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前提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前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前提

篇1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体育发展 互动关系

1.引言

生产力变革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劳动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变化使得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而这种价值就在于适应生产力变革引起的身体机能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体育运动才有了真正走向社会并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依托。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是体育产生的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水平决定了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性质和程度,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了体育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如,在美国体育产业总值超过千亿;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达到上百亿美元;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迅猛发展,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资料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体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是人为了身心需要、社会交往的需求,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性需要。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物质生产资料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用于生产劳动、工作、家务劳动的时间逐渐缩短,用于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逐步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必然越来越多,体育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例如:社区体育的迅速发展,娱乐体育、康复体育、保健体育、体育旅游就是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

3.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经济制约体育运动的规模和水平,体育的发展必须依靠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其他物质条件。欧洲之所以成为现代体育的发源地,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而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收入,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统计结果表明:(1)亚运会、奥运会成绩与本国经济实力高度相关,而与本国经济水平相关不显著;(2)竞技体育水平与经济实力是同步发展的,群众体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是同步发展的;(3)体育整体发展既包括竞技体育的发展又包括群众体育的发展,既与经济实力高度显著相关又与经济水平高度显著相关。

4.双向互动的利益取向

体育运动与经济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这种融合产生的巨大魅力,促使人们极力把握由此产生的巨大机遇。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竞相角逐国际性体育大赛的主办权,以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主办权的争夺最为激烈,一旦拥有,便大举筹资,悉心操持,锐意经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承办体育竞争不仅盈利,还给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诱导效应。之所以这样,除了竞技体育本身蕴含的激励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经济。

通过体育竞赛获取巨额利润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现代体育运动对国家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莫大助长,即间接的经济诱导作用,借助体育运动和运动竞赛的舞台,激烈竞争,开拓市场,开辟财源,开发产品,开掘技术。体育运动与经济发展唇齿相依、水融而密不可分,体育依赖经济,经济借助体育,这是双向互动的利益取向使然。

5.结语

经济基础决定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体育运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在相对劳动时间缩短、余暇时间增多的未来社会,体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要落实到体育运动的智慧开发和运用上。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更离不开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足以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志云.浅谈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9).

[2]蒙钢.浅谈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今日南国,2009,(145):59-60.

[3]杨美芬.试论体育运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策略[J].体育与科学,1998,19(6):32-34.

[4]张剑珍.论体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9-22.

篇2

1.1气候特点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最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凌源市年平均气温8.3℃,流域内大于10.0℃的有效积温为3324.5℃;无霜期14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40.6mm,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974.3mm,全年降雨集中,以干旱气候为主。

1.2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凌源市总人口65万,农业人口近50万,行政区域总面积3278km2,包括耕地面积6.000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0.113万hm2。现有经济林面积0.667万hm2、坡耕地2.000万hm2,地方经济以农民外出打工、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为主,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属辽宁欠发达地区。

1.3自然植被状况

凌源市森林覆盖率达51.8%。凌源市南部青龙河流域以蒙古栎等天然林为主,北部以油松人工林、山杏等经济林以及河岸杨柳等商品林为主。凌源市原生经济作物种类丰富,具备发展高效经济林的优越条件。

2林业经济的发展意义

凌源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林业发展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兼顾林业经济。首先,青龙河流域作为京津冀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青龙河下游涵养1.5亿m3优质水资源,大面积的天然林是保障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青龙河流域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发挥巨大生态与社会效益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凌源市有近50万农业人口,林业经济是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商品林木材和经济林果实等产出、药材和森林旅游产品等获得。基于此,凌源市需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即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达到增加林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通过加大经济林总量以及改善经营方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发挥最大化社会与生态效益;政府实施有效的人才措施,提升当地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推动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区域差异

近年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林业经济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以林木出材量为标准对林分进行评价,逐渐发展到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受此影响,在凌源市北部地区大面积油松林的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以采伐木材量为重要经营砍伐标准,一些偏远地块的营林质量较差;造林过程中,以一些杨树速生林为主,凌源市南部地区的青龙河流域大面积封山育林,相对开展较晚。由于林木种类单一,林业产业的资源支撑严重匮乏,造成林业产业基地质量较低,对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3.2林业资源建设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凌源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林业资源建设和管理方面难以吸收、保留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从事基础林业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造成技术管理缺乏创新,林业科技贡献少之又少,这种科技上的迟滞发展对地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林业经济发展效果不尽理想。

