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返乡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返乡实践报告

篇1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题记

实践是一条路,伸出校园,通向社会,通向真知,也通向未来。

红红火火的七月,让人振奋耐人回味。时近九月,实践的路已近走完大半,可是,当回顾我们曾经走过的一段路,你我走过的路也许不同,路上的风景各异,但是它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用心浇铸,思考并行动,实践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下乡的日子,短暂而又漫长。还记得我们宣讲农村政策,发放调查问卷的一幕幕。从茌平回来,路却还没有走完,问卷的统计分析,很多次邮件的飞来飞去,很多次讨论、争论甚至辩论。我们认为“人,战略,市场”是茌平经验的核心价值,而“一犁耕到头”的茌平精神是它致胜的法宝,在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等方面,我们都提交了内涵丰富的专题研究报告,对茌平县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谨慎和中肯的建。

我们实践并思考着,于是社会现实在我们的眼里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我们视野也因之更加开阔和深远。我们行动并承担着,于是社会责任在我们肩上便得更加实在和担当,我们的心灵也因之更加充实和坚定。

作为领队,我深深为我的队友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说我用从磨合到融合,但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那样默契。我们一起策划、一起讨论、一路同行、一路互助。真正让你体验到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团结、互助和友爱的团队精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偶尔调侃的玩笑,足以让你为之振奋、为之感激、为之动容。

暑期实践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和梦想接近;但,也正是实践让我知道我们离成才还有距离,同梦想的实现还相差很远。“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目标并非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就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它却给予了我们一个锻炼成长的舞台,给予了我们一份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更加深刻理性的思考。我想,这恐怕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普希金有一句诗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因了一段共同走过的路程,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朋友,体验着一起做事的感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并且收获成长。路还是那条路,但是走过和没有走过,就是不一样,不过我们永远都在路上,那就让我们携手上路吧。

篇2

下面是我在支教活动中写下的部分日常心得与感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7月17日心得

现在发现我越来越喜欢我们d班的学生们了,感到时间过得有点快,怎么这么快就过了三天了呢?经过三天的相处,已经认识我们d班的全班学生,也了解了部分学生的特征。当我在班里面时,无论学生们与我,都有了那种师生的气氛,感觉轻松多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今天早上带班里的学生到我们班负责的区域打扫卫生,期间和学生交流时,有学生说了这些话:“老师,您真好,我们还没见过老师像您这么好的呢--会和我们大家一起来打扫卫生。也包括其他班的老师,他们也只是在一旁叫自己班的同学如何如何做而已......”。听到这些话后,自己真的感到很欣慰,原来我们平时的一些小小细节也能如此深地影响我们的学生。

今天我觉得另外比较值得提起的事是我们上午的班会课,我们玩接水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班里有两位比较腼腆的女生就跟我说:她们不想参与。她们两位同学也是刚开始时师生见面会上在我们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之下才最后上讲台做自我介绍的。在询问她们是不是有身体上的不舒服之后,她们仍是不愿参加。但当看我们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她们主动来问我:“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现在也参加进来?”

篇3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一: 一、下乡地点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位于济南市东郊、济南国际机场东邻、美丽的白云湖畔、济青高速公路沿线,有一千年古镇,山东省著名的农业大镇,久负盛名的大白菜之乡。

唐王镇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于此地安营,在考察了一番后,信口吟诗一首:齐鲁多圣贤,物华天亦宝,人杰地更灵,大业在此成。唐王镇由此而得后,或许借唐太宗的灵气,更有改革开放的东风,唐王镇日益欣欣向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唐王镇拥有人口5.9万人,面积x3平方千米,耕地x400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质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唐王镇已成为济南市著名的特色农业、高新农业、设施农业为一体的高产高效农业区。唐王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粮食总产达4x50万公斤,生产白菜、西红柿等几十种蔬菜,大棚菜生产已形成规模,蔬菜产量达到2.25亿公斤,而三鲜(鲜食花生、玉米、大豆)生产已形成特色,还种植葡萄、李子、苹果等水果,并已经和正在引进一些名、优、特、高新瓜果蔬菜品种,如反常色蔬菜、黑玉米等。由于发达的农业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养有猪、黄牛、奶牛、羊等牲畜。境内的白云湖则为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渔业生产红红火火。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

唐王镇以木器加工、蔬菜深加工、服装加工、矿泉水灌装等低污染产业为主。

唐王镇工业交通便利,距济南机场只有5千米,济青高速公路穿越境内,贯穿全镇的龙泉路和唐遥路的大十字路为主的路网使全镇交通四通八达,利用世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项目修建的田间生产路使农产品运输十分便利。

唐王镇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镇政府驻地住有居民2万余人,城镇建设整齐有序,以龙泉大街中心的镇政府驻地楼房林立,学校、商场、邮电、酒店、银行、农贸市场齐全。

二、前期准备

在20xx年6月中旬,济南历城下乡队正式组建,形成了一支以柯成兵、张兆文同学为首的团结向上,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队伍。

准备内容:

1.了解唐王镇韩东村的基本概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2.举行小型活动,增进队员之间的友谊与下乡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学习三农理论,拓宽队员知识面,引起队员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思考,在团队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辩氛围

4.先后进行了支教与调研培训,增加了队员在下乡实际操作过程的技巧

5.进行活动分工,确定各项活动负责人,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展

6.文艺节目的排练,队员们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x.在几次不同的会议中,讨论了文艺下乡的方式目的及意义等内容,给队员以一定方向上的指导

