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08-08 17:2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治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治理流程

篇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城市化进程使得进城打工成了目前农村青壮年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得我国留守现象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留守经历。目前对留守现象的研究负面因素偏多,而留守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方面的长期影响和留守人群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却极少涉足。笔者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升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以期为留守人群及相关教育教学机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23

*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JS14-040)

作者简介:张娜(1980-),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收稿日期:2015-05-16

0 引言

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进城打工成了农村青壮年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留守经历。目前对留守现象的研究负面因素偏多,而留守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方面的长期影响和留守人群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却极少涉足。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升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以期为留守人群及相关教育教学机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关于留守经历的研究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当人们逐渐把关注的眼光开始投向广大农村当前正在留守的未成年儿童身上时,20世纪末出生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却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的有幸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有的则像其父辈一样流入城市,成为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一直以来,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和发展,他们成了最被忽略的一代,其留守经历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究和关注。而对于有留守问题的研究与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不同步,对于曾经有留守经历群体大多集中在未成年的留守儿童上,且研究焦点多停留在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的消极意义和负面影响,研究的中立性、客观性不够,很难了解到他们特殊的、深层次的心理状况,也缺乏对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的相应关注。

2 留守经历与社会支持

20世纪70年代,Cassel和Cobb首次提出了社会支持的概念;House认为社会支持就是由其他人所提供的资源的共享。Wallston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使个体体验到安慰、帮助或信息的一个社会联系的复合结构;Barrera认为社会支持包含三个方面:支持源、支持行为和支持的主观评价。

2.1 社会支持的结构

Pattison等按照社会支持的性质将其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一系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的联接所获得的。这种社会的联接包括家人、朋友等等的物质、精神的支持。程虹娟从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社会资源三个方面来界定社会支持。

2.2 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

社会支持是一个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社会因素。史玉军认为,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两种模型:一是主效果模型,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总伴随着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不管压力事件是否出现,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增加了,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提升;二是缓冲器模型,认为只有在应激条件下社会支持才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如果没有明显的压力,社会支持的效果是不太明显的。

3 留守经历与心理资本

Luthans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关于心理资本的定义到目前有特质论、状态论和综合论。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是指能够影响一个人积极组织行为的心理状态,既具有相对稳定的特质性,又具有易变的、可开发的状态性,是一个“类状态”的概念。

3.1 心理资本的结构

心理资本的结构目前有二维度说、三维度说、四维度说和多维度说,以4维度说为主。如Luthans等认为心理资本由4个维度构成:自我效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满怀信心,并付出相应的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乐观——无论何时何地,均能够对取得的成功进行积极的归因;希望——对已经认定了的目标能够坚定不移,同时在必要时调整其实现的途径,以取得最终的成功;韧性——身处逆境和困难时,能够快速恢复。

3.2 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

目前,心理资本的研究范式主要可分为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效应模型。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相关结果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层面的变量影响是直接的。仲理峰研究认为心理资本中的希望、乐观、韧性维度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等有直接影响。

4 留守经历与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关系的研究现状

当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高职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也由消极心理品质渐转向对其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探讨。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乐观、希望、快乐、韧性、心理资本、幸福感等重要积极心理学概念。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众多的积极心理学概念中颇为引人瞩目,也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留守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负面影响,缺乏从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当前一时无法改变的留守现象,都是进行一些表面的、浅层次的陈述。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较低,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一个必然的、不可改善的相对低下的状况。诚然,父母外出打工确实会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产生一些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一定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然下降。

5 社会支持、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对于留守经历高职学生来讲,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因素。为了让留守儿童以及曾经有过留守经历的人群能够通过挖掘和提高这些保护性因素,来对所处的不良环境进行积极适应,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水平,笔者心理健康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5.1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留守儿童的父母、代养人等,应加强与远离父母的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并主动与亲友、同学等保持联系,以便问题出现后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引导留守儿童要善于利用周围资源,积极寻求帮助,使得他们在除父母以外的情境下能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5.2 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应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阳光思维等理念,让他们了解到,生活上、学习上只是努力还不够,更要懂得去扬长避短,发现并有效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开设心理资本提升训练营,对参与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资本开发。组织留守经历高职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在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中提升心理资本。

参考文献

1 Luthans,F.,Youssef,C.M.,Avolio,B.J.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M].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

2 李林英,李健.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起及其内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3 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4 Barrera,M., Ainlay,S.L.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3( 11)

5 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6 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5)

7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1)

8 Fred Luthans,CarolyM.Yousse,l Bruce J.Avolio.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国家治理 受托责任理论 政府审计服务

一、国家治理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一)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治理

公共受托责任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资源的机构或者人员负有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经营管理状况的责任。国家的成立与运转都是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公众是公共资源的投入主体,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是公共资源的占有主体,他们二者构成了公共受托责任关系。而公共受托责任又与国家治理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二者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公共受托责任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国家治理实质上就是政府作为资源管理的主体,通过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协调作用,最终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目标。而它的推进恰恰是以公共受托责任为依据的。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也是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通常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安排,而它们的完善程度又是公共受托责任能否有效履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国家治理的完善能够促进公共受托责任的顺利实现。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表现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将政府审计项目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审计中介机构,要求他们按照政府审计的规则提供审计服务。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最新出台的《注册会计师指导目录》中专门强调了注册会计师承接政府审计项目的范围,其中的重点为公共预算专项资金审计、国有资产核资专项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政府购买上述的审计服务是通过全部外包以及部分外包的形式实现的。

(三)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的分析

国家治理的目标是维持国家良好运转,并满足公众需求。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权力的监督与制衡,而权力的监督与制衡通常表现为政府的审计行为。政府审计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和促进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使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国家治理。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作为审计创新的一种形式,它将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引入其中,改变了政府单一提供审计服务的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完善国家治理的目标。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涉及到政府、审计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它们均会影响国家治理的完善。第一,在国家治理的目标之下,政府负有自我监督的义务,也就是具有政府审计的必要性。政府通过与审计中介机构签订有形契约的方式将审计业务外包出去,有利于社会外部力量与政府审计机构共同对政府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从而能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第二,审计中介机构作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它参与政府的审计活动符合国家治理的总目标,也能够改善国家治理的现状。第三,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缔结无形契约而形成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它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不断完善的动力。第四,审计中介机构参与政府审计能够促进国家治理的改善,而国家治理的改善社会公众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对国家治理目标、政府、审计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四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是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基础所在。

二、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规范性不足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提出并开始试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的地区,早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暂行办法》中就明确了政府可以在必要时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2014年财政部财务审计司《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之后,我国各地开始对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行为进行有益的探索。但是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规范性仍需要不断提高。从2014年至2015年3月全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情况看,从下页表1中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地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进度不同,而且侧重的方面与所占购买服务的比重也有所差异。大部分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省市都是以审计服务、会计审计服务以及管理咨询等内容为主要形式开展的,但是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省市没有公布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总的来讲,我国目前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实践方面规范程度有待提高。只有不断提高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规范程度,我国的国家治理才能够不断完善。

(二)制度层面的欠缺严重影响国家治理的完善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实践探索是适应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完善国家治理的创新举措之一,因此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行为。但是就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缺乏相关指南和准则的指导,制度保障欠缺。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开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省市都是以指导性目录的形式出台的,它还尚未纳入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之中。该制度设计的欠缺不利于社会力量正常地开展审计业务,进而影响到国家治理。另一方面,目前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主要的审计对象是财务报表,它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会计对象并不一致,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并不能全部适用于政府的审计项目。但是目前我国还尚未有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政府审计项目的准则以及指南,这方面的欠缺也同样影响政府审计的审计质量,进而影响国家治理的改善。