3.3现代林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从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高投入、高产出的林业经济实体为数不多,林业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高产出的采摘园面积及规模较小,生态有机产品也凤毛麟角,如刘杖子葡萄等,适应本地区发展的中草药种植产业规模较低。单一的产业结构、较低的林产品附加值、较小的规模和较低的技术含量等,致使凌源市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4社会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凌源市由财政拨款主要支撑着林业经济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他社会化林业发展建设筹资机制和路径不够发达。如果政府对林业经济建设投入资金有所变化,就会导致林业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在林业建设和管理方面,广大民众缺乏较高的参与热情,社会资金筹措方面渠道有限,一些中小型林业经济建设工程没有充分吸引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4促进凌源市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4.1提高林业资源总量

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使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要想提高林业资源总量,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原生的经济林树种资源,从树种的选择、培育、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逐步改善,加强幼林、中龄林阶段的经营管理,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对林地及湿地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扩大林业资源发展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进一步解决林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利用互联网和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创建、保护和宣传与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的绿色品牌,不断提高林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4.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发展林业第一产业的力度,利用得天独厚的大面积坡耕地资源及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大力发展山杏、大扁杏、山枣、大枣、文冠果、核桃、板栗和榛子等经济林。同时,应用嫁接技术,改接山杏、山枣为大扁杏、大枣,进一步优化经济林品种结构,完成对一些适宜地块的山杏改接“优一系”等高产大扁杏、山枣改接“凌枣”等优良品种,并加强技术管理,加大施肥、灌水、修枝、修树盘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力度,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产量及产值;发挥专业合作社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葡萄等鲜果冷库储存设施等,达到鲜果反季节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经济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如“开口杏核”、大扁杏“精选杏仁”、“杏仁露”生产、山楂卷、果脯生产和罐头生产等,不断扩大经济林规模。

4.3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受凌源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凌源市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足,政府部门应制定地区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一些林业科研与实用技术领军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做到吸引来、留得下、有干头、有奔头。

4.4加强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作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房地产业是个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它的安全顺利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房地产已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在未来几年里,房地产将仍然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环境,促进房地产经济实现优质健康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产品的消费需求,不对后代人的消费需求能力造成损害。包括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林资源等利用的可持续性。二是要保持房地产产业自身的发展进步,实现房地产经济与人口、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基础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房地产建筑的规划形态、环境效益、住宅功能、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房地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国民经济中多个部门及行业为其提供服务。如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陶瓷冶金、动力燃料等生产部门以及一些提供人员的劳务部门,由此不难看出,房地产经济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其合理利用和开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

从目前的房地产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3.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

四、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首先,要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努力使房地产经济向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尤其要提高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作好房地产发展中的科学规划,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即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也要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的行为。

2、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管理,保障房屋质量。

我们要努力完善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房屋质量检测力度,保障房屋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空置房的出现。政府要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

3.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保证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在地产金融可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针对我国房产金融的发展现状要重点在贷款结构上下功夫,对贷款结构进行调整,加重消费贷款份额,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此外,为妥善解决资金来源和资产流动问题,还需研究并构建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从而达到抵押贷款正规化,让整个市场成为金融系统的有机部分,加强房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在本质上解决资金来源。这样做还可分散贷款的风险,加强市场化进程,真正实现房地产金融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金佩静: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问题与措施探讨。中国外资,2011。

篇4

【关键词】医院经济;核心竞争力;管理体系;对策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绝对优势地位正在改变,传统的公立医院已经意识到,自身由传统体制所带来的医疗资源优势在市场的竞争下,对医院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医院经济的发展需要管理、人力、资金等多种要素的整合,在实践中,仍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积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医疗资源公平配给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全民医疗环境、促进医院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医院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医院经济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及成因分析

1.医院文化建设不到位,“以人为本”理念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

文化是医院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但是,在医院实际的文化建设中,很多文化活动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与炒作化。华而不实、内容空洞的文化活动不仅仅无法起到凝聚医务人员的凝聚力,反而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与发展。同时,部分医院对于文化建设认识片面,将医院文化归类于价值观层面,缺乏严格落实程序,未能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医院干部职工缺乏积极性,参与程度较低,医院文化建设整体不到位。文化建设是医院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其中原因来自多方面的。例如,文化效应的产生无法具体量化,产生时间较长,导致医院对文化建设并不热衷,客观上限制了医院文化发展,抑制了文化对于医院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医院的经济发展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特点决定了医院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医院经济发展中,个别医院过于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先进的管理经验落实不到位,盲目追求业绩水平,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加剧了医患矛盾,不利于医院经济的长足发展。

2.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具有先进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医院良好声誉的形成,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管理实践缺乏系统、全面的学习与培训,法律、经济等专业知识应用有所欠缺,在实践中出现众多问题,导致医院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同时,管理体系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优化与升级,与其他医院在管理经验的交流互动上较少,管理体系的持续更新受到阻碍。

