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按照劳动法规定,执行每周双休制度。
1.2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加班,请部门负责人于加班前填写《加班审批单》,交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执行。
1.3遇大型展会或者其他重大事件需要全体加班的,由管理处统一安排。
1.4各部室应严肃考勤制度,如发现舞弊行为,对部室负责人及考勤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100—200元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罚。对检举、举报者给予100—200元的奖励。
第二条休假管理及审批权限
2.1职工(含部室副职)半天以内事假、病假由部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审批;半天以上的事假、病假由部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加注意见后,报主要负责人审批。
2.2各部室正职病、事假,半天以内由分管领导审批;半天以上,由分管领导加注意见后,报请主要负责人审批。
2.3请假流程:职工请假(包括病假、事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公休假等),填写《请假审批单》,经党政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审核相关假期时间并签字认可后,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经分管领导确认,报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将《请假审批单》交到党政办公室备案,方可执行。
2.4凡请假者,假满后必须按时到岗。假满后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岗的,应及时向部室负责人说明原因,电话续假,并在返回单位后补办超假手续。否则,超假天数按旷工处理。
第三条假期标准及相关事项
3.1迟到(早退):凡不按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者,30分钟以内为迟到(早退)。超过1小时以上者按事假半天处理,须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每迟到、早退1次扣10元。
3.2事假:职工因事请假,需提前一天填写《请假审批单》,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由办公室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执行,若特殊原因(如交通事故等)不能事先填写《请假审批单》的,事后可凭相关单位的相关证明,办理补假手续,否则,一律按旷工处理;事假半天以内扣20元,满1天扣40元,并按管理处考核细则规定,从季度考核奖中扣除。
3.3病假:员工因病申请病假,1-3天内需出具有二级以上资质医院(含社区医院)当日病假证明及门诊收据,3天以上需出具三级甲等医院病假证明及门诊收据,填写《请假审批单》,办理请假手续。病假一天扣20元,并按照管理处考核细则规定,从季度考核奖中扣除。
3.4探亲假: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仅限两地分居的职工享受,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探亲假包含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且为带薪假。
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二十天。
3.5婚假:员工申请结婚,可持结婚证明申请,办理请假手续。婚假包含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且为带薪假。
婚假时间规定: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3.6丧假: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及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丧亡去世,丧假时间为3天,丧假为带薪假期;特殊情况可酌情延长假期,延长假期按事假处理。员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员工自理。
3.7产假:符合计划生育法定条件晚育的初育者,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两个月(即五个月),难产、剖腹产给予五个半月假期;给予男方护理假10日。二胎只享受法定产假三个月,同时男方不再享有护理假。
3.8公休假:职工公休假时间规定: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原则上公休假不延至下一年度执行。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的;
(二)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9旷工:凡没有办理假期手续的,事后又没有正当理由办理补假手续的一律视为旷工。旷工3天以内,每旷工1天扣除100元;旷工7天以上者,除按实际天数扣处罚款外,另取消当季度的考核资格;连续旷工15天以上者,停发本人当月全部工资,取消当年各项考核资格,扣发各类奖金、补贴,并按照国家、市、区人事制度执行,给予相应的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四条考勤管理
4.1考勤周期:为当月的一日至月底。
4.2各部门负责人于次月一日前签署本部门考勤,送至党政办公室存档。
4.3办公室抽查考勤记录及员工上岗情况,遇异常状况或违规事情,应即主动签办,并与部门负责人联络。
4.4职工出勤情况,办公室应于每月终了后,编制职工每月出勤统计表一份报处领导及公示备案。
篇2
【摘 要】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本人负责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耳闻目睹了不少化学实验药品的危险情景。基于此,进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深入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吸引广大的农村寄宿制师生的高度重视,防止出现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安全事故,营造出良好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环境。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科学管理
一、引言
在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搞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必须熟悉相关的化学实验药品的操作规定,深入地把握化学实验药品的反应规律,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事故,切实保护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广大的师生的安全。接下来,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
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燃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易燃化学药品具体涵盖了下面的几种:第一,可燃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乙烯、乙炔及其它烃类气体等;第二,易燃液体: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醚、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等;第三,易燃固体:硫、红磷、黄磷(自然),镁、铝粉、萘等。为了做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燃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保证火源与药品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避免采取明火直接加热的方式;第二,不应该将盛有易燃药品的容器靠近火源;第三,对于数量较多的易燃药品必须将其存储在危险药品内,而不应该存储在实验室之中;第四,在进行易燃溶剂的量取的过程中,必须远离火源,防止接触火源;第五,对于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的装置,必须避免其发生漏气的问题,接受器支管必须和橡皮管相连,保证余气能够通往水槽或室外;第六,在使用氢气、乙炔等易燃气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室内空气的畅通,将火源隔离在易燃气体的范围之外。
