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返乡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农村家庭出生的我,深感农民的不容易,对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我早就有到其他地方的农村去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终于,这一天,就在这里,我们的团队踏上了开往巩义的火车,踏上火车的瞬间我感到了几许激动和几分向往,因为我即将来到一个与家乡风格迥异的的小镇,来到一个在家乡千里之外的小镇。经过二十四小时零二十六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巩义,这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安顿好之后,第二天我们就踏上了征程.从长江南岸到黄河南岸,我们十人一路走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黄河,她没有我想象中的磅礴,平静中却隐含躁动与不安,她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浑浊,只是淡去泥沙的同时怀想着不屈的抗争。从黄河岸边走下来,我们沉默不语,是在思考接下来的工作,我想更多的是在问自己在母亲河畔许下的诺言到底还能不能实现,我是这样想的,但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团队不简单,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简单。
北山口镇的两路口,晨风轻抚着中原大地,我们挂起了校旗,正式向过路人宣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统一着装加上鲜艳的校旗,不一会周围过来的许多群众,他们或询问或驻足凝视,我们都积极的向他们宣传和做调查问卷,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语言的障碍,好在我们有几位“土着居民”在做翻译,其次是他们不能理解我们的意图,比如说,我说假如你有一天腿疼了,要去医院你会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谁知一位大妈却说:“不可能,我腿好好的,没问题,就算是有了一点疼痛,也不花那冤枉钱去看病!”无语啊我们。后来我们考虑到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又来到了巩义火车站,问一位大妈,她可能是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救星,告诉我们说:“我家房子被人占了。。。。。”我们忙着解释说:“您的问题我们只可能帮你记下来,我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问卷的过程中我真的好有感触,虽然我也是生在农村的,但是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半工半农的农民,他们是很淳朴的,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不管是对政府的不满还是对政府的赞许,我真的是热切地希望,有一天一个有名的记者可以坐在树阴下听听他们的声音。。。。。
在彩虹课堂中,彩虹课堂里面,虽非人山人海,却也济济一堂,看着我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戴着小红帽,他们眼中透出些许的灿烂,有点担心的了,毕竟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经历,小老师哦,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我们所感触的有很多,首先是他们对课外知识的缺乏方,案,范'文库.您4采6集与渴求,或许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太少,或是老师们根本就不给他们灌输这些知识,我们所讲的知识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我们还教他们简单的乒乓技法,羽毛球技法等。
我们要和小朋友告别了,留念吧!阳光洒在灿烂的笑容上面,随着一声快门响起,一脸灿烂定格在幸福的瞬间,回想在巩义市北山口镇生活了近一周的时间,真是值得回味的,孩子们是那么的可爱天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于紫涵的女孩,冰雪聪明,人虽小,字写得却很漂亮。她很喜欢妮妮,可惜我们在买礼物的时候却没买到妮妮,后来我们又跑了一个中午才买到妮妮的纪念品,下午我们的副队长专程乘车半小时又步行了半小时到她的手里。真的要离别了,他们问我:明年你们还会来吗?我们没有回答,都怕他们失望吧!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由2016年度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11420080)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9日
一、引言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农村电商带来的创业机会逐步增加。同时,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27.4%,规模为2.01亿。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覆盖越来越多的村庄,物理上的“数字鸿沟”正在减弱。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非网民不上网,使用互联网创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当今时代,发展农村经济,迫切需要一大批懂得互联网又愿意扎根农村的青年人才。而大学生返乡创业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缺口。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村民办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帮助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又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风靡一时的“沙集现象”就是典型的案例。而对大学生而言,在新时代中通过返乡创业,实现了人生价值,也为社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较多机遇。
(一)政策优惠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双创’的生力军。”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相关部门出台了涉及学籍保留、政策咨询、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和优惠政策。同时,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促进电商进农村”。
(二)农村急需人才。正如上文所言,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农村电商同样如此,但就当前的农村普遍现状而言,农民为改善生存状态进城务工,尤其是一批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往城市迁移定居,农业基础设施迫切需要改善。农村电商发展面临人才缺乏的难题,特别是缺少既懂种植养殖,又能经商,还懂电商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学生的天然优势。从“沙集模式”可以看出,农村电商是由青年人带动起来的,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当中获得良好的成果,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方向,发展前景较好。同时,既懂经商又愿意扎根农村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商返乡创业当中,为农村电商发展拓展全新的路径和方向,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活力,对农村经济增长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农村脱贫攻坚奠定了人才基础。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高度融合性,他们精通计算机操作,同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懂得评估风险,更有品牌意识和渠道意识。
三、“绿堂平台”创业项目概述
绿堂平台将市场定位于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群体,是一个针对全国网络消费者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优质农产品网络购物平台。通过招募自己家乡具有特色农产品的在校大学生为店长的方式辅助大学生创业。由平台及当地驻点审核资源,店长整合村内资源并进驻平台,利用平台自有优势,完成交易服务,产生一定收益。同时将C2C与O2O完美结合,在线下设立一个绿堂体验店,将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展示给大家,同时也是生鲜类的集中站。
(一)“绿堂平台”的宗旨与理念。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天然的特色农产品。