8.下乡临行前的各项物品的准备

三、实践内容

以组建文艺队为主线,以调研相关为内容,配合有一对一帮扶活动和趣味运动会活动等活动贯穿其中的下乡实践。

四、实践阶段具体流程

x月11日撒网式调研,了解下乡地点的基本情况和文艺基础

x月12日依然进行撒网式调研,参与并协办文艺晚会

x月13日开展文艺骨干个案调研;宣传并动员村民参与14日的才艺展示

x月14日文艺骨干个案调研攻坚阶段;确定才艺展示人员;举办晚会

x月15日对村民才艺展示进行回访调研;举办趣味运动会

x月16日进行理论学习;召开文艺骨干会议

x月1x日一对一个案帮扶;对18日晚会进行宣传

x月18日对节目进行最后排练,准备晚会;举办济南大学与唐王镇联合会演文艺晚会

x月19日对文艺晚会进行回访,道谢、道别;离开唐王

五、唐王镇七村(韩东、韩西、颜家、唐东、唐西、司家、东张)有关组建文艺队SWOT矩形分析

S)优势

1.地处唐王镇镇政府驻地,基础设施完善(如唐王广场、桥头广场等)

2.唐王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吕剧的发源地,文化氛围浓厚

3.文艺骨干较多,特别是老一辈艺术家;另外,后起之秀,也在茁壮成长

4.村民比较富裕,对文艺有需求,能够自愿、自发的组织一些文艺活动

W)缺陷

1.政府缺乏指导与资助

2.村庄过于密集,地域范围过大,人员整合困难

3.文艺形式与年龄层次之间存在差异

4.现有舞蹈队,分布过于分散

O)机会

1.目前已有4支舞蹈队分布在不同村落

2.当前文化产业正在兴起与发展

3.国家宏观政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T)威胁

1.市场经济冲击,人们的金钱观强化,对精神上的追求降低

2.有关文艺方面的投资大,收益期长;政府追求政绩,文艺方面投资份额小

3.村民过于依赖镇政府,而政府却没有明确的支持态度

4.追求不当利益的人,利用文艺队谋求个人利益的可能性

六、有关调研

我们主要采用访谈法,进行调研活动,包括x月11-12日的撒往式调研、x月13-14日的文艺骨干个案调研、x月1x日的一对一个案帮扶调研以及回访村民调研。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二: 1月22日至2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 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 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 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 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 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 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 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 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 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 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 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 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 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 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 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 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篇4

xx月xx日上午9点,汽车驶出学校正门,奔赴目的地英德市望埠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视线一点点远离城市,向我们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还可以感受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气息,依山傍水间无不显现出农村的一番清新景象。感觉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心中的兴奋也在不断升温,遐想也一浪高过一浪。

到达望埠镇的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工作。我们挂职队,主要任务就是到各个政府部门挂职,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务。我挂职的部门是望埠镇计生办。来到计生办的头两天,由于对工作不熟悉,我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习,通过多观察,然后多思考,不懂的就多问,我很快了解并掌握了计生办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

之后,渐渐地,计生办的领导开始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给我和我的搭档,我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再之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核查流动适孕妇女的资料并录入到电脑的数据库中去。这个工作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很繁琐,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刚开始接受这个任务时,我和我的搭档都很兴奋,充满了工作激情,可是,我们做了几天之后,不知不觉的热情慢慢消退,烦躁情绪开始产生。我们自己也发现了这些不好的变化,我们及时进行自我调整,除了互相鼓励,保持平和心态外,我们还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这些调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又能继续严谨、认真地工作了。

除了在政府部门挂职外,我们队还开展了许多活动,包括进行了两次调研、慰问敬老院、上街宣传奥运和卫生知识、参观清远女足训练基地和海螺水泥厂等。其中,两次调研活动是重头戏。这两次调研活动的课题是: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第一次调研是走访望埠镇上的居民和农民,第二次调研则是走访镇农贸市场。这两次调研,我们都深入到当地居民家中和农贸市场每一个摊位,亲自与相关人员交谈,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调研数据真实、准确。

调研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一方面我们完成了既定的调研任务,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让我们对当地的物价水平和居民的经济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大致弄清了物价上涨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与陌生人打交道,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向他们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xx月2xx日,我们将要和这个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情的小镇挥手告别了。汽车驶离了望埠镇,为期16天的“三下乡”之旅也缓缓地拉上了帷幕。坐在车上,恍惚中仿佛当初满怀好奇与兴奋之情奔赴望埠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而现在望着慢慢远去的一重重青山,已没有了来时对于“三下乡”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农民生活水平问题的沉重的思考……

范文二

这次三下乡活动在xxx进行,刚到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宿舍,宿舍和我们高中的学生宿舍差不多,但因为我没有住过高中的学生宿舍,对比我们的大学宿舍,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插座,没有风扇,床上有蚂蚁,地上有蟑螂,我们开始的时候都觉得很难接受,但是想到西部那些边远的山村,那里的条件更加恶劣,却有大学生愿意过去支教,他们的支教不是以天计算的,而是以年计算的,我们区区七天,如果我们连一个星期都挨不来的话就太丢脸了。

