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智力资产和相应的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智力资本(Intellectualcapital)及与其相对应的智力资产(Intellectualassets)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企业创造超常效益的最基本的源泉。它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在管理会计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产与传统的作为管理会计师所熟悉的物质资产(Physicalasset)与财务资产(Financialasset)有所不同,它们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生产价值很高的知识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而与智力资产相对应的智力资本,则是智力资产创造者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这两个范畴所反映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会计上表现为“借方”与“贷方”的关系。在这里必须着重指出,为了正确反映智力资产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必须把它同通常所说的无形资产区别开来。如前所述,智力资产是指具有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而无形资产则是他们的超常智慧已经物化了的部分,在现有文献中,对无形资产的相关问题论述较多,而对本文所说的智力资产则极少涉及。因而我认为,对知识经济中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智力资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周密的确认、计量与评价程序,将它们的价值同现有其他资产一样,以“智力资产”项目列记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同时以相同的金额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项下,并同对企业投入现金或其他资产而形成的“资本”一样,参与收益的分配,以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统一。这样做,也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精神。至于已入帐的智力资产的金额,则应视其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增值或减值情况,相应地进行调整或逐次摊销。由于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内容上的一个新发展,目前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因而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新的专门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地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投资方案效益的评价要从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转变。现行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主要考虑财务效益,而且把重点放在寻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上。这种做法是导源于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条件,从知识经济的要求来看,无异于舍本逐末。知识经济既是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经济,自应以智力投资作为基本的投资取向。与此相适应,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就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国际大市场体系,从整体观和长期观来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尽可能超前地在人才开发、科技开发和产品开发等方面投入足够资金,力争在这些领域超前地取得创造性成果。因为在知识经济体系中,人才的知识优势和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生命。依靠深厚的人才、科技积累,谁能最先推出具有独创性的产品(因为它享有专利权),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占领世界市场,从而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其竞争、发展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由此而取得投资效益,是属于高屋建瓴式的全方位效益,它是传统的、狭隘的财务效益根本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投资方案的评价与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具体地说,在知识经济体系中,投资于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经营的电脑化、自动化水平,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可进一步区分为直接效益(如直接人工成本的减少、能源成本的节约、废料的减少、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存货的减少等)、间接效益(如减少占地面积、保障劳动安全、改善生产条件等)和无形效益(如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的弹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等)三大类。利用这三大类指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投资决策进行效益评价,如何量化它们,据以得出较具体的数据,是传统上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但对以上三类指标进行较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到,有些指标易于进行量化,并可直接采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有些指标只可从它的某一个侧面进行量化,据以得出的数据具有较大的不完全性;有些指标则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较确切地反映其可提供的效益。以下举例说明。
一般地说,上述第一类反映直接效益的指标易于进行量化,且可用货币计量其效益的大小。如存货减少,一方面可以减少存货的仓储费用,并且可以相应减少在存货上占用资金所需支付的代价(利息费用)。
上述第二类反映间接效益的指标,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只可从它的某一侧面进行量化。例如占地面积的减少,可以用由此而少支付的租金反映其效益,在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租金极为昂贵的情况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从保障生产安全、避免工伤事故这一因素看,其效益可以部分地用减少保险费的支付来反映。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由此而避免了人员的死亡,其效益就无法用货币来计量了。再如,改善生产条件,使劳动者的健康不致受到伤害,虽可用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来反映,但劳动者在比较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由此而导致劳动热情、工作效率和敬业、乐业精神的提高,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就难于进行量化了。
篇2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基础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69-02
1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产生的背景
1.1 社会生产、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的进步带来了劳动分工的日益细化,同时经济一体化又使得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管理会计产生于环境相对稳定的工业经济时代,已不适应当今新的企业竞争环境。同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研发等辅助职能在一个企业里或作为独立的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企业战略优势的核心要素。与之相适应,一种基于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型企业”应运而生。所谓价值创造型企业,就是以顾客满意度为价值取向,以价值链理论为依据,通过价值创造机制、价值评价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共同作用,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
1.2 管理思想的变革
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对会计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两种基本观点。价值链会计建立在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基础之上,将价值运动作为会计管理的对象,将价值增值作为会计管理的目标。既然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领域,那么,价值链会计自然可以分为价值链财务会计与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管理会计重视信息的再加工,也就是利用模型或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未来IT环境下,海量数据的存在将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严峻问题,企业里愈来愈庞大的数据库就像数据海洋一样,导致丰富的数据和贫乏的知识尴尬地共存。因此,会计的职能就需要从简单的获取、整理这些数据发展到从这些数据里获得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信息,从而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鉴于管理会计与生俱有的量化特征和特有功能与方法,价值管理模式会计能够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部分信息,起到将价值链财务会计等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的支持。因此,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价值链会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对于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与其重要性是不相配的。