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的基础

篇1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根基

GDP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在各国之后的经济学研究中,纷纷将GDP作为了经济横向比较的参考与依据,让人们误认为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仅仅是国家GDP增长方式。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主要的思想是指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本国的经济发展是研究内容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其研究内容之一。在这种观点之中包含了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量的思想。

弗朗斯瓦魁奈在其《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中首次提出了世界主义经济学概念。亚当斯密与弗朗斯瓦魁奈有着共同的观点,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应该立足在世界范围之内。萨伊著有《实用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队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西斯蒙第指出政治经济学科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得人类的幸福得到增进。他指出政府成立的目的并不是对财富进行积累,财富积累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已,通过财富积累实现公民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财富的积累为全体公民提供物质生活方面的快乐。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全球化经济的思维是低碳经济思维的起源。

(二)低碳经济与其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与继承

1.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绿色经济主要指的是对环境进行维护、资源进行保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平衡式经济。循环经济属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新形态经济。生态经济指的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而成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与经济所组成的系统中的结构、功能以及运动规定等。

从本质上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都是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降低经济投入、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这几个经济思想都是在3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生态经济指的是经济活动的进行要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循环经济指的是利用循环的理念指导经济活动。绿色经济指的是在总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消耗价值,实际上就是绿色GDP低碳经济指的是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为代价,属于生态经济范畴。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比较之后发现,低碳经济更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目标,抓住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低碳经济思想是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危机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反省与总结提出的思想,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等,但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中的相关理论可供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进行借鉴与参考。

2.低碳经济与气候经济学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中指出了经济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尼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对天气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指出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与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时的影响不相上下。

气候经济学中是对经济从气候的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气候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低碳经济又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内涵方面来讲,气候经济学与低碳经济具有相同的内涵,是对于同一种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气候经济学是低碳经济理论进行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需要对气候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关注与借鉴。

3.低碳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最优化。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第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的估算,包括物质方面的直接损失,人类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损害等;第二,对环境治理过程中投入带来的产出进行评估,包括污染治理的直接效益损失,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损失等;第三,污染者付费制定及付费力度的制定;排污指标转让金额的制定。资源环境经济学中认为资源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而环境的损害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这些价值与成本进行核算与解决。如果出现较高的碳排放,必然会都会环境造成一定是损害,只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避免。因此,低碳经济是存在着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内容的。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低碳经济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参考与借鉴。

(三)构建低碳经济理论的设想

在经济学的众多分支之中就包含低碳经济。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能够协调的问题能够通过经济学中的内容进行解决,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从本质上讲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中涉及的学科较多,需要从跨学科的视野上进行综合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对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行继承;第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分析方法进行借鉴;第三,对制度学分析方法进行利用。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人们的经济活动强度在工业革命之前非常小,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要比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低,生态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调节,对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调节,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模式导致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币、能够负荷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因此就出现了由于温室气体而造成的环境受到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导致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更加严重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富的提高,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为提高本国GDP,这些理论都已经不再适合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了。当前出现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理论,都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在这些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将低碳纳人到研究的内容之中。在全球当前的环境问题中,温室效应问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出现这种环境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了对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解释,代表的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相对比较优势(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伯蒂尔奥林);另一方面是从新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进行解释性在这些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观点中,都是将本国作为了研究的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本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增加,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竞争力的上升与增强,而其中的贸易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对合作方都有利,然而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分析,会导致更多的合作负效应的产生,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当前的国际合作过程中,主要是发达国家同着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转移,而其中转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等环节,在这些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中,由于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技术较为落后,能源结构并不合理等,使得在承接制造等环节的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流动的特性,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中关于国际合作发展的相关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经济合作的困境。而且低碳经济理论中对国际经济学原有的经济研究视角进行了拓宽,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国际经济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了整个国际社会整体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

(三)对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拉动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归结起来是物质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如果要促进物质消费进行发展,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又必然会影响到物质消费的发展。物质消费的刺激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目标冲突问题。物质消费的主体是发到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居民,这些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中,生理需求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了,而已享受型、炫耀性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还包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四)实现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丰富

低碳经济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辅的工具出现了很多。虽然当前并没有对这些概念实现完善,但是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新内容。由于气候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因此就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对风险、不确定性等最为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篇2

关键词: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 模式构建

一、引言

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以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重大调整,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传统会计体系随之进行必要的变革,绿色会计便孕育而生。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核心技术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本人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以最低资源利用,最低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程度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图1 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模式图

(二)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其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传统会计只是将能源、原材料等纳入成本,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并没有纳入计算。绿色会计则不同,它是指运用绿色经营理论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整合并以此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反映、控制并进行管理的综合管理活动。下文的研究以上述概念为依据展开论述。

三、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共识,原因如下:

(一)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对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三)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科学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模式构建

本人在借鉴其他专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构建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2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构建模式图

(一)绿色收入计算

所谓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体通过治理环境产生的各种效益的货币表现。对于个体治污期间产生的效益可以直接根据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对于绿色收益的会计处理可以根据收益不同分为治理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等。

(二)绿色成本计算

企业绿色成本主要是指个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主动采取或被动采取的措施而产生的成本,可以以货币形式进行结算,也可以也实物形式进行,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但换算标准随着地域与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绿色负债确认

本人认为, 绿色负债是指由于个体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的而需要在将来予以支付的环境义务,在此情形下,计算个体负债,不单单只有货币形式,还有社会责任形式。

(四)绿色利润计算

在实行绿色会计的前提下,个体的利润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因而,个体的绿色利润应综合考虑绿色收入、绿色成本、绿色负债、绿色节能奖励等,这与传统的利润计算方式将有较大的不同。

(五)绿色信息披露

未来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将包含两种指标,一种是静态指标,主要指个体绿色投入占个体经济规模的比例反映,诸如,绿色资金投入率(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资产总额)、绿色资金销售比(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销售额)。另一种是动态指标,主要有绿色投资项目的NPV、IRR;再生能源投资产出率(计算绿色收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项目投资总额)等。

五、小结

由此可见,建构绿色会计新模式,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对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绿色会计新模式也将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由于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银莲,碳会计尚远,跨国公司青睐低碳投资[N].中国经营报,2010-08-27.

