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

篇1

此套丛书共六本: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校展示》(珍藏卷)

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图片展示为主,全彩页印制。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各地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性文章;各地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等。

3.《活动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集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4.《渗透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选编》

班级工作渗透,团、队工作渗透,学科渗透,环境渗透等。

5.《自助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自助活动精选》

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心理剧,心理社团,心理协会,心理委员工作,心理超市,心理报刊,心理网站等。

6.《咨询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案例选集》

心理辅导、咨询案例。

此套丛书于2008年初启动,2009年7月之前出版。届时向交纳资料及制作费的学校赠送图书,并颁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名校证书。

欢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学校积极参与此套丛书的编辑工作。

联系人:吴为 吴文庆 王策

联系电话:010-82563556,13311396959

文图资料请发电子版至:。邮件主题:×××学校丛书资料。

邮局汇款: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大厦2512室,邮编100089,吴文庆收

(汇款单请注明寄发票地址、邮编、联系人及电话)

银行汇款: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账号:11001079800056009860(汇款后将汇款单传真至010-82562023)

投诉电话:010-82562023

投诉邮箱:

篇2

【关键词】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培养模式

1远程信息管理系统

远程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采用的是主从式通信方式。主机是上位管理计算机,可以有多个从机,从机指的是网络型流量仪表,主要负责采集各监测点的流量等各种数据。上位管理计算机可以通过电话网以拨号方式发送命令信息至各个流量仪表,或者是指定的流量仪表上,但是各流量仪表回送信息只能被管理计算机接收。管理计算机根据各流量仪表回送信息实时监测每一排水口的任一时刻的瞬时流量,并将相应信息存人相应的管理数据库中,从而随时掌握每个监测点的水排放动态变化状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库体系建立与参数设置、监测点体系建立和参数设置、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分析、数据管理四个模块。

2我国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在传统的信息管理领域,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在改革开放后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它从小到大,在边服务、边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不论是在数量上、素质上,还是在群体结构上,现有人员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条件下社会对远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需要。我国科技情报队伍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学历比例失调、人才分布差距大、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2.1我国远程信息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远程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图书馆界比情报界开展得较为普遍些,而在图书馆领域,首推高校系统图书馆,而科研系统图书馆次之,公共系统图书馆又次之,其他类型图书馆更次之。一般企事业单位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继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2)质量有待提高受收费、教学内容、学员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的影响,教育质量令人堪忧。(3)领导重视不够我国的图书情报继续教育事业,可谓发展很快,但至今尚未形成制度化和法制化,这与图书情报法规制度不健全、统一的管理机构未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与各级领导是否重视更有直接的关系。

2.2全球化问题

远程信息管理技术几乎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按联合国计算机工业发展潜力的标准,不同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一般(例如阿根廷和墨西哥)、基础(如阿尔巴尼亚和智利)和初步(如津巴布韦)。一个国家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发展潜力直接关系到它的发展。虽然一些国家的政府有可能采取限制这些技术引进、发展和利用的措施,但是经济对信息依赖程度的日益增强,使那些希望在竞争中获胜的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3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3.1基础知识的更新

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更新,为了建立一个新的远程信息管理人才知识框架,应结合原有的图书馆学、信息系统和其他适用于一般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新的信息理论。远程信息管理者应该是能够提供电子信息管理、提供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电子信息服务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更新中,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学科。其次,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如法律、经济、社会学等,培养成为文理相通的全能型人才。

3.2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专业设置的创新必然导致课程体系的重构。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信息管理人才,必须优化传统课程体系,建立合理、客观的课程体系。远程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是模块化,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所有课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并在教学中单独使用。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在课程体系中引入新的学科。除了搭建多种平台外,学校还应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一个例子,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应该指定一个教师,当他刚刚进入大学。一个普通教师需要五到六名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等操作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教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管理的看法。当他们真正掌握了管理的专业技能时,他们会在就业时增加信心,不会出现“换工作”的尴尬局面。

3.3面向人才市场的需求

篇3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遵循“学以致用、一专多能、建业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显特色、强素质”为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凸显专业特色、增强培养内容的实用性和培养方式的实践性,努力探索个性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之路。

一、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旅游管理的专业性和地方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旅游管理的专业性和地方特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业务训练与培养,使学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及经营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及未来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素质。

