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1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主要反映在意识上,教师仅仅局限于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停留在所谓的“双基”教学上和反复甚至重复的机械训练上。认为学生是教师讲会的,教师多讲,学生就会多得。仅注意知识的灌输、接受,甚至只重视死记硬背、硬套学习结果和“规律”、“经验”;仅重视分数,不重视开发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使得课程功能非常残缺。
1.2教师只是教教材,没有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所以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事实上,“照本宣科”的教师很多,他们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补充大量习题机械反复地训练,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学得乏味,甚至厌学。教学内容不只是指新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整合。老师对某个概念的分析,某个例题的讲解,某个材料的选择,都需融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和思维方法。
1.3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变形式不变本质,仍然机械呆板,老师主宰,学生被动。
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实践自己教案的过程,因而实践的方法自然是讲授为主,伴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根据老师的提问开展讨论。表面上看是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可是教师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问题的,好多问题,细细分析,不是学生遇到的问题,倒是教师初读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产生的问题,或是主观臆断的问题。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较少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导致了课堂信息系统的封闭或半封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体性。
2.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
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预设为四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这四大目标领域演绎出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向课堂教学过程的,它要求变对教程的设计为对学程的关注,变对教法的思考为对学法的指导,变对课前的预设为重视课堂的生成,变静态为动态,变合成态为原生态。
课堂活动过程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真正实现以学程代替教程的转变,课堂教学必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提高有意义学习水平和综合学习效能的心理基础,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以学生积极的求知欲的激发为起点,要让学生内隐的求知欲外显化。
2.2引领学生亲历数学的全过程。
查尔斯·汉迪曾经说过:“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排定的进程表,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份个人进程表。”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自我学习的进程,没有亲历就难有感受,没有亲历也更难内化。
我们要学会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下面举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由于学生已学过“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以同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即去分母,以及可能产生增根,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等都已经掌握了,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提供数学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
2.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其宗旨是发展学生的学力,培养谋生机、求发展、会创新、懂实践、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现代公民和人才。G·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活动是思维。”数学教学与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首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努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我们需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有以下几种类型:背诵型、析理型、比较型、批判型、探索型。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进而能独立探索知识。
二是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重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整理,可以一个专题为线索展开,把分散在各节、各章乃至数学各分支中的知识串起来,理出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记忆和运用,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科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有效教学
数学案例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概括,是数学学科内在特性外在表现的平台。案例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锻炼数学学习技能、培树数学学习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同时问题案例课也为学生实践探究、分析思考搭建了载体。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课讲解中,经常将案例课作为教师讲解数学解题方法策略的舞台,包办了探知问题条件、推导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策略等环节,完成应由学生参与合作的“任务”,学生得不到分析、探究的实践时机,数学探究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如何让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素养在案例课讲解进程中得以锻炼和培养,成为案例课研究的重要方向。笔者现结合新课标要求,对课堂案例课教学活动实施作探讨。
一、教学案例设置要凸显教材内容精髓
典型事例的设置,是案例课有效、深入开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教育实践学认为,案例课作为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更深入地开展探究和分析活动。这就对案例课教学中案例的设置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承载体,应设置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践性的问题,将教材内容、目标要求等进行有效展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案例课教学时,要切实做好案例设置的准备工作,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及教学知识内容重难点,设置典型生动、形式多样的数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这一“枝叶”,深刻“窥知”教材内容精髓之“秋”。值得注意的是,案例设置工作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研析和精心准备,其准备环节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展示教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案例教学过程要具有双边互动特点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讨论的发展、前进过程,具有显著的双边特点和双向特性。传统的教师包办整个案例课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也不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应成为师生双边互动的有效载体,学生只有在双边互动过程中,才能实现主体特性的展现,主体能力的提高。如“如图所示,在ABC中,现在从ABC中内接一个正方形DEMF,如果S■=1,S■=4,求S■的值”案例教学中,教师围绕解题思路这一主题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向学生提出“该问题条件内容中告知了哪些条件关系?”、“问题条件中隐含了哪些数学知识点内容?”、“要实现问题要求的有效解答,需要找到哪些数学关系式?”等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析活动,经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得出解析过程:“先根据所揭示的正方形面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然后过A点作AQBC,利用S■的面积求得AP、AQ两条边的长度,再由ADE与ABC之间相似,求出BC的长度,最终得到S■。”教师针对所得解析过程进行讲解,强调:“解答该问题过程中要找准三角形相似成立的等量关系。”在探析解题思路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和学生深入探讨的“遥相呼应”的互动教学中,主体特性得到有效锻炼,探析技能得到有效培养。
三、案例教学活动要体现能力发展功效