3.内控执行力不到位

部分医院在内部控制上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管理手段与措施应用不足。例如,很多医院的经管部门对于审计稽核、成本控制、财务预算、成本考核以及其他经济管理手段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造成资金利用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升管理的实效性。但是,部分医院对于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略显滞后,财务测算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以及系统化,不利于医院经济的长足发展。

4.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众多医院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与实践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相关的人才机制不健全,经济管理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原因,很多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经管部门都是由医疗专业或者是其他专业的人员改行构成,其自身受到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多重限制,在管理意识、管理理论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上,存在诸多短板。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缓慢,措施执行不到位,制度不配套,绩效考核、管理流程设计等方面缺乏专业指导,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济发展。

二、医院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1.医院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全面的执行和贯彻

一方面,医院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医院的软实力。首先,医院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必要性,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树立文化建设的意识。其次,医院应该制定完善的关于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并且要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保证医院的文化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再次,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文化教育,宣扬医院的文化理念,帮助员工更多的了解医院,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的归属感。最后,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文娱活动,让员工在娱乐当中不自觉的提高自己对医院的认同度。另外,由于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且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医院不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这对医院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医院一定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强文化建设,最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增加。

另一方面,医院一定要树立“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并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的执行和贯彻。医疗体制的改革要求医院领导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依据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规范,准确对医院定位,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提升全医院服务水平与质量。因此,在医院文化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联欢会、联谊会,积极挖掘与发扬医院内在文化,创制宣传院训、院歌、院旗等活动,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在院内牢固树立“大医精诚,生命至上”的医院价值观念,提升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2.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

首先,医院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加强对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正确看待医院成本投入与远期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计划,对医院的额外支出严格控制,发挥出成本管理对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同时,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审计控制、绩效控制,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积极争取政府的医疗投入,在经济管理中。牢牢抓住“医院经济发展”这条生命线,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医院领导集体对经济管理形成正确认识,大力支持医院的经济管理,实现医院内部各项成本的精细化与管理的规范化。

3.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从机电化医院发展阶段向数字化医院发展进程的转化

医院经济发展从经济角度出发,集中体现在医院的收支方面,包括筹资与投资以及相关的政策等。首先,以特许经营方式,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老路,充分挖掘员工的内部潜力,促进医院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其次,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在做好基本医疗的前提之下,采取“横向联合”服务的措施,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医院应该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从机电化医院发展阶段向数字化医院发展进程的转化。目前已经逐渐实现患者到医院看病也许就不用带病历,医生开药也不用写处方了。初次门诊时可获得一张含用户名和密码的智能卡,从而就建立了一份个人综合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只需持这张卡即可,做完检查后无需在医院等待结果,通过网络就能得到诊治医生发送的检查结果,以及根据病情及个人经济状况拟定的治疗方案,并且患者可以对所有的费用进行查询,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优化医院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经管人才

医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医院经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的创新。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将人才内部挖掘与引进相结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注重内部人员的培训与教育。针对医院人员结构特征,进行学位课程、论坛、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高校内部设置MPA、MHA等专业,使内部人才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同时,优化人才招聘模式,人才招聘模式依据医院经营管理上的短板,注重专业性人才的聘用。从而从内部与外部双重方式,促进人才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结语

医院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体制、管理、人力以及资金上的限制。在实际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医院需要充分结合现有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经营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使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与规范化,促进经济方式的多元化,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景

计算机已经深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了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交流都开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个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产生的背景

当今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行各业的人员都使用计算机,特别是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操作使用问题,使得操作计算机变得易如反掌。人们迫切希望计算机能够与人类进行符合人类习惯的自然交流,比如通过声音和图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效果,使计算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由此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 多媒体应用的现状

2.1 多媒体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现代通信技术从最初的只能够以寻呼机的形式通过寻呼台对用户进行呼叫,经过了几代通信技术的更迭,电话的发明实现音频的时时对讲功能。在多媒体计算机发展的新时代,经过人们对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图像采集、图像再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实现了远程视频对讲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无疑再一次的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更新。许多大型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分公司的分布,这也就不便于会议的统一开展,随着图像即时通信技术的完善,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2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基本普及了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这一技术的普及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单一的板书加语言的授课模式,尤其是对于像:宇宙星体、潮涨潮汐等等不易想象的图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够直观、形象的将其再现出来,并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

3 未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会不断出现以优化甚至取代陈旧多媒体技术。并且可以看到,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很发达,但还只是停留在平面阶段,而新兴的VR技术以及全息影像的技术已经迈进了三次元门槛。

