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6 00:0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他们爱表现,好活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正文开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他们爱表现,好活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另外,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二、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致力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即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亲身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要义。只有参与进去,才能体验出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不易,才能感受到书本上每一项知识的来之不易,才能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酸甜基苦辣,才能品尝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练研究的成果。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3、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活动主线。
4、分享与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素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
5、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是研究性学习追求的高尚人文精神。真理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通向成功的崎岖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才能到达终点。研究性学习虽不能与先辈们的上下求索和科学家们的创造历程相比,但同样需要同学们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才干是我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与时代前进方向一致才能创造出价值的成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四、实施措施:
1、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3、适时评讲,强调学生们通过交流实现对研究经历、感受、成果的分享。
3、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指导。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一年四季 1
2 植树节 1
3 各行各业的人们 1
4 家乡的商店 1
5 村委会和居委会 1
6 人们的衣服 1
7 衣服的制作 1
8 衣服的选择和穿着 1
9 丰富的文娱生活 1
10 人们的住房 1
11 各种各样的房屋 1
12 房屋的建筑 1
13 --14 现代电信 2
15 -- 16 现代交通工具 2
2008年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学生已经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较少;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感、态度的培养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二、教学目标:
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 :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人物特征描述:综合运用语言谈论人物外貌特征、职业、性格特点等方面。可以将话题拓展到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名人等。
2、场所位置与特点:通过图画、路线等标示场所的位置,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可以将场所内容确定为学校、家庭(房间)、公共场所等,同时能够用语言描述场所的特点。
3、个人能力描述:描述自己和他人能够做的事情。
4、个人喜好与特长:描述自己和他人关于动物、颜色、服装、食物、数字、课程等方面的喜欢和不喜欢。
5、日常生活:可将话题拓展为星期、时间、节日、季节、交通等各方面。
6、天气:能够描述天气特征并能根据天气状况安排合适的活动。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2 人物特征描述 2
3--5 场所位置与特点 3
7--9 个人能力描述 3
10--11 个人喜好与特长 2
12--14 日常生活 3
15--16 天气 2
篇2
【关键词】评价理念 评价方式 平价策略
化学这门学科,安排在初三才学习,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生理和心里基本成熟,而且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要想使学生学好化学,我想必须使孩子对化学课产生兴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树立全新的化学学习评价理意
实施化学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那种评价理念,即只关注选拔、只关注结果。只关注少数、只关注智育的倾向,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从而逐步树立了发展性的全新的评价理念。
二、确定全新的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
由于化学学习的评价与学生化学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而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其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受到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育人目标(教育方针、政策)、学科的学业目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特征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也要受到教学进度、学情和情境的制约。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依据国家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对初中化学教育的期待,把学生个体的和谐进步放在首位,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初中化学学体评价目标可以表述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地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已有水平L获得长足的进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
有良好的团队素质。
第二个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认识身边的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地去探索新的化学知识,能识别和收集、筛选相关的化学信息。
能根据实验课题选择化学药品和常用仪器装置,会使用它们进行基本实验,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设计表格记录、使用化学术语和简单图示来描述,能写简单的报告等)。
第三层次。这一层次与教学活动密切关联,所以它是具体的、动态的。这一层次的每一个目标的确立,都取决于具体的学情,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完全的形而上的预设。但正是这个建构的过程,才使得化学教学目标―一实现,学生个体的心智得以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一层次的评价目标也是具体的、动态的,同时也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三个层次的目标把人的塑造凸显在十分显著的位置,是理想的现实化。而人是具体的、有差异的,因此在对目标达成度的认同上,也有个差异性问题。只有承认目标达成度的认同存在差异,个性发展才有可盲区。
三、运用积极的化学学习评价策略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因此初中化学学习评价的多种策略要从是否能起到催化智慧、净化心灵、发展个性、提升品质、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作用来选取。在化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中,我们实施积极评价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条。
(一)注重过程评价
由于化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发展个性。
(二)建立激励机制
1.挖掘闪光点。2.设置创新奖。
(三)运用多种方式
1强调测试的诊断性。2.注意评价形式的灵活性。3.加强化学学习评价的激励性。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四)建构学生评价机制
1.自我
反思。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分析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通过社会尺度与他八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
2.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又一条路子。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虽然这种认识有危险(也许别人的认识是偏见,也许别人的标准与自己的不尽相同等),但人总是有社会角色期待心理的,如果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好的,他就会按着这个期待去行动。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去引导学生的行为,那么不仅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就学生而言,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会上一个台阶。