(二)“绿堂平台”项目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更加注重,让消费者享受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正是我们的初衷。打掉中间流通环节,以价格杠杆引导农民种植绿色安全农产品,帮助农民增收,助力农村脱贫攻坚,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找到出路,促进农村电商走上产业化之路。
四、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素质的欠缺。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创业不是动动鼠标那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是精通某一个知识就能解决的,其中包含了产品的“供―产―销”问题。不仅在专业知识、职能技能上有要求,对分析决策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相应的考核。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的最大衡量因素在于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也是对自我素养的一种审视。然而,相应素养的欠缺让大学生在创业面前望而却步。由此一来,缺乏创业素质将成为大学生止步创业的重大成因之一。
(二)创业意识薄弱。当代大学生多数还沉浸在书本中,沉溺现状,缺乏创业的主动性,具有较高的畏难情绪,属于典型的风险规避者角色。而按部就班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普遍缺乏一种创造意识,形成僵硬的思维模式。由此更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发展,限制了大学生的商业构思。
(三)缺乏适宜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源于法律压力所引起的阻碍。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条文还欠完善,致使大学生在创业的路途上缺乏引领,进而使创业的风险系数向上提升;其次,源于社会的压力机制所引起的阻碍。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社会风气仍未形成,对创业的定义还不完善,从而产生外部的偏见和家人的不支持;最后,源于个体压力所引起的阻碍。大学生自身缺少相关知识的同时又无法找到高效力的外部帮助,从而自身感到迷茫。大学生创业群体长期受学校教育影响,近九成大学生受访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有一定帮助。然而,创业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阻碍之一。
(四)缺乏创业经验。正是由于电商这一领域还未完全规范化,目前针对这一领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需要创业者自己探索。但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技能不足,对于电子商务仍停留在认知的表层,@给电商创业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创业当中要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和规划,这当中涉及了产品的采购、质量检验、营销推广、包装涉及、运送销售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将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陷入恶性循环等问题。大学生易于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缺乏开拓和分析市场的能力,易产生盲目建平台、建园、招大商引大资的冲动。
(五)社会资源的匮乏。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圈还是在同学和老师,缺乏社会资源人脉,而在创业的过程中筹集资源、市场开发、产品推广等工作需要借助社会外部力量。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资金不多,融资渠道少、贷款担保难是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
(六)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在底子差、人才缺乏、商业形态尚不成熟的背景下,注定需要政府及时创造条件,予以积极扶持。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经济项目,正处于成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广东省为例,在费用减免方面主要实行了以下政策:企业首次注册登记,3年内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两年的档案挂靠费;符合微小利企业的,减20%的企业所得税,招用本省户籍人员给予社保补贴,等等。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政策所涉及的行业少、范围小,优惠幅度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不足。
五、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建议
(一)普及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基础的公共科学,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教学体制机制,支持有限转入创业项目相关专业。
(二)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知。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要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广阔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对自身的实力、能力、人际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踊跃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积累创业人脉资源,大胆实践,善于反思,敢于尝试。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多向农民朋友请教,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三)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制约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的深入推进,也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主要原因。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走出高校创业教育目前的困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初始阶段给予大学生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创业计划大赛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四)优化政府政策扶持。最近几年,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政府所制定的政策过于空泛,造成创业行政手续复杂,手续准备门槛较高,许多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另外,政府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大,无法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快速获知政府的扶持政策,没能及时扶持到急需帮助的创业大学生。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政府的政策扶持制度,要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工作,支持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基地,使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更快速、更便利地获得优质服务。
六、小结
“绿堂平台”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当前创业领域的新趋势。农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作为大学生,理应植根基层,深入广阔的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创业,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开拓新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灵莹.电子商务视角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R].2017.1.