3.1 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方向的发展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虚拟现实技术的可实现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VR技术研发的核心目的是希望用户能够通过“眼镜”式VR设备的佩戴,在眼前出现具有极高真实度的视觉影像,VR技术一旦发展成熟能够在室内设计、道路桥梁设计、电影观赏等各个方面发挥出极强的性能。

并且,VR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网络购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在货币支付、货物运输方面已经建立了极为完善的体制,在现阶段主要制约网络购的是消费者对缺乏对于实体货物的具体把控,比如说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较好衣服但是受限于衣服只是平面图片,经常会出现收到货物后穿在身上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这也使得很多对网购有浓厚兴趣的用户,不得不到实体店进行试衣购买服装。而在未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VR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通过场景的真实再现,能够使用户真切的从各个方面审感受货物的外观,在进一步用过电子计算机的模拟,就能够模仿出消费者的试衣时候的整体衣着效果。

3.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全息影像方面的发展

全息影像技术被称作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发展巅峰,它和VR技术不同,他所依托的是全息投影仪,这项技术的发展目标是能够在一定空间面积的空地上,能够凭空的再现出堪比真实环境、景色、人物的立体图像,甚至可以说是凭空制造出了一个肉眼可视的虚拟世界。这项技术的实现能够彻底颠覆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必会将影像技术带入一个新的次元。

4 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

人工智能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的科研领域,即由机器代替人的智能来完成某些工作。它和多媒体结合的一些成果已在工业、商业、军事、医学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应用。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等。

4.1 计算机辅助系统

根据一定的目标,在计算机上编制一系列的程序,设计和控制过程,使用者通过使用该程序,完成任务,这一系列计算机程序称为计算机辅助软件(Computer Assist,计算机辅助)。

4.2 智能信息系统

智能信息系统是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主要应用信息领域。与语音图像处理技术比较,智能软件起点较高,应用的专业程度相对也较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技术逐步形成为一门新的发展方向。

4.3 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

智能化图像理、声音处理、检索查询等多媒体技术综合应用到实时监控系统中,大大提高了系统功能,使监控系统更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交通、安全、管理、教育、服务、科技、军事等领域中。它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同时将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备查询,并交互地综合图、文、声、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使监控的表现形式更为生动、直观,人机界面更为友好。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分析,从其应用的领域出发,分别对其在教育行业以及企业内容的应用进行了解析。针对教育行业而言,计算机多媒体的视频教学模式以及flas的演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而在企业的应用中,更多的是需要采用投影仪式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企业中更多的应用是展示,而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一定的宣传目的。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研究主要针对flas设计以及视频和声频的处理等,多媒体技术是以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结合的一项技术。在不同的领域中,其应用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就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言,还是非常乐观的。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平,刘明,杨秀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3(3).

篇6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之一,绍兴县以实体经济起家,靠实体经济兴家。全县7万余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县70%的税收、80%的经济总量和90%的就业岗位。实体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县域兴。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投入、调结构、抓转型、优服务,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郾8%、20?郾8%;去年人均生产总值19164美元,人均财政收入161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27元。发展实体经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做“优”实体。立足县域实情,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强工、兴商、优农”基本方针,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工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来抓,按照“提升纺织业、壮大新产业”并重思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手抓纺织业提升。纺织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的58?郾5%。近年来,我们依托“市场+印染”以及完整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以建设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省级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纺织产业“4个千亿”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家纺织造三大产业产值和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超过4个千亿元。目前,我们正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已有约70%产能的96家企业签约集聚,10余家企业开工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届时预计可盘活土地1?郾2万亩,削减产能和排放各1/3,提高产品附加值10%以上。一手抓新产业培育。按照“5+3+X”产业导向,积极实施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539?郾13亿元、利润27?郾55亿元,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抓,大力实施“五年千亿”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结构提升。深化轻纺城“二次创业”。坚持市场、城市、产业联动,在提升实体市场的同时,加快建设“网上轻纺城”,去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890亿元,成功收购“全球纺织网”,注册网上经营户4?郾4万家,今年力争在网上成交额和税源经济上实现突破。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依托轻纺城提升发展,加快科技园、创意园、物流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创意、物流、金融、风投、会展、服务外包等生产业和商贸、旅游等生活业。近年来,沃尔玛、万达广场、银泰百货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先后落户,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2?郾3%,拉动GDP增长4?郾3个百分点。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茶叶、竹笋、干鲜果等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去年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08年的3?郾6:63?郾8:32?郾6调整到去年的3?郾6:60?郾4:36?郾0,实体经济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推动产业升级投资,努力做“强”实体。坚持产业投资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引进来”与“留下来”相结合,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县域实体经济综合实力。抓平台提升。围绕“一主三城三区”县域空间布局和“一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整合提升滨海、柯开等省级开发区发展平台,加快实施柯北二期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印染集聚区以及镇街工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以柯桥主城区、柯岩—鉴湖旅游度假区及钱杨、平水、福兰新城等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南部山区、东部三镇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整合资源,集聚要素,腾出空间,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平台的承载力和集聚力。抓招商选资。坚持县内本土投资和引进县外投资相结合,在鼓励引导县内企业把项目和资金更多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同时,切实强化招商选资“一号工程”,着力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支持浙商、越商和轻纺城布商回乡投资。去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郾5亿美元,民间投资277亿元,一大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得到落实或推进。今年力争实到外资2?郾3亿美元、内资46亿元,引进5亿元以上高新产业项目10只以上。抓项目建设。围绕“十二五”确定的“325”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加快企业“零土地”技改,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天圣差别化纤维、远东PTA三期等一批纺织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日月新材料、优创光能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夏威夷风情园、联盛国际广场、欧式商业名品街等一批重大商贸三产项目建设。去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3亿元,分别增长20?郾2%、18?郾5%。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20亿元,以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投入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努力做“大”实体。我县外贸依存度高达95?郾6%,推动内外贸市场稳健增长,是做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深入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贸易平台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国内并举,着力提高我县产品的两个市场份额。着力扩大内销市场。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信息、物流、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采取特许经营、品牌、连锁专卖等营销手段,构建和完善多元化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力保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力拓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组织开展“布满全球”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境内外展会,重点支持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更多实力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营销窗口、兴办实体经济,切实加强出口信保工作,着力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平稳增长。去年我县实现出口96?郾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首位,今年目标突破100亿美元。