(三)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流程设计仍需提高

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招标的流程设计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而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威胁着审计的独立性与审计质量,进而影响到国家治理。首先,政府在对审计项目的立项与招标方面,对其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与界定;其次,审计费用的财政预算不透明,外界的社会公众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最后,审计服务的质量评价方面欠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它会影响到审计质量的评价与后续审计行为,进而影响国家治理。上述的流程设计缺陷会使得审计中介机构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独立性受到威胁,不利于审计质量的保证。

三、完善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策略选择

(一)完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制度设计,为国家治理的改善提供保障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制度设计是保障政府购买审计服务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完善国家治理的必要工作之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制度设计是以买方主体政府主导的,政府应当构建一系列的以政府审计项目为出发点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将购买审计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范畴之中以及建立完善的有关审计费用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等。具体制度设计层面来说,一方面《政府采购法》应当就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卖方主体――审计中介机构的资格审查以及详细具体的购买流程做出规定;另一方面,有关审计费用支出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应当明确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以及核查预算的流程。

(二)设计合理高效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流程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行为涉及到政府与中介机构双方,而对于他们双方来说委托受托关系的顺利达成有赖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流程的设计。为了能够使得审计中介机构更好地完成政府审计项目,我国相关的责任部门应当尽快完善我国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流程设计。具体来讲,流程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提供审计服务中介机构资格审查的要求,审查的内容可以从业务规模、信誉、专业资格人员数量以及资格条件入手;第二,加强对审计中介机构执行审计的过程监督,比如可以通过定期对其审计质量进行抽查以及定期评价审计风险的控制问题等;第三,审计项目完成后加强对审计中介机构审计结果的质量评估与反馈工作。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流程设计应当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方面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完善国家治理的目的。

(三)审计中介机构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一方努力提高自身实力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实践使得审计中介机构开始参与国家的治理工作,审计中介机构开始成为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为了能够使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行为达到完善国家治理的目的,除了政府在制度设计与购买流程设计方面的努力之外,审计中介机构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争取完成自身的受托经济责任。具体来讲,审计中介机构应当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审计质量并形成在行业内良好的声誉。争取达到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资格认证。除此之外,审计中介机构还应当在执行政府审计业务的同时,注意按照政府的审计流程开展审计,并注重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工作,最终争取凭借自身在专业方面的优势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业务。Z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科学发展观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lways all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gave birth to a series of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idea,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in the further inspection, suitable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fforts to continue and development, and is not suitable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fforts gradually to withdraw from the market,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is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ield,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is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trinsic demand point of view, the hope can fo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old position.

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总体说来,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没有创新,企业管理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永立时代潮头, 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创新促使企业从以逐利性为唯一发展目的逐步转化为兼顾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的,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创新,这一创新,是企业步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不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助力,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企业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创新

企业管理是通过对本企业所处的市场、政治法律等外部环境有着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综合协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企业文化等内部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通过协调、控制、计划实施等一系列博弈,使企业达到良性、协调运转的方式方法。而这样的企业管理,必须符合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顺应潮流达到企业各体育社会的互利共赢。 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创新,只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管理才有生命力。

篇4

所有类型的抵押贷款证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问题,无论是最佳住房抵押贷款、商业用房抵押贷款,还是汽车贷款、助学贷款。

但这并不是说要抛弃证券化,证券化流程背后的基本逻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细化了贷款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挂钩,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参与进来,从而使更多贷款流向全球经济领域中的消费者和企业。因此,我们所要做的是对证券化流程进行改良。

美联储的“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计划旨在重新激活证券化流程。投资者从美联储那里获得低息贷款,然后用这种贷款购买各种证券,他们的亏损额被设立了上限。参与该计划的贷款机构持有的是证券中的高风险部分,如果它们发放大量不良贷款,将因此蒙受损失。这是一个足以让贷款机构保证贷款质量的充分理由。不过,在“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计划结束之后,这些证券是否能继续存在还是个问题,除非证券化流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办法是发行资产担保债权。虽然它仍属于证券化贷款,但为证券提供担保的贷款保留在贷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贷款出现问题,贷款机构必须用良好贷款替换不良贷款。如果为证券提供担保的大量贷款出现违约,以及证券投资者无法获得收益,它们可以索取贷款机构的其他资产。这会使贷款机构产生确保贷款获得适当的风险承保的强烈动机。要想让发行资产担保债券的想法得到真正实施,必须得到监管部门和纳税人两方面的支持。

完全抛弃证券化,回到银行过去所遵循的简单的“贷款并持有”模式将是错误的选择。贷款将会变得更加稀少,也更加昂贵,即使对那些具有良好信誉的借款人来说也不例外。而且,没有人能保证这一可以预防机制本身的金融问题。要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的储贷危机就是由那些最普通不过的贷款机构所引发的。

(本文摘自《影响美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作者:【丹麦】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

译者:苗正民滕玉英

商务印书馆2010年3月

荐读理由: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积累创造了促进社会改革的矛盾。但今天无论在社会福利长期发展的欧洲,还是在广泛利用商业保险的美国,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该书把福利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别,介绍了各类福利国家的特征和福利制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后工业化社会不是由市场力量所促成,而是由各国的特点和差异性所决定的,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概念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作者:【奥地利】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译者:朱健敏解军

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型互动式; 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4-0096-03

一、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重点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努力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研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转化为大学生自觉和自主的参与行动,充分发挥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践,系统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主体需求甚至疑虑困惑出发,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依赖学生党员和先进分子追求进步的良好愿望,调动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共同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研究和互动交流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创新为先导,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实和同样不断变化的学生思想动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不断促进学生提高觉悟、提升境界。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时展的脉搏,把握社会前进的规律性,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作用,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之,应将以学生为本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以了解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尊重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依靠,以学生的觉悟提高、境界提升和全面协调发展为归宿,以创新为先导,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互动式交流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二、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所谓“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专题讲授、专题调研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身边事、身边人见微知著,即“关注一个社会热点、分析一个社会事件、开展一项社会调查、提出一项有益措施”,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进而“润物细无声”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使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基于这一基本理念,“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力争实现以下转型,即: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型,重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型,重在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由传统的应试型考核方式,向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和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方式转型,重在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材与教纲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拓展教学相长的平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有一套系统化的、既有具体操作又有严格控制的流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在整个流程设计中,研究型与互动式的理念应贯穿始终。将研究型理念贯穿于整个流程设计之中,就是学生从开始成立学习小组和围绕教学大纲选择相关专题时,观察身边、校园乃至社会,发现并开始着手解决问题的研究理念已经产生;确定选题以后,在小组中充分开展团结协作,收集资料、思考设计专题展示的形式和手段,着手制作专题展示,准备应对开放式课堂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研究、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将互动式理念贯穿于整个流程设计之中,就是在整个流程中始终需要师生互动交流,不仅在课堂上,而且更多的是在课堂以外。从操作层面来看,学生在确定专题、准备课堂展示和组织课堂讨论、学生评议,直至评价和颁奖等整个过程,都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行的,不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展示,教师更多地在幕后指导和帮助;从控制层面来看,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准备工作进行中应注重把握专题与教学大纲的关联性、把握专题的格调和导向,在课堂组织中应控制好节奏,保证小组展示、课堂讨论、学生评议和教师点评各环节有条不紊,还应调节好气氛,最后的评分和颁奖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公正与公开是基本要求,在为研究型互动式教学的开展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可为下一届教学工作的开展做铺垫,整个控制层面的工作,则需教师更多地创新思考和辛勤付出。

四、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推广和实践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展示手段和课外参与形式尤其值得关注。

1、课堂展示手段――“充分展示的舞台”

