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生活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401

在当前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对整个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活元素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感知感悟,离不开生活因素的影响,将这些因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生活元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1.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来自于生活。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为了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2.高中政治教学阐述的道理需要生活来验证。高中生在政治教学中掌握的一些政治、经济常识具有抽象性,将生活因素融入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来验证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提升过程,也是一次内化吸收过程。

3.高中政治教学需要生活元素来丰富和完善。单纯凭教师口头说教的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难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对此,广大教师要重视将一些生活元素引入政治教学之中,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二、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生活元素的作用,使其与政治教学的具体流程紧密结合起来。

1.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政治教材中所讲述的许多知识和规律,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就有着具体的运用或显示。将这些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研究事物、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例如本地区在大蒜种植方面,近几年发生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变化,大蒜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6.5元/千克,最低的时候只有0.6元/千克,相差接近11倍,而这样的现象恰恰是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因素的生动体现。对此,笔者引导学生从市场供求关系着手,深刻理解这一现象及其背后蕴含的规律,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补充生动的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对政治教材的理解更接地气。

2.营造生活氛围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内容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只要教师结合生活因素进行环境氛围的烘托,就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内容。在《消费及其类型》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求异消费等进行分析,认识其不正确、不科学之处外,还要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消费的必要性。在适度消费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的特点,让学生对保持适度消费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举个简单例子,你可以按揭分期付款消费,但每个月所还的贷款以不影响基本生活和日常需要为前提,不能还了贷款之后所剩无几。连吃饭都有问题还开着一辆豪车,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就让学生以浅显明了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活跃课堂氛围。政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只是他们不清楚或是没有关注而已。教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指导学生发掘相关的生活元素,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中,有学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用品、家庭生活用品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哪些和外国产品有联系,哪些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交易。例如我们戴着一K产自日本的手表,我们家里用的是一款美国品牌的电饭煲,我们的父母用的是韩国产的三星牌手机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这些具体表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带来的显著影响。这样课堂教学的氛围就变得热烈起来,有助于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70

智能理论是相对常规教学理念而言的,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思维逻辑、运动智能等方面,还包括个性形成、人格成长以及个人自省、交流等思想成长要素。在具体应用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智能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智能潜力,激活学生智能内驱动力。智能理论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动态理论体系,教师运用智能理论于教学中需要注意灵活性,适时介入科学应用,发挥智能理论特殊效能,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

一、依据学生智能基础设计教学

智能理论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对智慧教学意识、方法应用的总称。教师在应用智能理论时,要考虑学生的智能基础水平。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引导展示、课堂训练设计等,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依据学生智能基础展开。特别是分层教学意识介入课堂教学,这是智能理论应用的具体体现。

学生智能基础存在个体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人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对重点内容展开解读。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将学力相当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给不同小组设计不同讨论问题。学困生小组:我国的国体具有哪些显性特征?人民民主包含哪些职能?坚持人民民主有哪些重要性?进步生小组: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包含哪些内容?坚持人民民主有哪些新要求?学优生小组:举例说明人民民主和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师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给出不同的讨论问题,这是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挖掘学生智能潜质实践教学

智能理论强调教育主体智能潜力的无限性,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可知,每一个正常人的智能潜力都是相当惊人的。如果能够采用适当的挖潜手段,可以深度挖掘学生智能潜质,为课堂教学探寻重要成长点。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具备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互动交流意识敏感等智能优势,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智能优势条件展开教学优化设计,用学生优势智能的快速发展,弥补弱势智能的不足和缺陷。

课堂教学智能理论应用没有固定介入方式,智能理论还需要教师能够智能应用。如在《政治生活:有序参与》学习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老人将四个儿女告上法庭,诉讼要求很简单,要求儿女交老人生活费。法庭根据调查发现,老人儿女有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条款,法庭最后作出判决,要对老人儿子实施拘留处罚。老人有些不忍心,要求法庭取消拘留审判。法庭没有答应老人请求,老人大闹法庭,结果也被行政拘留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对这个事件有什么看法?学生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相应制裁;如果司法公正被亵渎,整个社会都会陷入混乱。