价值链会计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深化研究,即从价值链的视角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2 以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目标为研究的起点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目标是开展价值管理模式会计所期望达到或应当达到的目标,它包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够实现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一般目标即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创造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赢。该一般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产品或赚取利润,而是在于创造价值;通过产品与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员工的潜力,从而为员工创造价值;通过企业合作、优化价值链,创造协同的价值。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对应于价值管理模式的三个层次的具体目标分别是:通过管理会计的手段提供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等价值相关单元有机整合,连成完整的价值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值链联盟,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经营的所有活动都进行价值评估,从中确定为企业创造大部分价值的活动、创造价值较少的活动、不创造价值的活动。然后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实现价值的活动重新安排,以最大限度增加高价值的活动,避免无效劳动,使企业创造的价值最大化;将作业管理根植于价值管理模式中,在价值链的大框架下安排作业,使作业管理的方向与企业的价值链一致。
3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基础问题
3.1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应具备的职能
为实现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目标,使其具备预测、决策、分析、评价、跟踪调控等职能,应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局,根据竞争优势策略确定企业经营目标、制定资源规划方案,研究有关经营、信息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和确定实现计划的措施。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趋势、数量及其关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原因,确定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增强对经济活动规律的认识,科学预见未来的发展潜力。由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企业原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威胁随时可能发生转变。因此,价值评价和跟踪调控是必要的环节,是保证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职能。价值评价为评价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目标提供信息支持,还为企业战略调整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价值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可将企业战略信息传达给企业的所有员工,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跟踪调控职能,跟踪分布于价值链中的有关信息,不断开发能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财务、非财务信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动态的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系统是可以实现的。
3.2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对象
从以上对价值管理模式会计职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对象是价值管理模式对象的数据化和具体化,即价值管理模式会计以价值链价值的增减变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为对象。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表现为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等形式,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将各种表现形式的经营活动中所包含的价值信息归纳为价值链,对该价值链价值的增减变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评价、调控。
3.3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本质
理清了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对象,我们可以基本勾勒出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概貌,即价值管理模式会计是以价值链思想为主线,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协助企业做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决策,对价值增减进行预测、决策、分析、评价、调控的管理活动。
3.4 价值管理模式会计的方法
在行业价值链层次上,价值管理模式会计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行业价值链的构建和分析。由于行业价值链会涉及其他企业的相关信息,因此,价值链上其他企业信息的取得成为该层次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一些情报收集的方法。数据处理技术中的各种数据补齐的方法也可以予以借鉴,在数据齐备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的价值链分析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数量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利润库法等。
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层次上,数据的取得相对行业价值链容易许多,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水平不同,部分企业会遇到单元价值量确定的困难。价值量的确定主要可以采用企业内部转移定价的策略,内部转移价格定价基础包括全部成本、标准成本、市场价格、协议价格、机会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费等。企业内部价值链层次的另一个问题是价值链水平方向的管理,即对价值链同一水平上的各个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管理。价值管理模式会计可以采用简单比较或包络分析等方法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组织和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 绩效评价模糊评价
所谓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一、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
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实践,使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为企业改进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总体上看,知识管理的财务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企业向知识型、学习型的机构发展,优化机构文化,提高机构整体凝聚力,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机构整体以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有基础、有组织地进行知识创新,形成完善、有序且不断提升的机构知识资源,提高机构的整体竞争力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机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降低由于人员流动和知识老化、弱化所引致的经营风险。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财务绩效评价尤为重要,效率、效能评价抽象、主观,不利于管理决策,而财务绩效评价直接、客观,有说服力,更容易得到管理当局的支持。它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知识管理投资回报水平、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外部效应等“硬信息”。因此,对知识管理的财务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价,对于实现企业知识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有效监控,找出影响绩效提高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管理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关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不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没有一致认可的范式。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有托宾Q法、无形资产计算值(CIV)、管理决策的报酬(ROM)、平衡计分卡、欧洲品质管理模式(EFQM)、领航者和Sveiby衡量模式等。这些方法多为静态评价模式,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主观分析(主要是打分)多于客观分别,解释功能有余,预测功能不足。结论多为企业快速反映能力、学习型组织、无形资(知)产的积累、作业流程的优化、自主复制能力的形成等效果的描述,很少从财务绩效角度去分析、衡量知识管理实施的效果。一、绩效评价指标要素构成
(一)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