案例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一样,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案例讲解必须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服务,重视主体能力训练和培养,强化对学生分析、解答、判断等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点拨,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培树良好数学学习品质。
问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C=90°,∠A=40°,BC=3,试求出AC的长度。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条件内容,指出:“根据问题条件内容,解题时需要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内容。”
学生合作探析并共同推导解题过程,得出其解答问题的思路:“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B的度数,然后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教者根据初中生推导过程及合作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好边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书写解答过程(略)。
在上述案例教学中,学生成为案例解答的“主力军”,承担了解析问题的大部分工作。其数学分析、探究、归纳、推导、判断、合作等学习技能得到锻炼和增强,较好落实了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要义。
四、案例教学内容要呈现延伸拓展特性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案例是学科知识内容精髓的生动“代言”,是教材学习要求的有效“承载”,更是教师教学目标意图的重要“展现”。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看似对数学问题的讲解活动,实际需要综合多方面教学要素,结合学与教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施教,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要求和标准随之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案例教学更关注学与教之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及情感情操的培树。笔者以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案例教学活动,将视野放置案例教学的整个全过程,渗透以生为本思想、体现能力培养是第一要务。鉴于上述感知,现简要论述对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一、教材要点要义融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为数学教材教学服务,案例应是数学教材要义的深度概括体和集中展现体。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所获解析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活动时,要将设计数学案例作为首要工程、基础性工作,把教学意图、教材内涵等融入数学案例之中,设计的数学案例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使初中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镜子”窥探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及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让初中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数学知识内容要义,感受更真切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
如“等腰三角形”一节课案例教学时,教师在案例预设环节根据该节课“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以往初中生在该节课学习认知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等数学案例。该数学案例的意图是考查初中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利用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上述针对性数学案例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向互动交流渗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环节,自然秉承数学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特性。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或学生“独自为阵”的单边个体行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配合的协作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深刻互动、深度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主体和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才能使学与教活动效能的“最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互动特征,双向特性,将案例讲解的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的过程,组织初中生参与案例探析活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个体围绕案例的解题思路及解答方法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沟通等,促使初中生更深入地思考、研析,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
问题: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点A(-2,3)、B(m,-2).(1)求这两个函数关系式;(2)求该一次函数图像上到x轴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3)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M(a1,b2)和点N(a1、b2),若a1
初中生个体之间感知问题条件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得到其认知体会:该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特别关于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教师与初中生围绕解题要求,共同梳理题意条件关系和内涵,指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采用待定系数法、观察图像的方法予以解决。在解决第三小问时要充分考虑两个点所在象限的异同情况。
初中生自主思考探知得到解题思路,教师予以强调,初中生进行思路完善,开展解题活动,过程略。
三、主体参与探析纳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发展性
案例: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求证:OB=OC;如果∠ABC=50°,求∠BOC的度数。
初中生解析:结合问题条件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形式,求证得到OB=OC。要求∠BOC的度数,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点评:该问题主要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
初中生修正解题思路,得到其思路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以先证明ABD和ACE全等,得到条件进而证明BOE与COD全等,从而得到OB=OC。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的度数,然后通过四边形ADOE的内角和得到∠DOE的度数,从而得到∠BOC的度数。
教师组织初中生合作探析归纳解题方法:通常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计算角度时一般都会利用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初中生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实际践行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尽情的“释放”,深度参与到了案例讲解的全过程,其探究数学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及推导归纳的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
由此可见,初中生参与其中的案例教学,贯彻和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核心,能力永远是第一要义”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具体讲解进程中将初中生学习技能锤炼和培养渗透于案例讲解中,既要提供初中生进行案例感知、探析、解答的亲身实践活动机会,又要重视初中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和点拨,保证其探究活动的效果,针对他们解题中出现的认知疑惑、解析困难等情况,予以及时、科学的指导,在推动初中生数学解题进程的同时,实现数学探究分析效能的提升。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有始终遵循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放置于核心地位,凸显学习能力培养的第一要义,既注重主体的认知、解析训练,又强化过程的指导和讲解,实现案例教学效能的最佳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 美术课堂 有效教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学一直都是教学中比较欠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师资的缺乏和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符合教育基本素质要求,对美术教学发展极为不利。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美术教学不断改进,紧跟时代的潮流,教师们也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积极显著的变化和成效。本文将具体地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理论,希望其运用到美术教学后能够帮助美术教师从多个方面对美术教学进行探索研究,推动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发展。