(二)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对于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定要真正掌握有毒化学药品的性质与使用方法,避免其沾污皮肤或者是被师生吸到嘴中。具体来说,应该在操作有毒化学药品的过程中戴防护眼镜及手套,对于瓶塞也应该慢慢开启,防止有毒化学药品的溢出。与此同时,对于过期失效的药品不能使用,也应该加以科学有效的处理。有毒化学药品的试剂容器必须张贴明确的标签,注意和其它化学药品的区分,对于没有标签的药品,坚决杜绝出现随意乱扔、乱倒的问题,一定要在进行化学处理之后才能够进行回收加工处理。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
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发生爆炸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做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中易爆炸化学药品的科学管理,必须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必须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硝酸等强化剂和有机物药品进行分开储存;第二,采取适当的可能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在特殊设计的防爆地方来实施,在进行可能发生爆炸的化学药品的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个人防护工作,戴好面罩或防护眼镜;第三,科学有效地回收利用化学实验药品中的易爆炸残渣,而不应该随便将其扔掉;第四,将钾、钠储存到液体石蜡中,并且装入铁罐中进行密封,存储在干燥的地方。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管理
为了搞好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化学实验室之中,必须严禁师生进食或吸烟,教师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坚决杜绝品尝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使用的水果等食品,坚决杜绝用手来接触化学实验药品。与此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药品的转移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轻拿轻放,避免由于撞击、摇晃或者旋转化学实验药品而产生安全事故。
部分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喜欢采用多量的高浓度药品进行实验,他们觉得这样做能够保证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能够在感官上得到更强的体验,然而,实验教师必须提前告知学生这是非常危险的实验行为。实验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不符合规定的操作以及不安全的行为,一定要进行讲解和警告,避免由于学生的误操作而出现安全事故。对于部分易爆的固体药品,倘若出现结块的问题,不应该用力击碎,避免出现爆炸现象。另外,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坚决杜绝将化学实验药品作为医药品使用的现象的出现,这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化学药品尽管具备非常高的纯度,然而,却并没有经过人体试验,因此,其中所掺杂的少量的杂质也是会对于用药人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的。
四、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说,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真正防止各种各样的不安全事故的出现,为广大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师生营造出安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加宏.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学教育.2001(03).
[2]乔进广.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青年文学家.2009(08).
[3]张静.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信息. 2007(04).
[4]罗红卫.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5]吴秀静.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4) .
[6]黄志国.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事故及预防[J].魅力中国.2009(17).
篇3
1.1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及管理方式。首先,在实习开始的时候,向大家介绍健康管理中心的相关介绍,对工作岗位的分配和岗位责任以及排班情况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告知大家带教大纲和课程以及时间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每次带教,教师要嘱大家进行预习,带教时认真进行答疑解惑,结束后要布置下次教学内容。
观察组:采用品质管理圈进行质控,并由本中心的资深带教教师组成品质管理小组。带教的时候,首先向大家介绍健康管理中心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细节,以及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重点强调带教大纲的理念和相关重点内容。然后,品质管理小组由要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学习水平、性格、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由带教教师形成包含了带教程序和内容控制的质量控制圈,其中涉及到的带教内容要全面具体,并根据每位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安排,提高带教质量。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教师要与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交流,并认真观察其具体的实践情况。收集各种反馈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的具体需求,并积极予以满足和指导。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对实践的需求较多,则可以采取多种可行手段,改进带教方法,并经过质量控制圈进行评估通过后,切实加强其实践操作。对带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完善之后,可以再次进行实施,并进行质控,并重复上述过程,不断进行反馈收集和改进。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带教经验,分析带教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尤其是不足之处要进行积极的分析,并寻找改进方法。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每月轮转1次。采用问卷调查和平时表现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带教前及接受带教后6周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积极性和应变能力等进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接受体检人员的满意度。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和比较,带教6周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习积极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象,P均<0.05。对体检人员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结果可知,通过对体检人员满意度的调查,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4
1、xx知识的培训,使我们更加清楚化妆品行业的法规知识和生产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得更好、更正确无误。
2、通过参加外部培训机构关于ISO质量体系换版和内审员的培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体会到质量体系对生产和质量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并能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制定、完善一套适合我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同时也为我们公司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内审员。