篇7

【关键词】体育经济;健身娱乐;发展。

美国杂志报道指出经济时代必将促进社会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体育和休闲健身行业。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外交的重要方式。体育所包括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健身娱乐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有学者预测健身娱乐行业必将在未来席卷世界,带来新的经济大潮。有一些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健身娱乐的社会,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城市也已经感受到了健身娱乐所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距离这个时代尚且有一定距离,但科学技术发展已经为体育的健身娱乐提供了物质基础,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基础已经充分具备。如今政府对消费的支持政策极大刺激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娱乐健身行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表现即体育类的娱乐健身活动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国家实行的工作制及节假日制度使得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发展表明娱乐健身业作为新型经济增长点所形成的一个产业正向我们快速走来,成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论文和期刊十余篇。

2.逻辑分析法。运用了类比、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相关研究的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与探讨,以求得到较完整准确的论证结论。

3.专家访谈法。就研究内容,走访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高层管理工作者及健身教练,进行了相关专题的探讨,将讨论后的各种信息汇总、分类。

二、现状。

全民健身氛围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健身娱乐行业发展的现状成了很多体育产业管理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休闲体育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就当前状况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太乐观,很多地区体育施设与体育活动开展尚且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一)农村的公共文化休闲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比较单一,几乎没有什么设施可以用来锻炼。很多农村人如果想锻炼身体的话,只能去县城的休闲广场,极不方便。因此,这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农村人民需要的,不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农村的健身设施落后于城市,农村的居民所获得的福利体育服务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有很大难度。

现阶段我国政府尚且缺乏专门组织机构来负责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事务的组织和传播,很多地方政府都只是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投资体育事业并不十分关心,导致体育事业很难开展。此外,由于一些群众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认为参加体育休闲活动还不如在家看电影。很多人都有宅在家里的想法,这样不仅不能够带动娱乐健身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且自己也不能真正得到身心上的愉悦。

三、问题。

(一)休闲意识比较薄弱。

通常休闲的体育产业都被看成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消遣及恢复体力活动,其实不然。人们在参与娱乐休闲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身心进行调整,而且这一过程还有可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休闲娱乐健身业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的质量。国民应当认识到休闲娱乐健身业的意义不仅仅是恢复体力这一个方面,调整精神状态更为重要。实践证明,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让那些处于高竞争压力、高节奏中的人们暂且走出喧嚣的尘世,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休闲体育的场地不足。

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休闲活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统计表明所有休闲的活动当中,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休闲活动占总体比例的75% 左右,这充分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休闲活动主流。当前我国的休闲体育还处在初级起步的阶段,其投资过低,而其中用于发展娱乐健身的体育投资更少。我国的人均体育用地的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体育场地的分布也不均衡。一般来说,人们经常在广场和住宅小区进行休闲活动,然而这些体育场地仅占总数的10% 左右,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休闲体育类型的服务经济同传统的休闲经济有很大区别,它的本质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致力于提高社会的发展素质。对于增强国民的素质来说,休闲的体育服务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休闲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制造等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休闲体育需要专门人才来为其制定发展规划,扩大影响,目前,休闲体育的经营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健身娱乐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之下,培养专业的健身娱乐管理人员对保证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作极为重要。

