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篇1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若要在此背景下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定的思想以及较强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大学生排解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努力学习各种先进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以便于开展更为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要坚持发扬和继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民族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宣传国家的优秀文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提高人文修养,在工作中加入人文思想教育,这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我们每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2、积极配合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着力培养自己科学、进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我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正在带动高校职能的不断拓展、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现如今已不能把教育过程只看作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学校生活中提倡和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创新以及情感的关怀和伦理的关怀等意识和理念;其次要努力推动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构筑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所大学的校风、一所大学的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软环境的过程中,要着力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和规范,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校园软环境,加上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清雅、优美的校园、校舍环境,对师生舒展性情,陶冶情操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包括师主任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推进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理想天地。

3、进一步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除了应该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依靠学生,主要是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中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是学生中比较有觉悟、有思想的一部分,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真实想法和真实需要,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依靠学生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依靠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我们应该及时改变只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老做法,依靠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4、结语

篇2

1.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的开放使许多先进的思想涌入国内,一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观也逐渐深入,西方腐朽的思想和阶级自由化思想在人们还没有筑起思想防线的时候,就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尤其是青年学生,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致使其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波动,如果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阶段的青年高校学生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旧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加强青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广大的青年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观念态度。

2.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时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

三、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83-02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开发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及方法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载体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1]选择并运用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高等院校通过互联网络这一信息系统,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物质形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认识不足

通过构建网络载体来支持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部分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和建设不重视,认为网络的运用主要在于教学和科研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载体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甚至有些高校只把网络载体的建设作为形象工程,而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困难重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人才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3]而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的网络技术人员较少。由于这两部分人难于融合而成为“复合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上的陈旧,或者缺少理论的高度和说服力。如果没有一支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仅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主动占领网上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很难实现。

(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自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由于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致使一些不良信息也乘虚而入,干扰、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导致整个校园网络处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状态。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网络信息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交换和疏于及时监控和管理,不能及时对网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甄别、管理;二是在网络控制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者对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不高;三是网络管理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很多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避开监控,一些不良信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落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相关的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出现,但还存在片面和局限。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是正面的宣传教育,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和疏导;其次,没有更好地开展网络自我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对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等缺乏相应的矫正和监管,网络舆情引导方式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不高,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较少,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信息面孔呆板,几乎是文字内容的粘贴和重叠。另外,一些校园网的栏目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一些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没有及时上传。二是对课堂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有效整合,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较为单一,资源共享平台、在线学习、网络展播等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对网络载体也必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4]一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网络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学校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从多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二是加大技术、人员、资金的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提供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融合,客观上要求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运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较好地掌握了网络技术知识的、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并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以及网络监管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其在网上发现思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

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立体模式,通过制度、技术、法律和道德来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首先,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管理权责制度,使网络信息管理者(把关人)各司其职,网络“把关人”要对网络信息从源头上做好防范,把有害的信息过滤掉,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研发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理,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依靠科学技术来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再次,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做到网络信息服务有法可依,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上网行为。最后,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调控,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四)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要想在网络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网络阵地上的主动权,就必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最后,要加强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的矫正与监管,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同时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努力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

(五)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动权,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师生的兴奋点,抓住他们的兴趣去点击、去关注。”[6]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显性教育资源开发和隐性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其间,提供丰富的实时在线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网络展播、在线交流平台,并将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力驳斥错误思想观点。此外,必须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加强对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固有的虚拟性,不能代替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注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有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1~52.

篇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动力机制和完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统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新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运作和启示 浅探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机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刍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实践与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软实力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3).