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虽然课程安排没有语数外等课程频繁,也有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其是副课,但是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术教学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及视觉审美观,美术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学在艺术的阵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美术课堂上的开放性特点以及中学生审美体验的现状等都要求美术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能够从青少年心理、教学理论、美学等理论中探讨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审美体验平台的拓展中讨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质,老师和学生相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考核方式灵活,教师们就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再加上新课改的支持,应试教育的影响就会不断地减弱,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热爱,如外出采风、随心创作等等,都会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创新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改变观念,加强认识
由于初中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对美术教学的意识淡薄,所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加强他们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度,意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观念上的偏差是根本的。唯有教育体系关注美术教学,加强学校和教师的认识观,宣扬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教学低质量的状况。另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准确定位美术教学的目标,充分准备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根据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因人施教,发挥自身作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可见,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身美术专业度将影响着学生的美术学科发展。
(二)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让学生能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美术素材,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出美术在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三)加强美术工艺课学习
曾经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简单地做一下示范,就是让学生对着教材临摹,没有全面地讲解理论知识和美术的实用性,使得学生缺乏理论教学和审美教学。教师忽略了美术教学的实质与目的,没有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真实感情的表达。由于美术是学生开启审美教学的第一步,为了得到高分,绘画技巧成为学生绘画的首要考虑点,照搬、模仿成为老师教给孩子的第一课。中学的美术教学变成了只为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应试教学模式。而且美术训练太模式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的美术课基本上是以绘画课为主。在初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训练,美术工艺课往往由于工艺制作材料缺乏及初中的美术教师专业度较低而被忽视。然而,只要美术教师思维灵活,并非一定要有专门的工艺制作材料。在初中,贴近自然,到处可见的树叶、房屋、稻谷、野花、石子等等均是美术工艺课的天然原材料。加强美术工艺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教学设备的短缺状况,而且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而具有活力。
三、结语
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美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激发学生的灵感等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纵然如今初中的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转换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学观念,运用合理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初中的美术教学质量会有所改善。另外,教师们还应该重视有效教学的情况,通过合理地备课与课堂示范,以及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初中学生们的美术水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爱妮.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J]. 文学教育(中),2013(06) .
篇5
一、有效性教学活动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数学教师对“有效性”一词产生片面的理解,认为是教学内容以及讲解知识量的“最大化”,导致教师的“教”取代了学生“学”的过程,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师生之间很少发生“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活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展现.而新课改下的有效性教学是学生“学”的“最大化”,是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知、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活动,将课堂变为学生主体展示的“舞台”,主体特性在探究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
如,在“向量的数乘”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先探后教”的教学方式,结合该节课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设置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掌握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任务,开展自主探析活动,学生在针对性、目标性“任务”趋势下,探知新知活动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探知效能更具实效性.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探知活动表现,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指导,使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能够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知分析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同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主体内在特性及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有效性教学活动要渗透能力培养第一“要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性教学效能的重要衡量和评判标准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要进行认真的贯彻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应凸显能力培养目标要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设置,要渗透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学习能力锻炼和培养放在第一位,提供学生有效锻炼实践的“平台”,指导学生深入探析问题,教会有效探析方法策略,鼓励高中生自主探析,肯定其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实践、探析潜能,锻炼和提升实践、探究等方面的学习能力素养.
问题:已知tan(α-β)=1/2,tanβ=-1/7,并且α,β∈(-π,0),求2α-β的值,ππ)
学生自主探析问题条件后指出,该问题设计的意图是考查学生“角的变换、公式T(α±β)以及函数y=tanx的单调性等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知问题条件,找寻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认为该问题解答时:“先研究问题中角的关系,α=(α-β)+β,2α-β=(α-β)+ α,然后再求取2α-β的值”.师生总结解题策略:“本题是已知一些角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问题,解决这一类问题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及已知的角的范围,判断所求角的范围,然后根据所求角的范围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求出所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最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图像或三角函数线得到所求角的具体的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活动.最后,教师进行巩固训练.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实践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辨析思维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切合了新课改提出了能力培养要求.
