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理财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托理财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9-051-04
近日,中国银监会正式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银监发[2011]70号文)(以下简称“指引”),表明了监管部门正式放行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业务。根据上述指引规定,信托理财计划可以进行以套期保值和套利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对于以投机为目的的信托理财计划则限定了严格的条件,如要求委托人需为单一机构,且需具备一年以上的套保或套利经验。这些规定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态度,即股指期货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托公司在资本市场领域信托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金融工具,对股指期货业务的放行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定位的鼓励和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应借助股指期货这一新型金融工具,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发挥好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信托受益人。同时,也应当关注到股指期货具有专业性强、波及面广、传导迅速、杠杆大等特性,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带来较大风险。本文拟就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中的实际运用以及风险防范等进行探讨,以期对股指期货在信托实践中的运用有所裨益。
一、 股指期货在信托型理财产品中的运用
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产品中的实际运用中存在三种交易方式:投机操作、套期保值操作和套利操作。
(一)关于投机操作的交易方式
信托理财产品中的投机操作系指理财产品的管理者以获取交易差价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由于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使得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均呈现明显的放大效应,投资者对期货走向判断准确可以放大收益,判断错误将会放大损失。正是因为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和巨大的波动性,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的结算制度。根据指引要求,信托理财产品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可以采取投机策略,但仅限于单一机构作为委托人的信托产品,如此规定的目的正是考虑到投机操作的巨大风险性,对委托人资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鉴于该种交易模式的巨大风险性,笔者以为在系统、人员等尚未完全具备条件时,不宜轻易开展此种交易。
(二)关于套期保值操作的交易方式
信托理财产品中的套期保值操作系指理财产品的管理者通过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大致相当、月份相同或相近的头寸,利用股指期货市场的盈亏来抵消现货市场的盈亏,从而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信托理财产品在实际运用中会有较多的套期保值需求,在实务操作中,通常有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之分。
1.买入套期保值策略的运用
买入套期保值策略在信托型理财产品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成本锁定型和避险型两类。
成本锁定型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形,其一为当期资金不足,为锁定成本而进行的买入套期保值策略。即当信托型理财账户未来一段时间内可收到一定的信托资金数额,而即期股票市场上涨几率很大,为避免股市上涨引发未来建仓成本的攀升,可在即期建仓股指期货,锁定未来购入股票的成本,待未来资金到账后再买入股票,同时对股指期货进行平仓了结。如果未来买入股票时,价格符合上涨预期,股指期货的盈利可以弥补股票现货市场增加的成本;如果价格下降,买入股票成本的下降可以弥补股指期货的亏损。无论出现何种情况,均可以锁定股票的建仓成本。其二为即期资金充足需大量购进股票,为降低冲击成本而实施的买入套期保值策略。即信托理财账户即期拥有大量现金,需购入大量股票,短期购入大量股票必然推高二级市场的价格,导致购入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可以先买入对应价值的股指期货合约,然后在股票市场分步建仓,同时逐步平仓对应的股指期货合约。
避险型又称为多头套保策略,即信托理财账户持有的股票头寸基本为融券仓位,因防止出现股票上涨带来的损失,可以在二级市场采取买入套期保值策略,即如股票下跌股指期货确有损失,但融券仓位的盈利可以弥补;如股票上涨融券仓位的损失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合约的盈利进行弥补。
2.卖出套期保值策略的运用
卖出套期保值策略在信托型理财产品的运用过程中主要为避险型,主要运用于信托理财账户中已经持有股票头寸的情形。当信托理财账户已经持有大量股票且由于即将参与分红等原因必须持有时,为预期股票可能下跌而采取的卖出套期保值策略。还有一种情况,当信托理财账户持有的股票组合需要调整或因达到投资目标需要卖出时,因担心在二级市场出售可能引发股票下跌而采取的卖出套期保值的策略。
(三)关于套利操作的交易方式
套利是指利用市场上两个相同或相关资产暂时出现的不合理价格关系,同时进行的方向相反的买卖交易。信托理财中的股指期货套利系指针对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之间、股指期货不同合约之间的不合理价格关系进行套利的交易行为。股指期货的套利操作属于低风险业务品种,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信托理财账户管理中将是管理人经常实施的手段之一。
理论上,股指期货套利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阿尔法套利、跨产品套利、跨市套利等。其中,期现套利是指当期货市场的某种期货合约与现货市场上在价格上出现差距,从而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距,低买高卖而获利。在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中,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通常会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关联。但是,有时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会产生偏离,当这种偏离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就会产生套利机会。跨期套利是指当不同交割月的同一股指期货合约间价差偏离均衡位置时进行的套利交易,分为多头跨期、空头跨期、蝶式跨期三种。阿尔法套利是指运用股指期货与具有阿尔法值的证券产品之间进行反向对冲套利,也就是做多具有阿尔法值的证券产品,做空指数期货,实现回避系统性风险下的超越市场指数的阿尔法收益。使用该种套利方法的关键是要选择好有一定折价率或具有超额收益阿尔法的证券产品。关于跨产品套利和跨市套利则由于我国目前股指期货品种单一以及无法实现同一种期货合约的跨所交易而无法开展。在信托型理财产品的套利操作中,比较常见的是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
二、 股指期货在信托型理财产品运用中的风险防范
股指期货本身就是股票市场的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但传导迅速以及高杠杆的特性又导致对其使用不当可能引致新的风险发生。其实,股指期货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在各种理财产品的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信托产品的属性以及产品设计的特点又使得股指期货的部分风险在信托理财产品的运用中格外突出,因为现行法律法规对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勤勉尽责以及审慎管理的受托人义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股指期货产品特殊的交易规则、严格的止损机制、特殊的现金流管理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体系等均对“勤勉尽责、审慎管理”的受托人义务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理论上而言,股指期货存在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等诸多风险,这些风险系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的分类,本文以下部分将主要从观念体系的构建上就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产品运用中的风险防范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制度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防范股指期货在信托理财产品运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注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原则的差异化运用,制定更高的准入门槛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金融企业在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投资服务时,要依据“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的原则,全面了解并衡量客户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通过该制度的运用使认购金融产品的投资者知晓该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如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产品的风险,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收益。相反,如果运用失当,可能给客户的信托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各国均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有金融衍生品特征的金融产品里更加强调该原则的严格适用。纵览各国关于合格投资者的定义,一般以资产量、投资经验、对产品的认知等作为区分合格投资者和非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我国香港证监会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和非专业投资者,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要求金融机构应采取一切合理步骤,确立每位客户的真实身分、财务状况、投资经验和投资目标等。在建议或招揽客户时,应确保所做出的建议和招揽行为适合该客户,并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合理的。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时,应确保其客户已明白该产品的性质和风险,并有足够的净资产来承担因买卖该产品而可能招致的风险和损失;对于专业投资者,中介人可以放宽或豁免遵守相关规定。同时,香港证监会强调对于专业投资者中介人不仅要确定其属于高资产净值投资者,而且需确定其具备额外的投资经验及知识储备,方可豁免遵守相关责任。我国股指期货相关主管部门也已初步制定了有关“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相关制度体系。