3、品质管理基础的培训,不仅使我们学习到更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且让每一个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让自检、互检做得更好、更到位,减少质量事故,做到五大满意。
4、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且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让我们每一个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工作,由不清楚到清楚,由清楚到熟悉,且对不符合事实的工作流程作进一步的完善及改进。
5、三个考试及竞赛,使我们享受到学与考的快乐,让我们回到学校时的感觉,将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并应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
篇5
关键词:品管圈;眼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品管圈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是指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看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加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我科2015年10月成立了名为“耀眼圈”的品管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眼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进行研究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针对眼科住院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有口服药的患者。病例排除标准:①患者具有认知障碍也无家属陪伴;②患者无口服药。
1.2方法
1.2.1组圈 品管圈于2015年10月成立,由9名成员自愿加入,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设圈长、圈秘书各1名,圈员6名,通过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
1.2.2选定主题 本次活动根据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投票选出“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明确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眼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人次数与眼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总人次数的比例。
1.2.3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3月,并根据QCC十大步骤制定活动计划表,并根据表格选定每个步骤的负责人。
1.2.4现状把握 设计查检表,查检内容为患者不在病房、患者忘记服药、患者不知道何时服药、药不见了、护士漏发药、护士漏摆药等。2015年11月1日~11月29日,对我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次数10626人次,住院患者漏服人次数为176例,此次调查漏服率为1.63%。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统计,根据柏拉图80/20原则分析得出84.09%为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 品管小组经过讨论,设定目标值。根据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计算出本次目标值为22.622人次/周。
1.2.6解析 就“护士、患者、家属、其他”4个方面进行讨论并绘制鱼骨图,见图1,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解析。
1.2.6.1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①低年资护士经验缺乏: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低年资护士较多,个别新护士沟通能力差,宣传不到位,基础知识差,未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未能告知患者口服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②重视度不强: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医嘱执行错误,护士之间交接班不到位,慎独意识不强,导致漏发药或者漏摆药。
1.2.6.2患者方面因素 ①患者未返回病房:患者外出,不能按时返回病房。②患者忘记服药:眼科住院患者大多数为空巢老人,无陪伴照顾,年龄大,听力、视力差,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③患者不重视:患者依从性差,个别患者故意漏服,个别患者在自己不方便时就不服药。
1.2.6.3家属方面的因素 ①家属不重视:患者家属存在侥幸心理,依赖护士,自己不重视,更换家属时未及时交接,个别家属不按照医护人员宣教的做。②家属年纪大:个别患者请来年纪较大的家属,记性差,理解能力差,不能起到陪伴照顾的作用。
1.2.6.4其他方面的因素 ①发放的药物不慎丢失,但是患者和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②患者药掉了未能找护士重新取药。③饭前饭后的口服药未能分开,不能正确服药。
1.2.7对此拟定与实施
1.2.7.1加强护士对患者的宣教力度,讲解口服药的重要性。①明确患者为什么未返回病房的原因,如患者执意回家的,护士将药发放给患者自服,并告知用法、剂量、时间及注意事项。②将漏服患者的床号做好标记,严格交班,下一班做好巡视及交班。治疗依从性主要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个体行为与医疗行为之间相一致的程度[2]。
1.2.7.2建立科室护士统一培训机制,加强巡视。①针对患者年龄大、理解力差的,护士每班巡视病房时反复提醒。②将“请您按时服药”的提示语贴在病室内,时时提醒。③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慎独意识。对漏服药的患者要严格交班,加强宣教。
1.2.8标准化 将本次QCC已实施且有成效的进行标准化,根据药物药理作用原则以及医嘱准确告知,对年纪较大,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做好药品标识,反复讲解,必要时以药作为模版,画出图形,对号入座。每班护士巡视患者服药情况,反复宣教。
2 结果
2.1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在品管圈活动后明显降低,比较品管圈前后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的对比,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 改善前×100%[3],见表1、表2。
2.2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圈能力,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责任心及团队协作能力。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品管手法,确定了患者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从医嘱审核、处理医嘱、发放口服药、三查八对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制定了标准化的作业及流程,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维持改进后的措施能够继续执行。通过检讨与改进,发现活动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3.2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品管圈活动的全过程就是理性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方式由以前的被动执行变成由执行人拟定解决对策,容易被护理人员接受,使执行过程更加顺利。品管圈活动使圈员能力得到展示和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3本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漏服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本次活动加强了护患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4]。
参考文献:
[1]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560.
[2]厉淑荣,肖合存,林兴凤,等.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081-1083.
