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引导、启发,创建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1.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有:①直觉层面的兴趣,容易被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所吸引,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不会探索其现象的内在原因;②初中多数男生具有较强的操作兴趣,但实验结束,兴趣也就随之消失;③部分学生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兴趣;④少部分学生能够概括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喜欢做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习题。同时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具有思维定势、思维片面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物理教学的任务和建构主义的物理学习观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育核心的职能是要促进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改革亦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侣“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侣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中和深入实际的生活中去学习,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2 整体建构的原则。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2.2.1 课堂内容的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将每个知识点与技能孤立、分割开,而是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知识相互连贯,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2.2课堂结构的建构。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将四十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将物理课堂的四十分钟划分为0.5+2.5+1结构。即课前五分钟通过听写、提问、练习等手段回顾与木节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或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中2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板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木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10分钟将通过练习等方式,检测学生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2.3 及时反馈补偿的原则。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惑、会提到的问题,即课堂信息的反馈,并要做好补偿措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进程正常进行,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例如,讲过浮力后,教师说:“既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为什么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很多同学都做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转不过弯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物体能否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受到的合力决定,即虽然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浮沉条件做好准备。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3.1 解读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它既具有基础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不同潜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工与处理教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易接受的信息。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本课时哪些教学内容应达成,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哪些物理知识应补充,木节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哪些内容落实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好联系中的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质与量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2 改进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智慧汇集的基础上,既减少了劳动的重复,又彰显了个人教学特色和教学风貌,同时对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也起着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者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的成长绝大部分来源于教学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后反思”这个环节,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审视和分析其教学行为。通过理论分析与反思,不断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31-01

初中物理课堂在新课标指导下发生了新变化,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具体落实改革的焦点。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往往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上“光的直线传播”时,由于学生生活中对光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上课大可不必手舞足蹈,应该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可以是带领学生总结评比各组实验的优劣得失,启发学生找出使演示效果更好的办法。这样上课,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学到了终生不忘的知识,而且培养了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锻炼了思维和创造力。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以师生互动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以实现教学相长。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物理学习的促进者,由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导演者”。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为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

四、注重物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的形象性非常重要,物理教学语言技巧性的特点是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语言要符合科学性、思想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语言要注意严谨性、针对性,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可,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需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体现了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还要考虑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五、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能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得老师的教学技巧更加娴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的整合,学科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如分子排列和三种物态的物质特征探究,使物理和化学相互渗透。

总之,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新就是教材编排的更新,而应该是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对学生培养要求的更新,以及对教师自己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孙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感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涉及到的是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人教版新教材编排时,把“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离子”的相关知识也融入了其中,使得原本就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新课标对这一课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较以往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都只是“知道”层面,只有对“离子”的要求是“理解”层面的。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感到“无从下手”。去年9月,南通市化学教学研究室针对这一现状,拟定课题《原子的结构》,开展了化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现将我对该课题第一课时的设计感悟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划分课时的纠结。由于课文包含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个主题,为了保证主题呈现的完整性,在划分课时时,我将“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划分在同一课时,这样的划分使得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变得异常繁重,几乎无法完成,设计教案时我几次改变方案想把“离子”的教学分离出来,但又破坏了“核外电子的排布”对“离子”教学的铺垫作用。新课标提出: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知道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在物理课中对原子构成已有的了解我最终决定维持原有的课时方案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我将两个主题分了三个层次:一、原子的构成;二、核外电子的排布;三、离子的形成。

要设计并上好这堂“超大容量”的抽象课,教师必须按照课标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就是教师对教材、教学辅导用书、实物、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课堂上可能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可将视频、PPT、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提高课堂效率。

“原子构成”主题的教学设计,我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课本P53图3-9以及PPT进行优化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中发现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

原子的构成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3图3-9及图左侧文字,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将自己的认识归纳出来。

(投影)问题: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它们所带电性和电量如何?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

(学生板书)原子

2.教师提问:原子核带电吗?说说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表中列出了几种原子的实际构成情况,请观察各粒子的数目,讨论后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投影问题):请讨论,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本质差异是因为哪种粒子的数目不同造成的。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又大大节约了授课时间,而且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另外,离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较高,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立足点。于是我想到了高中课堂上的“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剧烈的燃烧现象的冲击也许能打破课堂的死闷和沉寂。