对于信托理财产品而言,信托公司作为专业金融机构,不仅资产规模庞大,而且具备专业的投资经验,无疑是符合合格投资者的定义的。现在问题是信托理财产品本身属于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对于认购嵌入股指期货概念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是否需要特殊的门槛?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认购普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者需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该标准主要依据投资者的资产量、认购金额或收入等因素确定。考虑到交易规则的特殊性以及更高的风险特性等因素,笔者认为应当提高股指期货概念嵌入型信托理财产品投资者的“门槛”,在普通信托理财产品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基础上,不仅需要提高股指期货概念嵌入型投资者的资产量标准,而且要强调投资者对该类信托理财产品的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二)注重资产构建组合与股指期货之间的相关性
股指期货概念在信托理财产品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套期保值和套利,无论采取套保策略还是套利策略,均要求资产运用所构建的现货组合与股指期货之间具有相关性,方能达到目的。因此,在信托资金构建现货组合的过程中务必关注现货资产与期货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否则套期保值和套利的策略将无法成功。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品中仅限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最为简单也最为直接的现货标的资产应为沪深300指数,但是,完全按照沪深300指数对应的样本股构建信托资产池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相关性较高的现货资产组合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替代性资产为按照沪深300指数复制的指数型基金(如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等)以及将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组合起来后产生的相关度很高的ETF等。同时,使用上述标的资产取代样本股,不仅成本低,而且速度快。当然,随着我国股指期货品种的扩大,相应的构建现货组合的方法将会不断增多。
(三)对专业信托公司的诚信义务和勤勉责任的要求更高
信托的本意即含有很高的诚信义务的要求,这种对受托人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义务要求适用于所有的信托理财计划。但是股指期货本身交易规则的特殊性以及产品的高风险性又使得股指期货嵌入型的信托理财计划对受托人的注意义务以及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托公司在运用股指期货策略时,应体现出专业素养,具体运用能够体现出专业投资者应具备的正常理念和思维逻辑,避免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因为特立独行、非常规的思维模式一旦给信托资产造成较大损失,很容易发生纠纷。委托人会质疑这种靠博取小概率事件企图获取巨大收益的非常规操作方式能否体现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职业操守和道义责任。在纠纷处理的过程中,法官往往也会将受托人的行为与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行为标准对比,如果法官认为受托人的行为不符合专业投资者通常的行为和思维,将很有可能要求受托人承担一定的责任,除非受托人能够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就该类行为的风险向委托人进行了充分的披露和揭示,且得到了委托人的认可。以套期保值为例,在决定是否进行套保时,首先判断现货资产与期货资产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其次判断是否属于系统性风险,如果均得到肯定的答案,则使用套期保值策略。在选择期货合约时,首先考虑选择月份相同或相近的合约,因为在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基差趋于零。期限相差太远,则可能达不到套保的目的。在确定套期保值比率和效率方面,则需要精确的计算。此外,现金流管理在股指期货嵌入型信托理财计划中将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股指期货采取每日结算制度,受托人需要对信托计划的现金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在对信托理财资金进行组合运用时,要预留一定的资金准备补仓,以防被强行平仓。
(四)摒弃套期保值以及套利无风险的思想误区,强化该两类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套期保值和套利属于无风险业务,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没有任何一种金融产品属于无风险产品,金融总是与风险相伴的,而且套期保值和套利的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不过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受托人在制定套期保值和套利策略时,必须综合考量各种风险因素,审慎操作、做好预案,方能使套期保值和套利业务真正成为信托理财计划的低风险业务。在套期保值业务中,需要关注以下风险:
1.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股票现货指数价格与最近月份指数期货价格之价差。理论上,基差具有收敛性,即随着到期日的临近,现货指数与股指期货价格趋于一致。从保值的效果上看,在期货合约的选择上应坚持月份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即选择期货合约的交割时间与未来买卖现货组合的时间相同或相近。但依此原则选择的合约往往是远期合约,远期合约交易较为清淡,近期合约交易较为活跃,保值需求者将不得不选择近期合约,并由此产生基差风险。如果基差朝着有利方向变化,则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而且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盈利;反之,不仅会影响套保效果,甚至还会蒙受损失。目前来看,控制基差风险的方法首先是选择期货合约的到期日与现货交易日最近的合约作为套期保值的合约;其次是根据基差的变化动态调整套期保值比率。如日后国内也仿照境外交易所推出基差期货,还可以通过基差期货交易进行避险。
2.交叉保值风险:该风险主要出现于拟保值的资产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走势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中。尤其是当现货组合中个股配置所导致的非系统性风险因无法与股指期货合约之间进行对冲,更易降低套期保值操作的效果。因此,应避免选择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β值过高或过低的个股,综合β值的时变性构建科学的套期保值比率。
3.现金流管理风险:由于信托公司的跨业配置资产的优势,信托理财产品中往往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实业股权投资等。如果涉及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操作,必须加强对整个信托理财计划现金流的管理,信托理财计划中必须预留部分现金或保留部分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以防因无现金补仓而被强行平仓。
4.流动性风险:通常情况下,远期合约成交清淡,近期合约成交相对活跃。如果选择交易清淡的远期合约,可能会出现无法成交的问题,产生流动性风险。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成交量大的近期合约。另外,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因股指期货涨停或跌停或暂停交易等情形而出现流动性风险。
5.转仓风险:基于流动性考虑,应优先选择成交活跃的近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当套期保值的到期日在期货合约交割日之后时,就需要在到期前将当月的期货合约转仓至下一个月,期货合约价格的不同可能会产生转仓价差损失,同时交易成本也会增加。因此,为防范该风险,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基差区间分批进行展期;其次是密切关注近远期升贴水结构的变化,尽量在距离持仓合约到期仍有一段时间且下一个近月合约已有流动性的时候进行展期。
上述部分风险同样存在套利业务中,如套利所需构建的股票现货组合无法完全复制沪深300股指期货,个股产生的非系统性风险始终存在,跟踪误差的存在是难免的,因此在尽可能提高相关性的同时,需动态调整现货组合,以减少跟踪误差率。再如强制减仓风险,即当股指期货连续出现极端行情时,为稳定市场或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即对处于获利状况的持仓以及亏损达到一定程度的平仓报单进行强制减仓,从而影响套利计划的实现。此外,现金流管理、流动性风险等因素也都客观存在。
三、结语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托公司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信托公司在引入股指期货的过程中需要经验的积累、人才的储备以及系统的完善,这是一个不可跨越的过程;其次,股指期货合约品种单一、信托证券账户开立受限等客观因素也制约着这一业务的快速发展;最后,虽然该指引较之证券投资基金在参与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突破,但是对买卖股指期货合约头寸的限制仍趋于严格,可能导致部分对冲策略无法充分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托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的深度。尽管如此,指引的出台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定位的支持和鼓励,丰富了信托理财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了风险管理效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篇2
关键词:微智理财 财富管理模式 信托产品创新
1、财富管理模式的内容
将信托公司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特性充分发挥,通过品种多样的信托产品连同他金融产品为高净值人士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理财服务,配套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保存、创造财富,力求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财富管理模式在瑞士已经有百年历史,最初是以财富保管为主,现在已经演变成为私人资产的管理和财富增值。产品及服务都要针对个人设计具备特色,满足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机构创造丰富利润。把财富管理作为提高盈利进而带给股东高额回报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
