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 机关食堂 成本管理 财务控制

一、引言

机关食堂是实行内部核算的集体福利性机关后勤服务单位,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宗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为目的。随着后勤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机关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物价等成本影响因素变动日益剧烈且频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11月,食品类价格指数增长70.3%。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不降低服务质量,又要保证食堂收支平衡,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以最小的投入得到职工最大的满意和效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机关单位食堂现状

1、机关食堂经营管理模式

机关单位食堂的经营模式按照性质不同,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类型是独立经营的机关单位食堂,这种食堂对单位内部职工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也对外提供服务,即租用单位地址独立经营并缴纳营业税的小型餐饮企业;第二种类型是不同形式的对外承包,如半托承包、全托承包、委托加工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其它单位进驻本机关单位并成为单位的“一员”为职工提供餐饮服务;第三种类型是企业内部食堂,这种食堂隶属于本单位,提供餐饮服务纯属于单位内部人员的内部工作,即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仅满足本单位在职员工餐饮要求即可。

2、机关食堂成本管控模式

成本管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机关食堂成本管控模式主要由其经营模式所决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机关食堂的成本管控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对于独立经营的机关单位食堂,一般都是小型餐饮企业,因为“独立”,其生存与盈亏是由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自己承担,即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己缴纳营业税。机关单位只是起到了“房东”的作用,出租房屋等固定资产给餐饮企业,但是对其经营管理并不参与,对其财务方面的监管更是受到限制;对于对外承包的机关单位食堂,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则无权进行直接管理即费用开支,取而代之的是监督监控作用,比如材料的采购是否符合要求、餐具及食堂环境卫生方面的监督、用水用电等成本方面的监控,使得承包方在机关内部的所用成本达到最低的同时,饭菜质量力争机关单位职工满意度达到最高;对于隶属机关内部的职工食堂,大多数都是非独立核算形式即与其他经营业务混为一谈。仅对内提供餐饮服务的机关职工食堂,由于上级部门拨付经费及定期给予补助款,所以其财务管理能力薄弱,日常账务未建立正规账目,仅以流水账形式来确认、记录和计量。

3、机关食堂成本构成

从理论上来讲,机关单位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如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等。根据上述规定,单位内部食堂为单位员工提供服务,不对外经营。该食堂相应支出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做账。

从实务操作方面来讲,大多机关是将食堂成本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包括员工接受餐饮服务时直接食用的蔬菜、肉类、蛋类、粮食、食用油、米、面、加工调料等等。间接成本则是与提供服务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维修费、培训费、设备购置、劳保支出、交通费以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是指机关单位内部食堂的工作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为管理食堂的服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管理等相关人员的办公费用、物资采购费用、外聘厨师发生的费用以及其它杂费等。

三、机关食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成本管控欠缺

第一,成本管控意识欠缺。节约意识发出的主体有两类人,不走群众路线的上级领导和每天亲临食堂的机关员工。尽管“光盘”政策一再推广,但是机关食堂成本节约意识仍旧淡薄。纠其原因,上层领导不在食堂用餐,机关单位职工食堂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食堂,在意识方面、在理念上没有认识到食堂餐饮质量和食堂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第二,成本管控能力匮乏。对于大多数机关单位来说,食堂的经营收入只占很少的比重,更有甚者,食堂的开支是上级部门拨付的,只是做为职工福利费开出。所以机关单位很少关注食堂成本,更不用说雇佣或分派专门人员进行会计记录与计量。纠其原因,主要是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的不配备、不作为,使得机关单位食堂成本管控能力匮乏。第三,成本管控制度缺失。纵观全国,对于机关单位食堂的规定并不多,有的是参照旅游、餐饮企业成本管控制度,有的则直接受控于上级单位财政补助款或财政拨款。纠其原因,法律或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涉及到机关单位食堂方面。另外,机关单位内部也没有制定相关制度,造成食堂成本管控制度的缺失。

2、收支管理欠缺

第一,收入管理方面。机关单位食堂营业收入存在现金坐支现象。所谓现金坐支,是指收到餐饮营业收入的现金后不存往银行,而是直接从收到的现金中进行费用开支。此时,银行无法准确掌握机关单位实际收入情况,对银行进行收入监管存在干扰,甚至扰乱国家金融秩序。因此,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坐支现金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会受到财经纪律的惩罚。纠其原因,机关单位领导没有意识到食堂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因其餐饮收入占比很少而疏于收入方面的管理。第二,支出管理方面。前已述及,收入现金不存入银行而直接“坐支”违反了现金收支管理的规定。另外,有的机关食堂会产生违规列支本属于食堂的福利费用的情况,更有甚者,挤占食堂应有的开支、弄虚作假、虚列支出、克扣采购食材的成本。纠其原因,除了与收入管理相同,机关单位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上级拨付的款项或者补助款项的监管不严,从上至下全员都没有认真对待,并且,对于这些款项的支出项目琐碎,不方便进行及时的会计记录和账目监管。第三,票据管理方面。涉及的票据大致涉及以下几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员工充值时票据不规范甚至没有票据;采购员在菜市场采购相关食材时无法取得正规的票据;餐饮部门供应食材时领用无票据。纠其原因,没有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或法规对机关单位食堂的票据使用进行规范;再者,食材琐碎,难以分散、实时记录。

3、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不规范

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是食堂成本管控的关键控制点。但是,机关单位食堂的关键控制环节不健全、无规范,从而导致机关食堂成本控制困难。纠其原因,第一,人员配备未达标准,有的机关单位食堂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只是兼任或临时起到监督作用;第二,会计记录不规范,食堂的账目不清晰,很难由会计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记录和计量;第三,各环节程序不合法,以采购程序为例:本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材料,未严格按照采购要求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置。

