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第一代移动式落纱机是由我国发明的,该机称为“落纱小车”。这是我国最早的落纱机,属纯机械式原始机型。原为手推式操作,单盘拔纱,后来加一套带弹性夹管的落纱盘装置,最大亮点是其构思巧妙的创新性,可以代替手工落纱,效率很高,问题也很多,如刚性不足,稳定性、可靠性欠缺,需要配备技术熟练的保养工经常维修。
2)第二代移动式落纱机属半自动形式,由一台电机驱动车轮沿着固装在细纱机上的导轨,一边自动向前行进,一边拔起满纱管,仍然需要手工辅助操作,如预松拔纱盘部件进出工作位置不能实现自动,拔纱盘材质的结构单一、工作方式等对棉纱与锭杆有损伤。虽然第二代移动式落纱机是一款比较成熟的机型,但与国外自动落纱小车或集体式落纱装置相比,尚有很大差距。1986年,经纬纺机厂在国内纺织厂自制的圆盘式落纱小车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移动式自动落纱机[2],2010年又改进设计并申报了发明专利,重点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在落纱机上增加电气控制箱,在细纱机上加装定位开关等,其核心传动部件、拔纱插管部件实现了半自动落纱,是第二代的升级版,成功实现了全部过程的自动化。第二代移动式落纱机与国外移动式自动落纱机相比,结构简单很多,价格低廉;开始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完善了纺织厂广泛使用的落纱小车的功能,在拔纱部件自动化机构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对于大多数使用短型细纱机老企业,在用集体落纱装置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移动式更加适用落纱自动化,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另一种选择形式。但其也有弱点,如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可靠性尚需加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周期性维修工作量较大等,机电一体化程度比第一代大大提高。
3)第三代追求智能型的移动式自动落纱机是在近几年,其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空前提高,其功能完备性、自动控制性能日臻完善。经纬榆次分公司开发的全自动落纱机新机型,改变了拔纱形式,采用全新型的多头连续自动抓管器沿三维空间曲线轨道、垂直升降导轨,按照数控程序从锭杆上拔下升起、运转至合适位置后,释放满纱锭,落在储纱箱里,解决了双圆盘式机型拔纱盘对棉纱及锭子损伤较大、不适用于纺制高级棉纱、拔纱动作不流畅等问题。采用PLC程序控制、触摸屏设定参数、故障报警和自停等先进技术,动作周而复始,使细纱机落纱工作过程流畅可靠,实现了全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设计原理构思新颖,落纱机移动方式继承二代机升级版,即在细纱机两侧沿细纱机上轨道,边行走边落纱插管,落纱动作连续、迅速,锭位控制准确可靠,适用范围更广泛。智能型的移动式自动落纱机成为纺机厂大力推广的移动式落纱机。
2技术成熟的全自动集体落纱机
目前,国内外的长型细纱机(一般1000锭以上)无例10:11:19外地全部采用固定式集体自动落纱机,此型落纱机发展历史较长,技术成熟,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最高,虽然程序动作复杂,但由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先进,使得落纱过程准确可靠,效率最高,代表了细纱机自动化落纱技术发展的方向。2010年,经纬榆次分公司根据细纱机的发展趋势、产品现状、市场需求等,成功研发了新一代集体落纱机。重点以数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集体落纱机的稳定可靠性,目标是取消保全工,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用工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采用节能设计,实现高速、高效、低耗运行,可满足用户对新型细纱机高速、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在机械设计方面,为适应稳定可靠要求,改进气架升降的动力之源———丝杠传动系统的减速箱,加大减速比,提高传动精度,布局更合理;气架部件臂由推改为拉,受力更合理,避免推力造成气架变形,采用整体短臂,摆臂座、凸盘输送导轨直接装在中墙板上,销钉定位。托盘输送汽缸设计在整机中段,优化撑条的受力状况,左右两侧撑条在车头、车尾的弧形导轨下相连,可保证两侧托盘同步,不错位。撑条与导轨以中墙板逐段定位,完全消除累积误差,确保了托盘不错位。摆管理落管机采用新型结构,调整方便,调好后长期稳定。采用45°提升角的管纱输送机构,并且置于机器外侧,调整管理非常方便;新型理管机实现全自动。在电气自动控制上,细纱机电气控制系统由主控制系统和集体落纱系统构成,集体落纱系统位于车尾电气箱内,由可编程控制器、主轴变频器、集体落纱伺服控制系统和各种控制器件组成,集体落纱伺服控制器和气动控制系统共同完成集体落纱的动作,由触摸式显示屏作为人机界面提供人机交互系统,完成参数的设定、显示和手动控制操作等。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器件,输入器件包括按钮、传感器等,输出执行器件包括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各种器件相互配合,完成整套落纱插管复杂的机械动作的控制完成。集体落纱系统和主控制系统使用同一PLC,通过控制伺服驱动器完成集体落纱气架的升降;通过控制气缸完成气架的里外摆,各个停顿位置由接近开关的输出信号确定。集体落纱系统可以在满纱后自动完成落满纱、插空管、落空管的整套落纱动作,也可以在停车后,按“自动落纱开始”按钮后开始运行自动落纱动作,还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按钮手动操作落纱过程的各个分解动作,便于调试。手动操作按钮也全部集成在显示屏中,与面板上的按钮功能相同。
篇2
指导老师:戴胜坤
设计要求:1、安装资料及要求。包括:平面图;用电负荷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气象及水文资料等。
2、选子:位置、型号的选择
3、土建施工
4、设备安装
课题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的研究
指导老师:戴胜坤 地故障时,故障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故障选线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学生
比较详细的了解国内外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现有
的选线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找到适合的故障选线的方法;3、 利用ATP的仿真软件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仿真;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三、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游佳
设计内容: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室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控,如大型机组的轴温,大型变压器油温,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测试等。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监测64点温度,温度范围0~100℃,采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AD590,按矩阵方式切换输入信号。输出8路开关控制信号和2路PWM模拟信号(具备PID控制能力)。同时要求利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已有通讯接口或其它工业控制网络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设计要求:1.总体方案设计,需要提出至少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2.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电路,需要有理论依据,有分析计算过程,选择的主要元件要有原理和说明,所有元件必须有型号和参数;
3.软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成。主要软件必须能在设计制作的硬件电路上正确运行 ,且能够显示被测试对象的温度;
4.制作硬件电路,调试硬件和软件,完成温度检测与测试点切换,实现温度上传并在屏幕上显示或存盘;
5.撰写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标准,论文引用其它文章和相关技术资料不得多于40%。
课题四、 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潘纹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用单片机805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用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考虑到学生设计时的难度,只考虑一条道路相对的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红、绿、黄三个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每隔30秒红绿灯交替变化。在每次由绿灯亮变成红灯亮或者由红灯亮变成绿灯亮的交替变化转换时要求黄灯闪烁5秒,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靠到禁行线之外。
2)能实现正常的计时显示功能。用倒计时方法显示红灯、绿灯、黄灯还需亮的时间。
3)能实现控制器总清零功能。 按下某个键后,系统实现总清零,计数器由初始状态开始计数,对应状态的指示灯亮。 二、根据设计任务与要求:画出设计总电路图,写出设计程序。
课题五、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游佳
设计要求:1.用MCS-51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设计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器。要求能对步进电机实现正、反转及速度控制,同时能对步进电机进行位置控制,即能控制步进电机从一个位置精确地运行到另一个位置。
课题六、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论文要求:1.了解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等
3.如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选择传感器(举例说明)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
相关知识:本课题要求学生综合《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电机》等相关知识进行编写。
课题七、水轮机制动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设计要求:
掌握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PLC进行编程,并且对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图。
设计内容:
