵的机会,适当降低些要求,但是最终还是要会背。这样督促学生背诵,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反复念读英语,增强语感。相比之下,此部分内容对普通中学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体校学生来说却是一部分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与平时的操练相呼应,让学生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明白只要平时多读多念多背,考试就会拿分,就会有所收获。我一直认为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以上两点的课堂安排教授内容同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就现在要阐述的教学过程,我们力求做到和普通中学相同,那就是单元的“Reading”部分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更具有英语知识的综合性,不仅仅包含单元新知识,还有许多已经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出现,因此把新旧内容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效地复习和讲解反复操练,每个环节都值得重视,而且要认真设计。在备课时,一般采用先复习,后提问,再讲解,最后操练的步骤来系统安排此部分的教学。课堂时复习的重点主要是“Reading”中将要出现的新单词,用汉英互译的方式提问学生,并用该词造句(通常对于需要掌握得单词用这个方法更有效)。讲解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体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及基础较弱的特点,教师应想办法将难点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对学生不一定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够理解,会用就可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英语的积极性,并增强自信心。有一点要说明:这种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绝不同于“填鸭式”和“机械式”教学,应该以必须、够用为尺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改变以往重语法讲授,轻口语应用的局面,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课堂操练的过程同样不可忽视。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操练过程中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练习有困难,教师应该及时在课堂上解决难点问题。

第四,词汇部分内容教学同样也是。“同”是都视为单元重点内容,“异”是教授过程时间安排更长,让学生当堂操练当堂记忆的时间也要留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词汇内容,并且根据情况当堂默写或停歇,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根据事实来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相对来说较好一些,这和课堂及时消化和操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五,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有一部分语法内容。普通中学的语法内容教学较为灵活,教师讲解只是起到点拨作用,学生的理解、联系、复习巩固是关键。但是体校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参差不齐,上课和学习时间相对少得多,因此教学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单元语法内容相对较枯燥,所以将这部分内容提前至一开始出现时就解释一下,让学生在理解后直接记忆,等真正到了语法教学时,作一总结。在课堂上多留时间让学生做相关的语法练习,当堂做,当堂检查或抽查。看似枯燥不容易掌握的语法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循环使用,对体校学生来说比较实用。

上述针对体校学生的英语教学课堂结构的安排,效果立竿见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及时消化所学新的英语知识是体校英语课堂教学特殊安排的基础。是我校英语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原则。虽然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文化考试成绩并不是进入大学的主要条件,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使用普通中学的英语教材,由浅入深,排除困难,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适合体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思路,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点,想出更多更有用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结构安排特殊而又有效,让体校学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消化有用的英语知识,这也是我们讲英语教学的目标。相信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我们能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薛宏波.辽宁省体校学生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8.

篇5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1.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滞后

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超前,社会各界较为重视,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文化鄙视职业教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基层领导及教师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认识不足,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不是很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国民充分认识。由于社会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作情况等多种因素,使得国民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一些人甚至认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职业教育没有必要,可以少发展、慢发展,甚至取消。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职业教育招生急剧下滑,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招生更困难。许多家长和学生选择职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非心甘情愿,而且上了职业学校也觉得低人一等。针对这种情况,社会舆论要多为职业教育鼓劲,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使国民都能认识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认识到社会需要职业教育。

2.职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职校在社会上信誉度不高

现在职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宠爱,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优越感强,在他们看来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都是上一代人的事,讲吃讲穿的多了,过生日讲排场的多了。还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法制观念淡漠,有些学生过分关心自己,爱夸张,好炫耀。在集体中表现为自私,好胜心强,心胸狭隘,好妒忌不能和他人融洽相处,凡事斤斤计较,只想得到他人的关心,却不愿把关心奉献给别人。部分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些消极因素悄悄移植到学生身上,如抽烟、酗酒、打架、早恋、破坏公物,少数学生无礼顶撞、报复、恐吓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缺乏进取心,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经常逃课,往往是对新知识不理解,造成了不会学习,不能学习及学习中的情绪障碍,使学习成绩下降。目前,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经过高中筛选后的,基本上是中学的差生,有些人还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些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大,使得职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许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3.人才的高消费,使职业教育受到冷落