2、微智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wj理财公司在设计信托产品,需要充分考虑产品安全性的问题,针对于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一般仅采用资产抵(质)押、第三者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信托产品创新包含了整个产品流程的各个方面,因此创新风险极大。另外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的投资领域宽泛,财富管理模式下的信托产品创新风险广泛、管理困难,另外信托财产和投资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2.2、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收益性存在的问题
在收益率方面, wj理财公司不允许向客户承诺保底收益。但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预期收益率,以此高收益作为信托产品的特征,与其他同类产品竞争,来吸引客户。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属于新兴行业,其信用等级跟一般商业银行不具备可比性,信托产品安全性也远远低于储蓄存款、国债和人民币理财计划,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大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国债和人民币理财计划的收益率,一般也高于同期企业债的收益率。其差额,其实可以看做是风险溢价报酬。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和期限相结合,充分体现投资者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但缺乏灵活性,只能在期限比较长的信托产品中使用,再有一些信托公司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自主管理能力,信托产品的主要构成是“通道型”、“平台型”、银信业务合作产品,产品报酬都偏低,信托公司本身是专业理财机构,但不能提供高业务收益率的创新产品。财富管理模式的信托产品创新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2.3、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期限存在的问题
信托产品期限较短,期限一般是1-2年,但信托产品期限单一就难以形成长期盈利模式,其中长期的作用发挥受阻。按照信托资金使用的时间设计的信托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及弹性期限。现有财富管理模式下信托产品固定期限相对清晰,合同解释比较规范,可一旦发生发生提前或者延迟结束的情况,受托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处理,此种模式适用于信托资金使用期限、资金运用模式固定,交易结构简单的项目,运作期限明确的信托产品。
2.4、WJ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流动性存在的问题
信托产品由于没有设定特定的市场流通交易,对投资者而言产品到期后才能兑现,产品流动性较差。在此约束之下,信托投资公司仍然通过多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得到增强。现有信托受益权质押借款设计,即委托人在信托期间申请贷款,贷款额度根据信托项目的使用情况和信托合同具体投资方向,申请到一定折扣比例的银行贷款。
3、微智理财公司信托产品创新途径
3.1、采用现金流管理策略
财富管理模式下的信托产品有其自身特点,在这种特点下进行信托产品的结构设计,在整个项目存续期间,组合投资项目要汇总管理,这种合并管理对现金流合并管理,这个信托计划下的各个项目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的随时调整,随时测试和监控,以使得压力测试和现金流量时点各方面指标符合管理要求,信托收益以及分配情况也要集中管理,整个信托计划所需现金流,要在选择项目、现金流向比例和资金投入期限安排时进行妥善管理和匹配,以满足整个项目运行期间不同时期的要求。
3.2、制定信托产品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
财富管理模式下的信托产品创新,基金化产品占据较大比重,发挥这一大比重产品的优势的同时,风险管控尤为重要。信托公司的投资理念应当积极主动,制定基金类产品优势的投资策略,当此类项目投资于多个目标项目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行业市场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分,任何一个行业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同时每个行业有自己相互支持的上中下游产业,如何将这些产业链接,不同时期进行匹配,从而达到交叉配置,使整体风险均衡管理,让组合投资的效应最大化。
3.3、采用风险控制技术手段管理
项目运行过程中,运用关于风险技术的相关指标、整体项目压力测试以及项目运行中情景分析对项目风险实施即时的动态检测和分析,对具体投资项目合并起来进行整体性分析和评估,整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收到平衡风险溢价的影响,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项目风险收益均衡指标作为重要指标来考核。
3.4、实行信托单位净值管理
财富管理模式下的基金化信托产品创新实行“信托单位净值管理”,并以其作为整体信托项目运作情况的衡量标准从而依据此标准为根据制定信托决策,一般要根据该类项目现金流动情况的频率以及到期日、聚集性、概率分布等情况,对信托产品进行估值,估值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和指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司理财 信托理财
一、关于公司理财的基本理论
1.公司理财的含义公司理财又称企业理财。 从广义的角度讲,企业理财就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狭义地讲,企业理财是要最大效能地利用闲置资金,提升资金的总体收益率。
2.公司理财的特点
1).开放性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主导,金融市场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场所和联结企业资金供求双方的纽带,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影响。金融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的开放性。
2).动态性
企业理财是以资金为对象,而资金的流动就是一个企业财务运营的过程,是一个企业血液循环的形象比喻。所以说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理财活动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
3).综合性
企业理财围绕资金流动展开。资金流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综合表现,具有很大的综合性。掌握了资金流动规律,便掌握了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运作模式,综合性是理财的重要特征。
3.公司理财基本指导原则
公司理财有很强的知识性,其基本的指导原则为:
1).环境适应原则2).整体优化原则3).盈利与风险对应原则
二、信托理财的含义
信托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托主要为商事信托。商事信托是十九世纪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产生的,又称营业信托、商业信托。商事信托发展初期,采用信托形式,投资人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投资人是受益人,受托人按比例抽取报酬。这种信托的根本特征是以商业团体的形式来运作,将信托原理运用于企业所组成的一种美国式的特殊的企业形态,并以此从事信托投资业务。商事信托与一般的公司、合伙企业在经济形势上没有明显不同,但是从法律角度看,他的商业经营形态是利用了信托原理来进行模式的构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企业,期特点如下:1.资金独立性 信托的概念结构是将受益人视为信托财产的真正所有人,即作为受益的或衡平法上所有权的所有人,而作为信托财产收益的所有人而存在,这要归结于信托制度的“破产隔离”功能。所谓“破产隔离”,是指在委托人或受托人不能支付或破产时,受益人仍然能够就信托财产保持其受益,可以对抗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普通债权人。
2.收益权的灵活性 在合法信托的前提下,信托的条款可以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同意的、能够产生委托人意图上的利益的任何条款。比如,在安排内部控制事务方面、安排保护债权人与受托人的交易、创设受益人的自由裁量、安排本金和对收益的分配上,信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三、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的比较 信托是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有能力的第三方代为管理投资的形式进行盈利,公司是一个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信托制度中,这种交付行为是信托财产的转移,因此而获得的收益权利称为受益权;公司制度中,资金或财产的交付称为投资或股份认购,因此而获得的收益权利称为股权。虽然在这两种制度中,对各种行为和收益的权利称谓不同,但就制度本身而言,实际上都是转移财产并获得收益的财产管理方式,因此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信托与公司理财目标的分析
无论是信托模式还是公司模式,经营的主题都是资金的流动管理,财务理论的研究是分析的基础。有了明确的理财目标,才能确定资金的管理者的任务和职责,才能评价理财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好坏。
企业追求自身价值的增加,信托追求受益人价值的增长,因此在理财目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公司价值是指公司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由此任何一个公司财务决策的做出,在理论上讲,都只能是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的结果,因此如何解决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就成为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课题。与商事信托比较,公司对待风险的态度更加激进,公司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更加大胆进取,而商事信托所要求的谨慎管理削弱了商事信托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因此虽然在商事信托下的决策同样涉及到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但商事信托的较低风险交易的要求,使商事信托不能执着于追求受益人财富的最大化,而只能追求稳妥地实现信托财产的安全和受益人收益的稳定增长。
(二)商事信托理财内容与公司理财内容的比较