篇6
一个专业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向不准确,将无法科学地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也无法高效地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通过走访企业、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对苏州市电子类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了本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PCB板的焊接与维修、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电子产品品质保证和电子产品销售采购技术支持,职业核心能力是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能力、PCB板的焊接与维修能力、电子产品辅助设计能力、电子产品品质保证能力和电子产品营销技术支持能力。通过岗位任务的分析,制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电子产品检测技术、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具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电子产品销售与采购及设备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其可胜任电子生产企业中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修、管理、销售、采购、技术服务等岗位要求。形成“行会协同指导,校企共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二、实施教师“三化”工程,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师德建设为引领,将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聘任企业专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让骨干教师参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参与专业建设,承担课程改革建设,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竞赛、技术培训,主持教科研课题。要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流动的水,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水。本专业通过提升教师学历,教师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为企业开发产品、解决技术难题等,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三、搞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和次岗及迁移岗位。[2]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项目化教材。多课程重新整合,实施课证融合。将考证内容穿插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既节约了考证时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进一步完善了“能力核心、项目构架”的课程体系。如将“模拟电路技术”、“数字电路技术”与“电子元器件检验”相结合;“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与“音视频设备检验员”、“无线电调试中级工”相结合。为了全面评价学生,摒弃一卷制的考核方法,构建多元评价机制,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使课程尤其是基本技能训练类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吻合。
四、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建设实践教学环境
以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重新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实现学生校内学习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流程的一致性。[3]实验、实训室建设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化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多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技术专家和企业文化等资源,在生产现场进行“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工艺”、“电子产品品质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生产过程实时传送到课堂,通过企业工程师直接开展专业教学,真正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5S”规范、认真负责、效率观念、静电防护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将综合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
篇7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理解物业管理各项工作规程;会结合物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物业管理方案;能应用物业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激发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该课程是在学习了《物业服务礼仪》、《建筑工程基础与应用》、《行政人事事务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对于了解、认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促进后续《物业管理跟岗实习》、《公共关系应用》、《分类物业管理》、《物业服务品质管理》等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在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
二、工学结合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特点,根据职业行动领域选择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在此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组织教学,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体现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设计思路。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设计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物业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学结合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对其进行教学论加工,把它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融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二)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设计
由校企联合组成的《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开发团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目标岗位———客服专员、管家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各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要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和完成该工作内容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按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组织和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和16个基于工学结合的学习单元。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学情、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中16个基于工学结合的学习单元的实施要求,《物业管理实操》课程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构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性质,部分学习单元在企业的物业管理项目现场组织实施,部分学习单元在学校的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等校内实训室组织实施,通过校企双方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咨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课程教学中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法、角色扮演法、录像演示法等符合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课件、《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情景教学片等教学视频资料、《物业管理实操》精品课程平台、新视窗物业管理软件载体的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扩大信息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四)考核设计
工学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考核必须体现“多元化”。该课程考核坚持知识评价和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学校师生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学生作品评价和知识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物业管理基本知识书面考核、学习过程表现考核、物业管理方案(工作计划)制定考核、物业服务项目模拟操作考核相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法、考核主体、考核内容等方面均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增强课程考核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及探究性,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实施条件建议
1.师资。
在《物业管理实操》课程教学师资安排上,要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及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建立学校和物业服务企业人才交流和“双师素质”提升机制,通过从企业引进教师、与企业互聘员工、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师资保障。
