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20:0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法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法语计划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语法的动词时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正确使用动词,并在其他词语的帮助配合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感情或传递某种信息。

小学英语动词时态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英语动词时态的学习是学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关键。第二、学好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有助于小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更好地与别人交流思想和沟通感情。第三、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思想;有助于促进和带动英语的全面学习与提高。所以英语动词的教学应该以时态教学为突破口。因此,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本人根据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知识薄弱以及小学英语课堂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在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归纳以下几点优化小学英语动词时态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原则。

一、创设真实的语境,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真实的语境可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在行动研究的热身环节“He is listening to music”就用了音乐渲染情景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来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在汉语中“某人在某地做某事”,而英语中要表达成“某人做某事在某地”。 因为“who、what、where”正是人物、动作和地点三要素,组成了进行时态句子结构。

第一次行动研究拓展操练环节中的看图说句子是用语言描述情景。此外,还有通过实物呈现情景,通过图画描绘情景和通过活动体验情景等,通过情景,给学生大量输入包含有某个语法规则的语言,让学生对语法规则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积极地自主建构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打下基础。如指导学生用替换法配对人称和“be”动词,然后试着造句 生:“I am a student . You are a student. 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teachers.”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抽象的教学难点“人称和数的变化”,通过直观的教具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些固定搭配,听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鼓励学生小组活动,互相监督有无搭配错误,通过反复的机械操练,为今后的正确读写打下基础。教具也能说话,因为在语法课堂上教具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实物、图片等教具的感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

多样化的操练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言的习得。对新的语法知识,操练可以分为两部分: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机械操练要求达到模仿语音、语调和认读新单词、新句型的目的。而意义操练阶段,可以利用教学图片、卡片、简笔画,配以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创设情景,比如玩游戏和扮演脚本。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从掌握单词到学会用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学生通过听别人的对话来复习巩固语法规则,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多样化的机会尝试使用语言规则表达思想。另外,教师要注意利用语法的生成性,让学生用有限的语法规则表达无限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笔者再引导他们找出v-ing之巩固操练环节有三个活动。

活动1:开火车。让5位学生轮流上讲台表演做动作,每做一个动作,我问全班“What is He/She doing? ”,全班回答“He/She is…” 开始时,全班学生不知道问他们什么,我重复了两遍,并用手示指向做动作的学生他们才明白“What is He/She doing?”的意思。接着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练习这句型。

活动2: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其中一个做动作,当全班问:“What are you doing”时,另一个同学猜“ I am……”猜对时,全班再重复他的话。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现在进行时的一些句法结构,学生都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并都能描述他人正在做的动作。

活动3:归纳现在进行时句子的构成规律。我先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v-ing形式的句子,并利用幻灯片演示图片内容在黑板上,然后找几位同学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接着划出“am”、“is”、“are”三个词,问他们这是什么类型的词。有个别同学知道这是be动词,之后再要求他们观察be动词前面的词,他们能总结出am跟I,is跟第三人称单数,are跟you和复数,再次提醒他们看be动词前面的主语,他们能说出这些词表示人或者事物,这就是句子的主语。学生知道了be动词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主语,当被问到be动词后是什么时,他们都说后面有时是一件事情,作宾语,表示(做)什么,这样他们就总结出了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be+v-ing+宾语。接着让他们把黑板的句子套入这个结构,找出相应的部分。学生能把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找出来。

拓展操练环节有一个活动:说一说。让学生利用黑板上现在进行时的句式,结合课件的内容图片,并让学生看图说句子,让全班一起描述图片时,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似乎都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当要求个别学生说句子时,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只能说出句子的某个部分,以前学过的很多单词都基本忘记了,像“play game、watch TV、fly a kite”等,这阻碍了学生表达英语的流利性,给他们造成对发言失去信心,基础差的学生连套用句子的意识都不会,被提问时一站起来就说“不懂”。