4、材料浪费、毁损多

按照上级拨付的款项来看,完全可以满足现有机关单位职员的餐饮效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机关食堂总是入不敷出,导致食堂工作不得不偷工减料、降低员工餐饮质量。纠其原因,机关单位食堂监控体系不完善。最早的监控源自于职工尤其是食堂一线职工偷食偷拿行为,在现行监控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接触食材的提供餐饮服务的一线员工偷食、偷拿行为依然司空见惯。

四、加强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分析

1、树立成本管控意识

第一,上级领导要体验员工生活,亲临机关单位食堂,与民共餐,走“群众路线”,了解员工最迫切的需求。所谓上行下效,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员工也不会贯彻成本意识或者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第二,不仅仅是领导,员工也应当响应我党当前“光盘”政策的号召,树立节约意识。只有全员参与,才能达到真正的成本管控。否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法进行实质的成本管控。

2、定期公开食堂财务报表

第一,规定专业人员进行机关食堂财务报表的核算。专业人员对报表的核算本身就是对成本管控的全过程监督,因为核算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核算。同时,专业人员做报表可以减少日常记录中的不规范行为。第二,将食堂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公开,接受机关单位全员监督。公开,意味着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全机关人员,全员都有权力举报不法行为和对公示提出质疑。

3、增强成本管控监督

第一,增强成本管控监督力度,建立高效的激励制度。制度和规定对人们的管理作用像弹簧,如果制度压的越死,规定也不人性化,人们的自由程度被压抑的越低的情况下,人们冲破常规制度的可能性和渴望程度就更大。所以,有管控规定和制度的出台的同时,配合一定的激励制度,增强人们对成本管控的责任心,树立成本管控“主人翁”意识。第二,扩大成本管控监督范围,建立“自上而下”的监控体系。成本管控监督力度增强的同时,监控范围演变为从“市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尽管监控设备会有死角,但是这些设备的安装和配备会引起一线员工的注意,降低偷食、偷盗行为。另外,全员参与监管、全过程进行控制,各方努力配合下,成本管控定会见效。

五、小结

日益上涨的物价使得改善员工餐饮质量和工作条件与食堂成本的不断增加给机关单位带来压力相互矛盾。为了化解这个内部矛盾,机关单位全员自上而下都要参与进来,从意识方面、制度方面、监督管控等多方面且全方位的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得物价上涨不再成为员工餐饮质量改善的制约条件。最终形成物价虽然不断上涨,但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一如既往地享受机关单位带来的餐饮方面的福利,在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工作,在不断改善的人文环境中奋进,营造一片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姚宇娜:关于机关单位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众多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局面更加严峻,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诸多竞争优势中,最基本的是企业的信誉优势,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施工技术优势,而最核心的则是企业的成本优势。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信誉优势、施工技术优势同等的条件下,成本的竞争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

一、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复杂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是一项公共性的项目,很多时候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诸多方面。如建设道路时不仅只是要考虑道路的施工问题还要涉及排水系统的建设、绿化带的规划、路灯的设置等项目而且使用需求还得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需要,复杂性是其他工程难以比拟的。

2、工程目标要求高

市政工程施工地一般位于城市地区,甚至是闹市区。因此要考虑到工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对城市交通的阻碍问题、对居民、行人的安全影响问题等等这些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往往影响到很多人,对工程的顺利施工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些市政工程往往为了及早投入使用方便市民的工作生活,因此对工期的要求相对比较苛刻如何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项目的进度池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3、工程影响因素多

(l)市政工程通常工程量大,有时候需要不同的施工单位共同配合完成。这时候如果协同不到位,各自为战,容易造成冲突和衔接不畅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2)市政工程的施工通常位于露天环境,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加下雨、下雪、大雾天气等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3)市政工程的审批、调研、施工等通常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又会影响到周边的单位和居民,因此对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问题

1、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自身就不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第一是尚未形成一个全面整体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对于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只在于施工成本控制及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核算,完全忽略其它成本管理环节。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时财务部门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项目成本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还有投标成本,工程的质量及保修成本等。第二,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思维模式依旧停留于生产型上,工程项目的内部人员仅仅是对施工建造进度进行负责,而技术类人员所负责的也不过是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及技术,采购人员负责的则是整个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验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各方面人员分工极为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全忽略,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无法对质量、安全、工期等多方面的成本实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考量,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将施工的环节顺序随意打乱调换,从而使得整个施工建设成本完全增加,工程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2、成本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完善

现今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体制弊端诸多的表现主要为这么几点:第一,成本责任制度尚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成本责任制度未将职责、权利和利益三者进行进行完美的融合。市政工程的投资建设方为政府管理部门,而施工建设单位主要是一个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在两者同时对市政工程进行建设管理时,极易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发生亏损却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第二,是尚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各部门人员需要承担的成本责任尚未进行明确规定,考核机制也尚未制定。第三,决策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有部分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其前期准备工作尚显不足,相应的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内容也有待充实。可行性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准确度有待提升,从而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期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第四,是尚未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相应的激励机制始终尚未建立,从而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成本控制管理无法贯彻落实到底。

3、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对其认识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中,其并未意识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领导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但并不仅仅是领导者或是工程师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都需要重视和开展的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未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未能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以至于所开展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首先,其忽视了对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所谓工期成本管理是指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而产生的费用。大多数时候,工程项目经理会因为未制定科学的工期计划而导致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其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并未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未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难以保障;最后,不重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一味的重视施工质量,却未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三、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通过编制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为确定投标报价提供参考依据,在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这是该阶段的管理重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工程部提出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等;由工经部提出人员规模和工种结构;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需要结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来确定。在工期方面,按照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同时结合上述方案,进一步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通常情况下将这一预算称为施工预算。对于工程税金,一般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和要求,按照税金计取比例、方式进行确定,再加上投标费用等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在投标过程中将此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说,由于对工程施工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并且职能素质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其投资效益观念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效能缺乏有效的运用,并且由于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在采购工程物资时,进一步导致相关人员谎报材料价格,造成工程资金出现人为流失。另外,在合同内没有强调必要的施工设备,导致采购流程中出现纰漏,进一步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重新拟定,进而浪费采购成本,甚至延误工期。根据企业本部,项目经理部需要下达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3、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要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靠教育和灌输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项目运作体制和机制上加以保证,实现全员管理。要从项目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实行项目风险经营管理。