(四)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制度还不健全。

体育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程度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增强,有很多的体育活动不再是简单胜负问题,它们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及其它利益。另外,体育事务管理与运作也会跟企业运作等诸多的社会经济领域挂钩。我国当前体育法制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的,一些法律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和体育发展,所具备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执法和监督的体系。如果休闲类型的体育产业想得到切实发展的话,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促进娱乐健身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对策研究。

作为一种产业,健身娱乐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极为迅速,已逐步进入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行列。相应的,其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管理的制度和法规也更加完善。在我国,健身娱乐产业仍然十分年轻,尚且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一行业必将在我国取得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健身娱乐包含的项目比较多,从按摩、桑拿等高档项目至健美运动等比较普及的体育项目;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的种类资源培训,几乎全部包含在健身娱乐经营的范围内。甚至有部分企业开设了气功、武术及至拳击等特色项目,呈现出了全方位的发展态势。从当前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消费来看,健身娱乐这一行业的总体正呈现出逐渐兴旺的发展趋势。有相关数字表明,我国的居民健身娱乐消费趋势正在逐年上升。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健身娱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体育经济价值。健身娱乐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它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体育健身同休闲娱乐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带动一批相关的产业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扩大内需,最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体验经济背景下健身俱乐部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2] 袁绍辉。体育健身娱乐业对于体育经济发展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5)。

[3] 胡爱本。体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甘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6)。

[5] 李政,姜彬。试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33)。

[6] 石岩,舒宗礼,刘华冰。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体育学刊,2007(5)。

[7] 王宝珍,刘建敏,周永亮。试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0(2)。

篇8

泸溪县是一个被国家列为西部开发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共辖15个乡(镇),总人口29万余人。最近几年,为了加快泸溪县域经济的发展,泸溪县委、县政府提出 “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工矿私营企业和柑产业,使泸溪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5.5亿元,同比增长17.7%,2008年1-9月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4.15亿元,增长18%;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84.7%,2008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60.25%;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80.27%,2008年1-9月完成财政总收入1.4亿元,增长36.86%;2007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5.01亿元,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增长17.7%,2008年9月各项存款余额16.2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增长8.22%;2007年各项贷款余额6.66亿元,比年初增加0.55亿元,增长9.18%,2008年9月各项贷款余额7.13亿元,比年初增加0.47亿元,增长7.1%。

二、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突出矛盾

㈠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与县域金融信贷滞后的矛盾

根据对泸溪县各企业厂矿及“三农”资金的需求调查,全县需要信贷资金投入约4.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需要信贷资金投入3个亿,产业开发及“三农”发展需要信贷资金投入约1.5个亿,而最近几年泸溪县每年的信贷资金净投放都只在0.5亿元左右,这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很不相适应。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

一是邮政储蓄资金目前还没有真正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仍然外流。到2008年9月底,泸溪县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2.8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7.68%,而贷款余额只有492万元,大部分资金没有用于地方。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县域经济信贷投入逐年减少,存、贷款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到2008年9月,辖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商业银行存款余额7.98亿元,贷款余额只有2.83亿元,存、贷比仅为30%。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7.55%、48.15%、34.53%。由此可见,他们的大部分资金被上级行占用,在当地投入甚少。县域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支撑。三是存、贷款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2007年至2008年9月末,泸溪县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17-18%左右,而全县2007年至2008年9月末的存款平均增长速度为12.96%,贷款平均增长速度为8.14%,存、贷款平均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贷款增长速度还不到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信贷增量已明显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

㈡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与县域金融信贷体制的矛盾

1.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基层支行由于受机构改革的影响,他们的信贷审批权全部上收到省分行或二级分行,县支行没有贷款审批权,单位或企业申请贷款需要报二级分行和省分行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据了解,申报一笔贷款的审批,最快也要一个月,最长的达几个月,而且贷款手续繁杂,需要办理资金评估、授信、抵押担保登记等。况且,由于县级城市抵押担保机制还不够健全,中小企业及“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以到位,加上现在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贷款责任追究制,使部分员工产生“俱贷”心理,他们不是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去对待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抱着多有事不如少有事的态度,对风险难以确定的中小企业或个体民营企业,以及“三农”对象不愿贸然放贷,从而造成了贷款难的局面。

