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国国情环境会计制度构想

环境会计(Envl ronm entalAccounting)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环境会计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我国自2001年1月成立了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了研究。与目前发达国家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比,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实务方面,尚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

一、环境会计的核算模式

1.根据自然资源损耗,对资源进行计价核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一是自然资源消耗。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部分。这些可计量或估量的自然资源可按历史成本直接计价。值得一提的是,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损耗也应列入核算范围之内。二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2.环境保护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三废”的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关注社会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2)环保有力的企业建立环保组织,对环境会计进行宣传和对员工环保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定期开展环保方面的讲座,收集绿色信息费用。除此之外,还包括植树造林,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费用。(3)环保不力的企业还会发生大量治污和诉讼费用。(4)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有开发废物再利用、节能维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所以有研发或引进环保技术的费用。

3.环境保护取得的收益指企业从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所取得的收益,即取得的隐性和显性收入,对这部分收益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的效益情况,而且有利于鼓励与鞭策企业进一步改善环保工作。其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1)国家对环保有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2)其它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3)企业环保取得成效,减少污染,投资者愿意选择该企业投资,消费者乐意消费该企业产品,其它企业愿意与该企业合作。(4)虽然环保技术研发费用很高,但研发出的环保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5)积极参与多种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事业,编印绿色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传递绿色信息,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绿色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收益。这五项收益中的显性收益可按历史成本计价,隐性收益可根据适当测算估计计价。

4.环保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有效环境保护所获得的净收益,它综合反映企业依靠环境保护获得超额效益的一种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环保效益=环保收益一自然资源损耗一环保费用”。

二、环境会计的划分和会计处理

1.环境成本会计划分。

(1)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如企业由于排放废弃物而对其他企业或个人造成损害所支付的赔款、罚款等。

(5)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资源滥用成本。

2.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收益期大于5年,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

“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2)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2)计入当期成本法。①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②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③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借记“环境预防费用”、

“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部队;权责发生制

一、消防部队会计核算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国消防部队隶属于公安部系统,目前采用的是《消防部队会计基础规范》,这个规范跟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近,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同时引入权责发生制,要求在个别事项和成本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在消防部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权责发生制应用还非常薄弱,在成本核算上权责发生制很少应用。所以在消防部队的年度决算报告中,看不到消防救灾业务的成本支出的明细数额,也看不到日常训练的成本支出明细。

二、消防部队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中资产、负债事项不够详尽

1.固定资产核算缺乏折旧处理

目前我国消防部队资产类别中,固定资产占很大比例,如消防车辆、消防设备等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已经实现了网络化、软件化的模式,但是在消防系统的资产管理软件的网络平台上,虽然能看出消防部队的资产明细,但是无法看出资产的损耗状况,这是因为当前我国消防部队会计核算中,尚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对消防部队的固定资产折旧不够熟悉,对折旧方法、残值估计都缺乏经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也不够了解,没有将权责发生制应用在成本核算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消防部队用于抢险救灾设备的损耗情况无法被外界所知晓,外界不能有效监督执勤备战消防用资产的保养和管理情况,易出现消防资产设备老旧或损害,更新跟不上抢险救灾需要的风险。

2.负债和建设项目核算缺乏配比原则的应用

在负债事项上,由于没有应用权责发生制,导致决算报告中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发生,这时按照收付实现制,则不进行会计处理,这会导致会计报表中无法反映应计入负债的支出,虚增了消防部队的资产,将影响消防部队下年的预算制定。

消防部队系统还有部分运营性的收支,而收付实现制是难以反应消防部队运营性业务中的应收应付型的资产负债动向的,也无法切实反映运营成果,收付实现制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真实度不够,容易导致等内控失效的风险。

(二)会计核算中预算收支不够精细

消防部队系统隶属于我国公安部管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预算收支普遍存在着不够细致的问题,消防部队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收入预算中,“类、款、项”三个层级预算只列到了“款”这一层级,这说明预算不够细化,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看出预算收入的明细。这不利于消防部队对抢险救灾业务的支出进行分析,不利于对业务进行研究,会计工作起不到提高消防业务能力的作用。

三、解决消防部队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消防部队会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提高资产负债披露的详尽程度

1.应当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引入折旧处理

我国消防部队应当积极参照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对消防部队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结合消防部队固定资产使用的特点,本文认为采用加速折旧法比较合适,但具体折旧方法的选择要基于消防部队各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式、频率来制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询问一线消防员的业务开展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折旧方法。