2.教学环境。
为有效实施《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必须建立多功能的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校内职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高质量地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此外,学校还要选择5家以上品牌物业服务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将课堂延伸到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管家等职业岗位,促进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课程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
3.教材。
工学结合教材是实施《物业管理实操》课程的必备条件。《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工学结合教材应由专兼职教师合作编写,按照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管家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材,结合相关岗位要求把知识学习、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典型操作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形式不再仅仅是纸质教材,而应是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多媒体声像资料、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组合成的“立体化”教材。
三、课程设计特色与创新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有机结合
遵循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形成、职业素质培养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有机融合,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二)校企全程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考核,有利于“教学做合一”目标的达成
“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全程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考核,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两类师资的联合、“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境的结合、“学生”和“职业人”两种身份的复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两方评价的融合,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等,实现了学校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物业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做合一”目标的达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篇8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我国加入WTO,昔日远在天边的竞争对手近在眼前。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投资办厂,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外企产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迫使我国企业必须以质量为武器与之抗争。那么我国现阶段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又是如何呢?2000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质量体系、查现场管理、查售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五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在质量意识方面,90%以上的企业领导亲自主管质量工作;96%的企业实行了质量否决权,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在质量水平方面,约有60%的企业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了50%以上,质量水平达到国际80年代末水平;绝大部分省、市、县基本消灭了无标生产,36.5%的大型企业主导产品已按国际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组织生产;87%的企业生产的有关产品已严格执行适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44%的企业对需要认证的产品均已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在质量体系方 面,大部分企业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已有32%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现场管理方面,89%的企业开展了文明生产、定置管理等活动;74%的大型企业在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中使用统计过程和过程能力分析技术解决质量问题。在售后服务方面,86%的企业已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规章制度。这说明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质量管理已初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而少数企业因效益滑坡,企业领导疲于应付生存危机,质量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现象,这在部分中小企业较为突出。具体来说,目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1)质量观念急待更新。目前在不少企业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职工,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内涵认识不足,对质量控制内容心中无数。一些企业的领导仍然认为产品质量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过多地依赖于质量检验。在许多企业,“质量就是生命”并未在各项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当质量与其他指标如产量、销售额发生冲突时,质量往往成为牺牲对象。一些服务行业,还没有形成“服务就是品质,服务就是生命线”的质量理念。
(2)质量管理手段明显不足。据调查,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方法的为数很少。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此导致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大约只有50%左右能够使用统计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许多企业尚处在仅凭经验判断的阶段。
(3)企业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质量管理内容相对薄弱,目前企业在岗的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全员参与程度偏低。我国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参与大多是被动的,主动关心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况并不普遍。员工对加入QC小组缺乏兴趣,而且许多QC小组都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
(5)质量体系认证未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目前有许多企业通过了国际标准认证,如ISO900、TL9000、QS9000、GMP、HACCP、EN46000等,但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认证动机不纯,获证企业为的是拿证,认证机构只为获取效益;二是咨询、认证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员毫无企业背景和相关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只能机械、教条地套用标准条款,无法有效地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有关机构政策引导与监管力度不够,对认证企业和获证企业的后续管理不到位。
2、我国质量管理教育现状与国外之比较
未来社会的竞争关键是质量的竞争,而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取决于相关人员的质量,这样,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全民的质量教育,并把质量教育放到战略地位来加以考虑。美国、日本和欧洲不仅在企业不同层次中开展质量教育,而且还把质量教育由在职培训向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渗透。除了在高等院校开设质量工程相关课程外,美国还设置了质量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日本在所有企业中设置了质量总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计量士;欧洲不少国家也建立了质量工程师的培养、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而发展中国家的质量教育也不甘落后,如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除抓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技术培训外,也在大专院校开展质量工程教育研究。
相比之下,我国的质量管理教育明显滞后。目前,我国仅有中国计量学院、安徽机电学院等几所学院开设有质量工程专业,而且传统的质量教育主要侧重于教授专业技术知识,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而现阶段的质量管理已开始由“工程”偏向“管理”。另外,尽管我国现在不少大学在企业管理这个专业中开设有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这门课程,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缺乏质量管理的系统实践锻炼,缺乏质量科研成果的理论提高与转化,因而学生不能很快溶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也不能更好地得到理论指导与提高。目前企业比较全面的高层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倚重于社会上的质量管理咨询机构。由此可见,我国的质量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企业质量管理的需要,这也是现在社会上质量管理咨询机构遍布林立的主要原因。所以,笔者认为,“硬”(专业技术知识)和“软”(管理知识)的结合是当前我国质理管理教育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融合质量工程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独立发展出一门新的专业学科――企业质量管理专业很有必要。