信托公司从受托人角度来看,主要是获得信托报酬。现在一般有固定和信托收益率联系起来浮动的设计。一般单一信托信托报酬比较低,为0.3%左右。从投资人角度来看,按照监管规定,信托公司不能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也不能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但我们一般的信托产品都有一个最低收益率。从当时的产品看,现在都是采取基金或者期限阶梯型浮动收益率的设计。信托获得了营运的资金,如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因此信托理财的重心是对投资的管理,一般不涉及到资金筹集问题的决策,从这一点上来说,信托理财与投资学有更多的内容交叉,但信托理财将扩展投资学的外延,即除包括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外,还包括实物资产投资的管理内容。另外,对于信托收益的分配一般是由信托契约来规定较详细的收益分配计划,因此与公司理财相比,收益分配决策就不再成为重要的商事信托的理财内容。通过比较公司理财与信托理财,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信托理财,也是客观、深入发展信托理财理论和公司理财理论,完整理解企业理财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尽管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在组织架构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点便是商事信托与公司投资竞争的优势。目前在我国公司理财一直是受到重视的一种理财模式,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必须增加信托理财的研究来配合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视角转向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研究,研究商事信托的财务理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具有深刻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什么是信托理财
简单的说,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什么是信托理财?信托理财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产品根据信托投资收益的确定程度划分为固定收益类信托、浮动收益类信托、固定+浮动收益类信托。根据委托人的数量划分,分为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单一资金信托,是信托公司接受单个委托人的资金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由信托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单独管理和运用货币资金的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资金信托业务活动。除人数外,单一信托的和集合信托的最大区别是委托人的地位。集合信托是典型的信托公司设计创制的产品,信托公司起着主导作用,而单一信托的资金运用方式和对象等在许多情况下都更多地体现了委托人的意愿。
信托理财产品销售渠道
目前市场可以销售信托产品的主要渠道为:银行、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
实物商品的终端销售价和实际成本相差很大,各级批发销售商等要从中“抽水”,但信托产品作为不同于实体商品的一种金融产品,中间环节的多少并不意味着费用增加。以一款普通房地产信托产品为例,若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为20%,给予投资者收益一般在10%至12%,其中9%左右的空间作为信托报酬和渠道费用。同一款产品,通过任何一个渠道,给予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都是一样的,只存在对“9%”进行分成多寡的区别。因此在信托公司买信托产品,客户的收益率并非会比在银行买信托理财产品高多少,而且还需要挑选信托公司。目前中国的信托公司有68家,分为A类和B类,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筛选信托公司及信托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且应具备较专业的能力。因此,在信托公司买信托产品,客户的收益率可能比在银行购买信托产品略高,比较适合时间充裕的专业投资者。
第三方理财机构正逐渐成为信托代销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第三方理财机构能够代销几乎所有信托公司的产品,产品选择面较广,而且一般第三方理财机构会非常重视客户的二次销售,所以理论上,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站在比较中立的角度帮客户选择合适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三方公司专业度不是很强,销售人员为了个人收入会以信托的名义推荐一些有些合伙项目,而且标榜收益更高,这是比较有风险的,识别产品是有限合伙还是信托产品,只要看产品名称里有没有信托字样即可。
相比第三方理财机构,信托公司更看重银行的渠道,银行仍然是信托销售的最主要渠道。目前信托业8万多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中,多数是与银行签订的单一信托。银行在与信托公司签订单一信托合同之后,再将信托拆分,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出售给银行理财客户。这就是银信合作产品的最终归宿。银行所获取的信托项目原则上是优于第三方理财公司,同时,银行对信托产品的风控要求更严,相对风险较小,但在信托产品收益率方面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目前,大多银行审批信托产品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原因在于多层审批制。银行对于信托项目的第一还款来源、质押\抵押物、担保措施等要求更严。另外,银行渠道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的品牌价值,银行最看重的是品牌价值,最担心的声誉风险。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银行更愿意用资金来挽回声誉风险。
信托理财产品
与其他理财产品有何不同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信托理财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的不同。
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为什么可能高于其他理财产品?
首先,与银行的无风险存款利率及国债相比,信托产品收益率不受限制。融资类信托计划在发放贷款时,无需参照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上下浮动限制,可以在不高于基准利率4倍的范围内灵活设定利率水平,这意味着信托产品收益更接近真实市场利率水平。
其次,信托公司作为境内唯一可以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领域进行投资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贷款、股权、权益、购买债券等进行投资运作,其中一些投资市场是普通投资者不能进入的。跨市场套利机会的存在也是信托重要的高收益来源。
信托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
相信无论何种投资,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风险问题。信托根据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抵押、质押、担保和结构化设计等 。有的产品只采用一种风控措施,有的产品同时采用多种风控措施。
抵押或质押:融资方将其动产或不动产(房产、股权等)抵押或质押给信托公司,若融资方无法按期支付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收益,信托公司可以拍卖抵押或质押物,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担保:对于没有抵押(或质押)或者抵押率比较高的,信托公司往往会要求融资方对信托财产提供相应的担保。比如,担保公司担保、第三方担保(融资方的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公司法人无限连带担保等;
结构化设计:所谓结构化设计就是将信托收益权进行分层配置,购买优先级的投资者享有优先收益权,购买次级和劣后级的投资者享有劣后收益权。在固定收益类信托理财产品中,劣后级投资一般由融资方投资,信托期满后,投资收益在优先保证优先级受益人本金、预期收益及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全部归劣后级受益人;若出现投资风险,也先由劣后级投资者承担。以房地产信托为例:房地产信托贷款,风险控制措施一般为土地或现房抵押,保证担保;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一般为信托持股,股权质押,派驻人员,监控资金,回购安排等。
信托理财产品的选择
挑选信托要看清以下四点:
第一,要选择信誉好的信托公司的产品。投资者要认真考量信托公司的诚信度、资金实力、资产状况、历史业绩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从而决定某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是否值得购买。现在信托公司,有央企系、银行系、地方政府系、上市公司系等等,大型央企控股的“中”字号信托公司由于股东背景实力强,所以相对稳妥一些。同时,各家信托公司风格不一样,有的比较激进,擅长房地产项目,有的则倾向于票据等稳妥项目,理财风格有所不同,业内经常一些信托公司的评级排行,可以作为参考。
第二,要预估信托产品的盈利前景。目前市场上的信托产品大多已在事先确定了信托资金的投向,因此投资者可以透过信托资金所投资项目的行业、现金流的稳定程度、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状况等因素对项目的成功率加以预测,进而预估信托产品的盈利前景。
篇5
摘要:本文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规范,从法律规范、发展困境和市场监管三个层次,分析当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在一些乱象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法律和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发展理念、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育、合规文化建设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 发展困境 金融监管
我国个人银行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简单到复杂,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年发行理财产品近千只,余额约4.6万亿元。然而,随着个人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理财产品成为部分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工具,并存在客户投诉不断增加,各类纠纷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的现象。这也使得监管部门在严格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理财市场发展的平衡上,处于两难境地。
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监管规范情况
(一)理财市场发展早期的初步规范
2004年以前,我国有11家中资银行和数家外资银行从事个人外汇理财业务,2004年9月,6家中资银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为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为了呵护初生的市场,2005年9月,中国银监会以“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和完善并举”为指导思想,制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指引》),初步界定了银行理财服务的范畴,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对其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进行了初步规范。
(二)金融危机前后对理财产品的相关监管规范