4、制订健全的材料与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是否控制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良好实施。特别是自购材料、租赁材料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点。一般工程项目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60%左右,必须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5、与分包单位签订成本控制协议

对于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一般做法是将劳务分包,材料由总承包施工企业负责采购。应给劳务分包单位在成本管理上传递压力,促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材料,避免浪费。

6、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成本

要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责任成本,要树立向技术要效益的观念。加强技术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及浪费。一项充分优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利润。利用节省施工成本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7、加大成本核算力度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2)根据工程特点划分阶段性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面广,需要很多的数据。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临建完工、主体工程完工及相关附属工程完成这几个阶段来进行核算。核算中根据工程实体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及非工程实体消耗的措施费、管理费列表分类进行。(3)根据分项工程核算的费用和按预算定额的费用相比较,通过比较,来确定分项工程的盈亏。

8、加强合同管理及工程变更控制

合同管理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印章管理,落实专人保管,使用登记。二是合同归口管理,要建立合同审核会签制。三是对同类工作内容尽可能使用统一格式合同,编制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四是对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界定清楚、工程量又能准确计算的合同,应尽量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而对那些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不能准确界定的,估算其工程量发生的变化规律和方向,应固定综合单价,并考虑相应的取费系数。工程变更要做到“先变更后实施、先签字后实施”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口头变更通知,以文字说话,减少纠纷。

9、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

资源消耗台帐是辅助成本核算的记录。材料成本是整个项目成本中最有潜力可挖一项。根据本月消耗数,材料部门需要结合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一步对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项目经理制订的措施,分别落实给相关人员和班组;根据可以使用数,联系项目施工进度,从总量上对今后消耗的材料进行控制。

10、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工程成本

在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与计划管理、成本与进度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发生相应的费用。如果成本与进度之间出现不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作为“不正常”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在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中,为了便于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费用进行控制,需要对进度与费用的变化过程进行熟悉和掌握,同时按照横道图与网络图的特点进行处理。

11、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引进市场经营机制以后,就得建立以项目为成本中心的核算体系。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需要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证后支付。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重视。

1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就是为了项目的质量发生的费用。其实就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和没达到要求的质量而发生的一切损失的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两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的鉴定成本,属于质量成本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

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的、成本低的工程产品,而成本是各项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项目成本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最终结果。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减支增效,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4).

[2]钊福伟.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2,(6).

[3]杨恩菊.加强项目部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2,(6).

篇3

关键字:给水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

1 引言

市政供水是城市用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水环境尤其市政给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给水工程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对于给水工程施工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给水工程技术人员,还要掌握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

虽然降低成本对于城市市政给水工程极为重要,但是一些给水施工管理者还不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有效地控制成本方法,错误地采取偷工减料等危害施工质量的方法,因此目前在市政给水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施工管理者的成本意识不强或方法不对;在对给水工程进行设计时,不能充分的考虑到成本问题,过度保守,缺乏经济比较;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成本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能行之有效;为抢工期或者质量争优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等。

2 给水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2.1给水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给水工程成本是给水施工企业在给水工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其中主要包括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对各个项目进行规划、监督、调动和控制时的费用开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让有限的资金起到无限的作用,实现盈利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2.2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一、有效的成本控制是竞争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胜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将成本降低至最低、质量提高至最优,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才能成为最后竞争的赢家。

二、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节约开支为企业增产。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进而使施工企业的产出水平得以提高。

3 市政给水工程成本费用

3.1 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市政给水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人工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用。材料费是指在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以及周转材料时的摊销费等;机械设备使用费指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租用外单位机械所发生的费用;人工费是指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聘用的工人所支付的工资、津贴、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

3.2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其他间接费用和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主要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给水工程施工生产以及为施工生产创造必要条件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 市政给水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前期成本预测

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以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人员素质、所需材料市场价格等,进行综合的调查与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成本的预测。比如对材料运输费用,卸载费用及人工费用,机械购买租赁和耗油费维修费用等进行准确的预算。然后要与项目的财务部门进行研讨分析,确定最终的预算方案,从而完成前期成本预测。

二、加强企业和员工成本管理的意识,实行全员成本控制

在企业树立增收节支的管理理念,形成成本管理意识,对每一个施工方案都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成本、工期和质量。加强成本控制,需要在工作中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另外人工费用是给排水工程中第二大主项,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给水施工单位还要实现全员成本控制,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根据岗位确定合适的人选,依据岗位职责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按规程工作,即可提高工效,又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建立健全给水工程施工成本分析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制度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项目的特点,明确各个环节成本的构成情况,确定成本构成中的重要成分,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对成本构成中的重点项目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针对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最后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确定成本超支和节约的情况,依据成本超支和节约情况逐步查找产生这种情况的浅层次和深层次的原因,以便及时的进行整改。

四、加强材料管理,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材料管理部门应对给水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并在工程施工中实行有效的监督,尽量合理使用材料,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合理的工期,将使项目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水平。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五、加强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质量成本

保证给水工程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给水条件,是市政给水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对于树立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市政给水施工单位应重视工程质量,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而不要一味追求“最快”、“最优”等面子目标,而极大的增加了施工成本。

六、控制安全事故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建设与监理单位应对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确保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在项目施工中,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项目成本开支。一旦给水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将会损耗本已微薄的工程项目利润。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必须制订安全责任目标,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市政给水工程是城市能够正常运转和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之一,其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有效地利用和节约社会资金,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市政给水工程必须从每个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管理,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思中.论建筑给排水工程成本控制[J].广东建材. 2007 (7).