本设计共有三个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流体控制部分、PLC编程部分。
(一)电气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2.24点制动闸动作后向PLC发出制动成功或复位信号
3.压力站气路压力数显示向PLC发出4~20mA的模拟信号
4.根据PLC传送来的4~20mA的模拟信号,显示相应的转速。
(二)流体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采用节流阀控制流量,水份分离器净化空气,两个三通换向阀分别控制汽缸的上、下腔;气液混用三通球阀进行气、油的转换控制,多块压力表可直接读数等。
(三)PLC编程部分设计任务:
根据给出的梯形图进行编程。
课题八、毕业设计题目: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黄卫庭
构成:PLC系统、变频器、检测保护电路、转速测量等环节
要求:1、采用PWM变频调速
2、有具体结构图及外形图
3、选用元器件合适
4、有控制电路图、主电路原理图、PLC程序框图和清单
[注意:选题要结合实际供水工作。要求写明本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或技术手段(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有学生独立的见解,设计内容要详细写明具体步骤]。
课题九、两种液体混合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控制要求
1.初始状
此时各阀门关闭,容器是空的。 SL1=SL2=SL3=OFF
M=OFF
二、起动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开始下列操作: (2)液体B流入,液面达到SL1时,YV2=OFF,M=ON,开始搅拌;
(3)混合液体搅拌均匀后(设时间为l0s),M=OFF,YV3=ON,放出混合液体;
(4)当液体下降到名 SL2时,SL2从ON变为OFF,再过20s后容器放空,关闭YV3,YV3=OFF,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5)只要没按停止按钮,则自动进入下一操作周期。·
三、停止操作
按一下停止按钮,则在当前混合操作周期结束后,才停止操作,使系统停止于初始状态。
四、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机械手控制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机械手工作过程,且每次循环动作均从原位开始。
二、控制要求
1.在传输带A端部,安装了光电开关PS,用以检测物品的到来。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时为ON状态。
2.机械手在原位时,按下起动按钮,系统起动,传送带A运转。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后,传送带A停。
3.传输带A停止后,机械手进行一次循环动作,把物品从传送带A上搬到传送带B(连续运转)上。
4.机械手返回原位后,自动再起动传送带A运转,进行下一个循环。
5.按下停止按钮后,应等到整个循环完成后,才能使机械手返回原位,停止工作。
6.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结构均采用双线圈的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实现,每个线圈完成一个动作。
7.抓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完成,线圈通电时执行抓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
8.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动作均由极限开关控制。
9.抓紧动作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当抓紧时,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放松动作为时间控制(设为2s)。
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一、建立机械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电路模型
指导老师:方玮
结构: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盖开关)、排水选择开关、 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主要内容:进水控制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排水系统电路等。
要求:结合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给出以上电路模型号并说明原理,论文不少于5000字
课题十二、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
指导老师:居剑文
一、设计的要求
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够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认证和设计计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要求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等
要求学会选择有关元件和参数
要求学会编制有关电气系统图和编制元件明细表
要求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内容)。
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
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
变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10、绘制变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线图、二次回路图及其它的施工图样。
课题十三、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
指导老师:方玮 研究现状,了解目前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保护的配置的方法,优缺点,并根据
电缆的特点,架空线路的特点,提出适合于混合线路的保护的方案;
3、 提出适合于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的方案; 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十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指导老师:潘纹
设计任务与要求
1)对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三种基
本类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2)每种类型各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画出其基本图表。对每种
类型要求用falsh或者authorware等做一个能动的形象逼真的例子。如吊起重物的起重机、运动的火车的机轮、椭圆仪、翻箱机、机械手爪等。
课题十五、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加工工艺设计
指导老师:倪祥明 课题十六、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制作
指导教师:黄国祥
目的:实现机械手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机械运动
任务:1、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液压泵、液压阀等技术参数的选择;液压辅助部件的选择与购买。
2、液压缸的加工制作。
3、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电路系统的安装。
5、技术资料整理与电子文档的制作。
要求: 1、分组布置任务,每组可以是1人以上。
2、电子文档要求打印,字数不少于5000字。
3、现场展览制作产品,参加答辩。
课题十七、“中国结”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张蓉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中国结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中国结”,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中国结”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中国结”造型参考图:
(造形和尺寸自定义)
课题十八、“福娃”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福娃”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福娃”,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福娃”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福娃”造型参考图:
课题十九、大功率高频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指导老师: 倪涛
通过该题目的设计,加强电力电子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综合运所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一定的基础
内容:
按技术参数设计一台直流开关电源
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三相交流380V 输入频率:50HZ
输 出:恒流50安 输出电流变动范围:0---50安连续可调
输出电压:0—60伏
要求:
1.按要求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设计步骤:
1.阅读国内外有关 2.选定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学习其工作原理、应用方法;
3.主电路方案选择,要有技术经济比较;
4.主电路设计;
5.元器件的设计、计算、选择;
6.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7.打印论文
课题二十、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指导老师:倪涛
设计内容: 1、不允许同时有两层楼要求停电梯;
2、当二层不需要停时,能越过二层直接到达所需楼层。
要求:
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步骤:
1、设计I/O配线表。
2、设计出电梯控制的梯形图。
3、写出指令表。
4、用编程器输入指令。
调试运行。
课题二十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编制一个用PLC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梯形图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
1、入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加1,后退则减1.
2、出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减1,后退则加1.
3、要求有显示屏指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目.