结合我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的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是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大力培养直接面向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具有较好的本科理论基础,专业素养好、适应性广、操作技能强,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从培养旅游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研究旅游市场(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专业特性,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具备未来发展能力,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强,适合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科研和旅游教学等工作。同时也要突出地方特色,既要立足于广西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又要突出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能切实指导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内容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现在我国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为:公共课约15 %、专业基础课约30 %、专业课约40%、实习与技能约15%。专业实践本文由收集整理课程所占比重过小,在客观上忽视了旅游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偏重理论知识学习,而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在短时间进入实际岗位并实现角色转变。① 因此,人才培养内容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根据目前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旅游专业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我国关于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旅游管理专业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等。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总纲,搭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保障。在充分研究和吸收国内外培养方案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多年来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遵循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因此,本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可以主要确定为“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同时,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由通识教育课构成,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平台由“专业基础必修课”构成;模块由“专业方向选修课”构成,积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若干个就业方向模块,同时为满足考研、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需要设置若干个辅助方向模块。

通识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人文和艺术类课程,旨在解决旅游管理人才基础文化素质薄弱的问题。“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不同的就业方向还可根据专业需要,在“专业基础必修课”里增设其他必要的旅游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中的“就业方向模块”主要按就业需求设置,每个专业设置若干个模块,形成专业方向群。“辅助方向模块”根据旅游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研等要求设置,学生根据需要在三、四年级任意选修。

同时,需加强旅游专业教材建设。选用教材应本着权威性、适用性及先进性三原则,选择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代特色鲜明、实践指导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及教辅材料;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人才培养方式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实战性

目前,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制度的教育模式,我国高层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高层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质是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旅游管理技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从当前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深化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旅游管理技能的有效途径,对培养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至关重要。②

转贴于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公益劳动、课外实践活动、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必修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旅游行业服务管理先进理念,具备在旅行社、旅游行政等部门的工作能力。具体能力结构包括:各类旅游企业及旅游行政部门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外语进行基本接待和业务沟通,具有较强的实践管理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具有持续发展要求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旅行社、酒店、旅游风景区为就业方向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能力,为此,需要修读相关主干课程。如就业方向为“旅行社”的学生,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有:(1)掌握旅行社、导游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熟悉我国旅游业及相关旅游部门方针政策及法规;(3)了解国际旅游业服务及运作规则与惯例;(4)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和习惯,较强的现代服务意识。必要的选修课有:“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礼仪礼容”和“旅游促销概论”等。就业方向为“酒店”的学生,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有:(1)掌握旅游业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掌握酒店各部门运作模式及其业务;(3)了解国际酒店业发展及服务惯例;(4)了解我国旅游业方针政策及法规。必要的选修课有:“客源国概况”“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和“旅游礼容礼仪”等。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具备上述专业文化素质之外,还应具备其他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具体素质结构表现在以下各方面: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事业心、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旅游行业有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心态,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根据以上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本专业的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的总要求是:扎根实践、面向实战。在课程设置上,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设置实验实训环节,要求获取相关学分。实验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实践、课外实训、参观、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科学论证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与学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学时与学分比重,努力建构体现主体价值的“课程实践—学期见习—毕业综合实习”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明确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并在课程设置计划表中进行明确规定。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明确每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的内容、学时与学分,并在课程计划表就每门课程的“实验实训”要求列出所需的学时和学分;加强教学计划和实践过程的管理。每门旅游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应在开课前设计好整体教学计划,包括旅游实践教学目的、内容、方式或途径、学时、考核或检验方式等。在学期见习环节,要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分解为学期目标,每学期分阶段、递进式地开展旅游见习或实训活动,帮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间断地熟悉旅游环境、锻炼旅游管理能力。一般来说,学期旅游见习安排在期中或假期进行,同时,必须在课程计划表中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明确见习的内容、时间和学分要求。加强旅游实践计划和过程管理,制定四年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包括见习的目的、内容、途径、时间与地点、考核与评价方式等。在毕业综合实习环节,要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锻炼学生的旅游综合素质为目的,尝试顶岗实习,实习时间视专业需要而定。除了实践教学要求之外,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每学期进行创新项目评比,择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促进在旅游管理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实践的良性互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l7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临床护士(包括规培和轮转的护士)41名;护士年龄:20~34岁;学历:大专28名,本科13名;工作年限:1~3年内18名,3~5年23名。纳入标准:1)内分科临床护士;2)内分泌科规培护士;3)自愿参与研究的护士。

排除标准:1)实习护生和实习研究生;2)拒绝参与研究者。按工作年限分层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41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21名,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培训方法 以《糖尿病护理与管理》为教材,每周二下午,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培训,授课内容与观察组培训内容一致。培训周期为3个月。