21世纪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知识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长期的经营战略,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好处是:创造会计师事务所新的竞争力,增加其利润,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效率,建设其新的企业文化。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外部来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内部来看,由于审计业务和管理成本的上升,收益率在下降。业内人士都有同感:审计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好坏的基础因素就是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具体表现在知识管理总裁(CKO)职位与知识管理部门的设立状况、知识管理战略和预算的制定情况、员工培训率及相关费用三个方面。
(二)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本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员工的智力劳动,人是知识的载体,智力劳动的特征是高知识积累性劳动和高度专门化的劳动,这两者决定了高创造性。从智力劳动力的内涵特质看,构成智力劳动内涵的知识与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在审计业务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一般生产要素有极大的差别,它们的使用价值参与下一次的审计业务并“复制”价值。这样知识在被替代之前,其价值就永恒复制,从而无休止凝结在审计业务之中。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知识更新力度和员工学习氛围四个方面。
(三)知识管理的结构资本
结构资本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得以实施的那些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主要包括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三个方面。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和粘合剂,它还为会计师事务所员工工作和彼此交流提供了一个大环境。没有坚固的组织结构,会计师事务所就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也会灰心丧气,漫无目标。组织结构资产不能被当做法规,必须被调整得能适应市场和工作的需要,不能定期审查组织结构资产价值和效能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失去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优势。
(四)知识管理的知识系统
ThmasH.Davenport指出,企业像管理有形资产一样来对知识资产进行管理:获取资产并将其“存放”在能够被容易获取的地方。对有形资产而言,存放地点是“仓库”,相应地存放知识资产需要有“知识库”,即一个知识系统。知识系统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共享、交流、继而创造新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系统是一个不断发掘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循环、提升的螺旋过程。其知识系统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留住人才和知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从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信息的规范化、知识资源的存量、知识交流状况、知识显性转化的情况和知识资源的利用率七个方面。
三、评价指标体系
总结国内外已有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的特殊性,如其显性知识包括:政策法规、行业性文章如违规案例分析等;项目底稿与沟通轨迹,如项目底稿的电子版、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上下级、业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轨迹记录等等。其隐性知识包括:对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的个人理解与总结,对具体实例特别是违规实例的分析总结,对重点、难点、漏点的个人把握,个人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对客户管理流程的了解,其他个人技能技巧性知识,如计算机应用技巧等等。本文根据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平衡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会计师事务所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知识系统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适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确定因素集合
结合前面建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因素集合U={U1,U2,U3,U4}={重视程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知识系统};U1={U11,U12,U13}={CKO职位与知识管理部门的设立,知识管理战略和预算的制定,员工培训率及相关费用};U2={U21,U22,U23,U24}={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知识更新力度,员工学习氛围};U3={U31,U32,U33}={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
;U4={U41,U42,U43,U44,U45,U46,U47}={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规范化,知识资源的存量,知识的交流状况,知识显性转化的情况,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二)确定评价水平集合
设评价水平集合V={V1,V2,V3,V4}={优,良,中,差}。
篇4
1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1.1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管理层次上,运用各种方法广泛收集企业竞争者以及关联企业的相关外部信息,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管理运用,确定战略管理目标,制定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使企业能在竞争中体现出长期的竞争优势,能发展地更好。
1.2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战略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故战略管理会计也有它特有的特点:
1.2.1外向性在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关注企业的竞争对手的信息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1.2.2长期性与全局思想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企业管理层站在战略的高度为全局着想,制定更加长远的计划,使企业有长期竞争力。1.2.3灵活性企业战略的制定是要求灵活的,要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来适时适当地调整目标与计划,而不是刻板地按原有计划实施。
2战略管理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没有得到普及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会计理论被引入我国,那时只有少数国有大型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将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在企业实践中。到了90年代,国内一些较大型的企业才开始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这就导致其理论知识都还不够成熟,也还未形成一个理论知识体系,没有得到普及,而要在实践中运用战略管理知识更是有一定的难度。
2.2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受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并且不分伯仲,然而在实务中,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只注重短期利益,所以只重视财务会计,对于管理会计的关注度不高,那么战略管理会计便更不用说了。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财务部门人员的安排以及资源配置上,企业管理者都更加倾向于对基础的财务会计的投入,管理会计部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花瓶”,对公司的管理没有起到实质,而且一些小型的公司根本不会设置管理会计部门。这样的情况使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缺乏锻炼实践,同时也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2.3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极度缺乏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想要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与理论为实践服务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很多,具体运用何种方法不仅需要考虑管理者的战略问题,还需要结合价值链分析法、预警分析法等战略管理会计特殊的方法。这样对战略管理人才的要求就非常高,所以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3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3.1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研究首先,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应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之上,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与体系。其次,可以在高校开展课题研究,成立科研小组,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3.2努力创造战略管理会计的环境条件因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基础,所以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并将战略的思想融入企业的管理中去。企业管理者应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被短期利益蒙蔽了眼睛,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来领导企业的发展。另外,还应完善与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构建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数据库。