毕业生就业难,阻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整个社会劳动力绝对过剩,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人才的高消费,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使得中等专业人才就业困难。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打破了以往国家统分的局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层次低,培养的人才竞争力不强,学生一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持有一种错误的人才观,似乎人才只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这些人忽略了“多元智能论”,忽略了技术人才也是人才。社会上各种能工巧匠也是人才,新型的现代化农民也是人才。许多家长也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宁愿借钱让孩子上普高,也不要上职业学校,认为上了普通高中,离大学近了一步,将来就业的竞争力就会增强,这些因素使得职业教育受到冷落,发展缓慢。

4.现行管理制度对职业学校发展缺乏激励政策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人才,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上大显身手。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既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没有这样一批擅长工艺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即便有最好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产品设计,也很难制造出在国际上很有知名度的一流产品。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对合理调整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社会舆论重视普高、宣传大学扩招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出路令人担忧。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存在重视大学生,轻视职高生现象,普遍的做法是将待遇与学历挂钩,工资、福利、资金、提拔干部与高学历联系起来,对一般学历的普通技术工人缺乏激励政策,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5.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无个性,缺乏高素质职业技术教师

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人生发展的空间。但目前,各个职业学校在办学上存在办学模式相同,专业设置类同,有的职校摊子铺得过大,开设专业过多,许多专业规模过小,导致散而乱;在管理上职业学校体现不出特色,仍是职业教育、普教模式,有的职校不考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条件,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结果“专”不起来,只能多点文化课,与普教相差不多。

另外,有的职校教师专业学术带头人较少,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生产实际缺乏了解,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对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很陌生,目前的职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大多数教师从普教过来,难以适应职校教学要求,使得职校个性不突出,体现不出特色。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难以吸引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各职业学校仍是以人才单位所有制为基础,固定编制为导向的封闭管理机制,指令性的工资制度、低待遇和平均主义情况普遍存在,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种种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师资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宣传力度

由于人们对职业学校在思想上的认识模糊,对职业学校的看法错误,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没有希望的无可奈何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确定相应人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大力宣传,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管理水平、师资状况及学校设施、设备情况,其别是考入大学和在自己工作单位有贡献的职校生,增加宣传的说服力,改变人们对职校的态度,增强职校的吸引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职业学校尤其如此。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此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师政治学习,学习《职业教育法》。通过学习,使教师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搞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并和有相关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联系,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特别要注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水平,使文化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技能化。

3.合理安排课程,做到有的放矢

在职业教育的职业中学,虽然是从普通中学中脱颖而出,分离到职业技术化教育轨道上来,但是,因受普通中学影响较深,有的至今还未完全摆脱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有的专业的个别基础学科仍然在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普通中学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的学科成绩还和普通中学同年级作比较,这虽然在基础课教学中找找差距,便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件好事,但这就背离了职业中学的办学宗旨。职业中学就是要培养具有一两门专业技术的社会劳动人才,并非培养少数几个大学生。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职业中学就培养什么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上的需要。经过考察、论证后招来的学生,按照其专业性质,就要合理安排好课程,哪门学科对该专业技术有所促进,就要学习哪门课程。只有合理安排课程,简略得当,重点突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提高对口高考的升学率

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形成旺盛的生命力,拥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还必须抓住对口高考升学率这条生命线,所以职业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高职对口升学班。职业学校要提高对口高考升学率,就必须组建良好的对口升学班,鼓励一些基础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同时也要聘用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担任课程,加强培训教师使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升人高一级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

(2)举办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既有职业学校的特点,又有普通高中的特点,学生既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又能获得雄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因此,综合高中班的学生既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又可以参加对口高考,从而扩大了职业学校升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比例,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

5.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针对学生的要求,一方面,职业学校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劳动就业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培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要派专门人员与用人单位联系,培养对口专业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学校在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后的管理,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满意称心,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巩固,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6.开辟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篇6