2.在负债核算和建设项目核算中引入配比原则

消防部队应当在负债核算中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将应付未付的预算支出,核算为负债,这样有助于年末决算报中净资产数据的真实,也有利于提高预算制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带有运营性质的项目,应当积极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完全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准确核算运营项目的效益,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细化对预算收支的会计核算并加强分析

针对消防部队预算收支会计核算不够细化的问题,本文建议消防部队在做年度预算时,收入预算应细化到“类、款、项”中的项上,提供明细的收入预算,使外界对消防部队的预算收入有更明晰的理解。

在支出核算上,本文建议消防部队会计核算设立三级明细科目,一级科目采用既定的支出类会计科目,二级科目记录支出用于的具体项目,三级科目则记录更加明晰的信息,同时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的会计核算记账界面的摘要或附注栏,填入数量、单价、品名等信息,好在年度决算报告时,能快速汇总和整理财务信息,以提供更详实完整的财务报告。

对于具体抢险救灾业务成本的计算,本文建议消防部队会计人员采用项目核算的方法,将单次抢险救灾行为所发生的支出,归集为这次抢险救灾项目下,方便统一汇总得出每次抢险救灾的资源耗费。建议会计分录为:借:交通费-某抢险救灾行动-XX消防车辆;水费-某抢险救灾行动-XX设备等等;贷:零余额账户等科目。这样的项目支出核算模式,有助于对单次抢险救灾的实际成本支出有明晰的认识,在决算报告中披露也有助于社会对灾害救助成本有更理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消防部队正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邹艳欣.消防部队财务规范化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4(05):11-12.

篇3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区别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是多个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各自维持正常运转、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现行制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改革预算会计制度自然会对各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之所以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较为现行预算会计体制较为呆板、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部门一直采用这一核算方法,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部门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加,实付实记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渐显露。现金的支付与收入登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业务,实收实付的记账方式显得太过落后,也更易导致错账,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十分必要。

(二)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非营利性组织的各部门财务处理工作日益重要,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无法避免的环节。经济腾飞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科学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管理其他事业单位,也能够保证各种公益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采用先进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还能确保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也需要逐渐发展的会计制度相匹配,相互协调的体制和制度才能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科学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各部门会计工作质量,整体提高各部门的财会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旧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种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部门,负责调配各种公共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真正体现了人民权益。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面临由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应当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包括财会部门的会计制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形式变化。服务型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益机构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然而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信息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要求,因此,对部门的制度进行调整改革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管理者时的官僚制度严重制约了公共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角色的转变,部门自身的维护和发展同样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益性组织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社会、管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让最多的公民获益。这些相关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为其部门内部的工作情况提供基本的记录,便于管理者及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制定新的工作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的调配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出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非常必要。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立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新的会计目标。相较之前的核算目标而言,新目标不仅能够发映出部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还能发映出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程度。并且新的预算制度明确表示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政府以其他公益性组织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记录。这一新目标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只有确立了服务性的新目标、公开日常信息,才能彻底推动事业单位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全面的服务大众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公益性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新目标的优越之处在于,向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能够促进部门内部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优化核算方法

在核算方法方面添加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所谓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就是在事業单位的日常会计科目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收付实现制这两种核算制度,当一笔业务的发生同时涉及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时就采用两种核算制服,即双分录核算方法。采用这一核算方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既可以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又可以体现出部门对预算财政的执行力度。新天际的核算方法同时满足了计划和执行的管理要求,保证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维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做出最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又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有所区别,突出公益部门的工作性质。

(三)增设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会计记账的业务内容。例如将政府持有的债券股权等单列为一项,这样可以使政府行为更加明确,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也会更加清晰明了,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改革之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国库资金收复做具体的划分,但是国库划拨资金或者税收等都会引起公益部门的资金大幅度变动,然而旧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详细反映政府拨款造成的资金变动,为日部门日常会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容易造成实际发生业务登记与预算不符合。在纳入了政府部门的收支管理科目后,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通过程中环节接洽部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部门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也能确保向信息使用只提供有效并且精确的信息,助力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核算制度的影响

会计核算制度按的改变对各个公益部门的会计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权责发生质的引入为例,权责发生制本来是我国的企业会计采用的核算制度,但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在负责业务的处理以及跨时期业务的会计操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优越性。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向企业靠拢有助于部门的高效运转和合理管理。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首先就要在核算制度上靠拢,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公益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加强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确保账面与实际资金流动相符合。也能够提高管理者对自己部门的资金状况的了解程度,便于其严密控制风险程度,避免无效损失。最后,权责发生制的引用能够为公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对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