学生对案例有清醒认知,说明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社会规范有了深刻理解。教师利用生活案例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成功挖掘学生智能思维,这要比背诵多少定义概念都强。

三、结合学生智能发展调整教法

政治课堂教学智能理论介入是现代教学大势,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智能情况现实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调整,特别是教法选择与优化,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特殊意义。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考量。班级学习气氛较为沉闷时,需要介入课堂演绎、课堂对话、课堂辩论等教法,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可适当让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文本,调整学生认知方向,这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如学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搞一次模拟投票活动,即学校校长调走了,需要民主选举一位校长,如果你具有投票权,请投出你神圣的一票。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票。选票统计结果出来了,政治教师得票最多。教师进行总结:“可以肯定地说,这次投票行为存在太多不理性。如果今天是语文老师组织投票,他的得票也会最高。这说明,投票者带有个人情感因素。如果不信,现在找同学说说投票理由,恐怕很多人说不出来。”学生都在窃笑,不敢正视教师目光。

篇3

关键词: “问题化设计”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我所任教的高中《思想政治》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它从国家意识形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人文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从学科特点看,运用问题化教学的模式可以将这些理念很好地贯穿其中。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如何设计才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问”激“思”,增强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现代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得到启发,在问题的启发下能动地发散思维。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下大工夫,以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现象的了解,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以《文化生活》第二课第2课时“文化塑造人生”为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做这样的问题设计,大家以前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或者里面的精彩片段,它作为文化产品给了我们以积极、健康和向上的精神力量,那么,大家想一下,是不是所有文化都能给我们这样的力量呢?如果仅仅作为文化产品,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是不是可以给我们精神力量呢?还有的学生认为学文科高考分数高、不好找工作,所以,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这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相违背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让学生对已学的文化性质及特点加以巩固,又能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主动学习优秀、健康的文化才能增强精神力量及只有把所有科目都搞好才能是全面发展的人。

二、优化问题序列,把握好问题设计的梯度性

哲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适度原则,这关系到事物性质的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但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抽象,逻辑性太强,则反而会增加问题的难度,这有可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挫伤积极性;但是问题设计的难度不能太小,这会使得学生轻视该问题,还有可能质疑教师的知识水平。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序列和梯度,由易而难,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要坚持这一原则,否则将事与愿违。例如问题(1)什么是纸币?问题(2)纸币是怎样产生的呢?问题(3)国家对纸币的发行有没有规律可循?发行多了或少了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问题(4)你制造假币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课堂问题设计难度序列是逐渐增大的,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的,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纸币及其功能和纸币发行规律的理解。

三、以“问”激“趣”,增强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篇4

一、问题设计要生活化,使探究有信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作用,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植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要求。把问题寓于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中,学生身边的“热点”之中。例如,在学习“消费心理面面观”时,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一些消费现象,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同学互送新年或生日礼物的现象?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情?②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学的手机、MP5、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相互攀比的风气在我们校园里存在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消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设计,搭建起生活逻辑和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感知社会生活的同时获得超越生活本身的理性思考,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也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善于观察社会,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热点,时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时时准备把生活热点应用于课堂。

二、问题设计层次化,使探究有深度

问题设计层次化,即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可探性。首先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梯度。探究教学是一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难,学生因难而退,挫伤其自信心和积极性,无法起到设疑激思的目的;过易,没有探究的必要,问题设计只有具有合理的梯度才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师不妨将其合理肢解,设计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小问题,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探究中突破知识难点。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时,笔者设计了几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①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的价值量如何变化?二者关系如何?②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吗?③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量有没有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每一个小问题,学生都经过认真地思考、探讨,轻而易举地突破知识的难点,更让师生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喜悦。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探究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完善,思辨能力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才是政治课教学的“思想”。所以探究问题设计的深度还应体现出它的“教育性”。例如在学习必修四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人生价值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播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动人事迹,引导学生思考:①张丽莉的事迹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②在我们班级或社会还有哪些乐于奉献的典型?说来与大家共享。③他们的事迹对你的人生有何启示?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不仅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的内容: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而且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每个人心怀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善良之心,都可成为一位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也将更加温暖而和谐。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