(1)PPT、视频与讲解结合模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课堂展示手段,如学生做的《由圆明园兽首拍卖引发的我国流失海外文物追索之路》的专题就采取这种方式。首先通过6分钟的视频剪辑,将圆明园兽首流失海外的历史做了讲述,然后用PPT将兽首回归之路及其历次拍卖的价格走势做了汇报,接着就2009年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诉讼做了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最后强调,我们要牢记历史,更要正视现实。并以总理的话作为结语:“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流失海外文物何其多,追索这些文物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我们完全不必逞一时意气。

(2)对口引申与PK辩论模式这两种方式也是学生常用的课堂展示手段,小组派两位同学上台,对口引申式如《南京1937,我该怎么看你》,从近期热映的电影《南京!南京!》引发的网友评论出发,两位同学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出发,将问题层层引申、剖析,最后殊途同归,做出客观的判断;PK辩论式如《中国特色的大众娱乐文化――兼论山寨文化现象》,两位同学分别持不同观点,一个强调娱乐文化的意识形态导向性,另一个强调“存在即合理”的娱乐为本性,继而在课堂上引发了热烈的集体讨论。

(3)课堂展示手段的扩展配乐诗朗诵和舞台剧 在上述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有的小组根据自己专题的特点加入了配乐诗朗诵,如《天堂里没有灾难――汶川地震周年祭》,表演极富感染力;有的小组还加入了舞台剧,如《风云变换的2008之直击索马里海盗》,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海盗、船长和维和部队长官、国际组织代表等,表演生动有趣。

这些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课堂展示手段在创设了和谐课堂氛围的同时,寓教于乐,初步实现了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和理论的灌输情感化,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课外参与形式――“功夫下在课堂外”

为了做好一个专题,同学们集思广益,运用了很多课堂以外的参与形式,比如校园采访,专题《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大学生自杀现象剖析》的制作小组,就带着自己的录影机拍摄了在校园随机采访评论校园自杀现象的DV;还例如主题班会,专题《忧患意识――祖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制作团队,在班级内部结合专题内容召开了主题班会,并将班会记录进行汇总和整理,在课堂展示时做了详细汇报;还有的小组利用周末和假期做了社会调查,如《天津市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与研究》,他们对天津市小东庄和新立街中营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查走访,期间发放了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就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成绩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课堂展示时做了总结汇报。

这些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课外参与形式,说明专题准备过程就是学生们自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初衷。

五、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评价

教学模式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激励,对教师来讲是教学探索的检验。

这种评价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针对专题和相应小组的整体评分(见表1),其分值构成:教师评分占70%,学生评分占30%;另一个是针对个人的评分,其成绩上限为小组成绩,下限为本组成员中贡献最小。

在研究型互动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教学的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教学方法由 “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的转变,实现了授课方式由“静态的章节式”授课向“动态的平台式”授课的转变,实现了教学形式由“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相长”的转变,由此,较为成功地实现了我们最初的教学改革设想。

参考文献

[1]徐志宏.思想理论教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孙兰英.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科学 创新 发展――天津大学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论文集[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张耀灿.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C].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1-6.

[5]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36-41.

篇6

关键词 低碳经济;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资源损失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36-05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产品制造过程是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或半成品的资源增值过程,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制造过程中与资源消耗相关的资源损失定量计算,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某种产品时对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是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下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 企业资源消耗与资源损失问题研究综述

企业制造过程资源消耗和资源损失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Gutowski T. 教授分析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各种因素和状况,提出了一种对机械加工过程环境负荷进行测定的方法[1-2 ] ;张华等建立了适应于制造系统产品物料资源消耗状况的一种分析模型,提出了制造系统中物料资源总体利用率及分类利用率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3];曹华军等提出一种基于工艺IPO 过程模型和列昂波特相互作用矩阵的制造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通过对各工艺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纵横向对比分析,为制造过程环境友好性改善提供数据参考[4];江志刚等从制造过程输入资源与环境影响输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确定产生环境影响的根源[5]。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对制造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缺少企业资源消耗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资源损失的定量化信息。而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如果资源损失不能货币化,缺少可视化,就难以促使其制定合理的政策与对策,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 目前企业所处环境行为的层次分析

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至少有三个目标层次[6]:第一,实现企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第二,实现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第三,实现污染的完全治理,即零排放。在第一层次,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将停留在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成本和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相等处,企业治理环境是可以获得收益的,企业可以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第二层次,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将停留在企业污染治理边际成本和社会污染治理边际收益的相等处,故企业治理环境要付出超越其收益的成本,但这个成本被社会吸收,就整个社会来讲,此时的污染治理仍然是有利可图的;第三层次,是在现行技术条件下,超越社会最优污染控制水平的污染治理,在此层次,要达到零排放,企业必须牺牲利润才能达到环境治理水平,企业治理环境是得不偿失的。

实际上,许多企业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还仅仅处于第一层次,而这一层次企业又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化、可视化,为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提供量化数据,促使企业进行低碳发展,还是有足够的空间的。

罗喜英等:基于低碳发展的企业资源损失定量分析及其应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期3 资源损失定量化方法介绍

资源损失的“量”不仅仅是资源的“数量”还包括“价值量”。在环境管理会计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方法,即物质流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可满足这方面的需要。MFCA的原型流量成本法(Flow Cost Accounting)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起源于德国,由Bernd Wagner教授和德国奥格斯堡管理和环境研究所(Institut für Management und Umwelt, IMU)开发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后来理论上发展为物质流成本会计并统称为MFCA[7-8]。[KG)]

3.1 MFCA核算原理

MFCA是按企业流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归集,追踪从投入起点至输出终点的全部物量,而后据此乘以单价得出不同地点的成本。从流程上看,物质流转是一个多级的输入、输出系统,最先输入取自供应商,而后按流程、流量经过不同的数量中心(如原材料仓库等),最终输出形成了产品、废弃物两个流向(即正制品与负制品)。按物质输入输出平衡原理,产品用原材料与废弃物构成了数量上此增彼减的逻辑关系,反映了企业提高材料利用率就可降低废弃物的环保经济规律。显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MFCA系统可较好地满足企业实施动态环境管理的需要。

根据资源消耗对企业环境影响的不同,将MFCA成本项目分为四类:材料成本(Material Cost,MC)、系统成本(System Cost ,SC)、能源成本(Energy Cost,EC)和废弃物处置成本(Disposal Cost,DC)。其中,材料成本与能源成本的环境影响程度最大,它形成的废弃物治理成本最高,影响周期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它在合格产品与废弃物间比重的分布也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所以,将其单独归类,尽可能地重点监控,并按流程环节核算,可从环保视角提供足够的信息,而环保措施是以追求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再资源化为目标的;系统成本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是在企业系统内部,且一般以费用高低为控制目标;废弃物处置成本的环境影响居中,与企业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界线。由此可见,这种分类一方面考虑了费用归集与分配的不同地点、场所,另一方面又按环境影响不同程度确定了不同的类型,有助于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各自的成本信息需要,而且还可以从成本上综合考虑物质流转对产品成本形成和环境保全效率两方面的影响,以便统筹考虑调整成本的内部结构,使企业效益在生产、环保两个方面取得综合最优化。