第一天我们一早就开始学生的签到工作,然后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第一次做老师让我心情很紧张,也很激动,开始的时候以为小孩子都是很难对付的,但他们在我面前的表现打消了我的顾虑,很多学生都很有礼貌,也很听指挥。见面会结束后我们就马上回到学校安排给我们的3个教室进行我们的支教任务。我加入这个三下乡团队时候被安排在文娱组,主要是负责兴趣班,由于兴趣班的安排工作比较紧张,所以在开班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开会讨论并安排好工作,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才发现,我们的沟通还不够,准备还不够,把表格弄得一塌糊涂,以致后期的分类工作艰难进行,最后通过大家帮忙才顺利完成了。

篇5

关键词:校县共建;成果;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13-02

2010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风雨兼程十五年,走进陇旬话共建”课题组赴陕西省旬邑县、陇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围绕校县共建项目下的师资培训与校县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等相关问题,先后对旬邑县教育局及两所高级中学、陇县教育局、两所高级中学、一所县级中学、两所县级小学、两所乡办初级中学、三所乡办小学、一所县级幼儿园共两个高级教学行政单位、十三所学校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共建,曾经是进入新世纪前后的十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耳熟能详的语汇,通过共建,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与主管部门及所在地政府的多重支持。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创建的校县共建模式,直接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它为促进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建”活动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努力。

1995年底和1996年初,陕西师大先后与革命老区陕西省旬邑县和陇县签订了《校县共建教育发展工程协议》。这是该校探索和构建高师院校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模式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

根据协议,陕西师大选派专家,帮助两县制定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在两县分别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在旬邑县建设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规范化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在陇县建设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规范化小学和一个规范化电教中心;共建“三个基地”,将两县建成陕西师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试验基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基地和陕西师大学生教育实习实践基地。

二、研究设计与步骤

本研究采用座谈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采用EXCL软件。

(一)座谈设计

座谈主要是两地教育局、几个基层教学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的,主要围绕“校县共建项目开展十五年来采取过的形式”、“该项目对本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及“对这项工程的期待和建议”三个问题展开。

(二)访谈设计

访谈主要是针对一线教师展开的,尤其是接受过校县共建项目下培训的教师。主要围绕“是否参加过校县共建活动”“是什么形式的活动”“效果如何”“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校县共建项目期望和建议”等多个问题展开。访谈方式灵活多样。

(三)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及家长问卷三类,以教师问卷为主。整体研究项目有四部分内容,问卷与此对应,分四个板块:当前问题,校县活动,对其评价,建议期望。包括背景信息在内全部18个题目统合在一张问卷上,题目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和封闭开放式相结合三种,以封闭式为主。考虑到交叉分析的需要,背景信息较为详细,涉及性别、职称、第一学历、最终学历、教龄、工作地(县城、农村或其他)等共计八项,背景信息部分置于问卷开头,每一板块内部题目排序考虑题目本身的相关性,依题目重要程度排列,可能被拒绝回答的题目尽量靠后。

(四)抽样

抽样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办法,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抽样程序,在旬邑和陇县分别抽取了十三所学校作为样本。既有不同地区的同级学校作横向对比,又有同一地区的不同级学校作纵向对比,分层抽样,依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性别、学科、教龄和职称展开。

三、数据分析与主要发现

(一)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教师两县102人。其中,旬邑教师14人,男教师9人,占64.3%;女教师5人,占35.7%。陇县教师88人,其中男教师29人,占32.9%;女教师59人,占67.1%。总的占比例为,男教师占36%,女教师占64%。无论从单样本看,还是从总体来说,男教师的比例都小于女教师。据此,总体上应考虑适当提高男教师的比例,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国内许多幼儿园都注重了对男教师的引进,小学阶段也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

教师学历的调研。本科、专科学历教师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这两项占到总被调查人数的90%。其中,本科学历旬邑县9人,陇县56人,分别占本县被调查人数的64.3%和63.6%,占总被调查人数的63%。而中师及以下学历仅占10.6%。由此看出,农村教师的学历是合格的。

教师的年龄结构,25岁以下两县分别为4人,占22.6%;27人,占15.7%,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8.2%,26~35岁教师两县分别为3人,占16.1%;30人,占27.8%,占总被调查人数的23.5%。36~45岁,两县教师分别为3人,占14.5%;19人,占18.3%,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0.6%。45岁以上两县教师分别为4人,占22.6%;12人,占25.9%,占总被调查人数的28.2%。由此看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多数,新教师、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在被调查教师中的比例基本合理。

除去背景信息,调查中设计了问卷题目13项,本报告选择了其中4项,作重点分析。

(二)参与过“校县共建”项目培训活动的人数比例

参与过“校县共建”项目中的培训活动的教师,旬邑8人,占57.1%;陇县59人,占67.0%。两县加起来共67人,占总人数的65%。由此看出,“校县共建”这一项目从1995年展开至今,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三)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式

有67人选择“听优质课”,有41人选择“异地考察观摩”,另有32人选择“案例讨论与分析”(选项有交叉)。

(四)评价“校县共建”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有39人认为“本地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占37%;有53人认为“师资力量增强”,占51%;有31人认为“校园文化有所丰富”,占29%;有15人认为“硬件设施有所改善”,占13%(此间选项有交叉)。可以看出,校县共建工程以多种形式展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

四、收获及建议

(一)过去十五年的收获

1.教育学习观念的转变

在与旬邑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许文州座谈时,他告诉我们,过去,老师们总是奉行“一张考卷管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学评价方式死板僵化,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现在,已逐渐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旬邑二中的“特色化办学”即是一例,他们的校训是:重德尚智,强身兴国。在此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给予的支持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校县共建’工程在旬邑教育工作者心里是一座丰碑!”