(二)部门单独预算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的是为了监督资金流动,反映预算的执行程度,将各个门类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可以细化会计的记账科目,增加账面的准确性,也能够为信息查阅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这一改革措施还能够真实反映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程度。同时,部门单独预算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会计素养更容易得到体现。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清晰,部门对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并且部门参与预算能够明确反映各部门的详细情况,能够为财政划拨的调整以及新时期工作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并且部门预算可以为单位整体工作计划提供详细的部门成果,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工作成果加总得到单位整体的工作情况,方便管理者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管控,也为信息参考者提供了多种参考途径。

(三)引入新制度的影响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新制度的引入,例如政府采购制度。顾名思义,政府采购制度就是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一套政策和办法,企业通过竞标等方式与政府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由政府出资、企业执行的方式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物资也可由企业直接提供,这种直接采购也属于政府向采购制度的规范内容。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引入,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采买的资金流动从支出到记账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的手续,这往往导致显示资金流通与会计账面不符合。而采用政府采购制度之后可以将政府的购买行为集中管理、统一实施,有效避免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政府采购制度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公效率。

(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要采用新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会对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例,国库单一账户就是用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账户。这一制度使得部门资金流动更加规范化,会计人员的记录项目及包含了收入也包含了支出,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也提高了各公益部门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也从内部推动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例如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财政领取工资,人民银行直接划拨,并未经过部门内部的会计核算流程,这时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便无法满足部门各项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容易导致记账遗漏、错误等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是改革的必然措施。

四、结语

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只是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还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更对我国整体会计体制和经济体系有重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公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全民监督的目标越来越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因为监督力度加强而更加严谨,工作效率会由于体制更加健全而提高。另外,由于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细化会计科目,增设核算内容的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会随之下降,责任更加明确,资金流动记录更加详尽。服务型公益部门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63-64. 

[2]沈丽欣.預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3]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5(13):141.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80-81. 

篇4

关键词:债务;总预算;会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29-0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债务问题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今年以来,欧洲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更加剧了国人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固然,政府债务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刺激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手段落后,如果配套措施不能有效跟进,必将持续加大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风险。现在仅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财务管理的角度,浅议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及总预算会计核算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会计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方式、方法。

一、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总预算会计报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全面揭示政府财务稳健状况的资产负债表,以助于领导决策、管理。多年来,政府债务由于资金来源的渠道问题或财务会计的核算问题,一直未能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总预算会计,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也未设立长期借款、债券借款、应付利息等反映单位举债状况的会计科目。在总预算会计中,举借债务纳入地方收入,偿还时,列入预算支出,对于各年度的偿债责任以及存在的逾期违约风险无法有效评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由于开发商出于税率负担及偿债及时性考虑,提供发票不及时,各债务单位通常对于拖欠工程款不挂帐,无法评估单位债务水平,致使国家无法动态的掌握各地方、各部门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估地方、部门财务状况的依据。

(二)有利于建立正确评价地方政府、各部门官员的经济责任评估体系。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总预算会计及各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并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估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助于消除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增加债务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及各地方政府的全面的、科学的政绩观,对于构筑我国全面的、真实的、责任与绩效相统一的财务会计体系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有利于形成完整地、有效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提高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如果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各级各类财务报表,有助于债务产生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财政部门对于本地区全部债务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有利于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对于防范各种债务管理中的弊端,建立健全各项债务管理制度并推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会计体系的方法

(一)改革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及总预算会计的计量方法,在政府债务核算方面推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现在,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政府总预算会计基本上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基础的收入与权责发生制国库集中支付、收付实现制的实拨资金支付相混合的会计制度,这种“四不像”的会计制度是不完善的。为了制定合理、全面的政府预算,真实反映每年地方政府应当承担的债务利息,对于大额的利息支出应当建立利息的预提及债务提前偿还的摊销制度进行债务的核算,根据债务协议,分年度确定各年度的债务偿还责任,以真实反映各年度的债务筹集、使用、偿还情况,清晰界定各个年度的债务资金一般预算支出,对提供真实、准确的债务报表以及正确考核领导经济责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二)改革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总预算会计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参考企业会计的科目设置,在总预算会计上增长期借款、政府债券、应付利息等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会计科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也相应增加银行借款、其他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反映债务的会计科目。具体核算如下:

在一笔债务产生时,借:其他财政存款(国库存款-地方政府债券); 贷: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长期应付款)

如果每年偿还的利息过大,每月预提利息时,

借:一般预算支出(根据债务资金的实际用途);贷:预提利息

支付预提利息时,借:预提利息;贷:其他财政存款(国库存款)