MFCA核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MFCA核算流程

Fig.1 Calculation process of MFCA

由图1可知,从物料投入开始,经过不同的生产阶段(或物量中心),最后形成产品;另一方面,它还包括在资源流链条过程中不同环节产生的资源损失(如弃料、废料、碎屑、碎片、残损品及废品,均称为负制品)。可以看出,它具有从数量和货币价值两方面将制造流程中各环节的资源损失和其他成本“可视化”。这点与传统成本核算不同,传统核算是将资源损失包含于完工产品中,处于隐形状态。因此,MFCA使资源损失可视化,可达到以下功效:①量化资源损失价值,挖掘改善潜力。②使企业资源损失结构清晰化。MFCA可揭示资源损失的环节及金额,揭示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成本流,包括流向与流量。许多企业认为,它们对材料具有监控,但是往往只注重对主要原材料的实物数量控制,忽视低耗材料、辅助材料及间接成本的分摊损失,MFCA计算流程却可以提供信息流图,帮助企业判断资源损失的重点环节,提出优先或重点改造项目,并为企业材料选择替代、工艺流程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及废弃物资源化等系统决策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3.2 MFCA应用程序

MFCA应用有七个程序,见表1。这些步骤的关键在于收集并整理每个工序投入数和废弃材料数。尽管这些数据可以在现场测量,但如果现场测量花费的时间太多,就以理论价值或计算数据确定的估计数代替。在建立的MFCA计算模型中,物量中心的确定可以与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不同,但物量中心设置必须合理,设置得太大,不能提供合适的资源损失数据;设置得太细,就会花太多的时间在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

3.3 资源损失定量化案例应用

以中铝贵州分公司的某铸造厂为例。该厂主要生产

表1 MFCA步骤介绍与应用MFCA简易计算工具和操作手册/指南可以在以下网址下载:jmac.co.jp/mfca/thinking/07.php。

Tab.1 Steps for MFCA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基本流程

Basic procedures 检查与操作项目

Examination & operation items1 事前准备 确定目标产品、生产线和工序

对目标工序进行粗略分析并确定物量中心

确定要分析的模型与期间

确定要分析的物料对象及其物量数据的收集方法(测定或计算)[BHDW]2 数据收集

和整理收集并整理每一工序中的物料数据及其投入量与资源损失量

收集并整理系统成本和能源成本的数据

确定系统成本与能源成本的分配规则

收集并整理每一工序上机器运行状况数据[BHDWG10mm]3 MFCA核算 建立MFCA计算模型并输入必需的数据

确定MFCA计算结果并分析[BH]4 识别改进

要求识别并列出改进要求,包括资源损失与成本降低要求[BHDWG15mm]5 构思改善

计划检验资源损失削减的余地及其可能性

核算并评价由于资源损失降低带来的成本降低效果

确定优先改善项目并构思改善计划[BHDWG6mm]6 实施改善实施改善计划[BHDWG17mm]7评价改善

效果重新MFCA计算改善后的物料投入量、资源损失量

改善后的完全成本和资源损失成本核算并评估改善效果[BG)F]

铝、锌铸件。为了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成本,该厂于2006年运用MFCA实施流量管理。

该厂选择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为实施范围,因为其占企业铝铸件生产量的75%。根据其生产工艺流程,分为溶解、铸造修整与检验三个物量中心。材料成本为材料数量与单价的乘积,系统成本为费用率、工作时间与单价三者的乘积,能源成本是消耗量与平均单价的乘积,废弃物处理成本即重量与处理单价的乘积。实施流量管理前的流转成本表与损失率计算表见表2、表3。

由表2、表3可见,该厂的损失总成本较高,约占总投入的49%,其中材料(铝、熔剂)的损失成本高达60%,能源损失达到37.7%,是损失最大的两部分。这正是采用MFCA方法所揭示出来的数据,可为下一阶段改善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真实的数据。

通过上述成本数据的提示,该厂认真分析了损失成本居高的原因:回炉铝渣在铸造修整和检验两个物量中心产生量很大,其中以铸造过程余量头寸预置太多,形成很多的浇铸端材,需要从设计环节加以改进。同时,生产工艺

表2 改善前的流转成本表

Tab.2 The flow cost before the improvement

数据采集期间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1日[BHDWG5mm]Data collection period October 1, 2006-October 31,2006[BHDWG6mm,WK14mm,WK14mm。4,WKW]物量中心材料投入溶解铸造•修整检验合计[BHDG24mm,WK3mm,WKW]投入(元)[ZB(][BHDWG6mm,WK10mm,WK14mm。4YQ1mm,WKYQ0W]材料成本1 201 8603 415 83044 10004 661 790[BH]系统成本081 4241 111 9591 533 9332 727 316[BH]能源成本093 854242 7400336 594[BHDWG6mm]小计1 201 8603 591 1081 398 7991 533 9337 725 700[ZB)W][BHDG34mm,WK3mm,WKW]输出废弃(元)[ZB(][BHDWG6mm,WK10mm,WK14mm。4YQ1mm,WKYQ0W]材料成本06 9002 479 880332 3402 819 120[BH]系统成本0121595 776238 143834 040[BH]能源成本0140130 0570130 197[BHDWG10mm]废弃物

处理成本0-41400-414[BHDWG6mm]小计06 7473 205 713570 4833 782 943[ZB)]表3 改善前损失率计算表

Tab.3 The Loss cost rate before the improvement

材料

Material 系统

System能源

Energy废弃物处理

Disposal合计

Total[BHDG10mm]合格品

成本(元)1,842,6701,893,276206,39703,942,343[BHDWG6mm]损失成本(元)2,819,120834,040130,197-4143,782,943[BHDWG6mm]小计(元)4,661,7902,727,316336,594-4147,725,286[BH]损失率(%)60.530.637.710049[BG)F]流程上,铸造修整的回炉铝约占50%,检验环节回炉铝约占15%,由此产生大量回炉铝反复回炉,形成较大的损失。因此,还需从生产工艺的流程上进行改进,以大幅度降低回炉铝所占比重。与此同时,通过改进降低资源损失比重,也可减少与它相关的系统成本、能源成本,起到良好的效果。于是,该厂分析了回炉铝、电力、燃油损失的成因,改造相关设备,调整优化设计,带来了实施后的成本降低。表4、表5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对比实施MFCA前后数据可知,总成本损失率已由49%下降为43.4%,其中资源消耗与劳务费用等分别有6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说明相关的改善对策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材料损失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能源成本部分改进不大。这两部分的成本构成企业成本的90%以上,仍然是企业以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表4 改善后流转成本计算表

Tab.4 The flow cost after the improvement

数据采集期间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1日[BHDWG5mm]Data collection period October 1, 2006~ October 31,2006[BHDWG10mm,WK13mm,WK14mm。4,WKW]物量中心材料投入

①溶解

②铸造•修整

③检验

④合计[BHDG24mm,WK3mm,WKW]投入(元)[ZB(][BHDWG6mm,WK10mm,WK14mm。4,WKW]材料成本1 201 8603 415 83044 10004 661 790[BH]系统成本081 4241 111 9591 533 9332 727 316[BH]能源成本093 854242 7400336 594[BHDWG6mm]小计1 201 8603 591 1081 398 7991 533 9337 725 700[ZB)W][BHDG34mm,WK3mm,WKW]输出废弃(元)[ZB(][BHDWG6mm,WK10mm,WK14mm。4YQ1mm,WKYQ0W]材料成本06 9002 389 548151 2602 547 744[BH]系统成本0121574 003104 001678 125[BH]能源成本0140125 3050125 444[BHDWG10mm]废弃物

处理成本0-41400-414[BHDWG6mm]小计06 7473 088 891255 2613 350 899[ZB)]表5 改善后损失率计算表

Tab.5 The Loss cost rate after the improvement

材料

Material 系统

System能源

Energy废弃物处理

Disposal合计

Total[BHDG10mm]合格品

成本(元)2 114 0462 049 191211 15004 374 387[BHDWG7mm]损失成本(元)2 547 744678 125125 444-4143 350 899[BHDWG7mm]小计(元)4 661 7902 777 316336 594-4147 725 286[BH]损失率(%)5424.937.310043.4[BG)F]