2.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的效益,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培养高材生是效益,转化后进生同样是效益,而且是更高的效益。这个效益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效益,更是一种社会效益,它对全面调动积极因素,减少社会犯罪率,促进社会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正如我们在旬邑二中的座谈中了解到,由于要照顾旬邑中学(该校是省重点)的生源,所以二中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高考在该县400名以后的。招收这些学生来,一来是为教育大计;二来是为维护社会稳定。正如二中团委书记刘老师笑言:“让他们忙起来,没有精力去滋事。”二中作为一职业部和高中部相结合的职教中心,今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线241人,二本以上13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两地师生均表示对师大曾经给予过的帮扶铭记于心,并希望“校县共建”项目能做得更好更大。

3.专业教师基本上实现了优化配备

过去由于师资短缺,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使基层学校在安排代课老师时难以优化选择,往往是相应专业的老师悉数齐上还嫌不足,进而采用“一人代几班,一人代几科”的做法,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又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机会。自从校县共建以来,陕西师范大学为旬邑和陇县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使得地方上的师资配备不但在数量上大大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在专业素质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二)对该项目将来发展的建议

1.优化培养方案

在与旬邑二中高层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对基层进行师资培养,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存在问题的,确切地说是委培后的善后问题解决得不好。那些“委培生”(或“协议生”)当年毕业时师大发给的只是教师资格证,虽然在他们委培当地被承认是本科学历,但他们并无本科学历证书。所以到了对教师高要求的今天,他们在评职称等实际问题上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当地教育发展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摒弃他们是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一次性发给这些人本科学历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将这个环节转化成一个过程。比如说,在他们毕业之初先给他们教师资格证,再在若干年后(比如说2~3年),视其教学成绩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专科毕业证。将培养——跟进——考核——结业若干环节一体化,而不是只在培养后就算完事,从此再撒手不管。

2.重视实践环节

在调查过程,很多老师对现在学校安排的培训多有微词。他们表示“培训效果不佳,流于形式”,“不实用”等等。笔者由此殷切希望决策者能在以后的师资培训过程中多多注重实践环节,讲师能多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基层接受培训者能够真正感到不虚此行。

参考文献:

[1]赵国乾.“校县共建”教育实习基地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许昌师专报,1998,(3).

篇6

一.xx镇现状

1)xx镇简介

xx镇是xx年7月由原xx镇与xx镇合并而成,位于xx市主城近郊,属东部新城建设组团,渝黔高速公路、上界高速公路横穿其境,距市中心18公里、江北机场32公里。镇域面积84.2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常住人口为4.4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辖区内有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23个合作社。

xx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南温泉和樵枰山两大风景区,风光绮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仅有林、瀑、洞;还有古寨文化、陪都文化、遗址、明清时代民居群,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南温泉景区以丰富的温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着名于世,为xx市旅游“十佳”风景区和都市短程旅游最佳线路。

xx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亿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4%,其中实际利用区外资金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0%;企业总产值完成4.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企业总收入完成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本级财政收入完成5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7%,完成年度预算的88.45%;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3%。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xx的开发建设,组建了专门机构对xx实施整体开发。整体开发规划范围20.69平方公里,分为工业、旅游、生态居住、新市镇四大功能区。

其中核心旅游区用地1.14平方公里,以“欢乐xx、浪漫花溪”为主题,以打造“国际温泉之城、中国温泉之乡”为目标,以温泉主题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内设五星级酒店、温泉文化广场、特色温泉精品酒店、陪都时代风情街、河滨公园等综合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创建温泉主题公园和综合性主题游乐园。

工业区规划用地5.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生物制药业、电子工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生态居住区用地7.27平方公里,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以中档住宅为主、经济住宅为辅,建设xx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居住区。新市镇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以政府治所为中心,强化居住、大型商业功能,打造未来整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2)xx镇的孩子

这里的孩子虽家境贫寒但都十分懂事,他们活泼热情,尊师守纪,在学习上也表现突出。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类知识竞赛有26人获奖。学校成立有文艺演出队,书法组,绘画组,以及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同学们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但却存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据了解,孩子们在念恩读完三年级后,就要到下甲乡中心小学去继续完成小学。可从山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这样一种遭遇,那就是到中心小学后被当地的同学欺负,被人瞧不起,有些孩子被打得哭着回家,有的被剪掉裤子、烧掉头发,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再次被欺负而辍学回家。这些情况虽和当地的领导反映,但似乎却没有任何回应。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担忧啊。

范文二

七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暑假。“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

近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年龄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一)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这次社区服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支教中无时不刻不感觉到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无邪的童真童心。当我给他们讲诉三国演义故事的时候,他们对书中刘关张的义薄云天感慨不已,对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忠心敬仰而向往,对战争的残忍流露出的深深同情;当我教导他们读写英语时,他们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踊跃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热烈的讨论临时教材上面列出的颇有意思话题,积极地朗读教材里的单词和课文;当我陪伴他们作画涂鸦的时候,他们的画里都有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一望无际的翠色草地,欢乐的伙伴们,时而有的画里漫天翩跹的彩蝶,又或是恣意飞翔的小鸟,又或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完完全全体现他们对世界和平祖国和谐的深深向往和天真无邪的快乐。

感觉真的很简单:开心、幸福、责任!