三、有效性教学活动要把准高考政策“脉络”
近几年来,高考政策每年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和调整,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素养的考查,始终是永恒不变的“鲜明主题”.在高考试题命题上是“热点”.而综合能力素养,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更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活动中,要把准高中政策能力目标考查的“脉络”,将综合应用能力素养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在阶段性教学活动中,对已有的综合模拟试题进行“创新”,设置出更加具有典型意义的综合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逐步锻炼和提升学生对综合应用知识点内容以及解题方法进行问题解答的能力素养.
篇6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中的平板电脑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承上启下的过渡部分,更是重中之重。适当运用平板电脑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平板电脑;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从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的初中学校已经开始运用iPad对学生进行教学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今天,本文就来谈一下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平板电脑的现状以及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思考运用iPad教学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平板电脑的现状
教学专家曾经说过目前我们国家有数以万计的学校,这些学校各不相同,学校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程度也有差异。从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对我国部分初中学校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情况来看,这些初中学校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层次不相同,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部分学校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层次不够高,还未达到更高的信息化教学标准,这些学校主要是比较落后的乡村学校,信息技术不够发达。第二部分,学校主要位于城镇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属于中等,在数学课堂中会运用PPT等一些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三部分则是运用平板电脑来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学校了,这些学校大多数位于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显而易见,这些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会更高。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平板电脑的优势
1.教学资源的优势(师生)
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师在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随时查询需要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不再是单独的文字,而是由图片、声音、视频等集合而成的,这样的教学资源更加具备优势,相比原来单一的教学资源明显更加丰富。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也更加方便。
2.教学方式的优势(教师)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用平板电脑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教师运用平板电脑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通过平板电脑可以设置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一对二的教学等多种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学习方式的优势(学生)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相应得到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相比原来的“大杂烩”学习更加容易吸收。并且学生在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只需要点击关键字便可以查阅相关解释,相比以往模式的勾画后再找时间询问的学习方式而言,学生运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显然更方便、更有针对性,从而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有利,学生学得更加容易了,自然而然对学习数学就有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就会增多,初中数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平板电脑的思考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初中学校已经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然而仍然有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学校没有运用平板电脑进行课堂教学。对于没有运用平板电脑教学的初中学校而言,相关负责人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适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争取早日实现信息化l展,从而可以结合平板电脑进行数学教学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于我国已经运用平板电脑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部分初中学校,校园负责人应该在运用iPad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从而使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校负责人还应该结合多个方面来思考应用平板电脑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利弊,然后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平板电脑来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明显会得到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初中学校负责人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制订最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有效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气氛,并且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1.创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的方法也逐渐多元化,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创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和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和全面发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等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用列举法求概率》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概率例子,然后采用列举法求出相应的概率,对于不同的同学根据实践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概率计算的准确率、列举的种类、例子的多少以及例子的新颖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分析然后做出客观鼓励性的评价。
2.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采用鼓励性的评价。
在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性格各有差异。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当中,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及时适度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高效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初中数学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利用客观正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评价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这样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集中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当中,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运用客观幽默的评价语言对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快乐的获得真知。
4.改善师生关系。
善意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同时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善意教学评价的实施,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初中数学老师通过改善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在轻松亲密的关系之下,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老师沟通,进而,老师通过善意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指导,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可,有利于缓解矛盾和冲突。
5.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评价教学环节。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数学课程改革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改革的主要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功能,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
一、创建问题情境,开展互动教学的前提
创建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关键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在对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与协商的情况下展开的。创建问题情境,需要从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创建能让广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参加到数学教师组织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解决并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情境。初中数学知识源自生产生活,
因此,教师创建数学问题情境,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按照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差异,创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创建的数学问题,可以由教师与学生一同创建,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来设置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建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比如,教师在讲解“直线、线段、射线”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课桌、墙线等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体现互动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处于静态的数学问题变成动态的画面,激发学生去尝试在从静态到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性教学主要特点是开放、平等、民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角色互换,让学生放下心中的压力,敢于到讲台上承担起教师这一角色,教师在台下倾听学生的见解,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满足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心理,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需要教师、学生的理念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提升数学互动效果。从这里可以看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创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促进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性,真正让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上面提到的案例中,教师和学生采用平等的身份出现,这就能营造好的氛围,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互动教学主体,彼此之间展开互动讨论,这样就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学生能将题目做出来,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用文字来阐发其意义,这时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示,教师起到促进者、帮助者的作用,但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回答,也不能打断学生给予批评。特别是有的学生不敢阐发其见解,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怕说错,这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让学生明白说错,并不是错事,不会有不好的后果。对那些不善于进行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讲出来,不是去过分追求对与错,这样就不会打击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因此,当学生在阐发意见时,可以允许学生出现错误,但是不要一出现错误就批评,要想办法让学生讲出其亮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讲出来。比如,在讲述“电话计费”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表述不完整,但是也要进行必要的纠正,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动静结合,是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