3.家长评价。这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对话等形式来进行,是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重要举措。
四、构建化学学习评价的板块结构
篇3
[关键词]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55-02
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内向的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粗心的学生成了错题的“积压者”,不善质疑的学生成了内容的“不消化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寻找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尽可能地化解它,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造成学生分化的“师因”
课程改革后,教材留给了教师许多的“布白”,给予教者相当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正是这一发挥空间的增大,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一旦把握失误,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生米饭”的尴尬局面。
2.造成学生分化的“生因”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但在小组活动中,素质良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充当核心人物,主宰着活动的整个过程,而那些基础较弱、反应较慢的学生或被动接受,或充当“陪客”,一节课下来收获无几,课后弥补不及时就会出现掉队的情况。
3.造成学生分化的“境因”
目前仍普遍是每班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额教学,精力的牵制使得许多原本有效的活动无法开展,在有限的时空里获得最充分的体验成为一种愿景,大班额同时给课堂的现场调控反馈带来了困难。为实践“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理念,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迅速地了解全部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成了课堂教学的“高难度动作”。于是,在这样的夹缝中就酝酿出了一种产物――提前出现分化的学困生。
二、“两极分化”的对策研究
1.深入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知识的产生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变得鲜活,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课标精髓,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1)高效性的运用教材信息资源
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资源,才能合理、高效的使用教材。
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后,我安排了一道题目:
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
①扣除午餐费,我这个月还剩余多少钱?
②如果每个月都能剩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的钱?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各显神通。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用50÷8进行计算,但学生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答有余数的除法题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A.画图法;B.加法:8+8+8+8+8+8=48(元);C.减法:50-8-8-8-8-8-8=2(元);D.乘法:8×6=48(元)。
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能攒48元,离50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学生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认知,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借鉴同学的思路,也能成功地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合理化地重组教材信息资源
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信息资源,合理改进与重组教材。
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体现了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有规律的思想。教材对该内容设置了四个课时,但我认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认知渠道的多元化,使他们在学习上完全具备了探索简单图形以及数字规律的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结合学生实际,我将原本需要四个课时完成的内容(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简单的数字变化规律、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整合为一个课时。对整堂课的设计流程如下:课前预设(发现什么是规律)――联系生活(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走进数学(经历规律在数学中的应用)――回归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我在教W材料的提供与组织上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创新和实践的环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他们在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命张力,从而实现自我潜能的有效开发。
(3)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信息资源
在开发新的数学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含有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等资源为教学所用,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如教学“多位数的读写法”时,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读写法,为以后要学习的大数读写做好准备,我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针对教材内容,让学生课前自己先去调查一些数据,如全校一共有多少位教师、多少名学生、学校的占地面积、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情况等。由于事先做了调查,对任务的布置有针对性,保证了数据的丰富性,也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丰富的数据,既涵盖了对百以内数的读法的复习,又体现了新授课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还有更大的数要学。更重要的是,在收集数据的同时,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学校建设所获得的成绩等,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针对差异,多角度关注学生
(1)尊重差异,激发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尤其要对学困生赋予更多的爱心,正向、积极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自尊心理,唤起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言语、动作和表情要时刻传递温情与关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被尊重、鼓励和信任的幸福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学困生出错或有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批评或指责,而应该抓住瞬间的亮点加以肯定和激励,给与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关注差异,加强指导
自主学习给能力强的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时空,然而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学困生来说,“自主”却带来了低效与被动。教师应多关注性格内向、学习能力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我认为,教师应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困生也真正地学有所获,这也是缩小“两极分化”的一个有效之举。
(3)正视差异,多元评价
课程标准把评价归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在正视学生差异的前提下,以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有效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
如一个学困生的数学日记: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我问了周围的同学,他们都不理我,我只好自己想,可还是不行。这时,老师讲了解题过程,我才渐渐明白过来。
后来,我一直埋怨自己怎么不早点想出来,我觉得自己真笨!
