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周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实践周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实践周实践报告

篇1

7月15日,这支大多由勤工助学中心学生干部组成的团队就直奔“三下乡”的目的地----遵义市正安县碧峰乡。在15日---18日期间在碧峰与到领导举行座谈会,支教活动仪式和连续5天的支教活动。期间还走访贫困家庭,慰问贫困学生,进行学生文具和贫困农户衣物的捐赠,还有在赶集时进行法制宣传,文艺演出,友谊篮球赛等。同时我们也对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举行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的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思想状况。几天中尽管每位队员都坚持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但都毫无怨言,无论我们进行什么活动,都保持每天8:00---11:00,下午2:00---5:00的支教活动。晚上则分成小组对一些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这之间也同支教的小弟弟、小妹妹建立了深厚而又感人的友谊,我们离去时许许多多的学生来相送,并希望我们不要走。我们在这儿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团委、学校的大力支持。

7月19日,到达正安县,在正安联合司法局、县法制办公室、县团委举办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类法制资料三千余份,受到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好评,并且于7月20日到县团委、司法局、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育局、妇联等有关部门收集大量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料,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7月21日,乘车由正安返校,这次活动也宣告圆满结束,实践活动中我们为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感到欣慰,我们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会了许多东西,它让我们走近基层,走近村镇,走近生活。

返校后在实践队两名队长肖才江、殷宇剑的组织下,陆续完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反思》,《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勤工助学中心20__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等调研论文。

篇2

关键词: 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教师 外语专业

笔者于2013-2015两个学年中指导了三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总结了点滴经验,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三个引导、四个重视”,分享如下:

一、一个核心: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

实践活动是保障上述理论的支撑点。国内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因专业特点,历来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空间,而学校团委提供了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的优秀平台,为所有学生搭起了平等舞台。阿语系2011级黄世宇等四位学生珍惜并且抓住这次机会,组建起“斯芬克斯团队”,创造性地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变所学为所用,尝试将阿拉伯语语言基础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积淀运用到社会实践调查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笔者亦在多数场合鼓励各年级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将书本上的阿拉伯语变成嘴边的阿拉伯语,将理论上的跨文化交流变成实践中的思想碰撞,认识周边的外国朋友,构建未来的职场模型。之后,学生抓住省教育厅立项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申报上述计划,课题题目为“阿拉伯语网络信息资讯平台建设”,并成功获得立项。

2013年,这个学生团队以周密的调研报告、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密切的团队协作,在考核中成绩突出,顺利结项。紧接着,2012级阿拉伯语系的另外两个学生团队受到启发和鼓励,也成功获得该计划立项。两个立项项目分别是“面向阿语学习者的阿拉伯人文视听体验中心建设”和“阿拉伯风情主题餐厅的市场调研”。

二、两个基点:即以语言文化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点。

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应有其自身的鲜明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语言文化的特色,不仅仅是懂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会说阿拉伯语,更应是以此为立足点,掌握阿拉伯朋友的思维习惯,调查厘清他们的生活需求,从而做到社会调查所需的适用性。将这两个基点融为一体,是笔者鼓励学生和督促学生的主要思路。

在实践活动中,这三个学生团队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融合网络技术、掌上媒体、新闻宣传、市场营销、教育技术等手段,实现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他们在成功获得省级立项后,迅速建设并运营面向南京市内的阿拉伯人的网络咨询平台,并且与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同学组建运行团队,参加南京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了不少商家的青睐。

三、三个引导:即引导学生规范团队分工、引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引导学生“打磨”调查报告。

合理的团队分工是实践团队赖以为生的根本保障。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四名成员是2011级阿语系的学生骨干,团队负责人黄世宇是外院的团总支副书记,笔者对这样一支力量感到满意甚至羡慕。在成团之前和成团之后,笔者和这个团队进行了几次集体会议协商,对团队分工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调查记录是团队调查活动的主体,没有清晰的记录,就不会形成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因此,为本科学生进行合适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成团之后和实践进行过程中,笔者通过不同的形式,例如会议和网络交流与团队成员进行协商,提供指导。