篇4

众所周知,知识型产品中的脑力劳动比重大,知识型产品价值与其中的知识含量成正比,所以,作为知识型企业来说,其产品不仅与产品制造费用有关,还与风险成本、人力成本、研究与开发费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研究知识型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方案,必须对这些成本内容进行有效关注,发展企业内部的重要思想力量,才能真正为企业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一、知识型企业的成本构成

我们知道了知识型企业的实质及其基本特征之后,从其成本构成上分析企业发展中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管理思路。

风险成本。风险成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识型企业本身的沉没成本,二是与知识型企业有商业交往的利益主体的利益损失。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利益虽然很难预期但总有办法确定,然而,知识型投资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创新型知识产品的产出到底会获得怎样的回报不能被全面认清,所以加大一个知识型项目的投资,就意味着对其他项目的放弃,而已经投资的项目的未来走向存在不可预知性,只能看顾客对这一创新产品的认可度如何,不能认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资就能换回更多的回报,而是用实在的研究、开发和真实可行的技术效应来提升知识型产品的核心价值。在美国,1997年每1000个寻求风险资本贷款项目只有一个项目得到了贷款,在每10000个得到风险资本贷款的资本家支持的项目中,只有一个可以成功地占有1%的市场份额,可见,知识型企业一旦投资方向定错位,就会使知识型产品的产出的价值处于一种“毫无用处”的境地,企业本身的沉没成本也将会增大,如果大规模的沉没成本出现,就会导致知识型企业处于一种崩溃、倒闭的局面当中。与此相关联,与之有商业交往的利益主体,在某知识型企业创新研究失败或创新成果出现市场失败时,会形成某种债权损失或股权损失等。此外,知识型企业既有几乎与传统企业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差别的企业“实”的实体,又有由于网络化而形成的“网上公司”和“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虚”的“媒体空间”,这些“媒体空间”为了某一经济目标,可以迅速地大批地集结,也可以悄悄地即刻解散,这种集结与解散,为它逃避债务等经济责任提供了某些便利,也为其他利益主体保护自身利益设置了一些障碍。

人力成本。工业经济的产品成本主要是消耗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的反映,其中,人力成本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知识型企业主要靠人的思想与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所以人才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看重“劳动雇佣成本”的可贵之处,让员工有“主人公”意识,才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制造费用。知识创新,首先要使知识存量不断增加,还要使知识存量迅速更新,也使知识增量不断增加,这两方面一定会加速知识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弱化了人们消费偏好的持续性,所以知识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存货(含知识产品)的社会认同期日益缩短。

研究与开发费用。目前来看,知识型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方面主要在于对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阶段,企业内部用来研究和开发的基金的去向、主要发展目标的设立等内容都是需要我们进行全面关注的对象。一般来说,对研究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对开发费用,则要看该开发项目能否产生可靠计量的未来经济利益,若能,则应将其资本化,并在一定时限内系统地分摊,若不能,则应当期费用化处理之。

了解以上所说的知识型企业的成本内容,我们就可以对其“一一击破”,用更加创新的手段开创一个新的投资环境,全方位、全过程地管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成本事项,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创新的投资手段

用积极发展的态度对待现在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应该放远眼光,在保证最低风险成本使用的同时,还要使用更加创新的“软实力”――创新科研成果证明自己的发展实力。

企业还应选择科学投资的决策方法,其投资决策应当遵循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着重成本核算,分析各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率,择取既能符合企业要求也能使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高的决策方案;选择投资的决策指标时,要考虑实际的成本及效益,应考虑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必须杜绝盲目的决策和长官意志的现象产生,要严格按原则与程序决策,在源头上来降低投资的风险。

人力成本的科学管理。当企业员工发现自己的某些待遇不符合自己的初衷时,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如果员工没有将知识创新工作予以重视,被动工作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就会造成企业效益的迅速下降,这样,企业整体工作氛围不会得到提升,反而会造成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知识资本是知识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与基础,以此为基础树立自己的“主人公”意识,“劳动雇佣资本”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制度中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知识型企业要以“创新”二字为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者不能像传统企业员工一样只为获得高收入而被动工作,要将自己的知识实力发挥出来,于是,知识资本是知识型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最新内容,它值得我们关注,也应该被知识型企业采纳。一般来说,知识型企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出现的概率大于传统企业出现的风险概率,所以我们必须用一定数量的金融资本作为知识型企业的物资保障写入“有限责任制度”内部。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造成创新高风险的出现,失企业失去原有的工作动力与基础保障。

必须指出,传统的成本理论没有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区分为“创新者”和“一般劳动者”,应该对他们的劳动一视同仁,他们的劳动补偿就是基本的工资和岗位津贴,“管理费用”与“营业费用”本身就是企业对消耗的人力资源内容,所以如果死板硬套的话,就会对创新者对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进行了无形的剥夺。所以应该将“创新者”的投资方案与现在的知识型企业发展目标紧密得联系在一起,用高成本的支出鼓励人才的发展与进步,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全方位的支出控制。首先,用“开源节流”的思想与方法对待费用支出的各种事项,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开发费用的关注度的提升,是保证支出受到一定限制,进而节约更多成本的重要手段。其次是对开发知识型新产品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降低成本,提升生产力。第三就是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现任何失误现象,促进企业内部“零缺陷”状态的延续,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恒定提升的状态。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然而,目前部分施工企业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未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致使工程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低下,削弱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此,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与控制势在必行。

一、 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项目投标阶段开始,到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再到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结算阶段,这其中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本文就分别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重要因素与环节,对成本控制进行分析 。

1.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开源阶段,是企业取得经济利润的基础。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即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结合施工现场勘查和工程特点,预测投标成本,从而计算出整个工程预计的成本价。再综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在谈判过程中就能心中有数,此报价的竞争力优势明显,能为企业取得合理的利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紧接着就应该做好成本计划,将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此阶段成本控制工作表现得更为具体和细化。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指导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结合当地的市场行情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这样的目标成本计划,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用这种标准进行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如果项目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那么再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项目的预期利润再丰厚也无任何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从影响成本的各重要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对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尾款的回收。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在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的同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的实际情况,注意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基本方法