2.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一是社会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在信贷活动中,企业和个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时有发生,信贷征信系统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个别企业隐瞒于已不利的信息,产生与市场规划相悖的逆向选择,借企业破产、改制、转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造成银行贷款流失,严重损害了银企合作的信用基础,破坏了银企间正常的信用关系。二是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虽然泸溪县成立了一家三维投资担保公司,但由于资金规模小,管理还不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为一家企业办理担保业务。

3.县域经济自身缺陷,影响了金融信贷投入。一是县域经济主要由农业和中小企业构成,农业的特点是投资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不确定风险较多。二是县域经济缺乏科学发展观念,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如:泸溪县生产规模较大的产品有电解锰、电解锌、铁合金等,这些产品都属国家信贷限制支持的产品,政策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三是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欠规范,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约束性,使金融部门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出于本能的风险控制和效益考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缺位。

㈢县域企业发展思路与国家货币政策的矛盾

泸溪县目前存在一些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且大部分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这不仅使县域经济结构得不到根本优化,而且浪费了有限的信贷资金和资源,并且容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利局面,缺乏科学发展意识,信贷资金投入的环境也无法得到根本改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和力度也很难有所提高。同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单靠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是不够的,还须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许多好企业、好项目由于财政、税收政策不够配套或协调,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条件上进行严格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也使金融资产的风险聚集增多。

三、促进县域经济和金融和谐发展对策建议

㈠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观念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更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观念。要认识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县域金融的发展是利益均衡关系,是共同发展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支持被支持”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互为发展。

㈡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要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增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扶贫性金融组织,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提高县域金融服务,实现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共赢。二是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银、企三家关系。同时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灵活运用货币信贷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三是各金融部门要坚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是壮大自我”的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预测,找准有优势、有潜力的项目,并为这些项目发展创造机会,只要符合信贷政策条件,就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为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及邮政银行,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转变经营理念,增强信贷营销观念,制定区域性信贷政策,在提高效益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基层行一定的信贷授权, 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入。

㈢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地区,金融机构才会有投放信贷资金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大力开展创建信用县、信用企业、信用乡、信用村活动,切实增强社会信用观念。司法、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帮助金融部门维护债权,给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㈣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一是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民营企业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步伐,走高科技发展道路。在融资方式上,由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信贷向多元化融资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为主营对象,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实力。

篇9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

许多民企在初创时,为了得到政策上的优惠,自寻婆家,找一些国有企业作挂靠单位。在企业向深层次发展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而产生的多头管理、行政干涉等种种弊病日益显现。例如,小霸王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调小霸王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生产设备改造、技术创新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一个明星企业的坠落。可见民营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已经成为企业扩容提质的拦路虎,产权缍ㄒ渤闪说蔽裰薄?o:p>

(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把选人、用人限制在了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里,因而往往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兵多将少无帅才的现象,在解决问题时,也就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三)企业决策者素质不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民企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最终被市场淘汰。

(四)融资难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瓶颈

虽然民营经济这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产出也已占到经济总量的60%左右,但与其对应的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经济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不到其发展资金的15%,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甚至出现了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进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传统体制的不利影响、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外在制约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大主要原因。

(五)政策不公平是民营企业扩容提质的绊脚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例如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另外在贷款、融资、上市、市场准入、征地、进出口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也要困难得多。有资料显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等环境因素中,民营企业家将是否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六)企业制度的形同虚设是民营企业的又一大弊端

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造成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人治”化成分居多,使得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承担,该负责的事情没有人负责,有了成绩没有适当的奖励措施,有了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罚,企业里的管理完全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可以说,企业本身的制度化管理层次,将决定团队文化与价值取向,并将影响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约有10%的民企没有任何文字章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

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另外,对于国有改制成民营的企业,要加快国企民营化的步伐,尽快划清资产产权关系,优化配置有效资源。

(二)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社会化管理。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因此,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从而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使企业的市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

决策者,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高层,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个体,还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层次。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不管他处于哪个层次,都掌握着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控制着这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操纵着这个企业所有人的经济利益和前途,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决策者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决策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广开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其次要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组建民营企业投资担保公司。三是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使民营企业享有“国民待遇”。四是要努力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五)加强政策修订和环境优化,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要尽快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篇10

【关键词】吉林省;竞技体育;全运会;潜优势项目

文中借鉴由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每四年一次举办具有综合性质的运动会“全运会”,全面的反应出各个省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通过“全运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全面检验吉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状况,反映出与其他地区竞技实力的差异。一直以来全运会备受广大体育学者争相研究及讨论的对象,并作为制定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