对于较小金额的利息偿付,也应该通过应付利息进行核算,以便于通过应付利息会计科目明细帐全面反映各地方、各部门的每年债务利息的收付情况。对于每笔利息偿还支出,分别――

借:一般预算支出(债务资金用途);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贷:其他财政存款(国库存款)

两笔核算,并分别登记明细帐。

在偿还债务时,总预算会计、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该如下核算

借: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长期应付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国库存款-地方政府债券)

由于总预算会计无法汇总各部门的债务情况,通常总预算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余额通常只是财政部门、政府通过财政部门举借的债务余额,这个余额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决算数据中的债务数据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债务的合计数,将这个合计数与本地总预算会计债务数汇总,会得到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三)改进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担保债务的披露方法。对于各地方、各部门每半年、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各地方、各部门要在会计报表中增加附注内容,分条清晰披露本期末担保债务的金额、用途及违约风险情况,以正确评估各地方或有债务的余额。由于省、市担保债务较多,可以按类型合并披露担保债务的金额、用途及违约风险状况。

篇5

1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1.1原《制度》未能与时俱进地反映新形势的变化与改革成果

一方面,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难以与改革成果相衔接。首先,原《制度》中一些规定如财政周转金、基建拨款等有关规定,随着改革深化已经失效,与实际情况脱节,需要将已废止执行的内容加以删除,避免执行上的错误。其次,如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偿债准备金的设置使用,在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中还没有做出规定,存在新业务类型的规范盲区。然后,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以及新《预算法》的执行和国务院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许多新要求,如果不及时修订《制度》,这一系列改革成果就无法全面、完整、准确地通过会计记录予以科学反映,也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对财政信息的需求,更不利于维护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统一完整。

另一方面,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碎片化。自2000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制定了15个补充规定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调整,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过于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这样不利于相关财务人员对整体的全面把握、因此,需要将这些分散的规定加以统一,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如此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总会计管理。

1.2原《制度》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审计署在对中央财政出具的审计意见中多次提出,政府会计核算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一些属于中央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无法在会计账表中反映。原因在于,原《制度》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侧重于核算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因此无法全面核算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

何谓收付实现制,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即凡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亦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予以处理。因此在收付实现制下,总预算会计对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支出,或在以后年度应偿还的债务本金或利息,会计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状况,形成了很大的隐形赤字,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另一个重要弊端则是造成了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会计期间上的非配比性,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预算信息的真实性。

1.3原《制度》缺乏统一的政府财务会计报表制度

和企业会计不一样,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格式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前我国政府预算报告只是一种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的单一模式,没有对政府债券、债务及资产情况的反映,不利于公众对政府财务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不利于政务的公开化;对于财政内部管理来说,由于缺少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使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对于财政外部管理来说,预算会计信息传布形式过于简单,造成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不强,容易滋生腐败。

2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亮点分析

2.1重新定位总会计核算目标和核算基础

一方面,考虑到修订《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服务,因此新《制度》明确了今后总会计核算目标既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基础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内容,要求“总会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所谓权责发生制,即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和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更能准确、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出在会计期间的财务与预算执行的情况,更符合财政管理体系改革的需求,可以有效防止各级政府部门在途资金与浪费限制的情况,极大提升各级政府的工作绩效。

2.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新《制度》参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做法,广泛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在核算预算收支的同时,也核算反映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资产负债情况。“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如果一笔业务同时存在收入、支出和非货币资产或负债变化的,则采用“双分录”分别进行核算,这样既能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又能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例如对于外购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时,按其外购确定的实际成本,一方面编制分录,借:固定资产,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作,借:经费支出,贷:财政拨款收入等,这样,通过“双分录”核算既反映了固定资产增加,又反映了预算支出增加,提供了真实的财务和预算执行情况。

2.3完善会计要素核算内容

新《制度》最大的特色包括既核算了全部的财政预算收支,又全面地核算了政府财政的资产、负债;既规定了原《制度》没有规定的国债预算收支的核算,也增加了很多过去没有核算的债权债务(如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及转贷过程中产生的债权资产和负债),财政部门管理的股权资产,以及承担的政策性负债等。具体而言,一是完善资产核算内容,增设用于核算反映政府财政持有的债权、股权等资产的会计科目,如借出款项、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股权投资等;二是完善负债核算内容,增设用于核算反映不同类型政府财政负债的会计科目,如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等;三是完善净资产核算内容,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分别反映因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对净资产的产生的影响。同时,修改部分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名称。