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除原子、分子外,离子也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

篇4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下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个学生都能高高兴兴地自觉学习,做着自己喜欢的听、说、读、写练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物理学科特有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多数初中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物理演示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亲自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物理学科的大小实验有很多,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实验所用的器具可以是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是学生自制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使学生明白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存在于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很简单、方便。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可以方便学生记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老师教学提供了高效的教学设备,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物理老师把课堂上不能做实验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巧妙设计,重点分析物理原理,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教师自身的感染力

一个好的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抓住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的知识构架,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肢体动作去调动课堂气氛。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越强。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是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的,他幽默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是在他30多年的教学和育人实践中积累而来的,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作为物理老师,要努力修养个人内在感染力,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物理阅读习惯

1.物理课本是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素材

良好的学习方法先从强化阅读物理课本入手,老师要带领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心内容,能提出并设法解决问题。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应用、衍生和综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吃透物理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特点进行阅读

初中物理教材有普遍的特点。比如,由问题引出每章的开头;每节中都有核心小标题;许多章节的最后都留有思考问题;文章中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门路;每章后面都安排了课外阅读材料;每章的最后都有全章主要内容总结。这些特有的安排正是老师教学生梳理课本内容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体全面把握物理知识的同时,重点解决细微知识要点和疑难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理清课文思路,运用简单记忆和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3.小组集体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坚持与积累是学习知识持久的原动力。比如:很多物理老师引导学生创办的物理月刊,其中有“物理学家”“实验物理”“物理小论文”等专栏。学生通过自己创刊,广泛积累学科知识,反复强化知识点,重复操作实验步骤,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课堂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训练思维能力

新课标让我们理解了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的主体教育等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是从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老师在课堂上出训练题目时,要注重题目的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比如,在物理电学的教学中,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电路图中可以在电流、电压、电阻三方面出题,题目相互关联,画图和解答相结合,多方面考查知识点。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任务导向明确、多样化的贯穿方式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我国应用的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是由权威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和化学学者共同编写的。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新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课本更加通俗易懂,九年级上下两册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用说明文的方式编写的,语言通俗易懂,书中图文并茂,不仅方便老师教学,也更加方便学生阅读,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初中化学教材,也是一本高质量的化学知识启蒙读物。鉴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应用这套教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提前掌握教学内容,实现预习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一节内容时,就将课堂前15分钟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预习的效果,我首先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到CO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等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对这种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阅读任务,归纳出CO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图表,完成了预习任务,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方便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的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化学实验则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在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的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和参与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化学现象建立联系,还能实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一课的教学中,就将氧气的制取实验搬到了课堂上。在教学内容开始前,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提出诸如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能制造氧气、氧气有什么用、有没有别的方法制取氧气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的问题中,我顺势展开教学内容,并以我们刚制取的氧气为学生进行了燃烧实验等小实验,使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等,实现了教学目的。当第二天再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课教学时,很多同学通过昨天课堂实验的观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不仅参与实验的踊跃性极高,通过第二次的细致的试验教学,学生普遍很好的掌握了氧气的制备要点和方法。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篇6

关键词: 物理教师 专业技能 锤炼

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新要求。我长期在一线从事物理教学工作,深感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物理教师必须不断锤炼自身新技能,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着力抓好课程资源研发能力的锤炼

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探究活动,重视从自然和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握物理规律。新教材体现出物理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每一节都设立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介绍物理在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信息库”栏目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能动运用知识的欲望。总之,新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课程研发能力。教师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创设,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有力体现。

二、着力抓细探究学习指导能力的锤炼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初中阶段物理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着重考虑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这要求教师设计最佳物理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的课题按新课程要求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能力状况作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近年来,探索性试题所占的比例逐步加大,这类试题对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对新课程如何考的一种导向。

在教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证明,初中阶段物理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物理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物理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着力抓实教学反思能力的锤炼