1.2.2 试验组培训方法 试验组组同样以《糖尿病护理与管理》为教材,运用看图对话、胰岛素访谈工具、胰岛素注射模具、食物模具、吃动两平衡转盘、并发症体验模具、体重指数秤等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相关的培训课程资料,围绕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指导、胰岛素笔及胰岛素泵注射规范、血糖监测技术、低血糖救治几个主题轮流进行情景设计和角色分配。

每周进行1次培训,每次培训选定一个主题。先由2名辅导员担任护士角色,学员们一起来体验患者角色,15分钟后进行角色互换(辅导员由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专业组长担任)。周星期三下午,由2名辅导员组织58个学员,同时邀请5~8个患者及家属参加。培训前要求每个学员围绕培训主题,按照护理程序收集1~2个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评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角色体验过程中,辅导员运用健康教育工具(根据主题选择糖尿病看图对话TM或者胰岛素访谈工具、胰岛素注射模具、食物模具、吃动两平衡转盘、体重指数秤等工具),对患者(由护士扮演)进行健康宣教:包括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自我管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讲,示范自我管理必备的技能如血糖监测技术、低血糖的观察及处理、胰岛素保管及注射规范、评估体重指数、掌握食物分类及热量计算、三餐食物搭配、运动原则、足的保健护理等。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展开互动式、讨论式、分享式学习。护士引导“患者”提问和讨论,肯定患者正确的观点,纠正认识误区。15~20分钟后进行角色互换。辅导员注重把患者通常存在的认识误区,疾病自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加以讨论。3个月为一个培训周期。

1.2.3 培训目标 两组的培训目标如下:1)掌握糖尿病专科理论知识,建立评判性思维;2)掌握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3)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及胰岛素注射笔操作流程,熟悉专科仪器检查包括糖尿病足箱、感觉神经电流阈值测定等;4)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5)掌握糖尿病健康宣教技能。

1.3  评价方法

培训结束后,通过发放研究者基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基础上选取的针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量表内容进行考核。对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评估与诊断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食物交换份法、运动指导、低血糖处理等基础知识,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能力;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保管及注射技术;护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100%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采用( x s ± )描述,应用 K-S 法检验其正态性,在 α=0.05 时两样本服从正态分布,并经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检验水准 α 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 0.05 。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核心能力评价

培训前观察验组护士的专科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专科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评估与诊断能力、健康宣教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士对不同培训方法的认同感

于对培训方法的认同感,试验组的学员普遍认同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培训模式,对培训的形式、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的方法、临床评判思维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认同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加强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护士核心能力作为建立在护理岗位职责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自我效能以及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优质护理质量,是不同专业、不同能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所需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就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刘明等开发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Nurse,CIRN)是以国际护士会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建立的信、效度较高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架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所包含的内容,即 7 个维度 58 个题目。明确了构成护士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有的放矢,值得借鉴。本研究重点选择了临床护理 9 个条目:1)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2)确定病人最迫切的需求并将其纳入护理计划中;3)全面评估护理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及精神方面的健康状态;4)根据第一和第二手资料制定护理计划;5)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精确、安全、全面和有效的护理;6)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7)利用先进的设施改进护理服务;8)仔细监测和记录病人的病情进展;9)对家属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3.2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讲授法即注入式教学的中心是老师,而非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往往较差。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护士业务培训也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角色扮演在护士培训中应运而生。

3.3 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有利于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和健康宣教能力

随着胰岛素访谈工具、看图对话(TM)等糖尿病教育工具的推广,国内同行纷纷运用各种教育工具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学生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学和健康宣教的效果。培训形式多为糖尿病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本研究借助各种糖尿病教育工具,通过场景设计,让护士分别体验患者和护士角色。围绕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低血糖救治、自我管理技术进行互动,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观点都可以无拘无束、毫无保留的交流,辅导员无论纠正错误的观点还是肯定正确的认知会给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面对面的护患交流,护士能够切身体会患者的处境,掌握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又通过示教与反示教,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患者的各种疾苦包括精神压力、心理反应、躯体症状、认识误区、个人经验等信息,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患者的利益,尊重和关爱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交流。同时耳濡目染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健康教育技巧,通过角色体验反复强化,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临床工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和健康宣教能力,有效提升护理核心能力。

3.4 教育工具结合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士通过分别体验护士和病人角色,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心身疾苦、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工作的成就。激发对患者真正意义的关怀和同情心,进一步提高职业认同感,产生角色认同和内化,对护理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更加热爱和忠诚于护理事业。

篇5

关键词:压疮   控制管理

        压疮护理质量的管理已纳入《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检查内容, 我院在每季度的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 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为了加强压疮的管理的力度, 我院从2005年护理部组建了压疮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质控专职的科护士长担任组长, 组员由各科分派的护士长担,.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压疮小组对全院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并对院内压疮经行监控, 保证了压疮的护理质量.