【关键词】英语 高效课堂 学生主体

笔者来自甘肃省一所普通中学。作为一名青年英语教师,笔者是在课堂教学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想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就自己是如何立足普通中学高中英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这一话题谈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

现在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山东杜郎口中学也好,郑州102中学也罢,都在谈高效课堂。到底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觉得,就是花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多的知识。而高效课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一定活动多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也不一定练习多的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比如课堂类型有掘地三尺型,也有展望未来型,可以“回头看”,也可以“向前看”。掘地三尺就是将一个passage学透,单词、句型、语言点、语法,反复练习,归纳,将话题拓展开做free talk等,这种课呢,还可以“回头看”,学习新单词的时候复习以往学过的,学习新句型和语法时重温以前熟悉的,堂堂清,节节清,点点清,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样的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再比如讲高二第六单元,Life in the future,我们就需要学生展望未来,做discussion. Imagine what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这就是“向前看”。这两种课型不能说哪一种高效哪一种不高效。

既然这样,我们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自我,更新英语教学的理念。这个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不迷失方向。我们不一定要模仿杜郎口,我们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自己学生的起点,否则课堂设计就是失败的。

学生的主体性理念是指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注意学生个性特色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

在具体课堂实施中,笔者觉得这种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改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上。

一、激发兴趣随处可行,利用教学智慧处处留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悬念的设置、疑问的引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精彩的导入。比如:利用活动、新闻、讨论、自然交流、图片、歌曲、多媒体等导入。无论如何,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

处理文中生词从过去的专门认知和记忆变为活用生词的兴趣活动,老师不再包读,包讲,可以借助情境、叙述故事、语篇、甚至小小说,设计在课前预习导学练习中,比如选修七第三单元Under the Sea,笔者先编自己找的浅显的文段,用彩色标出单词,让学生朗读文段,在浅显的文段中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再进行文章的阅读。

阅读方法现在是以默读的形式来获取信息,代替了以前的朗读或听录音,从过去的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转变成学生自己理解课文,通过两到三遍的阅读过程,从过去的教师分析重难点转变为以学生自己分析操练为主,这样学生就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了。

二、教学活动及展示

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如朗诵、唱歌、值日报告,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小组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简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等交际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事中”学习英语,在学习中提升英语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随堂展示和专题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晨读时间随堂展示,指导学生作mini-talks或者short speech,让学生1. choose a picture 2. stand in front and talk about the picture. 3. do that for 1 minute 或者给个话题,如:What book has influenced you most? How? 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就本单元的相关话题,以小组为单位,任务分配到小组每一个成员,然后集中在规定时间,比如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专题展示。高三有个单元是讲advertisement,这个单元之后笔者就让学生分组,每组编一个广告,里面必须有广告词,还有表演者。

设置活动评价标准,而且要在过程性评价中激励学生。例如: mini talks后就设置了speaking assessment,包括:pronunciation, fluency, voice intonation, eye contact, content of speech, time, overall presentation,小组专题展示设置了self and group assessment…. 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在进步。

总之,高效课堂是个说不尽的话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高效课堂将会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新课程实施时期的英语教师,笔者会不断探索学习,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音乐;学生;教学;鉴赏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特征。教学策略源于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音乐教师教学的金钥匙。

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

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是强调音乐记忆力的训练与知识技能积累的有机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转化为音乐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变化,是实施这一教学极其关键和有效的策略。“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遵循的原则,训练学生有“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普通中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将音乐美归纳为优美和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喜剧美和悲剧美,六种美感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一部音乐作品往往涵盖了多种美感。为了使学生分清六种美感的不同之处,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抓住六种美感的不同特点,从感知音乐音响的表现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