3、新时期我国对质量专业人员及质量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我国在1996年的《质量振兴纲要》中明确表示:“大专院校设立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工作的人才,各类职业学校,要把质量教育作为培训和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中小学也应有一定的质量教育内容。”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人才都将面临国际竞争。为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在跨入新世纪之际,人事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它是完善用人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和选拔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质量工作的重大改革措施。并且,面对新形势,我国企业对质量管理人员及质量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质量管理人员市场需求量大,质量管理教育前景广阔。
笔者曾通过对《深圳特区报》2001年10月份人才市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作过调查统计,结果吃惊地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人才正成为人才市场的新宠。仅仅一个月,深圳对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竟然达到1178人次之多。试设想一下,如果统计一年的需求量,再拓展到全国范围,那又该需要多少人次呢?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外国企业大量涌入,对质量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量相信会更大。目前我国质量管理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我国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质量管理教育前景广阔。
二是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过去,我们的质量教育培训,包括对普通职工的质管教育培训,偏重于工具技术,它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企业质量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对质量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的不是质量管理所需的工具技术,不是TQM的方法知识,而是(1)理解供求关系,对市场有较为深刻的把握;(2)不仅具备QC(质量控制)的能力,还具备QM(质量经营)的能力,朝高层次努力;(3)既能独立工作又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人际技巧。加入WTO以后,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并善于运用WTO规则,掌握国际标准及规章(包括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商品条码等),精通英语,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信息,努力实现敏捷化的管理。目前,在我国从事质量管理的中高层人力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管理人员中分离出来的;二是从企业技术人员中抽调上来的。前者偏“软”,后者偏“硬”,在知识的系统性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而且对于WTO新规则、国际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适应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敏捷化管理方面都还有待学习和加强。而普通的质管人员则多半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中专生和高中生,他们经企业内部或专门培训中心短期“催熟”而成,专业知识和质量理念可想而知。因此,加强我国现有的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教育水平已成当务之刀,并对质量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想素质教育。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深刻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调研、分析和处理有关质量问题时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断改进质量实现目标,力图实现零缺陷。
知识、技能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从提高质量的角度考虑,专业人才应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横向要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纵向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工作中首先能够从经济和保证质量的角度出发,重视现行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分析、规划、改进和监督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其次是从经济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角度控制质量形成全过程。同时还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使管理人员掌握质量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例如做好标准化工作和质量记录与统计工作,以及计量测试手段的策划、确认、使用和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工艺纪律和设备与工装保养、不良品隔离及检查管理等制度。
质量教育形式的转变。质量教育经历了“传统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案例教学模式”再到今天倡导的“CBE教学模式”。CBE是英文Competence Base Education(实际能力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的缩写,它是近年来在北美和世界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教学大纲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强调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特长,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三是要有一个合理的人员层次结构,加强质量管理高等教育势在必行。
篇9
一、调研目的
找准中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方法与途径,合理、科学地编排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提升职业学校服务学生、企业、社会的能力。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成立专业调研工作小组,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区域、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1.确保调研工作力度
为加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调研工作的力度,提高调研的效率和质量,充分运用各校在本地区的调研优势来开展企业调研,以确保调研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研区域及对象
调研区域为江苏省,对象为江苏省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大、中型机电技术应用类企业及部分毕业生。
(二)调研内容
1.企业调研
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被调查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对应岗位职责与能力素质要求;被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2.毕业生调研
毕业生基本情况;被调查人对学校各方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的评价;被调查人的工作岗位、胜任情况;被调查人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三、调研方式与对象
(一)企业调研的方式和对象
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调研;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进行调研。
对象:无锡市轨道发展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压开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方式一:实地问卷调查,或通过E-mail、QQ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不能实地走访的相关毕业生。
方式二:通过电话沟通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填写相应调研表。
对象:本专业已就业毕业生。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机电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先进制造业将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高附加值创新型制造业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有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
为实现“两个率先”,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建成现代制造业高地和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目标。2011年,江苏省装备制造工业完成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26.2%,对机电类的人才需求也有所增加。
(二)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表明,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岗位:智能化产品设计辅助人员、机电类设备维修人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机电产品品质管理人员、机电设备销售人员。智能化产品设计辅助人员,公司都是选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者从具有类似学习、实践经历的毕业生中选拔。机电类设备维修人员从具有3~5年设备操作工中培养,或从具有类似学习、实践经历的毕业生中选拔。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机电设备销售人员直接从毕业生中选拔。