2006-2007年,中国银监会先后下发《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等数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密集出台,肇因正值国际金融市场泡沫顶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基金等蓬勃发展,而表面繁荣之下难掩危机,主管部门因此接连发令,规范商业银行行为。
同年,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取消了原《暂行办法》中对商业银行发行保证收益性质的理财产品需要向中国银监会申请批准的相关规定,改为实行报告制。对《暂行办法》中要求最迟在发售理财产品前10日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改为在发售理财产品后5日内将相关资料报送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qdii基金、代客境外理财等铩羽而归,中国银监会接连下发多份针对理财产品业务的通知,分别从产品设计、客户评估、信息披露、风险揭示、销售合规等多方面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管规范。
2009年,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别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报告管理和投资范围作出进一步规范和限制。
(三)近年监管规范情况变化
2010年开始,随着银信合作的全面加速,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利用相关规定匮乏,部分业务处于监管范围模糊的灰色地带,在发行部分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借道信托绕开信贷规模控制,将表内风险转至表外,美化业务报表和监管指标,导致银信合作风险聚集。为规范银信合作市场,中国银监会自2009年末至2011年先后下发一系列的规范通知1,对银信合作业务转表等进行监管和规范,挤压“影子信贷”,控制银信合作相关业务的风险。
2012年,针对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客户投诉直线上升的现实,中国银监会适时颁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管理办法》),从各个环节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活动进行规范。近期,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规范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运作,中国银监会再次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健发展。
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规范的特征
(一)注重市场培育,并根据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
从对理财产品的规范和监管的回顾中可以看出,监管者采取的是“跟随”策略,谨慎观察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实际,并以“管风险”为原则,根据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相关规范。比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准入应当采用何种方式,就分别经历了批准制、事后报告制、事前与事后报告相结合制。又如,中国银监会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别密集出台相关规定,分别对境外代客理财业务和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进行规范。
(二)相关规范的法律层级较低,集中在部门规范性文件。
从法律层级来看,目前直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诸多文件中,仅有《暂行办法》和《销售管理办法》为部门规章,其余均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其优势在于灵活性,但整体法律层级相对较低。
部门规范性文件系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在自身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规范,其制定和流程相对较短。中国银监会因此得以根据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和监管实际,及时甄别和预判风险并制定相关规范,维护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部门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相对较低,从立法效力角度而言处于弱势。从法律的角度看后果有二:一是法律层级较低导致规范力度较弱;二是一旦发生法律冲突的情形,层级较低的法律规定在适用性上劣后于层级较高的规定。
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面临的几大困境
应当看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在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上,正面临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信托公司信托计划等多重夹击,而商业银行理财市场自身,则面对着客户投诉不断上升,产品设计和收益形式日趋保守化的现实。从深层来看,当前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现状及其面临的三个困境密切相关。
(一)法律困境
目前,在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各项规定中,并未对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暂行办法》仅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从业务形态上进行了界定。因而学界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委托理财的一种方式,其法律关系是否在实际上属于一种信托行为。
1.支持“信托论”的主要理由
第一,《风险管理指引》指明“商业银行应当将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分开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调整客
户资产方面的授权。对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户资产,应交由第三方托管”。上述规定与法律界定信托关系的核心之一——信托财产独立相一致。
第二,“信托论”的支持者认为,凡是在形式上符合《信托法》中“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就是信托行为,换言之,只要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形成委托契约关系,该委托理财业务即属信托行为。由此,商业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均可以被视为具有“基于信托原理所形成的信托法律关系”。
2.对理财产品法律界定的另一种观点
上述将理财产品归于信托关系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多样化的现实,实际上,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理财产品非此即彼地归类于信托或委托关系。因而目前还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从具体的商业行为出发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关系,主要观点如下:
《暂行办法》按是否存在资产管理行为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业务和综合理财业务。理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可见,理财顾问业务更多的是提供建议和咨询,并不涉及客户资产的管理运营,类似于咨询服务法律关系。
根据《暂行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所以,在综合理财服务中,因涉及银行对客户资产的管理运营,应根据具体不同的运营方式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区分,进而判断法律关系。
《暂行办法》根据客户获取收益方式不同,将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两种。对于保证收益型产品,由于商业银行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该观点倾向将其认定为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对于保证收益理财产品超出保证收益部分的其他收益,由于商业银行和客户将按照事先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风险,该观点倾向于认定其为信托关系。还有一种近似的观点,认为商业银行和客户就本金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对收益部分由于客户有权享受正收益而不承担负收益的投资失败风险,相当于商业银行对客户收益做出担保,确保收益不为负,因而认为商业银行和客户就将收益部分形成一种担保的信托关系。套用同样的逻辑,该观点认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性质与之类似,即对于本金部分,为债权债务关系,对收益部分,为信托关系。
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中,由于商业银行系根据事先约定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而并不对客户本金的安全做出承诺,且对理财资金享有较大自主管理和处分的权限,与信托的“信托财产独立”和受托人权利类似,因而该观点认为这属于一种信托关系。
事实上,在探索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的法律关系时,都不能不考虑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实际情况,只有在此框架下进行的探索,才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助于商业银行理财合法合规地发展。
(二)发展困境
当前,利率市场化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信贷业务获取利润的空间受到挤压,而资产管理市场不断深化发展,百姓投资渠道日益增多,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相应不断减少,资产负债管理革新迫在眉睫,这些都迫使商业银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财富管理成为不少银行眼中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1.理财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而,纵观当前商业银行理财服务市场,一方面商业银行迫切期望通过理财业务发掘银行中长期新利润增长点,但另一方面又存在将理财产品工具化、滥用化的短视行为,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困境的缩影。由此,理财产品短期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理财产品沦为揽储工具,导致银行合规风险增加;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时重收益率、轻风险提示,因销售行为不合规引发客户误解导致投诉、诉讼,银行声誉风险增加;部分金融机构借理财产品绕开信贷规模限制等监管规定,将表内风险表外化,导致实质信用风险不断聚集。
2.造成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第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属性不明,限制了理财产品设计的创新。当前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理财产品成为揽储工具所致,另一方面也由于相关法律规范尚未明确,理财产品创新存在制度障碍。