篇5

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移动设备上网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网络教

>>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建设探索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研究与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探索 把信仰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证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网站建设与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社会参与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探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建A,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郑世珏,刘三.智能手机的微型移动学习创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课程,在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以适应时代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学校层面的重视度仍然不够。首先,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存在误差,使得学生自身对相关课程兴趣低下;其次,学校给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资金有限,这就限制了队伍建设和发展。再者,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重视度也不够。尤其是理工院校的学生,逃课、旷课现象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功能。

1.2 师生配比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优秀的师资、合理的师生配比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现在各高校大体都存在师生配比失衡的现象。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同时授课有时会达到三四百名学生。而且,有些教师还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也难以维护正常的课堂秩序。这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庞大的学生人群,教师的压力也会随之而上升。

1.3 授课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部分高校并没有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上,这使得在授课过程中,授课形式单一枯燥。在工作中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变成理论空洞,实践残缺的、缺乏实效性的空洞之说。授课形式的单一,使得课堂内容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逃课、旷课等现象。要想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应该改变目前单一的授课形式来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

1.4 脱离学生实际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主要是通过向学生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来实现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课程,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简简单单的就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真正的生活、学习状况来开展相关课程,让我们的课程充满人性的光芒。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意见

2.1 呼吁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设置严格的学分制度和严厉的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效。其次,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资金投入,以促进队伍建设和发展。最后,通过鼓励等方式使同学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重视度。

2.2 引进师资,扩大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各高校存在的师生配比失衡的现象,需要不断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只有不断引进优秀教师资源,才能减轻相关教师的负担,减轻课堂压力,稳定课堂秩序。为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打下基础。

2.3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音像制品越来越丰富、网络交流越来越便捷。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如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述和学生参与相配合等,这些都是良好的教学模式,使得先进技术体现在教学上,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4 结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应该从空洞的理论走出来,紧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年龄,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必定会产生些许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一份人文的关怀之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了解和关心大学生当前的思想问题,就应该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分析和辩驳是否的能力,并正确对待所遇之问题。

3 意义

3.1 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人文关怀内容应该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一种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由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真诚相待于学生,才会打开学生的内心,从而营造能够顺利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教育者还要以真挚、和热烈的感情去感动学生,以此来实现师生情感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人文关怀工作中,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到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2 利于适应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要求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宏观方面来说,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逐步形成中,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微观环境来说,高校各项改革正在按部就班向前推进。教育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管理自主化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的期待。所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这不仅适应了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要求,更能满足学校、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满足日新月异变化和发展的环境需要。

3.3 适应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育人工程,既要求有规律可循,又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最主要的承担者就是思政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目的,其队伍必须实现专业化,这是由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所决定的。近年来,由于扩招等原因,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教育资源紧缺。另一方学校师资建设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出现紧张局面。为了对数量庞大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只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跟上学生发展需求,才能为学生更好的服务,使其尽早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再者,有些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队伍不稳等弊端,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学术之风、学习之风和教学之风;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文化传统。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在不良学风中的体现

民办高校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又缺乏迎头赶上的精神,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厌学乃至掉队的现象。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一大障碍。步入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大转折,与中学不同,大学学习的特点是老师课堂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对大学生的自觉性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由于在中学教育中形成的严重依赖性,繁重的课堂内容和大量的课余时间使他们无所适从,迷茫、焦虑等情绪随之而生。面对光怪陆离的外界诱惑,有些学生不能经受诱惑,进而随波逐流、荒废了学业。

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降低了大学生的期望值。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同样带来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大幅度下滑,集中表现在毕业生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欠缺,这使得部分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产生质疑,进而寄希望于参加工作后加强能力的培养,而上大学的目的被简化为取得文凭。这种想法使他们降低了对自身学业要求的标准,大学校园里流传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号,便是其集中写照。

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模糊性对学习主动性的损伤。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一部分学生填报专业的盲动性,同时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又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学术前景以及对应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不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细致的憧憬,从而损伤了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的滞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疏于钻研讲课艺术,能力与素质退化,从而失去学生信任;部分教师责任感淡化,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存在授业不传道、教书不育人的现象;部分教师将生活中的不满带入课堂,在讲台上发牢骚,宣扬消极思想;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且内容脱离前沿,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课堂气氛呆板,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显得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今高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多数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重规模而轻效益、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问题,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位点数量、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学风建设却明显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视学风建设的规律性,搞形式、要轰动效果的工作思想仍然存在,不愿意做长期、细致的工作。