3.3努力培养具有战略管理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推行战略管理会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要求管理人才需要有开阔的思路,具有战略的眼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还有高瞻远瞩的谋略。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除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有战略管理会计的眼光。其次,在高校中开设战略管理会计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战略管理会计。最后,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经验,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4结语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未来发展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许多专家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来说,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对管理会计本质的认识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叉学科。管理会计有着许多显著的特点,如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规划未来;管理会计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与局部;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管理会计报告不具备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更多的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等等。
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管理会计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它的根与本到底是什么?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或是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都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即成本的管理。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缺乏统一、规范性
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从结构体系到内容,甚至词语、方法都极不统一。另外,也很难找到适应不同文化层次需要的实用教材。一门学科能否规范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我国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明显缺乏规范,难以适应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需要,不利于在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二)部分理论与实际脱节,可操作性差
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引进多于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没有很好地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基础之上。另外管理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本身也缺乏实际运用价值。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采用单利制计算利息。又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等,由于获得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本身难以理解,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人才缺乏,是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如果社会上能为企业提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必能促进管理会计很快在企业中得到普遍运用。
(四)相关的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成熟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较低,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其应用仅仅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以上问题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造成管理会计目前在企业中应用缓慢。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趋势的两种大胆设想
(一)设想一:分解原有知识体系
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目前大家认可的体系中,却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了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名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现有的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在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其本质。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其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吸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即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吸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
(二)设想二:变革原有知识体系
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投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所以要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首先应该把一些已经脱离实际、不能适应时展的理论模型,如不确定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或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学者对其有所了解便可。而把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应用方法作为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重点,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这些都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故其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中也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一般以净利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但在卡普兰教授编制的《高级管理会计》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即平衡计分卡,其主要包括4大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这4项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包括物质上,还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度、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创新方面,这也应该作为管理会计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变革是必然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中,可以参照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把不确定的、与实务脱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多介绍及引进一些实用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应用方法。当然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应坚持“全部拿来”,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国情去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四、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
(二)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三)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出具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更新
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
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其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广大会计工作者及学者的参与,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而且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要形成创新的观念,加大管理会计的实践力度,以便使其真正服务于我国企业。
参考文献
[1]黄学兰,刘.谈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J].鹤岗集团矿业公司,2005(5).