[2]曾锴、王小波、陈程,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0).

[3]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4]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5]周志方、肖序.论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能源,2009(9).

[6]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10).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教育

低碳经济(La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肇始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 2003),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其实质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新能源的开发,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就教育而言,也与这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教育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培养人力资本并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具有“低碳意识”、“低碳素质”的劳动者大量出现。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媒介作用――科技知识通过教育得到继承、完善、创新和传播;劳动者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推动作用――引导劳动者塑造”低碳意识“培养其”低碳素质“使之成为建设低碳经济人力资本。

1.教育形成人力资本,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作用要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舒尔茨也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发展低碳经济要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本,否则建设低碳经济就仅仅是空谈的理论。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它是一种质量概念,即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教育起重要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2.教育提供科技活动平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活动,包括科学技术的研发与传播,知识、工艺的完善与创新和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等一系列环节。教育在这一系列的科技活动中,起着一个媒介的作用。即教育是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的重要平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人才。所以,在科技的研发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这就为科学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创造条件。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客观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并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低碳经济的出发点是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能源供应紧张”等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这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相比于此前的经济模式,对教育的发展也有新的影响,即:客观上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低碳经济缓解资源使用压力,使资源供应量相对增加。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表明,该经济模式对资源的消耗被限定在理想的程度。低碳经济依靠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新能源以及相关替代品的开发,来缓解对资源的使用压力。“低耗高效”所带来的是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对增加――单位消耗的资源减少,资源可以更多的配置于相关领域。从而使资源供应量相对增加,同时,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源量也获得相对增加。

其次,低碳经济对资源的利用理念,推动教育对其资源的科学利用。

低碳经济对资源的利用理念,是以低耗高效为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对社会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动。低碳经济形成主流理念,势必推动教育事业对其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教育活动中的资源,即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即土地、校舍等。在教育活动中融入“低碳”理念,则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低耗高效的利用。

三、针对教育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教育与低碳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离不开经济的土壤。同样,在低碳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中,教育占有相对主动的地位,因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全社会所有的因素的共同推动而实现,这些因素中,包括教育。那么,不同阶段、类型的教育,又将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为低碳经济的劳动者塑造“低碳意识”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者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教育主要应致力于对“低碳意识”的塑造。低碳意识,即“节能、环保、节约、高效”的意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厉行节约,环保高效”是理应倡导的意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也是在劳动者培养的源头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便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从最基本的“人走灯灭、垃圾分类”开始,节约能源,倡导环保。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大型环保公益节日里,借助节日主题,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自己的“低碳意识”。

其次,在职业教育阶段,教育为低碳经济的劳动者培养“低碳技能”

职业教育阶段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劳动者的心智趋于成熟,通过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劳动者已具备从事某种岗位的技术能力。就低碳经济建设而言,在职业教育阶段,着重培训劳动者的一线实践能力,也就是将劳动者塑造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力资本”。职业教育阶段所塑造的低碳经济所需的人力资本,是表层的人力资本――即拥有既定技术能力的人力资本。比如,就能源的高效利用而言,如何实现能源的高效低耗,需要技术支持,系统的掌握这样的技术,需要职业教育发挥作用,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用技术通过教育教学,使劳动者掌握并熟练应用,这就是将劳动者塑造成为这样的“表层的人力资本”。

再次,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为低碳经济的科技研发创造“低碳媒介”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会计信息质量;模糊模型;评价体系

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导致全球气候恶化,人类社会正面临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从2008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G8峰会上提出了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到2009年12月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世界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已达成初步共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势必要向低碳转型。对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来说,低碳经济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传统会计评价方法显然已不能再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仅仅采用传统会计评价指标已经不能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本文以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初步探寻适合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评价指标,并对指标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进行检验,以期探索出适合低碳经济的会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低碳经济会计评价指标的建立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八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本文对于低碳经济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主要采用可靠性、相关性这两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特征为标准来初步探讨会计信息的质量。

低碳经济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两层结构,第一层是两个一级指标(可靠性、相关性),第二层是分设不同的因素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具体和详细的描述。

1、低碳经济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指标

会计信息可靠性主要用以反映企业是否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否如是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是否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本文将其分解为一下二级因素指标:(1)是否披露与环境负债、环境成本有关的确认和计量政策及采用的计量基础。(2)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是指企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环境责任)的充分程度。(3)对预计负债(与环境成本相关部分)的披露情况,简称环境负债披露情况。如排放污染物的处理、场地的修复与恢复、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完整度。是指为了维持自然资源的基本存量而发生的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5)其他需要披露的相关信息,主要有对环境损害事项的说明、企业对环境损害做出赔偿的法律要求等。

2、低碳经济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标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用以反映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与投资者等擦无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以及是否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该一级指标包括以下二级因素:(1)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程度。是指与环境成本、环境受益情况的披露及时性,是否出现延后披露的现象。(2)低碳信息的披露状况。是指对于企业环境责任、负担的成本和预计负债、政府补偿收益等相关信息的披露完整程度。(3)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情况。关联交易对企业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否在低碳的要求下,均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4)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满意程度。