第二,商业银行尚未形成从董事会层面起自上而下重视资产管理业务的理念,理财业务存在长远发展与短期套利行为的矛盾。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认识到未来财富管理将成为带动利润的新增长点,但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将其纳入战略层面的思考,而只是因为理财业务撬动资金的规模和带动利润增长的潜在可能而对该项业务有所重视。换言之,不少银行所谓的“重视”仅限于将理财产品视为获得短期收益的工具,因此,不论是条线力量投入,还是合规管理力度都相对较弱。例如,目前,除极个别银行外,几乎还没有商业银行单独设立财富或资产管理部门,不少商业银行的理财部门往往是金融市场部或资金管理部下属的二级部门,这样的设置一是导致理财专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理财产品设计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致使在行内理财业务往往沦为配合其他部门完成任务的工具,如为了发展存款,商业银行推出滚动式理财产品,或者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发售和赎回时间的选择而不是产品设计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由此已背离财富管理的初衷,成为监管套利的工具;三是不利于基层员工理解理财业务的本质,反而将其视为存款业务拓展手段,销售合规性不强,这也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投诉和诉讼激增的重要原因。
第三,公众认识存在误区,理财市场的长期培育和正确理念的形成尚待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产品一样存在投资风险。而现在不少投资者习惯于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视同毫无投资风险的银行存款,无法接受收益低于存款利率或本金受损。这一方面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风险揭示不合规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投资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认识不足,以及长期以来民众对商业银行的心理预期和消费惯性有关。
但是,必须认识到商业银行的定位有别于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稳健”依然是商业银行安身立命之本,在纠正投资人认识误区、加强销售合规性的同时,如何设计恰当的产品,既符合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要求,又适当控制风险,不背离商业银行应承担的角色,是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监管困境
首先,监管部门虽然能够按照相关法律的授权,通过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监管,但由于商业银行理财相关法律规范层级效力相对较低,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商业银行对其理财市场的发展定位尚未明确,反过来制约监管力量的发挥。如上文所述,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即以“规范与
发展并重,培育和完善并举”为理念,在提纲契领地颁布《暂行办法》后,一直采取紧密观察和跟随市场、针对具体情况“点对点”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的策略,尚未进一步制定全面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文件。事实上,监管部门无法也不应代替市场做出选择,用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市场,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意味着脆弱,监管部门如果无视现实下“猛药”,反而不利于市场平稳进化。
最后,监管部门必须平衡好培育市场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关系。虽然监管部门必须着眼于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起步培育,但不能否认的是,监管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即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这也是中国银监会所有的办法、指引、通知等文件的核心指向。如何既不影响市场发展,又能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同时做好消费者教育,普及正确的投资理念,是监管部门必须平衡好的关系。
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面临新的发展临界点,具体而言,有五大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找准法律和市场定位,探索适当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之路;二是如何将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真正嵌入商业银行业务条块,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其他传统业务的配角;三是如何聚拢专业人才,设计出符合资产管理需要和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定位的产品;四是如何自上而下地普及贯彻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资产管理条线的服务,从设计到销售各环节确保合规;五是如何做好消费者投资理念的纠正和普及,同时推动设计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机制,维护市场稳定。
(一)短期和微观层面
首先,制定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和计提风险准备的统一标准,遏制目前利用监管空白修饰报表、美化存款数字的现象,从源头上控制理财产品成为揽储工具的可能。
其次,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乱象,加强查处力度,增加违规成本,规范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秩序。培育银行建立理财销售的合规文化,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
最后,尽早建立专门的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续培训机制。参照基金等专业理财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提高银行理财业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明确市场禁入等惩罚措施,并建立固定、长期的从业人员持续培训机制,从人员管理上进行规范。
(二)中长期和宏观层面
首先,早日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完善相关立法,根据法律、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级,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规范体系。
其次,推动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加快理财产品的设计创新。目前,我国资本创新工具有限,缺乏相应的活跃市场,相关政策和规范处于缺失状态,应当自上而下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和相应工具的完整性,促进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财富管理手段的进一步丰富。
再次,引导商业银行真正理解和贯彻资产和财富管理理念。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银行理财产品定位,而非仅仅将理财产品作为传统业务的替代工具。推动商业银行梳理和调整业务条线设置,合理分配专业人力资源,推出符合银行定位的产品,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拓宽百姓投资渠道。
最后,建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持续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监管部门应承担公众教育义务,帮助投资人客观认识风险,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研究建立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机制,保护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国际部
责任编辑:刘颖 廖雯雯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05]2 号)
[2]胡云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上海金融.2006,(9):24.
[3]朱永利.我国商业银行法律性质探讨[j].武汉金融.2012,(3):48-50.
[4]朱小川.论加强金融理财产品监管的制度建设[j].南方金融, 2011, (3).
篇6
对于为客户理财规划首先要了解客户,例如客户的用于理财的资金额度、活期定期存款额度、理清客户的理财目标(知道客户想要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理财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量化的目标,需要具体的金额和时间)、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做不考虑任何客观情况的风险偏好的假设,例如,有的客户因为自己偏好于风险较大的投资工具,把钱全部都放在股市里,而没有考虑到他有父母、子女,没有考虑到家庭责任,这个时候他的风险偏好偏离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客户需要填写相关资料,然后理财师通过个人客户营销管理系统,判定客户所属投资种类,从而为客户制定相应理财方案。
目前工商行正努力开发财富客户。工行财富管理服务面向个人金融资产达100万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的人群,实现了签约、个人风险评估、财富规划、资产管理、投资组合执行情况报告等系列服务,首先,通过财务分析和风险测评,财富客户可享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综合理财与保险方案,同时,客户经理可为其提供投资产品组合和专属的理财、保险产品,并借助基金专户理财、券商定向理财等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此外,财富客户还可享受贵宾通道、费率优惠、融资便利等增值服务,有跨国理财需求的财富客户,还将享受跨境账户见证开户等境内外联动金融服务。工行还在国内率先推出带有芯片和磁条的双介质高端借记卡,作为财富管理签约客户的尊享识别介质。
投资理财产品主要有:国债、基金、证券、保险、外汇买卖、黄金买卖。目前工商银行435只基金销售。选择基金要看公司规模、以及、基金经理的资历等等。
篇7
近两年,与信托产品的发行热潮同时出现的,是第三方理财公司热潮,这也让不少人误以为,“第三方理财公司主要靠卖信托产品为生”。虽然按照监管机构的规定,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只能推介合格投资者,然而,“目前他们中大都在灰色地带中游离。”相关人士直言,这已经成了业界公开的“秘密”。
作为渠道,为不少信托公司的推荐客户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第三方,在为信托公司贴上“热脸”时,并不一定获得相应的热情。无论是在获取产品以及市场占有,都要受到信托公司的“掣肘”。