1.人工费控制:把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与对项目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人工费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做好人工成本的询价,同时防止重复用工、返工损失等造成的人工费的超支,严格控制其它非生产性用工。

2.材料费控制:以施工消耗定额为计算依据,同样按“量价分离”的原则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精确计算后实行限额领料,超支自负;节约分成。对于超量要查找原因,明确责任,经处理后才能另补料单领用。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减少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价。

3.机械费控制: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合理的选择机械及组合方式。合理调控施工生产顺序,尽量避免设备的停置造成的窝工,做好机操人员与生产班组的协调和配合工作,提高设备的台班产量。

4.经营招待费控制:协调处理好业主、监理、质检、材检、安检、消防和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把好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关,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交验一次合格,技术档案资料签字手续一次到位,避免重复交验所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5.办公费用控制:加强对施工生产区,办公、生活区用水、用电的控制和管理,禁止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发生。积少成多,全方位的进行成本控制。

6.财务管理控制: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创建新兴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创建新兴成本管理制度的主要思想,是让所有的员工都意识到成本管理与每个员工自身都有密切的关系,应该由员工们共同承担、共同实现。那么主要实施的做法如下:有关部门在进行详细预算之后,以确保企业获得正常利润为前提,将成本进行细化处理,落实到具置。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巨大的成本管理网,使每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自身位置考虑,然后进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大大减低成本,最大优点是便于管理。

2.落实动态成本管理在实际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中标之后先将其目标成本严格计算出来,但是,一旦开放的进程不同,会导致工程项目成本无法准确计算。因此,动态成本管理制度是一个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制度思想,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与改进。项目的动态成本基于目标的成本之上,进行一系列可行性研究,前提是不影响正常企业利润。随着工程方案的不断开展研究,方案要不断深入,目标成本也要不断细化,最后敲定。动态成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将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详细的比对,分析其中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得出最终结论。

3.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专案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结语

总之 ,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成本控制过程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核算制度,充分调动工程项目全员的积极性。只有在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力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地完善,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就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活动之中来,衡量施工企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成本管理的好坏,所以,在施工企业合理地加强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价值链理论是在上世纪开始慢慢进入我国的,它是要求将企业的价值链置于行业的完整系统之中,并且通过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以及业主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中的各项事务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去获取各种竞争优势。施工企业这些年比较关注价值链理论在企业之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对于价值链之中的各个环节的一些有效的成本管理,以此来获取企业的成本竞争的相关优势。

一、价值链成本分析观概述

在一些企业之中实施成本分析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价值链的诞生为成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工具。在讨论基于价值链理论下的成本控制方法的代表观点主要有:

(一)战略性成本分析观

基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考虑,企业应当将其价值链同客户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去进行考虑,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发现不足之处,寻找机会来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这种基础之上可以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成本管理的措施。这种价值链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识别并且去确定企业的相关价值链,将收入、成本、资产分配到各项价值的活动之中。

2、将成本动因进行一些比较详细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执行性以及结构性的成本动因,主要分析他们之间的一些相互的关系,为管理价值活动去进行服务。

3、通过重组企业价值链以及控制成本动因的一些方式去提高相关的竞争优势。

4、在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努力之时,千万不要标岐立异。

5、确保成本削弱战略的一些持久性。

(二)企业成本分析观

企业成本分析观认为:企业在进行一些相关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价值链分析。其主要过程如下:

1、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比较详细的相关分析,确定其主要是由哪些较为具体的价值活动来组成的。

2、在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合理地找出各个价值活动在总成本中的趋势以及比例,以及创造企业利润的新的增长点,将成本的主要的成分进行细分,将成本的耗费最大的活动以及目前占较小比例但是增长速度较快的活动进行相关的标记,分析其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及相互关系。

3、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在该系统之中找出可以降低活动成本的方法、信息以及机会。

4、对于每个价值活动的价值流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针对其价值流程可以建立相对应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相关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其做出较为及时的信息反馈,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控制成本的相关目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难度大。

在施工企业之中,因为其生产过程的单件性以及产品的多样性,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的产品都不是一样的,不论是施工之前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还是施工现场的各种各样的施工活动都是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同产品资源不同,因此需要对于大量的数据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些相关难度。再者是施工企业的流动性比较大,应该在合同指定的地点来进行一些生产,作业的难度较大,生产组织也是比较困难,因此施工企业的成本的可预见性比较差,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的一般的制造业。

(二)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施工企业进行相关的成本管理,有较为明显的双重性。首先,施工企业的产品不能够像一般的制造业一样在工厂之中进行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施工企业的产品造价和施工工艺也都是各不相同,各个项目的相关责任和标准成本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基本上都是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施工企业实施成本控制之时必须要以项目部作为基本的单元。所以,施工企业通常实行内部项目管理的制度,在企业之中成立相关的项目部,将每个项目部看成是互相独立的成本中心。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之中,项目部的成本管理也就成为了其管理的核心。

(三)控制目标具有多重性

在施工企业之中,质量、工期和成本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形成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在施工企业实施相关的成本控制不是仅仅为了降低施工的成本,与此同时还是为了实现相应的短工期以及高质量的要求,只有我们同时实现了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这样才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最佳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在施工企业实施相关的成本管理必须和质量、进度管理进行较为密切的结合,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的一种最终目标。

三、基于价值链理论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些传统的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之中的主要问题是:价值链的结构缺失、对竞争者的信息不足、、对价值的相关增值点的位置不能进行比较正确的识别等等。鉴于此,在施工企业之中就应该采用一些多维度的相关优化策略,并且对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的价值链有效地进行优化,形成比较难以模仿的价值优势。