三、培养学生注重语法形式和规则,正确表达语言

学习任务包括听、说、读、写和听力练习,它促使师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并激发有益的互动反馈的基础。例如在听讲故事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听并写下关键信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后来学生基本能顺利输出信息,并能复述整个故事。又如我利用课件展示一张图片,图片里有一支钢笔、几本书、一个书桌、几张椅子等物品,让学生利用“there is/are…”这一句型来表达图里有什么,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顺利输出语言。这类型的任务指向有意义的交流,把注意与输出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知识后完成语言输出型任务。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表达不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会重新关注语言形式,追求更高的准确度。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学以致用,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法能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基础。要想真正地掌握和利用英语语言,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所以小学英语语法的学习是必要的,学习英语语法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运用。本人结合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法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律,如何在教学中兼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本人所教的班级是一个大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以致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姚敦敏.论怎样开展和搞好英语动词时态教学[J].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篇2

关键词:德育;新课程;化学教学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二、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人口、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设计一些环保知识。比如,盲目的使用和不合理施用化肥,是我国农村出现的普遍现象,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流失、淋漓、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空气,使环境受到污染。所有推广合理的耕作制度、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比例等,都是减少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三、进行学习目的性德育

化学源于生活,但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每授一个知识点,都不要轻易放弃它的学习目的性,要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讲解它在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目的,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可以多讲一些生活中常用性物质,如含碳燃料的利用,若燃烧不完全时,可生成CO2、H2O和一些有害气体如CO和粉尘,对人体有害,且放出的热量少,若充分燃烧,只生成CO2、H2O放出热量多,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等如此类似的化学知识,既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又可以告诫学生节约能源,进一步认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再如石墨炸弹损坏电源设施,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2000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就是利用石墨炸弹的导电性造成断路,这就是化学知识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以此类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将来的成长以及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使他们越来越喜欢化学。

四、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是化学史教育,通过化学史介绍重要的化学史实,了解人类对物质变化规律认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相对性,以及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时刻追求知识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学生科学态度及科学思想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激励和教育作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准确回收,以及我国“神舟”号火箭的载人技术的研制成功,无不凝结着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奋斗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团结协作、自力更生的精神。

篇3

【关键词】 积极情绪 高中英语 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07-01

学生进入高三,普遍感到英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工作辛苦而繁琐,经历一次高三生活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磨砺,往往是老师辛苦,学生疲惫。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英语老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备考能力。下面笔者就在高中英语复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以达到优化复习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1 积极情绪的定义及功能

积极情绪就是因为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当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1.1 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认知能力

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

高考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考生的头上,对每个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而缓解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的学习体验。经常能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自然会恢复,主观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2 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

2.1 科学安排复习内容

(1)安排模块复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模块课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英语水平中下的同学。以模块课文为基础,依托科学的复习学案,梳理单元基础知识,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并识记。上课以听写和提问的方式对作业内容的落实情况做一个检测,三个单元复习完毕时再做一次小测验,循序渐进,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果。做到课前做的作业和课堂检测内容、考试检查内容一致,拒绝做无用功。

(2)安排语法知识复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语法复习采取少吃多餐、细嚼慢咽的方式比较符合认知规律。具体操作为:以非谓语、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等学生的学习难点为主,老师先上情景教学法语法课,引导学生梳理结构和复习运用,在接下来一周左右时间里,每天做10至15个单项选择题或填空、翻译题,以练习、纠错、复现这样的循环方式,迈小步,不停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知识。

(3)安排阅读、完型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具体操作为:每天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两次阅读加一次完型、一次改错和一次作文训练,一周安排一次综合训练。

2.2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积极氛围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学生在情感上与老师相融时,他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倍增。复习阶段如何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呢?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复习计划的制定。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复习伊始,和学生交流并明确复习计划,通知学生准备好相关书籍、资料等,甚至建议学生在听写本上注明“复习听写”字样,明确各项要求,和学生一起期待,从而从心理上进入复习阶段。从复习计划的制定乃至每天的课堂检测内容和上课内容的确定,可以实行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且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再配以教师亲切的教态,这样的复习课给学生的感觉一定是积极、活跃、融洽而又令人难忘的。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从提问到任务设置,为学生量身定做。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都有带到。每节课老师至少要随机提问三分之一的学生,连续三节课内每个学生都要提问到。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课前根据作业和学生实际,反复推敲上课要问的问题,甚至谁来回答、谁来补充都写在问题旁边。发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词汇记忆和词义辨析的困难。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高效的复习。