教师评语:可鄣暮⒆樱你怎么能说自己不聪明呢?看,你的数学日记写得多好,多动情!
评价时,教师要交替使用多种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切实落实“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篇4
关键词: 参与教学 任务驱动 问题意识 个别参与 化学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知识和控制教学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据此,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提问、小组讨论、质疑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参与解决一些问题,则必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这种参与教学模式中,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则费时费力,且组织不当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首课目标定位
每学期和每章的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细化成可以操作的翔实目标,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位,了解章节的基本轮廓,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奠定本学期或本章的基调。
一方面,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通过“绪论”讲述,运用科学家有趣的典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近代的拉瓦锡、道尔顿等,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科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在引用化学史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取与学科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史料;②注重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编造。例如介绍化学史上“最贵的实验”,讲述英国化学家戴维和其助手法拉第由于受到贵族公爵的嘲弄,决定戏弄其一番,他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使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公爵打赌失败而后悔莫及。学生定会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与实用。
另一方面,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出要解决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交代好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及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尤其讲清楚学生的参与方式,如查阅资料、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提交小结等,明确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目的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乙醇》首堂课可以从生活化引出问题:①列举生活中的各种酒类;②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③交警吹气查酒驾的原理是什么?④酒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⑤假酒为什么使人中毒?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出乙醇的结构与性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保持心理平衡,需维持自己的观念和信念的一致,当出现与原有观念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使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消除存在的困惑,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区”实施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提高。
1.生活化引出问题
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相信水可以生火吗?有没有同学见到过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放在石棉网上,让一个学生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过一会儿棉花团猛烈燃烧,整个过程紧张而刺激,学生立即对这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立即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心灵冲击大,课堂气氛沉闷。
2.对比归纳解决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碰到新知识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使旧知识最大限度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的新知识才比较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展开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教学蛋白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毛线和腈纶线的鉴别方法――灼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后剩余灰用手搓,能变粉末的是毛线;燃烧时有黑烟,余灰呈现硬结的是腈纶;在教学淀粉、纤维素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真假粉丝”,把粉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能够点燃的粉丝掺杂有机物,食用后对身体有害;未掺假的粉丝点燃只会产生气泡。又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时,前23号元素介绍完后,让学生写一下第24号元素和第29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会按原有认知结构写成3d■S■、3d■S■,这时给出正确答案3d■S■、3d■■S■,学生就会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产生为什么这样写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归纳出规则。如此学生参与、对比、实验、归纳的教学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三、任务驱动参与问题
任务驱动的课堂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信息量大,涵盖面较广,按部就班的教学任务往往使学生不得要领,收获不大,而有选择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比如有机化学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选择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乳酸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设计出流程实现对乳酸组成和结构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质疑、归纳、投影演示的方式确定出几条不同的设计流程,最后教师归纳出最佳路线,投影出让学生对照:
这种任务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让我学”转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养成课后个别参与习惯
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学生本身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公平,除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外,还应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质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一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给他们加压,消除惰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个别参与通常在课后辅导时进行,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每次由2―5名学生参与,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活泼、互助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解决学科问题的同时,可以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绪,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化学必修1中碰到的“物质的量”被认为是高中学生分化的第一道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后就放弃化学,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计成卡片的形式按顺序如下:
①1molH■SO■的质量为?摇?摇?摇 ?摇?摇?摇克。
②2molH■SO■的摩尔质量为?摇 ?摇?摇?摇?摇?摇克・摩尔■。
③1molH■SO■中的分子数为?摇?摇?摇?摇?摇?摇个,氧原子数为?摇?摇 ?摇?摇?摇?摇个。
④3.6gH■O的物质的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摩尔。
⑤原子数为6.02×10■■个的O■,分子数为个,质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克。
⑥含有3.01×10■■个OH■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克。
⑦含1.204×10■■个氢原子数的CH■,其质量为克。
⑧N、n、m之间的转化公式为:?摇?摇?摇?摇 ?摇?摇。
篇5