[2]原源,孙艳文.浅谈对管理会计的认识[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3]陈莉敏,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J].商场现代化,2007(7).
[4]胡媛媛,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东北财经大学,2003(9).
篇6
1.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大多数的会计管理理论都是片面的、零散的,根本不具备构成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在一些会计管理体系中,很大程度上是照抄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能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将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再有,经济的相对落后,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接收新的信息,进而使研究领域没有很好的借鉴与发展,基础力量薄弱,这些都是管理会计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因素。
1.2电算化水平较低
电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仅要求会计行业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同样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计算机技术必须加以掌握与了解,这是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流程,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流程,才能更好的为电算化服务,才能从根本上进行会计行业的改革。很多会计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只是略知一二,不能完全掌控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式,当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解决,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进而延缓会计的改革进程。就目前而言,我国电算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的为会计行业服务,推动其更好的发展,对于会计管理方面的电算方式更是少之又少。
1.3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随着中小企业会计行业的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及标准。然而相关资料显示,一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大多数的会计人员都是大专学历,没有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相对而言,素质比较低,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够为企业以及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甚至有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会计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加快会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
1.4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会计行业,为了盲目的追求利益,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内部机制相对混乱,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以及管理,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给予解决,管理责任不清晰,规章制度不健全,相互推诿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不利于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
2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2.1改良经济体制完善法律法规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保证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长期稳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管理会计对其在运用过程中进行自我检验和证实,丰富理论基础的同时能更好的推进自身发展。因此若想使管理会计在我国快速稳健发展,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价格体制和金融体制的,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会计实践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会计才能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减少甚至杜绝虚假信息为企业管理会计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2提高企业决策层的管理会计意识
(1)培植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人力资产的价值、生产价值和财务价值共同组成了企业价值。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进行价值测量,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对价值业绩进行判定,将员工和顾客的满意度精确的表现出来,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以逐步营造不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系。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准备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2)将管理会计科目增设到其他的管理课程中,扩大管理会计影响。企业的领导在对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掌握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加强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同时,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时,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将有助于他们日后工作的开展。
2.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1)简化管理会计教程,去除不具操作性的生涩名词,增加生动的模型教材,并根据会计人员的水平层次编制实用教材。(2)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实施到位,知识的掌握是顺应一个时间段的,不能保证世迁后依然适用,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先进社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企业发展神经中枢的财务工作更应抓住社会发展的细微动向,随时洞悉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的领悟管理会计的精髓所在。
2.4理论结合实际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也越来越重视。在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时,不断的结合我国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并不断的加以研究,真正的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会计行业的全面改革与进步。同时,为会计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机制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不断增强其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应用于实践,在经验中总结方式方法,最终建立一条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从而发挥其它在整个会计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3结束语
篇7
1.教材内容不合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然而,从目前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看,三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复,这种教材体系的安排破坏了课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重复的授课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生也在重复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新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也没有及时更新在教学中。2.“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通过黑板板书或放映幻灯片,逐章逐节地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很少采用其他灵活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形式。如回归分析、经济批量订货模型等内容的授课,很少涉及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怀疑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3.案例资源缺乏。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等。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案例的适应性差、案例的综合性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为解决管理会计教学问题,西京学院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当下学生特点,试图找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共享平台建设“一师一优课”,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积累、整合,最大程度地解脱教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设课程思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本课程在建设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重难点内容紧密结合CPA、CMA相关考点、商业案例比赛相关知识、论文选题等,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2.