1、确保体育优势项目、开展潜优势项目

以历届全运会数据为背景,吉林省体育代表团在近些年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吉林省军团在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上,和其它的竞技体育大省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历届全运会发展过程中,吉林省冬季优势体育项目中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一直取得良好的成绩。东北三省也一直在冬季项目中成为遥遥领先的霸主。由于三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教练训练、运动员选材上等优势条件具备特点经验,吉林省抓住优势,把握项目制胜规律重点发展优势项目。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南方省市逐渐开展冬季体育项目,如国家政策“北冰南展”,使南方城市有机会接触并钻研东三省的优势项目,并成功的在全运会上崭露头角,展现出南方城市也可以开展冬季体育项目,一并加入了冬季体育项目竞争的行列。相比之下,吉林省一些潜在的体育优势项目如举重、自行车、摔跤、射击、射箭等项目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分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潜在的优势需要牢牢把握,并向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作深入研究。

2、运动员输送渠道是否畅通

一个完善的体育管理制度可以很好的使各个省市体育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体育管理制度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各省也在摸索着完善制度,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体育后备人才的缺乏其原因之一,是如何能够使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输送队员渠道畅通,既有利于培养运动员,更增加了各个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的积极性。各省市的体育管理部门分布各不相同,省级和市级体育主管部门在某些工作范围内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市级体育主管部门的一些政策要根据市里体育领导的变化而改变,这使得在运动员输送问题上以及竞技体育项目、水平发展上认识上、了解程度上、决策上、上下级在竞技体育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省级以下县区级单位不能够使一些优秀的体校运动员顺利的向上级单位输送,使得下级单位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积极性受到剧挫,上下级在竞技体育决策上不一致性,是向上级部门输送运动员渠道不畅的原因之一。各个省市应根据市、县、区级经济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城市竞技体育的规划,使得个城市之间的体育部门能够很好的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及有效地结合运动员被输送的渠道畅通,使我国体育优秀的后备人才得到充分的扩充,提过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

3、转变观念,培养教练员科研能力

优秀体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教练员在赛场上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训练方式需要教练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训练指导技术,拓宽训练经验,仅靠经验谈制定训练计划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外对比,我国教练员多为转行退役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多数观念上局限于训练经验,缺少科学理论训练,导致年轻运动员运动寿命缩短,甚至终止运动。这是我们国内教练员值得深思的问题。时代的改变,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一名优秀综合性教练员的视野、观念的转变和丰富的训练经验都需要科研理论的支撑,需要借助体育科研的设备,认识体育项目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有效地调查、研究、试验等活动,深入探究各运动员特点、训练计划以及项目制胜规律,认识未知,制定出适合各运动员不同的训练计划,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强科研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教练员。

4、走体教结合的发展道路

“体教结合”是培养我国高水平、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虽然我们在探索的路上,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的“体教结合”的道路,但是也普遍存在了一些问题,目前吉林省的一些高校虽然采取的的体教结合得模式,但从结合得程度上看,普遍存在一部分的运动员委培、挂靠等形式上的“体教结合”,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的使运动员融入到文化教育中。早期我们体育发展道路上,长期、封闭式、专业化的训练或者采取早期的专业化体育训练,忽视了运动员、智、美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一个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难于择业。显然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需要“体教结合”的模式真正的去解决问题,使之成为智能型的体育人才,不但能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我国的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建立了一条本部门的人才培养体系,而这两个部门体系各有缺陷,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缺少有经验的教练员,体育医务监督、运动员营养保障和完善的体育竞赛组织系统,相对培养运动员具有一定的难度。体育部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缺少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体育部门都是炼体育的孩子,缺少与社会的交往,不利于学生整体、多元化的发展。近20年“体教结合”发展,体教两家并未像当初规划的那样,齐心协力共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逐渐形成了两家独立培养人才的局面,使得日后众多的体育苗子出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哪一个系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两个部门应该尽快的真正的结合起来,实质性的结合为一体,进行全面的布局,整合调配,在赛制的安排上、规程的制定中以及新的政策出台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有效的协调。各个项目管理中心一方面需要进行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把大学办的运动队加入到工作的范围中来,在大型的比赛中,大学的运动队也可单独作为一个队伍或出国比赛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如此良性循环,体育与教育可以实现互赢。实质性的体教结合需要在和谐发展的规律中寻觅,封闭的部门需要在开放的体制上不断创新,真正的融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5、结束语

国内体育的发展,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体育各个管理部门不断的改善,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体育道路。各省体育管理制度都存在不同的遗留历史问题,如果不改进就意味着落后。提高转变观念,培养教练员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01)

[2]陈建新.对2008年后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