要求:
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二、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1、保持水池的水位在S3——S4之间,当水位低于S3,则打开阀门进水,水位到达S4时,则关闭阀门。 水塔水位控制面板
要求: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三、用PRO/E软件进行玩具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要求:利用软件进行实体造型,写出具体造型步骤。步骤清晰合理,造型思路明确。可以自己设计玩具形状,分析所设计玩具市场前景。
参考图样:
课题二十四、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开发及应用
指导老师:李广坤
篇3
摘 要: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建筑越修越高,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电梯的应用自然离不开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电梯自动化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电梯自动化技术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变频器的应用,除了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电能损耗外,还具有极好的调速性能,是电梯驱动中必不可少的装置。本文从电梯的控制过程与要求出发,对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及配置进行详细分析,梳理了电梯自动化技术可行的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电梯;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制动-启动-正转-反转”是电梯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在不断的循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电梯运行过中不断产生势能和动能。因此,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笔者认为应在速度高、载重大的电梯中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通过装载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电梯运行状态,提高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电梯控制过程和控制要求
1.1电梯控制过程
(1)无司机操纵
电梯的停车、平层、换速、加速、启动和开关门都由PLC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整个运行过程无司机操纵,电梯开关门时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有司机操纵
由司机控制电梯的停车、平层、换速、加速、启动和开关门。
(3)停电保持
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如果突然发生停电,PLC自动保存电梯停电运行数据,当重新接通电源时,自动恢复电梯停电时的运行数据,自动控制电梯的稳定运行。
(4)检修慢车状态
在电梯系统检修过程中,可利用检修慢车开关进行自动控制,当检修慢车开关接通时,PLC控制检修程序运行,司机必须通过电梯按钮控制电梯运行。
(5)应急处理
电梯运行过程中,PLC控制器全面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当安全保护装置发生动作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电梯发生运行事故。
(6)消防开关
消除电梯轿内、门厅的呼叫信号,关闭电梯门,断开开门回路,如果电梯处于上行过程中,自动控制电梯在最近楼层停靠,电梯门保持关闭,及时返回基站;如果电梯处于下行过程中,直接返回基站;对于开门的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电梯立即关门,返回基站。
1.2电梯控制要求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逻辑控制和拖动调速两部分组成,可通过PLC控制器和变频器来实现系统功能,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电梯门机,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电梯主拖动,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接线简单等特点。
2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
2.1设计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包括操作主界面、电梯运行参数设定界面、故障显示界面等。操作主界面可以全面监测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不同单元电梯升降运行的特点,通过动画模拟方式显示出来,当电梯系统发生紧急状况时,控制室工作人员可根据界面显示对电梯采取应急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防止电梯事故扩大。电梯故障显示界面可全面反映电梯发生故障时的具体情况,在电梯检修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电梯故障显示界面,及时查看问题,通过标示标语或者指示灯显示来代表电梯故障类型,显示电梯运行故障参数,为电梯检修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2.2PLC和变频器控制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设置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和电梯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考虑。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上位机通过分析和处理电梯运行数据,实现电梯管理和监控,确保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PLC控制器可实现高层建筑中各个电梯系统之间的调度、分配和连接,下位机必须能够实现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利用PLC控制器高效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电梯运行程序。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变频器可设置为交流电源,为电梯运行提供重要动力,变频器时序控制应先投入接触器KM,然后合理设置KM接通延迟时间,经过一定时间后,发出运行指令,当变频器的运行指令和输出信号有效后,考虑电梯制动器信号的投入延迟,实现电梯运行指令变更。
3电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为了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在设计阶段就做好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投入运行后,应做好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管理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全面提高电梯运行效益。
3.1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电梯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的重要基础,合理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框架,明确电梯的作用和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层级管理体系,将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划分的更加明确化和细致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为外部环境控制层、电梯运行管理层、电梯运行状况监控层、机电设备养护层、数据管理层,在设计每层管理系统时,充分考虑到电梯运行标准和需求。
3.2选择合适的控制设施
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是中央控制设备,满足电梯运行的监控需求,并且还应满足电梯紧急情况下的调度和控制要求,确保电梯在紧急状态下能保持安全稳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其二,信息数据采集设备,记录电梯运行情况,并且根据电梯运行要求,设计专门的数据库,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系统,为工作人员了解电梯运行状态提供重要依据;其三,自动化控制作业设备,如制动系统操作设备、电梯升降等。
3.3加大环境监控力度
电梯运行的环境监控是确保电梯安全、稳定使用的重要基础,加大环境监控力度,包括电梯运行的管理环境和实际电梯运营环境两方面。电梯运行环境可以分为电量、电压、湿度环境、温度环境等方面,可结合电梯实际运行要求,预设标准值警戒线,不断提高电梯运行的监控效率,一旦发现电梯运行数据超过警戒限度,电梯控制中心及时发出调整指令,避免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对于电梯运行的管理环境,主要是加大对电梯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和判断,工作人员可通过USP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参数的显示和分析,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便利性,实现电梯自动化系统控制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电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
3.4做好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对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精细化的全过程维护和管理模式,实现对电梯运行的实时评估和监控,及时建模和分析电梯运行数据,准确判断电梯运行状态,为电梯故障检修提供可靠信息和数据支持。
4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对电梯自动化控制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实现电梯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为了提高电梯自动化应用水平,必须结合电梯的控制要求和控制过程,M一步完善和优化电梯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置,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电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振江,潘洋.关于电梯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4(15).