[3]阿里研究院.2016年返乡电商创业研究报告[R].2016.9.
[4]翟雪玲,沈贵银.2012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分析与2013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3.4.
[5]陈慧芝.浅谈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对策与建议[J].商,2015.21.
[6]王福如,陈国雄.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商业,2011.11.
[7]陈捷,曾确令,张杰,余辉.互联网+农村电商创业实践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6.9.
篇3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
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
当前,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非常关注,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相对内地尚显落后,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返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成为当地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的一项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仍然不能够适应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文选择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作为调研区域,并认真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新疆温宿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温宿县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反恐形势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重道远,由于自然条件、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温宿县少数民族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条件差、压力大、困难多、政策落实存在薄弱环节等诸多问题。根据温宿县人社局的统计,2007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27人,其中,少数民族179人,未就业10人;2008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31人,其中,少数民族186名未就业13人;2009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58人,其中,少数民族202人,未就业22人;2010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316人,其中,少数民族233人,未就业19人;2011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87人,其中,少数民族247人,未就业28人;2012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292人,其中,少数民族255人,未就业27人;2013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429人,其中,少数民族341人,未就业40人;2014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541人,其中,少数民族432人,未就业67人。2015年,温宿县有大中专毕业生541人,其中,少数民族412人,研究生4名,本科生164名,专科生176名,中专生68名;县内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315人,县外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97人。其中:就业368人(行政单位51人,事业单位113人,企业就业60人,公益性岗位103人,自主创业14人,灵活就业27人),未就业44人,就业率为89.3%。从数据可以看出,温宿县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2015年全疆85%的比例,但从就业岗位来说,温宿县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存在行业结构性矛盾,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岗位,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极少。一旦行政事业单位和公益性岗位饱和,那么将出现大量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无法就业的问题。此外,相较汉族大中专毕业生而言,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时仍存在一定劣势,主要是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不足。
2温宿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思想守旧,择业观念单一
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在问卷调查的148名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中,60%都认为只有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才是就业,不愿到民营企业就业。48%的大中专毕业生对工作岗位要求较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所期望的岗位与自身所学的专业、实际能力不符,因此“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先从基层岗位做起。
2.2企业薪水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去企业就业意愿不高
根据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求职薪酬期望值,90%的大中专毕业生希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47%的大中专毕业生希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但据企业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平均值为1700—2000元/月,大中专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截至2015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75元,平均月收入2190元。从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薪酬期望看,基本都高于新疆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甚至有近一半的大中专毕业生月薪期望比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高出近1000元。
2.3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不愿接受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受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亏损面较大、开工不足,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减弱。根据温宿县人社局2016年3月份该县开展的各类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用工需求情况的摸底调查发现:普工需求405人,技术工人需求71人,管理岗需求30人;而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为知识型人才,其专业结构、能力素质与该县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能相适应,因此出现了企业找不到工人,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另外,许多企业反映,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而且人际沟通能力差,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2.4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弱,创业人员较少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父母不愿让其子女进行自主创业,认为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该进国家的编制,吃国家的“皇粮”;更有父母认为孩子毕业后进行创业就是给自己丢脸,辜负了自己的养育之恩。在调查的148名大中专毕业生中,62%的人虽有创业意识,但思路不清晰,且无实际操作经验或经验不足,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能力较低,因此不愿创业。另外,创业资金是做大的瓶颈。由于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部分群体的创业需求。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金融机构申贷手续较为繁琐、放贷时限较长,导致小微企业贴息贷款无法落实。
3推进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3.1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3.1.1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必须迅速构建和完善保护少数民族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完善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完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合理化与法治化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必须依靠国家与社会构建长期而有效的指导体系、鼓励体系与扶持体系。强化国家政策的导向,进行就业、创业的宣传,积极与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沟通,加大人才输出率,降低就业、创业的区域局限性,为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1.2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自治区党委、政府应对自治区的就业政策实行规范化管理,在自治区范围内制定统一或者专项就业、创业政策。例如在新疆自治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规定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占的最低比例,或者留出一定计划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开放的岗位,再例如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对高中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制度,对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实行税收优惠,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物质、精神奖励。此外,自治区政府可以积极与内地省市政府联系,沟通,推荐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前去工作,新疆自治区政府要为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提供目的地基本情况介绍、岗位培训,以鼓励自治区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前往上述地区就业。