调查报告是优秀团队皇冠上的“明珠”,唯有写好调查报告,实践活动的价值才能凸显。因此,指导和“打磨”学生的调查报告,是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上述三支学生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四篇论文,分别是《南京及周边地区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饮食等情况的调研》(黄世宇、郭丽萍)、《“面向阿语学习者的阿拉伯语人文视听体验中心”建设的探索》(项毛毛、许若梦、曾雪芳、杨雪露)、《阿拉伯主题餐厅市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钱淑玲、陈靖钧)和《国内阿拉伯主题餐厅现状调研分析》(陈柏锦、李昱),发表在《考试周刊》杂志上。

四、四个重视:即重视以“点”带“面”、重视原型启发、重视整合资源、重视巩固成果。

调查活动应有的放矢,以重点带全面,从重点突破全局,例如针对阿拉伯留学生聚集的部分高校采取大面积数据采集,针对义乌地区阿拉伯商人采取走访式调查等。以“斯芬克斯”团队为例,重视原型启发,就是以外国语学院成功的事件调查案例作为原型,鼓励学生学习领悟。整合资源尤为重要,利用南京已有的外教和穆斯林学者的资源,为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巩固成果,就是将这一批学生实践的优秀经验传承下去,为更多的学生实践团队提供可信赖的导航。

总之,通过两年来指导的三项外语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让笔者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柏锦,李昱.国内阿拉伯主题餐厅现状调研分析[J].考试周刊,2015(53).

[2]崔林杰.阿拉伯语口译课程的宏观设计[J].考试周刊,2014(87).

[3]崔林杰.全面学分制下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的若干尝试―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3(82).

[4]黄世宇,郭丽萍.南京及周边地区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饮食等情况的调研[J].考试周刊,2014(60).

篇3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个小分队和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4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篇5

关键词: 矿业工程大学生创业能力商机执行力

1.引言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会议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也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笔者结合矿业工程大学生创新意识建立、创新精神培养,对矿业工程大学生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作初步的探讨。

2.党的十七大带给矿业工程创业者五大商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闪烁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芒,极大地鼓舞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亿万人民,为创业者带来了以下五大商机:

2.1节能降耗,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抓住这条主线将为创业者提供非常好的创业思路。

2.2十七大指出:要求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科技创新能力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才能。

2.3抓住科技兴安的政策导向,结合专业特色,开拓新的商机。十七大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指出了科技兴安的战略思想。

2.4抓住人力资源亮点,开发人力资源培训商机。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强大的人力资源大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必然有更高、更加急迫的人才需求。因此,从事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的创业者,特别是从事职业技术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的机构必将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

2.5进行生态思考,开发“绿色”商机。十七大上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把党的政策理论与百姓的实际愿望联系到一起。发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国计民生,就是为了祖国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更能喝上放心水,吃上放心肉。这种“生态文明”的要求,不仅应该成为每一个劳动者奋斗和努力的目标,而且应该成为建设和培育“生态文明”的要求,成为创业者行动的指南。

前三大商机为矿业工程大学生指明了创业的思路,要求学生抓住政策导向,结合专业特色,在空白处创造一番事业。

3.矿业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级人才进入社会后能够正常开展工作能力的最后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掌握行业动态的重要切入点,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然而,从矿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看,尽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1]-[4]。

3.1体系不尽合理。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目前多数的实践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附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实践间的联系性不强,体现不出实践性教学自身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2内容相对滞后。

在当前的专业实践教学中,传统、经典的实践内容较多,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实践很少;注重实践内容与结果的实践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实践少;验证性实践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研究性、应用性实践少;内容单一的实践多,综合性实践少;再加上实践项目过死,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实践教学的质量相对不高。

4.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要逐步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构建新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学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与行为渗透到整个办学过程之中,经验表明,构建科学办学模式,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4.1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制定创业教育目标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还要注意将智力创业与体力创业、模拟创业与实战创业等有机结合起来。

4.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保证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骨干力量,在课程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运用、目标的实现及检测等各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成功的保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同时,学校还要不定期地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介绍各种类型的创业经验与教训。