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活化导入 创设情境 相互交流

好课要从头开始。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在倍感新鲜好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感思。利用导入的引人入胜功效,给学生更多自我阅读、主动搜集、积极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带着激情和兴趣主动走进教材、走进文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主动予以描述。这样一方面能活化课程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诱惑力。另一方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自我补充和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妙用多媒体创境,感受身临其境

多媒体导入能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独特体验。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能使得课程教学资源不再静止不动,而是在声、动、形一体化的展示中获得动感。利用多媒体导入,能让学生在充满神奇和新鲜的认知中感悟更多的不一样。

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认同之感。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中,围绕“The beautiful and colorful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师不妨搜集现代英国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从作息时间、课程选择、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认知阅读素材内容,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知。通过动漫展示的形式,围绕“The different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China”,让学生在眼观、耳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调动他们研读的激情和兴趣。在学生打开思维后,趁机引导学生就“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进行主动沟通,让他们带着好奇探读文本素材。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资源时应在了解学生关注要点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找出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情景,帮助他们深化感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鼓励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产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多媒体导入应该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借助课堂演讲,直观展现主题

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生本主义理念下的人文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课前就相关主题进行演讲,帮助他们深化认识教学内容。课前可以让学生围绕课程教学主题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素材,以帮助他们在演讲中强化认知,丰富认知思维感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关注学生的预学探知,让学生带着主题互动展现,有利于增强其学习动力。如,在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的“Reading Advertisements”教学中,结合“Reading A”中的问题,建议学生运用互联网和报纸杂志等,围绕“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advertisements?”和“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advertisements”等作主题演讲,让其他同学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触发思维灵感,让他们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主题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增强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主题演讲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尝试,让他们在主动筛选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感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搜集整理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发现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主动整合,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通过直奔主题导入教学,学生在仔细辨听和主动借鉴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认知。

三、追踪热点时事,延伸课堂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热点时事延伸课堂主题,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相关事件中找出相应的学习素材,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强化认知。借助时事追踪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找出相关素材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

热点时事的运用,让开放教学模式能主动和教材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思维。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导入中,不妨利用当今较为流行的传统文明文化,运用图片展示“the beautiful view of Loulan 2,000 years ago”,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探学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lost civilizations?”这一问题认真思考总结,让他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寻机会。

适当发散授课内容要点,让学生在倍感英语学习就在身边的前提下多关注时事热点,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学机会。从时事的时效性和重点性出发,让学生多关心现实生活,帮助他们在主动接近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延伸学习触角,给他们更多的提示引导。

综前所述,运用多元化的导入丰富教学过程和资源,能在体现教学主题大意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我尝试和主动适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融进课堂,感受教材文本的精彩。以多媒体资源导入为起点,注重演讲展现、时事追踪等方式运用,能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感思、有所体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积累丰富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满足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方法 优化 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后,我国对经济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也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的教育阶段进行实施,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收效甚微,文章就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一、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对我国的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思想还是十分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教学主体的地位,主观性过强,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经济学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的传输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兴趣的方面,在经济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济学课堂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一般都包含在大学教学内容中,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课堂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却忽视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以及“纸上谈兵”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学生经济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也只是通过卷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已,并且卷面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掌握能力,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经济学教学的全面进行,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学生对经济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经济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当今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媒介进行经济学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立体的有关经济学的案例和图表,使原本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被学生们接受吸收,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课堂下的沟通,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疑惑。

(二)借鉴案例式教学方法

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之相关的尺度问题,而通过借鉴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经济学的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加立体和清晰的认识,使经济学教学生活化,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有关经济学的问题,但是,案例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驾驭与案例有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往不断的实践,锻炼出教师对教学尺度的掌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模式对学生们进行经济学知识的传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经济学中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诉,学生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枷锁,致使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疏忽,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经济学知识。

(四)在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开展与经济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总结

总之,我国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用能力,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输送专业的经济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中美经济学课堂教育的比较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J].高教探索,2011(12).