2.4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新《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7张报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和非流动进行分类反映,一方面在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时,比较容易衔接,减少调整报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反映资产负债结构。新《制度》执行后,政府财政管理的资产负债都得到核算,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所需要的政府财政管理的资产负债数据将更完整、可靠,为报告提供基础数据。

就收入支出表而言,新《制度》设置了一张涵盖全部财政资金收支的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按照不同类型资金分别列示收支余情况,既可以看到财政部门对外部的实际资金流入、流出,也可以看到财政部门内部各项资金之间转移产生的某种资金的收入、支出,还可以看到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支(资金实际尚未流出财政部门)的部分。总之能反映全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也能反映某种类型资金的收支余情况,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丰富。

篇6

【关键词】预算会计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会计大部分都是使用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渐渐转而使用权责发生制。那么为什么时间会慢慢淘汰收付实现制转而拥抱权责发生制呢?收付实现制有什么样的弊端,而权责发生制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我们将在下文中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各自的工作方法是怎样的。

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我国的会计主要分为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两种,并规定了它们各自使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这种制度,会计核算在确认本期收入和支出的时候,只按照是否实际收到现金作为记账的基础。也就是说,凡是在本期收到的现金,不管该款项是否该计入本期的收入,都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来看待。同理,不管本期的支出款项是否该计入本期支出项目,都应作为本期的支出看待。其中的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指的是会计核算在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支出时,以权利、责任的发生和转移作为记账的基础。凡是本期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担负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者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来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或费用在本期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来处理。

二、我国预算会计核算中两种核算方法的优势和弊端

(一)收付实现制的优势和弊端

1.收付实现制的优势

收付实现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收付实现制的采用,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而且能够如实地反映预算收支的结果。即在本期收入的款项,不管是否应该是本期的实际收入,都可以将款项用于紧急的事件中。这就增加了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时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第二,收付实现制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便利的现金指标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对政府进行评价,同时还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收付实现制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少,容易被使用者理解,操作起来简单易懂。第四,收付实现制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数据处理较易,操作成本比较低廉。

2.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面对改革呼声的越来越高涨,收付实现制必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协调的问题:第一,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能真实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状况。我国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收入和支出来进行会计核算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行政和事业单位在各种活动中形成并拥有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物以及其他的固定资产如汽车,以及一些无形资产等。这些并不能计入现金收支中,因此造成会计核算的一大漏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虚报瞒报,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实际情况。第二,现行的预算会计方式不能将政府或事业单位的信息完整透明地提供出来,正如第一条所述,收付实现制只能提供财政中现金的收支情况,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不能清晰完整地提供出来,就造成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不能接受透明完整的评估,从而不能准确及时地将财政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造成政府或事业单位财政的不透明化。第三,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是造成单位年终突击征收、突击花钱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单位会经常出现突击花钱的情况,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此类的报道。如果到年终收支不平衡,库存的现金少于账目上的纪录,那就会造成突击征收;反之,如果库存现金多于账目上的纪录,那就会造成年终突击花钱。这类情况是造成某些政府或事业单位相关部门成为百姓心目中腐败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是造成政府虚假繁荣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同时也借入不少的债务。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只记录收进的本金,而忽略实际应该本期承担的债务,从而使收支情况混乱,造成政府部门的虚假繁荣,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该年度国家财政状况。同时有些地方政府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工程款,这些被收付实现制掩盖起来,夸大了政府的财政政策的作用。

(二)权责发生制的优势和弊端

1.权责发生制的优势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使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它区别于预算会计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在一些交易中按照现金收支发生的时日记录,而非现金收支的时间。其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权责发生制能够正确地反映各个时期所实现的收入以及实现该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不同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能够将所有的现金收支按照具体的交易日期分成该日期下应负担的收入或支出。举例来说,某事业单位一月份应该收到一千万元的收入,但是一月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收到这笔款项,而是在二月份收到,那么在权责发生制下,这笔款项还是作为一月份的收入来计算。这样就可以非常准确且透明地将各个部门的收支明细支配好,避免造成混乱。第二,权责发生制的实行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单位的负债状况,从而提高该企业积极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企业的负债和盈利在账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通过权责发生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各个时期的企业运营状况,盈利或者负债,一目了然,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吸取各个时期的经验教训,令企业能够适应各种情况的发生,提高其应变能力。