三、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使探究有精度

探究式教学,并非要探究教学中的一切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和情感的触动点等处设计问题,增强探究的针对性、效益性。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学难点是教材中学生因缺乏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知识的衔接点是新旧知识的交汇点,情感的触动点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能育人、感化人的那一部分知识。在这些“关节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引起认知需要,开启思维的闸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扫清思维障碍,推进求知进程,提高思想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探究的效率。

四、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使探究有广度

篇5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基础教育新思想,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其理念与主体陸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陸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成为师生课堂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陸,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

当然,强调民主平等并不是要求教师“退位”,学生“登基”,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相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艺术(含评价艺术)的把握,能适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和课程标准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在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的同时,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教学內容设计

在教学內容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主体要求,尽可能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1)教学內容要生活化。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新课程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对于生活,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它是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构成学生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从社会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籍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学生主体性的成熟,缩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

(2)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这个主体媒介所进行的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往返流动、交互传递获取的过程。学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参与程度如何,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以外,还受制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的落差,即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就可能失去招架之力,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相反,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逐步形成厌学心态,失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转贴于

(3)教学内容还要有梯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了成功的滋味,才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形式设计

学生主体陸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陸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进而主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习方式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陸,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寻找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并对合作学习的对象分组、过程要求、激励策略等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课后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要突出多样性,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如:讲故事、演小品、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等。二要突出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把政治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布置作业还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作业。三要突出合作性,如以小组为单位,出政治小报或专题黑板报等。四要突出实践性。如学过《公民的储蓄》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假如你家中了100万大奖,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家庭特点与需要,制定一项家庭投资方案。五要突出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从练习中选择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

(1)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其价值取向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选,而是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强调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倡导过程性评价。即将评价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要求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篇6

一、设计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尺度

(一)课堂提问应当避免太过频繁

从政治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立足于教材实际内容,对学生实际情况考虑不足,整堂课下来不间断地向学生呈现一个个问题,导致学生整堂课都忙于应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堂提问效率低下。所以,设计课堂提问应当避免过滥、过多,把握好量的多少。

(二)课堂提问不能太简单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起发展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一种交往互动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不存在,所谓的教学活动也就不成立。所以,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发展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积极追求的目标。但是从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没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片面强调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追求课堂教学表面气氛的活跃,设计的课堂提问缺乏难度,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教学,从表面来看课堂十分热闹,但是深入到实质,这种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问题的设计切不可总围绕“行不行”“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展开,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设计课堂提问应覆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维果茨基通过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发展上,教育起着主导和促进的作用,但这需要对儿童的发展确定两个水平:一是已经到达发展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发展的水平,即儿童还没有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通过大人的帮助以及模仿集体生活则可以完成任务。这两种情况之间显现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而有效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这一观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一致,要处于“学生知道的,学生学过的”和“学生未知的,学生未学的”之间。简而言之,就是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有压力,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给予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堂教学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就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制约。问题难度不够,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进行回答,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设置了难度太高的问题,学生没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就会选择放弃,同样也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教学时,笔者考虑到学生阅历不够、涉世浅,分析、观察、判断能力不成熟,所以选用了“你来当家长”作为中心素材,并设置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月收入6000元的条件下设计一份家庭月消费计划。”然后,结合学生的计划对问题进一步细化:“哪些因素对你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你怎样看待这些影响因素?需要修改你的计划吗?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对你以后的消费有指导意义吗?”这一教学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懂得了日常消费都有什么样的限制因素,让他们学会理智的消费。这样,整个教学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系统性与连贯性