篇4
关键词:变电; 自动化; 稳定性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its advantage in power quality,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level were better refle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f several comm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utomation system of network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then of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he detailed design. Conclusion, hierarchical and distributed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or the convenience and flexibility system extens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romotion system development mod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opinions, but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Key words: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越来越复杂,对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系统通过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从而提高了变电保护和控制性能,改善和提高了电网的控制水平。
一、现阶段的变电自动化系统分析
1、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将系统设备按其功能归类划分,形成若干个独立系统,各系统分别采用集中装置来完成自身的功能。集中式结构一般由1个或2个CPU实现对整个变电系统的保护、监视、测量、远动的集中控制。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优点是构成较简单、主机控制系统集中、便于分配调度各种实时任务、响应速度快、节省投资;缺点是主机系统负荷繁重、主机单CPU可靠性不高。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采用双系统互为备用。该系统可采用前置主机和后台辅机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前置主机完成模拟量和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的采样输入、开关量输出控制(断路器跳合闸操作)与信号输出、向辅机传送数据等功能。辅机主要完成负荷显示、打印输出、远动通信和主机间的数据串行通信等功能。前置主机可采用STD总线工业控制机,后台辅机以管理为主,可采用PC机。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可采用双系统互为备用方案,2套STD系统通过管理器来协调运行。管理器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C机),系统正常运行时,一套系统与PC机通信,PC机监视其运行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由控制回路启动另一套系统,使之投入运行,同时退出故障系统。
2、分散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按一次回路进行设计。首先将设备按一次安装单位划分成若干单元,将控制单元、微机保护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安装在户外高压断路器附近或户内开关柜内。然后将各分布单元用网络电缆互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
统。其优点是各个功能单元上既有通信联系,又能相对独立,便于系统扩展,便于维护管理,当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时,不至于相互影响;此外,它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在二次系统设计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并节省大量电缆及接线。缺点是价格高。
3、集中与分散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结构之间,形式较多。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分散式结构集中式组屏。这种结构方式具有分散式结构的全部优点,由于采用了集中式组屏,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维护管理。
二、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模型分析
1、假定电力网络中节点编号的次序先是各发电机节点,然后是负荷和其它节点。在此情况下消去全部负荷节点的注入电流,根据计算内容和要求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模型。由于在电网故障后功角的第一个摇摆周期内,各种调节器因为时滞来不及动作或动作很小,且在稳定性预测和早期控制中对时间要求很短暂,故一般采用电力系统的经典模型(如恒定阻抗负荷模型和暂态电抗后恒定电势的同步电机模型);
2、在研究系统多个功角摇摆周期时段的动态稳定时,要考虑各个元件的反应特性。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处于稳定域边界处,由经典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模型相差甚远,故需采用详细发电机等单元的数学模型(含励磁、调速系统模型,负荷考虑电压和频率特性)来研究。
三、变电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网络设计分析
构建一个快速、稳定、可靠和富有弹性的通信网络是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根本前提。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总线无论在通信速率和实时性,还是在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上均远高于简单的串行通信技术,因此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变电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技术,同时也使变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自动化通信系统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更需要带宽、通用性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在带宽、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通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成为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四、变电自动化系统安全控制和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处于稳定状态的电力系统受到某些扰动时,可能转入不稳定状态。通过一些必要的控制,如调整发电机电压或出力、切换线路等,使系统转为稳定状态。这种控制称为预防控制,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安全控制或静态安全控制。这种控制一般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的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实施。处于正常状态的电力系统受到较严重的扰动时,可能转为极不稳定状态。极不稳定状态可能出现以下两类危机:(1)稳定性危机(Stability crisis):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积蓄的能量可能破坏其运行稳定性,即不能再回到初始状态或停留在一个允许的新状态。这一过程历时很短,如几秒钟。(2)持久性危机(Viability crisis):局部或整个系统发电、送电和负荷不平衡,导致系统运行参数大幅度偏离正常值,可能破坏对用户的持续供电。这一过程历时较长,如几秒钟至几分钟。电力系统在极不稳定状态下为了维持稳定运行和持续供电,必须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这种控制称为紧急控制(Emergency control)或预测控制(Predictive con-trol),也称为极不稳定状态下的安全控制或动态安全控制。对稳定性危机的紧急控制称为稳定性控制(Stabilitycontrol)。通过稳定性控制可能使系统恢复正常状态,也可能使系统暂时处于另一种稳定状态,即恢复状态。针对持久性危机的紧急控制,通常称为校正控制(Correc-tive control)。如控制电压和无功功率、切机或限制发电机出力、限制负荷和系统解列等,以便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转为恢复状态,保持对用户的持续供电。恢复状态下系统的完整性一般会受到破坏,如某些发电机或负荷被切除,系统某些部分被解列等,而且安全储备通常也是不足的。因而需要进行恢复控制(Restorativecontrol)。恢复控制包括起动备用设备,增加发电机组的功率,重新投入被切机组、负荷和线路等。电力系统的预防控制、紧急控制和恢复控制总称电力系统安全控制(Security control)。安全控制是维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在电力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控制比较容易实现,一般可使用就地设置的比较简单的装置。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扩大,对安全控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安全控制成为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篇5
摘 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监控系统的后台机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希望能对改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后台监控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but in us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t is monitoring system background machin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hopes of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revelation.