二、模糊评价模型

1、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

模糊评价模型的理论依据是,由于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评价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涉及被评价企业的企业素质、经营情况、履约守信等诸多方面。内涵与外延都不十分明确,其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为了使模糊因素数量化,我们建立模糊评价模型,以便使各因素数量化。将表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多个性质、内容不相同的指标归一为单一指标,来对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依据的评价。

(1)建立因素集,将影响被评价项目的因素设为M=(M1,M2,…Mn),在本文中,即M=(可靠性,相关性)。

(2)建立权重,权重反映每一因素的重要程度,设为W=(W1,W2,…Wn),其中,且。

(3)建立评价集,是指评价者对被评价项目可能做出的各种平价结果组成的合集,设为V=(V1,V2,…Vn),通常情况下,采用会计信息质量的四个等级,则有V=(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

综上可以得出,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从M到V的模糊关系,可以用模糊评价矩阵加以描述,在此用R来表示:

由此,评价结果为评价矩阵与权重因素的乘积,表示为,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2、评价模型在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为例,通过设计实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各因素的权重分配,对问卷中的项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得出表1的结果。

表1 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模糊评价% 权重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权重0.5) 是否披露计量基础 55 20 15 10 0.2

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 20 35 40 5 0.2

环境负债披露情况 45 30 10 15 0.2

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完整度 30 45 15 10 0.3

其他需要披露的相关信息 15 45 25 15 0.1

(权重0.5)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程度 20 35 30 5 0.3

低碳信息的披露状况 20 40 25 15 0.3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情况 25 45 25 5 0.2

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满意程度 45 15 20 20 0.2

根据表1数据,可以得出:

通过相乘得出=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最大值为0.35,在第二位置,说明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可靠性的标准上是较好的。

同理:

通过相乘得出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最大值为0.35,在第三位置,说明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相关性的标准上是一般的。

三、结论

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遵循的标准,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保障。模糊模型能够通过将定性的信息进行定量化,对各数值进行一系列计算后,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一定的直观数据。

但是,该模型的评价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都涉及到许多人为主观因素,由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调查问卷的人员不同,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缺乏可比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适当的行业标准,这样才能在计算出结果后进行相对比较,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重视,不断的予以改进,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郑.发展循环经济的会计问题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3):11-13

[3]李玉平,贾广鹏.循环经济会计初探[J].经济师,2007,(09):112-114

[4]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J].会计师,2010(2):18-19

[5]王华俊.建立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矿业,2008(17):47-48

[6]吕军疗.基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思考[J].内江科技,2010(03):149-151

[7]龚蕾.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研究及其创新[J].财政研究,2010(07):76-79

[8]刘晓东.浅议循环经济的会计问题[J].北方经贸,2008(9):17-19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清洁发展机制 碳排放权 会计处理

一、低碳经济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纷纷扰扰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争论声中落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改变能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清洁发展机制

低碳经济的“碳”,狭义上是指石化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协定书》中所提出的6种温室气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每个发达国家缔约方都有一定数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表现为一种碳排放权。由于这种排放权具有稀缺性,能够进行交换,所以它具有市场价值。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中实施的、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以抵减其排减义务的国际合作机制。

CDM被看成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双赢合作机制,一是降低发达国家履行其应承担的约束性减排义务的成本;二是通过资金和技术的转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CDM的核心是将碳排放权量化,容许进行市场交易,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廉价的减排成本。中国的碳排放权已成为西方国家企业追逐的目标。

二、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

(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难以达到减排目标。目前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规则还在制定中,尚未形成全球市场,呈现出各区域竞争发展的特点。

在众多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中,主要有4个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所,分别是欧盟的EUETS、澳大利亚的NewSouth Wales、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ETS。其中美国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第一家自愿减排碳交易所,也是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模式的开创者;欧盟EUETS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

(二)中国实施CDM项目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第2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总量的15%。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2010年CO2排放量为13.3亿吨,比2003年增加85%;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占整个GDP的3%。据国际能源机构估测,2020年CO2排放量为15.43~21.74亿吨,将超过美国。目前我国虽然不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动地减排温室气体,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起步较晚,基本是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几年间逐步发展起来的。1998年5月,中国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京都议定书》,CDM运作才全面启动。

近几年来,中国注册成功的CDM项目迅速增加,已成为CERs全球碳市场最大供应国。虽然目前中国CDM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总量增长迅速,约占全球的近一半,但尚未形成一个高效规范的碳交易市场。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10欧元,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碳交易权的计价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定价能力。表1中列示了目前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CDM项目通常有投资回收期较长、初始投资额大、交易成本难估计、风险较高等特点,这都给参与CDM项目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会计核算难题。

三、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争议

碳排放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商品的属性,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对象出现在商品贸易中。学术界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众说纷纭,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处理方法均有争议。

关于碳排放权的确认,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有确认为无形资产、存货、金融资产和作为环境成本核算4种。其初始和后续计量属性以实际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其损益列示在利润表中,有的反映为收益变动,有的反映为成本变动。

(二)碳排放权会计确认的探讨

1.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碳排放权是CDM项目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这与无形资产类似。但我国参与CDM项目的企业与发达国家购买CERs不同,其持有CERs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出售,这与无形资产不同。因此碳排放权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2.不应确认为存货

企业投资CDM项目是为获得CERs,如同存货的库存商品,是为了出售。但CERs与存货不同的是没有实物形态,因此碳排放权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