通过上例可以发现:MFCA较客观地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中不同物量中心的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针对不同物量中心的具体情况作出对应性的管理决策与改进;该种模式按资源消耗、废弃物比重分配系统成本及其他相关间接成本,也揭示出资源流损耗所消耗的人工费用、能源及折旧成本,形成无效劳动的叠加,警示人们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以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

4 资源损失外部环境损害计算

MFCA计算使得企业内部损失从数量和价值两个方面得到透明反映,为强化公司内部管理,达到更加有效的环境管理目标,有必要在进行企业内部损失评估的同时评价其对环境的外部影响。

按照环境管理中的“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废弃物的损害成本(虚拟治理成本等)应当包含于其中。适用MFCA方法的构思如下:以物质流成本概念为基础,深入企业内部物质流路线来构建基本计算单元,然后运用物质流成本方式构筑结构式方法体系。构建的MFCA基本计算方程式为:[KH*3]RCi=RUCi+WLCi+WEICi(1)[KH*3]其中,RC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成本;RUCi――第i流程或节点的资源流的有效利用成本;WLC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损失成本;WEICi――第i流程或节点的废弃物外部环境损害成本。

公式(1)是物质流成本计算的基本公式,右边反映其内部结构构成。理想状态则为RCi=RUCi,WLCi降低并全部转化为RUCi,且无WEICi,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不过以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无法达到此种状态。

MFCA用于正确划分合格产品成本与废弃物资源损失成本,通过“资源流内部损失成本”有助于企业找到改善点并实施效益评价。“外部损害价值评估方法”则反映企业排放废弃物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揭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将两者融合,则可形成“资源流内部损失――废弃物外部损害”评价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企业经济决策,如图2。

图2 MFCA“资源流内部损失――

废弃物外部损害”分析方法

Fig.2 the analysis of “resource flow

internal losswaste external damage” in MFCA

废弃物外部损害的计算流程为:①计算各成本中心的废弃物数量;②将废弃物数量单位标准化(如LIME系数表的标准单位:重量为kg,烟气为m3,电力为kw/h);③计算每单位废弃物的环境损害系数值。可查询国外的环境损害综合系数计算表,求得各种资源环境损害系数。④将标准化的资源损失数量与换算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其外部损害价值。

5 结 论

MFCA使得企业内部资源损失从数量和价值两方面得到透明反映,解决了资源消耗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资源损失无法量化的问题。内部资源流成本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性,外部损害成本反映了企业的环境性,将两者融合,则能同时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情况下的效益最大化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同时也为环保部门制定政策与发展方略提供参考信息。只要进行污染治理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企业就有治理污染的决心。MFCA提供的经济数据,可帮助企业找到重点改善的成本中心,以达到减少资源输入、提高资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ahmus J,Gutowski T. A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Machining[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and RD&D Expo , 2004,(12) : 1-10.

[2]Gutowski T, Dahmus J , Dalquist S. Measuring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 ISIE) , Stockholm, Sweden, 2005,(6):12-5.

[3]张华,刘飞. 制造系统产品物料资源消耗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0 ,36 (3):27-31. [Zhang Hua , Liu Fei.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Product Material Resource Consumption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J]. Chinese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2000 ,36 (3) : 27 - 31.]

[4]曹华军,刘飞,阎春平. 制造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 2005 , 41 (6) : 163-167. [Cao Huajun, Liu Fei, Yan Cunp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its Case[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2005 , 41 (6) :163 - 167.]

[5]江志刚,张华,肖明.制造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分析模型及应用[J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7):132-137.[Jiang Zhigang, Zhang Hua, Xiao Ming.The Analysis Model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J ] . 2008(7):132-137]

[6]朱清,等.企业积极环境行为的层次及其政策设计[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157-161. [Zhu Qing. Hierarchy on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Enterprise and the Polic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157-161.]

[7]Katsuhiko Kokubu.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in Japan:A New Trend of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C].the Fourth Asia Pacific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ccounting Conference Singapore,2004,(7):4-6.

[8]罗喜英,肖序.ISO 14051物流成本会计国际标准发展及意义[J].标准科学,2009,(7):27-32. [Luo Xiying,Xiao Xu.I ISO14051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 Development[J].Standard Science, 2009,(7):27-32.]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Resource

Losses Based on Lowcarbon Development

LUO Xiying1,2 XIAO Xu1

(1.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2.Business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tan Hunan 411201, China)

篇7

一、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面对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必须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现状

据估计,我国开展信息化20年来,大约有70%与信息化有关的项目超出预定的开发周期,功能和性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大型项目平均超出计划交付时间20%~50%,90%以上的软件项目开发费用超出预算,erp的实施成功率不到10%,并且信息化项目越大,超出项目计划的程度越高。我国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总是在投资高峰之后,旋即进入低谷,留给各个单位和企业的是大量瘫痪的系统,损失少的也有几十亿元。“80个亿,打水漂”的说法,就是所有与信息化有关的工程项目陷入“it黑洞”的生动写照[1]。

造成企业信息化项目失败的原因有许多,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作过许多的分析,如没有把握好各类风险、实施过程的主导者不明确、信息资源没有合理应用、信息不透明等等,但笔者认为主要的还是因为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以至于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各相关方的责权利没有明确,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理机制对项目的各相关方进行监控,有的方面大家都负责,有的方面大家都不负责,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漏洞,致使信息化的中间过程脱节,而致前功尽弃。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人提到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监理制引入信息化项目管理中[2][3],但是还是没有把这一问题提高到治理结构的高度,单靠引入监理,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还是不够的,监理也不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或是领导者,他仅只能对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实时的控制,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建议,以尽最大的努力使信息化项目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但信息化之后,是否真的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能否真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仍是监理无法做到的。所以单纯的在信息化项目中引入监理制也不能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全面成功。笔者认为,引入监理制是必要的,但在这个前提下,还必须完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治理结构,使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的各相关方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也使他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才能保证项目的全面成功。

二、项目的治理结构

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样,项目的治理结构也是权衡项目中相关方的责权利,即指由参与项目的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关系框架,以及关系框架中各方责权利的分配,以保证项目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促使项目全方位的成功。投资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是治理结构中的所有者,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咨询公司或者软件供应商则是信息化项目治理结构中的经营者,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管理者,为股东服务,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近年来引入的信息化项目监理则是项目治理结构中的监控者,即公司治理结构的监事会,监控管理者,为股东服务。

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样,项目治理结构中也会出现委托——人的问题、道德腐败等问题,但是我国从实施信息化以来,很少有企业采用完善的项目治理结构,以使得我国信息化项目失败率居高不下。本文提出了我国信息化项目实施中普遍使用的项目治理结构,并基于监理制的理念构建了一种完善的企业信息化项目治理结构,并初步定义了治理结构中各相关方的权责利。

三、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治理结总结

根据过去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和与项目的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将过去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治理结构模式总结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企业寻找软硬件合作伙伴,(其中软件商也作为管理咨询公司的身份)由软件商为主导的模式;另一类是由企业委托咨询公司,再由咨询公司寻求软硬件为合作伙伴,由咨询公司为主导的模式。这两类模式的治理结构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在市场上寻找一家提供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软件商,由该公司提供软件,(或者由软件商将自身的软件成品或半成品向企业推销),当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能满足企业目前或已察觉的需求时,企业便会委托该公司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因为一个信息化软件是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企业目前已察觉的问题,同时,它还能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集成化的思想和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与理念,这样,企业便不由自主的把企业信息化的主动权交给了软件商,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由软件供应商寻找硬件与网络供应商,针对企业片面的需求或隐约的需求而实施整个企业信息化项目。这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软件商为了销售自己的软件而不顾该软件是否适合要信息化的企业本身模式,也不管自己的软件是否真的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无形之中就会夸大软件的功能而弱化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一般没有软件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无从分辨软件的好坏,更不能解决信息化后的技术问题;同时软件商一般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运作方式也没有透彻的理解,从而使软件与企业的管理实际无法结合。对于以上的问题,现行一般经常提到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使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模式能适合信息化软件。这样就主次不分了,本来信息化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加快办事效率,使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顺畅。当要对业务流程完全重组时,那样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工作量是无法计量,而且,对于不同的行业,它会有不同的特性,它有自己某些固定的模式,而不能完全为了符合信息化软件的要求而变更,这时就会出现混乱,也就是说信息化不但没有带来实际的效率还使原本大家都熟练的工作方式变得陌生。这时不但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更给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企业信息化望而却步,这样也就不利于我党提出的全社会、全行业信息化的目标。