哲学认为,系统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要素和要素、系统和要素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之间具有制约关系。所以,课堂教学要实现目标的完整化与系统化,各问题构成一定要紧紧围绕系统并服务于该系统。所以,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需对连贯性与系统性特别重视。例如,在运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教学“加强宏观调控”时,笔者就用“千岛湖镇房地产市场”为素材设计出如下问题:“千岛湖镇房地产完全由市场调节吗?许多人为什么要投资房地产?假如你是投资者,你会在千岛湖镇投资吗?鉴于房价过高带来的诸多问题,你觉得国家该怎么做?”这四个问题的知识要点的结合,就突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教学重点。这样,整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就紧密相连,突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必要性、重难点、手段等有了正确的认识。

四、设计课堂提问要重视针对性

教育心理学持这样的观点:虽然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定要尊重一致的发展规律,体现一定的共同性,但受环境、遗传、教育各方面的影响,个体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突出表现为其发展水平与速度参差不齐。设计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层次,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实现发展。要是问题设计没有立足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或为水平低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都难以保证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突出针对性,达到“因材呈现”。例如,在运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讲解“劳动和就业”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就业的重要性”为中心素材,设计了如下五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就业?规划你的职业理想。畅谈一下你掌握的求职技巧。要是你创业,你认为自身具备什么素质?你认为这些素质中什么是最关键的?”这五个问题结构性强,前三个问题主要面向水平较低的学生,后两个问题主要面向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这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愿意说、会说,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五、设计课堂提问要体现生活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窄、旧的弊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科学的发展、当今的社会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的经验。这充分说明了课程内容在价值取向上逐渐向学生生活经验倾斜。所以,唯有向学生呈现他们关注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才会真正提高课堂生命力,才能保证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在用中心素材教学模式进行“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的探究教学时,笔者用“如何对待金钱”为中心素材设计了如下问题:“金钱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金钱绝对不是万能的,我们获取金钱该采取怎样的途径?我们怎样利用金钱才能真正发挥金钱的积极意义?”整堂课紧密结合这些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经验,把生活和知识结合起来,用理论观点分析社会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11-03

1 课前准备阶段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体,具有可达成性和可评价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杰提出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1]。

A即教学对象(Audience)。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对象即为学习者,即学生能够达到或实现的目标,如“学生能……”,而不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

B即行为(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够达到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熟记”“辨别”“列举”等,宾语用以说明学习的内容。

C即条件(Condition),是指完成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人的因素、信息因素等。

D即标准(Degree),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标准,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界定。

导学案设计 翻转课堂的导学案与传统课堂的导学案不同的是结构和使用方式。首先,由于翻转课堂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因此,翻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要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更加注重学习知识与掌握方法的统一,将知识、方法与情感贯穿于导学案编写、使用的全过程。最后,要注重时空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所谓时空开放,就是要在学案设计时留有师生S富完善的“留白处”,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

教学微视频设计

1)教师要独立录制微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是别的班级的任课教师来上课,学生会由于对新任教师的不熟悉、不了解而对其不信任,所以很难对其所传授的知识给予信任。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独立录制微课的经历,但是大部分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频率并不高。而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接近40%的学生表示微课若不是自己科任教师录制,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2]。因此还是鼓励提倡教师能够独立录制微课,并应用于自己班级的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处理好微课教学与疑难突破的关系问题。微课学习和课堂的疑难突破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有些问题在视频中已经讲过,课堂的疑难突破设计还需不需要再讲解?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微视频知识点的设置与疑难突破知识点的设置经常会重复。这样的重复讲解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处理好微视频教学与疑难突破的关系,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学生的认知目标要求分为六个类别。要求学生低层次掌握的教学内容,如识记、领会和运用类的知识,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而要求学生高层次掌握的教学内容,如分析、综合和评价类的知识,可以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再如,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而易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教学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点,需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劳动和就业的部分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包括就业的意义及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等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部分,由于对法律的茫然无知以及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对运用法律途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方式,效果会比较好[3]。