新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对过去行为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实施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一是反思教学定位问题。教师应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对照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二是反思动态生成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占较大比例或者说大多数问题属于此类。新课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三是反思教学设计问题。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但难免产生两者不相统一的现象,在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四是反思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等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这是教师在反思时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五是教学资源问题。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资料、实验选择及列举的事例等教学资源能否很好地说明教学意图,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否发现更好的,这是教学资源反思的重点。不仅如此,而且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强自身的反思能力。

四、着力抓严教学评价能力的锤炼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因此,物理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使自己在终身教育学习中受益。

新课标要求评价的理念应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更多地体现对人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更多地关注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与使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要只关注评价的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对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与所用的时间;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当中,将评价日常化。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为本,实现评价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评价”杠杆,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即使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呢?所以,对待尚在成长中的学生,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的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时,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其给予真诚的赞赏。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物理教师应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自觉强化教学技能的锤炼,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努力成为一名给力的物理教育“者”。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

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从教学准备、课堂活动、教学反馈三个方面探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是矛盾的双方,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学生是“容器”、“观众”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使教师明白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等核心问题,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过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3.分析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有效教学要从研究教材开始。教材是通过不同的专家研究制定的,各版本教材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内容的编排顺序方面都煞费苦心,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不同的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角度不同,在编排教材时无法切实地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分析、处理教材时,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准来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笔者建议教师在富余时间内可以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科学地安排符合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在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将使用的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例如: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一规律,教师可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加以推理论证。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其次,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再次,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根据重点、难点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一些抽象的知识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知识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设置情境,多联系生活来丰富课程并构建生动的课堂。

例如:在“磁场”的教学中,【引入】(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人拉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已学的旧知识)。【演示引导】在铁架台上用细线悬挂一泡沫小球,用嘴吹小球,小球摆动——气流的力作用的结

果(原理同上,已学的知识)。【实验探究】(学生动手,主动获取):铁架台上夹上木块,用细线把小磁针吊放在木块附近;取下小磁针,再将铁钉用细线吊放在木块附近;在铁架台上夹上条形磁铁,用细线把小磁针吊放在磁铁附近。【观察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磁体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是看不见的。【讨论归纳】(学生通过实验,集体讨论)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新知:磁场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科学组织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实验,可以是一个十分神奇的魔术,可以是学生的切身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教学“大气的压强”时,老师首先问学生想不想听故事、想不想感受一下故事中当时的热闹场面。学生都说想。老师便声情并茂地讲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音像资料,学生观察生动直观的场景发出赞叹声,一下子便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在此引课环节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活动由静止单调的语言描述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再现和动态直观的体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轻松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引导思考,让学生求知解惑

教学过程的总体思路应是“带动、互动、行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说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就要分析难以产生互动的原因,要思考教师提问的问题,如问题是否太笼统,以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加工,敏锐地抓住课堂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巧妙地设置“认知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例如:“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此实验的电路连接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可以完成多个电学实验。学生在连接电路时经常出现小灯泡不亮的现象,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学生根据亲身体会分析讨论找出原因。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问题;对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1 情境创设与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不同于普通情景,而是一个形象化、可将模糊概念清晰化、辅助教师将复杂问题简化的环境。情境创设指的是利用实际场所、景象及境况等,为学生带来情感体验,从而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实际与理论、形象与抽象以及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对象及理论都源于自然,只有充分了解生活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物理结论。[2]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创设贴近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处于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才会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获得良好效果。

2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2.1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新课改理念要求,初中物理从单纯知识的教学目标,扩展至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时,仍注重讲解知识点,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偏离了教学目标。[3]

2.2 对情境创设理解浅显,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程改持续深入,情境创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了应用,但经常会发生情境创设教学在课堂中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情景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等情况。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一些物理教师对情境创设理解浅显、不深刻,故在教学设计中无法有效应用该方法,或不积极、不主动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此外,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将情境创设与场景创设等同,导致情境创设虚有其表,过于形式化。例如,滥用多媒体或信息技术、提出不当问题考查学生等,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情境创设过于功利化

就现阶段而言,在初中物理情景创设教学过程中功利化倾向十分显著,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展情境创设教学只为迎合一些“公开课”。教师参与“公开课”评比,为得到良好评价,对情境创设教学尽心尽力,但在常规教学中却很少用,甚至是不用。