3.1.3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必须针对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新疆高校的特点,来宣传新疆文化特色,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市场潜力,科学合理的制作专业结构与专业课程,培养适合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具备新疆区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人才。对于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大学生就业率很低的专业要及时果断的修改或停止,重新设立一些新的、有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比方说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特色农业等具有地区特点的专业。要彰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多设立一些具备少数民族优势的专业。比方说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丰富的语言优势,尤其是中东地区的语言优势以及周边国家的语言优势,将其应用在外贸以及传统医学方面等等。
3.1.4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主动与县域各乡镇的服务中心联系,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及时做好人才方面的信息搜寻工作。要在每年的毕业季到来之前,主动出击,与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高校进行联系,有组织的做好他们与用人单位的对接。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集中交流。为广大的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贴心帮助。可以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雇主、劳工和政府合作的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要,由政府组织有针对的技能培训,培养出胜任其岗位工作的工人、技术工人或技术雇员。
3.2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素质,为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1主动适应现代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真正能够面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在大学求学的阶段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要冲分的利用实践的机会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常识,不断学习,去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积极融入现代化的建设之中。
3.2.2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定要在社会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新疆许多的民族在经营方面具备许许多多的优势,比方说掌握着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够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具备经商的传统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让自己在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畅通无阻。
3.2.3完善个人职业规划指导教育服务机制
在疆高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建立起专业队伍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在校期间,应当带领学生尽早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把握好在学校的学习机会,把理论知识学牢固,然后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提高自己对社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3.3社会各界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3.3.1支持鼓励大学生创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
政府部门在税收方面要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必须完善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让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方面的去申请小额贷款;对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政府部门必须简化相关的手续,尽可能地减少行政收费。各级、各地政府部门一定要防止就业中的民族歧视,并且为这些大学生制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就业、创业平台。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与地区特色,鼓励大学生创建适合少数民族的各类企业。当地政府要对此类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扶持,坚决杜绝所有人为的制约,同时要降低他们进入市场的标准。
3.3.2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强化就业培训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就业指导部门要主动做好服务,对所在区域的企业数量、用工需求、薪资福利等作一个统计和分类,并建立电子档案存档,做到心中有数。与发改委和经贸局定期与不定期保持联系,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动向,使得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人才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要和本地区企业人才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加大对这其的就业创业培训。
3.3.3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媒体及宣传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分享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加大先进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普及民族风俗文化,加强不同民族间的沟通和认知,消除民族偏见,广泛树立平等意识。引导用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的看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作者:朱艳 谭刚 杨建莺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英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篇5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大东昌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大东昌学院20**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奋斗目标,立足**,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方式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三、实施步骤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20**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四、相关要求
20**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篇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更应具有感恩之心。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不懂感恩的大学生:有的大学生认为既然父母生下了自己,就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却不知道自己对家庭要付什么样的责任,最后成了持高校文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做出了威逼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帮自己在城市买房的事情。感恩教育一方面要从青少年抓起,一方面要从教育这些青少年的教师抓起。在广西全自治区掀起感恩教育热潮的今天,作为广西师范教育龙头的广西师范大学会有哪些新招、实招?……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副书记唐仁郭。
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以校训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中国教师》:你们自治区提出了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贵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将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唐仁郭: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这是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认为,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把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校训是“尊师重道,敬业乐群”,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即要求我校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要树立感恩教师、感恩工作、感恩社会等意识。
2011年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我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大学文化即“乐群文化”,强调博爱、关怀和责任。一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乐群文化”为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自觉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在动力。
注重身教的力量,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中国教师》:贵校在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感恩教育的?