课程内容。根据建设课程思路,建课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篇、实务篇和拓展篇。基础知识篇系统地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实务篇是对基础管理会计知识点的运用,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分析、全面预算等;拓展篇是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延伸和拓宽,包括责任会计、行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对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内容,放在成本会计优课中介绍。而对于长期投资决策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等与资本运营管理有关内容,放在财务管理优课中介绍。3.授课和学习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建课时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讲义、微课视频、论坛发言、学习视频、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和自我测试等。讲义系统讲解每一项目和模块的知识体系;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强调重点和集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论坛发言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学习视频主要是收集网络资源中的优质课件,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多方位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阶段性测试、章节练习、自我测试等资源起到巩固知识和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丰富教学案例。为解决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匮乏的问题,目前西京学院一方面积极引进双师型的教师,聘请在企业有丰富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该课程的校外导师;另一方面,西京学院积极开发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和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或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计事务,对企业进行理论指导,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
三、结语
互联网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的转变势在必行,“一师一优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创新之举。在现有基础上,今后将继续丰富“一师一优课”的资源,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学习课程,营造良好的学风,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赵慧丽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王玉萍,张铁道,等.远程、混合与在线学习驱动下的大学教育变革*--国际在线教育研究报告《迎接数字大学》深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3-11.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会计;作用;教学
信息化是管理会计进行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和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在企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开展的管理会计方面教学直接为企业提供这一方面的人才,其只有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以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教学方面的要求。这就显得信息化在高校管理会计方面教学之中的使用尤为重要。
一、管理会计进行信息化内涵
管理会计也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在对企业规划进行控制的同时,又行使会计方面的全部职能。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对现有会计这一职能的丰富以及补充,使得当前会计职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对会计方面的要求。由于社会以及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转变,促使教育方面必须要开设管理会计这一学科,主要为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高素质方面人才。现阶段,全球都处于网络连通状态,各领域之中都有网络的重要应用,教学当中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使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教学,将教W手段更加丰富,使原有会计方面枯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使用,也使得这一学科使用的理论以及技术更加先进。信息化不仅让管理会计方面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同时也提升了管理会计方面原有的技术[1-2]。
二、信息化对管理会计教学的作用
(一)改变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管理学以及会计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为企业提供具有管理以及会计方面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高校在这一专业开展教学的方法必然与原来有所不同,信息化正好改变了高校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此专业教学之中增加了较强的实践性。其将计算机方面技术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技术等融入到了管理会计方面教学之中,并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帮助学生将理论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信息化为高校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方面机会,同时为高校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会计所使用的相关软件,促使高校教学充分与社会相连接,促进高校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技能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思想
信息化使得高校开展的管理会计方面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转变。在信息化促进之下,高校重新对管理会计方面相关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以及认识,转变了原有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作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模式,并用理论作为实践的支撑,充分将理论同实践紧密相连,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可以在学校之中增加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有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快速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信息化也壮大了高校原有管理会计方面的师资团队,使得高校选用管理会计方面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有效增加了学校与企业方面的联系,使得学校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展开特定教学,并结合企业当前管理会计方面业务,展开高度模拟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当前工作模式,使得其参加工作之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三)丰富了教学资源
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对管理会计方面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变革。这一变化使高校在会计方面专业的教材无法满足当前教学方面的需求,其必须要对教材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变革,使得教材之中内容符合当下管理会计方面涉及到的实际内容。因此,信息化促进了高校管理会计方面使用教材的更新,对于原有会计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同时有效借助了网络平台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以及开展相关教学,这使得高校在管理会计方面原有资料变得更加的丰富。
(四)变革了考核体系
以往高校对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学习进行考核的主要方式一般为理论考试,很少有对于学生技能方面掌握情况的测试。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方面的学习。信息化使以往高校管理会计方面教学内容、形式、理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以往只对理论知识进行检测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学生的需求。在开展模拟实验期间,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才可以对其进行检验。从而促进了以往考核体系方面的变革[3]。
三、结论
从上可知,信息化早已在当代教学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管理会计方面也同样如此。其是管理会计方面教学进行变革的一个新的趋势,也是当代教育进行变革的一个新的立足点。信息化有效促进了管理会计方面教学方法、思想的转变,同时丰富了现有教学资源,对考核体系也进行了变革。这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管理会计方面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的需要,进而促进管理会计这一专业可以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吴杰,康玉梅.新常态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5(19):81-83.