篇6

为了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可洛夫斯基最早提出了“陌生化”概念。“陌生化”主要被用来表现艺术的形式,表现出诗歌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是完全再现原文内容,而是适当地进行修改,重新表现原文内容,使其达到变形或异化的效果。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曾经从戏剧理论的角度对“陌生化”展开系统化论述,并把“陌生化”效果定义为:“在把事件或者人物性格陌生化的过程中,需要给它增添全新的文化意识,从而表现出新奇的感觉。”“陌生化”并不单单为了陌生而陌生,也并不单单为了制造隔阂,而是要深度诠释事物,以达到更加深刻、更加熟悉的感觉,这也是文化翻译中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主要目的。基于此,本文以《洛丽塔》为例,深入研究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手法,以期能更好地展示“陌生化”手法参与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

一、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手法阐述

近几年来,“陌生化”手法被文学界广泛关注,且在许多文学作品翻译中也得到了应用。在文学翻译中运用“陌生化”手法,能够在保留原文内涵的基础上体现出新奇感,使其展现出新的文化意义。“陌生化”作为体现文学历史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翻译中,可使译文更加经典。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式,而且还需要利用“陌生化”手法对文章进行再创作,体现文学创作的新颖性。译者运用“陌生化”手法,必须把握度,不能完全脱离原文,否则只会让译文更加生疏,降低译文的可读性,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接近原文作品,才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相似的韵味。

二、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观念阐述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创作风格,而且还需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的作品架构。所以在评判作品质量时,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控作者的创作技巧和创作风格。文学创作会体现出作者的整体经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但也超脱了日常生活。由于不同的作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一样,所以在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作者在选择写作题材时,采用的写作手法也会大不一样,其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同。

作品的创作特色关系着作品的整体质量,所以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必须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情感和创作特色表现出来,只有如此,翻译才能取得成功。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为了让译文读者真正获得与阅读原著相同的精神感受,必须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整体架构,这样才能真正诠释出文学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翻译跨文化文学作品时,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作品的内涵与特色非常重要,必须准确体现原文作品的精神价值,但翻译仍需要加入译者自身的思考,使文学作品翻译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陌生化”手法在《洛丽塔》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自《洛丽塔》小说被翻译成汉语文本后,在中国快速流传开来,并且产生了多个不同的译本,其中于晓丹翻译的《洛丽塔》最具特色。于晓丹版本的《洛丽塔》运用了“陌生化”手法,使译文最大化地还原了原文的创作特色,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享受同等的美学感受,这也是该译本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陌生化”手法在声音意象上的运用

小说和诗歌相比,具有不同的文学形态,小说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声音意象上,译者在翻译小说文本时,应非常重对声音的应用,要善于运用环境声音使小说更加具有表现力。且在描写小说人物时,语音描写要非常具有表现力,把人物的特点及小说所处的时代特征准确地表现出来。于晓丹翻译的《洛丽塔》,“陌生化”手法运用最恰当的地方就是在声音意象上。译者通过运用“陌生化”手法,把主人公的心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而且独特的汉语表述方式,能带给译文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让译文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和内涵。

(二)“陌生化”手法在诗语上的运用

《洛丽塔》中有许多晦涩难懂的文字及外来语,于晓丹在翻译这部分文字时采用了新奇的修辞手法,突破了原语文本的束缚,使语义表达更加充分,可把读者带入原语文本环境,更好地理解语言意义。例如:于晓丹在翻译“lucidlyinsane”和“crazilycalm”这两个词汇时,巧妙地组合了两种对立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两种对立的感情,形成强烈的对比,诗语与原文神韵更加贴合,这也更加充分地展现出了亨伯特的双重性格。译者通过运用“陌生化”创作手法,最大化地还原了原文神韵,加强了译文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而对于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忽视了语言形式的意义和在实际场合的应用性,忽视了语言的文化教育,导致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转化成为自身的文化能力,是今后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制度、宗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而明确这一点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来讲尤其重要。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但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只能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所写的内容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外国人一般都能容忍我们所犯的语法或语音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些错误不符合他们的交际习惯,在习俗上不能接受。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因此,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四、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多方位文化渗透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正确使用注释