唐仁郭: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我校除了开好思政课,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包括感恩教育之外,还始终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身正为范,以师生的和谐情谊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鼓励教师将感恩话题带入课堂,并充分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经过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开发了很多感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据悉,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班级曾以漫画的形式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个班级曾进行过以“感悟、感恩、奉献”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团日活动,包括走进食堂、采访后勤、问候老教师。还有的班级奔赴中小学,和中小学生共话感恩教育,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进行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国教师》:感恩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单凭教学难以取得实效,贵校是如何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的?
唐仁郭:感恩教育需要说理,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感悟。我校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和规范的学分制管理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进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立体式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针对媒体报道的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课题立项,调查了本校受助生的感恩意识,发现78%的受助生有明确的感恩意识,但有的人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指导思想,让受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强化责任感,锻炼能力,培养才干。
此外,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公益育人,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让他们在诚挚谢意面前深刻体验奉献爱心的快乐。此类活动是一种“爱心传递”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它强调“博爱”,着眼于培养学生宽厚无边、慈爱关怀的大爱;它强调“义务”,倡导一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它强调“责任”,鼓励道德自律,并倡导个体在对责任的承诺中滋养爱心;它强调“团队”,推动团队在共同承诺、共同奉献的基础上形成众志成城的精神。例如,我校以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等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并将其纳入了本科教育体系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感受亲情”摄影活动、“我为家乡献一策”的返乡调研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同时感受亲情温暖和家乡发展,以此促使其将感恩祖国之心转化为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罗韬,韶关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广东韶关512005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181-0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从“感知”实践到“参与”实践再到服务社会的过程,从单纯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到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发展,从“单向结合”到“双向结合”发展,从无序实践到有序实践发展的过程,因而在大学德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实践效果的瓶颈。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工作的认识有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设计。一是部分学校认识不到位。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软”任务,只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因而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的重要日程。二是部分家长不支持。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各类证书的获取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不过是走过场,开展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甚至有的认为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三是部分大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加之没有成绩考核方面的硬性规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
(二)规划设想不够完备,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社会实践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因而需要我们把它纳入教学计划作长远规划,制定总体设想,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缺乏这样一个总体设想和长远规划。每年社会实践的计划都是匆匆制定。尽管每年都有新意,但由于没有长期规划,每年的实施计划往往容易受形势的左右,难以形成规范化。
正如任何一项教育行为的落实都要以制度机制作保障一样,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也应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为前提,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是由团委负责具体落实实施的,但像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复杂的教育工作光依靠团委的力量是难以完善的,必须要有学校职能部门的参加(如学生处、教务处等),而且必须制定一整套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使社会实践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三)实践活动经费短缺,实践基地不够稳定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自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在高校招生“并轨”、特困生比例增大的情况下,动员包括特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组织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学校每年都要划出一定的专项经费,但对于这个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资金短缺是制约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通常情况下,分散的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局限,往往使有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项目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和应有;有些活动和项目一时可以使校地双方保持着联系,但是一旦项目完成,校地双方之间的联系也相应减少甚至中断;基地的教育管理的非正规状态、校地双方尤其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由于种种原因对基地的现实的生产活动缺乏了解,导致了基地建设的不稳定性。
(四)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高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往往存在与教学内容不对口、脱节的现象,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尚未有机结合。”没有把学生放在实践主体的位置上,致使学生社会实践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心设计和定向落实。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内容仍局限于支教扫盲、访贫问苦、文艺演出、卫生清扫等常规性工作,缺乏内容的创新和专业的定向。学生在总结时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巩固专业思想和提高专业技能帮助不大,反作用于课堂教育的收获不多。