[2]陆云霞.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5(26):100-101.
篇9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战略管理会计能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实施战略管理提供最切实有力的支撑,进而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
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迫使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者为提高其竞争力水平,必须深刻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研究如何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推广。到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究阶段,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能够全面系统地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一)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不健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的引进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对战略管理会计还没有全面的深入的理论认识和研究,缺少理论指导和支持,这就使战略管理会计在应用中普及范围有限,各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时候缺乏规范的应用原则和运用机制,没有推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限制银行全面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二)提供的非财务信息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大多为财务信息,提供的非财务信息相对来说较少,管理信息的类型比较贫乏。现今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业银行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应符合银行的战略管理的需求,提供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中包含客户、途径、质量以及作业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三)提供的长期战略管理信息较少。现阶段的战略管理会计在银行的应用中只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更多地关注银行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实现对银行内部成本计量以及盈利水平的监控,而对于符合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的信息涉及较少,可以说我国各商业银行运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仍旧处于传统管理会计的阶段。
三、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为了使战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在相关知识领域,各商业银行应组织相应的会计和管理的学术专家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使战略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在应用的过程,针对发生的不足和缺欠应给与及时的调整。
(二)加速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进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应该与我国特殊的国情相结合,不能一味照搬国外做法,应该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知识理论及使用方法。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试点实施,应该选择一些内部制度健全,体系相对完善的商业银行,因为战略管理会计虽然容易被接受理解,但实际上需要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不能普遍适用。同时,在试点的商业银行使用了战略管理会计之后其管理水平切实得到提升之后,才能普遍性的推广使用。
(三)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对银行现行的经营模式,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深入地整合和改革,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管理信息共享,客户信息共享,业务流程共享,授权管理集中的新的银行管理模式,实现金融体系和市场营销、信贷和风险等其他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完整及时全面的数据信息,进而有效地完善在各商业银行应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四)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想使商业银行的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商业银行应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搜集相关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且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作为支持,才使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能够更好地结合,发挥其优势。
篇10
摘要词:管理会计 问题 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后,我国众多的学者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实践相脱节。就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上,引进多于研究。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
2、引进的会计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而有的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保本点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的进步,但运用这些方法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融会贯通。
3、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丰富,固然令人欣喜,知识体系的完美,也甚为重要,但这种丰富与完美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作用到企业的经营当中。因此说,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会计人员价值观和职业水准。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懂得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一是会计人员知识层次低;二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欠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都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管理会计在会计电算化当中应用的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核算、轻管理。我国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前景乐观,但就应用的电算化会计来看,也仅仅局限于记帐、算帐,能用到管理当中的相应很少。而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应用了复杂的数学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比较复杂,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的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也正是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而目前管理会计在电算化中的问题是:仅仅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记帐算帐上,电算化的作用仅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且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再加上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需要正确引导。
5、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较稳定的企业。管理会计当初的发展,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和完善的。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当中,也大都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的,而现实是行业类型的千变万化,影响管理会计直接应用到企业当中。一位建筑业的会计在调查中说,他们的企业很难应用管理会计。而其他行业,如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又如何应用管理会计呢?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要面对千变万化的企业经营情况,而且还要面对千变万化的行业。
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应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使之不要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上。
二、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