教材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理解很困难,有时还会引起理解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化难为易,可以利用一些事例进行讲解,有针对性地把这些零散内容进行系统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应用归纳教学

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实现语言交际的现实性和得体性。

(三)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

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介绍外国文化中的异国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这些内容学生们很感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英语教学。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时进行。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英语故事,将这些故事进行分类。将有些故事当作课文进行讲解,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将这些故事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

体验教学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通常情况下条件不会允许。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教师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齐筠.语言,文化及英语听力教学.外语学刊,1998,1.

[2]罗传伟.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刘书英,张光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外语研究,2002,6.

篇8

本学年期我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学生通过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开机、关机、鼠标使用、键盘使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悬殊很大,优等生操作计算机运用自如,潜能生害怕动手操作电脑。潜能生成因分析:潜能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不加强巩固,有的甚至放弃操作练习。

教者本人计算机知识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的探索还任重道远,当不断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两个单元,主要内容是Windows系统的操作,认识windows窗口组成,掌握了对文件、文件夹的一般操作方法,以及电子邮箱的管理。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Windows系统,管理文件和文件夹;能够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熟练的管理自己的邮件。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两章知识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知识点如下:

第一单元:掌握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Windows、文件、文件夹及Windows资源管理器、压缩文件等概念;第二单元:掌握网上交流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网络有关的文化、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潜能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内容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潜能生,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篇9

关键词:创设情境;趣味活动;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英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深切体会到:营造丰富活泼、童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手偶、实物等直观教具,教学光盘、自制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快乐。

如教学Christmas这一单元时,我和学生一起准备了圣诞老人的帽子、圣诞树、圣诞灯、圣诞卡、礼物等,还搜集了一些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图片,电脑里播放着圣诞颂歌。课上和学生一起装饰圣诞树、写贺卡、送礼物,学生兴趣浓厚,在真实的环境里运用英语。

二、要组织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愉悦的课堂、欢快的教学气氛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无意注意,并且在无意注意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效果更佳,达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小学英语教师要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我在课堂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做游戏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防止学生听课疲劳,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掌握语言。例如,在教学英语字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26个字母卡片,课上全班一起做字母游戏:听音举字母卡片、听音抢字母卡片、给字母排顺序等。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26个字母,让学生手、脑、耳等多种器官并用,使得字母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教师还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谜游戏、听音指物游戏、单词接龙游戏、Simon Says等游戏活动的使用,既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又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每节英语课都应该做游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应该在课前、课中都穿插游戏。

2.练表演

抓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将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编成短剧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编排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既培养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又感受到了学英语的快乐。例如在教学故事“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时,我让学生七人一组改编表演故事,在表演时孩子们既操练了句型“What happened?I’m stuck. Can I help?Yes, please,”又感受到了合作学习英语的快乐。我认为英语教师在进行句型教学、会话教学、阅读教学及故事教学时,都应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自由会话,给每一个学生积极开口、踊跃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语言,真实运用语言,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唱歌曲或chant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悦耳的音乐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同时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而歌谣的韵律能帮助小学生体会英语语感,并提高学习的信心。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歌曲、歌谣,还要根据教材自编歌曲或chant。例如,在教学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Lesson 29“Where Do They Live?”这课时,为了巩固单词我自编了一个chant: Giraffe, giraffe脖子长, Panda, panda是国宝, Snake, snake草中游, Zebra, zebra 条纹多, Animals人类好朋友,保护动物携起手,携起手。朗朗上口的歌谣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在歌曲中学习生词,学习句型和课文,既可以使学生操练语言,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多竞赛