3)创设多样的微课类型。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录制的微课类型是单一的PPT录屏式,且以讲授类为主,单一的微课类型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王爱平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总结,将微课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11种类型,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分为课程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五种类型。教师在录制微课时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将上述的微课类型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使微课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避免微课类型的多用、滥用,而弱化微课本身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2 课中学习阶段的设计

教材自学设计 教材自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主要包括阅读教材和独立完成学案两个部分。在新学期的开学尤其是高一学生刚接触翻转课堂的开始一段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学法指导以及阅读教材和完成学案的方式方法。

1)要分层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对于知识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又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先阅读教材,然后自主完成学案,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同时在阅读教材和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然后自主完成学案,尽量提出自己的疑惑。对于学习能力差,同时知识基础又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完成学案,暂时完不成的部分可以观看微课后再完成。

2)阅读教材,做到读书、思考相结合。阅读教材不能不思考地从头读到尾,那样只能是走马观花,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阅读高中政治课程的教材,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一般一课时的内容以一框题为主,学生先把握在这一框题下有几目,各目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然后逐段阅读。阅读完一段文字后,要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样的问题,结合学案所设置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勾画,归纳总结相应的问题及核心概念。同时,阅读时要注意联想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以帮助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还应默记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教材自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能够整理出一框题的知识框架,做到了然于心。

合作学习设计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基于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即拥有相似的心理发展机制、相似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甚至是相似的爱好、兴趣等。基于这些相似性,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将全班学生依据成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每六人一个小组,A、B、C三个等级的学生各有两个。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搭配方式,便于组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实现组内的“传帮带”。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职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1)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讨论的环节在自学质疑课及训练展示课中都有涉及,学生在完成自学质疑案和训练展示案及观看完微课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根据学习进度先两两进行讨论,即AA、BB、CC先进行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然后分两组“A1-B1-C1”及“A2-B2-

C2”分别依次讲解学案,互相提问记忆相关基础知识;最后,小组讨论,整理出小组疑难问题。

2)自由发问的小组讨论。小组长讨论后,个人如仍有疑问(教材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及学案上的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主动提出供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以便问题得到解决。讨论时,如果没有疑难问题,可以根据政治课本身的特点结合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知识的重构。

训练展示设计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文科中的大类,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如果把宝贵的课上时间都用来浪费在“爬黑板”上,这未免有点儿得不偿失。对于判断、选择这样的题目,字比较少,采用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但对于材料分析题这类的大题,由于字数比较多,逐字记录在黑板上未免太浪费时间。判断选择这样的题目可以选择黑板展示或者是口头展示的方式,判断题在展示时不仅要写明或说出对或者错,还要写出或说出错的原因及解题思路。选择题不仅要写出或说出选择哪个选项,还要写明或说出其他选项不选的原因。对于材料分析这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口头展示就好,但必须是背诵的形式,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的答题理由和解}思路,以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

3 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的设计

在线测学设计 在线测学是自学质疑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在线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在线测学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题量要适中,尽量控制在10个左右。同时,题目难度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面向各个层次学生的题目都要有所涉及。教师课下要及时做好错题统计,最好能够具体到每一位学生,为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才能够因材施教、查缺补漏,打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评价点拨设计 在学生训练展示完自己的学习成果后,教师指定其他组的成员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积极的反馈。所以,评价点拨不仅是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点评,还包括教师对训练展示学生及点拨学生的评价与点评。

点评的学生要落落大方、说话清晰、声音洪亮,能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给出正确的评析,并能够结合其他学生的疑惑给出解答,与全班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对于训练展示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做题技巧上的评价与点拨。对于点拨的学生,则更多地要对其语言形态进行点评,但措辞一定要中肯、积极,同时也可以表达自身对于学生的期望。

总结反思设计 教师在上完自学质疑和训练展示课后,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反思,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差,自己对学生知识的把握到不到位,对学生的知识引导时机是不是合适,课堂节奏的把握准不准确,哪些是自己教学的不足,哪些是自己教学的长处,等等。如果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都能够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有一个及时、客观的评价,那么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发展,对教师自身素质来说也是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6):157-159.