关键词:会计实验;信息化平台;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82-03
一、构建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1.会计本身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既是会计教育的内容,又是会计教育的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应用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迅速普及,传统的手工会计活动已成为历史,而电子化、网络化甚至是移动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会计专业人才仅仅掌握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会计信息化工具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因此,会计教育信息化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会计实验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熟练操作会计实务。会计实验教学软件能够非常直观的模拟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在高校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现已成为会计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目前,会计实验教学软件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验教学水平明显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3.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实验教学效率才能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度低是会计实验教学的顽疾。对于高校,重点大学有更好的资源(包括师资、实验室、计算机设备及社会资源等),而大部分非重点院校,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往往面临着设备老化,实验室资源短缺等状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就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室环境、信息化教学设备以及开发相关的新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给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课程联合范围的扩大,使得课程等软件资源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整合。然而在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各种资源的共享程度仍然有限,硬件资源仍然无法实现整合。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国在会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复投入,资源利用率不高,扩大了教学质量的差异。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整合,将有利于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二、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系统架构
1.平台的构建以建设会计知识库为基础
会计知识库(Accounting Knowledge Base)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会计知识集群,是针对会计专业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如会计学科体系内有关的定义、假设和业务处理方法以及常识性知识等。
2.会计知识库的组成架构
会计知识库的架构包括按会计学科实验教学培养体系建设起来的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题库(含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实验教材以及在线互动实验平台。
内容包括六个模块平台、四项内容、三个层次。六个模块平台为:财务会计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审计与内控模块平台、税务管理模块平台、会计信息化模块平台,以上六块功能模块只是代表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工作的基本业务单元,在教学实践中,不是仅限于以上几个模块,而是根据教学资源的规模,扩展和覆盖更多的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四项内容为: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实验课程题库(含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库、案例库、电子课件。三个层次:每一个基本模块平台均包含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基础认知与实训、专业综合实验、集成与创新实验。具体来说:
(1)基础认知与实训:结合会计学科主干课程特点,结合最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在知识点基础上,筛选出能体现会计专业培养要求的单项实验,主要训练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原理、掌握每门实验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六个基本模块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合计约100个左右。
(2)专业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单项实验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并通过实验教师收集各种实验素材、实验数据,整理成专业综合案例。六个基本模块,各组织3~5个专业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模块交叉的综合案例。
(3)综合与创新型实验: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设计完成一个“企业仿真”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能够模拟企业内部环境、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根据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将自动化、电工电子、机械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入生产流程仿真;职能部门仿真以财务、会计、审计内控、税务、资产管理、人力成本等为主。通过企业仿真平台,会计、经济、管理、工科学生可以开展跨学科实验,特别是工科学生可以参与成本管理、税务、审计、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实验项目,打破会计实验室只为会计师生服务的局限。实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
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是构建在会计知识库之上的应用系统,是联系会计知识库与会计学习者的“人机接口”。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企业组织会计业务的模拟和仿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仿真,企业会计工作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行使的职能不同,这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应得到体现;
(2)业务仿真,会计实验应与会计实务紧密接合,建立不同业务场景,将其从时间、空间上进行串联或并联,形成完整的实验业务流程;
(3)数据仿真,基础数据是实验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在仿真化的会计实验教学中,这些数据不再是凭空捏造,而是来源于会计知识库。通过对会计知识库中的题库、案例库、实验库等进行抽取、组合、微调,形成完整的、贴近于企业真实业务场景的数据集。
4.考试及评价系统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中的考试与评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电子化试卷。会计专业的考试与评价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不同知识点的组合、不同业务场景下,实验的结果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加之实验目的不仅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考察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甚至可以存在有学生提出错误观点,但是观察的角度创新,老师也是应该给予肯定。这样的考试与评价方式,体现了经管类实践教学的特点: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
在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上,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套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考核体系,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的应用能力两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包括观察与判断、实际操作、结果分析、设计方案以及分组讨论等,重点突出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是把团队业绩考核和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小组考核与单人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由小组业绩考核指标与单人业绩考核指标综合而成。小组业绩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财务决策、内部控制、业务完成情况、税务筹划、成本控制、部门或者公司经营报告等;个人业绩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数据、实习报告、模拟业务处理情况、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等。从以上考评内容来看,过程考评更为重要。考试与评价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四、会计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架构