篇7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政府预算会计 影响

一、相关背景介绍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中,政府预算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大分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历经了多次变革,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近些年,随着社会体制以及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政策,我国逐步实施了事业单位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这些改革都使得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仅仅改变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运行方向和形态,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也对政府预算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政府预算会计在核算方法及内容、资金运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这些不仅不能加强政府财务的公开透明和科学,更不能提高群众对政府财政运行的监督,因而要求政府会计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发展,以期能够全面、完整的反应政府的资金运行情况。本文立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预算会计现状,分析了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对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的影响,探讨了在政府财政改革体制下如何匹配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预算会计的相关概念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可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Treasury single Account,TSA),它包含了政府国库集中收入制度和集中支付制度。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在国库或者国库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账户,集中收入和支付所有的财政性资金,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资金均通过该账户进出,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动的全过程监控。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是相对于传统分散型财政资金收付制度而言的。在传统分散型财政资金收付制度下,财政资金一般要按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的模式进行转移,这样既不利于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全程监管和审核,也不利于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极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沉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综合了国库收入和支出活动的各种相关指令、政策和法规,它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财政资金的收入跟支出都实行集中进出。在该制度之下,不论是预算外财政资金还是预算内财政资金,也不论财政资金是直接入库还是直接汇缴,都要统一收入国库账户。对于财政支付,则在通过支付部门审核签发后,将预算指标下达给各个预算单位,在预算单位对外购买商品或者劳务时,财政部门将相关资金通过财政统一账户直接下划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账户上,使得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银行清算,直至财政资金下滑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账户,都实现了经由国库统一账户的监管和控制。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仅使所有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到国库指定账户中,而且所有的政府财政性支出也要经由该账户。它减少了财政资金的转移层次,缩短了财政资金转移流程,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它消除了资金支出部门和预算部门多头开户、多头管理的弊病,改变了在传统分散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下以拨定支的模式,以实际支付作为财政拨付额,有效减少了财政资金在支付单位的沉淀,减少了环节,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转移和使用效率,增强了活力,有利于财政调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实现对各个预算单位的资金统筹安排和经济目标的贯彻实施,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财政资金通过国库账户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能更真实地提供资金收入及支出的金额,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支出流程如图1所示。

2、政府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并列,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现行会计体系。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与国家的预算管理体制密切联系的,并为之服务。即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用以记录、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它记录、计量、报告财政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

政府会计,也可称为公共会计或者公共部门会计。它记录的是政府部门的账目,将所有的政府实体跟构成作为受托主体加以记录、计量、报告,来反映其责任履行情况。对于政府会计,中央财经大学王雍君教授将其做如下定义:“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统称为政府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在国外,预算会计可以看作是政府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在国内,由于具体的国情,将预算会计称作政府会计更加合适,也更能反映其实践情况。

我国当前的政府会计基本是以传统分散性财政资金收付制度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多的弊端。对于财政支出,往往采用以拨代支的计量方法,信息常会失真,难以监督,小金库众多,不合理现象大量存在,预算外资金游离于国库管理之外,不能真实地反映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不利于政府部门及时科学地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现行政府会计急需变革,以协调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对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了财政预算资金的运行方向及形态,因而政府预算会计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对政府会计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政府会计核算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尽管政府会计核算的科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会计核算的方式、时间等等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是全新的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模式,财政部门不再只是资金的分配者而是使用者,行政部门也相应地转变为财政资金的延伸部门,它们的所有资金都作为政府资金的一部分,其使用都要通已经有国库集中管理账户。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单位,而是每月下发给行政单位用款指标并进行审核批准。由于不再直接拨付资金,财政部门也就相应地不再根据预算资金拨付凭证进行记账。财政部门可以对财政资金转移全过程进行监督,其监督延伸到行政单位预算会计,财政资金的支出即是转移支出或购买支出。由此便出现了没有货币资金收入的经费拨入和没有货币资金支出的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内容。

以行政单位购买大宗设备为例。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会计系统内部面对的只是大宗设备实物,没有了相应的货币资金流动。在审核批准预算单位的购买请求后,财政部门将作为付款人将资金直接支付到设备供应商的账户上,而不再将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再支付设备款。只需进行固定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即可。

行政单位是财政资金的延伸,作为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其资金也属于政府财政资金,经济活动在国库账户都有所反映,其收支都要经由国库集中收支账户。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视为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这两者构成了政府会计。

2、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配套的相关会计制度出台也对预算会计产生了影响

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过程中,我国也出台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对政府预算会计核算做出了相关的补充和说明。如《地方财政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补充规定》等等。这些规定要求政府会计在原先基础上新开设“已结报支出”、“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账户,通过设置这两个总账科目来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核算。另外,行政单位原先的“银行存款”科目也仅仅核算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以前年度结余款,而不再核算财政单位拨付的款项。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也对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产生了冲击