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那种从心里发出对我们这样的小老师们的尊敬以及将课外知识传授给他们的感激。幸福,因为孩子们的重视而更显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的童年却能再度去体味的幸福。责任,对待这群天真的孩子们,觉得自己要尽力,要耐心,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篇7

青春是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们用热情和汗水拼搏属于自己的无悔旅程,大学生社区宣传推广商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时光荏苒,青春的脚步从不停歇,转眼间,我们从懵懂变得成熟,从高中生成长为大学生,开始了一段段成长的未知旅程。这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学年,今年暑假,一如既往,学院展开了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青春献祖国,志愿服务迎校庆,躬身实践长才干”为主题,我选取了其中的“感恩父母恩,回报家乡”大学生返乡调研实践活动为方向,进行了为期九天的暑期实践,开始了拼搏之旅……

学院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给了我们九个主要的实践方向,我今年选择的方向是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学院鼓励暑期返乡大学生关注、关心家乡发展,主动参与家乡扶贫开发建设,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支持返乡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工厂、社区和农村,实地调查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出谋划策,努力改善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以此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尽一份造福桑梓的义务,回报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

当今社会,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发展建设并回报家乡,同时也应该不做只会书本上知识的书呆子,而是关注时事,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技术型人才。我们应该将所学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立足当下发展现实,做到科学理性地规划安排,拼搏奋斗。返乡调研实践活动,是很有效的锻炼我们自身能力的一项活动,只有亲身实践并且认真总结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真正学有所用。

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我在河北海奥斯商贸有限公司的“进社区推广宣传活动中”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时间是XX年7月23号至7月31号,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每两天去一个不同的社区进行宣传推广。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推广德佰斯牌橄榄油,并以进社区的方式,了解现在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他们对价格相对较高食品的态度,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区宣传推广商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8

勤劳朴实的农民工,一群加速新型城市化的“幕后英雄”,一个助推改革发展的“时代传奇”。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雁回归”,他们带着技术、资金踏上返乡创业之路。遵义市汇川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地区,自2005年开始探索“输出变引回、创业带就业、创新促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开辟出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通道。

从“离乡背井”到“返乡创业”

汇川区位于遵义市北部,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贵州省列经济强区和遵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万人,农村劳动力19.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近7万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带来农村人才流失、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空心化”“三留守”、农业副业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汇川区农民工问题同样也是全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面临的发展难题。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民工问题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实抓好,并提出“五大原则、七项措施”;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8年,“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一系列有力措施,加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春天的到来,并在汇川区得以落地实践、生根萌芽。汇川区从过去的“农村劳务输出大县”逆转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返乡农民工人数从2013年的6000余人上升至2016年的15000余人。

从“起步艰难”到“发展通途”

与全国各地一样,汇川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之初,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与引导。办企业、上项目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难、渠道窄,创业资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无法满足创业所需等,成了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也催生了汇川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五个一”举措,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出台一套好政策。相继制定了《汇川区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8个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利用闲置土地、厂房等进行创业,并提供创业奖励及经营场所租金补贴。2013年至2016年,全区兑现创业奖励、场租补贴596.4万元,直接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852人。

搭建一组好平台。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推行联合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一站式”服务;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行业主题“创业沙龙”,帮助农民工开展创业项目评估等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培训农民工6848人,实现就业率92%以上。搭建融资保障平台,设立区级农民工创业创新专项基金,注入担保基金965万元,发放涉农小额担保贷款601户5023万元。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6年首届农民工创业创新高层论坛”,形成了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并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河南省新郑市等4个县(市、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建立了贵州省首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0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内成功创业,吸纳当地1000余群众就业。

实施一批好项目。大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参c开发旅游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投入资金3.63亿元,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一条街、现代农业体验馆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项目30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旅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一方好环境。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首问责任制和联动机制,强化农民工维权服务。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帮助解决“住”的问题。每年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14268个。大力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学校13所,城区新增学位2万余个,帮助解决“医”和“学”的后顾之忧。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宣传专栏,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培育一批好典型。相继扶持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创建贵州梦润化妆品厂、全国首家国家级标准化鹌鹑示范园区、生态猪养殖示范基地、贵州张明富旅游服务公司和贵州梦润云大数据有限公司。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头人黄中敏、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头人马毅、军民融合产业带头人刘宇航等农民工创业代表30余人。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联动发展,树立了“劳动就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从“汇川实践”到“转型发展”

汇川区把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展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解决资金、技术等困难和问题,8700名农民工由“打工者”变成“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数量的58%,有力带动了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了2157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返乡农民工在外发展中所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营发展观念,与当前农村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形成互补效应,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区“二次创业”的中坚力量。仅张明富创办的公司,年营业收入就达6000余万元,吸纳当地360名群众就业。

树立了农业结构调整新导向。回到农村开办企业,发展现代种养殖、乡村旅游,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梦润鹌鹑、大坡葡萄、杨老大米粉等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汇川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家庭农场45家、乡村旅馆420家。