1.建立会计知识库为主体的数据中心,并通过虚拟化技术接入教育云,实现数据共享、社交化学习
会计知识库的构建依赖于数据仓库技术,建立数据中心来集中管理海量数据是必然的选择。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模式。在SaaS模式下,由专业的知识库管理团队进行会计实验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平台软件的更新,能够更好地解决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和维护问题。
教育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扩展,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将会计知识库中的教学资源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生提供以计算资源形式的服务。通过教育云接入,将会计知识库与对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到云端,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平台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支持不同类型终端的接入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4G网络等的普及,浏览器的跨平台性能飞速提高,使得基于B/S架构的实验教学平台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在B/S架构下,实验平台扩展了实验的时间、空间和使用对象。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会计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训练的灵活性,也解决了传统专业实验室教学无法惠及众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问题。
3.平台应用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技术,强化前端开发
通过RIA相关技术,可以在会计实验平台上“仿真”企业会计工作的大部分功能,比如:编制凭证、审核、记账、完成会计报表的填制、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通过图片插件、图表插件展现高仿真的电子化原始单据,多种多样的图表模型,灵活的考试考核管理功能。良好的前端开发能提供更好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提升人机互动,扫除技术性的使用障碍,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效率。
会计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形成包括题库、案例库等的电子化会计知识库,并建立与之集成的在线互动式实验教学系统。该实验教学系统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平台,还能够向工程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平台集成,构建更为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杨莹.基于SaaS模式的会计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11(4).
[2]章泽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篇6
关键词:轮机自动化;高技术;教学研究
1 轮机自动化技术分析
轮机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结合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轮机各个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在船上,常规配置的船舶轮机自动化主要有:主推进装置自动化系统;柴油发电机及电站自动化系统;疏水/压载阀控系统;燃/滑油输送阀控系统;冷藏、空调、通风、锅炉自动化系统;焚烧炉、舱底水、生活污水、油净化器等环保设备自动化系统;自动减摇鳍/减摇水舱系统;探火、浸水报警、消防灭火等损害管制系统;甲板机械自动化系统;全船监测报警系统;海水制淡系统;艏侧向推进装置遥控系统。油船还有易燃易爆气体探测系统、惰性保护气体发生器系统、液货阀控系统、原油洗舱系统等。集装箱船还有冷藏集装箱控制监测系统等。
电子控制技术推动柴油机向电控发动机方向发展,已逐步取代了普通机械式柴油机。世界上主要的船舶柴油机研发企业都在努力发展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和双燃料电控柴油机。在柴油机电控系统上,高速传感器技术能实时获取运行数据信息,现场总线能安全即时通信,高速处理器技术能高效处理信息,高速电磁阀能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控制等。电控技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对运行工况的最优化控制,使柴油机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双燃料柴油机上,还有另外一套LNG燃料储存和喷射控制系统,此机型电控系统功能更加复杂。基于以上电控柴油机,相应的设备厂商也重新设计和推出了最新的主推进装置自动化系统和柴油发电机系统。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船监控系统功能更集中和高效。它是全分布式的串行双向的通信系统,减少了专用I/O 装置和控制站,系统控制功能在网络内彻底分散,在各个智能控制节点实现,故障节点自动脱离总线,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克服了传统多层多级控制系统的弊端。在全船监控系统中,完全可以集成柴油发电机系统监控、电站监控、压载水系统、侧向推进装置遥控系统、机舱监测报警系统、船舶燃油监控系统等等。
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和常规船舶市场趋于饱和,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比较多。随着船舶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平台、海洋工程船舶和许多新建大型船舶的总装机容量已最高至上百兆瓦,大多都采用中压配电系统,效果良好。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大功率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不断进步,基于晶闸管整流/逆变方案和IGBT器件方案实现的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半潜船、豪华邮轮、破冰船、渡轮等很多新造船舶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当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还有其他独特的高技术作业系统,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经历了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发展历程。现如今轮机自动化系统产品一般可分成下列几类: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嵌入式计算机及OEM产品,包括PID调节器及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工业PC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2 轮机自动化教学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船舶设备制造、船舶建造和修理行业的发展,船舶电气、机舱自动化系统等细分行业中的船舶配套设备加工商为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开始向系统集成商转变。对于船舶上轮机管理人员,根据11 规则,轮机自动化是海船管理级轮机员、操作级轮机员、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评估考试科目。船舶企业对这类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给轮机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现有的轮机自动化教材,对于前面基础内容讲解略简单,不能跟后面具体的复杂设备和系统紧紧的联系起来,且后面设备和系统的讲解倾向于气动系统等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对于基于现场总线的主机遥控和全船监控等系统侧重于功能概述,实例技术细节分析较少。学好轮机自动化,很需要其它学科的功底,不然很难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技术实施方案。现今,构成轮机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可分为如下几类,自动化设备,传动设备,仪器仪表与测量设备,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轮机自动化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不断的结合其它专业知识去分析和理解轮机自动化设备的原理和系统知识。
教学手段过于依赖PPT图片和黑板粉笔等机械解说式,“娇生惯养”的很多大学生第一次在图片里看到实物,无法去想象实际设备运行状态,只能被动接受抽象空洞的运动控制原理和电路逻辑关系。而因为学校客观发展的原因,学校的实验条件和实践项目的设计不完善,实验室设备老旧,不重视实验室学时,走马观花式企业参观实践流于形式。在课堂对学生讲解理论的同时,也更应该重视动手实践活动。一方面,要设计一些电子电路实验,单片机和PLC电气实验,现场总线实验等实验课程。另一方面,通过轮机模拟器教学加深学生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到学校实物机舱观摩,也要设计一些企业参观课程,使得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在工厂亲眼看到轮机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安装和运行,增加兴趣。
3 总结
科技水平推动轮机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行业要求,必须深入开展课程轮机自动化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点,扩展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芳,叶伟强.轮机自动化[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宗涛,李修强.轮机自动化课程的分解式教学方法[J].船海工程,2014,43(1):112-113