图b是以咨询公司为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做出信息化的决策之后,寻找一家合适的咨询公司,将企业信息化项目委托咨询公司实施,咨询公司负责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业务流程的重组,并寻求软件、硬件、网络供应商,将技术方面的问题交给这几方,并协助各方实施信息化项目。这种模式相对于上一种模式来说成功的机会也许会大一点,但是它同样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因为作为咨询方,它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其它方的利益,虽说成功的实施一个企业对它的信誉来说有一定的帮助,但信息化不成功的因素太多,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而且,更多的情况下,大家都会把矛头指向信息化软件本身而忽略真正的原因。咨询方一般是既懂管理又对软件技术与软件本身有一定了解的人组成的团体,它一般负责指导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应该说企业有了它的帮助可以成功的实施企业信息化,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使得企业把一切的主动权与责任全都交给了咨询公司,只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或是一个一般的参与者与数据提供者,没有把自己的思想与企业本身的特性表达出来。这就会使得再好的软件也不一定会适合特殊的企业的要求。其次,既然咨询方也是为了商业目的,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咨询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选择软硬件商的时候,不一定会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而选择利润更高的机会。这时都会损坏到企业与政府的利益,从而也会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

不管是模式a还是模式b,项目实施最后的评估方都是咨询方或是软件方,它们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信息化项目中隐含的而企业又无法识别的风险。从表面看来也许可以说是信息化项目成功了,因为它没有超出预算、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得企业能顺利的使用信息化的软件,可是这却只是片面的项目成功,shenhar曾经说过,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指项目能在预算的成本、预计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它还是整个项目各相关方的成功。而且,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也是一个长期的间接的过程,所以这些不完善的项目治理结构的信息化摆脱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故提出完善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治理结构也迫在眉捷。

四、完善的企业信息化项目治理结构

针对以上各种信息化项目治理结构的不足,近来有许多学者提出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监理机制引入信息化项目中[2],并介绍了监理在信息化项目中工作的内容与范围,但都没有将它系统化地融入到项目的治理结构中,没有将信息化项目的监理方与其它参与方协调起来,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一种以企业为导向,以监理方控制为保证的信息化项目治理结构。其结构图如下图c:

图c中表达出信息化项目实施时的基于程序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是否需要导入信息化系统,当思想成熟时,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选取一家监理公司,该公司要求具有一个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团队,并代表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参与企业信息化项目。监理方要求从企业有信息化的意向阶段开始进入项目,参与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并承担最后的项目验收与项目评估。

上图c的治理结构中,各方有明确的职责与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最小的资源却保信息化项目的全方位的成功。

企业是信息化项目的主导者,也是项目的发起人,整个项目的思想必须符合企业的决策要求,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由决策层最高领导者与下属各功能部门主要成员组成一个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内部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需求分析与数据归纳总结。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导向,以节省企业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为目的,将以往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和配合咨询公司、软件商与其它系统供应商的工作,在项目结尾阶段主动作好测试与验收工作,以经验为指导,测试信息系统的效率,并客观的评价项目。

监理方代表企业的利益,同时信息化作为国家的一项政策,它也代表国家的利益,保证国家的投资能落到实处,能真正的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中。监理方在整个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负责对咨询方、软件、硬件、网络供应商的各项目工作进行验收和控制。监理方在企业有信息化意向开始进入项目中,有权利与责任协助企业起草信息化项目的建议书,辅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在咨询公司与其它系统开发商的招标过程中,负责审核各方的资历与背景,为企业寻求一些有实力并与企业相适应的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各项工作的验收工作,并为各方提供可行的建议,协调项目相关方的关系。在项目结尾阶段,和企业内部项目小组一起对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估。

咨询公司可以有两种身份,作为管理咨询者,负责帮助企业挖掘企业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在监理方的监督下,结合企业的决策思想,为企业信息化项目作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帮助企业理顺业务流程与运作方式,尽量使企业的管理方式现代化,从管理的角度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作为技术咨询者,它负责帮助企业招软件、硬件与网络供应商,从技术的角度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负责将技术问题转化为管理的理念告知企业及各项目相关方。同时因为它的双重身份,咨询公司有责任选择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适应信息化系统,并相互协调,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要求软件或硬件供应商更改系统,使信息化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软件、硬件及网络供应商,作为系统的供应者,负责提供优质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系统配置。

在上述的治理结构下,结构中的各方各负其责,将会得到期望的利润,并达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好的效益。

篇8

关键词:财务业务数据治理 财务管理 供电公司 对策

一、管理目标概述

(一)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管理理念

财务业务数据治理是指将数据作为公司Y产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具体化工作,是对财务业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的财务业务数据治理应从企业全局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筹划,对财务业务数据的获取、处理、使用进行治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共享和安全,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达到“数据输入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化、数据交互规范化”的目的。供电企业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着重于交付可信、安全的财务业务信息,进一步提升财务实时管控能力,为企业制定明智的经营决策、有效的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二)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管理范围和目标

财务业务数据治理涵盖了从前端业务应用系统、后端财务业务集成数据库到终端数据信息分析,形成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

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的目标是提高财务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对接,实现数据资源在各部门的共享,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

二、供电企业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现状

财务业务数据治理工作在供电企业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下借助适合本企业的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固化各信息系统集成接口、财务业务数据集成、数据质量管控。

(一)固化各信息系统集成接口

业务活动发生的同时,相关业务信息不仅在该业务系统中进行记录,同时传递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生成财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信息。包括成熟套装软件、财务管控模块以及计划、营销、基建、物资、人资、经法、交易、调度通信等系统之间提供的集成接口就是用于业务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这种方式,财务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交互共享以及集成化的财务实时管理过程。

(二)财务业务数据集成

财务与业务数据的高效集成,实现了财务业务信息的实时传递、资源共享以及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构建“横向集成、纵向管控”的一体化财务信息工作平台,为财务实时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1.预算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与ERP系统)。业务部门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业务预算申请表并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对于超出预算外的项目,财务部门需驳回业务部门申请,由业务部门重新发起。财务部门依据财务管控系统中“二上”年度预算报表,将年度预算在ERP系统中按成本类别分解至相关会计科目,确保预算执行均衡,实现预算执行可控、在控。

2.应收账款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与营销MIS系统)。营销部门在营销MIS系统中录入销售发票、收款单、其他单据等业务信息,生成销售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与各种分析报表,通过系统集成接口,将应收电费、实收电费、售电侧报表等数据传递财务管控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传递生成会计凭证,以及报表系统自动取数。

3.应付账款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与ERP系统物资模块)。物资部门根据物资出入库情况在ERP系统物资模块中录入信息,集成数据自动生成财务凭证,财务部门仅进行发票校验,出入库前端业务的制证工作由物资部门完成,从而实现物资与财务模块的无缝衔接。财务部门根据财务管控中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严格控制当月物资采购等相关业务的付款项目及金额。