2.4 情境创设能力缺失

首先,一些教师情境素材选择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情境素材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及参考书、借鉴他人成品及不会加工素材等。其次,一些教师统筹情境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将情境创设仅限于新课导入、情境配置太过活动化、故事化,弱化了物理本质以及缺乏提炼知识的教学技能。

3 初中物流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情境创设应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

物理知识深奥难懂,情境创设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物理知识转化成为现实可见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景创设教学还可提高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至学习生活当中来,从而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教学时,应重视两方面内容,其一,情境创设教学应与教学内容严格相关;其次,情境创设教学应贴近于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毋庸置疑,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也极其重要。只有接近学生生活,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才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2 情境创设要做到形神兼备

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绝不是胡拼乱凑或是僵化的教学行为,故应在认清其教学本质基础之上,逐步提高并完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从还原物理知识到实现教学目标,直至创设开放式情境,在持续摸索中使其形神兼备,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

3.3 明确情境创设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应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即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不应单纯过分地追求考试成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将情境创设作为重要的日常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单纯用在公开课、示范课中的法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教师应教导学生将物理学习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为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

3.4 提升情境创设能力素养

对于初物理的情景创设教学,可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课、优质课以及教材教参编写组的“新课标课堂”视频等,认真挖掘其他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优点,并将其融入至自身教学过程中。同时,应切实转变公开课、优质课等华而不实的情况,可以将其作为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一个途径,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从而为常规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因个体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情境创设训练中必定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故教师可对教学情境创设活动认真的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训练方案适当调整,从而形成训练―反思―改进训练―再反思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素养。

4 结语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学中广泛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师生关系也更融洽、更和谐。尽管初中物理情景创设教学还存在偏离目标、形式化、功利化及能力缺位等问题,但通过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形神兼备、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提升能力素养等对策可有效改善情境创设教学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军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31.

篇9

>> 201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2016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201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与地理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探析 新课程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试析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及其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201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高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试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高考试卷的一致性分析 初中数学形成性测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展开与启示孙素英张娜 标准视域下化学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 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标准一致性个案研究 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与目标设定的一致性研究 江苏高考政治试题解析 论专利审查标准一致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Porter, A. C. Measuring the content of instruction: Use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2,31(7):3-14.

[3]刘恩山,卢群,张颖之.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0(9).

[4]王磊,黄琼,刘东方.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0(3).

Research on Consistency between 2015 Jiangsu CEPE

and Curriculum Criterion: SEC Mode

PU Xiang & GONG He-fa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篇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纷纷掀起了课改热。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创建高效率的课堂,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学教改不仅是数学知识简单的积累,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数学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为其他各方面共同提高提供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们应增加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力度,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在数学课堂中度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现就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谈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激发课堂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把握。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师必须全面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体现新的有效教育理念,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标课程。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对新教的内容认真全面的分析、安排,并且全方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然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轻快的掌握、快乐的学习。其次,设计好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多说,让学生自订、自解,然后老师点评、总结,从而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课前预习方式和情境引入不合理;②教学活动设计死板、有局限性;③教学设计所提问题毫无意义;④课堂检测的练习无效;⑤课堂讨论无效。因此我们必须从热闹中平静后反思,理性认识课改,大胆、勇敢地面对,敢于挑战自我,真正做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根本就是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课堂中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还要多鼓励,多表扬,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在课堂中,提供每个人的参与机会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搞好课堂导入,创设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建一个欢乐阳光的教学环境的前提,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爱好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教学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入课堂中,能丰富和补充现行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关注生活,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真实效果。

2.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手解题能力,培养他们审题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关键是把知识应用到解题当中,及时反馈,看学生的掌握能力如何,为下次上课作准备。如在解应用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分清是行程问题还是工程问题或是一些浓度问题,再让他们分清这这问题中的一些相关公式,接着找出题目相关的数量关系,可结合原题让学生来质疑、解疑,搞清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来求解。

三、突重点化难点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每一节课都有重点,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重点逐步展开的。上课开始时,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简要地介绍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地位和作用,并且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四、选择恰当教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学设备的改变,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通常采用谈话法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这样就为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

五、数学课堂需大量的学习、精练习,及时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