3.应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通过CDM项目所产生的、可交易的是经核实减排的减排量,即CERs。它既不是有形产品,也不是无形的知识产权;既不是技术转让合同,也不是货物买卖合同。碳排放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本身具有归属分配和实际使用并非发生在同期的特性,或者说具备期货或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某些特性。碳排放权具有自由交易市场,拥有具体产品的定价机制,并始终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变动直接增减资产价格,是一种全新的金融衍生品。美国的“酸雨计划”就已成功地引入了期货机制。

碳排放权是一个国家排放CO2的权利,应该作为资产核算。但是它不是考虑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不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碳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工具要求、服务能级、风险评级都更加严格。

(三)碳排放权会计计量的探讨

1.初始计量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碳排放权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2.后续计量

目前,我国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由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市场价格,以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碳排放权在持有期间会产生一部分收益,作“投资收益”核算。

尽管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公众对金融创新产生质疑,但是从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价值变动来考虑,公允价值仍然是一种值得采用的会计计量方式。碳排放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受其所承担减排义务难易程度影响,期末也应按照公允价值反映。

(四)碳排放权会计披露的探讨

在我国碳排放披露的形式可参考金融资产,直接添加到原有的会计报表中,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相关信息的详细说明。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至少应披露以下信息:CDM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相关信息、成本费用、风险管理措施、外币折算方法、收益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四、应对CDM机制的战略选择

(一)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

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具有分散、低透明度、信息不易收集、不易调控的特点,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信号具有盲目和不准确性。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则有利于弥补现货市场价格信号可预测能力差,只能反映某个时点,不能反映未来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的不足。

1.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大功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

2.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它的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将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的又一新兴金融资产。

3.规避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平台。

(二)重视低碳经济发展

哥本哈根会议后,我国承诺在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DM以商业手段实现在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能耗的目标,可显著改善项目经济和财务指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示着优越性,同时制度不完善、议价能力低等问题也困扰着碳交易市场,故新兴的碳排放权市场要想真正发挥其生命力,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郝玲,涂毅.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初解.新理财,2008(8).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重,气候灾难的加剧,低碳经济应运而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联系的加强,低碳经济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愈发彰显。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纷纷签订京都议定书,确定减排目标,呼应低碳经济的理念。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不可否认,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开始参与世界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出口贸易从无到有,从做大到做强。中国出口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发展中的中国总是喜忧参半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弊端慢慢暴露。首先,我国出口结构单一,主要以纺织,钢材,服装加工,农产品等为主,出口结构单一,出口多为初级产品。

二、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

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现状不容乐观,但要准确找寻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突破口就需要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保证出口贸易循环绿色发展。改制低碳经济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在于:一是认识不力,企业管理层,企业执行层,企业员工,相关主管部门未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构建。国家相关部门,未能充分了解世界贸易局势,制定出适合我国转型的方案与举措。二是机制不合理,世界贸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我国贸易机制还不能紧随其发展脚步,造成了贸易出口的缓慢发展。三是监管不力,出口贸易发展同样需要相关硬件的约束,不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呼吁相关贸易出口法律的出台,并制定出贸易出口的新规划。

三、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的创新不仅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使命,寻找低碳经济下国家出口结构的转型亟需技术创新。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加大企业研发与应用的力度。国家应保证产学研的对接。搭建企业和高校以及研发机构的平台。让研究更有目的性,让企业创新更有方向感。鼓励技术产量高的产品进行出口,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创新,树立企业创新标杆。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新的和谐社会氛围。形成企业自主创新力,树立企业品牌,加大国际竞争。净化国际贸易的环境。

2.转变出口方式

过去我国出口贸易的方式过于单一,极易在出口贸易的发展中迷失方向,更易在抽口贸易中被淘汰,因此要转变我国出口方式,适度扩充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初级产品加工出口结构,加大电子,高科技的出口,加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出口。其次,支持环保产业出口,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求进行更多的低碳发展和环保探索,以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扶持环保展业的发展与出口,加大环保投入。最后,打破贸易壁垒,在国内形成一个环保产品,环保产能,环保技术,环保服务的环保市场,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绿色低碳循环。

3.加大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出口贸易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我国出口企业的成长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也有赖于企业的国际合作。那么在低碳经济的世界大形势下,各出口企业在谋发展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因此,一是出口企业要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充出口渠道和出口方向,做到出口多元化,同时各出口企业也要积极研发出口国的需求能力,做到供需结合,增大出口的积极性,加大出口的对接力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低碳为指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出口转型。二是国家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环保产品出口退税,积极引导落后产能企业进行产能升级,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对创新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宏观调控贸易出口结构,逐渐加大低碳产品出口比例,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四、结束语

探寻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发展出路,不仅需要加强调研,更需要积极践行。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理形象的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经济建设也切忌纸上谈兵。因此,在低碳经济的世界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贸易国要积极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中国制造的落后现状,找准我国出口问题的症结,积极进行出口转型,转变出口方式,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让中国以一个更加绿色和低碳的国家参与者来引领国际潮流,以低碳经济为契机,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积极转型,在世界贸易市场抢占经济制高点,让中国的巨龙在世界贸易的航线上重新起航。

参考文献:

[1]赵凯,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商论,2012(12)

[2]杨肃志,徐铭营,黄粤.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结构探析[J].哈尔滨工程学员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李媛娜.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研究[J].北方经济, 2013(05)