还只占很小的份额
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同的是,第三方理财公司在信托产品的发售比例上还比较小。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信托资产规模是4.8万亿元,其中新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数量为3768个,规模达到6839.74亿元。而在这个“大蛋糕”中,切分给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却只是小小的一块。
以诺亚财富为例,其2011年信托产品达到250亿元的规模,如果以诺亚财富在第三方理财市场20%的占比来算,一千多亿元 可以认为是当前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而这样的“第三方”规模,也仅仅是整个市场新增集合信托产品规模的10~20%之间。
另外一方面,信托产品却以较大的份额占据了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产品库。据《投资有道》杂志社做的一份第三方理财公司的调查统计显示,信托产品在第三方理财公司中的占比大约是在60~80%之间。产品量巨大的诺亚财富,其信托产品占的比例也达到了48%。在一些小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中,占比更是巨大。
这种需求不对等的现象, 以去年为例,社会资金的偏紧,让部分信托公司的相当部分业务都来自于银行,银行通过信托公司设计产品构架,并通过银行自身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有不完全的统计显示,这些合作的规模占了70%左右,然而由于不是主动管理型产品,既让信托公司受制而没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也让第三方理财公司无缝隙可插足。
两类信托模式为主流
“去年将近6900亿的新增集合信托产品规模中,业内人士估计,其中的70%是与银行合作,只有不到30%的产品,信托公司才能决定选择是靠建立自销渠道或者通过第三方理财公司去寻找客户。”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朱俊杰表示。
据他介绍,信托产品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融资类的,往往是一个项目公司有融资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信托类的产品就是针对某一个项目给项目公司提供一个的短期的融资,或者是以贷款的形式或者是以融资的形式,期限一般都是在一年、两年之间,回报要看项目。当然按法规规定,信托合同上都会有这么一句:“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而且对于收益率,使用的都是“预期收益率”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近年来100%的固定收益信托均实现了保本、保收益。所以,这一类产品也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固定收益信托”。由于收益稳定,流动性灵活,通常为第三方理财公司所青睐。这也是第三方理财公司对信托产品有所依赖的重要因素。
第二类是信托的基金化产品。基金跟单一一个特定项目的主要区别是基金类是先募集资金,它是会有一些备选的项目,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钱会投到成立之前就已经确定的项目,它的重要性会远远大于刚才的第一种类型,就像公募基金一样,告诉客户一个投资的策略而不会告诉客户会投哪一些股票,然后管理客户的钱。通常情况下,这类基金化产品期限会比较长,比如说五年,在这个五年里面管理团队会来运作这些资金,根据投资策略将资金投资到若干个项目里面去。
第三类就是股权类的投资。投资者将资金直接投资到一个项目里面去。往往这样的项目期限会比较长,因为运作一些大的项目可能会超过5年,这类产品不是一个固定收益信托,它必须按照一个市场五年之后或者三年之后实际的运作,现金流加上市场对这个项目的评估而决定一个市场价并推出。对于投资者来讲,就要知道这类产品的风险,它的收 益可能会更高,同时风险可能会更大。这类产品由于发行规模大,专业要求高,信托公司往往通过银行渠道去发行。
利益所趋难“和谐”
出于各种渊源,一些大型的信托公司与银行有着良好的关系,与银行之间项目的合作也比较默契,“在销售渠道上,维护和银行渠道的良好关系一直是信托公司的工作重心之一。”朱俊杰表示。
由于有着固定的渠道,使得一些大型的信托公司对于第三方理财公司较为强势,甚至并不和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合作。如上海国际信托也几乎不与第三方理财公司有业务往来,更有甚者,有着强大的销售体系平安信托,也从不与第三方理财公司有瓜葛。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们有的是刚刚换牌的,有的是其它机构转型过来的。无论是项目源还是资金源都无法建立直销渠道,这些信托公司自然而然就选择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进行合作。
虽然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但是诸多问题也“突显”。业内人士反映,相当多的小型信托公司找到第三方理财公司销售产品时,照理说信托公司是需要安排相应人员去见证客户和说明风险,但是目前这块工作已经缺位。这些工作如果指望第三方理财公司来完成,“这既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也不会去这样做。”
同时,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信托公司的项目和客户都在第三方理财这里,信托公司想要客户的真实资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项目出问题,需要信托公司去做风险揭示和刚性兑付显得很困难。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项目的进展如果发生了变动,“后续服务显然也无法跟上。”朱俊杰表示,这是埋藏期间的定时炸弹,最终损害的只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指引也是相违背的。
这种让人又爱又恨合作模式,也让信托公司与第三方理财公司共同找寻未来发展之路。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朱俊杰表示,“不管标的是地产矿产还是另类投资,在过去几年有相当部分是融资类的项目,相当于信托贷款,今后信托公司会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篇8
坐在王忠民先生对面,他温文儒雅的外表给人感觉异常谦和,随同他一起落座的是中诚信托首席经济学家许均华博士。我知道下面的谈话将是一堂丰富的专业课,内容会包括他多年的经验与感触。
话说信托理财
目前,在国内专家理财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诚的客户中至少有50%是慕名而来的。普通老百姓在尝试与教训之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判断能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理财必定是由专家来提供服务的,同时理财也会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很多层次。
针对高端客户的信托公司,为专家理财趋势越来越凸显,从1995年开始至今,13年的研究与沉淀,王忠民先生对国内理财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看得异常清晰。目前国内市场刚刚兴起,一些富有的高端客户,基本靠自己投资、理财,而不是委托机构,因此,现在这个市场正在培育过程中。
按照信托法规,只要信托公司尽到信托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把信托计划的交易结构、风险所在、风险管控措施、责任所在等都说明之后,得到客户认可即可。在市场发生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只要信托公司切实履行了受托人的应有责任和义务,从法律关系来说,即便资产缩水,投资损失也应由投资人自己承担,信托公司没有赔偿责任。
但国内金融理财市场还远没有这样成熟,到期兑现信托本金和预期收益是信托公司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挑战。如果因市场变化造成到期理财资产缩水,客户通常不愿接受亏损的事实。还有,即使到期资产收益很好,但不能及时变现的话,客户往往也不能接受。因此,为了维护生存,信托公司想尽千方百计,也要保证投资人的预期利益。中诚信托很幸运,不需要为投资人买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单信托业务到期不能兑现本金和收益的。
一个正在培育中的理财市场,游戏规则却令人尴尬。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同业相比,信托行业的弱势地位极为明显:既不允许做广告,也不允许设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只能靠慢慢积累,靠老客户口口相传。弄砸一个项目,客户就不会再回头。为了生存,信托公司的风控系统做得异常严密。在中诚信托,一个新产品的推出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为风险控制部门的把关异常严谨,并最终由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敲定。也许这就是我们近年来所看到的,在理财市场上,信托产品在具有高收益的同时,也非常安全的原因。
王忠民先生告诉我们,能够按照信托原理来做业务的不止信托公司一家,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也都是依据信托原理开展的,比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母法就是信托法。我们注意到,去年以来,一些低端客户也通过银行理财进入到信托领域。银行把低端客户的钱集中到一起,由银行来投资信托。王忠民先生告诉我们,其实现在很多人和机构都在做信托,只是它们都不叫信托,也没有统一的政府监管。
看来,信托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理财工具。
信托业的空间
中诚信托是第一批获得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的机构,2006年年底,中诚信托管理的年金曾经占了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不过,中诚信托对于企业年金业务的尝试浅尝辄止。
因为,王忠民先生看来,国家政策并不支持信托公司管理年金,而近两年来在这块业务领域,保险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做了4年之后,中诚信托毅然将年金业务转让给了中国入寿的养老金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长期以来,王忠民先生一直热衷于对各个国家在信托信托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研究。最近王忠民先生再次去日本考察“企业年金信托”。他发现,日本住友信托银行29万亿日元的资产中,有26万亿是企业年金。日本对信托的广泛利用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日本的商业银行是不支付存款利息,甚至存款者还要付给银行一定的资金保管费用,且日本的银行不能提供长期贷款,而信托则是解决经济发展中长期资本需求问题的重要模式。
王忠民先生对我们说,信托是一种法律关系,各个国家都把它应用到了金融领域或理财领域,但是不同国家使用信托原理解决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譬如,日本利用信托是解决长期信贷和养老金管理。英国是信托的发祥地,英国人主做遗产托管业务。加拿大、美国的金融机构中则主要用信托解决客户的财产避税问题,它们虽然也为客户赚钱,但业务重点则是为客户在全球科学配置资产、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
王忠民先生介绍,信托制度中的风险隔离功能是信托中最具奥妙的东西,它把委托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受益人的风险全都隔离开来,并受法律保护。比如养老金的管理,其中有很多风险都是由市场变化造成的,而不是由受托人或投资管理人管理不善引起的,除非有关当事人失职,法律才要求其赔偿。这是大家最看重的东西。