增强了农民脱贫增收新动能。吸引工业和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和农村聚集,带动了大批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2016年,汇川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30元,同比增长8.8%,减少贫困人口6500人,2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篇9

一、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总体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相当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关闭或停产,全国房地产业严重不景气,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我地相当数量的在外务工人员失去就业岗位返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据县人劳局劳务办的统计显示,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返乡农民工的总数为***人,占全县外出务工总数的9.99%,截至3月27日,全县尚有5***名返乡农民工尚未重新就业,占全县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97%。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以来,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经济产生冲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劳务经济的领导;二是通过召开大型劳务洽谈会,加大了有组织输出的力度;三是提前开工了一批本县的建设项目,积极与***项目方协调联系,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立足本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累计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贷款***万元;六是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措施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以落实,已经取得或者正在显现效果。**、**、**、**等乡镇积极与***项目部联系沟通用工信息,认真搞好有意参与***项目的返乡农民工的报名统计工作。**、**、**等产业大镇积极引导部分返乡农民工从事畜牧、养殖等绿色产业的规模经营。**镇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村二组***利用10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投资***万元建设**厂,建成投产后,可就地吸收返乡农民工130人。**镇**村采取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项目辅助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返乡的农民工人人有事可干。从目前来看,农村的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二、返乡农民工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目前返乡农民工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继续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加强与***项目、***等建设单位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解决再就业问题。

2、部分打算留在家乡从事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4、有回乡创业能力的务工能人要求政府对他们的创业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政策支持。

5、乡(镇)、村两级要求县上积极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移民等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就地消化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同时,调查组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当前在返乡农民工这个群体和乡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1、缺乏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困难的应对准备,相当一部分返乡农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缺乏长期战胜困难的心理负荷。

2、依赖、等、靠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不愿回到土地务农,等待政府想办法安置他们,观望等待,坐吃山空。

3、对再就业薪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特别是原来在矿山企业打工的返乡农民工,现在大钱没处挣,小钱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乡镇对返乡农民工的底子不清,担心如实统计上报会自找麻烦,影响当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关返乡农民工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县上的宏观决策。

5、村级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

三、我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经济收入在我县农民纯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千万个家庭的生计,也事关全县农民能否持续稳定增收,大量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分紧要的问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以利于县上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返乡农民工的数据、情况与乡镇统计上报的数字、情况有较大出入,我们分析一方面与基础统计工作不实有关,一方面也与乡镇担心真实统计会自找麻烦、影响乡镇的考核有关。因此,建议县上拿出相应的办法,鼓励乡镇统计真实数字,上报真实情况,以保证县上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建议在全县开展一次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返乡农民工统计调查摸底,不仅要掌握真实数字,还要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同时,建议解决村级劳务信息员的报酬问题,加强劳务信息和数据统计等基层和基础工作。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组织的输出力度,继续有组织输出一批。我县劳务经济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有组织的输出。因此,要继续坚持两眼向外的战略,既要密切与我县劳务输出老区的关系,又要扩大与新区的合作;既要发挥县乡两级劳动服务机构的枢纽作用,又要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输出。二是加大协调,借助***、***等重大项目建设消化吸收一批。当前,***项目建设业已开工,县乡两级要积极利用援建关系,与***建设承包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尽可能地吸纳本地劳务工从事非技术性劳务。同时,要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吸纳一批返乡农民工。三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移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就业一批。四是绿色产业转移一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务工能人回乡参与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兴办绿色企业,就地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同时,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五是组织技能培训一批。教育引导青年农民工不要逆势而动,盲目外出,在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今后外出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由于我县人人技能工程启动于200*年,在200*年以前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加大对这部分人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期限的安排上,多办短班。在培训科目上,应当采取“菜单式”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工种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学员要求培训什么科目,我们就培训什么科目。在培训内容上,应适当减少理论,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内容。使广大适龄青年只要经过培训,就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人。六是扶持创业带动消化一批。要着力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鼓励在外闯荡多年,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能力的能人回乡创业,带动消化一部分返乡农民工。

4、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首先,对返乡能人创业在领导上给予高度重视,对投产后可以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在领导精力上应当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实行一个企业一个领导包抓,一套班子服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切切实实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其次,县上应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的同等待遇对待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资金信贷、税费减免、供水供电等各方面进行扶持;建立创业服务“联动机制”,做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第三,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建议适时组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召开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宣传县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有一定资金规模和技术实力的返乡人员独资或联办企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篇10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城乡二元结构;“离土不离家”的农工;非传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6―0025―05

引言

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世界经济的波动势必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迅速波及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减少,许多工厂倒闭,勉强支持的也纷纷裁员,失去工作岗位的返乡农民工和春节返乡者叠加在一起,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对社会安全的普遍焦虑。据统计,金融危机发生后至2009年春节前约有7000万农民工返乡,其中1800万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然而,令我们意外的是,如此众多的农民工返乡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可能的社会动荡也没有出现。2009春节过后,有95%的农民工回到城里就业,有5%的农民工就地或者就近就业或者返乡创业。截至2009年6月底,15097万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在420万左右。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除了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积极效果,2009年后半年的经济回暖,以及农民工就业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之外,中国社会消解农民工返乡潮的隐性机制是什么?这次返乡潮对我们应对非传统安全,特别是社会安全有那些启示。