竞争是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多开展小组间、男女生间或个人间的比读、比听、比说、比写、比创等多种竞争游戏。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让你的课堂充满魔力,要用你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每一位学生。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学生投入真诚的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课上对学生要多赞美,多鼓励,少批评。孩子纯真可爱,各有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适当地给予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信任和鼓励,学生答对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Great!Well done! Good Work!即使孩子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只是说No,而是要使用委婉的表达方法:Think it over. Listen to the others. Don’t worry. I can help you. 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增添了学生的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篇10

关键词: 职业测评 学业评估 专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即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简称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根源于职业规划的概念与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阶段性规划。目前,大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还很不完善,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普遍缺乏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指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改革的目标和关键,建立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专家指导系统意义重大。

一、系统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和开发专业规划系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需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低成为当前就业工作要考虑的新问题。麦可思调查了长三角地区85所高职院校,对6.3万名2009届毕业生进行了分析。月收入和专业对口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1]。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越多,其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越低,工作的稳定性越低,离职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会降低。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开办专业数量与对口率、离职率的关系图

目前,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数量普遍较多,就业质量不高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学校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制订个人三年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使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更能适应企业和岗位要求,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培养新生专业适应能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普遍对专业学习迷茫,不适应。鉴于高职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问题,我国许多高校已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2],如:给班级配备班主任和专职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大一年级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引导整个大学教育;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等,但这些措施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三)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需要

目前,我院正在试行“1+1+1专业导师制”[3],第一个“1”是指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换,最后一个“1”是指从大学生向准社会事务工作者的转变,中间一个“1”是指处在两次角色转换当中的“学业精进期”。三年学业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为“1+1+1”,在每个“1”的阶段中,都有双重专业导师(专职导师和兼职导师)的全程参与,从思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划,给予其三年的学业发展指导。但是,导师们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众多,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给予每名学生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指导。

为此,笔者提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使学校的“1+1+1导师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该系统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专业性的指导,把导师们从繁重的指导任务中解放出来。

二、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

(一)编程技术及相关工具

系统的各模块均采用ASP/+ISS6.0技术实现,利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ASP具有跨平台性,不需要考虑每个客户端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2008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Web应用程序。

(二)流媒体传输技术

系统的职前课堂点播模块使用实时流式传输的流媒体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用户边下载边播放,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再播放。实时流式传输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它使用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传输协议,可以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可以对播放速度、快进、后退、暂停等进行控制,既可以观看前面的内容,又可以观看后面的内容。

(三)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ADO(ActiveX Data 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提供的COM组件,作为访问数据库的接口。ADO是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它建立在COM的体系之上,它的所有接口都是自动化接口,因此在C++、Visual Basic、Delphi等支持COM的语言中通过接口都可以访问到ADO。ADO通过COM接口访问数据,可以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源,既适合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又适用Excel电子表格、文本文件和邮件服务器。特别在一些脚本语言中访问数据库是ADO的主要优势。

(四)数据库的连接池技术

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提高数据库连接使用的效率和系统的性能。在Web应用系统中,ADO通过ODBC驱动程序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每一次数据访问请求都必须经历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存取数据和关闭数据库连接等步骤,而连接并打开数据库是一件既消耗资源又费时的工作。对于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由于数据库访问不是很频繁,可以在访问数据时,创建一个新连接,用完后关闭。对于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系统而言,大量的学生同时在线职业测评和学业评估,需要频繁发生建立连接、关闭连接的数据库操作,系统的性能必然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因为请求需要建立通讯,分配资源,进行权限认证,经过实际使用,这些工作很少能在一两秒内完成,因此对于连接的使用成了系统性能的瓶颈[4]。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连接池允许应用程序从连接池中获得一个连接并使用这个连接,一旦一个新的连接被创建并且放置在连接池中,应用程序就可以重复使用这个连接而不必为每一个连接请求重新建立一个连接[5],不同的数据库访问请求就可以共享这些连接。这样,通过重复使用这些已经建立的连接,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极大地节省系统资源和时间。

(五)Agent人工智能技术

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也称智能主体。在分布计算领域,人们通常把在分布式系统中持续自主发挥作用的、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特征的活着的计算机实体称为Agent[6]。从逻辑上讲,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定义为由多个相互作用的Agent组成的系统,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中Agent的角色和交互方式上的差别[7]。