对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来研究一下解决办法及其对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应紧密结合,优良学风的养成,必须要有良好的教风作为导向,通过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来实现。抓学风建设的主要方法是建设优秀的班级学风,通过优秀的班风来带动整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品格。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说良好的学风是通过教风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来形成影响。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明确方向的专业人才,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当只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高校“两课”中的教学和管理将学生的思想与现实联系起来,避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

学风建设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抓好学风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入手,寻找问题,研究对策,切实搞好学风建设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学生的思想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与其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所联系,优良的学风必然会促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形成,而切合学风建设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也是事半功倍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学风不仅仅指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等,它更加体现在教师的治学风范上,诸如教师的人生理想、价值体系、道德修养、知识储备、创新精神等。学风中的教师风范和学生作风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加强专业背景教育,激发学生成才的主观愿望。学校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及时的引导,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形式是灵活的,既可以有传统的文化名人进校园、学术讲座、师生面对面交流、专业技能比赛等,又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网路技术对专业实践活动进行模拟比赛,还可以动用各种社会关系,采取邀请行业老总来校做报告、往届已就业学生返校交流、企业与学生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展此项工作,促使他们主动的思考、总结、补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成才的主观愿望,浓厚学习兴趣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

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把制度建设落到实处。首先,如职业指导教师制度、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等,使之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有力保障,有效地促进学生从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上端正学风。其次,学校每学期还要制定学风建设计划、预期目标以及评价标准,以学风建设计划为主要依据,把学风建设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当中。第三,学风激励机制建设,不仅要加大对学风优良的学生的表扬及奖励,更要在制度上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改革教法,打造内容新颖、气氛活泼的新型课堂,展现新时代的高校教师风范。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成师生互动、共同努力的局面,才能把学风建设工作不断地往前推动。最后,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和教师学术诚信机制。良好的考风是学生诚信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优良学风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和教师的诚信档案,学生、教师两手抓,同步进行,使二者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助机制,对于多次迟到、旷课,经常游离于正常的学习活动的学生,要及时与之交流、谈心,促使其转变,尤其要做好考前教育,防止其为通过考试而作弊。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东秀萍(1975-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理工大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化研究。(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72-02

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是教师的个人品德问题,而且是关乎教育事业全局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因素、高校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应更重视自身的“德性”,即加强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的建立健全,同时也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教育作用,是高校师德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高校师德出现了滑坡,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理论学习欠缺,职业理想淡薄,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功利心过强,学术腐败现象增多,甚至在某些教师身上出现了与学生之间的“权钱交易”。究其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客观原因。其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急剧扩大。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必然带来对教师需求量的增大。近年来大量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这些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发展空间大、知识结构新、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但同时,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政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职业理想不够坚定、奉献精神不强等,这些问题影响到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由此给高校师德建设增加了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然而也助长了人们价值观中的趋利倾向,甚至在很多人身上,利益成为唯一的行为动力。在这种环境中,一些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一边教书一边做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更有甚者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不惜以成绩考核、入党、评优、保研等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作为筹码,与学生进行“权钱交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学识高、业务精,同时必须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模范。如果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全心投入,不能恪守职业道德,那么必然会造成师德的滑坡。

2.主观原因。其一,师德建设制度不健全。师德作为高校办学中一个极其重要却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长时期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很少有高校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和监督机制,致使在高校的评职、评优选先工作中,师德一票否决原则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没有制度作为保障,师德状况的改善自然是成效甚微。

其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弱化。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教师知识层次较高,自我意识较强,而且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者的身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致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建设也更倾向于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制度建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

其三,教师自律不严。高校教师虽然是普通劳动者当中的一员,没有任何特权,但其职业特点、从业要求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具有更高的道德性,教师不能将教书教书育人仅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必须将其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严格自律。而当下,一些教师完全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常常以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不能以教师的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师德的滑坡。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建设人性化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建设理念的号召下,我们更应以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来审视和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认为,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两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是环境的产物,在实践中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受其影响并受其制约。但同时,人能适时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社会环境的变化以社会实践为中介创造和改变环境。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环境作用于人和人改造环境的双向运动过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活动实施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可创性、广泛性的大系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人为对象,是树立人的正确思想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塑造人、教育人和帮助人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围绕的中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最终归宿;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受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和完善人,把人作为内在价尺度。人具有区别于动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能积极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这一理论决定了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满足人改造和创造环境的主动性需要,开发人创造环境的巨大潜力。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就是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