(一)业务维度的优化策略

对于施工企业的业务维度的一些优化策略可以分为流程再造和业务外包这两种。因为施工企业间的一些机构设置以及组织的层次各不相同,所以企业的内部也是表现出了较多的差异,施工企业可以用来绘制相关的施工流程图,把握住施工的过程中的一些比较关键的工序,,可以将其分解成为可以区分的相关的作业活动,也能够明确企业的责任主体,增加一些增值业务,从而减少非增值的业务。

(二)组织维度的优化

在施工企业实施组织维度的优化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建立顾客导向的组织结构、建立施工企业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建立企业文化价值观,也就是在施工企业建立的具有施工特色的一些企业文化,重视文化建设,这样就能够既通过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去调整相关的心态,也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去改变企业员工的行为。

(三)产业维度的优化策略

施工企业的产业链可以通过整合,将客户、分包商以及供应商等进行一些比较有效的联结,从而就可以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保持其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相关优化。

参考文献:

[1]高建立,马继伟. 价值链理论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 建筑经济,2008. 8.

篇7

【关键词】成本―质量控制 工业设计 知识管理

工业设计的方案能够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最终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设计阶段是最有可能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所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引入先进的知识和管理体系,实现最优化设计。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当前工业设计的实际内容,对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工业设计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应用方式

1.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了工业设计这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灵活地借助知识,利用知识,才能够实现最优化工业设计,提升工业设计的品质,保证工业设计的质量[1]。工业设计知识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知识信息化,即为对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借助知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指导和管理工作,强调对知识的管理。二为知识价值化,即为借助原有的知识开展新的内容,挖掘新的知识和价值,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活动。

1.2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方式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检索手段和通过系统软件等方式获取。检索手段是基于实例的推理(CBR, Case Based Reasoning)。结合案例特点,对信息进行检索和收集,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2]。系统软件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针对可规划的知识,基于知识的工程(KBE,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3]。

2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机理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这两个方面。

2.1 工业设计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工业设计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的创新活动,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适当用户的需求,借助已有的知识以及其他知识的检索和获取,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设计,以此满足客户对工业设计的需求[4]。

2.2 知识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转化

工业设计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叉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知识角度。工业设计的方案能够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成本以及最终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设计阶段是最有可能实现产品成本控制的,所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功能分析、市场分析以及用户分析等多重分析,将知识融入到工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通过结构化查询以及高级查询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业设计的成本[5]。

3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对于工业设计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立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3.1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容与技术

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协作技术(Collaboration)、知识传播(Knowledge Transfer)、分布式学习技术(e-Learning)、专家定位(Expertise Location)、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及数据仓库技术构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快速、充分地整合知识资源,才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补,建立完整的知识资源体系,建立网际网络系统(Internet and intranet),以便于工业设计中,更好地借助知识控制成本,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需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定的企业知识资产,营造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

3.2 工业设计数字图像资源的应用

各类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均离不开工业设计师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展现出工业设计师的知识掌握能力。所以说,知识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

以图像为载体的知识是一种主要的工业设计显性知识,当前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的技术研究主要表现于数字图像数据库知识的发现技术研究。图像分类技术主要有检索技术、分类技术等等,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以图片为知识载体的信息。图片信息更加直观,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设计资源,为工业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案例。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工业设计师更多的设计灵感。近些年来,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CBIR)逐渐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是当前工业设计中知识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成本―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

结语

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是当前时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工业设计理念创新的主要表现。在工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借助知识管理模式,实现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工业设计的创新,借助知识开展一系列的工业指导和管理工作,挖掘新的知识和价值,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活动,更加强调知识管理的价值。

知识是工业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所在,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知识管理模式在工业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等方式,建立完整的知识资源体系,从而实现工业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提升工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业设计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林晓华.面向设计―制造―服役全周期的产品质量控制与优化技术及其在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12):1-56.

[2]殷国富,胡晓兵,成尔京,汪永超等.面向信息时代的机械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13(09):145-147.

[3]王文龙.基于功能分解与构造整合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应用研究――产品创新设计服务平台应用研究之二[J].北京服装学院,2014,16(12):105-108.

篇8

关键词:价值理论 增值型 成本管理 模式探索

一、企业中成本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归纳与分配使用的方式属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法,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间接费用的逐渐加大,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就会产生成本信息的失真性,那么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是战略性规划的误导,这样就会给企业的经济性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形式只能进行到工序工作层面,而成本的根本发生原因是无所探究的,所以有可能在成本消减的过程中会错误的选择工作对象,这样为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是无法达到企业目标成本,从中也无法找出影响因素。基于价值理论的企业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成本管理的设计,对于非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比如采购过程、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维护等,相对来说这些程序中缺少相应的制约因素和管理方法。(二)作业成本管理不足

第一,作业成本管理对于事前的控制有不足之处,即使是价值理论下的作业成本管理能够利用作业成本标准以及弹性作业预算来实现成本事前的控制与管理,但是这种作业成本管理的主导力量还是在事中与事后的控制中,所以从整体来看作为成本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凸显出的功能并不完善,不能够做到完全增值型的成本管理效果。

第二,成本动因在选择方面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但是这一要求对作业成本管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其一是在准确性的管理上有难度,其二是在管理者操作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第三,相对来说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对着企业大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对作业的形式进行调整以及优化,这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费用,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前期投入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增值型成本管理模式--目标成本与作业成本管理耦合

首先,价值理论下的目标成本最终目的是提供所需产品,以这种方式来体现价值理论中整体的利润预期,价值理论下的作业成本管理最终目的是体现价值理论中整体的利润最大化,所以二者的耦合能够达成顾客与企业的双重满意,实现利益的统一。

其次,价值理论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分布的责任成本、生产成本的核算不能有效契合,这是由于二者所属的部门与工艺不相吻合,责任成本的界定由单位部门来执行,但是生产成本的的积累是生产过程中项目工艺。价值理论下的作业成本管理是以责任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作业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种责任成本,这种成本形式能够与生产工艺结合。