4.3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3.1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

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报告团”,分别邀请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专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等,到各地市的多所高校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辅导报告会”,从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前的准备、自主创业办理程序、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成功毕业生的亲身经历等多个角度作系统的报告。

4.3.2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

主要目的是帮助那些有创业激情和愿望、创业项目成熟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比如单独开设创业课程,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增加跨专业、跨系科的公共选修课,主要传授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保证学生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鼓励大学生成立创业社团组织,举办创业论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4.3.3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

一是应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为导向,重在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高校一般可从专业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三种基本形态出发,开设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展示创业业绩的环境课,形成创业理论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践课等多位一体的创业课程新格局。二是创业教育新课程应尽量体现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学习特色的开放性、学习手段的实践性、学习形式的活动性、学习效果的实用性,这种课程应当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创业教育新课程还要体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特点,凡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急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自觉地融入到创业教育新课程的内容之中。

4.3.4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要针对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民族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活力的体现。传统的就业观念是一毕业就要找到一份现成的好工作,而不愿从一点一滴做起,去创办自己的事业,这种观念阻碍了人全面、自由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创业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弘扬创业精神。

4.3.5重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长期以来,我国矿业工程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的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需要通过以学生自主性活动为主的实践。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5.加强矿业工程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培养

创业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经过周密系统计划后的艰苦奋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技术等很重要,创业的执行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大学生在有一定的资金保障、选择好恰当的创业项目后,执行力的培养将会大大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祛码。

6.结语

矿业工程大学生是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力量。矿业工程院校急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理念要始终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课外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而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6,(5).

[2]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关注大学生毅业.中国青年报,2006-9-23.

[3]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中国教育报,2002-12-21.

篇6

一、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总结以往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基础上,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综合考虑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各要素,运用管理学知识建立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1.以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老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把社会实践仅当作丰富大学生暑期生活的活动,学生大多是被动应付。2)学生、老师、学校(学院、班级)、实践地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较为混乱。3)实践活动内容单调。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学生主要通过暑期返乡的机会,凭着学校的介绍信到当地政府抄写一些统计数据,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来完成社会实践。4)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一套质量监控系统。学校仅凭实践单位证明和学生的体会来给学生打分,大有评价失真的可能。5)学生社会实践效果不好,特别是学生返乡分散实践效果较差。6)学生长才干与做贡献脱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调查为主,忽视了为社会服务,即使强调服务,也不知道群众需求什么或服务水平根本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2.社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根据社会实践课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法的辨析和扬弃,经深入研究,我校构建了由“方案设计――指导阅读――集中培训――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总结反馈”六个环节组成的教学模式。

方案设计是各学生班在学院团委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特长,自行设计暑期社会实践方案,要求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计划安排、目标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策划。校团委则结合地方实际需要,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推出若干组团项目,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标,各学生组织或临时学生组合可根据项目进行方案策划和投标,经公平、公正、公开评审,中标者获得项目实施权和经费支持。

指导阅读就是利用学生从完成方案设计到实施方案这段较长的时间,组织学生在专业老师、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尽量使学生快速掌握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困惑时,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在这方面,专业老师主要偏向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学习的指导,而学生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则偏向于组织动员和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集中培训就是由学校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学生队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专业技能、调查研究方法、论文写作、开展实践活动的技巧等。培训方式有公开授课和专门辅导两种。公开授课主要是讲解参加社会实践的常识和技巧,所有团队队员均需参加培训;专门辅导则是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针对某一经济作物,组织学生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重点进行实用技术的强化培训。此环节主要是针对重点组队的实践队员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放暑假后的几天。

实践活动就是以分散实践和组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文化下乡、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分散实践方式是指在班主任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指导下,组织暑期返乡的学生单独或以相近县(市)、地区为单位,组成实践小组,深入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集中组队实践方式是指校团委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公开招标组织的重点团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考核评价就是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进行有效控制的环节。由学生自我评价、实践单位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组成。首先由学生本人和实践单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计划实施、工作态度、活动成效、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是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自评进行审查后,结合实践单位评价和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最后由各学院根据指导老师的评价和完成论文(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参加重点组队的学生,还要在指导老师评价前进行队员间互评。