一、“离土不离家"的农民工

因经济波动而引起的失业问题在其他国家引发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社会有不同表现。经济危机发生后,我们所能看到的农民工集体行动的目标是要回被拖欠的工资,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要求工作机会。这是因为农民工是在外寻找经济收入的流动劳动力,往返于城乡之间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特点。整体来看农民工就业非常具有灵活性,农民工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基本目标是获得自己所认为的较为客观的经济收入,在城市中生活并不是他们打工的目的,返乡对农民工主体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是说当经济下行,外面的工作机会较少,打工不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经济收入时他们就返乡,当宏观经济向好时,外面的工作机会增多,农民工便外出打工。农民工之所以可以这样在城乡之间进退自如,至为关键的是农民工有一个可以返回的农村。历史经验和事实多次证明,农民工的这种特性也是大量农民工失业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自从打工潮兴起之后,一直都有农民工返乡。改革开放以来,有多次农民工返乡潮,1989―1991年,因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城市治理整顿造成的农民工返乡;第二次是1998―200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乡镇企业改制使大量工人下岗,作为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竞争对手,农民工被许多城市出台的歧视性政策逼回了农村,2004年左右出现的“民工荒”中,也有一部分农民工返乡。这几次返乡都没有引发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与前几次农民工返乡所不同是,金融危机后的农民工失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失业人数多,来势迅猛,从而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这次大量农民工失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农民工家庭内的代际互助和性别分工、家庭经济收入中农业和工资性收入的结构性互补,都是他们应对失业风险的保障。

农民工不仅在经济下行时返乡,离开农村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一直是在不断的返乡中进行打工的。我们可以将农民工的这种状态称为“离土不离家”。农民工“离土不离家”的状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工的就业方式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为主。限于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职业与身份的分离,农民工以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为主,即所谓的“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具体可分为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候鸟式”流动和“兼业式”的季节性务工两种。这两种农民工在农村和和城市之间往返是农民工生活的常态。那些年轻时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往往会面临着中年返乡的问题。他们在打工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斩断与家庭的联系,而且一直在思考是否要返乡,人到中年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将农村的家作为其最终的归宿,他们在打工的过程中一直为返乡做着准备。

第二,从家庭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农民工是“离土不离家”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状况,决定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有与资方谈判的砝码,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加工业利润微薄,不可能为农民工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大量在非正式部门就业的农民T没有条件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阻碍了农民工实现从农民向市民和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化,他们的家庭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在两个空间中来完成。即许多农民工在打工地只能完成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而其家庭再生产要在农村中完成。也就是说他们很大一部分打工收入一直以汇款形式“返乡”,这是他们“离土不离家”的状态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

第三,“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有利于农民工应对市场风险。黄宗智认为当代中国“半工半耕”的经济体已经被农民的理性选择和国家政策选择制度化了。这个制度的逻辑是,农民因人多地少的过密型农业收入不足而外出打工,因外出打工存在着各种风险,他们难实现城市化,反过来又依靠小规模的口粮田作为保险。黄宗智的判断是对农民工20多年的实践总结,“候鸟式”和“兼业式”的农民工20多年来一直过着这种“亦工亦农”的生活。如上所述,金融危机中农民工的面对就业困难并不恐慌,一是实在不行他们可以留在农村,二是打工机会的减少只是影响了家庭经济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并不一定会危及生存。这也是农民工对土地依赖性强,目前的土地制度为农民工返乡所提供的空间所在。从这种制度的宏观战略意义而言,农民工完全脱离家乡的土地是非常危险的。

第四,从家庭经济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工家庭通过性别分工和代际分工来实现“亦工亦农”。性别分工是指那些“季节性”男性农民工农闲时外出打工,家庭和庄稼的田间管理由妻子料理,通过这种夫妻之间的分工合作维持温饱有余的生计。夫妇同时在外打工的,小孩和农田则由父母或者亲友照料,这种代际之间的相互支持,既可以减少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在家的父母和小孩依靠土地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也就是说农民工的家庭是靠两条腿支撑的,一条是在打工经济中获得工资性收入,另一条是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和家庭再生产。在这个

意义上,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两种经济生产方式的合作互补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民完整的家庭经济。此外,农民工并不是现代性话语中的产业工人,赚钱是大多数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他们不具备产业工人可以脱离农村家庭的精神气质。因为农村有个家,农民工很难也没有必要迅速的摆脱农村。

综合以上四点,这里所说的“离土”是指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之外,而“家”,不仅仅是指地理区位和物质意义上的村庄和农村住宅,而是就社会意义和精神层面而言,是农民工进行家庭冉生产和社会价值再生产的场所。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家”是生养他们的村庄,村庄的社会网络是他们出外打工的就业渠道,村庄生活是他们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主要场所,家乡是他们在经历了打工生活的艰辛和城市生活的精神挫败之后疗伤的精神家同。除了维持必要的城市生活成本之外,农民工在外务工的收入通过这个“家”的纽带流入了农村,维持着村庄社会的人情往来、社会关系和家庭再生产,以及新一代农民工的再生产。一直以来农民工没有脱离农村,农村的家即是他们打工的目的也是他们应对打工风险的保障。依照此逻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在短时间内大量农民工失业而没有引发社会动荡的秘密在于农民工“离土不离家”的状态。

二、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民工

以上是从较为微观的意义而言,农民工“离土不离家”的状态有力的消解了经济波动而可能引发的社会安全问题。宏观上,这又与农民工流动所处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有关。