(三)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企业调查中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需求调查
表1所示为调研企业本专业毕业生所在岗位及分布情况。由此可知: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机电产品设计、机电产品生产加工、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机械装配、电气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产品检验与检测、机电产品销售、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产品设计辅助人员、技术支持、产品售后服务等。其中机电设备操作、机械加工、机电设备装配、电气维修、生产现场技术服务、设备维护维修、设备管理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检验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产品生产加工―机电产品之电气控制与调试―机电产品之装配、检测、调试、维修―机电产品之质量检验与控制―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安排从事机电设备加工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逐步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PLC、传感器检测、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1.通过表1可以看出,一线熟练操作技工、设备维修工、质量检测等岗位对毕业生需求是很大的,约占59%;一线管理、技术服务、生产关键岗位的操作者(高职大专生)的需求约1/4;生产管理、设计人员等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需求约占8%。这说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制造工、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装配工、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工、设备管理员、电气维修员、质量检验检测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机电产品设计辅助人员等。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调查中还了解到,企业除了需要熟练的机电设备操作工,传统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也十分紧缺。
调查还发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企业对机电应用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
(1)对一线操作型和装配型的生产岗位,要求操作或装配的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原因,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
(2)对维修、调试和产品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术能力要强。
(3)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工要求能熟练操作,并知道基本的维护方法。小型企业对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等设备的操作工,要求既能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进行编程,又能熟练操作。两者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型以上企业分工细,而小型企业要求技术技能全面,也就是需要多面手。
3.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企业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几乎都提到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其中以职业忠诚、团队精神、吃苦奉献精神最被企业看重,70%以上的企业认为这非常重要,30%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制图识图能力有约85%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机械基础知识有超过80%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和机电设备装配调试能力有约50%以上企业认为非常重要;另外有70%的企业认为员工的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比较重要,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4.企业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合计的占比70%以上,包括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等7门课程。
5.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缺陷评价概括有:职校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意识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立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一部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职校的课程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完全匹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职业岗位技能还比较弱,专业技能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不够强。
对泗阳中专的调查发现:
(1)随着大量先进企业的进驻,传统的机加工逐渐萎缩,日益被先进的数控加工取代,大部分企业拥有大量先进数控设备。如苏源铁塔、江苏科盛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累积误差小。
(2)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例如,苏源铁塔2008年引进了15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江苏科盛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每年需要30多名职校生。
(3)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而且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求更高。
(4)企业一方面十分缺乏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另一方面同样缺少传统的机加工人员。
对张家港中专的调查发现:
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是相当宽泛的,在调研表中的自动化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修工、机械装配工、电气维修工、机电产品检验工、机电产品销售员、设备管理员、生产技术服务等岗位,有81%的企业是全选的。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应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对泰兴中专的调查发现:
江苏省泰兴市是“减速机之乡”,以机电设备、数控设备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和以电子产品、信息产品、生化产品、纺织服装产品、轻工产品、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等为重点的消费品制造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其特征都是以日益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标志,这些设备的生产、售后服务、维修和维护都需要大量一线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明确,操作加工、设备维护、质量检验仍将是主要岗位,但要求整体素质较高,这三个方面约占60%;管理及产品营销其次,约占26%。由此可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应该兼顾的是多方面能力。
调查发现所有企业都很愿意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合作,比较愿意接收学校选派教师跟班学习。
(四)毕业生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表2 本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调查统计表
此外,对机床操作能力、电气控制与调修及单片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分歧;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约50%以上企业认为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机械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械拆装技术、质量管理、机床与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维修电工这几门课程非常重要。气动液压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常用电机与调速技术、机电专业英语、单片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这几门课程也非常重要。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合计占比70%以上的有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等7门课程。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整合课程结构
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结构以项目化、情境化体系为结构;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选修课,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PLC应用技术与自动线的调试运行相结合形成PLC与自动线调试运行课程。
2.传感与检测技术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也可把传感器技术融入PLC或单片机技术,根据地区不同自行组合。
3.单片机应用技术可与设备维修技术相结合。根据地区需求不同(如南通、张家港、无锡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都需要单片机应用技术),通过选修课程设置弥补地区的不同需求。
4.气动与液压技术、机床电气控制、电气与电机控制为理实一体化课程。
5.增大机械方面的综合技能实训量,如钳工技术、拆装技术,并把自动线的安装调试融入PLC与自动线调试运行课程,增加知识的综合性。建议这类课程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企业现场定向培养、有目的授课。
6.电气控制、电机控制、机床电气也可根据地区需求不同,设置成电气与电机控制或机床电气控制、常用电机与调速控制。
7.地铁轨道交通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安排在选修课中开设。