然后,价值理论下的企业成本管理要考虑市场需求,目标成本要确定在投放生产之前,从中体现出的是事前控制,但是也仅仅只有如此,在事中与事后的控制中并不十分理想。价值理论下的作业成本管理偏重的是事中与事后的控制,但是却在事前的控制中有所欠缺,所以二者的耦合能够体现出战略与策略的统一管理。

最后,价值理论下的作业成本管理侧重于成本降低策略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杜绝不增值的作业形式,使作业效率得到全方面的提升,能够将作业成本更好的渗透在工作各个层面,以实现低成本战略,在这种战略基础上才能凸显出这种管理模式的增值型特征,才能够为企业提供健全的增值型成本管理模式。

三、增值型成本管理:目标—作业增值型成本管理模式

目标-作业增值型成本管理模式将价值理论分为两个层次。外部价值与内部价值,从外部形势来看企业与客户和产品供应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企业产品目标售价的制定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市场调查顾客需求分析制定目标价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标目商品的预期利润,然后用目标价格减去预期利润得到就是市场驱动成本。市场驱动成本生成之后,企业就会制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这一数据应该是小于市场驱动成本的,最终给供应商提供的是目标成本的分解版,将其分解成零部件也就是等于将压力施加在供应商身上。这样供应商就会按照需求提供企业需要的产品,之后企业通过对客户需求程度调查得出的数据来制造产品达成消费者的满意,以此来获得目标利润。

目标-作业增值型成本管理的价值理论主导结构是由企业内部与外面价值链构成的,企业拟定战略性计划所需要市场宏观环境是由企业外部成本管理提供的,企业基本营销与生产活动的支持是由企业内部的作业成本管理提供的,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的活动会有针对性的做出成本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确定再分解的形式,用以执行目标管理。之后会对企业内部的活动进行考评与反馈,以此来锁定企业发展中的新目标。目标-作业增值型成本管理实现了战略与策略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目标效益。这种成本概念的叙述应该定义为:作业成本管理将企业有效区分为内部与外部两个价值区域,同时将目标成本投放在这两个价值区域中并贯彻落实,将工作责任制安排到每一岗位每一员工,从而形成的成本管理能够涵盖企业产品科研与研发、设计与生产、销售与服务。

参考文献:

[1]宣志林.以财务信息化为重点大力加强“五大”体系建设[J].财务与会计,2012, (7).

[2]亨格瑞查,等.成本会计(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逐渐加深,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城市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而且还对环境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如今,风景园林建设在我国已经逐渐自成体系,独立为一项新兴产业,保证其施工的质量是促使其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有必要完善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风景园林工程更好地为人们和社会服务。

一、园林工程的建设特点

园林工程建设并不是单一的学科理论,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将建筑学,生物学,社会学完美统一起来。园林工程属于工程项目,它既可以是园林建设项目的施工,也可作为单位工程的施工。

园林工程建设具有以下的特点:园林施工管理是需要长时间来实施和维护的。其具有较强的生命性,需要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进行长时间养护。其建设效果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能展现出所想要的设计效果;园林工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工程,而是隶属于建设项目的工程;园林施工的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来界定的;园林工程建设的产品都具有多样性、稳固性,具有体积硕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二、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现实性意义

风景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它的快速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文化的提升,又能推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首先,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并且美化环境,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生存的环境更加干净清新,同时对于本国的文化有着继承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其次,做好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工作,也就是给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一片栖息地,给生物的生存与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一)重视施工组织工作

风景园林工程涵盖了许多专业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各专业工程的配合和协调。故此,风景园林施工要统一领导,各专业、各部门要彼此协调,才能顺利开展工程建设,这就要求精心的施工组织。依据风景园林工程实际特征,风景园林施工组织包含 3方面内容:一是要在得到工程施工项目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的工程内容,准备好工程所需的材料、操作场地、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二是根据施工工期要求合理计划工期,保证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计划工程进度,确保连续施工;三是根据工程具体施工内容,拟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将施工技术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交底,严格按照拟定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各工种配合、协调、有顺的进行工程施工。

(二)做好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制定并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为使得风景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成员在设置的时候则需符合精干高效、责权一致与专业搭配协调的原则。工程施工现场要的各阶段施工组织任务要严格落实到位。前期准备阶段中苗木的订购、总包、分包施工单位和施工任务必须要全面落实;正式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各专业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和配合施工协调好,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如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明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在抓好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三大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项目竣工验收和后期养护管理阶段,组要重视自检自查、预检隐检等工作的实施,一定要仔细审核竣工验收资料,编写的施工工艺总结资料及其后期养护管理的技术交底等资料一定要齐整才可以通过整体验收。

(三)完善从业人员选拔录用机制,并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风景园林施工具有很轻的专业性,施工工序也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选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其监督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着公平、公正的理念来予以挑选,接着再依照工作人员的特质,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地提升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质量。

(四)风景园林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土壤内部结构对于土壤自身营养成分的高低有着一定影响,并且对于植物种植后的生长情况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当地土壤肥力、酸碱性、孔隙度及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质试验分析,按照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预处理,保证其可以符合苗木成长的习性。除此之外,土壤的翻挖深度、地面坡度、地形平整等方面的预处理,也需要符合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及其规范标准。一般而言,对定点放线的要求为位置准确、标记显著、标明中心等。施工放线则需要与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现场对苗木栽植的位置与株行距进行测量,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确保现场的视觉效果,确保定点放线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而如果放线遇到异常情况,则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

(五)加强后期养护

风景园林施工单位要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设计养护方案,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植被进行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一些风景园林的施工建设时间较长,要及时采取保持形态的相应措施,及时将死亡的植被清理,然后进行补栽,确保风景园林的生态美观。

