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速冻食品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速冻食品市场前景

篇1

作为速冻食品龙头的三全食品(002216.SZ),被很多投资人看好,主要理由在于,生活节奏加快加上消费升级导致速冻食品市场庞大,公司不仅是行业龙头,而且有创新(鲜食售卖机、联手饿了么电商等),部分股东看起来很有实力。

但三全食品的两个弱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毛利率不算高,且一直以来销售净利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高点6.39%一直下降至2014年的1.97%,2015年甚至更低,仅为0.82%。

其次是三项费用居高不下。最新公布的2016年一季报显示,营收为14.86亿元,2014年同期为14.13亿元。净利润略超1900万元,但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8%。而笔者最在意的销售费用继续增加约4100万元,人员工资等继续增加2200多万元。

费用支出过高

三全食品2008年至2015年的销售净利率分别是5.71%、5.64%、6.13%、6.39%、5.12%、5.09%、3.28%、1.97%,直至0.82%,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再看看同期销售额的增加,营业收入分别是13.8亿元、14.4亿元、19.2亿元、26.3亿元、26.8亿元、36亿元、40.9亿元和42.4亿元。从2010年到2015年营业收入增加220%,但营业利润2015年出现5464万元的亏损。

为什么会这样?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三项费用占比非常之高,一直保持在30%以上。而且压缩费用看起来很难,规模效益几乎没有。2015年,销售费用绝对数额高达12.6亿元,管理费用1.76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加273%和236%。

营业总成本从2010年的18.1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34亿元,同期的营业成本则从12.8亿元增至28.42亿元。

也就是说,三全食品几乎没有规模优势,越卖得多越赔钱。

最新的一季报也印证了这一情形。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在费用遏制不住、销售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度滑落,同比下降28.20%,扣非净利润同期滑落69.17%。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创新业务鲜食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三代机升级及鲜食产品线的扩展稳步推进, 本期继续加大对北京市场的拓展;公司速冻新品炫彩汤圆、儿童系列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期加大了品牌及新品推广力度。

笔者对此的理解是,鲜食项目继续推进,还在继续支出机器成本和广告推广费用。

对于2016年上半年的展望,公司冀希望于通过深化渠道网络、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等措施,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但笔者的感觉是,费用支出等继续加大投入,预期效果仍然不乐观。

冷链投入巨大

原因出在哪里?

从市场层面观察,销售终端需要大量投放保鲜柜,否则做不到专柜专用,但现实是,投放了仍然做不到专柜专用,因为竞争的关系,终端的发言权很大,如果过分要求专柜专卖,在B\C类终端有竞争者也会来投放。这样下来便形成了竞品鸠占鹊巢,为人做嫁衣的局面。

创新推出的终端售卖机似乎投入更大,公司没有公布售卖机的销售额和投入,所以,这种售卖方式能否持续,目前难以确定,但冷链维持、配送等成本和销售额与毛利可能决定这是一桩赔钱的买卖。

冷链投入大是业界的常识。规模越大,冷链成本也要相应上升,而常温消费品不存在这一限制。

曾有报道称,2015年三全鲜食仍在摸索期,拖累利润约8000万元。盒饭机2015年利润亏损7000万-8000万元,主要是销量小导致的开工率和固定成本摊销不足。三代机将在上海不同场景投放10台左右试点,增加了早餐、包点、饮料等,希望通过扩充品类提高盈利。

但依笔者看来,三全食品的这些创新风险很大,盈利把握和前景不明朗。

而且,生产及销售管理环节的人工成本越来越大。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2008年的1.9亿元,增至2015年的5.53亿元,且大量的人工费用可能通过劳务公司发生,没在此科目中反映。

粽子等非标准化产品需要手工操作,而人工成本上涨厉害;公司网站介绍,员工约2万余人,而人工成本只升不降,作为投资者应该对此有所警醒。

竞争太激烈

从普通人的口味来分析,楼下的夫妻店,鲜面条、馄饨、饺子等,现做现卖,有的还现煮,开了十年生意依旧好。而冷冻食品特别是水饺和馄饨永远比不上现做的新鲜及味道好。

至于冷冻食品,乡村县级市场上租个冷库,一帮工人就干起来,各种低温食品成本极低,运送方便。

这情形其实打破了三全食品年报中所描绘的农村乡镇冷柜冰箱普及带来的市场前景,已经有各类竞争者“抄了底”。

同行业竞争者的状况也应引起三全食品的思考。

思念为何快速成长,后来又转行地产?如果大家日子都好过,思念为何与三全食品经常展开价格战?另外,前几年在郑州轰轰烈烈的胖哥食品(同业竞争者)为何现在几乎销声匿迹,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工厂几乎没开工就沉寂下来了?还有收购龙凤食品的亨氏食品为何抛弃这个高价收购来的冷冻食品公司,接连亏损,舍弃部分渠道和区域市场的原因是什么?三全食品近2亿元收购龙凤食品后,又连续亏三年,承认整合有难度,目前看来,三全食品捡了便宜还是背了包袱很难说。

作为投资者,对消费品行业的大规模投入,对大胆的创新应该充满戒备(这不是马斯克的特斯拉生意)。

2015年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提到,首先,公司的创新业务“三全鲜食”项目进展顺利,处于测试培育期,前期产品研发、技术投入、团队建设、生产布局和市场开发投入较大,该项目的实施对公司利润产生短期影响。其次,公司本年创新产品较多,儿童系列、速冻披萨系列、速冻牛排系列等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新产品前期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等投入较大,对公司2015年度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 2015年宏观经济下行形成一定的需求压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据国家统计局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国内速冻食品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至8.95%,且大幅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4.60%,国内速冻食品行业仍然处于“以价换量”的状态。三全食品的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中高档产品相对缺乏,目前仍是与中低端企业比拼价格。

至于三全食品提到的所谓创新产品根本也不新奇,上海梅林的牛排、双汇发展等似乎也可以做,并且几乎不存在进入门槛。

产品前景隐忧

目前,糖尿病人数在中国上升幅度惊人。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2015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据介绍,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正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汤圆正是三全食品的当家产品。2015年营业收入占比达29.12%,显然,消费升级会对此形成负面冲击。

另外,粽子占比6%,也是季节性产品。

不管是三全凌汤圆,还是以汤圆闻名的龙凤食品对这一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汤圆类产品销售额2015年为12.3亿元,没能超过2014年的12.9亿元,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增长到顶,需要观察。如果是前者,那么三全食品的当家和发家产品下滑,在新品未能立足并开枝散叶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堪忧。

其他商业模式的冲击

生鲜电商的冲击有待评估,美菜网2015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5亿元,涉足三全食品的领域也不是不可能。

还有疯狂的外卖App。冷冻食品再方便,也不如在手机上点一下,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的送到面前有吸引力。

由于三全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超市,商超渠道是赖以生存的主渠道,但如今随着超市、大卖场遭遇电商的冲击,超市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也对供应商转嫁了成本,三全负担只会更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即使加大扩展北京市场,也可能重蹈费用超高但收益不理想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