[2]刘艳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5(2):61-66.

[3]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3):3-9.

篇8

关 键 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4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而科学的教学设计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组建团队对其分类体系进行了修正(以下称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不再将知识作为一个没有深度的平台,而是展开为一个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将认知过程定名为认知操作维度,包括六种,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安德森假定每一个层次的认知操作都与每一种类的知识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二维目标分类框架[1](见表1),从而为目标、教学、评估提供了操作性更强、精确性更高的参照体系。

其中,事实性知识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在一个更大的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类别或类目的知识、原理与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与结构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包括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与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2]

以下,笔者以“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八课)一课为例,就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以二维框架分析学习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具体学科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研读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从而明确学习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国家财政”一课的内容目标为: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据此,我们将梳理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见下图):

布R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认知过程维度的6个类目。其中,记忆又称记住知识或识记,主要指要求学生知道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内涵。理解是指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运用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评价是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创造是指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据此,我们对本课的学习要求进行了细化:

(1)记忆层次:识记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

(2)理解层次: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财政的作用;

(3)运用层次:能够运用财政支出的有关知识对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70570亿元)进行分配,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4)分析层次: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5)评价层次:能够通过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分析理解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辩证地看待财政收支和国家财政的作用;

(6)创造层次:能进行知识迁移,能从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并能自主建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从上分析不难得出,“国家财政”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国家财政的含义和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由此可见,本课对学习者的期望: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国家财政的基本知识;能力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实际上,整个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教给学生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知识,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于本课的学习任务主要集中于理解、分析和运用层次,属于记忆层次的事实性知识较少,且难度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将知识建构作为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能结合事例分析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5)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明确学习任务――依知识类别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只是确定了学习的最后结果(即终点目标),一般是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之后预期学生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在这种以预期最后学习结果陈述的目标中,一般未对达到终点目标之前的先行条件进行分析,也未包括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或学习方法等起始状态的分析。因此,明确学习任务便成为关键。学习任务分析是在终点目标明确之后,完成后两项工作,即确定学生的起始状态和分析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我们根据学习要求展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目前水平,明确学习任务。

“国家财政”一课学情分析如下:

(1)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参与、表达等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处处都可感受国家财政的作用,对本框知识性内容理解起来较容易。但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将是本节课的难点。

(2)高一(3)班生源素质较高。因此,授课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感悟财政的作用,并可适当进行知R拓展,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尤其是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财政,并进一步意识到财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以上任务分析,本课的终点目标被细分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子目标。“国家财政”一课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以及影响财政的因素。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还需要提出如下子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说出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含义,能说出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方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财政的实质和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目标2: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注:目标1和2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说出”“了解”“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因此,我们将这一目标归为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

目标4:学生能够在感悟财政的作用中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出影响财政的因素,并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注:目标3和4的行为动词分别是“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三、选择教学策略――借二维框架设计教学流程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认为,教学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有科学性的一面,但更倾向于将教学看成一种科学,认为“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也就是说,一旦学习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确定以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就基本确定了。我们立足前面的分析,借助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框架,列出了“国家财政”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见表2)。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事实性知识学习不一定就停留在记忆或理解的水平上,它可以提升到评价与创造水平,而元认识知识学习也可以是记忆或理解水平。例如,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属于事实性知识,从而为学生其后的探究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 √

学生通过对2016年国家财政收入进行支出分配,不仅可以深化对财政收支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运用财政收支的知识分析财政的作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科知识得出结论,而这已经属于“评价和创造”的范畴。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力提高学习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尽可能让学生体会知识成长过程所蕴含的思维与方法,理解知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进而学到有根的、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智慧与创造、富有营养的知识;同时,加强元知识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这些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后继的政治理论学习。