篇7

关键词:黑龙江省 低碳生产 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97-03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形式,其关注的核心在于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清洁能源结构这两方面。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围绕革新能源使用方式、革新制度与转换人类的生存发展思路这三方面展开。近些年,全球气候问题逐渐恶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全球各国就一些协议达成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书》、《哥本哈根协议》,这三个重大决议共同表明了各国乃至整个世界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经济模式将会引领新型经济发展的大潮,各国也会将这类转型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科院在2009年3月颁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其带来的二氧化碳将减少一半。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黑龙江省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从黑龙江省工业结构中可以看出,比起低耗能产业,工业比重较高,特别是在高碳的重工业,这一比例高达70%。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粗放型经济仍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特点为消耗高、成本高、质量难以提升且经济效益低。因此,为保证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向低碳经济转型。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黑龙江的出口贸易总额总体呈增长态势。黑龙江省出口贸易近年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一趋势也顺应了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如图1)。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额显著上升,但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2009年的出口量急转直下。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从2008年11月起,我国和黑龙江省实施了近两年的刺激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政策,2010和2011这两年黑龙江省的出口状况基本恢复了金融危机之前的状态。2011年中国开始由高强度的刺激政策变为温和的中性政策,2012年黑龙江省的贸易出口额出现回落。但总体来说,黑龙江省的出口贸易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

2.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黑龙江省近几年出口产品结构发生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具体表现为提高了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份额。例如机电产品,如表1,在2002年的出口比重为17.31%,在经历了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后,其出口比重达到了30.4%。但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仍然很大,除了少数的铁道零部件、整机等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之外,余下的大部分机电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统计数据直到2009年才出现,说明在此之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小。

3.外商投资偏重高耗能出口企业。虽然黑龙江省一直在调整并优化各出口商品的比重,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以密集型劳动力为基础的产品仍然占有最高份额,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状况依旧不容乐观(表2)。此外,其他国家逐渐将低附加值和能源密集型的行业迁移到黑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为黑龙江省改善了生产技术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推动了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有关高新技术商品的出口,这些都有助于黑龙江省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第二产业以制造业和采掘业为主导,然而这些产业会带来大量污染,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外商大多会将目光集中在这类产业上并加大对其投资,这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失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产业与贸易结构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商投资的偏重导致黑龙江省出口产品的高碳化。

4.出口市场高度集中。虽然黑龙江省的出口策略倾向于将产品出口到更多的国家,但实际情况表明最终出口地仍为某些常规地区,与其他地区并没有更多交涉。黑龙江省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些发达国家技术都先进,国际社会上大多数贸易规则都由他们制定,比如绿色贸易壁垒的提出,低碳经济的倡导等。这些发达国家会对出口到其地区的产品制定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黑龙江省目前各方面发展都不完备,在经济规模上仍以粗放型为主,商品生产上依旧以“三高”产品为主。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应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二、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低碳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发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依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碳减排技术,指的是针对高能耗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炭领域的高排放,以及清洁和高效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三类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在当前形势下,黑龙江省的低碳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不仅有差异,与全国范围内的发达地区也有非常大的差距。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基础,而这两项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都不乐观。环保技术虽已经被很多从业人员提出,但很多公司、企业并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度。黑龙江省蕴藏着潜在的绿色能源,但是大多的厂商还是不愿放弃原有的生产模式和使用燃料的方式。因为如果放弃原有的模式,使用绿色能源,需要调整和更新各项设备机器,这种绿色能源的成本会比普通能源高出很多。第二种途径是资源循环技术,是通过构建资源循环产业链,建立生产与更新循环资源寿命之间的渠道,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和谐的方式,尊重自然循环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由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生产过程之间,没有接洽的联系,或缺少相应的必要关系,因此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纽带仍旧没有建立起来。第三条技术途径是废弃物的处理后排放。这一途径是利用对废弃物的处理,降低生产与生存活动对生态情况的负面。但目前仍有很多商家或企业不愿这样去做,因为无害化处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人员,不同的有害物质处理方式还有所不同。对于企业而言,这个过程会极大地增加产品的成品,最终反映在市场上的结果就是,该产品的竞争力被削弱。所以,很多商家宁愿污染环境,破坏可循环体系,也不愿迈出这正确的、科学的一步。

上述因素都会成为阻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是对黑龙江省向低碳贸易转型不利,也就是制约了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

2.出口企业不具备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目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技术的能力欠缺,更谈不上与国内先进企业和国际企业相提并论。另外,大部分的外贸企业,缺少独特的想法,很少有企业将目光放在创新上,即便少数的企业做到了,他们也不会去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团队的创造。例如在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领域,很多外贸企业申请方向和种类很零散,某些年份根本就没有申请。即便其他的一些企业花费了足够的精力去研究,但是大多结果均以理论的形式展现出来,或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而且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

外贸企业欠缺自主创新能力会影响到低碳产品,使其系统化、技术水平和配套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节能减排措施不能够有效、及时地落实,还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最终会体现在黑龙江省产品出口结构上,商品的竞争力也会被大大的削弱。

3.矿产能源存量下降。黑龙江省是矿产能源大省,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优势矿产中,大庆油田为大型油田,其储量及开采量均居全国首位。煤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但煤质好。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砂金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因此,黑龙江省的出口产品多以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为主。但随着多年来的连续开采,黑龙江的矿产资源优势已经大不如从前,若是不改变生产方式,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还是以“三高”产品作为主要的商品出口,对于黑龙江省得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在能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向低碳经济转型,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绝对是必要的。