篇7
随着网络的普及、商务的广泛,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实践
对学生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本文将从生活实际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发展四个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总结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探讨。
一、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导入课堂教学
儿童心理学认为,引发小学生好奇心的“兴奋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决的问题、听到了但不能解释的事物、见到了但对之知之甚少的东西。下面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为例,说明如何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课堂学习。
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天老师生病了,反应的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请学生给老师诊断。
学生:老师感冒了!
师:感冒是怎样引起的?
学生:流感病毒传染。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会发烧、咳嗽,出现各种各样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的电脑是不是也会感染病毒呢?电脑感染了病毒以后是什么样的?会发烧、咳嗽吗?谁来给电脑看病呢?
在这个例子中,我选择了生活化的话题导入病毒,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紧接着提出研究课题——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尽管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但不用担心学生心不在焉,因为生动的导入已经提起了学生的兴致。由此可见,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为学生密切接触的生活常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科整合,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优势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了学科整合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为我所用同时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笔者现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信息技术》课本中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由此信息技术教师可经常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将学生的预习查找资料的环节放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完成。
三、运用类比,使讲授深入浅出
类比作为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尽管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同时,教育学当中提到,儿童记得最牢固的知识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鉴于此,笔者认为,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意义的东西类比计算机当中的概念来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规律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却容易忽视其中的规律,而简单的生活规律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学《我给文件找个家》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将简单的生活规律融合到实际教学中的。
篇9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主体
1 引言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其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对学生实施研究性教学,让其通过自己探索、思考,实践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正是通向此目标的途径之一。国家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组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充分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值得深入探讨。
2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化学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已经成为新课程化学学科要求或渗透的内容。然而,目前化学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的开设和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社会因素
这里说的社会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受选拨人才制度的影响,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片面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和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为数不少的学校、教师、家长对研究性学习持赞成态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否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
另外,中学各班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校舍图书设备不敷使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短缺,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纸上谈兵。
2.2 教师素质
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教改意识、问题意识、关注实际、专业知识精深、基础知识广博、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十多个方面。现仅从教改意识、心理学认识和知识储备方面进行分析。
2.2.1教改意识方面
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高考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都发生变化。
据调查报道,在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盲目照搬外地经验,脱离实际情况,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因而失去研究兴趣。还有部分化学教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热情,仍以给学生灌输知识,追求高的升学率为教学目的,时常会出现在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至于化学研究性学习,则被视为教学的额外任务。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本身并无异议,只是迫于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仍有所顾虑。
2.2.2心理知识方面
老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仅保持在一般了解的层面上,而且还认为可以忽视学生感受,全力抓紧学生学习成绩才对。这体现了现在部分老师还是困囿在传统的只重视学习的老思想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
2.2.3知识储备方面
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丰富是否精深是家长和学生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教师能力的显示。教师想要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具有实践能力。而有着广博的基础知识,又精通一刻专业知识,而且有着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相当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中更有用武之地。
2.3学生兴趣及社会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所持的态度亦令人有所担忧。面对升学的压力,考试的压力,高分数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失去了他们学习中应有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甚至对充满趣味性的探究性化学实验,他们也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3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通过主动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方式。在化学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
3.1 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表现:第一,学习的地点和内容的开放性。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已涉及诸如能源、环境、材料、生命、健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不拘泥于课本。如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等。第二,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也具有开放性。学生不仅向书本学,还要向社会学,向网络学,向他人学,养成一种开放的思维习惯。第三,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和校园,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化学实验室、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和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的联系起来。