总结反馈是为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扩大活动影响而设计的环节。主要内容有表彰先进、编印专辑、主题班会、成绩反馈等。其中表彰先进是学校根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集体和个人表现情况,评选一批先进团队、优秀指导老师、学生积极分子、优秀论文(调查报告);编印专辑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收获;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或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指导下,以“实践回来话收获”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有机统一,使大学生按“了解、学习、提高、实践、思考”的过程参加实践活动,符合由初级到高级的梯次发展规律;同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还综合考虑了学校及有关部门、教师、学生、实践地单位等主体,实现了学生自愿参加与学校要求、学生服务和社会需求、组队实践与分散实践、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做贡献”与“长才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学校、社会共同教育与学生自我成才“三位一体”的育人思想。为了便于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我校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目的要求、内容方法、计划安排、考核评价、评优评奖五部分组成。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该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案的应用已七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教师、学生及实践地单位都较为满意。

1.整合了多方资源,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参加的人数多,地点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社会实践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让校团委等部门和各学院共同实施,整合了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资源;学生实践活动前的方案设计、指导阅读、集中培训有班主任、学生政治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内外专家等广泛参与;对返乡参加分散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远程指导,既保证了实践的效果,又能减轻学校经费投入的压力。

2.极大调动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可增加他们对该门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而自己实施方案还可增强他们勇于解决困难的决心;重点组团实行项目化运作,鼓励专业互补,学生自由组团,自主申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效果控制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这些措施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增强了实践效果

针对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实践前指导大学生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由于实践前思想引导到位,学生能真正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的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团队合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实现了“做贡献”与“长才干”的结合。

4.对大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在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强调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他们了解本专业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是他们感受农业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增强学农信心的过程,是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的过程,是学生检阅自己专业水平,增强钻研专业知识紧迫感的过程。因此,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深刻的。

5.活跃大学生学术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篇7

一、结合创新教育进行社会实践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大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教育,在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培养不够,尤其是缺乏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会面对许多复杂、实际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而这一过程正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的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1.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需环节,因此,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在大学每学年的教学计划中都有体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分层次的形式体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

2.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形式应该多样。由于大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实践课程资源不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呈现多样性。总的来说,社会实践应该体现“集中授课为辅,团队实践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发展为主的实践课程中,课程具有把社会作为一个大课堂的特点,学生在走进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中,达到理解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生活模式,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体验社会生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观、是非观。

3.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具备学科和理论的前瞻性,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目前许多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存在组成结构不合理、专业程度不足、稳定程度不高等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涉及多个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学校团委),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又涉及多个学科,而实践主题的不同又造成实践地域分散、内容种类繁多,教学组织过程较为复杂的特点。

4.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场所,许多高校没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只能靠关系去联系实践单位,甚至是通过中介进行联系,出现了“教学实习打游击,毕业实习靠自己”的情况。实践地点的分散和不确定性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便利条件,社会实践无法深入开展,也不利于指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和学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借助社会资源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学习实践的目的,社会各部门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欢迎大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学校同时也应该结合高校专业优势帮助社会各部门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接收社会实践的单位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邢亚林(1976- ),男,江苏如皋人,江苏大学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85-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2012年再创新高,达到680万人,这与逐渐放缓的经济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却提高了用人标准。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等。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性能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不足等方面,导致了其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摆在高校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表述

“就业能力”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体,并提出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观点,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性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也有国外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国内有关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指的是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分为五个类别16项技能:一是基本技能,即阅读、写作、学习能力;二是专业技能,即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三是适应能力,即问题解决能力、执行力、自制力、抗挫折力;四是发展能力,即勤奋诚信、责任感、职业规划;五是交往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知识、实践和素质三个部分。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来看,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也应包含以上提及到的诸多方面。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出版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等对2010届和2007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反映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显示,2010届大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有50%的2010届本科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其中有85%的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有20%的本科大学毕业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有41%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创业理想是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报告还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对于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高达到72%;优秀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工作三年后)。因此,加强高校与社会对接、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才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状况直接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状况,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和社会需求,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修订