4.企业普遍缺少低碳经济意识。当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各方对与保护环境没有产生共鸣。虽然国家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环境问题,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现象,政府机构也在宣传、呼吁环保节能。但是大多数的居民和企业,公司,并没有对此事件显现出太多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低碳经济的意识不强烈,认识不充分,明显缺少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另外,缺少相关专业性文件,专业的测量等生产制造技术跟不上,加之原有的生产力得不到及时更新,严重地制约了低碳经济的稳健发展。而且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这个问题与黑龙江省关系不大,主要应由各大一线城市、经济特区来承担,有人甚至认为低碳经济是国际政治行为。显然他们没有明白低碳经济的社会地位,以及将随之而来的巨大转变。因此,由于人们和企业意识的缺失,导致低碳经济不能正常或快速发展,最终会对黑龙江省的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生阻碍作用。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黑龙江省出口发展的对策

黑龙江省正处于老工业振兴阶段,又蕴藏着丰富的化石燃料,这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生产工厂和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这也说明了节能减排项目任重且道远,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活动支撑,又需要大量的时间。碳排放,不仅仅对环境有巨大的伤害,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负面作用。为了达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出口贸易碳排放量降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就要在注重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真正达到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1.企业层面的对策。

(1)加速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政府首先要加强监管力度,帮助企业引进环保型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经济附加值低的商品进行出口贸易。这个策略一方面能保证出口商品的质量和结构的合理。商品出口到别国,如果质量或其他方面没有达到出口要求的标准,那么出口商将面临被退货、或是降价处理等要求,最终对出口商会造成严重的打击和经济损失。此外,在政府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那些因未达标而不能够进行出口贸易的企业会加紧步伐,做出各种调整,以应对政府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商品质量提高,更多的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

(2)注重低碳技术研发,加强出口企业低碳化生产。激励黑龙江省外贸企业发展低碳化生产。相关企业应建立高效、清洁、低碳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达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和工艺改进等方面有应该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如果能达到国际环境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非常理想的生产状态。此外,政府方面,对于出口低碳产品数量较多的公司、企业应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技术帮助和管理建议,全方位推动企业创建低碳生产模式。

(3)推进市场多元化发展。黑龙江省的商品出口多集中在俄罗斯、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技术水平较为先进,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进口商品的检验要求将更加严格,这对黑龙江省日后的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日后商品出口的新市场,扩大黑龙江省出口市场的范围,加强与这些新市场的贸易联系并保持长期合作,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

2.政府层面的对策。

(1)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投资融资机制。政府应该为高技术企业,特别是环保、节能、低碳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和支持,提倡低碳项目贷款和金融机构节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大的经济支持,尤其是黑龙江省省地处中国内陆而且相关技术不先进,又缺乏经验,政府的呼吁和带头作用是很必要的。另外,政府要实时监管,以便及时改善和调节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方式。

(2)优化出口退税结构。政府应降低“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部门的出口退税率或者取消有关部门的出口退税,增加“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部门的出口退税率或者扩大其出口退税范围,如技术创新项目、新能源项目和减排项目,并不断优化出口结构。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一方面政府将更多的出口退税用在了有技术含量的产品身上,使出口退税政策变得更有效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满足了政府的要求,做到“低污染、低排放、高附加值”的要求,争取到了出口退税的机会,将来产品到了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会增强,既能够增加销量,提高黑龙江省品牌在国际上的声誉,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最终达到改善黑龙江省出口结构的目的。

(3)引进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一种新型的通过国家间合作来达到减排承诺的机制。发达国家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上述内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并在国家间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黑龙江省可充分运用这一机制,积极地与发达国家合作,并以此讲多国外的先进碳减排技术与设备引入黑龙江省,进而促进出口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与碳减排,降低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同时,淘汰掉传统生产体系中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机制的运行。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BCQ02)]

参考文献:

[1] 王鹏.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外贸出口结构优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3(5)

[2] 王兵.低碳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研究[M].安徽大学,2013

[3] 杜强.论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调整战略[J].亚太经济,2013(15)

[4] 朱巍.低碳经济背景下优化浙江省出口商品结构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10)

篇8

【关键词】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低碳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广泛的兴起。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低碳元素,低碳型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中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城市的环境改善与能源的利用。

1.低碳理念的内涵

20世纪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上升,全球变暖的步伐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也就是在各个领域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这种理念也被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中,即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追求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景观形式,并且尽量减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2.城市景观设计与低碳理念的结合

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整体空间格局的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出该区域的动态变化,建立城市景观格局的理念,在基础设施中灌注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理念。其次在具体的景观设计环节中,要利用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将先进的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每个环节。

2.1低碳型城市景观的格局理念

2.1.1城市景观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城市景观设计的格局中,要实现低碳型的城市设计,首先就要把城市景观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的扩张会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打乱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城市的交通、工业、城市垃圾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消耗大量的能源。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城市景观是城市与自然的连接部分,必须维持城市景观格局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城市景观应当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新一轮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2.1.2加强亲民型城市绿地的建设

城市景观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城市绿地,其分布的范围广,总体面积大,二氧化碳的吞吐量也比较大。城市居民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因此非常渴望能够亲近城市绿地。然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都将绿地圈禁起来,用各种方式阻止城市居民进入绿地。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伤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正常心理。[2]要打破绿地壁垒,真正做到还绿于民,建设亲民型的城市绿地,这也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利用效率。

2.1.3人工景观也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体系中来

城市景观设计不一定非要刻意的模仿自然,人工景观只要设计得宜,完全可以被纳入城市景观的设计中来。例如山坡梯田、水利工程、风力发电塔、水库堤坝等等,景观设计者可以将这些人工景观经过合理的利用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景观形象,这样既可以发挥人工景观原有的功能,又可以避免城市景观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人工景观的利用和改造要遵循其特征,尽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将城市中低产量的、废弃的农田改造成社区的农田景观,沿海城市将潮汐发电设施改造成滨海公园景观等等。这样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创造出富有城市特色的景观形象。