3.2 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以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主要表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自主释疑,自主探索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性
“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自主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如在“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采集海水样本,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并制定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装置,用AgNO3测定有关数据,再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这一系列过程都需学生的亲身实践。
3.4 过程性
化学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不单是实验或调查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更注重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4.1 正确处理好一个关系
正确处理好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研究性学习在让学生感知直觉经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不是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应改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接受性学习。
4.2以促学生发展为目的,精选研究课题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及实地考察相结合,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危害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治水污染献计献策。另外一部分学生就我国水资源、本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品种、价格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还可以去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水质问题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4.3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它学科产生了很大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这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可在明确课题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研究信息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课题总结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但不能反客为主。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加速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精通化学学科的知识,又要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解释化学问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的“专家型”教师。
4.4 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性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难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他们学会了无怀疑的接受,从而削弱了自己的问题意识。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多鼓励学生自己发表不同的看法,解决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走不同的路径,同时尽可能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提出疑问,从而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通过实验创设情景。用生动、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以及意想不到的实验事实和结果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更深刻,全面的思考探究问题,使探究活动得以深入进行。例如,在介绍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象: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总结分析
篇10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结合就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当前,探究教学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究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
1.设置的问题要符合现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并且设置的问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还不完善,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行为,并能深入了解课堂相关化学知识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能做到对知识的重新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做“CH4的燃烧”实验时,其中CH4是通过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反应得到的,但是在CH4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燃烧的火焰呈黄色状,和理论知识中的蓝色火焰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在反应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在CH4燃烧实验过程中,要保证醋酸钠试剂和碱石灰是无水的状态,并且碱石灰的量要足够多,才能保证反应顺利进行,最终在CH4燃烧时出现与课本知识相符的蓝色火焰.这样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1.在思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障碍解决策略
初中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不能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理解,所以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模棱两可.尽管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问题答案的灌输,否则导致学生只会对化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把学生组成相关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与教师或其他小组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例如,镁和铝在与稀硫酸进行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应该要比镁快.但是在具体的实验中经常会发现铝在稀硫酸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气泡.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顺序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异常的原因.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铝和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一定量的盐,盐会影响铝和稀硫酸反应的速度,所以在实验中出现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了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要求.
2.在实验出现疑点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时的解决策略
在化学知识探究活动中,因为客观的因素受到制约或者出现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实验结果,教师不能硬性地进行课本知识的宣读,否则会造成学生不尊重实验结果的现象.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实验步骤中哪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实验的重复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符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然后与学生展开实验出现问题原因的讨论,解决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的疑问,从而实现化学实验的目的.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学生建立自我思维以及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重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