1.通过调查研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按照既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以四年为一个修订周期。然而,在大众化教育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周期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精英教育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套用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时间上,应该制订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案,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修订,采取四年大修一次,每年小修一次的措施,使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在修订内容上,高校应做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调查的对象以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为主。根据市场调查反馈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2.通过学习借鉴,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职业生涯学说,许多国家中小学就开始讲授职业规划知识,英国牛津大学的“职业服务处”是世界上很多大学学习的典范。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入职业规划教育,绝大多数高校起步更晚,并且重视程度不够。最近一项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规划不明确。我国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一方面,主管教育部门要组织专家编写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指导队伍。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教学计划,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中。通过大学四年全程的生涯教育,使大学生们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二)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国的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有很大的区别,这对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学生甚至在大学期间都没能适应。因此,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引导。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技术更新迅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效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无论你是在就业面试,还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沟通,将使你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大学期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引导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地训练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无论是理工科院校,还是文人类院校,高校都应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等部门应积极举办演讲、辩论等大型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与沟通机会,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培养。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1.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及时调整实践性课程比例。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报告反馈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也充分认识到高校实践性教育的严重不足。《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类本科专业实践性学分的比例,“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由此可见,无论是人文社科类还是理工农医类,实践性学分比例均增加了10个左右的百分点,师范类教育实践也增加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合理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2.以企业为依托,创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大学生进企业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国外许多高校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建校企合作,对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都是有益的。学校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解决实际性难题,也可以为企业人才提供理论深造的机会。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提供优秀的企业人才担任实践导师,也可为高校教师培养实践性师资人才,增强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性环节来培养,光靠课堂学习和极少的实验课程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通过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而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和校园内学不到的实践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

1.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许多高校还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或就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创业学”课程,尤其是在跨学科教育模式方面值得我国高校借鉴。虽然,我国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创业实务”“创业精神导论”等相关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在人、物、财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学习借鉴,结合本国实情,逐步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2.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承担创业教育的师资也严重缺乏,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是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也有极少部分是有过企业培训工作经历的老师。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也没有实际创业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教学,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高校培养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师,要为创业教育教师提供培训与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从社会各行各业聘请一批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现身说法,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创业敏感性。

总之,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与社会对接,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鹏.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25).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潘日鸣,沈学杰.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提升措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5]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10).

篇9

1积极挖掘周边社区资源

积极挖掘周边社区资源,促进各大高校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合作,在其周边地区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思想创新与进步,积极组织学生与社区之间的服务活动,努力使学校也成为社区的一份子,积极的发挥社会建设人才与教育的强项,开发利用并不断丰富和强化教育环境。给年轻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周边环境与生活,培养学生的工作与生活上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这样做也能调节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的同时也能让周边社区感到一丝温暖。

2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创造长短期社会实践新形式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方面,对个人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在每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记录自我成长历程,归纳并总结自己的所见所闻。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对活动中有意义的想法、方案、进程等收集和整理汇编,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并建立激励和奖励制度和措施。比如可以将学分评比加入社会实践中,表彰先进的个人或团体,把社会实践与推优评优结合起来等等。只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需求和心理状态,才能为学生就业及成才铺平道路。促进长期与短期结合,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内容,把长期的寒暑假大规模学生队伍和短期双休日节假日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社会实践方向,让学校与社会活动之间保持连贯、传承和未来可持续性。

3建立个性化职业分析培训

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选择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及气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换个角度说,这些因素是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选择未来职业时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选择社会实践之前,首先需要对参与者的各方面作出客观全面地职业分析、定位,选出适合其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可以更加完善其未来职业的规划。大学生必须要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出发规划自己未来职业,找到一个最能散发自己光芒的地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可以看出,最初工作和实践活动的选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职场发展。