(五)学生参与面不够广泛
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在实践中普遍实行点、面结合的活动方式(即集中组队与大面积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集中组队进行的点上社会实践虽然效果较好,影响较大,却容易导致部分院校只抓小分队的集中实践,忽视对作为实践主体的大部分大学生返乡等松散型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对居于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即使做了安排,但由于实践单位联系困难,实践内容模糊,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实践常常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放弃实践活动,在网上下载社会调查报告以应付院校的检查。使本应是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少数学生骨干参加的单元素活动,造成了学生见识和能力提高上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率的提高。
二、对策
随着高校扩招与学生就业多元化的发展,学习、实践、创业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教学和实践教育活动必须迅速适应这一客观变化的要求,在思路观念的更新、实践模式的创新上下功夫。社会实践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目标是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标性、纲领性的要求,它规定着社会实践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只有确立了社会实践的“四化”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
(一)加强社会实践领导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校地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织体系,实现了组织指导体系的社会化、网络化。校内建立了以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和实践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教育指导作用及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委,设专职部长,团总支和团支部设专职委员,从事日常组织工作。为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和参与,成立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设委员和委员
单位,聘请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指导、协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发展规划,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金会,为其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服务。这样从组织体制上使高校社会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事业,有了可靠的领导组织指导服务保障。
(二)加强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前期的宣传发动、策划,而效果如何则取决于运作和后期的总结。只有将宣传、发动、运作和总结等实践的各个环节纳入到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中来,形成统一的、系统的运行体系,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运转,才能切实保证社会实践目的与效果的实现。社会实践制度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社会实践检评制度、社会实践奖励制度等内容。
(三)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保障社会实践资金供应,建立多渠筹措资金的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深入认识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多重作用,扩大拨款比例,使实践地位、实践课时与经费相符。(2)扩大社会交流合作,与企业、公司合作开展互利性质的实践活动,如果是技术服务、产品宣传等实践活动,就要争取企业赞助和报酬。(3)加强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团体、福利机构、民间组织、非赢利组织的联系,协助他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费用由他们承担,学生提供义务劳动,同时从中受到陶冶和锻炼。(4)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学生参与课题的调查部分,或者操作动手部分,费用由项目经费中出。老师和学生各得其所,也解决了经费问题。(5)有些实践项目费用可以由学生分担一部分。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无费用或低费用的实践项目来减少经费支出。同时社会实践也应该坚持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对于有偿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收入也可以用于补充实践经费。实现学校支持、社会实践单位和学生个人的多元化投入,投入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
(四)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应该把握当今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需求,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对教师以及各个院系管理部门的激励机制建设,使激励机制形成从上到下的完整体系。激励机制建立的关键是要使各项激励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文件,保证各个方面按照要求具体执行。单实行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必须实行与之相配套的约束制度,约束制度是激励机制得以实现的保证。学校应制定《高校社会实践评比条例》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及奖励作出具体规定,激励竞争,鼓励社会实践取得的好成绩。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成果要计入学分,并作为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标准之一;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标准之一;还可以与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挂钩,与团员民主评议、推优入党和推荐免试研究生挂钩。对教师和辅导员而言,根据其所承担课程特点评定社会实践应当完成的工作量每学期完成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工作效果与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与教师工作量和干部业绩的奖惩挂钩。
(五)完善社会实践内容多样化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把握新形势下高校社会实践的特征规律,使其在内容上以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趋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3]。从活动规模上看,由单人单队向团队型、区域性大规模集中活动方向发展。做到了学生全员参与,干部教师广泛参与。从活动内容和层次上看,由调查访问为主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社区援助、跟班劳动、挂职锻炼、知识培训、便民服务、高新科技产品技术推广等内容形式多样化,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活动。传统的社会调查也向专题化、重效益、重应用方面转化。通过社区援助站,拓展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平时课余经常搞、周末重点搞、寒暑假集中搞,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科技服务、科学研究活动贯穿全年,遍布校内外。
篇8
一、基本情况
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自XX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21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18.5%;大专学历511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4.1%;中专学历43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37.4%。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53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5%;师范类毕业生共302人,占创业总人数的26.1%;医科类毕业生共106人,占创业总人数的9.1%。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自1999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XX年,我市共选拔39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142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3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139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