收付实现制是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它可以避免因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财政赤字,但是它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政府财政资源分布情况、也不能有效地完成财政管理目标。对政府会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进行改革,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也就日益迫切,也逐步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行政单位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能够确认相关收入,并在接受服务时,确认相关的费用支出,这样可以连续、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政府部门的财政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从而更好地完成财政资金管理目标。

四、为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完善思路

1、明确政府会计核算主体,改进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应当理顺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关系,界定好哪些单位可以属于政府会计的管理核算范围,划分好政府会计体系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政府会计体系是以政府活动为核算核心,凡是能引起政府资金变动的经济活动都应计入政府会计的范围加以核算。

2、逐步地引进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目前理论界一般倾向于适当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地将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方向过渡,避免发生较大的转换成本。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政府会计研究报告[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雍君:国库改革与政府现金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8

摘要: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财政管理的主要目标,财政部充分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在一零年年底开展了财政报告建立工作,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编制工作不能非常顺利的进行。本文对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原因、意义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优化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意见。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问题

从八十年代至今,各国为了促进公共管理兴起了会计改革,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提供合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我国在2010 年开展财政报告建立工作之后,选择了11个省市进行试编,在2012 年增加到23个省市。

一、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原因

1. 政府预算报告存在问题。我国包括财政总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单位预决算,其中总预决算能够反映出财政的分配和收支,但是缺少将部门预决算汇编成部门总预决算收支,另外还存在预算不准确、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所以我国需要编制完善的、全面的,能够系统的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信息的政府财务报告。

2.预算会计的报表之间不能融合。我国现在执行的政府会计报告是1997 年制定的预算会计报告,其覆盖范围是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但是这三者都各自有一种会计报表,而且三种报表不能很好的融合,也就是说不能形成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另外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之间不能妥善的结合起来,不能有效的将政府的预算资金反映出来。

3.预算会计报表不够完善。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报表只能简单的将政府预算收支的情况反映出来,距离完整意义上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覆盖范围较为狭窄,内容不完善,信息量不充足,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政府财务的实际情况,不能辅助政府作出经济方面的重大决定。

二、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意义

1.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全面的、具体的将政府的经济资源以及收支的状况反映出来,能够反映出政府日后的财政责任和能力,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在于增强政府的绩效,同时降低运行资金,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正确的核算政府各个方面的费用,促进政府提高服务的水平。

3.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较为分散,影响了财政的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政府资产的管理。

4.经济的发展使政府财政的资金来源变得复杂,债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预决算报表缺少完整的债务信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将债务的情况也添加进核算的范围,是建立规范的债务管理的需要。

5.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制度不能将成本费用和成果正确的反映出来,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完整的将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反映出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

三、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特点

1.建立衔接机制:我国预算会计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构成,预算会计之间的标准都不一致,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统一预算会计的标准,有利于日常核算与年终报告之间的互补。

2.目前我国的试编工作是使用会计加统计的办法,从相关部门收集数据,通过计算以及统计的方法进行编制,有利于整理政府的资产事项,完整的反映运营成本。

3. 财政部规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涵盖政府财政、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项目融资等各个方面,集合有关的资料进行调整和抵消,大范围的拓宽政府财务的范围,将政府的财务信息统计的更加充分。

四、优化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建议

1.重点放在主表上,建立预算对照表。通过对政府财政报告的分析能够看出,财务报告主要的格式是3A+2B,包括:财务报表、经济状况分析以及管理状况等,其中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费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笔者认为政府财政报告必须要包括负债表和收益表,并以这两种表为重点,然后再进行流量表、预算表的编制。另外为了强化预算的管理,还要尽快编制预算对照表,可能的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将预算数与调整数进行分析也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报表。另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社会保险表,能够反映保险金的支付问题。

2.建立两张资产负债表。政府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完善资产信息,其中占有主要作用的就是资产负债表,最近几年国家开始实行新的会计规范,等到年底就需要编制结账前后的两张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来讲,企业会计只需要最终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不注重过程,但是政府如果同企业一样只编制转账后的负债表,就会导致财务之间相互抵充结转,不能反映出完整的信息。很多国家为了更好的将预算信息反映出来推出了中期预算制度,而我国的两张资产负债表是获取信息的最便捷的方法,这两张负债表分别是年终结转账项前的和之后的负债表,两张负债表能够将信息完整的反映出来。