4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解决办法

第一,构建实践基本框架,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各大高校应当建立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的管理机构和体制,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分门别类的制定实践计划,全面广泛的开展大学生实习任务,发挥年轻一代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被学校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详细地分析社会实践的种类,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从而正确选择最适合其专业的社会实践,并定期进行校级检查和评比,加入到教学考核中。师生合作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未来就业增加砝码的同时,也使学校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第二,加强社会经济关注,科学地建立活动基地。高校要想真正开展社会实践方案,不仅需要其他高校的积极支持,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经济支持。持续、安全的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必不可少,因此高校要积极与周边城镇、企事业单位等单位沟通,利用其有利资源进行合作,构建适合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并不只是能进行大学生实践的机关,而是一个能同时进行教育与锻炼的场所,充分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在大学生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的同时,又能增强当地的社会发展。第三,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建设健全有效的审核体系。高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应鼓励、支持、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各方力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自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应当落实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相关评定工作,从学生的自我评估与提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绩、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提升本学校知名度所做出的贡献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和社会资源,帮助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不断提升和进展。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探索和设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它要求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研和创业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具有科技创新、实物创新含量的科技产品、研究报告、创业报告或者创业实体。本文将结合大创项目的一些特点,分析创业训练的平台,并对如何完善提出一些探索和设想。

通常,二、三年级本科生是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主力军,作为该项目的主体,本科生自身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特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学科专业基础较弱。在申报课题时,通常只上过有限的几门专业基础课,对一些科学概念或技术还处于模棱两可阶段,对于复杂和系统的科研课题尚不能形成较清晰的认识,难以真正和全面理解课题的研究意义和难点所在。其分析问题能力和总体把握能力有限。② 创新学习时间有限。原本本科阶段常规的“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就非常紧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能够获得的训练时间相对十分有限。而大多数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对现有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有充分的调研,并对某个问题或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项目实施周期短,若没有充足训练时间的保障,项目就难以高质量地完成。③ 本科生发散思维训练不够,且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既然是科研创新项目,就必然存在一定难度,至少不能完全从教科书上获得现成的解决方案。从书本知识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之间,还需要转换思维、方法正确和积极思考。一旦遇到项目技术难点不能及时突破,容易产生畏难和懈怠情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形成二者良性互动,则可能适得其反,降低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甚至会动摇学习信心,打击学习兴趣,可谓得不偿失。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后简称双创训练)的目标明确,要落到实处首先得有一些必要的平台支持。① 基础设施 给双创训练提供场所和场地,包括创业基地、实验楼、 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创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层次的支持,或者是校企联合建设;实验楼、实验室可以和本科教学共用。② 仪器设备 给双创训练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机器设备的使用以加强动手实践能力。这一条件在各工科院校都没问题,甚至学生需要的简单仪器还可以自己组装得到,更进一步锻炼其动手能力。③ 信息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借助网络将创业者、创业机会与各类资源有效地组合在一起的网络创业平台。借助此平台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有利于自己创业的信息。④ 实践平台 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各种双创训练实践机会,比如:教学计划内的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各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相关学科竞赛项目、各类大学生挑战杯赛等。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探索及设想 ① 制定清晰明确的课程计划 针对项目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计划与实施过程存在偏差的问题,高校需要制定更加详尽完善的教育培养方案,将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安排与项目有关的科目,将项目内容放置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计划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意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摒弃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②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 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期许,且大多是处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狂风骤雨的洗礼,在面对困难时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但是创业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想要创业就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特别是心理上的准备。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时应该让学生树立对创业的正确认识,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③ 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是不够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真刀真枪”的实战练习,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创业本身,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切实了解创办一个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为今后创业活动的开展构建思想基础。同时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大环境中,促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汲取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

结束语:大创项目已经成为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无法从课本中获取的宝贵经历,受益良多。有学生表示:“大创计划带给我们‘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立,从计划中规划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兴趣中获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从实践中赢得价值’的宝贵体验。”大创计划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影响和非凡意义。因此只有各方面得以团结和协调,提供充分的支持,加强必要的管理,才能引领大创项目走上光明和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铁成,季冰,尹永生. 切实发挥孵化作用,发展壮大创业基地――五角场创业基地的案例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78-80.

[2]许良. 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