二、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过程的体验,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从记忆音乐主题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及创作特点,再到结合题材内容、创作背景等感知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与体裁形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听赏者个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通过学生个体在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强化、反馈、分析、评价等获得情感的深入体验。因此,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过程的教学策略,在审美能力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吉普赛之歌》是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家和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也有人称它为《流浪者之歌》,乐曲好似一幅音画,优美抒情的旋律,热情奔放的情绪,但又略带感伤、哀怨的情调,把吉普赛人的生活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擅长歌舞的吉普赛民族是以游荡生活为特点,他们居无定所,到处流浪,常以卖艺、算卜为生,他们宁可风餐露宿、四处漂泊,也不愿放弃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进而了解作者的故乡西班牙也有不少吉普赛人,作者对吉普赛人的生活和性格有所了解,并有着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有时带有感伤、哀怨,有时也有热情、奔放的表现吉普赛民族性格特征的音乐。

三、鼓励学生运用艺术通感展开音乐联想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感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通互补,音乐课如何通过艺术的通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在大艺术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创造音乐、想象音乐形象和意境,是音乐教学的又一重要策略。

四、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

艺术正如科学一样,目的主要是理解。无论艺术传达的理解是否使观者感觉到快乐、无动于衷,或是深恶痛绝,对作为纯艺术来说都不重要。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观察,就是要从审美的层次体验音乐,并对审美对象有具体、深入的思考,审美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这种思考,从而促进将来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比如,当代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好己经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叛逆与个性追求使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流行音乐明快的节奏感和多变的旋律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加之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释放、缓解和慰藉自己紧绷的神经和躁动的情绪,听、唱流行歌曲自然成了中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中放松和宣泄的方式。针对当前流行音乐的特性和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局限性,音乐教育活动该怎样引导学生提高品味,有深度、有层次地选择流行音乐欣赏,挖掘流行音乐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中学生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教学策略的提出是对音乐教学实践的思考,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解决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实践中找出规律,将其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策略,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林彦君.普通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篇8

[关键词]重点中学;示范辐射作用;教育均衡

1980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中提出:“重点中学是中学教育的骨干。办好重点中学是迅速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更快更好地培养人才,总结、积累经验,起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学校前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中学在为高等学校提供优秀生源、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提供经验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重点校”政策导致城乡、校际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上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这也就成为在教育均衡的视野下,重点学校制度被人诟病的缘起。但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教育政策的产物,重点学校得到了优先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和育人经验是不争的事实,充分发挥历史上的重点学校的示范作用,将有利于积极地推动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一、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是重点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促进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这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理解还需具体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限制发展,更不是要把高水平的拉下来。而是要鼓励发展快的地区和学校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把水平不高、暂时落后的地区和学校带动起来,加快发展,缩小与发展快的地区和学校的差距;第二,均衡发展不是搞“一刀切”,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一个水平、一个模式,而是要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进一步鼓励学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从而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留有自己的空间。

重点中学发展历史较长,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高,特色鲜明,优势较大,在其所处的区域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较强的影响力。发挥重点中学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输出管理模式,交流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师资水平,培训各级管理人员等方面带动一般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薄弱学校的发展,增强一些薄弱学校的“造血”功能,从而使之“脱胎换骨”,这是在实践层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的举措和途径,也符合设立重点中学的初衷。

二、提高重点中学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是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条件

打铁需要自身硬。重点中学所具有的典范条件是实现其示范作用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1、规范办学,依法治校,模范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重点中学首先要对全面发展的方针有较深刻的认识,确立合规律、合目的的办学理念,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科学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大力减轻学生负担。模范遵守和维护招生秩序,不靠挖尖子、抢生源生存、扬名。重点中学应该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自觉之举、主动之举,端正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切实摆正规范办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着重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构建起依法治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内驱机制。

2、坚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办学品味

教育研究是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重点中学要结合时代要求、自身发展实际确定教育、教学研究主题,研究高中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教学方式、课程结构与体系、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研、新型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方案的研制等方面进行实验,积极探索,积累成功经验,积极传播和推广新的教育经验,引领教育发展。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途径,学生质量得到社会和高校的普遍认可

重点学校的价值取向是以培养人才而不是以升学为中心的。一切依靠优质生源才能生存的教育都应归入失败教育之列。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另外,人是有差异的,人的天赋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他的发展就会不同,因此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用心设计好高中阶段的教育,尤其要关注智力突出的拔尖孩子的独特需求,提供富有选择性的课程,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这个阶段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多种人才不断涌现。