篇9
1.农村籍大学生中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较高,这一部分群体应该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农村籍大学生中家庭贫困的占66.5%,这一部分大学生本身即肩负着改变自己命运的重担也肩负着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重担,因此农村籍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
2.农村籍学生就业率比公办院校的就业率高。80.3%农村籍学生在中小企业就业,73.4%的农村籍学生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就业机会并成功就业。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一直把学生就业当成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调动学校的全体员工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多方走访企业,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辅导员送学生去就业单位,只要能解决一个学生的就业,就业指导中心也积极引进到学校里。
3.农村籍大学生离开本省,到南方发达地区的人数较多,43%的农村籍学生到服务类行业就业,这也是农村的学生踏实肯干,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决定的。南方近几年发展起来一些经济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这些企业大多工作强度较大,很多城市来的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劳动强度,民办高校的农村籍学生正好成了这些高新企业的首选人才。
二、民办高校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籍贫困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首先坚持就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关键是让民办高校的三表的学生认识到要就业,就要先确立自己能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工厂的第一线工作,立志做一名蓝领工人,做一名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技术性人才。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外语+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考取计算机,会计,导游等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和各种世界百强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期就进入企业学习,接受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2.教育学生对国家基层项目的重视,让学生乘坐国家大政策的春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国家基层项目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西部计划基层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国家给予社保和资金补贴;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入伍政策;选调生计划,国家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公务员队伍;此外政府还通过开展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学生村干部计划,大学生失业登记享受失业待遇等购买政策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以享受小额贷款,创业指导服务,免除工商等登记费用和税费减免。并且各民办高校还科研通过创业教育、SIYB培训、创业巡回报告等方式来鼓励和刺激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达到就业的倍增效应。民办高校鼓励农村籍毕业生自主创业,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鼓励创业成功的应届毕业生。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籍毕业生,在没有宽广的人脉关系,没有雄厚的经济支持的情况下,这些基层国家项目已经解决了很多农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是加强就业指导,明确学业规划。其次是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再次是加强社会实践,完善校企合作。现在很多民办高校有一种企业进驻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把办公地点放在教学楼里,让学生在可以时间就可以近距离的了解企业的运行,明白职业发展的素质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企业还在民办高校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让企业的培训师走进高校讲堂,提前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农村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只按照自己需要的标准去挑选,无形中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由于接触社会机会少,对社会认识不足,毕业生由“学校人”变成“职业人”时不能正确定位,觉得自己作为大学生学了很多知识,知识分子清高的心理更严重,出现自负心理。因此,针对农村籍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各种心理,民办高校要指导心理咨询中心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农村籍毕业生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阳光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
篇10
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从整合课程内容、组织专题教学模块,建立教学团队、实行网上自主选课制度,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分段
考核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新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师
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团队教学自主选课分段考核
[作者简介]苏谦(1982-),女,北京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博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张陈文(1967-),女,山西太原人,
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教务科科长,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11-01
一、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渠道。作为德育课程,思政课具有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属
性,既要在授课过程中阐释原理,阐释社会主义的本
质特征,着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注重课程体系建
设,突出理论体系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为推动思政课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于
2006年开始,
本着“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整合校内相关资源,完
善实践教学环节,以解决学生实际思想理论困惑为中心,以提高
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改革目标,
陆续从课程设置的科学化、教材编写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的多样
化和教学水平的优质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于
2011年正式实行
团队教学、网上选课和分段考试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二、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都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制订培养
方案和计划,要求学生按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进度学习。教学