4.工程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ERP、基建管控系统)。基建部门每月按工程项目及采购订单明细申请下月预算,提报财务部门审批,财务部门通过管控系统集成信息实现月度现金流的控制,提高付款业务准确性。基建部门根据输变电工程项目情况,在ERP系统中生成WBS元素,财务部门可据此分别进行各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与转资业务处理,实现工程项目信息与财务资产信息衔接、转变的准确与高效。

5.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ERP、PMS系统)。生产部门在ERP系统中新增、变更设备卡片信息,经财务部门审核后,联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并通过数据中心传递至PMS系统,实现实物资产账、卡、物联动工作机制。ERP系统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按月计提折旧,生成折旧凭证并传递至财务管控系统。固定资产卡片是资产清查的重要依据,资产设备卡片的实时联动,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充分发挥其效能。

6.成本核算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ERP、员工报销系统)。业务部门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在员工报销系统中录入报销单明细,经部门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报销单涵盖的业务数据传递至财务管控生成记账凭证。同时传递至ERP系统中,受预算控制。

成本核算流程中涉及与人资部门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ERP、人资管控、福利保障系统)。人资部门在ERP与部门专业系统中计提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包括企业员工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费用,相关操作所产生的信息通过ERP系统实时传递到财务模块,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了职工薪酬业务自动触发财务账务信息流程。

7.财务报表管理流程的数据集成(基于财务管控、ERP系统)。财务管控与ERP系统均能够根据现有数据自动生成科目汇总表、明细账、总分类账等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数据。通过对财务管控中集团报表模块的设置,数据可自动汇总运算填列在报表的相应位置,生成一键式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取数、填制完成后,需通过设置好的勾稽关系,检验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错误,为财务管理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财务业务数据质量管控

数据质量管控是保障供电企业财务业务数据治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首先,为保证财务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安全性,使数据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供电企业根据《财务工作量化考核指标》《财务集约化考核办法》等规定,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全面考虑,系统安排,促进财务与业务融合,明确各部门职责。其次,建立对标指标分析制度,查找c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对影响指标值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进办法,强化财务业务数据治理,不断提高数据治理执行效率。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业务数据治理标准不统一

业务部门站在各自的立场录入、维护和使用数据,使得业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中,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来源,导致业务数据不规范、不一致、不适用等问题出现。财务业务数据难以应用一致的语言来描述,导致各部门对其理解不一致。

(二)财务业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完整

数据全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生成及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应用、数据销毁四个方面。目前,供电企业财务业务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还不完善,未建立信息化工具支撑数据生命周期状态的查询,尚不能确定过期和无效数据的识别条件。

(三)财务与业务部门人员技能较单一

财务业务数据的高效集成,使得财务部门参与到整个业务流程中,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掌握较丰富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目前,企业各部门人员技能水平较为单一,一岗多能仍未全面实现,常出现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的情况,由此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

四、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一)健全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组织架构

建立由企业总经理领导分管,总会计师主管,财务部负责财务业务数据治理工作的具体管理与运作,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实施的财务业务数据治理组织机构框架。负责财务业务数据维护、审核、检查、整改等,保证系统正常使用,提高数据质量。

(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借助于财务业务数据集成管理范围不断的延伸,固化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集成接口,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有效传递与信息共享,有力支撑财务与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财务业务数据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贯穿于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完善企业财务业务数据的产生、使用、维护、备份、过期销毁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应用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建立财务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

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要求财务人员不仅精于本岗位的技能,还要积极了解其他相关业务知识,推进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化、业务管理人员财务化。深入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一岗多能的培训,培养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财务管理团队,为构建供电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J].会计研究,2013,(10).

[2]汪诗怀.基于信息集成的集团决策支持管控模式构建探讨[J].商业会计,2012,(13).

[3]张瑞君,邹立,封雪.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J].会计研究,2004,(12).

[4]张克慧,牟博.ERP系统在集团管控中的价值创造――基于会计核算视角[J].财务与会计,2012,(09).

[5]严飞.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7).

[6]卢爱红.煤炭企业集团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J].中国煤炭,2012,(01).

[7]张文峰.试论ERP系统中财务与其他业务的集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篇9

关键词:IT治理 数字化校园 模型 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11-03

近几年,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正在风风火火地进行,校园网络的带宽和应用系统平台的更新也在飞速发展。随着我院的网络规模不断加大,相对应的系统平台也在逐步增多,操作也更为繁琐。为了各个系统平台更好地融合,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如期展开。同时为了数字化校园平稳、安全发展,把IT治理框架引入到了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当中。

1 数字化校园的概述

1.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将实体校园的各种应用进行数字化处理,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存储空间,是对实体校园进行的一种多元化的延展。

1.2 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是把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了的操作平台,用互联网的手段对各个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校园为师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应用,有教学、科研、办公和交流等。

2 IT治理的概述

2.1 IT治理的定义

什么是IT治理?IT治理概念来自企业,企业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寻求优化流程,降低开销的企业发展之路,计算机技术带来新的思路。当前海内外对IT治理主要集中在模式探索方面,并认为模式是影响IT治理的关键因素。IT治理模式包括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COBIT模式、CISR模式。

2.2 COBIT模型

COBIT模型是在海内外获得认可的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操作标准,它在风险管控和操作应用之间构建起一座平台,帮助决策层进行IT相关治理。COBIT模型的核心是企业在相关规定的框架下的操控能力。

2.3 ITIL模型

通过使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理念同本单位IT服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强调质量管理和风险管控,在用户认可度和服务情况与风险操作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由于ITIL 影响着IT服务管理,而COBIT主要是在IT运营层面发挥作用。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2.4 CISR模型

CISR模型也称为“Weill&Rose模。CISR为了实现控制和权力管理之间的一种契合。把企业的长远计划和IT治理手段相结合。这种模型更加利于权力分配,实施框架化管理,为制度的平稳过度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2.5 三种模型之间的比较

COBIT从长远规划、远景目标、操作管理等方面对IT治理进行评价和管理。它是为CIO或者是企业的高级IT管理人员所服务的。ITIL侧重的是IT服务管理,层次上比COBIT要低一些,但是它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上要更为精细和易于管理。CISR则更加注重事前控制。CISR模型可以从高度上保证投入和相关利益的分配应用。更加符合IT治理的层次标准,也更符合IT治理的运营体系维系。

综上所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CISR模型和ITIL模型相结合使用是最合理的。CISR模式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使用更为便利,可以有效推进体制的完善,同时ITIL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操作,二者相结合可以逐步引入IT治理。

3 数字化校园中IT治理的探索

3.1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已经完成了被动式服务到主动探索式服务的转变,在校园内形成了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服务模式。用流程管理的办法贯穿整个治理过程。对维护人员采用“一问到底”的负责制原则。从而逐步提升了师生的认可度,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

(1)IT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操作贯彻不到位。在日常维护工作中,由于没有电子化的解决流程和方案,容易造成人员解决问题不及时,问题解决不准确。对问题的解决后续情况没有进一步跟踪和查看,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留档并总结。缺少系统和理论性的指导。

(2)IT治理的环境需要改进。随着数字化校园应用的推广,各个系统和操作平台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各个应用的难度也在增大。同时,对一些IT决策的下达和应用,各个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相应的执行力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缺少完整的沟通服务的标准和机制。

(3)标准化的流程不足。由于数字化校园信息的多样化,一线的服务人员总是被动地去解决问题,疲于应对各个突发事件,而不能对用户的一些个性化需求有所反映。同时,服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没有专业的标准化流程,这样会对人员的依赖性加大,容易造成由于人员变更而导致的服务水平上的差异。而且对服务人员缺少工作量细化考核的标准。