Keywords: integrat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backstage monitoring system, the problems paid attention to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变电站,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状态稳定,在实际运行中,充分发挥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特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的广泛应用,对变电站实现保护监控系统的升级换代、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调度自动化和自动抄表、建设无人值班变电站和减人增效以及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1 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1 后台监控机 (1) 是否设置后台监控机。 目前,关于在县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或是小型变电站是否设置后台监控机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设置后台监控机,一种是不设置后台监控机。前一种观点是认为当前变电站仍然是有人值班或少人值班,设置后台监控机便于现场监控和管理,便于监控保护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便于保护定值的试验、调整和事故记录的查询等; 后一种观点是认为变电站将最终变成无人值班形式,故无需设置后台监控机。实际上,由于一次设备状况以及旧的变电站改造等问题,有不少县局尚未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和不能立即实现无人值班等原因,目前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很多仍然设置值班人员,既使以后能够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也还需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变电站应设置后台监控机,所以在订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应同时订购后台监控机及相应监控软件,防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重新订购,增加投资。 (2)后台监控机应选择工控机。 由于后台监控机要求时实长期连续运行,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响应速度快,而且处在强电磁环境,所以一般普通计算机无法满足要求,在选择时应选择高性能工控机。高性能工控机能够在强电磁环境工作,抗干扰性能强,能够时实运行,硬件设备工作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要求。目前在一些变电站,由于后台监控机大量使用商用机、家用机和其它计算机,已经出现后台监控机损坏而不能工作情况。高性能工控机能够保证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后台监控机运行管理。 实践表明,后台监控机的运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实际运行中,已经多次出现了后台监控机由于人为和监控机本身等原因导致瘫痪不能工作情况,有的变电站一年内就发生数次,多为人为原因引起,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因此,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一是要制定变电站后台监控机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值班人员进行约束,防止利用后台监控机玩游戏、上网,防止私自使用软盘和光盘使监控机感染病毒等,一旦发生人为原因引起的后台监控机瘫痪情况,严格按制度处罚。二是加强管理部门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不留后患。三是设置操作系统和监控软件密码管理办法,只有管理部门和变电站站长掌握密码,普通值班人员不掌握密码,防止随意进入操作系统和启动、停运监控软件,防止使用后台监控机的软、硬件资源并遭到破坏。四是用监控软件封装操作系统,监控软件封装操作系统是指当第一次启动后台监控机时,监控机自动启动操作系统后继续启动监控软件,直至启动到监控软件界面,如果停运监控软件,需要输入密码,只有掌握密码的人才能停运监控软件,进入到操作系统。目前,有一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后台监控软件不具备这种功能,应与厂家技术人员共同解决。监控软件封装操作系统功能在防止后台监控机被别人使用和被破坏等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在选择后台监控软件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这种功能的产品,提高后台监控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后台监控机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在一些变电站中,没有为后台监控机配置不间断电源,使用的是站用变交流电源。使用站用变交流电源存在下列弊端: 一是当系统停电时,后台监控机失去电源,不能工作; 二是占用变交流电压波动较大,电压质量有时不合格,有时电压高,烧毁计算机,有时电压低,计算机不能工作,不能给后台监控机提供合格的电源; 三是当站用电中断时,后台监控机失去电源; 四是当10kV系统接地时,站用变交流电源受到严重的谐波干扰,影响后台监控机的正常工作。目前,一些厂家生产直流逆变交流的逆变器,以站内直流蓄电池为逆变器的直流电源,逆变交流后供给后台监控机使用,容量选择500-1000VA即可。配置这种逆变器,不用另外购置直流蓄电池,节省投资,效果良好。
(5)后台监控系统中时实数据和事故记录不能存储。 目前,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后台监控系统,不能存储时实数据和事故记录。随着硬盘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硬盘已经出现并广泛应用,监控软件应具有按照可选的时间间隔存储时实数据的功能,应具有存储事故记录的功能,便于保存、查找、浏览和打印历史数据和事故记录。1.2 保护监控系统不具有故障滤波装置 目前,在一些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不具有故障滤波装置。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故障滤波装置应是必备一种装置,当配出线发生故障跳闸时,故障滤波装置能够记录故障跳闸前后10或更多周波内电流的变化以及故障电流值,便于分析故障原因。1.3 保护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 一些变电站的保护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受后台监控系统的控制,当后台监控机不能工作时,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则不能发出,不能提示值班人员处理事故或故障,严重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这类情况已经发生几次,造成PT烧毁,开关事故跳闸不知道。 对于这种情况,应与厂家联系,共同处理,将保护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独立出来,不受后台监控系统控制,防止发生后台监控机不工作时发不出保护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情况。1.4 保护监控系统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处理 (1)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 一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远动数据和信息是通过后台监控系统发送到调度主站,当后台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则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不能发送,这种方式不利于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应在保护和监控系统的通讯单元直接向调度主站发送远动数据和信息,不受后台监控系统控制。由于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受后台监控系统的控制,已经有几个变电站由于后台监控机不能正常工作而停止向调度主站发送远动数据和信息。这种情况只能由生产厂家来给以处理。 (2)远动数据和信息发送、接收处理。 目前,一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接收处理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不能上传保护定值、主变档位等,不能正确接收、处理调度主站的开关遥控操作、修改定值、主变调档等功能。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设备的远程操作。2 总结上述问题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有的自己能够处理,而大部分需要厂家处理,而有的是厂家也无法处理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在选择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应注意上述问题是否存在,应注意考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否完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的核心,选择一套高质量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于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篇6
关键词 自动化变电站;选型;二次设计
中图分类号T7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40-02
0引言
变电站是给大用户提供用电服务,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不仅仅可以使它的运行更加的安全可靠,而且还能够降低维护的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的综自设备的技术比较成熟,但个别厂家综自设备依然存在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设计去完善。如果花巨资去购置智能设备显然是不经济的,我们可以把费用用来购置一些必要的二次设备,并加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工作持续改进,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分析。使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成为可能。
1二次设备选型的问题
1.1零序保护
在高于110KV电压等级的系统之中,发生单相接地的故障率很高,甚至可以占到总故障的90%以上。在实际的线路保护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零序电流去快速的切除单相接地的故障。零序电流3I0与零序电压3U0共同构成的方向元件是在零序电流保护中经常使用的。
1.2线路过流保护装置
为了防止因并列运行的变压器提供迂回短路电流而致使发生类似过电流保护无选择行动作,高压复闭过流保护的时间级差应大于低压侧过电流保护的最小动作时限。此时,可改变过流保护动作的第一时限,并将断路器跳开,将迂回短路电流切断,以避免导致相应母线失电,缩小停电范围。
1.3母线电压的切换
对于一个存在双母线接线的变电站而言,所有的间隔距离保护都需要一定的电压和电源,而对二次母线电压和直流电源进行切换,应经过母线侧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处进行。而当其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故障时,会因接触不良而使距离保护失压,甚至会导致距离保护的错误操作。为了防止在切换过程中切换不到位,部分厂家将电压切换箱里的切换继电器改成了双位置继电器,而切换不到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继电器在I母运行时,I母刀闸与ZJ1的常开接点都会闭合。而双位置继电器的动作线圈是带电的,保护装置采用的是I母电压。而当运行过程中,I母刀闸的常开接点接触不好,ZJ1的动作线圈就会失去电量,但是ZJ1的常开接点是不会返回的。
1.4变电站的后台系统
后台监控机的选型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经常容易忽略的问题。后台监控机需要的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需要的数据吞吐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对于运行速度的要求也比较高。要保证后台的监控系统能够一直稳定的运行,在进行设计时可以给监控系统配上UPS不间断的电源;可以选择交直流逆变器,在正常使用时将交流电源经过整流逆变,然后形成交流电源供给后台监控系统使用;如果站用电消失了,直流电源便会启动供给逆变器,经过逆变器的逆变作用后形成交流电源供给监控系统。
2变电站二次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1断路器控制回路
在目前看来,110kV(220kV)的断路器一般采用SF6断路器;35KV的断路器一般多采用少油断路器;而10kV则多采用真空的断路器,断路器储能装置采用的都是弹簧结构。由于国产保护装置的功能成熟,在电网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多不采用断路器的本体防跳回路,一般使用操作箱里的防跳回路。所以应该在投运之前将断路器的本体防跳回路彻底的解除。对于断路器而言,它必须要有数量足够多的,接触可靠地辅助接点去满足保护装置以及综合自动化的使用功能。此外,重合闸装置还需要实现自动投退,当遥控与当地操作合闸之后,重合闸便会自动投入,这时候放电回路不起作用,便会自动断开。但是,如果遥控与当地的操作发生跳闸,它便会自动退出重合闸电源,这时放电回路工作,重合闸装置放电。重合闸装置还应有自动闭锁功能,如果低频的减负荷装置以及其它系统的稳定装置发生跳闸时,它可以实现自动闭锁重合。
2.2无功补偿装置
综合性的自动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不需要人站岗值班,所以电容器必须具有自动投切的功能。目前,变电所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可以对电容器实现分级自动投切功能,而且还能实现主动调档的自动化装置,通过这种自动化装置与母线电压的结合从而实现对有载调压主变的档位调节,还可以进行电容器开关的跳合,这样就可以保持电压在额定值附近。其中,自动电压控制的AVC系统,它利用了电网中连续运行的动态过程与离散操作的相互作用的特点,以离散的事件作为驱动,把离散的指令与动态过程结合起来,实现了电网电压无功自适应有序协调化的控制;。电压无功自动控制VQC系统是AVC系统的一部分,一般安装在变电站中,它的无功的调节以及电压的调节只能在局部进行,不能达到电网全局的最优。
2.3接地选线功能
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而言,如果在单相接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运行1个小时到2个小时,但是系统在单相接地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端对地的电压将会升高将近1.73倍,很有可能在绝缘薄弱的地方发生击穿进而出现短路,也有可能使电压互感器的铁芯饱和,产生电磁振荡,危害一次系统,且这时候电压互感器处于严重过负荷状态很有可能被烧毁;以往常用的10KV的馈线保护一般都会有接地选线的功能的,我们可以使用零序TA产生的零序电流,但是一般情况下,零序TA只能在电缆出线时使用,如果是架空出线则只能使用自产的3I0。单相接地情况下的故障电流是线路相对地的电容电流,这个电流是非常小的,而且故障发生前后的变化非常微小。单相接地的故障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他们的馈线长度以及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等等都大不相同。而且系统的运行方式非常多变的,这样一来就对我们的选线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很难确保选线准确率;因此现在很多新建的变电站都很少投入运行,可以通过其他单体二次装置来补偿选线功能。
3 结论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将会使变电站的运行更加的稳定,但是智能设备的价格昂贵,采用二次设备能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技术经济合理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后的220kv及以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过程中,应参考各省二次反事故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并提出针对措施,以切实提升自动化变电站设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汉春.35kV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计及问题分析[J].科学之友:下,2010 (10):30-31.