四、控制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①成本最优化原则。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是一些园林建设企业应时刻注意的问题,研究出可以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在保证良好质量、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使其成为现实。同时,还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确定能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达到的合理的最低水平的成本的,成为最优水平。②全局性原则。把握好对整个实施项目的施工期间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动员地实施,才能将园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好,这就需要项目组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按要求在每一阶段将必须控制的成本作为重点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管理项目现场的人员与采购人员需不断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这样才可以确保更好地将劳动力、材料等用得得当,将施工进度安排好。③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人员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企业定期对各部门及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及时地作出客观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成绩给予一定的奖惩。将控制成本的基本原则制定好了后,应结合园林施工的实际情况,协调并有序的实施管理,使资金的投入使用更为合理,以获得最好地投资效益。④因地制宜原则。园林中最多的莫过于树木及花花草草。园林施工中应对所选择的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找出适宜生长的,更能美化、绿化园林的种植树种。园林中最为关键的园林植物要能形成景观绿地,树木是其中的重点,因为生长以及培育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很重要,在保持当地独有树种特色的基础上,选择出比较适合栽种的树木,这样既可以保证其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节约项目成本的目的。

五、风景园林施工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风景园林施工成本的构成

风景园林施工成本是由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构成的。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用等内容;而间接成本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使用费、办公费以及劳动保险费等内容。

(二)成本控制方法

(1)按照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采购策划的工作,通过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生产要素,对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做好控制。

(3)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根据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量入为出”。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①降低停工、返工损失,将其成本控制在预算的1%之内。②降低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员对于定额标准要严格掌握,力求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使人工和材料消耗在定额水平范围内。③健全材料验收制度,对劣质材料额外支出加以控制。

(5)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欲索赔管理,正确运用施工合同条件和相关法规,及时索赔。

结语

在园林工程发展蓬勃的环境下,其园林建设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加强风景园林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对其进行成本控制是必要的。在风景园林施工中,要重视施工组织工作,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控制施工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加强各专业工种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诚.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探讨[J].科技传播,2011,22:19+18.

[2]徐亦明,汪建军.浅谈加强园林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方法[J].现代园艺,2012,12:111-112.

篇10

关键词:房产开发;成本控制;质量管理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是现在人们关注的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非常重视,工程质量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房地产开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成本控制进行很好的研究,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对房产需求以及现代化房地产开发管理进行重视,应用先进的管理体系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这样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到影响。

1 房地产开发工程的成本控制

1.1 成本预测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对市场的物价信息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对同类建筑物的成本情况进行掌握,对成本进行预测,能够采取成本低、效益高的施工方案。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在对工程的价值进行计量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成本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价值出现了增大的情况,例如,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开发的时候是以居民住宅的方式进行开发的,但是,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建筑的商业价值进行了重新的评估,将住宅的数量减少,将建设的部分用作商业门店,这样对提高建筑的价值非常有利。还有就是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将建筑的层数进行增加,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之前要先进行市场的分析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原有设计中的多层设计成为高层,将较高层数作为居住使用,在较低层进行商业广场建设,这样不但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效益。另外一种方式是在建筑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将成本进行降低。建筑项目施工中,住宅的面积和结构布局对房屋的销售有直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对房屋的结构问题要进行重视。在房屋结构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导致企业的价值回收率降低的情况发生。在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按照经验进行设计造成浪费的情况,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对材料的使用问题也要进行重视,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档的材料,这样会出现不适合房屋本身要求的情况,房屋建筑施工中对具体的施工材料都有充分的考虑,并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很好的分析,才能避免施工成本增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提高施工的速度出现对施工管网和施工程序不了解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工程的后期施工面临很大的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管理混乱,这样会导致施工中出现重复的情况,导致施工成本出现增加的问题。在施工中对新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应用比较普遍,对新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应用之前要对其性能和应用效果进行很好的掌握,避免出现对材料行情不了解的情况,同时也能避免出现施工成本过高的情况。对导致施工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要进行很好的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施工成本进行预测。

1.2 成本计划

在对成本进行预测的时候要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将施工成本以货币的形式进行体现,同时在施工图预算上进行反映,对项目的施工费用、施工成本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也能进行很好的分析。在施工中,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同时,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这样在对施工成本进行计划的时候能够编制更好的文件。

1.3 成本控制

在成本计划中,对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要加强管理,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支出消耗部分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对成本控制情况要进行实时反馈,这样能够对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出现的差异情况也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更正,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可以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这样对成本进行控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1.4 成本核算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发生的实际费用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归纳,能够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计算,同时,也能对相关的成本分级考核提供必要的考核依据。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提供依据。

1.5 成本分析

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对比评价和总结,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能够对影响成本变动的原因进行很好的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这些因素变化的规律,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固定规律进行分析,这样也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成本影响因素进行更好的控制。

1.6 成本考核

对已完成项目,将其实际发生的各项指标与成本计划进行比较,评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或处罚,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积累的目的。

2 房地产开发工程的质量管理

首先,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有作业技术与管理活动,它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的目标。建设产品必须满足人们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之和,用其特性指标来评价,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产品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适宜性等。

其次,对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有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它包括项目各参与单位与各责任主体。这就要求开发方从企业经营资质,市场准入制度,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方面对各相关单位把好关,严禁无证设计与施工,严禁越级、挂靠、转包等现象,现在各地挂靠现象尤为突出,部分项目经理以及其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太差,值得注意。项目的勘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设计,在此阶段应加强监督。建筑构造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的、多层次的审查,从而达到目的。对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应反复调查论证,进行合理选择。

再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制定质量计划书,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程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对照计划书进行计划方案交底,并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展开工程作业活动。检查、对照计划,运用各种专门手段而进行各种检查,包括施工自检、互检和专职质检员的质检,以及监理单位的检验旁站和试验室的试验等。

最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基本程序:进行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检查施工工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检查工序施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分批、分项工程检查实测,对中间产品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或工序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