3.2 数字化校园中IT治理的模型设计

CISR的权责分配的理念可以对现行的服务流程做一下调整,可以改变一些理念来实施IT治理,容易被各个部门所接受。ITIL本身就是就是IT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生成自己的IT管理流程,在制度和操作层面上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CISR模型和ITIL模型的相互融合可以构建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的IT治理模型。

笔者从体制和资源两个方面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了整体设计。

体制层面包括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关职能和委员会就可以在制度层面上开展IT治理工作。根据CISR模式,我院进行了如下的架构调整。

CIO由主管数字化校园构建的校领导担任,由各个二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同时外聘一些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成立为领导小组服务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来具体实施全校数字化项目的经费使用、项目的申请和批准实施,以及所有IT服务人员的分配和使用。

资源建设方面按照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相应理念进行操作。

(1)硬环境整合和共享。

新建大楼的网络布线费用纳入到楼宇建设的费用当中,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经费。同时成立数据资源中心,由中心统一编排各类电子资源,再备份各种核心资源的关键数据。合理使用资金,统一建设实验室,保证基础服务的完善。

(2)软环境共享。

进行校园网页面建设,更换新版主页,并将各个二级单位的主页统一管理。加大我院的教学科研网建设,促进线下教学的完善。建设软件资源平台:引进常用工具软件等。成立用户认证中心:让用户登录一次就可以实现平台功能的全部应用。成立数据交换中心,使得数据交换传播更为便利。

3.3 IT治理在数字校园中的实施

(1)IT服务教学。

数字化校园促使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新的转变,教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与课件制作,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很多网络素材库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网络授课并和同学们进行网上交流。学生也可以网上自主学习并进行网络考试。教师在教学手段与科研能力等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手段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了,学生的自学水平和个人能力都得以提高。。

(2)IT服务科研。

网络学科资源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资源库平台使得各个二级学院之间互通有无,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期望可以百家争鸣,促进学科的进步。

(3)IT服务管理。

电子政务数字化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数字化校园可以学校的政务公开,方便师生更好地获取政务信息;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对,方便校领导做出正确决定。

(4)IT服务社会。

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可以在网上进行公开,方便外校人员进行学习和观摩,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信息。

4 结语

IT治理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作为标准化的规范为数字化校园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流程规范。但是IT治理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的真正实施还需要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需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以及主管部门的严格论证。该文提出了一个整体的方案,就是用CISR的理论在制度层面上丰富IT治理环境,同时用基于ITIL的服务管理的内容在资源共享等方面提高应用层面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代利文.关于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0.

[2] 肖志新,杨霖.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架构[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34-37.

[3] 王芳.IT治理解析[J].审计与理财,2010(3):56-57.

篇10

关键词:资产质量 “三高”现象 治理

目前,审视笔者所在单位的会计信息并进一步调研其他企业,让笔者产生一种忧虑,担心中国经济再次出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性的清理“三角债”风暴。因为当前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乃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资产质量明显的具有“三高”特征,且其深度和广度显现加剧趋势。这“三高”现象即是八十年代我国经济领域因赊销盛行而引发的“三角债”及其清理风暴。这场风暴表现在会计信息上就是应收款项高(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付款项高(应付账款居高不下)、未分配利润高(应付股利居高不下),即本文的“三高”所指。

一、“三高”的直接结果

从账面上看,企业未分配利润高,足以证明企业盈利能力尚存。然而,这些赚钱的企业许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直接表现为资金周转困难。由于应收账款高,企业的净利甚至正常的营运资金已然被他人占用,这些债权人有限的资金服务于债务人。于是,导致企业的负债无法正常偿付,包括应付账款、应缴税金甚至应付股利。因此,“三高”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表面上是赚钱的,但是没钱花。

二、“三高”的经济恶果

“三高”的罪魁祸首显然是应收账款。如果企业因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会迅速造成如下经济恶果。

恶果之一: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极易形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居高,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出现短缺,为了企业经营发展,企业不得不向银行筹集资金借贷,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且使经济效益下降。

恶果之二:现款回款率低,贴现成本高。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非常低,承兑汇票成为主要结算手段,为及时变现应急,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恶果之三: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成本上升效益下滑。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抹账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比如赊销客户为房地产企业,则用房抵应收账款,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在高出当前市场价格以上。抵回的实物,企业一方面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资金,但承担了巨额损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三、治理赊销,方能治理“三高”

无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赊销,在会计处理上都是作为应收账款处理。为此,治理赊销,控制应收账款发生的额度和风险,是企业治理“三高”的前提。

(一)赊销的成因

我国市场经济的现阶段,杜绝企业的赊销行为是不可能的。这里现就赊销的成因概括归纳。

1.长期客户

有些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客户群,向这些客户在一定时间内赊销一定比例或全部货款似乎成为一种惯例。

2.大客户

当企业的产品用户购买额度较大(比如客户群的前五名),往往认为这些客户为本企业的大客户,于是赊销自然地在这些客户发生。

3.重点工程

一定时期,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成为企业产品的重点用户。而恰恰是这些重点工程,由于冠以国家、地方政府的名义,往往成为企业赊销行为的重灾区。

4.占领市场

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出新产品的企业为了拓展占领新的市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大范围的撒开赊销之网。

5.关系赊销

现阶段,市场经济往往具有浓郁的关系经济色彩。尤其是一些企业的高管,最有可能为关系赊销开绿灯。

6.指标赊销

当一个企业把目标利润的完成或超额完成关乎业绩考核、职务晋升、薪酬奖金等,极有可能过度赊销甚至虚构销售,以期指标好看。

以上成因,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在会计信息上,必然反映为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增加。这些应收账款如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产质量表现为“三高”亦成必然。

(二)治理赊销的关键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建立全方位的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和诚信制度、诚信法律法规是治理赊销、使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成为良性资产的关键。换言之,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必须三位一体共同构建信用体系。

1.共同树立一个理念,即树立诚信理念

孟子曾经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如果在诚信理念下实施各种行为,那么社会的运转必定是良性的。作为企业,只有诚信理念下的赊销才不会产生“三高”,才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和经济恶果。

2.共同谋划一个战略,即信用工程战略

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应有害人之心,也就是要讲诚信,但讲诚信,只建立在理念上、口头上是不行的,要建立讲诚信的规则、制度和法律,这就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目前许多企业之间拖欠货款形成的“三角债”甚至“四角债”,说到底是缺乏诚信保障造成的,而这个诚信保障,就是谋划和实施全社会的、全民的信用工程战略。

3.共同组建一个机构,即信用部门

就各级政府而言,设置信用监督和管理部门是十分必要的。许多企业的赊销对象是政府的重点工程,是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形成了长期的应收账款。就企业本身而言,设置独立于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降低企业赊销风险和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部门。

四、治理赊销,防范“三高”的突破口

在我国,全社会、全方位的诚信体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就企业而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运作良性赊销,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收账款的高额发生,是企业最大限度治理“三高”以及减少“三高”对企业运营的伤害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当前,这个突破口的选择应当放在成立独立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用部门身上。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赊销风险防范和客户信用制度建立。

企业信用部门的风险防范工作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市场营销过程要树立三个意识,规划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

第二,赊销行为发生之前建立三个机制,风险揭示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三,赊销行为的管理要遵从三个流程:信用管理流程、授信决策流程和清欠作业流程。

第四,赊销行为的监督围绕三个阶段进行:事前准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

企业信用部门的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无规矩又何以成方圆。企业信用部门制定相应的信用制度是确保治理赊销、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这些制度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和设计:客户管理制度、客户评价制度、赊销管理制度、债权保障制度、收账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