8.为提升学生机电产品设计能力,可增设有关特色选修课。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校内实习+校外企业实习;
3.订单定向培养;
4.教学过程与实际项目建设结合。
(三)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给学生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如机械加工训练,由教师在企业现场授课),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企业工作项目,聘请企业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五)吸纳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组织协作组内专业骨干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1.专业师资应是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聘任校外专业技术人员为特色选修课讲师;
3.聘任校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院校知名教师为工程训练项目的特聘辅导员;
4.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企业在使用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过程中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篇10
作为一名优秀的区域经理,有三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区域战略规划能力、业务能力、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
优秀的区域经理会站在区域战略发展的高度,结合公司策略和区域实际,将目光投视在整个区域的前进方向、发展目标上,并以此为指导制订区域的工作计划和实际措施,带领大家认真进行市场推进。由于具有前瞻性和全面的分析,工作一般会少走弯路,成功率也较高。
另外,优秀的区域经理要有较好的业务能力。如果一个经理只会在办公桌前一味命令,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会引发下属不服气的反抗心理,甚至被下属认为是无能。因此在碰到棘手或者下属需要帮助的困难时,经理必须具备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指导解决问题的实力,这样才能在员工心目中建立起威信。
这两个要素只决定区域经理作为个体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它对于区域经理是否能带领好一个团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则决定了整个团队能力的大小。
一名优秀的区域经理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根据调查,管理混乱是很多人离职的最大原因。混乱的管理会导致裙带关系、制度混乱、工资待遇不合理、有能力的员工难以正常发挥工作能力、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正是由于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导致的。按照03年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中的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想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区域经理在这一点上非常欠缺!一是企业的问题,通常企业只考量区域经理的目前绩效与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与业务能力,而忽略了区域经理应该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二是区域经理自己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或者没有认识到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下面就人力资源管理的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劳动管理等六大部分内容,结合日常的工作心得,一一作简单的介绍。
首先区域经理应该根据年度的销量回笼占有率,市场管理半径,网点数量与密度等目标任务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根据目标任务设立合理的岗位,有条件的话,应对岗位进行岗位调查和岗位分析,制订出详细的岗位规范与岗位说明书,然后考虑到管理幅度原则进行人员配置。这里要注意明确责任与权限原则,责任清晰,目标明确,权力授权充分,这样才能让每个人清楚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后,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权力主动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积极性。
人力资源规划和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完成后,就该为每个岗位配备人员了。人才来源一是对外招聘,二是内部选聘。聘用人员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和起点!从成本的角度讲,选错了岗位所要的合适人才,不但浪费招聘成本和公司报酬、支付离职费用、耽误工作的正常进行,还要付出重新招聘合适人才的费用和精力。而如果一次就选对了人才,可以及时让工作走上正轨,尽早出工作业绩。一对一错之间,招聘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另外,在为岗位配备人才时,不要求全责备,用其合适岗位需求的优势。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不但经济,而且利于整个团队的稳定。最后,由于营销工作的特殊性,一定要重视聘用人员的背景调查,认真考察其品性素质是否适合从事营销工作,是否适合整个团队的氛围,以免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发现用人失误,悔之晚已。
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就需要对其进行初步的培训,如公司文化的培训,让其对公司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渐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如销售技巧、产品知识的培训,运作流程的培训,公司相关部门制造品质管理的培训以及基础知识如合同签订、经济法、财务知识等。很多公司都有相应的培训资料,如果区域经理足够重视,经过培训,受训人员就基本了解公司和具备了基本的业务知识。这以后,随着业务的开拓,人员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要不断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和工作需要设计相应的提高培训课程,员工从中既看到自己的长进,又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区域经理就该对每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了。要有效地进行绩效考核,区域经理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然后抓住工作要素,确定工作要项,订立考核标准。清晰的考核指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激励性。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上,要注意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因为营销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另外,一定要重视绩效面谈,坦诚进行相互沟通,指出员工在工作当中的优点、缺点,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建立一个通畅的民主通道。否则面对市场,一方面充斥着大量无用的信息,一方面员工不了解领导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对公司的政策、制度所知不详,他们就难以做出更好的改进。而且一般地,下属对管理者作出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根据客观事实,而是根据他们主观上感觉到的"事实",所以交流非常重要,不但会防患于未然,也有助于形成团队共同思维。最后,对于考核结果要做出相应的响应,进行正负激励,然后制订改进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给予指导—这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内容,因为考核不是为了惩罚或者扣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通过不断的反思,交流和改进,随时让员工知道你的要求和工作的方向,从而使他们真正具有参与感,并更加积极配合你的工作。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报酬,但报酬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薪酬管理的目的是要用有限的薪酬成本获得最大的员工满意度,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里的一个难点。要让薪酬为你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力量,一要注意内部公平,二要对外具有竞争力,三要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另外还有很多的小技巧:如细致调查员工的需求,让薪酬对不同的员工有吸引力,有针对性地实行奖励,需要现金的发现金,希望得到培训机会的给培训机会。如自行设计一些福利项目,常如保险、旅游、工作餐、健康检查、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电话费、特殊津贴等。因为频繁的小奖励会比定期的大奖励更为有效,员工不但喜欢这些不期而来的小福利,还会因为领导的用心考虑而感动。另外激励的及时性也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良性的劳动关系作为保障。关于劳动关系管理,这是区域经理最容易做到而又往往忽略的。制度易定,难在执行。常见的一种心态是不好意思管;一种是管的太严;一种是严格要求别人却放松自己,这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想营造一种良好的关系,下面的几种方法不妨试试:
1、 细致周到,态度友好,诚心对待每一名员工。日常工作中不妨放下架子,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真诚的承诺,可以获得员工更多的付出。只考虑组织利益而不考虑个人会使职员感到失望,会使他们偏离公司的要求,从而削弱团队力量。
2、 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对下属表示最大的尊敬便是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这里就有个换位思考的问题:管理者和部属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往往是因为立场不同。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可能更被下属所理解。如果总是高高在上,不从员工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会大大增加员工的离心率。
3、 对下属给出很高期望,但是不能遥不可及。在这样期待和重托下,员工会努力达到你的要求来回报你的要求,如果要求太高,员工会认为你不安好心,故意找他难堪,反而适得其反。
- 上一篇:信托理财的风险
-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