        1  临床管理方法

        1.1改变压疮的管理观念

        针对压疮上报存在的思想顾虑,改变了长期以来护理管理模式, 我们在上报中规定只要出现压疮病例立即上报护理部会得到帮助, 但漏报或不报将受到惩罚, 这样使得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使基础护理质量、 环节质量和终末护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控制, 实现了质量管理的最佳目标。 

        1.2修订压疮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流程

        根据我院在压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修订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病房出现压疮病例时, 当班护士要详细做好登记,登记本上必须有护士长的签字, 管床护士填写压疮评估表和压疮会诊单(强调病人入院或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并且上报护理部,待病人压疮痊愈或出院后,将全部资料上报护理部。针对临床护士缺乏压疮护理经验的状况,完善了压疮的会诊制度,当病房出现压疮病例时, 压疮小组会及时到病房会诊, 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合理治疗建议, 及时解决病房需解决的问题。

        1.3充分发专科护理优势

        门诊换药室对伤口护理方向的新知识, 创新进度有着极为全面充分的了解, 也具备相应的临床伤口护理的经验,可通过对伤口进行系统地观察, 测量并结合全身因素对伤口的影响, 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针对病房上报ⅲ、ⅳ期压疮均有换药室专科护士到病房换药, 并监控压疮发展的进程直至压疮愈合与或患者出院。

        1.4健全压疮知识管理

        护理部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护士长针对特殊压疮病例,科室组织压疮知识的学习,加强年轻护士对压疮的防范意识,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 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特别是难免性压疮发生也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

篇6

【关键词】本科院校;国际贸易;课程建设

作为一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升本成功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为:要求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以及从事对外贸易及其它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制度、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贸的政策、法规,能在政府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研究、实际业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2、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管理学、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熟悉WTO规则及其它国际经济与贸易惯例;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现状、趋势及其经济贸易政策、措施。

4、熟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趋势;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懂礼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7、学生毕业时获得一种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篇7

工程审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和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继续发展潜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及审计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学校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其中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培养落实大德育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德。公共基础教育平台,重点落实大工程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进行专业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教育平台,贯穿大工程,重点落实大实践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综合落实三大教育理念,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企业平台主要是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所学知识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熟练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工程审计卓越人才培养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为基础,以省级精品课———会计学基础为依托,以培养工程审计人才为重点,以“3+1”年(前3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校企业合作单位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学生既通晓会计准则,又掌握相关的土木工程理论,注重会计、审计理论与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复合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以管理学和工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类别主要为: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国防与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工程通识教育、通用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工程审计专业方向、专业能力)、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公共选修课、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大约8∶2。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大约17∶3。其中专业主干课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土木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结构、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课程,全部由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按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授课,以保证学生这类课程教学规范性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类是审计类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统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成本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建设与审计法规、CPA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审计相关课程是以会计学基础等会计专业课程为基础的,我校会计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我校会计学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我校以黑龙江科技学院精品课建设为例进行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支持体系研究,从事相关教学研究项目,为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与研究提供了良好氛围。

篇8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7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居民的健康档案工作,尤其是电子化的健康档案将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趋势,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被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崇义县是江西省第一个在农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示范县,其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为98%。但经济欠发达的崇义县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却步履维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健康档案未发挥本来所具有的作用,违背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初衷。为此,在崇义县开展了本次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调查,以发现问题和明确今后农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方向,为探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适宜模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2年12月随机抽取的崇义县18个乡镇的基层医务人员,共200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制的并经过专家评估的《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调查问卷》,分两批进行集中问卷调查,每一批100人。调查内容为: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采用问卷现场考核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计算正确率。现场收集调查问卷,对发现有问题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及时返回修改完善。本次调查实发问卷200份,实收200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

1.3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4名研究生,具有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担任本次调查工作;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由崇义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陪同此次调查,提高被调查对象的依从性;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方式录入数据库并进行逻辑纠错,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之间各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乡村医生人口学特征 200名乡村医生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37±11)岁。执业资格以乡乡村医生生为主(占57.5%),执业资格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仅占22.0%。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技校为主(占68.5%),本科及以上仅4人(占2.0%),没有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见表1。