管理部门在编排课表时,会为每位同学“强制”分配任课教师
和上课班级,学生无权选择上哪位教师的课和上课时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面临内容多但课时少的问
题。教科书中面面俱到的理论知识迫使教师平铺直叙、蜻蜓点
水,都讲到了,但都讲不深刻。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
以教学大纲为主要线索,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法。教师照本宣
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缺乏活跃气氛,学生缺乏新
鲜感,教师缺乏上课激情。
思政课考核基本上是单一的闭卷考试。死记硬背的考核方
式使学生把课程学习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上,缺乏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等。
三、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1.整合课程内容,组织专题教学模块。思政课调整课程方
案后,把原来
7门必修课调整为
4门,同时设立“当代世界经济与
政治”等选修课。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减少了课程设
置门数,整合了原本重复分散的内容,但从本质上讲,内容并未
减少,要求也未降低。
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新编写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科学性和统
一性的教材,以专题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把政治理论教育融入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体系。实施专
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理论重点,也有利于教师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剖析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教学团队,实行网上自主选课制度。根据教师年龄
梯度、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将
3~4位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
队。专题教学以课程教学团队的形式开展,团队成员按专题进
行分工,共同负责几个班次的课程教学,即某位教师专门负责名
下几个班次固定几个专题的教学。
学生选课实行网上公开选课制度,即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前,
由学校教务处网上下学期所开课程、开课时间和教学团队,
学生根据课程的总体要求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自主选择所修
课程及授课团队。所有课程每学期均开设,且为方便学生,课程
教学团队在两校区同步开课,学生可就近选课。
3.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分段考核方式。思政课除运用多媒
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研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外,
还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校学工部组织的“返乡调查”
和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春季学期课
程结束前,网上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参考题目。学生参照具
体的课程调研要求,或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或个人回乡调
研完成实践调查报告(或读书报告)一份,开学后提交给所选课
程任课教师,记入该课程学习成绩。
为真正达到客观评价、科学评价的标准,思政课以注重过
程、淡化结果为原则,课程考核评价根据各课程的专题分布,采
取分段考核、期末汇总的方式,不再另行组织期末考试。
4.改革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思政课在学生
网上公开选课模式下,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团队分工、责任到人的
做法。各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各自情况,明确班级管理责任人,负
责学生的教学管理、成绩汇总等相关事宜。
在课余时间,各教学团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
共享,并开设课程
QQ群。QQ群由班级管理责任人负责管理,
任课教师参与交流和引导,真正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
四、思政课改革的收效
1.学生自主空间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实行网上公
开选课制度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修读的
学期、门数和授课团队,增加了自主空间。加之选择了喜爱的授
课团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也大幅度增强。
公开选课使课堂突破学院、专业和班级的限制,有利于学生
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开拓思路,扩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更贴近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加深对课
程的理解和感悟,更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参与教学的
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2.教师竞争力增强,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课程改革就像
一把双刃剑,不仅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对教师亦如此。教学团队
作为一个互促互补的团体,能有效形成“老带新,优帮弱”的教学
氛围,解决了教师队伍素质不齐、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的
问题。引入公开选课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教师,
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力,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灵活度加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多元化教
学方法,征集评选“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
“精彩一课”和
使教师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
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网络教学平
台整合了教学资源,更为师生搭建出一条无时空限制的沟通渠
道。通过网络教学互动,教师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
心理,从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学术专长,使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
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网络聊天也为学生开辟了另一块教
学园地。
科学的考试考核方式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考核方式的改
革,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取消期末考
试,采用理论加实践、分阶段考核虽然会给考评增加难度,但能
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思想道德品质状况,真正做到了知识
评价和价值评价的科学性。
五、结束语
思政课改革为其他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
验。我认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可以从成绩评定和网络教学两
方面着手。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
10年的努力引入字母等级的评分方式,
它使用宽泛的“等级”取代精确的总分作为排名的依据。国外其
他顶尖高校也大都采用等级制评分方式。这样可以淡化学生对
过分细化成绩的追求。今后的课程改革也可以借鉴等级制的评
分方式,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情况作综合评价时,可能会粗化对学
生的评价,从而使这一评价更加合理化。另外,课程改革也可以
尝试加入网络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一些非重点内容和自学内
容制作成网络教学视频,通过学前自测、网络学习和学后考核的
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思政课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
后的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最终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
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