基于本系统专业评估模块对学生专业学习评估的要求,将“Agent”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学业评估模块和专业规划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被视为由多个相互关联的不同层次的流程组成的,其中每个流程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Agent的子系统[8]。如对学生基本信息库与学生档案库处理的信息处理Agent,对学生自我评估作分析的数据挖掘Agent,系统分析与评估的Agent,系统预测与专业规划Agent等。每一个Agent都预定义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且可以根据与定义的工作流程自主地从一个流程转到另一个流程,也就是从一个Agent传递到另一个Agent,多个Agent协同工作,实现专业评估功能和专业学习与发展计划生成功能。

三、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案

(一)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家系统由人机接口、应用平台、信息库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层、基础设施层五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架构图

(二)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的网络架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该系统。ASP应用程序所有代码都在服务器上运行,浏览器不参与接受脚本程序,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因此,系统升级和维护主要在服务器上完成,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地单元,使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入侵[9]。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本质是高层次、智能型的专家系统,它必须具备某个专业的专家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调用agent(可以理解为:智能助理)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并智能生成其学习计划与专业规划[2]。

1.专业引导模块的设计

本模块主要有前台学生用户页面和后台管理员页面。在该模块中,前台学生用户主要是浏览专业信息和下载学习资源;后台管理员和管理专业信息及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上传,利用无组件上传与Web集成技术;对于视频文件,用Helix Server或Windows Media Server构建流媒体服务器。

2.职业规划测评的设计

职业规划测评模块是职业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测评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倾向、情商测试、职业潜能与能力测试等。本系统职业测评模块的使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学阶段、大学中期和就业前。职业测评本质上是一个在线考试和评估系统,测评结果作为学业评估阶段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的依据。

3.学生信息库模块的设计

学生信息库模块即档案袋模块,其主要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在校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和荣誉、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职业测试、系统评估结果与建议、专业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及计划的执行效果,等等。此模块具有实时更新、连续追踪等功能,为评估模块开展有效的评估提供基本的、可以参考的信息。档案袋模块由班主任、辅导员在系统的WEB平台上完成。

4.学业评估规划的设计

评估模块是系统的核心,该模块主要采用Agent人工技能技术的实现。本模块包括两个子模块: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自我评估的评估指标有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学习习惯、专业基础和对本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认识、自我的学习感受和反思,等等。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估。系统评估模块是一个嵌入了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即通过专家的经验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方向。系统评估要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方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学习的子方向。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都要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发展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专业学习的深入、自我评估的不断进行,系统评估将逐渐成熟,并能够适时调整思路,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专业学习建议。在学业评估中,职业测评结果和学生信息库(成长档案记录)为系统评估提供了依据。通过相关模块的结合,为学生确定今后的专业学习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5.专业规划的设计

专业规划模块是本系统的关键。在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模块中,系统会根据学业评估模块中关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建议和学生信息库模块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帮助学生逐步制订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主要流程是系统自动生成初步的专业学习计划、专业导师审核系统计划、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善学习计划,逐步形成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

四、结语

本课题从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全程化、个性化、专家化出发,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1专业导师”制试点工作,同时结合我在学院从事就业工作和担任职业生涯指导老师五年的经验及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的经验,决定利用B/S模式结构的优点,搭建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当前阶段,已经完成了系统方案的设计,下面要做的工作是学业评估阶段评估指标的选取与优化,以及使用相关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随着系统的运用,必将促进我院专业与教学改革,推动我院人才培养,提高我院大学新生专业的适应性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旺生.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再认识[J].高等职业教育,2010,4(12):11-13.

[2]程君青,唐伟.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31-33.

[3]王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导师制1+1+1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6-57.

[4]江莎.基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的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5]王春梅.基于B/S架构的高校就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6]段宗涛.多Agent系统研究与开发[D].陕西:长安大学,2002.

[7]姜凤敏.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Agent的数据流处理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