2.2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情况 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的正确率均在50.0%以上。其中对“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要登记随访的慢性病”的准确率最高,为93.0%;对“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支持的方式”的准确率最低,为57.5%。各指标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 77.5%的乡村医生认为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应使用电子健康档案记录;73.5%认为电子健康档案很重要,但只有10.0%能熟练使用电子健康档案;6.0%的乡村医生清楚电子健康档案应该记录哪些信息。在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与电子病历有无差异及应该记录的信息等指标上,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便利性认识情况 60.0%以上乡村医生都明确意识到电子健康档案能给工作带来便利,其中84.5%认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62.5%认为提高了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水平。男、女乡村医生在电子健康档案能增加保健意识和提高宏观调控决策水平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动机情况 70.5%的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机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以应付检查”,42.0%的动机为迫于形势要求,“其他人都在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己不开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各指标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技能考核情况 少于70.0%的乡村医生能够正确掌握电子健康档案的各项操作,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技能普遍不够理想。慢性病随访流程的正确率最高,为65.0%;能熟练掌握重复档案处理方式的只有15.0%,男、女乡村医生在这两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掌握尚可,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崇义县从2009年开始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来,县卫生局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重点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以宣传培训、定期督促检查等形式,不断加深了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电子健康档案软件开发公司长期派人驻守在崇义县,负责电子健康档案的日常维护和宣教工作,一方面紧跟国家政策要求不断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技术升级和内容完善,另一方面着重解决乡村医生在日常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中碰到的问题,加大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宣传普及力度。同时近些年来有多个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项目落户崇义县,通过项目带动了乡村医生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工作,使乡村医生在参与项目的实施中得到不断的提升,成为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之一。所以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政府主导、乡村医生参与、软件工程师协助、项目强化的作用下,乡乡村医生生对电子健康档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逐渐加深了对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重要性的认识。其表现在崇义县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的总正确率为77.5%(男性为76.4%,女性为81.4%),部分指标的正确率甚至高达93.0%,为促进和推广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调查中有35.0%的乡村医生在40岁及以上,57.5%是经过短期医学培训就上岗的乡村医生,限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制约,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部分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是很理想。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改变传统的社区卫生工作流程及模式,需要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及信息技术人员携手合作。电子健康档案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后,使用者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并及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因此,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培训,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加大电子健康档案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综合素质较低的重点人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对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篇9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100- 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专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70年代中后期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在我国建立了该专业。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修订稿)》[1]中,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5个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资源整合,组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入管理科学类下。现在开办信管专业的高校已经有600多所,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有的偏重信息情报,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以衡水学院经管系中的信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素质定位、服务方向定位3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符合社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需求,是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很好地运用于经济管理中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经管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的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通过借鉴文献[2]~[6],并结合衡水学院实际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1 建立阶段式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分为基础知识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两个阶段。在低年级阶段,应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同时还应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运筹学、统计学等。在高年级阶段,应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同时,一些丰富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也在这一阶段开设,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等。

1.2 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以上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成为一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基础,而真正能够合理利用所学知识指导于实践才是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以上课程中的大部分课程,都在同时开设了相应的实践课程,如C语言实验、会计学原理实验、企业资源规划实验、数据结构实验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统计学实验、运筹学实验、信息检索实验等。

1.3 建立校企联合的实践平台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实践基地,形成长久的实习和就业合作的关系。一方面通过邀请企业中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做讲座;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人才素质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它由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基本要素构成。结合社会需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2-5]

2.1 知识

由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等构成。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平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是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该专业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2 能力

由适应社会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再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构成。

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规范,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从职业目标定位的角度,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在具备信息管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从业能力。

2.3 素质

由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法律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构成。

其中,专业素质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为了使该专业的人才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在了解本专业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养成科学的专业的敏感性;将个人的专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目标)相协调,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效益和持久,并能有效快速的实现就业目标;保持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心,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开朗积极的心理。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紧密相联,其中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关键,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锻炼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对应用型人才来说,加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素质是核心,是将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个体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促进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强化素质养成,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3 服务方向定位

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点不尽相同。根据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兄弟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相近专业的优势和师资优势,在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设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修模块课程方向。

3.1 企业信息管理

企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存贮和利用,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战略规划,对信息活动中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力求资源有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作,以最少的消耗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信息化建设、信息开放与保护、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信息管理涵盖大多数行业,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3.2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利用电子工具实现的在线商业交换和行政作业活动的全过程。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方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既懂经济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适应面宽广。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及ERP项目的应用、实施等。

4 结 语

在信管专业人才定位方面, 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结合衡水学院信管专业建设现状,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探讨。同时我们将以衡水学院“进步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该专业定位,制订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加强教学条件与利用、加快教学建设与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逐步凝练专业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蒋玲,杨溢,刁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41-43.