4、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打造名师、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应是重点中学示范性的具体体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成长为合格的教师还需要岗位的历练,需要上岗后通过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方式不断规范和引导。教师培训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主要是解决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动力,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5、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会面临着规范发展与自主发展的双重任务,都要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谋求自主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办学的多样性,才有利于学校特色的确立,教育事业才会有活力。构建既体现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又能体现普通高中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还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管理体系,使良好的文化行为与严格的常规管理相结合,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学校的事情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才能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6、促进教育公平,推动高中教

育整体发展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重点中学相对一般普通中学都明显处于领先地位,重点中学必须也能够承担起一定的帮扶区域内学校提高质量的责任。重点中学应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推进器,通过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管理指导、教师和校级领导交流、观摩学习、合作研究等方式,向其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为其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支持等,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以此提升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

总之,重点中学要成为具有正确办学质量观的示范,要成为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要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要成为从升学领先到特色发展的示范。

三、重点中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途径和策略

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有目标的实践操作。重点中学应该积极承担帮扶责任,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确定帮扶对象,建立对口支援体系

对于帮扶对象的选择主要有下列几条途径:主动联系薄弱学校帮扶、薄弱学校主动联系重点中学寻求帮扶、受某一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开展帮扶。重点中学对薄弱中学的帮扶不同于校际间的友好来往,而是肩负一定的目标,承担一定的义务的支持与援助。重点中学应该和普通中学之间签订协议,就帮扶时间、帮扶内容、帮扶策略和帮扶的预期效果进行约定,从而使双方承担一定的契约责任,使得帮扶更加具有计划性、正规性、程序化,这样的帮扶才会持久、才会有效。

2、帮助薄弱学校做好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建立自主发展体系

任何帮助都不会是永久的。学校要在竞争中求得突破和发展,首先必须对发展规划及其关键要素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使办学理念更加明确,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发展战略更加明晰,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学校精神不断光大,才能使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得以落实。重点中学可以利用本身的办学理念、师资、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优势,对传帮带的学校,在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其主要成绩、经验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帮助他们做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有步骤、分阶段地解决重点问题,引导薄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薄弱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3、建立经验推广体系,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领导的管理水平

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人的差异。加强教师培训,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的必然选择。重点学校主动吸收薄弱学校教师来校参加“影子”培训,给其配备专门导师,制订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确保培训质量;重点学校积极吸收薄弱学校的现任干部或后备干部来校挂职锻炼,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重点学校邀请薄弱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课例研讨和课题研究,促进其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重点学校可以选派有经验的老师和干部到薄弱学校蹲点,对薄弱学校的问题做出诊断,提出改进计划。人的素质提高了,薄弱学校面貌的改观也就指日可待了。

4、构建物资支援体系,向薄弱学校捐款捐物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城乡差别、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差别还将存在下去,重点中学把自己多余的教学设备和物资捐助给薄弱学校,一可以发挥这些物品的价值;二可以极大地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此外,还可以发动重点中学的学生开展捐资、捐物活动,一来可以帮助薄弱学校的困难学生;二来促使重点中学学生珍惜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奋发学习。

5、以网络为媒介,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重点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借助现代网络,可以使这些优质资源与帮扶学校共享。例如通过公开课和示范课等形式展开互动研讨,向薄弱学校教师提供备课所需的各类素材、视频、优秀课例、辅导资料、各类试题及富余的教学参考书等,对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式”流动,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将有力地推动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运用远程技术手段同外地学校进行同步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6、与薄弱学校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实验研究体系

薄弱学校的问题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需要研究才能解决。重点中学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积极帮助薄弱学校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向,根据问题的主次确定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开展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研究的过程,也是对这些学校的教师进行科研方法培训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增强薄弱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

7、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扩大辐射面

“一帮一”在面上还存在局限性,在我国现阶段,薄弱学校还占很大比例,因此鼓励优秀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著书立说、讲学,在更大的层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