[2]逯彦红,张琦.谈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2011,9(19):148-149.
篇7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综合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专业课程都需要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关于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1.实验室建设
随着我校顺利升格为本科院校及我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设置,提升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实验水平就迫在眉睫。但是众所周知,建设电力系统的相关实验室要求条件十分苛刻,加之所需的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我院做为近几年刚刚升本的院校,争取上级有限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为困难,导致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条件相对有限,短期内难以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实验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开门路,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断满足该专业相关的实验要求。
在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依据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系对实验室建设做以下改进。
(1)构建实验平台,满足课程需求。通过学院的持续投资和我系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系建立了具有层次化、综合性的系统实验平台——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该平台是对“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部分”、“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系统整合。在此平台上,不仅能满足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要求,还能使学生自主完成相关课程设计。
(2)依托仿真技术,调动学生兴趣。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ANSYS、PSPICE、MATLAB等仿真软件以及应用组态王软件,并且通过较多实例的仿真讲解,使学生对该专业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求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预先进行仿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掌握。
(3)完善互动平台,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广泛收集网络上丰富的实验环节资源,建立完善了相关课程的网络实验室。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学网站上,增加了微机继电保护等教学、实验内容,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以此弥补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也为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实验创造了便利条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沟通交流。
(4)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验领域。洛阳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工业基地,本地众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也希望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洛阳市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近年来先后与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合作单位协议,不断加强合作交流。我校每年都选送大批学生到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活动:如在龙羽电气有限公司进行的《高低压电器》实验,在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进行的《工厂供电》实验,在庞屯变电站进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等等。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有关实践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引入科研项目,注重实践培养。实践教学将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工程实际问题等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把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适时引入设置创新型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实验新技术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实验技术的能力。此外,我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技术大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两个实习基地,分别是电工实习2和模拟变电所。
“电工实习2”实习基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要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电机的拆装和控制柜的安装实训,该实习基地主要面向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或大四学生进行,该实习项目侧重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该实习项目至今已培训过数千名学生,学生反映实习效果非常好。
模拟变电所主要由380V模拟10kV电压进线,由真实的高低压一次设备完成整个的工厂供配电以及控制过程。该变电所模拟工程气氛浓厚,学生可以在该变电所中得到较好的工程锻炼机会。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同力水泥、洛阳供电公司、龙羽电气等合作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建设
专业课程设计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但是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单一,与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脱节较为严重,并且设计的标准也与工程规范相差甚远。因此,我院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选题与有关科研项目和相关企业紧密结合,如在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中,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详细资料,发给学生真学真练,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要实现课题的真实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的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数量和毕业设计课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用人单位也对新录用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要求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结合企业的技术项目,或组织学生到外地公司和工厂开展毕业设计等工作尝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2009届开始,我校就选送部分毕业生到龙羽电气和市内其他变电站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是每个高等院校都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校积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把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以两个专业研究方向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教师进修提高,积极引进博士,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促进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从而形成一支整体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实现。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增加师资队伍总量。
(2)加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以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
(3)充分培养和挖掘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综合了解国内、省内其他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验方面等情况,发现近年来在实践教材特别是综合实验方面教材编写的不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切实发挥实践性教学教材在教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情况,我校组织一批教学、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了相关的实验(实习)大纲和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教材,并顺利通过了学院的严格审核。特别是针对我系建设的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我系教师专门编写了严谨完整的实验指导书。该实验教材既能满足实验设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煤矿机械;数字化;技术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煤炭开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需要应用多种大型的机械设备,在煤炭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转,其提高了机械生产的效率,而且提高了煤炭的产量。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效益,可以实现煤炭行业的高产高效发展。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对机电产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利用数控机床以及机器设备,可以为机械设备制造奠定基础,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为机电一体化设计奠定基础。煤炭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机械设备,其中技术部门需要应用绘图软件 CAD技术,这一软件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煤矿企业也应用了较多的网络技术,这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发展,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解决,网络技术可以改善煤矿行业机械技术落后的现状,还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由于煤矿企业近年来出现的安全事故比较多,为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可以利用机电一体化产品,提高机械化设备自动化运行水平,还可以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
2 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的开采技术越来越高,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可以对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我国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技术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煤矿行业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应用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时,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需求,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机电煤炭机械行业更好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并不均衡,有的企业应用的机械技术还是比较落后,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多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也可以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具有通信的功能,利用网架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以及传输。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开发时,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要对相关信息参数进行优化,还要提高信号检测的灵敏度,这样才能保证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自动化调节功能的发挥。
3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3. 1 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及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在大部分煤矿得到了广泛的安装或使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控采矿系统、制动系统、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以及运输系统等。若被监控对象发生异常,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监控系统具有强大的优势。1) 能够自动诊断系统是否出故障及故障原因。2) 可以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3) 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4) 能够减少维修的成本和时间。5) 可以有效提高安全事故责任人的管理水平。
3. 2 提升机械设备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程度
煤矿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大大降低或减少因人为错误操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还可以降低工人的作业难度,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
3. 3 应用于节能减排
信息化编程可以将液压机、烘干机、传送机等机器的电能消耗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了由于人员操作而造成的货物装载不满或超载的现象,可定量传输原煤,大大降低了电量的消耗,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优化了产业能耗结构,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4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发展方向
4.1 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可以使煤矿开采系统更完善,能够更好地满足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煤矿井下地形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虽然人工操作难以避免,但煤矿智能化是一种趋势。
4.2 更加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更加微型化是指在煤矿机械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微型领域。这是因为微型化具有体积偏小、便于操作等优点,它能够为煤炭机械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4. 3 更加网络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中后能够对煤矿生产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能。鉴于这些优势,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必然趋于网络化。
4.4 更加环保化
现如今,环保提升为国家的重要日程。在煤炭生产中,环保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煤炭开采中,环保问题必须放在首要位置,摒弃传统煤矿开采方式,将废水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煤炭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使煤矿生产与地区经济保持协调发展。
结束语
煤矿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煤矿企业需要应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煤炭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以及煤炭的产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较多的功能,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通信的功能,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不但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劳动强度,还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在未来几年,机电一体化的使用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技术,给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亚东.机电一体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2]刘明皓.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中国对外贸易,2012(10).