3.完善权责发生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前我国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呈扩大范围的趋势,从各种部门中搜集相关数据,再通过折算估值等方法编制成财务报告,编制中由于估算方法的漏洞会出现遗漏、错位,导致估算不准的问题等等。财务报告应该涵盖了部门中所有的财务资源的流量,所以,各个部门都要在年终准备财务报告,实行逐级层层汇编的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综合财务报告。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核算制度,优化并且相互协调,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要以会计核算和报表为主要依据,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建立过程控制的会计体系。我国在80 年代就开始在预算会计体系中引入了债权发生制,建立了各种资产负债科目,最近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转向规范化,但是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具有局限性。权责发生制的另一种说法是应计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为标准确立的会计事项,收付实现制同样也是某种权利和责任的确认,是归属于权责发生制的范围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笔者认为政府会计要明确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明确资产的核算方法,在收支科目中增设应收应支,因为尚未实现的收支科目与实际的收支科目之间具有递延型,所以最终的收支要结转到净资产项目,用全债发生制计算确立会计事项能够实现资产负债与日常核算、年终结转的有机结合,完美的实现控制过程以及管理结果的功效。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财政的管理水平,政府应该尽快完善权责发生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明确资产的核算办法。

参考文献:

[1]阮国池.关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223.

[2]冯任佳.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05):22-24.

篇9

    (1)税收会计的核算目的与其他会计不同。企业会计的核算目的是提供企 业经营信息,并利用核算信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 目的,为此,企业会计必须核算成本和盈亏。预算会计的目的是提供预算收支信 息,并利用核算信息监督财务活动,最终达到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为 此,它必须核算预算资金的收支余额和超支。对于税收会计来说,由于税收资金 属于国家,它的取得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向支付者付出任何报酬和费用,税 务机关也无权使用和支配,它既不周转,也不增值,而且它核算的主要是税收政 策、法令执行的结果,并不考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本,所以,税收会计不存在 成本和盈亏核算,也不存在收支余超核算。但是,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税收 资金运动,与企业会计的核算对象——企业资金运动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业务 活动一样,它也能够综合反映税收业务活动情况。税收会计的核算目的正是为了 综合提供税收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利用核算信息综合控制税收业务活动。

    (2)税收会计的核算方法与其他会计明显不同。

    ①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的制约性与复杂性。税收收入是国家预算收入的主要 部分,税收会计与国家总预算会计在核算口径上应保持一致。所以,税收会计在 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时,要受预算会计的制约。比如,税收会计中的“入库”类 科目必须与总预算会计的“税收收入”类科目完全一致。此外,由于税收工作的 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 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一 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 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 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 需要;二是明细科目各层次尖的所属关系可以互为变动。如在“入库税金”一级 科目中,可以按税种设二级明细,按预算级次设三级明细,也可以反过来按预算 级次设二级明细,按税种设三级明细。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 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报告 完善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分类、会计要素、核算方式、记账基础、会计报表等方面都有质的突破,可以说是一次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重大影响。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正加快步伐,在日常经济核算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业务。因此,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会计法》的规定,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编报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出的单位财务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会计信息失真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不完善的地方的表现

1.固定资产的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这样的核算方式有许多弊端:(1)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净值随时间的推移相差越来越大。(2)虚增净资产,以账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虚增了净资产。(3)修购基金按收入而不是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额取决于单位当期实现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的多少,造成自身收入实现较少的单位固定资产损耗无法真正得到补偿。(4)成本不完整,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数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体现,从而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

因此,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容易产生误导,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解读会计报表。

2.对外投资的核算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单位长期投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取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3.应收账款的核算

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当这些债权确定无法收回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直接转销法,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记“应收账款”等。但是确定这些债权无法收回往往是几年后的事情,因此在确定之前这些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逐年挂帐,虚夸了流动资产总额,容易误导报表使用者。

4.无形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院所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重有形,轻无形”观念,缺乏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科研成果的产生耗损了单位的设备及人员费用,属于职务发明,但对无形资产管理的不足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无法准确反映总体经济资源水平,包括物资资源和非物资资源,不利于对整体资产的正确评估。

5.缺少现金流量报表

企业单位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核算的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从这点看来,现金流量指标在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大于企业单位,但是偏偏是企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事业单位不编制该表。事业单位也需要掌握货币资金的运用和支付能力,防止出现资金紧缺。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笔者认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应在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1.改进会计科目的核算

改进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使会计报表的财务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2.引入现金流量表

参考企业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基本原理,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内部

报表——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反映这些资金的变动原因。

3.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说明

在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对现阶段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及不稳定的特殊信息进行披露,以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单位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