2.1.4重视城市中的湿地建设

湿地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还可以调节城市的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水旱平衡。湿地中还可以生活大量的动植物,丰富城市的环境。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湿地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湿地的面积缩小,动植物数量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城市湿地,恢复遭到破坏的湿地,恢复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湿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设计一些景观形象,既可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又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栖息地。

2.2如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低碳理念

低碳理念要贯穿于整个城市景观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去,主要是在利用资源、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景观设计部违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发挥景观设计在净化温室气体、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3]。

2.2.1城市景观的设计不脱离当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出对当地生态环境、地理特征的尊重。在景观的设计中,不要破坏原有的地形和地表,对于当地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可以保留和改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景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又能打造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分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找出当地的生态特色,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布置。例如青岛市的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等城市景观,就是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建成的,既符合青岛的生态环境系统,又能降低景观建设的工程量,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2.2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

低碳化的景观在设计和建设中要减少碳排放量,就要对原有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当地的山林、水流、湖泊、海滩等,这些自然资源本来就是一种景观,不仅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观赏价值。只要在这些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利用,就可以设计出低碳环保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中有特色的自然资源,例如较大的湖泊,海滨城市的海滩等等,这些自然资源必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保护和体现。例如将城市中的水流与人工建设的水景结合起来,既节约了成本,又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

2.2.3构筑物的再利用

城市中老的构筑物在其失去使用功能之后一般都会被拆除,然而如果能将构筑物加以改造,改变其原有的功能,将其打造为城市景观,那么不仅可以赋予这个重要场地以新的生命,更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实现低碳环保[4]。

2.2.4使用环保材料和先进技术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环保材料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本土的材料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与当地环境的适应度高,也可以节省后期的维护成本。可以选择本土的植物、石料,以及废弃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先进技术的利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例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动植物污染处理、雨水收集等低碳技术,做到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使城市景观更加低碳环保。

3.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趋势。要建设宜居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就必须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低碳景观,改善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的设计者要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从景观的选择、设计到选材和建设,以及建成之后的保养和使用,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才能打造低碳型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周小瑾.低技术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大众文艺,2012(12).

[2]黄楚楠.景观设计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5).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4日

一、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量增加,碳排放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恶化,为改善这一现状,科学家不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与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良性经济发展形态。然而归结起来,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发展以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人类经济持久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背景

1、国际背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所形成的温室效应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且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难题。进入21世纪,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低碳经济波及世界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等各个方面,国际贸易发展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而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2、国内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可持续能力相对落后,国际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量的重工业领域,这样一来更加重了我国相关重工业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中的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压力。面对低碳经济的新要求和碳关税机制的新约束,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并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二、低碳经济下中国出口贸易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日渐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为我国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产值和较多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出口贸易的发展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坚持走的是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行业和部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展,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同时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不断好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有利影响

1、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推动作用。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也随着科技发展和竞争的加大,目前已培养出了各种节能创新的人才。同时,各种各样的节能产品也应运而生,大大改善了中国一直以来的粗放经济模式,开始走向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很多企业也因创新性的节能产品让自己立足于国际市场,并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低碳经济是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现状,世界各国强调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全球视角下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为解决全区气候变暖问题而提出的,是世界各国都应付诸实践的发展经济的方式,同时也是我国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1、发展低碳经济会升高我国出口企业成本。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的产品以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样以来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在成本节省的背后却是超量的碳排放,不仅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还给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浪潮保持一致,我国的出口企业要生产出符合低碳经济的低碳产品,就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成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对外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2、发展低碳经济增加出口难度。随着低碳经济在全世界范围的开展,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低耗能、高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贸易出口必然会遇到阻碍。中国主要的外贸市场是美国、欧盟、台湾地区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境保护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的环保意识高,而且具有较为完善的环境立法。

四、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加快技术创新,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划,借鉴并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经济理念,努力研发并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要及时调整和修改我国某些不合理的外贸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加快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以保证我国能够顺利的发展低碳经济,并有效避免国外的“碳关税”壁垒。

(二)调整产业结构。为谋求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我国目前技术含量、环境标准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的出口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经济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贸易出口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庆庆.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J].商情,2011.21.

[2]徐南,陆成林.低碳经济内涵、特征及其宏观背景[J].地方财政研究,2010.8.

[3]魏元珏.浅析低碳经济要求下我国加工贸易的出路[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4]纪玉山,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2.

[5]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6]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篇10

关键词:绿色景观;设计;地形;处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景观设计就是在营造多种空间序列的基础上,使得设计效果能够带给人类视觉上的有力冲击,对其心理产生影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景观设计中地形设计是营造这种空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园林建设前,会存在各种原始的地形,如平坦地形、起伏地形、丘陵地形或者沼泽地等,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就需要根据这些地形或因势利导、或有效利用,或铺路、建房等队地形进行改造。只有恰当而合理的利用和创造地形,才可能设计建造出具有多种功能而美观实用的园林景观。

一、地形在园林绿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1、满足园林设计中多种功能需求

根据园林中各种场所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把园林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中间也体现了地形的重要性,如游人密集区域和运动场所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如果要想登高,那么就需要有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了划船和游泳的需要,园林中要有河水或者湖泊;为了能够使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相对独立,以前人们的设计经常利用地形来隔离开来。现在园林的设计也要根据各种现实的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园林地形设计,比如北京会议中心把四周的地形堆高,从而给园内形成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有利于开会和人们的修闲活动;四路通隔离带运用较高的土山再配上树木、山石等,能使园内的环境非常安静,不受外界多种声音的干扰。