(一)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带来复杂的网络环境

随着现代性社会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步入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化的时代。网络文化也逐渐在各个领域铺展开来,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改善了高校的教育和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灵活开放和多元化。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广、无所不包的信息含量、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非常重要的技术工具,往往不比其他环境因素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但环境是互联网的自身弊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空间的不受限制性,监督机制的极不完善性,使大学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源源涌入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很大的紊乱。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其思想和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矛盾、道德与非道德的相互否定,他们摇摆不定。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各种社会信息、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由于政府对网络主流文化引导不够,加之学校对本校媒介环境的管理不够,使大学生极易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确立。

(二)家庭环境和婚恋观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更加复杂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早、最长久的群体。家庭环境是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基础环境,教育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日常生活都会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生在和睦、友爱、理解的家庭环境人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重大改革,家庭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人在婚恋观上出现了放任轻率的态度倾向,早恋、试婚、闪婚、婚外恋等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离婚率的上升对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部分家庭陷入了对子女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的家庭教育误区,价值观念的核心明显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方向偏移,许多家庭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只关心孩子成绩却忽视对子女的人格教育;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重中小学教育而忽视大学阶段教育,众多家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情况漠不关心,缺乏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导致学生的家庭意识弱化。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展开。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诸多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提供了诸多机遇,同时又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提供了诸多机遇。“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的饮食、住宿等服务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也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1];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周边环境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使得高校在建设和优化高校校园环境的同时更加重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其次,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与社区环境日益融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校后勤的有偿性取代了过去的福利。一方面原有的服务性后勤部门逐渐社会化和市场化,弱化了其服务功能;第二,公寓的出现和外宿现象的逐渐增加,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第三,后勤社会化后,学校为了降低后勤管理成本,聘用一些未受过正规业务培训、素质不高的临时工做公寓管理员,其管理水平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三、以人为本视角下建设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措施

(一)加大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大学生的自律,形成健康的、有序的“虚拟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以网络这种数字化、高速化和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媒体已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网络就好比“双刃剑”,只有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能推进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一是加强对网络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只有用占领网络这个新领地,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政治意识和抵御能力。加大主流媒介信息的宣传力度和导向,高校主导文化的影响力度,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学校要对本校的网络环境加强管理,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二是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特色网站,在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三是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和子女的监督和道德自律意识教育,约束他们的网络行为。

(二)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优化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教育者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创设。家庭环境的创设是高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首先要高度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这是优化家庭环境的关键。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重点是加强对家长科学教育观的教育,使其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首先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加强家庭环境的建设,努力创设和谐稳定、亲情友爱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注意与子女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再次,家长要注意和适时主动地对子女进行婚恋观教育,端正他们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让他们明白在恋爱和婚姻中自己的责任,使其严肃和正确对待。再次,家长要重视对子女“心”的关心和教育,积极了解他们的心声和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心理督导。

篇10

“天津大学生”网站是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主办的。以“弘扬先进文化、塑造高尚人格、引导健康成才”为主旨,高效利用及整合天津市高校资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用工作水平、活跃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面向全市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同时也是天津市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市工委和市教委领导批准,“天津大学生”网站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启动,由市工委网络处、宣传处、市教委科研处、德育处、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共同组织建设。网站一期工程通过管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两级审核、五点分布式信息收集、多级权限管理的强大网络平台,现分为六大版块进行建设管理。其中:

教育、高校资讯版块是广大师生了解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目前,主要开设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教育热点,报道高校新闻及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网上学习版块是广大师生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目前,该版块设置了理论武装、理论征文、网上党校等栏目。便于大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展示风采、活动竞技版块是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目前,主要设置了青青校园、学子风采、学生社团、活动竞技等栏目。便于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师生交流版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目前,主要设置了名师风采、名师导航等栏目。便于广大师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才。

贴心服务版块是服务广大师生的窗口。目前,主要设置了考研留学、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