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造成了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是农民工流动的原凶之一,同时也是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抗拒市场风险,乃至世界经济波动的一种隐性机制。从历史过程来看,由于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紧张,中国要在短期内快速完成工业化,不存在西方国家消解工业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历史的形成了二元体制内的城乡对立和矛盾。这个矛盾不可能很快解决,而且客观地看,农民工流动的实践也在继续加强和适应着这对矛盾。

在谈到农民工问题时,一般认为,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城市化的制度。僵化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造成农民工“三等公民”的身份,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放权,与地方政府的自利自保,使得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困难重重。不能说这些批评不正确,然而这些批评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阻碍农民工在城市扎根的经济因素。农民工要在城市安家立业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已经采取了市场化的配置方式,农民工在经济资源上是弱势的,在这种社会生态下,限制农民工向市民转变的制度只是问题的表面。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也是缓解问题的隐性机制。如果我们不仅仅以批判的视角看待城乡二元结构,而将城乡二元结构看成是形塑农民工两栖生活状态的历史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就很容易理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为农民工提供了一个出得去、回得来的弹性社会空间。

具体来说,似设城市放开户籍限制,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城市市民的相关权利,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农民工仍然很难在城市扎下根并获得较为体面的生活。首先,农民工要在城市扎根的关键是“安居”。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拥有城市户籍的低收入群体尚且要政府出台廉租房等民生lT程来保障他们的安居,而在这方面城市地方政府尚且无暇顾及,更难有能力为农民T提供相应的住房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足以支持他们在城市购房。在当前物价条件下,一个农民工通过10年左右的打工可以积攒10万元,这10万元可以在农村建设一栋体面的房子,若要在城市购买住房,连首付都不够。有学者经过模型计算得出结论,为了达到存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农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这意味着农民工至少工作到45岁左右才有足够的收入完成城市定居过程,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民工面临着中年(40岁以上)失业威胁,这是农民工城市化的主要障碍。其次,即使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购买一套住房,但是城市的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要在城市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绝非易事,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同时就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更不用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失业风险,以及他们在城市定居之后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城市社会适应问题。

因此,造成农民工问题的除了制度之外,还有市场对农民工的天然排斥。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自发过程。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资源配置以盈利为目的,市场不会自动兼顾社会公平。市场化赋予了人一些自由权利,但是市场化环境遵循的是强者愈强的逻辑。农民工主要的社会资本或资源是自己的身体或体力,和资本、企业、城市地方政府等已经组织化的强势者相比,没有组织的农民工无疑处于弱势地位。理沦上讲,政府最有可能维护农民工权益做出努力,但是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个力量极,在某些情况下也得给市场做出让步,城市政府首先维护的是市民的利益,况且,城市的容纳能力,农民工城市化所需要社会成本,都是地方政府在宏观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在农民流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劳动力市场分割为表征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从城乡之间扩展到城市内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在传统利益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中央政策与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流动的讨价还价中,农民工是净受损人。因此,在战略意义上,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民工返乡所提供了适应性,维持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二元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不自觉的政治安全考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和低效率的过密化农业,导致了农民工流动,通过打工这种现代“兼业”获得家庭再生产的资源,农民工打工收入不足以支持其在城市安家立业,他们不得不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流动是一个社会事实,“离土不离家”的生活状态就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这是20多年来农民工流动的实践样态,也是农民工生存状态的一个突出特点,正是这一点为经济下行时,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缓冲。

大多数在农村还有足以获得温饱的土地,返乡之后的农民工并不会遇到生存危机,这正是城乡二元体制所提供的减压阀作用。在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农民家庭的兼业已经不同于传统过密化农业时代的兼业,农民工的家庭经济已经和“世界工厂”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他们这种兼业的风险比以往更大,世界经济稍有波动就会影响到农民工。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离土不离家”的状态,经济下行时的失业不足以对他们的生存以及生活逻辑造成大的冲击。

三、结语

打工潮兴起20多年来,大多数农民工一直处于离土不离家的状态,已经是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既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果,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二元体制的加强和适应。在中国的宏

观经济结构得不到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一时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在政策上为农民工的返乡与离乡预留一定的空间。在以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宏观思路下,我们应该顾及到世界经济波动对农民工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从更加长远和宏观的角度看待农民工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从道德制高点及单向度的城市化方向来看待农民工问题。从更加开放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位置中来看,农业和农村具有多功能性。农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产业,它还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农村不仅是中国廉价劳动力的蓄水池,同时一个生活成本低廉的农村和“半工半耕”的小农化的农业,可以有力缓冲全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的现实要求我们慎重对待积极的城市化战略,维持目前农村的土地制度,慎思规模化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为农民工返乡预留一定空间,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让农民工能安心地走出去,安全顺利地返乡并有一个可以适应的田园乡村。

参考文献:

[1]人社部,截止2008年中国农民工就业总量2.25亿人[EB/OL].[2009-08-04].http://202.114.9.57:8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 Do―cID=2007161g&leafID=5.

[2]

国家统计局,2009年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EB/OL].[2009-09-15].http,//202.114.9.57 : 8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dd―2037745b-leafid―4175&chnid=1035&searchquerystring=农民工就业&SearchItem=keyword.

[3]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J],改革,2006(5):17―18。

[4]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J],读书,2006(2):30--37。

[5]贺雪峰,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