[3] 卢冰原,黄传锋. 面向就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84-87.

[4] 叶南平. 南通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1):74-76.

篇10

【关键词】高校 饮食营养 卫生管理

日本的法律中规定,凡能容纳100人就餐的食堂必须配备至少1名以上的营养师。而目前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如果按照日本营养师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即每300人配备一名营养师来推算,我国缺少近400万名营养师。而且,在这有限的4000人当中,也是半路出家的居多,专业人士少。

众所周知,合理的食品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因此营养和卫生是伙食管理的重要方面。

1.加强饮食营养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烹调人员的营养意识

1.1加强对食堂营养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服务理念

烹调员是营养膳食的制作者,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级服务理念的树立与否,决定着营养膳食的质量。配餐员是膳食科联系师生的桥梁,是膳食营养供给的主要承担者。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1]我校食堂需配制1名营养配餐员对学生就餐进行每日的配餐,请卫生监督部门指派相关营养师对从业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食品卫生知识、成本核算基本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通过培训,让从业人员深入了解食品卫生知识,认识自身工作的责任,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保证饮食的安全。同时,营养配餐员有着一定的营养知识,有利于营养工作的开展。

1.2合理营养,形成专业队伍,提高营养技术水平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求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

高校食堂应当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要充分保障大学生们的蛋白质及热量的供给,不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供给比例。多供给瘦肉、鱼、奶、蛋、豆制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确保维生素A和维生素c供给量。在重视大学生的营养卫生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做到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三餐的热量分配要科学合理。[2]

1.2.1每月定期组织营养配餐员和烹调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营养师授课,做好每年组织一次业务知识的考核工作。

1.2.2定期聘请知名或在本业界有名声的专家来校指导管理工作,并派送人员进修培训。

1.2.3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营养配餐员的专业水平。

1.2.4引进营养师人员,使食堂菜单制定、成本核算、营养咨询等工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2.加强饮食卫生监督工作

2.1把好伙食保障关

为确保广大师生食品卫生安全,降低伙食原料采购成本,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我校前2年已全面启动伙食原材料集中采购及伙食物资“农校对接”系列工作。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纪委、膳食科和食堂主任等多部门联合,组建成立学校伙食采购监督领导小组,负责伙食原材料集中采购的管理、指导和对采购程序的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对伙食原材料进行公开招标,严格遵循“集中配送、统一管理、严格审核、多级验收”原则,严格审核供方资源,筛选合格供方,建立合格供方信息库。

2.2把好膳食监控关

学校食堂是广大就餐师生聚集就餐的重要场所,我校以“师生的身体健康高于一切”的高度责任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管理,全面构筑食品安全坚固防线。食堂从采购源头上把关,制定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考核标准,注重食堂安全卫生链各环节的控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与监督检查机制。

我校健全监控考核体系,由后勤管理处、校医院、学生督查组采取定期检查方式,对食堂采购、制作、销售等多道环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并针对学校特性,于每学期初开展卫生安全联合大检查,做到天天有检查、周周有考核,真正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整改落实、奖惩落实。

2.3把好科学烹调、检测关

有研究表明,新鲜的绿叶蔬菜先洗后切的维生素C仅损失1%;切后浸泡10分钟,维生素C会损失16%~18.5%。按照正确的保护营养素的要求,科学合理的烹饪,同时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保证人们对营养素的吸收。最重要的是将供应的食物留样,并定期送卫生部门进行检验,杜绝病源,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3.饮食中“营养与卫生”需统一

在饮食中,“卫生”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摄取食物及相关可能给人带来的有害因素(不管是生产食物、加工食物及饮食过程中的环境等),而“营养”是最大限度的利用食物及相关可能给人带来的有利因素(有食物本身的、有食物搭配的,也有从食物加工中得来的,还有进食时有关环境所带来的等)。这二者的关系看似对立性的,其实均是为人体的健康发展而为的,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3]只有正确掌握二者的关系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饮食中营养成分和功效。

参考文献:

[1]杨方才.提升自身建设 做好营养科工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6)

[2]段明琰,陈安和.当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