重点中学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内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一是锻炼了自己的教师队伍;二是增强了学校内部机制自生、优化的能力;三是从各兄弟学校老师自强不息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荡涤了心灵,巩固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篇9

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较低,将近过半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实际文化水平处于初中阶段水平;由于获取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学习环境相对封闭,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多数运动员的实际知识水平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之间相互促进的机制尚未形成。

1.1 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乒乓球运动员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一般参训年龄处在11―16岁。从学习主体看,运动员在训练阶段正处于学龄阶段,然而他们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比赛训练上,而无法和同龄人一样接受系统学习。由于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出成绩,训练比赛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文化教育退而求其次,因此在学习中表现出懈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热情。体力上的大量消耗给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带来一定影响。

1.2 学习与体制方面存在矛盾。目前,运动员文化学习使用的课本是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教材。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有限,队员的流动性大,比赛、训练周期差别较大,使用普通中学的系统性强、难度较大的教材显然是不适宜的;运动员学习时间少制约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后续教育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再由于因参赛缺课未能及时补课而造成听不懂,使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很大影响,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升入高年级时由于基础没打好学习也就很难往下进行,致使有些运动员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1.3 思想认识上的错位。注重专业训练,忽视文化课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运动员身上,也反映在一些领导、教练及教师的思想方面。多数运动员认识不到体育训练和学习的互利关系,往往以比赛成绩论贡献,认为关系他们前途命运的乃是体育训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普遍存在着学习上的松懈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是勉强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学习,无故缺课现象也严重;教练不能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只抓训练,不管学习,只为比赛拿冠军争第一,对学生采取超时超量、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训练方式,必然导致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下降。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不能正确对待,总认为他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在文化课教学中对运动员关心帮助不够,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种思想认识上的错位,是教育措施不到位的原因。

2 提高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的对策研究

2.1 坚持科学体育发展观,加强文化教育的督导。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只有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参与下,才能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地健康发展。因此,各级领导要坚持科学体育发展观,加强文化教育的督导;更新体育训练的观念,牢固树立“体教结合”的思想,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出明确目标和严格要求。

2.2 建立教练员、领队的综合考评机制。在教练员、领队的技术评价和年终考核中,要加入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这一环节,把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列入到教练员、领队工作成绩的评价指标中来,建立包括队员的竞赛成绩和文化学习成绩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提高广大教练员、领队对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有些教练员、领队只注重拿金牌,不注重队员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篇10

1.体育教学观念滞后,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

体育教学观念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农村的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农村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较城市无法比拟,教师只是周而复始地在自己限定的条条框框内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教学,根本不在乎外界的变化和改革,以至于造成长期的体育教学观念滞后,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2.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

现阶段,家长、学校、社会一直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是学生的重中之重,理应成为学生的主攻方向,这一观点在职业中学中也与日俱增。在这一认识的影响下,学校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聘请名师教学,花费巨资打造教学楼、实验室等,唯独把与体育教学有关的一切丢在一边。体育教学设施几十年不变,体育课成为学生、教师的调剂。更有甚者,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如此现状怎么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呢?如何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呢?

二、提高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1.转变传统观念,实现多元发展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唯“知识论”早已被时代所摈弃,学习知识并非是唯一的成功路。当今,体育明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追捧,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体育发展之路,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学校要重视体育发展,强化设施建设

职业中学较普通中学有自己的特点,学校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建校目的,要扬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与普通中学比升学率。因此,职业中学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职业”特点,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的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职业素质之外,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显重要。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体育教学不能是传统的单一的漫无目的的课堂运动。为此,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强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真正把体育当成一门课程,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3.确定教学目标,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教师对目标的理解把握得越好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糊涂性。教学中,我对每节课目标的制订都深思熟虑,从学生实际出发,先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否尽可能地完成,再考虑两头学生的“开小灶”和“补差”。目标不需要很高,学生只要努力通过一定的练习能达到就行,达到了教师就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因此,学生很乐意去练习,有些学生还会和我共同商榷怎么学习。

4.精选教学内容是生成教学的保证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老师都喜欢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有很多种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