2.通过改变地形从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地形的高低不平,可以使一定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得以改变,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假如地势过低,和此处的地下水持平,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积水,不利于植物生长,针对这种条件,可以把此处堆高,然后再种植植物,这时就不会再出现前面的情况了,有利于植物存活。假如在这种地形上种草,也非常有利于草皮的生长,能够自行扩大绿化面积,对生态环境有利。

3.制造有利于排水的地形。

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各种地形有利于水的排出,在园林中,经常会有雨水、脏水、污水的出现,这些水如果不能马上排出,会影响到园内植物和草皮的生长,严重的还会使草皮和树木出现病害。这时应该通过园林设计,保证园林内的活动场地、道路即使遇有暴雨,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使用。园林中的坡度排水措施最为直接有效,也可以节约地下排水费用。比如在园林建设当中,运用坡度排水的办法,把园林地势制作成里高外低的形式,各种脏水和雨水能顺势而下自动流下,能够使得园林内部没有积水,保证各种植物的正常生长。

4.多种地形构造可以种植多种植物。

由于园林中各种各样的地形、水体交综错杂,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便利的生存条件。多种植物的种植,不仅能够使园林布局更加美观,还能形成多种不同的植物群,有利于园内环境的建设和良好气候的形成,使游人享受更加舒适、健康地园林。

二、营造地形时应坚持的原则

1、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节约原则

在我国古代的园林建设中,就大都提倡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大多根据自然条件来进行园林规划,例如,古代的寺庙等类似建筑,大都建在山坡、高地等地势较高的地方,从而使得寺庙建筑和山水溶为一体。我国现在的园林建设,应重点体现把地势高的区域堆积成更高的山地,把地势低的区域挖成更低的低谷,比如某个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园林面积广大,东西方向较长,南北方向较短,呈长条形分布,北面地势高,南面地势低,北面高的地势都是由于建设时挖出的土堆积形成,而南面都是农民的耕地,地势较低,但地下水位较高,针对这种地形,采用把南面的低洼地带继续深挖,四周堆高,把地下水引上来,形成一个个湖泊相连的地带,使得园林景色更为美观,还可以利用湖泊养鱼、划船等,这众多的水体也能够调节当地气候,保持空气新鲜,使得游人留连忘返。

2.充分利用各种地形,争取少加改造。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并不是所有的地形都会符合设计者的意图,也会出现很多不理想的情况,这时最好是运用多种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稍微改动,就能转变为良好景观,这种方法也能节约大量资金。比如某个机场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中,离高速路很近处有一个高为2米的小山坡,是以前拆迁废弃物堆成的,长满了杂草,土坡后面还有一个废弃的鱼坑,如果车子在高速路上行驶,这两种景象都能全部看到,设计者把小土坡再堆高,上面种植一些叶子较宽大的树木,不但使小土坡更为美观,同时也挡住了后面的鱼坑,成为了一处较美的景观。

3.接近自然,保证安全。

在园林建设中,经人工雕琢的山、水、石要尽量与当地大自然的总体环境相映衬,不要和自然环境差别太大,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虚假的,会让人失去游玩兴趣,在进行地形改动时要符合自然的常理,从而使人徘徊其中时,有心旷神怡、回到大自然的感觉。还有,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应注重真山真水的有利条件,运用各种衬托手法,从而使真山真水更具活力,使人欣赏时能有美的享受。最为重要的是在设计山坡时,要考虑山坡的倾斜角度,防止遇到重大雨水时出现滑坡的现象。

三、地形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地分析空间特性,创造恰当的地形

在制作各种园林地形时,要充分考虑到此地园林的种类、性质、景物作用,然后根据具体地形进行改造。确定每种功能所需的空间大小,使得空间设计保证功能的真正实现。通过改造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形空间,利用深挖或者堆积的方式制作功能空间,也能把原来较高的地势改为坡度平缓的地带,保证地形功能的实现,比如:用于人们休闲、活动的场地应该是相对平缓地带;对于面积广大的草坪地带,注重人们的休息用途,地形设计可以复杂一些。

2.有效运用当地地形。

针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园林设计,这在园林设计当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充分考察当地的地形情况,能够保证设计目标的实现,只有全面认识本地地形情况,才能考虑到建设中的改造方法和各种因素的有效利用,所以要准确掌握当地的地形环境。在大多情况下,城市的地形环境都是人工建设的,地形相对来讲比较平缓,所以,如果想充分利用地形因素,就要全面掌握当地的地理环境情况。比如:很多的少数民族房屋都是建于山脚下,这种情况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人们的风俗习惯而建设的,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在地域辽阔的平原地区,适合大城市的开发建设,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大面积园林的建设。

3.充分运用土地种类

在园林建设中,要全面掌握土地种类,以求最高限度的应用。比如湿地型土地,要针对湿地的实际情况,整体认识湿地内植物生长情况,湿地内的土壤情况,地下水情况,如何对此处湿地进行改造,应该运用何种方法和措施等,保证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各种景物的分布更加合理,更为美观。所以,在园林建设中,应准确掌握土地的种类,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比如,自然环境调研中,如果在山区建设园林,要重视地形的重要作用,主要考虑山坡的角度、高度、方向等,不同的坡度对于水土情况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如果坡度较小,那么水流就会比较缓慢,有利于保持水分,土壤也不会出现被冲刷现象。

四、结语

地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当然在设计时还需要同时兼顾空间、环境、土地类型及当地的实际状况,做到有效结合和利用,只有如此,才可能设计出高效、经济而美观实用的园林精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