[3]王洋,马艳生.浅谈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城乡建设,2012(11).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以及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有着诸多的优势,能有效提高生产力,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在信息自动化的处理能力上比较突出,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可进行高精度控制以及检测。机械系统的启动控制能力强,这些优势就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安全性能强的层面,一体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功能比较全,其中报警以及监控的功能下,能保障机械应用的安全。(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在工程机械当中,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程机械领域结合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比较快速,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并加强了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当中的应用程度,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前工程机械设备总体研发的理论有着突破,架构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数控技术成为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技术,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工程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将会进一步的升级。(3)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应用在工程机械当中,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在节能机械设备方面应用可发挥节约能源的作用。以往的工程机械应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不稳定以及不畅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的功能协调性差、功能性不强,就出现了这些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提高机械设备自身的性能,在自动化的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从而有助于减少材料资源的使用,材料成本就能有效降低,机电一体化下的工程机械应用安全性能好,环保性能也好,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自动化作业的功能发挥比较突出,自动化技术和机械设备的结合,就能带动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能有效实现半自动化以及全自动化的操作,和传统工程机械的作业方式相比就有着很大转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程机械当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监控的功能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工程机械的应用安全,及时解决故障。监控技术在工程机械运作当中,是对电子技术的应用构建了远程监控系统,运用到了电子以及控制多项的技术,对电子监控装置有效进行了创造,改善了整体工程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设备内部传动系统的性能提高,能有效实现自动故障诊断的目标诊断。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根据警报所提示的信息找到解决故障的方案,大大提高了故障解决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
2机电一体化背景下工程机械应用发展前景
(1)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工程机械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已经有诸多国家在工程机械当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从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程度来看还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对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研究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当中,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实现全面智能化的目标。当前已经出现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结合,通过将混沌动力学以及运筹学和数学等各种学科技术知识进行了整合,使数控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智能化工程机械的发展将会在高技术以及高性能和高效率目标方面得以实现。(2)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以及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下,会有助于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机电一体化下的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将机械系统性能有效优化,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保障机械设备的应用质量,最大化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机械应用的安全。在未来的进一步技术发展中,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要求将会有所提高,届时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机械领域发展水平。(3)工程机械微型化及网络化发展。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下,工程机械在微型化的发展方面将会有很大进步。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把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纳米尺度进行融合,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缩小,突出运动灵活的特征,采取精细化加工的技术应用,这样就能有助于保障工程机械性能的提高。另外,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广泛应用,将网络技术和工程机械的发展相结合,这就能进一步强化机电一体化的整体性能,使产品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结语
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65;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207-01
引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概念向自动化领域的渗透,使得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也必将对机电一体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机电一体化在煤化工生产企业中作用
1、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化工企业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2、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焦化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负荷地工作会严重影响到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运输、阀门的开启等,不仅可以使操作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减少去有毒有害场所的次数故能降低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几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3、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工人的劳动收入;焦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焦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使工人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工人的生活质量。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市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统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直接拉动着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整体需求。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发展刺激了新的技术装备的发展,如信息、材料、生物等。还有战略性可持续发展所迫切要求的特种高精尖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发展,如海洋、空间、地下资源开发,国防工业精密加工,微机电器件制造,等领域。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和电子行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如数控机床(ONC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应用于化工部门,能预先报警,减少停车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电能和化工原料消耗,并提高产品质量:应用于电力部门,能提高发电输电稳定性,优化电力分配并避免重大事故;应用于生活方面,电子化家用器械减少了人们的家务劳动量;应用于现代管理部门,自动化办公机械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辅助人们决策实施各种战略方案。
3.机电一体化与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向“柔性”转化,并向综合(集成)自动化发展,使信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显著增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出现,使得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社会服务自动化成为现实。
在企业管理中,机电一体化就是将市场信息供需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依据,所以把信息的收集、分析、技术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结合起来,用于指导生产、强化销售和技术服务是保证企业常胜不衰的重要工作。
在未来的企业里,一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机电一体化在管理中的应用,将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必要的。
2.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3.网络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變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4.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其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其发展趋势是朝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作者:许文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