四、诊断教学效果――依目标陈述设计检测试题

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观察,也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用外在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陈述中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陈述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的水平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们依据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教学结果测验题,它将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国家财政”为例,我们根据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针对教学目标陈述,设计了简单的测验题: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此检测题根据“知识分类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如目标3: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结合课本财政支出的知识探究2016年财政预算的支出情况,分析财政的作用。其行为动词分别为“探究”“分析”,名词短语是“财政”,该目标属于理解、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因此,本检测题与本课教学目标是完全对应的。如果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检测,说明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M].高凌飚,吴有昌,苏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

篇9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效率提升 方法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引导中学生的思政方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谈谈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诸多方面影响,政治一直被当做一门记忆性的学科,课堂气氛沉闷无聊,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更让学生慢慢放弃政治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启发性,低水平的提问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课堂教学重心倾向于知识的获取和掌握时,就很难实现新课标中有关政治教学的目标。对于政治教学而言,课堂上,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知识要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式获取。另外,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应用于政治教学中。简单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表层式、深层式和成效式。高中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是表层的,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从学生的主动参与入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探究合作与交流中转变学习方式。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寻找新课程理念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因为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研究重视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优化使用教学策略则解决了怎么教学的重要课题。那么,结合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要求来看,教师应该着重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规律,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科知识为主要线索的课程结构,教师要处理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和学科具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知识的完整性,注重逻辑严密,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在高考形式不大发生变革的情况下,教师要重视以学生生活为重要突破口,从对生活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重视提高教学要求,追求教学能力的提高,追求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2.在新课程互动开放、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设计太多的教学活动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上学生精彩的演出,还要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问题,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因此,片面地追求互动开放、合作学习,实际上并没有落实新课程理念,而是和新课程的本质要求相违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实质性理解,必须正确对待。

(二)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

要实现高中学生政治学习三维目标的高度和谐统一,高中政治教师就要处理好以下一些矛盾。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学设计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知识性含义,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有效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矛盾解决。政治学科中的很多知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论深度的、重点的知识都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起辅助作用。教师设计了很多精彩的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但是学生的理解毕竟幼稚且生涩,还略微显得粗糙,教师就要进行深化、点拨、总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常态教学的作用。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教师要进行引导,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讲解,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刻认识则注重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实现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3.学习形式和内容实现高度统一。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有效果,政治教学要重视收放自如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再进行归纳和小结。例如,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出一些重要问题,引起学生分析和思考、参与和研究,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学习的形式上,走过场而已,片面单纯地追求活动的热闹和学生的参与度,为了学生参与而参与,这样的教学对实现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没有好处。

4.处理好价值中立和判断中立的关系。长久以来,理性主义认为,人们确定地认为普遍的、确定性的、客观的知识的存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发挥出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政治教学要实现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现代社会时展的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成长相结合、相促进。

(三)融入生活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篇10

在解决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时必须清楚问题的所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始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是政治教学的主心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缓解上述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以下围绕这三个方面谈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第一、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应该满足让学生把教材熟读,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把情感分析能力很好的运用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成绩。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细微的问题,只要设计好学习的目标和掌握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式,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识记文化的含义;初步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了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实例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理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能够发现社会生活的文化价值:从各种文化现象中提炼文化的精神内核,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的主动性思考的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如何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政治素质。

第二、重视对课本教学内容的重组

高中政治的教材是教学的最基础的范本,与旧教材相比,过去认为的重点知识,新教材要么体现,要么淡化,要么分散处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新教材和旧教材一起贯穿教授的方式,那肯定是满足不了需求,更赶不上教学的进度和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按照以大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随时补充教学案例和增加教学素材,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观念的更新,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细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各个模块的成绩。

第三、有节奏、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