国内对信托的运用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民政部收到了大量捐款,这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管理,却还是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在国外,这样的善款会直接交给信托公司,申请设立公益信托即可。但公益信托在国内鲜为人知,所以,当中诚信托找到主管部门申请公益信托时,主管部门却不知该如何审批。
其实信托公司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王忠民先生说,大家习惯性地认为金融机构只是对金钱进行管理,实际上,还有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在房地产方面,假如我们的法规制度更加健全的话,房地产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应该也是信托公司能够做的领域。
篇9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作为一个新的金融概念逐渐被市场熟知。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结构安排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引起了业界对银行理财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探讨。易宪容曾表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按照这个诠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而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进一步认为“在中国,影子银行通常表现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的形式”,直接把银行理财产品归到影子银行体系。
以上各方的论述,实际上均认为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交易的业务都属于银子银行。我们认为,这种诠释值得商榷。如银行的保理业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不归入影子银行。故要理清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必须先有影子银行的权威定义,再分析该项业务是否符合这个定义。
定义澄清
影子银行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考利(Paul McCulley)于2007年在美联储年会上提出,是指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目前被广泛接受是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给出的定义,影子银行是“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按照这个定义,影子银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本身游离于监管之外,或者受到的监管较少。如通常所说的民间借贷,特别是面向不特定多数人群的民间集资,由于是地下运作,基本上不受监管。其二,必须可能引发监管套利或者系统性风险。这个要求实际上表明影子银行是一个动态概念,任何信用中介行为初期,规模较小,监管套利不明显,系统性风险无从谈起,在这个时段就不符合影子银行定义。随着规模的扩大,可能成为影子银行。在一个经济体中,仅存在少量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量仅有银行信贷余额的百万分之一,这些民间借贷的借贷双方均和银行无借贷关系,在此时,民间借贷就不能算为影子银行体系。
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首先它是受银监会监管的。无论是最初的产品是事前报批,还是现在产品事后报备,监管当局都清楚每一笔业务的交易对手、产品规模、风险点暴露和风险控制手段,并不存在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一说。非但如此,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或交易对手也受到监管。如债券类理财产品所投资的债券,在债券发行之时就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又如银信合作业务中,银监会会对银行理财资金所投向的单一信托进行监管。而且,部分相关资产已经在商业银行层面和交易对手层面分别纳入风险资产计算。
其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标的一般是债券、其他债权类资产。隐藏在这些标的资产背后的交易对手比较分散,没有出现同一个标的资产经过多次打包作为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出售的现象,故理财产品自身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银行进行分账管理,自身不对产品进行兜底,即便是有产品出现问题,也不会出现挤兑事件。
在理财产品和其基础资产都受到监管当局监管,又无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将其定位为影子银行显然不合理。
对影子银行的进一步诠释
从影子银行的特点来看,它们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特性要求其必须是私募产品。在目前国内金融监管体系下,公募产品必然会受到监管当局的指导。判断一个产品的私募性质,有3个标准。一是参与人数较少,一般少于200人;二是产品认购起点较高,通常为100万元或以上;三是产品不能公开推荐。银行理财产品除私人银行产品外,均不满足以上3个条件,故非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实质是公募产品,自然就不满足影子银行的私募特性。
影子银行应该有类似于存贷业务的信用创造机制。信用创造机制原本是银行独有的特性,影子银行要行银行之实,就必须具备这一特性,即仅靠自身能完成信用创造过程。如美国次贷危机中的资产证券化,普通信贷资产可以通过证券化打包成CLO(Collateralised Loan Obligation),CLO又可以通过证券化打包成CBO (Collateralised Bond Obligation),CBO本身又可以经过多次证券化,实际上每一次证券化的过程都是一次信用创造的过程。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无法完成此过程。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创造机制为资金投资于某标的,融资方获得理财资金后,或将理财资金存入银行,或将理财资金用于支付结算,获得资金方再将理财资金存入银行,将理财资金转换为存款,再通过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产生乘数效应。实际上此信用创造是存款创造,与银行理财产品无关。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购买信托受益权的理财产品,而信托受益权对应的基础资产包罗万象,其风险需要合理评估。如果该交易机制进一步演化成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某信托产品A受益权,而信托产品A购买信托产品B受益权,信托产品B购买信托产品C受益权,信托产品C购买信托产品D受益权,如此往复,则有影子银行之嫌疑。
篇10
帅国让:可以说,央行此次报告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其实,不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比如,投资者为了追求高收益产品,往往会忽视风险,一旦产品出现兑付危机,就会围堵机构网点,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或是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介入时,有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将收益高但风险也较高产品推荐给投资者,从而削弱项目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控制。只要金融机构做到合规调查及信息披露及时,打破刚性兑付指日可待。
投资与理财:今年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市场对此轮兑付潮比较悲观,担心违约集中爆发。你认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帅国让:不可否认,今年的确是信托产品兑付的高峰期。根据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 013 年底,全行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已达90.60亿元,可以覆盖200亿元问题资产的45. 30%;全行业净资产高达2555.18亿元,是200亿元问题资产的12 .78倍。
加上年初以来,陆续出现信托公司增资,对信托产品增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信托资产质量到目前为止,总体表现相当优良,不排除发生个案风险,但发生系统性风险概率较低。
投资与理财:你认为未来投资者该如何投资信托?如果信托兑付危机来临,投资者是不是要改变对信托的认知?
帅国让: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关键是人们如何降低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时,首先要看融资方的资金用途及还款来源。我建议选择有盈利前景、有政策支持的行业进行投资,尽量避免那些潜在风险或者不确定性较大的行业,尤其应当尽量避免选择那些还款来源不明确的信托产品。
还要看信托公司的实力及专业水平。一般而言,那些信誉好、资金实力强、诚信度高、资产状况良好、人员素质高的信托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也较为专业,对项目的管理水平较高,即便项目出现风险,也能妥善处置。
最后要看具体项目的风控措施。保证措施一般有抵押、质押及保证担保。对抵押或者质押,要注意优先选择抵质押物充足,并且抵质押物比较容易处置变现的信托项目。对于保证担保措施,投资者应当尽量选择保证人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较强的项目。
投资与理财:很多人不看好房地产、资源类的信托产品,你认为这类产品还有投资价值吗?
帅国让:的确,房地产信托的高风险性和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房地产信托特别受到监管层及外界的关注,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政策也更为集中和严厉,因此,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发展,起伏也较大。尽管如此,但高额的利益使得信托公司不可能放弃这块业务,与政策的博弈也一直贯穿整个过程,并将持续下去。
矿产信托存在法律、估值和市场的风险。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涉及到矿业权,由于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交易中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较权威的估值机构,而矿产资源多为地下资源,如何准确估值,成为当前的一个客观性风险。从去年5月以来,煤炭市场进入整体低迷期,煤价持续下跌,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在于供过于求的煤炭“过剩”。
需要融资的矿企,信托将会是其选择的又一重要融资工具。但信托公司应充分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项目的风险及到期还款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做好风险控制,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上已经暴露几款矿产类信托兑付危机案例。所以,投资者在选择矿产类信托时,要保持谨慎态度。
- 上一篇:解决经济危机的途径方法
- 下一篇:品质管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