要让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需要学生去进行中自主思考,全面分享成功的乐趣。所以,在开展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好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然而,在互动的整个过程中,假如让学生去进行自我发挥,太关注“动”的话,表面看上去比较热闹,但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假如过分关注课堂秩序,过分关注“静”的话,学生就会成为“哑巴”,不去进行自己思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彼此间情感不能实现很好交流,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习氛围过于死板,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做到张弛有度,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总结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有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还能达到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兰英.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3(5).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理念越来越先进,教学模式日趋于完善。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以求达到教学目标。
1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指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数学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利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来实现教学目标。[1]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利用同样多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更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较多,特别是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较多,接下来,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简要概况一下:1.1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定位模糊。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向学生灌输书本的知识,很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教学。二是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效果欠佳。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枯燥乏味,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忽略了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在教学情境创设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很难提高教学有效性。1.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受学习兴趣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学习能力的影响。针对学习兴趣来说,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同,对于那些学习数学兴趣较低的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难易程度偏向于中等能力水平的学生,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导致恶性循环,再加上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家庭作业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导致师生间的交流变少了,这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课堂上,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很好的塑造,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兼顾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授。以下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2.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初中数学学习能力,一方面源于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靠后天的不断学习。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不断的专研教材,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应用化和实际化,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2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2]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2.3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数学是一门变化性较强的学科,面对同一道题,解题思路有很多种。而初中生思维较活跃,想法较多,课堂上的互动也很积极。因此,对于解题思路较多的数学课程,教师应认真专研教材,掌握整个教材的构架。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适当的增减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唤醒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经验体系,在与数学新知识产生碰撞的前提下,产生新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一步转变被动式的学习模式。2.4以层次教学法实现不同个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样。为了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比如划分为小组、结成互帮对子等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升。这样,不但能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重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
3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从趣味性入手,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层次教学法,以求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燕萍,高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电大理工,2014,01:74-75.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设计 教学质量
一、引言
在现代教学中,随着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越来越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当前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初中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在初中数学阶段中,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挖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数学知识相关问题中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另外,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能够在一个课时中,让学生学会及时总结,并不断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角平分线”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将情境定在学生的周围环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三条马路,三条马路两两相交,小明家想要在三条马路上分别设置一个便利店,同时保障这三个便利店到唯一一家大型超市进货,需要保证的是三个便利店到超市的距离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既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制定多种方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在一般教学环境中,教学源于生活,这就启示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时,更需要运用实际生活,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将知识点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两个超市A和B,在“双十一”期间两个超市都要打折搞促销活动,超市A买二百送一百,超市B打8折销售。如果让你去购物,你觉得哪个超市更实惠呢?这个问题的创设,提高了学生实际生活的掌握能力,便于理解,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现实应用能力。
四、初中数学课堂数学中动态情境的创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事物都趋向于网络化发展,随着网络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动图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将数学的抽象性转变为数学的理解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反应,在学习图形这块内容时,对图形很难在头脑中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操作能力不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图形知识的想象力,需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图形展示出来,能够直观地通过视觉提现展现出具体画面。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将相似图形通过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动态演示中,将图形进行平移、翻转,或自行旋转,实现动态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这样情境中,帮助学生提高对图形的辨识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学情境的假设
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往往离不开语文基础的理解,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性质上来说,学生要想能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与语文能力直接挂钩。在教学环节中,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设置优美情境进行学习。在数学教学环节中,需要充分利用文学场景进行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数学“应用题解答”这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提高对应用题解答的程度,才能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王安石在小道上走,手里提着一壶酒当他走到酒店时,酒壶里面的酒增加一倍,当他遇到花的时候,酒壶里面的酒就因王安石的兴致,喝掉一斗的酒。利用这样的文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尤其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 下一篇:地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